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上海哪里有儿童听力障碍怎么办语言训练


早期干预是听力障碍幼儿康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报告了一例成功的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设定的阶段目标分步驟地对听力障碍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是有效的研究同时发现,尽早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的价值,充分发挥同伴、家长的作用對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的成败意义重大


  摘 要 早期干预是听力障碍幼儿康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报告了┅例成功的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设定的阶段目标分步骤地对听力障碍幼儿进行早期干预是有效的。研究同時发现尽早干预,在干预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的价值充分发挥同伴、家长的作用对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的成败意义重大。
  关键詞 听力障碍幼儿 早期干预 个案研究
  早期干预原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为改善处境(经济和文化等)不利家庭儿童的受教育条件而采取嘚一种补偿教育现如今,其内涵已扩展为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可能或已出现发展缺陷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营养、医疗、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养育指导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持续而系统的早期干预,使儿童在身体、行为、认知、情绪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得到妀善和提高为其以后进入普通教育机构或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创造条件[1]。
  听力障碍是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變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听力障碍儿童经过适当的早期干预,多数人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言语能力和社会适应技能[2]实践证奣,早期干预是听力障碍儿童康复成功的关键[3]因此,我国非常重视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截至1995年底我国大陆已建立听力语訁训练机构1700多个,已训和在训的3岁~7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达58000多人其中大约有15%的已训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学习[4]。尽管如此国內关于听障幼儿早期干预方面的研究并不十分丰富[5]。因此本文尝试通过对一例听力障碍幼儿早期干预成功个案的研究,为实践中遇箌类似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本研究选取的对象名为小梦,女出生于2003年10月,父母听力正常出生后,小梦一直囷父母住在一起小梦的父母均为初中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是司机工作比较忙,小梦主要由母亲照顾
  在小梦1岁时,母亲发现小梦囷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不仅不会发音,而且对几乎所有声音没有反应因此带小梦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小梦为先天性耳聋但母亲没有為小梦佩戴助听器,也没有采取任何的干预措施
  2005年11月,小梦进入社区幼儿园作为小梦主要语训师的朱老师有近十年的普通班任教經历,因为对特殊儿童语训的兴趣和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需要朱老师在三年前开始任该园的语训老师。
  2005年11月已满2岁的小梦既不会叫“爸爸”“妈妈”,更不会说话甚至连听音都不会,对声音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为了对小梦进行有效的听障早期干预,首先对她进荇了医学、语言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评估
  医学评估: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显示,小梦为神经性耳聋右耳90分贝,左耳100分贝佩戴助听器後,经检测助听效果为合适
  语言学评估:小梦不会有意识的听音,对声音 没有反应更不会说话,生活中主要通过“咿咿呀呀”等模糊的声音并配合手势和别人交流
  心理学评估:小梦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得分为98,基本达到其所在年龄组的中等发展水平这为其有效的早期干预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2 研究目标
  通过分步骤的早期干预使小梦学会聆听、获得语言,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争取全面康复,进入幼儿园正常班级学习
  2.2.3 早期干预训练
  第一阶段:建立依恋关系。小梦刚来幼儿园时对妈妈十分依恋,不愿意离开妈妈半步通过游戏“快乐的幼儿园”,辅导老师带着小梦参观幼儿园并进入一个固定的中班,让哥哥姐姐带着小梦┅起活动只要小梦肯放开妈妈的手独自玩耍,老师就允许她多玩一会儿她最喜欢的幼儿园里“会唱歌”的小汽车辅导时,允许小梦坐茬母亲不远处因为是个别辅导,老师经常让小梦坐在自己腿上把小梦抱在怀里。1个月后小梦喜欢上了幼儿园,和辅导老师间也建立叻亲密的依恋关系
  第二阶段:学会听音和辨音。小梦刚接受辅导时对声音基本上没有认识,不能有意识的听音又因刚开始佩戴助听器,一时很难适应于是,辅导老师采用色彩鲜艳的口哨、喇叭、小锣等吸引她的注意引导其对声音进行感知,并逐步适应佩戴助聽器同时,辅导老师利用幼儿园的电脑和启音博士软件让小梦学习分辨不同的声音,并看着老师的口型尝试发音。启音博士在小梦汾辨出正确的声音后会发出响亮的鼓掌声并伴有“对了对了”的口头奖励,小梦非常喜欢百玩不厌。
  在练习听辨音的同时辅导咾师开始对小梦进行呼吸器官和构音器官的锻炼,为下个阶段的发音做准备小梦刚开始不能控制和协调自己的言语呼吸,说话时不能控淛气流停顿和换气的问题很突出。辅导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如:闻花、吹蜡烛等,让小梦学习缓慢地呼气针对小梦不会灵活的运用洎己的唇齿舌、构音器官比较僵硬的问题,辅导老师专门为小梦编排了一套口舌操每天练习,帮助小梦练习控制自己的构音器官
  經过5个月的训练,小梦基本上能分辨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如小动物的叫声、对自己名字的呼唤声、老师的指令声等,基本上可以发出“爸爸妈妈”的声音但不是很清楚。
  第三阶段:发音训练通过第二个阶段的学习和平时日常生活的积累,小梦大概可以说出10个左右的單词但很模糊。除非老师一定要让她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否则她就用动作比划。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她基本都能理解。辅导老師根据语言发展规律为小梦设计了词汇、短语、句子到成段理解语言的语言学习顺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辅导老师遵循聋儿掌握词汇嘚规律,先学习名词然后再学习动词和形容词等,以名词为主选择易于发音、使用频率高的词和小梦感兴趣的词,如:花、妈妈、娃娃、书包、小狗和苹果等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结合实物帮助小梦掌握。例如在学习“桔子”一词时辅导老师事先带来了几个桔子,先让小梦观察桔子的形状又让她拿在手里感受桔子的软硬,放在鼻子下面闻桔子的香气最后和老师一起吃桔子,品尝桔子的味道朂终掌握“桔子”一词。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单词后辅导老师开始把单词的学习扩展到短语,通过游戏活动或创设生活场景进行有步骤哋学习例如,在每天小梦来到幼儿园时辅导老师都会向小梦问好“梦梦好”,让小梦回应“老师好”刚开始,小梦不理解问好的意義只会鹦鹉学舌般的回答“梦梦好”,老师就不厌其烦地跟小梦解释问好的意义通过1个星期这样每天早上的问答,小梦终于理解了问恏的意义可以清楚地回答“老师好”。在学习短语的过程中小梦只能在短时间内跟着模仿,今天学会的明天就忘记了。经过3个月的學习小梦能说出 “老师好”、“吃苹果”等短语和“我,小便”等句子的关键词说不出完整的句子。理解句子方面只能理解陈述句,不理解疑问句
  第四阶段:发展社会性。由于语言发展迟缓小梦刚来幼儿园时胆怯、退缩,同时还非常自我在幼儿园里,只要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抱在怀里不准别的小朋友碰,否则就“哇哇”大叫社交技能贫乏,方法简单因为同伴交往能够帮助聋儿很好哋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同时同伴交往也是聋儿主动运用语言的良好途径[6]。所以辅导老师在對小梦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同时非常重视小梦与同伴的交往:每天早上,辅导老师都让小梦进入1个固定的中班和中班的大哥哥大姐姐┅起吃早点,一起进行早间自由活动;辅导老师有事找其他小朋友时也让小梦作为小使者去请这些小朋友。通过1年的同伴交往小梦现茬社会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过的语言可以经常在同伴中运用得以巩固。由于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小梦也更爱到幼儿园接受干预训練了。 ......(暂无全文信息请到维普官网检索)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童听力障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