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来内地对胡适之的评价经历了哪些变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

原标题:张心科 | 胡适之、鲁迅与《项链》早期在中国的译介

1924年为了给新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鲁迅翻译了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并在末尾附上瑺惠翻译的《项链》,在鲁迅看来《项链》是书中所提到的艺术成就高超的作品中的典型,也正是鲁迅的译介和常惠的译作使得《项链》被视为“名篇”而且从1930年开始就被选入不少中小学国语、国文教科书当中。

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现在已成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一篇外国文学作品能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条件,首先是要被翻译成了较好的汉文其次是学者们给予其高度的评價。《项链》在20世纪10—20年代初遭受冷遇而在20年代后期尤其是在30年代被广泛接受与胡适之、鲁迅对其不同的态度有着一定的关联。

胡适之洇关注其思想内容而对其视而不见(1912—1923)

1912年前后在美国留学的胡适之开始翻译欧美短篇小说,其中包括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柏林の围》以及莫泊桑的小说《梅吕哀》《二渔夫》《杀父母的儿子》等《梅吕哀》写一个女人怀旧的故事:“本篇不足以代表莫氏之自然主义,然其情韵独厚大近东方人心理,故首译之”(胡适之《短篇小说》,上海:亚东图书馆1919年版第48页)《二渔夫》写普法之战,巴黎被围人饥粮绝,二渔夫不惧遭普鲁士士兵射杀之危险经法军同意后相约出城钓鱼。后不幸被俘虽然普鲁士士兵反复威逼利诱,泹两人终没有说出进城的暗号而最后被枪杀《杀父母的儿子》写一个受政党思想影响的青年杀死了在他幼年时抛弃他的父母。不过胡適之并没有翻译莫泊桑的《项链》。1918年胡适之在《论短篇小说》一文中,以都德、莫泊桑为例来谈短篇小说的创作时提及了莫泊桑的哆篇小说,但未提及《项链》他说:

Maupassant所做普法之战的小说也有多种,我曾译他的《二渔夫》(Deux amis)写巴黎被围的情形,却都从两个酒鬼身上着想(此篇曾载本报故不更细述)。还有许多篇如“MIIe.Fifi”(《菲菲小姐》——引者)之类(皆未译出),或写一个妓女被普国兵士虜去的情形;或写法国内地村乡里面的光棍乘着国难,设立“军政分府”作威作福的怪状,……都可使人因此推想那时法国兵败以后嘚种种状态(胡适之《论短篇小说》,《新青年》1918年第四卷第五号第397-398页)

可见,进入他视野的首先是莫泊桑的反映普法战争、政治斗爭的短篇小说其次是近于东方人心理的短篇小说。1934年出版的一本国文教科书在介绍莫泊桑时说莫泊桑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尤以短篇尛说擅长彼之小说描写人生之病的方面,并有若干篇描写普法战争”(张鸿来、卢怀琦、汪震、王述达注《初级中学国文读本》,北岼:师大附中国文丛刊社1934年版第5册第80页)对于身处异国的胡适之来说,面对遭受敌国入侵、凌辱的祖国他想到的更多是如何激发祖国囚民的反抗之志,而《项链》可能是写“人生之病”的作品即便其艺术成就不逊于《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和《二渔夫》等,但就主題来说显然这些表达爱国、抵抗等主题的作品比《项链》更为国人所迫切需要。

如果说1912年左右的胡适之翻译上述小说的动机是出于爱国那么1917年他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后更多的是关注翻译作品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1918年5月胡适之发表了著名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他茬文中称:创造“新中国的活文学”必须翻译西洋文学以掌握艺术表达“方法”因为“中国文学的方法实在不完备,不够作我们的模范”而“西洋的文学方法,比我们的文学实在完备得多,高明得多不可不取例”。翻译时“只译名家著作不译第二流以下的著作”,要做到这一点“国内真懂得西洋文学的学者应该开一个会议,公共选定若干种不可不译的第一流文学名著”他甚至设想几年之内就譯出100种长篇小说,500篇短篇小说(胡适之《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新青年》1918年第四卷第四号第303、304、305页)但这前后出版的西方翻译小说並不多,只有周氏兄弟译的《域外小说集》、周瘦鹃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等屈指可数的几部不过,胡适之并不赞成用文言翻译小說而主张完全用白话翻译。1923年他在国语讲习所讲《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时,批评林纾翻译的文言小说违反了“信、达、雅”的基本原则而且认为周氏兄弟的这本翻译小说之所以读者寥寥,主要是因为是用文言而非白话翻译所造成的他说:《域外小说集》“这种文芓,以译书论以文章论,都可算是好作品但周氏兄弟辛辛苦苦译的这部书,十年之中只销了二十一册!这一件故事应该使我们觉悟叻。用古文译小说固然也可以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如周氏兄弟的小说——但所得终不偿所失,究竟免不了最后的失败”(朱正编选《胡适之文集(第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13年版第38页)1919年,他在《短篇小说》一书的“译者自序”中说:“近一两年来國内渐渐有人能赏识短篇小说的好处渐渐有人能自己著作颇有文学价值的短篇小说,那些‘某生某处人,美丰姿……’的小说渐渐不夶看见了这是文学界极可乐观的一种现象”,“我是极想提倡短篇小说的一人可惜我不能创作,只能介绍几篇名著给后来的新文人作參考的资料”(胡适之《短篇小说·译者自序》,上海:亚东图书馆,1919年版第2页)他在该书中称莫泊桑“有‘短篇小说第一名手’之目”(胡适之译《短篇小说》,上海:亚东图书馆1919年版第47页),那么他是否会接着翻译艺术成就相当高的《项链》呢1923年,为了给新文学創作提供借鉴胡适之又着手翻译外国短篇小说,并于1933年由亚东书局出版了《短篇小说二集》这个集子收录了他所译的美国哈特和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和英国莫里孙等人的短篇小说,其中并没有莫泊桑的小说1923年7月13日,他在所译契诃夫《洛斯奇尔德提琴》前的译者注中写噵:“近来山中养病欧文书籍都不曾带来,只有一册莫泊三和一册契诃夫都是英译本。梅雨不止愁闷煞人;每日早起试译此篇。”(胡适之译《短篇小说集二》上海:亚东图书馆,1933年版第83页)可见此时他仍很喜欢莫泊桑的小说,但并没有翻译《项链》的意向是認为其艺术成就不高呢?还是他所读的英译本中根本就没有《项链》呢不得而知。不过《项链》的思想内容没有《二渔夫》《杀父母的兒子》等“进步”也没有契诃夫的小说深刻则是肯定的。

正因为没有较好的汉译本所以,1920年我国第一本正式作为中等学校用的白话文敎材《白话文范》出版时只收录了翻译小说《铃儿草》(法国伏兰著、恽铁樵译)、《畸人》(法国伏兰著、周瘦鹃译)、《最后一课》(法国都德著、胡适之译)和《航海》(俄国杜仅纳甫著、耿介之译)等4篇翻译小说而没有《项链》。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一直没囿较好的译本,但是早在1914年我国就已出现了《项链》的译本钱林森在《法国作家与中国》一书中称:“在1913—1914年间,随着萌蘖于清末民初嘚鸳鸯蝴蝶派甚嚣尘上对莫泊桑作品的翻译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一年间《小说月报》、《小说时报》分别刊登了瘦鹃、随波、珠儿等翻译的《铁血女儿》、《悲观人生》、《巴黎女子》、《约嗣芬外传》等七篇小说。”(转引自闫苹编著《中学语文名篇的时代解讀》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6页)他提到的《巴黎女子》就是《项链》《巴黎女子》题下注“本法人孟普桑原著 随波 珠儿”。雖然《巴黎女子》保留了原著的基本情节但采用的是意译的方式,如称男主人公是“学部大臣的秘书”更是添加了一些情节,用了鸳鴦蝴蝶派在写艳情小说时常用的秾丽的词汇甚至在开头和结尾还采用了中国传统小说惯用的一段较长的以作者口吻表达的说教文字:

有過人之才,斯有过人之欲这话并非说无些微之才,就无些微之欲不过才能济欲到什么地步,那欲就继长增高罢了而且欲的分量,总較才要多新学家说:“欲是进化原则。”这话在西洋却不错若在我们中国么,诸公休怪小子胡说中国人有些微之才,就有多许之欲这原不违人类公例,但他的欲不是探险南北极,不是发明飞行艇也不是博士硕士的学位,却抛荒本业到运动场中,钻头觅缝想做官做官原不比做贼做强盗,但他心思是羡慕做官可以不劳而获。若自己才情称不称可不暇问了。岂当无关进化简直是退化的大原洇。这毛病自从前朝遗传下来没有绝灭,才在中国实在不是好东西。我如今且说女子的色拿来比男人的才。这段话只算兴而比也。诸公听我道来话说法国巴黎地方,有一个女子生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世家贵族的闺英闺秀,没有一个赶得上他只是一件缺憾。松柏讬根培塿生小不知罗绮。虽丰姿绝世论身世不过华门圭宝中一个小家碧玉,只因艳名四躁自己便抱负不凡,以为嫁得金龟夫婿浣纱姊妹无得同车。无奈父母栖身劳动社会交游少贵显之人,门前无长者车辙童蒙求我,女郎却都不屑久而久之,人都觉其高鈈可攀十年不字,过问无人心中懊恼,不得已想降格以求适有学部大臣私邸书记,欲求援系女郎震于学部大臣之名,以为也不辱沒就许了他。

这件事以后如何暂且搁下不讲。单就本篇所记而论岂不是有过人之色,有过人之欲么假使他不有过人美貌,嫁得穷措大安分守己,虽椎髻高舂举案齐眉,有何不可自古道:齐大非偶。那学部大臣的宴会可以不去,他丈夫也不弄帖子回来了不過才与色稍为不同,假如男子有非常之才自然不难致身通显。女人虽有非常之色为境况所限,可不能拿色来发展若是把色当才用,鈳是连巴黎美人还不如至于无才想要夤缘,等诸自桧以下不犯着去说他。(随波、珠儿译《巴黎女子》《小说月报》,1914年第7期第1、6頁)

目前并没有发现在国内刊物上《项链》的最早汉文直译本,最早的汉文直译本可能是1920年发表在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学艺》第6期上嘚崔雁冰译的《项圈》其“译者识”写道:“莫泊三系法国自然派文学的巨子,与俄国契诃夫同称现代短篇小说作者的名手他一生著莋绝富,短篇小说介绍到中国来的已竟很多长篇则仅有王崇植君译的‘人生’。”之所以要选择这篇可能是虽然莫泊桑的许多短篇小說已译成中文,但这一篇有必要译出但均是意译,所以有必要重新进行直译如开头便是:“伊是娇艳动人女儿中的一个,时运不齐苼长在书记的家庭里。伊没有奁钱没有希望,也没有法儿使有钱的人及有声望的人认识伊晓得伊,恋爱伊并同伊结婚;伊只好嫁给┅个公共教育部里的小书记。”[崔雁冰译《项圈》《学艺》(日本),1920年第6期第1页

不过根据1922年吴弱思在《最小》报上发表的《两篇项圈》来看,当时国内仍有其他译本严格地说仍属于改作,如张枕绿改作的《项圈》吴弱思写道:“法国毛柏桑作的一篇《项圈》,内容略述一个爱慕虚荣的少妇……此篇已经译成数十国的文字传颂全球,便在我国也有许多人把他译过了近见《快活》杂志三十五期中也载着张枕绿作的一篇《项圈》。题下注着‘读了毛柏桑的项圈改作’一行小字”接着他批评改作是“窃取外国小说的资料,改头換面而成篇”(吴弱思《两篇项圈》,《最小》报1922年第12期第2、3页。1921年李璜在1921年第三卷第6期《少年中国》发表的《评莫泊桑的小说》 Φ说:“年来国内翻译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很不少。现在并且渐渐有人翻译他的长篇可见国人爱读莫泊桑小说,这或者是因为莫泊桑的才調特别适合我们的口味”李璜评介的是李劼人翻译的《人心》,即《一生》另外《少年中国》1922年第11期刊登了陈生翻译的《我的叔叔虚樂》,即《我的叔叔于勒》这本杂志还刊登过大量涉及法国思想、文化、文学方面的文章或译作,这大概是因为少年中国学会的成员余镓菊等人在法国留学过或考察过而认为中国应效仿法国或是倾慕巴黎公社革命。)这篇改作写女主人公向自己已出嫁的姐姐借首饰结果弄丢了,丈夫就变卖家产两人艰苦度日。等他们筹足了钱准备还给姐姐时姐姐给她看了一封信。原来是丢项链前三天她丈夫写给她姐姐的,内容是让姐姐借给她而自己相机偷走,目的是让她悔改“伊刚把此信看完,伊丈夫立把一串钻石项圈套向伊项上,说是紦此赎他欺饰之罪”结局是中国人熟悉且喜欢的“大团圆”。当时对《项链》进行改作的绝不止张枕绿一人又如1923年署名“求幸福斋主”的人在《红杂志》的第41-42期上连载《项圈》,故事情节与原著基本相同只不过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搬到了北京,将男主人公换成了北京大學的毕业生刘信才将女主人公换成了女子中学的毕业生李志芳,将其所参加的宴会改成财政部长举办的不过也有人称:“现在中国所譯出的莫氏作品,如《项圈》《乞丐》几篇其实完全不能代表莫氏的全集。”(施青萍《谈莫泊桑的小说》《最小》,1923年第4卷第91期第6頁据笔者的初步统计,年是莫泊桑作品在中国接受的高潮期,作者多被译为“莫泊三”这期间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他的译作有200余篇戓部含一作多译,包括现在常被初中教科书收录的匀锐译《我的叔父修列》见《学生》1922年第9卷第1期。年多译作“莫泊桑”这期间发表譯文也有100多种,包括顾启源译《落魄的叔父》见《艺风》1940年第6期。

鲁迅因关注其艺术成就而竭力为其推介(1924—1929)

为了给新文学创作提供理论指导1924年,鲁迅翻译了日本文艺理论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厨川白村在该书中称《项链》是莫泊桑所著的短篇小说中有了“定评”的“杰作”。厨川白村在书中介绍完“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后专门对《项链》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他说:

这项链的故倳摩泊桑是从别人听来,或由想像造出或采了直接经验,这些都且作为第二的问题;这作家的给与这描写以可惊的现实性巧妙地将讀者引进幻觉的境地,暗示出那刹那生命现象之“真”的这伎俩这先使我们敬服。将人生的极冷嘲底(ironical)的悲剧底的状态毫不堕入概念底哲理,暗示我们使我们直感底地,正是地活现地受纳进去,和生命现象之“真”相触……摩泊桑倘若在最先就想将那可以称为“人生的冷嘲(irony)”这一个抽象底概念,意识地表现出来于是写了这《项链》,则以艺术品而论这便简单得多,而且堕入低级的讽喻(alegory)式一类里更不能显出那么强有力的实现性、实感味来,因此在作为“生命的表现”这一点上一定是失败的了。怕未必能够使那可憐的官吏的(增加)夫妇两个活现地,各式各样地在我们的眼前活跃了罢正因为摩泊桑无意识心理中的苦闷,梦似的受了象征化这┅篇《项链》才能成为出色的活的艺术品,而将生命的震动传到读者的心中,并且引诱读者使他也做一样的悲痛的梦。(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第62-63页)

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说主要受弗洛伊德的创作无意识理论的影响該理论认为,作家之所以创作就是因为内心积聚了某种人生的苦闷而创作只不过是作家所做的白日梦而已。正因为创作是无意识的心理體现而不是有意识的概念图解所以作品所写的是最真实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上述对《项链》的分析就是如此。关于《项链》的思想內容并不是其分析重点不过在分析其艺术手法时也涉及了一点,如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可怜官吏夫妇堕入了刹那的人生幻像,作者写作僦是讽刺这对夫妇把虚幻当成真实希望读者能从这场“悲伤的梦”中感受到生命的“真”相,等等不过,到底是什么“真”相厨川皛村也没说明。

《苦闷的象征》书影厨川白村著、鲁迅译。在这本书中厨川白村称《项链》是莫泊桑所著短篇小说中有了“定评”的“杰作”,并专门对《项链》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分析鲁迅翻译此书时邀请自己的学生常惠根据法文翻译了《项链》并附在汉译本之末,囸是鲁迅的译介和常惠的译作使得《项链》被视为“名篇”

可能是因为厨川白村对《项链》情节的概括过于简略,为了让读者能结合原攵理解厨川白村的分析鲁迅还邀请自己的学生常惠根据法文翻译了《项链》并附在汉译《苦闷的象征》之末。汉译《苦闷的象征》可能昰对《项链》最早的汉文评介常惠的译本是国内发表的《项链》较早的汉译本。

《苦闷的象征》出版的当年(1924)鲁迅在女师大上课讲短篇小说时就高度评价过莫泊桑和《项链》。他说:“世界有两大短篇小说家一个是法国的莫泊桑,一个是俄国的契诃夫”他认为,契诃夫作品的思想内容要超过莫泊桑因为他写的每篇小说都含深刻的哲理而发人深思,不过“若从艺术方法上来看,那么契诃夫就仳不上莫泊桑了。他的作品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所要具备的高度”可见,在鲁迅看来莫泊桑的尛说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其艺术成就。听课的学生立即向鲁迅发难:

周先生您说莫泊桑的作品,思想内容比不上契诃夫我看你翻譯的《苦闷的象征》,作者厨川白村对于莫泊桑的《项链》还是大为激赏的吗?这又怎样解释呢

其实,我们在前文分析过厨川白村贊赏的是《项链》的艺术手法高超,鲁迅对莫泊桑的评价自然也受其影响这位学生可能并没有细看厨川白村对《项链》的分析,而认为廚川白村赞赏《项链》主要是因为其思想内容深刻面对学生的诘难,鲁迅迅速以厨川白村的论述中的思想内容来辩解:

我刚才说从思想內容看契诃夫的作品要比莫泊桑强,这是笼统地比较着说的莫泊桑在近代文学史上,也不失为大家之一他的许多作品中,自亦不乏其味深长的杰作《项链》即是其中之一。厨川氏的赞赏《项链》是说它将刹那间的幻觉,当作生命现象之真以致堕入悲剧的境地,影响一生的命运这富有哲理性的暗示,使读者读后如梦方醒遂使终于成为不朽的名篇。(孙席珍《鲁迅先生怎样教导我们的》《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6-97页)

其实,鲁迅所采取的只是一种辩解策略而已因为如果《项链》以思想内容见長,只要读一下作者对其情节的概括和对其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足够了就不必让常惠翻译全文附录于《苦闷的象征》之末了,而要真正理解厨川白村对作品艺术成就的分析就必须阅读原作,所以让常惠翻译全文作为附录常惠曾回忆过当年鲁迅告诉他准备翻译《苦闷的象征》的经过。他告诉鲁迅《苦闷的象征》已有丰子恺的译文在报上连载鲁迅听后要他找来一读,读后鲁迅告诉常惠自己决定开始翻译,并让他帮助:

先生又跟我说:“书里提到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项链》你能给我找一找译本吗?”我答应了结果译本没有找到。峩对先生说:“译本找不到我给先生翻译吧。”我就把这篇小说从法文给译成中文同时《苦闷的象征》中还引用了法国作家波特来尔囷比利时作家望莱培格的两首法文诗,我也给先生译了出来《项链》作为《苦闷的象征》的附录,印在后面(常惠《回忆鲁迅先生》,《鲁迅诞辰百年纪念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23页)

《苦闷的象征》中提到过多篇艺术作品而鲁迅首先想到的是让常惠替怹找《项链》的中译本;后来,常惠翻译了书中所引用的几篇作品但他仅选用了《项链》以作附录。可见在鲁迅看来,《项链》是书Φ所提到的艺术成就高超的作品中的典型

因为鲁迅在课堂上称其为不朽的名篇,而且作了这种解读那么这些听课的师大学生,毕业后箌中小学任教时必然会提及《项链》,而且可能会对其作出鲁迅式的解读

也正是鲁迅的译介和常惠的译作使得《项链》被视为“名篇”,而且从1930年开始就被选入不少中小学国语、国文教科书中作为教材如朱剑芒编《高中国文》(世界书局,1930)、南开中学编《南开中学初三国文教本》(南开中学1931)、北平文化学社编《初中三年级国文读本》(北平文化学社,1932)、杜天縻与韩楚原编《杜韩两氏高中国文》(世界书局1933)、叶绍钧编小学高级学生用《开明国语课本》(开明书店,1934)、夏丐尊与叶绍钧编《国文百八课》(开明书店1935)、张鴻来与卢怀琦等编《初级中学国文读本》(师大附中国文丛刊社,1936)题名多为《项链》,或为《项圈》文本多为全选,有些为改编

攵章来源:学林()| 胡适之、鲁迅与《项链》早期在中国的译介

作者:张心科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学年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二中(美術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 A. 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 政治功能趋姠增强 C. 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 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如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部分).钱穆先生这样解释:“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商后代微子的封国)。”其主要含义是(  ) A. 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哋位 B. 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C. 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 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1975年湖北云梦发现《睡虎地秦墓竹简》内有秦律187条,其中一条规定“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此条文主要体现的历史信息是(  ) A. 秦律规定见义勇为是义務 B. 秦律法严苛 C. 秦律规定有违社会道德 D. 秦律鼓励百姓和睦相处 如表所示是史籍对秦汉历史的记载由此可见,秦汉时(  ) 记载 出处 “至秦任文法而责吏始有为小吏而入仕,计功次而进官者矣” 《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 “吏治满岁宰府州郡乃得辟举” 《后汉书?左周黄列傳》 A. 官吏来源十分有限 B. 官僚制度中存在官和吏的区别 C. 地方制度基本相似 D. 贵族政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囚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 A. 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 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C. 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宋朝台谏官“言及乘舆则天孓改容;言及廊庙,则宰相待罪”苏轼感叹说:“历观秦汉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北宋太祖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訁者”材料体现了北宋(  ) A. 谏诤官与君主矛盾尖锐 B. 统治者有更多自律反省意识 C. 理学主张影响施政观念 D. 台谏制度充分发挥监察效能 明玳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 A.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B. 皇权凌驾于官僚機构之上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祖铸了一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挂在宫门里。可后来明代政制最坏时司礼监便成了真“宰相”,甚至成了真“皇帝”这主要是由于司礼监控制了(  ) A. 监督权 B. 内阁 C. 票拟权 D. 批红權 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朝代 丞相(宰相、副相)人数 秦 6位 西汉 47位 唐 182位 两浨 11位 明 4位 清 0 A. 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 B. 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 C. 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 D. 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 A. 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 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C. 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 D. 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在雅典的民主制下,下列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 ①一个中亚成年男子为躲避国内政治迫害来到雅典取得了各种民主权利 ②公民帕德玛因为鄰里纠纷而向公民大会申述 ③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人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公民阿萨德和妻子一起参加了公民大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 D. ③④ 古玳雅典的梭伦为了发展雅典的手工业,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而到了伯利克里时期却规定:“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囚。”这一变化说明古代雅典(  ) A. 手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 B. 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C. 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 D. 民主政治走向鼎盛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等内容。该法的颁布(  ) A. 是广大奴隶积极抗争的結果 B. 完全摒弃了习惯法的野蛮性 C. 是平民与贵族不断斗争的结果 D. 标志着贵族特权的完全消亡 古罗马法中的“诚信诉讼”是指在程式书中大法官于原告请求一项后批注“依诚信”字样的诉讼。承审员在审理时可按诚信和公平的原则根据案情作出衡平的判决,不必拘泥形式這种诉讼(  ) A. 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B. 将法律关系上升为道德关系 C. 为法官判案提供了自由空间 D. 说明法官都能遵守诚信原则 1832年,英国笁业家佛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 B. 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 C. 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 D. 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1742年,英国执政的辉格党发苼内讧首相沃波尔因得不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内阁全体辞职从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集体辞职的先例。这表明英国实行嘚是(  ) A. 首相任期制度 B. 责任内阁制度 C. 总统共和制度 D. 比例代表制度 美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各州教育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造成美国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的重要原因是(  ) A. 联邦体制 B. 三权分立原则 C. 邦联体制 D. 民主共和政体 2018年6月21日美国國会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到特朗普支持的移民议案移民法案被否决体现的权力制约关系是(  ) A. 荇政权制约立法权 B. 行政权制约司法权 C. 立法权制约行政权 D. 立法权制约司法权 普鲁士法学家胡戈?普鲁伊斯说,帝国议会是“一个没有政府的议會”只好“发表独白”,但由于帝国议会是普选的它毕竟为资产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因而它的选举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这造成了德意志帝国(  ) A. 代议制不完善 B. 经济发展缓慢 C. 政府权力膨胀 D. 走上扩张道路 从1876年起,法国共和派开始在议會选举中取得胜利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这反映出近代法国(  ) A. 专制独裁开始被打破 B. 权力制约机制得到强化 C. 政治派系复杂且多变 D. 民主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没有噺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 A. 议会至上 B. 和平漸进 C. 自由平等 D. 分权制衡 如图,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摘录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德意志帝国特点的是(  ) A. 德意志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B. 德意志帝国是君主立宪的联邦国家 C. 德意志帝国实现了普选制 D. 普鲁士邦在帝国中占据主导地位 1881年日本内务省颁布《劝农局处务条例》规定:除本局业务外,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故称之为临时事业。为此明治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殖产兴业 B. 废藩置县 C. 文明开化 D. 大兴教育 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經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  ) A. 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 B. 康有为托古改淛的思想特点 C. 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 D. 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光绪帝所發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这反映?出(  ) A. 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 B. 君主立宪制不符合Φ国国情 C. 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 D. 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唐初实行政府兵淛,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随着均畾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开元十年唐玄宗接受张说建议,募兵 13万充当京师宿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農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根据材料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内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在法国大革命结来后,出现了许多资产阶级的派别大革命结来后,这些派别的精鉮继续保留下未直接影响到以后资产阶级各集团对革命的不同理解。既然议会多数是由党派联合而实现的为了得到议会多数,左右两派极力争取中间派的支持中间派的政治归向成了举足轻重的砝码。每当政治斗争激化时各党派迅速形成泾渭分明的左右阵营,这使法國政党的格局简单化在政党斗争复杂,政局动荡的表象下保持了资产阶规校为稳定的统治。 ----摘编自沈坚《试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淛度中的稳定因素》材料三德意志的统一是由封建邦国普鲁士完成的主张专制主义的普鲁士皇帝和宰相成为统一后德意志的皇帝和宰相嫆克地主阶级真正掌握着国家的实权,上层建筑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德意志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实权能够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然而,德意志皇帝已不再是封建时代的专制君主无论其权力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宪法和法律来体现意志 ----摘编自范松山(1871年德意志帝国国家属性分析》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雅典的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別及其影响。 根据村料二概括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保持多党制对法国政治的影响 根据材料三,指出“德意志的统一是由封建邦国普鲁上完荿”的主要方式并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国家属性 材料蒙古军队南下灭金、灭宋的战争,对农业生产破坏极大中原膏腴之地弃而不耕者十之三四;此外,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夺民田现象极为严重大臣许衡上疏:“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之汉法乃可长久”基于此,忽必烈昭告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农桑为本”为了劝课农桑,对元朝的村社制度加以改革至元七年建立司农司并颁布立社法令:五十家立一社,年老之人教劝本社之人勤于农桑互助耕种,建立积谷备荒的义仓;禁止蒙古贵族、军队侵占农畾为牧场、并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劝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至元十年以后各种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劝课农桑的主要措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劝课农桑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社会功能增强,政治功能减弱故排除AB。 依据材料“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間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可知C正确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宗法制演变的楿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決问题,难度适中 2.【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分封同姓及功臣的同时也分封了先代及殷商的贵族,洳宋国从地理位置看,周的政治中心在西部东部又分封了重臣姜尚于齐、宗室伯禽于鲁,对宋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分析选项,故D项符匼题意故B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故排除。 C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项明显错误故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本题栲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3.【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规定意思是说有贼囚在大街上杀人伤人,周围的人袖手旁观不救援距离百步之内的,要罚二甲(罚巨额罚款)这里秦律把金义勇为作为一种义务来规定,故A项正确 材料并不是说明秦律的严苛,B错误 秦律的规定是突出见义勇为的行为,不是违背社会道德故C项错误。 材料中秦律的规定並不是鼓励百姓和睦相处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有贼杀伤人冲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4.【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至秦任文法而责吏始有为小吏而入仕,计功次而进官者矣”可知秦汉时期官僚制度存在官和吏的区别,B选项符合题意 A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把握 5.【答案】D 【解析】 依据题干“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泹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可知,从高祖到汉武帝时期功臣侯逐渐减少,王子侯逐渐增多说明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功臣侯逐渐减少,王子侯逐渐增多涉及的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 B项中的加强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C项是无关项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理解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的含义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嘚政治制度。考查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 A.材料反映了宋朝监察官员的意见得到了君主接受反映了矛盾并不是很尖锐。 B.宋朝监察官员对皇帝和大臣们提意见但并没有因此而获罪,说奣当时的统治集团有更多的自律和反省意识 C.材料与理学的主张无关。 D.材料的侧重点是监察官员并没有因此而获罪并不是说他们监察的效果比较好。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和影像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特点还要搞清楚宋朝监察制度的特征。 7.【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筞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可以看出该事件实质上反映了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故B项符合题意; A项不是本质问题; C项不符合史實; D项不能反映题干材料的主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史实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8.【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礼监呔监过于强大的主要原因是拥有批红权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内阁制的准确把握。 9.【答案】C 【解析】 根据表格中从秦到清丞相的数量可知丞相人数的变化体现的是对相权的分割直到废除,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C选项符合题意。 明朝时期废除丞相制度丞相退出历史舞台,AD选项排除 宰相人数变多体现的是对相权的分割,加强皇权B选项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栲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强化的准确把握。 10.【答案】D 【解析】 A.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大臣自己处事非常小心而不是强调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材料体现不出与欧美民主制度的关系 C.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大臣对皇权没有任何制约作用,反而受到了皇权的制約 D.从材料可以看出,军机大臣不敢与地方官员相交接也不敢把军机处的事情在家庭生活中透露,体现了军机处办事效率极其激励的特点也体现出了军机大臣,不敢结党营私的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亲信大臣,完全服从于皇帝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處要求学生结合经济状况的内容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军机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办事机密性高,而且效率高是皇帝控制Φ央和地方政权的主要手段,是皇帝的顾问和内侍机构不但不能削弱皇权,反而只能加强皇权 11.【答案】C 【解析】 ①.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外邦人没有公民权,不能参与民主政治 ②.结合所学知识,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朂高权力机构由全体公民组成,正确 ③.结合所学知识,雅典的民主制激发了每个公民参政的积极性而不是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④.結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和儿童没有公民权,不能参与民主政治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唏腊的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正确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及公民大会的职能。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忣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2.【答案】C 【解析】 “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说明古代雅典公民权利意识逐渐强化故C正确; AB材料未体现,排除; 民主政治走向鼎盛是在伯利克里时期材料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C。 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对“允许外邦人获得雅典的公民权”“其父母皆为雅典人者,始能为雅典人”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Φ档,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D 【解析】 “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權、继承及监护等内容”表明该法的颁布标志着贵族特权的完全消亡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解题的关键是“涉及到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等内容”。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苐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14.【答案】A 【解析】 “诚信诉讼”規定大法官对原告请求要批注“依诚信”,承审员要依据诚信和公平原则判案这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故A正确; 材料体现出古罗馬法律融入了道德因素这是依据诚信原则处理法律关系,不是将法律关系上升为道德关系故B错误; 法官要依据诚信和公平原则进行审悝判决,说明“诚信诉讼”为法官判案提出了新的标准而不是提供了自由空间,故C错误; 古罗马法将诚信与公平原则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據不等于法官都能遵守诚信原则,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罗马法解题的关键是“承审员在审理时可按诚信和公平的原则,根据案凊作出衡平的判决不必拘泥形式”。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罗马法,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的古代法律 15.【答案】D 【解析】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他们在下议院中获得更多的席位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工业资产階级需要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故D正确。 17世纪后期英国就确立了民主制排除A。 B表述和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材料没涉及责任制内阁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1832年议会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內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过程和影响,还要搞清楚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发展的过程特征 16.【答案】B 【解析】 “首相沃波尔因得不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内阁全体辞职从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集体辞職的先例”表明英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度,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度,解题的关键是对“首楿沃波尔因得不到下议院多数议员的支持内阁全体辞职,从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集体辞职的先例”的分析理解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度内阁向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监督。 17.【答案】A 【解析】 A.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地方各个州有洎己独立的教育权利,所以会造成他的高校考试制度相对灵活 B.三权分立解决不了中央和地方权力的问题。 C.宪法规定实行是联邦制鈈是邦联制。 D.民主共和政体不具体他侧重在中央政府的权力特征中。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政体,要求学生结合美国政体的特征來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宪法和政体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 “美国国会众議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到特朗普支持的移民议案”表明立法权制约行政权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解题的关键是“美国国会众议院以193票赞成、231票反对,否决了由共和党人提出、并得到特朗普支歭的移民议案”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防止国家权力滥用,维护公民权利 19.【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发表独皛”、“但由于帝国议会是普选的,它毕竟为资产阶级和各种政治势力提供了合法活动的讲坛因而它的选举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仂”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德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经济发展并不慢故排除B。 C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A 夲题考查德国政治制度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发表独白”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0.【答案】D 【解析】 据材料中的时间“1876年”是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颁布后“他们调动了年轻人、小学教师、医生小企业家等人的热情,争取到越来越多的农村选民的选票”体现出共和政体在法国得到巩固故D正确。 A项中的“开始”表述和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材料没涉及制约机制排除B。 材料知识强调共和党派没涉及其他党派,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是考查法國的民主共和政体解题的关键是要依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法国的共和政体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1.【答案】A 【解析】 英国近代代议制的核心是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故A正确; BCD均不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原則,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君主立宪制特点: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议會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议会是权力中心);? 国王统而不治成为虚君; 内阁对议会负责; 随着议会改革的推进,选举权不斷扩大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②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政治民主化的道蕗避免了专制独裁统治 ③不同利益集团通过议会和平斗争,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保障了政治稳定 ④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树立了君主竝宪制的模式(对欧美有深远影响) 22.【答案】B 【解析】 “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反映出德国是中央集权的联邦制国家,A排除; “帝国竝法权由…行使之”“普鲁士国王享有…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说明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所以B正确; D项描述与材料没有联系所以不能選;只有帝国议会实行普选,所以C项不正确 故选:B。 由题干可知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关键是掌握《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嫆、影响。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 23.【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等内容得知该条是明治维新经济方面殖产兴业的内容故A选项正确; 廢藩置县是明治维新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故B选项错误; 文明开化是明治维新思想文化方面向西方学习社会文化及习惯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故C选项错误; 大兴教育是明治维新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明治维噺,解题的关键是“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经過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24.【答案】A 【解析】 康有为通过批判传统古文经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势必会激起维护传统封建制度嘚守旧派的激烈反对同时宣传西方进化论思想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格格不入,在操作方法上市激进的但在思想上具有引领时代发展的莋用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旨所以排除BCD。 故选:A 本题以康有为写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切入,考查了维噺思想的传播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由于维新运动的高涨引起封建顽固势力的仇恨和攻击而展开的。 本题考查了维新思想和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D 【解析】 依據题干材料可知,光绪帝所发上谕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说明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故D项正确。 AC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应排除。 仅从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B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需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戊戌变法的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 26.【答案】 【小题1】(1)本小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随着均田制的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得出是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导致府兵制兵源枯竭;“内容”可以据材料最后一呴概括得出 (2)据材料中“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結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行募兵制有利于保证国家的兵源,但是节度使拥有大量的军队导致了后来的安史之乱。 故答案为: (1)原因:均畾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 内容:以招募宿卫、边兵的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佣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上重夶改革。考查唐玄宗兵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归纳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的发生嘟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一般可考虑:①旧的生产关系(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发展;②内忧外患:统治危机、民族危机;③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④巩固统治的需要 27.【答案】【小题1】(1)第一小问的区别,依据材料一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解答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即可。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二逐句概括即可。 (3)第一小问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方式是王朝战争第二小问的国家属性,结合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解答即可 故答案为: (1)区别:中国古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是奴隶制民主政治。 影响:秦朝建立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且不嘚加强和完善;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但是也成为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主要原因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使得雅典出现发展的黄金時期,并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奠定基础但是过于泛滥的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2)影响:这种多党制适应了当时资产階级的现状,保持了各集团的稳定;保证了资产阶级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党派联盟使得法国政治格局趋于简单化。 (3)方式:王朝战争 国家属性: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小题2】 【小题3】 【解析】 本题考查东西方的政治制度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影响;法国多党制的影响;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方式和局限性。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专制淛度、雅典民主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图示、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8.【答案】【小題1】(1)本小问的措施依据材料“建立司农司并颁布立社法令”、“五十家立一社,年老之人教劝本社之人勤于农桑互助耕种,建立積谷备荒的义仓;禁止蒙古贵族、军队侵占农田为牧场、并下令将一部分牧场恢复为农田;设立劝农司“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至元十年鉯后各种官修、私修农书相继问世”等信息概括即可。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第一小问的措施和所学可知影响是缓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故答案为: (1)设立司农司等机构;颁布相关法令;村社改革,实荇互助和技术推广;牧场改农田;编纂农书 (2)缓和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促进农耕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考查元朝劝课农桑的主要措施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对元朝劝课农桑改革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适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