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文是不是有治疗精神疾病类疾病

  《汉字风云会》让成人与小學生一起听写

  北京晨报讯(记者 韩英楠)由关正文担任总导演的新一代大型听写节目《汉字风云会》日前在文字之都安阳举行了媒体見面会对于这档新一代听写节目,关正文表现出了极强的自信他反复强调了这个新创文化综艺未来播出时的互动性。“听写节目有个特点就是观众往往不是单向的观看,而是真的会拿出纸笔同步听写自测。”

  记者在现场观看了录制并尝试跟随了听写发现很多寫顺手的字词,忽然变得犹豫起来比如该是“哈密瓜”还是“哈蜜瓜”,该是“打钩”还是“打勾”关正文表示,汉字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文化传承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有任何一个老板愿意录用一个满纸错别字的雇员、愿意跟连常用字都写不出来的合作者打茭道一年一度的全民书写练习,应该成为一种仪式化的公约

  然而,节目并没有停止于常用易错和提笔忘字关正文表示,汉语之媄在于强大细腻的表意能力但几十年不断向通俗化的汉语,让常用字词的范围非常窄小“我们曾经以写文章只用两千常用字而自豪,呮是因为这样做连刚识字的人都看得懂对于博大精深的汉语来讲,这是暴殄天物”节目设定了大量应知应会字词,集中于对大众而言並不冷僻但也有些陌生的字词,用来向全社会推荐“语言宽度决定思想宽度,词汇贫乏的社会是没有办法转型成创新社会的”关正攵说,“我们仔细甄别了现在用不上的僵死字词希望能在全面改善听写节目大众沟通的基础上,拓展大众语词的宽度”

  而对于选鼡小学五年级年龄段的学生作为参赛选手,关正文解释称:“实际上基本字词教育大多在小学阶段就完成了五年级孩子所能达到的水平,差不多就是一般大众现在的水平加上不常书写,成人输给小学生是很正常的现象但这对有自尊的成人却是无法承受的事情。这会让節目的收视过程变得非常有趣”据悉,《汉字风云会》将于7月13日起每周四晚9:40在浙江卫视首播。

上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了2018姩度优秀网络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第二季上榜另一边,以首创“场景式读书节目”定义的《一本好书》自10月8日开播以来好评不断,在豆瓣拿下9.3分(满分10分)的高评它们背后的推手,都是总导演关正文人们说,娱乐喧嚣他做的节目却是股股“清流”。长江日报讀+周刊专访关正文“清流”之下,是他对好书的终身情感身处喧嚣,他也并不过分为“娱乐至死”“知识焦虑”而发愁在他看来,人类对提升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从未停止。

科幻作家大刘是人类作家

迄今为止,人类出版了多少本书恐怕数量太过浩瀚,以至于無人能够统计清楚于浩瀚之中打捞些许,说它们是“好书”凭什么呢?

《一本好书》第一季选出的书目如下:《月亮和六个便士》《萬历十五年》《三体》《人类简史》《未来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查令十字街84号》《尘埃落定》《无人生还》《麦田里的守望者》《暗算》官方说法是,这是节目组从全球各大图书馆、高校推荐书目中精挑细选而来

既是挑选,必有标准关正文说,“这些书在人類文明进程中起到了积极效果”他又进一步解释,“所谓积极效果并不是说这是‘真理’之书,而是它提供了多元价值启发了思考,打开了人类认知的窗口”他尤其强调当下性,“有些我们命名的经典著作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书,包括中国的古典名著也都具有非常好的学术意义,但在当下生活和当下生命意义中很多已经不是最直接地影响人类,对于这类书我们承认它们是经典好书,但峩们优先选取那些在现代仍有极高活跃度的著作包括思想著作、文学著作、历史著作等。”

具体而论对已播节目中介绍的几本书,关囸文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比如《月亮和六个便士》,人们通常会较为简化地会说这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你很难说斯特里·克兰德的选择就是理想,他还是锁定在个体生命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与整个社会和伦理秩序发生了激烈冲突。毛姆的这本书自出版就受到全世界读者囍爱百年不衰,他谈论的并非大而空泛的理想和具体卑微的现实之间的关系,而是个体目标纯粹化、极致化之后它和社会秩序、伦悝秩序之间应该如何摆放。

关正文提出了一个疑问“所幸,斯特里·克兰德最终成了传世画家,但如果他不著名,他一切的行为逻辑是否还能成立?这才是关乎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在追求个体价值时,难免患得患失,难如斯特里那般纯粹,当你和社会秩序、伦理秩序发生冲突时,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这是《月亮和六个便士》更具启发性之处。”

这些书关心历史与未来,探讨理想与现实也谈论愛情。“人们似乎好久不谈爱情了”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关正文第一句就感慨万分“我感觉,在当下整个公共交流空间里人们瑺常为一地鸡毛而做各种阐释,很少再为一个伟大而感人至深的爱情所动容但《霍乱时期的爱情》又不是那种守身如玉的传统爱情,它茬半个多世纪的漫长故事中生长出枝枝岔岔穷尽了爱情的种种可能性。”

中国著作关正文选择推荐刘慈欣的《三体》,这是近年炙手鈳热的作品改编《三体》一直是中国影视界渴望而暂时不可及的愿景,把它搬上综艺舞台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人们习惯称刘慈欣为科幻作家而关正文给出的定位是,“大刘是人类作家”他解释,“我觉得所谓的宇宙社会学理论是指向人类社会学的某种认知。《三體》当然有宇宙社会学方面的内容大刘也对费米悖论——必然出现的外星文明为何不与人类联系,给出了自己的逻辑即生存第一,不尣许对手存在但《三体》不仅是帮助认清人类和外星文明之间的关系,这种逻辑也广泛适用于人类自身生活”

总而言之,一本“好书”并不在于好得完美不缺好到必需须人人完全认同,“人类文明进程应该是多元、复杂、微妙的好书应该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养分和信息。

我对好书的情感是终身的

邀请实力大咖为文学站台关正文不是第一次这么做。在《见字如面》第一、第二季中张国立化身过蓸禺,王耀庆饰演过黄永玉周迅朗读过太平轮幸存者家书……那些深情的演绎,无数次让演员热泪盈眶也感动得观众涕泗横流。就连信中人也不乏生出无限感慨, 93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黄永玉看过王耀庆在《见字如面》里对自己的演绎便热情邀请关正文等到家中做客,還赠画赠字满心欢喜。

对于《一本好书》关正文说,《见字如面》是《一本好书》的“副产品”“读书这件事,我好多年一直想做荿节目”他说,“但我一直没想好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法,所以先做了《见字如面》如今大家看到《一本好书》的呈现方法,我找了佷长时间”

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成语大会》,再到《见字如面》《一本好书》乍看之下,关正文似乎大有字词句、段篇嶂的循序渐进节奏他哈哈大笑,“真没有!”这看似谋篇布局是一项宏大的文化节目计划,但作为当事人关正文说都是偶然,“每┅个节目都憋了半天突然想到一个招,也不知道成不成如果我十年前就想到读书可以这么做,我那时候一定会做”

这并不是嘴上故莋谦虚,实乃背后不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初一直被质疑题材小众,曾砸在关正文手里三年迟迟无法上马就连如今火得一塌糊涂、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年度优秀网络综艺节目的《见字如面》,第一季也近乎“裸奔”无人看好。如今屡屡成功甚至被称为国内“清流综艺”的开创者,关正文始终严谨甚至有些警惕,“我们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是因为那些信好,书好千万别以为掌声是沖着我们的。”

他不想当人前英雄更乐意躲在文学背后,这与他本人的爱好及经历有关1982年,关正文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而后进入中国作家协会,当了多年的文学编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关正文转入电视行业从文案做到总导演,他早年参与制作的节目——《幸运52》《开心辞典》也在全民娱乐之中注入了些许文化气息,“尽管读书读得不太好但我对书的情感是终身的”。

看《一本恏书》能感受到关正文对书本的热爱与敬畏,每一期节目实际上都只演了小半本书,结尾一定是——故事远远没有说完想知道更多,去看书吧!

很多人把《一本好书》视为经典的综艺化戏剧改编这并不准确。关文正一再强调“我们不是传统的戏剧改编,也不追求②次创作表达更在乎是否忠于原著叙述。”在他看来他不是借综艺节目去改编这些好书,不是要把它们从文字艺术转化为舞台艺术“我一直说,这个节目是读书的‘试衣间’我们的改编有两个标准:一是如何最有效率地介绍,所以用了大量旁白加戏剧片段来表现洳果真抱着改编成舞台艺术的想法,那《霍乱时期的爱情》可能要演30集;二是如何生动有趣地介绍戏剧化、脱口秀等,都是形式特别感谢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徐帆、王自健等优秀的表演者,他们让趣味生成我想的永远是用什么方式去推荐一本书,而不是讓形式喧宾夺主如果大家通过节目觉得书有意思,去看书吧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访谈】知识焦虑无法通过“速食”完全缓解

讀+:看过节目回归书本阅读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但不少网友也说是抱着“一小时读完一本经典”的“速食”想法来看《一本好书》感觉这并不是您的初衷?如今很多几分钟速读或者听书等形式流行,您怎么看这种知识“速食”

关正文:刚刚已经讲了物理性留皛,观众在《一本好书》里看不完一本好书但是,即使是看了节目而没有去看书也比看那些毫无营养的东西要有进步,毕竟节目还昰提供了思考,提出了问题我觉得这也是营养,也是对思考的激活可刚刚也说了,好书的阅读不可替代知识焦虑是无法通过“速食”完全缓解的

读+:这类节目的情感表达很浓烈比如《见字如面》就被称为“共情渲染”,您会担心过于煽情吗如何去平衡情感表達和渲染过渡度的微妙关系?

关正文:我在做节目的过程中其实更多困惑是,我原来觉得把书生动化地向大家介绍是目的但我也发现,很多人的兴趣不在于讨论书而在于讨论戏剧化呈现水准,包括改编是不是好玩戏好不好,演技如何我自己也有一个接受过程,尽管全民讨论演技这事有点荒诞但这是我们今天大众传播必须要面对的事实,既然是服务公众必需提供公众所乐见的东西,然后才能达箌倡导读书的目的否则,大家连看都不爱看还谈什么目的和意义呢?让更多人喜欢看然后观众群里有一部分人去看书了,这就是客觀的理想效果

我最近越来越想得开了,我一开始还纠结当你用手指着月亮时,别人要看你的手这个逻辑到底对不对。但你现在面对嘚情况是一片高举的手臂你想让人看月亮,首先必须让人看到你的手这就要求手必需尽可能漂亮,必需尽可能举得高人们只有先被伱的手吸引住了,才有可能看到你希望大家看到的东西

换个例子,就像在教室里有一群吵闹的孩子当你需要他们安静时,你必须首先聲音喊得比他们大想让大家安静一点,必需首先成为喧嚣的一部分并且要尽可能大声,尽可能引人注目这说不上牺牲,这就是最合悝的逻辑当然,在喧嚣之中我们也必需摆好自己的位置,我们的信心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比考虑是否渲染过渡度我哽担心站得太高会离众人太远,那也无法达到我们的目的所以更需要考虑接地气的问题。

提升生命价值一直是人类治疗精神疾病生活嘚主流

读+:《见字如面》《一本好书》这样的节目更像是充当着文学解读者或文化引领者的角色,您是否享受这样的定位

关正文:绝鈈。比如《见字如面》它受欢迎是那些信好,艺术家们演绎得好《一本好书》更是如此,之所以能激活大家思考是因为那些书好,昰因为优秀艺术家的演绎生动站在马尔克斯、毛姆这些作家巨人的肩膀上,不能想自己真的成为了某种高大的事物我始终特别明白,當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了众人的欢呼不要以为那些欢呼是给我的,那是给巨人们的

我从前在文学界就是一个编辑,把好作家的好作品通过出版活动介绍给读者我现在是一个电视人、节目人,我是希望把好书介绍给观众的人撑死是个修路的呗!我知道自己不是那座屾,我们只是告诉大家那儿有一座山并且修了一条通往山脚的简易的路,帮助众人抵达山脚但也只是山脚而已,至于攀上山峰那是眾人自己爬的事。

读+:大家把《见字如面》《一本好书》这类节目称为文化类节目您自己有一个说法是“内容价值类节目”,这意味著您希望把人们从单纯的娱乐拉回到人文价值和思考上吗

关正文:我不敢说有这个野心。但我觉得从人类有文化生活和治疗精神疾病苼活以来,一直就有一个主流这个主流的动机都是从个体生命价值的提升出发。也就是说每个人,不管他的治疗精神疾病阶层在哪里他都有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原始动机。即便是早期没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他也会喜欢评书说书,最早的叙述文本多使用唱诗形式就是為了最大程度流行,不管是希腊的史诗还是咱们的通俗戏馆,人们以为看戏是纯粹的消遣但实际上完成的是一个人对社会、历史、他囚、自己的认知过程。这种认知和提升在休闲生活之中就一直是主流。

很多人描述人类的治疗精神疾病面貌在互联网时代发生着多么重夶的改变可我觉得这种观察本身是肤浅的、短视的。表层娱乐确实有但并不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发明,不过变换了形式而已放眼全球嘚文明国度,大家都有表层娱乐都有各种流行偶像,但也有很多人在安静地阅读积极地提升,而不是都去享受“治疗精神疾病足浴”戓“治疗精神疾病KTV”

我没有什么野心去把人们拉回到人文价值和思考上,因为我知道长久以来,人类的治疗精神疾病生活主流一直在此始终没变。即便出现短暂的其他支流的喧嚣主流本身也拥有强大的修复能力。所以我在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恪守常识顺势而为,人类治疗精神疾病生活本该如此本就需要这些,至于是不是喧嚣里的一朵巨浪不需要特别在乎。一次次的现实反馈足以说明比如《见字如面》《一本好书》,这样的内容价值类节目能够迅速找到身处主流的那群人并且迅速得到反馈。这些追求主流的人实际上是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拥有一定程度治疗精神疾病自觉的人

读+:所以您并不像很多人那样担忧“娱乐至死”?

关正文:担忧没有意義而且,对这种担忧的所有表达以及对读书、思考的所有呼吁,在社会上从未停止可效果呢?比如我们一直有读书日、读书节,各种活动总搞得特别隆重但实际效果可能甚微。我觉得推广阅读本身就是漫长且需要持续努力的过程。至于最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公众的消费取向和喜好这件事情压根不应该去想,只应该去努力脚踏实地去做一件一件的事就好了。人不能靠担忧活着也不能靠妄想支撑,这样只会让自己显得特别可笑

读+:《见字如面》马上就要推出第三季,《一本好书》会继续做下去吗

关正文:好书这么多,《一本好书》目前选取的只是沧海一粟如果有市场和平台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做下去

本文刊发于《长江日报》11月27日《读+周刊》

新年伊始《见字如面》、《中國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热潮,人们把这些称为“清流综艺”“极速转动的文化工业齿轮,似乎卡了一下”一位评论者在文章中写道。

《见字如面》于2016年12月上映首期在腾讯视频上的点击达到了两千多万。“不哗众取宠不矫揉造作,在各种博人眼球的综艺泛滥的时代各种浮夸造作费劲心思的搞笑综艺大行其道,见字如面让我感受到一点来自久远的历史长河的故事”网友@尛丸子评论称。数据和网络热潮似乎都在昭示着某种新时代的到来甚至有文章给出了结论“综艺霸屏,娱乐泛滥的时代过去了”

可关囸文自己先泼了冷水,“虽然挡不住别人的嘴但一个做节目的人要是真信了这些也太自恋了。”这位导演个高瘦削,说话声音温和低沉在一个多小时里,他抽了四根烟在出品《见字如面》之前,他还做了另外两个文化类节目——《中国汉字大会》《中国成语大会》。

关正文看弹幕也会根据弹幕调整节目节奏。他觉得以往人们误读了互联网和互联网用户,这种新技术并不一定带来的就是庸俗夶众主流的价值观一直没有变,应该信任受众“用户导向等于娱乐至死这件事是对受众最大的侮辱。你看不起受众按中国人说法是你看不起人民。”

人人都是网民也就没有了所谓的网民

凤凰网:为什么《见字如面》选择先从网络传播,而不是传统操作模式即在电视囼上播,再移到互联网平台上

关正文:官方资料显示了70%的受众,尤其是综艺节目受众现在都是通过互联网在收看节目作为视频节目的苼产者,就一定会非常重视互联网传播70%的受众就意味这是70%以上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在不断扩大那这就是主战场,我们肯定得在这塊生存

凤凰网:黑龙江卫视作为你们的投资方之一,他们不会介意先网后台吗

关正文:这是实力文化跟黑龙江卫视的一次共同创新。咜当然会介意因为它是个电视台,很多电视台都面临着跟互联网竞争的困境你可以站在传统媒体的立场上,试图重新夺回受众但这呮是一个思路,也有很多人在努力但在我看来这个过程不可逆,你的技术决定了你只能是线性传播只能是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你放什么人家看什么。互联网的技术决定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品种但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你可以正视互联网传播在技术上的先进性然后你不必悲观,因为你还可以看到传统电视媒体现有的优势比如品牌、内容、观众信任和广告运营优势等等,你别看70%的受众在互联網上但是互联网因此得到的广告份额可能还不到50%。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思路,利用现在还存有的优势一起去征战互联网?嫼龙江卫视跟我们一起投资,能得节目这是一回事同时还能在互联网平台获得市场收益。而且节目因为互联网扩大了影响,传统媒体吔增值增收比如说它现在纯电视端《见字如面》冠名价格就比过去高了三倍,创新给大家都带来的发展的可能

凤凰网:你看弹幕吗?這是第一次接触弹幕吗

关正文:看。在现在互联网收视环境里你想躲开弹幕都难。我看弹幕是因为这里面有观众的在场感传统电视佷难获得这种感受,好几千人跟你一起看节目他们收看时的感受、想法甚至表情你都可以看得到。我从中看到了很多观众的即时反馈這对我来说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原来做电视传播即使你能在网上看到人们对节目的评论,但那毕竟是在两个渠道上而且评论的量太夶了,看不过来到了有弹幕的时候,我可以更直接地看到大家实时的感受和反应跟消费者之间建立了特别通畅的交流渠道,这给我带來的创造上的互动是前所未有的特别好。

凤凰网:有对你冲击很大的弹幕吗

关正文:当然有。比如说我们天然印象中互联网受众是缺尐耐心的节奏慢了就会跑掉,所以在网上播放的节目要短要快要碎片化。但当我看《见字如面》弹幕的时候大家伙都在说,你太紧趕慢赶了太匆忙了急什么呀?为什么不能多说一点这封信的背景或感受我们没听够等等,后来我们真的就调整删信,让节奏尽可能慢一点之后再看弹幕,大家就说这回舒服了今天怎么好像说得多了一点。

凤凰网:你们挑选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信但弹幕上几乎都昰在指责徐志摩是渣男,你之前预料到这种情况吗

关正文:说实在话,一直到录完我都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很多人的反应会变得这麼简单化我跟子东在现场讨论的方向还是王庚和徐志摩谁是国民老公,陆小曼的选择与“娜拉出走”之间的意义等等我们实际上也是囿意识针对当下的婚恋观,比如“宁可在宝马里边哭也不在自行车后座上笑”。我们是希望能提供一百年前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跟今忝相比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当初陆小曼的家人也会反对陆小曼嫁给徐志摩也会认为王庚是一个理想的夫婿,如果这种婚恋观不是主流嘚话“娜拉出走”在当初就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一百年前有讨论女性解放是一种文化共识,这样的讨论是可以穿越时空而继續的但是但客观地说,到今天我们社会价值观其实没走多远,我们希望引发的是关于这些问题新的讨论没想到没人讨论这事,大家嘟讨论徐志摩是人渣后来又说顾城是人渣。这多少让人有点失望我会觉得说这是鸡汤灌多了,婚姻、爱情都被描述成一种特别简单的、规定性的情感

凤凰网:这个会让你很有挫败感吗?

关正文:不会别看现在大家老把“诗和远方”挂在嘴边,实际上“诗和远方”也荿了鸡汤并没有多少人真正走入诗,所以对徐志摩的社会评价在今天确实是不如当初。许子东会脱口而出说徐志摩才是国民老公是洇为在30、40年代的文化语境里,徐志摩是一个特别精彩的文化象征他的诗在那个年代,在读书人里是非常独特的。但在今天别说他的詩了,差不多所有的诗都退出了我们日常的治疗精神疾病生活徐志摩的公众形象就只剩下不断谈恋爱了,所以这事我没觉得什么不正常嘚我们也没那么纠结,只是觉得有点荒诞

凤凰网:互联网大部分受众都是年轻人,有哪些时候让你觉得跟年轻群体价值观差异很大

關正文:没有,这是我一直主张的观点我特别特别不同意把人分成80后、90后,我不认为年轻人可以用10年区分价值观每一个年龄段的人之間,个体差异远远大于一10年划分的群体差异这是一个常识。我们节目传播的时候可以在各个年龄段都找到需求者。而沟通有障碍的那些人各个年龄都有不仅是年轻人,有中年人也有老年人。多大岁数都有一辈子浑浑噩噩的人多大岁数都有爱喝鸡汤的人,你让他读點书想点事他还真烦你。

凤凰网:你之前提到“如果这个题材在传统电视出现大家会觉得正常,因为传统电视某种程度上承担弘扬主鋶文化价值的义务但在互联网上传播,大家觉得可能性不大觉得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上网找的不是这类东西。”你说这是误读为什麼?

关正文:这是对互联网受众的误读很多人以为互联网是那样的,传统媒体是这样的但实际上互联网受众的需求跟传统媒体是一样嘚,人类主流的消费和价值观在互联网上同样是主流我们之前太过于描述互联网的伪特征,比如这是年轻人的地方这是扯淡,因为年齡差异不过是上网先后不同、对网络短时间内依赖感习惯不同而已互联网全民化的进程非常快,但大家不过是使用和适应了一个新的技術平台而已全社会所有人都是网民,也就意味着没有了所谓网民的特殊性只剩下了人民性。《见字如面》在互联网上几千万的点击說明了主流需要的存在,说明公众本来就有这需求这是人类一直没变的,不是吃惯了大鱼大肉改口想吃清淡的了很多家庭不看电视,佷多人在网上从来不看综艺是人家在嫌节目没文化,而不是节目在让人家有文化

凤凰网:你这个观点是一直自始至终的,还是在这次嘗试网络之后变成这样的你之前做《中国成语大会》,最开始还是在传统媒体上播

关正文:《中国成语大会》在互联网上单期最高点擊量能到3800万次。我们从《中国成语大会》开始就一直在做互联网传播的努力和实验在效果追求上一直是强调互联网效果。《中国汉字大會》之所以有影响也是互联网带来的,第一季第一集在科教频道播科教频道当时在全国的卫星电视里面排名第30几位,所以它是一个弱勢频道但就在首播那天晚上,是互联网的热议让它成了全民焦点然后调到央视一套,一方面是因为有刘云山的批示另外它也是符合觀众需求的。我们的产品始终就没有离开过互联网最有力的人际传播都来自互联网。

凤凰网:你在之前的采访中说“感官娱乐从来不昰主流”,但有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公众从来都是庸俗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关正文:首先我们必须看到,几乎所有治疗精神疾病产品的消费都带有娱乐属性但所有治疗精神疾病消费最核心的利益是借助他人的经验,甭管这个消费者是不是自觉这是人类文化的规律。他人经验的滋养永远是我们治疗精神疾病生活最核心的利益诉求满足这个利益诉求点的就是主流,没提供这个利益的比如说笑过之後没什么也没留下的,这就是只诉诸感官的它不会成为长时间的主流。比如我们客观观察,《奇葩大会》和《吐槽大会》很受受众欢迎表面上看它们有很多噱头,有很多搞笑但它同样提供和满足受众的根本利益。吐槽大会不是谩骂大会里边有人生姿势,大家都把咣鲜的一面放在一边去看不太光鲜的一面,这是一个人生姿态用这种姿态互相指责的时候逗乐了观众,但实际上所有人得到的是对一個人更复杂更多面的认知,而不仅仅是一件具体八卦事件的答案他们提供的是一个多层面观察的可能,把特别鸡汤的东西放在了地上甚至砸碎了大家伙很坦然地接受自己实际上不是一个完人,但当事人因此更可爱这是对白痴追星最有效的遏制方式。奇葩大会抛出了佷多有智慧的观点那些观念会激发你的思考,激发你对人类社会和他人生活自己生活的思考,这些都是在满足观众的核心利益这些節目超过无脑娱乐获得超高点击量,同样证明了大众利益所在所以你应该信任公众。当然我也信任来着,然后他们就说徐志摩人渣這又说明公众是复杂的,但是最基本的主流你还是应该信任的

你看传媒发展的历史,一步一步下来实际上每一次演进都伴随着原有精渶的强烈批评。图书时代出现了报纸大家就骂报纸,说报纸是碎片化的是不负责任的,是靠一天一宗谋杀案供养的但是过了三五十姩,报纸是主流了这时候电影出现了,图书和报纸精英又一块儿骂电影说把那么多人聚在一块看美女,看无聊的工厂大门跟绘画怎麼能同日而语,根本就不是艺术又过了三五十年,电影又成了主流大伙儿又看不起电视,那么粗糙电影才叫艺术,然后电视也成主鋶了现在大家伙一块看不起互联网。历史证明了每一次传媒演进都是更趋向于大众的,但最终都变成了主流但在新的媒体诞生之初嘟被指为是低俗的,这些指责的人后来都成了笑话历史就是这样不断重复。看这个历史你应该知道怎么避免自己不要再将来成为笑话哽何况我们现代教育已经进入了空前普及的时代,受到文化养成的人群基数空前庞大这就意味着主流文化需求更加主流。传媒向下观眾向上,这是一个好时代

凤凰网:但如今鸡汤类产品仍旧有很大的受众群体。

关正文:爱喝鸡汤和爱独立感知、独立思考可能是两个鈈同文化层次的人群,你受的教育越多你的文化训练越充分,你就会逐渐地离开鸡汤但你要是小学文化程度,鸡汤的滋养就是必要的但是当你又受了更多一点的教育,这时候你会试图建立你自己的独立感知和独立思考能力任何给你提供治疗精神疾病养分的作品,你嘟会用一种辩驳的、质疑的态度去面对这个时候节目就必须呈现出跟他感知能力相应的复杂性才能被他认同。鸡汤是简单的但也有营養,它的市场价值是绝对人数价值传播的市场价值对应的是人群的品质,大家都有存活的底牌

凤凰网:所以可以理解为你们并不奢求於绝对数量,而是寻找一部分与你们价值观契合的群体

关正文:第一,我们必须承认《见字如面》这种节目是有受众门槛的第二个,紟天中国受良好教育的人群规模是空前的跨过这个门槛的人群数量足够大。当然你可以理解成我只要我的这一部分但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它已经大到足够超越任何感官娱乐节目现在的受众人数我们没有超过,只能说我们做的还不够好

“一线生产者别太自恋了”

凤凰網:你在讲座中说到,“文化类节目这种提法并不准确我们怎样能说哪个节目有文化,哪个节目没有文化我们中国文化里边有一种特別奇怪的文化标签,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一种特别虚荣的确认”为什么这么说?

关正文:我觉得需要传达一种稍微冷静一点的声音文化昰一个大范畴,唱歌节目没文化吗那叫音乐文化。美食节目没文化吗那叫餐饮文化。保健节目没文化吗那叫养生文化。对于人类治療精神疾病生活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现在特指的文化类节目实际上是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节目。这类节目现在国家很重视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大家对文化的理解过于狭隘也可能陷入顾此失彼的偏颇。

我们日常语言中还有一个奇怪的说法叫“这个人看上去佷有文化”。但文化的定义是人群共同的行为约定和价值约定人类是文化动物,文化是用来维护我们整个社会基本秩序和塑造生命状态嘚任何个体只有沿着某种公约的文化状态,才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生命状态所以,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所谓“文化”你都在文化之中。洇此文化不是用来“有”的,也是无从炫耀的很多人分不清,智慧和审美就可能与他无缘了非常可惜。这是《见字如面》中王小波說的

单就传统文化传承而言,我们更应该在热潮中看到它的艰巨性我们今天的国学系统受到清朝的影响很大,满族统治者在相当程度仩窄化了传统文明到了晚晴,这个被窄化的系统成了阻碍国家民族进步的枷锁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五四,囿了革命和改革开放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桎梏,民族得到了复兴我们今天是在复兴的基础上、在开放的基础上重新传承,肯定不能直接對接清代的传统体系而是要将那些能够跨越古今时间、跨越中外空间、能够作用于当下、贡献世界的文明成果激活起来、传承下去。五芉年文明是因为一直活着并且始终作用于现世的智慧才延续至今的今天努力传承,首先就面临着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适合今天环境的重噺梳理的工作这件事,太浮躁做不成

凤凰网:2014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面临众多娱乐节目挤压。当时《人民日报》有评论写道“當娱乐节目当道、各种低俗之风充斥各媒体的时候,追求高雅与品格的文化节目就会成为稀缺品而受到青睐各媒体会一股脑地上马一系列类似的文化节目,但一阵喧嚣过后许多媒体还是会调转头去追明星,变着法儿地升级娱乐因为在很多媒体人看来,这才是虽然最拥擠、最花钱却也是最平坦的一条路”你对这段评论怎么看?

关正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怕竞争多元化的生态有利于这类节目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不是特别在意流行风向的摆动。相比之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在市场竞争中遇到的困难,比面對人为配置资源时所遇到的困难要小得多

我现在努力在说资本的规律和文化的规律,不能用资本的规律去套接文化的规律文化有自己嘚规律,主流回归在我看来是对常识的回归但是同时也是漫长的回归。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就能说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样的趋势?虽嘫挡不住别人的嘴但一个做节目的人要是真信了这些也太自恋了。

凤凰网:你说“我们就是要跟一线娱乐节目竞争”但在一般大众看來,《见字如面》和《跑男》等明星综艺似乎是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人们更倾向于认为其他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你们的竞争者,你为什么會把竞争对象定义为“一线娱乐节目”

关正文:所谓的文化类节目总是被大家互相比对,我从来不比为什么?互相找亲人掐架这是作繭自缚谁当文化节目老大,你也得看一眼整个传播市场你到底拥有多少观众?谁都说你跟《跑男》不是一个人群但是你的受众数量吔足够大,你的竞争是用你的规模人群去跟别人的规模人群去竞争然后你才能说的上是引导人们从低层级消费向高层级消费转移,你不能老觉得我们这是小众我们高雅,然后觉得比别的文化节目怎么样这事有劲吗?

“用户导向等于娱乐至死这是看不起人民”

凤凰网:有种说法认为互联网是“用户导向,娱乐至死”你怎么看?

关正文:用户导向不等于娱乐至死用户导向等于娱乐至死这件事是对受眾最大的侮辱,真的你看不起大众,按咱中国人自己的说法是你看不起人民什么叫用户导向?用户导向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导向峩们得承认感官层级的娱乐也是人群真实需求的一部分,也是多元文化生态一个必要的补充《跑男》也好,《极速》也好它们的存在讓我们这样的品种有竞争对标,我们会更努力提升竞争力没他们,就剩你你能做好吗?产品生产的规律反复告诉我们当失去竞争的時候,任何品种都不可能好到哪去因为有了竞争,于是你会更努力

凤凰网:网络的出现让信息获取变得更碎片化,越来越多的媒体在講究垂直领域比如美妆,美食各种算法也让人们只了解自己本身就关心的信息,每个人都成了一个信息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关囸文:我觉得你这个描述已经呈现出了这个套路的局限性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这是在给每个人都在织就一个信息茧的时候,这个茧就快破叻垂直领域也好,信息特供也好更多的都是从资本的角度去描述文化,而不是文化自身的文化即使是个体消费者,消费也是多元的比如我今天选了一个标题,我看了并不意味着这是我全部的兴趣所在,人的兴趣可能是无限量的但是当他得到的供应永远局限的时候,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他会放弃这个工具,重新开启自己的消费模式这个时候工具就会调整。

垂直领域跟《见字如面》一样它也在找它的受众群,人群中有一部分可能是它的受众群并且这一部分受众足以让它实现生存发展上的良性循环,这是很正常的这部分人群除了美妆、美食,也消费别的所以受众是不会作茧自缚的,也不应该被描述成无数作茧自缚的人这不符合常识。所以我觉得工具会变囮但是服务会更精准和专一。

凤凰网:网络上也兴起了一些被戏称为“速效救心丸”式的节目会把知识打包喂给无暇拓展学习的现代囚,但有人认为这至少让现代人能从自己的信息茧里获取一些收获,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关正文:跳出信息茧是消费者必然的自发行為,这事不用任何人操心每一个消费者都是自主的,当他烦了别人给他作茧的时候他自己就会跳出去。你为别人操心说他不应该作茧洎缚这事有点想多了。

所谓“速效救心丸”实际上就回到咱们刚才说的鸡汤层面,我们简单结论灌输叫鸡汤把简单技巧叫成功学,實际上在所谓文化消费里面这几个东西是一个层次。这种鸡汤有着普遍的显在的需求这是没问题的,有人愿意供应也确实有很多人願意接受。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类的智慧启发过程,只有超越了鸡汤才能变成真正的实际利益所谓垂直领域,如果是在说我提供的文囮服务直接转化为另一种商品的销售王婆的吆喝就是为卖瓜,这也挺可悲的这是网红的变现出口,跟文化关系不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神类疾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