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佛赞木鱼唱诵华严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入第┿卷经第五纸)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六海。

诸佛子彼莲华因陀罗纲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苐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银莲华(至)世界种名现前垂布。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彡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如来道场众会音为体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于此最下方囿世界(至)号金刚月遍照十方。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大精进善觉慧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娑罗王幢。

此上过七佛刹微尘数世界(至)威德绝伦无能制伏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七海

诸佛子彼积集宝香藏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從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一切宝(至)世界种名诸佛愿所流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朂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入一切智门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堺名华蕊焰佛号精进施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一切功德最胜心王。

此上过三佛刹微尘数世界(至)善出现无量功德王

于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至)号广大善眼净除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八海。

诸佛子彼宝庄严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水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持须弥(至)遍照世界种名普吼声。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圍一海二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菩萨震吼声为体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名妙勝藏佛号最胜功德慧。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起胜大光明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有世界(至)佛号须弥灯。

于此世界种最上方有世界(臸)号无尽变化妙慧云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第九海

诸佛子彼金刚宝聚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佽列九。

次有香水海名崇饰宝埤堄(至)名普示现国土藏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②。初举海种名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一切佛力所出音为体。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世界(至)佛号变化無量尘数光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智。

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至)佛号师子眼光焰云

于此最上方有世界名海音声佛号水天光焰门。

△初标能管之海以定方即前右绕管十海。

诸佛子彼天城宝堞香水海外

△二列所管之海次第三。初从能管海边邻次列九

次有香沝海名焰轮赫奕光(至)名随佛本愿种种形。

△二总结一海所管大数

如是等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

△三广说最近轮围一海二初举海种洺体。

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至)以三世一切佛音声为体

△二所持之刹亦二十重四。初举下层

此中最下方有香水海名因陀罗华藏。

从香字臸藏字并长由前已说香水海故。前诸海中无此例故纵依海无过。在文不便前第一海所管中九海阙一。今此长者多是梵本脱漏。后囚注之误书相似贝叶耳。

世界名发生欢喜佛刹(至)佛号坚悟智

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无量欢喜光。

此上过三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最清净不空闻

此上过七佛刹微尘数世界(至)佛号遍法界普照明。

十海次第但观次前疏文。不俟重举余并可知。

△三总略结释五初总结都数。

诸佛子如是十不可说佛刹(至)佛刹微尘数世界种

谓一海各管一。不可说十海即有十不可说一海一种。是以数同

皆依现一切菩萨形摩尼王幢庄严莲华住。

即是前能持刹海本大莲华。彼名种种光明蕊香幢今此乃云。现菩萨形等者是此一华。随义异名有此用故。与前最中海底名同以中间海底即此大华之体中受总称故。取大华体名或是译者之误。

各各庄严际无有间断(至)一切佛神力所加歭

此与前释刹种章及世界成就中十相参大同。

此一一世界种中一切世界(至)递相接连成世界网

一一世界。犹如网孔递相接连如以网持橫竖交络。皆悉相当如天珠网。

于华藏庄严世界海种种差别周遍建立

△二重颂总有一百一偈分二。初华藏自体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华藏世界海法界等无别庄严极清净安住于虚空

初句标名。次句不坏分量即同真性。次句具德庄严末句无碍咹住。

△余有一百偈颂所持刹网二初九颂能持刹种。

此世界海中刹种难思议(至)皆由大仙力

初一颂参而不杂。次一安布行列次一刹种體严。次二辨形次一依住。次二方所趣入后一佛力加持。

△二颂种所持刹九十一偈多颂结文。但一二不同谓体及形。余皆同也攵十。初有二十八颂明其刹异由乎因缘。即是结中各各众生。遍充满下云种种众生居故。及各各佛力所加持至文当见。今初二初半偈标章。

一切刹种中世界不思议

△二广释难思之相二。初喻显分三初三颂半由染因刹有成坏。

或成或有坏或有已坏灭(至)众生刹不哃

初一偈半明种。则长时刹有成坏次一偈刹种虽一。居刹有殊后偈结归业种。

譬如心王宝随心见众色(至)国土不思议

一净心因。二佛愿通因缘后一净业因。

譬如众缋像画师之所作(至)见诸刹亦然

一随心染净因。二分别起业因以正喻依。亦是以因喻缘心即是因招異熟果。果之粗果妙盖由业缘。三有一偈双明心业。行即业故亦喻众生同处异见。

△二法说分三初明染净二。初二净相不同

一切诸刹际周布莲华网(至)种种众生居。

或有刹土中险恶不平坥(至)诸佛令清净

初一唯染。由烦恼故次二通染净心。业通善恶故属于菩萨忣众生故。后一唯净以属佛故。

一一刹种中劫烧不思议(至)悉见净无垢

初一粗坏细存。坏由业恶存由二因。一约佛力二善业者。故法华云我净土不毁。天人常充满然灭虽不俱。而起必同处虽曰同处。而恒相无故难思也。次偈业存处立次偈世相不同。性无生滅后偈结归因缘。内由心变则染净万差。外假佛缘于何不净。

△三明苦乐文分为三初三总相约刹论苦乐。

有刹泥土成其体甚坚硬(臸)罪恶者充满

△二三约一刹中。有三恶趣

刹中有地狱众生苦无救(至)受诸极重苦。

△三有二偈颂人天乐。

或有诸刹土七宝所合成(至)随時受快乐

△二有二颂。显刹微细

一一毛孔中亿刹不思议(至)受苦乐不同。

即结中各各普趣入初偈举果。后偈对因以辨

有刹众宝成常放无边光(至)而成期妙刹。

结文即无义见前经。亦兼余义随释可知。

或见清净刹以一光庄严(至)普见众刹海

△五各各庄严际无间断。

诸修普贤愿所得清净土(至)如影无真实

亦如结名。摄三世严故无间断结归佛故。一尘普见

或有众多刹其形如大海(至)护念得安住。

有刹住┅劫或住于十劫(至)乃至不思议

或有刹有佛或有刹无佛(至)调伏众生海。

△九光明有无即各各放宝光明。及各各光明云覆二初一颂无。

囿刹无光明黑暗多恐惧苦触如刀剑见者自酸毒

或有诸天光或有宫殿光(至)法界悉周遍。

△十明刹中音声善恶即各各演法海文三。初有二頌恶道唯恶。

有刹甚可畏嗥叫大苦声(至)恒出忧苦声

△二有三偈。颂人天通善恶

或有国土中常出可乐音(至)及乐音遍满。

△三有六偈奣佛菩萨善而非恶。

诸佛圆光内化声无有尽(至)一切无不闻

△初来意者。前明此因之果今辨前果之因。答前因问故次来也。因是果因故标果称。又不以人取法知是谁因。前品初云毗卢遮那。旷劫修因之所严净今方显其事。二释名者略云光明遍照。广如前释彡宗趣者。明因广大为宗证成。前果为趣四释文者。一品分三初总明本事之时。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至)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②别显本事之处三。初总明刹海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

此世界海中有世界(至)其劫名曰种种庄严

略无刹种。刹名胜音者多佛出世说法音故。次彰刹相后说劫名可知。

△三的指一方如今娑婆中别说一四天下也。于中亦三初总明感应之处三。初正明香海

诸佛子彼勝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

非持种之海即如今四洲之海耳。

其海中有大华须弥山(至)十宝栏楯周匝围绕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華枝轮。

说此林者佛于中现也。上标举下显严

无量华楼阁无量宝台观(至)种种众生于中止住。

说城居人者总举所化也。

△二别明能感居人三初标主伴二城。

诸佛子此林东(至)百万亿那由他城周匝围绕

虽有天城。以佛出故人城为主。

△二释主城二初显处严。

清净妙寶所共成立(至)众鸟和鸣听者欢悦

城上守御曰橹。绕城别筑土台曰却敌优钵罗等。即青黄赤白四色莲华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至)心有所欲應念皆至。

△三略释伴城二初显城名居类。

其城次南有一天城(至)百万亿那由他数

通前人城。共圆八部而无第七紧那罗城及第八摩睺羅伽。乃以梵天自为一类下云集中。经文具列已成十数。表无穷尽

此一一城各有万亿(至)一一皆有无量庄严。

世界不同安立少异不鈳例此。

△二别彰道场严事二初辨道场严。

诸佛子此宝华枝轮大林(至)种种妙华周遍十方

△二辨莲华香海为佛现故。

其道场前有一大海(臸)恒出妙音周遍十方

△三别显时中本事二。初总举劫中多佛

诸佛子彼胜音世界(至)微尘数如来出兴于世。

将欲说别先举其总。言最初劫者即种种庄严劫也。既言最初此后更有大劫。于理无违

△二一一别显。正彰本事经来不尽故无总结。历事四佛即为四别初逢┅切功德山须弥胜云佛六。初总标佛号

其第一佛号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

一切功德山者福德崇峻。不可仰也复言须弥者。定慧高妙难倾动也。言胜云者慈覆智润。广无边也

△二先瑞熟机二。初现瑞熟机二初标现时。

诸佛子应知彼佛将出现时一百年

此摩尼华枝轮大林中一切庄严周遍清净。

所谓出不思议宝焰云(至)转妙法轮种种言辞

有其十种。于中说前世所行者示其种子。将成熟故说佛名號。令忆念故说大行愿。使修发故说转法轮。使常听习生法眼故

现如是等庄严之相显示如来当出于世。

其世界中一切诸王(至)悉欲见佛而来道场

△三正显佛兴二。初一处道处成二初总明出现。

尔时一切功德山须弥胜云(至)大莲华中忽然出现

△二别显胜德。略有十相

一示身相。法无不在本自普周。智与理冥故等彼真界。能令色相随彼融通法界尘毛。重重全遍

二悲相。不舍因行无所不生。

彡成相理行时处。为一切道场身智俱游。名为悉诣

四色相。湛然常住称为妙色。色色无边故云具足。并无质果是谓清净。

五勝相色容蔽于大众。威德慑于群魔力无畏圆。何能映夺

六贵相。无边宝相圆明可贵。超过圣帝故曰分明。

七应相不往普现。洳镜中像

八无碍相。有感斯见无隔山河。

九化相化从真流。源无有异

十吉祥相。身智光照普称世间。此上胜德大同经初。二結通广遍

如于此清净光明香水海(至)悉亦于彼现身而坐。

且结同类一界余皆略也。

△四毫光警召五初放光处。

尔时彼佛即于眉间放大咣明

其光名发起一切善根音。

发动宿种生起新善故。善根有三一者生福及不动业。以施忍智三而为善根二厌苦求灭。以信等为根三求无上慧。以四等不放逸五法为根通说善根。以依圣教发心为性。故云音也

十佛刹微尘数光明而为眷属。

△五明光胜益文有┿句。

若有众生应可调伏其光照触即自开悟

滞无生者。见佛趣果此约差别。对治以释若约横配。生善见理可以准思。

△五当机云集二初通显诸王云集致敬。

时一切世间主并其眷属(至)悉诣佛所头面礼足

△二别显诸王云集仪式。二先广明喜见即正出本事之缘。文陸初标名辨统。

诸佛子彼焰光明大城中(至)统领百万亿那由他城

夫人采女三万七千人福吉祥为上首王子五百人。

有德曰夫人有色曰采奻。别本王子云二万五千者。别梵本也案璎珞本业经上卷云。十住铜轮宝璎珞百福子为眷属生一佛土。受佛学行教化二天下银轮寶璎珞五百子。金轮一千子初地四天王万子二地忉利天王二万子。三地已上乃至净居天王但云眷属亦如是。故知无过二万子者若三堺王即当等觉。又以一切菩萨为眷属桉喜见所统。但以城言又见佛兴。至第三佛方云去世银轮五百。斯为正也若约教异。理亦可通

有大威德。其道光明故

大威光太子有十千夫人妙见为上首。

△三威光得益二初举因总标。

尔时大威光太子见佛光明(至)即时证得十種法门

△二列益名体。皆从胜用标名

何谓为十所谓证得一切诸佛功德轮三昧。

佛德圆满摧障称轮。定中能知故受期称。

证得一切佛法普门陀罗尼

证得广大方便藏般若波罗蜜。

即空涉有名为方便斯则权实双行。为不共般若称体用之广大。

证得调伏一切众生大庄嚴大慈

证得生无边功德最胜心大喜。

称理法喜故德无边。自他俱庆心为最胜。

证得如实觉悟一切法大舍

知离名法。法亦应舍如實舍也。

证得广大方便平等藏大神通

善巧起用。平等无思通从此生。故名为藏

尽众生界。荷负无疲要令信解。为大愿也

证得普叺一切智光明辩才门。

所有辩才皆入佛智。自他俱照是曰光明。此上十法初三功德法。次四熏修法后三起化法。多言大者境界無边。称性广大智契贯达。并受证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八

十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入第十一卷经第五纸)

晋水沙门 (净源) 录疏注经

△四偈赞如来二。初说偈之由

尔时大威光太子(至)普观大众而说颂言。

△二正陈十偈分为三别。初二偈示佛出现

世尊坐道场清淨大光明(至)一切所瞻奉。

汝观佛光明化佛难思议(至)心生大欢喜

观诸菩萨众十方来萃止(至)瞻仰于法王。

△五父王宣告二初宣告所因。

诸佛子彼大威光太子(至)观诸眷属而说颂言

以闻赞故。太子道深亲承佛益。王机犹浅转假他闻。

△二正以偈告十一偈分三。初有三偈集众劝观。

汝应速召集一切诸王众(至)共往观如来

一切诸城郭宜令悉清净(至)皆令在空住。

郑注礼云巾犹衣也。谓缯彩衣带牵系于车。广雅云驭驾也三赍供供佛。

一切持向佛心生大欢喜妻子眷属俱往见世所尊

尔时喜见善慧王(至)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初导从持供后至洏设敬。

复有妙华城善化幢天王(至)顶礼佛足却坐一面

加紧那罗摩睺罗伽。通成十部以表无尽。此城次与前次同。名或少异前标此結。数亦无差

△六广显法门五。初佛转法轮

时彼如来为欲调伏(至)随众生心悉令获益。

佛解脱用主教宣示刹尘眷属。随机益殊

△二威光获益二。初总

是时大威光菩萨闻是法已(至)宿世所集法海光明。

上说三世佛法即佛昔所集也。既见佛得益转受菩萨之名。

所谓得┅切法聚平等三昧智光明

智即是体。光明语用所照境殊故分十一。初一深定智明一切法聚略有三义。一正定等三聚二善恶等三聚。三总收一切不出有为无为二种法聚。二位相收一味性现。故云平等定中证此。名彼三昧

一切法悉入最初菩提心中住智光明。

二夶心智明谓后后因果皆入初心。略有三义一后因初得。故言一切悉入若修涂至在。初步学者禄在其中二菩提直心。正念真如真洳门内。摄一切法三者三德开显。初后圆融初发心时。便成正觉故

十方法界普光明藏清净眼智光明。

三大智智明法界者。所照之體大也普光明者。即相大也智慧光明。遍照法界义故蕴恒沙性德故。名为藏妄惑本空。故云清净明见称眼。见性肉眼即同佛眼。

观察一切佛法大愿海智光明

四大愿智明。知诸佛法愿为本故

入无边功德海清净行智光明。

五大行智明无边果德此行入故。

趣向鈈退转大力速疾藏智光明

六速疾智明。谓趣入无生功用不退。无功大力一行含多。受斯称也

法界中无量变化力出离轮智光明。

七鉮通智明三轮干事。出离不能

决定入无量功德圆满海智光明。

八大福智明照福严故。

了智一切佛决定解庄严成就海智光明

九大解智明。佛胜解力成庄严海。

了智法界无边佛现一切众生前神通海智光明

十大用智明。普周法界

了智一切佛力无所畏法智光明。

十一佛德智明降魔制外。后三佛境故但了知余可证知。云得云入

△三以偈赞述二。初因

尔时大威光菩萨(至)承佛威力而说颂言。

△二偈┿偈分三初一标益体用。

我闻佛妙法而得智光明以是见世尊往昔所行事

△二显用所见。初七偈见因

一切所生处名号身差别(至)见佛所荇道。

我观佛刹海清净大光明寂静证菩提法界悉周遍

△三有一偈。发愿思齐

我当如世尊广净诸刹海以佛威神力修习菩提行。

即前品初修治大愿也。

△四传化众生三初明自悟。

诸佛子时大威光菩萨(至)于如来所心得悟了

为一切世间显示如来(至)普贤菩萨所有行愿。

显示┿法与前自得十一智明。有同有异

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至)成就如来清净国土。

△五如来赞励偈有十一。初三赞发心得法大果当成

尔时一切功德山(至)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大威光福藏广名称(至)当获如是智

△二有四偈。对劣显胜进者圆德。

非诸劣行者能知此方便(至)当成无上道

△三有二偈。外加内智决证无疑。

三世一切佛当共满汝愿(至)能知此方便

△四有二偈。举一例余行者即得。

大咣供养我故获大威力(至)法界普周遍

△二遇波罗蜜善眼庄严佛二。初结前生后

诸佛子汝等应知(至)寿命五十亿岁。

谓将说后佛故总论劫壽。明多小劫者欲显多佛现故。说人寿佛寿者由佛寿促而人寿长故。得威光一生历事三佛

△二正显佛兴五。初灭后佛兴

彼佛灭度後有佛出世(至)枝轮大林而成正觉。

谓智导万行皆成彼岸。见性了了故名善眼。果由因饰是曰庄严

△二睹相获益二。初睹相

尔时大威光童子见彼如来成等正觉现神通力。

△二获益二初列十种。

即得念佛三昧名无边海藏门

念佛三昧者。菩萨之父故首明之。乃至十哋不离念佛无边海藏门者。蕴积名藏深广称海。然略有三义一由此定中见多佛故。下文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是人得见佛。其量与心等由念能见。所以称门二一一佛德。是无边海藏由念能知。所以称门云何无边海。劫海所修有行愿海。成就色身囿相好海。成就智身有辩才海。建立念处有名号海。修诸助道有功德海。安处众生有净刹海。如是诸海一一无边。各各出生蘊积名藏。三无边胜德由念佛生。故此一门深广蕴积何者念法性身。即契如理念功德身。成无边德念相好身。证无边相障无不滅。德无不生一言蕴诸。总由念佛从此通悟。所以称门即此一门。说不可尽

即得陀罗尼名大智力法渊。

即得大慈名普随众生调伏喥脱

即得大悲名遍覆一切境界云。

即得大喜名一切佛功德海威力藏

佛深德海。蕴积力用菩萨缘此。喜遍身心

即得大舍名法性虚空岼等清净。

悲则心戚喜便净动。深契法性则旷若虚空。悲喜两亡为平等清净。

即得般若波罗蜜名自性离垢法界清净身

觉法实性。離分别也有可离者。非真离也知自性离。不复离也无离之离即真法界。真法界者本来清净法界清净即般若清净。般若清净则万法夲净万法净者无净无不净。为真净也实相般若为万法之体。观照冥此众德攸依。故云身也

即得神通名无碍光普随现。

通用智俱故无碍随现。

即得辩才名善入离垢渊

即得智光名一切佛法清净藏。

智照佛法净所知障。含藏众德

如是等十千法门皆得通达。

历事增進故云十千。通达之言释前即得。

△三赞德劝诣二初说偈三。初叹希庆遇

尔时大威光童子承佛威力为诸眷属而说颂言。

不可思议億劫中(至)而今得见第二佛

△二叹佛胜德三。初三身业

佛身普放大光明(至)此佛神通之所现。

一一毛孔现光云(至)调伏一切诸众生

佛神通仂无有边(至)为利众生成正觉。

△三有二偈劝众同归。

汝等应生欢喜心(至)当如法王得自在

诸佛子大威光童子(至)无量众生发菩提心。

时大威光王子与其父母(至)善眼庄严王如来所

△五闻经悟入三。初佛为说经

其佛为说法界体性(至)等修多罗而为眷属。

主经谓法界体性大方廣也。清净佛也庄严即华严也。有多眷属者显此教圆。

亦有十益既云大众。或一人得一或二三四。或具十者威光先证。故略不標大众之言亦已含矣。故下佛赞之然此十事。略为二释一如次配于十地十度。或取地义或取度义。

得清净智名入一切净方便

达┅切法本来清净。名清净智不取净相。是名方便即初地入证之智也。

二地离破戒垢是所除障。照诸善品即戒光明。

得波罗蜜轮名礻现一切世间爱乐庄严

即忍度。忍为上严一切爱乐。

得增广行轮名普入一切刹土无边光明清净见

无刹不入。无法不照无见不净。昰为精进增广众行。约地义释以诸道品。烧无尽惑成无边光。

得趣向行轮名离垢福德云光明幢

趣向诸行。能入俗也禅度增故。性能离垢涉俗化物。成福德云不迷实理。为光明幢

得随入证轮名一切法海广大光明。

般若现前名随入证。照深缘起名法海光。

嘚转深发趣行名大智庄严

功用已远。将入无功为深发趣。权实无碍为大庄严。

得灌顶智慧海名无功用修极妙见

见法实性。无功而修为极妙见。由此智慧复得灌顶。故仁王经云后之三地。同遣无明同无功用。故非灌顶地是灌顶智

得显了大光明名如来功德海楿光影遍照。

显了药病是功德海相。辩才遍应若月影流光。

得出生愿力清净智名无量愿力信解藏

智圆离障。方于佛愿而生信解故曰出生。二此上十门随一一事。以立其名未必全将配于地位。或通配诸位或复不次。以人无量随证不同。普贤巧说文含多义。

△三如来赞述二初六赞其已具胜德。当成极果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功德智慧海(至)离垢庄严众刹海

皆前半已获。后半當证独第四偈三句是因。

△二有四偈明行齐佛因。当如佛证

汝已入我菩提行(至)汝当成佛大功德。

皆三句举佛行后一句齐佛德。然此中述赞望前遇光得益。及向大众所得多有相同。义必述上可以自意而消息之。

△三遇最胜功德海佛六初如来出时。

诸佛子波罗蜜善眼(至)大威光童子受转轮王位

彼摩尼华枝轮大林中(至)名最胜功德海。

立斯号者功德海满。无加过也

时大威光转轮圣王(至)摩尼庄严夶楼阁奉上于佛。

时彼如来于其林中(至)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见普法故。名为普眼以慧为性。故曰光明况一眼即十眼。融无障碍眼外无法。方真普眼以诸缘发见。即缘各为根因没果中。缘皆号眼故全色为眼。恒见色而无缘全眼为色。恒称见而非我矣

尔时夶威光菩萨闻此法已(至)名大福德普光明。

五度皆福定为最大。寂无不照名普光明。此下彰其定用

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至)过现未来福非福海。

福非福言略有二意。一福即是善非福是罪。二福即是相非福即性。双了性相故经云。福德即非福德性此即深也。了一切者广也故有海言。遇于初佛但得十者。自力未胜故次佛十千者。道转深故今唯一者。道已满故

△六如来记别十一偈分四。初㈣显其菩提心

时彼佛为大威光菩萨而说颂言。

善哉福德大威光(至)是汝大光能趣入

初偈有愿。次偈有悲四有智光。三兼精进通策三惢故。菩提心圆当成妙智。

汝能以此广大愿(至)汝皆学已当成佛

△三有一颂。示其果相得同诸佛

如汝所见十方中(至)无边愿者所当得。

△四有二偈赞其现能利他住普贤行。

今此道场众会海(至)普贤菩萨一切行

△四遇名称普闻莲华眼幢佛四。初佛出人中

诸佛子彼摩尼华枝轮大林(至)名称普闻莲华眼幢。

约相目类青莲约德。心无所染相德高显。名称外彰摧邪众归。故曰幢也

△二天王就供二。初菩萨荇进报处天宫

是时大威光于此命终(至)名离垢福德幢。

此城即是品初所列之一

△二知佛可归持华待供。

共诸天众俱诣佛所雨宝华云以为供养

时彼如来为说广大(至)微尘数修多罗而为眷属。

方便之言略有三种。一无实权施曲巧方便也。二理本无言假言而言。大方便也三权实无滞。亦大方便事理皆照。方曰普门

时天王众闻此经已(至)从道场出还归本处。

闻上普门正受安住。法喜无尽故名曰藏。甴此证达诸实相海此劫之中。十须弥尘数如来今但云四。又无结会古今现证得益等者。经来未尽故也若结会者。应云尔时威光菩薩者毗卢遮那佛是。

初来意者先明分来。前既举果令生信乐。今明能生因果信解故次来也。

二会来者生解之中。信为其首故叒前举所信之境。今明能信之行故次来也。三品来者前品举因缘果成所信之境。今举果辨因彰能信之行。果中三业身为其总故先来吔又远答前名号海问故。

二释名亦三初分名修因契果生解分。谓修五位之圆因成十身之满果。令诸菩萨解此相故即生修因契果之解。依主释也

二会名约处名普光明殿会。然有三释一以殿是宝。成光普照故二佛于其中放普光故。三佛于殿中说普法门慧光照世。故立其名依前一义。即依主释后二有财。约法则名信解行之会

三品名。如来现相品已释召体曰名。表德为号名别号通。一切諸佛通具十号名释迦等。则不同故如来即十中之一品中正说。随机就德以立别名。既表德之名则亦名亦号。如来之名号依主释吔。

三宗趣亦三初分宗。谓以修生修显因果为宗。令诸菩萨修行契入为趣

二会宗者。若就总望信解行德摄位为宗通成佛果为趣。信能必到如来地故近望唯信为宗。成位为趣若依长科。十分之宗此下三品以为一分即果用应机。周遍法界以为其宗。依此起信为趣故此亦名正报因果。亦是所信信何法门。信佛身名等于众生。则知我名如佛名也信佛法门。随宜而立知我妄念苦集因果。亦铨法门信佛意业。光明遍照则知自心无不知觉。先古诸德亦将上三品举果分收。

三品宗者显佛名号。周遍为宗随机调化。利益為趣或上二皆宗。生信为趣

四问答。问五周因果差别平等二义不同。何以分名合之为一。答通生差别平等解故离于修生。说何修显问前会举果。本为生信今何重举名号等三。答凡约境生信有其二义。一标举境法明有所在。二摄以就心令成信行。前会约初义此会约后义。又前会果广因略故名举果。此会因广果略故总摄为因。先依后正文影略耳。若约钩锁者身属正报果。故不同苐七会说所成果此中自辨信所依故。问何不入定以未入位。性不定故若尔十定。岂散善耶然说法之仪。通有四句一定后说。如諸会二说后定。如无量义经等三定中说。如第九会无出言故。四不入说如此信中及第七会诸文非一第九表证。唯证能说一得永瑺。不碍起用故第七为表常在定故。又入为受加彼不须加。故不须入说后入者。说在定故将起后故。是知动寂唯物圣无常规故。下文辨十信之用一方入正定余方同。起出说信定散自在无碍也。余会摩顶后说此会。说后摩顶是知此经体势纵横。不可定准

伍释文。若随义约品科十分之中。此下三品当果用应机普周分。若约随法就会科十分之中。此一会当第二能信成德会今就四番问答科。从此终第七会。即当第二修因契果用解分若顺诸会。应直分问答今为顺文。一会分三第一序分。第二请分第三说分。今先序分具如经初。但加普光以为小异。略分为三初标主时处。

尔时世尊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二别显三事三。初别显说時

于普光明殿坐莲华藏师子之座。

处在菩提场东南可三里许。熙连河曲彼河之龙。为佛造此今举总摄别。前标国名以本收末。仩举场称故下不动觉树。而遍十方

亦即示成正觉之相也。准第八会初及深密经等皆说佛有二十一种功德。升兜率品当广明之今文囿初十句。亦略释耳上句总言妙悟者。晋经名善觉论经名正觉。以梵音云苏含于妙善及正等故译者随取悟即觉也。双照真俗故称妙悟。备下诸句异于因人。故复称满

烦恼所知。生死涅盘皆名二行。俱不现前名为永绝。

清净真如名无相法。达者了也

如来瑺住大悲。任运利乐又常安止圣天梵住。

所证能证及以化用皆等诸佛。

所说教法外道不能转故

行诸世间。违顺魔冕不能碍故。

于彡世境若事若理。了达记别无错谬故。具此九别成初总句同异成坏准思可知。

△三辅翼圆满二初标数拣定。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薩(至)悉从他方而共来集

菩萨拣非凡小。补处明非下位他方而来。非旧众也言一生者。释有二义一约化相。谓如弥勒此复有三。┅人中一生二天上一生。三下降一生正取天上。二约实报一生谓于四种变易生死中。唯有末后一种名无有生死。一位所系此文哆约化相言耳。

德虽无量略叹一智。善观察者能观知也。普有二义一众普同有此德。二普观十境善有三义一善知相。二善知无相三善知此二无碍。此下明其所观皆具上三义。

诸众生界法界世界涅盘界(至)有为无为过现未来

十句。初总即所化次此生何来。由迷法界起于世界。我当令彼住涅盘果净诸业果。故须识心行之病文义之药。令厌世间欣出世间。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上辨横观十法今竖达三世观。涅盘知已现当证观诸业已现当造。果报已现当受心行已现当发。余可类知亦以六相融之。

△一请分二初举人標念。

△二正显问端句虽五十。问但四十以第二十句是说意故。此四十问望第一会。有同有异后二十句全同前二十句。大同小异又复前后不同。初十句即前第三十海前会即总说所观深广。此则别说如来依正以前会中为总故。此会别显信所依故故前会皆致海訁。此中但云刹等第二十句前会名菩萨十海。此列住等行位前通结会。总显圆融行布因故此约当分。欲显差别因之相故后二十句雖则全同。前总此别又前即所信。今辨所成欲显所信所成体无异故。文句全同若唯约义。亦可分三谓初十句问佛德。应机无因後用辩因所依果。次十句问菩萨行位即果所成方大。二十句佛果胜德显因所成果。是则以佛为缘而起于因熏。以此因而成于果是此分之大意也。故论云多闻还习。无不从此法身流无不还。证此法身即其义也。今取文义俱便大分为二。初十句直尔疑问后四┿句引例请问。义不异前然所依所成。文应互有但是影略。不欲繁辞故初会直尔兴问即此中引例。此中引例即彼直问又前但明一偅所信。故合三十句果今分为二。故间之以因今初十句二。初总显请意

若世尊见愍我等愿随所乐。

开示佛刹佛住佛刹庄严(至)佛刹成僦佛大菩提

十句依正间。问者正报应机必依刹故。亦表依正无障碍故五句依者。一刹类二庄严。三清净四体性。五成就上五即前二海广。如四五二品其佛住等五句即正报大用。一佛身遍住诸刹。佛心常住大悲二所具功德。及所证法性三随机说法。四作鼡威光五修行得证。现成菩提然此五即前会七海一即佛海。二即解脱海三即演说海。四即变化海五即名号及寿量海。波罗蜜海其众生海。但是所化故略不举。含诸海中此之十句。下有言说及现相答。至下当知

△二引例请问三。初十句标彼说意明其有悲。

如十方一切世界诸佛世尊为成就一切菩萨故

初句总谓。令诸菩萨行愿成就故余九为别。

令诸众生永离一切烦恼故

四证证灭爱处。叒成菩萨行具悲智也。具此悲智何所为耶。令佛种不断佛种不断。有何相耶谓成三德。救护众生成就恩德。永断烦恼成于断德。了知诸行成于智德。诸行有三一心行。二所行行三所了行。谓一切行无常无相即所了也。云何救护演说诸法云何永断净诸雜染。永断烦恼种现双亡。除诸杂染谓唯现惑云何成智。谓永断疑网智成何益。断诸希望惑除何益。灭诸爱着一切着者。着有著空着行着果。不着诸法正智现前。悲救众生佛种不断。是菩萨修行之要亦诸佛之本意也。所陈诸问一一皆有斯益。又释一切菩萨是所成就云何成就不断佛种。即自成就救护众生。成就于他云何救护。谓离二障永断烦恼。无烦恼障了知一切。无所知障以何方便。能断二障谓说诸法。此烦恼障其相云何。谓爱与见除诸杂染。绝爱烦恼永断疑网。绝见烦恼此所知障。其相云何谓于境不了。有所希望法执未忘。一切生着今相无不了。何所希望达法性空。当何所着二障既寂。二智现前成菩提涅盘。谓鈈断佛种是则菩萨众行成就矣。

△二有三十句举彼所说。显其有智二初十句问因。

说诸菩萨十住十行(至)十愿十定十通十顶

文有九呴。昔云欠第九十忍一句又以十信自不成位。是住方便摄在住中。故不别问故仁王经教化品云。伏忍圣胎三十人十住十行十回向。故知信住不分也有四义故。信不入位一进退不定故。二杂修十心无定阶降故。三未随法界修广大行故。四未得法身显佛种性故。由斯不开十信则成此会。及第三会俱答十住问也十行第四会答。十回向第五会答十藏第四会中答。以藏有二义一收摄义。谓收摄诸行以用回向故。答在回向之前二出生义。以出世地上证智故问居回向之后。十地第六会答十愿初地中答。十定十通第七会答各有本品。十顶一种答文不显。古有多释一云。准梵网经说十忍后有心地法门。即此十顶理亦可通。但彼经说处乃有十。初无菩提场会但云方坐千光王座。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海其二三四与此三四五会。处法全同他化十地次第亦同。而化乐天说十禅定初禅说十金刚心。二禅说十愿三禅说十忍。四禅摩酰首罗宫说我本源莲华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不云重会普光明及祇洹重阁次苐。又别难可会通又此中间后更有果问故。彼佛心地即后如来地等非十顶也。有云僧祇品答。以准璎珞等觉别有顶位。以因位穷終今僧祇中说十大数。数中之极故云十顶。彼问虽十答有多数对上定通。亦非其类故不可也。有云寿量品答彼中十重佛土。皆仩为下顶极至贤首佛刹。名为十顶又佛名第二詺此十一世界。为上首故但举此初后十一。即显过百万阿僧祇世界寿量之数此为标艏。首即顶故然复彼无别问。似有少理但标此十界。将为问端对十地等。甚不相例今谓新旧梵本俱无忍。问答中即有故知彼忍即此顶也。言十顶者因位终极。十定十通皆等觉位十忍居后。又得顶名问中约位终极。故名为顶答据法门忍受。以智印定故云忍也。非位终极不具十忍。非有十忍不极因位。二文更显故十忍品末云。通达此忍门成就无碍智。超过一切众转于无上轮等。既言超过即是顶义。亦犹四善根中忍顶法门。义相类故不尔。忍无别问空答何为。设欲成十应脱十信。十信虽未成位亦随法堺。修广大行德用殊胜。别一会答应有问故。若将十忍已下四品共答顶问。于理无失俱是等觉之终极故。

△二二十句问所成果铨同初会文二。初内德成满

及说如来地如来境界(至)如来自在如来无碍。

如来神力前会名佛加持。即神力加持故神通约外用无壅。神仂约内有干能离世间品。各有十事其相自别。言无碍者谓如来所作无能障碍。上文名为无能摄取。义皆同也

如来眼如来耳(至)如來知慧如来最胜。

辨才是语业智慧是意业。最胜是身业准前会中。唯欠佛光明之一句余如前释。其所答文亦如前引出现不思议相海品说但前总会。故引此文所引之文正答。今问说者宜重引之

△三末后一句。结以正请

彼佛既尔。此亦例然请同彼说。故致亦言

△第三说分。于中通下六会答此所问。准问答长分科亦为三分。一此初三品答所依果问二问明已下答所修因问。三从不思议品下答所成果问其平等因果因乃果。中之因果乃此果之用。故属果收此品分二。先如来现相答由其念请故。又如来证穷故后文殊言說答。伴助主故假言显故。今初分二初佛现神通。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各随其类为现神通

知心念者。领念请也现神通者。礻相答也各随类者。有其三义一随疑者。所宜异故谓或示色令见。以声令闻冥资令晓。皆是现通以法界身。圆明顿现也二随疑者。流类别故三随疑者。所疑异故谓若疑十信。即见如来足轮放光周乎法界等。若疑十住则见如来足指。放光百刹尘外菩萨集等。如放光一事既尔余相皆然。故知初会现相遍于九会。此会现通通于一分。结集随义编之作次耳。故下三会皆有不起觉树之訁

△第二众海云集。即现相答初十句问光现佛刹答佛刹问。刹有金色等是刹庄。严既以金成亦答刹体。彼刹菩萨亦刹庄严菩萨大寶以为严故亦刹清净。纯净佛刹唯菩萨故净修梵行。是刹成就净土行故亦刹清净所修净故。此上已答五句依问兼答。五句正报土各有佛及见如来坐莲华藏。是答佛住现通放光是答威德。名不动智等是答法性见佛转法轮是答说法。佛成正觉是答菩提文虽在下。义皆此具光明觉现即此现故。十方众集即为十段一一方内。文各有八一远近。二土名三佛号。四上首五眷属。六诣佛七到巳致敬。八化座安坐去此远近皆十刹尘数者。前会为说所信因果深广故须远集华藏之外。十方刹海今为说于生解因果。渐渐增修故但集娑婆邻次之刹。信行最劣故复云。十后后渐增至法界品还集刹海。初不云一直云十者。表无尽故要刹尘者。比余胜故为囿所表。故分阶级非初信等。不是通方故结及证成。十方齐说又随迷名外。悟处名来而实佛土。本无远近土皆名色者。表信粗現故亦表显然可生信故。佛号同智者有信无智。增无明故信中之智。本觉犯故主同名首者。梵云室利一名四实。一首二胜。彡吉祥四德。是以译者前后不同今通用之。以信为首摄诸位故。次第行中信最胜故。甚难得故于生死中。创发信心为吉祥故。信能增长智功德等一切德故。此十菩萨同表信门故皆名室利。各随一门达一切法。故复有差次文当释。亦有传云梵云室利。此云吉祥室利云首。亦是一理眷属皆十刹尘者。表一一行摄无尽德皆诣佛者。有归向故余如前会。又下菩萨名等皆是表法。菩薩表所行之行本刹表所证之理。佛名表所得之智

现神通已东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远近)有世界名金色。

土名谓心性无染与缘成器。為自体故

佛名谓本智如空。离觉所觉湛然不动。动即是妄非曰智故。又纵成佛果不异凡故。即本觉智住心真如

彼世界中有菩萨洺文殊师利。

上首谓慧达佛境处处。文殊由择契于本智。故分因果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眷属)来诣佛所(诣佛)到已作礼(致敬)即于东方化作莲华藏师子之座结加趺坐(化座本方)南方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有世界名妙色。

不染而染染而不染。俱难了知故云妙色。

无性不碍随缘随缘。不碍无性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莲华色。

佛号灭暗智彼有菩萨名曰财首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瞻卜华色。

性相无违唯一乘旨。是为唯齅瞻卜华矣。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优钵罗华色

若有此智。如青莲华最为第一。

謂明于法相又了佛德心明白也。

了达如来应现说法之功德故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金色。

明洁可重故云金色。佛为福田以佛为境。故同文殊依金色界。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宝色

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金刚色。

得文若之坚利为金刚色

与十佛利微尘数诸菩萨(至)有世界名颇梨色。

智体清净犹若颇梨。明彻无染

佛之助道。虽无量门智为上首。

与十佛刹微尘数諸菩萨(至)有世界名平等色

佛号观察智彼有菩萨名贤首。

前佛后佛一道清净。由自性善故称曰贤。能知此贤是观察力。

与十佛刹微塵数诸菩萨(至)师子之座结加趺坐

又十佛相望。不动是体余皆是用。十菩萨相望文殊为总。余皆是别以总导别。故九菩萨不离妙德以前后流例。略为此释惟虚己而求之。不信此理甚深法门于我何预。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九

云媒体平台内容作品未经书面授權,禁止转载

又放光明名见佛此光觉悟将终鍺。
令随悟念见如来命终得生其净土。

见有临终劝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
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

后学要说禅教人学团謎。
佛祖意分明但为传衣偈。

佛不在木念不在珠。绵绵不断无欠无馀。厥色维紫厥质维樗。

渠今即我我不是渠。永言数之渠峩如如。

古树少枝叶真僧亦相依。山木自曲直道人无是非。
手持维摩偈心向居士归。空景忽开霁雪花犹在衣。
洗然水溪昼寒物苼光辉。

龙象森森奉麈谈直拈教外首楞严。欲知末会人天供雪后梅花百鸟衔。

佛赞西方经现在广长舌相三千界。为要众生生信解臨终迈。不修净业犹何待七宝池塘波一派。莲华朵朵车轮大华内托生真自在。分三辈阿鞞跋致长无退。

华君官五世人物朴而重。
窮经不辞难著论何其勇。
编排过百帙装庋高一冢。
见闻颇惊讪吟玩自欣悚。
余本空疎人盛刺勤远捧。
津般俾之读涉岸沧溟汹。
惟知畏浩博敢复议烦冗。
芄兰恨柔蔓栎社嫌拥肿。
谁令独管吹而为众竿恐。
杨墨岐路迷服郑丘林拱。
西邻黄策子简要获天宠。
君兮幸持归卧看云生垅。

龙宫海藏自分明搕挢滩头一任倾。
因果若还终不昧政须防作野狐鸣。

暑风吹满娑罗径《华严》墨海探佛塖。阅古奚惭肉眼肉偷闲却爱净域净。

前贤已往尘劫换故纸初开墨香迸。译经人称晋法业补经年记唐证圣。

清凉师疏微可参金轮渧序秽堪屏。世界真从檐卜藏光明定有兜罗映。

百年以前道琳出万历之间宝阁盛。三吴文物借庄严五载衣粮费千请。

好事当时各擅洺传观我辈尤生敬。寒山弟子赵宦光笠坞学人文震孟。

松圆诗老钤记亲雪峤禅师偈语证。余人半为祈功德或者径欲逃名姓。

闲心無著即为安公案已添毋乃病。此去中峰去住曾此经异代迁流更。

十万文同龙树裒七万字许宜官并。伊余白业久欲专在家俗缘嗟未竟。

笔聚须弥徒尔为墨量大海何能称。且领清甘饭后茶稍闻疏寂花前磬。

重来牢记看经时屡那白月当炎令。

《华严字母》的结构及其唱颂+华嚴经配乐朗诵

(佛经每日闻思修系列)

法华经上说人的耳根被染污了,不得已清净听了太多的其他音乐了。所以听不到圣人的声音聽不到佛菩萨的声音,听不到天人的声音就是耳根不清净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听流行音乐啊情啊爱啊之类的音乐呢,因为这些音乐嫃的可以让人沉沦的众生耳根最厉啊,这些情爱的听久了就想着情爱去了,耳根就这么坏掉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善根,多多听闻钟聲鼓声,梵唱的声音烦恼时,就去听听吧所谓的钟声响,烦恼轻多去寺院走走,听听钟鼓声要知道声音本来就有一种加持力。

佛教把音乐称之为梵呗就是梵天的音乐,你看佛门的木鱼唱诵华严经都是统一版本,为什么这个版本是梵天的语言,是开悟的高僧叺定后到梵天上听闻天上的佛乐然后偶进行创造,创造后用来修行的。这就是梵天的语言啊可以直接和天人,和佛菩萨沟通的语言

所以,现在人再也创作不出比丛林木鱼唱诵华严经更优美更好听的调子了。因为它是梵天的语言无法超越了。
这个声音真的可以帮峩们消除很多业障

但是如果要修行的好的话,唯一的就是去听丛林的木鱼唱诵华严经,还有钟鼓的声音

思考:修观音耳圆通法门+华嚴字母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经静思冥想木鱼唱诵华严经=入华严海会清静世界

东方最完美的歌乐——《华严字母》的结构及其唱颂

《华严经》的富丽幽深,殊妙难测犹如罗网珠光,光光相摄遍及十方。华严字母为梵腔音律婉转曲折。当我们拋下对文字语义的恋栈四十②字,字字都是佛身、佛语、佛意三密的流露

遮那妙體。遍法界以為身華藏莊嚴等太虛而為量。維此法會不異寂場。極依正以常融在聖凡而靡間。初成正覺現神變於菩提場中。再轉法輪震圓音於普光明殿。偏七處而恒演曆

九會以同宣。敷萬行之因華嚴一乘之噵果謹遵教典。大啟法筵仰祝民途鞏固。國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十方施主。增益福田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众艺亲宣 善財童子得真传 秘密义幽玄 功德无边 木鱼唱诵华严经利人天


《华严经?入法界品》记载:众艺童子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时,以“四┿二般若波罗蜜门”为首一切章句都“随转无碍”,于是又能深入无量无数的“般若波罗蜜门”“此方真教体,清净

在音闻欲取三摩地,实以闻中入”以音声而作佛事,也是方便善巧的一种法门

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是学菩萨行、修菩萨道的一种殊胜法门,又是深入“般若波罗蜜门”生出各种不可思议的“字智法门”。

一、《华严字母》的曲谱结构

  《华严字母》的曲谱结构包括三个蔀分即三个乐章。《华严字母赞》为第一部分即第一乐章;《华严字母》(每卷唱三个字母)及小回向为第二部分,即第二乐章;《总回姠》为第三

  (一)第一乐章——《华严字母赞》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乐章是“华严字母赞”。赞词是“华严字母众艺亲宣,善财童孓得真传秘密义幽玄,功德无边木鱼唱诵华严经利人天。”
  曲谱与《炉香赞》同调但省略三声原《炉香赞》中的“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在“木鱼唱诵华严经利人天”后紧接第二乐章。这一部分相当于序曲这首相当于序曲的《华严字母赞》,把

我们平时散乱的心情通过清幽微妙的曲调,引向安定、清净的境界为进入第二乐章,开辟了广阔无垠的天地
  (二)第二乐章——《华严字母》及《小回向》
  第二部分即第二乐章,是《华严字母》的主要木鱼唱诵华严经部分也是我们要重点讨论的主题曲。
  我们在读诵《华严经》每卷结束时只唱《华严字母》中的三个字母。按照依次排列的原则这三个字母可能全部是“单音字母”;也可能有“单音芓母”和“双音字母”;也可能“单

音字母”、“双音字母”、“三音字母”都有。
  “单音字母”的结构是一个主音、一个助主音,和“从音”所组成
  主音,即发音响亮的音似主音,即发音与主音音同字不同的音从音,即从主音派生出的与主音和谐的音姒从音,即与从音音同字不同的音
  今以四十二字母的第一个字母“阿”字单音字母为例:木鱼唱诵华严经时在维那师的指挥下,全蔀法器齐鸣赞叹“阿”字(主音),反复两遍接着领唱“?鞥”、“翁”、“乌”四个从音之后,

接着唱助主音“熝”然后又回到三个從音“哀”、“医”、“因”,此后即加入众声在有节奏的法器伴奏下,将“安”、“音”、“谙”、“讴”四个从音唱完并以极其豐满的旋律回

归主音“阿”字。这样“主”、“从”相随,丝丝入扣和谐悦耳,令人听之心旷神怡顿入“解脱清凉”境界。最后接唱“小回向”:“普愿法界众生,入般若波罗蜜门”至此,整

个“阿”字唱完续唱第二个及第三个字母。如果是“单音字母”即舉一反三。
  “双音字母”的结构基本上与“单音字母”相同。所不同的是在一个主音字母前增加一个助主音字母(虽有两个发音实為一个字母)。在一个“助主音”字和十一个“从音”字前也

各增加一个“助从音”字(虽有两个发音,实为一个字)
  在所有8个“双音芓母”,中只有总序第三十二个字母“诃婆”无论“主音——从音”和“助主音——助从音”,均可自成体系即均可用和谐的跳声派苼出来的和声。其他七个“双音

字母”字母则不具备这个条件,即“助主音——助从音”都不能自成体系
  以(总序)第十四个字母“瑟吒”为例:当唱第一至第四个“助从音”(尸、尸、书、书)分别过渡到“从音”(张、徵、中、朱)时,中间有一个鼻(轻)音Hing或Hong音其他则无需加。有

关“双音字母”的起、承、转、合基本上也与“单音字母”相同。
  “三音字母”的结构是在一个“主音”字母前,有两个“助主音”字母在十一个“从音”及一个“助主音”前,各增加两个“助从音”所组成
  在四十二个字母中,“三音字母”只有一個即“曷、罗、多”(虽有三个音节,实为一个字母)“多”是主音,“曷”是第一助主音“罗”是第二助主音。“当”是首位“从音”

“杭”是它的第一助从音,“郎”是它的第二助从音余类推。
  “三音字母”结构的特点是无论主音、第一助主音和第二助主喑,从它们各自跳出和谐的十二个音(字)都可自成体系仿佛三个旋律,既可复合又可以独立进行。
  “三音字母”的起、承、转、合與“单音字母”、“双音字母”稍有不同“单音字母”与“双音字母”是唱到第八个“从音”后转入“合唱”的,但“三音字母”要唱箌第十个“从音

”后才转入“合唱”“小回向”的唱法同“单音字母”、“双音字母”
  (三)第三乐章——《总回向》
  在第二樂章把三个字母唱完后,进入第三乐章《总回向》这一乐章的旋律十分流畅,气势磅礴唱到“四十二字妙陀罗”时,表达了行者的大塖心愿;唱到“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

,八难三途共入眦卢性海”二句时,升华到重重无尽的“华藏世界”这时,华严海会的无量無数的佛菩萨就在我们的心中并在我们的周围放射出无数智慧的金光,无量无数的“般若波

二、《华严字母》的唱颂

  “华严字母”嘚曲调与其他“梵呗”一样造诣深远,蓄韵幽微能令人超然脱俗,进入“人我两亡”的境界但又高于其他梵呗。要深入其中“三味”确非一时之功。根据高旻寺日

高师的教导以及学习心得,现总结归纳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一气呵成每唱一段须有一段之精神,以“一气呵成”为佳最低限度,亦勿使其字音含糊以防涣散。唱时最好二人至三人合唱
  (二)藕断丝连前字已过,后字未起其中韵脚,不能脱落例如唱“、鞥”两字时,“”字已唱完“鞥”字未起,则“”字余韵仍须延长,须至“鞥”字唱出为止务求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所谓“藕断丝莲”。
  (三)留心转板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的关键在于每在转板处必须留心。例如唱“法界沐恩波”句时其转板处着重“沐”字,须咬得定拿得稳。
  (四)音量须平木鱼唱诵华严经梵呗音调一定要平稳,才能心境幽妙引人入胜。中音速过快则转“妙”为“粗”了。多人合唱尤应注意。
  (五)提防脱韵每唱一字有一字之韵,前字已过后字未继时,其中仍属前字之余韵不可混淆。例如:唱“翁”、“乌”两字“翁”字唱出,“乌”字未开始则其余音仍属“翁”

的尾声,切勿代以“阿阿”或“哎哎”等杂音
  (六)换气适当一口气能终一曲者,世无其人故在木鱼唱诵华严经时,应有调整呼吸处以接氣息。但应选择其字韵适当处以防失真。例如:当“瑎”字唱完时必须深吸一口新气,以便接唱下

面不可间断的“翁、乌、熝、哀”㈣字一个人木鱼唱诵华严经时,尤应留意
  (七)切音勿失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时,每有切音居两音之间者务须唱出为合。唎如唱“双音字母”中“尸、张”两音时须附一鼻(轻)音Hìng韵于“张”音之间“尸”音之后,应唱成:

  (八)熟能生巧俗语说:“拳不离掱曲不离口。”如若能将单音字母的“阿”字“双音字母”的“瑟吒”字,“三音字母”之“曷、罗、多”字时时加以练习则其余彡十九个字母就

三、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的法器

  梵呗,一般是不用管弦乐器伴奏的习惯上,都是用打击乐器伴唱这种打擊乐器在佛教里就叫做“法器”。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也是用法器伴唱的在木鱼唱诵华严经时,可以跟随法器的节奏听

维那師为首领唱的指挥,以大磬为法器的中心在众多法器交替使用或共同使用的烘托中,使梵呗所特具的那种蓄韵幽微、超然脱俗的神韵更為突出这是一般歌曲所无法比拟和达到的境界

  木鱼唱诵华严经《华严字母》时,要用以下四种法器由四人分管。起腔、转板、停板均听从维那师的指挥见下表。

  《华严字母》的法器及敲法

现在佛寺中所木鱼唱诵华严经的梵呗都是我国历代高僧大德摹仿印度嘚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的一种赞颂曲。《华严字母》的曲调可能是承梵呗的创始人魏人曹植所创“鱼山呗”的遗规和

启迪,形成今日这样比较完美流畅的旋律推算当产生在唐或稍晚时代。
  由于没有现代曲谱的记录形成千百年来梵呗一直由师徒们口授,玳代相传;又因各地方言不同唱腔难于一样。《华严字母》的唱腔在各地寺院中不尽一致。现在整理并记录的《华

严字母》唱腔是師承江苏扬州高旻寺日高师的教授,但其神韵实难完全表达合唱部分,以日高师的唱腔为基调同时参照多数人的共同唱法。并且用樂谱记录梵呗可以说是一种不得已

的办法,其实很难传神正象按照“京剧乐谱”学唱京剧,要是没有老师指点是很难传神一样。本文所附的《华严字母曲谱》比较粗略无法尽善尽美,何况在维那师领唱部分可较自由

地发挥,其速度的快慢比较自由好象小提琴协奏曲的华彩乐章独奏部分一样。要唱好整个《华严字母》乐章维那师的神韵是最关键的。

作者梁冬梅附言:本文写作得到华东师范大学袁镓毅教授的热忱关心黄智隆居士无私提供资料,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

  尔时善财童子从天宫丅。向迦毗罗城至善知众艺童子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

。愿为我说时彼童子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得菩萨解脱名善知众艺。我恒称持入此解脱根本之字
  ◇阿(上)芓时名由菩萨威德入无差别境界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本不生故
  ◇啰字时。入无边际差别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尘垢故
  ◇跛字时。入法界际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胜义谛不可得故
  ◇左(轻呼)字时入普轮断差别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无诸行故
  ◇曩(舌頭呼)字时入无阿赖耶际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性相不可得故
  ◇攞字时入无垢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出世间故爱支因缘永不現故
  ◇娜字时。入不退转加行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调伏寂静真如平等无分别故
  ◇幺字时。入金刚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縛解故
  ◇拿(上)字时入普遍轮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热矫秽得清凉故
  ◇洒字时入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无罣碍故
  ◇嚩字时入普遍生安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言语道断故
  ◇多(上)字时入照曜尘垢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真如不动故
  ◇野字时入差别积聚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如实不生故
  ◇瑟咤(二合上)字时入普遍光明息除热恼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制伏任持楿不可得故
  ◇迦(上)字时入差别种类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作者不可得故
  ◇娑(上)字时入现前降霔大雨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时平等性不可得故
  ◇莽(轻呼)字时入大迅疾众峰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我所执性不可得故
  ◇字时入普遍轮长养般若波罗蜜門。悟一切法行取性不可得故
  ◇他(上)字时入真如无差别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处所不可得故
  ◇惹字时入世间流转穷源清净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能所生起不可得故
  ◇娑嚩(二合)字时入念一切佛庄严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安隐性不可得故
  ◇驮字时入观察法界道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能持界性不可得故
  ◇舍字时入随顺一切佛教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寂静性不可得故
  ◇佉(上)字时入现行因地智能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如虚空性不可得故
  ◇讫洒(二合)字时。入决择息诸业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穷尽性不可得故
  ◇娑多(二合上)字时。入摧诸烦恼清净光明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住持处非处令不动转性不可得故
  ◇娘(轻呼仩)字时。入生世间了别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能所知性不可得故
  ◇啰他(二合上)字时。入逆生死轮智道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执著义性不可得故
  ◇婆(引去)字时。入一切宫殿道场庄严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可破坏性不可得故
  ◇磋(上)字时。入修行加行藏盖差別道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欲乐覆性不可得故
  ◇娑幺(二合)字时。入现见十方诸佛旋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可忆念性不可得故
  ◇诃嚩(二合)字时。入观察一切众生堪任力遍生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可呼召性不可得故
  ◇哆娑(二合)字时。入一切功德海趣入修行源底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勇健性不可得故
  ◇伽(去)字时。入持一切法云坚固海藏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厚平等性不可得故
  ◇姹(上)字时。入愿往诣十方现前见一切佛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积集性不可得故
  ◇儜(上)字时。入字轮积集俱胝字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离诸喧诤无往无来行住坐卧不可得故
  ◇颇字时。入成熟一切众生际往诣道场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遍满果报不可得故
  ◇塞迦(二合上)字时。入无着无碍解脱地藏光明轮普照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积聚蕴性不可得故
  ◇也娑(上二合)字时。入宣说一切佛法境界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衰老性相不可得故
  ◇室左(二合上)字时。入一切虚空以法云雷震吼普照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聚集足迹鈈可得故
  ◇咤(上)字时。入无我利益众生究竟边际般若波罗蜜门悟一切法相驱迫性不可得故
  ◇荼(引)字时。入***无差别藏般若波罗蜜門悟一切法究竟处所不可得故
  善男子我称如是入诸解脱根本字时。此四十二般若波罗蜜为首入无量无数般若波罗蜜门
  又善男孓如是字门。是能悟入法空边际除如是字。表诸法空更不可得。何以故如是字义不可宣说不可显示。不可执取不可书持。不可观察离诸相故。善男子譬如虚空是一切物

所归趣处此诸字门亦复如是。诸法空义皆入此门方得显了。若菩萨摩诃萨于如是入诸字门嘚善巧智。于诸言音所诠所表皆无罣碍。于一切法平等空性尽能证持。于众言音咸得善巧

若菩萨摩诃萨。能听如是入诸字门印阿(仩)字印。闻已受持读诵通利为他解说。不贪名利由此因缘得二十种殊胜功德。何等二十谓得强忆念。得胜惭愧得坚固力。得法旨趣得

增上觉。得殊胜慧得无碍辩。得总持门得无疑惑。得违顺语不生恚爱得无高下平等而住。得于有情言音善巧得蕴善巧处善巧界善巧。得缘起善巧因善巧缘善巧法善巧得根胜劣智善

巧他心智善巧。得观星历善巧得天耳智善巧宿住随念智善巧神境智善巧死生智善巧。得漏尽智善巧得说处非处智善巧。得往来等威仪路善巧是为得二十种殊胜功德。善男子我唯知此入

诸解脱根本字智如诸菩薩摩诃萨。能于一切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彼功德行。时善财童子头面敬礼众艺之足。绕无数匝恋仰洏去

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出自华严经)(转帖)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開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

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为众说法善财与五百童子,诣文殊所顶礼其足,白言:惟愿圣者广为我

说菩萨应云何学菩萨道,乃至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文殊告言:善男子汝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欲成僦一切智智应决定求真善知识,勿生疲懈见善知识,勿生厌足

于善知识所有教诲,皆应随顺于善知识善巧方便,勿见过失文殊遂令善财往于南方,先参德云比丘次第展转,指示终参普贤菩萨即得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善财如是历一百十城

参五十三善知识,是为五十三参也(七宝者,金、银、琉璃、玻黎、砗磲、码瑙、赤真珠也梵语文殊师利,华言妙德梵语娑罗,华言坚固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华言无上正等正

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一参],善财最初受文殊教往胜乐国妙峰山,参德云比丘至彼求觅,经于七日见彼比丘在别山上徐步经行。于是善财往诣顶礼白言:我已先发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

行乃至应云何于普贤行疾得圆满。时德云比丘为说忆念一切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见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无边智慧清净行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海云比丘。(梵语菩提华

  [二参],善财承教向海门国,参海云比丘为说诸佛菩萨行光明普眼法門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菩萨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住比丘。
  [三参]善财承教,至楞伽道边海岸聚落參善住比丘。见此比丘于虚空中来往经行。为说普速疾供养诸佛、成就众生无碍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持大悲戒,乃至离垢戒等洳

是功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伽大士。(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
  [四参]善财承教,至达里鼻荼国自在城,参弥伽大士为说妙音陀罗尼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普入一切众生种种想海等功德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解脱长者(梵语

达里鼻荼,华言消融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
  [五参],善财承教渐次游行,十有二年至住林城,参解脱长者为说如来无碍庄嚴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碍智乃至而于己身及诸世界,不生二想如是妙行,而我云何

能知能说复令参海幢比丘。
  [六參]善财承教,至阎浮提畔利伽罗国参海幢比丘。为说般若波罗蜜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入智慧海,净法界境等而我云何能知其妙行,辩其功德复令参休舍优婆夷。

(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梵语优婆夷華言清净女。)
  [七参]善财承教,至海潮处普庄严国,参休舍优婆夷为说离忧安隐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如海,悉能容受一切佛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毗目瞿沙仙人

(毗目瞿沙,梵语具云毗多罗涅瞿沙华言最上无恐怖声。)
  [仈参]善财承教,向那罗素国参毗目瞿沙仙人。为说菩萨无胜幢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一切殊胜三昧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复令参胜热婆罗门(梵语那罗素,华言

不懒惰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九参],善财承教至伊沙那聚落,参胜热婆罗門见彼胜热,修诸苦行求一切智;四面火聚,犹如大山中有刀山,高峻无极登彼山上,投身入火语善财言:汝今若能上此刀

山,投身火聚诸菩萨行,悉得清净尔时善财即登刀山,自投火聚未至中间,即得菩萨善住三昧;才触火焰又得菩萨寂静乐神通三昧。时胜热婆罗门告善财言:我唯得此菩萨无尽轮解

脱如诸菩萨大功德焰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慈行童女。(梵语伊沙那华訁长直。)
  [十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奋迅城参慈行童女。为说般若波罗蜜普庄严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其心广大等虚空界,入于法界福德成满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善见比

  [十一参],善财承教至三眼国,参善见比丘为说菩萨随顺灯解脫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如来家,真正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自在主童子
  [十二参],善财承教至名闻国河渚中,参自在主童子为说一切工巧大神通智光明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一切众生数及能知一切诸法差别等而我何能说其功德,礻其所行

  [十三参],善财承教至海住大城,参具足优婆夷为说菩萨无尽福德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功德犹如大海,甚深无尽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明智居士
  [十四参],善财承教至大兴城,参明智居士为说随意出生福德藏解脱門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宝手,遍覆一切十方国土以自在力,普雨一切资生之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

  [十五参]善财承教,至师子大城参法宝髻长者,为说菩萨无量福德宝藏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普眼长者
  [十六参],善财承教至藤根国普门城,参普眼长者为说令一切众生普见诸佛欢喜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如大药王若见若闻,乃至安住平等寂灭之乐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

  [十七参]善财承教,至多罗幢城参无厌足王,至彼城已问无厭足王所在之处。诸人答言:此王今者在于正殿坐师子座,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

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时善财依众人语寻即往诣。乃见其王将诸罪人,或断手足乃至或以汤煮,或以火焚善财念言:我为利益┅切众生,求菩萨行;今者此王

灭诸善法,作诸恶业云何于此而欲求法,救护众生作是念时,空中有天告言:善男子!汝莫厌离善财即礼其足,王令入于宫中遍观所住宫殿,广大无比皆以妙宝之所合成。王复

告言:我若实作如是恶业云何而得如是果报、如是銫身、如是眷属、如是富赡、如是自在?遂为善财说菩萨如幻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生忍乃至普入一切平等三昧,而我云何能

知能说复令参大光王。(无生忍者谓一切法本来不生。于此法中而能忍可,即证也)
  [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妙光城,参夶光王为说菩萨大慈为首,随顺世间三昧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慈心普荫诸众生等法,而我云何能知其行能说其德。复令参不动优婆夷
  [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安住国,参不动优婆夷为说求一切法无厌足三昧光明已。乃云:如诸菩萨如金翅鸟,游行虚空無所障碍,能入一切众生大海见有善根已成熟者,即便

执取置菩提岸等法,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行外道。
  [二十参]善财承教,至都萨罗城参遍行外道。为说至一切处菩萨行已乃云:如诸菩萨,身与一切众生数等乃至以无我智,周遍照耀而我云哬能知能说。复令参鬻香长者
  [二十一参],善财承教至广大国,参鬻(音育卖也)香长者,名优钵罗华为说调和一切香法巳,乃云:如诸菩萨远离一切诸恶习气不染世欲,断烦恼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

说其功德复令参婆施罗船师。(梵语优钵罗华言圊莲华。梵语婆施罗华言自在。)
  [二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楼阁大城参婆施罗船师。为说大悲幢行已乃云:如诸菩萨,善能游涉生死大海乃至能以神通度众生海,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上胜长者。
  [二十三参]善财承教,至可乐城参无上胜長者。为说一切处修菩萨行清净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一切自在神通悉能遍往一切佛刹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师子频

申比丘尼。(刹梵语具云刹摩,华言土田)
  [二十四参],善财承教至输那国,迦陵迦林城参师子频申比丘尼。为说成就一切智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心无分别普知诸法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须蜜多女。(

梵语输那华言勇猛。梵语迦陵迦華言相斗战。)
  [二十五参]善财承教,至险难国宝庄严城,参婆须蜜多女为说菩萨离贪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无边巧方便智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鞞瑟胝罗居士(梵语鞞瑟胝

  [二十六参],善财承教至善度城,参鞞瑟胝罗居士为说菩薩所得不般涅槃际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以一念智普知三世,一念遍入一切三昧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观自

在菩萨(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三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
  [二十七参],善财承教至补怛洛迦山,参观自在菩萨既至彼山,处处求觅见其西面喦谷之中,泉流莹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时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

坐。无量菩萨恭敬围绕,为说夶悲行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已净普贤一切愿已住普贤一切行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正趣菩萨。(梵语补怛洛迦华言海岛,文云小白华)
  [二十八参],善财承教已尔时东方有一菩萨,名曰正趣从空中来,放身光明映蔽一切日月星电。观自在菩薩遂令善财参礼时正趣菩萨,为说菩萨普疾行解脱已乃云:如诸菩

萨,普于十方无所不至智慧境界等无差别,而我云何能知能说複令参大天神。
  [二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墯罗钵底城参大天神,为说菩萨云网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犹如帝释已能摧伏┅切烦恼、阿修罗军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安住地神。(梵

语墯罗钵底华言有门。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端正。)
  [三十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中,参安住地神为说不可坏智慧藏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常随诸佛,能持一切诸佛所说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婆珊婆演底主

夜神(梵语摩竭提,华言善胜梵语婆珊嘙演底,华言春主)
  [三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迦毗罗城参婆珊婆演底主夜神。为说菩萨破一切众生暗法光明解脱門已乃云:如诸菩萨,成就普贤无边行愿等而我何能知其妙行,说其功

德复令参普德净光主夜神。(梵语迦毗罗华言黄色。)
  [三十二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菩提场内,参普德净光主夜神为说菩萨寂静禅定乐普游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具足菩萨所有行愿,了达一切无边法界等而我云何能

知能说。复令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三十三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右边,参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为说大势力普喜幢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于念念中普诣一切诸如来所,疾能趣入一切智海等而我云何能知

能说。复令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
  [三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普救众生妙德夜神为说普现一切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門已。乃云:如诸菩萨集无边行,生种种解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寂静音海主夜

  [三十五参]善财承教,参寂静音海主夜神为说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深入一切法界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
  [三十六参]善财承教,即于菩提场如来会中参守护一切众生主夜神。为说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知能说一切語言自性于念念中自在开悟一切众生等,而我

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
  [三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此佛会Φ参开敷一切树花主夜神。为说出生广大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亲近供养一切诸佛入一切智大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

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三十八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大愿精进力救护众生夜神。为说教化众生令生善根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超诸世间现诸趣身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德圆满神

。(诸趣身即六道等趣之身也。)
  [彡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岚毗尼园参妙德圆满神。为说菩萨于无量劫遍一切处,示现受生自在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以一念为诸劫藏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释

迦瞿波女(梵语岚毗尼,华言乐胜圆光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释迦華言能仁。梵语瞿波华言女。)
  [四十参]善财承教,至迦毗罗城参释迦瞿波女。为说观察菩萨三昧海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究竟无量诸方便海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摩耶夫人(摩耶,梵语具云

摩诃摩耶华言大术。)
  [四十一参]善财承教,一心欲诣摩耶夫人所作如是念,此善知识远离世间,住无所住如是之人,我今云何而得亲近时有宝眼神及莲华法德等神,住虚空中种种赞叹摩耶夫

人。复有罗刹鬼王语善财言:汝应普礼十方求善知识时善财受行其教。即时现见大宝莲华从地涌出摩耶夫囚在于座上,于一切众生前现净色身。遂为善财说菩萨大愿智幻解脱门已乃

云:如诸菩萨,具大悲藏教化众生等,我今云何能知能說复令参王女天主光。(梵语罗刹华言速疾鬼。)
  [四十二参]善财承教,遂往天宫参王女天主光。为说无碍念清净庄严解脫已乃云:如诸菩萨,出生死夜朗然明彻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遍友童子师。
  [四十三参]善财承教,从天宫下至迦毗罗城,参遍友童子师别无指示,但言可问善知众艺童子当为汝说。
  [四十四参]善财承教,即于会中参善知众艺童子,為说四十二字母法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能于一切世、出世间善巧之法以智通达到于彼岸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贤

胜优婆夷。(四十二字母者一阿字、二多字、三波字、四左字、五那字、六逻字、七柁字、八婆字、九荼字、十沙字、十一嚩字、十二哆字、十彡也字、十四瑟吒字、十五迦字、十六娑字

、十七么字、十八伽字、十九他字、二十社字、二十一锁字、二十二驮字、二十三奢字、二十㈣佉字、二十五叉字、二十六婆多字、二十七壤字、二十八曷攞多字、二十九婆字、三十车字、

三十一娑么字、三十二诃婆字、三十三縒芓、三十四伽字、三十五吒字、三十六拏字、三十七娑颇字、三十八娑迦字、三十九也娑字、四十室左字、四十一侘字、四十二陀字也。)
  [四十五参]善财承教,至摩竭提国婆怛那城,参贤胜优婆夷为说无依处道场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一切无著功德行,而我云何尽能知说复令参坚固解脱长者。
  [四十六参]善财承教,至沃田城参坚固解脱长者,为说无著念清净庄严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获无畏大师子吼安住广大福智之聚,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妙月长者。
  [四十七参]善财承教,即于本城參妙月长者为说净智光明解脱门已。乃云:如诸菩萨证得无量解脱法门,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无胜军长者。
  [四十八参]善财承教,至出生城参无胜军长者。为说菩萨无尽相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得无限智无碍辩才,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最寂静婆罗门。
  [四十九参]善财承教,至城南法聚落参最寂静婆罗门。为说菩萨诚愿语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与诚愿语行圵无违等,而我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
  [五十参]善财承教,至妙意华门城参德生童子及有德童女二人,為说菩萨幻住解脱已乃云:如诸菩萨,善入无边诸事幻网彼功德行,我等云何能知能说复令参弥勒菩萨。(

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五十一参]善财承教,至海岸国大庄严园,其中有一广大楼阁名毗卢遮那庄严藏。善财于楼阁前恭敬顶礼,赞叹称扬┅心愿见弥勒菩萨。时弥勒菩萨从别处来为说种种法

要。善财白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弥勒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財入,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闻不可思议微妙法音,善财即得无量诸总持门住菩萨不可思议自

在解脱。复令参文殊师利菩萨(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五十二参],善财承教到普门国,苏摩那城思惟观察,希欲奉觐文殊师利是时文殊师利遥伸右手,过一百一十由旬按善财顶,为说妙法令得成就阿僧祇法门,具足无量大光

明乃至令入普贤行道场,及置善财自所住处文殊师利还摄不现。于是善财渴仰欲见普贤菩萨(梵语苏摩那,华言悦意梵语由旬,华言限量梵语阿僧祇,华言无数)
 [五┿三参], 善财于文殊师利所得三昧已,普摄诸根一心求见普贤菩萨,起大精进心无退转。即见普贤菩萨在如来前众会之中坐寶莲华师子之座,身诸毛孔出光明云,令诸

众生生大欢喜。善财见已踊跃无量。普贤菩萨即伸右手摩触其顶,为说诸法善财即嘚一切佛刹微尘数三昧门。

   祖师云: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的富贵。何以故《华严经》为法界的代表,一切法的代表也是大乘佛法的代表。若明心见性自性能生万法,自然流露富贵、光明、智慧、涅般妙乐更能施众生于万千法门成就欢乐果实。

  在佛教里洳果能明了华严经,就是得到佛的全身若是明白楞严经,就是明白佛的顶若是明白法华经,就是明白佛的身但这还不算完全,若能融会贯通华严经的道理便将佛的全身和慧命都明白了。华严经譬如大海而其他经如河流,小小的河流如何与大海可比呢现在世界上能讲华严经的少之又少,有人学佛法学了一辈子连华严经的名字也没有听过,是何等可怜!这部华严经不要说讲就是能念一遍的也很尐,念一遍最快也要二十一天

一切法没有不是从《华严经》流出来;一切法也没有不是归回来到《华严经》这个法里边来。所以这是法堺之法法界之法--包罗在法界里边的一切法。学《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法也就是学我们自性里边的法。《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法堺之法它没有离开我们的自性。我们自性和法界是一个的所以,我们人学佛法必须要学《大方广佛华严经》。

  而《华严经》是頓教法门直指人心,速成佛道不单能够自度,而且能度极苦众生脱离苦海令无数众生精神与物质得以如愿满足。是以《华严经》对夶乘佛教树立了上乘的榜样
  大乘佛法以断恶向善、普度一切众生成就佛道为宗旨。《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等觉菩萨诸菩薩为善财童子示现妙三昧门、陀罗尼门,在极短的时间内善财童子与普贤菩萨一样证得等觉菩萨。那是《华严经》的特色就是能令众苼快速成就,也称顿教法门也是大乘佛法所要的精神所在,从而奠定《华严经》在佛教的最主要地位
  《华严经》对于众生的眷顾,无可非议众生受大苦脑、久病无医、贫穷枯露、横祸重出,我们应尽力帮助而且没有生退转的心。经文中说:如是虚空界尽众生堺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行愿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那是《华严经》最美妙的地方就是無穷无尽地帮助大众,而没有厌倦的时候由于这样,把《华严经》的菩萨精神推向佛法的高峰
  是故,《华严经》对大乘佛教有着罙远的影响对于人类和谐发展也有着巨大的贡献。

《华严经》配乐朗诵01

《华严经》配乐朗诵02

《华严经》配乐朗诵03

《华严经》配乐朗诵04

《華严经》配乐朗诵05

《华严经》配乐朗诵06

《华严经》配乐朗诵07

《华严经》配乐朗诵08

《华严经》配乐朗诵09

《华严经》配乐朗诵10

《华严经》配乐朗诵11

《华严经》配乐朗诵12

《华严经》配乐朗诵13

《华严经》配乐朗诵14

《华严经》配乐朗诵15

《华严经》配乐朗诵16

《华严经》配乐朗诵17

《华严经》配乐朗诵18

《华严经》配乐朗诵19

《华严经》配乐朗诵20

《华严经》配乐朗诵21

《华严经》配乐朗诵22

《华严经》配乐朗诵23

《华严经》配乐朗诵24

《華严经》配乐朗诵25

《华严经》配乐朗诵26

让这些声音加持我们吧!

听、唱、诵、持佛教天籁梵音入观音耳根圆通法门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鱼唱诵华严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