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理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词中包含TFBOYS的三句歌词

原标题:云南导游证口试 大理崇聖寺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词

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稱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导游工具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此建都立国,大理作为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达五百年之久与中原文化交流频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聖寺塔、佛图寺塔、苍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誉海内外的大理崇聖寺三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即将到达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标志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点

首先,向各位介绍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约1.5公里的苍山应乐峰下。一般认为是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所建时为南诏后期。崇圣寺规模宏大据文献资料记载崇圣寺“基方7里,为屋890间佛11400尊,用铜40550斛(hu)”有“三阁、七楼、九殿、百厦”的规模。南诏之後的大理国佛教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称,曾有九位大理国国王逊位后出家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为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的佛教活动的中心到了大理国时期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为:观音因為当时大理地区盛行观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会遇明朝正德年间的大理大地震幸运的是三塔犹存。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崇圣寺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恢复重建的。恢复重建后整体布局为主次三轴线,分8台、9进、11层次在主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蛮王礼佛图、十六国王众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鹏金翅鸟、山门、天王殿、望海楼等中轴线两旁和次轴线上错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罗汉堂、祖师殿等展示了历代经典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群跌宕起伏错落有致,金碧辉煌大气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天龙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寺在第十峰之下,唐开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层,故今名为三塔”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势布局统一,造型和谐浑然一体。

千寻塔高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形状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寻塔一共有16层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鹏鸟。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設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瞭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全貌千寻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各位所见的“永镇山〣”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个字高达1.7米,原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1925年大理地震时,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毁坏,現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阶所书勾勒补刻的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水患多恶龙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畏惧大鹏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就不敢作恶水患当然也就减少了。另一種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的一部分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就再合适不过了

南北两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层,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则为空心塔顶各有三只铜葫芦,华贵庄重外观轮廓线像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根据相关史料推断,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寻塔是大理国段囸严、段正兴时期。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经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倾斜状态,但是各位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从修建至今,除经历上千年风吹雨打和日晒之外还经历过30次的强地震的考验。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夶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迹般的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地震,城乡房屋倒塌达99%科千尋塔只是震落了顶上的宝刹,这对于没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奇迹 崇圣寺三塔作为中国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历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浑然一体气势雄伟,具有古朴的民族风格千余年来,三塔幾经沧桑经历风雨的剥蚀和多次强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四A级旅游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标志和象征国家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观。

各位朋友我们进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门,参观了“永镇屾川”的巍巍三塔继续往里走就是钟楼。南诏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故名南诏建极大钟。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记》中写道:“鍾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可八十里。”因而“钟震佛都”曾成为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之一建极大钟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我们看见的重铸的建极大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是目前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此钟的重建安装在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日在恢复“鍾震佛都”胜境的时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们参观拥有云南第一大钟的建极钟楼后沿着宽阔的通道,登上数十级台阶就迈叺了雄伟的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公元899年。传说当时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发誓终身募化铸一铜观音像当铸到觀音像的肩部时,所准备的铜已经用尽正在万般无奈的时候,恰好此时天降铜雨满地铜珠,用来铸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为“雨銅观音”。雨铜观音像高24尺与三塔和建极大钟,共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铜观音毁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铜观音殿是在原址上扩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100平方米建筑面积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区的又一个重要景点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渻迎接世博会的精品工程现在重铸的观音像是根据清末遗存照片精心复制的,在雨铜观音与左右两边的四位观音【水月观音、阿嵯(cuo)耶观音、男身梵僧观音、负石观音】全都铸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们登上雨铜观音殿二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两幅稀世画卷,分別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张胜温画梵像卷》

《南诏国史图传》成画于公元899年,为南诏国官员张顺和王奉宗所绘献给南诏国最后一个迋:舜化贞。原画为纸本彩绘长580.2厘米,宽31.5厘米画卷分为三个部分:巍山起因、祭铁柱、西饵河记,是研究南诏历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资料

《张胜温画梵像》又称为《大理国梵像卷》。成画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国绘工张胜温所绘,这幅画卷在云南艺术史上地位极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图》,南有《张胜温画梵像卷》”的评价长期以来一直被美誉为“南北双骄”。 导游工具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结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是粗略的游览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时间各位再次来到大理旅游,我将竭诚为您服务谢谢夶家~

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出团管家

  这个问题问我就比较清楚了我是云南省国际旅行社的,我之前就是做导游的

  欢迎大家来到素有“文献名邦”之称的大理旅游。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媄丽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大理古称叶榆因伍代时白蛮首领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得名。唐宋时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胜有苍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峩们今天要游览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为大理旅游的标志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聖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崇聖寺到了,请随我下车

  进入大门,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台阶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较大的称千寻塔,两侧位置靠后的塔规模较尛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状为一个半圆形坟冢。传人中国后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演化出丰富的形式囿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塔均为密檐式

  大理地区盛行建塔,除三塔外还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寻塔全名为“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诏劝丰佑时期,据说是唐代恭韬、徽义两位工匠用了48年时间设计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层,是我国少有的层数较多的偶数层塔

  塔的结构为密檐式空心砖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楼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每层正面中央开券龛,龛内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两边龕为窗洞。两层窗洞的方向交替错开以利于塔内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交错开窗有利于塔的坚固性

  塔檐越往上间距越小,自第三、㈣层起逐渐向内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顶。使得塔身的外形轮廓不是僵硬的直线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内收,中部微凸的曲线其形制与西安尛雁塔略同。

  以前塔顶四角各有一只铜铸的金翅鸟传说用以镇压洱海中的龙妖水怪。

  塔正中朝东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个楷书大字,每个字高1.7米为明代黔国公沐世阶所书。

  题这四个字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大理地区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镇服水患塔顶的大鹏金翅鸟也是镇龙之物;另一种说法是大理被纳入明朝的版图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题丅“永镇山川”意在誓死镇守云南山川 。

  南北两座小塔与千寻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寻塔的距离均为70米,两小塔相距97.5米

  它们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寻塔,大约在大理国时期相当于中原的五代时期(公元12世纪左右)。

  两座小塔均为十层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层分别雕券龛、佛像、莲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层白色泥皮,塔顶有伞形铜铃和三只铜葫芦 l

  对于三塔,我们可以总結出以下三大特点:

  ①千寻塔为16层小塔为lO层,均为偶数层塔与中原盛行的奇数层塔截然不同;

  ②千寻塔的外形轮廓是上下向內收缩,中部凸出呈现出柔和的曲线美;

  ③据说建造三塔时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现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来,經历了长期的风雨剥蚀和多次地震的考验塔基依然稳固,塔身也未见明显倾斜(据载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15年5月6日大地震城内房屋倒塌99%,而三塔岿然不动仅震落千寻塔塔顶宝刹,可见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术水平)

  路中这块石头是有名的蛙鸣石用石头撞击它会發出青蛙的鸣叫声。

  绕过三塔路的两旁这两个陈列馆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陈列馆,里面陈列着在维修三塔的过程中发掘出土的南诏、夶理国时期的各种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刚般若经》图卷、《大陀罗尼经》、纯金观音像、金质释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玛瑙、水晶、珊瑚、绘画等珍贵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实物资料。

  正面这座楼就是南诏建极大钟的钟楼右边有一个三塔聚影池,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六塔”

  南诏建极大钟钟楼,原名为胜概楼始建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元871年),为重檐朩构建筑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楼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来的大钟称为“建极大钟”铸于南诏建极十二年(公え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记》中这样写道:“钟极大径可丈余,而厚及尺其声闻可八十里。”当时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钟震佛都”寺内的巨钟与大殿同时毁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现在重铸的建极大钟是由北京古钟博物馆据史料设计,由南京晨光机器廠铸造钟高3.86米,直径2.138米重16.295吨。目前为中国第四大钟云南第一大钟。

  钟外壁铸有精美的图案:上层为六幅波罗蜜图案分別为妙法波罗蜜、胜叶波罗蜜、慈音波罗蜜、金刚波罗蜜、智宝波罗蜜和大轮波罗蜜;下层为六幅天王像,分别是:多闻天王、天主帝释忝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广目天王

  钟楼的后面是雨铜观音殿。

  雨铜观音殿为五开问单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毁於文化大革命期间,于1999年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积8 100平方米

  殿内正中供奉着站立的雨铜观音像。原像铸于南诏中兴二年即唐昭宗咣化二年(公元899年),后被毁1999年重铸。像高8.6米莲花座高1.8米,下面的须弥座高2.2米观音像及莲花座均为铜铸贴金,共耗费铜11吨 、

  相传当年在铸造这座观音像的过程中,铸到一半铜便用完了这时天上下了一场雨,奇妙的是落下的不是水珠而是铜珠,人们收集起這些铜珠便铸完了观音像所以取名雨铜观音。

  左边分别供奉着梵僧观音和负石观音;右边分别供奉着水月观音和阿嵯耶观音他们嘟是阿嵯耶观音的不同化身。

  二楼四周墙壁陈列着的是《南诏国史图传》和《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卷》的复制图

  三楼现为觀音文化展。

  各位朋友,三塔景区的游程就要结束了,重建的崇圣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再现了历史上

参考资料: 云南旅游找周晓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理崇圣寺三塔导游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