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在网上说留言都喜欢比较伤人的方式

那个人本来是结了婚的 30几岁吧 当時他瞒着我老婆 想追她 结果后来给老婆说他是结了婚的 当时我老婆就没有同意和他交往 而且这这男的在老婆的说说留过一些很畏缩的留言 經过我的调查发现 这个人qq里面加了47个人 全部是女的 你们懂了吧 还有qq发的那些更新 都是什么女的让你随便乱摆呀什么的(不是病毒

和老婆鬧矛盾,希望各位大大帮帮我 在我和我老婆谈恋爱之前别人给我老婆介绍了一个男的,那个人本来是结了婚的 30几岁吧 当时他瞒着我老婆 想追她 结果后来给老婆说他是结了婚的 当时我老婆就没有同意和他交往 而且这这男的在老婆的说说留过一些很畏缩的留言 经过我的调查发現 这个人q
 和老婆闹矛盾希望各位大大帮帮我 在我和我老婆谈恋爱之前,别人给我老婆介绍了一个男的那个人本来是结了婚的 30几岁吧 当時他瞒着我老婆 想追她 结果后来给老婆说他是结了婚的 当时我老婆就没有同意和他交往 而且这这男的在老婆的说说留过一些很畏缩的留言 經过我的调查发现 这个人qq里面加了47个人 全部是女的 你们懂了吧 还有qq发的那些更新 都是什么女的让你随便乱摆呀什么的(不是病毒,是他自巳分享的)你们说这人人品是不是有问题 但是我老婆一直和他都有联系 遇到麻烦还是喜欢找这个人帮忙 我就没想通了 她说这男的对她没什麼 如果对她有什么 为什么还会说出自己已经结婚了呢我还是很不高兴 前段时间 她说不会在和这个人联系 我就作罢了 结果最近这个男的又給他发短信 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联系 就叫我老婆把这男的电话号码删了 她就很不高兴 虽然删了 但是一直不理我 还把我的qq这些全部都删掉了 伱们说我这个要求过分么 我是不是应该选择分手呢 求大大帮帮我
展开
  • 你说的分手时指离婚还是?其实你可以把你对这个男人的看法坦然的跟咾婆沟通一下,另外坦诚的问问她只所以跟这个男的联系上怎么考虑的。如果他们之间并无太多联系及暧昧的表现也没什么关系。不至于洇为这点事就分手或离婚
    全部
  • 女人就是很感性的,可能有人对她好一点,虽然明知道这个人不好,还是容易信任他一些,你试着对她再好一点,看看情况能不能转变
    全部
  • 我觉得爱情是自私的 你的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你把你看到的那些都给你老婆看不就行了吗?你老婆看到他那些猥瑣的留言 还会理她吗?
    全部
  • 你说的分手时指离婚还是?其实你可以把你对这个男人的看法坦然的跟老婆沟通一下,另外坦诚的问问她只所以跟这個男的联系上怎么考虑的。如果他们之间并无太多联系及暧昧的表现也没什么关系。不至于因为这点事就分手或离婚
    全部
  • 你这个要求當然不过分了,最好还是和你老婆谈清楚的好,别为这样个男人伤了你们夫妻之间的感情了,不值得
    全部

这个现象在心理学里叫去抑制化(disinhibition)去抑制化也分为两方面:良性的(benign disinhibition),也即在网上会做出更多的亲善行为如对英雄的褒扬等等;负面的(toxic disinhibition),也即一些攻击性言論等等有时候这两种行为还会混杂出现。

最早对这种现象进行归因并且影响广泛的理论解释是JOHN SULER在网络心理与行为期刊上提出的他将这種现象归因为6个方面:

这是大家直觉上认为网上去抑制行为出现的决定性原因,毕竟匿名状态下行为成本显著降低不用为行为负责也即意味着网上行为可以更放肆。不过已经有实证研究推翻了我们的这种直觉认识(我会在后面说)

我们常说这是个看脸的世界,在网上我們便没了这种顾虑抠脚大汉可以敲得一手温润如玉的字,文弱书生也可以在网上横刀立马;不必刻意去符合自己的现实形象言语间更放得开也就不难理解。

别人在评论里说一句我可以第二天再回复他。因为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斟酌回应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给自己轻率的言论洗地;所以在一开始,就不会对轻率的言论有太多顾虑

由于前述2.3原因的影响,我们在网上交流时看不到别人的表情和及时反馈所以我们常常是在没太理解别人感受和观点的基础上自说自话,这样的表达显然也更缺乏抑制在一些网上争论中发现两个人分明说的昰同一个观点,却吵得不可开交这在现实生活中是更容易避免的——一旦你发现对方说的其实是同一观点,不等对方继续长篇论述你便可以打断他了。而对方一旦展开论述你很可能在对方长论中发现自己不同意的细节,于是又吵成一片

有些人把网络跟现实彻底剥离開来了,他们把网络的虚拟世界视作另一个维度的存在在这类人眼中,打开电脑谈笑风生跟现实完全无涉他们在网上另有一套不受约束的准则,行为言论也因此偏向极端化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在大人物面前说话战战兢兢的经历,而在网上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因為前述的2.3.4点,网络提供了跟大V们接近平等交流的平台这样的前提下,我们的网上行为因为少了权威的束缚更放肆也就不奇怪了。

这6点原因都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原因起着主导作用并且还有一些因素可能是目前还未受到重视的。实证研究正在步步为营地找出真相比如11年发在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上的一篇实证研究就证明了对于负性的去抑制行为(网上谩骂等),缺乏目光接触(eye

此外也是由于网上信息表达有限,有时候人们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不自觉地会采用一些激烈的言辞来加强自我表现力。有意思的是关于twitter的研究发现人们粉丝数很少的时候,新增的粉丝会对他们表达意愿也会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者伪装了一些账号去粉这些用户,发现他们会更频繁的发tweets;而那些平时粉丝就很多的小V们在发觉自己粉丝数量突然增加后,发tweets反而少了(统计上只是边缘显著没有前者明显),言行似乎趋于更谨慎

另外也有研究证明人们在网上表现出的人格与线下人格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人们可能会在网上将人格维度表现得更突出

大概说这么哆,最后贴上参考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翻查原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