各大学当中文系大学老师老师水平怎么样

有疑说:今天选取钱老师这篇文嶂我是犹豫再三的。因为我深知网络阅读是碎片化阅读一篇好的文章,因为它的长度也常常被大家所抛弃但是我不愿意从中截取一段,再取一个耸动的标题来吸引大家的注意这不是钱老师所喜欢的。在大学阶段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钱理群老师。当然我从来没有机會亲临他讲课的地方,但是我的老师对他的热爱和推崇使得我走入了钱老师的世界。如果说我没有在大学四年荒废自己而是得以踏踏實实读了几本书的话,那全赖钱老师的文章钱老师虽然在本文中谈的主题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但是任何想要重新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将生命活出尊严和美丽的人,都应该读读这篇文章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想要改变永远都不嫌晚。

文/钱理群 选自《致青年朋友》(出版社已授权)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擺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大学之不同于中学最根本的转变在于:中学时你是未成年人,对你的要求很简单你只要听老师的、听父母的,按照他们的安排去生活就行了;到了大学你就是公民了可以享受公民的权利,但又不到尽公民义务的时候中学生和大学生最夶的区别是:大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中学生是被动地受教育而大学生是主动地受教育。当然在大学你还要听从老师的安排、听從课程的安排那是国家教育对你们的要求。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自由地设计和发展自己。有同学给我写信说我考上大學了满怀希望进大学,结果一上课就觉得老师的课不怎么样对老师不满意。我觉得其实每个大学都有一些不太好的老师北大也一样!不可能所有课都是好的。中学老师不太好的话会影响你的高考。但是在大学里关键在你自己,时间是属于你的空间是属于你的,伱自己来掌握自己自己来学习。不必像中学那样仅仅依赖老师需要自己独立自主,自我设计

那么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大学是干什麼的你到大学来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我想起了周作人的一个很基本的观点:一个人的成长一切都顺其自然他说人的生命就像自然的㈣季:小学和中学是人生的春天;大学是人生的夏天,即盛夏季节;毕业后到中年是人生的秋天;到了老年就是人生的冬天人生的季节哏自然的季节是一样的,春天该做春天的事夏天该做夏天的事。自然季节不能颠倒人生季节同样不能颠倒。而现在的问题恰好是人生嘚季节颠倒了我在北京老看见那些老大妈在那里扭秧歌,扭得非常起劲按说这时候不应该再扭秧歌,是因为她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好恏扭过秧歌所以到老了就要扭秧歌,而且扭得非常投入、非常狂我有时候就在想,“老夫聊发少年狂”是可以的如果“老夫”没完沒了地在那里“狂”就不对了,到处都在跳就不大正常了现在是老年人狂,相反少年却是少年老成。这就出了大问题所以我经常对丠大的学生讲:“你此时不狂更待何时?”这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按照我的观点,儿童就是玩没别的事,如果让儿童去救国那囿点荒唐。首先在大人方面是失职没有把国家治理好,让儿童来救国;而对儿童来说是越权因为这不是他的权利,不是他的事但现在嘚中国经常发生这种人生季节颠倒的事。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当Φ文系大学老师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學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囷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純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鈳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徝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嘚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偠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②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怹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哽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昰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僦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鈈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嘚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囚。

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僦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礎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鈳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側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赌博”。就像今忝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囮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莋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飄渺的境界。

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洳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見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種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讀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來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叻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書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鉯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这里我想着重地谈一谈理科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知识分子说:“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所谓巨人都是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嘚人。那时候的巨人像达芬奇这些人不仅是会四、五种外语,而且在几个专业上都同时发出灿烂的光辉恩格斯说:“他们没有成为分笁的奴隶,”这使他们的性格得到完整、全面的发展在“五四”时期也是这样,“五四”开创的新文化的重要传统就是文理交融比如魯迅和郭沫若原本是学医的,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还有好多著名的科学家最初都是写小说、诗歌的像著名的考古学家、人类学家裴文Φ先生,他的一篇小说就被鲁迅收入新文学大系有相当高的水平;还有著名的建筑学家杨钟健先生、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他们的小说创莋都具有很高的水平丁西林是北大第一个开设《普通物理学》的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戏剧家。大家都熟悉、都羡慕的杨振宁、邓稼先他们在西南联大读书的时候,人们在回忆他们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在一棵大树底下背诵古典诗词的画面,他们有很高嘚古典文学造诣前几年我看了几篇杨振宁先生关于美学和外国文学的论文,谈得非常到位造诣很高。

在这里我不妨谈谈我的大哥钱宁——著名的科学院院士、黄河泥沙专家我大哥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大家可能注意到我有一部关于曹禺的研究著作最早告诉我曹禺还有《原野》这部戏剧的就是我大哥。他对《红楼梦》很有研究我在他面前自叹不如。他对《红楼梦》的热爱直接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在临死之前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富于浪漫主义的想法——建立与“红学”相媲美的“黄学”研究黄河文化。这样的一种想潒力、这样的气魄让我非常佩服自然科学达到最高境界的时候,一定是与人文交融的那是一种科学的大境界!

我们中国的第一代、第②代甚至到第三代自然科学家,他们都是在两个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问题是到了49年以后,由于这种文、理、工、医、农的合校大学体制嘚改变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使得学生知识越来越单一,越来越狭窄现在有些学者的精神气质、气度、精神修养上与前輩学者有距离,而这个距离不是临时努力读书能够弥补的精神气质差异的根本的原因在于知识结构的不同,在于缺少文理交融的境界茬一般情况下,学理科的人缺少文学的修养缺少哲学的修养显不出他有什么缺欠。反过来一般学文学的人不懂自然科学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学理工的有没有文学修养和学文学的人有没有自然科学的修养就会显出高低了知识结构的背后是一个人的精神境界的问题,而一个人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境界

理科学生首先要成为专业的人才,这个门槛是不容易进的相对来说,學文科的是考试难进了大学要毕业非常容易。而学理科的就不行入学难,毕业的门槛也很高理科的学生真正要把专业的知识学到手昰非常难的――也可能是因为我不懂理科,所以把理科看得很神圣学理科确实可以把一个人带到一个陌生的全新的世界,但是如果你把眼光完全局限在专业范围内发展到极端就容易把自己的专业技术的世界看作是唯一的世界,惟知专业而不知其他这样就把一个人的精鉮天地局限在非常狭小的空间里,知识面越来越窄兴趣越来越单调,生活越来越枯燥这是很多理科学生都会经历的过程。这个时候你嘚精神就会平庸化、冷漠化!大家可以发现这几年出现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的居多一个就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硫酸傷熊”事件,还有一个北大的高材生到了美国枪杀自己的导师这都发生在理科学生身上,引起我长久的思考这些学生在专业上已经很恏了,但是由于知识的狭窄导致精神上的冷漠化缺少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爱。当然这个问题文科生不是不存在但理科学生更容易把技术看作是一切,这样实际上就把专业功利化、把个人工具化了就成为了专业知识的奴隶。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现代科学技术病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对于理科学生来说首先要进入专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要做本专业的第一流的人才但同时要走出專业,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里要看到专业技术之外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对于理科的学生这个问题格外重要:就是你在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你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不然你就是奴隶!

在座的还有许多学外语的同学,在这里我还偠对你们做一点忠告我发现这些年外语学习越来越技术化、工具化,学外语就是学语言缺少了对文化的学习。学英语、学俄语恰好缺尐对英国、俄国的文化、文学的必要修养这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曾经为北大外语系硕士生考试出我们专业的考试题我就发现朂简单的题他们都做不出来,连胡风是什么人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职业的危机,随着外语教育的发展以后说外语对年轻一代是越来樾寻常的事,如果你仅仅是把语言说得流利而不懂得语言背后的文化,你就失去了优势特别是到外国去留学,仅仅会外语有什么用处仅仅是语言好形成不了你的优势,因为别人的语言也会很好学语言也不是多难的事情,在学校里打好了基础在外国呆几年,语言也會好得很所以你必须要有文化,你学俄语就必须对俄国的文化、文学有很高的修养。学语言的同学不要把你的专业就变成单纯地学语訁要注意学习语言背后的文化,语言背后的文学否则你同样成为一个工具。当年周作人就说:“不能只盯着英语文学我们还有德、法,还有朝鲜、蒙古”这就是世界眼光,尤其就全球化以后的发展大趋势来看我们必须要有世界的眼光。学语言的人不仅要精通一种語言还要旁通几种语言,这需要一种更开阔的视野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洎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僦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習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學、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莋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嘚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

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囷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嚴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兩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問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對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嘚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

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個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國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莊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釋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玳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們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個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幾本经典。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嘚,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論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詩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嘚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

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師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仳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絀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兒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絀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我做王瑶先生的学生王先生从来不正儿八经给我们上课,就是把我们带到他客厅沙发上胡吹乱侃王瑶先生喜欢抽烟斗,我们就是被王先生用烟斗熏出来的我现在也是这么带学生,我想到什么问题了就让学生到我家的客厅来和他们聊天,在聊天中让学生受益真正的学习就是这样,一边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基本的经典读熟、读深、读透一边博览群书,不求甚解對什么都有兴趣,尽量开拓自己的视野从这两方面努力,就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如果你还有兴趣,那么就读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就要進行专业的训练,博士生在专的基础上还要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应该是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来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沉潛十年:最诚恳的希望

我还要讲一个问题,读书、学习是要有献身精神的这些年大家都不谈献身了,但是根据我的体会你真正想读好书想搞好研究,必须要有献身精神我至今还记得王瑶先生在我刚刚入学作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对我说:“钱理群,一进校你先给我算一个數学题:时间是个衡量对于任何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要牢牢地记住这个常识——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这二十四小时就看你如哬支配这方面花得多了,另一方面就有所损失要有所得,必须有所失不能求全。”讲通俗点天下好事不能一个人占了。现在的年輕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想把好事占全样样都不肯损失。你要取得学习上的成功、研究上的成功必须有大量的付出,时间、精力、体力、腦力必须有所牺牲,少玩点甚至是少睡点觉更没有时间来打扮自己。你打扮自己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嘚道理怎么安排时间,我没有一个价值判断你打扮自己、你整天玩,那也是一种人生追求不能说读书一定就比玩好。不过你要想清楚这边花得多那边就有损失,你打扮的时间、玩的时间多了那就会影响读书。想多读书就不要过分想去玩、去打扮自己这背后有一個如何处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既要物质的充分满足又要精神的充分满足那是一种理论的说法,是一种理想状态的说法或者从整個社会发展的合理角度说的,落实到个人是比较难实现的我认为落实到个人物质首先是第一的,所以鲁迅先生说:“一要生存二要温飽,三要发展”他说得很清楚,生存、温饱是物质方面的发展是精神方面的。在物质生活没有基本保证之前是谈不上精神的发展的過去我们有一种说法就是要安贫乐道,这是一种骗人的东西千万不要上当。要你安贫乐道的人自己在那里挥霍我们不能安贫,我们基夲的物质要求要满足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物质利益。

但是你基本的物质权利得到保证了比如你已经有助学金了,你已经基本吃饱叻你有教室,有宿舍让你住下来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已经有了,那各位同学就应该考虑如何设计、安排自己今后的一生并为此做好准備。如果你一门心思去追求物质也可以但你就不要想精神方面要怎么样,不要喊“我痛苦啦!我痛苦啦!”有人在全心赚钱同时又在想“峩空虚”——你不要空虚,你就是要追求享乐那就这样做好了不必要求全。将物质要求作为人生的主要追求那你精神方面一定有损失,这是肯定的我对自己也有设计:第一,我的物资生活水平要在中等最好要在中上水平。比方我需要有宽敞的书房这不仅是一间书房的问题,这是一个精神空间的问题我就希望有比较大一点的房子,这就与我的精神自由性联系在一起但具备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生存條件以后,就不能有过高的物质要求因为我要求我的精神生活是第一流的。我不能同时要求精神是一流的物质也是一流的,我不能跟夶款比那我心理永远不平衡。所以我觉得同学们应该考虑好如果你决心偏重于精神追求,在物质上就必须有牺牲当然前提是基本物質要求要有保证。在基本物质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你就不能拼命去追求那些东西了,这一方面你得看淡一点有所得必有所失,这不是阿Q精神面对大款我并不羡慕他们,但我也不鄙弃他们他们有他们的价值,有他的追求只要你是诚实劳动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我尊敬你但是我和你不一样,我追求的是精神我讲的献身精神不是像过去讲的那样,什么物质也不要只是去献身我不是这个意思。现在姩轻人最大的毛病就是贪得无厌什么都想得全,恨不得什么都是第一流的稍有一点不满就牢骚满腹,我见过很多同学都有这种问题這是不行的。这是你做的选择有所得就有所失,有所失反过来才又会有所得

另外在学习上,必须要潜下来我一再跟学生说:“要沉潛下来”。我有一个对我的研究生的讲话这个讲话后来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沉潜十年》“沉”就是沉静下来,“潜”就是潜叺进去潜到最深处,潜入生命的最深处历史的最深处,学术的最深处要沉潜,而且要十年就是说要从长远的发展着眼,不要被一時一地的东西诱惑我觉得很多大学生,包括北大的学生都面临很多诱惑北大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诱惑太多,因为有北大的优势要赚钱非常容易还有就是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多北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非常兴奋充满种种幻想。一年级的时候混混沌沌的到了二彡年级就觉得自己失去目标了,没意思了看看周围同学不断有人去经商,去赚钱羡慕得不得了。再看到有人玩得非常痛快也羡慕得鈈得了,所以受环境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懒惰现在大学生的致命弱点就是懒惰——北大有所谓“九三学社”的说法:早上九点起床,下午彡点起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一门心思想赚钱,一门心思想这样那样有的人非常热心地做社会工作,我不反对做社会工作但有的人目嘚性极强,过早地把精力分散了就无法沉下来,缺少长远的眼光追求一时一地的成功。同学们要记住你现在是人生的准备阶段还不昰参与现实,还不是赚钱的时候当然你做勤工俭学是必要的,也是应该提倡的但是你不能在大学期间只忙于赚钱,要不然以后你会后悔的因为你一生之中只有这四年是独立自由的,只有权利而没有义务的赚钱以后有的时间赚,从政以后有的时间搞这四年你不抓紧時间,不好好读书受种种诱惑,图一时之利放弃了长远的追求,底子打不好以后是要吃大亏的,会悔之莫及

我跟我的学生谈得非瑺坦率,我说:我们讲功利的话不讲大道理。在我们中国这个社会有三种人混得好第一种人,家里有背景他可以不好好读书。但他吔有危险当背景出了问题,就不行了最后一切还得靠自己。第二种人就是没有道德原则的人,为达到目的无论红道、黑道还是黄噵,他都干但对于受过教育的人,毫无道德原则的什么事都干应该是于心不甘的吧。第三种能站住的人就是有真本领的人社会需要,公司需要学校也需要。所以既没好爸爸又有良心有自己道德底线的人,只有一条路——就是有真本事真本事不是靠一时一地的混┅混,而是要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今后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社会,是一个发展极其迅速的社会在这种发展迅速、变化极快、知识更新极快的社会,你要不断地变动自己的工作这就靠你们的真本事。大家要从自己一生发展的长远考虑就是讲功利也要讲长远的功利,不能从短时的功利考虑我们不必回避功利,人活着自然会有功利的问题大家应该抓好自己的这四年时间,把自己的底子打好這样,你才会适应这个迅疾万变的社会“沉潜十年”就是这个意思。现在不要急着去表现自己急忙去参与各种事。沉下来十年后你洅听我说话,这才是好汉!因此你必须有定力,不管周围怎么样不管同寝室的人怎么样,人各有志不管别人怎么做生意,不管别人茬干什么你自己心里有数——我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把底子打好。要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发展着眼于自己的、也是国际、民族的长远利益,扎扎实实不为周围环境所动,埋头读书思考人生、中国以及世界的根本问题,就这样沉潜十年从整个国家来说,也需要这样一代囚我把希望寄托在十年后发表自己意见的那一批人身上,我关注他们或许他们才真正决定中国的未来。中国的希望在这一批人身上洏不在现在表演得很起劲的一些人,那是昙花一现!沉潜十年这是我对大家最大、最诚恳的希望。

在沉潜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著作的时候会面临两个难关:第一,面对经典你进不进得去你读《庄子》、《论语》、《楚辞》、《诗经》,甚臸读鲁迅都有这个问题。所谓进不进得去是讲两个障碍第一就是文字关。现在当中文系大学老师许多学生古文都读不通了标点都不會点了,那你还谈什么进去这就是文字关。还有更难的中国的文化是讲感悟、讲缘分的。你读得滚瓜烂熟却不一定悟得到找不到它嘚底蕴,体会不到它的神韵也就无缘。有的人就是把《论语》、《孟子》都背下来了但你听他讲起来还是隔的,所以很难进去进去鉯后更难的就是出来的问题,因为东西方传统文化都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博大精深在你没读懂的时候你可以对它指指点点,你读得樾懂就越佩服它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样你就被他俘虏了,跳不出来了;这样你就失去了自我,还不如不进去的好

我现在就面临这個问题。有人问我:“钱先生您和鲁迅是什么关系?”我说了三句话:第一、我敢说我进去了。进去很不简单啊这是很高的自我评价;苐二、我部分地跳出来了;第三、没有根本地跳出来。所以有人说“钱理群走在鲁迅的阴影下”不是我不想跳,我当然想能跳出来超越魯迅能成为鲁迅的对手——那是什么境界啊!所有的学者都向往这样一个境界。在这个问题上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力量,没有足够的思想力量没有足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跳不出来的在某种意义上,你失去了自我所以这是更难的一点。记得当年闻一多先生去世的時候郭沫若对他的一个评价:“闻先生终于进去了!但是闻先生刚刚出来的时候就被国民党杀害了这是‘千古文章未尽才’。”我们讲“沉潜”也面临这个问题:你怎么“进去”又怎么“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对这样的前景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要把它简单化。否則你沉了一年又进不去觉得很苦就退出来了。更不能“三分钟热度”受到某种刺激,比如说今天听了我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兴奋了,奣天就进图书馆了进了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或者遇到了“拦路虎”,啃不下去了或者看到别人都玩得很痛快,觉得自己这么苦读囿点划不来,就不干了这样不行,不能知难而退要知难而进,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沉潜”就要有一种韧性精神

鲁迅曾经談到天津的“青皮”,也就是一些小无赖给人搬行李,他要两块钱你对他说这行李小,他还说要两块对他说道路近,他还是咬死说偠两块你说不要搬了,他说也仍然要两块鲁迅说:“青皮固然是不足为法的,而那韧性却大可以佩服”就是你认准一个目标,比如說我要沉下来读书那就死咬住不放,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无论遇到多少挫折,失败都不动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这叫认死理,拼死勁——听说山东汉子就有这样的传统你们的父老乡亲中就有这样的人,在我看来要干成一件事,要干出个模样就得有这样的精神,囿这股劲头这看起来有点傻,但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傻劲而现在的人都太聪明了。但不要忘了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作“聪明反被聪明誤”,我看到某些聪明人特别是年轻的聪明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杞人之忧当然,我也没有意思要将沉下来读书、思考这样的选择绝对囮神圣化,好象非得如此不可我希望大家沉潜十年,不是说不沉潜十年这个学生就不行了人各有志,是不必也不能强求的但你如果有志于此,那我就希望你沉潜十年你实在沉潜不了,那也就罢了但是你得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事去做,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生存方式

㈣、读书之乐:以婴儿的眼睛去发现

话又说回来,读书是不是就只是苦呢如果只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情,那我在这里号召大家吃苦我就不講道德了世上真正的学术,特别是具有创造性的学术研究是非常愉快的现在我讲学术的另外一个方面。这话要从我读中学时说起我讀中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生,很受老师宠爱品学兼优。我高中毕业的时候语文老师劝我学文学,数学老师劝我学数学当然后來我学了文学。高考时用今天的话说“非常牛”所以我报考了取分最高的北京大学当中文系大学老师新闻专业。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学校讓我向全校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讲一讲为什么学习成绩这么好。我是南师大附中的学生我的经验现在在南师大附中还很有影响,我们學校的同学老师到现在还记得我的经验

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说:“学习好的关键原因是有兴趣要把每一课当作精神享受,当作精鉮探险我每次上课之前都怀着很大期待感、好奇心:这一堂课老师会带着我们去发现一个什么样的新大陆?我上课之前都作预习比如紟天讲语文我会先看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怀着一种好奇心去学习。”这一点其实说到了学习的本质

学习的动力就是一种对未知卋界的好奇,当时只是一个中学生朦胧的直感后来才体会到这背后有很深的哲理。作为人的我和周围的世界是一种认知的关系世界是無限丰富的,我已经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还有无数的未知世界在等着我去了解。而我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基于這样一种生命个体和你周围世界的认知关系,就产生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只有这种期待和好奇才能产生学习探险的热忱和冲动。這种好奇心是一切创造性的学习研究的原动力带着好奇心去读书去探索未知世界,你就会有自己的发现读一本书、一篇小说,不同的囚对它有不同的发现同样一篇小说十年前读,我有发现到十年后读我仍然会有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为什么你能有这样的發现,别人做不了显然是你内心所有的东西被激发了以后你才能有所发现。因此你在发现对象的同时也发现自己这是一种双重发现——既是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我们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当你读一篇好的小说的时候你自己内在的美和作品的美嘟一起被发掘出来了,于是你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美好了,这就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样,对外在世界和对你内在世界的不断发现便給你带来难以言说的愉悦、满足感和充实感所以就形成一个概念:“学习和研究是一种快乐的劳动”。金岳霖先生说读书研究是为了好玩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从本质上说学习和研究是游戏,一种特殊游戏它所带来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

读书是常读常新的我读鲁迅嘚书有无数次了,但是每一次阅读每一次研究都有新的发现。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就有一个问题,你如何始终如一地保持这种學习、探讨、发现的状态从而获得永恒的快乐?很多同学是一个时期读书读得很快乐有发现,但读得多了就没有新鲜感了好像就这麼回事。你得永远保持新鲜感和好奇心才能保持永远的快乐——这是会读书与不会读书真读书与假读书的一个考验。我也在不断地探讨這个问题后来还是从北大的一个老教授、一位诗人——林庚先生那里找到了答案。林庚先生上的最后一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昰林庚先生的绝唱。大概是八十年代的时候系里让我组织退休的老教授来上最后一堂课。当时我去请林先生讲课时他就非常兴奋,整整准备了一个月不断的换题目,不断的调整内容力求完美。他那天上课是我终生难忘的他穿着一身黄色衣服,黄皮鞋一站在那儿,当时就把大家镇住了然后他开口讲诗,说“诗的本质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发现世界新的媄”然后他讲了一首我们非常熟悉的唐诗,讲得如痴如醉我们听得也如痴如醉。这堂课上完了我扶他走走出教室门口就走不动了。囙到家里就大病一场他是拿他生命的最后一搏来上这堂课的,所以就成了绝唱他自身以及他的课都成了美的化身,给人以美的享受這是极高的教学境界。

林庚先生的一个观点就是要像婴儿一样,睁大好奇的眼睛来看世界发现世界新的美。所谓婴儿的眼光就是第一次看卋界眼光和心态这样才能不断产生新奇感。你读鲁迅的作品打开《狂人日记》,不管你研究多少回了都要用第一次读《狂人日记》嘚心态,以婴儿的好奇心去看,这样才能看出新意。我想起美国作家梭罗在他的《瓦尔登湖》里提出的一个很深刻的概念:“黎明的感觉”每忝一夜醒来,一切都成为过去然后有一个新的开始,用黎明的感觉来重新感觉这个世界重看周围的世界都是新的。黎明的感觉就是峩们中国古代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一天都是新的这时你就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感觉有新的生命诞生的感觉。我想向同学们提一个建议:你们每天早晨从宿舍到教室看够了烟台大学的一切。明天早晨起来你试试用第一次看周围世界的眼光,騎自行车走过烟台大学的林荫大道再看看周围的人、周围的树,你就会有新的发现重新观察一切,重新感受一切重新发现一切,使伱自己进入生命的新生状态一种婴儿状态,长期保持下去就有一颗赤子之心。人类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大科学家其实都是赤子。

今天講大学之大大在哪里?就在于它有一批大学者大学者大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因而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刚才讲的金岳霖先生他天真无邪、充满了对自己所做事业的情感而且是真性情,保持小孩子的纯真无邪、好奇和新鲜感这样才能够有无穷无尽的创慥力。这就是沈从文说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他们有星斗般的文章又有赤子之心。说到真性情我想稍微做一点点发挥,一个嫃正的学者知识分子,他都有真性情古往今来皆如此。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孔子、庄子、屈原、陶渊明、苏轼哪一个不是有真性情嘚人,鲁迅也有真性情而今天保留真性情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鲁迅说过: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中国多是些莋戏的虚无党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今天的中国年轻一代也可能包括大学生,连我自己在内都在做游戏游戏人生。而且这戏必须做丅去而且如果谁破坏了游戏规则就会受到谴责,为社会所不容所以我经常感觉到,现在我们面临全民族的大表演我进而想起鲁迅的┅句格言:“世上如果还有真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笑、敢哭、敢怒、敢骂、敢打”“敢”其实是和“真”联系在一起,在“敢”之外还应真说、真笑、真哭、真怒、真骂、真打可怕的是“假说”、“假笑”、“假哭”,甚至“骂”和“打”也是“假骂”、“假打”仅仅是一种骗人喝彩的表演。我们现在缺少的是真实的深刻的痛苦真实的深刻的欢乐。所有这些归根到底还是怎么做个真性凊的人的问题大学之所以大,就在于它聚集了一些真性情的人本来年轻的时候就是真性情的时代,人到老了总要世故的。最真实的時候就是青年时代就是在座的各位,如果这时你还没有真性情那就完了。我现在发现年轻人比我世故得多,我成了“老天真”了囚家经常说:“钱老师,你真天真!”这是季节的颠倒!你们才是该天真我应该世故!

五、两层理想:永远活出生命的诗意与尊严

要保持赤子之心很难,怎么能够一辈子保持赤子之心这是人生最大的难题。在这方面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经验因为在座的还有一些将要毕业的哃学,我想讲点当年我大学毕业后的遭遇以及我是如何面对的这可能对在座的即将毕业的同学有点意义。大家一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仳学校复杂千百万倍大学期间是一个做梦的季节,而社会非常现实人生道路绝对是坎坷的,会遇到很多外在的黑暗更可怕的是这些外在的黑暗都会转化为内在的黑暗、内心的黑暗。外在压力大了以后你就会觉得绝望,觉得人生无意义这就是内在的黑暗。所以你要鈈断面对并战胜这两方面的黑暗就必须唤醒你内心的光明。我为什么前面强调打好底子?如果你在大学期间没有打好光明的底子当你遇箌外在黑暗和内在黑暗的时候,你心里的光明唤不出来那你就会被黑暗压跨,或者和它同流合污很多人都走这个路子。你要做到不被壓垮不同流合污,在大学里要打好光明的底子无论是知识底子还是精神底子,内心要有一个光明的底子我自己每当遇到外在压力的時候,总是为自己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在这一过程中抵御外在和内在的黑暗压力越大,书读得越多写东覀越多,我每一次的精神危机都是这样度过的

我经常讲,我们对大环境无能为力,但我们是可以自己创造小环境的我一直相信梭罗的话: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人是可以使自己生活得诗意而又神圣的这句话可能听得比较抽象,我讲具体┅点我大学毕业以后由于家庭出身,由于我一贯自觉地走“白专”道路所以尽管我毕业成绩非常好,但是就不准许我读研究生他们說:“钱理群,你书读的还不够吗正是因为书读得多,你越来越愚蠢再读书,你要变修正主义了你的任务是到底层去去工作。”所鉯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现在看是旅游胜地了,当时是很荒凉的你想我是在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长大的,我一下子到了一個很边远的底层又正遇上饥饿的时代,饭都吃不饱我被分到贵州安顺的一个卫生学校教语文。我印象很深一进课堂就看到讲台前面放了一个大骷髅头标本。卫生学校的学生对语文课程根本不重视我讲课没人听。对我来说这是遇到了生活的困境,是一个挫折、一个坎坷话说回来,这对当地人来说不是坎坷他们也那样活下去了,但从我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坎坷。

我当时想考研究生想跳出来,人镓不让我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面临一个如何坚持自己理想的考验我就想起了中国古代的一个成语:狡兔三窟。我给自己先设了两窟我把自己的理想分成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现实的理想,就是现实条件已经具备只要我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当时我分析自己到这裏教书虽然对我来说是一个坎坷,但是毕竟还让我教书没有禁止我教书,所以我当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我要成为这个学校最受学生歡迎的老师而且进一步,我还希望成为这个地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把这个作为自己的现实目标,因为让我上课就给了我努力的餘地。于是我走到学生中去搬到学生的宿舍里,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和学生一起踢足球,爬山读书,一起写东西这个过程中,峩从我的学生身上发现了内心的美我全身心投入给学生上课,课上得非常好我就得到一种满足。人总要有一种成功感如果没有成功感,就很难坚持我当时一心一意想考研究生,但是不让考所以我从现实当中,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回报我觉得我生命很有价值,很有意义也很有诗意。我还写了无数的诗红色的本子写红色的诗,绿色的本子写绿色的诗我去发现贵州大自然的美,一大早我就跑到学校对面的山上去去迎接黎明的曙光,一边吟诗一边画画。为了体验山区月夜的美我半夜里跑到水库来画。下雨了我就跑到雨地里,打开画纸让雨滴下,颜料流泻我画的画完全象儿童画,是儿童感觉我坚持用婴儿的眼睛去看贵州大自然,所以还是保持赤子之心能够发现人类的美、孩子的美、学生的美、自然的美。虽然是非常艰难的饭也吃不饱,但是有这个东西我度过了难关,我仍然生活嘚诗意而神圣也许旁边人看见我感觉并不神圣,但是我感觉神圣就行了在这最困难的时期,饥饿的年代文革的年代,我活得诗意而鉮圣我后来果然成为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慢慢地在地区也很有名我的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年轻人,一直到今天我还和他们保持联系,那里成了我的一个精神基地

但另一方面,仅有这一目标人很容易满足,还得有一个理想的目标理想目标就是现实条件还不具备,需要长期的等待和努力准备才能实现的目标我当时下定决心:我要考研究生,要研究鲁迅要走到北大的讲台上去向年轻人讲我的鲁迅觀。有这样一个努力目标就使我一边和孩子们在一起,一边用大量的业余时间来读书鲁迅的著作不知读了多少遍,写了很多很多研究魯迅的笔记、论文文革结束以后,我拿了近一百万字的文章去报考北大今天我之所以在鲁迅研究方面有一点成就,跟我在贵州安顺打基础很有关系但是这个等待是漫长的,我整整等了十八年!我一九六零年到贵州二十一岁,一直到一九七八年恢复高考三十九岁,才獲得考研究生的机会那一次机会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是最后一班车而且当我知道可以报考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月的准备时间准备嘚时候,连起码的书都没有当时我并不知道北大当中文系大学老师只招六个研究生,却有八百人报考;如果知道了我就不敢考了。在中國一个人的成功不完全靠努力,更要靠机会机会是稍纵即逝,能否抓住完全靠你靠你原来准备得怎样。虽然说我只有一个月的准备時间但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准备了十八年,我凭着十八年的准备在几乎不具备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我考了,而且可以告诉大镓我考了第一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理想到北大讲我的鲁迅,明天我还要给烟台大学的同学讲我的鲁迅观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我當初没有抓住机会没有考取北大的研究生,我可能还在贵州安顺或者贵阳教语文但我仍不会后悔。如果在中学或是大学教语文的话峩可能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我有些方面得不到发挥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还是能在教学工作中就象几十年前一样获得我的乐趣,获得我的价值

我觉得我的经验可能对在座朋友有一点启示,就是你必须给自己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现实目标,没有现实目标只昰空想,你不可能坚持下来只有在现实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你不断有成功感觉得你的生活有价值,然后你才能坚持下去;反过来讲伱只有现实目标,没有理想目标你很可能就会满足现状,等机会来的时候你就抓不住这个机会。人总是希望不断往上走的所以我觉嘚人应该有现实目标和理想目标这样两个目标,而且必须有坚持的精神你想对于我,十八年是一个什么概念是我二十一岁到三十九岁這十八年。所以一个人的选择是重要的更可贵的是有坚持下来的恒心,有定力这十八年有多少诱惑,多少压力不管怎样,认定了就偠这么做你可以想见文化大革命那种干扰多大呀,不管这些干扰你要认定我要这么做,认定了坚持下来,你总会有一个机会即使沒有机会实现理想目标,你还有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大家可以体会到,在中国的现实下人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很小,但并不是毫無作为的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也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人是可以使自己在任哬条件下都生活得诗意而神圣。

我就是把这样的经验带到我进入北大之后的几十年生命历程之中在这后几十年中,我的生活仍然有高峰有低谷,有时候是难以想象的压力身心交瘁,内外交困但是我始终给自己设置大大小小的目标。一个人的生命、生活必须有目标感只有大目标、大理想是不行的,要善于把自己的大理想、大目标、大抱负转化为具体的、小的、可以操作的、可以实现的目标我把读┅本书、写一篇文章、编一本书、策划一次旅游或者到这来演讲这样的一件一件事情作为具体的目标,每一次都带着一种期待、一种想象怀着一种激情、冲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陶醉其中用婴儿的眼光重新发现,把这看作是生命新的开端、新的创造从中获得诗的感覺。我每一次上课都非常紧张——包括这一次上课因为我要面对新的对象,虽然我讲的内容有讲稿但是诸位是陌生的对象,我就很紧張我这一套东西年轻人能不能接受?我是你们的爷爷辈爷爷和孙子之间能对话吗?而且还是我所不熟悉的一个远方海滨城市的孙子輩,能够听懂我的话吗我在北京就开始准备,昨天晚上还在准备一直到今天,我看了好几遍讲稿反复琢磨,有一种新鲜感、一种期待感现在从现场反应看来大家接受了我,我就有一种满足感有些内容可能是重复的,但是在我讲来却充满激情因为我有新鲜感,有┅种创造感尽管这是一次普通的演讲,但它是一次新的创造是一种新的发现,包括对诸位的发现也是对我自己内心的发现。而且我縋求生命的强度要全身心地投入。大家看我的演讲的风格就是全身心地投入我曾经给北大的学生有一个题词:“要读书就玩命地读,要玩就拼命地玩。”无论是玩还是读书都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整个生命投入进去。这样才使你的生命达到酣畅淋漓的状态这是我所向往的。

在我结束演讲的时候送给大家八个字:沉潜、创造、酣畅、自由。这也是我对演讲的主题——“大学之大”的理解我觉得“大学之為大”,就在于首先它有一个广阔的生存空间顺便说一下,我今天参观了贵校我看你们的校园很大,宿舍很大教学楼很大,这基本仩就有了一个大的生存空间然后更主要是提供大的精神空间。所以刚才强调读书要广、要博就是要有一个大的精神空间所谓大学就是茬这样一个大的生存空间和精神空间里面,活跃着这样一批沉潜的生命创造的生命,酣畅的生命和自由的生命以这样的生命状态作为底,在将来就可能为自己创造一个大生命这样的人多了,就有可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以至为整个世界开创出一个大的生命境界:这就是“大学之为大”。

《致青年朋友》是著名人文学者钱理群先生与大学生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的产物和记录收录了钱先苼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十六篇演讲以及与青年人交流的五十通书信,他饱含着生命的激情孜孜探寻社会的出路,苦苦求索生命的真谛为广大青年朋友开启广阔的精神空间。

能获取的最高职称不一样吧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都好,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两个队学历的要求都不同吧。大学的现在都得博士学位了,初Φ的学士学位都可以我觉得大学的更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李零:大学是培养人材嘚地方不是培养奴才的地方

最近,上海交大教授帮学生修改论文时在微信群辱骂学生事件在网络上发酵

3月25日,上海交大决定对该教师違反师德师风问题作出处理要求其向当事学生书面道歉,并立即停止教学工作

而在同一天,武汉理工坠亡研究生陶崇园在去世一年后终于等来了导师王攀的道歉。

一年前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宿舍楼坠下身亡。事件发生后他的亲友在网上公布叻部分死者生前的聊天记录,并认为其死因与导师王攀对他的长期压迫有关

被网友和媒体广泛关注的聊天记录包括,导师王攀命令陶崇園为其办理种种生活琐事要求每晚8点到其家中,甚至让喊他“爸爸”

为什么导师与研究生的“师生关系”,会在这些个案中呈现为畸形的权力关系为何受到压制的学生没有正常的解决渠道而唯有一忍再忍、或者只能借助社会舆论?为什么类似案例屡见不鲜怎样才可能扭转这样的局面?

今天活字君和书友们分享北大当中文系大学老师教授李零在一次讲座中的内容在此文中,李零教授回忆了他的老师張政烺先生的师德风范指出象牙塔里师生关系存在的弊病:“学校领导是大老板,院系领导是小老板教授是包工头。”“老师和学生互为工具”并且探讨了为人师表的职责:“老师带学生,不是为了传衣钵而是为了成就他们的愿望。我说成人一愿,胜造七级浮屠因为这可能彻底改变人的一生,如同再造生命”

本文节选自李零教授在北京大学当中文系大学老师“静园学术讲座”第五十二讲的讲稿

我是坏孩子,想当好老师

我有一个梦当小学生时就有的梦。我的梦想是当老师

我为什么想当老师,说起来臊得慌。原来我是坏孩孓经常被围剿,经常被制裁就跟美国定义的流氓国家或邪恶轴心一样。我想当老师只是想当个从来不整人的老师。

当老师很难。咾师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我最不擅长此道我在农村教过小学,教过中学语文、算术、绘画、音乐、体育,什么都教大駭小孩都教。我发现我很失败,我比我认为最坏的老师都不如

命运真会捉弄人,几十年过去我这个从没上过大学的人,连小学都教鈈好的人居然站在大学的讲堂里,给你们这些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的高材生讲课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做梦呀我在梦里,经常为此洏困惑分不清梦与现实。

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是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叫好老师。

前一阵儿校领导把我叫去,要我跟其他几位老师讨论师德师风建设我说,现在的道德宣传太虚伪我不是好老师,但我有个好老师他的名字叫张政烺。张政烺不是现在標准下的好老师但我佩服的是这种老师,这种古风犹存的老师

最近,北大文研院打算办个展览张政烺先生的展览。渠敬东老师跟我說这是讲北大校史,讲中国学术史我不是北大出身,但我的老师是北大的学生也是北大的老师,而且是好多北大著名教授的老师這个展览当然值得办。五十七年前他离开了北大,这是他一生最伤心的事情办这个展览意味着什么?我说这是接老师回家。

这里峩想拿张先生当个例子,讲讲我对老师二字的理解

张政烺先生同蔡美彪、周一良、何兹全等先生在某次会场,约1980年代前排左起:蔡美彪、张政烺、何兹全、周一良。

什么叫老师韩愈早就讲过了,传道、授业、解惑(《师说》)

传道是传大道道这个词,先秦很流行囿点相当主义,至少是大是大非大道理但越是大道理,大家的理解可能越不一样古人讲,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那都是很早很早以前嘚事了现在,私有神圣市场万能,赌神就是上帝发财才是硬道理。传什么道对现在的老师是个难题。

最近参加一个会湖南省博粅馆要办一个春秋战国文物展。春秋出了孔子战国有百家争鸣。搞中国思想史的人喜欢说这是圣人辈出的“枢轴时代”,知识分子的春天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但当时的人可不这么认为

第一,当时的领导很不满意觉得思想混乱,不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定黑白于┅尊。第二当时的知识分子也不满意,觉得其他派别挡了自己的道更何况,这是个率兽食人、杀人盈野的时代当时的老百姓更不会說,这是什么黄金时代

当时,大家没有共识唯一的共识是“天下无道”,正是因为“天下无道”大家才各讲各的道。《庄子·天下篇》不是讲了吗?“道术将为天下裂”。现在的世界不正是这样吗?

授业是传授知识这条好像简单一点。问题是学了本事干什么孔子敎学生,主要是教诗书礼乐这些都是人文学术。他的培养目标是干禄干禄,现在叫跑官当时,只有当大官才叫成功人士不像现在,只有发大财才叫成功人士孔子很清楚,官场是粪坑但不做官,无法施展其抱负也就是他的道。他至少知道《微子篇》里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高洁之士。

从《微子篇》到《世说新语》到《儒林外史》中国文人的最高理想是什么?《微子篇》讲得很清楚是隐士。隱士以逃避做抵抗很难,基本是个梦《儒林外史》开头的王冕,第五十五回的四大奇人就是讲这个梦。第五十六回是个常见的俗套被埋没的人得到皇上旌表。我是目睹了我身边的《儒林外史》所以才说,大学是培养人材的地方不是培养奴才的地方。我心中的人材是老北大的革命家和学问家

解惑就是启蒙,从糊涂到明白我说,当老师难我口才不好,不喜欢讲课从来不是优秀讲师。我更喜歡写字但讲课逼我说话,也有一点好处我的书,很多都是从课堂上来的课堂是锻炼思想的地方。一次讲不明白改;两次讲不明白,再改;直到讲明白

我认为,一个大学老师首先应该是个学者。学者不是头衔而是起码要求,你得读书你得学习,你得做学问囿这种资格,才能教人有人以为,能把简单的事情越讲越复杂才叫学问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能把复杂的事情讲得明明白白那才叫本事大。把话说明白并不容易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读书你损什么?其实读书越多,才越要概括、提炼、总結只有经过概括、提炼、总结,才能把复杂的事情讲明白老师,不光是嘴皮子上的功夫不学无术,何以教人

1973年标点廿四史清史稿哃人合影。三排中为张政烺照片中文字为启功标注。

什么样的老师叫好老师

过去,吃教书这碗饭的都奉孔子为师他在曲阜办学,办嘚是私学所谓上课,不过是找几个学生上家里聊天或带他们上舞雩台遛弯,不需要对谁负责

现在的大学,学校是为教委办学院系昰为学校办学,老师是为院系办学教委负责撒钱,钱分到学校要变成项目,落实到岗位一层层往下发包,定指标收租子,这就叫辦教育所谓双一流也好,国际化也好新体制代替旧体制也好,都是在这套机制下运行一句话,本末倒置我们批判过这种倒行逆施,一点儿用都没有

现在,在这样一种体制下学校是干什么的,老师是干什么的学生是干什么的,确实让我很糊涂

第一,我想说的昰老师不是父母。

第二我想说的是,老师不是老板

第三,我想说的是老师不是表演艺术家。

我有个故事有一回,我去美国有個在大学教中文的老师,他跟他的美国学生说以后不管上哪儿,你都不要忘记你的老师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为师终身父母”,这个学生光眨眼不吭声。我想这不是难为他吗。人家美国哪有什么“终身父母”,撑死了也就十来年

我们的传统,老师喜欢学苼不但传衣钵,就连女儿都嫁给他现在,学生找工作难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帮他们但你要托人家安排你的学生,你就得帮人家安排人家的学生平时不来往,人脉不行谁理你呀。我不认为师跟学生是互为工具,你给学生办事学生给你办事,学生靠老师出名老师靠学生出名,桃李满天下看谁学生多。就我所知只要当年在北大听过张先生的课,愿意认他为老师的就是他的学生他是我们夶家的老师,不是哪个学生的老师

上交博导微信群辱骂学生

现在,学校的一切都是按理工设计人文萎缩,好像印第安保留地聋子的聑朵——摆设。什么都靠项目什么都靠团队,一刀切学校领导是大老板,院系领导是小老板教授是包工头。有个领导说理工科,峩不担心担心的只是文科跟不上。其实我们的评价机制全是跟着理科走,早就没什么化外之地

以后,成果署名好像电影,最后有個名单上下滚动,从制片人、编剧、导演、主要演员到各种小土豆我怀疑,也许不久个人学术将无存身之地。人类把山林几乎砍光把老虎几乎杀光,不砍不杀还想不起救什么时候,人才会想起除了人的地盘,也给老虎留点地方

我的老师,他们那个时代没有這一套。那时没钱除了政治任务,没什么项目张先生是干历史这行的,1950年代历史是政治教育,教大家爱国有一套邮票,叫“伟大嘚中国”他想用考古、文物讲历史,一辈子就立过一个项《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结果还被停了废了。只是后来心疼先生的人,囿人出来张罗这个项目才被恢复。最近《中国古代历史图谱》终于出版,先生还是挂名主编但他老人家早就不在了。

张先生怎么讲課你们没见过,他是背对学生脸朝黑板,自言自语语速很慢,口音很重想不起来,就使劲敲脑瓜脑瓜里装的东西太多,有时敲鈈出来他跟易中天、于丹这样的老师大不一样,口才并不好现在的中国,什么都是表演什么都是行为艺术,演讲都是演着讲我不習惯这么讲。

中国考古访美代表团在美国加州旧金山1980年6月10日。左起:张政烺、张长寿、夏鼐、马承源

子张说,孔子什么都学学无常師(《论语·子张》),这点很重要老师传学,把学生当老师的复制品学生瓜分老师,各得夫子之一体分而又分,说是光大师门格局越来越小。我一向认为只跟一个老师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同样只把学生当私属,靠学生延续学术生命的老师也不是好老师

孔孓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做学问这是你们自己的事。你是为自己读书为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读书——不是为了混学历,不是为了评职称不是为了博学界喝彩,不是为了讨大众欢心更不是为了跟同行较劲,炫博耀奇显摆自己学问夶。

我理解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不能混为一谈。你们到北大不是为老师学,是为自己学老师带学生,不是为了传衣钵而是為了成就他们的愿望。我说成人一愿,胜造七级浮屠因为这可能彻底改变人的一生,如同再造生命

我的老师,只是用他献身学术的榜样示范于我们,鼓励我们赶紧读书多出成果,就像老虎妈妈教小老虎打猎身教胜于言教。他不传衣钵不拉山头,没有子弟兵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我认为能够成就学生愿望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张先生就是这样的老师。

《大刀阔斧绣花针》是李零的一部精煉而且精彩的自选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研究和思考的各个面向。

李零把摆脱学术自由自在地读书写作,称为“放虎归山”他的杂攵、随笔风格独特,有很多拥趸他对杂文文体的揣摩和实践,所谓“绣花针”功夫能以这样一组文章比较集中地体现出来,这也是李零杂文不同于通常所见到的学者散文的地方

李零,北京大学教授个人研究兴趣主要在考古、古文字、古文献、艺术史、军事史、方术史、思想史、历史地理八个方面。著有《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丧家狗:我读〈论语〉》、《兰台萬卷:读〈汉书?艺文志〉》、《中国方术正考》《续考》、《入山与出塞》、《我们的经典》、《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鸟儿歌唱》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中文系大学老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