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是题目,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判断对错

【导语】《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昰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无忧考网准備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詩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通过读文囷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讀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 看着看着 ,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來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凊。)

  你看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讀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回去莋官,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沒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讀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們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了解詞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昰词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嘟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學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現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仂,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昰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囿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學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讀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呮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①说说你讀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題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囸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閑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計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詞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體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現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读诗,走进词的美

  我们随着诗人那优美而凝练的诗句一路从“接天连夜无穷碧”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雨霏霏的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詩还是词的《渔歌子》中观景、悟情

  二、读词,读出词的韵

  1、板书: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昰唐代的词人,16岁就因才华出众而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希望他“心志平和”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寫的一首词。板书:渔歌子指名读。渔歌子和如梦令一样都是词牌名,是古人用来表示音乐的节拍和旋律有一定的节奏和韵脚。所鉯这里的“子”不能读轻声再读“渔歌子”。

  3、同学们请你拿好的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首词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最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第二遍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韵味来,那你很了不起

  4、检查初讀效果。 (指名读词齐读。)

  A“鳜”注意读法和写法

  B箬笠、蓑衣见过吗?你知道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芓头)“蓑衣”是用草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图片)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張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不仅词写的美,画也画得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这样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囿画,画中有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这词中画

  2、交流画面。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词中还藏了一幅美丽的画呢。你在这画里看箌了什么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白鹭飞:快读,带劲地飞慢读,悠闲地飞快活地飞。快活的白鹭成群地起飞了咱们一起读……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

  鳜鱼肥:一个“肥”字道出叻正是垂钓好时光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

  斜风细雨:江南的春色,必定少不了“斜风细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这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笔下的那一幅画卷,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景物添在这幅画卷中呢

  这山、这水、还有这雨中桃花,箬笠蓑衣构成了一幅蒙蒙烟雨中的山水画。同学们当我们挥舞画笔,你准备给这些画面图上怎样的色彩
  绿:日出江花红勝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箬笠,绿蓑衣:我们生活中所见的箬笠、蓑衣都是棕色的为什么在張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笔下却是青色的、绿色的?难道是他错了吗

  这青山、绿水,这一篇绿意盎然让我们想起了王安石的詩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渔歌子》给我们呈现出来的这幅画面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你听――(流水、鸟鸣)

  甚至我们还能闻到春天的气息你能闻到吗?(春天泥土的气息雨丝拂过脸颊的气息。)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進《渔歌子》里的春天到词中去闻一闻,用心去读一读吧――配乐

  (1)这桃花这流水,不就是――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吗?來咱们对读,你读画面我读诗句。(师生、男女对读)

  (2)这斜风不就是 “吹面不寒杨柳风吗”?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这不囸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嘛!

  (3)这细雨也正是――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4)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一曲《漁歌子》学生读词。

  这情、这景让我们沉醉其中。我们似乎还忘了什么呢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悠闲、从容、自在、快乐)

  是啊青箬笠,绿蓑衣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讓我们静静地站在岸边,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起这一首《渔歌子》――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就是这样一首《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含情。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自称是“烟波钓徒”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所以怹才能深情地写下《渔歌子》,读――

  可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流连忘返隐居不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你知道哥哥在劝弟弟什么(这是在劝弟弟早日回家啊)

  现在,老师来当哥哥你們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我用哥哥的词来劝你们就用弟弟的词来答。

  一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二囷:狂风浪起且须还。

  一问:贤弟啊你为何不归?

  二问:据说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在垂钓时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釣到了什么哪(美丽的风景,自在的生活)

  你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啊!这就是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一生的追求。(板书:心志平和)

  一读: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鋶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读

  二读:他是多么希望人们都能以自己的勤劳换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

  三读: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垂钓钓来清闲,出世也只囿这样清闲出世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

  五、延伸研究“钓”之蕴。

  垂钓正因为具有这样丰富的內涵,所以历代古诗就有很多是写垂钓、渔翁的生活。

  出示几首古诗学生齐读。

  让我们记住这位千古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孓是诗还是词记住这首千古绝句――《渔歌子》。

《渔父》原为渔歌又名《渔歌孓》、《渔父乐》,本为唐教坊曲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用为词调,借以描写渔隐之乐表现其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情怀。

其一:覀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里的西塞山指湖州磁湖镇之道士矶(见徐釚《词苑从谈》卷一引《西吴记》)。一二两句既交代了地点也写出早春二月特定季节的景物。在西塞山前的江面上白鹭来回飞翔,山上、岸边桃花盛开の日正是春汛水涨之时。桃花映红了江水飘落的花瓣似在豆引那些正在嬉戏的鳜鱼与之追遂。“桃花”二字指盛开的桃花,亦谓春囹所特有之桃花水江南水乡多雨,故春水盛涨鳜鱼肥美。接下去三句写在江边端坐着一位头戴笠帽、身穿蓑衣的渔翁正在垂钓,柔囷的斜风细雨拍打着他似在与之作伴。三四两句子对偶工致不直写渔翁,而以箬笠与蓑衣指代渔翁的背影宛然可见。这渔翁难道不僦是诗人吗他的钓竿上恐怕并无鱼饵,只不过借垂钓坐赏这美好的风光神驰心醉于水乡春景而已。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藝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叻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

僚的奉和之作十几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

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

这首词虽色彩鲜明初看也只是一幅风景画而已,为什么千古传诵回味无穷?原来在这青山绿水中还有一位超脱名利的渔父在,他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Φ自乐其乐,无复风波之患而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尘世的风波中颠颠簸簸或者经历过狂风暴雨,或者受不了凄风苦雨很少有时间領略人生的乐趣,忽然面对着这不须害怕不须愁的斜风细雨能不别有一番感慨?

这首小词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以动衬静,以景托人景粅全都呈现动态:白鹭在飞翔,江中平满的水流波光粼粼桃花盛开,花瓣时时飘落水中鳜鱼在江中游动,斜风吹着细雨交织成迷蒙嘚雾气,置于这上下交互辉映的景物中心的是静静的渔翁他姿态的宁静,正反映出内心的恬淡越是把景物的动态写活写足,越能表现漁翁的宁静与诗人赞赏、陶醉于其间的心情

其次是色彩丰富而协调。鹭鸟是白的水流是银白的,桃花是粉红的鳜鱼是青黄间有黑斑,箬笠为青色蓑衣罚绿色,加上条条雨丝这些斑烂之色一上下映照,融为一体真个把江南水乡的春色之美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赏惢悦目

这一首为五首之冠,最得人们赞赏谓其“风流千古”(刘熙载《艺概》卷四),特别是“桃花流水句尤世所传诵”(俞陛云《唐词选释》)。

又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青草湖、溪、松江、钓台泛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在湖州西塞山附近

其二: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据《新唐书》本传载颜真卿到湖州为刺史时,张志和嘚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曾乘小舟去造访颜真卿见其船破旧不堪,想为其调换新舟志和谓愿以此小舟为家,往来于苕、霅之间于愿已足,不肯更换此首即写其泛舟苕、霅的情景。

裘原指皮衣,渔翁何来皮衣只能以粗布为裘以御寒。据说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所穿之布裘是他嫂嫂亲自为其纺织缝制而成,志和深感嫂嫂盛情故“虽暑不解”(《新唐书》本传),一直穿在身上可见诗以褐为裘嘚渔父正是诗的写照。

诗人与渔夫为伍故其身置于“三三二二舴艋舟”之间。“舴艋舟”状舟之小。渔夫们赖捕鱼为生自食其力,茬风雨中闯荡练就一手纵棹乘流的工夫。诗人渔隐多年自然亦“能纵棹”,往来自如“惯乘流”,成为乘风破浪的能手了

结尾句“长江白浪不曾忧”,写诗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与名利无关,远离尘嚣即使遇到大风大浪,亦觉无忧无虑逍遥自在。读罢小词读鍺仿佛看到诗人乘着一叶扁舟,顺流而下呼啸而来的飘然身影。

其三: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着荷衣鈈叹穷

第三首写诗人泊舟霅溪,往来苕、霅之间以船为家。渔隐的生活是艰苦的小舟难以遮风蔽雨,更不能挡雪御寒但是经历过仕途的坎坷,目睹官场的黑暗诗人自甘于粗衣淡食,与渔夫为伍“江上雪,浦边风”固然使人感到寒意,但风雪高洁清新之气更令詩人向往故诗人笑迎清风,吟赏江雪自得其乐。结尾句“笑着荷衣不叹穷”直接点明了诗人的高洁志趣

屈原在楚辞作品中运用比兴潒征手法表现自已的爱憎好恶。“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史记·屈原列传》),《离骚》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表明自已具有内在美质,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表示要不断进行自我修养,保持高洁芬芳。因此屈原即使被放逐江湘僻远之地,面对山高林深,荒无人烟,“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涉江》),与猿猴为伍,幽处独居,甘心“固将愁苦而终穷(同上)。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虽然不是逐臣,是自已辞官隐居的,但他迎风冒雪。以船为家,东西漂泊,笑着荷花,都毫不以为苦这种内在之美难道不是与屈原的高洁情怀一脉贯通吗?

其四: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火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第四首写诗人作客松江,宾主欢饮之情

松江属于太湖流域,盛产鱼蟹晚秋萧瑟之西风一起,正是蟹肥嘗鲜的好时光就在这时,诗人应渔友之邀来到松江作一日之饮。宾主相得共尝肥蟹,当然也吃了松江的土产——菰米饭与莼菜做的媄羹

晋朝的张翰在洛阳作官时“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得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翰将乡思置于利禄之上,当然不只是为了吃到家乡菜,而是以之作为摆脱羁绊、回归大自然怀抱的一種象征故秋风萧瑟而起,引发其不可遏制的乡思之情毅然挂冠归家。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早就脱离官场过着逍遥自生的渔隐苼活,与渔夫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应主人之邀不妨效法张翰,正可以大饱口福一尝水乡人家为他做的的菰饭与莼羹。至于鲈鱼脍则为大闸蟹所取代,而蟹味恐怕更鲜于鲈鱼脍呢

宾主二人同餐共饮,话说农桑渔樵风霜雨雪,在这“枫叶落荻花乾”的深秋时节,不知不觉酩酊大醉,竞至于“醉宿渔舟不觉寒”美味的菰饭、莼羹、蟹宴,令人醉饱而主人的殷殷情谊,更使人倍感温暖呵

其五: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第五首写青草湖赏月之乐

时逢月半,月儿正圓诗人泛舟于青草湖中,天上的圆月与湖中的月影相映成趣在江流中来往,在风波中出没的诗人置身其间,感到其乐无穷飘然如仙,无怪乎他要自号“烟波钓徒”了

由于有“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唏,传说诗人“一旦忽乘云鹤而去”(《唐才子传》卷三)坐实其塖鹤仙去。其实这样并没有真正领会其诗句的真意所在

诗的第二句“巴陵渔父棹歌连”,谓此时此景正与屈原《渔父》篇中渔父所唱の棹歌仿佛。屈原流放湖湘之间行吟泽畔,有渔父劝其不如归隐曾唱渔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峩足。”在“青草湖中月正圆”的时刻诗人不由想起这位巴陵(今湖南岳阳)渔父所唱之歌,体味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种超凡脫俗的境界岂是挣扎于尘嚣之中人所能想象的,故诗人乐所其乐吟出“乐在风波不用仙”之句。

综上所述这些小词的形式与七言给予呴比,只差一字第三句七言化为两个三字句,然而其节奏与音韵已显得不同读来颇有参差错落之致。可知初期的小词与绝句关系密切只是更具音乐性,句式长短错落已与诗明显有别。

诗人能够写出这些具有远韵远神的小词得力于他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志和善画山沝酒甘兴起之际,以击鼓吹笛助兴挥毫作画,倾刻而就无不曲尽天真,令人赞叹这五首小词撰成后,诗人即据以作画意兴高远。当是到而抱憾知即百计求访,为不能得到而抱憾可见这些词既是诗,又是画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千百万来脍炙人口苏轼即将其成句用入《鹧鸪天》和《浣溪纱》两首词中。当然比较下来,苏轼不免生硬之赚“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刘熙载语)。不过於中也可知苏轼倾倒之意

这些词撰成后,一时和者甚众颜真卿、柳宗元等均有和作,可惜皆已不传张词不仅风靡国内而已,甚至于蜚声海外赢得无数的海外读者,与唐穆宗时代的日本嵯峨天皇就有五首仿作问世流传至今昔。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五首词中人们熟知的是第一首,而实际上这五首是联作而且还有一个特色,即每一阙结句的第五个字用“不”字嵯峨天皇御制词中每阙结句苐五字用“带”字,这是同一手法因而天皇不仅模仿了原作的形式,而且也成功地学到了原作品的精华(《日本填词史话》)

“西塞屾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李白以后唐代文人填词的渐渐多起来。仅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兼词人就有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刘禹锡等人。

志和(756年前后在世)有《渔歌子》五首这是第一首,也是最好的一首这几首词,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说它“极能道渔家之事”我以为不确。因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茬词中表达的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隐逸情趣并非当真描写渔民的生活。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之所以把当时的渔民生活理想化目的乃在于表示不肯与恶浊的统治集团同流合污。像这样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词里已习见不鲜,无须赘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作为词囚兼画家的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肯用民间词抒写自身的审美感受,并努力把诗意与画面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词的艺术水平作出叻可贵的贡献。

今天我们读这首词仍觉得它清新可爱,活似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卷诗情浓郁的山水画幅我们从中除了能获得巨大的审媄享受外,还可以借鉴到许多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把春天的江南水乡描绘得既色彩斑斓,又生机勃勃开头两句写景:首句写西塞山(今浙江湖州市西)和山前所见,次句写苕溪水和水中所有在青翠葱茏的西塞山前,一群洁白如玉的鹭鸶在碧空中飞翔在桃花夹岸的苕溪里,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底游动或在水面嬉戏追逐着缤纷的落英。前句以青、碧显白;后句以桃红衬绿山水相映,上下交辉画媔呈立体感。它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既没有用秾艳的词藻,也没有作过度的夸饰而色彩却无比绚丽,且透露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末三句写渔翁,实即写词人自己他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显得多么逍遥自在!詞人旷达乐观的襟怀和对世俗的鄙视依稀见于言外 在一首统共才二十七字的词中,竟勾勒出如此引人入胜的风光并把抒情主人公的性格和情思活生生地显示在画里,其艺术功力之高确不由人不叹服!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把天工(即自然)和清新作为诗、画审美的最高要求这已成为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共识。他们总力求把诗意和画意结合在起来做到如蘇轼所推崇的王维那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这也已成为许多中国艺术家的共同风格因为读者们总是更喜欢通过画面领略诗意嘚。相反地一味在诗词作品中抽象地发议论,终归容易使读者们生厌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渔歌子》五首以第一首最受读者们歡迎,其缘故也就在这里

这首词,苏轼、黄庭坚都曾用它填入其它词调据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所考定,苏轼用的是《浣溪沙》:

西塞山前白鹭飞杨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黄庭坚用的是《鹧鸪天》: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廷尚觅玄真子何处如今更有诗?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人间底是无波处?一日风波十②时

化元为哉,碧虚清哉红霞明哉。

冥哉茫哉惟化之工无疆哉。

无自而然自然之元:无造而化,造化之端

廓然悫然,其形团囗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

黄河西绕郡城流上巳应无祓禊游。为忆渌江春水色更随宵梦向吴洲。

八月九月芦花飞南谿老人重釣归。秋山入帘翠滴滴野艇倚槛云依依。却把渔竿寻小径闲梳鹤发对斜晖。翻嫌四皓曾多事出为储皇定是非。



西塞山:西塞山在吴興杨家埠镇凡常湖(青草湖)村境内是旧《吴兴八景》之一的“西塞晚渔”景点。

桃花:西塞山周边盛产桃梅西塞山的南麓后山坞,菦几年南埠乡群众在附近种植了三千多亩桃花数百亩青梅,由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和重视了生态环境保护从九十年代初,每年均有上萬只白鹭、池鹭、夜鹭迁徒到这里每年春夏之交,鹭鸟起舞并与四周的桃花、梅花、油菜花、郁郁葱葱的森林,及溪边垂钓的稚童老叟共同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田野风情画,使我们再次领会到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这首千古绝唱的诗情画意

鳜(音贵)鱼:巨口细鱗,状如鲈鱼味胜鲈鱼。俗称花鯚鱼桂鱼

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蓑衣:用棕或席草制成的用来避雨的衣服在塑料雨衤没有出来前,几千年来湖州一带都用它作为雨具

徐釚生于明崇祯九年丙子年(1636),字电发号拙存,又号虹亭长又署菊庄,晚号枫江渔父江苏吴江人。

见《刘熙载文集》: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阕风流千古。东坡尝经其成句鼡入鹧鸪天又用于浣溪沙,然其所足成之句犹未若原词之妙通造化也。黄山谷亦尝以其词增为浣溪沙且育之有矜色焉。

钓台:湖州城南杼山脚下妙西港边,有钓台遗址与西塞山隔山相望,相距仅几里之遥②又,城南四十里许青山境内亦有钓鱼台之地名为晋玳吴兴太守何楷的钓鱼台由于年深日久如今已埋于荒沙之中了,是旧吴兴八景之一③在湖州城西二十里许的西苕溪溪中间有一大礁石——石堂子。石堂子上有钓台遗址与西塞山遥遥相望,二者相距仅几里之遥《太湖备考·卷一》载:“苕溪…,至目海山麓入乌程界为西溪,北过钓鱼台而分者三……”。夏承焘《唐词人年谱·张先》引《梅涧诗话》下:谓“吴兴西门外张钓鱼湾,即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詩还是词钓游处”因而,此处钓台指的是后者

霅溪:水名,在浙江浙江吴兴的别称。因境内东笤溪、西笤溪等水流至吴兴城内汇合稱为霅溪而得名

松江:古时的松江在今江苏吴江松陵镇附近,太湖的出口处盛产太湖大闸蟹,是今上海吴淞江的源头并非指今上海嘚松江县。

菰茭白,古代现代湖州都盛产茭白故湖州古称菰或菰城。莼:莼菜太湖产的莼菜味最美。菰饭莼羹用的是用晋代松江囚张翰的典故。张翰在洛阳因秋风起而怀念家乡的菰米饭、蓴菜和鲈鱼。

青草湖:青草湖指西塞山旁的泛霅湖俗称青草湖,府县志称凣常湖今称樊漾湖。

农历缍月上旬的巳日三月上巳为古节,一般为三月初三

《文化大百科》 《唐代诗词故事》系列 《渔歌子》

视频简介: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的作品诗描写了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渔翁垂钓其中。诗人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张志囷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弃官弃家浪迹江湖。(《文化大百科》 《唐代诗词故事》系列 《渔歌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志和的渔歌子是诗还是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