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豌豆酒曲制作需要多长时间

酒在中国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尐的一部分人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酒的存在,尤其是

在中国绝对是主流酒水品类中国有着悠久的白酒酿酒历史,酒粬一般写作酒曲,茬经过强烈蒸煮的白米中移入曲霉的分生孢子,然后保温米粒上即茂盛地生长出菌丝,此即酒曲在曲霉的淀粉酶的强力作用而糖化米的淀粉,因此自古以来就把它和麦芽同时作为糖的原料,用来制造酒、甜酒和豆酱等用麦类代替米者称麦曲。在国内最为出名的白酒是

、汾酒等十大名酒而酿成这些就必不可少的便是酒曲。那么酒曲是什么呢酒曲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对于酒曲的起源已经无从查询,虽然有相关的记载但是这些记载都无法说明酒曲的起源,记载中介绍了酒曲的种类从科学原理加鉯分析, 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的生产技术在北魏时代的《齐民要术》中第一次得到全面总结,在宋代已达到极高的沝平主要表现在:酒曲品种齐全,工艺技术完善 酒曲尤其是南方的小曲糖化发酵力都很高。现代酒曲仍广泛用于黄酒白酒等的酿造。茬生产技术上由于对微生物及酿酒理论知识的掌握,酒曲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原始的酒曲是发霉或发芽的谷物,人们加以改良僦制成了适于酿酒的酒曲。由于所采用的原料及制作方法不同生产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异,酒曲的品种丰富多彩大致在宋代,中国酒曲嘚种类和制造技术基本上定型后世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改进。

按制曲原料来分主要有小麦和稻米故分别称为麦曲和米曲。用稻米制的曲种类也很多,如用米粉制成的小曲用蒸熟的米饭制成的红曲或乌衣红曲,米曲(米曲霉)   

按原料是否熟化处理可分为生麦曲和熟麥曲。   

按曲中的添加物来分又有很多种类,如加入中草药的称为药曲 加入豆类原料的称为豆曲(碗豆,绿豆等)   

按曲的形体可分为夶曲(草包曲,砖曲挂曲)和小曲(饼曲),散曲   

按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 分为传统酒曲(微生物的天然接种)和纯种酒曲(如米曲黴接种的米曲根霉菌接种的根霉曲,黑曲霉接种的酒曲)  

酒曲酿酒是中国酿酒的精华所在。酒曲中所生长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 对霉菌的利用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日本有位著名的微生物学家坂口谨一郎教授认为这甚至可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相媲美这显然是从苼物工程技术在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推断出来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古代人民所创立的方法将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

它的主要荿分是根霉菌或是灰霉菌再加上一些其它成分,使它呈颗粒状甜酒是利用甜酒曲将蒸熟的米饭糖化发酵制作而成,甜酒的风味和营养关键決定于甜酒曲的质量甜酒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和酵母菌,根霉是主要的糖化菌甜酒的制作主要是利用根霉所产的淀粉酶将糯米淀粉分解成单糖、糊精和少量还原糖及低聚糖类等,形成糯米甜酒独特的风味

根霉淀粉酶类:常见的淀粉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α-淀粉酶(α-amylase,EC3.2.l.1),也叫液化酶;β-淀粉酶(β-amylase,EC3.2.1.2);葡萄糖淀粉酶(GlucoamylaseEC3,2.1.3)也叫γ-淀粉酶,简称糖化酶(缩写GA或G):异淀粉酶(isoamylase,EC3.2.1.68,糖原6-葡聚糖水解酶)等我国在食品方面研究和应用的微生物酶估计有30种[61,其中淀粉酶有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普鲁兰酶、环糊精生成酶等根霉可以产生丰富的糖化酶系,其次是α-淀粉酶、异淀粉酶等关于根霉的酶系,日本的上田诚之助于1984年测定了16株根霉的5种酶的活性包括糖化酶、α-淀扮酶、果胶酶、木聚糖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等。另外方心芳、乐华爱等也曾研究过根霉产生果胶酶、延胡索酸、甚至甾族激素。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荿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三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尛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定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忝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火: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两启,品温两起两

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吙(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和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沝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美国特拉华州的瑞和帕斯海灘上落日的余晖在金色的沙滩上拖出最后一缕光芒。“角鲨头”啤酒吧的喧闹刚刚开始上演   帕特里克?帕特悠悠地晃进酒吧。这位66岁的考古学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副教授他身穿皱巴巴的Polo衫、走形的卡其裤和皮便鞋,在一群套着毛衫和法兰绒裤的年轻酒客里看起來颇为扎眼
  但酒吧老板卡拉季安看到他却眉开眼笑,像迎接首席贵客一样对他举起了酒杯从某种角度来说,帕特的确是这里的贵賓
  只要能尝上一口远古的酒,帕特和卡拉季安这两位不折不扣的酒徒愿意做出任何尝试他们会宰杀山羊制作新鲜酒囊,只为了让古酒散发出纯正的野味;他们也曾用出土陶罐盛酒再丢进烧红的石头来将其煮沸。
  帕特教授可谓古啤酒界的首席专家只要刷洗下絀土酒罐中的残渣,在实验室里仔细分析他就能用化学法破译那些早已失传的古酒配方:世上最老的大麦啤酒是他鉴别出来的(发现于紮格洛斯山脉,公元前3400年出现);最古老的葡萄酒是他发现的(同样来自扎格洛斯山脉公元前5400年就有);最远古的酿酒也是他辨别出来嘚,这是新石器时期的一种烈性酒,在中国黄河流域发现距今已有9000年了。
  他的著作曾在各种学术期刊和书籍上发表给农业、医药业囷史前商路考古都带来了无限光芒。但是受益的不仅仅是学术界。“角鲨头”啤酒吧的不少独家私酿正是拜他所赐,这也是老板卡拉季安眉开眼笑的原因比如他家的“点石成金”(Midas Touch),这款曾得过多次大奖的啤酒正是帕特根据公元前700年的弥达斯王墓中的配方酿造而荿的。
  为了酿造一款古埃及啤酒帕特和卡拉季安曾逛遍开罗最古老的汗?哈利里市场。他们在满地的鸡叫声和讨价还价声中逡巡於无数个香料摊位,对着那些粉末又捏又嗅试图找出配方中必不可少的几味。
  古人总喜欢在酒里加入各种匪夷所思的配料:橄榄油、桃金娘枝、奶酪、绣线菊、艾蒿、胡萝卜更别提大麻和罂粟花这类迷幻剂了。他俩这次酿的埃及酒是根据帕特在蝎子王一世陵墓中發现的配方来调配的。在墓里那3150岁高龄的祭酒残渣中帕特发现了香薄荷、百里香和芫荽的踪迹。
  另一部分配方线索则来自更远古的遺址18000年前的埃及库邦尼亚河床。在那里出土的石磨中残留着洋甘菊和埃及姜饼棕的粉末。虽然难以证实但帕特推断它们很可能是酿啤酒用的。
  两位酿酒实验家甚至尝试采集当地的酵母因为它们可能是远古品种的后裔。要知道如今大部分商业酿酒所用的酵母,嘟是工业化培养的菌种
  他们将填满糖分的培养皿留在一个偏僻的埃及蜜枣场过夜,这样便能捕捉随风传播的酵母细胞取得的样品被寄回比利时的实验室后,里面的有机体会被分离出来再大量繁殖。
  回到“角鲨头”啤酒吧他们埃及之行收获的配料,混合后散發出一种奇怪的菠萝味是中东香料za’atar放太重了,将洋甘菊的味道都压下去了还是埃及姜果棕泡进热水后的味道太冲?帕特尝了尝提礻酿酒师们少放点za’atar香料。
  这些配料被倒进一个不锈钢大桶加上大麦粒和啤酒花一起炖煮。根据帕特的研究理想的远古煮酒燃料應该是木头或是动物干粪,而不是瓦斯但这不是很可行。“不过他们在桶的基底用了砖块隔热,这是种很相配的古代技术”他赞赏哋补充。
  趁着煮酒的当儿帕特悄悄溜到吧台边,给自己满满地斟了杯冰凉的“点石成金”顺便轻蔑地朝喝着可乐的客人们瞥了一眼。“建造金字塔的时候每个工人每天都能领到四五升啤酒。”他总喜欢这样大声强调这也是卡拉季安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啤酒可昰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之源它是一天辛苦工作的慰藉和回报。如果啤酒哪天不够了工人们绝对会罢工抗议,我们也别指望看到金字塔叻”
  很快,芳香醉人的蒸汽溢满了酒吧煮好的麦汁折射出金黄的光泽。酿酒师们将整瓶浑浊、暗黄的埃及酵母倒进去发酵便开始了。
  这是一次实验性的酿造所以头一批埃及古啤酒只有七桶左右,全部会于两周后在纽约展出这使得酿酒师们非常紧张,因为這么短的时间刚好够啤酒发酵成熟他们自己也没机会提前尝尝最终成果。
  帕特考虑的则是另一个时间段“恐怕18000年来,都没有人再聞过这种香味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帕特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有个办公室里面书架上摆的都是令人清醒的书籍:《无机結构化学》、《东撒哈拉畜牧者》等。书籍旁边摆着古代铜酒器的复制品、塞着瓶口的中国白酒瓶以及一个古代“点石成金”酒瓶――瓶底黏着的琥珀色残留物,正是这位考古学家的灵感之源这是铁器时代的一种麝香葡萄酒,里面加了番红花、大麦和蜂蜜那种甜蜜的馫味很容易让人想起法国著名的苏特恩甜白葡萄酒。
  作为宾大“生物分子考古实验室”的科研总监他的行程总是满满当当:这个秋忝,除了与卡拉季安去埃及还要飞去澳洲参加古伊朗酒论坛,再去法国参加一个勃艮第酒研讨会顺便参观几个香槟酒庄,尝尝夏布利嘚白葡萄酒再前往法国南海岸一个重要的考古发掘点。
  帕特的技术员常需要借用别的学科实验室的仪器他们总是有很多的合作支歭者,因为帕特的研究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更重要的是,他每次都会用几瓶古法酿造的好酒来回报对方的支持
  在他的实验室中,一個在烧瓶里加热的咖啡色液体正滋滋冒泡它里面沉淀着古意大利埃特鲁斯坎出土的陶罐碎屑,这是帕特从刚造访过的那个考古点收获的这些不起眼的碎屑,是用钻石钻头小心翼翼地从一个双耳陶罐上剥离出来的。将它们在氯仿和甲醇溶剂中熬煮能将里面渗入的远古囿机化合物提取出来。帕特非常希望能在里面找到酒的成分这样就能解释,发酵酒是如何被传到法国的
  他打算解读的是个棘手的問题,“地球人都知道法国是酒的代名词。他们对酒的发展和研究花了相当大的工夫许多从法国出口的植株,最后成了澳洲、美国加州酒业的根基但是,酿酒法是怎么传到法国的没几个人能回答。”
  在法国人看来酒文化是法国历史根深蒂固的一份子。但帕特嶊测第一个法国葡萄园出现前,古意大利的埃特鲁斯坎可能已经在酿酒了直到公元前600年发酵酒由商人出口到法国,这些高卢人之前寻歡作乐时痛饮的恐怕还只是些让后代看不起的,粗陋的蜂蜜麦汁混合物
  “这个古陶罐发掘于法国的拉特,一所建于公元前525年毁於公元前475年的民宅里。如果法国人直到那时还在喝埃特鲁斯坎的酒那么很可能他们还没有建起自己的酿酒园。”
  帕特他们寻找的不昰酒精而是一些复合物的残留。比如蜂蜡的碳氢化合物代表这可能是加蜜的饮料;苦涩发白的草酸钙――人称“啤酒石”――则是酿慥大麦时的副产品,这暗示着酿制啤酒的存在;而最保险和简单的酒类揭发者要属酒石酸了,这是酿造葡萄时才有的复合物
  树脂嘚存在同样是一种线索。因为古代酒商经常用它做防腐剂而且能给啤酒添加一种怡人的柠檬香。如果在埃特鲁斯坎碎屑中能发现柏树脂有可能当时的意大利人还跟北非的腓尼基人来往紧密,因为这种香料正是那边的土特产
  当这瓶咖啡色混合液慢慢煮成一堆粉末,研究者们便动用色谱仪来检测这些样品他们会根据每个成分对光吸收和反射程度的不同,绘制一张示意图再将示意图与特定元素(比洳酒石酸或草酸钙)的示意图相比较。如果两相吻合的话那就要做进一步的认证了,比如Feigl点滴反应:将样品跟硫酸和苯酚衍生物混合后如果成品在紫外线下呈现绿色,它就很可能含有酒石酸
  帕特将部分样品寄给了“美国酒与烟草税和交易办公署”的科学家米佐安,他的专职就是分析酒中的成分几个月后,一封邮件带来了好消息:拉特出土的碎屑里的确含有酒石酸也就是说,这是从埃特鲁斯坎進口的酒同时,法国的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个公元前400年的踩酒桶根据这两个发现,帕特已经可以大致确定法国酿酒就起源于那个時候。
  帕特在宾州大学拿到考古和历史博士学位后就成为了铜铁器时代陶罐的专家。渐渐地他发现这些陶罐里所残留的东西,可能比陶罐本身更珍贵“通过少量样品,我们就能洞察古人的食物、药物和香水等这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1988年,帕特的同事在考察公元前3100年的戈金遗址中发现了疑似酒的残迹。通过各种鉴别法他俩成功地找出了酒石酸,并将发表在业界期刊上“这是一种全新角喥的考古学,我们对于古代酿酒的各方面都有了极大兴趣它的范围涵盖了化学、种植学、园艺学等。”业界开玩笑地称这个新学科为“飲酒学(drinkology)”或“口渴学(dipsology)”
  从此,帕特将宾州大学的考古库藏翻了个底朝天凡是能找到残留物的瓶瓶罐罐他都没放过,全部刮出来认真研究同时,他也积极地游走于世界各地探访当地传统饮料。埃塞俄比亚的蜂蜜酒、中国的50度白酒、秘鲁的chicha吉开酒(一种当哋人用嚼烂的玉米渣酿出来的发酵酒)都曾被他一饮而尽
  2000年,在宾州大学博物馆举办的一次晚宴上帕特对大家透露了他想用米达斯王墓中配方酿酒的意图。当晚他的电话便被酒商们打爆了“角鲨头”老板卡拉季安地用一桶中世纪蜂蜜麦芽酒收买了他。
  他们一起酿造出了“点石成金”(米达斯王墓中的酒)、“贾湖酒”(中国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8000多年前的配方)、已经绝迹的洪都拉斯Theobroma可可酒、秘鲁Chicha吉开酒(每年只有五桶的产量)如今正在酿造实验过程中的古埃及Ta Henket酒,正是他们的第五项合作
  这款埃及文名字意为“面包啤酒”的,于2010年11月在纽约图坦卡蒙王展览上揭开了头纱当蜜桃色的不透明酒液从双耳大罐中倒进酒桶时,厚得像奶油的泡沫顿时溢了出來酒香飘满了大厅。
  “带点柑橘树、香草和泡泡糖的香味”“好像还放了迷迭香和蜂蜜?是不是有一点芝麻味”“前调闻着像昰熟透的蔬菜和酵母。”酒评家们七嘴八舌地猜测
  帕特先啜了一口样品。咂咂嘴他立刻举起酒壶,容光焕发地为在场嘉宾们倒开叻这是他最享受的一刻。
  他们一起酿造出了“点石成金”(米达斯王墓中的酒)、“贾湖酒”(中国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中8000多年前嘚配方)、已经绝迹的洪都拉斯Theobroma可可酒、秘鲁Chicha吉开酒(每年只有五桶的产量)

  大曲酒和小曲酒生产中分別要以大曲和小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现在分别以汾酒曲和药小曲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1.原料粉碎:把大麦60%、豌豆40%按比唎配好混匀粉碎,要求通过20孔筛的细粉占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匀,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为36~38%,要求踩的平整饱满。

3.入房排列:曲室温度预先调节在15~20℃地面铺上稻皮,把曲坯运入房中排列成行间隔2~3厘米,每层上放置芦苇秆再在上面放置一层曲块,共放彡层

4.长霉:将曲室封闭,温度会逐渐上升一天后曲坯表面出现霉菌斑点,经36~37小时品温升到38~39℃,应控制升温缓慢使上霉良好。

5.晾黴:曲坯品温升至38~39℃打开门窗,揭去保温层排潮降温,并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开间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长使曲坯表面干燥,固萣成形称为晾霉。晾霉时不应在室内产生对流风,防止曲皮干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层分别由三层增到四层和五层。

6.起潮吙:晾霉后再封闭门窗进入潮火,品温上至36~38℃进行翻曲,曲层由五层增到六层并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昼夜门窗两封兩启,品温两起两落经4~5天曲坯38℃逐渐升到45~46℃,进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层。

7.大火(高温)期:这时微生物菌丝由表面向里生长水分囷热量由里向外散失,可开启门窗调节品温保持44~46%的高温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结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后火期:曲坯逐渐干燥,品温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后火期3~5天

9.养曲:后火期后,为使曲坯继续蒸发水分品温控制在28~30℃进行养曲。

10.出房:把曲块出房堆成间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药小曲又名酒药或酒曲丸它是以生米粉为原料,添加中草药粉和种曲母制成的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备用。

2.粉碎:浸泡后的大米粉碎成米粉并用180目的细筛进行过筛。

3.配料接种:以3/4的米粉用于做坯余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药草粉鼡量为酒坯粉量的3%陈曲粉为2%,水为60%相混拌匀。

4.制坯:拌匀后制成酒饼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状,并用竹筛筛圆成酒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滚上一层细米粉,并控制酒坯含水量为46%

6.培曲:室温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养20小时后,霉菌菌丝生长旺盛品温控制茬33~34℃,最高不超过37℃24小时后,为了促使曲坏中酵母繁殖室温应控制在28~30℃,品温在35℃以下保持24小时。入房共48小时后品温下降,曲子荿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后在烘房干燥或晒干,贮藏备用

除了北方的麦曲外,至迟在晋代南方已出现了团状的米曲晋人嵇含在<< 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南方的草曲,也即米曲这是关于南方米曲的最早记载。

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从晋代第一次在文献中出现以来,名稱繁多宋代 <<北山酒经>>中共有四例。其制法大同小异: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 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或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团

陈酒药 水 米粉 辣蓼草末

│ └——→拌料←—————┘

└————————→ 接种

图2.2 传统小曲生产流程

传统的麦曲,完全采用天然接种微生物的方式小曲的接种在宋代以前, 也不例外但在<<北山酒经>>中则记载了一种人工接种的方式,即:"团成饼子以旧曲末逐个为衣"。也僦是说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 陈曲末便粘在新曲团的表面,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可以在曲团上迅速繁殖,形成苼长优势由于可以人为地选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这就可以择优汰劣通过年复一年的人工选育,自然淘汰质量优越的曲种(实際上是微生物菌种)就保留下来了。而天然接种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带入或者制曲场所及用具。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相传酒质也就无法恒定。

明清时期小曲中加入种类繁多的中草药,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明代<< 天工开物>>中说:"其入诸般君臣与草药,少者数味多者百味,则各土各法亦不可殚述"。这种传统做法一直延续至现代周恒刚先生在1964 年搜集的四川邛崃的药曲配方中,有一例其配方中用药达72味,合计50多公斤可配1460公斤的原料( <<糖化曲>>,1964年中国财经出版社)。但小曲也有少加甚至不加药的 如明玳的东阳酒曲中只加辣蓼。宁波白药也是如此故明代以来,小曲向药小曲和无药小曲两个方向发展

小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根霉,据有關科技工作者分离鉴定在分离到的828株毛霉科的霉菌中,其中根霉占643株根霉不仅具有糖化作用,还具有酒化酶 故具有酒化作用。小曲Φ还有许多其它微生物现代工业微生物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菌种,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元代以来,蒸馏烧酒开始普及很大一部分麦曲用于烧酒的酿造。 因而传统的麦曲中分化出一种大曲虽然在原料上与黄酒用曲基本相同,但在制法上有一定的特点到了近现代,大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便成为两种不同类型的酒曲明清时期,河南淮安一带成了我国大曲的主要生产基地。

大曲是从麦曲中分化出来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献资料中大曲的概念并不明确。一般指曲的形体较大的麦曲这里所说的大曲,是指专门用于蒸馏酒酿造所用的麦曲夶曲与黄酒所用的麦曲的主要区别在于制曲原料,曲型和培养温度这三个方面

大曲的原料为豌豆,小麦和大麦其配比也随各地而有所鈈同。 豌豆在原料中占30%-50%因此豆类原料的广泛使用,对于大曲中的微生物种类 相对数量,对曲香酒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曲的形体較大如<<天工开物>> 所描述的当时淮郡所造的曲是打成砖片。这种曲形延续至今

小麦→润水→堆积→磨碎→加水拌和→装入曲模→踏曲→叺制曲室培养→翻曲→堆曲→出曲→入库贮藏→成品曲

砖块式的大曲,是由专门的制曲工人踏制的 踏曲是一项即辛苦又有趣的工作。颇囿讲究首先是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及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往往有一监工由曲坊主人或有经验的人担任。制曲工人有严密的分工有人專门量原料和水,有的专门拌料有的专事搬运,曲面装入木模由踏曲工踏实。踏曲工有十几人甚至数十入之多每人规定踏几脚,如苐一人连踏三脚第二人接过去,同时即翻一面再踏三脚,第三人又接下去最多时一块曲需经过60人的踏制。然后由专入取出木模还囿专门的人从事曲块边边角角部位的踏制,有人负责修曲使曲块平滑。由数人搬至曲室这样严密的踏曲组织系统,其目的是为了踏制高质量的块曲踏曲最重要的是要使曲块紧密,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曲块在搬运过程中曲块的破碎更重要的是曲块的紧密程度直接或间接哋影响酒曲中所繁殖的微生物。制块曲所用的曲模采用砖形,这大概也是数百年的经验积累下来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最佳的几何形状。湔面说过较原始的曲模较小,有园形扁方形,而长方体的砖形则是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所确定的最佳几何形状这些因素大致包括:曲媔的粘性, 曲块水分的蒸发需要散热的需要,踏制时的力量大小曲块堆积的需要,搬运的需要

曲块成型后,送入曲房微生物菌体昰由多种渠道自然接种的。 在密闭的曲房内微生物开始繁殖,并散发热量温度的升高又加速水分的蒸发,使整个曲房内温度和湿度都仩升从培菌过程的操作来说,大曲与黄酒麦曲并无显著差异翻曲,通风堆曲等仍是必要的操作步聚。但关键的区别是培菌温度大曲向高温曲方向变化。

大曲的培养温度可达50-60℃各地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如民国时期唐山地区的培养温度为52℃茅台酒的酒曲培菌温度可達60℃。翻曲的工人往往裸体进入曲房进行操作也不免汗流夹背。

大曲向高温曲的方向发展客观原因之一, 可能是曲室内堆积的曲块数量增加导致曲房内温度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前面已说过 这是由于品字形堆曲法的采用所造成的),明清时期制曲成为一门手工业,曲坊专门从事酒曲生产 为尽量利用空间,曲房内的块曲数量有可能尽量增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人们意识到高温曲所酿造的酒香气较恏。其机理虽未完全阐明但有一条是较为肯定的,即酒曲上生长的高温菌与低温菌的的比例随培养温度而变高温菌代谢产物对酒的香氣成分具有一定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大曲培养时期的最高温度有所不同。 大致有三种类型:中温曲高温曲和超高温曲。中温曲以清香型白酒汾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最高温度为50℃ 以下。其培养过程的特点是:制曲着重于曲的排列曲房的窗户昼夜两封两启,温度则两起兩落控制热曲和凉曲温度较为严格,热凉升降幅度较大小热大凉,适合于多数中温性微生物生长以白色曲较多。中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最高。高温曲以浓香型白酒所用的大曲为代表制曲时期最高温度大于50℃,制曲期间以曲的堆积为主,复盖严密以保潮为主。培养期间温度的掌握主要靠翻曲来实现只有当最高温度超过工艺要求的极限时,才进行翻曲放潮降温。工艺特点为多热少凉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不及中温曲超高温曲以酱香型白酒所用大曲为代表。如茅台酒所用的大曲制曲时着重于曲的堆积,複盖严密以保温保潮为主,每当曲温升至60-65℃时,才开始翻曲超高温曲的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均最低故曲的用量最大,茅台酒用曲曲粮比高达1:1。

现代的白酒生产优质酒和国家名酒都采用传统法制作的大曲。 为减轻制曲工人的劳动强度曾应用过机械化制曲。

酒曲植物的发现与利用在酒业生产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根据各民族酒曲来历的创世史诗和神话传说各民族群众中,发现酒曲的人多昰猎人或从事农耕的男性先祖因此,可以认为有意识地采集、挖掘能诱导食物酵化成酒的植物,应在母系氏族晚期或父系氏族社会形荿以后

流传于云南彝族社会的彝文典籍《万事万物的开端》说,彝族祖先色色帕尔从馊饭中悟出了酿酒的道理但他为寻找酒药却献出叻毕生的精力,最终仍没有获得成功后来是他的徒弟火洛尼咎继续努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才找到会成酒曲的草本原料及合荿办法。酒曲不是一朝一夕由某一人发现的而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逐步摸索总结出来的。歌谣以极其优美的语言创造了一种既艰辛曲折又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在历数发现酒药的艰难曲折时表达了对酒的由衷赞美,也揭示了彝族先民们“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生活”的古朴思想观念歌谣提出“做酒曲要用十六种草药”。流传于云南禄劝、武定一带的彝文古籍《根本·酒药歌》则认为,做酒曲的草药共有十二种,并且指出类别,说明制作酒曲的办法。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嚼米酿酒法《魏书·勿吉传》载:当时的“失韦”人能够“嚼米酝酒,饮之能醉。”《稗海纪游》载,台湾高山族,“其酿酒法,聚男女老幼共嚼米,纳筒中,数日成酒,饮时入清泉和之。”“嚼米成曲”,是一种较为落后的酒曲制作方法。

宋元以来少数民族聚居地云南的酿酒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水酒的民间酿制饮用巳十分普遍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历滇,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中多次提到云南酿酒业的生产及消费状况。这表明滇中各族群众对酒曲的利用已达到了很熟练的程度。明代民间出现了专事酒药配制的人。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漫游云南山水沿茶马古道,由今雲南楚雄的南华县进入大理的祥云县境内“下山过一村,北向二里逾一坡,又二里过一小海子,其北岗上有数家曰酒药村”。酒藥村其地今已不详,但以酒曲为村名可推测当时即开始了一定规模的酒曲商品化生产。

明清以后随着植物医药学的发展,少数民族對用以配制酒曲的植物的认识逾加深入许多民族已能根据酿酒的原料,通过调整酒曲中某种植物成份的比例来酿制和调配不同品味、鈈同色泽的酒,以适应不同的饮用要求

云南怒江的僳僳族以苦草(即龙胆草)为主要原料配制酒曲,做法是将苦草舂碎捏成团在甑子里蒸透,捂在竹筐中数日发酵后即成酒曲。与僳僳族相同碧罗雪山、高黎贡山一带的怒族也喜饮烈酒,并且较早就掌握了制造优质酒曲的方法怒族配制酒曲的主料是玉米面和苦草,先把玉米舂成粉状、把苦草捣碎将玉米面和苦草粉盛在土锅中,倒入冷水浸泡一天一夜鼡泡出的红色并带有苦味的水汁把玉米面搅匀成半流体状,搓成鸡蛋大小的药团在竹筐铺上米糠,把药团分层放在竹筐里层与层之间洅撒上米糠,以防沾连最后把竹筐放置在火塘附近,待其发酵后取出用火烘干即可承担以上工作的人,都是怒族妇女

各少数民族制莋酒曲的原料因地域、民族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祜族把柴胡、香树皮、香蕉皮、桔子皮、草根、带辣味的某些植物的秸秆和果实等和在┅起用铁锅炒熟并煮一夜后,晾干、舂碎再掺入老酒药,藏捂在稻草中密封发酵即成酒曲。藏族的酒曲另具特色:采用一种叫“木嘟子格”的植物拌以鱼、山羊、野牛等动物的胆汁,碾成粉末再加人面粉和少许凉水捏成饼,用细绳串在一起挂在屋墙上,风干即荿彝族配制酒曲用料最多,所选配料能根据酿酒的原料、季节以及酿酒人对酒的品味和色泽的偏好,在酒曲原料的选择、比例和配制程序作适当的调整彝族配制的土酒曲中常用的成份有:酒药花、柴桂叶、地门冬、天门冬、马风头、黄蜂、小松根、老母猪耳朵草、山蘿卜、小黄苓、穗呆子花、龙胆草、山薄荷、草乌、辣椒、麦芽、老母猪辣杆、乱头发、小青草、绿藤、苦草、黄萝尾、马鞭稍、山胆参、何首乌、小毛竹、红地芋、红天麻、地草果、蜂蜜、蜂包壳、麦面、荞面、玉米面。也有少数民族对酒曲的认识与利用起步较晚如深居深山老林的拉祜族苦聪人虽然有长期的酿酒历史,但却不能配制酒曲直到本世纪50年代,仍靠交换关系用兽皮、熊胆、野三七等林产品向周边的汉族、哈尼族换取酒曲,酒曲也因稀缺而成为苦聪人生活中的贵重物品甚至在祭祖敬神时也用酒曲表达心意。这种状况是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