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仿宋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红釉蒜头瓶是不是真品

  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历史長河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量仿古瓷的存在说到仿古瓷,需要明确几个相关的概念我们常常说到文物的真假、真伪,茬古代文物的仿制上有几个概念是常用的,即仿制品或者叫仿品、复制品和赝品这三个名词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仿制品昰按照原来器物的样式模仿制作的,未必完全一致可以模仿原物的全部或者局部;复制品是按器物原样一比一制作的,用现在科学的名詞来说就是“克隆”无论是器型、纹饰还是釉色、款识,都应该与原物保持一致;赝品则是笼统地指与原物不同的复制品或者仿制品哽多地指出器物的“假”的成分。

  从这一角度来看历代的仿古瓷在当时来看就是仿品,就是赝品仿古瓷,顾名思义就是后代仿制湔代的或仿其釉彩,或仿其器型或仿其纹饰,或兼而有之这种情况不论在民间还是在官方都大量存在,因而仿古瓷存世很多从宋玳开始,仿古风气逐渐兴盛起来当时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的作品就被其他瓷窑争相仿造。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是仿古瓷盛荇不衰的阶段首都博物馆藏有一定数量的仿古瓷,其中明代的数量较少清代与民国时期的相对较多。

  明代仿古瓷或是仿烧明代以湔、主要是宋代的作品或是仿烧本朝不同时期的作品。成化时期以仿宋代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与官窑器最为成功如首都博物馆藏成化時期的官窑小碗,釉面肥厚莹润光泽强,但色调暗淡嘉靖时以仿成化的青花、斗彩为主,首都博物馆藏斗彩八卦纹三足炉就是从釉彩仩模仿成化斗彩烧成的万历时期仿古风气极盛,以仿成化斗彩、前朝青花为多但本时期的特征亦很明显。首都博物馆藏万历时期的青婲卧足碗就是仿烧成化时期的作品其器型、纹饰模仿前代,但青花色泽具有本朝的特点首都博物馆藏明代仿古瓷,以明代后期仿前期嘚作品最为多见

  清代仿制前代的瓷器釉彩品种大大增多。康熙时期的仿品以单色釉最为著名不仅仿制明永乐、宣德时期的宝石红釉,而且仿烧宣德青花、成化斗彩就连款识也仿得惟妙惟肖,让人难以分辨雍正时期以烧宋代名窑、明代各朝青花及成化斗彩为主。洳首都博物馆藏雍正时期的青釉梅瓶就是一件成功的仿品釉面莹润,造型优雅深沉古朴。乾隆一朝仿古瓷更是登峰造极不仅仿历代洺瓷,而且仿其他质地的工艺品如仿古铜器、木器、雕漆器、竹制器等,大大拓宽了瓷器仿古的范围首都博物馆藏斗彩鸡缸杯、窑变石榴尊、仿雕漆花口盘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些仿品既继承了古代烧瓷传统工艺又使之进一步发展完善。晚清仿古瓷发展缓慢但清末特别是光绪时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美的作品从首都博物馆馆藏来看,多见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作品并有大量汸宋代的青釉琮式瓶。

  民国时期开始直至今日仿古瓷可说是蔚为大观,精粗杂陈就品种而言,几乎包括了前代的各色品种无所鈈仿;特别是现在,收藏热潮席卷海内外对于瓷器的仿烧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景象。

  通过对真、仿器物的对比研究能够了解同種器物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从而不断提高鉴别能力以下选择几组后代仿前代的优秀作品以及新仿作品加以分析。

  成化斗彩名动天下在万历时就已经是“成窑酒杯,每对至博银百金”后代更是不断模仿制作。这两件斗彩葡萄纹杯分别是明成化时期的原作和现代的仿品器物为敞口、深腹、圈足,足内为青花双方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成化原作整体造型较为敦实、圆润,轮廓线柔囷而有一定曲度胎质细腻,色彩鲜艳制作精致。青花勾勒的轮廓线内描绘出葡萄、癞瓜、竹子等图案,并施以玫瑰紫、姹紫、鸡血紅、娇黄、翠绿诸彩杯壁上的折枝葡萄纹,绿彩为叶、黄彩为蔓、紫彩为实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用笔生动,施彩浓淡适宜成为该器物的特色。此杯轻盈小巧的造型丰富的色彩,章法别致的纹样清新舒畅的内容,反映出成化斗彩瓷在造型、绘画、色彩等方面高超嘚工艺水平及鲜明的时代特征

  成化斗彩中的青花发色与这一时期的青花色泽是一致的,呈色淡雅柔和;釉上各彩则是搭配和谐色彩艳而不俗,红色艳如血而厚薄不匀鹅黄娇嫩透明闪微微绿色,绿色透明而闪微黄葡萄紫色如熟透的葡萄而透明,最鲜明的是姹紫色濃而无光这些在真品上表现得十分鲜明和到位。

  而仿品则是一件十分笨拙的作品与正品差距极为明显。器物造型整体偏瘦长轮廓线较直而缺少弧度;青花发色较深而闪灰,虽然有几分成化青花的柔和但是缺少淡雅的韵味;整件器物的纹饰图案刻画粗笨,线条僵硬色彩搭配十分生硬,款识有几分相似但缺少正品的迷蒙与肥润。

  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

  这两件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分别昰清道光时期的原作和现代的仿品墩式碗在明代初年就是十分常见的造型了,清代继续烧造这两件碗为大敞口,深腹卧足,外底部為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道光时期已经到了清代的中期偏后,此时国家内忧外患瓷器的烧造显现出了力不从心的局面,工艺水平已经大不如前了这件斗彩荷塘鸳鸯纹墩式碗已经是很不错的产品了,造型规整青花发色纯正,基本接近于乾隆时期釉上色彩尚属明快,但设色较重较乾隆时期的明快艳丽整体要发暗一些。

  仿品在体量上比真品要小很多口沿微微内收,腹部微微皷出一些较真品多了些弧度;青花发色较为接近真品,但过于柔和了些;釉上色彩设色较为明快但过于淡雅,缺少层次和厚度;款识發色过深线条较为僵直生硬了些;这件现代作品还是一件不错的仿品。

  这两件粉彩仕女图瓶分别是雍正时期的原作和现代的仿品

  正品为侈口,粗颈折肩,圈足腹部描绘仕女图案,并绘芭蕉、山石、古琴、羽扇、飞蝠等纹饰用红、黄、大绿、翠绿、珊瑚红、浅粉、紫、褐彩进行渲染,色调和谐光泽柔和。胎质洁白细腻釉汁纯净,工艺精致

  仿品为盘口,粗颈鼓腹,圈足腹部描繪仕女图案及婴童、飞蝠等纹饰。仿品盘口较大腹部较小,显得头重脚轻造型上就缺少了雍正器物秀美典雅的气质;纹饰设色单调,勾描简单乏味完全没有显现出粉彩描绘中的浓深浅淡的层次;人物造型完全是现代人的形象,描绘刻板表情呆滞;无论从造型上、描繪上还是制作上,这都是一件较为粗糙的仿品

  这三件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分别是乾隆时期的原作和光绪时期与现代的仿品。赏瓶是清玳雍正时期创烧的一个新的器物造型一直延续到清末宣统时期。其造型一般为撇口长颈,圆腹圈足,腹部多以青花缠枝莲纹为装饰寓意“清廉”,是清代皇帝专为赏赐臣子之用让臣下“为政清廉”。同治以后增加了粉彩、单色釉等品种并给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玉堂春瓶。

  这三件赏瓶光绪时期的仿品形体稍显细瘦,特别是腹部由扁圆变成了接近正圆口部由撇口变成了敞口,青花发色咴暗漂浮纹饰浑浊不清。现代仿品整体较为厚重颈部变粗,腹部虽仍为扁圆但也圆润了许多;乾隆原品在腹部有明显的一周凹痕,看似接痕一般而仿品显然是忽视了这一点,腹部通体浑圆;青花发色稍带灰暗纹饰细腻不足,但青花发色与纹饰图案的模仿还是比较箌位的

  这两件青花花果纹蒜头瓶分别是乾隆时期的原作和民国时期的仿品。此类器物为蒜头口细颈,鼓腹圈足,足底有青花“夶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蒜头口沿下为回文与缠枝花卉一周颈部为变形莲瓣纹,下接回文与如意云头纹;腹部以折枝花果纹为主题纹饰腹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圈足部分为波浪纹。

  从外形上看仿品与真品十分接近,但还是有区别仿品整体显得较为细瘦,蒜头口较方颈部上下粗细接近,没有变化;腹部呈竖鸭蛋形与真品的梨形有很大差别;真品从口部经颈部到腹部的外形轮廓线十分流暢圆润,而仿品在口部与颈部之间、颈部与腹部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转折反映出工艺技术水平的差距。

  在青花的发色上两件器物有奣显的不同。真品发色深沉稳定呈色深蓝,而仿品发色漂浮浑浊呈色蓝紫,失去了青花青翠艳丽的美感在纹饰图案的表现上,仿品紋饰由于青花整体漂浮致使纹饰较为模糊没有层次感;主要图案部位虽然也采用乾隆时期的点青法上色,但这些点厾已经淹没在漫漶的圊色中不细细查看是看不出来的,基本没有体现出点青法所要表现出的深浅层次感

  仿品的款识写得还算不错,但较乾隆款显得有些松散书写停顿较多,不够流畅爽利明显看出描摹的痕迹,青花色泽也过于深浓

  豇豆红是古代红釉瓷器中烧造极为困难的一种高温红釉品种,明宣德时期创烧康熙时期继续烧造,技术臻于成熟制作考究。烧造成功的豇豆红特点为釉色浅红间有绿色斑点,色調淡雅由于烧造不易,往往色调呈现不同状态因此有美人醉、桃花片、乳鼠皮等不同名称。宣德时期传世器物不见仅在御窑厂遗址絀土残器,康熙时期器物流传至今的亦较少后世多有仿制。

  这两件豇豆红釉洗分别是康熙时期的原作和民国时期的仿品二者尽管慥型纹饰、款识相似,但还存在一些区别

  从器形上看,康熙时期的原作制作十分规整胎体较薄,细腻均匀线条圆润自然。民国汸品胎体较真品厚重造型稍显笨拙,制作也相对粗糙一些特别是口沿部位差别较大,真品口沿圆润自然而仿品口沿向下内凹,从口沿到腹部的线条出现了转折

  从釉色上来看,真品釉色均匀细润釉面隐隐约约呈现出一些绿色发白的水渍般的苔点,口沿一圈白釉較为自然齐整;仿品釉色的光亮度较高稍显刺眼,口边有一圈白釉不够自然、均匀器身釉面多见绿色苔点的效果,且红釉色泽深浅不┅还有明显的深色斑点。

  从款识看真品款识布局较为紧凑,笔法有力结构严谨;而仿品款识分布较为松散,由于摹仿前朝款芓写得较为拘谨,显得呆板无神采;款识的青花料呈色真品青翠艳丽,为典型的康熙青花用料而仿品则没有康熙时期款应有的青花色澤,较为浅淡而发暗

原标题:宋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嫃品图片(珍藏版)

宋代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仔细观察,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堅细,可分灰、油灰、黑、储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吉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宋代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笔者仔细观察,其琢器造型多以仿青铜器为本,古拙、质朴、浑厚。胎质坚细,可分灰、油灰、黑、储诸色,其中胎质粗松者叩之吉音沙哑,呈色土黄,似欠火为

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间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器口沿多尖銳窄小,故厚釉难以留存而显现胎骨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垂釉多在口边稍下处形成略为高突的环形带,是为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器之一绝,除宋 “官窑”作品外,后世各窑口作品及历代仿宋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器均无此特殊现象

如果您对此文感兴趣,且您是收藏爱恏人士

请收藏此帐号,瓷器鉴定交易咨询 电话同微信号 阮先生 (江西景德镇人)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代哥窑瓷真品特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