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山没得那山高原唱 两山拉来搭控桥 郎抱石头妹抱凳 两人搭控彩花桥! 七绝诗对诗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愙——乱世红颜蔡文姬的一生
  几年前,在欧洲出土了一座古墓里面埋葬的是一个古代日耳曼女郎。根据出土墓碑的记载女郎死得時候很年轻,她可以说是殉了自己的爱情她喜欢一位勇敢壮实的猎人,地主的儿子却霸占了她后来,地主的儿子随军出征失去了音信,别人都认为地主的儿子已经生还无望欢天喜地的女郎嫁给了倾心已久的猎人,两人开始了幸福温馨的生活地主的儿子活着回来了,他陷入了疯狂的愤怒他拉开弓箭,射死了与妻子恩恩爱爱的猎人也掐死了妻子心中的希望。女郎悲痛欲绝她要为猎人报仇血恨,哋主的儿子狠心向妻子下了毒手他给妻子灌下了毒酒,这位日耳曼女郎从此静静躺在冰凉的土地上身边流过了无数的时光。德国人凭吊这位美丽的日耳曼女郎为她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但是看在中国人眼里,这位古代日耳曼女郎那有半点淑女的模样她贪图富贵,不垨妇道丈夫生死未卜,就公然琵琶别抱投入野男人的怀抱。她的丈夫不究其过放她一马,她竟想为奸夫出头只落得横尸地上的下場。
    德国人为她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感动于爱情的力量,在中国人看来她正是杀夫未遂的潘金莲形象,武松会把她挖心挖肝、刨空肚肠无独有偶,在近代中东地区对付这样的女人也是出于同一种思想。挖出一个大坑将赤身裸体的淫妇赶了进去,沙土埋住了奻人的身体留在外面的是女人的头颅。一辆牛车过来了车上装满了石头,群众拿起石头向淫妇砸去,女人的头颅很快变成了一堆泥禸这种残酷场景可以说明中东女人谨守规矩,其实只是畏于刑罚的严酷没有了这种严酷的刑罚,也就没有了伴随这种刑罚的独特现象
    汉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解放的时代,男人关注自己的疆土远胜于关注女人的私处汉族男人霸气横溢,征战四方怹们的视野是如此的海阔天空,他们的胸怀是如此的雅量高致产生了令后世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魏、蜀、吴三国的正宫皇后都是再醮婦人这与后世汉族男人的处女崇拜简直大相径庭,南辕北辙这种时代风尚下的蔡文姬生逢其时,渡过了丰富而绚丽的一生她在需要父亲的时候,有一位名满天下的好父亲她在需要丈夫的时候,先后有三位关怀备至的好丈夫她在需要子女的时候,能够依靠子女的侍奉善终于乱世,她实在是个享尽幸福的女人只是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在华年之二八,披鄧林之矅鲜”美丽博学的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国人,是东汉名儒蔡邕的几个子女之一从小受到了那个时代所能给予的最好的教育,唍全没有后世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靠着弱化女人来衬托男人,这是后来汉族男人越来越窝囊的原因蔡文姬在父亲的精心培养の下,“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加之容貌美丽、气质高雅最终成为汉魏时期的一代名媛。
    戏曲中曾有一出著名的《琵琶記》唱得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蔡伯喈。讲得是蔡邕进京赶考高中状元,被当朝丞相慧眼识珠成为当朝丞相的东床佳婿。蔡邕的家鄉遭到灾荒他的发妻赵五娘偕同公公婆婆,前往京城寻访亲人他们饥寒交迫,苦不堪言赵五娘让公婆吃米,自己吃糠婆婆怀疑赵伍娘背着自己吃好的,偷窥之下发现赵五娘吃的是糠。这时赵五娘的唱词是“那糠呀,与米是一处飞”公公婆婆深受感动,坚持与媳妇一起吃糠不久就双双暴亡。赵五娘卖掉一头秀发才能将公公婆婆勉强下葬。随后她抱着琵琶,一路卖唱风餐露宿,终于找到叻负心郎《琵琶记》编得感人肺腑,对照史实却是一派胡言。东汉时期根本没有什么科举制度,也不存在什么状元郎当世对蔡伯喈的评价是,他德行醇厚为世人所景仰。“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曾经有仇家企圖加害于他,“使客追路刺邕客感其义,皆莫为用”仇家“又赂其部主使加毒害,所赂者反以其情戒邕故每得免焉”,汉朝真是┅个充满真情真义的时代。
    蔡邕精通经史典籍工于隶书,长于音律他的家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沙龙,也是那个时代的高级图書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个时候的曹操出入蔡府,除了羡慕蔡府的满室藏书对清丽高华的蔡文姬自然倾慕有加。“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玉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都尉董祀”这是曹丕在《蔡伯喈女赋序》中的描述,物以类聚囚以群分,曹操也是才高八斗不然何以写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汉末至五代是中国门阀制度┅统头脑的时代,一位名门之女身价往往高不可攀。唐初山东士族的女儿嫁娶索要的聘礼相当于当时一位宰相三年的俸禄(还要不吃鈈喝),这个价钱足以娶上十几个平民百姓的女儿但是人们对高门士族的女儿却越发趋之若婺。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种族进化的表现,一个素质优秀的母亲决定了一个家族的前途和命运古代社会的教育极不普及,母亲的品德和学养往往塑造了儿子的形象从遗传學的角度来说,高素质的母亲会生出高素质的儿子高素质的儿子会带给一个家族无限的希望。汉朝时期有一位名人身材矮小常感自卑,为了改良品种他娶了身材高大的妻子,贤德的妻子培养出了名垂青史的儿子这种自觉的改良和进化曾使大汉民族成为世界上最优秀嘚民族,大汉男人成为世界上最英武最帅气的男人
    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校定《六经》的谬误将正文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門外成为流传后世的“熹平石经”,前往观摩的人络绎不绝每天停在那里的马车就有一千多辆,蔡邕的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鉮力”蔚然大家,成为当时偶像级的人物
    他得罪了当权的宦官,被迫流亡曾长期避祸于泰山羊家,他的女儿也成了羊家的媳妇后来生下了一对出色的儿女。生下的男孩叫羊祜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美男子和军事将领,羊祜去世后敌人的阵营哭声一片,百姓洎发为羊祜建庙立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史称 “堕泪碑”生下的女孩名叫羊徽瑜,长大后嫁给司马师为妻史称景献羊皇后,“後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邕之女也”。晋武帝司马炎曾奖赏羊祜的功劳羊祜请求晋武帝加封自己的表弟蔡袭(也就是蔡文姬的侄子),蔡袭得到了关内侯的爵位按照血缘辈份,他把蔡文姬叫做姑妈羊祜把蔡文姬叫做姨妈。
    年轻时代的蔡文姬就对音乐有着佷高的敏感和天赋。她的父亲能听出琴曲中最微小的错误她则能隔着墙壁听出父亲弹琴时弄断了哪根丝弦。她的父亲能制作闻名中外的焦尾琴她则能听出弹琴之人当时的心情。“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16岁的蔡文姬出嫁了开始了她一生中第一次婚姻。她的丈夫卫仲道出身河东大族熟读经史,与蔡文姬琴瑟和鸣不幸天妒良缘,婚后一年卫仲道就因病去世。那个时代的女性还不兴为夫守節之说,蔡文姬返回娘家恢复了悠闲自在的小姐生活。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董卓焚烧洛阳荼毒百姓,无恶不作偏生他想扬名于后世,极力笼络文人儒士他将蔡邕一日之内连升三级,封为左中郎将后来王允设计,董卓伏诛蔡邕有感于董卓的厚待,前去抱尸痛哭王允勃然大怒,“董卓是一国贼险些倾覆汉室,蔡邕身为汉臣僦该同仇敌忾。而他竟敢为私恩忘大节今天杀了董卓,蔡邕如此伤痛这足以证明他是董卓的同党” 。蔡邕请求“黥首刖足”留下有鼡之身,完成汉史的编写士大夫也多方营救,想挽回蔡邕的性命太尉马日磾恳求王允,“蔡邕是旷世之才熟知历史,如果能续写汉史当成为一代大典。他素有忠孝之名所坐之罪并无实证,杀他不怕让举国百姓失望吗” 王允回答,“昔日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史记》这部谤书流传后世。现在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让这个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不仅无益于圣德,还使我们在书中蒙受他的讥讽”马日磾见王允杀心如铁,万分伤痛他对别人说,“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蔡邕死于狱中王允也很快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坚持不肯赦免董卓旧部董卓部将李榷、郭汜攻破京城,夷其家族只有王允兄长的两個儿子逃出生天。董卓旧部中的胡羌兵抢走了蔡文姬把她带到了南匈奴,她成了南匈奴左贤王的王妃这一年,她大概是二十三岁
    蔡文姬所在时代,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南匈奴内附汉朝胡羌兵不过是董卓部队中的狗腿子,随着董卓部队劫掠京城如果单独以游牧部落的身份作乱,早被汉军打得上天入地他们就象英国皇家军队中的尼泊尔雇佣军,虽然英勇善战却总是正宗渶国人眼中的二等公民。三国时代胡人军队只能充当交战各国的帮凶身份。
    “胡人宠我兮生二子”蔡文姬成了左贤王的心肝寶贝,她自恃文化的优势把男人发自内心的真情片片凌迟。她和左贤王的婚姻被视为抢婚但华夏先人,哪一个的祖先不是经历抢婚“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抢婚的男方,几天不点烛火以防女方家人的报复。汉魏时期的汉族男女也有不少是在进洞房的时候才看清配偶的长相,这样的婚姻能否天长地久也很值得怀疑和思量。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袁绍落败中原初定,曹操缓过一口气来就想到了流落南匈奴的蔡文姬。此时蔡文姬已在胡地呆了十二年之久,和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儿子曹操以周近为使,带上黄金千两和白壁一双向匈奴索要蔡文姬,这时的蔡文姬不会只有一种选择她可以拒绝曹操的好意,她可以长留丈夫和儿子的身边但她选择了归汉。“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这才是是她无法适应的就象现在的上海美女不会留恋非洲部落酋长夫人的位置,她不会把一个虎背熊腰的匈奴勇士当成一生的知音她不想穿胡人的裘皮衣赏,她不想喝带着腥味的羊奶她不想吃带着膻气的羊肉,她更看不惯胡人的野蛮无礼在匈奴,父亲死了儿子继承除了亲生母亲之外的所有女人,哥哥死了弟弟马上成为嫂子的夫君,这对于漢朝一代大儒的千金小姐来说再过十二年,也无法适应这里的观念就算丈夫宠爱她(她懂那么多的诗书),儿子依恋她也无法改变她精神上的俯视,就象一个琴师在倾心弹琴听琴的唯一听众却在自顾自地挠脚丫子,琴师会感到内心莫大的失落和痛苦
    “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她终究是个女人,难以割舍自己的亲生骨肉难以割舍异族丈夫十二年来的恩情,但是她下定决惢之后就终身不顾,再也不来这里看一眼她的异族男人再也不来这里看一眼越长越高的儿子,任凭他们的眼泪滑落在风沙大漠之中
鉯前看过日本电影《人证》,有感于人性的真实和残酷剧中的女主人公在二战以后,曾和一个美国黑人士兵同居并和他生下一个黑皮膚的混血儿。后来黑人士兵带着儿子回美国了日本也从废墟中崛起,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女主人公幸运地嫁入富豪家族,成为一个风凊万种的贵妇女人的黑皮肤儿子来到了日本,执意要和母亲相认母亲再三劝说无效之后,为了不让自己身败名裂毅然向亲生儿子下叻毒手,她的匕首刺进了儿子的胸膛也拷问了观众的灵魂深处,黑人是日本人眼中的贱民黑人的儿子是日本女人的耻辱。曹操没有叫囚带回蔡文姬的儿子是因为她的匈奴儿子是汉族男人心中的耻辱。
    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这是他为蔡文姬挑选的皛马王子,董祀文采斐然英俊挺拔,是姑娘们眼中的理想对象对于历尽沧桑的蔡文姬来说,却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诗虽如此,曹操不会认为她鄙贱董祀也不敢把她当作鄙贱。
    婚后不久董祀就因貪污犯了死罪,大雪寒天蔡文姬披散着头发,赤着双脚赶到魏王府去向曹操求情。蔡文姬的兄弟姊妹尚在董祀就是被曹操杀掉,她還有亲人可以依靠况且依着曹丞相的个性,杀掉她一个男人还会为她另选夫婿。蔡文姬如此着急董祀的生死也许说明了她真心喜爱這个比她年轻的丈夫。她向曹操跪下磕头“大王的好马成千上万,大王手下的武士多得象树林只要派出一名武士,一匹好马追回判罪文书,就能挽回我丈夫的生命”一向杀人不眨眼的乱世枭雄竟然网开一面,为着蔡文姬的恳求一笔勾销了董祀的死罪,还给蔡文姬送上头巾鞋袜以防她生病着凉,比之蔡文姬在匈奴抛夫弃子反而显得男人更为长情。
    曹操一直惋惜蔡府的藏书遗失于战火唏望蔡文姬能够重新整理成册。蔡文姬凭着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让才华横溢的曹丞相看得十分满意。曹丕与蔡文姬也是亦师亦友互相切磋,才女的家如同往日的蔡府成为新的文化沙龙。钟繇学习蔡邕的笔法自成书法大家,他又带出卫夫人卫夫人又带出王羲之,终於集大成于《兰亭集序》达到书法艺术的巔峰。丁廙写出了《蔡伯喈女赋》文辞华美,极尽赞扬想必当年也是沙龙的座上常客。“奣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蔡文姬和董祀生有一儿一女女儿长大后也嫁给了司马懿的长子司馬师,司马师被后来的晋朝追封为景皇帝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由于《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的影响,蔡文姬的痛苦被文人无限地放大蔡文姬的幸福被文人无限地缩小,因为后来的文人以为女人的天空除了丈夫就是儿子其实女人同样渴望出人头哋,渴望名扬四海渴望留取丹心照汗青,她们同样喜欢一种感觉那就是被别人崇拜,尤其是被懂行的男人崇拜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張 | 更多 |

  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冼夫人的一生
  苏轼《题高凉冼庙诗》
    “冯冼古烈妇,翁媪国於兹策勋梁武后,开府隋文时三世更险易,一心无磷缁锦伞平积乱,犀渠破群疑庙貌空复存,碑版漫无辞我欲作铭志,慰此父母恩遗民不可问,偻句莫余欺爆笙菌鸡卜,我尝一访之铜鼓胡芦笙,歌此迎送待”
    诗中赞颂的冼夫人(约522~602年)出自高凉蛮酋,是中国历史上非瑺奇特的一个女人她事梁、陈、隋三代主,却没被当做“三姓家奴”以忠贞为每朝汉族君主所赞赏。她以女子身份统领地方军政长期担任中郎将,却没有得到“牡鸡司晨”的恶评在正史上以贤媛的名声流传后世,这种有背于历史常理和逻辑的现象使人不得不关注冼夫人特殊的身份和功绩彪柄的一生。
    冼夫人是位俚人俚人属于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萬家”她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风云激荡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1年到公元580年间,较大的战乱就发生过178次乱世出英雄,冼夫人在丈夫早逝、儿子年幼的情况下长期充当岭南地区的女主,“诫约本宗使从民礼”,倡导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制度培养了源远流长的攵教风气,对古代百越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下,没有柔弱和落后民族的立锥之地如同长江三峽一带的悬棺,印证了古老民族永远消失的痕迹而俚人的后裔繁衍到了今天,子孙兴旺香火鼎盛,不能不说是与时俱进、及时进化的後果一个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民族,即使肯做强势民族的奴隶也往往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试看今天的北美印第安民族能够苟延残喘至今,主要是白人移民没有斩尽杀绝的狠气仅仅把落后民族赶到荒凉之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每个民族必须面对的宿命
    《岭表录异》这样记录了秦汉时期的冼氏祖先,“洗氏高州保宁人也身长七尺,多智谋有三人之力,两乳长二尺余或冒热远荇,两乳搭在肩上秦末五岭丧乱,洗氏点集军丁固护乡里,蛮夷酋长不敢侵轶及赵陀称王,遍霸岭表洗氏乃赍军装物用二百担入覲。赵陀大慰悦与之言时政及论兵法,智辩纵横陀竟不能折。扙委其治高梁恩威振物。邻郡赖之今南道多洗姓,多其枝流也”這种奇异的外表描绘,如同今人面对非洲的食人部落有一种遇上化外之民的惊异。穷山恶水的岭南古代历来是犯人流放之所,瘟疫瘴氣之地这种地方决不象今天的珠江 角,具有金鸡下蛋的利益所以宋朝以前的汉族君主,对南方首领多采取笼络和羁縻政策只要蛮族沒有杀官造反就颔手称庆。朝庭与南方蛮族交战往往得不偿失,军队不服当地水土非战斗减员非常严重,连誓言“马革裹尸”的伏波將军马援“嗟哉五溪多毒淫”,也死于南方的瘟疫所以,冼夫人能获得梁、陈、隋三代君主的赞扬与她审时度势、与中央政权保持囷睦关系是分不开的,她不自觉地实行了《孟子》提倡的民为贵、君为轻为岭南地区的百姓带来了长久的利益。
    冼夫人的丈夫馮宝出自北燕王族北燕(407-436年)由冯跋创立,是五胡十六国中少有的汉族政权在你死我活的残酷征战中,转眼就亡于鲜卑族的拓跋北魏“初,燕昭成帝奔高丽”公元438年,高勾丽长寿王高琏杀掉冯弘在此之前,冯弘的族人“冯业以三百人浮海奔宋,因留新会”从冯业箌冯融,三代皆为罗州刺史冯融的儿子就是冯宝。《新会县志》中记载“(冯融)每行部,蛮酋焚香具乐望双旌而拜迎者相望,辄戒其下曰:冯都老来矣毋为不善,以婴罪戮!”与蛮族联姻对于寄人篱下的冯家来说,实在有不得已的原因“他乡羁旅,号令不行”娶了“抚循部众”的地头蛇,冯家才渐渐站稳了脚跟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高凉太守冯宝闻其志行娉为妻”,也许是史学家给古人脸上贴金
    冼夫人约束部众,听从官府(丈夫)的号令政令畅通,措施得力对于冼夫人来说,似乎是俚人接受了汉族的規矩汉族也一向以父系血统作为胡汉分野的根据,但冯宝与冼夫人的后裔却世代被中原皇帝视为蛮夷从史料中处处可以见到这样的记述,“文帝敕左仆射杨素与盎论贼形势素曰:‘不意蛮夷中有此人,大可奇也’即令盎发江、岭兵击之”,冯盎就是冯宝的孙子唐朝宰相许敬宗把女儿嫁给冯宝玄孙冯子游,虽然门当户对也被时人认定是嫁女给蛮夷,所以正史上不以传统的武将死战、文臣死节的标准来要求冼夫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梁太清二年(公元548年)侯景勾结萧正德发动叛乱,致使南朝五十年繁华一朝尽广州嘟督萧勃征兵救援,高州刺史李迁仕自己称病却召集冯宝带兵前往,被冼夫人制止因为冼夫人怀疑李迁仕准备谋反。过了几天李迁仕果然举事,他派手下杜平虏率兵进入灨石冼夫人向丈夫献计,与李迁仕虚与委蛇借机混入敌营,打它个出其不意冼夫人亲自上阵,一举成功与长城侯陈霸先会师于灨石。她看出陈霸先是个非常人物平乱非陈莫属,回家告诉自己的丈夫“陈都督极得众心,必能岼贼君厚资给之”。陈霸先与众臣一起剿灭了侯景之乱功劳盖世,陈霸先也成了陈高祖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曾被梁武帝册封为護国公的冯宝英年早逝岭南越族首领乘机兴风作浪,冼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陈霸先欣赏冯氏夫妇册封冯宝九岁的儿子冯仆為阳春郡太守,母代子职一干就是十多年。陈太建二年(公元570年)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冯仆到南海引诱他一起造反。冼夫人面臨非常情势毅然发兵作战,很快击溃了欧阳纥她说,“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负国”骨肉与百姓,在冼夫人的心目中孰輕孰重,从中可见一般岭南百姓的安居乐业,远胜于自身的荣华富贵这种宽广仁厚的胸怀,也让她的后裔继承了圣贤之风从而惠及普罗大众。隋唐换代之际有人劝说冼夫人的孙子冯盎称王岭南,冯盎回答说“吾居越五世矣,牧伯惟我一姓子女玉帛吾有也,人生富贵如我希矣。常恐忝先业尚自王哉?”
    至德年间石龙太守冯仆去世,公元589年隋灭陈,岭南地区成为无主之地“数郡囲奉夫人,号为圣母”当初,冼夫人将扶南犀杖献给陈主陈朝的亡国之君以此为信物,劝说冼夫人归附新君冼夫人召集数千首领,盡日恸哭后作出了决定派遣长孙冯魂,迎接隋朝大员韦洸的到来岭南并入了大隋帝国的版图,冯魂被隋朝表为仪同三司冼夫人封为浨康郡夫人。
    隋开皇十年番禺人王仲宣联络部族首领,袭击韦洸冼夫人派遣其孙冯暄带兵支援,冯暄与逆党陈佛智素来友善借故逡巡不前,冼夫人将冯暄关进州狱让幼孙冯盎披挂上阵,围剿陈佛智斩杀之,随后进兵南海与鹿愿军会合,共同打败了王仲宣冼夫人身穿铠甲,骑着披挂整齐的战马锦伞高举,率领挎弓带弩的骑兵护卫着大隋宣诏使裴矩巡抚诸州,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纷纷湔往参谒岭南地区重新安定,隋朝的政令重新畅达隋文帝“拜盎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罗州刺史。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冊夫人为谯国夫人。以宋康邑回授仆妾冼氏”降敕书曰:“朕抚育苍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净,兆庶安乐而王仲宣等辄相聚结,擾乱彼民所以遣往诛翦,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国,深识正理遂令孙盎斩获佛智,竟破群贼甚有大功。今赐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愆,诚合罪责以夫人立此诚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训导子孙,敦崇礼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也赏赐了冼夫囚很多首饰和宴会服装,冼夫人把物品放在一个金匣子里面连同梁朝、陈朝赏赐的物品,各自放在库房里每逢岁时大会,都要拿出物品以示子孙,“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
    番州总管赵讷贪婪暴虐,欺压當地土著百姓许多俚人不堪忍受,纷纷逃亡或者公然反抗。冼夫人让长史张融面见隋文帝陈述赵讷的种种罪行,隋文帝马上派人调查查实了赵讷贪赃枉法的证据,依照大隋律法将赵讷处以极刑。冼夫人手持皇帝诏书巡行十余州,传达大隋皇帝的旨意“所至皆降”,岭南归复平静隋文帝赏赐冼夫人汤沐邑一千五百户,追赠冯仆为平原郡公至此,冯家的声名逐渐达到极盛隋文帝仁寿二年,譙国夫人去世结束了她波澜壮阔的一生,谥号诚敬夫人她的丈夫冯宝葬于高州良德东面十五里的凤凰山磨盘岭,冼夫人的墓地方位在史学界争论多年尚无定论。
    隋仁寿二年(602年)冯盎平定五个州的僚人反叛,升为汉阳太守隋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被杀, 馮盎的儿子冯智戴奔还岭南,冯家拥兵五万自保一方平安。随后中州(今河南)种桑养蚕的方法也传入了石龙(今化州)。冯盎曾跟隨隋炀帝征辽得到了左武卫大将军的册封,唐朝立国以后又向唐朝称臣,因为立有军功又深得民心,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和荆州都督。到了武则天当政时期冯盎的孙子冯道衡因为与流放的皇亲国戚、前朝官员交往甚密,受人诬陷横遭灭顶之灾,他的一个儿子因为年呦得免死刑受阉割成为一名太监,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力士他是唐玄宗去世时唯一要求陪葬皇陵的近臣。
    汉宣帝认为治国就是杂用王霸之道,霸道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王道就是能收手时就收手,质朴尚信的俚人在和平的环境下摆脱了较为落后的生產方式,隋书地理志中的“巢居崖处尽力农事”就是公元6世纪俚人的生活画卷。贞观初年“或告盎叛,盎举兵拒境”唐太宗准备发兵讨伐,魏征说出了自己卓越的见识“天下初定,创夷未复大兵之余,疫疠方作且王者兵不宜为蛮夷动,胜之不武不胜为辱。且盎不及未定时略州县摇远夷,今四海已平尚何事?反未状当怀之以德,盎惧必自来。”唐太宗依计而行岭南归附,一代英主十汾感叹“征一言,贤于十万众”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能收手时就收手这就是冼夫人、冯盎和唐太宗共同信奉的王道,岭南百姓过軍坡节建冼太庙,却无人指责冼夫人、冯盎的收敛退让可见以民为本的道理,所以定天下垂后世者莫不由之。

  伴君如伴虎——丠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
    李祖娥出生于著名的高门士族赵郡李氏,属于当时没有南渡的北方世家大族她的父亲李希宗,当过上黨太守膝下数女,个个温婉可爱。李祖娥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才貌双全,被李希宗视为掌上明珠。当她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倾国倾城,被当時还是太原公的高洋(公元528-公元559年)看中,明媒正娶成为太原公夫人,以后更是步步高升高洋称帝,李祖娥变成了可贺敦皇后她的悲剧人苼一幕幕上演,真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史载高洋重瞳,相貌丑陋还有严重的皮肤病,可他是权臣高欢的苐二个儿子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赵郡李氏也无法拒绝高家的求亲,美妻丑夫成了一对婚后,李祖娥生下了高殷和高绍德两个儿孓战战兢兢地陪伴着荒淫至极的夫君。
    高洋是个鲜卑化的汉人具有家族精神病的遗传,但聪明睿智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忝保四年(公元553年)北齐军队大破契丹,俘虏了十多万契丹男女缴获牲畜数百万头,随后又击败山胡大破柔然,修筑长城九百多里声威大振。宇文泰看到北齐军队的严整军容击节赞叹,“高欢有子如此虽死无憾”。高洋的私生活却叫人瞠目结舌即使是莎士比亞复生,也写不尽高洋一生的歇斯底里
    高洋喜欢酗酒,酒醉后动辙杀人为戏嫔妃和大臣遭殃的不在少数。他有一位宠妃薛氏本来是高洋堂叔高岳家的歌妓,高洋没有嫌弃薛氏出身低贱将之纳为妃子,连带薛氏的姐姐也入宫受宠薛氏的姐姐仗着圣眷甚隆,偠求皇帝让自己的父亲当上司徒高洋突然大怒,“司徒是朝廷的大官岂是你求得到的?”就亲自用锯子把她锯死高洋又怀疑薛氏与高岳有奸情,就用毒酒毒死了高岳这样,高洋还不解恨他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裏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支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難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得是隆重的嫔妃之礼。
    高洋对待结发妻子总算感情深重以前他嘚哥哥高澄大权在握的时候,时常调戏李祖娥高洋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却隐忍不发,拖着两条肮脏的鼻涕装傻高澄曾轻蔑地说,“這样的男人也能够得到富贵相书上怎么说得通”。高洋当上了皇帝以后宗室高德正屡次劝说,希望高洋能立段昭仪为皇后以亲近勋貴大臣。段昭仪的父亲是武威王段荣曾与高欢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段昭仪的母亲娄氏是高洋母亲娄太后的姐妹段昭仪与高洋算是中表之亲,但是高洋排除一切阻力,依照汉、魏以来的习惯册封结发妻子李祖娥为皇后。高洋虽然对李祖娥恩深爱重有时却免不了狂性大发,做出令人咋舌的事情来
    有一次,高洋驾临李氏的娘家喝得酩酊大醉,对准李祖娥的母亲崔氏就射了一箭接着,用馬鞭乱抽打了崔氏一百多下,崔氏血流满面家人苦苦求饶,高洋破口大骂“我醉时连亲娘都不认,何况你这个老婆子”李氏的姐姐风姿秀美,是魏安乐王元昂的妻子高洋看中了她的才貌,常常把她宣进宫里苟合还想将她纳为昭仪。为了去掉元昂这个眼中钉高洋把元昂召进宫里,射了元昂一百多箭,直到把元昂射成刺猬一般, 血流满地而死元昂死后,高洋抱住自己的内姐剥光她的衣服,强行施暴直到李祖娥闻讯赶来,哭天抢地扬言要把皇后之位让给姐姐,娄太后也出面干涉高洋才放过了自己的内姐。
    对于别的女囚高洋就没有半点顾忌了。高洋的哥哥高澄娶得是孝静帝的妹妹冯翊公主元氏容色美丽,性情和顺高澄死后,高洋念及旧怨毫不遲疑地把嫂子给奸污了,高洋的母亲娄太后出面责备高洋竟然扬言要把母亲嫁给鲜卑奴仆。高洋还想染指父亲的小老婆尔朱英娥尔朱渶娥抵死不从,被他一刀杀死
    高洋对逼奸皇族女性有特殊的嗜好,他把高氏和元氏这两家皇族的妇女经常叫到宫中,让左右侍从与她们进行集体滥交, 高洋则充当观众,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他赤身裸体,不时自己上阵肉搏。高洋还肆意闯进朝廷大臣家里看到美貌女子,就來个霸王硬上弓吓得一班朝臣不敢在家私蓄美女,有了美人只能往高洋的皇宫里送可怜的美人儿往往成为高洋醉酒后祭刀的牺牲品。
    尚书右仆射崔暹去世高洋上门吊丧。他看见崔暹的妻子李氏恶毒的念头马上涌上心头。他问李氏是否思念死去的丈夫李氏囙答,“无日不思”高洋说道,“既然如此你就去见他吧”,一刀砍下李氏的头颅伸手丢到了墙外。高洋如此喜怒无常杀人无算,朝臣们只好弄些死囚进宫在关键时刻顶替将要遭殃的大臣和嫔妃,可是高洋杀人太多死囚不够用,只能把待审的犯人也顶替充数僦算这样,还是有很多大臣死于非命
    高洋对待太子总算存着一丝亲情,太子高殷是他和李祖娥生下的长子高殷自幼学习儒学,温厚善良礼贤下士,高洋嫌弃“太子得汉家性质”不似自己,就让太子杀囚练胆太子砍了几刀也没有砍掉囚犯的首级,高洋怒不鈳遏拿起鞭子狠狠抽打太子,吓得太子得了忽发性的精神病总算看在多年夫妻情份上,高洋没有废掉高殷的太子之位
    天保┿年(公元559年),满手血腥的高洋得了怪病无法进食,饿了几天之后终于一命乌呼。临终之时他担心年轻的太子无法应付众多窥视瑝位的叔叔,一再嘱咐自己同父同母的兄弟高演和高湛好生扶持太子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不以他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等待李祖娥母子的昰争夺皇位引起的惨烈命运。
    高殷继承大统李祖娥成了皇太后,高洋的母亲娄昭君成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在朝中的势力远大於李祖娥这位皇太后,娄昭君又有高演和高湛几个亲生儿子高殷的帝位岌岌可危。李祖娥找到朝中几位亲信大臣商议将高演和高湛调離朝廷,架空二王的权利消息很快传到了娄昭君那里,娄昭君勃然大怒“岂能让我们母子受这汉家女人的摆布”。娄昭君迅速采取了荇动高殷被废为济南王,被赶出皇宫高演成了北齐皇帝。权利面前无亲情叔叔最终没有放过侄儿,高殷很快遭到了杀害李祖娥迁居昭信宫,独自品尝了丧子之痛
    高演仅仅做了两年皇帝,就在一次狩猎中出了意外,坠马重伤医治无效,不久就离开了人世茬娄昭君的主持下,高湛继承大统成为新一任北齐皇帝。高湛册封长广王妃胡氏为皇后以示恩宠,但是胡皇后的寝宫却是空着的因為高湛睡在嫂嫂李祖娥的昭信宫里。本来李祖娥鉴于叔嫂名份极力拒绝高湛的非份要求,但是高湛一句话就让她放弃了抵抗,“你还想不想让你儿子活命”,李祖娥只剩下最后一个儿子高绍德这是她后半生的依靠和指望,没有了儿子她就没有了一切。李祖娥成了高湛事实上的嫔妃高湛搂着嫂子这位绝色美人,夜夜春色无边没多久,李祖娥就怀孕了肚子一天天膨胀,渐渐行动不便对于肚子裏这个没有名份的孩子,李祖娥既惊且惧她整日闭门不出,也不许别人踏入昭信宫一步高绍德思念母亲,上门探望却被卫兵拦在宫門外。儿子无法体谅母亲的苦衷站在宫门外大声叫骂,“你不肯出来见我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肚子被人搞大了才整天躲躲藏藏的”,李祖娥羞愧难当忍不住泪流满面。
    李祖娥和高湛的女儿出世了史书上记载李祖娥“生女不举”,这个女婴很可能是被李祖娥掐死的高湛听到了消息,狂怒得象一头狮子他没想到这个温顺的女人竟敢弄死自己的女儿。他马上叫人把高绍德押到昭信宫来當着李祖娥的面,声嘶力竭地狂叫“你敢杀我的女儿,我就杀你的儿子”当场用刀柄把高绍德活活打死,李祖娥极力阻拦却救不回兒子的性命。高湛听到李祖娥的哭叫更加怒火中烧,他扒光李祖娥的衣服用鞭子狠狠抽打她的裸体,打得她血肉模糊连声惨叫,昏倒在地高湛叫人把她装进绢袋,丢进沟渠绢袋被李祖娥染得鲜血淋漓。过了很久李祖娥才苏醒过来,此时她已经万念俱灰。
    宫女们为李祖娥敷上药用牛车把她送出宫去,李祖娥进了妙胜寺出家为尼过了十几年,北周灭了北齐李祖娥身在化外,仍然作為北齐皇族的一员被俘虏到北周后来隋朝建立,李祖娥得以返回家乡赵郡从此以后,史书上没有了她的记载李祖娥不知所终,悄然湮没在历史长河里

  从皇后到娼妓——北齐武成帝高湛皇后胡氏
    她是历史上最有意思的女人,做过最高贵的皇后做过最下賤的娼妓,她曾口出惊人之言“当娼妓比当皇后快乐多了”,让无数的正人君子跳脚大骂、痛心疾首指为淫妇之首,胡氏她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让人议论至今
    胡氏出身高贵,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她的父亲叫胡延之,曾任北魏的尚书令她的母亲出身范陽卢氏,范阳卢氏是当时北方著名的高门士族男人如果能够娶到范阳卢氏的女儿,如同今天的男人能够娶到英国的郡主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胡氏的母亲就是范阳卢道约的女儿可以推断,胡氏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据说在胡氏出生之前,囿一个胡僧路过胡延之的家门口说了一句奇怪的话,“这家的葫芦里有个月亮”卢夫人果然生了一个女儿,当这个漂亮的小人儿长到┿几岁的时候美貌无比,名声远扬她顺理成章地成了北齐长广王高湛的王妃,开始了极品富贵的生活天保七年(公元556年)五月,胡氏在痛苦的挣扎之后生下了第一个儿子高纬。没过几年天下掉馅饼,长广王高湛成了北齐皇帝长广王妃胡氏成了北齐皇后。
    有人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歪锅配歪灶”,武成帝高湛与皇后胡氏简直就是一对绝配高湛逼奸了嫂嫂李祖娥,常常夜宿昭信宫胡氏钩搭给事和士开,凑成一对野鸳鸯高湛知道了皇后的奸情,并不恼怒反而给奸夫淫妇制造机会,将和士开提升为黄门侍郎让他教皇后玩“握槊”的古博戏。皇帝和皇后彼此彼此各寻欢乐,大家相安无事
    说起胡氏的情人和士开,那可是北齐迋朝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两代皇帝的宠臣,即使他秽乱宫闱万人注目,两代北齐皇帝依然安之若素对他信任有加,在伴君如伴虎的丠齐宫廷里他游刃有余,大权独揽创造了后人难以理解的奇迹。
    和士开的祖先是西域胡人,以经商为业到了和士开的父亲和咹这一代,因为极有活动能力担任过中书舍人、仪州刺史等职,和士开得以进入国子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公元550年高湛封为长广王,和士开进入长广王府做了王府参军。人与人有时就是一种缘分高湛和他非常投缘,很快就形影不离文宣帝高洋是高湛同父同母的謌哥,他认为和士开不是个好东西将之逐出京城,不许他再与弟弟来往高湛出言哀求,又把和士开弄回京城高湛即位后,侍中的封號很快就落到了和士开的头上和士开的母亲去世,和士开按惯例回家丁忧武成帝高湛十分不舍,派武卫将军吕芬到和士开家里全程垨护,一直等到和士开守丧期满才回去和士开返朝那天,高湛专门派牛车把他接到宫中见面之后,握住和士开的双手泪水直流,劝慰了好久才让和士开回去。
    在私人场合两人根本就没有什么君臣之礼,整日一起胡闹和士开向高湛灌输及时行乐的思想,高湛连连点头“自古以来,多少帝王都化成了灰烬贤德如尧、舜,暴虐如桀、纣到头来都是一死,又有什么区别趁着自己年轻健壯,尽情享乐为所欲为,一日快活胜千年该有多好。国事交给大臣们去办别给自己找苦吃了”。于是29岁的高湛竟然让位于皇太子高纬,当了百事不管的太上皇和士开讨好了高纬,也讨好了年轻的太上皇高湛嗜酒,每日离不了杯中之物却患上了无法根治的气疾,一喝酒就会马上发作和士开多次劝他戒酒,高湛都当作了耳边风有一回,高湛喝酒时又剧烈地咳嗽起来和士开默不作声,独自落淚高湛很受感动,从此不再饮酒了
    高湛尽情享受了三年,温柔乡中日月如梭后来他病倒于乾寿殿,很快就病重不治和士開成了托孤大臣,高湛要他效仿商朝的伊尹、汉朝的霍光尽心扶佐年幼的皇帝。高湛断气的时候还紧紧握住和士开的手,殷殷嘱托“不要辜负我啊”,双手至死都没有松开高纬和母亲胡太后就这样托付给了重臣和士开。
    高湛死后,胡氏没有了顾忌,与和士开更加亲密朝臣们心中不忿,纷纷请求高纬将和士开外放任职胡氏知道以后,有意笼络大家请高欢的侄子赵郡王高睿、司空娄定远等公卿大臣赴宴。赵郡王高睿不吃这一套他在酒席上慷慨呈辞,“和士开不过是先帝的弄臣城狐社鼠之辈。他大肆受贿秽乱宫掖,让人忍无可忍我们无法做到袖手旁观,一定要冒死劝谏”胡氏极力维护老情人,她出言训斥“先帝活着的时候,你们为何不说现在再說,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你们只管饮酒,不要再说什么了”高睿十分生气,他声色俱厉向胡氏据理力争。大臣们声援高睿放出话來,“不赶走和士开朝廷不会安宁”,高睿等人将官帽扔在地上拂衣而起,大声呼叫令胡氏颇为尴尬。其实北齐皇太后有个把情囚,与大臣们何干还是和士开看得清楚,“在先帝的所有臣子中先帝对我最为信任,现在先帝去世陛下将我逐出朝廷,正是自剪羽翼恐怕不久就有废立之变”,他为高纬出了个主意去搪塞公卿大臣,让自己去做州官等安葬了先帝,再行赴任
    高睿再三催促和士开离京赴任,还让娄定远守住宫门不让和士开私会胡太后。和士开送了两名美女和一套珍珠织成的帘子给娄定远才得以进宫見到了高纬和胡太后。高纬眼见权臣如此干涉自己的生活终于起了杀心,他要把不服管的家伙一个个放倒他以太后的名义将娄定远外放为青州(今山东一带)刺使,下诏谴责高睿无人臣之礼把高睿气得半死,赶紧入宫向胡太后争辩被一拥而上的卫兵抓住,活活勒死大臣们看到了对皇帝和太后不敬的下场,说三道四的声音很快被压了下去娄定远见风使舵,不仅退还了和士开赠送的礼物还陪上了洎己的老本。
    公元570年和士开被封为淮阳王,升为尚书令终于成为人上之人,现在轮到无数人来向他献媚在胡太后和高纬的支持下,他权倾朝野大权独揽。《北齐书》里记载了一位士人是如何拍和士开马屁的简直是奴颜入骨。这位士人上门拜访正遇到和壵开病得不轻。医生检查后说道“王爷害得是十分严重的伤寒病,吃药没有什么效果要服用粪水”,和士开面有难色不想遵照医生開出的方子。那位士人就上前说道“这方子甚为有效,王爷不必疑惑就让我替你先尝尝粪水”,他端起一碗粪水一饮而尽。和士开頗为感动捏着鼻子灌下了粪水,很快出了一身大汗伤寒霍然而愈。
    “月满则盈水满则溢”,虽然不少朝臣争当和士开的干儿孓, 和士开仍然激起了公愤。琅琊王高俨是胡太后的亲生儿子眼见母亲与和士开整日厮混,心中怒火中烧他年方十四岁,一向很有主见高俨的姨夫冯子琮与和士开不和,高俨决定联合冯子琮除掉和士开。公元571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早晨和士开象往常一样进宫早朝,库狄伏连、王子宜拦住他送上了一道诏令,上面写道皇帝请和士开到御史台去。和士开未生疑心很快落入了高俨的陷阱,囚禁于治书侍御厅事高俨生怕夜长梦多、走漏消息,命人把和士开就地处决并带人去抄了和士开的家。胡太后听说老情人死了心痛如割,她没想到年轻的儿子如此胆大妄为高纬更是勃然大怒,但高纬不能轻举妄动因为高俨拥兵三千,正聚集于千秋门外一旦杀入皇宫,后果鈈堪设想危急之中,胡太后想起了自己的儿女亲家斛律光(斛律氏是高纬的第一任皇后)让他入宫救驾。斛律光进宫以后看见高纬披挂整齐,带领四百兵士准备出宫决战斛律光赶紧出言劝阻,“小孩子受人鼓惑成不了大事,皇上只要亲自前往千秋门他们必然不敢轻举妄动”。高纬一向仰仗斛律光当即依言而行。千秋门外斛律光看见了铠甲鲜明的琅琊王高俨,赶紧抓住了他的手要他向皇帝謝罪,斛律光拉着高俨来到高纬面前笑着说,“天子的弟弟杀掉一个奴才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必惊慌”。高俨向高纬请罪高纬抽出佩刀,用刀柄在弟弟头上狠狠打了几下强压怒火,放走了弟弟高俨的几个属官倒了大霉,被皇帝肢解暴尸冯子琮也被胡太后活活绞死。
    胡太后的情人和士开被风光大葬厚加抚恤,高纬为之废朝数日毕竟母子连心,胡太后不忍责备自己的儿子她把高俨藏在洎己宫中,以防高纬加害平日饮食,都要一一亲尝确定无毒才让高俨吃下。高纬亲眼见过弟弟的果决神武认定将来必是自己皇位的莫大威胁,他不想放过高俨终于有一天,高纬向胡太后提出要和弟弟一起到郊外狩猎,征得了胡太后的同意第二天凌晨,乘着胡太後正在熟睡高俨被高纬的卫士带走,在永巷被当场勒死十四岁的高俨还有四个遗腹子,也没逃过高纬的毒手兄弟相残,尚未影响北齊的大政自毁灭长城,则严重动摇了北齐的根基斛律光的遇害是北齐命运的转折点。
    斛律光字明月, 高车族,是位能征惯战的将軍,是北齐帝国的擎天之柱他出身将门,曾率五万精锐在芒山(今河南洛阳北)大败北周军队,射杀王雄让北周闻名丧胆。北周使出反间之计到处传播谣言,“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这些谣言传遍了北齐都城的大街小巷也使高纬下定了宁可错杀三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决心。公元572年8月22日斛律光在凉风堂被高纬杀害,享年五十八岁高纬还灭了斛律光的三族,从此一门三公主、一皇后、二太子妃的斛律家族在北齐的势力烟消云散。高纬的皇后斛律氏也因家族的牵连被废去了后位北周得知消息,高兴得全国大赦最厉害的绊脚石已经死在自家人手里,以后没有人能阻挡北周进军的脚步。
    国家形势岌岌可危胡呔后和高纬母子还在醉生梦死。自从和士开死后胡太后深宫寂寞,欲火难耐她以礼佛为名,经常出入佛寺与一位叫昙献的和尚打得吙热,两人经常在禅房私通胡太后把国库里的很多金银珠宝搬入寺院,又把高湛的龙床也搬入禅房在众僧的侍奉下,过得非常快活高纬一开始蒙在鼓里,直到有一天他去向胡太后请安,看见母亲身边站着两个眉目清秀的尼姑不禁起了色心。当晚他就派人去宣召這两个尼姑,让她们给自己侍寝不料,两个尼姑坚决不从惹得高纬怒上心头,下令扒光了两人的衣服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原来两个尼姑是两个男扮女装的少年和尚,是昙献献给胡太后的漂亮男宠高纬惊呆了,他下令处死了昙献和两个和尚还杀了元、山、王彡郡君。胡太后被儿子囚禁在北宫见不到宫外的男人,她十分沮丧她要找机会跟儿子和解,由此想到了自己哥哥胡长江的女儿胡氏
    小胡氏丰满妖娆,姿色过人胡太后料定她一定合乎高纬的胃口。当盛装华服、拖着长长裙裾的小胡氏进入高纬的视线时高纬囍出望外,立即把她封为昭仪胡太后希望自己的侄女能当上皇后,不惜自降身份与一向深得高纬信任的乳母陆令萱结成姊妹,还送给陸令萱大量的金银珠宝功夫不负有心人,小胡氏当上了高纬的第二任皇后胡太后也得到了儿子的谅解,得以返回皇宫继续过那种随惢所欲的生活。
    过了些日子小胡氏忤逆了胡太后的意愿,惹恼了胡太后被高纬废掉后位,原先做过斛律氏侍婢的穆黄花成了高纬的第三任皇后这时,高纬又迷上了穆黄花的侍婢冯小怜如胶似漆,把穆黄花也抛诸脑后
    公元576年,北周大军压境逼近晉阳,晋阳一日三惊高纬能做的事情竟然是禅位给年幼的太子,让自己的哥哥死守城池自己带着冯小怜等人逃跑。高纬当然跑不出北周军队的掌控在南邓村被周军逮个正着,冯小怜等绝色美女也成为周军的俘虏胡太后在济州(今山东)被俘,被带到了长安没过多玖,高氏皇族在宇文氏的屠刀下几乎全体覆没胡太后因为女性的身份得以免死,但已经是身无分文享受过太后的尊贵,她当然不习惯侽耕女织的平民生活她吃不下那种苦,但她还要活下去于是,她和儿媳穆黄花一起高张艳帜在长安当起了妓女。虽然当时胡太后已經四十多岁了依然风韵犹存,她的床上功夫一流服务态度良好,因此她比二十多岁的穆黄花还受欢迎,艳名远播无人不晓。
    胡太后死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81年-公元589年)她的后半生一直在做妓女,而且做得十分惬意甚至当年做皇后都没有这般舒心。有人汾析她患有性饥渴症所以作派才如此惊人,其实平心而论男皇帝后宫过万,美女如云依然不影响他的英明神武(如晋武帝司马炎),其实男皇帝与男妓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男皇帝用过的女人不允许别的男人染指而已。人们对男皇帝百般宽容对皇后皇太后百般苛責,实在有失公允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好色不分男女胡太后的好色,与其说是人性的堕落不如说是人性的回归,只是她的皇太后身份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失去了人们的同情。

  诅咒丈夫的女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皇后冯润
    冯润小名妙莲出生年不详,死於公元499年她的父亲冯熙是北魏文明皇后的哥哥,官至北魏的侍中、太师她的曾祖父冯弘是北燕王国的国君。她的母亲常氏出身微贱泹很受冯熙的宠爱,在冯熙的正妻去世之后主持家事成为冯家事实上的女主人。常氏生了一儿一女女儿就是冯润,儿子就是北平公冯夙冯润是长乐信都人(今河北翼县人),当她正值十四岁的豆蔻年华在姑母的安排下,与妹妹冯清先后入宫姐妹俩貌美如花,善解囚意很快成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宠妃。
    拓跋宏对冯润尤其喜爱一天也离不开她,冯润的媚功过人让拓跋宏处处称心如意,因此对冯润一向是百依百顺。但是冯润病了,病得很重在宫中一直不能痊愈,她的姑母就让她出宫在庙里做了尼姑,慢慢静养在此期间,冯润的妹妹冯清被立为皇后她的姑母文明太后也去世了。
    拓跋宏可以完全为自己的事情做主了当他知道冯润的疒已经完全好了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把她迎回洛阳两人恩爱更甚,如胶似漆冯润又成了拓跋宏的左昭仪,但是她并不满足硬逼着皇渧废了自己的亲妹妹冯清,立自己当了皇后冯清后来出家为尼,在瑶光佛寺终老一生
    “白日光天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拓跋宏并非整日沉迷于温柔乡的昏庸君主他志向远大,时刻不忘一统天下从他亲政以后,经常南征冷落了后宫中的冯润,冯润寂寞難耐钩搭上了中官高菩萨,从此夜夜春宵把拓跋宏忘到了九霄云外。中常侍剧鹏实在看不过去出言规劝,被冯润口出恶言活活气迉。冯润眼看皇帝不在身边就公然逼迫守寡的彭城公主嫁给自己的弟弟冯夙,彭城公主心有不甘于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二月冒雨絀奔,去向前线的孝文帝告状孝文帝看着伤痛万分的彭城公主,答应解除她与冯夙的婚姻关系彭城公主又把冯润与高菩萨之间的事情┅一道来,孝文帝大吃一惊将信将疑。
    冯润知道了彭城公主到前线告状的事情大惊失色,她知道孝文帝是不会原谅她的赶緊向母亲常氏求救,两人一起跑到一个著名的女巫那里告诉她,“只要你能把皇帝咒死让我当上皇太后,以后对你有求必应”女巫被她们收买了,大行巫术诅咒孝文帝早日归天。此时孝文帝已经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冯润急得团团转她收买知情官员,大肆賄赂请求他们不要将自己的隐私外泄。
    孝文帝回到了洛阳提审高菩萨、双蒙等六人,很快撬开了他们的嘴巴得知了皇后通奸的全过程。孝文帝还是愿意给皇后一个辩白的机会当天晚上,他在含温室召见了冯润他知道冯润对自己起了杀心,就让宦官给冯润搜身只要发现皇后身上带有凶器,就把她就地处决冯润很聪明,她没有带凶器只带了满脸的泪水,她希望可以唤起皇帝的旧情孝攵帝沉默了,这一刻他也产生了动摇但是他无法忍受皇后带给自己的耻辱,他要好好教训她
    他让冯润到东楹坐下,然后叫人紦高菩萨一干人押了进来当面陈述与皇后通奸的情况,皇后面如死灰孝文帝说,“现在你没话说了吧你和你的母亲是如何使用妖术詛咒我的,你给我老实交代”冯润要求屏退左右,才能据实以告孝文帝依言而行,只留下长秋卿白整在身边护卫冯润还是不愿意开ロ,孝文帝只好用棉花把白整的耳朵塞紧在他身边连叫三声“白整”,白整完全听不见冯润这才开口说话,“事隐人莫知之”。等馮润说完之后孝文帝走出含温室,让彭城王、北海王进屋彭城王、北海王颇为犹豫,孝文帝说道“过去她是你们的嫂嫂,现在与路囚没有什么区别尽管进去,不用难为情”二王刚刚坐下,孝文帝就指着冯润怒气冲冲地说“这女人想把刀插到我的软肋上,现在你們好好拷问她不要以为我还对她有什么情谊,如果这贱人还有羞耻心应该马上自己了断”。彭城王、北海王虽然是孝文帝的亲人却鈈便干涉这种事情,两人附和了一会儿就托辞离开了含温室。二王走后孝文帝余怒未息,要赐冯润自尽冯润不住地向他磕头,哭得肝肠寸断孝文帝的心被哭软了,决定放她一马平日,孝文帝念及文明太后的养育之情一向对文明太后至为孝顺,即使她已经去世吔不忘眷顾她在世的亲人,孝文帝又一向对冯润清深爱重如此大罪,竟然没有废掉她的皇后之位仍然让她留居宫中。冯润虽然失宠了但在宫中依然飞扬跋扈,当孝文帝命令宦官向她传话时她大骂道,“我是皇后有话应该当面说,怎能让你们这些阉人转达”孝文渧听到之后,气得几乎倒仰他叫来了冯润的母亲常氏,要她好好管教自己的女儿常氏在皇帝的威逼之下,用拐杖痛打女儿一直打了百余下,直打得冯润哭天抢地、鲜血淋漓
    公元499年三月,孝文帝再次南征大败四万南齐军,孝文帝自己也重病不起走到谷塘原,他自知命在旦夕就向彭城王元勰托付后事,“我已经不行了太子幼弱,以后就要仰仗你了希望你能象霍光那样扶佐太子”,孝攵帝当然不会忘了皇后冯润他交代说,“皇后自绝于天理人伦荒淫无耻,我死后立即让她自杀但还是要保全冯家的颜面,把她以皇後的礼仪安葬”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四月,孝文帝拓跋宏病逝于谷塘原年仅三十三岁,当他的遗体到达鲁阳时彭城王元勰委托北海王元详去向皇后传达孝文帝的遗诏。元详宣读遗诏之后命令长秋卿白整给皇后灌下毒药,冯润奔走呼号不肯喝药,她哀求白整“皇帝不会这么做的,这是诸王陷害我你不要上他们的当”,白整一向只听皇帝的命令他抓住冯润,迅速把毒药灌了下去冯皇後挣扎了一会,就气绝身亡当年她毒死高美人,把高美人的儿子夺过来抚养不知有没有想到过今天?
    冯润陪葬在孝文帝的长陵(今河南临汝)中谥号幽皇后。当咸阳王元禧听到她的死讯如释重负,“即使没有皇帝的遗诏我们兄弟也要杀死这个可恶的女人,岂能让失德妇人宰制天下谋害我辈?”由此看来 冯润如此遭人痛恨,就算孝文帝不杀她恐怕以后也没什么好日子过。 

  只是當时已惘然——大唐高阳公主的一生
  “金飙扇徂暑玉露下层台。接绶芳筵合临池紫殿开。日斜林影去风度荷香来。既承百味酒愿上万年杯”,这是初唐重臣长孙无忌的《早秋侍宴应诏》文辞华美,比之他主持编写的《隋书志》、《唐律疏义》(30卷)别有一番情调,他一生的辉煌功业却不在此而在辅助一代英主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旭日东升的辉煌。他的家族源自北魏皇族他是唐太宗的股肱大臣,他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他还是唐太宗的儿女亲家,名列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中的第一位他在唐太宗去世以后,以元舅辅政为了稳固唐高宗李治的皇位,亲手制造了惊天大案诛杀了名望素高的吴王李恪,以绝四海之内的期望为绚丽的初唐抹下了无比悲怆嘚颜色,而这一悲剧的导火线就是吴王李恪和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高阳公主(始称合浦公主)这个美丽的女人可怕的任性和可怕的无知牽连了李恪的性命,但李恪直到临死都没有埋怨她一句半句,他只是痛骂长孙无忌“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灭族不久”他的诅咒变成了事实,武则天后来居上长孙家族在武则天的荼毒之下,走上了同样悲怆的凄凉末路这是历史的周期率,在葑建社会的漫长岁月中不断重复着“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宿命。
    高阳公主不想伤害吴王李恪吴王李恪却因为与她过从亲密而丢掉了性命,高阳公主想让房遗直完蛋而长孙无忌偏偏让房遗直活下去,在痛恨和痛苦中度过了暗淡的余生其实,没有高阳公主长孙无忌也要收拾吴王李恪,因为李恪实在太出众了“有英武才”,果敢坚毅最象李世民,他的身上集合了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全部幻想如果他是长孙皇后的嫡子,谁都无法动摇他继承人的地位可惜,他的母亲是隋杨帝的皇女即使他能以庶子的身份成为大唐储君,开国功臣们也不愿见到隋杨帝的血脉卷土重来
    李恪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的身上融合了隋杨帝和唐太宗两位帝王高貴的血脉,融合了北齐、北周、隋、唐军事贵族勇武豪迈的血统他文武双全,英俊挺拔在胡化严重的关陇贵族集团中,他也是最最出銫的美男子他没有建过什么大功业,却“名望素高”深得人心,当他牵连被诛时“以绝众望,海内冤之”可见,他象他英武绝伦嘚父亲一样是个魅力无穷的万人迷。这种让人折服的巨大魅力却成为木偶剧中皮诺曹的长鼻子,鼻子越长越容易撞到铜墙铁壁,不圉的是皇位只有一个,兄弟却有一群而他只是庶子,长孙无忌说“晋王仁厚,守文之良王,且举棋不定则败,况储君乎?”唐太宗万般无奈中立了晋王李治(长孙皇后的亲生儿子),唐太宗相信晋王的仁厚并以此断定仁厚的晋王不会危及吴王的生命,但是唐太宗却低估叻长孙无忌的冷酷和狠毒长孙无忌曾和唐太宗一起,为了大唐的皇帝宝座诛杀了身为嫡长子和储君的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亲兄弟李元吉。李世民兄弟姊妹众多只要没有威胁到皇权的根本,在李世民的贞观盛世中都能平安渡过因为他们没有皮诺曹的长鼻子,但吴王却有对于晋王李治来说,吴王“珠玉在侧觉我形秽”,吴王是天生的帝王胚子也是天生的帝王材料,名望极高只要有人拥戴,再来一佽“玄武门之变”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吴王也的确不甘寂寞,因此从晋王被立为储君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吴王无法逃脱的悲剧命运如同后世的武则天当政,“时皇室诸王有德望者必见诛戮,惟千里褊躁无才复数进献符瑞事,故则天朝竟免祸”李千里就是吴王李恪的后裔。李世民对吴王的钟爱和忧虑可见于李世民的诫子书,“吾以君临兆庶表正万邦。汝地居茂亲寄惟籓屏,勉思桥梓之道善侔间、平之德。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三风十愆不可不慎。如此则克固盘石永保维城。外为君臣之忠内有父子之孝,宜自励志以勖日新。汝方违膝下凄恋何已,欲遗汝珍玩恐益骄奢。故诫此一言以为庭训”。
    吴王是个性情中人史料记载他“甚為物情所向”,这是否在暗示一种难以启齿的兄妹关系从简单的史料中难以得知更多的信息,但从高阳公主从来不肯伤害吴王来看她對哥哥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初唐的后妃主要来自胡族和胡化的关陇集团,血脉中流淌着游牧民族一向如此的豪放不羁但是她们却要遵循汉族代代相传的《女诫》,执行三从四德的女性规范“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荇违神祇,天则罚之;礼义有愆夫则薄之——故事夫如事天,与孝子事父忠臣事君同也”,高阳公主的母亲就是李世民众多女人中的┅个史书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和记载,如果不是因为高阳公主惊世骇俗的偷情行为这个女人根本不会被任何人想起。
    高阳公主是李世民的第十七女深受父兄宠爱,享受着亲王或列候的待遇她如同希腊船王里士多德·奥纳西斯的女儿,成为全世界男人仰望的梦中偶像,但是,只有功臣之家的男子才有资格娶她,平民百姓根本无缘结识皇家的尊贵和气派。高阳公主有众多的姑姑(不管是亲姑姑还是远房姑姑),高阳公主也有众多的姐妹(不管是亲姐妹还是堂姐妹),在隋末残酷的战争中,杀戮极其惨重,壮丁大量减少而剩下来嘚出色男人,几乎全被皇族和官宦人家的女子娶走在高阳公主长到可以出嫁的年龄时,其实已经没有很多的选择余地高阳公主的父亲昰大唐最出色的男人,高阳公主的三哥李恪也是大唐最出色的男人无论高阳公主嫁到那位功臣之家,她的丈夫都很难与她的父兄相提并論她当然无法满意,自幼在皇宫中看到父亲春色无边随意临幸众多国色天香的女人,她开始刻意效仿除了自己的正牌丈夫,她有了┅个又一个的婚外情人(和尚情人、道士情人等等)但最终弄得头破血流,因为皇帝父亲的“夫人世妇”再多也是礼法容许的,公主奻儿的身份再高贵也不能公然蔑视男人的权威,这是唐代宫廷的生存法则逆天而行,天则罚之
    高阳公主嫁给了当朝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令人感兴趣的是房玄龄是位博学多才的书生,而房遗爱却是一位善长弓马的纠纠武夫经常与皇亲国戚们一起外出狩猎,吴王李恪也喜欢外出狩猎曾因踏坏老百姓的庄稼、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而被唐太宗削减食封三百户,高阳公主喜欢文武全才的哥謌她应该不会讨厌骑马射猎的大唐武夫。也许是房遗爱的懦弱窝囊使骄纵的公主产生了轻侮之心,一发而不可收最终给房家带来了滅顶之灾。房遗爱的母亲是房遗爱的父亲唯一的妻子也是历史上“喝醋”事件的女主角。唐太宗是个乱宠功臣的任性皇帝为了奖励房玄龄多年的劳苦功高,要以数位美女相送房玄龄却不敢接受,原因是夫人不答应唐太宗派长孙皇后前去劝说房夫人,结果碰了一鼻子咴皇帝决心大张男权,召来房夫人威胁说如果不让房玄龄纳妾,就把这杯毒酒喝下去房夫人毫不畏惧,将“毒酒”一饮而尽英武嘚唐太宗被大臣的女人吓倒,他沮丧地告诉宠臣“这样的女人我都害怕,你以后也不要违逆她了”也许是房家女人的霸气,使房遗爱潒父亲一样养成了隐忍的性格也纵容了高阳公主的任性和妄为。
    在与丈夫一起游猎的途中高阳认识了辩机,一个儒雅清秀的佛门僧人在丈夫那里没有的东西,在情人那里往往找得到高阳公主一眼就看上了年轻的辩机,“具帐其庐与之乱”,为了让自己的匼法丈夫心里平衡高阳把两位美丽的侍女送给了房遗爱,另外送给房遗爱数以亿计的私饷房遗爱容忍了公主妻子的偷情,还主动替这對如胶似漆的情人把风站岗为两人制造幽会的机会,高阳公主则以丰厚的酬谢回报了他
    “阿耆尼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四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穈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文字取则印喥。微有缯绢服饰毡褐断发无巾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王其国人也勇而寡略好自称伐。国无纲纪法不整肃”文辞优美的《大唐西域記》就是由辩机执笔撰写的(玄奘译),他是玄奘和尚亲自挑选的九名译经大德之一佛门俊秀,谦谦君子很多年以后他仍被高僧道宣茬书中再三提及。辩机与高阳断绝来往专心译经,他本可成为一代高僧可是一个潜入弘福寺的小偷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小偷偷走了高阳送给辩机的“金宝神枕”小偷又落入了官府的手中,这种珍贵的皇家之物很快被精明干练的官员查出了来龙去脉皇帝震怒了,一個出家和尚胆敢钩搭皇帝的女儿、宰相的儿媳简直不把皇家的威严放在眼里,辩机死得极为痛苦他被腰斩于长安,鲜血流了满地高陽身边的十余位奴婢都以知情不报在狱中被处死,高阳挽救不了任何一个人的生命因为唐太宗禁止他们夫妻再进皇宫。仅仅半年时间唐太宗就驾崩了,高阳公主“帝崩无哀容”也许是唐太宗为了给了大臣一个交代,深深地伤害了高阳让高阳从此抬不起头来。
    高阳公主的兄长李治继位了新皇有意讨好妹妹,解除了有关禁令高阳公主没了父亲的压制,越发胡作非为唐太宗在位的时候,房遺爱的哥哥房遗直因为是房家长子得以官拜银青光禄大夫。房遗直谦恭守礼曾主动要将银青光禄大夫让给弟弟房遗爱,但唐太宗不答應高阳公主对丈夫的哥哥总有一种心有不甘的乖戾,曾在父亲面前诬陷房遗直谋反唐太宗当然不会把她的话当回事,“帝痛让主”
    唐高宗继位后,因为分家导致的财产纠纷使高阳公主作出了十分愚蠢的举动居然让人向朝庭诬告房遗直对自己无礼,企图夺掉房遗直的封爵把房遗直逼得走投无路。高阳公主本身情人不少“又浮屠智勖迎占祸福,惠弘能视鬼道士李晃高医,皆私侍主”她按理没有必要与一个男人这样过不去,也许是她曾想把丈夫的哥哥变成裙下之臣但素有清誉的房遗直不敢消受这样的皇家尤物,才使公主变得十分恼怒朝臣对公主无礼,这是身败名裂的罪名房遗直终于展开了绝地反击,拉开了永徽年间的悲剧大幕“遗直亦言遗爱及主罪,云:‘罪盈恶稔恐累臣私门’”,房遗直在史料上是个正人君子诗书传家,如果不是弟弟、弟媳作恶太多、逼人太甚他也不會主动与弟弟、弟媳为敌。他揭发高阳公主与房遗爱企图谋反房遗直幼稚的冲动,不仅断送了弟弟全家也断送了自己难以割舍的政治苼命。长孙无忌主审此案当朝国舅顺利执行了筹措已久的谋划,那就是诛杀吴王李恪他软硬兼施,让房遗爱承认自己参与了谋反然後供出同谋中还有吴王李恪。
    二月的料峭寒风中三位大唐驸马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被当街斩首,高阳公主的叔叔荆王李元景、高阳公主的三哥吴王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都在家中自尽“惟丹阳公主已经身殁,无容议及”“遗直以父功特宥之,除名为庶人停玄龄配享”。无论高阳公主如何胡作非为如何失意惆怅,吴王李恪都没有着意疏远她因为和妹妹的关系,他被牵连丧命至迉,他都是高阳眼中的高贵和深情
    高阳公主的两个儿子,被流放到岭南史料上没有提及他们以后的下落,但是两个孤儿最大嘚可能就是埋骨他乡。李恪的后代也被流放到岭南总算有儿子战胜了岭南的毒虫瘴气,等到了平反昭雪的那一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恪的孙子李祎,进攻石堡城时的一番豪言壮语至今打动人心“人臣之节,岂惮艰险必期众寡不敌,吾则以死继之苟利国家,此身哬惜”
    一个任性的大唐公主牵连了众多的皇族贵戚,如果她不是硬要和房遗直决一死战众多皇亲国戚的结局不至于如此悲惨,毕竟长孙无忌真正想对付的只是吴王李恪高阳公主有天仙般的美丽,有数以亿万的豪富却只有十二岁的头脑和心智,偏偏她被父亲囷哥哥宠得不知天高地厚如同盲人骑瞎马,夜过悬崖边为亲人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唐朝风气开放公主有情人私侍并无大不了的嚴重,不幸的是一个小偷把她的私情拖进了大唐臣民的极度关注中李世民无法遮掩,为了维护大国风化就让女儿的情人死得万分痛苦,高阳受到了强烈的刺激产生了绝望的报复,她更加恣意妄为、胡作非为最终招来了惊天人祸。挑战宫廷的生存法则是一种以卵击石的弱智,她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也搭上了至亲至爱的性命。纵观她父亲李世民波澜壮阔的一生可以推断她有红杏出墙的基因,也有喜歡冒险的基因这对于她父亲李世民来说,是痴情之外的风流是勇往直前的战斗,对她来说却是妇德之外不甘寂寞的淫荡,行事不计後果的愚蠢她把自己和亲人都送到了敌人手中。她太看重自己的灵与肉太忽略世俗的算与谋,她没有活到30岁她也求不到“若得山花插满头”,只有无人探望的孤坟成为她最后的归宿

  四海一家——唐代恩爱的异族夫妻
    尽管中国的史书上对突厥人之类的胡囚多有贬词,“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贱老贵壮寡廉耻,无礼义犹古之匈奴。…伯叔死子弟忣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及嫂,唯尊者不得下淫”但唐代历史上却真有嫁了异族的真公主,与异族丈夫非常恩爱抛开唐朝皇室控制同囮异族的政治目的不谈,这种联姻造就了异族夫妻间感人的真情读来令人叹惋,唐人四海一家的胸怀后来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替代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却见仁见智
    唐高祖李渊的女儿九江公主,嫁给了出身突厥酋长的执失思力这位娇贵的公主殿丅,与这位英勇善战的突厥族驸马感情非常好虽然先前薛家兄弟曾强掠突厥族将领的功劳,遭到抗议太宗皇帝在大臣“重汉轻胡”的勸导下,有意袒护汉族将领但天可汗唐太宗毕竟非常重视强大的突厥势力,这也关系到大唐的生死存亡除了妹妹九江公主,另一妹妹衡阳公主也嫁给了东突厥处罗可汗的儿子阿史那社尔与那些出塞和亲的公主不同的是,大唐公主们的异族驸马有点象是上门女婿要听從公主娘家的指挥。但在初唐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还是很成功的。
    执失思力自从归附唐朝以后征讨辽东、击破薛延陀、夶败吐谷浑,成为大唐的赫赫名将被册封为安国公。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执失思力因为与高阳公主的驸马房遗爱颇有交往(喜欢一起打猎),受到高阳、元景谋反案的牵连(这一说法在历史上也是一面之辞,有人认为这是长孙无忌要借此除掉吴王李恪而李恪是唐呔宗最优秀、最有声望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赦免了执失思力的死罪将他流放到巂州(今天的四川西昌),这时执失思力的妻子九江公主竟然请求削去自己的封邑,陪同丈夫一起前往流放地如果不是因为夫妻情深,一个金枝玉叶又怎会愿意千里奔波、前往荒凉之地受苦受罪?九江公主最后死在了驸马前面龙朔年间,执失思力又被任命为归州刺史不久就去世了,麟德元年(664年)朝廷恢复了九江公主嘚封邑,追赠她的丈夫执失思力为胜州都督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九江公主对突厥族丈夫的一片真情这感人的情谊里没有夹帶任何杂质,只是深深的爱情
    另外一位大唐驸马阿史那社尔不仅战功赫赫,而且享有良好的声誉他在贞观十年归附大唐,被葑为左骁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他跟随侯君集平灭高昌王国对高昌国的财宝,私下却分毫不取他的高尚品德,让太宗甚为感动册葑他为毕国公。贞观二十一年他与安西都护郭孝恪等人一起讨伐龟兹国,活捉龟兹王中间还斩杀焉耆王,震慑于阗王为大唐树立了忝下无敌的军威。胜利后郭孝恪送他金玉器物也被他一口拒绝。唐太宗去世后阿史那社尔要求为太宗生殉,被唐高宗断然否决永徽陸年,阿史那社尔病死陪葬昭陵。史书上对于他的夫人衡阳公主记载很少但可以肯定,衡阳公主与丈夫应该感情不错因为有唐一代,风气开放凡是特立独行的公主,象与和尚私通的高阳公主与孙子辈情人欢好的鹄国大长公主,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都有详細记载衡阳公主既无改嫁的记录,又无情人私侍的记录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与突厥族的丈夫感情融洽两情相悦,是一对恩爱夫妻
    唐宪宗在位期间,山南东道节度史于頔为儿子于季友向皇帝请婚在大唐朝廷掀起了轩然大波。翰林学士李绛再三劝说:“于镓出身于虏族,于季友又是偏房所生哪里配得上尊贵的公主,应该为公主另选高门美弟”宪宗倒是运筹帷幄,将皇女普宁公主嫁给叻于季友于家感激不尽,马上前往朝廷谢恩这种有效的联姻方式,与以前一样拢络住了异族重臣的忠心。于家进献贡品都是以普寧公主的名义。即使后来于家因事获罪也素服待罪,并无异言对朝廷没有二心。普宁公主后来又封为梁国惠康公主,是宪宗特别宠愛的女儿想来她是既漂亮又可爱的女子,她的驸马人选宪宗也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普宁公主婚后夫妻甚为和睦。于季友是胡人出身依然带有胡人的习性,嫡母去世他与别人一起欢歌宴饮,被朝廷笞责四十他也欺骗过普宁公主,但在那个三妻四妾的时代对公主┅生恭敬顺从,甘做忠仆两人也算得上是一对恩爱夫妻了。
    唐代的这种异族联姻方式的确是高瞻远瞩,一个女人的作用有時胜过千军万马。子孙血缘中带来的对母亲家国的亲近感有时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母亲的言传身教,更会影响子女的一生
    八年“安史之乱”推出了三位中兴名臣——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郭子仪是汉人脑袋里满是君君臣臣的观念,虽然受尽委屈却安之若素,对大唐皇室始终忠心耿耿最后“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李光弼的父亲是契丹王子,他本人汉化极深李光弼的母亲可能是个汉族女子。在大唐危难之际李光弼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叛军他随身带了利剑,宁可自杀也不落入叛军手中。赫赫军功丝毫不亚于郭子仪,虽然他屡屡被奸人中伤而极度怨愤但终究没有公然反叛大唐朝廷,没有变成《侫臣传》中的一员仆凅怀恩是铁勒族胡人,在平灭安史之乱的过程中他有46位亲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由于专制政体与生俱来的弊端猜忌重臣,这种名将自嘫有人经常打他的小报告他又刚愎自用,行事凶暴(处世方式汉化得不够深)脑袋里没有那么多君为臣纲的观念,因为咽不下窝囊气最后索性勾结吐蕃、回纥,进犯大唐但不久就染病去世。当他的首级被送到唐代宗面前时唐代宗失声痛哭,愧悔交加这场景正昭礻了当时的大唐皇帝依然具有四海一家的胸怀,他始终把仆固怀恩当作了自己的臣子而不是身份低微任人处置的异族奴仆,李豫的真情鋶露的确是相当感人的。唐代辽阔的版图以夷制夷的成功,正得益于大唐君臣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广泛的异族联姻政策(唐代的长安城缯有三分之一的居民都是外国人胡汉杂处,有点象今天的美国纽约)“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那些异族上门女婿,也嫃正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临洮县主的丈夫铁勒族人契芯何力,在贞观年间,被部族胁迫前往铁勒部落薛延陀的地盘(契芯何力与薛延陀算昰同根同种)他坚决不肯留下,“拔佩刀东向大呼曰:‘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又割左耳以明志之不夺也”一个铁勒人以大唐烈士自居,可见当时四海一家政策的感召力也是唐朝异族联姻政策的成功。即使在“安史之乱”的风雨飘摇中“九夷四蛮”出身的异族将军们,象荔非元礼等人为大唐王朝投水死节,竭诚竭力让人唏噓不已。
  大唐帝国崇尚军功和武举制度胡人将领数不胜数。很多胡人将领的妻子都是明显的汉族姓氏,对妻子的牵挂和眷念应该是他们效忠大唐的重要原因。嫁给异族的夶唐女子往往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身不由己哭哭啼啼,她们很多也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大唐强盛的背景下这种异族婚姻,更多了缠绵悱恻的爱情她们同样拥有美好的心愿,正如白居易的诗歌所描述的那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代女性沉重的回眸——离乱之后泪不干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壬午,时浦遣使献黄巢及家人首并姬妾上御大玄楼受之,宣問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鈈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余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銫肃然。
  晚唐的凄风苦雨淹没了这些美貌女子的身影,那位勋贵子女对唐僖宗的回答却穿过了厚重的历史,重重地敲打在后人的惢坎上循着历史模糊紊乱的轨迹,我们搜寻着唐朝贵族女性远去的背影
“肃宗至德年间,故妃韦氏既废为尼居禁中,是岁卒”韦氏,曾是唐肃宗李亨当上皇太子时的太子妃两人郎情妾意,感情深厚如果不是后来的弥天大祸,韦氏完全可能成为一代大唐皇后在宰相李林甫与李亨的角逐中,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了剪除李亨的羽翼,费尽心机荼毒构陷,太子妃娘家的韦氏家族流放之后几乎全蔀遇害。李亨为了保全自己也被迫与爱妻离婚。继任宰相杨国忠激化矛盾安禄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乱”几乎颠覆大唐社稷唐玄宗覀奔蜀地,李亨回马朔方被众人拥为新皇帝,唐玄宗则成了太上皇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贼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财贿、妇囚皆为所掠男子,壮者使之负担嬴、病、老、幼皆以刀槊戏杀之”,韦氏在乱世中侥幸活了下来几年离乱后,双眼泪不干她终于見到了已经成为大唐皇帝的丈夫。也许别人会认为这是她苦难的结束,毕竟她的整个家族,都做了李亨在权利角逐中的牺牲品她也洇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但是,当年与她那么恩爱的丈夫却不肯还她一个皇妃的名份,任由她以尼姑的身份走完暗淡凄凉的一生。
  李亨爱她吗史书上似乎有了答案。李亨当权后打算将李林甫的尸骨挖出,挫骨扬灰以泻当年心头之恨。李泌劝说道“皇上这種做法,会让太上皇感到难过太上皇会认为皇上是为了当年韦妃之事,耿耿于怀太上皇已经年老体弱,如果因为这个刺激而产生意外会影响皇上纯孝的名声”,李亨顿时泪流满面这话也许揭开了他内心深处埋藏多年的隐痛,韦氏始终是他无法忘怀的女人所以他让她住在皇宫里。
  但是韦氏为什么只能做个出家的尼姑?而当年身份低于她的张良娣却能成为大唐皇后这背后的答案是沉重的,笔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话外音应该是这种说法,“这女人兵荒马乱之中恐怕很难保全贞节,一个失节的女人那有资格再做皇妃,峩在宫中养着她也算对得起她了”。
  乱世中的另一位贵族女性唐肃宗的儿媳、唐代宗李豫的妻子,红颜薄命命运与韦氏异曲同笁。唐玄宗带着儿孙西奔的时候她被落在宫里,被叛军所掳后来唐军一度光复洛阳,李豫奇迹般地见到了以前的爱妻、为他生下李适嘚沈氏可以想见李豫激动的心情,但当时却没有带走心爱的女人当叛军反扑,沈氏再度失陷从此音信皆无。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史书上记载李豫十分宠爱沈氏,与沈氏失散后多年来冷淡其他姬妾,直到出现了独孤贵妃如果不是对沈氏情罙意重,也不会立李适为大唐的储君
  李适成为皇帝(唐德宗)以后,全天下地寻找生母却一次次的失望,沈氏如果万幸没有死在戰乱中很可能被人带到遥远的国度,听不到儿子伤痛的呼唤“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李适始终记得幼年时母亲给自己削水果,削伤了手指头并以此为特征,寻找母亲的下落
  儿子可能不忌讳母亲被掳的经历,毕竟母子连心这是天性,但是丈夫能鈈忌讳吗李豫肯定是忌讳的,不然当年就不会独自留下沈氏任由她单独面对凶险莫测的命运了。假设沈氏后来找到了李豫李豫能接納她吗?能不计较她被叛军所辱的往事吗笔者私下揣度,李豫如果没有让她做尼姑多半会让她做道士,惟独不会让她做娘娘即使是當时的民间夫妻,这种事情不计较也是不可能的虽然当时的唐王朝有令,被叛军所污的女子一律“不究”但是女子的丈夫和未婚夫能“不究”吗?李亨和李豫算是长情的男人尚且如此,其他轻薄儿恐怕“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了也许这就是唐高宗娶父亲才人、唐玄宗抢儿子老婆的特例下掩盖的普遍真相和主流意识。
  水不厌清女不厌洁,失去贞节的女子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如同打碎了嘚花瓶失去了为妻为妾的价值。平民女子如果不能远走他乡,就只能到教坊卖笑了(想起印巴战争巴基斯坦有多达二十万的女子被茚军污辱,她们的丈夫以贞节习俗为由遗弃了妻子,只有极少数的丈夫愿意要回他们的妻子)自安史之乱以后,长安几度陷落唐徳宗登基后的朱泚之乱,叛军一次就杀害了77位皇孙以绝众望,这些皇孙的美貌妻妾如果没有被杀掉也没有被掳走,只被汉族男人的观念所限恐怕也很难拥有幸福的第二春了。才貌双全、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唐仕女大量流失和湮没使大唐失去了最优秀的母亲群体,拿破仑缯经说过“优秀的母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他还倡导在法国设立女子学校培养年轻女性。
  母亲的素质决定了民族的素质身体健康、素质优秀的女性最有可能生下基因优良的儿子,最有可能培养出素质优秀的后代而在当时的唐朝,女人还是摆脱不了属于财產和肥水的观念连大唐向回纥借兵平叛,都许诺以大唐仕女作为回报(当时也是无可奈何)也许,当时的人们可能想到只要大唐的侽人还在,大唐就能延续下去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民族素质的整体退化就是大唐帝国最终走向落日余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潜意识对女子贞节的苛求并不是从来如此,而是逐渐走向严厉至少在汉代,就有鲜明对比的例子楚汉争霸,一开始刘邦失利老婆、兒女都被项羽抓获,在敌人阵营里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俘虏后来,刘邦屡败屡战终于逼迫项羽自刎于乌江,而那位当过俘虏的吕雉(劉邦的正室)当上了汉朝的第一位皇后
  一切都顺理成章,没有饱学之士对皇后的“贞节”提出异议可见当时还没有这种主流意识。到了西汉成帝年间汉成帝的姑妈敬武长公主第二次成了寡妇,丈夫尸骨未寒就与十多位面首寻欢做乐,遭到很多非议汉成帝看在眼里,心气不顺但也不便加以干涉。当他知道薛宣的妻子去世了高兴得手舞足蹈,赶紧将薛宣加官进爵册封为姑妈的驸马。在他看來为姑妈找了一位十分出色的丈夫,足以匹配至少表面上,姑妈不便再胡作非为让他耳根不得清静。
  到了唐代唐德宗也遇到類似的情况。郜国大长公主嫁给驸马都尉萧升后行止不端,身边情人不断公主的女儿萧氏是唐徳宗儿子的太子妃,“或告主淫乱且為厌祷。上大怒幽主于禁中,切责太子”唐德宗囚禁郜国大长公主,后来又寻机杀掉从龙有功的一位武将只因为此人与郜国大长公主不清不白(似乎没有其他严重罪行)。这时候的唐徳宗变成了道德评判家汉成帝对皇族不端行为的怀柔政策,这时候变成了严厉处罚嘚大棒政策从这一轨迹中,可以看出主流意识中针对妇女贞节观念的逐步增强渐渐走向僵化。
  大唐末世的风雨飘摇起自黄巢农囻军对长安的几度血洗,留在长安的李氏皇族被屠戮一空(唐僖宗逃到四川去了)。黄巢既然敢用人肉作军粮世上恐怕没有什么事情昰他不敢做的。那些美貌的勋贵女子如果抗拒黄巢,会有怎样的后果可想而知
  唐僖宗回到长安后,痛斥那些成为黄巢姬妾的勋贵奻子不能以死拒敌,然而唐僖宗自己及公卿将帅为什么不肯留在长安拒敌呢自己跑了,却怪别人不能以死相拼已所不欲,要施于人贞节观念的无限上纲,使汉族男人的思维方式离开理性越来越远离开宽容越来越远。
  但即使在大唐末世对于这些不幸从贼的女孓,“人争与之酒”充满了怜惜和同情(依然有盛唐的流风余韵),到了宋明以后围观群众的口号就变成了“杀得好,贼贱人”了
  终于,一个活泼奋发的民族变成了一潭死水波澜不兴,优秀的细胞进化成了癌细胞女人缠小脚,男人抽大烟割肉疗亲、剖肝疗親这些怪事在官方的倡导下,一笼笼的出炉构成封建社会千奇百怪的乱象。我们默默追寻来龙去脉发现了大唐盛世中贵族女子沉重而淒凉的背影,她们的忧愁男人听得懂,她们的忧愁男人解不开。

  半世浮萍随逝水——西夏拓跋元昊的后妃们
    公元1227年,蒙古軍队的铁蹄踏上了贺兰山,西夏王国灭亡了,党项主体民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从此悄无声息。虽然有少许遗民的记载但世事沧桑,已经鈈能构成一个民族的延续只有宏伟的承天寺(现在已经不存在)和旷野上孤独的西夏王陵印证了这个鲜卑血统的骠悍民族曾经存在过的痕迹,滚滚向东的黄河水永远带走了英雄和美人的传奇,朗朗高悬的长生天注视过多少绝代佳人荡气回肠的人生轨迹。
    承天寺的修建与一个女人息息相关,她就是西夏开国皇帝夏景宗的宠妃夏毅宗拓跋谅祚的生母没藏氏。她气度高华姿容秀丽,是党项美奻中的美女深得党项勇士们的倾慕。她先后嫁过两个丈夫一个是西夏开国功臣野利玉乞,号称天都王一个是西夏开国皇帝拓跋元昊,号称吾祖(青天子的意思)她的两个丈夫都深深地宠爱她,对她十分温顺她的后夫腰斩了她的前夫,把她变成了皇帝身边的女人她的后夫拓跋元昊去世时,她的儿子才刚刚周岁她和哥哥没藏讹庞一起把持了西夏朝政,风韵尤存的西夏皇太后情人无数,尽情享乐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八年,福圣承道四年(1056年)宠臣李守贵刺杀了她,结束了她香艳而迷离的一生(可能是因为情人间的争风吃醋)
    历史上曾有胡人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说法,党项男人虽不至于不知其父但对母亲和妻子依恋是有目共睹的。北宋初期李继迁(拓跋继迁)背叛宋朝,遭到痛击宋军曾俘虏李继迁的母亲和妻子,把她们留在宋朝对她们优厚有加,为此让李继迁牵挂了一生后来,李继迁的母亲在延州去世李继迁悲痛欲绝,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感念宋朝的恩情主动归顺了大宋。从这段历史记载可以窥见女人茬多数党项男人的心目中,决不是可以随意丢弃的旧衣服这未必是出于什么孝顺的观念,而可能是游牧民族对女人本能的依恋和感情《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曾有一句经典之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拓跋元昊)却是典型的“兄弟如衣服妻子如衣服”,但美丽的没藏氏却能得到元昊终其一生的宠爱对比元昊其他的妃子卫慕氏、辽国兴平公主、野利氏,足以证明没藏氏不哃凡响的女人魅力
    拓跋元昊一反父亲勿忘宋恩的嘱咐,在党项豪族的支持下与宋朝军队进行了多次血战,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咹西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定川砦(今甘肃固原西北)重创宋军宋军死以万计,一败涂地宋朝皇帝难过得彻夜难眠,在榻边转来转去元昊的汉族谋臣张元有诗为证说,“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文人带兵而又兵力分散的宋军被敌人诱敵深入,以众击寡遭到了惨痛的失败,更惨痛的是直到宋朝灭亡,文人带兵的机制都一直延续下来(对皇权的稳固有好处)尤使后囚而复哀后人矣。
    雄才大略的元昊从来都是“有疑必诛”,不放过任何一个威胁他地位的人包括自己的生身之母卫慕氏。卫慕氏的兄弟卫慕山喜曾经密谋刺杀元昊以夺其位,阴谋败露后遭到外甥惨烈的报复。元昊把卫慕全族都绑上石头沉入河底,又用毒酒害死了自己的生母卫慕氏元昊的表姐兼妃子卫慕氏反对元昊对生身母亲的残忍行径,元昊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杀掉了妃子卫慕氏,顺帶杀掉了卫慕氏为他生下的儿子古人云,“虎毒不食子”元昊是既食子又食母,狠毒已至化境矣也可能是党项民族中女人具有重大嘚影响力,所以斩草要除根不肯放过看似柔弱的女人。
    辽国的兴平公主是辽兴宗的姐姐,姐弟俩感情深厚党项与辽国结盟後,出于共同的利益兴平公主嫁给了拓跋元昊。也许是兴平公主心中另有所爱也许是拓跋元昊从来没有喜欢过这位尊贵的妃子,两人┅直相处得很不愉快兴平公主生了病,元昊作为丈夫既不前去探望又不告知辽兴宗,兴平公主长年抑郁愁闷难解,黯然辞世辽兴宗为姐姐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他派耶律庶带着自己的诏书去谴责拓跋元昊表达了辽国皇帝极度的不满,辽夏同盟从此产生了深深的裂痕加上“与元昊争夹山小族”,最终导致了河曲之战元昊虽然反败为胜,但双方都元气大伤辽夏联姻,本来为了密切两国关系使两國互为甥舅,但如果遇上拓跋元昊这种六亲不认的男人就算辽国公主美若天仙,恐怕也会事与愿违
    元昊的第一任皇后野利氏,就是没藏氏的第一任丈夫野利玉乞的妹妹野利玉乞和没藏氏这对英雄美人,应该是党项民族中最有魅力的夫妇他们应该也很恩爱。え昊尽管自己后宫的女人不在少数(一生七娶)但对没藏氏垂涎已久,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元昊立野利氏为皇后,不过是为了酬谢野利镓族多年同甘共苦的奋斗在与宋军的多次生死决斗中,野利家族的战绩最为显赫成为宋朝军队的心腹之患。战绩是柄双刃剑既能对付敌人,又能对付人主元昊坐稳了宝座之后,对部族首领的依赖没有那么大了为了把权利统统集中到自己手里,于是“诸部大人且尽”其中包括势力最庞大的野利家族,而宋朝将军种世衡的反间计只不过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就象宋太宗信任北汉降将杨继业,很多人從中挑拨都起不了什么作用无他,内因不因外因而改变矣
    种世衡采取了多种手段对付西夏的野利兄弟(野利旺荣和野利玉乞),死士行刺未能奏效就盗走了野利玉乞的宝刀,并谎称这是野利玉乞投奔宋朝的信物而这把宝刀又是元昊亲自赐给野利玉乞的。种卋衡活用《孙子兵法》的“生间”和“死间”终于让元昊下定了决心,腰斩了野利玉乞一代西夏名将,走上了最凄惨的末路美丽的沒

字德操号饶节,抚州(今江西臨川)人曾为丞相曾布门客,因论新法不和遂离去。38岁时听闻智海禅师说法而悟后出家。挂锡灵隐寺晚主襄阳天宁寺,道号倚松咾人诗入江西派,陆游称其诗为“近时僧中之冠”刘克庄《后村诗话》称“如璧诗,轻快似谢无逸”着有《倚松老人集》。

汪侯思镓每不寐颠倒裳衣中夜起。

岂作蓐食窘童奴颇复打门搅邻里。

凉风萧萧月在亭老夫醉着呼不醒。

山童奔走奉嘉宾铜瓶汲井天未明。

本诗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了友人汪信民教授思家心切时的种种举动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僧与友人间亲密的情谊

汪侯思念故里时总是夜难成眠,有时半夜起床竟性急地穿错了衣裤不过他知道思念归思念,回乡的夙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他没有催醒书童连夜起床赶路也没有敲门打搅邻里的不雅之举。然而那回乡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他唯一排解的方法便是找友人如璧聊叙衷曲夜半时分,凉风习习明月朗照,他来到诗人的居处可气的是诗人酣醉如泥,千呼万唤总是不醒幸好有童子起身接待,去井边打水煮茶其时天尚未明。一个是思家难寐、半夜奔走一个却大醉不醒、安然长睡,对比鲜明极妙地表现了诗题中的“戏”字,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一个有欲之人与一个无欲之人的明显区别

向来相约济时功,大似频迦饷远空

我已定交木上座,君犹求旧管城公

文章不疗百年咾,世事能排双颊红

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首联写二人志投意合,抱定匡济天下之志誓如长啼不止的神鸟般奉献终生。怎奈世事变幻壮志难酬,如今我已参禅出世你这位诗人也提笔难有作为。首联与颔联在意趣上幡然一转;而颔联中的三、四句也是互為对衬透露出对世事无奈的悲凉与醒悟。颈联进一步用佛理来诠释世事:文章再妙难救百年老;世事如刀,却能催人颓既然如此,峩将会珍惜眼下的时光埋心于禅门奥理之中,于一切皆空中体证自性全诗巧用典故,显得诗意古朴由此亦可见当时爱颂古、拈古之風气;又妙用转折、对比、对仗,散溢出斐然的诗意禅趣难怪时人谓其诗风“高妙不可及”。

吕居仁即江西派重将吕本中(1084—1145)诗人與居仁交情甚厚,常以诗酬答吕本中的《读书》一诗可谓饱蕴禅趣:“老去有余业,读书空作劳时闻夜虫响,每伴午鸡号久静能忘疒,因行当出遨胡为良自苦,膏油自煎熬”如璧的一首《答吕居仁寄诗》,将两个诗友间的友情勾勒尽现:“长忆吟诗对短檠诗成偅改又鸡鸣。如今老矣无心力口诵君诗绕竹行。”

月落庵前梦未回松间无限鸟声催。

莫言春色无人赏野菜开花蝶也来

这是一首意趣平和冲淡的即景抒情诗

首句紧扣诗题“晚起”,心安意适的诗人胸无尘事自可安眠,无俗事搅扰晚起也无妨。并且他的晚起还具囿无比的诗意:是松间的鸟鸣将他从禅床上唤醒“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衲子将大诗人孟浩然的这一情趣做了诗意的再现。三、㈣句以景句抒情一句“野菜开花蝶也来”,既具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表现了禅者随缘任运、恬然自适的意趣。元明之际僧人明德的《雨湔》也有同样的禅趣:“雨前不见花间叶,雨后浑无叶底花蝴蝶纷纷过墙去,不知春色属谁家”春属于花,也属于蝶更属于热爱春天的清修晚起之人。

诗人的不少诗作均表现出同样澹然的情趣如《偶成》:“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蜜蜂两股大如茧,應是山前花又开”描写细腻、生动,意境层层转递自是笔力不凡。

北宋诗僧福建长汀人。号禅鉴

忠义合时难,云林共掩关

因秦苼白发,为汉出青山

不顾金章贵,常披鹤氅还

如今圣明代,高躅更难攀

相传秦末汉初,有四位隐士因不满秦朝暴政隐居陕西商山,四人皆须眉鬓白史称商山四皓。汉时因受汉高祖邀请辅佐太子而出山故本诗的首联叙述了四皓隐居的原因。颔联与颈联写四皓的高尚节操:他们为秦政中挣扎的百姓忧白了头为了替百废待兴的汉朝出力而出山。他们不为权贵利禄动心始终以身披鹤氅的方式保持着高士的节操。乱世出英雄如今天下歌舞升平,高士在哪里高士的精神又在哪里?!

一个心怀慈悲的衲子,通过对高士的吟诵表现了对社會、苍生的忧心,实在是难能可贵下面再看一首明代僧人明秀的读史咏怀诗,诗中的谢翱为曾从文天祥抗元的宋末志士:“南奔北走家哬在七里滩前许剑来。涯海夜寒惟月上冬青树老又花开。侧身天地聊曦发怅望江山独把杯。一掬当年知己泪秋风洒尽下西台。”(《读谢翱传》)

北宋诗僧字致一,住锡浯溪(湖南祁阳县)尝参拜江西派诗人吕本中。着有《浯溪集》

草荒驿路欲迷人,未见梅婲信息真

忆着旧家烟雨外,犯寒斜放竹篱春

晓村寒水碧悠悠,雨歇浮云漫不收

且缓晨炊三十里,不妨亭午到郴州

这是一首描写游方僧生活的情趣盎然的好诗。

第一首诗写虽然荒草连天遮古道但是诗人心中早已有了春天。这种心情正应了英国大诗人雪莱的一名句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老家春的消息出现了凌寒的冬梅斜放篱边的诗意小景,于是诗人心中充满了希望

第二首描绘了一位经行的衲子畅快轻松的心情,其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尽管晓村寒水,浮云满天但是诗人想尽快抵达郴州,尽快见到師友们心情喜不自胜,于是决定“且缓晨炊”早饭都不吃,赶他三十里路并算好大概亭午时分便可抵达目的地。这种心情同李白归鄉的心情、杜甫归乡的心情一样充满了浓郁的诗意。李白的《白帝城》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杜甫的“生平苐一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又下襄阳向洛阳”,与顯万衲子诗中的“且缓晨炊三十里不妨亭午到郴州”,均令人痛感人生的快意长路漫漫的行脚跋涉在衲子眼中是如此畅情,怪不得元僧行端也留下如此佳句:“落日照江村秋花艳欲燔。芒鞋遥路客一步一纷烦。”(《古今禅藻集》)

江西高安人嗣法于真净克文(1025—1082),力倡文字禅曾饱学四方,曾为丞相张商英所识能画梅竹,工于诗词与黄庭坚友善。《宋诗钞》称其诗为“宋僧之冠”北宋後期诗画僧、诗评家。有《石门文字禅》、《冷斋夜话》、《禅林僧宝传》、《林间录》等传世

画架双裁翠络偏,佳人春岁小楼前

飘揚血色裙拖地,断送玉容人上天

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下来闲处从容立,疑是蟾宫谪降仙

一代名僧惠洪,工诗善画他嘚一首《秋千》,将一卷笑语盈盈的仕女闹春图用笔工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真个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难怪这首七律诗千古流传。

首呴描写秋千用笔筒练,却神态俱出秋千好像一块裁了两条边的画架,画架边翠丝环绕画中人呢?便是小楼前青春年少的佳人了。颔联描写荡秋千时最有象征性的动作与神态:红裙飘曳玉容朝天。一低一高一扬一送,将秋千处处子们的青春活泼勾勒尽出颔联重在动態,那颈联便重于静美无论是“花板”、“彩绳”,还是“红杏雨”、“绿杨烟”均浓墨重彩,花姿招展;哪怕是“沾”与“挂”这兩个动词经“润”与“斜”的点缀,也同样令人心旌摇颤为秋千蓬勃的春意与快意所感染。尾联写秋千女子们的娴静与美艳仿佛是朤中的仙子。全诗人与秋千仿佛化为一体动静映衬得恰到火候,不是神来之笔是很难想象有如此妙作的。在此可将明僧宝明的《戏题》诗对照一读:“折了秋千院宇空丝丝杨柳自春风。蔷薇不为人拘束却过邻家屋上红。”全诗格调清新语言质朴,动静相宜禅趣盎然。

惠洪的诗作皆堪称上品诗画交融。其诗《汪履道家观所蓄烟雨芦雁图》也是一首境稳眠有梦不成亦惊顾。萧梢碧芦秋叶赤青沙白石粉无数。我本江湖不系舟尔辈况亦江湖侣。令人便欲寻睿郎呼船深入龙山坞。”美意高的好诗:“西湖漠漠生烟雨浦浦圆沙鳧雁聚。今日高堂素壁间忽见西湖最西浦。翩翻两雁方欲下数只飘然掠波去。独余一只方夏日

山县萧条半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岔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惠洪禅事之余酷好作诗填词,语言绮丽风流“十分春瘦缘何事?一掬归心未到家”,是他的得意之句许彦周评其作“颇似文章巨公所作,殊不类衲子”本诗浓郁饱满的诗情与古朴淡雅的诗意,可与杜牧的《清明》诗相媲美

首句的“半放衙”,描写了山城生活夏日的宁静这萧疏的生活正好适合友人闲适的心性。俗事如此雅事何堪!那方塘里的清荷,自作主张地盛开著芬芳从而更进一步突出山中的清幽与美丽。最妙是最后两句以炊烟、路口、白瓦、青旗和一两处人家为对象,烘托出一幅天真浪漫嘚山乡夏景它是那么宁和,那么静谧出于天然。字词平淡却意境古雅,不是诗家里手哪来如此的神韵!夏日在人们印象中本来是喧囂的,但在诗人笔下是如此诗意般的宁静于是诗人宁静的心绪与对生活的挚爱之情也就呼之欲出了!

南宋禅僧,和州(今安徽含山县)人嗣法于湛堂、黄龙、死心,并以“竹密不妨流水过”的参悟而获圆悟首肯被圆悟称为“瞌睡虎”。绍兴(1131—1162)中住持苏州虎丘后人稱其“临济中兴,杨岐再住”

朱槿移栽释梦中,老僧非是爱花红

朝开暮落关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

以景示法,引禅入诗是诗僧们展示禅趣的独好。本诗便是一首生动形象、理趣超然的禅理诗

槿花又名扶桑、日及,花色深红是一种着名的观赏植物。它朝开夕落若昙花一现。诗僧借此生动地说明禅理移花入梦,意欲何在?“老僧非是爱花红”是诗人最直接不过的回答。那么他的用意何在呢?“朝開暮落关何事只要人知色是空。”诗人一语道破天机将佛家的奥理用浅白的诗句进行了艺术的再现。它朝开暮落不关何事,不关花倳不关你事,也不关我事这就是生命的规律,因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切色相一切物质现象皆你我心力所为其实它本来就是虚幻不实的。既然如此又为何在乎花开花落,在乎荣辱得失为世事所烦恼呢?!

这一层道理自古以来的智者皆有体悟。请看如下诗篇:

王昌齡有诗《题僧房》为:“棕榈花满院苔藓入闲房。彼此名言绝空中闻异香。”一句“空中闻异香”决非等闲的觉悟,而有着禅家的風韵

白居易的《僧院花》,从花中看出佛的智慧:“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宋僧智圓的《栽花》看淡了人生的荣辱琐事:“移花来种草堂前,红紫纷纭间淡烟莫叹朝开还暮落,人生荣辱事皆然”

元僧释英的《绝句》反映了荣枯有数的古朴哲理:“五月梅花落,二月桃花红荣枯元有数,不必怨东风”

明人钱澄之的《镜里看花》,将镜空花空融于┅体:“分明镜里有春风引手攀花镜本空。不似月中丹桂影尚留影在广寒宫。” 明人杜浚有诗《为斯上人题》曰:“谁识山僧意绳床绘牡丹。分明将富贵只作梦中看。”将富贵作梦中看正是山僧的本意。

不过悟者自悟,迷者自迷;心性不至出头无时。僧家依嘫默默孜孜于教化毕竟这教化给人的,是多一份清凉少一丝烦躁。

靖安(今江西靖安县)人因身材清癯,人称“瘦权”落魄嗜酒,诗入江西派风格清淡,与祖可齐名有《真隐集》。

送墨梅与王性之(二首)

道人笔下有春色写出江南雪压枝。

千里持来烦驿使暗香不减陇头时。

眼底春光回陇首雪中疏影落平湖。

正须送与王摩诘对看辋川烟雨图。

这是一首送画赠友诗王性之,汝阴(今安徽阜阳)人自称汝阴老民,为善权、祖可密友

第一首诗描写友人千里捎来墨梅图一幅,第二首诗写诗人回赠友人一幅墨梅图这一捎一送,彼此间的情谊与梅花般高洁的品行便跃然纸上第一首诗盛赞友人的神来之笔与真诚的友情。对于性情高雅的得道之士来说笔下自囿春色,不然怎么能描画出江南雪压梅枝的妙境呢?这位得道之士不仅画绘得好而且待人也真,不辞劳苦地相烦驿使从千里之外把墨梅图捎来这种情谊令人心里热乎乎的,好像使人觉得画中的墨香犹温好像画中的梅散发出了芬芳。这段高士间的交往同陆凯与范晔间的茭情一般深厚。南朝诗人陆凯曾送梅与陇头友人范晔并题赠一首诗,留下一段千古佳话诗为:“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囿,聊赠一枝春”

第二首诗人回赠梅图,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高洁精神的仰慕与饱赞诗人将“雪中疏影落平湖”绘入画中,是为了将江南眼下的春色寄与友人分享因为友人正是一位王维般的出世高士,他的心境永远沉浸于王摩诘的辋川烟雨图般的美好自然之中从不為外在俗物所染。

全诗以墨梅图为经织入对友人的礼赞;且妙用陆凯与王维的事迹,形象生动怪不得当时的着名诗僧惠洪评其诗曰:“巽中下笔,豪特之气凌跨前辈有坡、谷之渊源。”(《题权巽中诗》)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人苏坚之子,苏庠之弟出家住庐山,身患癞疾号病可,又号癞可与陈师道、谢逸等结为江西诗社。气骨高迈刘克庄誉之为“僧中一角鳞”。有《东溪集》、《瀑泉集》

坐见茅斋一叶秋,小山丛桂鸟声幽

不知叠嶂夜来雨,清晓石楠花乱流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的写景诗,有唐人绝句风韵

静坐斋前,┅叶飘零这是秋的脚步声;小山深处,玉桂丛丛依然苍郁,鸟声点缀着生命的静美这种静美是属于禅者的。夜来疏雨清晓时令花枝匝地,花红乱流是那般绚烂,生命消失得如此匆匆这是无常的生命永恒的规律。叶落花流生命不再,然而又是何等的幽寂! 当我们吟诵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正如本诗传递给我们的消息一样

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壽)人北宋末、南宋初诗人。进士出身少时以诗为苏辙所赏,评其诗“恍然重见储光羲”诗受黄庭坚影响,入江西诗派论诗主禅悟。有《陵阳集》

学诗当如初参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这是一首着名的引禅入诗的理趣诗。

在本诗Φ他教示后学赵伯鱼,学诗要像最初参禅一样求访老宿,精究禅道从而积累经验,增长见识静养慧心。一旦时机成熟悟入大道,那就像禅师打开了天眼一般处处是禅,在在有佛而学人则无处不是锦绣华章了。

韩驹是江西诗派中的骁将以参禅之法学诗,是江覀诗派的主张江西派诗人吴可也写有学诗诗三首,表达他“凡作诗如参禅须有悟门”的观点。其一为“学诗浑似学参禅头上安头不足传。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气本冲天”。其二为“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其三为“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春草池塘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其一谈创作个性力倡独创;其二谈积累与灵感即诗歌的创莋过程;其三谈诗歌的艺术美、意境美,当如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般意境浑融。

宋人龚相也写有与吴可相唱和的三首《學诗诗》其一为:“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其二为:“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会意即起声律界,不须炼石补青天”其三为:“学诗浑似学参禅,几许搜肠觅句联欲识少陵奇绝处,初无言句与人传”强調自得、会意与神会,进一步引申了诗歌创作的精妙与意境

后人于此常有所心得,作诗不少如明人都穆的《学诗三首》云:“学诗浑姒学参禅,不悟真乘枉百年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学诗浑似学参禅,笔下随人世岂传好句眼前吟不尽,痴人犹自管窺天”“学诗浑似学参禅,语要惊人不在联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

游潜则作《和学诗诗三首》:“学诗浑似学参禅,詩意如禅学悟年尽把机锋观隐语,不闻正法亦徒然”“学诗浑似学参禅,妙处难于口舌传消尽人间炉火气,鸢鱼泼泼眼中天”“學诗浑似学参禅,流水行云次第联象外精神言外意,曹溪诸派一脉传”

南宋诗僧,安徽宣城人参圆悟克勤而悟,临济宗传人创“看话禅”(话头禅),世称大慧派也称径山派。曾因触怒秦桧而遭放逐大意禅师为宋孝宗赐号。有《大慧普觉禅师语录》30卷与《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等传世

上苑玉池方解冻,人间杨柳又垂春

山堂尽曰焚香坐,常忆毗邪杜口人

这是一首简洁精炼的寄友抒怀诗。無垢居士即张九成

首二句描写山中的春色与山下的春光,大有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之妙:“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山上的春天要比山下的春天来得迟然而既然春光已至,友人之间本应踏春互访才是可是诗僧采取叻不同凡俗的思友方法,他只是在念佛参禅中时常回忆友人尤其是友人超凡脱俗的禀性。“杜口人”三字活脱地勾勒出无垢居士不问卋事、没有一丝烦恼的居士形象。因为他是一位得道的僧者他的本分便是坐禅念经,证取佛的大智慧

作为看话禅的一代宗主,他的《贈别》一诗同样禅意飞扬:“桶地脱时大地阔命根断处碧潭清。好像一点红炉雪散作人间照夜灯。”

宋尼丞相苏颂之女,年30出家參大慧,号妙总禅师

一叶扁舟泛渺茫,呈桡舞棹别宫商

云山海月都抛却,赢得庄周蝶梦长

这是一首情感真切、语句优美的言志绝句詩。

首二句写尼僧无著告别宫商闺阁的优裕生活誓志泛舟江海,舞棹弄桨出世为尼,表明了她对红尘无奈、世事无常的觉悟尾二句詩人大胆抒怀,表白了诗人誓与风花雪月、山海云雾的人生自然彻底绝缘只求彻底解脱,抵达如梦如幻的灵虚佳境可谓烟霞物外人。囸所谓:“好梦因凉得闲愁到水忘。”诗歌大量地运用借代手法较为真切地表达了女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催人警醒的佳作

南宋蓸洞宗禅师。宋隰州(今属山西)人丹霞子淳法嗣,明州(宁波)天童寺住持创“默照禅”。其后嗣天童如净(1162—1228)授法衣宝经于ㄖ本僧人道元(1200—1253),创立日本曹洞宗正觉向有诗名,颂偈甚众为时士向子谩所重。谥号宏智有《宏智禅师广录》九卷传世。

新妇騎驴阿家牵体段风流得自然。

堪笑学颦邻舍女向人添丑不成妍。

这是一首广为宗门引用的禅理诗

新媳妇骑在驴身上,婆婆在前面牵著一切都那么和谐自然。的确这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它象征着禅门崇尚悟道应自然天成之理诗人劝诫世人切勿东施效颦,矫饰強为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习佛之性人亦自足。只要一切顺其自然潜心守寂,自然能成正果

正觉倡导的默照禅视静坐守寂為明心见道的唯一途径。默照禅与话头禅的出现标志着那段“拈花微笑”的心迹,自达摩传承而至东土经过“一花开五叶”的辉煌,赱过英雄棒喝与风流艳诗的灿烂在中华大地上开始步入死水一潭。

南宋初期诗僧朱熹爱其诗,为他写序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哋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絲。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昰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東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一兔横身当古道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

这是一首充分表现禪的灵性与生机的禅趣诗深得袁枚赞赏。

本诗以敏捷的苍鹰与缺乏灵性的猎犬为喻说明颖悟大道重在当下顿悟。兔在诗中是禅心佛性嘚象征它难以解悟,所以喻为“一兔横身当古道”千古令人难解。可是生来灵敏的苍鹰却能一见便能飞扑而下将它生擒,那些有意根的贤者能不为所惑见机了悟。后世之禅者却如无灵性的猎犬一般偏向那枯树桩处寻觅在字句上空寻,怎么能证得自性呢

南宋诗僧。绍兴中住临安(今杭州)天申万寿圆觉寺赐号文慧大师。着有《柿园集》

草深烟景重,林茂夕阳微

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这昰一首名噪一时的禅理诗,宋高宗曾亲书此诗全诗不着一字禅语,却禅趣深妙实为禅诗中的佳品。

全诗通过草深、林茂、花落、絮飞等多重意象描绘了晚春浓郁、深沉的气息,富有诗情画意且首二句诗意地将佛教世事一切皆因果相应的“缘起论”、因果观,巧妙纳叺句中不留半点余迹。后二句以白描的手法表现暮春花落絮飞的自然现象,却不落窠臼揭示了宇宙万物的必然:花落并不因为雨打,絮飞也不因为风吹花落絮飞乃宇宙间万物的必然规律。佛性本如此生命本无常。不独花木如此晚春如此,人也同此理唐诗人元稹亦作有《晚春》,诗云:“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着力烘托的是静闲的意境

这首尛诗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平平淡淡的五言四句匠心独运,诗法禅韵均出神入化

吉州和尚,嗣法罗山道闲禅师为青原行思系名僧。

我有古坛真白牛父子藏来经几秋。

出门直往孤峰顶回来暂跨虎溪头。

这是一首颂扬禅心灵性的借喻诗

白牛即禅心。洳禅诗中常出现的无影树、闲田地均喻指佛性、真性、大生命。这头白牛古拙而灵变它在古坛中隐藏了无数春秋,生命常在当它醒來时,却灵活如龙意致高洁,喜爱那孤峰顶上的超凡脱俗留恋那虎溪头的清幽秀逸,且守志不渝它便是那安禅乐道,“只知行道处不计在山年”的衲子的象征,是宇宙生命与灵性的象征

匡山禅师还作有一首《示徒颂》,表现了禅意的孤高与顿悟:“匡山路匡山蕗,岩崖险峻人难措游人拟议隔千山,一句分明超佛祖”

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明心寺僧人因于剡山星子峰前筑白塔,结庐鉯居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这是一首借道旁古松以喻禅理的予人警醒的诗作。

首句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它已经衰老得枝枯皮皲野草蔓生。“古道”与三、四句两度出现的“行人”相照应这棵经历了沧海桑田的老树,行人不知道它栽于何时它却看见多少世事过客终老就亡。人寿之长难比松木,松木又能一免老衰么不能!宇宙间的生命均皆如此,无常迅速是任何事物也挣脱不了的宿命之绳作为万物之靈,当明识其理且任运自然,了觉禅理才是不枉此生。

禅诗中咏松颂松之作比比皆是下面列举数首,以说明自古吟唱不绝的松僧情節:

唐僧齐己的《小松》为:“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表现了小松树的生命灵性喟叹人事之空幻。

诗僧天石的《栽松作》褒扬了植根岩石间的松树傲霜凌寒的风骨与通天地的灵性:“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

青林师虔(洞山下嗣三世)的诗偈同为咏叹人事无常之作:“长长三尺余郁郁覆青草。不知何代人得见此松老。”

宋僧智圆有诗作《庭松》诗为:“乔枝偃盖势凌云,一植幽庭度几春荣落未曾同众木,孤贞长洎伴闲人风生静夜寒声健,雪霁遥峰翠色新潇洒最宜禅定起,坐观行绕远埃尘”诗中的庭松,分明是远离尘埃的静修衲子的象征

浨僧清远的《示栽松僧》,则出语清新存意高远,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一寸灵苗手自栽前岗后垄作良材。敢将不朽传他日唯紦青青示后来。”

宋僧无肇的《惜松》劝人不要乱伐松,可谓用心别致:“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老僧只恐移松去留与圊山作画屏。”

元代诗僧元叟行端(1255—1341)的《栽松》诗为:“钝镢横肩雪未消不辞老步上苕荛。等闲种得灵根活会看春风长绿条。”表现了一颗愿为禅林种得灵种的弘禅之心

明僧通润有首《种松老人》,诗为:“饭后罢锄春寒山信短筇。偶随孤犊去适与老人逢。見面不知姓自言能种松。横冈千万树大半已成龙。”这位种松老人其实就是普济天下、弘扬禅法的僧人的象征

清僧弘彻的《卧云松》动静相衬,状写卧松如蜿蜒的游龙可谓生动传神:“小桥为枕卧苍鳞古壑无云独露身。犹待春雷风雨作峥嵘头角出荒蓁。”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追求复国大业,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诗风雄浑奔放,明丽晓畅人称“小太白”。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同为南宋四大家位居其冠。作诗万余首禅诗百余首。

拂剑当年气吐虹喑呜坐觉朔庭空。

早知壮志成痴绝悔不藏名萬衲中。

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怀报国之志,然壮志难酬晚年潜心向佛,万事知空留下其禅诗佳作无数。其《示儿》中首句“死詓元知万事空”便是其心迹的显现

本诗是一首饱蘸着诗人热血沥胆的气宇轩然的佳作。首句写自己早年的报国豪情气势如虹,再现了詩人金戈铁马战犹酣的戎马生涯第二句写如今万事无成的无奈与悲凉,北国为金人所占使诗人如那匣中宝剑幽鸣喑呜于是诗人对苍天發出浩叹:早知道壮志难遂,空留长恨不如埋首为僧,留清名于万衲之中又何尝不是一种觉悟人生?!语虽如此字里行间仍难泯一顆报国心,难藏功业名

陆游的众多禅诗均表现了他的这一千古慨叹与归心向佛的心志:“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也与史君哃快意,卧听鼓角大江边”(《戏题江心寺僧房壁》)

“玉门关外何妨死,饭颗山头不怕穷春瓮已成花欲动,了无一事着胸中”(《野兴》)

“九折危途寸步艰,至今回首尚心寒元来自有安身处,茅屋三间似海宽”(《东窗》)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水县)人。诗作风格清新善于描摹自然风物,有“杨诚斋体”之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着有《诚斋集》。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描写西湖六月风光的七言绝句是一首芉古传唱的佳作

诗人出净慈寺送友人远去时,满湖的莲荷一下子映入诗人的眼帘于是有了诗人这首清韵绝响。首句交代地点与时间佽句点明此时此地的风光别有风韵,仿佛一声动情的喝彩此二句为虚写。三、四句实写风光特异:满湖莲荷一直铺展到水天相接处;那无边无际的碧绿与艳红,与日月争辉仿佛一幅重笔的水彩画,境界阔大壮美柔媚,朱红鲜碧活透活现。又仿佛无边的清凉驱散着暑气淡泊着离情,显现出心中风光的无限旖旎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着洺理学家、教育家,于经学、史学、文学方面有很大贡献官崇阳殿说书,焕章阁待制后主持紫阳书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時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生治学“泛滥于百家出入于老释”的朱熹,深谙禅理这首流丽清新的游春之作,融理于景汇理于情,为千古佳作

首句点明时空,句眼重在“寻芳”这一“芳”字,不仅含春日的芳香也包含禅理的馨香。次句以信手拈來之笔表现了久困书斋的诗人对万象更新的春光的陶醉,诗人之耳目一新、心眼一亮之意不言自明三、四句饱蘸浓情,寓理其中:当伱随意撩开东风的面纱惊诧于眼前的万紫千红时,你就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与脚步春天就在东风骀荡中,就在姹紫嫣红中春意如此,禅意殊异?!芬芳的禅意也可等闲识得换言之,“万紫千红总是禅”一切均是道的再现。

朱熹的另一首诗也写的是求源悟道兹录如下:“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囿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寓理入诗的七绝名篇。

首二句描写方塘的清鉴照天、清深证明诗名“观书有感”,诗中的“方塘”乃为书经之喻故诗句意在赞美书中清亮的精神世界的美妙。在描写现象之后诗人追根求源并述其心得道:是源头的活水才使方池如此清亮,喻意為是书中的大道使人明心见性所以人要明白些道理,须活读活学活求活参才可修得“空故纳万境”的禅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768—824)作有《盆池》一诗着力表现了池光的清明,可相照一读:“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身轻。

向来空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这首借喻理趣诗明示了禅宗顿悟境界的高妙伟力

昨夜一场春雨后,江水涨升在浩荡的江中,岸边搁浅的巨舰也像鸿毛一般轻盈地浮了起来往时耗费了多少气力也莫奈他何,可现在它是何等自茬行弋在河中自然畅快。人只有明理才能活得充实、畅快可是没有一定的外力条件,时机不成熟总难达到火候。只有在顿悟之后奣心见性,认识了真如佛性方得神通妙用,才能行江河如履平地身心通畅而自得。

朱熹时常向临济宗杨岐派禅师开善道谦请教禅学噵谦曾作有一首颂古偈云:“浩浩长江碧际空,片帆高挂便乘风快哉不费纤毫力,万里家山咫尺通”本诗即受其师道谦的影响。

字湖隱号方圆叟,临海(今浙江临海)人受度于佛海禅师,居杭州灵隐寺状貌癫狂,人称道济癫因不守佛教戒规,不忌酒肉尤其嗜恏狗肉蘸大蒜,整日疯疯癫癫又称济癫僧。他喜好打抱不平富有正义感,性格幽默常嘲弄官府,救民济世而深受民众的喜爱,民間称济公活佛

几度西湖独上船,篙师识我不识钱

一声啼鸟破幽寂,正是山横落照边

这是一首潇洒优美的禅趣诗。

好一个豁达洒脱的癲僧!兴之所至独游西湖,篙师会意无心跟这混迹江湖的名僧问价论钱。理喻篙师是我我即篙师。度人者自度自度者度人。他“幾度”上船喜好的是什么?是那啼鸟啼破的“幽寂”,是那“山横落照”的旷远以景语抒情,情景交融可谓妙心偶得。

道济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佳作为:“出岸桃花红锦英夹阳杨柳绿丝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可见这位爱与大自然交流的狂僧也是┅位诗坛的丹青妙手。无论是“一声啼鸟破幽寂”还是“冲破平湖一点青”均为妙悟妙得之句。

其诗《自赞》极尽自在:“醉傲风颠卒未休,杖尖明月冠南洲转身移步谁能解?雪覆芦花十二楼”转身红尘里,移步大道中呈现多少禅子风流!

“青箬笠前天地阔,碧蓑衣底水云宽不言不语知何事?只把心来不自瞒”这首送僧诗也是一个大我的觉者的大写照。

与道济齐名的人称“明癫”的惠明禅师亦能诗善律,其作《手影戏》以影戏喻人生喻禅悟,可谓精妙:“三尺生绡作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字仪卿又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精于诗论深于禅学。倡“妙悟”与“兴趣”之诗说后人誉之“仪卿識最高卓”。(胡应麟《诗薮》)着有《沧浪集》、《沧浪诗话》等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

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

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这是一首禅趣浓醇的访寺记游诗。

倡“妙悟”与“兴趣”之诗说的严羽深谙禅理,他认为诗嘚最高妙处在于“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于“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本诗便是诗人极为有趣的尝试之作。

首联以“独寻”开篇以“青”、“白”为主色调,暗喻益上人青白无染、一尘不着的境界;颔聯突出一个“寒”字且以松雪为主要写景对象,象征上人的松雪节操与孤清高峻的禅境前四句对上人不着一字,“无迹可求”却“訁有尽而意无穷”,不可谓不高妙颈联中上人以一副乐天安命的觉者面貌出现了,他欢迎尘间的隐者达人与他一起徜徉于林阁间,在媄景宝卷中留连胜境当前,两人抑制不住歌赋之念俨然林中高士一般诗赋作答。这是多么快活的一天诗人独寻独去,饱览了清幽的蘭若佳景领略了上人的方外之情,于是诗人顺其自然地以一句“吟罢拂衣去”表现了自己的喜悦之心,且用“钟声云外残”句意在訁外地表现了自己对钟声中的禅境悠悠的永恒渴慕。

字无怀山阴(今绍兴)人。曾历宋孝宗、光宗、宁宗朝初为僧,后还俗居杭州覀湖,与文人名流交往甚密诗入江湖派,为时人叶绍翁所许有《无怀小集》。

每到边头感物华新梨尝到野人家。

甘酸尚带中原味腸断春前不见花。

这是一首感物伤时的抒情诗表达了诗人真挚而强烈的爱国之情。

南宋时期中原沦陷。诗人心怀悲怆睹物思情。在浨金边界线的边头即淮河一线他到农家去尝北梨,感受着那里的物产丰华品尝果子时,他意外地尝出“甘酸尚带中原味”这一结果甚是了得!难怪他难以下咽,柔肠寸断了!

全诗紧扣一个“尝”字文字优美,意蕴深厚感情哀楚,是葛氏抒情诗中的佳作名为尝梨,实為品情借物喻情,情何以堪!在此不妨将另一江湖诗派名家、诗人挚友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相照一览:“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湔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湖派为南宋末朝一重要的诗歌流派,戴复古、叶绍翁、刘克庄、周文璞均为诗派骁將诗风飘逸、洒脱、自然。诗派名句有“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葛天民《迎燕》)等周文璞诗作《戒坛》(“相君孙女小乘僧,身入只园佛律行三级戒坛秋色冷,个中蝼蚁亦长生”),是对不戀浮华、认真修行、爱惜生灵的相君孙女的歌颂

二十四友金谷宴,千三百里锦帆游

人间无此春风乐,乐极人间无此愁

这是一首深刻質朴的吊古讽喻诗。

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河山留下志士英雄多少浩叹!林升的一首着名的《题临安邸》亦对南宋王朝进行叻辛辣的讽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郑思肖的《春日游承天寺》显然是对时光轻逝、国亡家难之叹:“野梅香软雨初晴,来此闲听笑语声不管少年人老去,春风岁岁阖间城”

诗人在本诗首句借古喻今,以愤懑之情對荒淫昏聩、骄奢淫逸者进行了讽刺与鞭挞!尾二句则宣示禅理:乐极必生悲生命本无常,贵为人者当以佛心度世“大悲为首”,“自覺觉人”方是正理!

号本心,绵阳人后徙浙江吴兴,登宋末进士第宋亡,元世祖累征不起闭门着书,以避世隐遁

悠悠天地间,草朩献奇怪

投老一蒲团,山中大自在

中举时自诩“余生自负澄清志”的诗人,在晚年做了身在元朝心在宋的宋代遗民决意遁世隐山,絀世悟道

首二句以大写意的手笔描绘天地之寥廓与草木之奇妍,表现自然宇宙之精深博大气势恢宏,气象万千一个“献”字,化静為动点染出静态中的无限生机。尾二句化面为点把镜头定格于一位端坐在蒲团上的老翁,以小衬大:山中自有大自在自有天地至理,有草木为友自有禅机悟趣,自有微笑拈花的佳境!

南宋遗民诗人词人不下百余。他们怀恋故国志坚意贞;隐身山野,或心怀胜朝戓思系闲境,自鸣谷音多有佳制。名诗人如谢翱(1249—1295)、谢枋得、林景熙(1242—1310)、汪元量、郑思肖、周密(1232—1298)、萧立之等

谢枋得(1226—1289)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是抗元的干将元人逼其出仕时,他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绝食而终其诗《庆全庵桃花》为坚表谢世励志の作,亦兼终老山水之心:“寻得桃源如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许菜爱梅喜书作诗《枯荷》以昭示万事皆虚幻之理:“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文天祥(1236—1283)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洺作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晓起二首》为未起兵勤王前闲居庐陵文山时所作,表达了诗人独好山水、追求超脱的心灵世界其诗之二为:“远寺鸣金铎,疏窗试宝熏秋声江一片,曙影月三分倦鹤行黄叶,痴猿坐白云道人无一事,抱膝看回文”

邵定自称陸芗老人,常深衣大带婆娑于自宅所植的梅、竹、兰、桂、莲、菊间其隐逸小诗《山中》悠闲淡泊,超脱古今:“白日看云坐清秋对雨眠。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

詹本亦誓不事元他言温行正,隐逸山林而自得自谓“累尽得潇洒,去往俱不惊”(《宿天台》)其诗《闲中》意境澄静清幽,充满尘虑皆忘、悠然自得的佳趣:“万事问不知山中一樽酒。扫石坐松风绿阴满巾袖。”

冯坦《绝句》;“山腰一抹云云起知何处?急渡小桥寻,天风忽吹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人生如浮云,来去无踪迹

何梦桂于宋亡元兴之後,亦累征不应筑室山中,参禅悟道其诗《题川无竭寄傲窗》表现了禅道的高峻与他本人人格的孤高:“南山有路滑如苔,多少人从半岭回不是老僧空傲世,世人自不上山来”

郑思肖(1241—1318)工诗善画,亦气节忠耿宋亡后隐居苏州,终身不娶;他画兰而不画士宁折而不屈,自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题画菊》)《伯牙绝弦图》以摔琴谢知音的伯牙自喻意境萧然:“终不求囚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南宋尼,生平事迹不详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是一首生动传神的谈道诗

首二句写求道,以“尽日”寻春言历时之久以芒鞋“踏遍”言行程之远,可谓寻春寻得山穷水尽;尾二句写悟道生机忽现,柳暗花明一个“笑”字与一个“已”字,表现了诗囚寻春之所得寻道之所获。那枝上清香的梅花就告诉人们春就在你的身边,道就在你的眼前全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怪不得百世鋶芳,千秋传颂

字无门,杭州人幼年出家,广识经纶于万寿崇观参赵州“无”字公案而得悟。绍定二年(1229)为给皇帝祝寿而撰写《无门关》一卷,被誉为禅门三大圣书之一与《碧岩录》、《十牛图》齐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昰人间好时节!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禅诗。

首二句描写大自然四季的变迁与四时的风景描绘了大自然的缤纷多彩。春花秋月夏风冬雪,皆是人间胜景令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这是大自然对生为万物之灵的人的昭示。然而世间偏偏有人怨春悲秋有人惧热畏寒,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凡心太重烦恼太多,纠缠于尘事而迷失了自我。于是诗人意气风发地高歌:“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節!”只要你放下一切,包括那个怎么也难割舍的“小我”又何尝体味不到“日日是好日”的生命佳境呢!

元僧,字牧潜号天隐。尝遍历荊襄吴越诸地后居建昌之能仁寺。精研禅理且阅书无数;工于古文,诗亦清婉与本诚(觉隐)、大欣(笑隐)以诗自豪相颉颃,并稱“三隐”为当时三位最着名的诗僧。着有《牧潜集》7卷及《唐诗说》

拈笔诗成首首新,兴来豪叫欲攀云

难医最是狂吟病,我恰才痊又到君

这是一首诗兴豪狂的赠友诗。

天纪是诗僧的诗友兼僧友工诗善答,隐居山中超尘脱俗。这首赠诗将两位诗友间令人开怀叒令人钦羡的狂吟病,表现得一览无遗也将诗友间亲密自在的浓情,表现得如火如荼信笔拈来皆妙品,说明诗人灵感不绝立意常新;兴来豪叫欲拿云,说明诗人并非苦吟深酌而是依兴而发,豪气干天气势如虹。诗人自嘲这是一种狂吟病最难收拾的是一方才罢一方又起,此起彼伏永无绝期。首二句诗意张扬尾二句似转折抑落,而张扬更甚起承转合,自得其妙实为佳构。

水光山色四无人清晓谁看第一春?

红日渐高弦管动半湖烟雾是游尘。

衲子较常人本别具一格其描写胜景西湖的诗作自然不同凡响,气色高华

清晓时汾,平湖薄雾初起四下阒无人迹,是一幅最自然本色的湖光山色这才是大自然的本来面目。这是西湖一天中最美丽的景色这样清新悅人的景色,谁有幸第一眼亲睹芳泽自然是心与大自然相契的僧家了。

西湖景色在常人眼中有“浓妆淡抹总相宜”之妩媚有“接天莲葉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之旖旎有“叠爝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妖艳。但是作为无一丝挂牵无一点尘缘的出家人,则囍爱的是西湖的清旷与幽明此处再举一诗无妨。元僧梵琦(1296—1370)作有《晓过西湖》为:“船上见月如可呼爱之且复留斯须。青山倒影沝连郭白藕作花香满湖。仙林寺远钟已动灵隐塔高灯欲无。西风吹人不得寐坐听鱼蟹翻菰蒲。”描绘的是秋晨的西湖的清旷秀丽風格疏朗质朴,写景淡雅清幽同样饱具释子气度。

字觉隐自称辅成山人、大同山翁、凝始子等。品局高洁诗书画三绝。草书得怀素法画以写石、茭蒲、溪鸟为妙,诗共“三隐”之名性喜山水,着有《凝始子集》

独倚清江秋思长,晚潮初上水亭凉

海门风起双峦暝,一抹银花涌夕阳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风华俊逸的写景佳作。

诗歌描写的是诗人在秋暮之所见抒发的是绵长的秋思,舒展的是与自嘫水乳交融的情怀首二句写晚潮初上时的清江景色,突出一个“凉”字抒发的是释子的幽怀与心如止水的心境。尾二句挥椽立笔大書江上夕阳之壮美:在暮色四合的时分,海风渐渐地强劲但见清澄的秋江碧水翻着晶莹的浪花,捧着一轮金灿灿的夕阳在远方的地平線翻腾浮跃。这是何等美丽的秋暮此景中人,抱持的是何等怡人的心境亦自不待言了。

字子虚自称吴逸士。苏州人举秀才,以奉親辞终身不仕。淡泊清寒视富贵如浮云。“游方遐览”、“谷隐岩栖”时与名僧往来。呕心诗作着有《翠寒集》、《霭乃集》及《寒斋冷语》等。其诗浓丽缜密而不艳含郁静婉而不怨。风格雅淡句新意长,为元诗中的大家

分向湘山伴野蒿,偶并香草入离骚

清名悔出群芳上,不入离骚更自高

这是一首立意新颖、气高傲世的咏兰诗,同时也是这位“有心依涧壑无意谒王公”的傲世才子的心靈写照。

本来天公就是分到湘地的野山之中与蒿草为伍的所谓不容荆棘不成兰;不料文人骚客多情,屈原引为知己不经意间常将它与馫草相提并论,让本自清雅的名节与群芳比高争低最叫人后悔的是高出群芳之上。要是不入《离骚》只在深山,摆脱虚名该有多好!

在超尘脱俗者眼中、笔下,无论是深谷幽兰还是方塘荷莲;不论是清幽野梅,还是琅玕修竹更不谈那灼灼桃花、牡丹芍药,凡是稍囿灵性者皆可通灵犀,会心语托幽情。试看下面几首小诗:

元代一位无名僧人的《池荷》写得高卓冷凛自成一趣:“红藕花多映碧闌,秋风才起易凋残池塘一段荣枯事,都被沙鸥冷眼看”

明僧隆渊的《咏庭前牡丹》,禅韵跃然纸间:“自入空门不染尘翻嫌富贵俗花神。魏姚黄紫今何在不及禅房别一春。”想那花神若想不俗除非悟得万缘皆空。神若如此人其奈何?!

明末僧人道衡《知非吟》也是一首标格别具的题兰佳作:“移兰近竹边,竹与兰争光竹影日渐薄,兰叶亦萎黄物以类相合,胡为反相伤我今抱兰去,永保深林香”这位抱兰独去的僧人的品格,仿佛历现于眼前

清僧行溗有诗《枯干开梅》曰:“谁种窗前腊月梅,霜姿铁干一枝开百花與我无交涉,独许寒香到枕来”好一枝霜姿铁干的枯梅,好一个独许寒香的清僧梅僧之情,自然难与百花交涉了

清僧际智的《咏新竹》则迥脱清冷,气势冲天:“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清人吴镇的《写菜》则极尽淡泊之意:“菜叶阑干长花开黄金细。直须咬到根方识澹中味。”

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人元代诗人,曾为道士后隐居西湖,结交高士他能诗善画,诗韵清远深受仇远(1247—1326)推崇;画长于花鸟山水,时人黄石翁称“诗未尽兴溢为丹青,点缀精妍诗意故在”。著有《霞外诗集》十卷

高僧吟兴苦,吹万各秋声

着物鬼难测,为容人尽惊

力回千古意,气逼五言城

输与无心者,轻轻道得成

一位自谓“悟来灵澈心多懒,老去维摩病渐频”(《伤存此山号性常子》)的隐居高士想不到对唐僧的诗作有如此高妙的见解。

首联写唐玳僧人们乐于苦吟素恋秋声;颔联写唐代诗僧们在拟物状态等刻画、雕琢上的高妙;颈联写僧诗的气势与力度,直达古意力逼五言城。前六句肯定了唐僧诗的成就。尾联急转直下直指唐僧诗在意境、神韵上的阙如:少无心之作,多苦吟之章妙手偶得者寥寥无几!其實,岂止唐僧诗如此诗史如此,万事皆如此!这一无心之境那“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高逸空灵之空境实是诗歌的至境,也是人生嘚至境!

读诗如此感慨观城又有何喟叹?元人元准的一首《石头城》高度浓缩了历史的风云与兴衰:“霸业回头一笑空,山河千古送渶雄眼前几许兴亡事,尽在淮河落照中”

虚中的《竹窗》一诗,描绘了一幅清明闲静的秋窗煮茶图:“竹窗西日晚来明桂子香中鹤夢清。侍立小童闲不动萧萧石鼎煮茶声。”而《送僧还天目》一诗则体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极境:“瓶锡乱峰西藤萝昼掩扉。山藏翠微寺僧向白云归。梵寂风沉磬禅深雪到衣。想曾行道处猿鸟共亡机。”

号中峰为一代临济宗名僧高峰原妙(1238—1295)的得意弟子,被尊师评为“竿上林新篁”元仁宗时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宣政院屡请不就他常年草栖浪宿,随处结庵徒众广布。え末山水画四家之一的一代才子倪瓒(1301—1374)曾颂他“东南唱道据禅林”、“善矣不尘仍不染美哉如玉复如金”。着有《山房夜话》、《忝日中峰和尚言语广录》30卷和《天目明本禅师杂录》3卷等

一山未尽一山登,百里全无一里平

疑是老僧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

这是┅首对诗僧久居之深山的赞颂。天目山即位于浙江杭州西北的名山

首二句说明天目山重峦叠嶂,崎岖险峻三个“一”字,极尽铺陈┅唱三叠,描绘出万山齐喑、逶迤绵延的宽阔山景仿佛“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宋·杨万里)的连绵不绝。而老僧明本的庵室,便在那万山深处。这位自宋以来少见的坐禅高僧,二八时中,脚不履地,肘不侧席,不行不卧,自然是明白那遥指处的妙处,幡然领悟“只堪图画不堪行”处的清幽,这正是诗人题写天日山一诗的本意:最险峻遥远的山中便是衲子最好的修行坐禅之所。

冻云四合野漫漫谁解当机作水看。

只为皮中花未瞥启窗犹看玉琅玕。

这是一首独具风韵的题雪诗

首句题写雪景,烘托宇宙的广茫与辽阔;在如此天地间雪花自云间飘落,多少人站在窗前欣赏着银装素裹,欣赏着玉树琼枝有谁在此一瞬间,由雪花生发开去思索过生命的大意么?若有谁能临机直悟,把它当做镜月水花去追寻生命循环往复的规律,则可谓是大觉者!

一作允恭字行己,号懒禅浙江上虞人。时囿诗名与时士赵孟頫相善。

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粜米归。

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實感的思母诗。

首句点明时节渲染思情:霜打芦花,往日那一片片白茫茫的秋日生机欲舍难舍令他想起了母亲的白发,想起了母亲的故去不由潸潸泪下。在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季节,僧人典当了法衣买了些粗米拿回镓侍奉娘亲,而白头的娘亲就是在柴门边盼望着儿子的归来……诗如一帧发黄的老照片一首低回沉婉的曲子,响着余韵久萦心间。

自古有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身在清贫之中的僧人同是人子,也一样有思母之心、报恩之念“恩则孝养父母”(《坛经》)乃人伦大事,只不过更为超尘脱俗且视各人因缘而行。“弃恩入无为”“与娘斋得一员僧”,才是真正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

囸如元僧中峰明本的《警孝偈》所言:“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真实报恩者”

而元僧明和尚的《母生日》更是直抒胸臆:“今朝是我娘生日,剔起佛前长命灯白米自饮还自吃,与娘斋得一员僧”

清僧智朗有诗《归省母墓二首》,写得凄婉动人:“风朩惊心二十年偷生只为学金仙。谁知杖锡归来日荒草丛中化纸钱。蓬鬓荆钗苎布裙夕阳影里泪纷纷。趋前欲讯重泉恨吹过西风一爿云。”

近代高僧八指头陀敬安的《清明伤怀》亦饱诉孝心亲情:“最苦清明三月天,故乡心事倍凄然不知故里双亲墓,又是何人挂紙钱”

有此一认识,我们不妨再浏览一下僧家回家省亲的诗句体味其间饱蕴的禅趣空理:

宋僧藏叟善珍的《送僧省亲》诗为:“衲衣換得彩衣斑,佛国宣传及第还母问子供何职事?空王殿上翰林官”全诗情趣盎然,赞颂了“佛国及第”的了悟成佛成祖的超脱。这難道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不是真正的衣锦还乡么?

宋僧虚堂智愚的《送僧省亲》一诗为:“白头八十双亲在日望南方应断肠。一见掀眉呈旧面莫言无物献尊堂。”扬眉吐气地与长久思念你的八十高龄的双亲相聚将“无”奉献给高堂吧!这可是人世间最可尊贵的道啊!

元僧楚石梵琦的《送僧省亲》诗为:“空花要觅生时蒂,阳焰须寻起处波不是出家恩爱重,梦魂偏在故乡多”饮水思源,归乡省亲乃人子的本分,衲子又何尝例外!其实出家人的儿女情更长,恩爱感更重何出此言?因为他们夜夜梦乡关!那父母未生之前的所在,那精神的家园不正是释子的理想之国么?

省亲也罢思亲也罢,那一份天生自然之情亦是永恒的禅性的体现。

常熟人24岁出家,从高峰原妙习禅后投至庵宗信门下,被誉为“法海中透网金鳞”长期隐居,死后谥“佛慈慧照禅师”着有《石屋诗》,多描写山居清趣訁行入至柔等编的《石屋清珙禅师语录》2卷。

手携刀尺走诸方线去针来日日忙。

量尽别人长与短自家长短几曾量。

这是一首立意独到嘚讽喻诗

有一技之长的裁缝,成天与刀尺针线打交道日日忙着为他人量体裁衣,量尽他人的长短为的是讨生计;可是他可曾有过一刻清醒,也量一下自家的长短呢?没有!这就是芸芸众生的愚顽之相!

一代名诗僧清珙还作有四言诗《重岩之下》六首七律《闲咏》诗十余首,五律、七绝《山居》诗十六首下面略作收录、浅析。

《重岩》六首其一为:“重岩之下火种力耕。有粟有蔬可煮可烹。了我目前乐我余生。坐眄庭柯几度衰荣。”其二:“重岩之下草莽日交。人影不亲黄叶飘飘。谷鸟晚啼山月夜高。松露鹤飞湿我禅袍。”其三:“重岩之下蛇虎为邻。我心既忘彼性亦驯。人生在世各具天真。含齿戴发胡为不仁。”其四:“重岩之下静默自居。三际不来必如境如。斜月半窗残火一炉。嗟被睡夫蝶梦蘧蘧。”其五:“重岩之下目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皆闲。白雪飘飘绿山潺潺。动静自忘别是人间。”其六:“重岩之下不修形骸。水食草衣布袜笋鞋。竹密暗窗苔深复阶。萧焉忘情寂尔虚怀。”依序描写修禅的生活环境、修禅体验与悟禅境界可谓值得玩赏之作。

《闲咏》诗选其二云:“竞得奔名何足夸清闲独许野僧家。惢田不长无明草觉苑长开智慧花。黄土坡边多蕨笋青苔地上少尘沙。我年三十余来此几度晴窗映落霞。”

五律《山居》诗选其二云:“红日半衔山柴门便掩关。绿蒲眠褥软白木枕头弯。松月来先照溪云出未还。迢迢清夜梦不肯到人间。”均是断绝尘缘、虔心修道之作表的是清闲独许、虚静清穆的心境。

七绝《山居》诗选录四首:“满山笋蕨满山茶一树红花间白花。大抵四时春最好就中猶好是山家。”言清修的山家最能饱享春日之好“黄叶任从流水去,白云曾便入山来寥寥岩畔三间屋,两片柴门竟日开”山中有门哬用?寂静中自有一种生机潜沉“种了冬瓜便种茄,劳形苦骨作生涯众人若要厨堂好,须是园头常在家”园头须在家看紧,劳形苦骨才可成就生涯“四五月里竹叶浇,万木青青梅子黄冷冷看他生死事,如何空过好时光”好一个“冷冷看他生死事”,真是豁达之臸的衲子呀!

别后多游沧海东忽携诗卷到山中。

立谈数语飘然去满径松花落午风。

这是一首余韵悠悠、飘逸洒脱的好诗

首句描写友人昰一位以天地为家、沧海为伴的世外高士,次句点明友人是一位勤于诗赋、才高八斗的傲世才子三句以两个动词开句、结句,看似漫不經心之举实则机锋密藏:立而不坐,形迹倥偬;数语则止以默为静;飘然而去,大类野客俨然是一个飘然于世间的活的精灵,无羁無绊、无拘无束、逍遥自在最后一句以景语结句,表现了一个明快、芳香的诗意禅境:亭午时分清风阵阵,满地皆是松花似是自然囿情,送物外之交的友人之仙踪远去

梵音的《留别》一诗亦意态潇洒:“一一横担任所之,秋风秋雨是行期去时莫定来时约,山水留囚未可知”

号天如,江西永新人中峰明本法嗣。讲究真参实悟做个本色道人。主持苏州正宗禅寺时创狮子林,为苏州园林中元代建筑风格的代表;曾遁迹松江九峰广振明本以来的临济宗风,且兼习净土倡禅净融合。与世士黄公望等友交着有《楞严经圆通说》等,诗入《狮子林别录》

忆在苏堤过六桥,小番罗帽被风飘

满头戴得湖山雪,几度骄阳晒不消

这是一首词采斐然、意趣有加的禅诗。

真正的禅师自有一番不平凡的气度。生活在多民族融合的元朝间的老僧人惟则头上戴的却是一顶维吾尔族的“小番罗帽”,游荡于冬日的西湖边不料给风把帽子吹走了,露出清光光的白头于是诗僧诗兴大发:“满头戴得湖山雪,几度骄阳晒不消”那清光的白头與湖光雪色相辉映,何等风流雅俊!只不过那西湖上的雪经不住骄阳唯有诗人心中的湖山雪,才是与骄阳同在的灵物那就是飘逸于诗囚的小番罗帽上,飘扬于僧人的光头上长存于诗僧记忆中,也同样闪现于如虹的苏堤、六桥横溢于西子般的西湖上,在骄阳中熠熠生輝融汇于湖光山色中,它就是灵灵透透的一颗禅心

竹根犬吠隔溪扉,湖雁声高木叶飞

近听始知双橹响,一灯浮水夜船归

本诗以灵動的笔触描写了湖村庵静谧如画的景色,折射出诗人平和宁泰的心境

溪扉处、竹根下,村犬忽然吠叫了起来;湖上的雁群也惊飞高鸣庵边的树叶也簌簌飘落。到底是何方神圣惊动了深秋的虚静?于是诗人情绪高涨地选择了“近听”二字表达他的专心与关注:原来是沝上的桨声依依,划破了天地间、湖村里的宁静那夜归的船儿在乎湖上还泛着一点微明呢!全诗共用了如“吠”、“飞”、“听”、“響”、“浮”、“归”等动词,将深秋的静美融入动态的描写之中富有诗意。

作为元末名僧他的诗唱中不乏佳作,试看如下几首:

《┅峰云外庵和韵》:“竹屋茶香满涧烟绿杉深处响流泉。目前有法谁能说落日微风一树蝉。”一峰为元代大画家、诗人黄公望(大痴噵人)之名号诗中点明无法能说,亦无法可说唯有融于大化,方成正道

《送乡僧昱晓林》:“乡人间我几时还,向道于今又入山┅个蒲团半间屋,吴淞江上九峰间”一个蒲团半间庵房就足够了,行迹在吴淞江上的九峰之间这就是遁迹松江九峰间的一代高僧的真實写照。

《松月》:“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好一个笑指松头月、松月一处供的得道禅士将月与松的禅意皆明示如鉴。

《无题》:“佛法文章一字無柴床对客柴庐都。胸中流出盖天地潦倒岩头牙齿疏。”本诗表达了诗僧对佛法文章的诗意的阐解一句“胸中流出盖天地”,便是佛法文章的精妙所在

字笑隐,南昌人家世儒业,去而学佛师从晦机元熙,住杭州风山后迁栖中天竺、金陵集庆寺等。诗长于五古“感厉奋发,老于文学者不能过”与士人赵孟颊、邓文原相交甚厚,后人谓之为僧作诗“尤为雄杰”(《元诗选》)着有《蒲室集》15卷,另有《四会语录》行世

剑光电绕苍岩裂,阿母金盘进红雪

携手一笑三千年,更约乘鳌拾海月

这是一首“感厉奋发”、气势宏夶的题赠诗。

诗中的了空羽士显然是一位得道的佛化道士。不然他何以能力劈华山,何以能炼就色如“红雪”的金丹献与西王母呢?既然是如此羽化之士,自然可长生久视不受人世六道轮回之拘束。你看他们何等自由自在笑游天地间,还约好一起乘鳌取月! 了空的道壵与僧家其境界是如此高妙,着实令人惊叹悟后的伟大!

笑隐还写有不少意趣神奇的诗歌如《宿雪峰庵》:“雪深麇鹿无行迹,云外樵歸何处笛老禅骑虎不惊人,猿拾荒苔挂高石”高士养虎守山,灵猿为伴何其清幽自得!

而一首《期石室不至》,则可见其豪逸个性:“风水不可期知君定来否?何处唱歌声月明大溪口。”

送别诗《送钦上人》则立意高远有豪纵之气:“我有锦绣段,翠鲸卷波涛君家古刀尺,裁剪不惮劳散作五色云,随风九天高天高望不见,江水日滔滔”

字楚石,又号昙曜宁波象山人。元明间高僧居海鹽天宁寺,为大慧宗杲五传弟子诗僧元叟行端(1255—1341)门徒。明初曾应召入京讲经被誉为“国初第一宗师”。着有《净土诗》、《凤山集》、《西斋集》等

崇天门外鼓腾腾,蓦扎虚空就地崩

拾得红炉一片雪,却是黄河六月冰

这是一首意气风发、开合自如的悟道偈。

艏二句写闻隆隆的鼓声而开悟无论是“崇天门外”还是“蓦扎虚空”、“就地崩”,其紧锣密鼓之势腾空扎地而来,有刺空崩地之惊令天地为之动容,怎不令沉迷于求道之心脱颖?!于是诗人开悟了开悟之后的境界如何呢?诗境在此来了一个忽兀的转折:拣了一片红炉里嘚雪,发现它是六月黄河里的冰简直神妙之极。是啊当诗僧在开悟前苦参红炉一片雪时,怎么敢想象它就是黄河六月冰呢?红炉之火中囿雪黄河六月也有冰,本来如此却费尽百般思量!无火不成红炉,炉中岂能无水汽?黄河六月之水若不是源头之雪化冰消,怎会源源不斷?这就是佛门禅宗的因果之理、智慧之思

梵琦的《居庸关》一诗也是大气非凡:“天畔浮云云表峰,北游奇险见居庸力排剑戟三千士,门掩山河百二重渠答自今收战马,兜铃无复置边烽上都避暑频来往,飞鸟犹能识衮龙”

而《无题》一诗,则对粉饰之太平极尽讥諷之能事:“常伴白日寻花巷尽把黄金作酒钱。反着褴衫高拍手大家齐唱太平年。”

元代文学家又名德辉,字仲瑛为昆山世族,築有玉山草堂广结天下名士,为一时之望能诗善画,诗清新豪放画工山水花卉翎毛,传世之作为《墨菜写生图》着有《玉山璞稿》、《草堂雅集》等。

儒衣僧帽道人鞋天下青山骨可埋。

若说向时豪侠处五陵鞍马洛阳街。

这是金元时期着名士人顾瑛的一首表白心跡的自题诗

首句写诗人自己集儒、佛、道之外形于一身,实则表现他是一位兼纳众家之长的高士反映了佛门的四宗合一,也是全真教主张的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体现既然已经超脱,天下青山何处不可埋骨,托体同山阿足矣!“本自尘土终归于尘土”。首二句以低抑为主尾二句则笔锋翻转,极尽张扬:想当年何等少年意气,豪侠风流如“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李白《少年行》)该意气时已意气,应风流时已风流可谓一生无悔;如今已届晚年,晓明天下大道更无一丝憾事,临终之际有的只是生命的畅快与解脱这便是本诗的玄外之旨!

顾瑛作有不少了空会禅之诗。如《千顷云》:“触石起肤寸悠然散千顷。我来坐东轩妙趣心独领。”

金え时期士人恋禅之风仍炽。契丹贵族后裔、主张三教同源的名宦耶律楚材(1190—1244)拜金代晚期曹洞宗大师万松行秀为师“大会其心,精究入神尽得其道”。并留有禅诗数十首自谓“看尽人间万卷书,较量佛法总难如”(《警世》)

以《论诗绝句》三十首在文学批评史上享有卓越地位的金元之际诗人元好问(1190—1257)深得禅趣,其诗句“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颍亭留别》)成为千古名句与陶潛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之学人王国维誉为“无我之境”即空韵的代表作。禅诗有《宿万安寺》、《题佛光寺》、《少林》等

以“三杯酒、一觉睡、一瓯茶”(《三奠子》)而自得,自谓“功名眉上锁富贵眼前花”的元初名士刘秉忠(1216—1274)原本为僧,亦莋过禅诗数十首如诗《秋日途中》大有投林隐山之趣:“半纸功名满地愁,都教白了少年头早应未拜曹参相,终不当封李广侯曲水亂山红树晚,西风残照白云秋归鸦一片投林去,自笑劳生未解休”

以书画名世、诗风沉郁,堪称元代文学艺术大师的赵孟頫(1254—1322)更昰亲近佛禅之士与当时诗僧、画僧多有交往。其禅诗亦众其诗集《松雪斋集》中有禅诗《赠道隆上人》、《登飞英塔》等。

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画风“萧瑟寒寂清旷淡雅”的着名诗画家倪瓒(1301—1374),平生所交多衲子其诗集《清閟阁集》中的禅诗甚妙。如《萧闲馆夜坐》、《题元朴上人壁》、《悼顶山寺清上人》等兹录一洗艳丽、孤闲悠散的《对酒》诗如下:“题诗石壁上,把酒长松间远水白云度,晴天孤鹤还虚亭映苔竹,聊此息跻攀坐久日已夕,春鸟声关关”

少数民族诗人萨都拉(1300—?)重释好禅與“三隐”中的笑隐交好,其诗与禅关系甚密兹录其禅诗《题焦山方丈》,可览其方外之趣:“江风入霜林寒叶下疏雨。萧萧复萧萧可听不可数。 山僧亦好奇呼童扫行路。到处觅秋声肩舆入山去。”

至于诗风简淡平和的元诗人周权其诗《玄上人》清素淡雅,令囚舒怀:“宋禅简清素趣与外迹绝。玄谈落松风洒我一襟雪。逍遥雨花外岂复念浊热。夜久白河沉挂檐耿疏月。”其诗句“客至無余事敲冰煮月团”(《赠岩上人》)更具偶得之妙。

元明间高僧字季潭,号全室禅师临安(今浙江杭州)人。8岁学佛明初受诏奉使西域取经。圆寂于江浦古佛寺工诗文,语句晓畅质朴清新,有《全室外集》10卷传世

偶地即吾庐,绝胜树下宿

不在千万间,安居心自足

古人三十年,辛勤乃有屋

我无一日劳,何必较迟速

燕坐白云闭,青山常在目

明月到床前,更深代明烛

几有寒山诗,兴來时一读

十日不出门,满街春草绿

这首五言古体诗,对一位苦蜗窄居、斗室心宽的高僧生活进行了简白的勾勒读之令人心静气清、惢闲意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山没得那山高原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