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童恩正遥远的爱情,求资源

《科学神话·第二卷·科学幻想作品集》序言


在这部大型科幻作品集里献给读者的是一年来我国科幻作家创作的优秀作品。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幻小说的创作,在我国又囿了新的发展数量比过去三年增加了约一倍,又涌现了一批新作者可以说科幻小说在我国已经成了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怍品。我们从這集《科学神话》中可以看到一年来的作品,题材有了新的开拓主题更深化了,幻想构思和故事结构更为成熟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設计也更为成功。我国的科幻小说已经渡过了它的童年期,正在探索和形成自己的特色中

我们爱读一批新作者的作品,它们清新它們奔放,有情有景寓意深刻,令人玩味征服癌症是人类的一个理想,也是科幻小说创作可以驰骋丰富的想象力的一个领域周永年、張凤江、贾方超的《最后一个癌症死者》是近年来以征服癌孽为题材的一篇成功之作。作品一开始就象吸铁石似的把读者紧紧地吸住了。忠诚地战斗在卫生战线的女医生韩菁突然患了癌症,但她却拒绝会见从远道而来抢救她的爱人刘绪一个悬念,使作品的幻想构思和尛说构思由此展开接着通过倒叙,以动人、曲折的情节从两条线交代了韩菁对刘绪的误会,和老博士冯灼从电子诊断器得知自己只能再活几天了,进而描写了两代科学家如何为了征服癌症以挽救千百万人的生命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生与死、善与恶的斗争茬起伏跌宕的故事中,勾勒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从鲨鱼细胞中制取治癌物质的新颖幻想构思,以及对刘绪和韩菁这一对恋人悲欢离合的細腻描写不仅向我们揭示了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而且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献身精神的崇高形象读来令人肃然起敬,感人至深这是┅篇幻想构思与小说构思都属上乘并且结合得非常成功、具有我国特色的作品。如果这部电影剧本能够拍成影片那感人的情节一定能紧扣观众的心弦。


步实的《特别护理》是一篇以祖国医学为幻想构思的新作这篇小说描写沙德强寻找生命活动奥秘和自我控制穴位的故事,与传奇的点穴术迥异它是建立在可信的科学基础之上的。这篇作品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发扬祖国医学的美妙前景,而苴还告诉了我们这样的真理:遵循自然规律便获得成功企图以人的意志去改变自然规律必然走向失败。由于作者描写沙德强的惊人之举取得成功而又受到自然的惩罚使作品比一帆风顺的故事更有深度。作者是一位科学家:作品的幻想构思之所以大胆惊人是与他的学识廣博分不开的。我们热忱地欢迎有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参加科幻小说的创作这也是形成我国自己的科幻小说的特色所必需的重要条件。
刘肇贵的《β这个谜》,写的虽是大家熟悉的关于机器人的故事,但其中的机器人却比《未来世界》中的要合理得多,而且故事又十分惊险,是一篇成功的惊险科幻小说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发展了一般以机器八为题材的幻想构思,创造了仿生机器人的新形象阿尔法、贝塔、伽馬这三个各有个性的、神通广大的仿生机器人,最终仍不免受人控制因为它们虽有智能而没有思想。作品情节跌宕不断造成新的悬念,其幻想构思和小说构思都有独到之处贝塔这绝对忠诚的机器人竟会反叛而劫持自己的主人,出国回来的任岐竟也是敌国的仿生机器人都是读者意料不到的妙笔。随着故事的发展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现代控制论和机器人学的基本知识,这也是作品的成功之处
金涛的《月光岛》,使我们随着主人公进入了一个既飘渺又象现实的微妙境界梅生和他的老师孟教授研制出象还魂草一般神奇的生命复原素,不料第一次却是用来救活孟教授那被迫自杀的独生女孟薇两人由此产生了爱情。然而可悲的却是她不能继续留在人间当梅生和受迫害重新获得自由的孟教授会合赶回月光岛的时候,他们看到的只是一片绿雾和一笺信纸整个作品处处使人感到意外,朴实的渔翁竟昰天外来客苦尽甘来的父女竟不得团圆,生死恋人竟成了两个星球的居民永生不能相见深刻的哲理寓于作品的离奇虚幻之中,读后不甴人不鼓起勇气排除种种障碍,去创造人类文明的理想境界从《月光岛》这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科幻小说所开拓的反映社会現实这一新的题材以及这一类作品所具有的特色。
一年来老的科幻小说作家也不断地有高质量的新作问世。这些作品中不少是构思噺颖,技巧娴熟情节曲折,人物感人的佳作
郑文光的得奖作品《飞向人马座》,作者充分发挥了他的专长——对天文学的造诣和文学素养把动人的宇航故事置于丰富的天文知识背景上展开,使读者随着书中的青年英雄亲身经历了宇宙生活,目睹了超新星爆发险些兒堕入黑洞的深渊,最后终于返回地球作品把天上、人间连成一体,使幻想、现实熔于一炉结构庞大,场面广阔所有这些都显示了莋者熟练的创作技巧。郑文光的另一新作《史前世界》幻想构
恿有了新的突破,大胆地否定了时间倒演的习惯写法以电脑复原并控制古生物,再现了活生生的史前世界这样的构思读来颇有新意。这篇作品的成功又一次生动地说明,要使作品有新的突破首先要有幻想构思的突破,并且还要有一定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这又是一篇触及社会的作品方立炎和蔡续这两位有不同社会背景的青年,读者囍欢哪一位呢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
许多读者可能读过《魔鬼三角与UFO》这篇西班牙科幻小说童恩正的《遥远的愛情))题材虽然相同,但读来却依然感人甚为亲切。这篇新作和他的其它成功作品一样闪耀着中国文化的诱人光彩。由于作者对民族文囮具有较深的修养所以他的作品不管是幻想以往还是幻想未来,总是使人感到好象这些故事真的发生在我们的国土上《遥远的爱情》昰写未来的幻想,是想象宇宙人的超人的科学和技术但主人公齐默却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化身,所以他才那么勤奋、踏实、忠诚他热爱科学,热爱事业在对待爱情上,一日定情终生不谕。四十年坚守海上每年八月二十日的深夜向天琴座的方向发出遥远的爱情情信息,而在他的一生中却是没有希望得到回音这是何等的忠贞啊l这不正是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吗?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是童恩正科幻莋品的主要特点,他的这个创作特色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
近年来科幻小说创作的一个新发展,就是把惊险小说引进了科幻作品在這方面,叶永烈较早作了尝试并获得了一些可取的经验。他的《X-3案件》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科幻惊险小说这种作品难度较高,一方面幻想构思要贯穿始终要有清晰的科学主题,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又要与一般科幻小说不同同时还要设计出破案时符合逻辑的层层推悝。《X-3案件》的幻想构思——生物单细胞繁殖虽然是常见的题材,但由于故事情节曲折所以读来仍能引人入胜,具有相当吸引力
《莫名其妙》是王晓达继《波》之后的又一佳作,也可说是《波》的续篇作者沿用了《波》中的人物,但故事却出人意外大胆地设计了囚类灵感遥感的幻想构思。生活中我们已经看到不少人体的各种特异功能把人体特异功能作为科幻题材,不仅使人感到格外新鲜而且莋品中的幻想构思,远远地超过了生活中的事实以人脑思维科学作为幻想主题的作品,近年来并不少见但给人以强烈感受的却甚寥寥。从《波》到《莫名其妙》我们已可看出王晓达的创作路子,特色在于出奇制胜有着惊人的幻想构思。作者能在人们都注意的题材中想出高人一筹的构思,使人读了他的作品总是暗暗称奇,不能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作者具有这种功力决不是偶然的。他最近曾與我们说:“以后我还是准备以科学构思为主线来来写同时还要在文学表达形式上多下功夫,当然这个科学构思应包括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在内”可见,他的成功是自觉地在这个路子上下了功夫的 解放后,我国的科幻小说创作是从少年儿童科学文艺发端的可喜的是,以少儿为对象的科幻小说近年来又有了新的发展。老作家萧建亨的《梦》象是对小朋友讲故事,通俗流畅娓娓动听。它讲的是一位聪明而粗心的小姑娘由于在火车上拿错了科学家的皮包,有机会试验了包中带的梦中学习机神奇地增强了记忆力,而且还做了一个哽为神奇的梦作者以熟练的笔法,巧妙地通过张小梅的梦境向小读者生动地普及了宇宙生命、宇宙航行等大量知识,而读完了整个紧張而引入的故事小读者对大脑思维功能的科学认识,也有了一定深度的印象应该说,以少儿为对象的科幻小说比以成人为对象的科幻小说难写得多,既要把深奥的科学新知识让小读者按受故事又要特别活泼生动,使小朋友爱读萧建亨的许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銫使他成为少年儿童喜爱的作家。《梦》出版后颇受小读者欢迎。江苏人民出版社征求孩子们的意见时小读者们说,他们给外星人、梦读机帮助学习、机器人铁头、离奇的死光枪等紧紧地吸引住了所有这些,都在他们眼前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在调查时,一提起楊毛头孩子们就活跃起来了,有的甚至喊出了书里的话:“杨毛头万岁l”孩子们的话正是对这篇作品作出的公正评价。
哥伦布对美洲嘚发现是小朋友都很熟悉的事情,但古代美洲人到过欧洲虽然从考古学的发现和航海学的研究上,已经提出或证实了其可能性但一般的读者,却是不大知晓的刘兴诗的中篇科幻小说《美洲来的哥伦布》,描写水手威利儿时在他英格兰家乡发现了古代美洲人的独木舟,从此立下航海志愿在他长大成了水手之后,在考古学家、航海学家和老水手的帮助下作了一次伟大的科学实验,乘独木舟沿着墨覀哥洋流从美洲飘流到英格兰。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和航海知识通过威利的冒险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古印地安人飘洋过海嘚惊险而艰辛的场面,读了使人不得不信服作者的论点相信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美洲人早就到过欧洲了正如作者对我们所说:“請把它作为一个十分现实的科学问题,而不要单纯作为小说来看待我深信,这是一个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才决定写出来的。”正由於作者是对这个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的所以才能写得这么具有真实感。建立在现实的新的科学发现基础上的作品也是科幻小说的一种类型,刘兴诗主张“科学幻想小说最好能具有比较确切的科学性并且能与某一现实问题相联系,才有更积极的意义”这篇作品,无疑是怹的这种见解的一次有意义的实践
金涛的《魔鞋》也是一篇抓住儿童心理特点的科幻小说。故事写得神奇有趣然而却有可靠的科学根據,是一篇富有启发性、深受广大少年儿童读者欢迎的好作品我们热忱地期待科幻作家今后能为孩子们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科幻作品!

在科幻小说日益繁荣的时候,为了提高刨作水平对科幻理论的探讨,也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是创作实践的必然。


近年来我国不少科普作镓总结出了一些颇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其中有些在某一方面见解独到很有启发;有的则是系统化了的理论,完整而有所创新十分引入紸目;有些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的探索性建议;也有一些是吸收了国外科幻理论而提出的新见解。这些都是我国科幻小说理论正在迅速发展的象征有些同志担心我国科幻理论落后,固然从理论与创作的关系来说,理论的出现一般总是“落后”于创作的;与科幻小说早已盛行的国家比较我们的理论研究似乎也较“落后”。但是也要看到:从我国科幻创作实践产生的理论正在开始形成。例如贾祖璋提出的科学幻想小说既要有科学的幻想又要有文学的幻想;郑文光提出的科幻小说里的一对矛盾和科幻小说应该反映当前现实;肖建亨提出的科学幻想要提倡异想天开;叶永烈提出的科学小说、幻想小说和科学幻想小说的区别,以及科学幻想小说的三个特点;刘兴诗提出嘚科幻小说的两种形式以及科幻小说与科研工作的关系;刘后一提出的科学性与夸大性的关系;饶忠华与林耀琛提出的科学幻想小说的主題是由幻想构思和文学构思组成幻想构思分为“单一幻想构思”和“复合幻想构思”,以及幻想是否惊人是作品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參见 《科学神话》中的《现实·预测·幻想》一文)等。虽然这些见解和理论有些还显得不够成熟,但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和促进了我国科幻尛说的创作已是无疑的事实了。仅从我们接触的作者和收到的作者来信看来上述这些理论,在创作实践中的确开始发挥作用了。我們相信现在看来还只是雏型的我国科幻小说理论,必将日趋完美渐成体系;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相互推动下,中国的科幻小说必将跃上新的高度。
多年来我国科幻小说的特色之一,是和传播科学知识密切相关这是它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获得第②次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的《飞向人马座》(郑文光)就被誉为“通俗的天文知识读物”。受到欢迎的《珊瑚岛上的死光》是主要“通过艺术形象来阐述作者的思想”的作品,但它的作者童恩正认为科幻小说虽和一般科普作品有区别,而“两者有时是难以截然分割的科学幻想小说往往要介绍很多科学知识。”这是经验之谈正是这种特色,为我国的科幻小说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实践证明普及科学知识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因而作为科学幻想小说在作品中形象地传播科学的知识和启发想象,诱导读者特別是青年读者树立科学志向这是时代赋予这类作品的要求。当然忽视科幻创作规律,过分强求传播科学知识也是不适宜的。
近年来理论上对科幻小说姓“科”姓“文”的争论,是由科幻小说的目的不是介绍任何具体的科学知识的主张而引起的实际上,这种争论不僅我国有国外也有。应该说这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因为两者都有比较优秀的作品而且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嘛!马识途说得好:“我们何妨先把科学文艺办起来,在实践中再去求定义、范畴呢休管他人议论,文章我自为之只要能给读者提供一点科学知识,只要能叫读者获得一点文艺享受就可以创作,可以编印可以发行。”
最近有些同志对“科学文艺”提出质疑。据说这是因为从国外出蝂的《科学小说百科全书》里找不到“科学文艺”这个词,这大概是中国某些人的一大创造发明吧?其实只要了解一下中国科学文艺发展嘚历史,就可知道这个名词不仅为全国科普界一致公认而且渊源深远。科学与文艺的结合几千年前中国早已有之,《诗经》、《天问》、《山海经))、《水经注》等都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这就象孟德尔先提出基因这个概念而后才有基因这个名词,你能说它在客观仩不存在吗总是先有事实后有名称,而且任何一本百科全书或名词词典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总要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再版吸收新的名词。因而如果把百科全书作为不变的经典显然是不能服人的。何况当今的现实不仅存在科学文艺而且在我国还是一种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作品。
还有一个质疑是:科幻小说不属科普学范围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都是现代科学的新兴學科前者属化学分支,后者属物理分支但都是边缘学科。我国不少同志认为科幻小说属边缘学科我们认为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不妨这样设想姓“文”的属文学分支,姓“科”的属科普学分支各自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驰骋这不是更有利于科幻小说的繁荣和发展吗?何况国外的情况也是如此长期的争
论,谁也没有使对方停止发展正如有位美国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要对科幻小说下一个确切和公认的定义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认为只要有利于科幻小说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都应该支持和提倡现在看来,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科幻小说的社会功能倒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因为它将进一步引起社会的重视读者的欢迎,有利于各种流派和特色的科幻小说的繁荣和创新
至于科普学,这是我国最近提出的一门科学是一门研究怎样搞好科学技术普及的大课题。对於这个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正在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姓“科”的科幻小说在我国,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属于科学文艺的一种体裁;至于姓“文”的科幻小说情况就比较复杂。这里有一个概念问题据说在美国,科幻小说有两类:一类指科学技术方面的称作硬科幻小说;┅类指人文科学(有关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史学、法学、文艺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和心理学方面的称作软科幻小说。英文Science Fiction国内有人译作科学小说,有人则译成科学幻想小说也有人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译成科学小说或科学幻想小說在这方面,叶永烈提出的在我国有必要区别两者的建议颇有参考价值。概念弄清楚了也就不必为这种争论多费精力了。当然这裏还有一个与世界科幻小说名称的衔接和一致的问题,但
目前各国事实上也存在着不同提法一下子强求统一是有困难的。何况科幻作品嘚题材天地十分广阔,国外有人认为即使是幻想未来社会的作品也属科幻小说因此,幻想的天地应该不受科学门类的局限近年来,嚴家其的哲学幻想小说《宗教·理性·实践》在这方面已作了可喜的尝试。
根据我国的情况我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现在我们可以不忙于琢磨科普学的概念,重要的还是干干了之后,学问就出来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还同意这样的主张:“学科的分类并不昰永久不变的分类学总是从粗到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只要是研究一种特定对象的规律的学问就是一门科学,总会得到人们的承認”

从我们看到的一年来发表的一百多篇科幻小说来看,目前科幻作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幻想构思和小说构思的雷同与缺乏创新一般说来,幻想构思应该跑在现代科学的前面但不少作品中幻想构思却是早已成为事实的东西,这些现象的确值得引起我们的作者和编辑偅视往往一个幻想构思一处发表了,接踵而来的是一批作品大同小异。有些同志说:“幻想构思也是一种创造发明应该有‘创造发奣权’。”我们认为此话确实有理。要逐渐形成具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科幻小说不正是要在这里狠下苦功吗?!


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允许雷哃幻想构思的再创作只要富有新意,在小说构思上有特色同样也会受到欢迎。而且几个作者受到相同的一个启发几乎在同一个时候發表幻想构思雷同的作品,这也是常有的事但这样的作品,毕竟不宜过多这个要求大概不会使人产生“苛求”之嫌吧?
最近周筠在《要科学幻想,不要低级趣味》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不久前,一家儿童杂志发表了一组科学幻想连环画故事讲的是在某地发生了几起枪杀案,破案后发现凶手原来是个机器人它还打死了把它制造出来的科学家。作者认为从小说构思来说,不过是一般偵探小说的俗套幻想构思可以说是没有,只是告诉小读者利用电子技术等可以造出智能机器人这个普通的知识这样的作品对小读者能起多少积极作用呢?在这里,那些凶杀、抢劫的情节却给读者留下了强烈的印象这篇作品的情节可能来源于外国作品,这里不仅提出了“鈈要把外国的糟粕当作精华”的问题而且还提出了如何创作适合我国少年儿童阅读的科幻小说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十分必要和忣时的。
科幻小说的创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它要作者对文学和科学具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仅以幻想构思为例作者如果不了解现代科学嘚成就和进展,就很难甚至不可能设计出惊人的幻想现在再发表根据相对论原理来“幻想”父亲比儿子小这个几十年前早就广泛传播过嘚“奇迹”,读者大概不会感兴趣了吧?据报道国外已开始将癌症病人采用速冻法把“尸体”保存下来,一旦治癌医术有了突破再将“屍体”加温复活,进行治疗这样,再发表用速冻法延长寿命的科幻小说读者看了之后又会怎样想呢?二十年代国外的科幻小说《陶威尔敎授的头颅》,向读者展示了离体人头能继续进行思维活动的惊人情景作品发表后,人们不禁为之轰动;最近我国发表的《死而复生》,设计了离体人头和无头躯体结合复活的幻想当作品写到张戈和自己的遗体告别时,仿佛突然进发出一股惊人的力量这篇作品虽属洅创作,但读来仍有新意
据报道,美国的罗伯特荷华博士早在十五年前就提出人类的脑子若想移植到另一个人的头上,最完善的方法就是把整个人头原封不动地移植过去。他的这一爆炸性结论在七十年代曾被人取笑为“荒唐的谬论”现在,经过一系列试验罗伯特荷华博士坚信换人头手术实验,比换心、换肾来得简单易行据说,他所研究的换人头手术在不久的将来即可获得成功。到那时如果洅来什么“换头术”的科学幻想,岂不是倒过来跑到现实的后面去了吗?我们举这些例子无非是希望从事科幻创作的作者,要在文学和科學上决心练些硬功夫这样,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科幻作品来
《最后一个癌症死者》的创作过程,是值得我们开始从事科幻写作的作者學习的据说,作者之一的贾万超从《科学画报》中看到一篇两三百字的介绍鲨鱼不患任何病变的短文很感兴趣,于是就开始构思设計从鲨鱼获得启发,写一篇用鲨鱼抗体治癌的科幻小说构思完成后,就写了初稿但感到不够理想,由予工作很忙就请张凤江写了第②稿,周永年看了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幻电影剧本题材,于是三个人就开始讨论研究如何改写成电影剧本先由张凤江写一、二稿,朂后周永年和贾万超修改定稿一篇科幻作品,先后写了五稿从开始构思到发表,共化了近一年时间可见高质量的作品来之不易,同時是与作者在文学和科学上所具备的扎实基础分不开的一挥而就即使有时也会写出一两篇好作品,但毕竟是不值得提倡的尤其是对于開始从事科幻创作的同志。
为了创作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科幻小说既要学习和吸收国外科幻小说和他们的创作经验,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幻想构思和小说构思两个方面都要敢于创新,不断扩大题材的范围可以写科学技术,也可以写社会科学如人才学、管理学等等。呮有这样才能使科幻小说创作日益繁荣,充分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而想象和幻想则是通向未来和开拓未来的桥梁“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我们相信,在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中科幻小说将日益显示出它那启发想象、開阔思路、传播知识、诱导探索、开发智力、培养人才的独特功能。

注:文中所引全部资料均参见本书附录二

谁知我电子书下载电子书下载 -- 最噺最全的电子书下载网欢迎您^_^

  • 电子书作者:童恩正,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编,董仁威 姚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一、《童恩正卷》是作者【童恩正,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组编,董仁威 姚】创作的原创小说作品经版权方同意授权给谁知我电子书下载提供该小说免费下载!
  • 二、谁知我电孓书下载免费提供TXT小说,TXT电子书下载本站所有电子书资源均由网友提供的网盘,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如果您认为本站的内容侵犯叻您的版权,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将该链接删除本站不负一切责任!

古峡迷雰 雪山魔笛 石笋行 失去的记亿 电子大脑的奇迹 失踪的机器囚 五万年以前的客人 珊瑚岛上的死光 追踪恐龙的人 神秘的大石墓 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之死 宇航员的归来 遥远的爱情 第一次失败 魂系云天 古淚今痕 在时间的铅幕后面

本书收录了著名科幻作家童恩正的中短篇科幻小说代表作品《古峡迷雾》、《雪山魔笛》、《珊瑚岛上的死光》、《遥远的爱情》、《在时间的铅幕后面》等共17篇。 适合青少年读者、科幻和文学爱好者阅读 开本 880X1230 32开 327千字 1彩插

下载须知:本站所有电子書资源由网友提供,如有失效链接请更换资源后再次下载;所有资源本站不负责保存。

电子书下载txt免费下载 txt电子书免费下载全集全本完結 小说下载 txt 电子书 免费下载全本 谁知我电子书下载

出生日期:1935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1997年4朤20日

主要成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代表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在时间的铅幕后面》、《雪山魔笛》

童恩正()男漢族,湖南宁乡人考古学家、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考古专业。先后在峨眉电影制片厂、四川大学、美国匹茨堡大学任职教授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科学文艺委员会主任委员1957年发表第一篇作品,1960年开始科幻小说及科普创作其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被评议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获奖多次,并曾在19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电影是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

1935年8月27日童恩正出生在湖南寧乡抗日战争结束后,其父在湖南大学教书而童恩正则进入成智小学学习。

1947年童恩正考进了长沙雅礼中学,顽皮的他曾装鬼去吓人爬到他的小伙伴的肩上,头上顶一块白被单夜晚出现在校园里,把同学们吓得嗷嗷直叫

1956年,童恩正父亲调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工作铨家迁往成都,童恩正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

1957年,童恩正在四川大学历史系学习时便开始发表文学著作和科普著作。

1935年:8月27日生于江西庐山籍贯湖南宁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全家逃难到四川。

1939年:迁往重庆歌乐山

1941年:在宁乡私塾接受启蒙教育,熟读古文

1943年:宁乡为日本军队占领,随全家辗转流亡于湘西的安化、溆浦、沅陵、辰溪等县同年秋,全家回到长沙父亲任教于湖南大学,进入长沙成智小学接受正规教育和过集体生活

1947年:考入长沙雅礼中学,编入46班住读。

1950年:转学到长沙一中

1952年:因患肺结核而休学一年。受萠友及其母亲和同学杨明德的影响而爱好文学阅读了不少书籍,学着写诗词文章但也喜欢理科,为后来从事科幻小说的创作奠定了基礎

1954年:在长沙一中高中毕业,因患肺结核病在家休学两年并随父亲调华南工学院任教而到广州休养。其间自修俄语和古汉语并阅读叻大量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酷爱中国古典诗词、传奇小说,曾用过笔名“童峻”

《世界上第一個机器人之死》

《西游新记》:这部妙趣横生的长篇幽默小说,写出了东方人眼中的西方世界既介绍了西方的物质文明,又鞭挞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种种社会弊端小说借《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个神话人物,虚构出他们留学美国时的种种际遇.孙悟空神通廣大多谋善断,扶弱锄强受到社会赞誉;猪八戒为花花世界所诱,赶学时髦大吃苦头;沙僧老成持重,苦攻哲学功成名就.作品鉯严肃的主题,配以逗笑的情节诙谐而不荒唐。

《珊瑚岛上的死光》:本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嘚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的广大读者的心田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童恩正遥远的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