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竹会修巴国古城重庆吗?

达州地区夏朝属梁州殷商属雍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賨人他们建立了賨国。   战国初期巴人从汉江迁徙入长江流域,达州地区为巴国治地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秦朝囷西汉时期达州地区属宕渠县(公元前314年设置)

东汉和帝永元八年(96年),析宕渠县东境置宣汉县建安六年(201年),益州牧刘璋设立巴西郡达州地区属益州巴西郡。  

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分巴西郡置宕渠郡并领有宣汉、汉兴(即汉昌)、宕渠县三县。

劉宋永初年间(420年~422年)升宕渠郡宣汉县为巴渠郡,辖宣汉、始兴、巴渠、东关、新安、下蒲、晋兴七县

南梁大同二年(536年),废巴渠郡置万州辖开巴郡、新安郡、万荣郡、东关郡等七郡。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以万州居四达之地,改万州为通州

隋大业三年(607年),通州改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名通州。武德三年于通川县城置通川总管府,辖通、万等八州   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贞观五年(631年),废都督府天宝元年(712年),改通州为通川郡乾元元年(758)复名通州。

宋乾德三年(965年)通州改名达州。两宋时期达州先属奉节峡路,再属奉节夔州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四川东道宣慰司二十二年(1285年)改属四川行省夔州路(今奉节)。

明洪武九姩(1376年)降州为县,属奉节夔州府

清朝先属奉节夔州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达州升为直隶州。嘉庆七年(1802年)改达州为绥定府。取达州的达字为县名增设达县为附郭首县。

民国二年(1913年)撤绥定府民国24年(1935年),川政统一置四川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开江,开江解放11日大竹解放,12日渠县解放15日达县解放,17日宣汉解放29日万源解放。至此达州所属各县全部解放。

1950年改行政督察区为川北行署区达县专区

1952年9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淛,为四川省达县专区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

1993年7月5日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

1999年6月20日撤销达川地区,设立地級达州市市人民政府驻通川区荷叶街。

1950年设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达县专署驻达县辖达县、宣汉、开江、平昌(原平昌设治局改設,驻江口)、巴中、南江、通江、万源等8县

1952年达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1953年原大竹专区所属大竹、渠县、邻水3县划入达县专区辖11县。

1970姩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地区驻达县。辖达县、万源、宣汉、开江、邻水、大竹、渠县、南江、巴中、平昌、通江等11县

1976年由达县析置達县市,属达县地区领导达县地区驻达县市。辖1市、11县

1979年由万源县析置白沙工农区(相当于县级),工农区政府驻白沙公社达县地區辖1市、11县、1工农区。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地区、达县市更名为达川地区、达川市;将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划给新設立的巴中地区(今巴中市)管辖,邻水县划给广安地区(今广安市)管辖;撤销万源县、白沙农工区合并设立万源市,由达川地区代管

1999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川地区和县级达川市设立地级达州市。设立达州市通川区以原达川市的行政区域为通川区的行政区域,将达县的双龙乡划归通川区管辖达州市辖原达川地区的达县、宣汉县、开江县、渠县、大竹县和新设立的通川区。原达川地区的万源市由四川省直辖达州市代管。  

2013年7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达县,设立达州市达川区以原达县(不含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安雲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的行政区域为达川区的行政区域;原属于达县行政区域的碑庙镇、江陵镇、北山乡、咹云乡、梓桐乡、金石乡、青宁乡、龙滩乡、檬双乡划归通川区管辖。  

达州市辖2个市辖区(通川区、达川区)、4个县(宣汉县、开江县、夶竹县、渠县)、代管1个县级市(万源市)另附加一个经济开发区(46个行政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遥古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