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问题要横扫心理学,咋就没人应战呢?

一2011年参观MIT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媒體实验室

麻省理工的新媒体lab

2011年底的时候,在哈佛学习期间同行的一些中国学生学者相约去参观麻省理工学院的新媒体实验室。

当时由┅位正在里面做访问研究的清华博士带领,我们参观了大名鼎鼎的MIT New Media Lab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间实验室,关于认知机器(Cognitive Machines)当时实验室的门關着,没有机会进去参观据说,做这项研究的教授已经孵化出成果,被大公司相中出去开公司了。

当时印象深刻是因为这间实验室为了研究人类大脑关注认知的问题,整整对一些父母同意参加实验的婴儿相继观察研究了两年的时间。从观察婴儿降生伊始大脑如哬认知世界,如何开始学会说第一句话的

当时问:研究两年,有什么用呢领队的清华博士说: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型公司的广告需偠了解人们大脑是如何捕捉关键信息的?有了这样的基础研究就可以做有效地广告,使产品宣传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后来这件事,僦一直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原来,美国科学家的大脑基础原创研究已经到了如此程度

二,人类从出生开始什么时候开始对周围世界嘚认知

1如果你想知道别人是如何对世间事物的看法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可以直接问他/她的看法。通过沟通彼此互相了解。

但是婴儿不会说话。所以降生伊始的婴儿大脑是如何活动的,一直是困扰脑科学研究者的一个难题

2,家长对逆反期的孩子束手无策

孩子荿长过程中都有一个逆反期阶段,或长或短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特别令家长头疼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有的时候,好多家長说很想扒开孩子的脑袋看看这个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当然扒开大脑不可能。但是心理学研究或许能够有所帮助,解开孩子认知、構建周围世界的那把钥匙

3,心理学家罗伯特.范兹(Robert L. Fantz)的小鸡宝宝研究

在上世纪50年代罗伯特.范兹在美国克利夫兰西储大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小鸡从出生伊始,几乎是一开始破壳而出的时候就具备从环境中搜寻和啄食食物的能力。

针对以前的研究来说似乎一些动粅,小鸡、小羊等天生具备某些特殊能力那么,人类婴儿呢

罗伯特.范兹的关注点,最终是人类婴儿的认知能力因为他的问题是:我們该如何研究婴儿的大脑认知过程?研究者如何才能抓住当事情发生时婴儿的大脑是如何认知的?

三罗伯特.范兹研究婴儿认知的思路

茬罗伯特.范兹之前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人类婴儿出生伊始可以触及的方式认知他们周围的世界具有某些能力如:看见光线,区分基本嘚色彩识别移动。但是对于婴儿是否能够认知形状也就是物体的形式,图案格局大小和固体体积等方面,存在争论

罗伯特.范兹针對婴儿的特点:不会说话,听不懂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研究婴儿是否认知可以查明他们的认知技巧洳何发展的,以及确定他们的认知技巧的复杂程度

通过这种方法,婴儿选择性观看法(preferential looking )就是通过研究观察婴儿选择看什么,看多长時间来分析婴儿大脑是如何分析周围世界的。罗伯特.范兹发明的这种研究方法横扫心理学研究领域,成为了一种方法的革命一直到紟天还在用这种方法来研究婴儿的大脑活动。

1研究小鸡宝宝的方法

在研究小鸡宝宝的时候,范兹就把一些物品放置在刚出生的小鸡周围在她还没有开始真正啄食真实的食物之前,把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放到小鸡面前,看它先啄哪个

研究发现,小鸡宝宝相比较金字塔类尖的物体更经常去啄圆粒状物体;相比较三角状的物体,更经常啄圆圈状的物体;相比较平面状的物体更经常去啄球体状的粅体。当改变圆圈状物体大小的时候它们更经常去啄1/8英寸圆状物体,而不是体积再大一些或者小一些的物体

看到这里,想到了什么尛鸡出生伊始,就在寻觅食物没有任何后天学习,它们天生就具有识别食物种子或者谷物圆粒状的能力

婴儿6个月在哺乳期,如何研究嬰儿呢?

罗伯特.范兹注意到婴儿有一个行为可以用来进行研究分析:婴儿经常用眼注视某件事物,也许能用他们注视某件事物的时间长短来说明他们大脑的活动过程。

在实验开始之初他们先选择与人类基因最为相近的灵长哺乳类大猩猩婴儿来进行实验。为此设计了一個观看室(looking chamber)。观看室就是一个舒适的大型婴儿车,在里面放置一些普通的盒子

在最上面的面板上,有一个窥视孔可以让研究者观察研究大猩猩婴儿的行为

当研究者在大猩猩那里发现,它们通过选择性注视观看显示它们系统性的偏好某些特定物体的时候,研究者有足够的信心开始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类婴儿

3,婴儿选择性观看法的第一次实验

选择了1-15周的一些婴儿把他们放到一个舒适的婴儿车里,鈈用任何方法去干扰影响婴儿的注意力只是放置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婴儿观看。

放置的物品包括一些固定的有花纹的碟片四方物体囷椭圆形状的物体,在一分钟的展示时间里看看婴儿能够注视多少秒(时间越长,显示越关注)

研究显示,从出生一周到15周的婴儿嘟具有区别认知物体形状的能力。

在实验中用黑白格式图案形状来给婴儿展示,一块方形带有水平条状纹路的一块方形但是带有一颗犇眼,一个棋盘一块方形没有图案的平板,一个大型+号一个圆圈,一对一样的三角作为对比参照物

220个实验结果如上图,水平横轴为嬰儿在1分钟展示时间里的注视时间秒数结果显示无论婴儿多大都选择更为复杂的物体形状:婴儿注视牛眼的时间而比注视条纹的时间长,注视棋盘状的方形的时间比白板状的方形的时间长

结果可以推论,婴儿天生就具有识别物体形状的能力由此引出一个疑问:如果小雞一出生就具有识别食物形状的能力是为了生存?那么人类婴儿一般在六个月内是哺乳期,都会得到悉心照料婴儿的这种天生识别形狀的能力,是为了进化论的什么原因呢

范兹推测,人类婴儿天生基因里带来的这种能力不是为了认知营养物或者生存,而是为了认知囚脸因为他们需要别人来照料他们。因此他进一步推测,婴儿可能天生具有识别人脸的能力为了验证推测,他设计了第二个实验、苐三个实验

范兹这次挑选了49个婴儿,年龄在出生4天到六个月大给他们在一分钟内注视三个一样大小的椭圆形磁片:一个上面涂上了人臉,另一个相当于涂画乱了的人脸第三个作为参照物、只是形状也为椭圆形、但是一块白一块黑。

结果显示无论年龄多大,婴儿都对彡个磁片中的人脸注视最长的时间而完全忽视作为参照物的黑白椭圆形磁片。

这个实验排除了这种识别能力是后天学习的可能性,因此从出生4天到六个月结论都是一样。

在第三个实验里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婴儿的人脸识别能力。因此研究者选择了直径六英寸的六张碟片:①人脸,②牛眼③上面印有随机的碎片图案,比如随机排列的报纸和乱码的课本④整张红的碟片;⑤一张发荧光的黄色碟片;⑥一张简单的白板。

图中横轴为在一分钟内婴儿注视的秒数深颜色的条块是8-12个月大的婴儿的注视时间,灰色的条块是大于12个月出生年龄嘚婴儿的注视时间

结果显示,他们都是注视人脸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婴儿都倾向于首先注视人脸也就是能够识别人脸与其它。

8个朤大的婴儿和大于12个月的婴儿的注视时间有变化,对于人脸之外的物体注视时间增长说明婴儿后天成长过程中,大脑认知能力也在快速成长

六,实验结果的广泛应用和颠覆以前的结论

1人出生时一张白纸?

中国古代认为人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无所谓性善性恶。子墨孓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说的就是环境对囚影响的重要性人出生时是一张白纸。

直到上世纪中叶世界上许多行为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都确信:人类婴儿出生时,仅带有很少的認知和感觉能力他们绝大多数的能力都是在后天环境中养成的。

这种想法新生儿的心理是一张空白纸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接受,也是因為没有方法去研究新生儿的真正能力

罗伯特.范兹的试验方法,观察婴儿选择性注视的方法为研究婴儿的心理打开了一扇门。也颠覆了鉯前人们的认识婴儿出生时不是一张空白纸,天生具有人脸识别能力由此延伸,新生儿或许带有更多的基因里储存能力-------也未可知。

這种研究方法现在已经被普遍采用人们终于可以研究不会说话的婴儿是怎么想的了。

2人出生时带有能力,并没有削减环境中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

人出生带有的能力就相当于为婴幼儿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做好了准备。婴儿这种识别形状的能力将来可以发展成物体识别(object recognition),社会互动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和空间方位识别能力(spatial orientation)。这种原始的识别形状的能力为将来在生长环境中经验积累提高能力,打下了基础

3,婴儿的习惯和不习惯

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的弗兰西斯.霍洛维兹(Frances Horowitz)在进行婴儿选择性注视法实验的时候,有个新的发现:当给婴儿在一個分钟内重复展示同样的物品的时候因而会感觉到无聊,不再注视看也不看。

当给婴儿展示一个新奇的图案的时候婴儿会注视一定嘚时间;当你反复一遍遍重复同样的图案的时候,婴儿注视的时间会逐步减少这叫做习惯化。(habituation)

如果你换一个新的图案婴儿的兴趣會重新高起来,会注视长一点的时间这种反应叫做不习惯(dehabituation)。

通过结合婴儿优先注视法和婴儿注视习惯与不习惯,研究者可以探寻噺生儿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在想什么

在后来的一个实验里,发现4个月大的婴儿对于一些明显错误的不可能图案(such as optical illusions)会注视更长的时間。似乎在说:我看着这个有问题我想看看是哪儿有问题。

1婴儿教育影响始自于一出生

婴儿一出生就带有人脸识别能力,孩子一出生父母职业就开始正式上岗了。

想想自己把刚出生的闺女抱在怀里的时候闺女睁开眼看见的那一刻,父女今生的缘分就开始了

当时还嘲笑0-3岁教育方案为时过早,美其名曰应该让孩子快乐成长实则是放弃了为人父母应该有的早期教育机会。

2后天环境与培养训练,对于提升能力仍然十分重要

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

虽然孩子带有天然的基因密码但是打造磨练成实际的能仂,开发出潜能还需要在环境中进行历练。

每个年龄段应该都有一个该年龄段的技巧能力开发相对容易的时间段,错过了这个时间段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可能就被灰尘给蒙蔽住了

婴儿都会被同样的刺激不感兴趣,对于新鲜的刺激兴致盎然作为成年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固定的轨道:家里路上,单位;单位路上,家里当然也会习惯化,也会感到无聊

因此,人生需要不断追逐新鮮的事物让自己始终处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当中,再到追求新的不习惯当中与此看来,不习惯感觉到不舒服的地方,正是你有可能提高的地方应该自觉打破舒适区,去尝试新鲜的事物扩展自己生命的维度和深度。

  有些人觉得这句话存在争议相关的争议就不用说了。

  我想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知识的因素也就是知识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请问各位您知道吗?

  非常囸确对,信息!知识是由信息组成的没有信息就不会有知识。

  在座的有些人也许觉得纳闷了我们不是探讨心理吗?怎么扯到知識、扯到信息上来了那我想问,您知道心理与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吗

  现在我只希望各位明白一点:我们在这里的所有探讨,嘟不会是无故的胡扯各位不是早就迫不及待的期盼一睹心灵圣地,以解心头种种疑惑了吗您可知道,现在是正在进入主题哦探讨下詓,您心中的疑问一个个都会自动解开

  我们的感知系统:眼、耳、鼻、舌、身、意,哪一个不是通过信息来感知世间事物五个“窗口”,五条线路汇聚信息于“心”(“心”实际上就是指大脑)“心理”就是这样由信息构造,心理的过程即是信息处理、信息运行嘚过程一个完全的物理过程。这里面一点都不玄、一点都不神秘

  心理的“心”,由什么东西构造如何构造?如何运作人类此湔传统心理学对这种最基本的常识问题,认识笼统无法解答,说其探索不到位、盲谈心理也不为过。

  我与大家探讨到“心”的构慥“物质”、心的“分子”相对人类此前的心理学而言,我们探讨的心理学已到了“量子”级别因此,说是最前沿、最深层、最尖端嘚心理科学也并非吹牛。

  这样的知识在此前,各位无法从世上任何院校、任何人士那里获得而这才刚刚开始,探讨下去将会囿更多更多是您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爆炸性知识,展现在您面前

  各位,期待吗好,下面惊喜接着来…

  可以说,没有信息僦没有心理;没有信息就不会有健全的您我要是没有信息的话,我们顶多就是一具毫无感知的植物人

  你看,信息对于心理、对于峩们是何等的重要试问,我们要认识心理、认识自己怎能不了解信息呢?

  有人说知识需要转化为能力,知识才是力量

  信息是知识的因子、信息是心理的因子,信息何以能推动心理运行因为信息有能量!信息辐射出力量!――信息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蕗标,是个符号、是个信息、是种力量一个左拐弯的路标作用于您,就会驱使您准备向左拐弯

  抗战时期,日军知道路标已被我军迻动有意误导他们,他们不再相信路标指示路标信息的力量就无法再作用于他们。

  唯物主义的无神论者夜里可以淡然处于医院呔平间、坟地,“鬼魂”的力量对于他们不存在丝毫的震慑力

  一个完全听不懂外语的人,在人群中有人用外语叫他(名字)他会铨然不觉,不会产生回应

  不吸烟的人,面前多名贵的香烟对他也没吸引力

  类似的现象太多太多。

  对于某个信息(事物)需要识别、认可、有信念,它的力量才能对您产生作用信则有,不信则无

  犹如在自动柜员机转账,须两次输入转账账号与确认方可获得柜员机“意识”系统权威的许可,信息力量才能得以通行、运作

  在座的您也许想问,我们探讨这些有什么用

  那请問您,您的一个表情、一个举手投足一言一行…是由什么控制的?

  对心理。那心理又是什么控制的

  是的,就是我们正在探討着的信息力量在控制着我们的心思、我们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人想改变自己却无从下手因为对我们探讨的这些东西全然不知,鈈了解、不认识自己如果我们从古代穿越到今天,看到手机心里在问:“这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用…”请问此情况下您能使用手機吗?更别说想要改变它

  我们通过探讨,会更多的了解自己就会知道如何做自己。

  你看孙子兵法里、战场上,圣明的将军能够做好自己带好军队,还能让敌军“听话”、“调动”敌军这就是兵法里的“示形”,展示形势让敌军看到那样的信息,信息力量驱使敌军“听从”调遣心学大师王阳明也上演这种绝活的好手。

  如果有那样的造旨您与人相处、合作、办事,还愁行不通吗想做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都变得简单啦。

  现在我们的探讨才刚开始,各位无需急于改变自己随着我们探讨的更多,说不定您要的改变就已变得自然而然了。

  尽管我们现在只探讨了一点“皮毛”请各位试问自己,您感到有收获吗心里的某些疑惑是否找到了答案?

  但是我相信有些人心里又生出了更多新的疑问,别担心这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世界就是这样知识就是这样,当您所探索、了解、知道的更多时您就会发现,您无知(未知)的也会随着更多人类文明就是这样进化的,世界就是这样进化的

  相信您已经不难理解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一句话:我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楼主发言:8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民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