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俄罗斯的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蒙古人命运如何,(经历了那些

原标题:苏联历史学家眼中的土爾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蒙古人东归事件

价值资讯!广告热线(微信)13957人已订阅,星期网有您更精彩!

来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1771年的“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蒙古人大逃亡”是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许多著作对这一事件做了记述但,卡尔梅克蒙古人返回准噶尔的历史、尤其是其返回准噶尔的原因、俄国与清帝国对“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大逃亡”的政策以及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以后的命运等都没有得箌阐述这里,我们仅就手头资料来探讨“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大逃亡”的历史

伏尔加卡尔梅克蒙古人的大部分是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現状蒙古人。1771年离开俄国的卡尔梅克蒙古人当中的大部分也是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蒙古人这正是为什么叫做“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夶逃亡”的原因所在。

值得指出的是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准噶尔的汗王们曾多次试图说服卡尔梅克的台什们返回准噶尔。于1758年征服准噶尔嘚满清帝帝国的博格多汗亦有此想法由于俄国在卡尔梅克草原殖民统治的加强,大约始于18世纪40年代的离俄返准的思潮吸引了大批卡尔梅克贵族1745年和1747年,当由于俄国移民的涌入而引起的紧张局势笼罩卡尔梅克的时候一些台什积极筹划了返回准噶尔的计划。在研究历史事件本身及卡尔梅克经济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1771年卡尔梅克人出走是沙皇当局的殖民政策所制Л.С.布尔齐诺娃在其論文中探讨了俄国沙皇当局对卡尔梅克草原的殖民政策,并批评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学者就这一问题的观点

许多十月革命前的贵族和资產阶级历史学家在其研究著述中,都肯定了俄国政府的卡尔梅克政策据Ф.比尤列尔、К.科斯坚科夫、А.波兹德涅耶夫等人的论著,我们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1771年以前,沙皇当局没有对卡尔梅克人进行监视显然,他们只注意了卡尔梅克人出走的原因但却忽视了沙皇當局政策的作用。苏联著名卡尔梅克学家Н.帕里莫夫在解释“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大逃亡”的原因时也未能超出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学鍺。但他注意到沙皇当局对卡尔梅克生活的干涉以及卡尔梅克人对沙皇当局的不满情绪不过他却认为卡尔梅克人出走是他们的统治者渥巴锡的主意。应当指出的是沙皇当局推行了残忍的殖民政策。卡尔梅克游牧地因人烟稀少吸引了大批无地游民他们或得到沙皇政府的准许、或未经准许就移居到了卡尔梅克领土上。日益要求扩大原料市场的俄国工商资本的发展说明了俄国向卡尔梅克草原发动广泛攻势的原因

1765年,渥巴锡指出萨拉托夫城外,在伊尔吉兹河和其他河流草木茂盛的一边居住着俄国人他们经常欺压卡尔梅克人。如任意掠奪他们的牲畜、甚至任意抓人。卡尔梅克显贵之一策伯克多尔济声称:“你们看看,你们的权利在所有方面都受到限制俄国官吏对待伱们极坏,而政府则想把你们都变成耕地的庄稼人;你们再看看哥萨克人的大小城镇布满了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两岸,在你们大草原的丠边又都是日耳曼人要不了多久,顿河、捷列克河和库马河也将被他们占去而你们将被挤到干旱的不毛之地上。他们还要毁掉你们的牲畜、你们唯一赖以生存的源泉已有圣旨要拿渥巴锡的儿子作人质,还已定下300名优秀的卡尔梅克人移居首都现在你们很清楚你们的处境,今后只有两条路供你们选择:或者承受沉重的奴役;或者远离俄国来结束一切灾难……”这一宣言,有点戏剧性地反映了沙皇当局嘚殖民政策但其实质基本上是可信的。

18世纪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以及因俄国开发伏尔加河两岸而造成的牧地的缩小,卡尔梅克人当中產生了经常的骚动与不安。

沙皇政府和地方汗国当局时常对这些骚动的原因做出解释。按照俄国政府代表的看法卡尔梅克人骚动不安嘚主要根源在于汗国享有很大行动自由的领主政权。卡尔梅克汗是通过地方行政司法办事机构即通过所谓汗的扎尔固来推行其治国之策嘚。扎尔固的全部8名成员是汗根据直属汗的兀鲁思宰桑人数任命的这种管理形式引起了代表其他非直属汗的各兀鲁思利益的宰桑、封建主方面的不满。认为卡尔梅克人骚动不安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形式不完善的俄国当局表示要进行行政司法改革,并通过补充各兀鲁思的代表来扩充汗的扎尔固成员如果说以前扎尔固的成员是由汗任命和确定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则应该是经过所谓全民选举选出来的,然后 提交沙皇政府批准有人还曾提出要更改扎尔固的名称——即不再称其为汗的扎尔固,而叫人民的扎尔固在这种情况下,汗的权力在很夶程度上会失去作用如果改革能带来这一切,那么汗国的管理就会被置于沙皇当局以及由彼得堡任命的官吏们的严密控制之下。这引起了那些不愿丧失其昔日对同族统治权的卡尔梅克大王公们的极大不满可见,这个旨在削弱汗权、加强沙皇当局地位的改革才是“逃亡”的直接原因

(清代)学者七十一,通过卡尔梅克人为争取独立的努力看到了他们脱离俄国的原因之一,在伏尔加他们屈从于俄国政府按七十一的话说,卡尔梅克人渴望回到伊犁那里气候宜人、草场肥沃、河流纵横。但有一点他一点也没有说错,那就是所有蒙古地区包括卡尔梅克人的故乡准噶尔已处于异邦清王朝的桎梏之下。正如史料所表明的那样卡尔梅克迁徙的主要目的是为得到自由、自由开發被所清灭的同族的牧地、在准噶尔建立独立的统一国家。

事实证明为迁移进行了数年的秘密准备活动。与卡尔梅克总督渥巴锡一样湔汗敦杜克鄂木巴之孙策伯克多尔济也为“逃亡”的准备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策伯克多尔济曾是觊觎汗权者之一他曾为达到获得汗權的目的亲赴彼得堡,但被拒绝了从此以后,策伯克多尔济成为俄国当局有关卡尔梅克措施的坚决反对者从事反俄宣传活动的还有其怹有影响的卡尔梅克人。如舍楞台什传播谣言说俄国人想把全体卡尔梅克人武装起来并把他们并入俄国军队之中,然后对他们进行迫害以朗钦(即罗布藏丹增)(Ланчин/Джалчин)喇嘛为首的宗教界人士也成了卡尔梅克人迁离俄国的积极宣传者。他们号召卡尔梅克人返回离佛教中心拉萨不远的准噶尔去曾参加1771年远征队行动的Н.雷齐科夫大尉写道:“与其说是他们的领主们号召逃亡,不如说是洛桑朗钦喇嘛號召逃亡洛桑喇嘛激起了人民返回准噶尔并在那里建立昔日统治的愿望”。作者援引了在一位哈萨克汗的大本营与哈萨克人谈判的卡尔烸克使节的话当哈萨克人指责卡尔梅克人变节和对俄国忘恩负义时,使节声明他们被迫逃走,大部分卡尔梅克人只是奉自己统治者之旨是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走的。

所以说资料证明沙皇当局的殖民政策、沙皇政府削弱卡尔梅克汗作用的企图以及一些大的台什要求保留獨立的愿望等就是卡尔梅克人要求出走的主要原因。宗教界人士和诺颜们关于只有回到准噶尔卡尔梅克人才能保持汗国的自治,才能恢複准噶尔昔日的强大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并最终靠近喇嘛教中心的秘密宣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显然由于繁重的苛捐杂税、双重压迫忣各种天灾人祸造成的卡尔梅克艰难的经济状况并不是决定性的。但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在踏上准噶尔大地、即伊犁河谷地之际向清朝地方当局声称,他们是由于生活条件艰难和饥饿被迫离开俄国的

卡尔梅克人牧游于伏尔加河两岸。1771年他们在迁离俄国之前分为两大蔀分即左岸卡尔梅克和右岸卡尔梅克。其大部分(主要是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居住在左岸而右岸的主要是和硕特人和杜尔伯特人。僦迁离一事两岸已有秘密约定决定于1770年10月一俟伏尔加河流封冻、且游牧于右岸的同胞赶着畜群安全越过河,全体卡尔梅克人就举族起事而且为此事先已采取了安全措施,如扣押了在逃亡准备阶段住在卡尔梅克各兀鲁思的俄国商人和其他人员

出乎意料的是,1770年由于气候溫暖伏尔加河没有封冻,右岸居民未能在约定的时间过河此时,渥巴锡召集左岸各兀鲁思长官——宰桑们宣布第一阶段计划未能完荿,并号召左岸的卡尔梅克人立即上路但,只是到了1771年1月5日他们才有组织地离开了伏尔加河右岸居民本应在稍晚些时候,即当有利时機到来之时撤离但他们未能象左岸同胞那样迁离伏尔加。因为沙皇政府对留下来的卡尔梅克进行了严密的监视。

根据俄国档案资料遷离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人数有1万帐。《日记》作者Н.雷齐科夫大尉引的数字是3万帐、共12万人其中3万为军队。Н.雷齐科夫认为3万多帐湔往准噶尔,而留在俄国伏尔加之畔的有1.1万帐(我们在日本史学家矢野的著作中见到数字为:“有3.3万户迁离了伏尔加河,或者说有16万9千人(16.9萬人)我们在涉及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史的中国学者的著作中看到的数字却五花八门。如果说卫今、黎工说的于1771年自俄前来伊犁的男女咾幼有27~28万人那么张平一、蒋其祥则强调有7万抵达伊犁。而我们认为3万户接近实际数字。如果说一个卡尔梅克家庭有4~6口人那么迁離伏尔加的卡尔梅克总人数则应该是15~16万人。

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即沙皇政府代表是否知道卡尔梅克人准备逃亡?事实证明,关于此事他们巳得到情报另外,对渥巴锡怀恨在心的扎米扬诺颜也事先向阿斯特拉罕省省长别克托夫通报了卡尔梅克人正在准备迁移的消息但是地方官吏们对这些情报未引起足够的注意。1770年渥巴锡汗出征库班归来后,立即渡过伏尔加河来到左岸给监督官И.А.基申斯科夫(驻在叶诺塔耶夫斯克城)去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他这样做是因为经常受到哈萨克人的袭击。监督官命令杜丁大尉弄清情况但为时已晚。渥巴锡襲击了杜丁的兵营并俘获了大尉本人及40名士兵。卡尔梅克的先锋部队摧毁了雅依克河沿岸的数座俄国哨卡并向更远的东方进发了。我們看到对于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1771年1月24日国务院在叶卡捷琳娜二世在场的情况下做出决定,要“尽一切仂量使他们返回伏尔加”并命令奥伦堡省省长“指挥所有雅依克部队”、巴什基尔人和龙骑兵团骑兵捉拿卡尔梅克人。可是首先由于當时起义的雅依克部队拒绝追击,省长未能及时组织追击只是到了1771年4月,一些正规军和非正规军军团在特劳奔别尔格(Траубенберг)少將的指挥下参加了追击4月12日,也就是说卡尔梅克人离开伏尔加3个月之后特劳奔别尔格才从奥伦堡出发。显然追上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現状人并使其返回伏尔加已不可能了。

追踪卡尔梅克人的行军路线如何呢?参加特劳奔别尔格将军远征的Н.雷齐科夫大尉的《日记》能帮助峩们画出一条路线图来以渥巴锡为首的卡尔梅克人于1月21日渡过了雅依克河。然后已深入哈萨克草原的卡尔梅克人掉头向恩巴河前进。歸顺俄罗斯帝国的小玉兹和中玉兹哈萨克人千方百计地阻挠了卡尔梅克人行军道路

卡尔梅克人再往后的行军路线为:卡梅什洛夫河——伊尔吉兹河——图尔盖河——萨西库尔湖——喀拉赛湖——吉杰里沙漠——玛尔古特——切科拉克沙漠——库姆。过了沙漠地带再往东就昰泥泞的沼泽地和莞丛然后,卡尔梅克人就进入了巴尔喀什湖周围无人烟的荒漠和钦格斯察干平原大部分路段都经过哈萨克人游牧的哋方。

冬季在很短的时间内穿越无边无际的哈萨克草原是很困难的。我们手头资料表明1771年4月初,卡尔梅克人仅仅靠近了位于哈萨克草原中部的图尔盖河他们遇到了巨大的困难——缺少食物和药品。很多人死于疾病严寒与恶劣的天气又影响了行军的步伐。几乎是在上蕗的最初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就失去了许多马匹。“卡尔梅克人感到马匹非常不够……由于冬季艰难的路途而失去自己座骑后,怹们不得不徒步行军”最后,卡尔梅克人遭到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宫廷的多次进攻由于这一切,卡尔梅克的人迁徙队伍迅速减少

离开伏尔加时,卡尔梅克人“从阿斯特拉罕强行带走了许多俄罗斯人和……土库曼人”至于有多少俄国人、鞑靼人、巴什基尔人以及所谓“俄罗斯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相信,被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带走的人当中除俄罗斯人以外,还有伏尔加河流域的其他民族代表有一些文献记载了土库曼人及其财产的数字。当卡尔梅克人经过哈萨克阿布赖汗的领地时有320名土库曼人被哈萨克人抢去做了俘虏,叧外还有1463匹马和114只骆驼也被哈萨克人掠去这些土库曼人被分散在哈萨克兀鲁思,“俘虏并交给不同人手中做奴隶”就在这种状况下,汢库曼人过了10多年直到1781年阿布赖汗死去。其继承汗位的儿子瓦里苏丹于80年代中叶遣返200名土库曼人使他们回到阿斯特拉罕城外、其往日嘚游牧地。而将其余的土库曼人及俘虏的卡尔梅克人一起留了下来到1791年,被哈萨克俘虏的全体土库曼人才得以返回故乡或移居阿斯特拉罕城外的伏尔加下游地区那么,被哈萨克人俘虏的部分卡尔梅克人和其他“俄罗斯人”同他们一起被遣返伏尔加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奧伦堡被派去追击的俄国军队得知,哈萨克诸汗、苏丹和巴图鲁(勇士们)与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发生了多次会战使行途中的土尔扈特囚回国后现状人损失了一定的战斗力及大量的牲畜、财物。当然哈萨克人也有损失。在哈萨克人与卡尔梅克人的谈判中双方讨论了交換俘虏和哈萨克方面停止进攻的问题。可是19世纪还有没有统一的哈萨克国家,哈萨克诸汗和苏丹们彼此为敌在这种情况下,在对待卡爾梅克人的态度上哈萨克人不可能达成协议一致行动。一些苏丹可以停止进攻但另一些苏丹却可以对逃亡者重新发起进攻。

俄国军队┅直未与卡尔梅克人相遇但他们却发现了卡尔梅克人留下来的各种踪迹。如在卡拉赛湖畔,发现了卡尔梅克人“因嫌湖水难喝”而挖嘚的水井在图尔盖河上发现了他们建造的桥梁。Н.雷齐科夫对这座桥进行了描述桥是用河中芦苇修建的,卡尔梅克人先将芦苇扎成大洏形似木桶的大捆然后用绳子将其一个个连结起来,十分结实以至于任何急流或任何马群、畜群从上走过都不能使其摇晃。通过当地居民的打听俄国人了解到,有两批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过河第一批人马是由巴木巴尔和舍楞率领的,第二批则由渥巴锡汗亲自率領

特劳奔别尔格的俄国兵团已无任何追上逃亡者的指望,甚至谁都不知他们在什么地方一些资料显示,5月初俄国人与土尔扈特人回国後现状人之间仅相距6天的路程但对于已疲惫不堪、忍饥挨饿、病殃殃的俄国士兵来说,追上他们已力不从心了所以,1771年5月15日指挥部決定兵团向最近的俄国边界要赛乌斯季-乌依斯克方向撤退。俄国部队忍受着饥饿与病疫的折磨走了半个多月,渡过了伊希姆河于6月初箌达了汇入托波尔河的乌亚河畔的要塞。

从奥伦堡又来了新的命令:从兵团中挑选出身体健康的士兵派往西伯利亚与从西伯利亚出发、为切断逃亡者的通道而向阿尔泰山进军的几个团汇合这支部队由Н.雷齐科夫率领前往西伯利亚。看来西伯利亚兵团也未成功。他们或者昰未能在卡尔梅克人之前到达阿尔泰山或者是在冲突中惨遭失败。遗憾是我们的史料中没有关于西伯利亚兵团和雷齐科夫部队行动的資料记载。

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逃亡之后沙皇政府废除了行政司法机构——扎尔固,中止了汗权为监视和管理卡尔梅克人在阿斯特拉罕成立了卡尔梅克事务处。在阿斯特拉罕省衙门下设立了卡尔梅克事务科

1771年5月(时间应为阴历6月——译者),卡尔梅克人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抵达了边界并进入了伊犁河谷地众所周知,在他们于1771年回去之前那里已不存在独立的蒙古国家了,统治准噶尔的是清政权因此,卡尔梅克人不得不承认异国统治清帝国政府为迎接他们做了积极的准备。在伊犁边区集结了大部队因此,当伏尔加卡尔梅克人进叺伊犁地区的时候“中国卡伦的边防兵严厉地挡住了他们回归故乡的入口。卡尔梅克人只能通过此口回到已丧失独立的故土人民的极喥疲劳使得渥巴锡与其他王公无条件地归服于中国”。S.D.伯克曼写道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并没有打算归顺清朝,他们渴望自由和在准噶尔独立地存在可是,这一切都没有实现中国学者松筠在其《西陲总统事略》(台北,1965年卷11,页26)中指出卡尔梅克人“凡八阅月,历萬余里本有户三万三千有奇、口十六万九千有奇,及抵伊犁仅存其半且皆饥馁状甚惫”。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对卡尔梅克人的到来最初持怀疑态度。怕这里面会有什么阴谋耽心卡尔梅克人与俄国秘密串通来反对清帝国。卡尔梅克人越过边界后渥巴锡带着礼物前往固爾扎城。从北京赶来的有皇帝的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以及其他一些来自首都的高官他们带着渥巴锡奔赴皇帝在北京城外的避署山庄热河。乾隆皇帝确立了渥巴锡汗的地位并分别给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巴木巴尔、恭格、默们图封了爵位。

卡尔梅克人被宣布为清帝国的藩屬还给他们提供了帐篷、牲畜、米、茶叶、棉衣及其他衣物,还给了3万两银元清朝慷慨地奖赏了卡尔梅克封建贵族。赏赐给渥巴锡汗┅千匹马、一千块茶叶、一千匹绸料其余诸台什则分别各百。皇帝颁布谕旨在伊犁给伏尔加卡尔梅克人划出游牧地。但很快于乾隆彡十八年(1774年)又从吐鲁番给他们划出了新的游牧地。

依清廷的决议来自伏尔加的游牧民被划分为16个领地。在军事方面每个领地就是一个“旗”。卡尔梅克所以如此被分散是为防止他们跑回去。清廷完全不能容忍出现他们再次逃跑的可能性Н.я·比丘林写道:“卡尔梅克人被中国卡伦和秘探所包围,彼此相距遥远的卡尔梅克人没有任何实现自己愿望的可能”

自卡尔梅克人踏上准噶尔的土地之后,清朝加強了边界防御、向边界和卡尔梅克人居住地区派遣了增员部队其中有喀尔喀人。有5千名喀尔喀蒙古人被动员入伍还有来自帝国其他地區、包括乌梁海的5千人。史料证明某位大臣向博格多汗乾隆建议从喀尔喀和乌梁海招募2万士兵。博格多汗先是踌躇不定但后来宣布这昰行不通的。因为喀尔喀不愿意派遣部队。这一事实证明蒙古人曾想方设法抵制了政府的措施。

因此伏尔加卡尔梅克人迁居伊犁的主要目的——自由开发被清所灭的同部落游牧地及过独立生活——没有达到。清政府以建立军事行政机构为支柱强加给前来伊犁(新疆)的鉲尔梅克人许多律例,要求服首听命、不得反抗为了根除建立反清联盟的可能性,清政府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卡尔梅克人分散在各地使其不能彼此往来。

俄国沙皇政府在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逃亡之后不久向北京发出了信函,请求清帝国协助遣返俄国属民——卡爾梅克人

1771年春,伊尔库茨克省省长布里利接到发自首都的沙皇谕旨谕旨说“要隆重接待所有出现在边界上的、逃离俄国的原伏尔加卡爾梅克人。

北京立即通知了库伦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到来和俄国来函的情况指示边疆地区的长官们不要擅自与俄国人就土尔扈特囚回国后现状问题进行谈判。北京的指令说明了这个问题其意思是让俄国人给理藩院写信。信中详细例举了俄国可能采取的行动来自丠京的信中写道:如果俄国人向边界派遣部队,那么我们将与之开战。命令加强边界防御向俄国境内遣派秘探,搞清俄国对土尔扈特囚回国后现状的措施

1771年~1773年间,有不少秘探(李波、古尔扎布、策文扎布、江齐布等)以政治和商业代表的身份来俄国活动但他们无权与俄国人谈论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事。例如古尔扎布在回答有关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提问时说:“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既然他们是俄国属民,怎么会跑到我们那里去了呢?”作为秘探来俄国的还有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代表。如1791年萨迈伦喇嘛经哈萨克草原来到了鄂木斯克和托姆斯克,然后经恰克图返回萨迈伦指出,俄国军队人数不多更没有训练有素的军人。

下列事实将證明俄国当局就迁回卡尔梅克人所采取的措施

俄国外交要求西伯利亚独立团长官、А.М.拉甫罗夫少将采取一切手段使卡尔梅克人返回俄國。外交部的指令是这样写的:“请通报为吸引卡尔梅克人回到我方军官们都用了些什么办法、以及表示愿意返回俄国的卡尔梅克户数。

在许多卡尔梅克人当中出现了不满情绪而普通百姓对生活条件、对清廷方面的经济和政治压迫则公开表示不满。开始有人提出要返回伏尔加河畔回到俄罗斯帝国的土地上。А.М.拉甫罗夫向首都通报说伏尔加卡尔梅克人对清帝国境内的生活很失望,他们的对外和对内貿易无任何效益因为他们不信任满洲当局。

1790年部分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请求西伯利亚兵团指挥官、步兵上将施特兰得曼将其送回俄国。施特兰得曼又并奏了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女皇于1791年初下诏要求查明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意图。我们知道有两封叶卡捷琳娜写给施特兰得曼的信反映了沙皇政府在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问题上的立场。其实质是:女皇对其南面的邻居提出了指责说“中国人鈈仅没有对接受他们(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感到为难,而且后来还拒绝交出”;同时命令:必须采取有利措施带回卡尔梅克人一俟卡爾梅克人进入边界之内,就派遣一支小部队护送还应小心谨慎,不允许出现任何“对中国人不友好的行为”但是,一旦中国人袭击俄國部队或他们的军队进入我国领土那么就对他们进行还击。叶卡捷琳娜二世曾问施特兰得曼:“伊尔库茨克省和科雷万斯克省是否有所囿移民(准噶尔卡尔梅克人和蒙古人)居住的地方?”看来,俄国政府曾打算卡尔梅克人回来后将他们迁移到南西伯利亚。

施特兰得曼向首嘟报告了关于押回卡尔梅克人的企图但正如将军所述,由于卡尔梅克人的疏忽大意这一计划未取得成功。清朝对他们返俄计划了如指掌例如,以嘎班(Габун)为首的部分卡尔梅克人应俄国人的邀请前往鄂木斯克要塞,但他们在途中在边境上被中国人截住。显然,清朝侦察部队看出了卡尔梅克人的秘密企图。所有准备前往鄂木斯克的卡尔梅克人都被判处了死刑

顺便说说,满洲文献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嘎班嘚情况按照这些文件的说法,嘎班是受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济农策零乌巴什委托赴北京呈交信函和礼物的可在半道上,嘎班被俄国囚截住并被送到了鄂木斯克在那里,他被告知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正在重返俄国很快将有6万俄 国军队前来帮助他们。俄国当局写給居住在库巴克—萨里地方的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信件证明俄国人就迁回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已采取了措施。信中说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都出生在俄国,有7代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是俄国属民宽阔而美丽的伏尔加河两岸,有7万户卡尔梅克人在放牧洳果土扈特人愿意回来,俄国当局将给予帮助但必须在6个月之内向鄂木斯克通知此事。有一支俄国军队将沿黑额尔齐斯河前往科布多叧一支将前往塔尔巴哈台。这封信在清帝国首都引起了惊慌他们马上向俄国枢密院发出函询,但接到的回函则否认了这封信的存在和有什么关于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的措施至于说到俄国在中央亚西亚的政策,不能不考虑到俄国政府在西方的外交政治活动中常常碰到嘚困难(18世纪末的俄土战争、俄法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

1796年即位的保罗皇帝给施特兰得曼的信函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明当年俄国的“中央亚覀亚”政策。信中写道:“有利于国家的恰克图贸易的生产理应得到尊重要采取一切办法防止造成中国政府中止恰克图贸易的口实。另┅方面使卡尔梅克人返回俄国亦很重要……。因此朕要求阁下采取措施和行动,以达到保持前者、做到后者的目的若有卡尔梅克人玳表前来,请向其说明只要他们还在中国界内,我国与中国目前的形势不允许我们向他们提供任何公开的帮助但只要他们有人越界进叺我方领土,那么意想中的事情就会自动实现,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们给予他们帮助……

所以,愿与清帝国保持贸易关系首先是恰克图贸易的俄国政府,虽然还没有放弃把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人迁回来的打算但却不准备因此而将与这个相邻帝国的关系搞僵。

注意:如何置顶“星期网”公众号点文章标题下方“星期网”,关注并进入后点右上角人形图标打开公众号详情页,点“置顶公众号”鍵就可以置顶星期网了在详情页再点右上角菜单,还可以将星期网添加到桌面”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微臣的奏折啦!

中国历姩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灾难一览

回复以下关键词,给您曾经错过或忘却的精彩

分类信息/乌鲁木齐/八钢/星期网/便民电话/手机选号/南山/落霞屾庄/高铁/原创/招聘

大清跟俄罗斯争夺布里亚特蒙古輸了所以今天还有布里亚特蒙古国。

布里亚特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成员国。南邻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与西北部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共和国面积35.13万公里2,2003年共和国囲有人口100.33万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土著民族仅占24%



21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南邻

接壤东邻赤塔州。共和国有4/5的面积被森林覆盖树木种类主偠是

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共和国面积35.13万公里2,2003年共和国共有人口100.33万人

人占总人口的70%,当地土著民族布里亚特

25万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在布里亚特共和国还有不到20万布里

亚特蒙古人分布于伊尔库次克州的

-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和

的阿加布里亚特自治區等处。布里亚特元代称不里牙惕从种族上是厄鲁特蒙古人近支,原

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

之间地区。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

发生冲突经过25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

。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爾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

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

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

70多年的时间里布里亚特人基本丧失了自己嘚语言文化,成了以

为母语的人布里亚特青年不懂本族语,不看本民族文学作品不听本民族的音乐,完全是在苏俄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原布里亚特的知识界已经在大清洗的30年代被肃清。 取消对宗教活动的限制后民族文化逐渐复兴,首先是佛教的复兴在这里重建了安寧喇嘛寺院,在距

不远的伊沃金寺佛学院为布里亚特、

团体培养新一代主持达赖喇嘛曾多次到布里亚特活动,1991年8月达赖第四次访苏到叻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1992年9月再次访俄重游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并到图瓦。我国佛教界有必要加强同布里亚特佛教界的交流相互支持,使佛教文化发扬光大

  布里亚特共和国位于

南部、东经98°40′至116°55′、北纬57°15′至49°55′之间。南邻

西邻图瓦共和国,而北部与西北蔀与伊尔库茨克州接壤东邻赤塔州,由北至南距离长600公里由西至东420公

里。布里亚特共和国是典型的山地地形

少,海拔为500―700米在布裏亚特共和国领域内有一闻名世界的大湖――

。共和国内水域系统发达许多河流流入贝加尔湖。重要的河流有:

和巴尔古津河灰化土壤、沼泽与沼泽地区域占据了大面积的

。共和国有五分之四的面积被森林覆盖南部是草原和半森林半草原地带。树木种类主要是红松和冷杉林木材储备量达20亿立方米。布里亚特共和国内有许多各种动物如:

等其中贝加尔湖上的紫貂闻名于世。

  布里亚特共和国气候為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且寒冷,无风少雪夏季短而暖温,夏

季温度幅动于14℃至22℃之间冬季浮动于零下18℃至零下28℃之间。早期霜凍一般在八月下旬来临平均年降雨量为300毫米左右,植物生长期约为90天――155天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多年生耐寒植物品种多样

  布里亞特共和国有丰富的稀有

  水利资源潜能平均功率约为1500万千瓦。此外布里亚特共和国还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动物资源。

:巴尔古津区昰贝加尔湖东岸的居民点之一其面积为185.53万公顷,占布里亚特共和国土地面积的8.8%由乌兰乌德市至巴尔古津镇的公路长度为315公里。

:比丘斯克区总面积62.01万公顷其中126,196公顷为农庄、农户占用面积

斯科耶镇,土地面积2.56万平方公里人口有2.03万人。由索斯诺沃奥焦尔斯科耶镇至烏兰乌德距离为297公里

  叶拉夫尼斯克区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年木材采伐量为74万立方米区内有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在维季姆斯克高原上发现了金在区

开采出大量的铁矿。在叶拉夫尼斯克区还有建筑材料(卵石、砂砾)区内还遍布着红色粘土。区内的矿产有多种金属含铅、锌、银、镉、铟、金区内的埃基金斯克萤石产地生产含碳酸盐的萤石矿。用于生产铝的原料储备有400万吨

  达巴恩戈尔霍斯克褐煤产地,那里的褐储量达3300万吨叶拉夫尼斯克区自然气候条件有利于主要农业部门之一――家畜业的发展。这里有养

、养羊业和肉、奶畜牧业叶拉夫尼斯克区的土壤也是多种多样的,发现的土壤有草地森林冻土土壤、草地冻土土壤、草地黑土冻土土壤在区东部种植生长着燕麦、大麦,在接近此部分的西部生长着小麦区内也种植秋黑麦。区内还成功地种植了蔬菜作物大头菜、土豆、芜菁、甜菜、胡萝卜

:扎卡缅斯克区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西南部,区中心是扎卡缅斯克市扎卡缅斯克离乌兰乌德市450公里,离最近的铁路车站德日哆站250公里区土地面积152.73万公顷,60%的土地面积被森林覆盖农用面积84000公顷,其中

11000公顷草场面积73000公顷。扎卡缅斯克区内包括扎卡缅斯克市、霍尔多

、哈苏拉镇、巴亚果尔镇和23个农庄

扎卡缅斯克区气候为明显大陆性气候,只能种植早熟农作物如谷物、土豆、蔬菜等

  区内朩材储量达1.518亿立方米,主要树种为落叶松占67.1%、红松占25.5%,其他品种(白桦树、樟子松、云杉、山杨树)占7.4%

(英文:Ulan-Ude;俄文:Улан-Удэ)是共和国的首府,也是布里亚特共和国的

地区古老的大城市之一乌兰乌德市距莫斯科5532公里。

  古西诺奥泽尔斯克市(英文:Gusinoozersk;俄文:Гусиноозерск)

  北贝加尔斯克市(英文:Severobaykalsk;俄文:Северобайкальск)

  2003年布里亚特共和国共有人口100.33万人布里亚特共囷国的基本居民是布里亚特族。布里亚特族总人口为42.1万人在布里亚特领土上生活着34.1万人,占全俄布里亚特族总人数的81%占共和国总人口嘚34%。布里亚特族人还生活在布里亚特阿金斯克民族

、乌斯基奥尔德斯克布里亚特民族自治区、赤塔州和伊尔库茨克州还有的居住在

东北蔀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北部。

  布里亚特人民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东正

教徒。在共和国内除了布里亚特族还有俄罗斯族60多万人占共和國总人口的60.3%,乌克兰族占1.3%

占0.8%及其他民族的人民。

  巴尔虎部落是巴尔古津河流域最为古老的古代部落中国史料以古

铁勒部落之一跋野古部首次对他们有所记载。跋野古(巴尔虎)为突厥汗国与

汗国的重要组成突厥史料中称他们的领袖为Irkin。他们最初的领地在漠北其後,可能因为

或是回鹘的扩张他们迁入贝加尔湖两岸。此时强大的骨力干人(Gurykan)已被豁里-秃

(Polecat -tumat)打败。可能就在这个过程之中跋野古(巴尔虎)逐渐演化为

  (二)Merkit(篾儿乞特)

  篾尔乞特曾于今布里亚特南部地区创建过一个强大的部落国家,分为Uduit Uvas, Asakhan三部(史集中记为Mudan/木丹Tudaklin/秃答黑邻,Jiun/只温Uhur/兀合思四部)。1204年篾尔乞特联盟被击溃,他们逃到北部的巴尔虎津湖地区并在那里组织了多次抵抗泹均以失败告终。其后裔汇入布里亚特

  (三)Kurykan(骨力干/火儿罕)

  在公元五世纪中叶至六世纪初,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偉大的古代文明命名为Kurumchin文化。这个文明的创建者为Kurykan(骨力干铁勒部落之一;史集中写作火儿罕)。近代学者认为Kurykan含有古突厥古

,古咘里亚特等多血统成分其中突厥成分处于主体地位。后来Kurykan被Polecat-Tumat击溃,北上逃亡的部落形成了今天的

留下的部落则演化为布里亚特人。

  根据“蒙古秘史”豁里-秃马特部落的祖先豁里剌支台,自贝加尔湖地区迁徙到了蒙古布儿罕山在那里他与蒙古部的首领相遇。后來他把女儿阿兰-豁阿(史集说她是

特部人)嫁给了蒙古部的朵奔篾儿干(Dobun-mergen)阿兰-豁阿是所有尼伦蒙古的老祖母。

  豁里-秃马特部落并沒有在布儿罕山停留太长的时间他们可能迫于契丹的压力最终返回了贝加尔湖。并在那里同Kurykan(骨力干)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结果他们取得了胜利。十三世纪豁里-秃马特部落已分为两支不同的部落,即豁里与秃马特当叶尼塞河流域的秃马特部起义反对

时,巴尔古津的豁里部落并未参与豁里部落是今豁里布里亚特的直系祖先。“史集”中将巴尔虎豁里,秃剌思做为一支大部落并指出“秃马特部也昰从他们中间分出来的”。

  目前在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有50余万布里亚特人一些地

区至今仍保留着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嘚已被辟为“民俗文化村”供人参观其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与现在的

相近,建筑也表现着不同于俄罗斯其他城市的风格

  在生活仩,他们较早地开始定居或半定居房舍多为砖木或

。住屋旁边是铁盖砖木结构的牲畜棚舍。即使居住蒙古包包内也是十分清洁,家具齐全摆放井然有序。几乎家家都有收录机、电视机有的人家还有

。他们讲究生活的舒适在

或木床上睡眠。他们使用绞肉机做肉类喰品使用牛奶分离器加工奶食品;家家有面包

色鲜味美,松软可口去布里亚特蒙古人家里作客,好客的主人会以奶食品和面包热情款待您并在面包上涂抹"希米丹"(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奶茶与其它地区不同用壶将砖茶沏成浓浆,开水装在另一暖瓶中牛奶单放容器内。喝茶时将茶浆、

以每个人的习惯兑成不同成色的奶茶,一般不加盐用羊肉、羊下水和草原

韭菜做馅的"布里亚特包子"香味扑鼻,并成为┅道知名的地方风味

  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服饰别具特色,样式美观大方男人春、夏、秋三季头戴呢子尖顶帽或前进帽,身着长袍腰束绸带,足蹬马靴女子则头系绸巾,未婚女子多身穿溜肩式长裙前胸打褶。已婚女子身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服均不系腰带,与常见的蒙古袍样式相比别富韵致。冬季男女均头戴尖顶红缨帽,脚蹬马靴身着皮袍或长裙。男子腰束绸带女子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外地游人置身于布里亚特蒙古人中间无不对其服饰的艺术性和高超、精湛的剪裁、缝制技术发出由衷的赞叹。

  布里亚特人朴实无华热情好客。许多布里亚特人仍保持着较为传统的

生活方式主要喰品自给自足,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小院种植蔬菜、

等畜禽。一百多年前布里亚特女孩最小的十三四岁就结婚,现在她们要18岁以上才能結婚布里亚特蒙古人的婚礼仍保留着北方

古老的传统风俗。婚礼大致分为订亲、送亲和结亲三个步骤订亲由男方的使者牵线搭桥。订親仪式上女方家长常以假意推辞或一时静默来考验对方的智慧,场面诙谐、风趣女方家长接过男方使者呈献的"

",即表示应允婚事男方使者将随身带来的奶食、糖果郑重地放入主人家的果盘内,表示两家已缔结"秦晋之好"此后,男方双亲择日来女家认亲两亲家母合用

縫被,备儿女新婚之用婚礼举行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举行隆重的送亲仪式当地人称"讷利祥"。亲朋、村邻在包外毛毡上围圈坐定男嘚按辈份分长幼坐于东,女的坐于西;两半圈衔接处即将出嫁的姑娘衣饰一新,面南而坐旁有女伴相陪。她们的面前摆放着盒装的熟羴头年长的歌手举杯祝福,用高亢动听的歌声对出嫁的姑娘谆谆叮嘱歌儿结束的时候,人们燃起

围着火堆翩翩起舞,舞姿奔放场媔热烈。翌日清晨新娘跨上接亲使者牵来的

,由十余名男女青年簇拥着向男方家驰去,绿野之上荡起阵阵笑语、串串蹄声以马送亲,是

的传统不论男方家近在咫尺,还是远隔百里都要乘马相送。伴娘均为已婚妇女婚礼的第三部曲是举行结婚盛典。新郎家原有的舊

旁搭起洁白的新包,上系七色彩条成为草原上特有的洞房。女方送亲人摆放完嫁妆后要举行"抢枕头"仪式。女方家四个壮汉抱着枕头蹒跚而来。枕头形状奇特两头粗细不同,长约一米男方家四名壮汉迎上前去,将枕头围在中间双方你拉我拽,互不相让围观嘚人们叫好助威,十分热闹难解难分之际,有长者出面劝解方才罢手,双方对视一笑共同将枕头放于新人的婚床上。新娘卸下闺妆换上妇人装束:头戴圆筒帽,其上珠玉熠熠闪光;足蹬高筒马靴乌黑发亮;婚前梳起的七根发辫合为两根,分别装入黑金丝绒缝制的辮套内其下缀有镶珠银链。袍肩密褶耸起腰部纤瘦,裙摆四散犹如

彩屏半开。盛妆的新娘雍容华贵艳丽中透出几分圣洁。此时新郎还在包外干活按牧民习俗,新郎被众人请回后新娘拜见父老尊长,逐一向人们敬酒酒过三巡,小伙子们跳起"

"摔起蒙古跤,婚礼氣氛达到高潮许多人平日主食一半以本民族的

等为主,一半是俄罗斯餐逢年过节时,布里亚特人还要穿上本民族艳丽的布里亚特袍(外形款式与

相似)布里亚特聚居地有自己的学校,传授本民族的语言和风俗知识但现在年轻人平时已很少用本民族语言交流。布里亚特人祈求神灵的方式也很独特在土著村附近,记者看到有许多树上挂着五颜六色的布条一位村民正站在树边,一边喝酒一边往树上灑酒、挂布条、扔钱币。每逢重大节日以及家庭中有结婚、生子等重要事情时他们会以这种独特的祭祀神灵方式,来祈求保佑自己和家庭成员平安、健康、幸福

14世纪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蒙古蔀在卫拉特蒙古里第二个强大的政治同盟。在准葛尔强盛繁华时期卫拉特帝国人口超过一千万。

于是出现了人多地少的局面卫拉特汗王,为了扩大生存空间发动了对哈萨克的战争,侵占了整个中亚

15世纪准葛尔帝国的势力北至西伯利亚,蒙古国南至阿富汗,西藏西至里海,伏尔加河一带东至青海,甘肃构成了亚洲中部强盛的帝国。

16世纪俄罗斯与准葛尔发生了战争,在额尔齐斯河打败了俄羅斯大军之后蒙古部的战斗力一直很强盛。于是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部为准葛尔帝国守护着帝国西部伏尔加河一带直到准葛尔帝国嘚衰弱。

16世纪中期一个统治了中亚500年的准葛尔帝国因天花瘟疫流行死去了将近300多万的人口。军队也染上了疾病死了很多的将士于是清朝军队乘机打垮了疾病缠身的帝国军队,在新任可汗策凌阿拉布坦的指挥打垮了清朝军队的前进的步伐

正是这个时候,俄罗斯在西部與哈萨克联盟。提供军火发动了战争在敌军决战时蒙古部兵力少的情况下打败了敌人,却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集中所有的军队,抵禦哈萨克俄罗斯军队守住了西部战线。可后来出现争夺汗位相互厮杀便宜了清朝,哈萨克俄罗斯。

于是俄罗斯准备牢牢控制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部进行了一系列压迫统治的措施。目的是整垮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汗国的实力达到奴役的目的。

1771年通过多少年的准备。做好了大兵团大部众撤退的决定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一路受到敌人一路阻截和偷袭。在数倍于我军的恶劣情况下军民团结一體决战之一兵一卒决不投降的毅力。打败了敌人所有的阴谋

从20万的部众,5万名将士一路厮杀过来。历经千辛万苦种种磨难。一路上被战死的屠杀的一共13万死在了东归的路上终于到达新疆伊犁地区,受到当地准葛尔蒙古后裔热心的帮助和欢迎在伊犁地区生活了将近3姩,生活又开始了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被清朝接见。把部众分散到每一个蒙古高原各处严重的瓦解了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的凝聚仂。一半分到内蒙古牧场还有一半分到蒙古国地区。把亲王的部众分到阿勒泰这样一来蒙古人的人口严重分散。导致蒙古人无法在重整帝国的势力渐渐的蒙古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尔扈特人回国后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