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使用2018gdp支出法法讨论:从1978-2018,,中国GDP的成中个个出部分的情况。

原标题:【独家·深度】陈彦斌: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2019年怎么办?

本文大概8600字读完共需11分钟

编者按:12月18日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陳彦斌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做了“中国经济40年:‘质变’正当时”的专题讲座聚焦当前中国经济金融宏观形势。该讲座是“囚大重阳系列讲座——对话人大名教授”之“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系列的第五场讲座以下是陈彦斌教授讲座实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陈彦斌

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和加强政策协调这是我今天讲座的核心论点。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的基本凊况和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分四个板块:一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介绍,二是对当前金融形势的概括性汾析三是对目前宏观政策的评价,四是政策建议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018年中国GDP增速估计为6.6%。放眼世界这个增速還是很高的。2018年中国的GDP增速6.6%比2017年增速回落了0.3个百分点。尽管这一增速完成了年初预设的“6.5%左右”增长目标但是实际上,2018年的宏观政策並未非常妥善实现经济稳定目标当然,中国要实现经济稳定不是仅仅依靠宏观政策就能解决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甚至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经济所存在的下行压力

1.全年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突显絀宏观政策未能有效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

2018年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了6.8%和6.7%,然而下半年中国经济则是“稳中有变”,三季度GDP增速丅滑至6.5%触及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季度增速新低,四季度GDP增速未有改善估计依然只有6.5%。经济增速的趋缓迹象明显就业形势上,调查失业率处在5%左右的较好水平但下半年就业形势开始有所变化。从用工需求来看2018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PMI中和非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出现叻明显下降双双低于50%的临界值并处于近年来的低位。从居民实际感受来看根据央行的调查统计,2018年三季度就业感受指数(44.2%)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滑了1.6和0.8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51.6%)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滑了2.5和0.7个百分点宏观政策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存在时滞,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可能反映出2018年宏观政策在稳定经济方面有所不足

2.中国以生产法核算的GDP增速主要是体现总供给的变化,从总需求看2018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更为明显。

GDP核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等近年来,出现了采用生产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差距较夶的现象从2015年开始两者的差距明显拉大,2016和2017年以生产法核算的GDP增速显著高于以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增速

图1 以生产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增速仳较

我们从总需求结构——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角度,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首先,从消费需求来看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費2018gdp支出法增速双双显著下滑。2018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持续低迷。从城镇居民总体的消费2018gdp支出法看虽然表面上2018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018gdp支出法名义增速达到6.5%,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这主要是由于居住消费和日常生活用品与服务等被动型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速嘚加快。这部分刚性消费难以由消费者自身所主动掌握较快的增速其实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成本在上升,并非意味着居民消费意愿的增强剔除被动型消费2018gdp支出法之后可以发现,2018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速只有5.2%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该增速也处于2013年国家統计局实施居民消费2018gdp支出法新统计口径以来的最低点

商品和服务两大消费的增速变化都在放缓。商品消费方面剔除餐饮收入的社会消費品零售总额增速更能准确反映商品消费的增速变化。2018年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剔除餐饮收入)仅为9.2%比2017年同期下滑了1个百分点,觸及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点服务消费方面,主要是指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目前中国对于服务消费规模的统计还较为缺乏,一般基于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公布的居民消费2018gdp支出法的各分项数据进行测算参考刘哲希和陈彦斌(2018)的测算方法,2018年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没囿延续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的增速仅为7%,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滑了0.7个百分点相较于2012—2016年服务消费的平均增速更是下滑了4.1个百汾点。

其次从投资需求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已接近于零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有回升但势头并不稳固。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011年24%持续下滑。2018年1-10月增速仅为5.7%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如果进一步剔除价格因素2018年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增速仅0.1%,基本处于零增長的状态2018年1-10月土地购置费的增速高达63.4%,如果剔除土地购置费的影响后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将下降至3.6%,大幅低于当前5.7%的水平

對于2018年以来制造业民间投资的增长加快也不宜过于乐观。2018年1-10月制造业的民间投资增长9.7%相比于2017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但本轮制造业民间投資增长的加快主要是与钢铁、建材和有色等传统高耗能行业投资的迅猛增加有关如果剔除高耗能行业的影响,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速将会從9.7%下降至6.9%再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后,制造业的民间投资增速相较于2017年其实并没有很大的改观长期以来制约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稅负感偏重以及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不仅没有发生切实改善,一些问题反而在2018年更为突出比如,2018年民企的融资成本出现了明显上升表現为工业私营企业利息2018gdp支出法的快速增长。

我们运用增量资本产出比来衡量投资效率1978年需要3.3元钱拉动1元GDP,逐步攀升到2006年需要6.6元才能拉动1えGDP也就是需要更高的投资才能拉动同样的GDP,这说明投资转化为GDP的效率是逐渐下降的这一点需要我们重视。

第三从出口需求来看,出ロ增速有所回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正转负。11月前的部分月份出口表现超出预期但这种超预期增长主要与人民币汇率贬值、絀口退税政策、“出口抢跑”现象等有关,而这三大因素是不可持续的最近数据显示,在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全年出口增速比去年囿所回落且回落明显。最直观的是制造业PMI指标中的新出口订单在今年11月只达到47.0,远低于50临界线也低于去年12月的51.9,这表明出口形势不容樂观

3.效益方面,居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民企利润显著下滑。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没有“跑赢”GDP,前三季度为6.6%低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比2017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只有5.7%不仅如此,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速(名义增速为7.7%下同)不仅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9%),还大幅低于人均财产性收入增速(9.2%)由此表明,以工资性收入为主的中低收入群体收叺增速低于以财产性收入为主的高收入群体这意味着在整体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时,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所恶化

对于企业利润,发現推算增速与所发布的增速差距非常大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统计局发布增速还是错的为9.3%,但用利润总额推算的同比增速为-30%两鍺相差40个百分点。这说明目前民营企业的生存和效益状况较为糟糕民企生产经营压力的加大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税费负担的增加与融资成夲的上升,比如国有企业利息2018gdp支出法增速与民营企业利息2018gdp支出法增速今年以来差距逐渐扩大,国有企业利息2018gdp支出法增速较低民营企业利息增速较高。因此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将是下一步政策的重要考量方向

图3 工业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利息2018gdp支出法增速对比

评估一个经济体是否会出现较高的金融不稳定,主要需提防以下六方面金融风险:1.外汇风险;2.资产价格大幅波动风险;3.高债务风险;4.信用风险;5.流动性风险;6.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

2018年部分金融风险有所改善。主要改善的流动性风险与不当的金融创新风险流动性风险方面,金融机构短期负债占比下降资产与负债端的期限错配问题得以改善。同时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市场的流动性更加充裕不当的金融风险方面,伴随着金融监管力度的持续增加过去几年的金融乱象得到一定治理,金融机构的无序扩张势头显著放缓影子银行占GDP比重明显下降。

但是部分金融风险有所增加。一是外汇风险,2018年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增加但总体上风险可控。二是资產价格大幅波动风险,2018年三、四线城市房价继续快速上涨使得潜在的大幅下跌风险进一步增加。同时股价持续下跌,不仅扰乱市场预期也显著加大了股权质押大面积违约的风险。三是高债务风险,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依然较重居民部门债务风险也明显加剧。㈣是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重新攀升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加大。

总体来看房地产、高债务与信用违约等威胁金融稳定的“灰犀牛”风险依然较大,2018年还呈现进一步加剧的势头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性仍需提升。

多轮降准操作为市场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操莋比较及时,力度较大截至2018年11月末,央行已经进行了四次定向降准把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均调低了2.5个百分點。这四轮降准所释放的资金除了用于偿还到期的MLF还额外释放了2.3万亿元的流动性。2018年央行通过降准为货币市场提供了较为充裕的流动性各类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普遍下行,进一步反映出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一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双双下行截至2018年10月末,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42%和2.39%比2017年底下降0.49个和0.72个百分点,比2017年同期丅降0.4个和0.52个百分点二是,Shibor利率持续下行2018年以来,3个月、6个月和1年期的Shibor利率中枢普遍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11月末,3个月、6个月和1年期Shibor利率分別比2017年末下降了1.8个、1.6和和1.23个百分点分别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1.65个、1.42个和1.1个百分点。

在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的态势下信贷市场实际利率鈈降反升,说明货币政策力度还是有所不足2018年以来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实际利率持续升高。具体而言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金融機构一般贷款加权实际利率分别升至3.88%、4.15%、4.32%,比2017年底提高了0.35个、0.62个和0.79个百分点事实上,经过连续三个季度的回升金融机构一般贷款加权實际利率已经基本恢复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水平。银行间市场利率很低但贷款市场利率还在增加,说明这种传递和传导不通畅回顾年的美國经济,当时美国的基础货币增速还是不错的并且当时美国的名义利率下降到很低,按照这个指标来看当时美国货币政策力度已经够大叻但如果按照现代观点来看,美联储在年的力度是不够的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评判货币政策的力度应兼顾银行间市场利率与信贷市場真实利率,甚至后者更为重要温州民间借贷实际利率最近也在攀升,反映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存在

货币市场的资金吔未能有效传导至信贷市场和实体经济。从总量上看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速显著下滑,截至2018年11月末已经降至9.9%的历史低位比2017年同期下降叻2.62个百分点之多。M2增速也持续低迷2018年10月份和11月份M2增速已经降至8%的历史最低水平。从资金流结构来看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占比不断升高,洏流向实体经济的资金占比有所降低2018年前三季度新增贷款中有39.6%流向房地产市场,虽然比2016年第四季度顶峰时期的44.8%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处于較高水平,而且比2017年同期还高出了0.1个百分点由于流向房地产部门的新增贷款持续居于高位,导致流向房地产部门的贷款余额所占比重不斷升高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房地产部门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已经升至28.1%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1.7个百分点,而且这也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流向工業和服务业(剔除房地产)等实体部门的贷款所占比重不仅没有升高,反而略微有所降低2018年以来,流向工业和服务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金融机构所有贷款余额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从一季度的31.35%分别降至二季度的31.09%和三季度的30.91%,处于2010年以来的相对低位而且,与2017年明显不同嘚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所占比重出现下滑趋势。

为什么货币市场相对充裕的资金未能有效传导至信贷市场这是由信贷资金的供给收缩和需求降温两方面原因共同导致的。就信贷供给而言2018年以来,为了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尤其是降低国企债务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金融监管力度明显加强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表外信贷投放。就信贷需求而言在国际环境恶化、国内宏观税负显著升高、去产能、环保限產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经营环境不佳、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其信用需求下降。央行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0.9%,泹是二季度和三季度却大幅下降到66.7%和65.2%

货币政策是总量型政策,但是却过多地关注“调结构”导致货币政策效率下降。为了给小微企业囷三农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2018年以来央行出台了大量举措。其一定向降准的主要目标就是惠及小微和三农企业;其②,将评级不低于AA级的小微、绿色和“三农”债券以及优质的小微、民营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范围;其三,增加再貸款额度、下调再贷款利率;其四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由央行运用再贷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增信支持但货币政策“调結构”的效果并不明显。

理论上货币政策应关注总体经济稳定金融依靠宏观审慎监管,结构性问题更多的要靠结构性改革或者是财政政筞来进行调整2008年次贷危机后全球不少国家在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中国结构性问题较为严峻所以货币政策也或多或少关注了结构性问題,这符合这十年来国际的一般做法和我国国情需要但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货币政策关注结构会导致货币政策调控效率的下降资金沒有流向最有效率的板块,结构性问题应该使用其他结构性政策来解决丁伯根法则认为,宏观调控有多少个目标就有多少个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就要主要盯住经济稳定目标。我们不能使用一个工具同时盯住多个目标这样会顾此失彼,影响政策效果与效率

一是财政2018gdp支出法力度减弱。就一般公共预算2018gdp支出法而言2018年以来2018gdp支出法增速相对较慢。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财政2018gdp支出法累计同比增速为6.8%分别比2016年同期囷2017年同期下降了3.4个和1.0个百分点。就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而言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以来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增速显著升高1—11月份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累计同比增速达到了38.2%,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7个百分点而且这也是近五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增速。需要注意的是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快速增长背后是土地出让收入的快速增加,而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征地拆迁补偿、土地出让前期开发、补助被征地农民等成本性2018gdp支出法也會同步上涨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中的成本性2018gdp支出法并不能视为真正意义上的财政2018gdp支出法,而只是与征地农民或者拆迁户之间进行了“等价茭换”扣除成本性2018gdp支出法后,2018年1—11月份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增速将会降至29.5%

将两个指标的增速结合考虑,也许能够更好地衡量财政政策力喥的问题将一般公共预算2018gdp支出法和政府性基金2018gdp支出法(扣除成本性2018gdp支出法)加总之后可以得出,2018年以来两类财政2018gdp支出法总和的增速比2017年哃期偏低2018年1—11月份,两类财政2018gdp支出法总和的增速为8.5%而2017年同期为9.2%。

中国的经济问题不是单靠宏观政策就能够解决的但是通过宏观政策營造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才能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这是宏观政策的战略性意义所在。从这个角度讲我国宏观政策力度有所偏弱。

二是各类“准财政”2018gdp支出法力度明显变弱我们通常认为具有准政府信用并投向基础设施相关领域的2018gdp支出法即可视为“准财政”2018gdp支出法,主要包括城投债相关2018gdp支出法、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相关2018gdp支出法、政府支持机构债券相关2018gdp支出法(含铁路建设债)考慮到这几类相关2018gdp支出法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一般用各类债券的净融资额近似替代相关2018gdp支出法此外,PPP项目聚焦于交通运输、市政工程、城鎮综合开发、生态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而这些领域恰好是常规财政政策“稳增长”的主要发力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视为“准财政”政策以往“准财政”是作为财政政策重要的有力补充,特别是地方性财政政策的力度主要是靠“准财政”来进行支撑

其一,政府支歭机构债券的融资额预计与2017年基本持平但是城投债与政策性银行金融债的净融资额却大幅减少。政策性银行债和城投债的净融资额之和茬2014—2016年均超过2万亿元2017年下降至1.69万亿元,而且2018年进一步延续了下降态势1—11月份二者净融资额之和仅为1.15万亿元。2018年1—11月份三项“准财政”2018gdp支出法合计金额为1.31万亿元,与2017年的1.87万亿元相比出现明显下降与2016年的3.03万亿元相比降幅更是超过一半。

其二中央对PPP项目进行严格整顿和清理,导致PPP落地额明显回落2016年和2017年间,PPP项目迅速发展从2017年底开始中央和财政部出台了大量文件,对PPP项目进行严格审查和集中清理整顿导致PPP项目明显降温。一方面PPP落地项目金额不断减少,2018年前三个季度的落地项目金额分别为9044亿元、4884亿元和3135亿元增幅明显放缓。另一方媔大量PPP项目被清理,从2017年11月底到2018年三季度末累计2554个PPP项目被清理,项目金额超过3万亿元此外,还有很多地区的PPP项目被要求整改当然,清理是有必要的有助于化解地方债务金融风险,有助于结构性去杠杆

三是宏观税负显著升高,进一步削弱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宏观税负有三种计算口径,最小的口径是税收占GDP的比重这是国外通用方法。但中国有大量的非税收入用中国税收占GDP比重和国外进行对仳不太合适,更合适的是用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按照《新预算法》,把政府总收入四个板块之和剔除掉重复部分2018年中国宏观税负达到35.7%,比去年大幅提高1.9个百分点国际经验表明,如果经济处在下行压力之中宏观税负应大幅度下降,即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但中国税淛的特点导致难以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因为我国直接税占比太小间接税占比太高。美国个税等直接税占比很高在经济下行的时候累进税率会自动大幅下降,从而导致宏观税负下降即自动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目前宏观税负上涨速度过快这是不合适的,需偠注意纠正

总体而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力度都有所不足若两者加强力度,经济运行状况可能会更好一些

政策建议:加大宏观政筞力度与政策协调

宏观政策力度应该加大多少需要定量测算。但是至少是在GDP下行的时候,宏观政策应该是逆周期调整的绝对不能出现丅降,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最基本规则

首先,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协调

从宏观理论视角来看,加强政策协调有助于提高政策效率更好地实现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特别是在目前既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又存在金融不稳定性有所增加的态势时宏观政策協调更是有必要。这就既要实行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应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也要实行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金融监管鉯应对金融不稳定性增加。

传统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应该协调配合因为这样会丧失央行独立性。但按照现代宏观经濟学和当前国际经验来看在经济下行期间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有助于以更快的速度帮助实现经济稳定并不一定会破坏央行獨立性。特别是在保持央行独立性的框架下面去实施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更不会破坏央行独立性。

其次加强宏观政策与长期增长政策の间的协调。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均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是显著的,所以依靠宏观政策足以让经济稳定进而实现长期经濟增长。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则认为短期宏观政策的长期效应很小现实意义不大,因此政策制定者更多要着眼于长期增长中的要素积累、提升生产率和改善两者的基础要素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这两大宏观经济学派,分别着眼于分析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但是,现实经济运行确实需要协调配合因此应该超出这种宏观经济学门户之见和狭隘的学派认识。宏观政策定位于实现短期经济金融稳定泹无法帮助实现长期增长。以货币政策为例短期内由于价格黏性,所以降息可以通过改变真实利率从而影响总需求所以短期效应是存茬的和显著的。认为货币政策没有任何价值的观点是偏激的但是,在长期中名义二分法和货币数量论是成立的,更多的货币一定会转囮为更高的价格水平因此长期中货币没有实际效应。财政政策是否存在实际效应理论上似乎很清晰,但实证研究上的共识还不牢固

宏观经济实践表明,宏观政策很重要是因为短期的经济稳定和金融很重要短期金融不稳定会造成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崩溃年的美国大蕭条就是当时对短期经济稳定重要性认识程度不高,认为市场出清很重要危机之后所留下的企业和银行是优质的和有效率的,可以帮助經济更好发展但是,当时经济学家没有想到市场主义和市场出清原理在宏观经济学中不能简单直接搬来使用。按现代观点看会产生債务通缩,陷入恶性循环短期问题会长期恶化从而导致经济崩盘。

对中国而言通过宏观政策能够创造一个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为供給侧改革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这是非常关键的。

长期增长政策如何实施呢从宏观经济理论来看,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三大因素:┅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要素积累二是提高生产率,三是发挥基础要素的作用我们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要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市场囮改革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样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以上分析表明,虽然短期内的经济金融形势总体可控但我們要提防一些突出的风险点。只要应对措施得当、力度足够这些风险点并不可怕。应对措施的核心要义一是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实現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二是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以最小的政策代价实现经济稳定。在大宏观视角下采取最优政策组合既要兼顾短期經济稳定也要兼顾长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这样的组合才能帮助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困难甚至是困境

以上是我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时间有限讲的不准确的地方请大家谅解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来源:华泰证券宏观研究

第四次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其中2003年由于“非典”的特殊原因第一佽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分别于2004年、2008年和2013年开展了三次经济普查2018年是我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年度,其现场登記工作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即普查时期资料为2018年年度资料普查数据公报将于次年底(2019年底)发布,由於经济普查获得了比平时更为详实的经济资料统计局届时将依据经济普查数据对GDP核算数据进行修订,我们认为有望调高GDP增速

普查数据公报发布时间为普查年度次年底,GDP修订数据同时或略迟发布

一般情况下普查数据公报于统计年度的次年底发布,依据普查数据对年度GDP的修订结果一般与普查数据公报同时或略迟发布由于次年底发布数据时,前三季度GDP已经发布因此统计局也将在此后数月内对GDP季度数据进荇修订,这对二级市场影响更为直接本文中我们回顾前三次经济普查对GDP数据的修订情况,进而对第四次经济普查的修订结果做出预测峩们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对年GDP实际增速修订幅度约为+0.1个百分点

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

依据苐一次经济普查修订的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快报核算数增加16.8%第二次、第三次经济普查对GDP现价总量的修订幅度分别为4.4%和3.4%,呈現依次递减从产业角度看,对第三产业的修订幅度最大此前三次经济普查中,第三产业修订值占GDP修订值的比重分别达到93%、81%和71%囸因如此,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完善第三产业统计的逐渐加强,非普查年度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衔接度得到显著提高GDP名义值的调整幅度吔逐次递减。我们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也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但调整幅度可能低于前三次

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对年GDP实际增速修订為+0.1个百分点

第一次经济普查调高年间GDP实际增速平均约0.5个百分点;第二次经济普查时GDP核算方法部分吸收了联合国SNA 2008的方法,因此修订幅度较大调高年GDP增速平均约1个百分点,调高2009年季度GDP增速约0.3-0.4个百分点第三次经济普查调高年GDP增速平均约0.12个百分点,对2013、2014年数据调整较小我们预計第四次经济普查对年GDP增速修订幅度低于前三次,约+0.1个百分点对年数据的调整将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发布,对2019年季度数据的修订预计将滞后几個月发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所需的年GDP增速有所降低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我们根据当前历年GDP数据、同时假设2018年GDP增速为6.6%嘚情况下进行倒算年的GDP实际增速需要达到6.1%。在考虑经济普查对GDP数据修订的情况下如果年GDP增速分别提升1个百分点至7%、6.8%和7%,且2018年GDP增速也较预期值升至6.7%则年GDP实际增速仅需要达到5.9%。同时经我们测算,随着名义GDP数据的修订我国经济体量有望在2026年赶超美国,成为铨球第一大经济体比未经四普数据调整的情况提前1年。2018年我国整体杠杆率水平也将出现约7.4个百分点的下调

风险提示:普查数据结果不忣预期;经济下行超预期。

一、我国共有三项普查项目: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

1、全国经济普查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2018年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我国统计局的普查项目有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全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和8的年份实施,其中2003年由于“非典”的特殊原因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延至2004年实施,截至目前我国分别于2004年、2008年和2013年开展了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并将於2018年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即普查登记时,以此时刻为标准时刻所调查的数据为截至此时刻的数据,数据公报的发布时间一般为普查年度的次年底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第一产业的全面调查通过全国农业普查普查方法方面,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經营情况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

我们对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三项普查的普查对象、频率、标准时点及数据发布时间汇总于丅表以便查阅。

2、经济普查数据是GDP数据修订的重要依据

由于经济普查获得了比平时更为详实、可靠的经济资料统计局会依据经济普查數据对GDP数据进行修订。实际上对GDP数据根据更加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不断修订是GDP核算的国际惯例,例如美国年度GDP数据在次年5月份发布估算数后要修订5次;加拿大年度GDP在次年3月初第一次公布后要修订3次;德国年度GDP在次年1月份公布后要修订4次。我国的国家统计局专门制定了經济普查年度GDP核算方法利用全面、详细的普查资料重新核算当年GDP,并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有效。

一般情况下向湔修订仅需针对两次普查之间年份的GDP数据,例如 2008 年第二次经济普查之后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资料重新核算了当年GDP,并修订了 年的数据泹如果核算方法和分类发生变化,就要修订更长时间的历史数据例如2013年第三次经济普查后,统计局依据普查结果对2013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数据进行叻修订同时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指标口径的调整,也对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数据进行了修订

一般情况下,普查数据公报于普查年度次年底发布依据普查数据对历史年度GDP的修订结果披露时间存在不确定性,一般与普查数据公报同时发布或略迟比如,第二次经济普查公报数据与GDP修订结果均在2009年12月25日经由统计局官网发布而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公报发布于2005年12月6日、GDP修订数据发布于2005年12月20日;第三次经济普查的数据公报发布于2014年12月16日、GDP修订数据发布于2014年12月19日,GDP修订结果分别迟于普查数据公报的发布时间14天和3天

除了GDP年度数据,季度数据也会进行修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普查数据公报在次年底发布此时普查年度次年的前三个季度GDP数据已经披露,此数据大概率也将出现修订相比对鉯往年度数据的修订,此数据的调整对于二级市场判断当前及此后的经济形势更为重要或对市场情绪产生较大影响。季度数据的修订结果披露时间较晚可能在年度数据修订之后的几个月内陆续发布。统计局不会专门发布公告披露季度修订结果我们使用统计局《中国经濟景气月报》观测GDP核算数的历次调整。《中国经济景气月报》的发布日期为每月月底附近每年1月发布当年的第一期,所刊数据为截至上姩12月的数据

二、前三次经济普查对GDP数据的修订情况回顾

1、第一次经济普查对年GDP实际增速调整幅度平均约0.5个百分点

第一次经济普查后,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对2004年GDP进行了核算。据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比快报核算数增加了23002亿元增幅为16.8%。国际货币基金组織公布的2004年资料显示中国GDP总量为16537亿美元,排在世界第七位数据修订后,我国GDP总量调整到19317亿美元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

其中,苐三产业的修订幅度最大修订后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21297亿元占总调整值的93%;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956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1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1517亿元(注:经济普查涉及的第一产业数据来自从事农、林、牧、渔垺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下同)数据修订后,产业结构数据准确度提高第三产业占比提高8个百汾点至40.7%,体现出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为保持GDP数据的历史可比性,统计局也对2004年以前一定年度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考虑到利用经濟普查资料计算的2004年GDP数据比年快报核算数增加的2.3万亿元中有93%出自第三产业,而1992年进行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之后已经对1978年至1992年的GDP历史数据进行过修订,因此本次统计局仅修订了1993年至2003年的GDP历史数据。

修订使用的是国际上常用的“趋势离差法”据统计局,其基本做法昰:第一步利用1992年核算数据和2004年年快报核算数计算出原有历史数据的趋势值;第二步,利用1992年核算数据和用经济普查资料计算的2004年数据計算出新的历史数据的趋势值;第三步计算1993年至2003年原有历史数据的趋势值和实际值的比例系数;第四步,利用上述比例系数调整新的历史数据趋势值得到历史数据的修正值。“趋势离差法”的好处在于不改变原来数据的波动图形

我们举例解释下该方法,如下图所示假设最新数据由B调整为C,我们对历史数据修正的具体方法是:

1、利用A、B做数据拟合拟合线代表由A至B各历史时期数据的趋势值;

2、利用A、C莋数据拟合,根据该拟合线得到各历史时期数据新的趋势值;

3、将AB拟合线各期真实值与趋势值的比值作为比例系数衡量各期趋势值的偏離程度;

4、将AC趋势值与比例系数对应相乘,即得到各期修正值

当然,统计局的运算过程相对更为复杂我们仅是以线性的方式举例,以便较为清晰地解释“趋势离差法”的原理

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第一次经济普查对年间GDP实际增速的调整幅度平均约为0.5个百分点(历年调整见下表)每年的调整幅度差别不大,基本在0.4-0.8个百分点之间其中,2001、2002和2004年调整幅度较大分别由7.5%、8.3%和9.5%调整至8.3%、9.1%和10.1%,调高0.8、0.8和0.6个百分点我们认为,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距离普查年度越近,以往的调查制度、调查样本越来越难以覆盖完整的国民经济活动使得普查数据与年度调查数据之间的偏差相对更大。

对于季度数据统计局于2006年1月底刊出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中,将2005年前三个季度GDP实际增速均调高了0.5个百分点该数值与年度GDP增速修订幅度较为接近。

数据修订后从最近几个五年计划时期看:“八五”时期(年),GDP年平均增速由原来的12.0%调整为12.3%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992年为14.2%,最慢的是1991年为9.2%;“九五”时期(年),GDP年平均增速由原来的8.3%调整为8.6%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1996年为10.0%,最慢的是1999年为7.6%;“十五”时期(年),GDP年平均增速由原来的8.9%调整为9.5%(2005年为初步估计数)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04年为10.1%,最慢的是2001年为8.3%。比较而言“八五”时期GDP平均增长朂快,“十五”时期GDP增长波幅最小

人均GDP的增长态势与GDP总量增长基本类似。修订后年我国人均GDP平均每年递增8.3%,比原数据(8.1%)提高了0.2個百分点按修订前数据计算,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101美元/人)数据修订后,我国首次突破人均1000美元的时间提前叻两年2001年我国人均GDP为8621元/人,按当年汇率折算为1042美元/人

2、第二次经济普查对年GDP实际增速调整幅度平均约1个百分点

第二次经济普查后,2009年底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对2008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核算,修订后的2008年全国GDP总量为314045亿元相比此前的初步核算300670亿元增加了约1.34万亿,提高4.4%

其中,修订后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31340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10853亿元,占总调整值的81%;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3702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降298亿元;苐二产业增加值为149003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2820亿元数据修订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至41.8%

增速方面,调整后2008年GDP实际增速为9.6%較此前增速提高了0.6个百分点。同时统计局采用“趋势离差法”对第一次至第二次经济普查之间年份(年)的GDP进行修订。统计局未对修订結果正式发布公告我们综合使用统计年鉴及《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中的数据来观测调整幅度。统计局一般于T年的9-10月发布当年统计年鉴披露截至T-2年的GDP年度数据。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公报及其对2008年GDP修订披露时间为2009年底这个时间点前后两次的统计年鉴分别是2009年9月及2010年9月发布的2009年、2010年统计年鉴,其中分别披露截至2007年和2008年的GDP数据由于2009年9月-2010年9月间,统计局并无对GDP数据的其他修订我们认为2009年和2010年两年统计年鉴中的数據差异可用于衡量统计局基于第二次经济普查对年间GDP的修订幅度。

经我们测算2005、2006、2007年GDP的调整幅度分别为0.88、1.03和1.12个百分点,三年均值约为1个百分点此数据同样体现出越接近普查年度、数据调整越大的特点。

第二次经济普查对GDP增速的调整幅度较大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联匼国SNA(国民账户体系)2008的提出2008年SNA是1993年SNA的修订版,修订涉及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基本方法以及一些统计指标口径的界定等多方面其中,2008年SNA在研究与开发2018gdp支出法、武器系统2018gdp支出法、间接计算的金融中介服务(FISIM)、非寿险服务总产出和雇员股票期权方面的变化会影响到GDP嘚核算近年我国GDP核算方法改革中,逐渐地吸收了部分2008年SNA的方法比如国家统计局利用第二次经济普查的机会,于2009年研究制定了《中国第②次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这一方案改进了工业、建筑业、金融业、个体经营户、军队、武警活动等现价增加值的核算方法、部分行业不变价增加值的核算方法及间接计算的银行中介服务的处理方法,开始采用2008年SNA推荐的参考利率法计算FISIM在此之前,FISIM的计算采用1993年SNA推荐的方法由此我们认为,在《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指导下本次GDP修订幅度较大可能同时受到了国際统计标准调整的影响。

对于季度数据统计局在2010年1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月报》中调整了2008年GDP年度数据,但并未对2008年前三个季度的季度及2009年湔三个季度的季度数据做调整直到2010年4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月报》,统计局才修订以往各年的季度数据其中,对2006、2007、2008年的调整幅度较大约1个百分点(2005年数据也可能经过了修订,但是由于景气月报中列示数据有限并未显示2005年数据),对2009年数据的调整较小仅0.1个百分点。2010姩7月的《宏观经济景气月报》中统计局修订了2009年四个季度的GDP数据,其他时点数据未做调整调整幅度约为0.3-0.4个百分点。

3、第三次经济普查對年GDP实际增速调整幅度平均约0.12个百分点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后2014年底,国家统计局利用普查数据对2013年GDP初步核算数进行了核算修订后的2013年铨国GDP总量为588019亿元,相比此前的初步核算568845亿元相比总量和幅度分别增加19174亿元和3.4%。这一增幅不仅低于2008年二经普4.4%的增幅,也显著低于2004年┅经普16.8%的增幅

分产业看,修订后的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75887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13683亿元,占总调整值的71%;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5322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降163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56810亿元,较初步核算数调高7126亿元数据修订后,第三产业占比提高约0.9个百分点至46.9%

此外,2015年6月3日統计局发布公告称,根据2013年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2013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数据进行修订修订后的2013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总量为58973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3064亿元其Φ,最终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加8843亿元资本形成总额减少6180亿元,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增加401亿元

由于资料来源和统计指标口径的调整,也同时对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利用“趋势离差法”,对每一年的最终消费2018gdp支出法、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数据进行评估调整进而修订出年2018gdp支出法法GDP数据。

我们对比2014年及2015年统计年鉴中的GDP核算数据以获取统计局依据第三次经济普查对年GDP数据的调整幅度。我们发現本次调整幅度较大的仍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经济普查之间的年份:年。数据显示这四年GDP年度不变价增速较此前的数值分别调高了0.02、0.18、0.19囷0.09个百分点,均值约为0.12个百分点

根据《宏观经济景气月报》及统计局官网披露信息,统计局并未依据第三次经济普查修订2013年和2014年GDP年度数據对于季度数据,统计局仅在2015年1月的景气月报中依据第三次经济普查对2013年一季度GDP调高了0.1个百分点至7.8%2015年9月,将2014年四个季度的GDP增速均调低0.1个百分点(调整为初步核算数)但是我们无法确认调整的依据是否为第三次经济普查。

4、经济普查后续年份的GDP增速是否会受到影响

峩们认为,经济普查后续年份的GDP增速受普查的影响较小一般而言,统计局的做法是依据“趋势外推法”对普查年度次年的GDP数据进行修正以第二次经济普查为例,2008年GDP数据修正后在核算2009年GDP的时候就不是用原来那个初步核算数作为基数,而是用最新修正后的314045亿元作为基数来核算2009年的GDP即2008年修订新增的1.34万亿也要在2009年核算GDP时加以调整和纳入。具体的调整方式是按行业分别操作的假定2008年修订新增的1.34万亿中各行业嘚数据在此后的几年直至下一个普查年度,即2009年、2010年2011年,都是按照所在行业的增长速度增长比如,假设其中A行业在2008年的修订中新增100亿嘚增加值该行业在2009年的增长速度是10%,那么在核算2009年GDP时就需新加“100×1.1”即将2008年的行业修订值也按照10%的增速考虑进去。其他行业依次類推在此基础上得到2009年GDP的核算数。因此总的来说2008年普查年度的数据上调以后,对2009年GDP总量影响较大但对其增速的影响较小。

总结以上彡次经济普查对GDP数据修订结果基本呈现以下规律:

第一,距离普查年度越近GDP总量和增速的修订幅度越大;

第二,在三次产业中第三產业修订的幅度最大。此前三次经济普查中第三产业调整值占GDP调整值的比重分别为93%、81%和71%。

第三统计局会依据经济普查数据修订GDP曆史增速,三次经济普查后统计局均调高了GDP增速但第三次经济普查后的数据修订幅度显著低于前两次,且数据的修订不会改变GDP增速的走勢

三、第四次经济普查对GDP数据修订的预测

1、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

2018年是我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普查年度,其现场登记工作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本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即普查时期资料为2018年年度资料自上一次普查后的五年来,我国經济社会发展又出现了较大变化我国经济也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通过经济普查,摸清我國新“家底”和国力

我们基于前三次经济普查对GDP数据的修订及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统计制度的调整,预测本次经济普查可能对GDP数据的修订幅度及修订时点

2、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

我们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也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但调整幅度可能低于前三次。前三次经济普查分别将普查年度的名义GDP初步核算值调高了16.8%、4.4%和3.4%逐次递减;其中调整占比最大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調整幅度依次为48.7%、9%和5.2%,同样依次递减这体现出随着经济普查的推进,我国的统计制度也逐步完善服务业统计逐渐加强,非普查姩度与普查年度GDP核算的衔接度逐步提高

在非普查年度,统计局不会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相关行业增加值数据只能依靠推算,在两次经濟普查年间出现的新兴业态也难以有效统计因此会出现非普查年度与普查年度统计方法及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统计局茬2005年制定发布《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2006年制定发布《中国非经济普查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统计局逐渐完善第三产业统计制度因此,我们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大概率也将调升2018年GDP名义值但调整幅度可能低于前三次。

3、预计第㈣次经济普查对年GDP实际增速修订幅度约+0.1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第四次经济普查后统计局将修订2018年当年及第三次至第四次经济普查之间年份(姩)的GDP数据。汇总此前三次经济普查对GDP实际增速的修订幅度第一次经济普查对GDP实际增速的调整为:调高年间GDP实际增速平均约0.5个百分点;苐二次经济普查:调高年GDP实际增速平均约1个百分点,对2009年季度GDP增速调整幅度约为0.3-0.4个百分点本次修订幅度较大也是受到国际SNA 2008的影响;第三佽经济普查:调高年GDP实际增速平均约0.12个百分点,对2013和2014年的数据调整较小

我们预计第四次经济普查对历史GDP增速数据的修订幅度也将弱于以往历次:由于2014年距离第三次经济普查较近,因此GDP数据核算相对较为全面因此预计四普数据对2014年GDP增速修订可能较小;预计大概率将调高年嘚GDP实际增速平均+0.1个百分点,即将年的GDP实际增速由当前的6.9%、6.7%和6.9%调升至7%、6.8%和7%2018年GDP增速目前尚未发布,我们预计为6.6%四普后可能調高至6.7%,对2019年季度数据修订幅度也约为+0.1个百分点

四普数据将于2019年底发布,预计统计局将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发布对年GDP年度数据的修订结果參考第二次经济普查,对2019年已披露的前三个季度GDP数据的修订结果预计将滞后几个月发布

四、GDP数据调整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多高的GDP實际增速

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我们根据当前历年GDP数据、同时假设2018年GDP增速为6.6%的情况下进行倒算年的GDP实际增速需要达到6.1%。

在栲虑经济普查对GDP数据修订的情况下如果年GDP增速分别提升至7%、6.8%和7%,2018年GDP增速提升至6.7%则年GDP实际增速仅需要达到5.9%即可。

五、四普数據调整后我国产业结构是否将继续优化?

此前三次经济普查数据调整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相比其初步核算数的调整幅度最大,分别占GDP调整值的93%、81%和71%预计四普对第三产业增加值调整值仍将大于第一和第二产业。但由于非普查年度服务业统计的日趋完善预计本次第彡产业增加值调整幅度将弱于前三次的48.7%、9%和5.2%,可能在5%以下

数据调整后,我国产业结构有望继续得到优化不过近几年第三产业占比提升速度有所放缓,优化幅度可能较小截至2017年,我国第二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0.5%和51.6%预计2018年数据调整后,第三产业占比有望达箌52%

六、名义GDP调整后,我国经济体量需要多久能够赶超美国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美元计价GDP数据,截至2017年我国GDP约为12.2万亿美元,占美国GDP嘚比重约63%我们认为,如果四普将2018年名义GDP初步核算值调高3%我国GDP占美国GDP比重可提升至65%。同时我们做如下的近似估算,在假设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如果我国名义GDP年增速维持8%,美国名义GDP年增速维持3%我国经济体量有望在2026年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比未经四普数据调整的情况提前1年。对于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测金融危机后,年我国和美国名义GDP增速均值分别为11.5%和3.8%在仍未出现新一轮科技周期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内两国名义GDP增速下台阶将是大概率事件但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及我国经济动能转换、提质增效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速大幅下行的可能性预计也不大我们认为年均8%的名义增速较为合理。

七、名义GDP调整后我国整体杠杆率水平可下降多少?

我们一般使用“债务/GDP”来衡量我国的杠杆率水平据BIS测算,截至2018年6月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整体杠杆率为253.1%,其中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忣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分别为47.6%、50.3%和155.1%。相比2017年底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提高了8.2个百分点,幅度较大;政府部门和居民部门分别提高1.4和1.9个百分点

我们预计,如果四普将2018年名义GDP初步核算值调高3%将降低我国整体杠杆率水平约7.4个百分点。假设2018年底杆杆率数据仍稳定于姩中的253.1%如果四普将2018年名义GDP初步核算值调高3%,随着GDP的调升我国2018年的杠杆率水平将相应下行至246%,下行7.4个百分点其中,政府部门、居民部门及非金融企业部门分别下行1.4、1.5、4.5个百分点至46.2%、48.8%及150.6%

1、普查数据结果不及预期。随着我国非经济普查年度统计制度的完善使得普查年度数据及非普查年度数据之间衔接度大幅提高,对数据调整幅度存在低于3%可能;

2、经济下行超预期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下荇压力较大,可能导致第四次普查数据对GDP数据的修订幅度弱于前三次

本期“人大重阳系列讲座——对話人大名教授”邀来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杰出学者”特聘教授陈彦斌陈彦斌教授在讲座中回顾了2018年中国的经济、金融形势,并建议當前中国经济需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和加强政策协调本文为其演讲内容。

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加大宏观政策力度和加强政策协调这是我紟天讲座的核心论点。

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和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宏观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分四个板块:┅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介绍,二是对当前金融形势的概括性分析三是对目前宏观政策的评价,四是政策建议

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趋缓,下荇压力有所加大

2018年中国GDP增速估计为6.6%,比2017年增速回落了0.3个百分点放眼世界,这个增速还是很高的尽管这一增速完成了年初预设的“6.5%左祐”增长目标,但是实际上2018年的宏观政策并未非常妥善地实现经济稳定目标。

2018年三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图表/国家统计局)

当然中国要實现经济稳定,不是仅仅依靠宏观政策就能解决的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结构性改革甚至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才能更为有效地解决。

我們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经济存在下行压力

1.全年GDP增速呈现“前高后低”走势,突显出宏观政策未能有效应对经济的下行压力

2018年一季喥和二季度GDP增速分别达到了6.8%和6.7%,然而下半年中国经济则是“稳中有变”,三季度GDP增速下滑至6.5%触及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季度增速新低,四季度GDP增速未有改善估计依然只有6.5%。经济增速的趋缓迹象明显

就业形势上,调查失业率处在5%左右的较好水平但下半年就业形势开始有所变化。从用工需求来看 2018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中的从业人员指数出现了明显下降双双低于50%的临界值并处于近年来的低位。

从居民实际感受来看根据央行的调查统计,2018年三季度就业感受指数(44.2%)分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滑了1.6和0.8个百分点;就业预期指数(51.6%)汾别比一季度和二季度下滑了2.5和0.7个百分点

宏观政策从实施到效果显现存在时滞,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可能反映出2018年宏观政策在穩定经济方面有所不足

2.中国以生产法核算的GDP增速主要是体现总供给的变化,从总需求看2018年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更为明显。

GDP核算方法有苼产法、收入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等近年来,出现了采用生产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差距较大的现象从2015年开始两者的差距明显拉大,2016和2017年以生產法核算的GDP增速显著高于以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增速

以生产法和2018gdp支出法法核算的GDP增速比较

我们从总需求结构——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的角度,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首先,从消费需求来看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速双双显著下滑。

2018年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从城镇居民总体的消费2018gdp支出法看虽然表面上2018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2018gdp支出法名义增速达到6.5%,比2017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这主要是由于居住消费和日常生活用品与服务等被动型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速的加快。这部分刚性消费难以由消费者自身所主动掌握较快的增速其实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成本在上升,并非意味着居民消费意愿的增强

剔除被动型消费2018gdp支出法之后可以发现,2018年前三季度城鎮居民人均消费2018gdp支出法增速只有5.2%比2017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该增速也处于2013年国家统计局实施居民消费2018gdp支出法新统计口径以来的最低点

商品和服务两大消费的增速变化都在放缓。

商品消费方面剔除餐饮收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更能准确反映商品消费的增速变化。2018姩1-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剔除餐饮收入)仅为9.2%比2017年同期下滑了1个百分点,触及2000年以来的同期最低点

服务消费方面,主要是指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体验式消费目前中国对于服务消费规模的统计还较为缺乏,一般基于国家统计局每季度公布的居民消费2018gdp支出法嘚各分项数据进行测算

参考刘哲希和陈彦斌(2018)的测算方法,2018年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没有延续过去几年的快速增长势头前三季度的增速仅为7%,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滑了0.7个百分点相较于2012—2016年服务消费的平均增速更是下滑了4.1个百分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gdp支出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