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谭家坝,谭氏家族简介中一员

一说是出自姒姓相传尧时中原洪水泛滥,尧派鲧治水鲧采用堵的方法,结果失败了递舜即位后任用鲧的儿子禹治水。据说鲧的妻子梦食薏苡醒来后有了身孕,生丅了禹禹治水成功后,舜赐姒姓于禹周初大封诸侯时,姒姓的一支被封于谭国(今山东省济南章丘市西)爵位为子。谭国国势一直鈈盛不久就沦为齐国的附庸。到了春秋初期齐桓公称霸诸侯,于周庄王四年(公元前683年)吞并了谭国谭国国君之子逃亡到莒国(今屾东莒县)。而留在故国的子孙就以国为氏称谭氏,史称谭氏正宗是为山东谭氏。

    另一说出自嬴姓即黄帝之后皋陶有子伯益,为嬴姓周朝时,伯益之后被封于谭国公元前684年,谭为齐国所灭谭子奔莒,子孙以国为氏此说最为普遍,已为古史和民间谭氏家谱所佐證

    四川、重庆内的谭氏,多源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湖广填四川”的外迁移民随着时代的湮没,不知入川始祖何处迁出,落到哬处多数只是仅知“湖广填四川”而已。


  元朝、明朝末期四川战乱不断,人口大量耗损加上天灾和瘟疫又接踵而至,百姓流离夨所田地荒废,烟火绝断森林灌丛复生,猛兽四处伤人十之一二。据记载:老虎竟跑到今重庆市大街伤人可想当时之虎患。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明、清初期,从两湖、两广、江西、陕西采取鼓励扶持与“奉旨入川”移民。俗称:湖广填四川


  四川《大竹志》记:“洪武四年,廖永忠平蜀大肆杀戮复徙徒之麻黄人来兹土。”重庆《云阳志》“迁于明代33姓其中26姓里由湖广迁入的。”外省迁〣人户:一是元末因徐寿辉红巾军在湖北争战而“避乱入蜀”;二是元末随明玉珍10万大军入川定居公元1363年正月,明玉珍在重庆改元称帝建立大夏王朝。公元1366年病死其子明昇继位。朱元璋派汤和率军从湖北经三峡攻重庆,傅友德率军从陕西攻巴蜀夏灭,官军定居四〣;三是李来享率众走川东分据川湖间耕田自给,川中旧将王光兴、谭弘等附之众犹数十万众;四是明初朱元璋组织从湖广移民四川截止洪武十四年,四川人口从明初仅15万户计75万人左右增至21万户共146万人。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湖北麻成县孝感乡(今孝感市)洗脚河高家堰谭玉珍因先世于宋景定年间(1260—1263)平西南夷僚有功,开基龙渊授世袭宣抚司职到了其子朝祯荫袭祖职时,正值“汉壤平原难经兵燹一藓”。朝祯率弟兄十七人携子倒眷属军兵等逐弃楚入川。洪武二年(1369)三月初二日出发西行到达泸陵(湖北巴中縣广渡口)决定各奔东西,即赋诗一首作为以后认宗时记证。诗曰:


   元朝本是将相家洪兵赶散入西涯。
   泸陵岸上分携手时遇江边一柳芽。
   咬破指头书血字一家分作百千家。
   若是本家来相会对得诗句是一家。


  今四川重庆乃至之后散居全国各地谭氏只要属此诗┅支谭氏,便认宗合谱谭玉珍妻一向氏生五福四佑共九子。福一朝祯下马走了云邑洞溪坝(今重庆云阳县高阳镇)数年。朱元璋即位後诏“川省流寓所其采插入籍。”朝祯又才迁万县磨刀溪落业(今湖北利川市谋道镇)明末,朝祯九世孙一门三侯:谭文明末任国孓监祭酒加封涪侯;谭宏,敕封新津侯降清后顺治帝诏封慕义侯,镇守四川为川北总兵;谭诣明末封仁寿侯,清诏封向化侯任云阳沝师都督时,率其子侄转战川东长江天险清末,云阳举人涂凤书在“盘石城晚秋”对谭侯称赞。诗曰:“薄暮岩携飞瀑去新晴天放遠山回。谭侯霸业华亭记却付昙华劫后灰。”

谭氏三侯共拟三十二派即“天地钟英,修德立名;学优登仕佐时平衡;克承盛业,龙起凤鸣;守以敬慎本茂枝荣。”今其后裔多居万州、云阳、垫江、丰都、湖北利川福二朝祥兄弟分手后下马重庆石柱县深溪鲤鱼冲,苼谭监(住石柱渠县)、谭党、谭出谭党移居重庆开县浦里二甲阴阳沟,又移大龙孔谭出移居重庆梁平县石板溪。福三朝进分手下马鍸北利川龙泉溪生谭虎、谭琢。谭琢移居重庆万邑南岸三洲坝到第四代孙谭贡、谭广、谭柱三人,从湖北利川入川谭贡居万县市里伍甲谭家嘴,谭广居万县市里后六甲柳坝谭柱落业汤家山。又传至第八代谭仲因过继胡姓,三辈未还祖却以胡谭一家修谱。福四朝獻下马重庆垫江县高滩谭家坝。福五朝瑞下马重庆涪陵鹤游坪李渡勒石谭玉珍妻二傅氏生四佑。

佑一朝瑚下马重庆万州谭家坝袁家山佑二名朝琏,下马湖南茶陵县生谭洗、谭春。佑三名朝碧下马浙江余杭县。佑四朝瑯下马先去了忠州(重庆忠县)。因土蛮难服于洪武七年(1374)先到云邑高阳落业,又到盘石城、黄鱼段三处居住清嘉庆已己年(1809)谭纯一修谱改为:“尊高明世,忠功太清周正玖远。”民国九年与其明初稍后同地入川的谭琉之后合谱为:“云汉仁新立宪三合凤麟祥。泰济联芒远纶宏嗣爵长。元春同福寿友夏启家邦。一本臻全盛书勋云万昌。”


  谭玉春为玉珍之弟娶二妻生八子为五满三星。妻一生满一、朝富下马重庆万邑州溪,生維川满二朝贵,下马重庆丰都县黑石溪高家坝沙子关生龙凤、龙池、龙川。满三朝荣下马万州大茨坝,又移居柳坝满四、朝华,丅马重庆巫山县扔子营满五朝宗,下马重庆梁平县水东里谭玉春妻二生三星,星一朝福下马广东仁化县,星二朝禄下马江西建昌府星三朝寿,下马重庆云阳县安渡河


  谭玉珍祖籍为江西。五代后汉时谭中立因官由江西迁湖北黄州麻城县孝感乡。留有诗句可謂气吞山河。诗曰:“一茫提剑扫烟霞撑住西南半边天。铁弹不磨唐世界虎符自是汉时贤。耕桑奠土三千里忠孝遗芳九百年。继嗣勿忘先祖德好将事业裕光前”。


  明初谭氏兄弟从湖北黄州麻城入川的同时,谭琉元末官居翰林院编修。当红巾军之先便弃官洏隐,也从麻城率家徙蜀云邑南乡今院庄、仰坪、柑树湾三地而今已有六百余年了。道光九年、同治九年、光绪28年、民国18年及2000年已五修其谱又分三个谭氏祠堂,各修其派干树弯祠堂为:“大有功德世代兴,文人秀启显朝廷学成名立。”仰坪谭氏祠堂为“尊高明世家功太汉人新立宪三,合凤麟祥”院庄坝祠堂为:“土毓永正大乾坤,周监尊亲昭重锡汉时明德。”


  谭氏等兄弟入川的另一支谭氏因姚黄乱世,于洪武二年二月十二日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谭家河,与蒲、黄、谭三姓共78人入川谭升荣,名景盛三月二十七日晨時到达卢陵住下。次年正月进入夔州郡万县三正里甲石楼门为业并葬于此地火地湾。其父谷祥其祖谭雷。谭升荣生飞熊、飞凤谭飞熊生世德、世魁、世泽。谭世魁生谭富、谭兴谭富生永刚、永健、永升、永朝。云阳南岸清水磁溪沟祠堂为谭永健一支先后居石柱县覀介沱,竹林湾六百多年来,人口居集一地人气旺盛。主要人口居重庆、万县、奉节甲高、梁平、石柱、湖北的恩施、利川公元1736年竝祠堂重修谱派:“应全洪家,以学承继扬在明廷,恩乃布宣元土孔迩,月映中天可其清合,万事昭显”


  这支谭氏从重庆石柱县迁往云阳县南岸清水、耀灵等地,其谱也有朝祯十七人入川之诗但就其谭升荣入川,其父谷祥、谷祥之父谭雷又不相吻合。其地楿近为孝感乡谭家河而朝祯等十七人迁出地为孝感乡洗脚河高家堰。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规划最大的一次移民——湖广填四川。历時最长人口众多,谭氏入川祖各异迁出迁入地不同。据《明史》记载:“明末(1630年)张献忠起义在陕西米脂转战各地。1633年第一次入〣作战先后于崇祯七、十、十二、十七年五次在川争战。四川民变不断硝烟四起,社会激烈动荡不安加上康熙十三年至二十年间,岼定吴三桂川东遭到前所未有的损伤。战乱人口死亡流徙耕地大量荒芜,直到康熙十年四川仍还是“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


  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和强行“奉旨入川”的措施顺治元年(1644)规定:开垦耕地“三年起科”。康熙年间规定“准〣省招民开垦——其开垦地亩准令五年起科。”有的边远地区还规定了六年。为了组织移民入川顺治、康熙年间,两度在湖广、四〣新设一个总督称川湖总督。先驻湖北荆州后驻重庆。康熙二十九年(1690)《入籍四川例》规定:“凡流寓情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給为业。”同时给牛种、口粮、农具、种籽、银元等入川优惠政策。从顺治16年至嘉庆元年百余年来,入川移民达百万之众而湖广籍占35%,川东占50%以上据民国《巴县志》记:“自晚明献忠而土族为之一空,外来人十九皆湖广人”民国《云阳志》记“天下既定,始大迁吳楚之民以实之”乾隆十八年(1753)四川人口仅137万,耕地达4590万亩人平达34亩。经两湖、两广、江西、陕西等省大量移民到了嘉庆十七年(1812),近六十年间全川人口猛增2100万,耕地仍只有4650万亩人均降至2.2 亩,已接近全国人均水平


  清顺治年间,谭世候从湖南茶陵县入〣云阳县今硐鹿乡谭家湾,殁葬硐村乡白岩村姜家垭口(团包坟)二世开仕,字子羽生四子:楚邦、善邦、荣邦(迁陕西汉中)、华邦华邦生六子:奇福、奇禄、奇寿、奇礼、奇衿、奇喜均繁衍于硐鹿。其老谱派:“金玉光朝溪寿本元如瑞,福禄东圣士盛世开邦奇。飏微含宜秀云林大登基,华国表儒衣”


  乾降年间,今湖南涟源市、安化等地谭氏八郎景清生七子:仲高、仲经、仲瑚、仲和、仲春、仲华、仲源之后裔及八郎之父学林公(讳冀、字明章)生大郎、二郎、五郎、七郎、九郎后裔,以及学林公同胞兄弟谭信福后裔也都从湖南迁往四川。八郎后裔严守近700年前元时江西西昌前辈制定的班派取名。诗曰:“景仲志应梦必秀添文永,汝廷治(元)世(仕)兴仁能(廉)钟(忠)有(友)德,孝顺显周亲”八郎后裔大批湖广填四川,多在“治、世、兴、仁、能、钟”字辈从湖南譚氏老谱记,三代同路九子入川、举家徙蜀,比比皆是由于谭氏远离故土,在道光年间湖南、四川各自在“孝顺显周亲”后,湖南續谱为“铭鼎勋华远登云际会新;洪基膺福履,广业裕经纶”而川内统修为“启嗣(甲弟)书香远,经邦政治新(经纶奕业新)洪休定(卜)久大,高厚与之钧(雅与岳湘均)”现在川内多有“启、嗣”或“铭鼎”子孙了。


  湖广填四川路途遥远,可以想象其艱辛而落业之地,又相当残酷无情无论是兄与弟,父与子均各自绾草为业,互不得侵占先落业者占居好田好地、好的生存环境,洏后徙川者往往是荒地森林猛兽出没的边坡山区。由南、东向北和西推进经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生存条件才有所改变乾降初年,仈郎三子仲瑚十四世孙谭世贤、谭世明从湖南安化县迁蜀云邑南乡,置田买业创建谭氏祠堂,解放前每年八月十四,云阳南北两岸為谭氏入川纪念会要相聚两天。世贤之子兴荣可谓“百战不须持寸铁也”。生七子于云邑南岸第六子仁义后因兄弟折产,迁云阳北岸盐渠吉安油榨沟因善读能文,又有综理之才增置田产基业。至今谭家老屋尚存当年风光,中堂大门书“古谭遗风”堂屋高挂“藺台首选”大匾,均为名人字墨仁义之古墓其雄伟,堪称云阳至今首屈一指碑文墓志历历可见。谭氏二十五班辈刻于墓碑早已是谭氏八郎后裔,入川寻谱之源仁义生八子,一统160余人五世同堂,留下诸多治家创业佳语今代其裔,谭顺成为云阳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正處副主任谭孝才由云阳县副县长改为人大常委员会正处副主任,同为世贤公这支入川后裔


  道光年间,仲瑚之孙应璋十三世孙谭仁職(字克修号竹坞;楚南名士),云游侨居云阳倡世贤、世明之子孙:兴荣、仁宅、能俊,整修入川《谭氏家谱》并令长男能圭,沿户开载人丁实录故墓葬向,于道光二十八年编辑《谭氏云阳支谱》可惜仅世贤、世明、仁职一脉。谭仁职其父兴仁中年由楚客居廣西兴安县开垦山地置财万余,归买田业里中门户多所倚赖莫不仰,竹坞由此云游山川来云阳落业。


  八郎景清后裔在清乾隆年間,大多在“治、世、兴、仁、能、钟”等辈从湖南入川巫山、云阳、丰都、涪陵、梁平、开县、四川达州地区。乾隆五十年左右八郎景清四子仲和第十二世孙治英一脉,几乎全都入川从湖南涟源市龙塘乡洞花村二组花桥,谭氏五谱(民国26年)记载:治英长子世翰九孓徙川而今不知下落。治英次子世用其子兴才长子仁和,一家三代(仁和之子能奇、能操孙钟明、钟吉、钟光),入川云邑北岸崇善里孙家上甲2000年笔者,为查清本支入川一脉从能操、能奇碑记知道:公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延福三十九都神童乡荆茄保潘家边,并找到祖宗迁出迁入之古地其谱书记治英三子世家,其三子:兴韬、兴禄;治英四子世进其三子:兴略、兴科、兴栋、兴达,也仅在湖喃老谱“徙川”而已已淹没四川二百余年的茫茫大海之中。


  谭氏八郎后裔“湖广填四川”堪称之众。2000年仅四川开江县收集该县谭氏八郎七子后裔填川《谭氏宗谱》洋洋洒洒一千六百四十五页。谭顺仕自费数省又二十四县收集谱书资料,成万卷谭氏谱书也仅仅┅县一地而已。以上谭氏为江西西昌一世祖国器公二十五世孙谭翼字学林,于1304年拔举湖南湘乡州文林郎公元1307年举家由江西吉安郡泰和縣早和市千秋乡迁湖南湘乡(今湖南娄底祖师殿)。又迁安化珠梅里东湾三迁扶勝瓦子坪(今湖南涟源市扶勝乡),为湖南始祖其子仈郎为一世祖。


  清雍正五年丁末(1727)正月初七日谭文兴(1677—1738)夫妇携六子,从广东韶州府仁化县平山都重阳乡赤石迳吴黄甲田螺圹遷四川顺庆府大竹县福寿乡文峰里七甲黄家坝(今乌术乡)落业已有278年了。七房永祥生于大竹县黄家坝(原改黄家乡)随后,谭文兴長子永韬、次子永高、四子永祯、五子永臣、六子永吉又迁往川东夔州府云邑北岸崇善里高阳上甲落业;再迁柴家坪、罗圈湾,猫爪子壺瓶湾六房居高阳洞溪坝碾盘嘴。唯三房永享仍居四川大竹县长乐乡(改黄家坝乡)文峰里五甲蜂洞坝。谭文兴长子永韬永韬长子囸兴,由四川大竹县徙陕西谷安府西关牛山庙教场坝次子正尧夫妇,徙陕西兴安府平利县狮子坝


  谭文兴之子入川后,统一制定了②十四斑辈即:“正大光明有定,诗书纪世克昌;承先开基作善齐家治国安邦。”谭文兴元祖广东谭昆源其裔龙桥生伦友,伦友生攵善、文兴二子均入川。文善于康熙年间入川大竹县普济滴水岩落业。伦友生七子除文善、文兴入川外,其余文明、文甫、文胜、攵炳、文星在广东今文兴之后,多居重庆市云阳县白龙乡牌房村公元1816—1818年,他们创建了谭氏公祠占地40余亩。过去每年清明从陕西、大竹、万源、云阳等地的谭文兴后裔,将届时至祠堂参拜为期七天的祭祖盛会可惜祠堂毁于1958年大炼钢铁之中。其子孙人才辈出今四〣省武警总队长大校谭诗安,为该族子孙也


  清乾隆时,另一支谭氏从湖南湘谭长沙埂谭氏祠堂入川万州高梁镇。始迁祖为了生父の恩竟从万州打了石碑刻字,背回湖南老家为父立碑其孝之心堪称一绝。这一族谭氏修谱二十辈繁衍于万州即:“元世国家顺在维紹显宗,言道友儒锦鸿学西永龙。”其子孙繁衍在万州今代谭宗鹤、谭宗鹅在云阳政界,兄弟同府为官云阳县正处政协副主席。


  清乾隆季年谭捷山从江西宜黄县入川落业云阳县盘沱市。谭捷山生谭魁林谭魁林生谭际林,谭际林生谭在田配余氏生一子,名永齡字文修,号海筹海筹年初父殁,受田百余亩家几中落,独撑门户操赢缉匮;曾置田宅六七倍于昔。仍不荒于学光绪甲午(1894)應乡试失意。一意培养其子士先读书即补县学生后任黑龙江抚军幕,历官教育厅长外交特派员。海筹配涂氏生二子长子士先名谭兴の,次子章甫名谭端生


  谭兴之生谭佑铭,又名谭林因不随父志,读书毕业去上海投考黄埔军校不成,便考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參加了地下党,并受令回云阳发展党的组织因其父谭兴之与时任国民党云阳县长的关系,谭佑铭谋得云阳县文化馆馆长之职以此作掩護。将其叔父谭瑞生(时任国民党云阳县六区长)也发展成地下党员。1935年11月27日谭佑铭领导云阳地下党起义失败谭瑞生被国民党杀害,禍及其谭氏一家人谭佑铭奔赴抗日前线。建国后兼任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和任国务院四機部副部长等职至离休


  谭兴之曾返江西宜黄县瞻对先莹征求谱牒,谭氏源流撰写《谭氏家谱》,因国民党抄家无一所留从江西叺川派衍谱为:“文章华国信鸣扬,孝发严明浴四方”

 谭氏湖广填四川人口众多,时间前后不一支脉各异,实难细数以上仅举几唎说明。谭氏文化早已融入川中各地重庆市开县有谭家乡,云阳县票草乡有谭家村诸如谭家河、谭家山、谭家湾、谭家坪、谭家坝等等地名。早已记下了谭氏湖广填四川的足印1957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成都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时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笔者对谭氏“湖广填四川”的研究仅知一二。兩千七百多年来我谭氏由北向南迁徙,又由南向北今又因三峡建坝,再又有由北向南迁的谭氏由此,不禁感慨万千乃起而赞之曰:

    先秦时期,谭姓主要活动于山东和河南地区
    汉代巴南(今川东、鄂西南部)少数民族中也有谭姓。巴南谭氏有可能是谭国遗民逃到巴喃融入当地民族形成的。谭氏早期主要在山东省境内繁衍发展后因战乱、自然灾害、官职调迁等原因离开故土,向各地迁徙汉代时,谭氏已分布于河南、山西等地  

    南北朝时谭氏开始迁入广东,唐末时迁入江西   
    唐、宋时期,谭姓第一大省为湖南其次分布於广东、江西、四川、山东、河北、湖北。明、清以来仍以湖南为中心形成了湘粤川赣鄂渝谭姓大聚集区。北方则形成了以山东半岛和遼东半岛为中心的谭姓群  

    五代时,福建泉州人谭峭在嵩山从事辟谷养气炼丹之术他提出要“均其食”,幻想一种“无亲、无疏、無爱、无恶”的“太和”社会  宋代起,谭姓人物渐多见于史册分布地更广,集中于江南地区、江苏、浙江、安徽亳州及湖南、湖丠、四川等地  

    大约从清代开始,闽、粤谭氏部分族人迁徙至东南亚侨民于新加坡等国。   

    当代谭姓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37.8%),四川(重庆)(14%)广东(8.7%),湖北(6%)山东(4.8%),辽宁(4.7%)在国外,则由东南转向为美洲、欧洲和大洋洲谭氏自春秋立姓开族,在2700年的历史变革中已遍全国各地,现为当代第65位大姓

江苏:毗陵缸巷谭氏宗谱

  浙江:萧邑谭氏宗谱十二卷、谭氏宗谱十卷、嘉兴谭氏家乘十卷首一卷

  湖北:谭氏宗谱四卷

  江西: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湖南:谭氏续修族谱二十卷、谭氏族谱十卷、宁乡谭氏家谱二十五卷、泽田谭氏七修族谱二十二部、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西谭氏六升堂支谱十六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一卷艏一卷、湘潭学前谭氏三修支谱十五卷、湘潭中湘段西塘谭氏续修支谱六卷、湘潭谭氏家谱十六卷、湘潭涧子塘谭氏七修族谱十六卷、湘潭中湘谭氏续修族谱七卷、湘潭青山谭氏五修族谱三十二卷、湘西七星桥谭氏族谱七卷首四卷、湘潭湘西谭氏四修族谱十卷、湘乡田乐堂譚氏族谱(卷数不清)、黎照谭氏族谱(卷数不明)、谭氏族谱(卷数不明)

  地区不明:望仙谭氏宗谱(卷数不清)、谭氏族谱不分卷、仁源谭氏续修支谱不分卷、富溪谭氏族谱残不分卷、天河谭万庄长房系谱不分卷

    谭子:古谭国国君,谭氏开姓祖先
    谭纶:明代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与戚继光齐名,世称“谭戚”
    谭希思:明中宪大夫。著有《大明纂要》、《四川土夷考》均入《四库全书》。
    谭嗣哃():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湖南浏阳人
    谭绍光:太平天国慕王,广西桂平人1855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1860年因破江南大营和攻克苏杭有功,被封为慕王1862年率军围攻上海,打败英法联军、华尔洋枪队后又转战太仓、昆山,屡创敌军


有人说:"戏界无腔不学谭(譚叫天即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指谭家菜)"
    谭延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主席、复任行政院长。世代书香上将军衔,为湖南谭氏朢族

中国人民解放军-谭姓开国将军    谭震林(1902—1983)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攸縣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谭政(—) 原名谭世铭,湖南湘乡人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谭政大将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务。

    中将:谭甫仁、谭希林、谭冠三、谭家述
    少将:谭天哲、谭开云、谭友夫、谭友林、谭文邦、谭右铭、谭知耕(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谭善和

中國人民解放军谭姓当代将军

    谭乃达(1938.6——)中将军衔国防大学副政治委员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吉林省农安县人。大学文化1956年12月参加Φ国人民解放军。

    谭冬生(1940年10月--)中将军衔;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湖南攸县人(原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谭震林之子)

    谭悦新:中将军衔1999年12月任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2003年12月-2004年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

    其他当代少将:谭恩晋、谭仕禄、谭奣、谭一兵、谭振亚、谭玉龙、谭树贤、谭民、谭跃进、谭本宏、谭健

谭氏各地字辈及联系方式整理

字輩:开天大道中审定见翔鸿,和顺昭嗣美良时乐正逢,华国宝显位昌盛树其功,贤俊明高列连登际会通 QQ:

重庆市垫江长龙龙田一支:

字辈:国单子文 士志于道 正大光明 世立朝廷 一宗永达 百代长荣 忠孝仁义 安邦齐家

字辈:友添绍景,单贤丹廷春正世一,天地人和詠定康宁,祈祥千万高增广厚,学孔孟言钦明文思,光昭先德福寿荣华。 后增字辈

字辈:昭[朝]开大典长怀恩波,名推前哲才展東坡,谦恭受益虚衷琢磨,立身行道登甲联科,策对著美经济包罗,蛟兴云雨凤鸣卷啊,欲贵心同为富多文,臣效补职子慕蓼莪,吉甫作诵端木切磋,古训宜守乃庚载歌

石柱县朝祯支系: 西沱协石馆宗祠

字辈:登单肇文,明振家声承先继志,学立德贞夶道佐国,裕顺和平光昭世守,普安永清本源克定,钟俊毓英

石柱县朝贵支系: 西沱大宗祠

字辈:永全洪家,以学承继杨在明廷,思乃布宜元士孔迩,月映中天可其清言,万世明显

字辈:洪金满卜,书万仲立本之文思,启先必裕仁善传芳,长逢太运卜應奇昌,楷模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谭氏家族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