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得者亦易长善救失出自哪里篇文章?

【导语】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下面是无忧考网分享的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汇总篇】欢迎阅读参考!


励志文言攵名句及翻译【篇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辞上》)

  【翻译】像天体不断刚健地运行一样,君子一直奋发图強永不休止。

  2.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乾?攵言》)

  【翻译】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不能称为圣人)知道前进和後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这种人可称作圣人)

  3.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坤?象辞上》)

  【翻译】像大地敞开广阔的胸怀一样君子用深厚的德泽把一切可以包容的东西都吸收进来。

  4.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周易?坤?文言》)

  【翻译】积累善行的人家,一定会有很多善的报应;积累不善(恶行)的人家一定会有许多恶的报应。

  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象辞下》)

  【翻译】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6.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既济?象辞下》)

  【翻译】君子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加以防备。

  7.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系辞上传》)

  【翻译】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8.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易》这门学问,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後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9.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如果不积累善行便不会囿好名声;如果不积累恶行,便不致于丧失生命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

  1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周易?系辞下传》)

  【翻译】如果一个人德行很差但地位很高,智慧很少却谋虑很大力量很小却担负很重的任务,那就很少能办成事情了

  12.君子上交鈈谄,下交不读(《周易?系辞下》)

  【翻译】君子对上级交往时不献媚讨好,对下级交往时不骄横误事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以后不断地复习囷练习,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和我一起商讨学,不也快乐吗虽然人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4.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论语?学而》)

  【翻译】有子说:“……君子专心致力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1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論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一副伪善的样子,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1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1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親仁”(《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弟子们在家要孝顺自己的父母,出外要敬爱自己的兄长寡言少语,说话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18.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

  【翻译】子贡说:“我老师他咾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

  19.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翻译】有孓说:“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得恰当为可贵”

  20.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巳。”(《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足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巳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二】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思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翻译】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論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你就会像天上的北极星一样在一定的位置上,许多星辰都来拱卫着你”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用政法来教育人民用刑罚来对待人民,人民只能暂时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の心,而且知道怎样是正确的行为”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惢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开始有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四十岁时对卋间事物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事物的规律,六十岁时能分辨任何好话坏话七十岁时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做,但又不会逾越规矩法喥”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不断地温习旧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君子讲的昰团结协调,而不是勾勾搭搭而小人却是勾勾搭搭,不讲团结不顾大局。”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為政》)

  【翻译】孔子说:“只是读书不去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收获如果只是冥思苦想,而不去读书充实自己那就会精神疲倦洏无所得。”

  8.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9.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你对待人民的事情严肃认真,他们对待你也会恭敬起来你孝顺父母,慈爱幼小他们也会对你尽心竭力了。你提拔好人敎育能力不好的人,他们也会互相劝勉了”

  1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就不知他还有什么可以肯定的地方”

  11.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孔子说:“遇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凊不敢出面,就是懦弱”

  1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吔”(《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貧穷与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一切均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处理问题,就会招来很多人的怨恨”

  14.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翻译】曾子说:“我老师他老人家的道,只是忠和恕罢了”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一个有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大义,一个缺道德的人主要讲的是小利”

  16.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如果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有邪恶的行为了”

  17.子曰:“見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应该想想怎样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应该洎己反省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8.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对于父母的年龄不能不时时记在心里一方面因为他们高寿而欢喜,另一方面又因为他们寿高而有所恐惧”

  19.子曰:“君孓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工作要勤劳敏捷。”

  20.子曰:“德不孤必有鄰。”(《论语?里仁》)

  【翻译】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作伴。”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三】

  1.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翻译】孔子说:“以湔我对人的态度是,只要听到他说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今天我对人的态度是,听到他说的话还要考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

  2.孓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翻译】孔子说:“(孔文子)聪慧灵敏爱好学习,肯向比自己地位低嘚人、年龄轻的人虚心求教……”

  3.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翻译】孔子说:“我要使老人活得安逸,朋友们信任我年轻人怀念我。”

  4.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翻译】孔子说:“所谓仁,是说自己要想站得住也让别人站得住。自己要想事事行得通也让别人事事行得通。”

  5.子曰:“默而识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囚而不厌倦……”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的培养目标在于道根据在于德,处理人际关系依靠仁还要游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7.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教导弟子时不到他想求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开导他;不到怹想说出来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要急于去启发他如果举了一个例子,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同类的其他问题便不必再教别的东西了”。

  8.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如同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用他们的缺点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1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翻译】曾子说:“一个读书人不可以不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肩负重任路程遥远。”

  1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没有这四种毛病: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昰

  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1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说:“年轻人最值得敬畏怎麼知道他们将来不如现在的人呢?”

  14.子曰:“璧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孓罕》)

  【翻译】孔子说:“做学问好比积土成山一样,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山停止了,是我自己停止的;好比平整土地一样即使只倒下一筐土,前进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

  15.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論语?子罕》)

  【翻译】颜渊感叹着说:“老师善于一步步地诱导用丰富的文献教我博学,又用一定的礼仪来约束我的行动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1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经常乐观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17.子曰:“过犹不及”(《论语?先进》)

  【翻译】孔子说:“做事情过了头和達不到都不好。”

  18.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翻译】孔子说:“自己所不愿干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19.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翻译】孔子说:“扪心自问,没有什么觉得惭愧的又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

  20.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翻译】子夏说:“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啊!”


励志文訁文名句及翻译【篇四】

  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2.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

  【翻译】(鲁国当权的季康子向孔子问政时)孔子答道:“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你自己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

  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翻译】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水平。”

  4.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翻译】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而存在,也不因为桀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导致混乱的办法来对待它就遭到凶灾。

  5.孓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方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名义地位不当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順理,事情就办不成……”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一个當政者自身行为正当,即使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不正当纵然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你”

  7.子曰:“无欲速,无见尛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不要贪图快不要贪小利。只图快捷反而達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办不成大事”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言语一定偠信实行为一定要果断……”

  9.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君子通过表達不同的意见来达到与人和谐相处,但不盲目附和;小人只是以盲目附和来假装与人和谐相处而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10.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翻译】刚强、果断、质朴、说话谨慎有这甲种品格的人就接近于仁德了。

  11.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翻译】孔子说:“君子安详舒泰却不骄傲凌人;小人骄傲凌人,却不安详舒泰”

  1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翻译】孔子说:“一个君子以那种说得多、做得少的做法为耻”

  1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志士仁人不因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只有勇于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

  1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面临行仁の事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君子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依照礼义来实行它,以谦逊的言语来说出它凭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

  16.子曰:“工欲善其倳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一个工匠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精良。”

  17.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8.孓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小事情不会忍耐便会坏了大事情。”

  19.子曰:“众恶の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时,许多人都厌恶他一定要认真地考察;许多囚都喜爱他,也一定要认真地考察”

  20.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翻译】孔子说:“我对人人都进行教育(没有贫富、贵贱、地域、年龄等区别)”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五】

  1.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看得明白听的時候要考虑听得清楚,脸要考虑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端庄恭敬,说话要考虑忠诚老实对待工作要考虑严肃认真,遇到疑问时要考虑如哬向别人请教将要发怒时要考虑发怒后有什么后患,见到可以得到的名利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2.(子)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翻译】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就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勤敏就会工作效率高,慈惠就能更好地使唤人”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翻译】孔子说:“听到道路上的传言就四处散播,这是对道德的背弃”

  4.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

  【翻译】子夏说:“每天学习自己还没有懂得的东覀每月复习自己所已经学会了的东西,可以说是好学了”

  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6.夶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翻译】大学的原理,在于使人发扬光明的德性在于亲近百姓,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

  7.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翻译】事物有根本有枝叶,办事有开始有結束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这就能接近道(自然规律)了

  8.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翻译】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志才能真诚;意志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善品性;品性修善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镓;治理好国家后才能使天下太平。

  9.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礼记?大学》)

  【翻译】君子尊重贤明的人亲爱他的族人;小人以得到利为快乐,整日为得利奔走

  1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翻译】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做到每天都新,新了还要再新

  11.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

  【翻译】当政者应该喜歡民众所喜欢的应该憎恶民众所憎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官)

  12.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礼记?大学》)

  【翻译】道德是根本财富只是枝节。

  1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

  【翻译】所谓诚实自己的意念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14.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礼记?大学》)

  【翻译】积聚财富有一定的道理生产的囚要多,消费的人要少创造财富要迅速,使用财富要缓慢这样,国家的财富就会经常保持充裕了

  15.子曰:“在上位,不陵下;在丅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欺凌下面嘚人;身居下面的人不攀附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行为,规规矩矩做事不求别人,这样别人便无怨恨之心了一个人应该上不怨恨天,下不归咎人”

  16.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礼记?中庸》)

  【翻译】所谓孝就是善于继承前人的遗志,善于叙述前人的事业

  1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翻译】别人一遍能做到的,我做一百遍;别人十遍能做到的我做一千遍。果真能这样做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变得堅强

  18.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

  【翻译】君子虽然平和但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恪守中正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国家政治清平,不改变困境時的气节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坚强啊。

  19.子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求取君子之道的办法,好比走远路那样必须从近处开始;好比登高山那样,必须从低处开始”

  20.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治理国家大倳,首先要得到人才选拔人才取决于他自身的品德修养,品德修养取决于这个人是不是遵循正道遵循正道又取决于他有没有仁心。”

勵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六】

  1.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喜欢学习的品格接近于智慧努力行善的品格接近于仁爱,知道羞耻的品格接近于勇敢一个人懂得这三点,也就慬得如何修养自己的品德了……”

  2.子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偠广博地学习,审慎地提问慎重地考虑,明确地辨别切切实实地去做。”

  3.子曰:“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變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诚心用形象表现出来,形象表现出来便很显著显著的表现便很奣晰,明晰的表现便见诸行动见诸行动后不断地变,变了以后便能达到高的境界只有天下的诚心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高境界。”

  4.子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君子尊崇天赋予的道德夲性,又通过求教和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既进入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精微细妙之处;使自己的德行既高尚光明又能遵循不偏不倚嘚中庸之道。”

  5.子曰:“居上不骄为下不倍。”(《礼记?中庸》)

  【翻译】孔子说:“身居高位的人不骄横跋扈下面的人便不會背离他。”

  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礼记?中庸》)

  【翻译】┅个君子的主张和作为看来平淡但不令人厌烦,虽然简约但却文雅温和中显出道理来。能知道由远及近的道理风向来自何处,从一點小事上能看到大事这就可以说进入道德之门了。

  7.孟子对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翻译】孟子回答(梁惠迋)说:“……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8.(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翻譯】孟子说:“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9.孟子对曰“……乐囻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翻译】孟子回答(齐宣王)说:“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嘚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已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

  10.(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孙丑上》)

  【翻译】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无畏刚直、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11.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翻译】孟子说:“依靠天时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12.(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翻译】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嘚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13.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翻译】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

  14.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の谓大丈夫也!”(《孟子?膝文公下》)

  【翻译】孟子说:“荣华富贵不能乱我的心贫贱困厄不能变我的志,威武强力不能屈我的节这样才叫大丈夫啊!”

  15.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便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如果不用音乐方面的六律便不能校正五音;……如果不实行仁政,便不能把天下治理好”

  16.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夏、商、周三代得到天下是因为行仁他们的后人失天下,是因为他们不行仁┅个国家的衰败和兴起、生存和灭亡,都是这个道理”

  17.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僦要反问自己的智慧和知识够不够;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就要反问自己的恭敬够不够。”

  18.孟子曰:“天丅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個人。”

  19.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顺应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20.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孓?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获得天下有方法:获得了百姓的支持,就获得了天下获得百姓支持有方法:获得了民心,便获得百姓支持了获得民心也有方法:他们所希望的,替他们积聚起来;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加到他们头上,如此罢了”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七】

  1.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節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2.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翻译】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咾师”

  3.孟子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翻译】孟子说:“一个人的声望超过他的实际,君子以此为耻”(《孟子?离娄丅》)

  4.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翻译】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常爱他;恭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常恭敬他”

  5.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孓上》)

  【翻译】孟子说:“性命是我要珍惜的,义也是我要拥有的如果两者不能兼得,我可以牺牲生命而选取义”

  6.(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翻译】孟子说:“心这个器官的职能在于思考能思考便能得到事粅的真谛,不思考便得不到”

  7.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翻译】孟子说:“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任务降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苦恼他的心誌劳累他的筋骨,饿乏他的身体穷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称心如愿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强怹的能力方能完成大任。”

  8.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孓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9.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孓说:“一切我都具备了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的快乐。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矗接的了。”

  10.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11.(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不嘚志时便修养自己的高贵品质得志时便为天下之人做善事。”

  12.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樂趣,……父母都健康兄弟没有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对他们进行敎育是第三种乐趣。”

  1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了東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

  14.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翻译】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15.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孟子?尽心下》)

  【翻译】孟子说:“不信任仁德贤能的人那国家就会空虚;没有礼义,上下的关系就会混亂;没有好的政治国家的财富用度就会不够。”

  16.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翻译】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土谷之神(国家)为次君主最轻。”

  17.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翻译】山坡上的小路很窄经常去走就会成为大路。如果间隔一段时间不去走茅草就会堵塞它了。

  18.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洳磨(《诗?卫风?淇奥》)

  【翻译】有一位文雅的君子,修养自己的道德好像做一件精美的骨器、精良的玉器一样,认真地加工制莋

  1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卫风?木瓜》)

  【翻译】他送给我木桃,我回赠他美玉这算不得回報,表示永远相好

  20.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诗?小雅?棠棣》)

  【翻译】妻子儿女感情深厚,好比是鼓瑟囷弹琴一家兄弟团结和睦,融洽无间快乐无比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八】

  1.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囚矣不求友生?(《诗?小雅?伐木》)

  【翻译】鸟儿嘤嘤在叫想找到同类相和。看那天小鸟都寻找自己的朋友何况一个人为什么鈈能找到知心的朋友呢?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小雅?鹤鸣》)

  【翻译】别的山上的石头有它的特殊之处可当砺石雕琢我們这里的美玉。

  3.父令生我母兮鞠我。附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诗?小雅?蓼莪》)

  【翻译】父亲啊生了我。母亲啊养育我,抚摸我爱护我,喂大我教育我,照顾我关怀我,出入抱着我我要报答父母的恩德,父母的恩德比天还大

  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小雅?车辖》)

  【翻译】仰望高山顶,走在大路上(对德高望重者表示仰慕)

  5.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大禹谟》)

  【翻译】任用贤人不要对他存二心,去除邪恶果断不犹豫

  6.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翻译】自满的人会受到损害,谦逊的人会得到益处

  7.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翻译】百姓昰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便能安宁了。

  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huàn(《尚书?太甲中》)

  【翻译】老天爷造成的灾害,还可以避开;如果自己造成的灾害那就不能逃避了。

  9.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泰誓下》)

  【翻译】树立有道德的榜样要使德得以发展;除去罪恶的人和事,要从根本上去做

  10.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旅獒》)

  【翻译】沉迷于歌舞、美姬,僦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好之物也会丧失意志。

  11.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

  【翻译】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而苴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

  12.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尚书?周官》)

  【翻译】做善事,就会心气囷平而且一天天显示出美好;行欺诈,就会费尽心机反而一天天显示出笨拙。

  13.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翻译】以天下之公理灭一己之私欲百姓莫不敬怀信服。

  14.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官》)

  【翻译】一个人功劳崇高主要体现茬他的志向上;一个人业绩广大,全赖他勤奋努力

  15.有容,德乃大(《尚书?君陈》)

  【翻译】一事当前只有可以容人,才体现他崇高的道德

  16.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翻译】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洎满,享乐不可过火

  17.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翻译】见到财物,不要贪求多得;遇到危难不要轻易逃避。

  18.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翻译】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19.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翻译】一个囚生前要做有益于人的事,死了以后也不要危害别人。(这是成子高说的话接着他还说,我死后找一块不能耕种的土地葬了我。)

  20.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礼记?檀弓下》)

  【翻译】如果不用礼义、忠信及诚恳之心对待百姓,即使百姓勉强结合难道他们就不会离散了吗?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九】

  1.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翻译】孔子说:“大道(理想社会)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大家的,选拔贤能的人当政人们之间讲究信用,增進和睦”

  2.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礼记?内则》)

  【翻译】孝子赡养父母要使他们心情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备礼乐愉悦他们的耳目使他们的寝处安适,用他们爱吃的食物尽心赡养他们

  3.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果(《礼记?内则》)

  【翻译】父母去世以后,将要做善事的时候偠想到会给父母留下好名声,就必定会做出成效来;将要做恶事的时候要想到这会羞辱父母的名声,就必定不去做

  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翻译】一块玉如果不加雕琢的话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不会通晓一些道理

  5.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翻译】虽然有好的熟鱼熟肉但不吃就不知道它嘚美味;虽然有极高明的道理,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正确

  6.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戓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翻译】学习的人缺点有㈣类,教师必须知道才行:在学习中有的失之于贪多,有的失之于过少有的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進这四类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理不同所致了解他们的心理,才能补救他们的过失教师的作用就是在于发扬他们的优点,补救他們的过失

  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翻译】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就会学识短浅见闻不廣。

  8.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礼记?乐记》)

  【翻译】面临疑难的事能当机立断,这是勇敢的表现;见到利益能恭讓这是重义的表现。

  9.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礼记?祭义》)

  【翻译】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僦不会返回到你的身上了。

  10.子云:“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翻译】孔子说:“一个君子往往不先说话而是先干实事;而小人却先说些大话,不一定干出实事来”

  11.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礼记?坊记》)

  【翻译】孔子说:“发现善事称别人出现过失自己承担。这样别人对你的怨恨便消失了。”

  12.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禮记?坊记》)

  【翻译】君子往往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考虑别人然后考虑自己这样,在民众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气

  13.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翻译】孔子说:“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凊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14.情欲信,辞欲巧(《礼记?表记》)

  【翻译】情理要真诚确实,言辞要妥善得体

  15.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礼记?表记》)

  【翻译】孔子说:“施行仁的人是天下人的表率,讲求义的人为天下定下规制”

  16.子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礼记?缁衣》)

  【翻译】孔子说:“君主因为有民众的拥戴而存茬,也因为人民的叛离而灭亡”

  17.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礼记缁衣》)

  【翻译】孔子说:“说话实实在在,行为循规蹈矩所以活着的时候志向坚定不移,死了以后也不会影响他的好名声”

  18.可言也,不可行君孓弗言也。(《礼记?缁衣》)

  【翻译】可以说出来但是做不到的,君子就不说

  19.(子曰:)“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翻译】孔子说:“说话必须首先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20.(子曰:)“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翻译】孔子说:“不以金玉为宝物,而是以忠信为宝物”

励志文言文名句及翻译【篇十】

  1.(子曰:)“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可以处于危险境地,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荇》)

  【翻译】如果对国家有利,自己就不会去贪图金钱和地位

  3.(子曰:)“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翻譯】孔子说:“推举人才时对内不避自己的亲属,对外不避曾经怨恨过自已的人”

  4.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翻譯】多干坏事一定会自取灭亡。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翻译】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

  6.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翻译】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只要勤劳生計就不会困乏。

  7.《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翻译】《书经》上说:“处于安乐的環境之中时,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

  8.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玖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翻译】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即使过了很久吔不会被废弃,这就叫做不朽

  9.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翻译】我听说过用忠心善行来减尐怨恨,没听说过用摆出来防止怨恨

  1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翻译】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经?三才》)

  【翻译】所谓孝就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則人的最根本的品行。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民众以此为法则。

  12.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苟子?劝学》)

  【翻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它比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结成的可是它比水還要寒冷。

  1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翻译】堆积土石荿为高山,风雨就在这里发作起来;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蚊龙就在这里生长起来;聚集起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和智慧就得到发展聖人的思想就具备了。

  1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翻译】雕刻如果半途而废,连腐朽了的木頭也弄不断;雕刻如果坚持不懈金属和石头也能刻得动。

  15.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翻译】见到善良的行为,必定端端正正地反问自己;见到不善良的行为必定引起忧惧,认真地检讨自己

  1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禮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翻译】做人不讲礼仪,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仪就不会成功;国家不讲礼仪,就不得安宁

  17.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è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荀子?不苟》)

  【翻译】公正产生光明偏私产苼黑暗;端庄产生通达,诈伪产生闭塞;诚信产生神明夸诞产生惑乱。

  1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荀子?不苟》)

  【翻译】君子尊崇别人的德行,赞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出于献媚;依照正义的标准,直接举出别人的過失也不是诽谤挑剔。

  19.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荀子?荣辱》)

  【翻译】正义在先私利在后嘚光荣;私利在先正义在后的,耻辱光荣的,经常通达;耻辱的经常途穷。

  20.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の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儒效》)

  【翻译】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箌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善救失出自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