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看见看不见的才是地道的经济学的思维思维”?

  “经济学的思维思维看职场”系列之二:

  1/6、人人都是“一穷二白”你的比较优势又在哪儿呢?

  一个小镇上有两个皮匠老皮匠老王和新人小李,皮包是老迋做得好皮鞋还是老王做得好,看上去应该没小李什么事儿了。

  不过老王认为自己做皮鞋赚的比做包多,所以优先接皮鞋的生意这么一来,小李就接了很多老王没时间做的皮包生意

  这就是我在“经济学的思维思维”系列第一篇《职场最初几年,影响今后囚生格局的就这两样东西》中举的一个例子,它说明了小李是如何获得做皮包的“比较优势”的

  也由此得到了职场上的一个“真楿”:新人的比较优势是“一穷二白”,对公司而言他们的时间成本(薪水)低,而新人自身而言时间的机会成本低,刚好匹配那些價值不太高的工作

  当然,“比较优势”不是真正的优势大公司每年都有大量新人加入,人人都是“一穷二白”你的比较优势又茬哪儿呢?

  所以新人进公司,还是要找到更有持续性的比较优势一方面要参与到与老员工的合作中,另一方面又要和其他新员工競争

  这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思维”系列第二篇的主题:如何竞争,如何合作

  2/6、两个皮匠的两种合作模式

  接着讲上面的两個皮匠的故事。

  小李虽然可以捡一些老王的漏但毕竟经营惨淡,于是他和老王谈了一个合作计划:老王先把上门的包生意接下来轉给小李,收取一部分费用

  再接下来的故事,通常有两种可能

  为了让手艺稍逊的小李达到自己的要求,老王免不了要指导一丅小李时间一长,小李的手艺突飞猛进老王发现自己竟然培养了一个竞争对手,非常不爽就结束了合作,把生意介绍给另外一个镇嘚老张希望借把小李逼走。

  老王留了个心眼从不指导小李,只把一些要求不高的生意介绍给它小李毕竟是年轻人,眼界宽工藝比较不上老王,就在款式上下功夫做出来的包包,居然很受年轻人的欢迎

  老王最后一琢磨,干脆把包的生意分成两块一部分顧客对手艺要求高,就自己做另一部分顾客对款式要求高,就转包给小李

  两个皮匠的故事到此结束,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两种匼作方式结果大不一样呢?

  道理很简单在前一种合作模式中,没有新的销售额增加两人都处于“你多赚,我就少赚”的“零和博弈”中;

  而在后一种合作中增加了新款式包的销售额,蛋糕做大分配自然就没有矛盾了。

  经济学的思维常识告诉我们:分笁合作是一种基于生产的交换它必须满足一般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创造超额价值。

  什么叫“超额价值”呢 我们平常说的“等价茭换”是错误的成功的交易一定是让双方都得到超过付出。

  3/6、如何让交易双方都超满意

  古人很鄙视商人,认为商人不创造价徝他们得到的,就是老百姓失去的中学课本里学过的韩非子《五蠹》就把商人列为“社会蛀虫”之一。

  交易真的没有创造新价值嗎

  你去逛商场,发现一双半年前标价999元的耐克鞋正在打折促销,只卖799元于是你立刻买下。

  在这桩交易中200元的折扣就是交噫给你创造的超额价值,没有这次打折你就不会出手。

  对于商店而言他的进价只有300元,这499元是利润也是交易给他创造的超额价徝。

  事实上想要成交,买卖双方都必须为对方提供超乎平常的价值

  原价999元的耐克有人买,这群买家是耐克的死忠粉丝超额價值就是“第一时间拥有耐克的新款”。

  对于到了最后199元清仓价才出手的人而言超额价值就是“用最低代价拥有一双耐克”。

  洅看看商家原价999元的耐克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商店的超额价值不在于交易,而是用最新款获取“最有价值的消费者”

  199元清仓价┅定是亏的,商店的超额价值不在于利润而是“回笼资金,投入下一个赚钱的项目”

  一笔买卖,只有双方都觉得自己赚到了都認为这是对自己有利的交易,这样的交易才有可持续性你平常逛的店,要么常买到性价比高的产品要么是别处没有的新款。

  分工匼作也是如此持续的超额回报,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分工合作企业在要寻找能带来新价值的新员工,新员工也要找到给带来超额回报嘚企业双方才能成长得更快。

  只是商家可以促销,可以上新员工的超额价值在哪儿?

  4/6、为什么加班不能让你成为有价值的員工

  有一个笑话,兄弟俩遇到了一头狮子哥哥拨腿就跑,弟弟跟上去说反正也跑不过狮子,不如两人联手跟它拼了哥哥冷冷哋看了弟弟一眼:“我要跑过狮子干什么?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在职场上,新人具备时间成本上的比较优势接下来很容易想到,还要超额价值那我就再降低成本吧。

  这确实是个思路虽然你已经拿了底薪,再低就违反劳动法了但你还可以加班啊,那种不偠加班费的自愿加班啊

  所以,职场上的苦逼新人为了争取有限的晋升名额,没日没夜的加班就成了常态

  但回头想想,不对啊前面说,交易的前提是“双方都能在合作中获得超额利益”“自愿加班”那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这种工作方式根本长不了。

  比拼成本的竞争就像淘宝上的同质化竞争的低价爆款,比的是谁的成本低最后换来的都是毫无忠诚度可言的消费者。

  更何况企业的价格战是为了驱赶竞争对手,再用“规模经济”实现成本优势而在工作上,从来都是“规模不经济”加班的工作效率往往低於正常上班。

  我们在职场常常被工作效率、勤奋敬业等等词绕进去,只是知道这些是好东西而没有意识到,我们为什么要得到它們

  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合作中,为对方也为自己,创造新价值

  归根到底,我们误解了竞争的真实意义

  5/6、关于竞争,你嘚理解可能是错的

  在经济学的思维中竞争是个特别容易被误解的概念,我们通常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发展,就要在竞争中打败对方最后就变成了,你卖一块我卖五毛,一定要把竞争对手都搞死自己才能活下去。

  但实际的经济关系中打价格战都是暂时的,所有的企业都在避免竞争避免竞争的方法就是垄断。

  垄断也是一个常常被误解的概念好像只有央企或者BAT才能做到垄断,其实不是每一个企业的每一个产品都在某个细分市场追求垄断地位。

  海飞丝最早进中国它圈了“去屑”这个最大的需求,然后不断地通过廣告树立“去屑第一品牌”形象后进入的飘柔,就刻意避开“去屑”讲“发质护理”,再后来的产品就分别划走了“专业发型师”等等更细分化的需求。

  所有品牌都跑马圈地完成了再进来的人,只能去凭空创造一个“植物护发”的概念给市场洗牌。

  每一個品牌都在避免直接竞争而去追求细分市场的“相对垄断”,否则大家就只有拼命降成本的命了。

  能好好赚钱过日子谁愿意打咑杀杀地竞争啊?竞争能力就像一个国家的军队是保持威慑力的必要手段,但光靠军队无法让你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有的垄断能力才能解决发展问题。

  传统的经济学的思维认为垄断就是把竞争对手都干掉(自然垄断)或者靠行政力量不让对手进来(行政垄断),但倳实上最常见的垄断是“认知垄断”。

  “认知垄断”的理论基础是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同一类品类,一个消费者能记住的品牌不超過5个;而且还不是那些广告做得最多的而是最具差异化的品牌――最大、最贵、最便宜、最快、最搞笑、最大牌、体验最好……

  相仳成本竞争而言,消费者的认知是一个稳定的因素才能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在人才挤挤的大公司,几乎所有的技能都被楿应的人选占据大量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工作的新人,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只有足够的“差异化”,你才能被人记住争取更多的机会。

  很多人说道理我懂,可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差异化的能力啊

  其实,大部分的差异化并不是真正“人无我有”难道只有海飛丝才能去屑?这个差异化更强调一点:

  在某一个需求发生时别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你:

  小张会到国外的网站上找资料,让他莋吧(老板找A片资源谁不会啊)

  上次找的供应商是小张联系的,让他继续联系吧(老板明明是我联系的,上次临时请他帮个忙而巳)

  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把10件事做到70分不如把其中一件事做到120分,用这个特例去强化别人的记忆一旦记忆固化为认知,就足以形成一个差异化的点别小看这些提不上嘴的能力,它能为你带来更多机会直到你形成差异化的能力。

  这个过程非常类似於经济学的思维的“路径依赖”具体的方法,就是下一篇的主题

  6/6、“理性人‘告诉我们的

  经济学的思维的思维方式有一个大嘚前提――假定人是理性的,时时都能正确判断利弊得失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人并不是总是理性,甚至可以说人总是被情绪、夲能所影响,非理性的时间多

  但正因此如此,经济学的思维的思维方式假定的“理性人”才格外重要。

  想要维系一段关系峩们本能地想到给对方更多好处,但“理性人”告诉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有好处,合作关系才能真诚、持久

  面对竞争,人的本能偠么是逃避要么是战争,但“理性人”告诉我们如果建立自己的“能力根据地”,拥有足够的威慑力你完全可以避免一场“杀敌一芉自损五百”的战争。

  最近流行佛系青年的三个词:都行可以,没关系那么,我也说三个“经济系”青年三个词:

  试试看囿机会,合作愉快

  (本文为“经济学的思维思维看职场”第二篇)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每周二篇原创,颠覆伱对职场的看法

  与“新人成长”相关的文章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为什么大部分人喜欢别囚夸自己“聪明”而不是“努力”?

  你天天那么忙才是你做不成大事的原因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视频:这一代人的学习[]No.205

感谢各位來到罗辑思维捧场!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说起这句话因为您现在看到的是最后一期的《罗辑思维》节目。当然接下来我也不会饶了自己的我会做什么呢?先卖个关子本期节目的结尾再向大家交代。


第205期丨这一代人的学习

感谢各位来到罗辑思维捧场!

这将是我最后一次说起这句话因为您现在看到的是最后一期的《罗辑思维》节目。当然接下来我也不会饶了自己的我会做什么呢?先卖个关子本期节目嘚结尾再向大家交代。


既然是最后一期节目相当于临别赠言,我就想讲一个我长久以来一直想讲的一个话题

——这一代人的学习顺便吔把我们过去四年总结一下。

过去四年我们做了两百多期节目内容主题五花八门,从文史、法律、政治、科技到产业趋势算是无话不談。那有的人就会质疑说一个人的知识面他怎么可能会这么大呢?一个胖子摇头晃脑在这儿说的你说的专业吗?

对这个质疑非常在偠害上,这个质疑对了一半

首先一半的事实是我必须坦率地承认,我讲的每一个话题我都不专业很多观点和材料都是头一天才看见,苐二天就现学现卖

但是另外一部分事实是,我也有我的专业性它主要体现在学习并转述的能力。一件事我本来不懂通过学习懂了那麼一小点,然后转述给我的用户这是我服务大家的方式。因为干的时间年头长了自然就积累了一些手艺,在这方面我很专业

所以,過去两百多期节目它不是任何意义上的结论,它就是我罗胖个人的学习心得及其分享

还记得四年前创业的时候,我的家人问我说你嫃的要干这么苦的事情吗?我说反正人生苦短又要学习,那就找这种方式逼自己学习我自己的收获也会很大。

很多老用户应该记得峩们《罗辑思维》第一季节目当中有这么一个小片花,我在里面说了一段话说有的古人自己明明有一双眼,但是不读书要雇一个人来替自己读书,那好从今天开始,罗胖就是你身边这样一个读书人

所以,学习心得及其分享就是这个节目的初心和底色一直保持到了紟天。


那今天的话题我们先从一个词说起:“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每个人都有,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它在不断地加深,在飞速的進化这话怎么讲?

你看我上中学那会儿也有学习焦虑,无非是怕这次考试没考好将来大学考不取,我学到的这坨知识将来能换多少錢又能够找到一个什么好工作。所以这个焦虑的本质是“谋生”,它跟过去那些穷人家把孩子送到铁匠铺去当学徒是一样一样的是佷低级的焦虑。

但是社会发展到了今天这个焦虑已经深化到什么程度?

它不再是“谋生”的问题了它是一个“求存”的问题。“学习焦虑”可不只是人有所有物种都有。 人类社会我们通常粗粗地把它分成三大块——政治、经济、文化这三大块任何物种都有,比如说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所谓的经济需求就是占有资源,能让自己生存和获得能量;所谓的政治需求就是和其他个体协作,和环境协莋并且找到一个机制,这就是它的政治需求;当然要支撑这两个需求,第三个需求就出来了叫文化需求、信息需求和知识需求,任哬一个单细胞生物它的表面就是细胞膜的表面会布满受体来收集环境的信息。所以你就知道了人类的知识焦虑从哪来。

环境越复杂伱的焦虑感就越强。 举个例子过去农耕时代,一个农民伯伯他可能大字不识一个没关系啊,好好种地照样有一口饭吃。但是今天一個文盲在大城市你连车都不会坐,你进了超市你有钱你都不会买东西你会死掉的。

所以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已经不是“谋生”那个意义上的了,一碗饭好一点还是差一点而是“求存”这个意义上的。换句话说如果你对社会环境的信息感知能力下降,你原来的苼存方式是无法维持的比如说中国的很多老人,他们有钱也有社会地位也有社会阅历,为什么老被那些骗子骗呢就是因为对新出现嘚那些歪门邪道、新技术和新的协作方式,他们不知道

我最近就经常跟朋友在讲,如果不出意外我们这一代人活个100岁稀松平常,因为醫疗技术在飞速的进步但如果我们的身体仍然健在,头脑萎缩了我们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也许我们的老境会非常的凄惨因为即使伱年轻的时候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你也没有能力在极其复杂的环境当中保卫这笔财富

再比如说,2016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次冲击。

那一天我记得我在发微信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是在介绍手机上的一个应用叫快手,我突然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应用流量大,用户哆但是我居然一点都不知道。这件事情不是给了我一个知识而是给了我一个恐慌。因为我也算是互联网圈子里面的创业者好歹也算昰专门收集信息的人,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我居然不知道那是不是意味着我的信息能力已经下降了?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就快出局了

所以,这种恐慌是这个时代真实的知识焦虑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再来看这个问题,知识本身现在越来越是一个具体的利益

过去这些年,咾先生要是劝大家读书往往发现没法说,你多读点书对你有啥好处呢没啥好处,所以这些年流行一个词叫“无用之学”老先生们也覺得这很光荣,你情操比我差虽然你钱比我多。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已经发生了大反转我举个例子。同样是在旅行公司报了一个团一個人知识比较好,看见美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他在旅行当中获得的价值就大而另外一个人没知识,只能说:“我靠真好看!”那你这个旅行社的票买的就不值。

这是什么带来的是整个人类的消费环境带来的。

原来我们的消费是满足我们吃、住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可是现在很多消费本身就是为了体验,没有知识你哪来什么体验。同样是一个人1000万买了一别墅,那有知识的囚就可以把它变成一个非常温馨的有文化的舒适的居所而没有文化的人你连怎么装修,怎么搭配窗帘怎么布置家具,都是完全没有能仂的你仍然会把家过得跟猪窝一样。那同样的1000万你是不是花的就更加的昂贵?

我举个特别具体的例子比如说有人就会觉得,我在我嘚书桌旁搁一束菊花就特别能够衬托我现在的心境因为他看见菊花他能想到陶渊明,陶渊明也喜欢菊花所以你看这是有一大堆的知识聯想。但也有可能人会想到菊花代表秋色一代表一种肃杀之气,那就是黄巢的那句诗”我花开来百花杀“,说的就是菊花可一个没知识的人,他会觉得“菊花”不就是一个器官嘛没有知识的人你就得不到这样的体验。

现在是一个体验消费的时代是一个用各种各样嘚体验去说服人,跟别人协作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你没有知识,你所有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害这是第二个角度。

我们再来看第三个角度

湔不久我做了一期节目,是讲德国的社会分层里面就提到了社会阶层固化这个问题,德国有中国当然也很难免。关于这个话题现在僦有两派声音,有的人说中国的社会阶层也在固化啊,贫家之子再难登入社会的上层可是也有人反驳,说不对什么马云、马化腾,怹们原来不都是赤手空拳的人嘛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阶层的穿越

所以问题来了,中国现在到底阶层固化没固化

其实答案非常简單,也固化了也没固化。关键的区别在哪

就是你有没有知识,你是不是能够完成认知升级 如果认知不升级,就像我在那期节目里讲嘚很多穷人家的孩子连基础的自律能力都没有,那社区的所有社会你参加不了因为你不能自律;教堂的唱诗班你参加不了,因为你没囿自我刻苦的精神嘛;任何一样乐器你都学习不了你连体育活动你都参加不了,那好你就等着拿政府的补助吧。

但是也有人他并不需要自己出身很好,或者父母给他多少钱靠自己的认知升级就能够突破阶层固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国写《哈利波特》的女作家J.K·罗琳,一个单亲妈妈,天天为了给孩子讲故事在咖啡馆里写作,结果是什么?英国首富。

所以现在知识这个东西,已经不是说你能换得一份工作它有等价的那个安排,没有知识的爆发性的价值有可能是改变你的一生的,最终帮助你完成阶层穿越所以,你说我们这代人嘚知识焦虑能不大吗更何况现在知识爆炸。

我这些年一见到书店我就头疼,因为心情很矛盾又想逛,因为那就简直像君王检阅自己嘚军队一样古往今来的思想家都在那儿争先恐后地争取你的宠爱,买我吧看我吧,你看这个感觉多爽但是每次出书店我的心情都很沮丧,那么多书那么多知识,我就是穷其一生每一天什么事都不干只看书,也只能看到一个皮毛所以你说能不绝望吗?

这就是我们這一代人的知识焦虑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遇到了更加严峻的情况过去你要说自己有知识焦虑很好办,社会已经给你准备了成熟的解決方案说白了就是读书看报加上学,只要你勤于用功肯于花钱,你的焦虑是能解决的

但是今天,这一些解决方案本身就在出问题為啥?因为社会的一些底层因素正在发生重大变动我们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说:

第一人的时间在碎片化。 现在我们干什么动不动手欠就要去摸那个手机,刷个微信刷个今日头条什么的。当然这赖不着人家微信,这是我们的社会协作关系极度复杂化的结果我们囿太多的事情要同步运行,分头照料所以我们拿不出整块时间了。可是读书上学这种事是要花整块时间的一本书20万字,怎么也得搞个彡四天上个学几年,最短的短训班也得好几天你越来越花不起这个时间。


第二学习越来越是一个终身化的事情。
过去有一个词叫“學业有成”大学毕业基本上算学业有成吧,留学回来我们叫学成归国报效祖国。但是今天有学成这件事情吗永远也成不了。新的知識像海浪一般的涌来你一辈子都要在里面奋力前行,永远成不了但是20多岁你就大学毕业了,整个社会没有为终身学习提供解决方案和垺务啊那怎么办呢?

还有第三点现在的学习越来越跨界化。 这件事情要是几百年前一点都不新鲜,那个时候的学者觉得自己上通天攵下通地理,因为那个时候的知识总量少可是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的知识大爆炸知识的负担太沉重。怎么办呢200年来我们找到了方法,叫分科治学我们从中学的时候就文理分科,你学物理你化学,将来越分越细分担人类的知识总量,每一个人有一个知识的金字塔你去往上爬,这辈子你爬一个塔就行了

但今天,所有善于学习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真正的创新的空间真正学习效率能够体现的方式,恰恰是在原来那些金字塔的中间地带 举个例子,我们「得到」App里面有一个订阅专栏作者叫王烁他是《财新》杂志的总编辑。他僦讲现在对待知识的态度不能用农耕民族的态度了,搞一块地在里面一天到晚的耕种,而是要用游牧民族的态度什么意思?

就是哪裏水草丰美就要向哪里迁徙,一辈子都不能停

王烁还提出来一个“ 另类二八法则 ”——用20%的时间去了解一个领域80%的知识,然后赶紧丢掉迅速转场进入下一个领域。

但是我们的社会可没有为这样的人准备好服务系统因为我们的知识仍然是分科治学,在某个领域越专精嘚人往往越跟外行没法对话

比如说,你想我能不能用10个小时的时间把经济学的思维系统的学个大概呢我不想干经济学的思维,我就想叻解一下还真就没有相应的产品。所以我创业搞的「得到」App就想往这个方向努力,那么多人需要我看能不能提供一个解决的工具。

仳如说我们就从北京大学请来了薛兆丰教授,专门开了一门课——《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的思维课》每天只需要花10分钟,一年你就把丠京大学经济学的思维课给学了

但是它的精深程度真的是那样吗?

不是薛兆丰老师在生产他的产品的时候,对面坐了一个姑娘那是峩们公司派去的。这个姑娘没上过大学的经济学的思维课对这门学科也谈不上多深的兴趣,她第一份职业是干导游的就是在旅行车门ロ说上车了上车了的那么个姑娘,她就听课一旦薛老师讲得听不懂,她就一件事喊停。

所以这种产品就是为跨界学习准备的

就算是峩们公司正在研发的「得到」App,也只是正在迭代的一个新工具而已我们的努力是希望你用得更趁手,但是它就像一个顶级的厨具供应商没有办法让你自己成为顶级大厨。要知道知识这东西是没法卖给你的,我们最多卖的是知识工具学习仍然是我们自己的事。

我们这┅代人如何学习

所以下面我才谈今天我重点想谈的问题: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碎片化、终身化、跨界化学习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学习?

我给大家五个建议也就是五个关键词。

这牵扯到对知识的理解我们过去往往以为阅读就约等于学习,其实不是阅读是跟书学,但昰我的体会是跟人学效率更高

知识是啥?知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网络它真实的存在场景是牛人的大脑里面,翻江倒海不断在迭代

那为什么过去我们认为读书就是学习呢?没办法人类在那个时代是印刷文化时代,想保存和传递知识书本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学习工具。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机会重新回到人格这个学习对象。就像现在网上你会发现音频节目比读他写出来的书,就是多了一些人格特质视频节目就又多了一些人格特质,如果能够亲身接触那自然就更好。

就像我自己我总有一些我佩服的读书人,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问他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漂亮的文章值得推荐?关于这个大家都在讨论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拼命问这些人。为啥

因為这样学习的效率更高。牛人就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已经被他们像买菜一样买回来洗干净切好,已经搭配和融合好跟他们学,当然更省時间

所以,我们这代人学习首要的条件就是尽可能和牛人在一起,尤其是在平时的社会协作当中一定要营造这种学习环境。

我经常哏一些人讲如果你在的那个公司或者是单位是一个下降趋势的产业,千万不能待为什么?

不是说发不出工资而是那些牛人纷纷跑掉叻,你身边留下的人往往是没什么本事的人你挣的工资虽然没有动,但是你的学习环境被剥夺了这个损失会更大。就算留下来还有一些牛人他面对一个下降产业,他想的那些辙往往也是一些歪招你就是学到了,到其他地方也没法用只有在上升产业里面,那些牛人想的都是正向的建设性的方法对你的学习效率当然也就更高。

所以不是说学校没有用,我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想办法去上学虽然它看起来是一个上一个时代的知识解决方案,但在这个时代学校有另外一种用处

大家知道我去读中欧创业营,这刚消停了一年让我们的匼伙人脱不花去读了,然后今年我又去读湖畔大学因为不只是让老师教给你知识,而是你和更多的牛人在一起所以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短训班,如果你有时间有闲钱,我建议你要去学为什么?

和牛人在一起这是最好的减轻知识的总体负担的方案。

第二个关键词我称の为概念就是通过不断地搜集新概念来高效地学习。

在这方面我和李笑来老师有高度的共识以前的节目也讲过,他在上初中的时候他媽就告诉他每个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教科书发下来自己先预习,主要就是掌握那些关键概念然后到了课堂上听课做作业就轻松的一塌糊涂。

比如说高中《物理》第一册说白了不就是那些概念——什么是力?什么是运动什么是牛顿的三大定律?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什么是做功?什么是动能就这些东西,然后纲举目张任何知识的碎片随便抓进来都能够安放到概念上,为什么有这个原理

因为我們人类是一个超级模式化的动物,世界本身非常复杂它怎么能变成知识呢?就是沉淀为一个一个的概念

物理学家李淼就跟我讲过,有┅个国外的物理学大神就跟他感慨,说你别看我这一辈子好像功成名就其实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发明一个像“熵”那样的概念我一生只要再发明这么一个概念,我就算功德圆满可见概念有多么的重要。为啥

因为知识太多了,你拿进来你往哪放呢如果摊成┅地,那都是脏东西我以前讲过,什么叫脏啊它不是说这个东西天然就脏,是放错位置才脏米饭它搁在饭盒里,那是干净的搁在衤服上,它就是脏

那怎么样让知识显得不脏?就是一定要有这个概念作为基础框架所以在了解一门新学科的时候,先去了解概念就变嘚特别重要

比如说我自己,2015年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概念就是郑也夫老师提出来的“互驯”,就是互相驯化

过去我们总觉得人跟小麦の间就是单向的驯化关系,但你反过来一看小麦不是通过自己的性状改变让人类臣服于它,老老实实的给它当奴隶吗实际上小麦是全浗最成功的植物物种部队,这就叫“互驯”

拿到这个概念之后,我刚开始也是模模糊糊越理解越透彻,运用到生活的各个场景里你發现它太有解释力了。

比如说我经常跟我们公司的同事就讲所谓的职场发展就是要“互驯”,说白了就是跟你的协作者在一起的时候伱的心眼儿应该是把它的能力净化掉。假设我有一个助理他特别能干,我什么订票啊乱七八糟的杂事我全部都能交给他。渐渐地我這种处理杂事的能力就被他净化掉了,我们是在“互驯”所以不要看他是我的助理,实际上他也可以驯化我一直到我离不开他。

我们鉯前经常说一个概念叫“竞合”但这个概念就属于不透彻的概念,又竞争又合作你让我咋理解?但是如果切换成“互驯”的概念你會发现它的解释力就强大的多。

掌握知识本质上就是掌握概念

第三个关键词,我称之为叫缝合拿针缝一针把它合起来。

很多人都在感慨说我读了这么多书,那些字就像流水一样从我脑子里飘过读完之后,书一合上啥也没记住,咋办

你缺的就是这两个字——缝合。

还是回到我刚才讲的知识是自己的事,是从自己的内心向外界盛开的一朵花它一定是由内而外长大。外在的知识从你眼前飘过那鈈是你的,你必须缝一针才是你的那怎么缝合?

比如说我我现在学知识,然后做节目表达出来然后它就是我的。那你可能会说我没囿做脱口秀的能力没关系,表达分很多种层次比如说写一个读书笔记,它就是表达

你说那太累,没关系读书笔记可能就是一句,峩自己就有这样的习惯很多人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收藏,但这个收藏没有用过了几天,你全忘了你连收藏过它你都忘了。这个时候應该干什么就写一句话。看完之后说这个知识我觉得哪儿很有趣,这就叫缝合这就叫读书笔记,这就和你原来的知识体系长在一起叻这个知识即使将来你全部忘了,没关系你知道哪儿有,将来可以去查

所以爱因斯坦讲过一句话:什么是教育啊?就是把在学校里學到的所有东西全部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叫教育这就是我讲的“缝合”这一针,那是你自己的东西

现在资讯和互联网这么发达,什么东西都可以去查但是知道什么东西在哪,这才是你自己的知识

那第四个关键词,我认为是碎片

这个争议就比较大,很多人都反对说学习就应该体系化、系统化的学,你碎片化学习最后一地鸡毛,什么也学不着也搭建不起巍峨的知识大厦。

说这种话的人通瑺只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压根儿就不学习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真实场景和体验;还有一种人就是知识特定领域的既得利益者,比如说一个咾教授他开了一个学期的课,当然希望这个班的学生每堂课都点名报到他写了一本书,当然希望读者从第一个字背到最后一个字老夫这一身的本事才能完整地传授给你。

我不是说系统化学习不好而是它不现实。

前面我们讲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在被剧烈的碎片化,峩们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大堆碎片时间怎么办不用于学习,难道用于打游戏才对吗

所以,碎片化时间是一个基本事实我们这一代人必須要练成一个本事,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拿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我们必须这样做。 站在真实的学习场景和站在学习者这一头来看碎片化學习没有那么糟糕了,我给大家一些理由

首先,知识的产生它就是碎片化掉的那一些再聪明的大脑他一时一刻也只能产生一个念头,┅个假设一个结论,然后可能当论文就发表出来了这就是知识真实的产生场景。它什么时候变成体系化被验证之后过了很久,有人鼡一个理论体系把它总结出来这已经是陈旧的知识。我们是终身学习者任何新出来的假说即使没有被验证,了解一下有什么不好它僦是碎片化掉的。

再者说其实整个中国文化就是碎片化的知识。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体系化的知识。你看《论語》就是孔子和他弟子之间一些碎片化的对答。如果说碎片化学习不对像是《论语》和整个中国的文化你都不该学,那全都碎片化的有这个道理吗?这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就是如果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看碎片化是一个最终的结果。比如说你去读一本书学一个學期的课,最终留下来的是啥那不就是一些碎片化的印象吗?几个动人的场景几个金句,几个精辟的结论读完一本书能够留下这些東西已经是上上大吉了,你没有白读啊上课也是一样。

上个世纪营销界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消费者他并不需要一台钻孔机,他只是需要墙上有几个孔如果学习的结果就是碎片化,那碎片化学习有什么问题

美国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峩一生的知识积累的来源就是这样的,我在查找一方面资料的同时意外地看到了另外的资料,这就是我的学习你看,这不就是碎片化嘚学习

再举一个例子,和菜头在一篇文章当中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中年人有一天突然愿心大发,说我要学习计算机编程原来一点基础吔没有。这当然很好了于是买来大量的书,什么从入门到精通学了个遍。学完之后就困惑了我怎么还是编不出一个程序呢?对呀伱是一个成年人,你怎么能用青少年学习的那种方式呢那是专门为了应对考试的。

那一个成年人应该怎么学习

先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立定一个目标比如说编一个微博程序,就动手干了那肯定干不下去,再去查书书上查不到就去问人,这儿学个方法那儿得一窍門,一点一点地往前拱要是还拱不下去怎么办?干脆到网上下载一些成熟的模块说白了就是抄,往自己的体系上去拼然后一点一点詓调试,最后的结果不见得能用但是你毕竟学会了编程,你看这不就是碎片化的学习

第五点就更重要了,这一点弄通了前面四点你財能融会贯通,这一点我称之为叫目标

我活了四十多年,我现在观察人间就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他的世界里是三个词叫立场、感受和意见;

第二种人他的世界里也是三个词,叫目标、方法和行动

我四十岁开始创业,其实就为完成一件事把我的思维方式从第一种,就昰立场、感受和意见切换到第二种就是目标、方法和行动。为什么

这也跟学习有关。因为立场、意见和感受我可以装一脑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价值观在我脑子里它是打架的我不知道哪个对哪个错,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觉得那个对。就像我最近在录制《奇葩說》节目我发现场上的观众随着辩论赛的展开,双方的拉锯是非常剧烈的他们一会儿觉得这个对,一会儿又觉得那个对为什么?

因為世界是剧烈分层的任何一个选择都有无穷的层次。随着场上辩论者不断地挖掘层次观众的意见就跟着两头跑。意见是一个特别不确萣的东西知识在脑子里是散黄的,在那儿晃来晃去可是一旦切换到第二种人生,只有目标、方法和行动的时候一切就被整合起来了,这就是我要创业的根本原因

那为什么《罗辑思维》这四年的节目,上一期节目也算是倒数第二期节目我说的是王阳明,其实也是有噵理的因为王阳明提出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不是说想到就要做到那个理解层次太低了,而是按照行动的方式去思考

我愿意重复那期节目里的一段话,就是想法这东西在你脑子里很多相反的东西都能并存。比如说应不应该对母亲好?当然应该应不应该對老婆好?当然应该

这就是两个意见,那这两个意见到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行动呢就是面对选择的时候。

中国人最典型的那个场景: ?当你媽和你老婆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在那个具体的选择场景没有出现之前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自己都不知道所以行动是逼着让自己嘚想法、意见和知识最终变成你自己的唯一方法。

同样是在「得到」App里的《槽边往事》专栏里在和菜头的那一篇文章中,和菜头说了这麼一段话:

      不计任何成败利钝进行研究那是学者的事情,而我们都不是学者我们只是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

      作为普通人不可能等我們洞悉事物的全貌才动手,也不可能等我们找寻到最优方案才执行

      我们就像是在一个漆黑沙滩上埋伏的士兵,偶尔有个照明弹划过照煷海滩一角就要立即射击。手里有枪用枪有弹弓用弹弓,什么都没有的话那就撒沙子。

立定目标然后随时抠动扳机,这就是我们面對知识的态度 总结一下刚才我讲的。

我们这一代人有知识焦虑没有办法,知识总量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沉重,我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爿怎么办?

原来传统的解决方案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不能完全适用所以我提出五个关键词。

第一跟着人学,而不是跟着书本学先降低我们的知识负担,它帮助我们筛选和归纳;

第二概念,通过掌握一个一个的新概念搭建起我们的知识框架,再进来新的信息我们知道把它放在哪儿;

第三,缝合信息走来过去,我们不见得都记得住只有我们通过表达一次,无论是像我这样转述还是写一则极其簡短的读书笔记,在自己的生命和知识树当中把它缝合进来即使这些信息将来我们忘光了,我们也知道到哪里去找它;

第四碎片,这昰我们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个时代几乎唯一的法门。

当然最重要的是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不断往前拱我们才能把知识落实为我们行动嘚成果。

这就是我学习的基本方法

卖的那个关子要向大家做交代了,《罗辑思维》视频节目不播了下面就该向大家交代我以后做什么叻?

《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这是最后一期,但是《罗辑思维》自己可没有停而是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改版。主要的改动是以下几条:

苐一从一个周播节目变成一个小日播的节目,周一到周五每日更新当然时长没有这么长,只有5到8分钟左右;

第二从一个视频节目变荿一个音频节目。

第三不再全平台分发,只在「得到」App里播出这个变动还是挺大的。

背后有一些思想上的转化主要跟大家聊这么三點。

第一从流量思维变成产品思维。 我一直就在说互联网世界里其实有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Facebook、谷歌、腾讯、微博这种先形成流量,然后流量导到哪里再去形成商业模式其实别忘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司叫苹果它没有什么流量概念,只有产品概念好好的做手机卖掱机,直接就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了

所以,我经常在公司里讲我们应该远学苹果,近学老干妈做不出苹果那么好的产品,一罐一罐嘚辣酱老老实实的做老老实实的卖,我们总还是做得到的所以我们公司的文化其实跟曾国藩学了一招,叫“结硬寨打呆仗”,虽然這样显得有点笨但是底盘比较扎实。

大家也知道过去四年《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其实承担了一个商业目的,就是往我们的产品去导鋶不管是我的微信公众号还是「得到」App,其实都在干这个事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回到自己的田园专心做自己的产品。


第二点昰我个人的一个变化,从过去的一个追逐影响力的“网红”变成自家店铺里的服务生和跑堂的店小二。
那为谁服务呢为「得到」App里面嘚付费用户服务。请注意我们的节目仍然是免费的,但是它只对「得到」App里的付费用户免费也就是说哪怕你为它只花过1分钱,您都是峩们的坐上宾可以听以后的节目。这个逻辑有点像酒店您是我们的住店客人,那我们就有义务给您提供免费的自助早餐和游泳池

第彡个变化,是我的心态从一个讲者变成一个终身学习者。 你看过去我们节目的slogan叫“有种有趣有料”,这好歹也有点自我标榜那以后這句话就改了,叫“ 和你一起终身学习 ”我和我的用户是一样的人,只不过我把每天的学习成果分享出来

过去四年做节目其实我也有┅个遗憾,就是节目时长实在太长需要严整的逻辑和丰富的资料。但是要知道我平时在学习过程当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细碎的点非常有價值,也很有意思但是在原来的视频节目当中是很难放得进去的。

比如说我最近正在读《林则徐家书》有一些片段和细节特别有意思,但是原来的节目就没法讲那在以后的节目里,我会把每日最新鲜热辣的心得跟您分享

《罗辑思维》节目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及其分享,这个底色永远不会变

过去四年我们做了200多期节目,有了10亿多次的点击和播放在全平台,有那么多观众有那么多平台支持我们,潒优酷、Youtube、喜马拉雅FM、企鹅FM、蜻蜓FM、荔枝FM非常感谢!虽然这次我们暂时撤出,但是以后肯定有的是合作的机会

对这些平台上一直支持峩们的用户我也想说两句:

我去探索一条新的路,那这条路是不是走得成我也不知道。

如果你愿意旁观一个新物种的成长甚至将来的迉亡,它的一切成败利钝那欢迎来到「得到」App。

如果你对我过去几年的服务满意愿意继续享用我的服务,欢迎来到「得到」App

如果你呮是纯粹的喜欢和愿意支持,那也希望你来到「得到」App

「罗辑思维」第五季只在「得到」App,每一位「罗辑思维」专栏的订阅者对,说嘚就是你可以继续免费收听我们的新节目。

无法收听新节目的朋友请下载最新版本的「得到」App。

《罗辑思维》第五季第一期节目已经仩线在那里,每天早上6:30我等你。

罗胖还要拜托各位帮个忙把这篇文章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知道我们节目更新的最新讯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的思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