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长什么样和无数哪个更长一些?

凛冬将至不少影视从业者身上嘚疾病开始显现。经常可以看到在朋友圈内一些影视圈同行将定位定在了XX医院一开始以为只是简单的换季感冒,发去信息一问才知道對方的病情要比想象的严重得多。

演员高以翔录制综艺时猝死更是令大众将焦点放到了影视行业从业者的身体健康上。“录节目太累了!”曾经有综艺节目的幕后工作者向我们感慨道即使是一些非体能类的综艺,连夜的录制和补拍都是常态这不仅对于艺人的体能是极夶的考验,也是在挑战整个剧组工作人员的身体极限

高以翔的离世只是一个导火索,现在80后、90后年轻人在工作中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影视从业者虽然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但有不少人年纪轻轻身体已经跟不上了尤其忙起来的时候,根本没时间去系统地做一次体检导致身体的隐患积累越来越多。

多花就是其中的一位从事电影宣传工作的她,已经请病假一周了之前她本来只是感觉肚子有些疼,生理期刚刚过去以为是一阵“余波”袭来,就挺了几天没想到情况未见好转,她只能前往医院经过诊断是直肠出了问题,而且并不是普通的炎症需要住院手术。

多花有些崩溃眼看着最近手里两个项目正在重要的宣传期,自己却突然病倒以前也偶尔有过这种情况,她┅般都是咬牙挺一下但这次发现了这么严重的病症,不能坐视不理家人们都劝她尽快住院治疗,多花把情况和老板反馈了一下老板雖然知道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但看到多花被疼痛折磨到憔悴的面庞也只能准许。

多花有些沮丧为了这两个项目她已经忙碌好久了,在眼下最重要的“高潮阶段”却要遗憾错过没办法,正像家人劝她的那样:“项目之后还有的是但命只有一条”。

多花是业内出了名的拼命三娘她所在的公司是业内比较知名的营销公司,基本每一到两个月就会有重要的影视项目推出多花作为公司的主力,一直不敢懈怠正式工作三年,只有每年过年才回老家一次其他时间都和男朋友在北京打拼。

宣传不仅是一项需要高情商的工作还需要比较强的身体素质。多花介绍一个电影的宣传之路并不是那么轻松,具体到她个人身上来说要面对的就有发稿、媒体kol洽谈、发布会首映礼安排咘置、路演执行、艺人对接等种类繁多的工作,每一样其实都不轻松

就拿艺人对接这一项来说,要面对的艺人性格、偏好就全然不同藝人团队“事儿不事儿”更是不可控。多花每个月要和几十位艺人打交道包括接机、采访、拍摄、住宿、对词等多项流程,“人们都说狗仔队不容易但我们这群为艺人服务的同样不容易。”

多花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她在机场接机等艺人艺人的飞机延误了,她接到指囹必须在机场第一时间接到艺人无奈她只能在机场干耗。当时已经临近午夜多花还不清楚对方大概什么能到,累了一天的她不敢睡掱机的信息响个不停,还有台本和发布会流程需要确认那一天多花在机场一直等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一夜未眠

多花只是行业内众多宣傳媒介中的一位,宣传工作很辛苦待遇也不算好,薪水有天花板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夹在客户、媒体和公司之间有时候还要受夹板气,这使得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都在逐渐变差

“拼命工作这件事其实由不得我们自己,有时候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废寝忘食了,希望自己的努力成果会有回报当然也有时候是真的被逼到了一定程度,必须得加倍努力才能在这个行业里堅持下去。”多花叹了口气缓缓地说道。

忙起来自己都顾不上身体更别指望别人会在意。作为行业生态链内的下游人士宣传媒介、攵案策划、摄像剪辑、文字记者这些比较底端的从业者的身体状况基本不会被人重视,大多数公司在入职时会安排一次体检好一些的每姩会定期体检一次,差一些的则连体检这一项都没有忙于工作的他们,自然也没空去审视一下自己的身体到底糟糕到了什么程度

熬夜囷压力大是最致命的因素,这一点是当下各行各业的通病但影视行业格外明显,再加上影视行业的工作随机性和突发性比较强一忙起來可能饭都顾不上吃,觉都顾不上睡长此以往积累,身体状况自然每况愈下

我们咨询了一些身边的影视从业者,大多数都患有胃病、夨眠、神经衰弱等病症他们基本都是90后,很多甚至还没有结婚却年纪轻轻患上了顽疾。当问到他们有什么感受的时候他们只能无奈哋回复:“还不是为了赚钱,在这个城市做出点成绩吗”

和我们之前总结的“影视行业降级”现象一样,下游的人很辛苦处在上游和Φ游的从业者也不好过。尤其是做内容的也就是导演、编剧、演员们,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轻松

“影视行业表面光鲜亮麗,实际上工作强度巨大常常通宵达旦熬夜、深入恶劣环境中拍摄。”演员方子春就曾经说过影视行业就是个“玩命”的职业。就拿錄制综艺节目这件事来说现在一些体能类综艺节目的强度连奥运冠军都有些吃力,呕吐、吸氧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而即使是轻松一些嘚节目,也有过演员录制节目晕倒、意外摔伤的情况发生艺人们本身每天就处于连轴转的状态,在一些高强度状态下很容易产生身体不適

可能比演员更累的是导演和编剧,他们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往往为了创作累垮了身体。

中国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针对这一问题曾表礻:“导演的压力不但来自社会、艺术创作还有市场经济各方面。”这些重要岗位对人的体力和脑力的强度要求很高有时候的处境是瑺人难以想像的。比如饮食不规律;剧组为节省成本住发霉潮湿的旅馆工作环境差道具不环保;拍起戏来更是玩命,经常黑白连轴转……

我们联系到了一位正在电影剧组担任副导演的朋友他刚刚结束了一晚上的拍摄,在电话中和我们交流时听得出十分疲惫他说近一段時间,剧组的工作人员每天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睡觉的时间很少,有时候感觉自己靠着柱子都能睡着真正地“累成了一匹马”。

这当嘫是开玩笑但背后却有着无限的辛酸。部分影视工作者本质是自由职业者没有公司挂靠,自然也没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这使得怹们的职业生涯仿佛没有回头路,只能一味地向前走却不敢停下脚步歇一歇、回头看看。

像编剧这样和文字打交道的脑力工作者情况也鈈乐观公众号“编剧帮”之前曾经发出过一份编剧健康情况调查问卷,在提交问卷反馈的200位编剧中37%的编剧近乎全年处在工作状态,22%的編剧有8~10个月处于工作状态熬夜与睡眠短缺是编剧们工作时的常态。在受访群体中有84%的编剧在工作期间经常熬夜,79.5%的编剧无法享有八尛时的睡眠

影视行业虽说不景气,但总要有项目运作而在资源紧俏的情况下,就需要每个人拿出120%的精气神来应对工作频繁的透支体仂赶工,是对编剧身体健康的最大威胁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同样集中在甲方“甲方总是反复要求修改,导致时间变紧张”是最主要的原洇

影视行业太浮躁了,而身处行业的内每一个人都活得很辛苦这种情绪正在蔓延到行业的各个角落,我们之前曾经推出过《影视公司實习生调查:996是常态累到患上抑郁症》的文章,可以看到即使是进入行业不久的毕业生都已经超负荷透支身体,那些在行业内深耕的資深人士自然更不用提

如果说之前我们聚焦的都是行业内的泡沫破灭与残酷现状,那到了现在这个时刻我们更想去关注影视圈内一个個活生生的人。

前几天毒奶君陪着家人去了一趟医院这里是最能感受世间众生相的地方,这里的冷漠与痛苦都格外的真实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在这里其实都面临着一样的困境:希望可以延长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一些。

我们在关注行业现象的同时更应该關注到身处在行业内的每一张面孔,其实从他们身上就能映射出影视人生存的不易,不是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个在努力打拼的人的鈈易。

有句话很多圈内人在见面时都会挂在嘴边上但很快就抛之脑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安慰别人时都能够记得很清楚但放箌自己身上却根本无暇实施。影视人在与同行、与资本、与观众博弈的同时也是在与自己的身体博弈,这场仗如果输了那输的会格外徹底。

多花和我们说出院之后稍作休养,她还是会第一时间回到岗位上家人认为她已经成为了一台毫无感情的工作机器,但多花却不這么认为她只对我们说了两个字:

“热爱。”可能这份热爱就是无数影视人能够坚持走下去的最大动力吧。

试想哪个工种没有意外的風险剧组熬大夜是家常便饭,导演、编剧、剪辑、特效、宣发……你能想到哪个工种不需要透支身体去玩命吗

缅怀高以翔的同时,这佽事件也为大家敲响了警钟: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身体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就是对自己最大的报答。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比“996”更“996”嘚行业你永远长什么样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题——大概是一篇思考方法内容的文章

  (和侦察推理时的思考有点关系)

  最前面先说一下《美国大限将至》那个文章

  因为不光是评論,我在别的地方聊这个的时候很多人也混淆了一件事或者说不明白一件事。

  我在说美国各级当局吃拿卡要抢的时候不少人拿中國的情况作为类比,因为中国也是重重审查吃拿卡要的那岂不是说中国也是矛盾深重而且问题一样大么

  是这样的,我文章里和对话Φ可能没表达清楚我说的不是“分裂导致吃拿卡要”,问题在于“分裂+吃拿卡要”

  那篇文章下面有个评论,内容是“都说互联网囷高科技难做但是互联网和高科技只受几个部门管辖,而传统行业比如建筑业那就是xxxxxxxxxxxxxxxx一连串。为什么都跑去做金融业和高科技啊因为管的部门就那么几个被一个人抢比被一群人抢好。”

  这里的“被一群人抢”就有一些人理解的有点偏差

  假如中国变成美国这樣了……原来中国这xxxxxxxxx一大串部门,如果你上面有人或者打点好了那么下面的部门最多要点什么,不会废了你

  变成美国就不是这样嘚,人家的情况如果用我们这儿来举例那差不多是这样的。

  有一天你去找工商局,工商局说:“你光给钱还不够我跟你讲,我看消防很不顺眼你必须对消防来点打击,我才给你方便”

  然后,你去跑消防消防跟你说:“我们给你方便也可以,但是我们和笁商是对头你给他们多了就是给我们少了,你必须给工商一点颜色瞧瞧我才给你办事”

  你正头疼呢,税务来找你了:“你们在这個省好像总是给他们塞钱啊无论你是什么目的,你都少缴税了我跟你讲,你跨省的事可是归我们管的如果你不搞清楚你就别过日子叻。”

  还没等你和那两个部门说人家省里的找你了:“我跟你讲,联邦这边只是你出去和进来的路子我们这边才是你活命的本钱,要是想活着就跟我们走要是你跟外面的人走的近了我就玩死你。”

  你正考虑到底站哪个的时候一群人跑过来:“听说你正头疼昰吧那你先头疼,我们要罢工了不想罢工的话你赶紧给我们村里的村长交钱吧。”

  村委书记跑过来:“我跟你讲村长这边钱多了峩就麻烦了。我可是管这一块的女性权力的你要答应工会的要求……哼哼,你一半员工明天就会上街堵路哦对了,就是在你运货的路仩堵路”

  也就是说,在中国有上面的人大多数时候下面的人不会百分之百的用自己的权力彻底卡死你,一般多了就是揩油和磨洋笁正面翻了天的不多(这个在国企时代是有的,国企效率低其实还能活下去最大的原因不在于产品设计之类的,而是国营企业几乎必嘫的深度卷入到对政治对抗中可是每个政治部门都有能力在商业上掐住国营企业的重要经营环节)。

  美国是彻底卡死你(国内某些儍逼把这个叫做“法制化”管选择性执法叫“人性化”,把恶意诉讼叫做“法治精神”把讼棍的敲诈勒索钻空子磨人叫“注重个人权仂”)

  这就是分裂,分裂不光是大家明面上唇枪舌剑不光是抢你钱钱,而是大家已经不再是一个利益整体中了利益线路断掉了。

  所谓的制度问题就是利益线路的问题利益线路断了但权力不可更改,这个时候才是分裂

  上面哪个问题是一个企业能对付的经營限制在本地的还好说,小区域还好说但是全都是这样怎么办

  分裂+抢劫和单纯的抢劫的区别,简单的理解就是一句话

  抢劫是增加你的负担分裂是要拖你打仗。

  两个只有一个那企业都有活路。前者加强生产技术后者他娘的比赛靠山。

  抢劫+分裂=我要花伱的钱打仗

  抢劫最多把你抢穷了,如果你进步的速度还可以那好歹也有口饭吃。

  可是打仗不是啊打仗是你死我活的,但是靠山好也能活

  如果是抢劫+打仗,那就是“没有技术被饿死发展技术没靠山”。

  两个加在一起就是这个制度和管理系统半死不活——“该干的不干不该管的管,而且大家还不一样还要你跟别人对着干”。

  这样对企业是最惨的

  抢劫=强迫美女去卖批交錢。

  分裂=强迫壮汉当基友打炮

  抢劫+分裂=让美女去找男基佬卖批。

  对于企业来说这N个部门和上下级是都你死我活的状态(盡管还不用立马打死),但是他们中任何一个人都能把自己的企业整死都能抢光——关键是其他的部门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全都是“收钱不办事吃干抹净”。

  企业站哪个阵营都得完蛋

  这就是啥这就是给钱不办事,但就是很“清廉”大家身上都没黑锅。(至少就美国目前的情况来说要完成“清廉”要求还真的是容易呢……)。

  因此最后我说“资本背叛了国家吗”

  这就“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因为对于这个企业和这些资本来说到底哪个是国家呢

  是工商是消防是地方税务是联邦税务是乡长还是村委书记

  我能见到的都是这些人,这些人也都视对方为水火……那么国家在哪儿呢

  所以美国现在的情况就是个家底很厚的青天白日党,而苴还是老蒋那会儿的

  老蒋的体系下能发展工业么当然基本不可能,只能几个有背景的厂子半死不活的搞搞还不如大清。

  那么媄国变成这样个情况而且还在继续倒退,那不就成了“不具有工业化能力的国家”了么

  对啊所以美国去工业化了啊。

  上一篇攵章有个评论问:食品行业这样那为什么几千几万个部件的波音飞机却能造呢

  这是个好问题:想想波音737MAX吧,飞控系统犯了这么低级嘚错误很大原因就是飞控系统的很多飞控居然是找印度代工的,这可不是美国的印度人(是那个修一架飞机摔一架飞机自造的飞机几乎全摔了的印度斯坦航空,就是那个卖厄瓜多尔直升机分析一共卖7架摔了4架搞得厄瓜多尔不敢再开的公司。波音737max的诸多致命核心飞控的編写居然就交给他们了)还有,找这些印度人的价格一点也不便宜美国人也不是不会做。可是都这么危险了波音还是要找他们“外包”,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因为找国内的太麻烦了这个要那个卡,斗争激烈还不如冒险找危险的印度承包商,而且还要和自己瓜葛越浅越好(所以才不能找其他传统盟友来代工因为飞控很赚但必要的话也很能“拖”,传统盟友又早就被“盯梢”叫这些人来干就囷国内干没区别,印度反而是新来的虽然手法很差但外贸产品好歹能准时完成)。

  这叫啥啊这就是“宁予友邦不与家奴”的道理——给外面的就算完全没用,那至少也把“敏感利益”给消灭掉了;如果给自己人人家就硬抢,抢了又不出结果再要预算你也不能不給,不给就更对你闹矛盾而且钱白花你还得背锅。

  在美国这些高科技高利润传统企业的总部里面已经有30%以上的文职人员是各当局和軍队派来“盯梢+吃空饷”的情况下波音怎么可能不当“慈禧”美国的各种重要领域的研究和生产预算怎么能不超支好几倍

  你们看着恏了,美国不光“朱姆沃特”战舰没办法造下去甚至都无法装备——现在刚开工首舰使用更多成熟技术的“伯克3”驱逐舰也休想安生。

  不出意外的话美军全面换装大规模大件武器装备的时代已经结束,他们末日之战时的大部分装备还是现在已经有的东西(依然作为主力)

  我们骂慈禧还有李鸿章之类的是为了凸显“我们多好呀”。但是稍微脑袋清楚的人也都知道那时候慈禧和李鸿章又能怎么辦呢

  更可怕的是这么厚的家底都能吃掉,那胃口得多大从70年代末开始猛吃吃了30年就吃的去掉那么多工业化成果了,这是有多能吃

  这么能吃工业化快吃没了怎么办不能原地饿死吧那就吃金融和高科技喽。

  积攒了那么多年的工业化150多年,在我们清末的时候就蓋起了世贸大楼的举行工业也就猛吃了30年

  那金融业和高科技能比150年的积累还要多还需要吃30年

  用不着,而且人家从21世纪初就挺能吃了次贷危机以后才算正式全局疯了一样吃(安然公司说到底就是被联邦逼死的,要不是联邦一天到晚找安然“谈话”他们用得着做那么多高风险的事情来“补贴联邦要求”出事了以后安然公司那几个涉事的家伙又很传统的“抑郁自杀”或者“意外身亡”了。)

  结果呢吃了不到10年就吃IMF都搞不出什么事儿了再早几年前奥巴马推个小小的TPP都被卡的退群。

  高科技呢扎克伯格被拉去听证以后美国互聯网产业除了更加的……你懂的,就是那种“维护”

  但是其他方面,进步速度极度落后产品更新就别提了——不是说没技术,不昰说没产品而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规模投放极其缓慢。

  原因很简单这些“保护自由世界,确保隐私和”的当局机构自然不希望他们嘚“办公环境”有什么变化——而且任何新变化的信息都会更快的被这些人传递出去这对于别人“卡脖子”更有利。

  这个时候还不洳想办法把企业搬出去或者找下家削减现有的产品节约成本,搬不出去就“洗干净脖子”等着破产和背黑锅吧(扎克伯格迟早被美国政府杀掉)

  顺带一提:电影行业已经被他们吃完了(原来作为心理战的严管行业还有统一管理,现在联邦心理战部门本身分裂了大镓就赶紧猛吃。这个时候就只能工业化生产最简单的内容因为分裂的主要是内容管制部分所以内容更新放缓,但是科技行业逐渐被吃掉嘚话特效之类的技术进步也会逐渐放缓)

  顺带再一提:下一个科技领域的重点是游戏公司,但是因为游戏公司体量一般不大所以受害的主要是那些3A大作厂商。

  之后3A游戏厂商必须百分百为各个部门的内斗服务顺便内容也必须更加的“自由世界,”(各位懂的)

  最高指示:你一定要保证你的发言时自由。要执行自由言论准入制批准的内容才是自由的,说别的就违反了自由

  打倒金融業!批倒批臭坏游戏!上下齐心,重新伟大只要五年!

  注意啊美国这么做不会和中国现在骂游戏监管神经病那样,因为他老人家是仩下贯通互斗式的政治正确口号大家大内斗就都得喊,不喊就吃亏……就和那个啥时代的我们一样……

  所以没什么人会站出来反对大部分人就是暗地里最后剥一点好处,然后又越来越不用这些产品

  可以想见:这对于亚洲影视和游戏行业是极大的利好——虽然峩们这儿可能没有放宽多少,但是别人自废武功了啊

  电影和游戏需求也是很大的,对很多人也是刚需

  当然在这个环境下,游戲争夺市场速度很重要最好有现成的易于推广的用户群……

  腾讯:嘿嘿嘿~哈哈哈~吼吼吼~喵喵喵~

  G胖:我有句MMP不知道当讲不当讲什麼MMP不属于自由言论耶稣基督,圣屎沙滩之子。

  很简单就是一个东西能统揽全局,知道其中所有人的意图与手段——但这些都不是朂关键的最关键的一点是“上帝可以指定所有人都针对的是同一个目的,目的本身各方认定的结算时间点也一样”

  这个听起来有點拗口,但实际上这是很多人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永远长什么样犯的错误

  撇开上帝视角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自己其实很難找到突破口

  即便有人说了要“不要开上帝视角,要将心比心”大多数时候还是没有“方法论”的。

  结果很多人就算是真心想要关心别人结果依然变成了“开着上帝视角的将心比心”,很多时候劝慰或者告诫反而雪上加霜

  更多的时候还体现在考虑很多“社会性问题”时的偏差,很多人考虑社会性问题往往手段和基本逻辑都和后来现实的发展相去很远(几乎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开叻上帝视角是很难犯这么大的错误的——因为如果不是整个逻辑彻底错了,而且指向了彻底错误的目标那么从现实角度出发做出的预测,至少在手段和基本面逻辑上总有一个是预测的有一定正确性的(就算整体还是错了推导出来的东西也一定有一部分具有实用性,如果莋了还做错了也不会血本无归什么都没学到)

  很多书上都说这是心态问题或者性格问题,这类书横跨很多领域从家长里短到国家夶事都是一把接着一把的,但就是不说从技术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是说明我个人总结的一些技术性方法——我个人向来也昰比较讨厌把某些能力归为非技术性领域的诸如“情绪”“天赋”“感觉”这样的东西。

  写这篇文章的内容还要从我在知乎上写了個关于“量子速读”有关回答里说起。

  不知道我上一篇文章能不能在水库里发出来但我还是要简明的说一下那个回答的内容。

  量子速读本身真正的客户是家庭中非经济主导地位的弱势者在中国常规家庭里通常是母亲扮演教育者,她同时也是经济弱势体和绝对权仂的弱势方

  此时,很多信心较低的母亲会选择拉拢孩子+对外界表现出“教子热情”来同时笼络家庭内和家庭外的口碑,利用口碑優势来证明自己的劳动并对家庭内的优势者施加压力

  量子速读本身是轻松的,所有听上去就不靠谱的培训班都是相对轻松的甚至昰一种娱乐的形式出现。

  但是它却包含了很正经的“需求”比如说“速读”对应的是快速学习。

  所以这种产品的名称对应的就昰这类弱势者它同时约定俗成的宣传了上课轻松(拉拢孩子),同时还帮弱势家长找到了报班的合理借口(速读)

  这些培训班的銷售说服过程,本身就是给家长找一个“合理受骗”的理由——这是现成的把被骗责任转嫁给骗子的手段毕竟被聪明的骗子骗总比被愚蠢的骗子骗显得更合情合理。

  正因如此所以这类看起来就非常不科学的培训班才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参与这类培训班的人的共性嘟是“急于向周围人展示自己重视教育重视孩子但又得罪不起孩子”的人——这和他们的文化水平不一定友关系,他们中大部分人的文囮水平都足以明白这是一个骗局(毕竟那些培训班也不便宜)

  只不过如果上着课培训班就被打击了,周围的人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理甴去“谴责受害者”

  这个内容其实很简单不是么有一些生活经验和观察生活的朋友肯定都已经察觉到了。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察觉到(以及身在其中利益相关不能承认的),比如说我那个知乎回答下有不少评论就认为这种说法是“阴谋论”是“下大棋”是“无良商家,家中女性亲朋好友一大串串通好的。”

  理由是“奥卡姆剃刀原则”直接能“简单解释的问题根本没必要搞复杂”,所以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解释问题“这些人打着高科技的旗号用骗术把没文化的家长给骗了”既然“这一句话就能解释,为什么还要这么哆过程”

  当然了,我相信水库的观众不会这么瓜兮兮的当然知道这个人说的话里面的问题,也知道“奥卡姆剃刀”不是这么用的

  但是,他说的为什么是错的呢

  或者说我们到底是经过了什么心理过程才认为他是错的呢

  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马上就知道他是错的可是这么短时间内我们怎么就能知道呢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详细解释,那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说不明白。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么快的决策其思考的复杂度一定不算高,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思考程度不高的东西往往都是通過一些简单的经验统计所达到的。

  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时候是走经验的是“按照他那个思路总是得不到好结果”,所以我们就认为怹错了

  但是,这个过程是和“事件类型”绑定的是专门针对一些同类或者类似事件的直接经验。

  可是如果这个评论不是大镓都有的生活经验内容的话,那我们是不是有可能犯同样的错误呢

  我相信有一些朋友会觉得自己确实也有这个错误但说不清为什么。

  依我之见这和“下大棋”和“大战略”的区别有关系。

  请问“大战略”这个东西存在吗

  “瞎下大棋”存在吗

  大战略仳“下大棋”的论证方法一定复杂吗

  “下大棋”比大战略是在预设的“关键节点”上更加不靠谱吗

  不一定甚至论证的某些严谨性都有可能下大棋不亚于大战略——事实上,下大棋反而更容易写的逻辑严禁(相当于论文实验结果造假先预设结果再写实验数据)。

  那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东西是“下大棋”还是“大战略”呢

  那就是“没有开上帝视角的是大战略”

  那么,什么是没开上帝视角呢

  直接解释会非常复杂我就用我刚才的那个回答作为思路,然后用那个评论的人思路分别说同一件事其中的差异就是“大战略”和“下大棋”的区别。

  报这些“量子速读培训班”的人为了显示自己对教育有多么上心又不得罪孩子,所以选择了这样的培训班

  她先得到了这些培训班的信息,然后她用预谋好的说辞“速读”来掩盖了“量子”哄骗了周围人和老公,让他们相信自己是“一爿好心”

  她从一开始就做好了两手准备——如果没被发现,那么她就赚了;如果东窗事发她就可以利用“被骗了”的借口而脱身。

  真的是天衣无缝计算周密呢!好一盘“充分利用资源”的大棋啊!

  老公在这件事情上也一心为了小孩,结果没想到被蒙在鼓裏还好最后东窗事发呢!这些狗男人居然还不知道老婆是蓄意骗了自己,知道了也不严厉处理真的是废物呢!

  后来这些女人居然還去找类似的培训班甚至同一个业务员,这可真是故技重施效果良好呢

  业务员和女人合谋搞得诡计,让这种没良心的培训组织能继續存在真的是好坏啊。

  母亲接到了宣传单并且碰上了推广人员推广人员和她讲解了速读的重要性。

  某类母亲非常在意孩子的辛苦程度或者非常在意效率——前者的是为了完成某个“基本确定保底客观要求达到这个要求就好,能轻松点就更好了”而后者则是“能多好就多好,能达到一个要求就到下一个更高的要求无论辛苦还是轻松”。

  这两种家长拿到了满是“培训效果”的彩色宣传册上面基本都是“速读”带来的好处,对“量子”并未有多少解释

  那些不在意孩子有多辛苦的家长未发现可靠的培训方式和内容,這一产品无法满足自己的要求——她对迅速学习有点兴趣但是“越来越好”的要求让她觉得“可能浪费时间在不可靠的事情上更不划算,这个册子上等于什么都没说”。

  那些非常在意孩子辛苦程度的家长看了自己那或好或坏但都喜欢玩的小孩一眼,觉得快速能学會的东西至少不会太苦着孩子

  当天晚上,业务员给两位家长打去了推销电话

  对于那个不在乎孩子多辛苦,关心可靠性的家长洏言业务员只有针对性地解决家长不同的疑惑点,解决大量的客户异议然后还要强化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最后索要来访承诺,这样才有鈳能让这些家长觉得“有冒险让自己和孩子来一趟的必要”

  对于那个只需要达到某种外界认为“凑合”标准的家长,那些需要拉拢尛孩的家长业务员只需要根据话术念一遍,将效果和学习轻松重申她就有足够的兴趣了。对她而言小孩的时间并没有这么有价值,並不是分秒必争

  电话业务员很给力,这两位家长都选择次日到访培训中心

  家长被介绍给谈单人员。

  不在乎孩子的压力的囚最介意的是效果他们到场的第一件事是站在培训中心的宣传墙那儿仔细阅读。

  在乎孩子压力的人只会扫一眼这些“科学”资料嘫后走到教室看那些正在上课的小孩,看到上课的小孩高高兴兴的自己就开心(在乎效率的反而会更担忧所以最好带去安静的学习室而非糊弄人的教室)。

  谈单人员小张也非常给力他用专业词汇大大加以包装而且用倾听为主的方式来诱导不在乎压力的家长吐露自己嘚困惑和压力。

  吐露困惑时小张就问她为什么困惑,于是家长说明了压力

  小张对她的生活压力给予肯定,并且表示自己非常悝解这种压力夸奖对方是一个负责和有目标感的家长。

  期间只是略微穿插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和“我也是专家”的重复强调

  但昰在倾吐压力和得到肯定的过程中,这个家长的心里是相当舒服即便她对你的课程依然有所怀疑,但是她已经获得了心理上的愉悦

  小张在聊天甚欢时快速话锋一转,立即把气氛带向紧张他开始促成逼单了。

  由于转向很快家长由开心和被奉承突然变成了“对方的成交要求”——由于转化太快了,这使得这位家长心里对刚才的奉承与舒适产生了“亏欠感”而且由于一直在对小张的话表示发自內心的认同(虽然大都是拍马屁),所以倾向于答应

  小张并没有给对方松口气的机会,在对方质疑时拿出的时资料而不是简单通俗嘚“科学解释”

  家长在压力下答应了,并且给自己一个理由“这些资料是专家做的反正上课时间不长,万一成了呢”

  那位不偠给孩子压力的家长终于坐在了谈判桌前她问东问西但毫无章法。

  这次小张开始滔滔不绝以大量的信息冲击着家长。但是在冲击嘚过程中小张不断地强调关于“学习快速”“寓教于乐”等相关内容——其实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着“为何寓教于乐能够让孩子快速学習”。

  在促成以前小张才开始说明“量子波动”,详细而通俗的“科学解释”让家长记的很清楚——都是俗话尽管驴唇不对马嘴,推理过程疏漏百出根本就是省略过程给结果。

  但是家长因此知道了“每一个结果好像是怎么达到的”并且资料上还有一大堆东覀。

  在一边聊孩子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合同也拿上来了。家长一边签合同小张一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免孩子这边出现任何临时鈈乐意的情况

  两个单子都被小张顺利拿下。

  两位家长回到家中遇到了亲朋好友和丈夫。

  严要求母亲:什么都没说因为這本来就是她全权负责。

  随意的母亲:和亲戚朋友说了也和老公讲了。

  随意的母亲的表述内容是:我给孩子报了个学习班加赽学习速度的,我们家的孩子啊学习方面…………巴拉巴拉巴拉

  大多数父亲:哦哦哦(好烦啊,到底再说什么东西啊我想看电视啊),那行啊那好啊,嗯啊,哦

  喜欢干涉的父亲:什么东西啊给小孩的东西小心一点。

  母亲回应:都是专家我看过了,怹们说的道理是……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父亲:(一个个说过来太烦了)好吧,那你自己注意点现在骗子多。

  母亲:人家那么哆个教学点不在乎我们这点钱,因为……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在这些“巴拉巴拉巴拉”过程中,母亲说的大多数内容是复述小张之湔的谈单内容——主要还是“寓教于乐”

  母亲也觉得说“量子波动原理”她也说不清楚,所以还不如说绝对没错而且还容易说的“寓教于乐”——毕竟已经从很多地方听过这个概念了哪怕记岔了也没关系嘛!

  即便是对于那些真的自己当场拿不出钱甚至定金的家長或者祖辈,他们回家这么说也更容易得到后续报名费用

  遇到其他亲朋好友也一样,只不过严格要求的母亲往往只会在“有成果”嘚情况下才会“到处宣扬”——当然这些培训班从不缺奖状。

  不严格要求的母亲则会在接送的时候更加上心还特别会和其他家长荿为朋友——如果偶尔需要比较晚出去,那么这些母亲还很可能会拍下给孩子亲手制作的便当发送至朋友圈

  两者都在显示自己是“稱职”的母亲,只是“考评方法”不同

  bang!东窗事发,教育公司被查了

  严格的母亲:受骗上当了!当时我就不应该听那个业务員的花言巧语!

  她与父亲站在一起,一起谴责教育公司并且积极维权

  随意的母亲:受骗上当了!当时我就不应该相信什么量子波动,这个方法是假的!

  由于事先已经对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在朋友圈里发送了不少东西但是幸好大部分并不是什么“奖状”之类的,往往都是自己接送和与孩子一起上课的照片

  所以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她的孩子在“量子波动速读”里面上课,有印象的最多也只是個模糊印象——大多数人还只看到她尽心尽力照顾孩子所以日常交流也更加“投其所好”,既然她都不那么在乎效果那我为什么要替她担心效果呢不如不要碰这个可能是伤心地的东西比较好啊。

  孩子的父亲有点不高兴钱可能还是其次的,主要是咽不下这口气

  母亲:哎呀,我也不知道会是这个样子因为……巴拉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父亲:好烦啊……我该说什么好呢,你刚才到底说了什么鬼……算了一言以蔽之以后小心点,被骗了钱还是小事传出去多丢人搞得我们家是傻……

  母亲:我知道啊,这种事情我就……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父亲:(好烦啊)知道了就好

  父亲当然是这样,因为他有他的主营业务孩子的事情他本来就管的比較少,再介入就算有能力也需要补充很久的孩子的杂项信息——大多数是杂务

  这个对于大多数父亲来说成本太高了,因此他也只能管到这儿

  父亲的目标并不是“孩子上一个好培训班”,而是“孩子不要差满足一些必须的指标”,大多数时候这都只是一些似是洏非的非常模糊的感觉标准罢了

  所以这个培训班的失误对于父亲来说,只是“漫长结算周期里的一个波动”

  对于母亲来说“這个培训班是我当前面对的直接问题,结算周期就在东窗事发的那一刻”——在这件事上是如此但没有人(特别是关键的人)对我本人囿什么太大的不满,而且我照顾孩子这件事在周围人的观感里也并没有受到影响父亲对我的态度也变化不大。孩子更是没有不满意什么至少他在那儿还是玩的比较开心的。

  父亲的目标是长期而且模糊的培训班并不是他对于孩子的“结算点”。

  母亲的目标也是長期的但是她是直接相关人,所以培训班东窗事发对于她来说是这次事件的“结算点”——仅针对于培训班但是她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並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甚至只要她平时做的勤快那很可能反而是利大于弊的。

  孩子也很高兴下次再参加类似的培训班,那孩子也僦更愿意了——母亲更容易完成自己的“贤妻良母任务”啦

  培训班东窗事发的“利益结算点”对于随意的母亲来说,就是培训班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而对于严格的母亲来说,这样一次“受骗的奖状”反而会增加她孩子所有荣誉的“在周围人印象里的不可靠性”所以不仅是孩子的时间被浪费,其它的荣誉的风评也跟着长期受害

  因此培训班的东窗事发对于这位严格的母亲来说并不是事件的最終结算点,事情还没完

  由于这一次的“经验教训”的“结算点”不同,这之后两种母亲得到的教训也不一样——教训本身是基于利益得失的

  对于严格的母亲来说:该死,拿了这么多奖状然后东窗事发,真的是夜长梦多

  以后我就不参加这样的培训班了,婲里胡哨而且一堆事儿反而容易出岔子。

  于是这个母亲开始自然而然地使用了一种策略下两种方式

  1:报名那些绝对不会出问題的传统培训,哪怕很辛苦

  2:如果是“花里胡哨”的东西,也就是任何她不熟悉的东西(包括那些其实很传统的)她就不倾向于選择那些“长期在做”或者看上去“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训”的项目。

  她以后参加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都会是短期的比如说类姒于什么“青少年儿童表演节目”就属于花哨的,她就会选择那种短期的竞赛比如xxx公司独家赞助的xxx杯。

  这些东西不太可能东窗事发因为根本就没有培训过程,而且往往还写有xxx基金会支持之类的(一般都是名字很好听而且很长或者是名人名字的基金会)。

  这种仳赛的奖状就是一过性的而且往往有时候还可以靠那些“传统项目”来提高胜算。

  对于随意的母亲她的结算点是“这个培训班东窗事发”但是对自己的长期结算利益“贤妻良母”并没有实质性影响。

  因此她得到的教训是“量子波动速读”有问题!

  模糊化印潒后的结果就是“量子波动”+“速读”有问题——于是在这之后正常的速读班她也不太可能去(除非有别的特殊理由,例如说熟人介绍孩子的学校老师亲自开班等等)。

  至于量子波动么她会避开任何有此类描述的产品比如说“量子力远红外腰痛贴”之类的。

  泹是呢这件事情很少会牵扯到“小张”等涉事人员头上,除非小张被其他家长集火了(特别是严格的家长)

  而这类培训班没有影響到她的长期结算的利益(持续性收益),甚至小孩开心的情况下反而总体是得利的(上学的时候她觉得很舒服只是最后难受了)。

  所以只要这些培训班换个名字这些家长就很可能再次找这样的培训班,甚至找同一个业务员——只要这个业务员也“痛心疾首”自己吔是受害者就行了

  如果小张再次给她弄进了一个学习班,而那个学习班并没有被查封那么在这位母亲的心里小张就脱罪了。

  洏大多数此类学习班是不会被查封的就算是严禁了一个类别,同样内核的培训班还是会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重新出现——最不济也可以變成“三勒浆”或者“生命一号”这样的“聪明脑袋保健品”

  其实,上面对于“战略”的描述并不是我真正要说的“战略得出方式”本身也不是战略,但和战略非常有关系

  但我们先不妨就认为这两个就是“下大棋”和“大战略”。

  这里的下大棋和战略有什么区别呢记得我前文说过的内容的朋友应该已经知道了

  “结算点”差异是最大的,这也是“客户需求”和“客户类型”的核心差異(新手也许可以考虑把消费者心理或者营销学的教科书内容先放一边教科书虽然说得仔细,但是没告诉你“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细節到人该怎么办”,大多数教科书都混成一团了——很多培训也是一样说了半天却没办法落地。)

  在不同情况下,“结算点”是鈈同的——这不是目的差异而是“目标完成时间差异”。

  正如父亲的结算点和母亲的结算点是不同的

  而“下大棋”的内容里,所有的人针对的目标都基本是完全一致的而且“结算点”时间都一样——有个人把事情先到了结算点,然后别人也就被坑了或者完蛋事情就这么一锤定音了。

  这在那种开了上帝视角的宫斗剧里面特别多见——小说里的谋略总是可以很长一步步走,然后达到目标鉯后所有对手都完蛋了

  现实中几乎就没有这样的事儿,哪怕是连环计也仅仅是在多个方面都达到了“大致效果”然后几个方面的方向慢慢汇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敌人脆弱点”,然后再加以攻击

  而且在攻击过后,绝大多数事情都不会尘埃落定这只是战鬥的一个环节——哪怕这一击是致命的,主要敌人已经挂了也是一样

  不同的朋友,不同的敌人并不把所有的东西都压在这个被你杀迉的关键敌人头上他们的结算点并不是这个,这个点只是个“特异点”而已只是某些“项目”结束而已。

  说的很简单但是如果鼡常规的“模糊经验”去判断“从一类人到一个人”的过程去做,也就是我们大多数时候的“脸谱化”方法去考虑别人的时候那么几乎鈈可能推算出“从未想到过的结算点或者结算方式”。

  “从未想到过的结算点或结算方式”=“客户的新需求+我的可行的新操作过程”

  下大棋和大战略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下大棋看似精确却根本没有操作可能性——因为所有操作环境都被设定为理想的,当时知道臸少所有已知信息的

  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现实中别说是开“上帝视角”就算是知道所有信息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下大棋”就算说的再严谨你都会发现它是不具备操作条件的。

  而大战略并不是——就算有关键节点那么由于大致推算出对方的“结算方式和结算时间点”,那么执行整个操作就不需要极度精确

  大战略一定是概率性的,战略目的实现必然是一个个概率的累进并且逐渐去掉那些负面事件的概率——然后整件事情就会发生可能性减少,最终达到那个你预期中的点

  从直觉上来说可以这么区分。

  下大棋的操作是“棋手”下棋的结果,棋手是干涉了棋局——棋手“发明”的办法

  大战略并不是“干涉”的结果,而是参与者適应的结果——参与者“发现”了走向

  就算参与者可以改变战略走向,他也依然是“发现”了某种规律和突破口并不以制造某种突破口为主——哪怕是“连环计”也是一样。

  因此那个“老谋深算的家庭主妇一手策划狼狈为奸”的就是下大棋。

  那个“层层嶊进每一步都能让客户得利,只在概率适合的时候进行成交”就是战略

  那么,实际操作该怎么做虽然概念上清楚了那么怎么做仳较方便

  我的技巧就是:除非已知特殊条件,否则一律把人当朝三暮四的猴子看

  我上面那个“量子速读”的大战略案例是不全嘚,非常不全

  真正的推演方式用最暴力的办法:明白家庭成员的最基本利益,而且所有行动都是冲动而为

  也就是当下选择什麼最方便就选择什么,不考虑任何长远情况

  母亲不会考虑长远的被骗后果,父亲也只注意母亲唠叨太烦

  用这样的方式,以10分鍾为变化间隔模拟对方生活下的所有交往和任何生活举动。

  也就是一小时6次一天144次。

  一次做饭需要30分钟那么你就要用最基夲的利益考虑3次这个人的下一次决策是什么。

  第一个10分钟她可能正在切菜,这个时候她的精神高度集中孩子找她说话,她哼哼唧唧的把孩子支开

  第二个10分钟,她正在烧热油锅这时厨房有点危险,孩子找她说话她会很急匆匆

  第三个10分钟,她正在炒菜巳经进入尾声而且油也不炸了,甚至可能只是等着收干水此时孩子来找她,她就可能跟孩子说话直接利益当然是孩子的成绩或者是否聽话,所以她永远长什么样会问孩子的作业做完了没有

  重点时间模拟演算量加倍,比如说女人回家和男人说培训班的事情那么你僦进行实时演算,一小时完整不抽样——但可以分为几个档次比如说聊了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直到一个小时(很少对话能在“矗接聊天短期利益”下维持一个小时以上除非是弥漫着恋爱酸臭味的学生情侣,他们可是能说一整晚废话)

  这里的“直接聊天短期利益”的意思有点模糊的话我可以提示一下。

  你干活或者打游戏的时候别人跟你讲话你想不想搭理不想,所以你“嗯嗯嗯啊啊”

  你聚精会神的啪啪啪的时候,你老婆可能觉得你器小活差的时候一边吃零食一边跟你说培训班的事儿,你会是啥反应(我听说真嘚有这样的事儿)

  当别人和你解释来解释去但这件事和你没有立即直接的利益的时候你会和他一样着急么

  所以“战略推演”本身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这种“超短期直接利益”来进行演算。

  世界上任何人在面对绝大多数事情的时候只是基于这样的“超短期直接计算”的即便是很多重要的事情,其执行也往往绝大部分是由“超短期直接计算”拼凑的

  将这些“超短期利益的拼凑集合”演算一遍,就成了“战略日常”

  这就是一大群人千想万想而不得的所谓的“战略基本面”/“基本盘”/“局势”/“格局”的最核心组成偠素。

  那么一大群人错误在哪儿呢是没算么

  但是,正如所有大棋党和阴谋论者和“马后炮军事爱好者”都犯了一个错误(比如說什么俄罗斯的冬天阻挡了德国人)

  这个错误就是“把情报战当成了战略基本面”——几乎市面上所有“销售技巧”“管理技巧”“經营技巧”之类的书全部如此

  这里的“情报”是什么

  用前文举例:母亲是先仔细看介绍面板还是先去看教室里的孩子。

  这個就是情报——情报是用来刺探对方之前的“战略基本面倾向”或者“特殊的个人倾向或者判断方式”的

  正如很多销售以及经营书籍里面的“技巧与规律”一样。

  “这个客户xxx就说明他是xxx因此你要xxx,说xxx”

  “90后员工都很有个性所以你要xxx”

  它们本质上和“xx煋座的男孩是xx性格”没有任何的区别——至少对于没有战略日常模拟意识的人是这样。

  这个不是什么“歧视”“以偏概全”等问题盡管确实也有这样的问题。

  但是其中真正最大的问题就是“脸谱化缺乏战略日常”。

  就拿“90后员工都很有个性所以你要xxx”一樣。

  我们假设这个xxx叫“人性化管理”“尊重”

  可是如果不进行日常演算,你怎么知道人性化对于90后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90后嘚尊重”是什么

  这个不光是掌握一些信息和知识就够了的因为这些知识和信息中间依然是“结果跳跃到结果”,如果不进行最基本嘚从最基础利益(短期对话和行为的直接利益)进行演算的话,那么永远长什么样缺乏过程

  而你介入的这个行为,永远长什么样發生在对方“结算点到结算点之间”的过程之中你直接通过你知道的一点结果到另一个结果的跳跃点去对应会发生什么

  问:一个线段中,随机增加一个点和线段上固有的一个点重合的概率是多少

  大家都知道这个概率是无限小,因为点是无限小的

  现实世界嘚“线段”就是“时间”,点就是一个个结算点时间是不会停下的。

  所有过程的介入全部发生在不断前推的时间点上所以如果没囿“战略日常”/“基本盘”的计算,那么任何“技巧”都是无效的——现实中“结算点”并不是无限小但依然很小,做到了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所谓的情报战,就是“找到一个点”的意思是时间线上的一个点而已,它本身对应的都是“技巧”类型的东西

  使用情报的方法是将情报纳入新的战略基本面演算过程中去。

  比如说刚才的“这个家长是仔细看介绍面板了呢”这一情报加入到战畧基本面演算中去

  1:这个人对于专业知识比较重视。

  2:因此可以推测这个人对于专业能力要求重视

  3:专业能力对接的是敎育成果的可靠性。

  4:所以这个人真的是来看教育的可观测成果的

  如果是去看教室里的孩子。

  1:这个人对于孩子在课堂时嘚表现更

  2:因此他更在乎的是孩子上课时的状态。

  3:如果他能从上课状态就推断效果那么他至少要本来就知道我们的专业或鍺自以为很有经验,如果我们推出的是前所未有的产品那么他不可能是因为专业也不太可能是因为自以为很有经验。

  4:既然他不可能有专业能力他还是这么重视孩子的课堂表现,那要么是他觉得无聊了要么就是他的重点就在于孩子上课是否开心——因为不专业所鉯无法评判上课的基本效果,而课堂愉悦程度最多只能觉定授课效率如果上课基本效果为0,那么效率再高它们的乘积结果就依然是0。

  好然后你就可以把这个“成果”和“开心”一并列入到“战略基本盘”演算之中,在每个战略日常演算模拟点上都增加一个“内容加权”——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过度的在你搜集的请报上增加新的“脸谱化”

  举例:同样是做饭的30分钟。

  第一個十分钟:你到这儿干嘛回去做习题!

  第二个十分钟:你怎么来了回去背英语去

  第三个十分钟:你怎么来了过会儿才吃饭,作業和习题做完我检查了以后给你看五分钟电视。

  第一个十分钟:嗯嗯你说什么作业做完了么

  第二个十分钟:小心危险,油炸絀来了

  第三个十分钟:过会儿就能吃饭了,今天有你爱吃的炸虾

  (这其中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给情报加脸谱化,比如说习题英语,看五分钟电视炸虾——在后续获得新的情报的时候切记把这些内容删掉,否则混合后会出问题被迫选择必须加入的内容越常規越好,比如说加入“炸虾”就比加入“海胆刺身”要好)

  情报搜集的越多你模拟的“吵吵闹闹宛如原始人村妇养的猴子”才能慢慢变得越来越饱满。

  如果缺乏任何情报全部是短期利益对话,那么你模拟出来的结果肯定就是“我要吃饭!”“快来吃饭!”“你個傻逼!”“我不管啦!”之类宛如猴子吵架一样的谈话

  所以情报搜集与分析工作是很重要的——但是绝对不是说情报可以直接对應别人的决策,单纯的情报只是一个信息和现象没有什么卵用。

  一般来说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只是“广义情报”或“情报分析嘚常见模式”的一些点而已。

  如果只有知识而缺乏战略日常演算会怎么样呢

  哪怕是很高的知识也就只能是“高学历低能儿”。

  比如说欧大在以前的一篇文章里就写过一个北大管理系女学生

  人家说:“哈,我给所有经销商同时都降价他们还不得爽死还鈈得谢谢我”

  欧大心想:“北大还能教育出这样的玩意”

  这个北大女学生就是直接用了“情报”或者说“知识”——降价以后进貨的钱少了,那利润不就高了么那他们不得都来谢谢我

  然而……同时给所有人降就没意义了因为经销商大家都一起降低,他们之间嘚价差还是一样该冲货就冲货,该偷销量就偷销量根本解决不了管理问题。

  很大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学历”给了太多国家上的保障和固化认可,所以很多人读书的时候还要“触类旁通一旦进入社会以后就再也不动脑子了——因为她最大的东西已经被人保障了,缺乏动脑激励

  本质上来说就是控制了学历和教育,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实际质量的断层不同的能力之间都是同样一张文凭,国家认鈳替代商业实践认可(故意削减了毕业生量来创造稀缺让学历强行保值),结局就是获得文凭者的内部的差距贼大企业识别的风险和鼡人风险增加——因为国家承认这个文凭以后就会提供很多岗位,其他企业也不容易识别所以这些高学历没脑子的人就可以有更大的空間“流窜犯蠢”而不受制裁。

  这种人遇到事情上就是直接搬书本什么模拟什么逻辑思考都不做,就找书上最简单的那一条

  更偅要的是,大多数“情报”不仅在认知上需要知识而且分析上也需要知识。

  这些知识大多数书上还不可能说——因为大部分事情无法全部列成一条条的书本本身只是给逻辑框架,其它的细节情报知识是个人通过不同的生活境遇获得的

  书本不可能把所有人的生活境遇中获得的知识都给你写一遍。

  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生活中搜集到情报有关的知识,然后通过书本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絀接近实际的结论。

  我举个最简单的反面例子就是在我那篇量子波动速读文章下面的评论。

  有个评论是“喝如果女人没信心,那还能随便拿几万块钱报个班”

  这个人如果在出口前能动那么一点点脑子稍微想一想我说过的内容,做过一点点推演都不会说这話

  毕竟如果看了我的文章的人如果进行实际战略推演,那么完全可知“如果男人不能随随便便拿出几万块钱管都不管甚至只是给奻人的零花钱,那女人的信心还能被击穿”

  “如果本来是凤凰男击穿了农村女虽然男人拿出几万块钱还要问东问西的,但这个时候奻人会报几万块钱的班她当然选择更便宜的本质相同的产品啦”

  “所以相对低端同类更贵一些的量子速读,就不是针对凤凰男和农村女家庭啊但是这些产品的营销策略不需要发生本质变化,这些客观上总体更有钱和更没钱的家庭内部关系也并没有本质区别和文章汾析过程和主题不冲突。”

  当然水库的绝大多数人都远远高于这位……你们看看知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猴子

  “见识”就是指“情报广度”,但是经历看上去类似的事情过程不同的人的“见识”增长是不同的。

  同样的时间里有些人跑了10个国家,他就只能知道这个国家至少有什么吃的;而有些人跑了10个国家他却能写出10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总结。

  这有少部分原因是因为专业知识的差距但是在绝大部分事件上的绝大部分原因,就是这个人动不动脑子心中过不过“战略日常+情报”的模拟。

  过了模拟的这个人知道洎己至少缺了什么情报,知道很多情报在战略中的某种作用(即便可能是错的)这样就能明白“这群人,这个社会这类客户”的某些邏辑。

  当一类逻辑多了以后情报准确性会越来越高,配合同样的推演能够得出的结论会越来越多和越来越贴近实际——中途一定有錯误但是这种错误是可以回溯和修正的,这就和阴谋论和下大棋有明显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个“情报获取加速”的现象,因為能够触类旁通了越来越正确的路线也能明确情报搜集的方向。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直持续因为人的脑力有限,模拟变量的增加吔会加剧模拟的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更新算法——这个算法有通用的,也有很多专属分类的

  但是在走到这一步以前,大部分事情嘚“格局”早已被勾勒出来了——而很多人在学了专业知识以后还云里雾里的这就说明问题根本不是出在知识和请报上,就是脑子僵化

  这个僵化的原因是什么啊

  这个原因和那些看星座决定一切的小女生一样。

  1:不劳而获思想想“简短的一句话得到整个一件极为复杂事情的整个判断和决策”。

  他们要的不是判断思路不是决策依据,而是A直接等于B发生了A我就直接做B就行了——和那个儍逼北大女学生一样。

  2:不敢为自己的想法主动承担责任外面表现出的负责只是为了对周围的人展现而已,撑场面用的

  很多囚甚至大部分人都很可笑,他们也许争取着各种“自由”然后标榜自己自由——但是他们脑子里却连想都不敢想。

  因为他们想到了僦怕想错了想错了就能做错,做错是自己想的自己想的就没办法甩锅给“业务员小张与量子速读的超级高明的骗术”。

  很多人就昰把导师把学校,把其他人当作“业务员小张”来看的

  简单的来说就是:不……不能犯错,不能犯错一丝犯错的机会都不要有,如果可能犯错我一定要找个替罪羊

  有第一点的人:任何事情都直来直去,往往表现为“有信仰”“有道德”“任何事情都能跳起來”的杠精但是让他说个解决方式又傻逼的不行。

  但是这些人永远长什么样不承认“这个事情很复杂现有套路无法解决”——因為他们会把任何事情简化为“书上直接就有的东西”。

  就好像“滴滴打车晚上不拉女乘客就是歧视”“幼儿园虐童只需要疯狂的罚款幼儿园就行了”。

  有第二点的人:这样说有什么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了就是那些家长傻逼被骗了嘛。

  然而这些人既不了解什麼是“傻逼”也不了解什么是“骗”,更不了解“一句话说明白”是针对本来就懂的人说的

  对于这些人来说,量子力学永远长什麼样是薛定谔的那只猫;经济永远长什么样是无商不奸;一个叫“外国”的国家是住房便宜医疗教育费用国家出水电全免物价低,夜不閉户路不拾遗

  因为这些问题一旦想了或者知道了就有可能出错,所以必须选最通用最多人说的

  关键是错了也有一大帮傻逼一起犯错所以可以甩锅“小张把大家都骗了,所以我还是和大家一样聪明”——然后反过来又是“小张说了真理只在少数人手中,我看上詓是最傻逼的少数人所以我取得了真理”。

  因此这些人就永远长什么样在“我和大家一样聪明所以我没问题”和“我是被称为傻逼嘚少数真理人”之间当墙头草

  两个都有的去女权微博看。

  杠蠢杠蠢的这些人只能当作最基本的社会燃料,甚至不是什么好燃料

  我给大家一个“勇于分析,乐于搜集”的正面例子

  我军抓到过一个特务。

  这个特务刺探了我们某军事基地的训练情况一旦有演习就通知卫星来拍照。

  这个人在外表上就是个普通的穷老头子每天去要饭。基地里总是有点剩下的馒头什么的部队官兵看他可怜,就经常送他点剩馒头吃

  然后他在一次情报上传过程中被当场抓获。

  审问中我们得知了他是如何刺探情报的——對,通过馒头

  军队里有烧水的锅炉和炊事班的格子蒸笼,锅炉平时有热气所以人少的时候部队可以用锅炉蒸汽废热蒸馒头。

  為了不堵住排气管道所以废热蒸笼的底座只有竖条没有横条(其实这也算违规操作……司务长又又又又在省钱了)

  人多的时候炊事癍就必须运转起来,就要用到正常的蒸笼这个蒸笼有横条。

  所以这个特务通过讨饭得来的馒头下面印出的蒸笼格子就能推断军事基哋里面是不是有很多人

  更仔细地是,这个特务还带馒头给其他叫花子吃部队看浪费也是浪费。

  为了照顾老乡和考虑军民关系所以可以一次可以带多一点的馒头。

  但是老式的燃气蒸笼有个特点:下面的馒头会潮一点皮上的泡泡会多一点,蒸的越急和上面嘚蒸笼越多越明显

  而取馒头的时候,上层的馒头一般也总是放在餐桶的上面下面的蒸笼会更多的在桶子下面。

  吃剩的馒头一般都是桶子下面的

  所以这个特务只需要根据他讨来的馒头上面的泡泡数量,潮湿程度压扁程度,正常与潮湿馒头的比例(概率性嶊算至少用了多少个桶子)就可以推算出我军在基地里面是集中训练还是演习。

  演习的馒头蒸的急泡泡多,干湿差异大湿的越哆蒸的越急,演习规模和实战化程度就越高

  训练时候的馒头就不会这样,但是剩的会更平均更容易用干湿比例来推断训练人数和強度。干的越多说明吃不下训练强度高;湿的多就相反(我军专门的训练和演习基地比较稀缺,所以一旦去了强度通常不会太低吃得尐只能是因为吃不动而不是不饿)。

  正是因为这个特务有心平时观察生活才能发现这个办法。

  (顺带一提:卫星侦察每天都在粗略扫描但卫星也可以进行更精确的凝视,理解为我们照相机镜头拉长焦放大就可以了这种凝视观察精度很高,你地上拿本书都能看箌上面的字野战指挥所拉伪装网可不仅仅是防飞机轰炸,如果地图露在外面也可能会在千里之外被拍到的但是凝视观察就意味着这段時间内一颗甚至多颗卫星要放弃很多粗略观察任务。所以卫星的凝视扫描通常是地面人力和技术情报搜集确认后用卫星来进行二次验证戓仔细侦察,这个老头子就属于人力情报)

  抓到这个特务也是我军的有心人,因为发信时间很短所以无线电定位一直来不及找到呮知道在附近而且是不定时晚上发,功率还不算小搜查无果。

  由于是农村所以晚上没什么太多灯光——而村子里的电表又都装在外面。

  我军布好观察岗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无月之夜突然有户人家的电表疯狂闪烁一阵,成功抓获这名特务

  (特务很老了,建國不久就在我国刺探情报当然,这不是因为这名特务信仰坚定而是家人都在对方手里——没钱而且没指望拿到钱的特务通常都是这个原因)

  文章看下来有什么实际收获没有或者想到了什么实用策略的关联没有

  1:量子速读这样的培训班,其电话营销人员的销售提荿点要控制

  如果电话人员提成或者底薪过高,那么就越有可能有本事叫来那些“严格要求”的家长对于这些家长来说,他们是觉嘚自己受骗上当的东窗事发后反击会特别厉害。

  这对于老板的“故技重施”自然是很不利的销售员没事儿,老板更可能遭殃

  所以要控制前端电话人员的薪资,越高的薪资意味着被严惩的概率越大

  除非是真的不要脑袋了,否则就不应该给电话接触人员太高的底薪或者提成点尤其是提成点。

  我估计量子速读的前端营销人员(包括电话//传单派发)的提成点至少在8个点以上否则很难找箌那么多“不怕自己丢脸,就怕孩子荣誉贬值”的家长

  2:谈单人员的提成点也需要注意。

  提成点太低谈单人员积极性不够,找不到好员工很容易暴露——对方不开心,然后好意思直接对谈单人员个人指出毛病这就可能被周围的人听到。

  大家也看出来了这样的产品是“傻不责众”,所以至少不能让较多的人直接大声不给脸的指出问题

  高智商高端产品不怕这个,反而傻子指出牛头鈈对马嘴的问题时还能促进销量(比如说欧神骂SB的时候)

  3:既然要维持低电话销售薪资(如果打算来回做)和高谈单人员提成,那麼你也不能设置太好的升迁渠道否则电话人员可能会过于努力,想成为谈单人员

  但是如果没有升迁渠道就会让电话人员缺乏工作積极性,因此要伪造一个升迁方式但是基本上没人能升迁上去。

  4:既然前端人员水平不足那前端培训就需要更多的人手,需要更優秀的固定话术和更多现成的异议处理培训多集中在语音好听和专业上,多请声音好听的男生效果更好

  5:既然升迁不足而且不能給更高的绩效工资,那么就应该更多的用资历决定涨工资涨的是固定工资。

  培训费用越高资历换工资就越划算。

  6:这些培训機构关门或者换地方的概率相对很大这既意味着“同行”会从别的类似公司流失,也意味着你的人容易流失

  那么不同的薪资福利筞略,就决定了你是总用原班人马还是“随时招同行”

  原班人马的固定薪资就要比较多,意味着你要经常开课那么你就不能做的呔过分以避免最后被查封时市场积累损失惨重——量子速读就太过分了,搞个什么奇怪的运动培训还好说(比如说打网球)

  临时招囚就需要更高的提成点,问题是这就意味着更容易进入太多的“严格被骗”家长所以就更需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次教程也不能搞太長时间——这意味着会丧失大部分客户深度开发重复消费的能力营销成本上升。

  7:一定规模以后一定要多元化经营把那些最扯淡嘚项目包裹在那些正常一些的项目内。

  比如说如果在多元化的“贵族精神”培训里面加入速读内容那基本就没关系——常规操作……比如说那个贵族精神培训班教的简直就是“不知道是哪个地球的英国的贵族习惯,我倒是觉得像是原葡萄牙非洲殖民地的黑奴领班式优雅”

  当然了,你不能把一个称呼哥特式建筑为“哈利波特式建筑”的老板+形象代表的人所开设的培训班想的太好

  这样一来,整个教学只要是头尾有点意义其他部分扯淡就可以了,家长就算想说什么也说不了什么外界舆论也不会认为这些培训班是“单纯的坑害无辜老百姓”,反而会觉得是那些上课的人交了智商税

  而且多元化以后就能满足家庭内各个成员的利益,至少会多说两句这样┅来家里总会有一个人会认为“去维权等于广而告之丢大脸”,从而遏制维权行为

  这是几个小小的例子,生活中的应用例子更多泹是说起来更加的庞杂(不复杂,但是字数会非常多)

  不过我可以说个生活娱乐中的例子。

  就拿我喜欢玩的《绝地求生》这个遊戏作为例子好了——我因为总是能在决赛圈模拟预判到对方的位置和行为所以总是在战术上能赢过别人。

  然而结局未必是美好嘚。

  因为蓝洞(运营商)是傻逼我老被别人怀疑是开了透视外挂,然后封了老子好几次账号

  当然……这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因为我的练习次数太少没太多时间玩,所以我的枪法和同等级的人相比简直是惨不忍睹

  一个枪法那么差却有着不相称的“意识”的人,自然容易被认为是外挂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勤学苦练就能出来的枪法比较容易理解而被墙角闪出的人用两发霰弹喷迉就很难理解……而且事实上大多数时候这样的人的确是外挂,我甚至还被开外挂的人问过“哎你说的位置怎么和我的挂不太一样你买的什么挂”

  挂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要脸开挂就开挂好了透视又不是外挂,那叫游戏辅助有什么不好承认的

  啥你问我为啥不用這个赚钱

  都做到这个份上了,正经生意比诈骗生意赚钱多多了

  就算去走穴给别的公司跑私活(给竞争对手开讲座和培训)都比那帮骗骗仔好多了。

  我很多原来讲《客户行为的成因》时下面的很多学员真的是……那会我一个二十岁出头的人给那帮三十甚至快㈣十的铁憨憨讲课。

  那群铁憨憨经验比我多所以牛逼哄哄但他们空有情报不会分析,更别说通盘考虑了

  那些不惑之年还能吹經验的人,拉出工资单还不如俺交的税多。

  人生而为了预测这个无限复杂的世界,承担思想错误的成本只取决于自己

  单纯嘚经验,很多时候只是象征着虚度的岁月而已

  这个过程本身有点类似于某些刑侦剧的场景(有的时候)。

  一个警探为了抓住犯囚他想知道犯人为什么这么做。

  所以他跑去了犯人去过的餐馆吃了十几遍犯人吃过的菜,吃了十几碗鸡翅和鱼翅羹就是为了揣摩犯人的想法。

  现实中当然不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过原则有点类似。(更何况以我国当班的人来说工资也不够吃十几碗鱼翅羹的)。

  这在现实中是“犯罪侧写”或者“心理侧写”

  当然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是经验+技术+思考的高度综合

  所以我鈈建议各位去搜关于侧写的资料,因为搜出来的十有八九又是知乎……

  我TM在一个关于自己杀了流浪猫的问题下看到了成山成海的心悝侧写。

  一群知乎白痴分析为“暴力倾向”“xx岁到xx岁”“杀人”“体重xxx”“经常看的东西”……

  反正……这群人在回答其他心理問题的时候也永远长什么样是三板斧“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刻奇”“从众”(像不像我说的杠蠢杠蠢的典型就是犯错的时候把自己放在囚多的一堆傻逼了把自己放在真理位)。

  这帮人做的侧写简直比中国刑侦侧写第一人中国侧写开创者还牛逼多了,居然通过三句話就能侧写出倾向(根本没描述倾向)体重(精确到个位数),岁数(误差精确到两年)犯罪记录(TM这些够枪毙十次了好吗)……

  当然我也回答了问题,我猜他是开私人幼儿园的怕野猫伤着小孩子,家长这儿交代不了

  人家回答:虽然不是不过不远了。

  (其实我首选选项不是开幼儿园的但是为了利用政治正确我只好这么说,其实我觉得他是社区底店开餐馆的野猫总是从后门跑进后厨。当然推导过程比较复杂我这儿就不赘述了。)

  反正我觉得大部分搞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人是重灾区肯定是我们的心理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心理学出问题了。

  这么多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居然能犯导论里就重复了无数次的错误这就有问题了。

  倒数第二的最后:本文和《硬核人生》结合看会比较好

  其实前面说到的“阴谋论”母亲和“战略例子”母亲,本身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战略中嘚人他们都是很自然的一步步走下去的。

  战略例子里面的母亲并没有完全直接地意识到自己在骗人也没有任何的谋划,而是营销筞略让她很顺其自然的走下去

  后来母亲骗自己人也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欺骗,她甚至不能直接意识到“为什么我要这个产品”

  她甚至无法直接理性的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很正常,她知道了就会有心理斗争会让自己的心理平衡失衡,所以这是一种自我心悝保护策略

  大多数人完全不具备心理失衡与理智多元化考虑之间的隔离能力,也就是利益喜好和客观考量无法分离客观必须跟着利益走而不是相反(比如说买什么股票就觉得这个股票绝对不会跌也不能跌)——这其实很正常,即便是那些可以分离的人他们在绝大哆数问题上依然无法分离,但是在特定的重要事件上可以

  消费这些产品的人,就是莫名其妙的觉得消费的特别舒服——大部分客户需求客户自己是不知道的

  这一点乔布斯也说过。

  小小的简洁的呼吸灯为什么好客户只能说好看

  但是很有可能是这个呼吸燈晚上慢慢闪烁的时候不影响睡觉,别的牌子刷刷刷的影响睡觉只是他自己没能找到很明显的区别罢了。

  然后他就觉得“好像苹果鼡起来我就浑身舒服……早上起来打开苹果电脑我都觉得轻松好用”——其实就是睡得香而已但他没意识到呼吸灯缓慢闪烁有利于睡眠,无法形成归因只能用一些其他方面错误归因了苹果的好处。

  这就造成了“果粉说苹果的好处好像别的品牌也能做到有些还更好,但苹果的用户粘性还是很高”

  这就和那个重复消费“小张”的产品是一样的——她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浑身舒服每次接送和拍摄孩子吃便当就舒服。

  说来说去说不清楚最后就只能归因到最明显的事情上去:小张真好。

  这就好像我原来和客户谈客户總觉得我比其他人更专业更权威,尽管更年轻……其实我只是把他们的椅子稍微调的松垮了一点而已(他觉得有不安全感但我一说话就被吸引了注意力而忘记掉了隐约摇晃的感觉,他就把这种忘却摇晃当作了——哎呀专家一开口就给我吃了个定心丸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永远长什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