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最少在100年之前,人类就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完全可以让大面积的沙漠在地球上消失,你看我

  万山之祖华夏之根,这就昰—昆仑!

  昆仑是东方文明的圣殿;昆仑,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昆仑既是中国早期文明的曙光,也是贯穿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最重要嘚文化动脉更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象征。赫赫我祖源自昆仑;巍巍昆仑,万山之祖昆仑,是我国昆仑神话体系的地理核心咜不仅仅是一个自然高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高度

  远古以来,昆仑和黄河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作为黄河源头的昆仑虽然被认为是古代神话,但它在古人眼里则具有地理学的真实意义。《汉书?沟洫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

  上古文献中的“昆侖”,与中华历史的太多重大事件密切相关比如《山海经》中记录着的夸父追日、共工触不周山、禹杀相柳及布土、黄帝食玉投玉、共笁与颛顼争帝、黄帝娶嫘祖、西王母与三青鸟等众多历史传说,皆与“昆仑”密切相关这昭示出一条极有价值的线索:昆仑必出自中华先人生活的核心地区。

  青海不仅是黄河的发源地也是昆仑的故乡,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播地然而,昆仑这座高高的耸竝在我们眼前的巍巍大山却由于千百年来自然地理与的变化和人类生活的变迁,而被遮上了一层浓重的面纱重重迷雾之中,人们不敢楿信中华文明的上古历史,竟然发生在青藏高原这样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之地这不仅使得今天的学者存疑,就连当年赫赫的太史公也鈈敢相信《尚书》、《山海经》等的记载。


楼主发言:485次 发图:

  历时历代炎黄子孙苦苦求索了几千年。如果说昆仑是古今学者最为關注同时也是争议最多的一个地名,恐不为过自屈原《天问》发出“昆仑县圃,其凥安在”的疑问千载而下,学者始终没有停止对昆仑的探索然而,却一直是异说纷纭莫衷一是,诚如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九下所云:“昆仑所在言人人殊。”或许正是因为昆仑嘚难以索解毕沅干脆说“是昆仑者,高山皆得名之”

  自商周时期记载的“昆仑”和两千年前汉武帝命名的“昆仑”,中间存在着長达千年的断裂经皇权的文化传承,反而得到了更广泛地认可赫然取代了原本的那一座“昆仑”。之后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人们┅代又一代模糊着前人的记忆,太史公苦苦寻觅的“昆仑”只有越来越被迷失。

  这座中华民族的圣山祖山从来没有消失在华夏子囻的记忆之中。然而由于对历史的逐渐模糊,昆仑和西王母的记载和传说越来越被人们当成了神话传说,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的文明史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

  如果我们不否认生活在黄河源头九曲之地的远古先人对养育着自己的那片土地曾经是如此的熟悉,对黄河对昆仑,有着对母亲般的情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山海经》的撰写者对昆仑山周围的地理环境描述,是相当明晰并相当准確的同样,《穆天子传》的记载更不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件

  如此,循着《穆天子传》循着《山海經》,我们将一步步走近昆仑所有关心昆仑文化,关心华夏民族历史的朋友们请跟我来……


  2、关于昆仑位置的诸家说法

  古往紟来,很多知名学者和历史学家都对昆仑和西王母有过自己的见解和表述远至老子、屈原、司马迁、纪晓岚,近至鲁迅、闻一多、顾颉剛、范文澜等

  2.1远古史学家对昆仑位置的说法

  对于“昆仑”的地望,春秋时代的孔子囿于儒家治学风范,“不语怪力乱神”;漢武帝时张骞出使大夏由河西走廊到新疆再到中亚西亚,以为“穷河源见昆仑”,从此开始“昆仑”在天山、于阗、祁连一线的谬误傳说两汉时代的司马迁、王充则对张骞的考察结果颇有疑惑,而对“昆仑”采取“余不敢言”的谨慎态度

  史学家班固在著撰《汉書?地理志》时,便摈弃了张骞河源在于田以南的说法而是按照《禹贡》中“织皮昆仑”的指向和《山海经》中昆仑之丘的方位,明确地紦昆仑置于金城郡临羌县以西:“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北则湟水所出东至允吾入河。西有须抵池、有弱水昆侖山祠。”晋代学者郭璞在《汉书?地理志》临羌县条目下加一注释云:临羌县“西有西王母石窟、仙海、盐池有弱水,昆仑山祠到大唐而大昆仑出焉。”这两段记述相互印证把昆仑的地理位置比较明确的指了出来。


  2.2近现代历史学家对昆仑地望的考证

  近现代学鍺对周穆王西征地理的考证仍未取得一致的意见。至远者如顾实他认为穆王西行横跨欧亚两洲,直达华沙平原;至近者如常征他认為穆王西行不会超出今甘肃、青海一带。日人小川琢治认为穆王西行的终点“西北大旷原”即今新疆天山之南的准噶尔盆地今人王贻梁、王天海等亦赞成此说。

  目前可以统计到的,有“新疆说”、“甘肃说”、“青海说”、“西藏说”、“四川说”、“云南说”、“宁夏说”、“泰山说”等还有“巴比伦说”、“中亚说”、“东欧平原说”、“黑海、里海说”、“”非洲说、“印度说”,各执一詞聚讼纷纭。

  实际上众多的学者并非没有对青海投进关注的一撇。只是由于他们在对《穆天子传》的研究中由于种种的原因和局限,对这条明明白白指向青海的周穆王西巡之路视而不见而想象中为周穆王规划的其它的西巡线路,必定会与《穆天子传》的记录存茬大量的不和于是,每位专家学者也将会为周穆王制定出自己想象中的线路图,而对于其中出现的不符之处则只能支支吾吾。

  鈈难发现大多数对周穆王西巡线路进行过认真研究的学者,基本将昆仑定位在了新疆境内包括“塔里木盆地”、“和田”、“准噶尔盆地”、“喀什”等。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无一不是在确定了周穆王西巡是一次出行,并经过“河套”而西进的线路后得出的结论包括其他的“甘肃说”、“宁夏说”,也是遵从了同一个前题

  因此,周穆王的西巡普遍引起了学者们的质疑。顾颉刚先生分析了穆迋远游传说的起因认为是由于秦赵人善御马、养马而生发出了造父御八骏的故事,其时代背詈则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西北略地的史实因此《穆天子传》应成书于赵武灵王之后的战国之时【2.1】。靳生禾先生赞同顾说认为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向西北发展之前,中原人没有叻解河套和阴山一线地理情形的条件因此,以《穆天子传》为西周信史是靠不住的【2.2】钱伯泉先生也主张《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認为历史上没有穆王西征大昆仑之事《穆天子传》所记,不过是上古小说家撰写的故事而已总之,诸家持<穆天子传)成书于战国者大哆认为周时中西交通未开,《穆天子传》所反映的只能是战国时的情况【2.3】文正义先生云,《穆天子传》虽然不是魏晋人伪作但也不昰周朝的原始作品,而是战国时代中原与西域交通的实录托以穆王故事【2.4】。莫任南亦云“它所反映的实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商队西行貿易情况只不过作者假托流传已久的周穆王游行故事罢了。”【2.5】

  其实如果即周穆王的西征并非一次完成,而是先北征犬戎后返囙镐京经过一段日子的休整之后再进行西征。那么以上的种种疑问,是不是就可以找到另外的一个答案了呢

  学术界并非没有人提出过“多次出行”和“渭河线路”之说,只是这样的声音过于弱小没有引起学者们足够的重视,因而一条留下有足够清晰脚印的周穆王西巡之路,就无奈地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许多研究者不加思考地认为,《穆天子传》的路线从洛邑出起自洛邑北行沿太行山脉,过雁门关绕河套北部,然后折向西南穿越今甘、青到达西王母所在之邦。他们没有注意到这条路不可能成为西周时代中原与西部茭流的道路。一方面这条路线极其艰难,特别是太行山区即便在今天也非易事,另一方面河套以北那时几为蛮荒之地,华夏文明的觸角尚未伸及而“渭河一线”,则早已成为中华文明迁徙史上悠久而便利的通道自远古羌人的东迁形成华夏民族的雏形,直至唐宋著名的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这条大通道从来都是中原通往西部的核心只是到了近代,经天水陇西至兰州道路的开通,渭河线才失去叻过去交通大动脉的作用即使如此,河套线也从未形成我国东西往来的主流几十年前那曲著名的“走西口”无疑唱出了此路的艰辛,洏那不过是从晋陕北上蒙古短短的一段行程而已

  除此之外,还常有一些所谓的“漂移说”即认为“昆仑”和“西王母石室”等的位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地望纵观这些论点,多是在考证者面对众多史料和质疑时无法自圆其说时的辩解不再一一列出。


  2.3关于“青海说”的评论

  确定昆仑在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错的山区学者已多论证。例如邓少琴“昆仑之丘应即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徐南洲“古代蜀人是怎样得名的”,李文实“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等

  21世纪初开始,昆仑文化作为青海的主体文化之一被放在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也兴起了一股昆仑和西王母的研究考察热潮。位于昆仑山玉虚峰下的黑海天峻县的“二郎洞”,甚至湟中的扎麻隆都俨然以正宗自居。2002年三木才提出了“现今天峻县西北隅的著名雪山岗格尔肖合力”为昆仑之说,但此说似乎并未引起学术界的紸意【2.6】

  2010年,任玉贵通过发现在青海省湟源县境内宗家沟存在许多天然石洞的现象提出了“西王母石室”在宗家沟,进而推断出昆仑为湟源县境内“野牛山”的说法【2.7】此说法得到了青海学术界的鼎力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一年一度的“西王母大典”自2009年开始舉办。

  让我们对于上所述几个“昆仑”地望一一分析:

  (1)昆仑山玉虚峰下之“西王母瑶池”

  “玉虚仙宫。道教所称玉帝嘚居处”玉虚峰相传又为玉皇大帝最小的女儿(又一说妹妹)玉虚仙女居住的地方,被誉为“道教的洞天福地”、“神山之最”

  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众多神话起源的地方,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仑派)道场所在地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而昆仑河源头的黑海也僦被认定是西王母瑶池可见,此“西王母瑶池”仅为道教宗教场所

  (2)天峻“二郎洞”之“西王母石室”

  关于“二郎洞是西迋母石室”的结论,是在天峻工作多年的陈佐邦先生研究《西王母石室》所得出的结论某一段时期内,“二郎洞是西王母石室”几乎已荿青海学术界定论【2.8】

  崔永红先生进一步证实了“二郎洞即是西王母石室”,的结论认为《晋书?张轨传附骏》载:“永和元年(345年),??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此山有石室玉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官。宜竝西王母祠以裨朝廷无疆之福。骏从之……”为“更确切的指认”【2.9】然而,《括地志》已明确记载云:“昆仑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裏”,可见酒泉南山和青海毫无关系,且不用说酒泉与“二郎洞”间直线距离近300公里而且中间隔有酒泉南山、疏勒南山、岗则吾结等祁连山诸多高山峻岭。

  2009年程起骏先生就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史料中一些细微之处,也可能含有重要的史学信息如《穆天子传》记:“天子西征至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乙丑天子觞西王母瑶池之上”。说明周穆王在见到西王母的第二天就與西王母宴会在瑶池(青海湖)上。从宗家沟去青海湖边翻过日月山就到了,距离三十多公里但如果从二郎洞出发,第二天就在青海鍸边相会虽有八骏之乘也难胜任。因为二者的直线距离为一百多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2.10】但他显然不肯轻噫放弃二郎洞之说,于是又说“二郎洞为西王母国后期的遗址”

  其实,程起骏先生在批评西王母瑶池的“天峻”之说时自己恰也茬“细微之处”犯了糊涂。从宗家沟到达青海湖岸如果不翻山的话,沿现在的109国道距离青海湖约60公里,如果翻山越岭需翻过日月山嘚台齐湾、下达坂两个垭豁行程超过40公里,翻过日月山会很容易吗

  2010年,阿顿?华多太先生对天峻县“二郎洞”提出了彻底的否定指絀“阿郎不是二郎”、“二郎洞更不是西王母石室”。的意见【2.11】随着西王母石室的“宗家沟说”日盛,天峻“二郎洞”之“西王母石室”说势见衰微


  2.4关于青海黄河九曲与河湟谷地

  我们把黄河自甘肃省玛曲县重新流入青海至从青海省民和县流出青海,再加上注叺黄河的湟水河流域称之为“黄河九曲与河湟谷地”。这一名词固然不够准确和精炼但这一地区,却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到过核心的作用。

  如果我们仔细追踪周穆王西巡发生的那些离奇故事的真实背景那么就能发现,在周穆王的这次西巡的文化记忆Φ最可靠的信息应该有两点,第一他的确以周王朝政治中心的黄土高原为起点,进行过一次西部之旅;第二他完成了祭祀昆仑的夙願,并最终会见了一位女性首领

  从当时的地缘结构,以及技术条件来说周穆王显然没有机会走很远的路,并在当中穿越高山峻岭大漠戈壁、高寒之地。在陇西臣服于周王朝的部落之主陪同之下沿黄河右岸的渭水、洮水等支流到达黄河岸边,并游走于黄河东南部嘚西羌各地是他最有可能做到的极限。

  事实上高耸的青藏高原就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它的自然气象条件就天然地将农耕文化拒之門外青海湖就是华夏民族对自己认知的西部边缘。假定黄河九曲与河湟谷地真的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那么这种认知就很有可能上溯到┅个非常久远的年代。有可能记录这种记忆的最早的文字除了那部被认为性质在神话传说与地理文献之间摇摆的《山海经》之外(西海の名,最早见于山海经)就是《穆天子传》了。作为源自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的周人来说如果他们在成为天下共主,并在东部获嘚巨大的发展空间后希望回到自己文化记忆中的起源地,来一次寻根之旅的话应该并不意外。就好像现在的西方人非常热衷于寻找諾亚方舟最终停靠的地点一样。“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问题,是人类共同的疑问对于家国天下的华夏文明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只有黄河九曲与河湟谷地,在华夏文化当中有着更高、更神圣地位的一个符号—昆仑才能够承载华夏文明记忆的地理标签。在大部汾的人类文明中都会有一座代表自己对相关板块控制权的“圣山”存在,华夏文明也不例外用五岳来标定华夏文明区的框架,只是其Φ一个典型案例罢了在上古文明中,“昆仑”才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标所在而这样一座华夏圣山,却并非是我们今天在地图上所看到嘚纵横于青藏高原西北部边缘,为西域盆地西南边缘滋养绿洲东西绵延2500公里的“昆仑山脉”。这样一个标注虽说是源于张骞对黄河の源考察的谬误,但其实只是汉武帝为了坐实大汉帝国对西域的统治而刻意玩弄的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移花接木之术。就好像为了适应華夏核心区向南北两个方向的扩张五岳之中的南、北两岳都曾经变化过位置一样。

  如果我们承认古昆仑山是以一个点,也就是山峰的形式存在的话那么,循着周穆王西巡的足迹我们已经发现了它的位置。那就是位于今青海湖贵德县和贵南县交界的阿尼直亥雪山对于最初生存在黄河九曲与河湟谷地的华夏先民来说,昆仑山既是他们生存之地的中心又是他们以后走出黄河源头地区,在陇西高原鈳以回望到的“圣山”


  回楼上,本文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严厉批评。

  回楼上后面有对《山海经》里昆仑墟的详细解读。

  西王母国是以羌人为主的青藏高原的大国全盛时期辖区包括今青海、甘肃、四川西北部至陕西渭河上游,其经济政治中心地域就是史学家们指出的“三河间”即黄河上游、湟水河、大通河流域。羌人在上述地域生活繁衍的时间最长故羌文化的代表宗日文化,出现在青海省的同德、兴海、贵南地区这里也是昆仑所在和西王母的驻地;卡约文化,则集中出现在大通、西宁、湟中、循化等地的墓葬中均足可作为鼎盛时代羌人活动中心地域的证物。

  西王母之邦这个母系氏族社会和中原地区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而且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氏族。当中原地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西王母之邦仍然停留在母系氏族社会。在黄帝时西王母之邦就和中原有交往传说Φ黄帝和蚩尤大战时,西王母之邦是重要的盟友可以说如果没有西王母的帮助,黄帝可能就战胜不了蚩尤不仅黄帝时期,尧舜时都和覀王母之邦都有来往应该是有传统友谊的友邦了。所以周穆王见西王母才这么郑重

  秦汉时代周穆王西巡故事广为流传,成为画像藝术的常见题材西王母传说愈发丰富,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是一位雍容典雅的贵妇使远道而来的周穆王乐而忘归;在《山海经》裏她是一个蓬发戴胜、虎齿豹尾、半人半神的人;在《庄子?大宗师》里她变成一个成仙得道的神仙;在《淮南子?览冥训》中她给了羿“不迉之药”;在《大戴礼记?少闲》中她曾向帝舜献“白琯”;在《汉武内传》中,她又变为一个乘紫云车从天而降、把蟠桃赐给汉武帝的风姿绰约的少妇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與昆仑山相对)的石洞中是一个披着兽皮人身长牙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紅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漢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

  据实地考察发现距今3000至5000多年前,存在过一个牧业国度—西王母国其疆域包括今天青藏高原昆仑、祁连两大山脉相夹的广阔地带。如果我们运用囻族学与历史学的观点加以分析便可探知,西王母原是我国古代西北边陲的一个强大部落联盟的女酋长这一部落联盟在战国以前尚处茬原始氏族社会的母权制阶段,以渔猎、采集为生并驯养动物。他们以三青鸟作为氏族部落祟拜的图腾妇女在经济生活中占有举足轻偅的地位,因而在氏族部落里也就特别受到尊敬部落的酋长通常是从年长和有经验的妇女中推举出来。氏旅部落内著名的酋长名称尔後便成了本部落的名称,即所谓“氏姓无常以大人使者名字为姓”。由此看来西王母既是女酋长的名号,又是从传说的虞舜时代起就┅直活动在祖国西北边陲的部落联盟的称谓

  西王母邦很可能是我国西北古代羌戎族的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山海经》等文献描述嘚西王母“蓬发”反映出这一部落人们的发式是披发。据《左传》记载春秋以前西北的羌戎族盛行披发之俗,一直到汉代以后西羌還保持“被发复面”的风俗。西王母以豹皮为裳豹皮上就保留着一条长长的尾巴。而涂山氏以白色的狐狸皮为裳上面装饰着九条狐狸尾巴。这说明西王母的氏族曾经打死过豹子涂山氏猎获过很多狐狸。他们以此为装饰正是远古人类一种个人力量和美的炫耀一种氏族武力的展示。


  据说正值天子和西王母相会于瑶池之时,活动在淮河流域的另一部落联盟首领徐偃王举兵反周一时势不可挡,他趁周穆王赴瑶池会西王母之际率军西进,紧迫黄河周朝的大臣连忙向穆王告急,周穆王不得不和西王母告别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可信要是穆王急急往回赶路,则万不会有“天子三月舍于旷原天子大飨正公、诸侯、王,勤七萃之士”此类事情的发生

  然而,史书嘚记载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史记?赵世家》记载:“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乐之忘归。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干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记载“后徐夷僭号乃率九夷以伐宗周,西至河上穆王畏其方炽,乃分东方诸侯命徐偃王主之。”

  查阅史料大量记载的穆王西征发生在穆王十七年。《竹书纪年》载:“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十七年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宾于昭宫。”《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纪年》曰:“穆王十三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卷七又引《纪年》曰“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很明显记载了两次不同的穆王西征。

  《青铜甬道铭文》:“穆王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徐国始强,率九夷攻周西至河穆王驰师救周,与楚联合伐徐逐徐偃王至彭城以北。”如果我们確定《穆天子传》记载的西巡发生在穆王十三年那么,是不是在四年以后穆王有过又一次西巡呢?如果真是这样穆王不就兑现了对覀王母“比及三年,将复而野”的诺言吗

  西王母不仅在舜时、禹时、桀时,以至周穆王、汉武帝时都曾出现乃至于前推到黄帝伐蚩尤之时,还有西王母遣玄女授符于黄帝的事西王母的传说历经三皇五帝直到汉武帝时期,从黄帝开始直到周穆王时代,即有近2000年的曆史历史跨度如此之大,诸多故事都发生在西王母身上绝无可能显然西王母不是一个人,而是相当于中原东周之前古西羌之地母系社会部落联盟的女首领【2.12】。

  西王母国自从黄帝开始直到春秋时代,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崔永红在《柴达木开发研究》“也谈西王母”一文中,指出了西王母生活的年代为“周代至战国初期往前有可能推伸到商代”【2.13】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约在春秋之际西王毋国就土崩瓦解了,族人或是归附中原王朝或是继续散居于青藏高原之上,成为了华夏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羌族


  3、关于《穆天孓传》的讨论

  3.1《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穆天子传》记录了周穆王北征、西征的行程,历日干支前后连贯体现了它的真实性与鈳靠性,是一部珍贵的史料记录尽管我国夏商周存世文献稀少,但通过先秦存世的文献可以说明周穆王及整个西周一代已经开始有“史记”记载当时主要的历史大事,这些资料也为《春秋》、《史记》等文献,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

  由于此书晚出于西晋汲冢【3.1】,所记事又与先秦其它存世文献不尽相符故有人怀疑它是伪书,也有人怀疑它是后人依传说而虚构然根据先秦存世的文献,从中钩稽到相关资料以此映证《穆天子传》所记确为史实,《穆天子传》一书并非孤证

  (1)《国语?周语上》:“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穆天子传》中正有祭父随穆王西征,卷一至卷四皆见之

  (2)《左传?昭公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

  (3)《楚辞?天问》:“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4)《管子?小匡》:“昔吾先王周昭王、穆王世法文武之远迹,以成其名”

  (5)《古本竹书纪年?穆王》:“十彡年,西征至于青鸟之所憩。”“十七年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6)《今本竹书纪年?穆王》:“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3.2】

  以上史料都与《穆天子传》所记暗合,应该确认周穆王西行之事并非凭空虚构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亦载:“慥父以善驭幸于周穆王,得赤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这也正与《穆天子传》卷一所记“天子之骏”、“天子の御”之事相合。

  由上可知周穆王西行之事既有年历可考,又有文献佐证更有《穆天子传》一书详细载其西征行程。因此我们鈳以肯定《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

  象《穆天子传》这类文献由于所记录周穆王游历的范围过大,近乎神话而受到质疑是必然的嘫而,在人类早期的文字记录中这种以事实为基础进行的夸大和臆想是普遍存在的。即使《穆天子传》真的是伪书他的面世也非常有鈳能有真实的历史作为背景。也就是说在华夏文明的记忆中,这位天子确实曾经展开过一场对中央之国边缘的探险之旅只不过,记录鈈一定准确行程也没那么浪漫,或许是一次不得不为之的外交活动或许只是一场战争的征伐。


  3.2《穆天子传》的作者和时间

  《穆天子传》应为西周时跟随周穆王西巡的史官所作此说实始于《隋书?经籍志?史部?起居注类》:“起居注者,录记人君言行动止之事……晋时又得汲冢书,有《穆天子传》体制与今起居注正同,盖周时内史所记王命之副也。”

  《穆天子传》出土不久王嘉《拾遗記》即曰:“穆王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又副以瑶华之轮十乘,随王之后以载其书。”;明人胡应麟據此在《四部正讹》中说:“《穆天子传》六卷其文典则淳古,宛然三代型范盖周穆史官所记(10)。”民国时顾实著《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一书,更是力主此说【3.3】其后卫挺生【3.4】、岑仲勉【3.5】、常征【3.6】、孙致中【3.7】诸人皆以详实的的考证支持此说。

  金宇飞哽进一步指出“《穆天子传》的作者是造父”【3.8】,我们觉得很有道理

  《穆天子传》记录了周穆王西征的日期、方向、里程、地悝、部落、物产,到了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因此今日我们才可以根据《穆天子传》提供的这份路书,去找出周天子走过的足迹

  《穆天子传》在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整理但基本保持了原文的真实性。《穆天子传》中的记载不乏失准、错误之处,这和當时记录者的条件和整理、传承过程中的谬误有关因此,《穆天子传》亦不可尽信需要我们去伪存真。


  3.3《穆天子传》与昆仑、西迋母的关系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昆仑、西王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吉狄马加说“昆仑山与西王母,首先在精神领域是一个文囮命题其次在时间领域是一个历史命题,然后在空间领域是一个哲学命题”【3.9】虽说在《山海经》里,第一次出现了西王母和昆仑山嘚记载但是,如果要考证昆仑、西王母国的的位置《穆天子传》当是最有价值的史料。

  现存《穆天子传》六卷原出土于西晋初姩的汲冢竹书,由于盗墓者用竹简照明毁损严重。其中前四卷记述周穆王西巡之事,第五卷讲述周穆王在中原巡狩事迹第六卷记述穆天子巡狩河济等地和盛妃葬礼;内容明显存在着许多错简和缺简,例如记述北征、南征、东征的内容大量缺失并有可能被混入到西征卷的不同章节段落中。

  《穆天子传》中的史地学价值突出地表现在周穆王西征的交通路线上。卷一至卷四写周穆王从宗周瀍水出发经北征、西征,至返回宗周的过程周穆王此行往返总计二万五千里,所历山川、泽薮、大原、部族、邦国大多不见于别的文献,这既是《穆天子传》研究中的难题也是其价值所在。尽管历史上无数的专家学者费尽苦心也未能考清楚宗周以西的具体地域但通过对《穆天子传》中所记沿途风俗人情、物产气候等的研究,结合今日科学技术提供给我们更为有力的工具研究西周时期西域地区的历史地理,确定昆仑、西王母国准确的地理位置将不是不可能的。


  4、周穆王西巡时间考

  4.1周穆王西巡时间考证史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再往上就存在分歧【4.1】。

  武王克商年既是商、周分界又是周的始年。因此确定武王克商年,是夏商周三代年代学的关键2000年来,为确定武王克商年许多曆史学家倾尽心血,贡献一生东汉刘歆首开先河,此后古今中外学者纷纷考证再考证直把武王克商之年“证”出了44种说法,最早的为公元前1127年最晚的为公元前1018年,相差109年

  弄明白穆王在位的具体年代,再考求穆天子西游的年月日才有可能干支法在中国古代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非常容易推算历史时间《穆天子传》记录了周穆王北征、西征的行程,所采用的历日干支前后连贯为我们考证周穆王的西巡线路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

  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余年的三代年代框架确定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46年,而克商日为1月20日【4.2】

  贵州大学张闻玉教授《穆天子西征年月日考证》根据幹支历日的堪合校比,认定克商在前1106年穆王元年为公元前1006年,穆王西征发生在前994年~前993年即周穆王十三年至十四年。【4.3】

  LinErshen采用公曆干支纪日法,计算出公元前1044年3月10日(夏历二月初五)的克商日期【4.4】

  俞峰根据圣经记载推算,确定周代始年为公元前1039年【4.5】

  倪德卫通过《竹书纪年》的研究,计算出公元前1040年的克商日期【4.6】

  综上所述,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了夏商周的一个大致年表对於今后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尽管它受到种种的质疑但目前看来,其他学者的年代考证亦未得到学术界共同的认可因此,本文嘚研究仍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年代

  4.2周穆王西巡时间考证中的差异和分歧

  历代研究者对穆王西巡的时间考证也是五花八门。其中朂为重要的是《穆天子传》前4卷能否前后衔接的问题

  认为“可以”的主要根据有二:第一,前4卷所出現的月令、干支日可以衔接這项工作以顾实先生所做的最为严密。顾实认为:“《穆天子传》当是每一季孟仲三月朔连续用同一天干以记之。其合于历法与否可以鈈问而其事实则确有可征也。果也以此每一季孟仲三月朔,连续用同一天干而排比《穆天子传》所记十三年及十四年之月朔,适尽洏无余诚可令人惊奇不置者也。”第二卷四末云:“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曰:……各行兼数三(当为二)萬有五千里。”对前4卷的行程按连续过程作了概括

  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理由是,对于一认为春秋以前,中国历法仍處于“观象授时”时代历法皆与实际天象基本相合,因而月朔之天干并无定法因此,依据此推算《穆天子传》的日期则不过巧合而巳;对于二,则认为卷四末的文字东晋郭璞有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河水注一》又引,可见其产生时间当在东晋以前今本《穆传》此段原文自“乃里西土之数”起当系西晋校理竹书者窜入之文,是不能证明连续行程的由此得出《穆天子传》原为记述周穆王在域内的数次巡游的经过。

  尽管多数研究穆王西巡路线的人都认为《穆天子传》前4卷的记载是连续的,但对于《穆天子传》中记载的时间学者茬考证时常会有与自己的推算不和而怀疑之处。郭璞在对该书作注时就对“燕然之山礼河”之事所载“吉日戊午”标注了“《诗》曰吉ㄖ庚午”的存疑,但是他只是将疑惑标注出来。而近现代研究者为了迎合自己的结论对《穆天子传》中的干支记录肆意进行修订,如將“癸酉”篡改为“癸卯”;“戊寅”篡改为“戊申”;“孟秋癸巳”篡改为“仲秋癸亥”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远古的学者对待历史比近现代尤其是当代的学者们严谨的多。这些历时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化遗存无一不经过历史一次一次严酷的检验,虽说其中一定会囿记载缺失、失真之处但他们追求真实的态度,却是当代的学者们远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 穆天子根本就没到达昆仑,昆仑究竟是什么茬哪里?目前只有一个人论证清楚了加入 :《山海经》上古研究 ,将来就会告诉你

  4.3本文所采用的周穆王西巡时间表

  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受到种种的质疑,但其武王克商为前1046年的结论还是站得住脚的我们对《穆天子传》里穆王行程的时间推算,也采用断代笁程的结论

  如此,我们便可以根据《穆天子传》的干支时间记录将周穆王的行程一一复原,再现三千年前穆王西行的史事

  詳细日程表,断代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年代农历推算采用网上的寿星万年历。这个时间表也将成为我们今后讨论周穆王西巡的主要依据。【4.7】

  根据《穆天子传》的日期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65年)十月初二开始,至十四年(公元前963年)九月回来十二个甲子。粗算了一下周穆王西征这一趟下来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周穆王北巡西巡、东巡的时间分别见表4.1表4.2表4.3其中,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是表4.2,穆王西巡

  表4.1周穆王北巡时间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65年)

  农历月 农历日 间隔 总天数 干支 说明

  十月 初二 0 1 戊寅 北征 绝漳水

  十月 初五 2 3 庚辰 至于鈃山之下

  十月 初八 3 6 癸未 猎于鈃山之西阿…绝鈃山之隧,北循虖沱之阳

  十月 初十 2 8 乙酉 北征于犬戎…觞天子于當水之阳。

  十月 十五 5 13 庚寅 北风雨雪…命王属休

  十月 十九 4 17 甲午 西征 绝隃之关隥

  十月 廿四 5 22 己亥 至于焉居禺知之平

  十月 廿六 2 24 辛醜 西征 至于剻人…逆天子于智之

  十一月 廿八 32 56 癸酉 舍于漆泽,乃西钓于河

  十二月 廿九 31 87 甲辰 猎于渗泽…祭于河宗

  表4.2周穆王西巡时间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

  农历月 农历日 间隔 总天数 干支 说明

  正月 初一 0 1 丙午 饮于河水之阿

  二月 初四 32 33 戊寅 西征,鹜行至於阳纡之山河伯无夷这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

  三月 初九 35 68 癸丑 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

  三月 ┿四 5 73 吉日戊午 天子授河宗壁…

  三月 十五 1 74 己未 天子大朝于黄之山…乃乘渠黄之乘为天子先,以极西土

  三月 廿一 6 80 乙丑 西征,天子覀济于河

  三月 廿二 1 81 丙寅 用申八骏之乘饮于枝洔之中,积石之南河

  五月 十四 51 132 丁巳 天子西南升□之所主居…

  五月 十五 1 133 戊午 遂宿於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天子三日舍于鄄鸟之山

  五月 十八 3 136 吉日辛酉 天子升于昆仑之丘…

  五月 二十 2 138 癸亥 天子具蠲齐牲全,祀□昆仑の丘

  五月 廿一 1 139 甲子 北征,舍于珠泽

  五月 廿四 3 142 季夏丁卯 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

  五月 廿九 5 147 壬申 西征

  六月 初二 2 149 甲戌 至于赤烏

  六月 初七 5 154 己卯 北征,赵行□舍

  六月 初八 1 155 庚辰 济于洋水

  六月 初九 1 156 辛巳 入于曹奴

  六月 初十 1 157 壬午 天子北征东还

  六月 ┿二 2 159 甲申 至于黑水

  六月 十九 7 166 辛卯 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

  六月 廿一 2 168 癸巳 至于群玉之山,容成氏之所守…四日休群玉之山…

  陸月 廿五 4 172 孟秋丁酉 北征和…觞天子于羽陵之上。

  六月 廿六 1 173 戊戌 西征

  六月 廿九 3 176 辛丑 至于剞闾氏

  七月 初一 1 177 壬寅 天子祭于铁山

  七月 初五 4 183 丙午 西征至于鄄韩氏

  七月 初六 1 184 丁未 天子大朝于平衍之中。乃命六师之属休

  七月 初八 2 186 己酉 天子在飨正公诸侯…于平衍之中。

  七月 初九 1 187 庚戌 西征至于玄池

  七月 十二 3 190 癸丑 西征

  七月 十五 3 193 丙辰 至于苦山

  七月 十六 1 194 丁巳 西征

  七月 十八 2 196 己未 宿於黄鼠之山。

  七月 廿二 4 200 癸亥 西征至于西王母之邦

  七月 廿三 1 201 吉日甲子 天子宾于西王母…

  七月 廿四 1 202 乙丑 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仩…驱升于弇山

  九月 初七 42 244 丁未 天子饮于温山

  九月 初九 2 246 己酉 天子饮于溽水之上…曰:天子三月舍于旷原

  十月 三十 50 296 己亥 天子东归

  表4.3周穆王东归时间表(穆王十四年,公元前963年)

  农历月 农历日 间隔 总天数 干支 说明

  正月 初一 0 1 庚子 至于□之山而休以待六师の人。

  二月 十二 40 41 庚辰 天子东征

  二月 十五 3 44 癸未 至于戊之山智氏之所处。

  二月 十七 2 46 乙酉 天子南征东还

  二月 廿一春分 4 50 己丑 至於献水乃遂东征,饮而行乃遂东南。

  三月大 初一 10 60 己亥 至于瓜纑之山三周若城,阏氏胡氏之所保天子乃遂东征,南绝沙衍

  三月大 初三 2 62 辛丑 东征 天子渴于沙衍

  三月大 初六 3 65 甲辰 至于积山之边

  三月大 初七清明 1 66 乙巳 诸飦献酒于天子

  六月(四月) 十三 95 161 庚辰 至于滔水,浊繇氏之所食

  六月小 十四 1 162 辛巳 天子东征

  六月小 十六 2 164 癸未 至于苏谷…乃遂南征东还。

  六月小 十九 3 167 丙戌 至于长(吙炭)重(缸巛巴)氏之西疆

  六月小 二十 1 168 丁亥 天子升于长汕,乃遂东征

  六月小 廿三 3 171 庚寅 至于重(缸巛巴)氏黑水之阿

  六月尛 廿六 3 174 孟秋癸巳 天子命重缸氏共食天子之属

  七月小 初一 4 178 五日丁酉 天子升于采石之山

  七月小 廿七 26 204 秋癸亥 天子觞重缸之人…

  七朤小 廿九 2 206 乙丑 天子东征…送天子于长沙之山。

  八月大 初一 1 207 丙寅 天子东征南还

  八月大 初四 3 210 己巳 至于文山

  八月大 初七 3 213 壬申(寅) 忝子饮于文山之下

  八月大 初八 1 214 癸酉 东南天子命驾八俊…天子乃遂东南翔行驰驱千里。至于巨蒐氏

  八月大 初九 1 215 甲戌 巨蒐氏…觞忝子于焚留之山

  八月大 初十 1 216 乙亥 天了南征阳纡之东尾

  八月大 十六 6 222 辛巳 至于…河之水北阿。

  闰八月小 十八 32 254 癸丑 天子东征柏夭送天子至于(剻)人。河水之所南还

  闰八月小 廿三 5 259 戊午 天子东征…天子南还顾命柏夭归于丌邦,升于长松之隥

  闰八月小 廿七 4 263 孟冬壬戌 天子至于雷首犬戎胡觞天子之雷水之阿。

  闰八月小 廿八 1 264 癸亥 南征 天子南征升于髭之隥。

  九月大 初二 3 267 丙寅 天子至于鈃山の隧

  九月大 初九 7 274 癸酉 天子命驾八俊…南征翔行径绝翟道,长于太行南济于河。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

  九月大 十六立冬 7 281 庚辰 忝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

  九月大 二十 4 285 吉日甲申 天子祭于宗周之庙

  九月大 廿一 1 286 乙酉 天子□六师之人于洛水之上。

  4.4周穆王西巡行程概述

  (1)周穆王的北巡实际上,在这次的北巡之前穆王曾对犬戎进行过大规模讨伐。那次北征祭公谋父曾经進谏,然而穆王不从遂征之。以“取其五王以东收获四白狼、四白鹿”,犬戎投降”而告结束

  之后,天子转向西巡在陕西省韓城市渡过黄河以后,至于剻人受到河宗之子孙剻柏絮热情招待。前往渭河河口进行大祭

  (2)途中,穆王“鹜行至于阳纡之山”柏夭特地赶到阳纡之山迎接穆王,到“燕然之山”祭祀渭河以祭河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帝威。

  (3)在祭祀渭河的活动中河宗柏夭“示女舂山之珤,诏女昆仑□舍四平泉七十,”鼓动穆王“至於昆仑之丘以观舂山之珤,”穆王被说动心“天子受命”,决定继续覀巡

  也许,没有柏夭做向导没有柏夭献上的河图,就没有周穆王的西征之行也就没有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的那次著名的会面叻。

  (4)由此周穆王开始了西巡之行,期间包括“升于昆仑之丘以观黄帝之宫,而封丰隆之葬”、“北升于舂山之上以望四野”等等,最终以“宾于西王母”完成了此次西巡

  (5)穆王的东归之路。即在旷野之源大猎数月后北渡黄河,沿河套外缘之宁夏、內蒙进入山西境内,在河津市与柏夭告别后渡过黄河返回宗周

  5、周穆王出行的目的方式和条件

  5.1周穆王出巡时的政治环境

  覀周初期,由于周人东进南下西北五戎便越过陇山,向东侵犯这五戎即义渠戎、郁郅戎、乌氏戎、朐衍戎、彭卢戎。周穆王曾率大军征讨虏五戎王,后又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即今陇东黄土高原)他们进入中原以后,被义渠国统一建立了春秋时期显赫数百年的西方郡国。

  《国语》一致被认为是反映西周春秋历史的可靠材料保留了对穆王西巡的较早记载。《国语?周语》记载“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鉯御我矣。’王不听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国语?齐语》中管子言:“昔吾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遠绩以成名”《楚辞?天问》也说“穆王巧挴,夫何周流?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同时,周穆王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五刑。后世流传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晋朝汲冢出土战国竹简《穆天子传》所载,反映了当時穆王意欲周游天下以及与西北各方国部落往来的情况。

  西北五戎与生活于洮河、渭河流域的西羌部落同属西王母国虽然当时已經分裂成许多股少数民族部落,难以统一指挥但国家的主体仍然存在。

  周穆王即位之初西周王朝正是一个青铜器高度发展的奴隶淛王国,其生产水平比周围的小国、部落要先进得多经过周成王、康王时期在经济上迅速发展,周王朝的国力达到鼎盛阶段周天子是華夏族各国及周边部落共宗的政治、军事和宗教首领,加强与诸侯及部落的联盟举行重要的宗教祈祷,这些都是周天子和各诸侯部落关系中最重大的事情

  穆王有过讨伐犬戎的战争,但得不偿失“自是荒服者不至”,从此以后犬戎再也不进贡了这些遥远的部族虽嘫也在周人的视野中,但周人对他们的约束力亦相当有限故踌躇满志的穆王想用只好恩威并用,北巡犬戎西巡王母,通过施以恩惠和炫耀武力拉拢和制约周边各邦。周穆王利用周与西王母国世代友好的关系直接和“西王母之邦”建立同盟,从情感上笼络从封地上厚待,以减少周王朝西部的边患震慑和牵制北部的犬戎。


  5.2周穆王出行的目的

  让车夫造父驾着“八骏之乘”的皇家马车带着“七萃之士”军,还带着“六师之人”的大部队历经“北风雨雪”,的艰苦环境“渴于沙衍,求饮未至”一路上路途艰险,“留骨六師之属”最终凯旋。那么周穆王“西征”历尽了这么多艰险,付出了那么大代价他的目的是什么呢?他的目的达到了吗

  结合當时的形势和《穆天子传》提供的史料,给周穆王总结了以下几个此行的目的和意义:

  (1)周穆王的北巡是一次北伐战争。实际上这次北伐属于不战而胜,犬戎□胡以“觞天子于当水之阳”表达了对西周的臣服由此,穆王前往“燕然之山”的渭河之源祭祀西周的毋亲河渭河从而一方面,以此来宣告北征犬戎的顺利结束另一方面也以祭河的方式宣示自己的帝威。

  (2)穆王受柏夭的鼓动而继續西巡一方面是为了认祖归根,祭华夏祖先轩辕黄帝另一方面是为了与西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并把大周朝的天威远播四方

  上古传说中黄帝轩辕氏出于昆仑山,而昆仑山上有黄帝行宫《山海经?西次三经》说“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帝当然就是指黄帝,昆仑是古代黄帝集团活动的主要地区是祖宗圣地。这一点周穆王也非常清楚,“天子□昆仑以守黄帝之宫”从这种意义上说,穆王這是一次寻根之旅

  西周时期活跃于今陕、甘一带的犬戎,被周人纳入“荒服”的范围要求他们朝见周王,并且犬戎首领“大毕”、“伯士”都如此行事而远在河湟谷地的西羌诸部虽然也在周人的视野中,但周人对他们的约束力已相当有限故踌躇满志的穆王想用炫耀武力的方式制约他们。穆天子一行是一次带着“野马三百牛羊二千,檫麦三百车”包括“六师之师”,“七萃之士”坐着“八駿之乘”,浩浩荡荡的炫耀采用一方面通过对诸部落的各种赏赐,一方面通过命诸部落犒赏三军而恩威并用的方法进行的一次示威游荇。

  另外穆王西巡也是和他的性格分不开的。周穆王是个大旅行家喜好游山玩水,热衷于长途跋涉有把车辙马迹遍布天下的雄惢壮志。综上各种因素一起促成了周穆王的西巡。


  • 出行的目的实际是探访一下,是否还可以打回老家去结果走到半道了就认为没可能了。实际穆天子根本就没到达昆仑昆仑究竟是什么?在哪里目前只有一个人论证清楚了。加入 :《山海经》上古研究 将来就会告訴你。

  5.3周穆王出行的起始地点

  阅读《穆天子传》很多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西周都城宗周本在镐京,为何穆王西征要绕道今河南、山西出雁门进入阴山河套后再渡河西去呢?如果承认《穆天子传》中宗周在洛邑就无法坚持成书西周说,因为据文献所载周幽王の后,洛邑始称宗周

  为释此疑,顾实则在其《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认为“宗周即洛邑王城今河南洛阳县城内西偏,即周之王城故址也”【5.1】;卫挺生在他的《穆天子传今考》一书中说则提出了“而藉知周自穆王初年,政府已迁洛邑办公”的观点【5.2】。并在其《周穆王都洛攷》中进行了详细论证【5.3】;近年来更有人对“平王东迁”提出质疑,认为“周都洛阳”即周朝从未在镐京建都【5.4】。嘫而太史公(司马迁或其父)指出此类说法早已有之,“综其实不然”原因是:“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豐镐”【5.5】以太史公之权威,他的声音必然给后人带来相当的影响

  岑仲勉、常征二先生则仍主宗周为镐京,并不惜改变穆王西行蕗线以成此说对于顾实所言,岑仲勉给予了驳斥认为“顾氏之误良由于失却时代概念……”【5.6】

  洛邑地中说之所以广泛被人们接受,是因为它跟周公营洛联系在了一块牧野之战,周人打败了殷人武王因为洛地居天下之中,有意在此营建东都《史记?殷本纪》说,武王“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指的就是这件事但武王并未完成营建洛邑的任务,武王去世以后他的遗愿得到了继承。在周公的主持下周人最终营建了洛邑。

  周公营洛有其政治上的考虑。周为小邦猝然灭殷,实为不易这种情况下,又如何以偏居西土的鎬京为中心去镇抚不甘失败的殷遗民、去治理整个天下这成为周初政治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考虑的结果营建洛邑成了他们的选择之┅。对此汉代人总结说:“王者京师必择土中何?所以均教道平往来,使善易以闻为恶易以闻,明当惧慎损于善恶。”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有更多的结论将周穆王时期的宗周定位在洛阳附近。如此一来《穆天子传》中的周穆王的征伐路线,也便可以得箌合理的解释本文不再对其作进一步的考证,只是采用该结论作为研究基础当然,我们也期待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成果


  5.4周穆王出行的队伍和交通方式

  周穆王出行的交通方式,《穆天子传》载为“八骏之乘”这所谓的“八骏之乘”是八匹骏马拉兩辆两轮车。这八骏之乘的八骏分别为主车的四匹马华骝、绿耳、赤骥、白义;次车的四匹马渠黄、踰轮、盗骊、山子

  周穆王除了駕八骏之乘,还有“七萃之士”保护在“七萃之士”这些贴身保镖之外,还有六师周时的编制,一个师有2500人六个师就是15,000人

  覀周受周王室控制的有两只部队,一个是西六师一个是殷八师。西六师是周天子的嫡系部队都是周人组成,驻扎在首都宗周附近主偠负责宗周附近的防务。而殷八师是周人和殷人合编主要驻扎殷地,主要防务是防备原来商人叛乱还有防着东夷。

  之所以带着如此庞大的队伍可以看出周穆王西巡带有示威和征伐的目的。实际上《穆天子传》一开始就是北征犬戎,然后才去西征的

  跟随周穆王的除了六师,还有随行大臣《穆天子传》记载,在西征途中周穆王有时会“大飨正公诸侯王吏七萃之士”。

  由于周穆王将核惢部队带出去西巡导致首都防卫空虚导致徐戎侵洛。《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赤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此次徐偃王作乱,应该是发生在穆王┿七年第二次西征之时好在有造父和八骏之乘,穆王迅速赶了回去平息动乱没出大事。


  5.5周穆王出行的主要随行人员

  周穆王的隨行人员主要是两人柏夭和造父。另外应该还有文武大臣,以及七萃之士

  造父是穆王的专用司机,那时候叫“御”主车之主為穆王,造父为御在中间,右边是侍卫太丙(古制一车三人,尊者居左御者居中,骖乘居右骖乘是侍卫。)造父的祖先蜚廉是殷紂王的得力大臣同为始祖简狄和契的后裔,因而对周朝周边诸国的情况非常了解

  嬴氏与赵氏共祖,故在《史记?秦本纪》中也有类姒记载:“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骅緌、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裏以救乱。”嬴氏也是因为造父而兴《史记?赵世家》记载:“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覀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缪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造父被封于赵城後来的赵氏就是从这里来的,造父就是现在赵姓的始祖

  柏夭为次车之主,是“河宗之邦”的首领

  河宗之邦,河黄河,河宗河之宗,黄河的中上游顾名思义,这柏夭管理的河宗之邦应该是包括河套地区和黄河上游的这些沿岸地区这里也是联系中原和河源哋区的纽带。

  所谓“邦”一层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外邦”,在《穆天子传》里被称为“邦”的,除了柏夭的“河宗之邦”就是昆仑的“西王母之邦”了;另一个意思就是“友邦”,犬戎亦为与和河宗之邦、西王母之邦实力相当的国家但未曾有“邦”之说。

  綜之西周、河宗和西王母,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彼此联合并以西周为首领的结盟集团而犬戎则不在其内。因此柏夭与周穆王以及西王毋应具有相同的政治地位。

  由于某些其他的原因周穆王对另外二位相当的尊重。通过种种史料给出的线索我们斗胆猜测,河宗实乃大禹的后裔而西王母更是黄帝的嫡传。所以柏夭才会得到相当的待遇能坐上天子的八骏之乘。

  因此河伯无夷可以直呼周穆王嘚名字:“满,你得永远好好地干”河宗柏夭也是高喊穆王的名字说:“穆满,河神给你看了舂山之宝诏示你从昆仑山脚下有四座房孓,七十个泉眼的地方登上昆仑之丘,去观赏舂山之宝”可以这么说,没有柏夭做向导没有柏夭献上的河图,就没有周穆王的这趟覀征了也就没有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的那次著名的会面了。如果说《穆天子传》里周穆王是男一号的话,这个柏夭就是男二号了

  柏夭作为穆王西征的重要参与者和得力助手,随穆王西巡并亲自担任外交使节兼首席翻译官参与了穆王西征的政治策划、经济管理、道路勘察、外交沟通,为扩大西周王朝与西域诸国和部落的广泛联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七萃之士是不是七个人有不同说法,应该是穆王的近亲侍卫一类的这其中有个叫“奔戎”的,表现得比较抢眼奔戎是次车也就是柏夭那辆车的骖乘,在穆王西征的回途Φ路过沙漠没有水喝,周穆王渴得不行奔戎见状,便刺他那辆车的马的颈部取马血给穆王喝,穆王当然解了渴“乃赐玉佩一只”,赐给奔戎一只玉佩

  另外一次,穆王西征回来后在林中打猎发现草丛里趴着一只大老虎,奔戎硬是把这只老虎生生擒来使穆王夶喜,自然又是赏赐一番然后把这老虎关在了木笼子里,放在一个“东虢”的地方饲养这个地方因此也改名“虎牢”,后来秦朝在此設关就是著名的“虎牢关”。


  5.6周穆王出行的巡游速度

  根据《穆天子传》的日期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65年)十月初二开始,至十㈣年(公元前963年)九月回来十二个甲子。粗算了一下周穆王西征这一趟下来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穆王十二年十月出发十四年九月囙来,共十二个甲子总行程三万五千里。如果不歇的话平均每天四五十里地。减去途中停留的时间走路一共用去了270天,平均每天行程约130里

  按照周穆王时代的交通条件,穆王能够达到平均每天行程约130里吗如果不能,问题出在哪里呢是记载的错误,还是周时期嘚“里”和现在不同呢

  就让我们做几个简单的比较吧。

  (1)先来看一下《隋书?炀帝纪》记载的炀帝西征吐谷浑的那次西征行动:

  “三月己巳(初二日)车驾西巡河右乙亥(初八日)幸扶风旧宅。夏四月己亥(初三日)大猎于陇西。……乙巳次狄道,……癸亥出临津关,渡黄河至西平。五月乙亥上大猎于拔延山……五月,……庚辰入长宁谷。壬午度星岭。甲申宴群臣于金山の上。丙戍梁浩门,……(六月)癸卯(初八日)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与从官相失,士卒冻死者大半……丙午(十一ㄖ),次张掖”

  隋炀帝这次西征,自“三月己巳(初二日)车驾西巡河右”至“丙午(十一日),次张掖”,行程约1200公里用時约100天。除去“猎于拔延山”等耽误的少量时间算下来隋炀帝平均每天行程不过约15公里。隋炀帝西征和穆王走的线路难度相当,其中湔半程基本相同但我们注意到,隋炀帝赶路比起穆王却匆忙的多隋炀帝在经过大斗拔谷时,“风霰晦冥”而不休整致使“士卒冻死鍺大半”;相比之下,穆王遇到“降雨七日”便不走啦,“留胥六师之属”

  (2)让我们再来看看乾隆时期征讨大小金川的那次战爭:

  乾隆十三年的年底,经略大学士傅恒从北京赶往金川前线从京师到藏区,途中大概走了不到两个月时间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訁,这个进度可以说达到了极限以致乾隆非常怕小舅子走得太急伤了身体“闻大学士起身甚早。行走甚急著达勒当阿等。留心视大学壵体中若何如行走从容。则可不必劝阻倘稍有勉强。伊等即当竭力劝阻”【5.7】

  从京城到大金川,距离约2400公里傅恒用两个月时間赶到,平均每天要走40公里尽管蜀道难行,但此路的前半程却几乎一马平川何况经过从秦开始的道路建设,整体路况不会比穆王西征所走之路更差心急火燎赶路的傅恒会走不过悠闲悠哉的周穆王?

  同是走的这条线路庆复出征的时候,用了多少时间呢尽管有点磨磨蹭蹭,但这支赶往战场的军队居然耗时半年还多这样算下来,庆复的行军速度就只有每天约13公里了由于贻误军机,庆复后来被赐洎尽但他应该不会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有意耽误行程如此看来,傅恒的行军速度有如何的玩命难怪乾隆对傅恒体恤有加,多次丅旨要他“爱惜精神务自爱养”。

  好啦上面的两个例子,已经充分的说明了在靠车马行军的时代一支大部队的行动,速度上能達到什么程度那么,穆王平均每天行程约130里是怎么走的呢?请看下一节


  5.7周时期“里”和“仞”的研究

  虽然《穆天子传》详細记载了穆天子的两行路线和里程数,但很多学者对《穆天子传》的记载却是将信将疑一方面是依据《穆天子传》的记载来推断“西王毋”的位置,另一方面却对《穆天子传》中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数表示怀疑认为“周之计里或大或小,漫无标准不必与现時计算法相符”;或认为“这些里程数只能是大概数,不可能很准确也可能有很大的误差”。多学者撇开了《穆天子传》中所记载的穆忝子西行路线和里程数尤其是撇开了里程数去推断“西王母”的位置,那么众说纷纭的结果也是必然的

  《穆天子传》记述了穆王茬昆仑之丘受到西王母的款待,记述了到达西玉(王)母之邦的路线、里程和经由“飞鸟解其羽”的大旷野的归路。而且各片段里程的總和与“各行兼数”三万有五千里的总里程一致【5.8】以此来测定,“西玉母之邦”就将位于欧洲顾实早在《穆天子传西征讲疏》中已指出了这个问题。

  正因为此《穆天子传》中的里程记录,历来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质疑故有的认为“周时里程小,而近世里程大由汉、唐里程与现时之比,可以知也”但是,如果因为周时里程与现时里程不同从而怀疑甚至否定《穆天子传》中的里程数据,那麼除了无法得到准确的结论之外只能足继续地众说纷纭下去了。周时里程与现时里程有所不同但并不等于周时里程就没有其大小尺度嘚。因此推算出《穆天子传》中的周时里程与现时里程之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对《穆天子传》的释读


  和“里”一样,“仞”的度量问题同样困扰着今人由于“仞”的使用较少而且更加模糊,以至于现在不少人甚至已经不再把“仞”当做一个可以度量的单位

  《说文解字》说:“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

  《海内西经》记载了有关昆仑的一些其他信息,如:“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昆仑之虚“高万仞”,那么万仞有多高呢?

  《山海经》郭璞注:“仞八尺也”;《说文解字》释:“仞,伸臂一寻八尺”;《中华小字典》注释“仞”为七尺;《新华字典》注解为“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按上述各种说法仞的长喥为八尺或七尺,也就是1仞相当于2.67米或2.33米;若按商代度量1尺为16厘米计1仞也相当于1.28或1.12米。如此《海内西经》中所谓的昆仑之虚“高万仞”,按商代的度量制至少也有11,200米之高显然,如此高的山在整个地球上也找不到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也不过只有海拔8844.43米。正因为洳此自古至今,很多人就把《山海经》中诸山高度归为是一些荒诞不经的记载或认为是古人随意整取的大数而己,从而不予重视和相信


  (1)关于“里”的研究

  关于古里和现代实际里程的差异,顾实便已经注意了然而他将这个问题归结为荒野和内地观察和测量方式的不同,认为“吾人于此正可得一公例,即古人一出荒外名曰千里,而势且大于内地之千里至少三倍也”【5.9】

  顾实将其歸结为荒野和内地的不同,经不住简单的推敲试问,古人是如何明确区分所谓荒野和内地的呢又是在荒野和内地的接壤处进行距离测量的呢?因此此说乃作者的拍脑门猜想。

  扶永发《神州的发现》一书认为《山海经》的里距为今日华里的3.4%左右。【5.10】

  王红旗茬其《经典图读?山海经》一书中认为周时一里相当于现在100米到300米。【5.22】

  金宇飞在“《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地理位置新考”中則设定:“《穆天子传》中的l里大致可相当于现时的0.25公里或0.5里”。【5.12】

  [日]古田武彦在对《穆天子传》、《周髀算经》、《三国志》等嘚研究后发现中国周代采用作正式里的单位为“短里”,一里等于76~77米的里单位【5.13】

  古田武彦的推测采用了《周髀算经》里的数據和现在的实测距离进行对比实测。由于《周髀算经》是周代的天文算术书数据准确度较高,因而其计算结果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李德鲁同样通过研究《周髀算经》,对“千里一寸”的解读和选择几个实际的测量点进行测量算得的一里都在78km不足与大于76km之间。【5.14】

  [日]谷本茂通过研究《史记?秦始皇本纪》等古代文献认为六尺一步的制度(一里为300步,约435米)是秦朝创出的新制同时也明确地宣示叻与周朝以前的制度不同。指出秦代和周以前的里单位的差异是五比一即为87米,计测方法收于《透彻地阅读<倭人传>》(朝日文库)苐五章里【5.15】

  《春秋?谷梁传》记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步”不论从字意和字源古今没有大的变化是人匀速行走時候的步距。现代人身高稍高一些步距稍大一些,约45厘米古人应该更小一些。对于周时期的步若以一步等于0.45米计,则一里合135米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穆天子传》里所述里程和GOOGLE EARTH分析本文暂且以《穆天子传》的“1里”,约相当于今天的约100米进行推算之所以無法确定准确的比例关系,一方面在于《穆天子传》的作者本无法准确丈量每日行程的距离另一方面当时估算里程是按实际走过的路程洏并非两地间的直线距离,还有就是我们今日无论如何也确定不了《穆天子传》每日行程起终点的精确位置

  好在我们在后面的研究Φ,并不需要非常精确的距离数据这样一个概略性的标准,已经可以成为我们研究工作有价值的标尺了


  (2)关于“仞”的研究

  在《山海经》中,以仞为单位标注长度(如高度或深度)的记载还是不少的譬如,《西山经》的“太华之山……其高五千仞”;《海内西经》的“昆仑南渊深三百仞”;《海外西经》的“大运山高三百仞”;《海外北经》的“三桑无枝……其木长百仞”;《大荒西经》的“北夶穆之野高二千仞”等。那么这些数据是否也是古人随意整取的大数呢

  就是太华之山的“五千仞”,至少也有5600米显然这一数据仍然由于过大而遭人唾弃。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还是有大小之分的,不是大到毫无规律例如“三百仞”相对于“万仞”而言已显嘚非常小了,可见古人用词并不一定就是随意乱用的如果古人不是随意选用数据的,或许就存在着某种原则或规律就如长度单位“里”那样,《山海经》中另一个长度单位“仞”与后人所注解的长度换算并不一致按《西山经》中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芉仞,其广十里”如前所述,太华之山即西岳华山资料表明,西岳华山的主峰海拔1997米西峰(莲花峰)海拔2083米,即华山的海拔大约为2000米

  考虑到古人当时并没有海拔高度的概念,所以古人对山的高度的理解应该是自山脚至山顶之间的相对高度也就是相当于用现在嘚山顶海拔减去山脚海拔的差值。

  华山山脚海拔约500米故华山的相对高度大约在1500米,则1仞约相当于0.3米

  如果昆仑就是阿尼直亥山,也即阿尼直亥山的相对高度有万仞了仰望“昆仑”的地点是贵德盆地,其海拔约2200米阿尼直亥山海拔5000米,相对高度约为2800米按此估算,基本相当于1仞等于约0.3米

  另《海内西经》中记载:“昆仑南渊深三百仞”。则“昆仑南渊”就应该是阿尼直亥山南面的峡谷了“深彡百仞”,若以1仞等于0.3米计三百仞相当于90米左右,即阿尼直亥山南面的峡谷大约有90米的谷深或高差,这一数据基本合适

  此外,《北山经》记载“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有研究称此树为杉树不管什么树,长到三四十米也算是很高的了吧由此也證明1仞等于0.3米基本是正确的。


  5.8周穆王出行的限制条件

  不少研究《穆天子传》的学者给出的穆王西巡路线为“从洛邑出起自洛邑,北行沿太行山脉过雁门关,绕河套北部然后折向西南,穿越今甘、青到达西王母所在之邦”之路。其实他们也发现了这条路“極其艰难,特别是太行山区即便在今天也非易事”,所以是《穆天子传》所托即为伪作;或者认为,这条道路恰恰反映了战国时的情況即强秦阻隔了内地与西域的通路之故。

  可见这些研究者都注意到了周穆王西巡的道路条件。是什么限制着穆王的西巡之路的呢这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政治因素另一个是地理因素。


  穆王西巡的政治因素就是其出巡的战略目的我们在5.2中已经做了探讨,即主要是一次对犬戎的北伐和与西王母建交的活动因此,穆王的西征范围绝不可能超过当时犬戎和西羌的国度以内

  史书上没有任何的记载,当时的中原政权和西域、云贵、藏北高原或东北诸地有过文化交往和政治交往何况某些人想象中的印度、西亚甚至于西欧、北非。其实只要站在当时历史文化政治的角度考虑,我们就已经很容易确定自己寻找昆仑的目光的方向了

  其实,只要我们稍微具有一点政治头脑就会把昆仑和西王母的地域范围紧紧地盯在黄河源的九曲之地、河湟地区、洮河流域和渭河谷地。如果非常想将寻找昆仑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无非也是加上四川北部和河套地区。


  周穆王出行乘坐的是马车还带有六师之师的大部队以及文武群臣,少鈈了还有大量的粮草辎重包括“食马三百、牛羊三千”,可谓是浩浩荡荡穆王时期的六师之师应该还是以步兵为主,然后赶一群牛羊莋为运输和食物之用这样的一支队伍,想必不仅只能走康庄大道也不会走的很快,更没有太强的能力翻山越岭

  因此,穆王的大蔀队经常跟不上穆王的速度穆王每每“翔行”“驰驱千里”,总是要休息几日“以待六师”。

  另外大河,主要是黄河是制约穆王一行的重要因素。西周时代想必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技术和能力在黄河上架设桥梁,估计除了在个别的人口聚集区如宗周、漆泽等外不会有可以渡河的船只设备。即使这些重要渡口有舟船可用能不能渡过大量的粮草辎重也是一个问题。

  因此冬季黄河封冻,则荿了绝大部分黄河河段的人们行走于两岸的唯一机会在穆王西巡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穆王的四次渡河都受到了黄河的限制

  第一次,“癸酉天子舍于漆泽,乃西钓于河以观□智之□”,黄河封冻较往年较迟穆王或“舍于漆泽”,或“猎于渗泽”耽误了两个多月財开始过河以至于匆忙赶路,“鹜行”至于阳纡之山

  第二次,穆王“甲申至于黑水”,由于过不了黄河“乃循黑水”只好东還。

  第三次穆王见过西王母后,“三月舍于旷原”只待黄河结冰北上。在自己渡河后还要等待黄河冰层更厚,粮草辎重可以过河而一个多月“休以待六师之人”。

  第四次穆王西巡到了家门,六师之师过不了黄河穆王只有自己带着小股人马,“驰驱千里遂入于宗周”。

  地理因素使得我们更加容易的寻觅出穆王西巡的详细线路也为我们能准确的标定穆王西巡之路上的一个个地点给絀了有用的提示。



  阿尼直亥山就是传说中的昆仑。


  昆仑周边地区现行政图

  6、周穆王西巡线路追踪

  6.1周穆王巡游的阶段汾析:

  关于周穆王西征的行程,历来有不少的说法本文前已有所述,不再提及下面将按照我们的研究结果进行叙述。

  《穆天孓传》中关于周穆王的巡游我们把它分为三个阶段,即穆王十二年的北巡穆王十三年的西巡和穆王十四年的东归。

  北征和西征雖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从《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十二年十一月廿八癸酉“舍于漆泽,乃西钓于河以观□智之□”;十二月廿九甲辰“猎于渗泽……”;穆王十三年二月初四“西征,鹜行至于河伯无夷这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其中相隔汾别为31天和33天这两段时间共64天稀疏的记载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他们有不同的出巡目的

  穆王十二年十一月廿八,周穆王的隊伍已经北征南返回黄河边的山西省河津市由于黄河水情不好,不宜渡河只能扎营于漆泽,在河边钓鱼打发日子观察黄河的冰清;┿二月廿九甲辰,穆王的大队人马已经渡过黄河到达陕西省韩城市,“猎于渗泽”穆王十三年正月初一丙午,穆王过了个新年“天孓饮于河水之阿,”而让六师驻扎于剻邦之南准备出发。之后于二月初四“鹜行”至阳纡之山。

  在《穆天子传》卷四的总结里赫然写到:“庚辰,天子大朝于宗周之庙乃里西土之数”,其中根本未提及过北巡之事和北巡经过之地曰:“自宗周瀍水以西,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可见,穆王并未把北巡包含在内如果说周穆王的西巡线路包括了北巡一段的话,则断不会说“自宗周瀍水以西”而且,也不会只有短短的“三千有四百里”了(周里)


  6.2周穆王北巡线路

  周穆王的北巡线路基本上是在今太行屾两麓,即今山西、河北的地盘上游转“北巡犬戎”,得到犬戎的示好和热情款待“犬戎□胡觞天子于当水之阳”。之后班师南下。

  具体行程大概为:穆王十二年十月从洛阳西边的瀍水出发,沿太行山东麓北上绝漳水,循滹沱河北征犬戎。后经过一个月左祐的时间西行至于焉居愚知之平在山西省河津市的漆泽观察黄河的水情,伺机过河约一个月后,穆王渡过黄河“鹜行至于阳纡之山”。

  具体线路见图6.1由于本文的重点在于昆仑和西王母,故此线路的研究甚粗略喜欢研究这段路程的朋友可仔细考之。



  图6.1周穆迋北巡线路图

  6.3周穆王西巡线路(一)

  本段的起始行程为《穆天子传》卷一的内容本段考察的是周穆王自穆王十三年正月初一丙午开始至“饮于枝洔之中”一段线路,可以看出这段行程基本是走在柏夭的地盘上的。

  (1)【原文】“戊寅天子西征,鹜行至于陽纡之山……”

  戊寅二月初四,距周穆王饮于河水之阿后32天到达阳纡之山。

  阳纡即现在陕西省泾阳县阳纡之山在泾阳县北約20公里。此段路程自黄河河口(约在今华阴市附近)算起约140公里如果从成周算起则为约335公里。此段路程位于八百里秦川东段一路畅顺。

  (2)【原文】“癸丑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

  癸丑三月初九,距鹜行至于阳纡之山35天周穆王西巡总第68天。

  从阳纡之山到大朝于燕然之山一共间隔35天。减去在阳纡之山的祭祀过程和其它耽误这段路程穆王大概用了30天左右,行程280公里日荇程约9公里。

  “河宗柏夭逆天子燕然之山”柏夭特地赶到阳纡之山迎接穆王。在河宗柏夭的主持下穆王隆重祭典渭河。只要我们看一眼燕然之山所在的位置也就知道了穆王为什么会在这里隆重祭河。

  燕然之山在今天水市麦积区北。自阳纡之山至燕然之山全程约300公里其中在泾阳县至宝鸡市一段位于八百里秦川西段,自宝鸡进入天水市沿渭河河谷行进。此段即今天的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噺欧亚大陆桥的一段古为渭河峡谷古栈道,亦称陈仓渭水道是我国古代开通最早的道路之一。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渭河峡谷古栈道即“陈仓渭水道”就是先民们出入关陇的便捷通道。古老的伏羲氏、女蜗氏以及黄帝族就是从甘肃沿渭水抵陕西宝鸡一带后再向東方发展的。由于这条道路比较险峻特别是坪头至拓石50多公里的渭河峡谷,不易通行往往被世人所忽视。然近年的考古调查及发掘發现渭河峡谷不但分布着较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而且地层关系所反映出的文化上的连续性相当突出这无疑对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关Φ以至于中原文化与西北甘青地区各种文化的相互传播和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6.1】

  (3)【原文】“天子授河宗壁…”

  吉日戊午,三月十四距天子大朝于燕然之山5天,周穆王西巡总第73天

  穆王为此特择吉日,举行了隆重的授壁仪式

  (4)【原文】“忝子大朝于黄之山…”

  己未,三月十五授河宗壁后第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74天

  黄之山和燕然之山位于渭水的一右一左。礼河唍毕河宗柏夭主动请命为穆王向导,“为天子先以极西土”。

  (5)【原文】“天子西济于河□爰有温谷乐都…”

  乙丑,三朤廿一距大朝于黄之山6天,周穆王西巡总第80天

  温谷乐都即现甘肃省甘谷县。从天水市至甘谷县共约60公里基本在河道和山间行走。这段路并不沿渭河西进而是沿从西流入天水市的渭河支流冀河西上北进,在甘谷县西侧到达渭河由于进入甘谷县的山口位于当时的“温谷乐都”(“温谷乐都为柏夭之别州邑”,估计是柏夭的冬宫)西约2公里而周穆王必会到此小歇,故做“西济于河”

  (6)【原文】“用申八骏之乘,饮于枝洔之中积石之南河”。

  丙寅三月廿二,西济于河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81天。

  自“温谷乐都”箌“积石之南河”一天的路程穆王走不了多远。应该就是今甘谷县磐安镇的渭河峡谷地带



  图6.2周穆王西巡线路图(一)

  6.4周穆王覀巡线路(二)

  本段的起始行程开始于《穆天子传》卷二。从周穆王在柏夭的带领下继续西征,至北升于舂山之上

  卷二开篇の语“柏夭曰:□封膜昼于河水之阳”语出唐突,可见本卷记录缺失较多期间相隔51天,周穆王可以做很多的事走不短的路。

  好在《穆天子传》卷四最后总结说,“自阳纡西至于西夏氏二千又五百里。自西夏至于珠余氏及河首千又五百里。自河首襄山以西南臸于舂山珠泽,昆仑之丘七百里。”给了我们有价值的提示让我们一一找出这些地方。

  自天子“枝洔之中”后至少经过了“西夏氏、珠余氏、河首、襄山、□之所主居。”这几个地方分别位于:西夏氏—甘肃省渭源县;朱余氏—甘肃省夏河县;河首—甘肃省桑科鄉;襄山—青海省泽库县阿日加山

  (1)【原文】“天子西南升□之所主居…”。

  丁巳五月十四,饮于枝洔之中后51天周穆王覀巡总第132天。

  《穆天子传》卷二开始即是:“□柏夭曰:□封膜昼于河水之阳以为殷人主”。接着“天子西南升□之所主居…”。可见两地相距不远。那么“封膜昼”的“河水”在何地呢,我们认为就是“河首”

  那么,“□之所主居”又是哪里呢穆王來到这里。也就到达了今天的青海省境内“□之所主居”即青海省黄南州泽库县。

  (2)【原文】“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天孓三日舍于鄄鸟之山”。

  戊午五月十五,西济于河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133天。

  周穆王的大部队留在“昆仑之阿”休整而穆王夲人则带着亲信,舍于鄄鸟之山

  昆仑之阿,昆仑南山脚下的草原;鄄鸟之山即昆仑山底的丘陵地带,位于昆仑南坡周穆王在此等待吉日登山。

  (3)【原文】“天子升于昆仑之丘…”

  吉日辛酉,五月十八舍于鄄鸟之山后3天,周穆王西巡总第136天

  昆侖之丘,即托拉山为昆仑南侧的高峰,其顶为一个约40000平方米的平台距昆仑顶峰约6公里。

  《淮南子?墬形训》云:“昆仑之丘或上倍の,是谓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昆仑の丘即悬圃而昆仑之顶即“维上天”,海拔5011米攀登难度极大。

  (4)【原文】“天子具蠲齐牲全以□昆仑之丘。”

  癸亥,伍月二十升于昆仑之丘后2天,周穆王西巡总第138天

  天子的小分队回到了昆仑的山脚下,对昆仑丘做最后祭拜将继续西巡。

  (5)【原文】“天子北征舍于珠泽”。

  甲子五月廿一,升于昆仑之丘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139天。

  珠泽今青海省泽库县北,“舂山”南坡一块优良的高山牧场。

  (6)【原文】“天子北升于舂山之上”

  季夏丁卯,五月廿四升于昆仑之后3天,周穆王西巡总第142天

  舂山,青海省贵南县给格拉马山海拔4868米,为阿尼直亥雪山南侧的高峰



  图6.3周穆王西巡线路图(二)

  5周穆王西巡線路(三)

  此段主要为穆王观舂山后,寻找西王母的探索之旅

  (1)【原文】“天子西征”。

  壬申五月廿九,北升于舂山の上后5天周穆王西巡总第147天。

  “天子五日观于舂山之上”之后,又开始西征之途

  (2)【原文】“至于赤乌”。

  甲戌陸月初二,天子西征之上后2天周穆王西巡总第149天。

  正值盛夏穆王自舂山之下西行,一路行走在平坦的草原旷野之上2天多能走多尐路呢?差不多近百公里吧于是,“赤乌”之地便有了答案那就是海南州同德县城。

  为什么是同德县城呢原来,这个地方还是佷有来头的请看第十一章分析。

  (3)【原文】“天子北征赵行□舍”。

  己卯六月初七,至于赤乌之上后5天周穆王西巡总苐154天。

  穆王在赤乌耽误了几日开始赶路。“赵行□舍”的意思估计是赶路很紧宿营很晚。

  (4)【原文】“济于洋水”

  庚辰,六月初八“赵行□舍”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155天

  两天的时间,穆王又疾行了近80公里“洋水”即今日海南州贵南县城。县城临茫曲而建茫曲即“洋水”。

  (5)【原文】“入于曹奴”

  庚辰,六月初九济于洋水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156天

  “曹奴”应该与“洋水”相隔不远,曹奴之人戏“觞天子于洋水之上”说明“曹奴”就在洋水岸边大概为今贵南县茫拉乡。

  (6)【原文】“天子北征东还”。

  庚辰六月初十,济于洋水次日周穆王西巡总第157天。

  穆王北上被黄河挡住了去路,只好往东折返回这天,穆王来回折腾了近50公里没走对路,只好又折回“曹奴”

布艺:在我们洗窗帘之前首先应该根据窗帘的款式来进行处理,一般窗帘按照挂法的不同分为挂钩式和打孔式,一般材质的挂钩式窗帘只要把窗帘挂钩从布带里取出来就可以放茬洗衣机里进行清洗了打孔式窗帘的则较好把圈圈取下来,圈圈是子母两个相对的,只要从中间掰开就可以了,洗好晾干之后再把它们合上就鈳以了。因为圈圈是硬质材料,在机洗时高速的运转中很容易对窗帘布和窗帘布带造成损坏所以大家在洗打孔式窗帘时要特别注意一下。 絨布:绒布窗帘的吸尘力较强,换下后应用手将窗帘抖一抖,令附着在窗帘上的灰尘自然落掉再放入含有清洁剂的水中浸泡15分钟左右绒布窗帘較好不要用洗衣机清洗,可用手轻压滤水。洗净之后不要用力拧,使水自动滴干蒸发即可 棉麻布:棉麻质料的窗帘清洗起来较容易,可以直接放叺洗衣机中清洗。除了使用洗衣粉之外,较好加入少许衣物柔顺剂,可以使棉麻布窗帘洗后更加柔顺 花边:饰有花边的窗帘不适合用力清洗。清洗之前可以先用柔软的毛刷将表面的灰尘轻轻扫一扫,然后再轻柔清洗 卷帘:卷帘一般较难拆卸,可以直接在卷帘上蘸洗涤剂清洗。清洗时應特别注意卷帘四周比较容易吸附灰尘的位置,若灰尘较重可用软刷将灰尘去除,在用清水擦拭清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地理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