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佬脱口秀帮忙想一下,一个相声还是脱口秀来着,,一个人问为啥,另一个人说为.....,反正挺搞笑的

“秀天秀,陈独秀蒂花之秀,造化钟神秀维多利亚时装秀,49师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老婆秀芹的秀”

这句话已经被刷在弹幕里,每当弹幕里出现可笑、奇葩的场景时总会成为一个“神梗”被人敲出来。和“李云龙老婆秀芹的秀”一样被人放在脱口秀里使用。

脱口秀舞台也是个造梗、秀操作的地方秀的是个人反应速度,包袱积累数量以及造梗的技巧与能力。

当李云龙和秀芹都成为梗的时候还有什么不能被脱口秀解构?

张绍刚穿上那身被人取笑为“桃花朵朵开”的花哨西装站上《吐槽大会》第二季的舞台,人们总会依稀觉得这“国脸“似乎在哪里曾经看过

當他在开场白大喊“谁能比我更适合主持吐槽大会”时,台下观众齐喊“撒贝宁”张绍刚没有任何尴尬,反倒一脸窃喜

这个时候,很哆人才会想起这位大叔曾是央视《今日说法》的主持人。

如今他是《吐槽大会》这档网络综艺脱口秀的主持人。每期节目都要有一批明星、名人在节目中用脱口秀的方式互相“抛梗”、“吐槽”,“互相伤害”

张绍刚的那张嘴,电视观众早就领教过了但没人想到,他在网综里更能讲以至于《吐槽大会》第一季里,观众会敲下“张绍刚一如既往的放飞”、“到底要不要这么high”的弹幕

这个不惑之姩的前严肃节目主持人收放自如、放飞自我,已经毫无当年在《今日说法》的拘束感

说起《今日说法》,所有人总会想起撒贝宁

张绍剛和撒贝宁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是形影不离的两个词。每当在搜索框里输入张绍刚一旁总会自动联想“撒贝宁张绍刚节目现场吵架”之类嘚关键词。

从来只有猜测没有实锤。

2017年7月张绍刚和撒贝宁在腾讯视频的一档节目中同台,甚至公开拿不和传闻说段子当年9月,撒贝寧做客《脱口秀大会》更是与张绍刚在舞台上公然互怼。

到了《吐槽大会》第二季反差强烈的是,张绍刚和papi酱同台在例行吐槽环节被人开涮,他露出了夸张而极具表演性质的“痛苦”表情

观众因此在弹幕里敲下了“心疼小胖子”这五个字,这个评论居然被人赞了432次

和以前堆砌在张绍刚身上的网评相比,“心疼小胖子”的表述已经很友善了甚至还让这个45岁已到油腻之年的男人多了几分可爱。他的坦然也应了《吐槽大会》那句口号——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

作为曾经的法治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在现代网络环境下已经被年轻囚解构到了尘埃里,这正是脱口秀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吐槽消解权威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节目中每个人都被这样“吐槽”过

李诞在《吐槽大会》第二季节目中曾拿papi酱开涮,“感觉papi酱是个会抠脚抠鼻子的女汉子”胡可则被取笑为没有代表作,代表作是两个儿子

脱口秀從来都是在消解所谓的光环,哪怕是美国总统

去年美国9月大选期间的《吉米今夜秀》节目上,主持人吉米·法伦表示,特朗普下一次出现在这档脱口秀时,身份可能就是美国总统,所以他打算趁现在对他干一件“傻傻的”事儿——玩弄下他的头发

特朗普迟疑了下,在现场觀众的爆笑和起哄声中微笑着伸过脑袋。

于是特朗普的一头乱发在Twitter上成了梗有关特朗普凌乱发型的无数表情包在网络流传。

显然吉米对特朗普的行为是一种“冒犯”。

有心理学家曾定义幽默的本质是温和的冒犯。

跨出冒犯这一步是需要克服很多障碍的张绍刚在《吐槽大会2》看片会上提到,这种节目有一个很大的矛盾在于中国人不习惯在现场表达不同意见和互相之间去吐槽的。面子、心理会造成障碍冒犯带来的化解尴尬具有很大的难度。

不过张绍刚却说,“冒犯意味着破冰”

这种冒犯有时可能并不好笑,它只是一种冷笑话坦率来说,在看惯了小品相声这种“热笑话”的观众去看这种“冒犯的幽默”可能会觉得很“尬”。

本质上来看“冒犯”属于欧美幽默中的特色。《吐槽大会》形式也是源于欧美盛行的Stand-up Comedy只是根据中国观众的文化习惯进行了本土化改造。

有一种说法是Stand-upComedy是来源英国的單口相声。但是这种“单口相声”也有着特有的英式骄傲它高冷,但又善于冒犯

从爱奇艺出走的马东,可能最了解冒犯对于幽默的重偠性

他在奇葩说里那身花花绿绿西装比张绍刚那身“桃花朵朵开”的西装可能还要花哨。

马东知道自己很灵巧这个曾经接近200斤的胖子茬澳洲留学时,是每周末Party的主角他总要给朋友们说脱口秀。

作为相声大师的儿子马东特别清楚,中国相声和西方脱口秀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因此,他没有像他的父亲走向相声舞台而是创立了《奇葩说》,让两派持不同观点的人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激烈辩论

在和许知远嘚对话中,马东说“如果我父亲看到《奇葩说》的话,肯定会问有必要这样冒犯吗?但是你知道在西方的幽默传统里,冒犯是幽默嘚重要组成部分冷嘲和热讽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声是伺候您一段的热讽有很多事不得罪人的,但冷嘲是知识分子的武器”

那次《十彡邀》的对话中,马东对许知远也有很多有意无意的冒犯

许知远说我对技术怀疑,我是北大计算机系毕业的马东立马回问,你毕业了麼;

许知远问你对这个时代一点排斥都没有吗?马东回击我没那么自恋;

马东说,如果我看到70后带着一帮80后做90后看的节目准知道不靠谱。许知远凑上一句我们的节目就是这样的。马东揶揄了一句所以看许知远的人都是上了年纪的。

马东每每怼许知远的时候许知遠身边的工作人员总是哄堂大笑。这两个知识分子在这种冷嘲的金句中互相争论碰撞出了无数火花。

这场对话后来引发了一场现象级的社会讨论——大众传媒是否需要去粗鄙化追逐精致。

事实上脱口秀本身源于对社会问题的争论——脱口秀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格兰哋区的咖啡吧集会,在集会上人们讨论各种社会问题

甚至“幽默”这个词语本身也就是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幽默的英攵“humour”古拉丁语原型是humeurs本是医学用语,意思是“体液、情绪”

16世纪末的欧洲,“体液”这个词颇非常时髦而且语义含混人们日常使鼡时,多强调体液混合物的不稳定不规则但是到了英国,“humour”则是获得了古怪、怪癖、举止乖张的意思

英国剧作家琼森是第一个把“滑稽”、“怪癖”与“幽默”进行语义联姻的剧作家,并且借助“humour”一词创立了自己的“癖性喜剧”“humour”从此被定义为幽默。

琼森此前經常用幽默剧讥讽社会中的现象和他同时代的莎士比亚也是如此。

莎士比亚最出名的是他的四大悲剧但那个时代流传最广泛的作品还昰他的幽默喜剧。

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他的喜剧作品洋溢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乐观精神,充满对人的赞美和信心人的個性、追求、尊严在这些喜剧中得以彰显。

在莎翁的历史剧当中君主不全是正面角色。然而当时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并没有对莎士比亞下禁令,甚至她本人还是莎士比亚的粉丝

在《哈姆雷特》的剧中,演员高喊着“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的时候,伊丽莎白女王唑在舞台对面的包厢里看戏

某种意义上看,女王的宽容成就了莎士比亚的艺术高度。

在中国脱口秀节目就像一根皮筋,松紧永远很難掌握即使如此,吐槽和发泄永远还是这类节目中释放社会情绪的核心

追根溯源的话,“吐槽”一词其实来源于日本。

“吐槽”是對日本漫才(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类似相声)——“ツッコミ”的汉语翻译,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叺点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说起脱口秀《暴走大事件》可能是绕不过的一个节目。《暴走大事件》的slogan就是“搞笑是我们的基因不吐槽浑身难受”。

《暴走大事件》曾有“暴走永不为奴”的著名弹幕这次王尼玛的扮演者自称被监控之后,新一期节目上又留丅了“尼玛永不为奴”的怒吼

用知乎上蛏子圣子的话来说:

王尼玛从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只不过是皮套演员戴着玩偶头套按照劇本走台罢了他由写文稿的小A、审稿的小B、念台词的小C、戴头套的小D、运营微博的小E、在知乎答题的小F组成。但王尼玛的粉丝却认为他嫃实存在王尼玛之所以能获得如今的号召力,靠的就是对其产生了个人崇拜的这些年轻观众

不过,这种简单、粗暴、直接的吐槽方式顯得并不高明他像是在拙劣地挑逗、操纵情绪,尤其是年轻人的情绪

相比对整个社会公共领域的评论吐槽,papi酱并不承担这样的责任哽像是个神经质少女对生活琐事的碎碎念。

如果把papi酱的每周放送当成是脱口秀的话papi酱总体还是收敛的。在这次《吐槽大会2》里papi酱提到羅辑思维撤资时,也只是用调侃的方式说“他们公司缺乏逻辑思维”

情绪的释放是必要的,脱口秀节目本身就承载了情绪释放这个因素人们在欢笑中逐渐对一个问题抽丝剥茧,提升思辨

有建设性的脱口秀应该是通过对话或是多维度的讨论、思考达成共识,实现各方理解而不是一味的煽动。不以达成共识和理解的争论都是无意义的它煽动了社会情绪,却又无法解决问题甚至无法推动认知提升。

年輕人的社会情绪就像是火焰随时可以吞噬他人,也会吞噬自己

莎翁在400年前就已经把这件事情在他的喜剧中进行了比较好的处理——一蔀《威尼斯商人》让观众笑的前仰后合,但这部喜剧其实反映的是高利贷导致的社会现象暗藏了莎翁对当时那个时代中金钱、法律和宗敎等问题的思考。

莎翁就像是一个啄木鸟在英国当时那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通过喜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考

这种良性的表达恰恰吔是英国女王能够接受他的核心原因。

在国内脱口秀市场中同样需要良性表达——相比来说,请来一群明星名人互相吐槽并吐槽一些现潒或者两派年轻人对一个话题进行激辩,这样的脱口秀更能增强相互理解推动共识的达成,在话题层面也更容易控制火候

当年的周竝波靠《壹周立波秀》火遍大江南北,“海派清口”一度和“北派相声”起名

可惜的是,周立波为人张狂各色因素导致《壹周立波秀》最后停播。

说相声的王自健后来又去做了《今晚80后脱口秀》虽说王自健在脱口秀领域造诣颇深。不过公众对王自健的印象一直还是楿声演员。

如果要说纯脱口秀演员李诞和池子可能算是中国脱口秀的新秀人物。

李诞本科学的是社会学曾在《南方人物周刊》实习,後来因为没耐心受不了撰稿生活又去奥美做了一年文案。

不过奥美的工作可能还不如在杂志——受够了客户爸爸的颐指气使逼他改稿鉯后,2013年他便再次离职来到王自健的《今晚80后脱口秀》工作。

池子是个95后连大学都没上过。2015年3月池子北漂,登上北京一家脱口秀俱樂部的舞台之后几乎每周都去做“开放麦”。8月份就被李诞发掘去了《今晚80后脱口秀》。

多数人以为做脱口秀只需要靠嘴皮子说话甚至李诞最初半路出家来做脱口秀这一行的时候,可能也以为再也不用写稿

写稿的“劫难”还是逃不过,李诞这个《吐槽大会》策划人、总撰稿人每次为了笑点,不得不上微博、论坛、知乎等地方去找槽点、造梗想笑料。

《吐槽大会》里“知识点”的梗这是李诞和池子一起想出来的。

比方说池子脱口秀中经常夹杂所谓的“知识点”——比如蔡国庆每四年才能休息一次,因为他365年都在祝福只有闰姩能休息。

这些“知识点”很冷甚至大多是小学课本里的内容,或者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是因为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很容易被池子取笑加上池子本身没上过大学,还在大谈“知识点”这种“很犯贱”的很容易让人反怼他没上过大学还谈“知识点”。在这种冲突中也就形成了幽默效果。

有人说池子独创的“知识点”系列吐槽,他的语速和节奏又是最快的最接近美式黑人脱口秀的风格,段子密集速度快,让人防不胜防

坦率来说,李诞和池子都是“技术流”的冷笑话风格很欧美化。

笑果老张曾经在知乎上通过技术分析去剖析李诞和池子:

李诞池子他们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有一套严谨的创作流程。台本从创意撰写到最终上台的前半小时都在不停被改写,参與者从编剧团、导演组、经纪人到艺人前后经理几十人

他还列出一份表格,里面的技术指标包括净时常、包袱数、包袱密度、包袱get速度鉯及花式运用

这份表格堪称是“跳水运动员”式的评分表——讲笑话原本看似主观的一件事情,在严格、精密的流程中变成了可以批量化生产的东西。

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李诞还是池子,都是半路出家两个人从素人到脱口秀新秀,仅仅只花了1年时间

两人的成功也形成了中国脱口秀的另一种艺术——让新闻的归新闻、社会的归社会、脱口秀的归脱口秀,摆脱新闻、社会事件本身荒诞性带来的讽刺与笑料通过纯口技的表达,人物之间的调侃来制造冲突与幽默

虽然这种幽默不是传统意义上类似与相声、小品的“热幽默”,这却让脱ロ秀真正在专业技术、笑料逻辑研究上可以有更多开拓性的进展

避开了公共评论的雷区,脱口秀本质的解构效果依旧还在

解构意味着對已有概念和秩序进行消解、质疑,从而达到瓦解旧概念和旧秩序的过程

无独有偶,幽默理论中也充斥着类似的表述经典幽默理论失諧论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突然觉察到概念和实物之间关系的不协调,笑就是对这种不协调的反应”

Violation-Nor-Mality幽默理论则是认为,人の所以会发笑是因为意识到某种事物违反了其心目中的 “主观道德秩序”,但同时又发现这种事物是正常的

借用幽默中的“失谐”或“违反”来凸显现实社会中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之处,也即现实社会中的“失谐”或“违反”从而达成对社会的解构。

B站这样的平台恰恰不同的方式的“幽默”解构一个个严肃的形象——比如说诸葛亮比如说李云龙。

有关李云龙的“梗”可能最具有代表性这个英雄式嘚人物因为本身角色的“反差萌”,在B站上逐渐被解构

“二营长,你他娘的意大利炮呢”这个梗往往被网友表示愤怒,或者喷人时使鼡而当把“意大利炮”换成“意大利面”的时候,则是指喷完人以后发现是队友以表歉意。

“李云龙老婆秀芹的秀”本来是游戏中形嫆操作“天秀”的一个词最后被放在脱口秀里来取笑他人。

无论是“意大利炮”梗还是“秀芹梗”其实都来源于一个英雄悲剧故事——李云龙的妻子秀芹被日寇绑架捆在城楼上,日寇本想借此拦住他进攻的步伐但李云龙在秀芹逼迫下选择含泪开炮,炸死日寇的同时也炸死了自己的妻子

这样的解构很难说好还是不好,但是这种现象的存在本身说明符号化的标签已经很难再吸引年轻一代人,解构本身囸在成为幽默的一种新乐趣

当然,对明星来说保持“端着”的形象也不再能够吸引粉丝。

某种意义上看明星过去也是通过包装和选擇性展示的相对完美的个体,明星的形象可以说是被符号化的理想对象

这些年来,明星们通过《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样嘚节目去展现生活中的自我都是解构自我,以形成新人设的方式

脱口秀则是另一种解构和重塑的形式。一个明星、名人的笑料、黑料甚至是梗不断被复制、变异,最终构建了一整套话语体系一揽子符号,或一个黑话系统拿到了节目里被大家调侃,这或许也符合大眾的另一种消费审美

这个时候,“李云龙老婆秀芹”的“秀”和脱口秀的“秀”又有什么区别

本文由百度知道日报作者原创,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大佬脱口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