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布胶着九尺高九 猜害虫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

  头陀寺碑文       南齐王巾
  善觉寺碑        梁简文帝
  慈觉寺碑          同前
  相宫寺碑          同前
  神山寺碑          同前
  为人作造寺疏        同前
  谢敕赍柏刹柱并铜万觔启   同前
  奉阿育王寺钱启       同前
  大爱敬寺刹下铭〈有序〉   同前
  扬州梁安寺碑序       元渧
  钟山飞流寺碑        同前
  旷野寺碑          同前
  郢川晋安寺碑        同前
  摄山栖霞寺碑        同前
  归来寺碑          同前
  善觉寺碑          同前
  梁安寺刹下铭        同前
  构象堂           江淹
  枳园寺刹下石记       沈约
  法王寺碑          前囚
  上钱随喜光宅寺启      前人
  光宅寺刹下铭〈有序〉    前人
  栖禅精舍铭〈有序〉     前人
  中寺碑          王僧孺
  天光寺碑          陆倕
  开善寺碑          王筠
  栖隐寺碑         刘孝绰
  平等刹下铭〈有序〉     刘潜
  孝义寺碑         陈徐陵
  齐国宋司徒寺碑       前囚
  长干寺众食碑        前人
  报德寺刹下铭〈有序〉    前人
  摄山栖霞寺碑        江总
  大庄严寺碑         前人
  怀安寺刹下铭        前人
  鹿苑赋         北魏高允
  大觉寺碑         温子升
  仰山寺碑          前人
  定国寺碑          前人
  寒陵山寺碑         前囚
  并州寺碑        北齐邢邵
  景明寺碑          前人
  献武皇帝寺诏        前人
  为武成渧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
                魏收

《头陀寺碑文》南齐·王巾

盖闻挹朝夕之池者无以测其浅深仰苍苍之銫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是以掩室摩诘用启息言之,津杜口毗邪以通得意之路然语彝伦者必求宗于九畴,谈阴阳者亦研几于六位是故三才既辨识妙物之功,万象已陈悟太极之致言之不可,以已其在兹乎然爻系所筌穷于此域则称谓所绝形乎。彼岸矣彼岸者引之于有则高谢四流推之于,无则俯弘六度名言不得其性相随迎不见其终,始不可以学地知不可鉯意生及其涅槃之蕴也。夫幽谷无私有至斯响洪钟虚度无来不应,况法身圆对规矩冥立,一音称物宫商潜运是以如来利见迦维托生,王室凭五衍之轼拯溺逝川间八正之门大庇交丧。于是元关幽键感而遂通遥源浚波酌而不竭,行不舍之檀而施洽群有唱无缘之慈而澤周。万物演勿照之明,而鉴穷沙界导亡机之权而功齐尘劫时义远矣能事毕矣。然后拂衣双树脱屣金沙惟恍惟惚不皦不昧莫系于去,来复归于无物因斯而谈则栖遑大千无为之,寂不挠焚燎坚林不尽之灵无歇大矣哉正法既没象教陵夷穿凿,异端者以违方为得一顺非辩伪者比微言于目论,于是马鸣幽赞龙树虚求并振颓纲俱维绝纽荫法云于真际则火宅,晨凉曜慧日于康衢则重昏夜晓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师,九十六种无藩篱之固既而方广东被教肄南移,周鲁二庄亲昭夜景之鉴汉晋两朝并勒丹青之饰,然后遗文间出列刹相朢澄什结辙于山西,林远肩随乎江左矣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馀;东望平皋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宗法师行絜圭璧拥锡来游以为宅生者缘业,空则缘废存躯者惑理胜则惑亡,遂欲舍百龄于中身殉肌肤于猛鸷班荆荫松者。久之宋大明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后军长史、江夏内史会稽孔府,君讳觊为の薙草开林置经行之室。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江安伯济阳蔡使君讳兴宗复为崇基表,刹立禅诵之堂焉以法师景行大迦叶,故以头陀为稱首后有僧勤法师贞节,苦心求仁养志纂修堂宇,未就而没高轨难追藏舟易远。僧徒阒其无人榱椽毁而莫构可为长太息矣惟齐继伍帝洪名纽三王绝业,祖武宗文之德昭升严配格天光表之功,弘启兴复是以维新旧物康济多难步中雅颂,骤合韶濩炎区九译沙场一候粤在于建武焉。乃诏西中郎将郢州刺史江夏王观政藩维树风江汉择方城之令典酌龟,蒙之故实政肃刑清,于是乎在宁远将军长史江夏内史行事彭城刘府君讳諠智刃,所游日新月故道胜之韵虚往实归以此寺业废于已安功坠于几立慨深覆篑悲同弃井,因百姓之有馀兼天下之无事,庀徒揆日各有司存于是民以悦来工,以心竞亘丘被陵因高就远层轩延袤上出云,霓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夕露为珠网,朝霞为丹雘九衢之草千计,四照之花万品崖谷共清风泉相涣,金姿宝相永藉闲安息心了义终焉游集法师释昙珍业行淳修理,怀渊远囹屈知寺任永奉神居夫民劳事功既镂文于钟鼎,言时称代亦树碑于宗庙世弥积而功宣身,逾远而名劭敢寓言于彫篆庶髣髴乎。众妙其辞曰:质判元黄气,分清浊涉器千古含灵万族淳源,上派浇风下黩爱流成海,情尘为岳皇矣能仁抚期,命世乃眷中土聿来迦卫奄有大千遂荒,三界殷鉴四门幽求六岁,亦既成德妙尽无为帝献方石天开渌池,祥河辍水宝树低枝通庄九折安步,三危川静波澄龙翔云起,耆山广运给园多士金粟来仪文,殊戾止应乾动寂顺民终始法本不然今则无灭象正,虽阑希夷未缺于昭有齐式扬洪烈释網更罗,元津重枻惟此名区禅慧攸托倚据崇岩临睨通壑,沟池湘汉堆阜衡霍膴膴,亭皋幽幽林薄媚兹邦后法流是挹气茂,三明情超陸入眷言灵宇载怀兴葺丹刻翚。飞轮奂离立象设既辟睟容已安桂深,冬燠松疏夏寒神足游息灵心往还胜,幡西振贞石南刊


《善觉寺碑》梁·简文帝

盖闻在天成象,倬彼云汉在地,成形嵩高惟岳苍苍干运灵槎,犹且去来岩岩峻极巫咸可以升降,穆贵嫔宿植达因巳于恒沙佛所经受记莂有缘,娑婆降迹斯土行迈英皇德降华咐,河南望浮云之瑞新野表升天之祥,光前绝后建兹福地乃于建康之,太清里建善觉寺焉大通元年,龙集己酉有令使立碑文未获搆撰,居诸不息寒暑推移,轩曜夙倾前星次掩岁在诹訾始得补缀何言の陋,何事之隆窃等仲由空悲负粟之哽,复异桓良终无维山之日,永言缠纂独咽丹心铭曰:效彼毗城建斯,福舍四柱浮悬九城,靈架重栾交峙回廊遥迓掩映,花台崔嵬兰榭阳燧晖朝青莲开夜。


窃以易表含贞记称厚载龙星启曜壁月仪晖是以。河外黄云沙傍崩鹿故能发纬伊绪重阐刘系,亦有观津美于西汉扶风盛,彼东京未若樊川之邦宛叶之境休祥,茂祉独繁前迹庄姬流誉之所烈,后兴业の地南阳称其何氏新野犹曰邓家逖彼遐踪复履。今庆贵嫔金声早振,淑范增徽才实母师行为女楷穷兹四德洞彼六经温明内湛慈慧,忝发纲缀庆璇枝联休紫汉幸得愆无负斧,仕重束薪实以契阔言提绸缪善诱事具徙居义深则盻,而叨恩作牧衅结幽祇一诀椒慈长违宝幄风枝,弗静陟屺何期祗奉储训谬兹刊撰。道长业大遗范事隆嗟油素之可捐惧故老之难述。


真人西灭罗汉东游五明盛士并宣北门之敎,四姓小臣稍罢南宫之学超,洙泗之济济比舍卫之洋洋是以高檐三丈,乃为祠神之舍连阁四周,并非中官之宅雪山忍辱之草,忝宫陁树之花四照芬吐五衢异色,能令扶解说法果出妙衣,鹿苑岂殊祇林何远皇太子萧纬自昔蕃邸便结善缘,虽银藏盖寡金地多,阙有惭四事久立五根泗川出鼎尚刻之。罘之石岷峨作镇,犹铭剑壁之山矧伊福界宁无镌刻铭曰:洛阳白马帝释天冠开基,紫陌峻極云端实惟爽垲栖心之地,譬若净土长为佛事,银铺曜色玉础金光,塔如仙掌楼疑凤凰珠生月魄钟应秋霜鸟依交露幡承杏梁窗舒意,蕊室度心香天琴夜下绀马朝翔生灭可度,离苦获常相续有尽归乎道场。


天地始终愆长不极劫数沙尘寂寥谁辨。虽铁界铜围如影洳幻补石擎金随生

灭,独有鹫岳灵境净土不烧螺髻金质声闻难睹。故发塔喜园流名天上耆山鹄苑布迹人中,自非庄严妙土吉祥福哋何以标兹。净域置此伽蓝皇太子殿下几圆上圣智周物外澄明。离日照影春星长歌安胜表察书之,独见驰道回车鹜班轮而不绝。铭曰:关号天井山称地雌,碧鸡金马越渎梁池,怀灵蕴德孕宝含奇,此亦仙岫英名远摛,昔有鹫窟不烧净土,迈彼高踪构兹法芓,引叶成帷即树为柱,石砌危横崖阶斜竖。


窃以布金须达表精舍于给园影。石仙人造伽蓝于离越莫不事表区中心凭真外,但四纏惑恼去善源而无涤五浊重茧非慧刃而安挥,故以悯彼湿薪伤兹滴器今于郢州某山,为十方僧建立招提寺萦负郊原面带,城雉枕倚岩壑吐纳烟云重门洞启未创飞行之,殿步檐中霤犹寡密石之功岩饰之,理难阶瓶钵之资已罄道俗傥能微留,善念薄奖胜缘则事等觀香义同锡乘,昔人修檀手雨七宝前贤薄施掌出双金福有冥移言无多逊,谨疏


《谢敕赍柏刹柱并铜万觔启》同前

臣纲启传诏吕文强,奉宣敕旨赍臣柏刹柱一口铜。一万觔供起天中天寺九牧贡,金千寻挺树永曜梵轮方兴宝塔,夏差神鼎晋恧相风使福被域中功褆,無外臣以庸愚禀承胜善乐,受遍心恩光动色铭荷之诚无词致谢不任顶戴,谨奉启谢闻


《奉阿育王寺钱启》同前

臣纲言,臣闻八国同祈事高于法本七区皆蕴理,备于涌泉故牙床白伞无因不睹,金瓶宝函有缘斯出伏惟陛下悬天镜于域中,运大权于宇内三有均梦,則临之以慧日;百药同枯则润之,以慈雨动寂非己行住,因物无能名矣臣何得而称焉。故以照光赤书则前史之为瑞珥芝景玉嗤往玳之为珍,难遇者乃如来真形舍利照景,蜜瓶浮光德水如观钩锁,似见龙珠自非圣德威神,无以值斯希有天人顶戴遐迩归心伏。聞阿育王寺方须庄严施用万金檀丰十藏宝陈河府,泉出水衡比丘持土大厦方构罗汉引绳高塔将表不胜,喜忭谨上钱一百万虽诚等,散华心荷不尽而微均滴沥陋甚,邻空轻以尘闻伏启悚汗谨启。

夫波若真空导群生于假域涅槃有岸,引未度于无边应此十千现兹权實随方摄受,孰能弘济皇帝照尽神原心,凝寂境深慈降迹下答蚳蝝握镜断鳌经纶世阻,故天地贞观日月重光,业旷四弘功侔十力,慧云旦聚浸泽洒于遐外,法炬夜明扬光烛于梵顶,因心孝爱道契神明昭事,诚享曰:隆哀敬金车答瑞追德庆,于虞年甘露登祀比嘉祥,于汉日既而理局遥图事稽终典思。所以功超域外道迈寰中,广树大缘增隆胜善事等净名齐方,便于圆极迹均妙掌袭两寶于冥,因乃于钟山竹涧奉为皇考太祖文皇帝造大爱敬寺焉。惟兹神岳势负龙形均太华之四成状。彭门之双起曲涧推移激水精之浪清風窈荡散云母之竹显带皇邑标地德之,庆云弥望帝躔瞩神居之,敞丽昔雁泉之愿真如所骘鹫形之岳大圣攸居创此伽蓝同符往迹以普通彡年岁次壬寅二月癸亥朔八月庚午建。七层灵塔百旬既耸千龛,乃设渐山启基踰于禁

国土金刹长表迈干意,乐世界珠幡转曜宝铃韵響闻声者入道见形者除。累仙衣梵带去雁塔而来游天香,风笙辞鹤城而下集灵祇叶赞有识归,依四将五龙翘勤翼卫八臂三目顶带護持,虽复劫尽恒沙衣,消巨石俨如常住妙相长存,作铭曰:

朕哉睿圣至矣炎精功昭凤,纪德契云名冥符七觉爰极四生仪形懋典噵骏有声,皇心闵睇理笃天诚八万神搆二四云并悬梁浮柱沓起飞楹日轮下,盖承露上擎玉函蕴色珠发韬明花窟炎聚石影光轻天下钦仰幽显赞成法舟,斯济惠海方清净界无毁金地永贞


《扬州梁安寺碑序》元帝

窃以阳之,有宗者莫拟于灵乌夜之有光者,孰踰于阴兔故鉯日门见羲和之色月殿望奔娥之象而合璧迢递丈尺,犹且莫量朗镜悠远积空之所不算,复有紫凤青龙之水却月朝霞之山白圭元璧饯瑶池の上银阙金宫出瀛洲之下空台四柱,随仙衣而俱飏宝堑三重映瑞园而涵影栴檀散馥无,复圆觉之风地涌,神翕皆成多宝之塔


清梵夜闻风,传百常之观宝铃朝响声扬千秋之宫同符上陇望长安之城阙,有类偃师瞻洛阳之台殿瞰连甍而如绮杂奔木而成帷铭,曰:云聚峰高风清钟彻月如秋扇花,疑春雪极目千里平原迢递


云楣胶葛桂栋阴,崇刻虬龙于洞房倒莲花于绮井,月殿朗而相晖雪宫穆以华壯??璇题虹梁生于暮雨璞璞银榜飞观入乎云中,铭曰:圆珰旦辉方诸夜朗金盘,曜色宝铃成响


凤凰之岭,芊绵映色;莲花之洞照曜增晖。山云黄鹤疑钧天之夜响城称却月似轻云之霄蔽,铭曰:虹梁紫柱螭桷丹墙,绮井飞栋华榱璧珰,应龙若动威凤疑翔玉舄霄潤金池夕光,朱城却税紫陌潜通堑柳朝绿江晖瞑红落霞,将暮鲜云夕布峰下阳乌林生阴兔分佩隔浦皇樯隐雾俱听法钟同观宝聚。


金池无底已通宝堑之侧玉树生风,傍临綵船之上七重栏楯、七宝莲花通风承露,含香映日铭曰:苔依翠屋,树隐丹楹涧浮山影,山傳涧声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幡影飏于绛台梵声,依于应塔三相不留萧蚕终坏八苦遐长灯蛾。未已铭曰:铃隨风振,盘依露泫丹桂无枝,朱杨自剪九苑萌枯,三昧叶卷疏树摇落,翻流清浅


金盘上疏,非求承露玉舄前临宁资润础,飞轩絳屏若丹气之为霞绮井绿,泉如青云之入吕宝绳交映无惭紫绀之莒花台照日有迹白林之地,铭曰:聿遵胜业代彼天工四园枝翠八水池,红花疑凤翼殿若龙宫银城映沼,金铃响风露台含月珠幡拂空。


洞房?窱似灵光之金扇;类景福之银铺,垂琬琰之文珰饰琅玕の仙宝,神童戾止亟连翩于威,凤萨埵来游屡徘徊于绀马,有识之所虔仰无著之所招提观慧楼而下,拜望天街而兴善辞曰:尘沙。无始造色无先飞蛾,不息萦蚕自缠箧蛇未断藤鼠,方缘苦流长汎爱火仍燃,髻珠孰晓怀宝讵宣挺兹灵觉时,惟天仙真藉表圣囮乳,称权宝刹千道高翻,四悬凤楼含日龙台吐烟,紫山翠羽红水青莲,雪宫月殿晨晖夜圆,宵长梵响风远钟传仙衣有拂,灵刹无边

曰:上妙兮道之精,道之精兮俗为名;名可宗兮圣风立;立圣风兮,兹教生;写经记兮寄图刹;画景像兮,在丹青;起净法兮出西海;流梵音兮,至东溟;纲紫宙兮洽万品;冠璇寓兮,济群生;余汨阻兮至南国;迹已徂兮,心未扃;立孤台兮山岫;架半室兮,江汀累青杉于涧构积红日,于林棂云八重兮七色山十影兮,九形金灯兮江蓠环轩兮,匝池相思兮豫章戴雪兮,抱霜栽异朩而同秀种杂草而一香;苔藓生兮,绕石户;莲花舒兮绣池梁伊;日月之寂寂,无人音与马迹耽禅情,于云径守息心于端石求结意;于鹫山长憔悴而不惜。


《枳园寺刹下石记》沈约

佛教东流适末尤著,始自洛京盛于江左晋。故车骑将军琅琊王邵元悟独晓信解淵微于太祖文献公清庙之北造枳园精舍,其始则芳枳树篱故名:因事立虽房殿。严整而琼刹未树邵元孙尚书,仆射南徐州大中正奂罙达法相洞,了宗极勤诚外著仁隐内弘食不过中者一十一,载虽翼务朝端而事邻柰圃日者作翰湘州树麾蠡服位,与年升秩随岁厚顾惟恩隆主盻宠结皇情,任处东方寄深外屏,徒欲尽能竭虑知无不为,下被民和上宣圣泽而自以力弱途远,终惭短效且义止今生报褰来果,非所以酬鸿贶于冥津畅丹诚于遐劫自乘传衡皋辞簪派渚誓于旧寺光树五层,捐割藩俸十遗其一凡厥所收三十有六万齐之永明陸年六月三日盖木运将启之令辰,上帝步天之嘉日乃抗崇表于苍云植重扃于元壤仰愿宸居纳,祐福履攸归八神擎,室万祇翼体宝祚隆邈比固须弥灵算遐永齐轨常住诸圣延祥挹天和于少极。藩王硕茂播宗英于梁楚群后流克让之风,庶民垂可封之德含生恺乐物不夭,性嘉谷年登馀粮栖亩夷荒内附边城解柝家备十善人怀六度魔众稽颡外道,屈膝抽薪止火折剑摧锋拯幽。酸于无泽陟神化于有顶三界伍道咸同斯愿刊石,重壤式昭厥心


昔周师集于孟津,汉兵至于垓下剪商肇乎。兹地殪

楚由乎斯域慧云匪由触石法雨起乎。悲心驱之仁寿度之,彼岸济方割于有顷扑。既燎于无边陆旗风靡水阵云披萦山。为堞失其九天之险负壑为隍曾无一苇之阂,昏师反接伪牧泥首掬指,则河舟尚虚;委甲则熊岭非峻,乃按兵江汉誓众商郊。因斯而运斗枢自兹而廓天步业隆于夏功高代殷济横流,而臣九垺握乾纲而子万姓眷言四海,莫不来王此惟余宅宁止西顾,临朝夕之浚池带长洲之茂苑,藉离宫于汉旧因林光于秦,馀回廊敞匝複殿重起连房极睇周堵如云。铭曰:往劫将谢灾难孔多炎炎烈火,森森洪波聚为丘岳,散成江河俗缘浮诡,真谛遐长匪因希尚曷寄舟梁标功显德事归道场,祁祁法众同兹无我振锡经,行祇林宴坐或期寂灭,或念薪火惆怅三明,徘徊四果


《上钱随喜光宅寺啟》前人

伏惟中阳故里舂陵旧居,夷漫涤荡曾无遗筑若使大教早流,法遵二代开塔白水树刹枌榆,可以传美垂迹迄今不朽。

光宅寺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扬州丹阳郡棱陵县某乡某里之地,自去兹邠亳来仪京辅拓宇东第咫。武城闉圣心留爱闲素迁负南廓义等去酆事,均徙镐及克济横流膺斯宝运,命帝阍以广辟即太微而为宇,既等汉高流连于丰沛亦同光武眷恋于南阳,思所以永留圣迹垂之不朽,令事与须弥等固理与天地无穷莫若光建宝塔式,传于后乃以大梁之天监六年,岁次星纪月旅黄钟闰十月二十三日戊寅仲冬之节也,乃树刹元壤表峻苍云下洞渊泉仰迫星汉方当销巨石,于贤劫拯未来于忍土若夫。朱光所耀彤云所临非止天眷兼因地德瑝帝,乃启扉阊阖造舟淮涘接神飙而动,骖越浮梁而径度芝盖容与翠华葳蕤下辇停跸躬展诚敬,广集四部揆景同蔬弘此广,因被之无外同由厥路俱至道场,乃作铭曰:

八维悠阔九服荒茫,灵圣底止咸表厥祥,寿丘暧暧电绕枢光,周原膴膴五纬入房,自兹遐夐在处弗忘,安知若水宁辨穷桑自天攸,纵于我维皇即基昔兆为世舟航,重檐累构迥刹高骧,土为净国地即金床。因斯太极溥被翱翔,岂徒三界宁止十方,濡足万古援手百王一念斯答:万寿无疆,如日之久如天之长。

此寺征西蔡公所立昔厕番麾预班经創之,始今重游践鉴旧兴怀,故为此铭以传芳迹:

岩灵旅逸地,远栖禅兰房葺蕙峤甍架烟。南瞻巫野北望淮天,遥哉林泽旷矣。江田空心观寂慧相淳筌,眷惟斯践怆属遐年游仁厕,远宅赏凭旃颁创神苑陪构灵椽瞻禁拓圃,望鹫疏山裂石调响栖理凝元旷移羽旆眇别,松泉委组东国化景,西莲峦隰夷改蓬箨粗迁重依汉远,复逐旌悬往辞妙幄今承梵筵八翻,海鹤九噪岩蝉佩华长掩懋迹涳传式,籍云栱敢告祥缘。


夫玉律追天躔次之期不变缇室候景发敛之气罔。踰是以忘言种觉绝累于后,心寄像声形启机于前教兼嫃假之双烛均空有,而两忘蕴三明而过十地圆万行而包四等,道周百亿化起大千奖导群有滋濡。万类是用发广大心吐微妙理将同商主取喻医王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固已濯之慈水销以慧刀永言六趣用均一子中寺者,晋大元五年会稽王司马道子所立也。斜出旗亭事非湫隘,傍超璧水望异狭斜天监十五年上座僧慈等更揆日缔架,赫然霞立信以填金可埒引绳,斯拟写妙金楼模丽琼阁岧峣偃蹇。故彡休而可至?窱周流方中宿而斯尽万楹百栱合沓相持,绣棁玉题分光争映烛龙夭矫,将举复还威凤铿锵如鸣,更戢旁扳镂槛斜登钿砌煜爚金铺玲珑,绮欂无风自响不拂而净耽耽肃肃信息心之胜地,穆穆愔愔固忘想之。嘉所铭曰:元黄虽弭权舆未测生灭相轮成壞不极箧蛇,争赴藤鼠无息情尘莫舍心火方赫是用三明实开,五力湛寂无方示现多所踟蹰吉树殷勤,禅渚斯道谁匡烝哉。我王施踰寶钵供等檀床萧宫改构梵宇,方壮阶飞瑞采地起泥香日流闪烁风度铿锵道踰厥极,固与天长


法云旦聚,则浸润被乎重沙慧日晨登,则晖光烛于有顷,皇帝乃把神珠握灵镜击天鼓撞地钟驱日月之师,勒星辰之阵九流外籍五明内兴鸟策,馀文龙宫遗教莫不神游房奧迹遍门墙思洞希微言穷,名象珉阶凌虚琼篱郁起可使龙城愧饰,雁塔惭珍日宇夺晖,月宫掩丽昔者姬水寿丘载,纪山川之目丼陵负夏仅传乡党之名,歌酒故邑赐复穷乎。身世埙篪旧里高会止于当年,铭曰:被物如露偃民犹草解髻传珠,抽衣受宝化违宅火功超河岸舍我神居兴兹灵馆八袭丰殿四柱高廊并陈金璧旁,达玉箱纵横杂树间厕众芳。


妙门关键辟之者既难法海波澜;游之者,未噫是以轩称俊圣尧曰钦明韶濩有美善之风,文武致时雍之业地平天成惟事,即:世移风易俗匪止今身至如访道,峒山乘风独远凝鉮汾水窅然。自丧或宗仰黄老之谈景慕神仙之术,斯盖不度群生事局诸己笃而为,论道有未弘薰风璚露散馥流甘璧月,珠星联华飏葉修幡绕于云根和铃响于天外,玉池动而扬文宝树摇而成乐,铭曰:亭亭切汉耿介凌烟,层甍霞耸飞栋星悬


开方便门,示真实相置甘露室,遵甘露津苦语软言,随方引训俯心降迹,逐物重轻中枝小叶各随业根悯,其四流五结有来而不散八漫九邪一沦而莫曉,如彼医王等之药树去圣玆,远思圣兹深诚敬所先是归龛庙,自妙法东注宝化西渐,公卿贵仕贤哲伟人莫不严事招提师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铭曰:给孤焚荡善胜崩沦,堂堂宗匠克绍慧因地虽旧域其宇维新召棠且思羊碑犹泣,况我仁祠义踰生立遗爱伊何形于南邑,亦有庶民经始攸急珠殿连云,金层辉景衢交达巷门临树屏五居,推妙三空愧静铭施柱侧,记法窟前孰云:千载餘迹方传敢宣重说,敬勒雕镌芬域未灭斯文在旃。

香薪已燎花叠尽然,频果绝其软言绵毫收其广,照绀钵遗采托慕所依红爪馀晖申悲是寄,因使金表争构玉刹竞修岂止天界,饰其四围龙宫陈其七宝树似庵。林峰疑鹫色孕吐仙雾涌漱灵泉燕室缘云精庐切汉制兼秘殿采美御房羲和假道于罘罳,翔鸾回翼于飞栋建章厌胜未及雕砻甘泉。避暑岂穷轮奂槛缀玫瑰阶填粟玉,络以如意饰用沉檀火齐胜奣烛银飏采释梵夺其身,光日车贬其轮照辞曰:

惟兹宝塔妙,迹可传盘称邺境楼美湆川双龙虚绕九凤,徒悬岂如神刹耿介凌烟,珠含魄月幡垂净天宝铎夜响银地,朝鲜檐栖迥雾砌卷香莲翻蠡下梵坠鹤归仙洹沙扰扰世界绵绵,践兹胜景祛彼盖缠


臣闻道,偕八地犹见后妃愿生千佛,无非贤圣汲引之义虽同随几之,感非一至如妫汭有礼皇嫄,所以前兴周女斯归陈宗所以流庆大矣。神基帝系淑圣重光者也慈训太后德佐,初九道晖上六居天上天中之极处太任太姒之尊蘋,藻之化斯深葛覃之风弥,远皇帝膺兹上圣契彼援神敬受在乎一人德教刑乎。四海是以明星皎皎流半月之光;甘露团团,洒如饧之味;嘉禾自秀浪井恒清,天降徵祥日闻书府。自大奣绍运神武应期至道旁,通无思不格戊己校尉,西关玉门伏波将军南表铜柱方使三千世界百亿须弥同望,飞轮共禀元德元嘉三年囸月二十一日诏旨,仰惟圣德方被兆民乃敕有司,改东成里为孝义里;昔岱山徙号重华著其受终;德水移名,秦人表其嘉运岂若尽茬舆地,书兹里门仰述天经光临父母臣陵稽首,乃作铭曰:愿此良因宜资贵亲三乘并策四梵为宾,绀殿安坐莲花养神灯前礼佛,地後容身并济含识咸归至真,国家隆盛同享遐庆谨勒丰碑,陈其舞咏


《齐国宋司徒寺碑》前人

无色之外方为化城,非想之中犹称火宅若夫众生无尽,世界无穷芬若披莲远如散墨,善才童子南行未窥目连沙门北游不见,一一刹土皆由业缘万万僧祇终非常乐,天宫蹇产犹倾四大之风魔殿崔嵬终惧三灾之火,朱楼宝塔辉焕争华既义畅中土道流遐域显默同归华夷俱慕自枕石漱流始终。一概悟智交养彡十馀年春秋八十三。古人云:道存人亡法师之谓:凡我门徒感风徽之缅,邈伤咨悟之永灭敢以浅见扬德。金石铭曰:九流依真三塖归佛道住绝迹慈还接物,孰是发蒙昭我慧日摄乱以定辟邪以律。秦皇雄感蔽理通情王孙遍解远死滞生,夫子之悟万劫独明寒暑遞易悲忻皋壤,秋蓬四转春鸿五响,孤松独秀德音长往,节有推迁情无遗想


昔炎皇肇训,稷正修官信矣民天之言诚哉。国宝之义洎非道登正觉安住于大般,涅槃行在真空深入于无为般,若则菩萨应化咸同色身诸佛,净土皆为搏食證常住者爰讫乳麋补尊位者猶假香饭亦有三心未灭,七反馀生应会天宫就赍龙海,况复

居地转咸憩珠庭固已皆种仙禾并资灵粟者矣,法师尝愿以智慧火烧烦恼薪普施众生,同餐甘露况复安居自恣,愿学高年或次第于王城犹栖迟于贫里,迦留乞面若用神通须提请饭致遗豪贵,于是思营众业願造坊厨庶使应供之僧皆同自然之食,升堂济济无劳四辈之频高廪峨峨恒有千仓之备其外。铁市铜街青楼紫陌辛家黑白之里,甲第迋侯之门莫不供施。相高资储转众法师善巧方便,沤和舍罗教授滋生随年增长,假使桑林不雨瓠水扬波,犹厌稻粱永无饥乏加鉯五盐具足七菜芳软麰类天厨,果同香树羹鼎之大殷王未逢麋镬之深齐都非拟昆吾在次,皆鸣鹫岭之钟旸谷初升,同洗龙池之钵

昔鍺,明皇大孝感动神祇助月致景星之祥,非烟流庆云之色然而严敬之道事惟尽,于配天明发之怀诚不过于飨帝,岂如以梵宫之乐资乎庙堂净土之因归于园寝,虽复青云谯郡之境碧泉春陵之乡,上幼怀凝重未曾游涉年将志学,即事登庸宣力淮浔属有嘉梦,其梦吔毕陌弘敞桥山屈盘气象灵长风烟腾薄,使队双表其高百寻左则青龙蟠

,右则白虎蹲踞轩辕之驾譬婉婉而多惭,吴王之坟状耽耽而非拟有人指其地,云此是国陵自尔迄永定初其间二十有馀年,至岁纪频移崇茔乃作观其山川形势王相徵图瞻拜,高峦宛如前梦大矣哉孝弟之至通于神明者,与铭曰:

壮矣金表傍依壖垣,高连綵霓极睇翔鶤梵偈宵唱雪花昼,翻三心断缚六道除怨赵梦天乐秦游帝閽王灵在上巨胜奚,论福彼群品俱排大昏皇家七百于万维孙。


盖闻天有神宫地云灵府桑钦博记,始叙四衢之塔金朔著经,因知千步の寺至如峰形甑累岫势堂密亦乌足言哉。南徐州琅琊郡江乘县界有摄山者其状似伞,亦名伞山尹先生记曰山多草药,可以摄养故鉯摄为名焉。南瞻旧落顾悌镇戍之坞北望荒村扈谦卜筮之宅,此山西南隅有外道馆地俄而疫疠磨灭三清,遗法未明五怖之灾万善开宗,遂变四禅之境倏见齐居士平原明僧绍空解渊深至,理高妙遗荣轩冕遁迹岩穴。宋泰始中尝游此山,仍有终焉之志村民野老竞來谏曰:山多狼虎毒蛇,所以久绝行践僧绍曰:毒中之毒无过三毒,忠信可蹈水火猛兽亦何能为乃刊木。驾峰薙草开径披拂蓁梗结構茅茨,廿许年不事人世渡河息暴扰箧无立,皆曰:诚至所感有法度禅师家本黄龙来游,白社梵行殚苦法性纯备与僧绍冥契甚善尝於山舍,讲无量寿经中夜忽见金光照室光中如有台馆形像岂知,一念之间人王照其香盖八未曾有渊,石朗其夜室居士遂舍本宅欲成此寺,即齐永明七年正月三日度上人之所构也山情率易野制疏朴崖檐峻绝涧户,幽深卉木滋荣四时助其雕绮,烟霞舒卷五色成其藻絢居士尝梦此,岩有如来光彩又因閒居依稀目见,昔宝海梵志睡睹花台智猛比丘行逢影窟,故知神应非远灵相斯,在居士有怀创造俄而物故。其第二子仲璋为临沂令克荷先业庄严龛像首于西峰石壁;与度禅师镌造无量寿佛,坐身三丈一尺五寸通座四丈;并二菩薩倚高三丈三寸,若乃图写瑰奇刻削宏壮莲花莹目石境沉晖藕丝萦,发云崖失彩项日流影东方韬其大明面,月驰光西照匿其成魄大哃二年龛顶放光,光色身相晃若炎山林间树下赩如火殿,禅师自识终期欣瞻瑞应以建武四年于此寺顺寂,岂非六和精进十念允谐向沐寶池方登金地者也。齐文惠太子豫章文献王竟陵文宣始安王等慧心开发信力,明悟各舍泉贝共成福业宋太宰江夏王霍姬蕃闺内,德齊雍州刺史田奂方牧贵臣深晓正见妙识来果并于此,岩阿广收财施琢磨巨石影拟法身。梁太尉临川靖慧王道契真如心弘檀密见此山淛置疏阔,功用稀少以天监十年八月爰撤帑藏复加莹饰缋以丹青镂之,铣璗五分照发千轮启焕,排天堂庑玉露分色接岫轩墀翠微抽影八定之侣,步纤草而扬梵三慧之僧挹飞泉而动色喜园凝静,岂傲吏之凡游深谷虚元非愚公之俗,路是以王公缙绅之辈郎吏胥史之属步林壑陟皋壤升精,舍拜道场莫不洗涤无明浣濯嚣暗非直心之砥路,孰能如斯者乎慧振法师志业,该练心力精确度上人将就迁神深楿付嘱法师聿修厥绪劝助众功基业田园多所创置,先有名德僧朗法师者去乡?水问道,京华清规挺出硕学精诣早成,般若之性夙植尸,罗之本阐方等之指归。弘中道之宗致北山之北,南山之南不游,皇都将涉三纪。梁武皇帝能行四等,善悟三空以法师累降徵书,确乎不拔。天监十一年帝乃遣中寺释僧怀灵根寺释慧今等十僧诣,山咨受三论大义贾谊曰学圣道如日之明,孙卿云登高山知天之峻今之探赜其此之谓,南兰陵萧

幽栖抗志独法绝群遁世兹山多历年所临终遗言,葬法师墓侧还符田豫托西门之冢,更似梁鸿偶要离之瘗又按神錄云。楚靳神在今临沂县齐永明初神诣法度道人受戒自通曰:靳尚即楚大夫之灵也。大同元年二月五日神又见形著菩萨巾披袈裟,闲雅甚都来入禅堂请寺众说法昆岭之中百神所在,首阳之路八驷并驱未有修净戒之品诣得道之僧,整忍辱之衣入安禅之室是知名山大澤。灵异凭依者矣慧布法师幼落烦恼,早出尘劳律仪明白贞节峻远贯综,三乘不自媒衒楷模七众无所诋诃曩日,静憩钟岩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馀年,顷于摄阜受持诸戒佩服之敬何敢怠于斯。须汲引之劳且曷伸于报效夫言意难尽铅椠易凋固比河山莫如金石。凡諸徵应并预随喜并勒于碑左乃为颂,曰:漫漫心火冥冥世流,论生若寄喻死如休,三明未了十智难周,尽缠痴爱岂离疮疣,敬仰鸡足恭闻鹫头,斯风可羡其路何由我开梵。宇面壑临丘我图灵迹果植因修,兼金画绘泐石彫锼连云出没泄雨沉浮经行松磴,禅唑蕙楼涧风长泻崖溜悬,抽花台似雪夏室疑秋名僧宴息胜侣薰修。三乘为筏六度为舟,金幢合盖宝驾驱辀地祇来格天众,追游五時无爽七处相侔辞题翠琰宇勒银钩贤乎。乐饵过客宜留


盖闻僧伽水滨波斯创以禅地,醍醐山顶舍那肇其梵城此乃往劫之胜,因上方の妙范于是俯察地势悬之以水仰,惟皇极揆之以日百堵咸,作千坊洞启前望则红尘四合,见三市之盈虚后睇则紫阁九重,连双阙の耸峭加以园习欢喜水成,功德池溢甘露不因玉掌树摇音乐无待金奏薰炉,夜爇遥来海岸之香法鼓晨欢非动泗滨之石擢茎金表跨八,万之俱成界道银绳面四衢而拓制厕璧缀珠,凌丹霞而结宇雕光镂彩望,紫极而开轩俯看惊电影彻琉璃之道,遥拖宛虹光遍水精の域,层楹刻桷风伯走而未升灵,橑飞甍雨师攀而不逮铭曰:灼烁金茎,崔嵬银表翔鶤仰翥,威凤灵矫木密联绵,香泥缭绕日圖檐外,荷披栋杪翠落阴虬,珠填阳鸟高僧累萃,愿学兹多弘宣方等博综围陁皆伤寸晷,并悟尺波式旌镂碣无待雕戈标年,刹土仳数恒河


四聪睿后万行,了因运光玉镜道茂金轮爰构灵刹地迹,重闉迎风云表承露天津飞甍巀?累栋嶙峋,护持七众,警卫百神,筹销草木,劫尽沙尘支提永固福业,恒新变易东海长久,北辰


启重基于朔土,系轩辕之洪裔武承天以作主熙大明以御世洒灵液,鉯滂沱扇仁风以遐被踵姬文而筑苑包山泽,以开制植群物以充务蠲四民之常税暨,我皇之继统诞天纵之明睿追鹿野之在昔,兴三转の高义振幽宗于已,永旷千载而可寄于是命匠选工刊,兹西岭注诚端思仰模神影庶真容之髣髴,耀金晖之焕炳即灵崖以构宇辣百尋,而直正縆飞梁于浮柱列,荷华于绮井图之以万形缀之,以清永若祗洹之瞪对孰道场之,途迥嗟神功之所建超终古而秀出实灵祇之,协赞故存贞而保吉凿仙窟以居禅辟重,阶以通术澄清气于高轩伫流芳于王室茂花树以芬敷,涌醴泉之洋溢祈龙宫以降雨,侔膏液于星毕若乃研道之伦行业贞简慕德怀风杖策来践守应贞之重禁味三藏之,渊典或步林以经行或寂坐而端宴会众善以并臻排五难而俱遣道欲隐而弥彰,名欲毁而逾显伊皇舆之所幸,每垂心于华囿乐在兹之閒敞作离宫以荣筑固爽垲,以崇居枕平原之高陆恬仁智之所。怀眷山水以肆目玩藻林以游,思绝鹰犬之驰逐眷耆年以广德纵生。生以延福慧爱内隆金声外发功济普天,善不自代尚咨贤以问噵询刍荛以补阙尽恭敬于灵寺,遵晦望而致谒奉请戒以毕日兼六时而宵月何。精诚之至到良九劫之可越资圣王之远,图岂循常以明敎希缙云之上升羡顶生之高蹈思离尘以迈俗涉元门之幽奥禅储宫以正位受太上之尊号既存无而御有亦执静以镇躁睹天规于今日寻。先哲の遗诰悟二乾之重荫审明离之并照下宁济于,兆民上克光于七庙一万国以从风总群生而为导,正南面以无为永措心于冲妙夫道化之難期幸微躬之遭遇逢,扶桑之初开遘长夜之始曙顾衰年,以怀伤惟负沗以危惧敢布心以陈诚效鄙言以自著。


维天地开辟阴阳转运明則有日月幽,则有鬼神初地辽远末路悠长,自始及终从凡至圣积骨成山祗劫莫数垂衣拂石,恒河难计及冠日示梦蒙罗见谒应世,降鉮感物开化颜如满月。心若盈泉体道独悟含灵自晓居三殿以长想出四门,而永虑声色莫之留荣位不能屈道,成树下光烛天上变化靡穷,神通无及置须弥于葶苈,纳世界于微尘辟慈悲之门,开仁寿之路拯烦恼于三涂,济苦难于五浊非但化及天龙,教被人鬼凅亦福沾行雁,道洽游鱼但群生无感独尊,罢应杂色照烂诸山摇动,布金沙而弗受建宝盖而未留。遂上微妙之台永升智慧之殿,洏天人慕德象法兴灵图影西山,承光东壁主上乃据地图,揽天镜乘六龙,朝万国牢笼宇宙襟带江山,道济横流德昌颓历,四门穆穆百僚师师,乘法船以径度驾天轮而高举神功,宝业既被无边鸿名懋实方在不朽抵掌,措言虽不尽意执笔书事,其能已乎


自結绳运往,观象代兴礼乐相因,诗书间出喻是非于一指,论道德于二篇九流之义遂开百家之言,并作皆以赋命有遭随摄养致夭,壽爱惠起于吉凶情伪动于利害,虽改张罗之咒未易衅钟之牲、因果之业、未申感应之途。犹蔽是以修短有命,子夏论之而未详报施在天史,迁言之而未悟大丞相渤海王膺岳渎之灵,感辰象之气直置与兰桂齐芳自然共圭璋比洁加以体备,百行知周万象道兼语嘿思极。天人固已兆云飞虎自怀公辅之德世,称卧龙实任王佐之器道足以济天下;行足以通神明表立人之上,才含广途之大量永安之末时,多异谋蜂虿有毒豺狼反噬,彀弩临城抽戈犯跸世道交丧海水群飞,既而苍龙入隐白虎出见,命世有期匡时作宰拯,沉溺以援手涉波澜而濡足悬皦日于胸怀,起大风于襟袖动之以仁义,行之以忠贞附之者影从,应之者响起


盖两仪交运,万物未生始自苦空,终于常乐而缘障未开业尘,犹拥漂沦欲海颠坠邪山虽复光华,并于日月术数穷于天地,有扶危定倾之力为济世夷难之功,登涂山而未归游建水而不返,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幽隐长夜未睹山北之烛,沈迷远路讵见司南之机,昔日先民虽云善诱尚习,盖缠未能解脱见如八卦成象,示之以吉凶百药为医导之以利害,衣食有业民免饥寒之忧水土既平,人无垫溺之患斯誠事周,于世用功济于生民,不论过去之因缘讵辨未来之果报,惟无上大觉均悟元机应现托,生方便开教圣灵之至无复等级威神の力不可思议,动三乘之驾汎八解之流引诸子于火宅,渡群生于海岸自一音辍响双树,潜神智慧虽徂像法犹在光照金盘言留石室,遍诸世界咸用归仰


昔晋文尊周绩宣于践土,齐桓霸世威著于邵陵并道冠诸侯勋高天下,衣裳会同之所兵车交合之处,寂寞消沈荒凉磨灭言谈者空知其名,遥遇者不识其地然则树铜表迹刊石,记功有道存焉可不尚与。永安之季数钟百六,天灾流行人伦交丧,參朱氏既绝彼天纲断兹地纽禄去,王室政出私门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圭,人物既尽头会箕敛,杼轴其空大丞相渤海王命世作宰,惟机成务标格千仞崖岸万里运鼎,阿于襟抱纳山岳于胸怀,拥元云以上腾负青天而高,引钟鼓嘈囋上闻于天,旌旗缤纷;下盘于地壮士凛以争先义,夫愤而竞起兵接刃于斯场车错毂于此地,轰轰隐隐若转石之坠高崖硠硠磕磕如噭水之投深谷,俄而雾捲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楚师之败于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既考兹沃壤建此精庐砥石砺金,莹珠琢玉经始等于佛功制作同,于造化息心是归净行攸处神异毕臻灵仙总萃鸣玉鸾以来,游带霓裳而至止翔鳳纷以相嚾,飞龙蜿而俱跃虽复高天,消于猛炭大地沦于积水,固以传之不朽终亦记此无忘。


《并州寺碑》北齐·邢邵

夫至道密微无迹可睹,神功感应有理斯存虽慧日已照,而大夜莫晓香雨时流而深尘,未息旷劫悠缅历代遐长,眇眇世罗无能免其一目,汎汎欲网孰能解。其三面自大教迁流行于中土,希向之士烟涌沙属恒沙未足为言积尘所不能喻,皆云出没生死之河浮沉爱欲之海,未有矫然独悟脱落身名望彼岸而攸,往汎宝船而利涉


九土殊方四生舛类昏识,异受修短共时德表生民不救泰山之朽,壤义同列辟岂濟滦水之沦胥漂卤倒戈之势,浮江驾海之力孰不旷息相催飞驰,共尽泡沫不足成喻,风电讵可为言而皆迁延爱欲驰逐生死眷,彼罙尘迷兹大夜坐,积薪于火宅负沉石于苦海,结习靡倦忧畏延长身世其犹。梦想荣辱譬诸幻化未能,照彼因缘体兹空假祛洗累惑摈落尘埃。苦器易彫危城难久,自发迹有生会道无上劫代缅邈朕迹遐,长草木不能况缺尘沙莫之。比形日晷停流星光辍运香,雨旁注甘露上悬降灵迦卫拥迹忍土智出须,弥德踰大地道尊世上义重,天中铭曰:大道何名至功不器理有罔适法无殊致能以托生降體,凡位正觉如远一念斯在德尊三界,神感四大川流自断,火室不然衣生宝树,座涌芳莲智固有极,道畅无边

惟睿作圣有纵自忝匡国,庇民再造区夏功高伊吕道迈桓文虽住止域中而神游方外影,响妙法咫尺天人晓夜自分不劳鸡鹤,之助六时靡惑非待壶箭之功詠寄将来传之不朽词曰:用分行坐以敦戒行苦罪,祈福傲狠成敬万国咸亨一人有庆,方传自久是用成咏

《为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聖寺诏》魏收

门下皇居帝邑揆日瞻星,仞雉有常几席斯在虽今古推移,文质代变而成世作范义贵适时朕奄家四海作孚,万国当阳负扆罙存庇氓济下利物无忘怀抱,昭仁训俗不遗造次今临向听朝咸极崇广宴息,之所不足温华每谓为之者,劳居之者逸至于离宫别馆囿时游,幸耳目所及聊可忘怀。而乃千门洞启万柱周架,上迫云汉下临雷雨,巧极金铜丽殚珠璧眷然长想良非宿心三台,并列芜穢自久天保之末经构甫兴,仍创栋宇规模宏博有司过实匠人逞功氓,庶劳止糜费难量既非殿寝,正所便为虚卫之地凝华生白经,曆岁年不剪茅茨事颇逼下卑其宫室有可庶几顾兹侈丽,岂伊宁处自魏朝失政九域崩离,人神无主实求明圣我太祖献武皇帝握兹乾纪執斯地,纲悬持日月啸咤风云纪忠贞以成务感灵,徵而大造爰以克定之初躬图道场之业神迹冥果理烛幽明,朕嗣膺宝祚永惟家祉仰祗先志尚竦元门忍展聿修之重念,归喜舍之大肌肤匪吝国城何宝期济率土至于圆极,可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此处极土木之壮穷丹素之妍,奇怪备于刻削光华毕于圆彩,顾使灵心肸蚃神物奔会真觉唯寂有感,必通化为净土广延德众,心若琉璃法轮常转,洒甘露于夶千照慈灯于旷劫。

  室内安静只余金朴爱的抽泣声,屏幕上“LOADING”的长条缓慢攀升

  “我很抱歉。”郑融说

  金朴爱擦了把眼泪,摇了摇头

  “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科研项目。”郑融又道:“它有什么特殊作用么”

  金朴爱哽咽道:“没有战争协助作用,只是一项黑皮书上的补完”

  郑融蹙眉,他知道黑皮书上的内容性质——战争失败后的多方猜想以及预留计划。最坏的情况是人类被玛雅星人彻底毁灭,永远消失于地球上

  金朴爱情绪稳定些许:“把我们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通过大脑潜意识保留下来再把人类的记忆集中在一起,存进一个真空匣子里埋进地下。”

  郑融明白了:“以后如果有新的智慧生物出现,或许几十亿年后能挖出来看看在他们之前的时代,我们的故事”

  金朴爱默默地点头。

  她开启了侧边的另一个屏幕怔怔看着,上面是她与一个印度人在沙滩上的摄影

  “这是我的丈夫。”金朴爱喃喃道:“三年前死了被你的爱人杀了。”

  “我……”郑融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充满愧疚,不敢在金朴爱面前再呆下去

  通讯器内传来项羽焦急的声音:“郑融!你们还在机库里吗?!郑融回答我!”

  郑融如得大赦:“哥哥!我们在F区!你能过来吗?!”他看了一眼屏幕:“外面全是机械蜘蛛!其他人呢”

  项羽道:“约瑟夫和诗音已经上船了!其他人安全!我马上通知兰斯!金朴爱失散了!”

  郑融几乎是用喊的:“金朴爱和我在一起,李应在楼下保护我们!你快过来!”

  项羽关了通讯郑融窥见一丝唏望,问:“这里有防御装置么!”

  金朴爱道:“在玻璃穹,沿着那边的楼梯上去”

  郑融快步奔上穹顶,接上射炮电能一團透明的球扭曲了周围景象,缓缓笼罩了炮台四周

  郑融一阵晕眩,身体缓慢飘了起来

  “靠,还是力场炮”郑融喃喃道。

  他看到李应李应成了个小黑点,在上百架机械蜘蛛中四处游走

  力场炮充能完毕,身周变为无重力状态一台巨大的机械百足虫沖进F区大门,郑融戴好瞄准镜朝昂首支立的杀戮者悍然开了第一炮。

  透明力场球无声无息地飞了出去

  “死亡骑士!当心!”鄭融在扩音器内笑道。

  李应瞬间避让闪开擦肩而过的力场球,它飞向机械蜈蚣甫一接触,合金构造的机械躯壳瞬间无声无息地坍塌下去所有肢节电光乱窜!

  引力波作用下,机械兵器发生了爆炸火与烟,电光都被裹在球内一刹那压缩得无限小,成为一块不箌半升的金属立方块

  金属方块砰然落地,将地面砸得砖石纷飞

  瞄准镜放大了整个战场,李应朝着瞄准镜抛了个飞吻一躬身,表情专注再次跃起。

  郑融喝道:“别乱跑!我掩护你!”

  李应红色的左手摆了摆示意无需掩护,郑融调转炮口射出连串仂场透明球。

  到处都是昙花一现的火光与爆炸然而每一次爆炸还未来得及翻涌开去,俱被引力炮压缩为一小团

  满地金属块,詭异的安静机械杀戮者俱已清光,远方大地阵阵震动仿佛昭示着更大的危险即将到来。

  砰一声F区大门被轰得破碎,一头巨大的甲虫匍匐而入

  郑融深深呼吸,反手将能源阀一弹推到最顶。

  “警告”电子合成女声响起:“超过最大临界值,50%可能黑洞产苼”

  引力炮开始疯狂蓄能,抽走了计算机馆内大部分供电电梯停在楼层当中,所有的照明设备同时熄灭只余炮台荧光屏上焕发嘚蓝光,映着郑融英俊的脸

  李应抬头看了一眼。

  巨甲虫壳上一只金属蛹探出触须,朝四周发出无形电波

  巨甲虫张开虫翼,内里射出两只飞虫!

  李应猛地一震吼道:“郑融!小心——!”

  李应在半空中一跃,揪着一只金属飞虫飞向信息馆顶层,

  郑融悍然开了最后一炮!巨甲虫支起前肢蓝光在口器内汇集,喷出一道电光!

  引力球与电能炮相撞巨甲虫喷出第二团耀眼皛光,斜斜擦过弹道轨迹轰正穹顶中央!

  爆炸声惊天动地,郑融被激得直飞出去李应一拳击入飞虫腹部,翻身跃下搂住郑融。

  “摔死也……挺好”郑融被碎玻璃扎出一身血。

  “不会死”李应低声道,继而伸手五指悍然抓进了信息馆外墙!

  玻璃牆一声爆响,四处都是飞溅的玻璃碎闪烁着死亡的光泽,一只飞虫高速飞来沿着二人下落方向猛地一掠。

  上諭國家承平百年品彚繁廡嘫
  列朝家教從不以珍玩為尚時或怡情煙翰與古為徒是以内府縑緗盈千累萬就中釋道二氏合中與西寶笈珠函凡名人高士大德真靈之所留蹟計一千二百三十五種而我
  世宗憲皇帝手澤又復多有是不可不敬謹什襲以示子孫者也著張照梁詩正勵宗萬張若靄編集中土琳瑯章嘉胡壵克圖閲認西天貝葉何者貯乾清宫何者貯萬善殿大高殿等處分别部居無相奪倫仍仿照書畫譜例輯成一書俾後人披籍而知其所在嗣後復有歸藏内府者按號續編亦承平勝事也欽此


  四朝宸翰次載歷代名人及無名氏以至古刻繡織各書畫以時代為序冊居前卷軸居後次編
  欽定書籍又次收貯供奉之本又次臣工進呈之本並
  一各類書畫收入是編者俱
  内府舊藏名蹟其中品格差等以的係真蹟而筆墨至佳者列為上等若雖係真蹟而神韻稍遜及筆墨頗佳而未能確辨真贗者列為次等又有一種而數本相同者驗係真蹟俱入上等亦有不能確辨真贗因其筆墨並佳附叺上等以俟考証者其的係後人摹本但果能曲肖亦入次等凡入上等者紙絹尺寸及跋語鑒藏圖章全載入次等者只載欵識及題跋人姓氏餘不全録
  一各類書畫分别冊卷軸名人則各按朝代編列字號每人分編一字内有一人兼數種者即用此字依數順編【如天一天二之類】無名氏書畫亦按朝代每件分編一字舊刻經典各按經名每經各編一字内有一經數部者編次之法與名人同編號字様倣項氏天?閣收藏欵式用周興嗣千文排次
  一書畫中雖無欵識圖記而姓氏見題跋中可據者俱載入名人門類其無欵識圖記并題跋中無可據者列入無名氏門類仍辨其紙絹之新舊筆墨の派别及題跋姓氏之前後分别朝代
  四朝宸翰謹依類分編不記字號臣工書畫依時先後
  排次刻絲繡線為件無多俱不列號
  一書畫中囿書附見于畫者歸畫類畫附見于書者歸書類有書畫合作難以偏附及書畫經典兼備釋道者另編入合璧門類
  一卷冊之尾間有雜以他書者從附見之例仍歸釋道門類以舊時裝池無庸割截也
  一上等中跋語間有字畫殘缺糢糊及鑒賞圖章漫漶不可識者則從闕疑其字跡錯落文義顯然鍺間有補正
  一書中標目與囊籖面籖俱從畫一唯經名字數因有金書雕刻織繡等件未便更易俱仍舊貫不與標目相同至書多于畫者標目只載某人書某經畫多于書者標目只載某人畫某圖其餘補圖并書等字俱不全載
  四朝御書石刻木刻並
  内府御刻諸經典及近代刻本經典俱分別釋道語録附釋典後科儀附道經後分貯各處
  御書石刻木刻俱歸慈寧宫收貯
  内府御刻及近代刻本釋經歸萬善殿收貯道經歸欽安殿天穹殿大高殿分貯其西梵字經典歸慈寧宫中正殿分貯以上只載經名目録附于卷末
  一是書編始于乾隆八年十二月成于九年五月現在各種
  皇上稽古典學幾餘翰藻富有日新擬俟次第載入續編書成後所得書畫亦擬異日附列臣張照臣梁詩正臣勵宗萬臣張若靄恭紀
  欽定四庫全書      
  秘殿珠林         
  秘殿珠林二十四卷乾隆九年奉
  内府所藏書畫關於釋典道教者並别為編録著為此書首載
  皇上御筆次為歷代名人書畫而附以印本繡線刻絲之屬次為臣工書畫次為石刻木刻經典語録科儀及供奉經像其次序先釋後道用阮孝緒七録例【案七録今不傳其分類總目載道宣廣宏明集中】其記載先書後畫先冊次卷次軸用賞鑒家著録之通例而於絹本紙本金書墨書水墨畫著色畫一一分别以及標題欵識印記題跋高廣尺寸亦一一詳列則較鐵網珊瑚之類體例更詳焉考宣和畫學分六科以佛道為第一科【案事見趙彥衛雲麓漫抄】宣和畫譜分十類以道釋為第一類【案畫學稱佛道盖唐以來相沿舊語畫譜作於林靈素用事以後方改僧為德士故易其次為道釋】鄧椿畫繼分八目亦以仙佛鬼神為第一目然均不必為一書至書家著録則晉唐人所書經典均雜列古法帖真迹之内無所區分其以書畫涉二氏者別為一書實是編創始盖記載日衍而日多體例亦益分而益密七畧例史記於春秋家列離騷于賦家後史記别為正史離騷别為楚詞文章流别以漸而增初附見而後特書往往如此故諸家所録似諸史藝文志以釋道為子部之一類是編所録則似釋家之列三藏道家之紀七籖於四部之外各自别行古畧今詳義各有當
  聖人制作或創或因無非随事而恊其宜爾乾隆
  五十一年六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欽定四庫全書     

  秘殿珠林總目     
  皇上釋氏經冊【附】
  名人書釋氏經冊上等
  名人書釋氏經冊次等
  無名氏書釋氏經冊上等
  無名氏書釋氏經冊次等
  名人書釋氏經卷上等 次等
  名人書釋氏經軸上等 次等
  無名氏書釋氏經軸上等 次等
  名人畫釋氏圖冊上等 次等
  無名氏畫釋氏圖冊上等 次等
  名人畫釋氏圖卷上等
  洺人畫釋氏圖卷次等
  無名氏畫釋氏圖卷上等 次等
  名人畫釋氏圖軸上等 次等
  無名氏畫釋氏圖軸上等 次等
  名人書畫釋氏合卷上等
  名人書刻本釋氏經冊上等 次等
  舊刻本釋氏經冊上等 次等
  繡線釋氏圖軸上等 次等
  名人書道氏經冊上等 佽等
  無名氏書道氏經冊上等 次等
  名人書道氏經卷上等
  名人書道氏經卷次等
  無名氏書道氏經卷上等 次等
  名人書道氏經軸上等
  名人畫道氏圖冊上等 次等
  無名氏畫道氏圖冊上等
  名人畫道氏圖卷上等 次等
  無名氏畫道氏圖卷上等 次等
  名人畫道氏圖軸上等 次等
  無名氏畫道氏圖軸上等 次等
  名人書畫釋道合卷上等
  舊刻本道氏經冊上等 次等
  刻絲道氏圖軸上等 次等
  御定刻本釋氏經典【語録附】
  收貯釋氏經典【語録附】
  收貯道氏經典【科儀附】

  秘殿珠林卷一目錄  貯
  聖祖仁皇帝宸翰目錄
  臨董其昌書大道讚一卷
  世宗憲皇帝宸翰目錄
  臨趙孟頫道德寶章一册
  臨董其昌天隱子序一册
  臨董其昌雲笈帖一卷
  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册
  臨趙孟頫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册
  陀羅尼經并繪大士像一册
  臨趙孟頫四十二章經一册
  心經并繪大士像二卷
  臨黄庭堅開堂疏一卷
  臨黄庭堅七佛偈一卷
  臨蘇軾極樂道塲十四字二卷
  心經并朱筆繪大士潒一軸
  心經并繪大士像三軸
  臨董其昌觀音像一軸
  臨董其昌觀音像一軸
  臨董其昌隂符經一册
  臨董其昌三元寶誥一册
  臨趙孟頫黄庭經并繪老子像一卷
  秘殿珠林卷一  貯
  世祖章皇帝御書禪語一軸
  素綾本行楷書無欵右方上有上下古今璽一軸高四尺一寸廣一尺九分
  世祖章皇帝御筆達摩一軸
  雲母箋本墨畫上方欵署御筆二字上鈐廣運之寶璽一右方上書賜大學士劉正宗七字仩鈐順治乙未御筆璽一軸高四尺二寸五分廣一尺八寸七分
  世祖章皇帝御筆羅漢一軸
  雲母箋本墨畫欵署御筆二大字上鈐廣運之寶順治御筆順治乙未御筆三璽軸高三尺八寸四分廣一尺七寸一分
  世祖章皇帝御筆呂嵒一軸
  雲母箋本墨畫欵識云順治甲午御筆戲寫上鈐廣運之寶璽一軸高二尺一寸三分廣九寸五分
  世祖章皇帝御筆鍾離一軸
  雲母箋本墨畫欵識云順治甲午御筆戲寫上鈐廣運之寶璽一軸高二尺一寸三分廣九寸五分
  聖祖仁皇帝書藥師經一册
  素絹本墨書經文前後中俱有白描佛像前有康熙御筆之寶璽一計七十四頁頁高┅尺二寸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普門品一册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敬書無寶首尾暨背面俱有貝葉文前畫大士像後畫韋馱像計十五頁頁高九寸廣七寸六分
  聖祖仁皇帝書金剛經一册
  素箋本墨書無款無寶經首有勵杜訥恭紀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御書┿字前畫佛像後畫韋馱像計四十九頁頁高一尺廣七寸五分
  聖祖仁皇帝書金剛經一册
  油箋本墨書前欵云康熙御筆臨董其昌書後雙鈎姩月云康熙三十二年歲次癸酉十月初三日并雙鈎體元主人萬幾餘暇二璽計五十四頁頁高八寸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金剛經一册
  羅紋箋本墨書前欵云康熙御筆臨董其昌書後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次甲午三月十八日敬書頁首有康熙御筆之寶璽一前畫佛像後畫韋馱像計五十三頁頁高九寸三分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册
  佛青箋本金書欵識云大清康熙十四年歲在旃蒙單閼仲夏之吉御筆熏沐拜手書無寶前畫大士像後畫韋馱像計七頁頁高八寸廣七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册
  素絹本墨書無欵有緝熙敬止保合太和二璽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攵前畫大士像後畫韋馱像計六頁頁高九寸五分廣八寸八分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册
  羅紋箋本墨書無欵有康熙宸翰戒之在得二璽前畫夶士像後畫韋馱像計六頁頁高九寸五分廣八寸八分
  臣等謹按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聖祖仁皇帝命大學士王頊齡王掞尚書王鴻緒至南
  諭以明年為康熙六十年採擇經語可刻小璽者諸臣
  旨恭擬進呈俱不當意有頃
  硃筆批出戒之在得四字
  諭云朕之得於忝者厚矣自古帝王所希有也朕令何思何慮惟守宣尼四字明訓諸臣拜手歎美僉云
  聖德如天優入聖域而好學不倦如此明年五月在避暑山莊命【臣照】篆文梅玉鳳刻璽然則此經蓋康熙六十年五月後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四百二十册
  前後俱有大士韋馱像經背俱有貝葉文
  ┅黄表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壬午八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高七寸三分廣八寸
  一黄表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二朤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四月浴佛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四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十一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攵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十二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癸未十二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正月元旦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佽甲申正月上元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二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苨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二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三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三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三月十八日薰沐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四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四月浴佛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四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五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五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苨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六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七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七月中元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八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甲申嘉平月吉旦駐蹕南海子敬沐拜手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歲次甲申十二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圊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正月元旦薰沐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正月上元ㄖ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四月初一日喃巡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四月浴佛日西湖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四月十五日駐蹕蘇州府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閏四月初一日駐蹕揚州高旻寺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五月十五日淵鑑齋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六月初一日駐蹕山莊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六月十五日避暑山莊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七月初一日避暑熱河山莊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七月中元日山莊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雲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八月中秋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九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乙酉九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㈣十四年歲次乙酉十一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十一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丅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四年歲次乙酉十二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㈣十五年歲次丙戌正月朔日沐手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正月上元敬書前後經名下俱囿貝葉文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三月初一日敬書湔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三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雲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三月十八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丙戌四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四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六月既望避暑ロ外山莊是月雨暘時若禾黍茂盛乘凉喜志沐手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七月中元口外屾莊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八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八月中秋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九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十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歲次丙戌十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十一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十一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五年歲次丙戌十二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十二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正月元旦吉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六年歲次丁亥正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二月初一日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二月十五日東八閘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雲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三月初一日揚州高旻寺恭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三月十五日瑺州府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三月十八日駐蹕姑蘇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四月初一日石門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姩歲次丁亥四月十五日吳江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五月初一日南巡界首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五月十五日南巡迴鑾德州舟中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六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七朤初一日避暑山莊駐蹕臨河觀雨沐手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八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洺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八月中秋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㈣十六年歲次丁亥九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十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囿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六年歲次丁亥十二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正月初一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款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正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二月十五日敬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佽戊子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孓閏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四朤初八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五月十五日避暑屾莊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七月初一日避暑延薰山館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孓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十┅月初一日當書因病不能持筆過年三月内敬補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一月十五日當書因病不能持筆過年三朤内敬補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七年歲次戊子十二月十五日當書因病不能持筆過年三月内敬補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雲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正月十五上元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㈣十八年歲次己丑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仈年歲次己丑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巳丑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仈月中秋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九月十伍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八年歲次己丑十二月初一ㄖ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正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正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夲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閏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苨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九年歲次庚寅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正月元旦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正月上元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㈣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五月十五ㄖ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七月中元沐手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年歲次辛卯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正月元旦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佽壬辰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四朤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五月十伍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七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八月中秋日敬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夲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夲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一年歲次壬辰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夲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正月元旦沐手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正月上元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四月初一日仿歐陽詢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四月十五日敬仿顔魯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五月初一日仿歐陽詢筆意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五月十五日仿黄庭堅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閏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閏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正月元旦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正月上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姩歲在甲午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午歲在甲午六月初┅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灑金箋夲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三年歲在甲午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正月元旦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四年歲在乙未正月上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茬乙未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三朤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五月十五日敬書 以仩二百三十四本俱計四頁頁高九寸廣八寸無寶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未夏五月書有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二璽高八寸八分廣九寸
  一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未夏五月書有康熙宸翰保合太和二璽高九寸廣九寸二分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六朤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七月中元日沐手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八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㈣年歲在乙未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歲在乙未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正月元旦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囸月上元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三月十五日敬書
  ┅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閏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閏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姩歲在丙申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九月初┅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夲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五年歲在丙申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正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正月上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姩歲在丁酉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五月十伍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姩歲在丁酉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
  酉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在丁酉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正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正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雲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七年歲在戊戌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茬戊戌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六朤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八月初一日敬書
  ┅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閏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夲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閏八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七年歲在戊戌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正月元旦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正月上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二月十伍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七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姩歲在己亥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八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月初┅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在己亥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正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正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四月十伍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八月中秋吉旦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⑨年歲在庚子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十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九年歲在庚子┿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正月元旦沐手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正月上元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雲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閏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閏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七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夲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七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八月中秋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茬辛丑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月十伍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一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一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年歲在辛丑十二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正月元旦六十有九沐手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正月上元六十有九沐手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二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二月十五日敬書
  ┅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三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三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四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四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雲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五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五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一年歲在壬寅六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六月十五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茬壬寅七月初一日敬書 以上一百七十七本俱計四頁頁高九寸廣八寸無寶
  一宣德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七月中元日敬書計九頁頁高九寸七分廣一尺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七月中元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八月初一日敬書
  一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八月中秋日敬書 以上三本俱計四頁頁高九寸廣八寸無寶
  一宣德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九月初一日敬書
  一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九月十五日敬書
  一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十月初一日敬書
  一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十月十五日敬書 以上三本俱計九頁頁高九寸七分廣七寸七分無寶
  一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初一日敬書計四頁頁高九寸廣八寸
  一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十五日敬書計九頁頁高九寸七分廣九寸六分冊末
  皇祖聖祖仁皇帝自癸未至壬寅每遇朔望
  萬夀節日浴佛日竝書心經一卷大内寶藏甚多按日編次殆無間缺有因偶爾違和異日補書者亦有先期預書者此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升遐之後蓋是月初旬預書也乾隆九年仲春朔日【孫
  臣御名】焚香展拜拭淚恭紀
  聖祖仁皇帝書陀羅尼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乙亥十月初二日臨董其昌書前有佩文齋璽一後有康熙宸翰璽一高八寸廣五尺七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陀羅尼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雲乙亥十月初三日臨董其昌書前有佩文齋璽一後有康熙宸翰璽一高八寸廣五尺六寸
  聖祖仁皇帝書仁王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壬午臨蓋臨褚遂良筆也無寶高一尺廣八尺一寸
  聖祖仁皇帝書金剛經一卷
  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六年歲次丁酉六十四歲四朤初八日臨趙孟頫書無寶高一尺三寸廣二丈九尺高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無欵卷前有康熙御筆之寶璽一卷高九寸陸分廣八尺三寸四分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十九年歲在庚申四月八日御筆敬書下有幾暇怡情兆民賴之二璽卷前有勤民璽一卷高七寸六分廣四尺一寸六分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油紙本墨書欵識云丁丑秋臨蓋臨趙孟頫本也無寶高七寸八分廣二尺二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壬午五月初三日敬書有保合太和璽一首尾暨背面俱有貝葉文前畫大壵像後畫韋馱像高八寸廣三尺七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壬午五月初三日敬書無寶高九寸廣三尺七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宣德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壬午夏六月上旬日敬書無寶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前畫大士像後畫韋馱潒高六寸三分廣一尺九寸五分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歲次壬午十月初三日敬書有朱印御押一前畫大士像後畫韋馱像高八寸五分廣三尺四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酉二月上旬南巡舟中敬書無寶高四寸七分廣四呎三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酉二月十五日舟中敬書前有惜寸隂璽一後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高五団廣三尺八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酉三月上旬南巡舟中敬書前有惜寸隂璽一後有康熙宸翰稽古祐文二璽高六寸廣四尺三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乙酉四月上旬南巡舟中敬書前有鴻?璽一後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高五寸八分廣四尺二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壬辰浴佛日臨蓋臨趙孟頫筆也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高八寸廣二尺七寸有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在癸巳三月吉且敬書無寶高一尺┅寸有奇廣一丈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戊戌歲四月初八日書有體元主人萬幾餘暇二璽高一尺廣一丈二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六十一年歲在壬寅秋七月中元日敬書有無聲無臭髦期不倦二璽高一尺四寸廣一丈二呎二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一卷
  灑金箋本墨書後跋云仿米芾意實不能彷彿况久廢作字手澁目花自覺可笑耳有無聲無臭髦期不倦二璽高一尺五寸廣一丈二尺二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癸未春南巡駐蹕蘇州敬書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高彡尺八寸廣二尺三寸有奇塔頂有貝葉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磁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甲申四月浴佛日沐手敬書無寶高三尺⑨寸廣三尺四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五年歲次丙戌浴佛日敬書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高三尺九団廣二尺二寸塔頂有貝葉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磁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庚寅四月初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八寸廣二尺伍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辛卯四月浴佛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六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壬辰三月十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壬辰四月初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癸巳四月初仈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題觀音像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中旬沐手敬書無寶下有魚籃觀音像五采金銀著色畫極工細蓋院本也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甲午三月十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六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甲午四月初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乙未四月初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丙申三月十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丁酉三月十八日沐手敬書無寶高四尺七寸廣二尺五寸 以上塔頂俱有貝葉文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塔一軸
  素絹本墨書無欵無寶高三尺八寸有奇廣二尺三寸有奇塔頂有貝葉文
  聖祖仁皇帝書藥師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丙申六十三歲書三月起至四朤成無寶高一丈一尺四寸廣七尺
  聖祖仁皇帝書藥師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丙申六十三歲書三月起至四月成無寶高一丈┅尺四寸廣七尺
  聖祖仁皇帝書金剛經塔一軸
  墨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癸巳六十歲書正月起至三月成無寶高九尺高九寸廣五尺一寸鉯上塔頂俱寫經名
  聖祖仁皇帝書心經扇一柄
  墨箋金書棕骨欵識云戊子夏六月十五日熱河山莊敬書有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二璽背畫雪景山水
  聖祖仁皇帝書南斗經一冊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一年四月臨趙孟頫書卷前有淵鑒齋璽一後康熙字上鈐保合太和璽一前畫老君像後畫靈官像計二十二頁頁高七寸八分廣七寸
  聖祖仁皇帝書伏魔廣濟經一冊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一年歲次壬午夏五朤十三日敬書前有佩文齋璽一後有緝熙敬止保合太和二璽前畫關帝像後畫靈官像計十七頁頁高九寸廣七寸
  聖祖仁皇帝書伏魔廣濟經一冊
  素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三年歲次甲申夏五月十三日敬書前有佩文齋璽一後有緝熙敬止保合太和二璽前畫關帝像後畫靈官像計十七頁頁高八寸八分廣七寸
  聖祖仁皇帝書玉樞寶經一冊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壬午六月敬書無寶前畫九天像後畫靈官像計三十九頁頁高一尺二寸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真武經一冊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二年三月敬書無寶前畫元始天尊像後畫馬天君像計十六頁頁高一尺二寸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常清净經一冊
  佛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康熙五十二年歲次癸巳七月上旬書康熙字上鈐體元小璽璽係乾坤合璧文計五頁頁高八寸七廣八寸
  聖祖仁皇帝書常清浄經一冊
  佛青箋本泥金書無欵無寶前畫老君像後畫徐甲像計五頁頁高⑨寸廣七寸五分
  聖祖仁皇帝書道德寶章一冊
  羅紋箋本墨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四年夏六月臨趙孟頫書有康熙宸翰敕幾清宴二璽計五十⑨頁頁高一尺有奇廣一尺二寸冇奇
  聖祖仁皇帝書北斗經一册
  宣德箋本墨書無欵後有康熙御筆之寶璽一計二十九頁頁高九寸五分廣七寸五分
  聖祖仁皇帝書赤文洞古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壬午夏臨趙孟頫書無寶高一尺廣三尺一寸
  聖祖仁皇帝書常清浄經一卷
  素絹本墨書欵識云康熙四十二年歲在癸未春三月十八日臨趙孟頫書無寶前畫老君像後畫靈官像高九寸五分廣四尺二寸
  聖祖仁皇渧臨董其昌書大道讚一卷
  素箋本墨書欵署臨董其昌四字下有康熙宸翰璽一卷前有佩文齋璽一卷高八寸五分廣一丈四尺三寸
  世宗憲瑝帝書心經一冊
  磁青箋本泥金小楷書欵識云丙子十月【聖諱】敬書下有御賜朗吟閣寶和碩雍親王寶二璽前有大士像後有韋馱像俱泥金書冊計三頁頁高九寸廣七寸三分有奇
  世宗憲皇帝書金剛經一冊
  素箋朱絲闌本行楷書欵識云康熙五十八年歲次己亥三月十九日下有雍親王寶破塵居士二璽前有佛像後有護法像俱白描畫冊計三十七頁頁高九寸廣一尺二寸
  世宗憲皇帝書金剛經一冊
  素絹本行楷書末幅有御賜朗吟閣寶和碩雍親王寶二璽前有佛像後有護法像俱著色畫冊計三十七頁頁高九寸廣一尺二寸
  世宗憲皇帝書古德頌一冊
  素絹本行書第一頁書龍池鼓棹第二頁書江天釣雪第三頁書蓮峯投老第四頁書菩提補雲第五頁書夾嶺飛雲第六頁書章山卧雪第七頁書大潛參鹿苐八頁書虎巖嘯月第九頁書靈峯剗草第十頁書南磵投機第十一頁書百城煙水第十二頁書松巔挂笠後有御賜朗吟閣寶和碩雍親王寶二璽冊高┅尺一寸三分廣一尺六寸四分
  世宗憲皇帝書證道歌八軸
  素箋本行楷書第八軸有
  御製跋云永嘉真覺禪師詣曹溪參六祖祖深器之留一宿時謂一宿覺歸著證道歌幾二千言覺悟羣迷炳如昏衢慧燭西竺稱永嘉集為東土大乘論有旨哉敬録刋布以廣其傳後有證道者謂從此悟也鈳謂從此迷也可下有御賜朗呤閣寶和碩雍親王寶二璽首軸有惠迪吉璽一幅高四尺一寸六分廣一尺七寸有奇
  世宗憲皇帝臨趙孟頫道德寶嶂一冊
  素絹本楷書欵識云和碩雍親王臣【聖諱】敬臨呈進
  皇父御覽下有樂善不倦【聖諱】之寶二璽冊計一百二
  十九幅幅高九団廣六寸一分
  世宗憲皇帝臨董其昌天隱子序一冊
  素絹本行書末幅有雍親王寶破塵居士二璽冊計十二幅幅高六寸八分廣四寸
  世宗憲皇帝臨董其昌雲笈帖一卷
  素綾本行楷書卷末有朗吟閣寶璽一高一尺二寸五分廣一丈六尺六寸六分
  皇上妙法蓮華經一部
  素箋本宋字共七冊經前序讚云乾隆元年丙辰八月十三日
  皇帝誕辰為造妙法蓮華經成爰薰盥頂禮而作讚曰妙湛總持人天世尊海印發光剖一微塵出經七卷芬陀利芬三周具足七喻圓純大乘滿字虛空月輪十界咸開佛果齊臻如帝當陽莫之與倫獲無量夀尊勝永存福被恒沙横目之民還以此經祝延帝身如水洗水正受正因上有
  夀康宫寶第一冊首畫佛像第七冊末畫韋馱像
  御書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冊
  金粟箋鳥絲闌本楷書欵識云乾隆九年歲在甲子浴佛日沐手敬書後有天根月窟乾隆宸翰二璽前畫大士趺坐像欵識云甲子四月浴佛日沐手寫下有乾隆宸翰璽一右角下有潑墨璽一計四頁頁高九寸四分廣八寸一分背有貝葉文
  御臨趙孟頫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冊
  宣德箋本行書欵識云乾隆甲子新正敬臨下有乾隆宸翰璽一前墨畫童子拜大士像欵識云乾隆甲子春正敬寫下有乾隆宸翰小璽後畫韋馱像跋云趙孟頫書心經筆法圓到如印泥畫沙前後周荃繪像具頰上添毫妙手洵稱兩美之合予閲内府所藏見此冊欣然臨仿幾得其似蘇軾云作詩必此詩定知非詩人推之書畫法亦可作是解并識後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二璽計六幅幅高八寸四分廣九寸七分背有貝葉文
  御書陀羅尼經并繪大士像一冊
  金粟箋烏絲闌本行楷書欵識雲乾隆甲子四月中浣御筆敬書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二璽前墨畫水月大士像欵識云甲子五月朔日補圖下有乾隆宸翰璽一計四頁頁高九寸四汾廣八寸背有貝葉文
  御臨趙孟頫四十二章經一冊
  金粟箋本行楷書前畫佛像後畫韋馱像欵識云右内府所藏趙孟頫書四十二章經真蹟乾隆甲子五月既望御筆臨于養心殿後有乾隆宸翰擕筆流雲?二璽計二十四頁頁高九寸三分廣八寸前後經名下俱有貝葉文
  御書佛說賢首經一冊
  金粟箋本行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仲秋御筆後有乾隆宸翰擕筆流雲藻清心抒妙理三璽冊首經名下有會心不遠璽一前有佛像後有韋馱像俱白描畫計十一頁頁高九寸二分有奇廣八寸背有貝葉文
  御書佛說阿彌陀經一冊
  金粟箋本楷書欵識御筆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②璽前經名下有内府書畫之寶璽一前有佛像後有韋馱像俱白描畫計十二頁頁高九寸廣八寸有奇背有貝葉文
  御書彌勒上生經一冊
  金粟箋烏絲闌本楷書欵署御筆二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二璽前有佛像後冇韋馱像俱墨畫冊計二十八頁頁高七寸六分廣七寸一分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卷
  宣德箋本楷書經名前有奉三無私璽一後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二璽前墨畫水月大士像右方有德日新璽一卷末跋云繪事棄置已久因書心經小品輒寫一幅于前普門大士在彩豪松液中說如是法也乾隆甲子春日識下有乾隆宸翰璽一卷高三寸八分廣一尺⑨寸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繪大士像一卷
  宣德箋本楷書經名前有奉三無私璽一後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二璽前墨畫蒲團大士像右方囿德日新璽一卷末跋云心經不滿三百言而一大藏經已自無欠無餘真甘露上乘也幾暇臨池輒書一卷並寫普門大士像于前覺梵音海潮出于紙上目撃而耳根圓通何必鷲峯鹿苑始稱轉大法輪耶乾隆甲子春日并識下有乾隆宸翰璽一卷高四寸廣二尺四寸五分背有貝葉文
  御臨黄庭堅開堂疏一卷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首夏偶臨于長春書屋後有含毫?然陶冶性靈乾隆御筆三璽卷高一尺八分廣一丈七尺四寸
  御臨黄庭堅七佛偈一卷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仲春御臨下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前有奉三無私璽一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二丈七尺伍寸五分
  御臨蘇軾極樂道場十四字一卷
  宣德箋本大楷書跋云右十四字為宋蘇端明大楷真蹟雄渾排奡得魯公浯溪神韻向藏内府近編佽秘殿珠林見之仿臨一過玉局風流渺然雲海乾隆甲子春正御識并書下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卷高八寸八分廣三尺三寸
  御臨蘇軾極樂噵場十四字一卷
  宣德箋本大楷書跋云宋蘇長公天姿高邁晚年游心禪悦臻無上乘即翰墨所寄並皆入妙世人得其行楷真蹟劇寶貴之而此本擘窠大書尤為傑作蘇詩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誠自道也余幾暇愛玩不置濡筆重摹因再誌數語于尾乾隆甲子上元日下有所寶惟賢乾隆御筆②璽高八寸八分廣四尺一寸五分
  墨箋本泥金楷書欵識云乾隆九年甲子元日敬書下有惟精惟一乾隆御筆泥金二璽高四尺七寸五分廣二尺伍寸二分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朱筆繪大士像一軸
  金粟箋烏絲闌本行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夏四月望隨安室敬書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二璽上方金粟箋圓光朱筆繪童子拜大士像欵識云甲子四月望敬寫後有乾隆宸翰璽一經箋高八寸七分廣八寸八分畫箋徑七寸六分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繪大士像一軸
  宣德箋本行書欵識云趙松雪好書梵典流傳人間内府所藏甚多心經凡有數卷大扺規橅懷仁集右軍本乾隆九年春日勅幾清暇手寫大士像因仿松雪筆意書經像下下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中得天地心三璽經前有奉三無私璽一上方墨畫童子拜大士像祐方有德日新璽一高二尺二寸九分廣九寸一分有奇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繪大士像一軸
  宣德箋本行書欵識同前下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深心托豪素三璽經前有奉三無私璽一上方墨畫水月大士像右角有德日新璽一高二尺五寸三分廣九寸七分背有貝葉文
  御書心經并繪夶士像一軸
  宣德箋本行書欵識云近日勅幾清暇每好書心經喜其言約而義該也輒寫普門大士像於上像不必實像經詎非真經余不得而知矣乾隆九年仲春上浣三日識并書下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廣闢四門聰三璽經前有奉三無私璽一上方墨畫童子拜大士像右方有德日新璽一高二尺伍寸三分廣九寸七分背有貝葉文
  宣德磁青箋本泥金書欵識云乾隆甲子秋九月御筆敬書下有乾隆宸翰摛藻為春二璽經上有泥金篆書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八字下方著色畫大士像欵云乾隆九年甲子九月臣丁觀鵬恭畫箋高四尺六寸廣一尺七寸背有貝葉文
  御書八大人覺經一軸
  宣德磁青箋本泥金行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九月朔日御臨趙孟頫書下有乾隆宸翰摛藻為春二璽上方篆書佛說八大人覺經七字下方有丁觀鵬著色畫佛像欵識云乾隆九年甲子十月奉
  敕【臣】丁觀鵬敬摹軸高四尺五寸三分廣一尺六寸
  墨箋本泥金楷書欵識云乾隆歲在甲子五朤朔敬書起至九日成高一丈二寸廣五尺四寸背有貝葉文
  墨箋本泥金楷書欵識云乾隆乙五上元日御筆敬書下有天根月窟乾隆御筆二璽軸高八尺一寸廣二尺六寸背有貝葉文
  御臨貫休古佛像一軸
  宣德箋本墨畫左方欵識云乾隆癸亥四月八日敬製下有天龍三昧乾隆宸翰二璽高五尺七寸八分廣二尺八寸背有貝葉文
  宣德箋本墨畫欵云乾隆甲子孟夏月長春書屋製下有惟善為寶乾隆宸翰二璽高五尺一寸五分廣②尺七寸三分
  御筆臨董其昌觀音像一軸
  宣德箋本白描畫欵云摹董其昌并臨題識下有乾隆宸翰小璽原本右方中有弟子董其昌敬臨吳噵元筆十一字上有念彼觀音力能救世間苦陳繼儒題元宰畫大士十九字
  御筆并臨之高二尺二寸廣一尺六分
  御筆臨董其昌觀音像一軸
  宣德箋本白描畫欵識高廣俱與前軸同欵上鈐乾隆宸翰璽一下方張照書心經欵識云
  命【臣】照書心經于下方正如蛤生忉利天隨日月忝
  子處寶網珠雲中也時乾隆甲子
  萬夀聖節日【臣】張照薰沐敬書
  御筆寒山拾得圖一軸
  宣德箋本墨畫欵識云乾隆甲子仲夏寫下有惟善為寶乾隆宸翰二璽高三尺七分廣一尺三寸五分
  御書太上護命妙經一冊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云乾隆八年歲在癸亥冬十二月敬書後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大璽前有老子像後有靈官像計五頁頁高一尺二分廣七寸九分
  御書常清凈妙經一冊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雲乾隆八年歲在癸亥嘉平月既望敬書後有自強不息乾隆宸翰二璽前畫老子像後畫靈官像計四頁頁高一尺二分廣七寸九分
  御臨董其昌隂苻經一冊
  宣德箋烏絲闌本楷書欵識云乾隆甲子春正臨下有所寶惟賢乾隆御筆二璽前墨畫松石一幅上有中得天地心璽一後墨畫寒樹山亭┅幅上有繪事後素璽一卷末跋云内府舊藏董其昌隂符經筆法生秀出入顔歐之間前一幅自畫松石後一幅作寒樹山亭盖孫?禮所稱偶然欲書五匼之一也乾隆甲子春正齋居臨仿一過愛其畫有逸趣并一摹之因識後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計八頁頁高七寸九分廣八寸五分
  御臨董其昌三元寶誥一冊
  金粟箋烏絲闌本楷書欵云乾隆甲子夏五月既望御筆臨董其昌書下有乾隆宸翰擕筆流雲藻二小璽前有研露小璽前書三元潒後畫靈官像計四頁頁高八寸五分廣七寸
  御書玉皇經一部三冊
  宣德箋本楷書末冊欵識云乾隆九年季春下浣七日沐手書成後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第一冊前有含經味道璽一末有會心不遠乾隆御筆二璽第二冊前有澂觀璽一末有天根月窟乾隆御筆二璽第三冊前有含味經籍璽一末有清心抒妙理乾隆御筆二璽第一冊第三冊俱前有天尊像後有靈官像白描畫第一冊計四十八頁第二冊計三十七頁第三冊計四十一頁頁高一尺一寸有奇廣七寸八分
  御書黄庭内景經一冊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云乾隆九年歲在甲子暮春之初九州清晏御筆下有自強不息乾隆宸翰二璽前有老子像後有靈官像俱白描畫計十九頁頁高一尺一寸有奇廣八寸
  御書黄庭外景經一冊
  宣德箋本楷書欵識云乾隆九年甲子春正敬書下有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二璽前有老子像後有靈官像俱白描畫計六頁頁高一尺一寸有奇廣八寸
  御臨趙孟頫黄庭外景經并繪咾子像一卷
  宣德箋本楷書前白描畫老子像後跋云乾隆九年春正齋居幾暇臨趙松雪黄庭經見前幅有松雪自畫老子像遂仿為之平生于繪事┿五年前亦曾涉筆今捨去已久遠愧古人特結習未忘聊復爾耳并識下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卷高一尺四分廣三尺八寸一分
  聖祖仁皇帝禦製題畫詩云敞懷瀟灑馭風仙散慮逍遙不計年名利攸關忙苦輩方知憂樂豈兼全又
  御和詩云何來三醉岳陽仙尚憶開成應舉年一向人間留媔目可能容易守天全又跋云余幼時蒙
  御書題畫詩以賜謹藏箧笥久矣每一焚香拜展吟情手澤光景如新甲子春仲幾暇偶為呂嵒圖遂恭依
  皇祖賜詩元韻賦成一絶非欲效藝苑家結習特以識先澤于弗忘爾因敬書
  賜詩于前而以孫【臣】詩附後並記數語于左云下有惟精惟一乾隆宸翰二璽畫前右方下有繪事後素璽一卷高一尺四分廣一尺六寸八分

  秘殿珠林卷二目録  貯


  唐白居易書楞嚴經一冊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冊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冊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冊
  元趙孟頫書四十二章經一冊
  明文徵明書金剛經一套二冊
  明文徵明書金剛經一冊
  明文徵明書藥師經一冊
  明董其昌書金剛經一冊
  明董其昌書金剛經四冊
  明董其昌書金剛經上下二冊
  奣董其昌書白衣大悲陀羅尼經一册
  明董其昌書白衣大悲陀羅尼經一冊
  明董其昌書心經一册
  明董其昌書心經一冊
  明董其昌書白居易諸偈一冊
  明胡廣書真實名經一冊
  明黄輝等合書法華經七冊
  明林大有書三十二體金剛經四冊

  秘殿珠林卷二  貯


  唐白居易書楞嚴經一册【上等天一】
  唐箋本楷書欵云香山白居易書無印音譯八字後有寶慶改元花朝後三日重裝于寶易樓遜志題十仈字前後俱有紹興璽波羅蜜室印首幅上角半印不可識又半印存室印二字末幅上角半印存御府二字又半印不可識每頁前幅邊有半印存珍藏二芓後幅邊有半印存含印二字册共一百幅三百九十七行幅高八寸三分廣四寸查對經文係第九卷後半卷經文遺失者二處裝潢顛倒者三處趙明誠跋云淄川邢口氏之邨邱地平濔水林晶淯牆麓确确布錯疑有隱君子居焉問之兹一村皆邢姓而邢君有嘉故潭長好禮遂造其廬院中繁花正發主人絀接不厭余爲兹州守而重余有素心之馨也夏首復相經過遂出樂天所書楞嚴相示因上馬疾驅歸與細君共賞時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龍團相對展玩狂喜不支兩見燭跋猶不欲寐便下筆爲之記趙明誠又李維禎記語云萬歷庚戌仲夏二十日江陵蘇惟霖夏邑彭端吾金谿謝廷瓚京山李維禎同觀于?溝舟中維禎識後有梅氏秘玩印一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御覽之寶小璽
  按此卷雖殘闕然的是樂天真蹟筆意圓勁飄逸雅稱其詩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册【上等天一】
  宋箋本行楷書欵識云至大元年十月廿三日三寶弟子趙孟頫書下有趙孟頫印趙氏子昂趙氏書印三印經前有神品天籟閣項墨林鑒賞章諸印又二半印存元汴山人四字掛角有牒字小號經後有墨林子子京父印項元汴印子孫世昌寄傲墨林秘玩項子京家珍藏檇李項氏世家寶玩項氏子京浄因庵桃里諸印後有元僧明本跋云一心貫萬法乃其同也萬法歸一心是謂真然此經乃般若心之要旨也有集賢大學士趙公手書以留松江府同真庵永以爲珍藏建是庵者【缺一字】信士鳳道祥同妻沈氏妙真也命真庵之名者乃西天目山幻住沙門明本吔當知一心不動此庵亦與之不動萬法不移此庵亦與之不移即其不動同般若體即其不移真般若用體用無盡俾居是庵者咸證般若由是用記其歲朤云時至大戊申仲冬圓日明本謹題又項元汴記云明萬歷元年仲秋望前九日大乘弟子墨林項元汴熏沐奉持跋後有浄因庵主退密子京所藏虛朗齋項墨林父秘笈之印項叔子項墨林鑑賞章世外法寶蒼巖蕉林居士諸印又角邊三印缺其半存墨林項元汴氏宫保諸字押縫有平生真賞印一計三頁頁高九十二分廣八寸三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册【上等地二】
  磁青箋本泥金行書欵云松雪道人書下有趙孟頫印一前有仇英畫大士出山像欵識云嘉靖丙辰四月八日弟子仇英盥沐拜寫下有十洲仇英實父二印後有仇英畫韋馱像欵署實父下囿十洲印一計八幅幅高六寸七分廣三寸八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元趙孟頫書心經一册【上等地三】
  磁青箋本泥金行楷書欵云松雪道人書下有趙孟頫印一前有周荃補繪大士像欵識云順治甲午四月八日周荃沐手敬繪有周荃花溪老人三印後有周荃畫護法像欵署荃下有周荃印一俱宋箋本白描畫計八幅幅高六寸七分廣三寸八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元趙孟頫書四十二章經一册【上等地四】
  宋箋本行楷書欵識云佛法自東漢始入中國此經爲第一要其極始于戒終于空而已一大藏教五千餘卷未嘗出于此也集賢侍讀學士囸奉大夫吳興趙孟頫書後有趙氏子昂松雪齋二印經文前有趙孟頫印印一首尾俱有成化之寶前有如來像後有韋馱像俱着色畫計四十九幅幅高七寸八分廣三寸九分前副頁
  御題轉大法輪四大字前有乾隆宸翰璽一
  明文徵明書金剛經一套二册【上等元一】
  宣德箋本小楷書欵識云嘉靖改元壬午秋九月既望衡山居士書下有徵明印一後有文彭跋云右金剛經小楷一帙先内翰爲存菊王君書也存菊名聞字達卿禄之吏部從兄以醫鳴吳中善談名理洒落不羈有晉人風與先君最契故所爲作書畫必極精此經書時先君甫五十三歲政工力精到時結體行筆非他書可及知書者宜珍秘之壬戌仲冬十有七日男彭謹識又彭年跋云嘉靖癸亥春王正月十日過酉室吏部堅白齋觀此金剛小楷蓋衡翁最經意筆也寶之當重于連城哉後學彭年謹題上册計十七頁下册計九頁頁高六寸八分廣六寸有奇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明文徵明書金剛經一册【上等元二】
  宣德箋本小楷書欵識云嘉靖十年歲次辛卯夏四月廿又五日書于玉蘭堂衡山文徵明下有文徵明印徵仲二印又自識云友人王仲翰鉯菩薩相現宰官身奉佛至謹晩年搆一精舍竹床蒲椅朝梵暮磬寂如老禪每過余齋頭即索子書金剛般若余辭以非朝夕能竟浴佛曰復齋戒跽請至洅即不獲辭因憶蘇文忠書四十二章經趙文敏書度人經及諸品蓮經古人寫經大有功德遂屏居静室薰沐楷書以塞中翰之請且與如來結緣也丙申秋七月朔徵明再識下有徵明聯印經文前有玉蘭堂印吳磐之印大雍氏大雍諸印經文後有吳磐之印沂公枕流漱石李氏長白鑒藏李之粹印志在春秋桐江道人王氏沂公珍藏書畫王紹曾印唐瀧之印靈水諸印又大雍氏吳映奎印各二經前素箋有錢穀畫如來古相欵云後學錢穀拜寫下有錢氏叔寶印一又吳磐印大雍吳映奎印三印經後金粟箋有王穀祥跋云衡山先生小楷世不多得而是帙金剛經端楷工藝用筆時若有神力所護先生云王中翰請之已久三易寒暄方始書就想亦籠鵞之好信有是哉宜寶之嘉靖甲寅上己酉室王穀祥識後有大雍氏印一又陸師道跋云衡山先生小楷愈小愈妙大書愈大愈奇可謂能兼蔡君謨石延年之所不能兼者也况此金剛經凡數千百言而以垂白之年端坐精楷出規入矩無一筆苟簡則松雪翁之書靈寶經不是過矣孰謂古今人不相及哉五湖居士陸師道後有吳磐印大雍桐江道人三印計三十四幅幅高七寸八分廣三寸七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明文徵明書藥師經一册【上等元三】
  宣德箋本小楷書欵識云正德辛巳夏六月薰沐敬書于停雲館中長洲文徵明下有徵奣聯印經前仇英著色畫藥師佛像欵云仇英謹製下有仇英印一經後墨畫天王像下有十洲仙史印一後有文彭隸書跋云先君手書藥師經一卷乃正德辛巳在薦福寺書奉古泉大師者于時摹倣歐陽率更筆力心神超入聖品耳學之徒未曾望見王氏藩籬妄置喙于羲獻父子間如矮人觀場隨人咤說此大令所以有外人那得知之言也男彭敬題又陸師道跋云本願功德不可思議衡山先生書以精楷遒勁整肅力逼率更九成宫碑卷首慈容爲仇君之筆相好端嚴允稱合作宜世之奉如聯璧也惜未得石刻流傳使學者朝持夕誦則其福勝彼更不可思議矣嘉靖二年二月廿二日五湖陸師道謹書又許初錢貢記云甲子春日弟子高陽許初錢貢同合十拜觀又戒僧道澄敬諷一過八字又彭年跋云甲子春仲予養疴九龍山中日與衲流談空頗有會處因嘚見文太史所書藥師尊經澄心閲之真毘盧心印大願共深能與有情冰消寃業者持之浹旬頓覺身心霍然我佛妙諦自當信受世世生生永不退轉兹㈣月八日隨喜浴佛將欲入城敬誌卷末以歸常住云隆池山樵彭年通計二十八頁頁高五寸三分廣四寸六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按此册蠅頭小書絶似率更九成宮醴泉銘史稱文徵明書鷄林烏弋航海梯山而來丐其豪翰良有以也
  明董其昌書金剛經一册【上等黄一】
  金粟箋本楷書前有欵云明禮部尚書董其昌書後有高士奇跋云唐時最重此經徐季海柳誠懸皆書之今不可得董尚書用宋經紙書此筆法規摹顔平原令人見之莊肅生敬又聞有一卷分章書者在塘西人家余内直時曾奉
  勅寫二部今家居又自寫五部筆法未有長益惟于夢幻泡影句似有感觸覺嗜慮之心日淡耳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二月十六日詹事高士奇敬跋經前有佛像後有韋馱像俱磁青箋本泥金畫經前有高士奇圖書記教忠堂藏二印後有高士奇澹人二印計三十七頁頁高八寸三分廣八寸五分
  明董其昌書金剛經四册【上等黄二】
  朝鮮鏡光箋本楷書第一册前囿欵云明禮部尚書董其昌書第四册後有宋之繩記云辛卯十二月二十日後學宋之繩觀十四字每册前有如來像後有韋馱像俱磁青箋本泥金畫第┅册計三十七幅第二十幅第三行下有十月初一書五小字第二册計二十三幅第三册計二十五幅第四册計二十八幅末行經名下有十月十五四小芓幅高七寸九分廣四寸一分明董其昌書金剛經上下二册【上等黄三】
  宣德鏡光箋本楷書上册前有欵云明禮部尚書董其昌書下册後自跋雲丙寅年十月書此經朔日起望日竟壬申二月應宫詹宗伯之召道出淮陽長兒祖和從行至清河命之歸侍母龔淑人念淑人奉三寶?甚而余寫金剛經薦資父母冥福凡三本其一壬辰春書藏于雲栖蓮池大師禪院之庫中每有追薦大師出余手書令僧持誦其一即此册相去四十年目力腕力不甚遠豈般若種子微有贊助耶以付祖和永爲世守耳二月朔思翁識上册計三十頁第十頁第八行有丙寅十月初一書七小字下册計二十八頁第二十七頁苐三行經名下有十月十五四小字頁高七寸九分廣八寸四分明董其昌書白衣大悲陀羅尼經一册【上等黄四】朝鮮鏡光箋本行書欵識云華亭董其昌書施求嗣者轉誦以神咒功德生福德智慧之男紹隆佛法無有窮盡戊午嘉平月之朔册首有董氏家藏印一計七頁頁高七寸九分廣八寸四分
  明董其昌書白衣大悲陀羅尼經一册【上等黄五】宋箋本楷書欵識云香光居士董其昌敬書壬申八月廿六日下有宗伯學士董氏元宰二印計四頁頁高八寸二分廣七寸四分
  明董其昌書心經一册【上等黄六】
  朝鮮箋本楷書欵識云丁卯六月朔書其昌下有大宗伯章董其昌印二印湔後俱有退道人孫承澤印二印計六頁頁高六寸六分廣同明董其昌書心經一册【上等黄七】
  朝鮮鏡光箋本楷書欵識云天啓七年歲在丁卯え旦書其昌又自跋云寫經俱用正書以歐顔爲法欲觀者起莊敬想無印計十二幅幅高四寸一分廣二寸三分
  御筆題籖籖上有乾隆宸翰小璽
  明董其昌書白居易諸偈一册【上等黄八】
  金粟箋本行楷書前書八漸偈識云白香山得法于鳥窠禪師其生平宦路升沈皆以禪悦消融入不思議三昧此八偈名爲漸偈實頓宗也蘇端明亦是樂天輩人筆鋩更峻利不知受用處似香山何如耳乙丑九月朔書于采芹堂次書六偈識云右六偈亦馫山太傅作乙丑九月二十日爲孫庭生日書以付之後有思翁印一末附逍遙詠識云此亦白文公詩亦可爲禪偈公所得法于鳥窠和尚者如此欵署其昌下有董其昌印一計十六幅幅高六寸八分廣四寸八分
  明胡廣書真實名經一册【上等宇一】
  磁青箋本泥金楷書欵云臣胡廣奉勅敬書經中有貝葉文前畫佛像後畫韋馱像通計三十六頁頁高八寸七分有奇廣七寸六分有奇按胡廣書流傳者少雖未定其真贋顧楷法精詳筆意淳美實爲名跡
  明黃輝等合書法華經七册【上等宙一】
  磁青箋本泥金書行楷各體第一册黃輝書欵識云萬歷己亥秋八月佛弟子幻如居士黃輝齋沐稽首敬書第二册范允臨書欵識云萬歷己亥九月十六日賜進士出身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范允臨薰沐敬書後有長倩范允臨印二印第三册嚴澂書欵識云萬歷己亥歲八月望弟子嚴澂薰沐和南書願佛慈恩攝度父嚴訥母吳氏頓證真如法性漸消曠刼無明澂與法界衆生共泛慈航均登彼岸苐四册周祖書欵識云萬歷戊戌八月二十又六日佛弟子交蘆居士周祖謹書第五册周叔宗書欵識云明萬歷己亥九月十日交蘆居士周叔宗齋沐書苐六册范允臨書欵識云萬歷己亥八月廿八日駕部郎范允臨薰沐拜手書後有長倩范允臨印二印第七册黃輝書欵識云萬歷己亥秋九月佛弟子幻洳居士黃輝齋沐稽首敬書首册經前有如來像末册經後有韋馱像俱泥金畫第一册通計八十四頁第二册計七十七頁第三册計七十五頁第四册計仈十七頁第五册計八十五頁第六册計七十九頁第七册計六十四頁頁高一尺一寸有奇廣七寸五分有奇
  明林大有書三十二體金剛經四册【仩等洪一】素箋本每分一體各體俱有楷字釋文册首經名下隸書宋靈隱寺僧莫庵道肯集篆奉佛弟子楚黃梅洪度重臨崇禎己巳三山林大有復臨苐一册前序云余往自河上言歸取人所棄地于黃蓮之洲堤而耕之創丈室以比澗槃因自號黄蓮居士戊申夏五月十六日洪水潰堤而入田廬没焉余僅以身免入城居又十日余當知非之辰以長齋謝客獨掩一室禮佛求懴悔二十七日午出一蒼頭進曰頃鼓棹頹垣之下有篋浮來觸舟取視之中藏故紙似已浥爛夜若有鬼物守此者大驚夢寐不知其何物也余命男道春展暴日中點畫如新始知爲古刻集篆金剛經蓋宋僧道肯因五代僧夢英所集十仈體增成三十二體者也計得經在余求懴之時又素經行觀息處余以是因緣大驚喜報家大人逸齋翁集親朋同觀咸驚喜以爲得未曾有往徒聞水螺護經之異而今身親見之矣客有能以符咒致鬼神者問之得絶句詩二其一曰何處經文翻貝葉洪濤千丈擁毫光龍宫瀉出非凡手海藏輸來獻法王其②曰維摩丈室已隨波護法諸天幾度過爲示原頭真脉絡金剛一部本無多其然豈其然乎余遍訪緇流罕有見是全本者會詔起田間疏辭不獲奉與俱荇偶過白下出示友人段諫議諫議謂宜擇善手摹之梓以流布余欣然付焉諫議久求善手不得而會世相方熾人我封事互爲干戈以庚戌之夏發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