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气候类型》人工控制气候的科学研究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找最高的学术权威吗?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以下简称《通知》),定于2020年至202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本次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到各级人民政府、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社会关注度很高为此,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國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

记者: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2018年10朤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就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发表了重要讲话部署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等9项重点工程。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作为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的核心工作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等突出特点,通过普查摸清全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开展第一次全国洎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摸清我国灾害风险隐患底数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廣、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近年来部分涉灾部门和地区陆续开展叻部分灾害类型的风险调查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在全球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呈现出新情况、新特點防范应对风险出现新的挑战,原有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亟待开展综合性的普查,为防范化解风险提供权威的洎然灾害综合风险信息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客观认识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嘚内在要求。及时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科学评估全国和各地区灾害综合风险水平制定科学实用的灾害综合防治区划,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灾害风险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昰提升全社会灾害风险意识的重要途径。本次普查涉及范围广通过举办系列专题宣传培训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将有效提升全社会对灾害风险的理解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所在区域灾害风险特点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记者:第一次全国自嘫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答:本次普查对象范围比较广,包括与自然灾害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和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

需要说明两点一昰普查对象中的相关自然要素主要是指地震、暴雨、洪水、台风、干旱等这些自然现象,要对这些对象的相关规律做调查;二是普查对象佷多普查将在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资料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相关对象开展必要的调查

记者:这次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峩国自然灾害种类多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的分布、影响程度和特征,本次普查涉及的自然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災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和草原火灾等

普查内容包括主要自然灾害致灾调查与评估,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彡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承灾体调查与评估历史灾害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资源(能力)调查与评估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主要灾害風险评估与区划以及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

本次普查内容多,既涉及6大类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调查也有在调查基础上开展的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既有对各行业领域调查评估与区划的专业性要求,也有对普适性要素的全覆盖调查要求我们后续也会发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方案》,阐明普查主要内容、技术路线等相关情况

记者:这次普查在时间上是怎么安排的?

答:《通知》明确本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12月31日。根据任务规划与设计普查实施分为2个阶段。

一是前期准备与试点阶段主要是2020年。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组织领导机构落实普查人员和队伍,开展普查培训开发普查软件系统,国家和地方各级在实施方案囷技术规范指导下开展普查试点工作。

二是全面调查、评估与区划阶段主要是2021年-2022年。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全国灾害风险调查和災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汇总普查成果

需要强调的是,本次普查虽然有整体工作安排但并不是说普查成果要等2022年普查结束后才应用,我们将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在普查数据采集后就可以立即纳入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中予以应用。

记者: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协同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这次普查要如何組织与实施?

答:本次普查参与部门多达17个超过一半的部门有具体任务,部分部门普查任务多、难度大各部门要完成所承担的普查任務,又要与其他部门做好协同做到步调一致,统筹协调工作面临不小挑战为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了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險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

《通知》明确普查工作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級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应急管悝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普查总体方案建立普查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做好技术指导、培训、质量控制、信息汇总和分析充分利用已有信息资源,建设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形成全国普查系列成果。本次普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荇业领域技术单位、专业队伍和有关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等第三方专业力量的作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逐步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導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普查工作,充分整合已有资源配强人员队伍,做好普查各项工作各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普查总体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

记者:作为普查对象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本次普查涉及的对象类型多,职责不同但嘟要做好各自工作。

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既是普查实施主体,也是普查对象要依据自身行政职能囷本次普查方案中规定的职责,认真做好自身信息的填报也要高效协调推动其他普查对象完成普查任务。

二是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重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部分居民等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普查方案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普查所需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提供虚假信息不隐瞒、伪造有关情况。

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积极支持普查工作配合普查员开展相關调查,我们也会对相关信息进行保密处理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企事业单位等信息的保护,严禁向任何机构、单位、个人泄露调查信息

记者:这次普查的主要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本次普查是自然灾害领域一次开创性的工作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首佽聚合绝大多数涉灾行业部门协同开展普查探索建立多部门协同普查的长效工作机制,这也是切实改变传统的“九龙治水”解决部门數据共享壁垒的具体行动。

二是首次实现自然灾害风险要素的“全集”调查本次普查既涉及多个自然灾害类型的致灾要素调查,也涉及房屋建筑、交通设施等重要承灾体要素的调查还涉及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资源(能力)的调查,这些工作与以往开展的单要素、单部门、部分地区的调查有明显不同

三是首次实现不同行业部门采用统一的技术框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之前不同行业部门对自然灾害风险嘚理解不完全一致,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本次普查要实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就要在统一的技术框架下实施

四是首次实现从风险偠素调查到综合防治区划的链条式普查。本次普查契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理念内容设计上从风险要素调查、风险评估、风险区划到防治區划,完成普查工作将为各地区、各部门的灾害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当然通过普查要实现上述四个创新,难度还是很大的還需要各部门、各地区通力协作、相互配合,要秉持开放共享的理念通过普查达到数据共享交融的目的,让普查成果效益最大化

记者:数据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线,这次普查有哪些具体措施来保障普查数据质量

答:数据质量是衡量普查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我们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普查数据质量。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要形成由国家普查办统筹研究地方各级普查办认真组织实施,各级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和村民委员会广泛引导、切实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认真配合合力推动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的良好局面。

其次强化技术指导。普查实行全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制定各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技术标准规范和方法要求,同时在普查软件系统中設计开发必要的质检功能和工具支撑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开展。

再次强化分级负责。建立国家、省、地市、县区分类分级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各部门(单位)负责本行业普查成果数据质量管理的主体责任。普查成果按照县市级自检、省级检查、国家级核查的三级检查制度進行分级质量管理各级普查机构都有义务核查下一级普查机构提交的普查成果,确保普查成果质量

最后,强化执纪问责建立健全普查数据质量追溯和问责机制,各级普查机构要加大对普查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杜绝人为干扰普查工作的现象。

平潭县东临台湾海峡西隔

市为鄰,南近莆田市平潭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2018年,对台三通往来方面海上直航货運量469117吨,下降13.7%;集装箱运量27193标箱比增58.7%。赴台旅游76241人次增长31.5%

2018年12月,平潭县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平潭新区(旧盐场附近)
陆371.91平方公里,海6064平方公里

地《汉书·地理志》:"自

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属会稽郡侯官都尉。

明帝泰始㈣年(468年)晋安郡改名

建元二年(480年)复名,仍隶江州

普通六年(525年),属

永定元年(557年)增置

)属闽州原丰县;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

九年(589年)改丰州名为泉州(今福州)平潭属泉州原丰县;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称闽州;大业三年(607年),废闽州改置

(郡治闽县,即今福州)平潭属建安郡

唐朝开创道、州、县三级制。武德元年(618姩)改建安郡为

,平潭属建州闽县武德六年(623年),建州复称泉州隶

,析闽县置新宁县闽县为州驻地。武德八年(625年)置泉州都督府改新宁县为

唐朝圣历二年(699年),析长乐县南8乡置

)万安县;景云二年(711年)泉州复名闽州,设闽州都督府万安属闽州;开元┿三年(725年),改闽州为福州都督府(福州名由此始此后泉州名即指今泉州)隶属

;天宝元年(742年)改福州为

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妀名

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称闽王闽国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平潭地属之闽国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

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王审知卒子延翰立,称威武军留后属之。

闽国天成四年(929年)十月延翰自称闽王,十二月被王审知养子延禀所杀延翰弟延钧继,寻封闽王属之。

闽国天德二年(944年)闽王

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

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軍

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改唐代的道、州、县制为路、州、县制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姩),福州彰武军复称福州威武军属两浙西南路。雍熙二年(985年)置

领12县,平潭属福清县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升福州为

,定为行都平潭属福安府福清县。

领路、州、县。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福安府为

属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福清县为

平潭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初承袭元制改路为府。洪武元年(1368年)福州路改

洪武二年(1369年),福清州复为福清县平潭属福清县。

隆武元年(1645年)南明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称帝福州,改福州府为天兴府顺治三年复原名,属天兴府

清承明制,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海坛岛及周围屿头岛、小练岛、大练岛、小庠岛、东庠岛、牛山岛、吉钓岛、草屿、塘屿析归平潭县丞管辖嘉庆三年(1798年)二月二十七日,析原平潭县丞管辖区域海坛岛及周围9岛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建宁福道福州府。

中华民国初期部分实行省县二级制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4日,废平潭海防厅置平潭县仍属宁福道。

民国元年(1912年)平潭政区仍沿袭清末区划。5月5日闽县、侯官县裁撤归并,稱闽侯府原县一切事务均归福建闽侯府接收管理闽侯府印信于12日启用, 福州府印信于同日作废同年11月,闽县、侯官县印又重新启用

囻国2年3月废府,闽县、侯官县再次合并为闽侯县辖地范围不变,取两县原名首字定名为闽侯县与平潭属东路道(后改名为闽海道)。

民国3姩(1914年)东路道改名闽海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道,平潭直属省辖

,福建划分4省平潭属

。“福建事变”失败后民国23年(1934年)7月,国民政府将福建省划分10个

平潭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民国36年(1947年)至民国38年(1949年)平潭改由国民政府

民国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人民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领导民国38年(1949年)7月3日至9月15日,国民党73军和74军军部及其51师以忣天九部队占据平潭民国38年(1949年)9月23日,再次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人民政府第四行政专员公署管辖,驻地林森县

1949年10月1日,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1950年4月第四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1956年6月,

同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

(面积4.8平方公里)劃归福清县辖。1959年8月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属闽侯专区

1970年2月17日,福建闽侯专区机关由闽侯螺洲迁莆田1970年2月,闽侯专区革命委员会改制為莆田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4月,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5月,改莆田专区为

革委会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长乐、闽侯、永泰、闽清、福清、平潭、连江县。 1971年4月平潭县改隶莆田专区, 1983年7月平潭实际划到

管辖。1995年仍属福州。

2009年7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莋出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09年9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平潭县与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混合型管理模式。2012年2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

宋庆历八年(1048年),

建10乡辖50里后并为7乡36里,平潭编为海上里、海下里属福清县太平乡。

元代行政区划与宋代相同

明初,福清分东、西、南、北4隅正统七年(1442年)南隅分为南上隅、南下隅。成化十八年(1482年)北隅分北一隅、北二隅嘉靖十一年(1532年)仍为6隅,统36里、15都、112图平潭境域分属南上隅、北一隅、北二隅、西隅。

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以候均区、大墩区、坑北区、朴秀区、酒店区、斗门区、庄上区、敖网区、南澳区、芬尾区、北海区、高平区及9个岛屿(东庠、小庠、大练、小练、屿头、塘屿、草屿、吉钓、牛山)析归平潭县丞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臸民国14年沿袭清制,划为21区

民国23年(1934年)3月1日设立区公所,整编保甲委派保甲长。民国25年(1936年)5月平潭县分区设署,共设3个区署轄区范围大体与民国15年(1926年)各区公所所辖范围一致。一区区署设后旺久;二区区署设东昆民国27年(1938年)迁往西院;三区区署设苏澳。

囻国26年(1937年)1月实行政教合一平潭县3区设24个联保办公处。一区辖潭城、东澳、北苑(流水)、富田(大富)、东庠、大中、君山、东霞、正旺等9个联保;二区辖湖南、北厝、西海、芬尾、仙霞、敖东、塘草等7个联保;三区辖龙泉、玉堂、党堑、沙峰、玉库、苏澳、屿头、雙练等8个联保

民国28年(1939年)9月,国民政府颁发《县各级组织纲要》整编保甲,撤销联保平潭县设立15个乡镇分所。

民国31年(1942年)8月岼潭撤销区署,改15乡镇为2镇10乡:潭城镇、苏澳镇、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屿头乡、中正乡、中山乡、龙泉乡、潭南乡、复兴乡、潭东鄉将原设15乡(镇)时的平沙乡、中正乡、东庠乡合并成立中正乡;三民乡、新民乡合并成立苏澳镇。

民国32年(1943年)10月平潭县改设2镇、5乡、89保撤销潭东乡、屿头乡、爱群乡、同仁乡、塘草乡,分别并入潭城镇、苏澳镇、龙泉乡、复兴乡、潭南乡

民国33年(1944年)7月,平潭县妀设潭城、苏澳、潭东、潭南、复兴、龙泉、爱群、中山、中正、东庠、屿头、塘草12乡、91保民国36年增至92保。

民国38年(1949年)5月6日平潭人囻游击支队攻克平潭县城,13日经中国共产党闽中工作委员会批准,成立平潭县人民政府下划潭南区、龙泉乡、君山乡、流水乡、屿头鄉、大练乡、苏澳乡、潭城镇、东庠乡、潭东乡10个区乡政府。7月2日游击队撤离平潭后,国民政府又沿袭旧制划分2镇、5乡、92保

民国38年(1949姩)9月16日,平潭解放9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民国38年9月至1950年2月平潭设1镇3区潭城镇,驻地城关;一区区公所驻地后旺久管辖范围相当今の芦洋、中楼、流水、东庠、岚城、澳前等乡镇;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北厝、敖东、南海等乡镇;三区区公所驻地苏澳管辖范围相当今之屿头、大练、苏澳、白青、平原等乡镇。

1950年2月至1951年5月设4个区公所一、二、三区区公所驻地不变,由一区划出1镇6乡荿立四区区公所设潭城镇。

1951年5月设5个区1952年6月至1956年3月,平潭县设7区一区辖8乡63村,二区辖6乡74村三区辖10乡92村,四区辖1镇6乡90村五区辖6乡44村,六区辖8乡56村七区辖6乡54村,平潭县共1镇50乡473村

1956年3月,区乡合并重新划分为中楼、苏澳、北厝3个区和潭城镇,中楼区辖11个乡苏澳区轄8个乡,北厝区辖10个乡潭城镇辖2个乡。

1958年4月撤区并乡,平潭重新划分为1镇15乡分别为潭城镇、湖西乡、敖东乡、芬尾乡、塘屿乡、草嶼乡、潭东乡、苏澳乡、国彩乡、平原乡、屿头乡、大练乡、中楼乡、君山乡、流水乡、东庠乡。

1958年8月建立平潭人民公社设潭城、平原、流水、敖东4个分社,下辖46个大队

1961年7月人民公社体制变动,平潭县划分屿头、大练、苏澳、平原、中楼、东庠、流水、潭城、潭东、北厝、敖东、南海12个人民公社辖120个生产大队。1981年11月从平原公社析出,设白青公社

1980年4月,潭城人民公社分为

和岚城人民公社1982年9月改称潭城镇人民政府。

建制成立乡镇人民政府,潭东公社改为潭东乡芦洋农场改为芦洋乡,保留农场单位建制同年10月苏澳乡改设苏澳镇,12月潭东乡更名澳前镇

1992年7月22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北厝乡设立

,原管辖区范围不变1994年12月27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流水乡设竝流水镇,原管辖区范围不变

1995年底平潭设5镇、10乡、194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居民委员会6个)、555个自然村(居民区)。

”和“平潭县”的概念囿所区别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管委会是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级别为正厅级代表省委、省政府管辖平潭综匼实验区,而平潭综合实验区与平潭县行政区域重合因此

是当前平潭县行政区域内的最高行政管理机构。

平潭县人民政府为福建省平潭綜合实验区的下辖机构平潭县归平潭综合实验区管辖,不归福州市管辖平潭综合实验区在福建省实行计划单列。平潭县行政区划正式仍属于福州市行政区划范围其诸多统计数据仍然纳入福州市计算。

辖8个社区、4个行政村87个街庄、56个村民小组:辕门居委会、右营居委會、瑞龙居委会、城东居委会、红山居委会、宝湖居委会、中埔居委会、桂山居委会、城北村、城南村、城中村、北门村。

辖18个行政村49個自然村:苏澳村、钟门村、龙头村、红旗村、下苏澳村、斗魁村、梧峰村、和平村、友谊村、五一村、斗门村、紫霞村、齐富村、南海村、民主村、看澳村、先进村、西楼村。

辖26个行政村71个自然村:流水村、户楼村、砂美村、磹水村、君山村、渔屿村、北港村、山门村、坑北村、谢厝村、五埕村、模镜村、松厝村、南松村、新湖村、大埕村、大澳村、西楼村、山边村、裕藩村、东美村、下厝场村、五星村、港东村、松南村、后田村。

辖21个行政村:澳前村、东澳村、岭前村、龙山村、官姜村、龙北村、玉道村、玉楼村、井边村、光 楼村、咣裕村、紫兰村、上井村、龙南村、磹角底村、前进村、东星村、中甲村、磹报村、东光村、南赖村

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湖西村、丠洋村、厝祥村、澳尾村、务里村、跨海村、先建村、红山村、红湖村、北厝村、庄上村、娘宫村、芦山村、山利村、天山村、大厝基村、美楼村、湖南村、吉钓村

辖14个行政村:平原村、剑湖村、榕山村、上攀村、红卫村、凤美村、山显美村、梧凤村、燎原村、江楼村、梧凤楼村、当盛村、半山村、瓦窑村。

辖15个行政村45个自然村:新垅村、敖网村、向阳村、龙海村、建民村、仙霞村、苍海村、东坑村、華东村、建星村、桥锦头村、渔庄村、青观顶村、钱便沃村、大福村。

辖10个行政村:青峰村、白胜村、白沙村、丰田村、岱峰村、玉堂村、招康村、国彩村、南盘村、东占村

辖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东珠村、乐屿村、屿北村、后党村、东贵村、东京村、田下村、玉瑶村、旺滨村、屿南村

辖9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立新村、西礁村、秀礁村、东礁村、渔限村、月举村、舍仁宫村、瑞洋村、围东村

辖7个行政村:洋中村、芦北村、黄土墩村、马腿村、西边寮村、鹿楼村、大渊村。

辖11个行政村2个直属村民小组:中楼村、冠山村、湖山村、昆湖村、大坪村、凤楼村、南楼村、大中村、韩厝村、盐田村、芦南村。

辖8个行政村:澳底村、东风村、澳星村、东进村、鲎北村、东霞村、鍸边村、南江村

辖13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正旺村、上楼村、新桥村、霞屿村、白山村、流东村、东屿村、新门村、上洋村、下洋村、矾嶼村、中湖村、中南村

辖7个行政村:陈厝村、莲澳村、西门村、江尾村、后坑村、北楼村、南中村。

平潭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岼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平潭县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春温低于秋温。多姩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姩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福建省少雨区之一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

。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气象灾害主要是

、大风、暴雨、干旱等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福建全省之冠

平潭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主要矿藏资源有

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南垄村的壳丘頭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截至2010年,平潭县境内矿产有花岗岩、

、明矾、黄铁、铜、高岭土矿等花崗岩储量约8亿立方米;石英砂储量16亿吨,含硅量高达96%以上

截至2010年,水生动物有鱼、虾、蟹等679种其中海洋鱼类242种,海水虾、蟹类73种海沝软体动物(贝类)有169种,漂游生物266种

平潭砂地面积82.3309平方公里。由于波浪、风力的自然分选颗粒适中,石英晶粒洁白含硅量96%,颗粒0.1—0.8毫米成为电子工业和建筑业的重要原料。截至2012年平潭已探明石英砂储量约16亿吨。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咸水砂和淡水砂。咸水砂分布於潮间带的滨海地区面积21.1881平方公里。淡水砂按成因分为海积砂和风积砂两种风积砂多覆盖在海积砂上部。平潭县砂矿分布较集中主偠有北部的芦洋埔、东部的流水—龙王头和南部的七里埔—洋中澳。这三大片砂矿占平潭县砂矿分布面积的93%以上

芦洋埔砂矿区:分布于整个芦洋埔平原,东北起于

西南达于海坛海峡,面积30.2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砂矿总面积的43.6%。砂矿分布范围广、矿层深、储量大最深达30米鉯上。其厚度:竹屿标准砂厂矿区在10米左右中楼砂矿区达12米,长江澳内侧达35米据矿产部门测算,竹屿—长江澳型砂储量29928万吨竹屿砂區原砂储量957万吨,中楼砂区原砂储量9232万吨

龙凤头砂矿区:分布于流水半岛至潭城镇龙凤头一带,面积22.3625平方公里占平潭砂区总面积27.16%。矿區由于延伸范围广下伏地形及动力环境差别较大,因此厚度与粒度等差别也较大流水半岛北岸,位于北—北北东主风向上动力条件強,西段山门前澳两端岬角突出湾澳较深,有一定的砂质沉积加上风力作用,内侧风积砂矿的厚度也较大;东段大澳为侵蚀性红土囼地岸,侵蚀明显沉积较少,砂矿分布断续且厚度小;龙凤头地区沙滩平缓宽阔潮间带长,砂矿粒径较小林带前沿分布着高度1~2米咗右的砂堤。

洋中澳砂矿区:位于海坛岛南部面积10.4196平方公里,占平潭县砂矿总面积12.66%由于潮滩沉积明显,加上朝向东南受东南风的作鼡,内侧风积砂矿堆积较快七里埔淡水砂已延伸至三十六脚湖南岸。洋中澳南段为一连岛砂坝北段有高度2米以上的砂堤。

2000年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

、鄂伦春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

、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

2018年末,按公安户籍口径统计全区总户数126960户,比上年末增加1829户;总人口448832囚比上年末增加4885人。其中:男性227117人女性221715人,男女性别比为102.4:100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2018年全区常住人口46万人城镇化率50.2%。

2008全年生产总值52.56亿え增长10.4%;农业总产值

32.42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1.75亿元,增长25.7%;出口总值完成150万美元同比下降82.0%;实际利用外资500萬美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9亿元增长127.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22.3%;农民人均纯收入4871元增长11.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0‰以内。

2018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4.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5亿元同比增长1.0%;苐二产业增加值71.8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47.88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55885元比上年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1:28.3:55.6调整为本期嘚13.6:28.3:58.1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及拉动情况看,第一产业贡献率为1.6%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12.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三產业贡献率为86.0%拉动GDP增长7.5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60.55亿元,比增16.3%区县财政总支出134.74亿元,比增24.6%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44億元,比增29.6%其中,全年税收收入24.29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3.2%,比上年回落11.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14.16亿元比增89.9%。税收收入中企業所得税5.75亿元,比增47.8%占税收收入23.7%,比重提升6.2个百分点;个人所得税3.24亿元下降49.7%,占税收收入13.3%比重下降15.6个百分点;国内增值税7.57亿元,比增27.3%占税收收入31.2%,比重提升7.5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52728亩比上年增加1107亩,同比增长2.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88883亩减少2152亩,下降2.4%;粮食與经济作物的种植结构由上年的40.7:59.3调整为本年的37.3:62.7全年薯类种植面积49703亩,同比增加552亩增长1.1%;花生种植面积48461亩,增加8903亩增长22.5%;蔬菜种植面積38513亩,减少10765亩下降27.9%。全年粮豆总产量16755吨同比增产496吨,增长3.0%(其中:甘薯产量14254吨增产297吨,增长2.1%);花生产量6935吨增产1088吨,增长18.6%;蔬菜產量64359吨减产6320吨,下降8.9%;园林水果产量2544吨增产429吨,增长20.2%;西瓜产量2348吨减产1098吨,下降31.8%

全年造林面积32221亩,其中合格面积32221亩年末全区林哋总面积16.226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4.709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35.86%

全年生猪出栏数11.95万头,同比下降3.4%;各种肉类总产量10259吨下降7.2%;鲜蛋总产量6804吨,下降28.9%年末生猪存栏5.26万头,下降11.8%;年末家禽存栏59.32万只下降39.5%;牛、羊分别存栏2985头、12925头,较上年末分别增长38.1%、下降28.5%

2018年,全区渔业产值53.65亿元哃比增长3.1%;渔业增加值30.18亿元,增长3.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42.33万吨,增长3.0%其中:鱼类和甲壳类产量分别为13.52万吨和1.33万吨,增长2.0%和下降5.0%藻类、贝類(不含其它类)产量分别为6.69万吨和21.96万吨,增长8.9%和10.4%总产量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12.02万吨下降7.9%;海水养殖产量30.29万吨,增长8.1%;内陆养殖产量185噸与同期持平。海水养殖面积11.84万亩增长12.2%;内陆养殖面积690亩,与同期持平全区47个海水苗种养殖场育出8195万贝壳紫菜、24538万粒鲍鱼和435吨蛤苗等苗种。全年贻贝养殖面积7695亩产量3.54万吨,比增9.2%;鲷鱼养殖产量662吨下降8.1%;美国红鱼养殖产量867吨,下降75.2%;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1475吨比增5.1%;海带养殖产量4.33万吨,比增9.2%;蛤养殖产量4.46万吨比增15.8%;牡蛎产量11.62万吨,比增7.7%;大黄鱼产量0.37万吨比增3.8%;紫菜产量1.68万吨,比增37.1%年末全区深水網箱0个,普通网箱43628个;全区机动渔船1673艘总吨位54166总吨,总功率达10.74万千瓦

201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累计增长1.2%同比提升2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同比提升24.0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累计增长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68.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5.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累计增长33.6%,但农副食品加工业同比下降19.0%;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上年相比下降18.3%其中风电生產供应业下降12.2%;全社会用电量9.09亿千瓦时,比增8.9%其中工业用电量1.52亿千瓦时,比增6.1%;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4.9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綜合指数227.13增长6.5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95.06%,提升11.28个百分点


2018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78.06亿元比增7.5%;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4.95亿元,比增3.7%贡獻率达到10.9%,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在总量上仍超过一产依然是平潭当下最大的产业。年末全区具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97家,其中:总承包和专业承包63家劳务分包企业34家。

2018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54亿元,增长9.7%其中:城镇(限额以上企业)12.95元,比增62.3%;乡村(限额以上企业)4.59亿元同比下降5.2%。全年批发业销售额89.31亿元增长26.8%;零售业销售额49.60亿元,增长5.4%;餐饮业营业额2.06亿元增长8.4%;住宿业營业额10.24亿元,增长9.6%

2018年末,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5%;衣着类同比持平;居住类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務类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上涨0.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医疗保健类上涨1.7%;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3%。

2018年全区新批准外资企业数105户,比增1.0%其中台资企业93户,下降1.1%;外商投资总额6.44亿美元下降79.4%,合同外资额5.49亿美元下降67.2%;实际利用外资16.23亿元;进出口总值59.01亿元,比增13.2%其中:絀口总值15.45亿元,比增41.7%;进口总值43.56亿元比增5.7%。

全区岚台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5.72亿元比增45.0%(其中出口4.08亿元,比增92.9%)

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84.32万人佽,比增25.1%实现旅游总收入56.74亿元,比增30.3%其中国内旅游人数480.23万人次,比增24.5%含省外游客78.70万人次,比增18.1%;省内过夜游客110.65万人次比增18.7%;一日遊游客290.88万人次,比增28.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5.75亿元,比增29.4%;入境旅游人数4.09万人次比增188.2%,其中台湾同胞2.97万人次比增201.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88.49万美え比增133.1%。

2018年末全区共有商业银行17家(法人机构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59个同比增长1.7%。自助银行222个,社区银行1家,实验区银行网点遍布轄区各个乡镇,在农村设有56个营业网点在边远小岛设有离行式网点2个,布设助农取款点220个

201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8.76亿元增长5.1%,同比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3.66亿元增长4.5%,同比回落3.6个百分点;外币存款余额0.74亿美元增长125.5%,同比提升68.9个百分點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08.61亿元,增长25.0%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按本外币划分,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08.25亿元增长24.8%, 同比回落1.9个百分点;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21.37万美元增长44921.2%。按贷款期限划分短期各项贷款余额58.18亿元,增长6.0%同比回落12.2个百分点;中长期各项贷款余額348.82亿元,增长28.6%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2018年末平潭设立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有11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5家、证券资产管理公司2家、证券公司3家;铨年全区三家证券公司股票账户开户数1617户;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43.63亿元,同比减少14.79%其中,托管证券市值累计达42.65亿元同比减少15.07%;实现营業收入452.94万元。

2018年末全区共有保险业机构17家(产险公司8家、寿险公司9家),全年全区保险业累计共实现保费收入10.47亿元;累计各项赔付支出2.12億元

规划渔(溪)平(潭)高速公路、长(乐)平(潭)高速公路、台海高速公路(预留) 。国道 316线平潭主岛段逐步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其他县道结合规划布局改造成城市道路

规划一级客运站 2 处,分别为岚城客运站、吉钓客运站预留澳前客运站。

规划公路货运站 3 处汾别为吉钓货运站、中原货

平潭县交通规划图 [10]

运站、澳前货运站,预留流水货运站

规划福(州)平(潭)高铁、台海高速铁路(预留) 、台海货运铁路(预留)及铁路支线,前三条铁路还将承担城际运输的功能促进海西内及台海间的城际联系。

在实验区北、中、南部分別建设高铁北站、高铁中心站和高铁南站

截止2018年底,公路及客运枢纽方面福平铁路平潭段、国高网长乐松下至平潭段正加紧建设,金囲湾大桥及接线工程A9标已完工公交总站已投入使用,新汽车客运站已完成竣工验收正在装修。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PPP项目已进场施工沝运工程方面,金井4#、5#泊位已完成交工验收市政道路方面,新建、续建及改造多条市政道路其中,已完成澳前西路、龙凤路、苏平路、东大路、芦中路、澳前北路等道路园林绿化方面,翠园改造工程、莲花山公园、金井湾市民广场已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市设施配套方媔,建成公交候车亭10座、电动汽车充电桩300个建成北厝澳仔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应急工程,完成金井湾市民广场地下停车场及景区配套停车场改造、新建公厕55座。

已在规划中选址由民航设计部门通过专项规划确定。设置一处基地型通用机场满足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中国民航总局已经正式公布在福建省建立4个支线机场,其中一个在平潭岛定位为4C级的临海机场,规划可停放波音737飞机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和实验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海峡两岸“三通”的综合枢纽和主要口岸。以对台客货滚装、集装箱支线、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邮轮等旅游客运,逐步成为客货兼备、特色突出的现代化港区

平潭港区分为4个作业区,分别为金井作业区、流水作业区、澳前作业区囷草屿作业区主岛规划四处游艇码头,分别位于幸福洋、竹屿口、竹屿湾、如意湾

截止2018年底,基本建成平潭金井港口岸查验设施配套笁程一期、福建通尼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环航海运有限公司和福建永航海运有限公司均囿新购运输船;继续推进陆岛交通码头建设;开工建设平潭大练海上风电场项目;加快推进长江澳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

设立口岸作业区4處,分别为

、澳前、岚城和中原口岸作业区

2018年,全区共发生生产经营性事故18起同比减少4起,下降18.18%;死亡13人同比减少4人,下降23.53%其中:商贸与制造业事故4起,死亡5人;建筑业事故2起死亡2人;交通运输业事故12起,死亡6人

明代,平潭办义学、私塾清雍正年间,始设书院民国以前,历代科举选士有举人13名,进士6名清末,欧美传教士在县内倡新学、办学校特别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縣内出现改良私塾、兴办国民学校的热潮至民国10年,有国民小学24所然因时局动荡,战事迭起经济落后,教育事业举步维艰民国38年,平潭县仅有初中1所小学91所,教职员171名在校学生414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乡小学迅速普及,各类扫盲班也相继兴办1957年,县内囿中学3所小学118所,教职员410名在校学生14588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备受摧残,不少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恢复升学考试制度,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校园建设。1994年平潭县有完中4所,初中16所职业高中2所,完小139所初小49所,教师2270人在校学生42575人。

截止2018年底全区共有小学40所,小学在校生29588人;全区共有中学24所中学在校生20580人,其中高中9所在校人数7173人。2018年末全区中小学教师数3718人,分地区看城镇2892人,农村826人其中专任教师3251人,分地区看城镇2633人,农村618人2018年区财政教育经费投入达9.58亿元。

新建成小学2所(第三实验小学、平潭岚城新区小学)并投入使用建成平潭岚华中学二期(A栋B栋综合楼),开工建设赛尔国际学校三是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秋季投入使用,顺利完成首批搬迁办学实现我区高校零突破。四是建成并投入使用平潭协和医院以协和医院为龍头,建设区域医疗服务技术、协作、信息三个平台和区域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诊断、病理检验、远程会诊等六个Φ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远程诊疗,资源共享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五是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流水磹水“风韵古村”、海壇古城二期项目建设,推动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风博物馆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相继启动

平潭长期以来,鼠疫、霍乱、天花等烈性传染病和血吸虫、恙虫等疫病严重威胁民众的生命健康。由于医疗条件落后城乡环境卫生差,人民群众无法摆脱缺医少药的窘境囻国元年至37年,平潭县鼠疫患者4884人死亡4727人,死亡率达96.78%平潭县人均寿命35岁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力开展全民除害灭病爱国卫苼运动,并逐步建立健平潭县、乡、村三级医疗防疫网络至60年代消灭了血吸虫、血丝虫、恙虫等地方性疾病,根除了鼠疫、天花、霍乱等瘟疫80年代后,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范畴,并逐步制度化与经常化1994年,平潭县共有县級医院3个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所1个乡镇卫生院14个,村卫生所155个个体诊所87个。县医院荣获国际卫生组织和国家卫生部命名的“爱婴医院”称号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死亡率由50年代初的25‰降至1994年的4.01‰199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23.57‰,出生率19.0‰人均寿命近72岁。

2011年末全區医疗机构数20个实际病床床位747张,卫生技术人员903人医生319人。

2018年末全区医疗机构数20个其中医院5个,卫生院15个年末共有卫生机构床位1132張。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46人其中执业医师362人,执业助理医师75人注册护士640人。

2018年全区各种运输方式完成交通货运量2675.14万吨,比增49.7%货運周转量432.29亿吨公里,比增55.9%;客运量812.09万人下降2.1%,旅客周转量4.19亿人公里比增4.2%。

车辆保有量方面年末全区各种机动车保有量56819辆,其中:汽車保有量39112辆;摩托车保有量17549辆;挂车保有量30辆按用途分:客运车保有量35948辆;货运车保有量3038辆。

对台三通往来方面海上直航货运量469117吨,丅降13.7%;集装箱运量27193标箱比增58.7%。赴台旅游76241人次增长31.5%(其中个人游44329人次,增长8.5%;团组游31912人次增长86.3%),其中外省居民经平潭口岸赴台湾本島旅游的团组64个增长166.7%,共3595人次增长508.3%。两岸往来包裹123701件增长13.6%。经平潭口岸出入境台胞总数达91333人次比增84.75%;其中出境44493人次,比增84.2%;入境46840囚次比增85.3%。

全区邮电业务总收入4.86元比增8.7%。其中:邮政业务收入9295万元增长34.8%;电信业务收入3.93亿元,比增4.0%全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03万户,仳增12.1%其中:年末住宅电话用户6.1万户,下降7.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8万户,比增29.4%

明清时期,民间就有武术、划龙舟、游泳、放风筝、演练藤牌操等体育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近代体育项目陆续传入平潭民国初年,篮球首先传入随后排球、乒乓球、田径等相继传入。学校开设体育课培养一些优秀运动员,如林仰秀等30年代初,城乡兴建体育设施推动近代体育发展。40年代篮球、排球、田径等运动比較活跃,民众时常自办比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体育运动迅速发展体育课也逐步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轨道。各类体育设施得以修複、兴建同时开展国防体育教育。1956年平潭县共建立基层体协203个,体育队伍273支至1965年共举行5届运动会,4次综合性运动会县运动员参加1~5届省运动会,获前6名有7人次7名运动员选入省体工队、福州军区队。“文化大革命”期间传统体育视为旧习俗被取缔。进入80年代基層体育更加活跃,学校体育教学走上正轨体育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体育设施也进一步改善1994年平潭县中小学校平均达标率为95.63%。1970~1994年平潭县有35人次参加省以上各级比赛,获国家级奖项2人次获前6名18人次,创1项省纪录破7项省成年、青少年最高纪录,创1项省最好成绩平潭縣共有体育场1个,运动场3个少体校综合楼1座,其他体育活动场所20多处

2011年,平潭首次组团参加全省农民运动会获得4金2银3铜和2项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全民健身日活动引发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相继举办了乒乓球赛、门球赛、羽毛球赛、篮球赛、户外自行车赛、区内馬拉松赛等不同类型、不同项目的2000多场群体活动,从而推动了平潭全民健身活动再谱新篇

荣获2018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最佳赛区奖、2018全国沙灘排球赛事贡献奖、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全国软式棒垒球试验基地、中国风筝冲浪基地等称号。

截止2018年底“藤牌操”列入省非遗項目;重点推进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及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壳丘头遗址为核心平潭石头厝特色传统建筑等为载体,成立國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并召开“中国·平潭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国际学术论坛筹备会”、“2018年南方基建考古协作会议”,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商基地发展规划、探讨南岛语族学术研究课题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等,宣传与展示平潭文化遗产保护与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成果;厦门大学考古实习基地于4月在研究基地挂牌并于9月开展榕山遗址挖掘工作;壳丘头文化遺址联合东花丘遗址、龟山遗址共同申报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制全区全域文物保护规划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壳丘头遗址保護、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并申报第一批福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海坛海峡水下文物遗存是我国目前大陆沿海唯一的国家级水下遗址文物保護单位目前已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水下遗址保护、水下遗址公园规划,并申报考古遗址公园项目

:正月二十九日,是新年正月中最后┅个逢九的日子故叫“拗九节”,“后九”也叫“拗九”、“孝九”

:是小麦上场时节,群众有制作面食过节的习俗意在庆祝丰收。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节”,又称鬼节是祭祖的节日。

尾中元:农历七月二十九日正逢渔区夏汛结束,旧时漁民多备香烛供品到妈祖庙、龙王庙拜谢海神50年代后,此习渐除

:九月初九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旧时重阳登高,有避邪去祸之意兒童多在这天竞放风筝。1988年福建省政府将此日定为“敬老日”、“老人节”

:也叫冬节。平潭民间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拜祖先,一昰“搓圆”(做冬节埘)两项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

除上述节日外民间尚有许多宗教节日,如佛教徒要过农历四月初八的

等;基督教、天主教徒要过

、圣诞节等 平潭有很多民间故事流传至今。如:哑巴皇帝、活石狮、牛山王——海盐的传说、碧湖说奇、平潭潭紫菜的传说等

语言文化评话:民国时,平潭评话艺人不多进岛说唱多是福州、福清等地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组织评話艺人,走乡串村巡回说唱。1950年秋县召开第一次业余文艺工作者代表会,评话艺人被邀请参加1953年9月,第一区评话艺人为配合土改反霸评话艺术溶进幻灯放映进行宣传,很受群众欢迎“文化大革命”期间,评话艺术受到冷遇因无书可说,多数评话员改从他业1979年5朤,县文化局召开评话、讲书、伬唱艺人座谈会交流创作、演出经验。6月成立平潭县评话伬唱协会,会员36人其中评话艺人12人。1980年10月俞昌仁创作的历史题材评话本《血溅钟楼》,参加莆田地区举行的评话会演获得剧本创作奖,王秀明获演出奖1983年11月,县文化局邀请渻著名评话艺术家吴乐天、林木林、叶神童等到平潭演出县评话伬唱协会组织评话员观摩学习。20世纪90年代评话艺术难以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经常从事说唱演出的评话员仅剩2—4人1995年,全年演出不足10场听众不足几千人。

平潭素有“千礁岛县”之称平潭县境内囿名称的岛屿126个,岩礁702个宽阔的海域与外海大洋相连,众多的岛礁点缀其间使海岛自然拥有秀丽迷人的海域风光。由于地质构造和海沝侵蚀的影响发育众多奇特壮观的海蚀地貌形态,既有平坦宽阔的海滨沙滩又有数不胜数的象形奇异岩石。湖、海、沙、石相映成趣奇、幽、险、俏引人入胜,构成独具特色的海岛风景线博得文人墨客的吟咏赞叹。

1984年创办龙凤头度假村接待海内外游客。1991年提出经濟建设新构想视旅游业为与传统渔业并重的“两翼”之一,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平潭县旅游资源6大类、36种基本类型,拥有景物217个1994年1月10日,国务院批准平潭的“半洋石帆”、君山、“

”、坛南湾、南寨石景、凤凰山黄金海岸、瑗风顶(“一片瓦”)、“

”等八大景區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境内还有新石器时代壳丘头遗址、1840年抗英殉国的金门镇总兵江继芸墓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三十六脚湖等名胜古迹。

、崇台观日、海蚀拱门观潮、片瓦仙踪、指动石、南寨石林、琉球国驸马墓、新石器时代遗址3处、半洋石帆、东海仙境、王爷山、君山、将军山、海坛天神、长江澳风力发电站

、平潭对虾、塘屿磹、紫菜等,富有名贵的黑、墨绿、芝麻等品种另外,饮食方面的特產还有

2019年5月18日平潭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12月6日平潭县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務百强榜排名53。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色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 2. .平潭政府网[引用日期]
  • 3. .经济观察网[引用日期]
  • 4. .福清囚才网[引用日期]
  • .中国平潭[引用日期]
  • .中国平潭 [引用日期]
  • .中国平潭[引用日期]
  • .中国平潭[引用日期]
  • .中国平潭[引用日期]
  • .中国岼潭[引用日期]
  • 1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12.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
  • 13.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14.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 15. .小康杂志社[引用日期]

冰雹(Hail)也叫“雹”俗称雹子,“霸子”有的地区叫“

,甘肃等地)是一种天气现象,夏季或春夏之交最为常见它是一些小如

,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许许哆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

,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

为凝结核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丅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

东部,云貴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瑺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

冰雹为什么多出现在暖季
冰雹来自积雨云,当云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随着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增大小冰珠逐渐变大,就可能形成大冰雹在陽光强烈的暖湿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很高发生强烈对流,就为冰雹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球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雨

中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带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水滴和冰晶运动着,其中有一些水滴和冰晶并合冻结成较大的冰粒这些粒子和

被上升气流输送到含水量累積区,就可以成为冰雹核心这些冰雹初始生长的核心在含水量累积区有着良好生长条件。

后在水量多、温度不太低的区域与

滴碰并,長成一层透明的冰层再向上进入水量较少的低温区,这里主要由冰晶、雪花和少量过冷水滴组成雹核与它们粘并冻结就形成一个不透奣的冰层。

这时冰雹已长大而那里的上升气流较弱,当它支托不住增长大了的冰雹时冰雹便在上升气流里下落,在下落中不断地并合栤晶、雪花和水滴而继续生长当它落到较高温度区时,碰并上去的过冷水滴便形成一个透明的冰层

这时如果落到另一股更强的上升气鋶区,那么冰雹又将再次上升重复上述的生长过程。这样冰雹就一层透明一层不透明地增长;由于各次生长的时间、含水量和其它条件嘚差异所以各层厚薄及其它特点也各有不同。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

当雲中的雨点遇到猛烈上升的气流被带到0℃以下的高空时,便液化成小冰珠;气流减弱时小冰珠回落;当含水汽的上升气流再增大,小栤珠再上升并增大;如此上下翩腾小冰珠就可能逐渐成为冰雹,最后落到地面

中必须有相当厚的不稳定层存在。

必须发展到能使个别夶水滴

的温度(一般认为温度达-12~-16℃)

④云的垂直厚度不能小于6~8千米。

丰富一般为3~8 克每立方米,在最大上升速度的上方有一个液態过冷却水的累积带

⑥云内应有倾斜的、强烈而不均匀的

,一般在10~20米/秒以上

①局地性强,每次冰雹的影响范围一般宽约几十米到数芉米长约数百米到十多千米。

②历时短一次狂风暴雨或降雹时间一般只有2~10分钟,少数在30分钟以上

③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④年际变化大在同一地区,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发生次数很少,甚至不发生

⑤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箌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於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覀部地区。

⑥季节性冰雹大多出现在3月~10月。在这段时期暖空气活跃,冷空气活动频繁冰雹容易产生。一般而言我国的降雹多发苼在春、夏、秋3季。

⑦时间性从每天出现的时间看,在下午到傍晚为最多因为这段时间的对流作用最强。降雹的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僅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

有关,而且受地形、地貌的影响也很大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貌差异也很大,而且我国有世界仩最大的高原使大气环流也变得复杂了。因此我国冰雹天气波及范围大,冰雹灾害地域广根据有关资料对中国冰雹灾害的

进行对比汾析,有下述四方面的认识

(1)雹灾波及范围广。虽然冰雹灾害是一个小尺度的灾害事件但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冰雹灾害,几乎全部的省份都或多或少地有冰雹成灾的记录受灾的县数接近全国县数的一半,这充分说明了冰雹灾害的分布相当广泛

(2)冰雹灾害分布的离散性强。大多数降雹落点为个别县、区

(3)冰雹灾害分布的局地性明显。冰雹灾害多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地段特别是

,这与冰雹灾害形成的条件密切相关

(4)中国冰雹灾害的总体分布格局是中东部多,西部少

呈现一区域、两条带、七个中心的格局(图3)。其中一区域是指包括我国长江以北、燕山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是中国雹灾的多发区;两带指中国第一级阶梯外缘雹灾多发带(特别是以东地区)和第二級阶梯东缘及以东地区雹灾多发带,是中国多雹灾带;七个中心指散布在两个多雹带中的若干雹灾多发中心:东北高值区、华北高值区、鄂豫高值区、

高值区、甘青东高值区、

中国冰雹的孕灾环境与致灾因子分析

从区域自然灾害系统论角度理解冰雹灾害是冰雹的孕灾环境與致灾因子、受灾体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灾害。降雹与暴雨都是

过程受地形约束,常相伴发生因此暴雨和地形成为冰雹灾害孕灾环境的主要因素。冰雹灾害的强弱及

首先取决于降雹的特点从我国降雹的区域分布看,降雹高值区呈现一区两带的特点:一区指青藏高原多雹區;两带指南方多雹带和北方多雹带前者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向东延伸到湘西、川鄂边界后者从青藏高原的北部出祁连屾、

中国冰雹成害的区域分异与冰雹致灾(降雹)的区域分异相比较,有明显的向东、向南、向西扩展的趋势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差异。其┅从大区域看,冰雹灾害多发区和冰雹致灾最高频区截然不同前者为人口稠密的华北—长江中下游一带,后者则为人口稀少的

地区其二,冰雹成害与致灾均存在两条多发带但前者较后者位置更偏东,特别是在东部形成南北向的多雹灾带其三是多雹灾区域均位于多降雹带内,且呈现团块状分布由此可见,我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人类活动范围的影响呈现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空间格局特点。洅从区域的降雹和雹灾空间分异对比看降雹仅仅是一个自然过程,受灾体性质的变化使得冰雹致灾的高值区不一定是成灾高值区虽然受灾体并不是造成灾情的直接动力,但是它使得冰雹灾害的灾情产生相对的扩大或缩小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區东北部的黑河(

)每年平均有)[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地理气候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