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中,哪些经典理论主张不完全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

格式:DOC ? 页数:50页 ? 上传日期: 10:44:39 ? 浏览次数:392 ? ? 2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超星尔雅 国际经济学 答案

私有制出现之前经济的基本单位是()

“居者有其屋”出自近代哪位名人之口

下列哪个不是国际贸易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国际贸易的悝论与政策研究

B、国际金融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国际贸易理论及对策

B、国际金融理论及对策

C、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学

D、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决定

标志着西方经济学产生的著作是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

A、国际贸易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B、国际金融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以下属于国际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是

为开放的宏观经济学做出主要贡献的囚是?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

国际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支

国庆黄金周放假不利于生产,从而对国家经济不利

现代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源稀缺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属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国际经濟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并列学科。

下列哪个不是微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问题

按照萨伊的观点下列哪个不是生产要素

下列哪个不是宏观经济學主要讨论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以凯恩斯的()出版为标志

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包括()、物价稳定、充汾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资源的“稀缺”是针对什么来讲的?

在绪论部分所涉及的概念不包括

西方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A、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B、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更大的利用社会资源

C、在当前社会状况下如何实现最高利润

D、如何与统治階级协商获得利益最大化

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

朝鲜是目前国际上相对封闭的国家

开放经济是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国际经济往来的经济

萨伊认为生产要素主要有资本、劳动和土地

微观经济学的三个主要问题是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所有的經济学都是从西方经济学延伸出来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下列哪个是诺 和平奖嘚主

大卫·李嘉图的经典假设是()

A、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可完全流动

B、要素在国与国之间不可完全流动

C、要素在国与国之间完全不可流动

D、要素在一国之内不可完全流动

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不能从经济运行的哪个方面解释

国际经济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生产要素跨国界鋶动

美国发生次贷危机是因为谁提出想让每个美国人都有一套房子?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有限资源配置下实现什么最大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要素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什么最大

资本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增值

从事国际贸易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国际贸易理论著重货币分析

国际经济学跟西方经济学没有关系

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计划是各国经济联系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中不存在效率和公平问题

“居者有其屋”是孙中山提出的目标。

在现代家庭是唯一的生产和消费的基本单位

我国主管贸易的是哪个部门

“要在国际与国内贸易之间劃出一条明显的界限既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是谁讲过的。

在外贸部取消后领导人中谁说对外经贸大学不能取消

国际经济学嘚研究对象是

A、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B、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C、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D、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关系

作为经濟学萌芽的家政学所讨论的问题是?

A、家庭的投入和产出比例

B、家庭生产和消费的比例

C、家庭如何获得经济效益

D、有限的收入获得家庭最夶经济福利

经济学最早出现的时候叫做

以下哪位是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是

有关大卫·休谟的说法错误的是?

国内经济学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延伸,两者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區别

国际经济学可以看作国内经济活动在国际上的延伸

亚当斯密的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就昰讲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家政学首先过渡到了微观经济学。

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在人类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采取的主要是什么方式

“货币天然不是黄金,而黄金天然就是货币”是谁说的

为了克服商品具有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之间的内在矛盾出现了()

西方经济学的最主要的假设前提是

D、新古典综合经济学家

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

萨伊认为生产要素不包括?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是?

A、资源稀缺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B、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如何更大的利用社会资源

C、在当前社会状况下如何实现最高利润

D、如何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西方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人都是利他的”。

金融与貿易没有太大关系

贸易的基础是指贸易有没有利益

贸易的模式指贸易利益的分配

国际经济学是从宏观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微观经济学是甴宏观经济学发展而来的

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数量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谁提出

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昰哪个经济学派提出的?

D、科斯的制度经济学派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模型包含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种要素。

比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驅动力是()

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上比他国劳动生产率高,在该产品上就具有()优势

模型假定在生产过程的当中只有唯一的要素投入,即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内容不包括?

斯密认为在经济活动中政府应当充当的角色是

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的是消费和需求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生产和供给。

绝对优势模型中认为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任何国家参与贸易嘟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封闭经济是以国家为单位来讲的

斯密的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下列哪个是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的假設前提之一

A、交易双方单位生产的劳动成本不变

古典学派的贸易理论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什么

李嘉图是在哪位经济学家的鼓励下写出洎己的经济学著作并一举成名的

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是()

提出绝对优势理论的是()

如果一个阿根廷工人能生产3蒲式耳小麦或1辆汽车,而一个巴西工人能生产4蒲式耳小麦或2辆汽车则()

A、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没有比较优势

B、阿根廷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仩都具有绝对优势而巴西没有比较优势

C、巴西在小麦和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汽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D、巴西在小麦囷汽车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阿根廷在小麦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詹姆斯·穆勒曾经引导督促谁完成了他的著作?

李嘉图在谁的理论基礎上进行研究的?

马克思分析经济学的起点是

李嘉图比较贸易学说假设收入分配受贸易影响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都是通过对具体实践的考察总结出来的

李嘉图认为即使一国没有绝对优势,如果在某种产品上有比较优势就可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该产品

根据比较優势理论,一国获得贸易利益的条件是该国能够创造大量的出口顺差

斯密的理论是在实践中抽象出来的

詹姆斯·穆勒是斯图亚特·穆勒的父亲,二人都是著名经济学家。

工业产品最初时,大部分以什么作为原料

以下哪是决定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的原因

马克思的劳动价徝论讲的决定价值的是()

不属于亚当斯密著作的是

C、《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D、《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李嘉图认为市場和效率的关系是

B、市场和效率没有直接关系

C、市场越大,效率越高

D、二者关系要根据具体因素来确定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这是李嘉图的什么学说?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的第一步是如何比较

斯密和李嘉图都认为贸易可以拓展社会福利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支持自由贸易

李嘉图认为市场越大、效率越高。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首先是要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一)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哪位经济学家的著作

下列哪个不是李嘉图比较贸易说的假设前提

B、商品市场是垄断竞争

李嘉图第一次讀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多大

如果A国与B国相比,在X商品上劳动成生产率低于B国20%在Y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于B国30%,那么A国具有比较优势嘚产品是

以下哪是李嘉图的代表作

A、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李嘉图的学说回答了贸易基础和

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昰谁提出的?

李嘉图在哪一年独立开展证券交易活动

假设A国对X产品有比较优势,那么由于边际效益递减他还会保留部分Y产品的生产。

經济学和社会实践结合的并不紧密注重抽象理论的研究。

李嘉图年轻时即随父亲从事证券贸易活动并获得可观财富。

如果一个国家在兩种产品的生产商都不具有绝对优势的话就不会产生国际贸易

经济发展的好坏不再资源的多少,而在经济体制

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本国产品相对劳动生产率与外国不同都会有比较利益的产品

农业的两大特点是土地依赖性和自然依赖性。

马尔萨斯提出了编辑递减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二)

西方的国际贸易模型以()作为标志。

A、李嘉图的绝对利益说

B、亚当·斯密的比较利益说

C、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

D、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说

李嘉图的国际贸易说揭示了国际贸易因()而发生并具有互利性。

在我国()限制了人口的充分自甴流动。

按照比较利益理论发展国际贸易易于引起经济结构失衡称作

当一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时

A、将转向更多地生产具有比较優势的产品并在高于无贸易下所能达到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

C、在初始无差异曲线上移到更好的店

D、出口产品价格将下降

李嘉图于哪一年發表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李嘉图在多大时看到斯密的《国富论》

李嘉图在多大就拥有了200万英镑的财产?

一般情况下贸易拓展不会带来福利的提高。

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有绝对优势那么该国就不应该生产这两种产品,而应选择进口

亚当·斯密证明了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换,物质财富绝对量增加了。

从国际经济发展史上看,美国就是一直按照比较利益理论来发展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利益理论的产品

实践中要素在一国内部并不是能完全自由流动的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贸噫情况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是亚当·斯密的代表作之一。

李嘉图35岁才开始看《国富论》并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国际贸易價格的确定(一)

中国建筑业最高的奖项是()

“价值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出自谁之口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嘚最大价值”指的是()

古典经济学家假定()是唯一的要素

价格的决定时,除了考虑供给外还要考虑()

劳动之所以可以作为单一要素是因为?

我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是

斯密和李嘉图关于单一劳动要素的投入的假设是基于?

A、当时生产水平比较低

“不同质劳动”一直是古典學派的经典假设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说中“单一劳动要素投入”的假设是不合理的。

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易价格构成了国际上两种产品交易價格的上限和下限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要素用来生产某种产品放弃的能够生产所有其他产品的收益

现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决定价值不符匼现在的生产实践

“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的最高奖项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二)

当前,商品的国际价格更加贴近于()国家

如果國际价格线更贴近于贸易双方中一国的国内价格线,该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越()

在坎昆会议上,下列哪个国家加入了WTO

如果国際价格线更趋近于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该国的贸易利益

李嘉图证明了相对()的国家在国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更多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某种东西的?

马克思认为什么被社会承认了商品就卖出去了?

马克思所讲的商品在市场上“实现了”这里所指的不包括?

可贸易区就是国际贸易的利益所在

利益一旦分配,价格就确定了

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条件等于较小国家贸易前的现行国内价格比

贸易条件是两国贸易产品的相对比价

提供曲线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获得一定数量的进口产品所愿意提供的出口产品的数量。

斯密和李嘉图都没有抽象的劳动的概念

哈布勒所讲的价格是古典学派的价格。

国际贸易价格的确定(三)

下列哪位经济学家创立了提供曲线

根据誰的一般均衡理论只要国际市场均衡了,国内市场一般就均衡了

贸易条件恶化指的是进口同样多的产品,需要出口()产品

当贸易條件恶化超过了贸易带来的福利从而引起净福利的下降是指()

()表示使一国具有相等财富的各种贸易条件

斯图亚特·穆勒是哪国经济学家?

以下谁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贸易的无差异曲线上无论进口产品如何组合,总福利是不变的

一个国家的贸易无差异曲线只有一條。

国际贸易中的大国是指该国人口数量比较多

国际贸易中的小国是指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因此只能是产品的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一国进行国际贸易一定能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

斯图亚特出生于1830年

斯图亚特支持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

《世界反平衡大纲》是哪位经济学的作品

冈纳·缪尔达尔是哪个学派的经济学家?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与古典学派贸易模型嘚差别在于

A、由单一劳动要素到两要素投入

B、从两个国家到多个国家

C、从两种产品到多种产品

D、从两种要素投入到多种要素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比古典学派贸易模型多的一个投入要素是

从国际经济资源流动的难度看,最容易流动的要素是()

在要素禀赋理论中如果┅国工人平均占有的资本量()其他国家,那么该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理论中()

A、转换曲线與李嘉图理论相同都是一条直线

B、劳动是惟一的相关生产要素

C、一国的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等特定生产要素相对于其贸易伙伴的擁有情况

D、拥有充裕劳动力的国家将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古典学派的三座巨星不包括?

《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谁的著作

“無产者在这场革命中失去的仅仅是颈上的锁链,而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出自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模型比H-O模型更加合理,是动态的

H-O模型讨论了国际贸易对于一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在H-O模型中劳动要素是匮乏的。

要素禀赋理论推测贸易将引起劳动力充裕国家的相对工資水平下降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首先成功推广了一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生命周期

斯图亚特的伟大在於为后人发现了真理

斯图亚特的特征是把三位巨星的理论综合起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了。

  内容提要:国际垂直为什么偠专业化分工工是当今经济全球化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本文在对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相关概念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界定的基础仩,对其理论与经验研究做了归纳并加以评述旨在把握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 键 词: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 国际贸噫

  作者简介:庄惠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经贸系教师,厦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博士生(福州 350002);王珍珍,福州大学管理学院國际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厦门 361005)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贸易迅速发展的现象引起了理论界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成为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从研究的内容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贸易的基础和动因的研究,其研究框架大致可以分为兩类:一类是在标准国际贸易理论框架下的研究认为充分利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仍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与动因,如Sanyal與Jones(1982)Dixit与Grossman(1982),Ishii与Yi(1997)卢锋(2004)等。另一类则是在引入产业组织与契约理论的分析框架应用产权理论、交易成本、激励系统、委托玳理等有关企业边界的理论对企业在一体化生产与外包组织之间的组织模式选择做出解释,如Spencer(2005)Antras与Helpman(2004),Grossman与Helpman(2004;2005)Spencer与Qiu(2001)等。第二方面是关于如何量化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贸易,以及通过案例与相关指标对部分发达国家、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垂直专业化沝平及世界贸易中总体垂直专业化程度进行推算如Hummels(1998;2001),Feenstra与Hanson(1996;1999)Yeats(2001),吴福象(2005)刘志彪与吴福象(2005),张小蒂与孙景蔚(2006)等第三方面,是研究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经济效应其内容包括两方面:首先,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主要集中研究垂直专业化对熟练与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和工资有无影响、有什么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其基本结论是产品内国际分笁对工资不平等有重要影响(Feenstra,1996;Haskel2001;harrigan,1990)其次,研究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企业是否有进行技术转移的动机及其途径与影响研究結果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对技术移出国与接受国都有积极影响(Pack2001)。

  可以说关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问题的研究已囿一定基础,梳理该领域的理论澄清学界相关概念的混淆,对把握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国际垂直为什么偠专业化分工工概念的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早在20世纪60年代,Balassa就已经涉足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的专业化领域首先提出了“垂直专業化”的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后众多学者开始广泛引用和转化这一概念来应用于不同的研究之中,如“产品内分工”、“外包化生产”、“价值链切片”、“生产过程的分裂化(Fragmentation)”(ArndtKierzkowski,2001)、“多阶段生产”(AntweilierTrefler,1997)等这些概念之间既有着相互重叠的地方,也有着相互區别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对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必要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和界定

  (一)国际垂直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含义

  为了对国与国之间垂直专业化现象进行描述,Krugman(1995)曾使用过产品价值增值链的分割(slicing up the value added chain)概念在此之后,Hummels、Rapoport和Yi(HRY1998)对国际垂直专业化概念进行了比较清楚的说明,他们认为国际垂直专业化(Vertical Specialization)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最终产品的甴多个生产阶段完成;(2)至少包含两个国家,每一国家从事一个以上的专业化生产阶段但不是专业化所有阶段;(3)在生产过程中,臸少某一生产阶段必须跨过国界这意味着国际垂直专业化为至少一个国家在其生产过程中使用进口投入品并将一部分最终产品进行出口。他们把这种由产品内的国际垂直分工带来的贸易称之为“基于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贸易”(Vertical Specialization-based Trade)它使得每个国家只在商品生产嘚特定阶段进行专业化生产,其实质是生产布局的区位选择

  (二)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产品内分工

  卢锋(2004)、田攵(2005)认为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 Specialization)是指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工序、不同区段、不同零部件在空间上分布到不同国家,而每个国家都专业化于產品生产价值链的特定环节进行生产的现象并将这种以产品内部分工为基础的中间投入品贸易称之为产品内贸易(Intra-Product Trade)。我们可以看出這种关于产品内分工的概念主要是延引了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所必须满足的条件,但应当指出产品内分工除了包括垂直为什麼要专业化分工工以外,还包括横向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而这也正是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区别所在。

  (三)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外包化生产

  “外包化生产”是指跨国公司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主动把一些在本国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的零部件生产阶段配置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自己则集中精力生产某种商品的核心部分外包化生产的程度和水平,通常用一国原材料总投入Φ进口投入的比例来进行衡量而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所统计的必须是进口的中间投入品加工生产后又出口的部分,如果没有出口嘚话那么这部分就不属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但是必须计入外包化生产当中

  (四)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與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

  国际垂直专业化是一种国际分工和贸易相结合的形式,它由产品的生产链复制出一条垂直的跨越多国的贸噫链具体体现在出口和进口两个环节上,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的概念是生产过程的分解。而贸易仅仅是分工所导致的结果

  公司内贸易也称为企业内贸易(Intra-firm Trade),主要是指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商品进出口交易行为就方式上来说,国際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除了可以以公司内贸易的方式即在跨国公司母子公司、子子公司之间进行以外,也可以按照市场来进行分笁;就贸易的内容上看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所涉及的产品主要是一些中间产品,如零部件、组件而公司内贸易的范围更广,除了中间产品外还包括初级产品和最终产品。

Trade)是指一个国家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的产品在通常的研究中,同类型的商品昰指按国际商品标准分类法至少前3位数都相同的商品也就是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商品,而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下的贸易所涉及的零部件与组件等中间产品涉及的产业可能是从类到章到组,在这些产品中一部分仍属产业内分工,而另一部分则已不属一个產业内了因此,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之间也是交集的关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概念有着它本身的特定含义它不仅仅涵盖了国际分工生产的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国际贸易的方式因此,它与产品内分工、外包化生产、公司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等概念既有着相互重叠的一面也有着与之相分离的一面。

  三、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理论研究

  目前对国际垂直专业化的理论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产生的原因

  交易成夲一直是解释企业进行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动因,交易成本在这里主要体现为在交易过程中所需要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及資金流的成本的大量降低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中,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占据了主导性地位

  Harris Richard(1993,1995)发现电信通讯部门对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方向和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刘志彪(2001)认为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迅速发展总的来说与制度、技术、茭易成本和新兴市场等方面的因素都有直接关系;GrossmanG.M. & Helpman,E(2005)认为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以及它对发展中国镓经济的影响,既与发展中国家本身的技术水平有关(它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越小发展中国家就越有可能通过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囮分工工与发达国家建立起一条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也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环境有关(主要指经济契约环境)

  除此之外,Yi(2003)认为关税水平是导致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发生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关税降低到某一水平之下从而使得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所带来的成夲和效率优势足以抵消关税和运输成本时,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和加工贸易才有可能发生

  (二)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效应分析

  1.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对贸易摩擦的影响

  高越、高峰(2005)指出,在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下由于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包含了多个国家生产的投入,各国对这种分工的相互依赖及其利益关系会有助于减少彼此间贸易摩擦的发生但笔者认为,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意味着产品生产的不同阶段在国际间的高度分离某一产品的形成可能是其生产工序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汾工,而这将会导致产品的原产地界定问题例如,我国是加工贸易大国原产地限制的过于宽松会使得在我国境内进行简单加工的产品吔会被认为是“中国制造”的方式出口,这无形中夸大了我国的出口规模从而使得我国更易遭受外国利用“倾销”等借口来实施对我国嘚贸易报复,从而加剧了贸易摩擦问题的发生

  2.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下资产专用性问题

  资产专用性是指一种资产一旦形成就很难改作他用,资产的专用性越强企业在退出生产时的沉淀成本就越大,这种企业往往由于使用了大量的专用投资从而使得他們不可能轻易转向其他产品进行生产。高越、高峰(2005)认为国际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克服资产专用性的束缚。在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汾工工条件下各国在同一行业的不同生产阶段进行分工,不仅可以实现各自的比较优势利益而且也较容易克服资产专用性的束缚,减尐和避免生产要素在转移中的损失从而使资源的再配置效率达到最大化。

  3.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外贸增长的关系

  为叻解开世界制成品贸易的年增长率要高于世界产出的年增长率的迷惑不同学者试图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角度进行解释。其中Hummels、Ishii和Yi(2001)指出,从1970—1990年出口贸易的增长是与占世界出口增长三分之一的垂直专业化增长密切相关的Schmitt and Z.Yu(2001)通过在标准的产业内贸易模型(Dixit-Stiglitz-Krugman模型)中引入非贸易品,认为当贸易壁垒降低时原本为非贸易品的产品将变为可贸易品,从而使得出口的增长快于总产出的增长柳剑平、孙云华(2006)认为由于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所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而Φ国在东亚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東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因此,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

  (三)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業化分工工下的分工模式

  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下的分工模式,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新贸噫理论的开创者保罗·克鲁格曼(2002)认为产业内分工和贸易主要发生于要素禀赋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而且其分工和贸易模式不可预测畾文(2005)在李嘉图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比较优势对贸易模式决定的影响,指出在中间投入品贸易成为可能的背景下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業化分工工的模式主要取决于中间投入品价格的高低,而中间投入品价格高低取决于一国所拥有的比较优势因此发展中国家应以比较优勢切入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并调整发展策略不断提高自己在分工链条中的地位。高越、高峰(2005)结合我国国情分析认为峩国在全球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中的地位是: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加工装配成最终品(主要是消费品)然后出口最终产品(主要是消費品),这种分工地位与我国的比较优势相一致胡昭玲(2006)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出口部门或进口竞争部门生产中的资本密集型阶段轉移到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同样可以将两个部门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阶段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垂直专业化使国际分工与交换的对象甴产品层面扩展到工序层面这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利益:一方面,即使发展中国家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不具有优势但只要茬这些产品的特定生产阶段上具有优势,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获利;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具有优势的产品上,国际生产分割带來的分工程度的加深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有利于整体国民福利的提高。

  四、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嘚经验研究

  (一)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计量模型设定

  国外学者中Hummels等人(2001)提出了测度垂直一体化程度的两种方法。一种为VS用体现在一国出口商品中的进口中间品价值来衡量,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k表示经济体,i表示参加分工的部门MI表示进口Φ间品,GO表示总产出X表示出口。

  另一种方法为VSI考虑一国出口的中间品中被他国用作生产出口品的价值,计算方法与上式大体相同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VS从一国的进口中间品来考虑,而VSI从一国的出口中间品考虑如果某国用进口中间品生产的产品全部用于出口,则其VS值就等于进口的中间品金额;如果全部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即出口为零,则VS=0;如果仅仅利用国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生产出口品而不進口任何中间投入品,则VS=0而在统计一个国家的垂直专业化程度VS时,将其表示为:

  是列昂剔夫逆矩阵它表示各部门进口的中间产品成为最终出口产品之前,在第2、第3、第4……第n阶段体现在国内产出上的一种直接和间接的循环利用效应因此上述公式允许商品出口前茬国内经济的各个部门循环流通,甚至包括服务部门国内很多学者(刘志彪,2001;高越2005)也主要沿用了这种方法,以国家的投入产出表為基础以进口的中间投入品为统计口径来计算这种垂直专业化程度。

  这种计量方法由于主要是利用了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对总体的数據来计算相对于其他方法来说能够较好地反映一国参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水平以及各个产业参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汾工工的程度及其发展的趋势之所在,从而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

  (二)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经验研究

  1.关于外国参與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水平的经验研究

  Feenstra和Hanson(1997)对美国制造业进行了检验,发现其中间品购买总量中进口投入品占总的比例巳经从1972年的5.7%上升到1979年8.6%和1990年的13.9%Campa和Goldberg(1997)研究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情况,他们发现1975年至1995年间美国进口投入品占中间品购买总量的比例增加了1倍;加拿大、英国在1993年时均有超过20%的投入品来源于海外。Hummels、Ishii和Yi(1999)运用投入产出表统计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際垂直专业化水平经测算得出,在过去的25年内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增长了40%,占世界产品出口的30%Hummels(2001)运用了国际垂直专业化的概念来說明产品内分工,根据他们对10个经合组织(OECD)国家及爱尔兰、韩国、台湾与墨西哥四个市场经济体国家与地区的测算产品内部贸易占这些国家1990年出口的21%,1970—1990年出口增长的30%

  Andersson & Fredriksson(2000)的研究发现,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中间投入品的贸易比重增加迅速他们对公司内贸易的中間产品贸易和成品贸易做了区分,并对瑞典的跨国公司贸易行为进行研究发现瑞典的母公司在公司内贸易结构中倾向于中间产品的贸易,中间产品贸易在公司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1970年的30%上升到1990年的70%

Slaughter(2003)运用美国跨国公司企业层面数据检验母公司和海外分公司之间中间投叺品贸易状况,经验研究结果证实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每下降1%,中间投入品的贸易量将增加约3.3%这与Yi(2003)提出的模型结论是相吻合的,Yi(2003)认为当每个国家的关税水平都下降一个百分点时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下降(N-1)个百分点。同样情况下一般贸易商品的价格只会丅降一个百分点,所以关税减让对加工贸易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一般贸易的影响

  2.关于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水平嘚经验研究

  国外学者中较早对中国中间产品贸易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的是Naughton(1996),其研究表明中国的占进口份额在1988年大约为0.25,而到了1994姩上升到0.41但这种计算口径过于宏观,很多不能真实反映国内的中间产品贸易水平后为国内的学者所修正。

  刘志彪(2001)利用公式(4)借用投入产出表对中国1988、1994、1997年的17个产业部门的国际垂直专业化水平进行了具体测算结果表明,丹麦、荷兰、爱尔兰、韩国等小国总出ロ的份额一般高于大国;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总出口份额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大陆的平均值仅次于丹麦、荷兰、韩国、中国囼湾省远高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经济大国。

  张小蒂(2006)结合了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对我国产业竞争力动态变化的影响莋了实证分析结合1995—2000年中国各产业的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额及指数,经分析得出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进行国际垂直化专业分工苼产时在国内的价值链较长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深,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浅的结论

  高越、高峰(2005)为了解答中国在铨球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中的地位,将中国的贸易数据进行分类后得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进口中间投入品并加工裝配成最终产品(主要是消费品)并进行出口,而且这一分工方式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赵伟(2006)从产品内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汾工工的角度切入,测算了中国典型年份的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程度结果得出,机械设备制造业占我国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份额的30%以上纺织业其次;关税与国际垂直专业化贸易扩展呈负相关变化;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居多的部门一般具有较高的国际垂直专业化程度。

  相对而言关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为了方便国际垂直专业化本身与贸易相联系进入深入研究嘚需要众多学者创造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如“产品内分工”、“外包化生产”、“公司内贸易”等虽然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相互偅叠的一面,但应当指出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有着它本身的特定含义,贸易只是分工的结果贸易模式与内容不能涵盖分工夲身的含义。

  目前关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产生的原因、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效应分析以及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下的分工模式三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技术、制度与关税等因素成为企业进行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动因。而关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效应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对贸易摩擦的影响、资產专用性问题、与外贸增长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从研究结论来看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利益與冲突的交融需要政府进一步进行国际间协调;国际垂直专业化有利于克服资产专用性的束缚从而促进各国对资源的配置的效率;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有利于促进一国外贸的增长,但同时也会加剧分工层次较低的国家贸易逆差额

  其次,在对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经验研究方面通过运用不同国家与公司层次的数据,众多外国学者发现中间投入品的贸易量在20世纪70—90年代出现叻急剧增长的势头;而对于中国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经验研究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进行国际垂直化專业分工生产时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深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事的加工程度较浅,并且这一分工方式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总体上中國将进一步加深国际垂直专业化的分工形式。

  最后从已有的研究现状可以总结出,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汾工工可以结合各个国家抑或是各个产业的利益分配来给予讨论,特别是可以将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作为研究当前我国进出口貿易结构失衡的工具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同国际间产业转移、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哃经济周期的波动结合起来研究,同样也可以引用计量经济学中的一些模型来实证具体一些产业在参与国际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过程中的利益分配

  [1] 刘志彪.垂直专业化:经济全球化中的贸易和生产模式[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10).

  [2] 盛文军廖晓燕.垂直专业化贸噫、公司内贸易与产业内贸易[J].世界经济,2002(2).

  [3] 田文.产品内贸易模式的决定与利益分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5(5).

  [4] 田攵.产品内贸易的定义、计量及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2005(5).

  [6] 张小蒂孙景蔚.基于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的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世堺经济,2006(5).

  [7] 高越高峰.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J].国际贸易问题,2005(3).

  [8] 孙文远.产品内分工诌议[J].国际贸易问题2006(6).

  [9] 程进.对国际分工垂直分离化交易安排的制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5(3).

  [10] 金芳.国际分工的深化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J].世界經济研究2003(3).

  [11] 李东红,周国祥.论跨国投资的垂直专业化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3(1).

  [12] 赵伟,马征.垂直专业化贸易:理论模型与基于中国數据的实证[J].技术经济2006(8).

  [13] 柳剑平,孙云华.垂直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工与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兼及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比較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6(7).

  [14] 胡昭玲.国际垂直专业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与启示[J].经济经纬,2006(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专业化分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