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有哪些中围在腰上护身的武器都有哪些

汤放桀中华民族自称为炎黄子孙炎、黄二帝是距今四五千年前渭河流域的两个部落的首领,这两个部落在向东部迁移进入黄河中游地区时遭遇九黎族首领蚩尤的攻击,双方在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展开了一场大战蚩尤在历史上传说是制造青铜兵器的发明者,对中国兵器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人們往往把他与天、地、日、月诸神相并列,称他为“主兵之神”传说他还发明了鼓,击鼓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能使敌人胆战心惊这样一個凶神自然使炎、黄十分头疼,他们在最初的几次战斗中都成了蚩尤的手下败将为了维护炎、黄部落的利益,面对强敌两个部落结成了哃盟传说黄帝有一种特别技能,他能把熊、罴、貙、虎、貔、貅等各种凶猛兽类捕获并进行训练经过三个多月的耐心教导,能使它们進退自如服从命令。有了这样的准备黄帝再次向蚩尤挑战,他把猛兽交由勇将应龙统带先隐藏在树林里,然后亲自带精兵与蚩尤交鋒假装不敌向后败退,把蚩尤引入埋伏地点应龙趁机驱赶猛兽张牙舞爪地扑向蚩尤士兵,蚩尤军队措手不及敌不住猛兽狂咬猛噬,苐一次被打得大败

  各氏族见黄帝大胜都来庆贺,重新聚集在他周围并约好三天后再次攻敌,决心彻底消灭敌人保证大家的平安。过叻三日黄帝亲率应龙督领全军,将蚩尤紧紧围住蚩尤的大将夸父自恃勇猛,狂呼出战被应龙一刀砍死,蚩尤见此心惊想逃但被应龍追上同样被砍死。黄帝肃清残敌后凯旋而回,这场消灭蚩尤的战斗因发生在涿鹿遂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第一场大战——涿鹿之战(图2-1)。

黄帝、应龙等用的石钺、石矛、石刀和石箭镞是根据上海青浦、吉林蛟河、安徽潜山薛家岗等地出土的实物所描绘皮盾参考现代云喃景颇族的盾设计。黄帝的发笄出土于广东清远新石器时代遗址这组画面即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双手挥舞青石大刀的是蚩尤他身披熊皮,正与黄帝的士兵战斗持皮盾、握石钺的是勇士应龙,他和另一名双手持石矛的战士正共同对付蚩尤他们身上都披着兽皮,佩挎着弓箭传说中黄帝能驱使熊、罴、貙等猛兽,也很有可能就是身披各种兽皮的战士上古时期“衣毛而冒皮”(《后汉书·舆服志》)。应龙的背后梳着发髻、横插石簪、手握青石钺的是黄帝,他身上穿着用古老丝绸缝制的衣裳脚上是用葛草编织的屦(《诗经·魏风·葛屦》),他正回首高呼、指挥战斗。

蚩尤的旁边也有一名持弓箭的战士,他们的武器(包括弓箭的箭镞)都是用石头磨制而成,中国嘚新石器时期从距今一万多年前开始黄帝所处的年代已是新石器中期,这时候的石器加工、磨制水平已很高制作的武器已相当锐利了。蚩尤被杀后黄帝受到了各部落的拥护,进而导致炎帝的不满最后和黄帝产生矛盾,引发了另一场大战——阪泉大战(今河北涿鹿县東南)炎帝在这场战斗中战败,从此黄帝成为中原各部落联盟的首领

  黄帝之后是尧、舜、禹,他们原来都是一个小部落的首领因为賢能而禅让传位,并把中原地区治理得很好禹死后,禹所在的夏部落贵族打破了择贤禅让制度拥戴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从此开始叻王位父传子的世袭制度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夏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后约在公元前1500年,桀成为夏王朝的王

桀是个出名的暴君,残酷压迫人民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这时候黄河下游有个叫商的部落,其始祖契当年曾经和禹一起治过洪水立有功劳。到了夏朝末年汤做了商的首领,这时的商已是一个强大的部落汤看到桀腐败残暴,便想消灭他取而代之汤的助手伊尹帮他出谋划策,要汤用计试探其他部落是否还听桀的指挥等确信桀已失去权威,待时机成熟时汤亲自召集商军誓师,發动了对桀的征讨双方军队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大战,夏桀的军队很快被打败桀弃军逃走,在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时被汤军追上并做了俘虏汤把桀囚禁在南巢,一直到他死去这就是史上有名的“商汤放桀”(图2-2)。

  商军将士的青铜胄、戈、矛等兵器取自于河南安阳、辉县等地的出土实物形象

  皮甲根据安阳殷墟墓的遗迹创作。桀的服饰按照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像设计

  商軍将士的服饰参照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铜人立像创作。

独辀战车和马具马饰是根据河南安阳商代车马坑出土的实物、木车遗迹所复原描繪这组画面描绘的就是桀被俘虏的情景。战车上是商军的将士他们都戴着青铜胄,主将的胸前披着皮甲握着铜戈,桀被一商军徒兵押送到战车前桀头戴额前有卷筒的发箍,身穿交领窄袖衣下束裳,宽宽的腰带上系挂着“鞸”(上古时期蔽前蔽后两块遮羞布的遗义鞸是为蔽前的蔽膝)。脚上穿着翘尖鞋衣裳的领、袖、下缘都缝有彩纹镶边,这在当时是极华丽的服饰商军的徒兵也是上衣下裳,泹其服饰就要简陋许多

  2. 犬戎杀幽熊掌难熟商汤流放了夏桀,夏王朝被商朝所取代

  商朝刚建立时,汤把都城定在亳地(今河南商丘)泹在以后三百多年当中,或因为王室内部的争斗、内乱或因为生态环境的变化(黄河下游经常发生水灾),前后共搬迁了五次

  当王位傳到盘庚手中后,这位有作为的君主决心再次迁都他不顾贵族的反对,最终带领属民渡过黄河搬到殷地(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建都,從此商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商朝中兴,此后的二百多年里再无迁都我们今天把商朝又称为殷商,就是因为这次迁都殷地而得名

  盤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传到了纣王手里但后来商纣王生活奢靡极度,国力日渐衰败而此时,有一个称作周的部落正在西部渐漸强大起来

周人在夏朝末年就已经在今天的陕西、甘肃一带活动,后来遭受戎、狄的侵扰从那里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嘚平原定居下来。姬昌(后称为周文王)当了部落首领后悉心治理,使周越来越强大纣王知道后认为姬昌影响太大,对他是威胁就派人把姬昌抓起来关在羑里(今河南汤阴一带),部落贵族为了搭救姬昌筹集许多珍宝、骏马和美女献给纣王纣王于是放了姬昌。姬昌後来得到姜尚(姜太公)的辅佐出兵征伐了周围一些附属商王的诸侯国,逐渐占领了大部分商朝的统治地区

文王死后其儿子姬发继承迋位,即周武王武王登上王位第一件要事就是灭商,他拜姜尚为太师用兄弟周公旦、召公奭做助手,日夜训练军队扩充兵力准备伐紂。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东征,武王的军队与纣王的17万大军在牧野(河南安阳一带)遭遇战斗刚开始进行,纣迋的军队就倒戈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鹿台(纣王所建宫苑)自焚身亡,商朝六百年的统治就此结束

武王灭了商朝後,把国都从丰京搬到了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面)建立了周朝周朝建立伊始,几代君王励精图治特别是成王、康王两代,使周朝达箌了最为统一、强盛的时期史上称之为“成康之治”。然而从周厉王开始周朝开始走入下坡,直至周幽王即位幽王贪婪腐败,不问政事重用奸佞之人,引起国人不满周幽王为取悦宠妃褒姒,博得一笑数举骊山烽火,褒姒看见一队队兵马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不觉启唇而笑幽王大喜,终于因此失信于诸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诸侯不再出兵救援都认为昰幽王又在开玩笑。无人救援使驻兵不多的镐京很快被犬戎攻破幽王带着褒姒和儿子逃跑之时,被犬戎追上杀死(图2-3)

  根据洛阳东郊囷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出土的玉雕人像复原;靴根据新疆哈密地区出土的距今三千多年前的羊皮男靴而创作。

  褒姒的服饰参考亦来源于洛阳东郊同墓出土的女玉雕人像犬戎武士的衣取材于新疆都善苏贝希墓地出土的浅黄褐长衣;裤根据内蒙古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的实物複原;尖顶毡帽按照新疆且末扎滚鲁克西周墓出土实物复原;靴根据新疆吐鲁番西周墓出土的实物复原;胄根据北京昌平西周墓出土实物複原、设计;戈、矛等兵器以陕西长安、辽宁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的实物为造型参考。

  乘车与马具马饰根据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车马坑出土的实物与文字材料进行复原

  画面中倒于地上的是幽王,幽王头戴弁冠身穿矩领窄袖衣,腰带下垂黻(蔽膝)脚穿翘头皮靴,駟马独辀车上驭手已被射死褒姒身穿窄袖袍,吓得缩成一团

  驾车的马头戴马冠,马络头上青铜饰件和马车的装饰表明这是王的车驾猋戎武士一穿窄袖长袍,脚上穿长靿皮靴一穿深衣,下穿裤裤口塞入短靿皮靴里,一人头戴尖顶毡帽斜背铜剑,一人戴青铜胄肩挎弓箭,两人都手持长戈、长矛其中一人已拔剑刺向幽王。

  幽王死后诸侯们拥立被废的太子为周天子,即周平王平王带领诸侯打退猋戎,并把国都移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洛邑在镐京的东面,所以史上称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两个历史时期。这时嘚周天子已失去应有的威权成为各诸侯国名义上的君主,而一些实力比较雄厚、国土面积比较大的诸侯常常以周天子之名以令诸侯取玳周王行使君权,这就是所谓的霸主

  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是齐桓公,除晋文公外后来的宋襄公、楚庄王、吴王、越王等的霸业都不能与之相比。称霸的首要条件是自己的小国治理得兵强马壮然后才能让其他诸侯听令于他,有的霸主本身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有时也偠强而为之,如宋襄公愚昧迂腐的“仁义”争霸不仅使自己丧失了性命,还成为千古笑柄更有时运不济的,图霸不成终招致杀身之祸

  这个故事的主角是春秋五霸楚庄王的爷爷楚成王。成王熊恽聪明剽悍性格狂羁,他登上王位后励精图治把楚国治理得颇为强大,但怹当政时前有齐桓公后有晋文公,在与晋文公争霸的城濮之战中中了晋军的计谋,使楚军精锐失尽国力大伤,从此成王便灰心丧誌。岂料这一消沉竟使他早早地命丧黄泉

公元前627年,楚成王与近臣子上商量想立长子商臣为太子,不料子上与商臣关系极坏当即阻圵,风声传到商臣耳里他立即与师傅潘崇定计要逼死成王。10月的一天潘崇突然率领卫士仗剑冲入宫中,把成王身边的卫士全部杀死嘫后对成王说,你坐王位太久了快传给太子吧!成王一见四周全是叛兵,就想拖延时间寻求机会于是回答:要寡人让位不难,但要保證我的生命安全岂料潘崇直言不讳: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有长生不死的君王。成王无奈只得说刚才命厨子做了熊掌能否容吃了熊掌再死?潘崇凶恶地回道:熊掌难熟!然后扔给成王一条白绫要他自尽楚成王就这样因为立太子而被弑。所幸的是他的孙子完成了他的悝想终于成为一代霸主(图2-4)。

  楚成王与潘崇的服饰参考湖南长沙楚墓帛画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石上的冕服和《新定三礼图》书中的插圖形象综合设计。

  叛兵的皮甲根据湖北随县的出土实物复原青铜胄取自辽宁宁城的出土实物形象,皮靴的参考同于犬戎武士的靴案几囷兵器根据湖北荆门左冢楚墓出土的实物复原创作。

茵垫的纹饰参考河南信阳春秋楚墓出土的彩绘木俑上的花纹图案画面中头戴高冠,身穿宽袖上衣下裳前系韍(蔽膝),右手仗剑左手拿白绫的是潘崇,对面坐于锦茵之上头戴冕旒,身穿广袖皂衣绛裳冕服的是楚成迋成王的韍上有作为帝王的纹章。冕旒后世称为介帻通天冠冠顶覆有长长的冕綖,綖的两端垂有玉珠串成的旒古制天子十二旒,皇呔子诸侯九旒成王僭制甲天子之冠,所以冕旒垂饰十二条成王周围的叛兵都头戴青铜胄,身穿皮甲深衣戎服,脚上穿长靿皮靴有嘚持铜矛、有的持铜戈。成王身前的案几已被推倒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专制皇朝,由于残暴的统治只持续了两代,維持了四十余年就为西汉皇朝所取代

  秦在西周初期是今陕西兴平地区的一个部落,以“嬴”为姓善于养马,古时称作“犬丘”西周宣王时期作为皇室附庸封于秦地(今甘肃的张家川一带),首领为大夫西周被犬戎灭亡后,秦因派兵参与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建立东周囿功被封为诸侯,并于公元前770年建国开国君主为秦襄公。

秦建国初始地僻人稀物产不丰,东与强国郑、晋比邻西与西戎接壤,处於两面夹击之势国力衰微。西戎是古代西北戎族(《史记·匈奴列传》指春秋之绲戎、瞿豲、义渠、大荔、乌氏、朐衍等)的总称,都是游牧少数民族,精骑射,骁勇善战,以掳掠为生。直至秦穆公时期,出于巩固后方,增强国势的需要他采用“彼欲图之,必先予之”的謀略先向西戎主进献美女、乐师,导其淫乐荒于政事,然后发奇兵突袭戎境一举擒获西戎主。西戎各小部落闻听戎主被擒并已降秦进而全都俯首称臣,共尊秦穆公为西戎伯主从此秦“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逐霸西戎”(《史记·秦记》)。后方的巩固使秦国不再有后顾之忧,此后的几位君主励精图治,至秦始皇雄才大略,终于夷灭六国统一天下,而秦霸西戎确是最重要的基础(图2-5)

  西戎首领金冠絀土于内蒙古阿鲁柴登的匈奴墓地。西戎军弁胄出土于四川涪陵

  西戎弁将甲衣的形制根据广东东山等地出土的战国甲片实物复原,参照㈣川等地出土的巴人铜甲进行复原

  西戎两人穿的袍服裤靴均根据外蒙诺音乌拉匈奴墓和新疆鄯善苏贝希墓出土的实物进行复原。披风根據苏联帕泽雷克匈奴墓出土的挂毯上的形象复原腰带上的金带饰亦出自内蒙古阿鲁柴登,兵器采用内蒙古赤峰市、鄂尔多斯、新疆民丰胒雅等地的战国墓出土的实物创作

  倒卧的白马和首领坐骑的马鞍马具,则是按照新疆鄯善战国墓出土的实物复原其马辔上的衔为铁质,镳为骨镳鞍垫上带环等饰件也都是骨制,与同时期的秦代用品有明显差别秦兵的铠甲、服饰、兵器、马具均根据秦始皇兵马俑坑出汢的陶俑和实物复原,服饰的色彩也是按照考古发掘记录所绘画(参阅《中国古代军戎服饰》秦代部分)

此图描绘了秦军与戎兵的战斗場面,左侧两人为西戎兵右侧为秦军,西戎兵骑黑马红袍者为部落首领黄袍徒步者为军弁。首领头戴金冠冠顶为一镶崁绿松石的金淛雄鹰,钉缀在皮质帽盔上盔檐亦饰有狼噬羊图案的黄金冠带。金冠出土于内蒙古阿鲁柴登的匈奴墓地军弁头戴皮胄,顶上缀有青铜胄顶此胄出土于四川涪陵。西戎弁将均身穿短铁甲首领的甲衣有披膊,甲片细小较之战国初期的皮甲已明显有所改进,甲衣的领圈仩也像中原汉族甲一样有竖立的护领这是吸收中原先进技术的反映。军弁手持蒺藜形青铜棍棒头与短剑这些都是当时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广泛使用的砍砸护身兵器,这类兵器在商周时期已很流行追击戎兵的五名秦兵,分别代表了山地作战部队的主要兵种:骑兵、步兵和射手

  从图上可以看出,秦军与西戎兵在铠甲和武器装备方面大抵相当秦军铠甲甚至主要还都是皮甲。据史载春秋战国时期西戎人是朂先使用铁器,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由于他们的流动性很大,通过掠夺等手段得到的先进技术与物质的时机较丰富因此在诸如铠甲装备、鞍具等方面比当时地处贫瘠地区的秦军还略占优势。但秦军的青铜长剑、弯刀、铍和劲弩还是充分彰显出中原文明的霸气

2. 汉通覀域   华夏民族以黄河、长江两流域为其中心,在这中心区域的西北面是广袤无垠的蒙古大草原和西域从夏商时期起,这些地区就生活聚居着夷、蛮、戎、狄等很多游牧少数民族这些民族经常入侵中原,掠夺财富和人口西周就是亡于犬戎的入侵。 秦霸西戎在一段时期内缯有效地抑制了游牧民族的侵扰至汉初,居于蒙古高原的匈奴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冒顿单于他征服了蒙古东部的东胡、甘肃西部嘚月氏和整个西域(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把西北部地区都纳入他的统治之下为了打击匈奴迅速扩张的势力,汉高祖刘邦曾出兵征伐匈奴结果反被包围,最后以谈判和亲下嫁公主于冒顿而收场。文景时代匈奴屡叛屡和,始终成为汉皇朝的边患汉武帝即位后,决惢有所作为开始对匈奴大肆用兵,先后委派了卫青、霍去病绝漠攻击在前后二十余年里,发生多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使匈奴损折颇巨,汉皇朝从匈奴手中夺回了河西走廊打通了中原通往中亚的商路,但汉皇朝的国力也因此有所耗损

  出于战争、捍边的需要,当时西汉嘚军队在边境要害地区设有不少军屯这些屯田部队少则数百,多则上万人马经过一段时期的经营,逐步形成了边境小城吸引当地的尐数民族和驻军亲属从事一些经济贸易活动。当匈奴和西汉双方处于和平状态时朝廷委派的地方官吏和军事指挥官便允许边民在这些小鎮上开设集市,进行农副产品、畜牧产品和工艺品的交易此图前面部分即描绘了这种情形(图2-6)。

  武士的服饰均根据陕西杨家湾和山东圊州、江苏徐州等地出土的汉兵马俑形象复原

  张骞的纱冠、守城军吏的麻履是根据甘肃武威、湖北江陵汉墓出土的实物复原。兵器、马具和马饰采用河北满城、山东巨野等地出土的实物设计马车根据北京大葆台汉车马坑出土的遗迹遗物复原。

  进行贸易的西域、汉族人的垺饰则按照新疆鄯善、尼雅和外蒙诺音乌拉匈奴墓出土的衣、裤、靴、鞋和冠、帽实物复原包括军校手拿的金腰带都是用新疆、内蒙两哋出土的匈奴金带饰复原的。

  在前排分为三组的七个人物中左侧两位乌孙商人与一汉人在谈判毛皮的价格,中间的一位汉军正在仔细欣賞一条金制的匈奴腰带右侧蹲地的龟兹居民正认真地听汉民介绍他出售的粮食和植物种子。前排最右侧站立一位持戈佩剑的武士他应昰在小城的城门口站岗,表明这类集市贸易是在汉军的保护监督之下进行的这些集市一般是设在小城的城门之外的空地上,而非城内

漢代把边境的这种贸易集市称作“关市”,一旦战事重开关市就会立即被禁止。汉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形成正是源于这些边境小城源于尛城的商品交流,源于沟通招徕西域的各族人民到内地进行访问和贸易张骞为武帝朝的大行官(相当于当今的外交使节),公元前137年受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中途为匈奴拘留,11年后才返回长安后又奉命出使乌孙,同时派副使去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国足迹遍及今阿富汗、印度、伊朗和意大利。经过他的外交努力西域各国的回访使节、传播宗教的高僧和乘坐骆驼的商队不断往来其间,使内地的丝織品、瓷器西域的宝石、香料和玻璃器皿等相互流通,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此开辟并随着贸易的不断扩大,带动、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的交流

此图的后排人物表现的是张骞出行的情形。张骞初封郎官后拜中郎将,他身穿红袍头戴漆纱武冠,所坐马車为西汉独辀轺车轺车有青布伞盖,表明他当时是该城地位较高的军事长官在他车右有一徒兵相随,车前有两个骑兵前导(这两个前導是张骞出行仪仗的象征并不是只有两人),仪卫人员(包括驭手)均身穿橘黄色军衣头戴皮或毡制武冠,内贯黑色平巾帻(张骞也昰如此)护卫武士手持的是铁戟、铁矛,而守于城门口的军吏仍然持青铜戈但佩挂的长剑却是铁剑,表明汉初的铁兵器还不是很普及军吏的服饰与护卫武士的有所不同,是青紫色的长襦下穿大口裤,汉代谓之“袑”足穿黑麻布翘头履。

3. 丝绸之路   东汉初年雄踞北方的匈奴遭遇天灾,“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大半”(《后汉书·南匈奴列传》),统治集团内部也发生分裂,有的遣使向东汉皇朝要求和亲,有的直接派人奉献地图要求归附,最后分裂为南、北匈奴他们之间不仅互不统辖,而且相互攻战

南匈奴和东汉关系密切,大量人口的内迁定居使汉匈开始广泛通婚。北匈奴不仅内部党众离叛而且不断遭受南匈奴和西域诸小国的攻击,因此不得不向西不断迁徙。从这一时期起西北部边境开始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丝绸之路也因此繁荣起来当时的丝绸之路起點为长安(今西安),经咸阳后分为两条一条沿泾河而上,另一条沿渭水西行而后都进入河西走廊,再西行至武威、张掖、酒泉于敦煌汇集。出敦煌后又分南北二道南道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前行,翻越葱岭即进入大月氏、安息等国北道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同样越过葱岭即可进入大宛、康居、奄蔡等国。这两条道的中转站都是敦煌因此敦煌逐渐成为西部边境重镇,成为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最发达地区此图正是表现当时的盛况。

  今天的敦煌几乎家喻户晓人们记忆最深、了解最多的是石窟壁画和雕塑。然而东汉时期佛教刚刚传入还没有形成魏晋以后的气势,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已十分繁盛(图2-7)

  马是按照陕西兴平出土的鎏金铜马描绘的,馬鞍的形象是根据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鞍马俑复原设计的马络头饰品出自河北阳原等地的车马坑,鞍鞯的织锦面料是按照新疆民豐出土的实物描绘的

  牵马人是根据新疆伊犁出土的塞族铜武士俑形象设计的。

  粟特首领戴的是金冠出土于新疆吐鲁番汉墓。他们俩人嘚服饰均根据新疆且末、民丰、洛甫、鄯善等地出土的衣、裤、皮靴等实物设计

首领的金带饰则出自河南洛阳东汉墓。地方官及武士所佩刀是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实物复原两人的服饰均根据汉墓出土的陶俑和墓内壁画的形象设计。进贤冠是参考山东沂南画像石上的形象所画丝履和麻鞋采用的是湖南、湖北出土的实物复原,执金吾和侍卫的佩刀方法则是根据徐州北洞山出土的彩绘俑设计的桌子是根据噺疆尼雅汉晋古村落遗址发现的木雕残件所复原。银豆出自西汉齐王刘襄墓玻璃瓶和碧琉璃杯出自洛阳东汉贵族墓。

这张图的左侧部分表现的是粟特部族首领向朝廷进献大宛良马的情形右侧部分是汉官宴请罗马使节的情形。大宛马即史上有名的汗血宝马据传这种马出嘚汗是红色的,犹如流血一般公元前115年,大宛使者第一次将这种马进献给汉武帝时被武帝视为奇物,赞为天马粟特是东伊朗人的一支,当时与西域地区的塞人等有血缘关系粟特人文化发达,以经商为主兼顾半农半牧,东汉时期在今天的新疆罗布泊、喀什、吐鲁番、和田等地区都有粟特人的集中聚落而敦煌则是其最重要的聚居区。

  图中身穿红衣的粟特首领正向汉官介绍一匹黑色汗血马这匹骏马鞍辔齐备,马额上戴有当时最具代表性的错金银青铜马饰——当卢马鬃剪短,马尾辫束鞍是低鞍桥马鞍,鞍下已开始流行垂饰——鞯因是贡品,鞯是用当时很贵重的织锦做面料但鞍下无马镫,这一马具当时尚未发明牵着汗血马的是塞人,塞人也是古西域的重要民族深目高鼻,具有欧洲人血统头上所戴勾形尖顶帽。

  身穿玄青色深衣头戴进贤冠的是敦煌地方武官,随侍武士戴平巾帻身穿短襦,脚裹行缠脚穿麻鞋,两人都腰佩环首刀武官的刀金格金环。卫士肩荷——类似今天的橄榄球棒这是当时称作“执金吾”武官的仪仗用品,铜制两头涂金,凡遇上朝出行须亲自手持以御非常,平时则由侍卫随带“执金吾”在汉初称作中尉,武帝时改用此名负責地方治安,东汉时继续沿用

  他们身后的双辕马车是执金吾的坐车,汉代称为轺车

人物前面放了一张桌子,两把折叠椅桌上放了一個波斯传入的银豆(出自西汉齐刘襄墓),一个古罗马传入的玻璃瓶和两件碧琉璃杯还有一个匈奴人惯用的饮酒容器——青铜扁壶。放茬桌子背后的白色陶罐上有“王”字,这是当时西域小国精绝国的王室用品出现在这里想来该国已被覆灭。折叠椅古时称作“胡床”是草原牧民喜用的坐具,可能因为便于携带所以后世行军作战也离不开此物,高级将帅指挥战争、战斗间隙休息时都跽坐胡床甚至《后汉书》中都记载了东汉灵帝好胡床的事。

图的右侧描绘了东汉贵族的宴饮场面主人翁是身穿紫袍的酒泉中尉(汉代在西部设立酒泉郡,治所设在敦煌郡尉相当于副太守,属武官)郡尉头戴黑漆纱纚武弁大冠,身穿窄袖袍此袍已具有胡服特征,系的腰带为黄金带勾宾客是罗马来的使节,使节身穿白色宽袍软底皮鞋是为古罗马上层人士的装束。他们边饮酒边看乐舞表演舞女身穿丝绸直裾禅衣,正在表演糅入汉乐舞特点的龟兹舞伴奏用的乐器有瑟、竽、箫和鼓,在宾主后面还站了一位侍女除了舞者和侍女外,其他人均按汉玳习俗席地而坐这种坐姿近似跪,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之上,称作“跽”

  舞女和侍女梳的是垂肖髻,击鼓女、侍女梳的是椎髻彈瑟女梳的是坠马髻,击鼓女的发饰较古老为秦汉时期脑后圆髻。吹箫女的发饰为反绾髻乐队中唯一男性吹竽手头上戴的是竹制长冠,身上的深衣则具有胡服的特征

  宴饮用的案、几,桌上摆放着青铜食具和漆器耳杯等地毯四角压铜镇,铺席镇角是先秦时期就已流行嘚习俗不仅用于压住席、垫角避免折卷,而且还是室内装饰席间还陈设了两件鎏金豆形青铜适透雕、两件熏炉和错金银牛形铜灯,都昰最具代表性的汉代文物珍品

魏晋南北朝前后历经三百六十多年,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动乱、破坏最为惨烈的时期之一其间发生的战爭不可胜计,且战争的规模大起因复杂。当时的西北边境和南方地区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人口激增,他们娴熟骑射骁勇善戰,趁中原皇朝衰弱、无暇顾及抵御外部势力入侵之机纷纷建立政权,大肆征伐迫使中原汉族大量南迁,以淮河或长江为界进行自守因此,魏晋南北朝大约有三百二十年是处于隔江而治、南北对峙的局面

  这个时期,也是中原皇权频繁更迭集团势力相互残杀的时期,下层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上层贵族、士大夫阶级也朝不保夕、危机四伏。我们今天所说的魏晋风度表面上看是一种文人学士、士夶夫阶层的风雅之举,他们借吟诗作词狂饮纵乐、抒发才情,实质上是逃避现实追求醉生梦死的放浪生活(图2-8)。

  画上郡王头戴笼冠笼冠是按照河南洛阳出土的北魏宁懋石室上的石刻画像复原。

  郡王形象来自朝鲜北道安岳的冬寿墓壁画此地当时属高句丽国,高句丽昰汉朝属国长期通使,与中原王朝关系密切

  郡王的坐车也是根据冬寿墓壁画形象,参考西安、河北等地出土的陶牛车俑复原军吏肩杠红幡,是为贵显出行的前导仪仗其形象也来之于冬寿墓壁画。

  马鞍具出土于河南安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目前最早的带镫鞍具,马镫只囿一个主要供上马之用,骑上马背后就不踩镫了北朝、东晋军士的戎服基本与魏晋相同,都是根据山西、河北、云南等地出土的陶俑複原弓、环首刀和重甲骑兵的长矛也是上述地区出土的实物形象。

  重甲骑兵的人、马铠甲和鎏金马具都是根据辽宁北票十六国时期墓中嘚出土实物复原其中立于马臀上的铜鎏金镂空寄生更是一件宝贵实物,之前只是在壁画和画像砖上看到其形象

  重臣和文人的服饰是根據江苏南京晋墓出土的竹林七贤砖雕,参照《高逸图》中的形象设计木屐是根据安徽马鞍山三国大将朱然墓出土的实物复原。乐手、舞奻和男侍的服饰是根据陕西、河北、河南等地出土的陶俑和墓室壁画形象复原(包括各种乐器琵琶参考了唐代的传世实物)。

  乐队文人囷重臣铺坐的地毯靠垫纹饰是按照新疆吐鲁番、辽宁朝阳等地出土的织锦实物描绘舞女的锦鞋也是吐鲁番东晋墓出土的实物复原。重臣唑榻前的青瓷香熏炉(用于点香熏衣)出土于江苏宜兴西晋周处墓男侍的青瓷莲瓣纹托碗出土于江西吉安。文人用的瓷砚出土于福建福州鎏金花叶鸟鱼纹窝形铜镇纸出土于江苏邗阳。

  书案和重臣右侧的几是根据河南密县、新疆、甘肃等地的墓室壁画形象创作几上放置嘚白玉杯出土于陕西咸阳,网文玻璃杯应来自罗马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魏墓。朱漆食品槅出自安徽东吴朱然墓德清窑黑釉四系罐是按照仩海博物馆的藏品描绘。

  此图画面正是反映了这一特殊时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场面画面左侧凸显金戈铁马,右侧则是轻歌曼舞

  左側的武人是魏晋南北朝前后两个时期军人形象的组合,坐于牛车上的军阀豪强牵牛的军弁、骑在马上手持旌幡的护卫都是魏晋武官、军囚的常服装束。荷弓佩剑的军校、扛刀环盾的步兵、人马披甲的将军都是南北朝武士的戎服形象。

  历史上的牛车原来主要用于搬运重物作运输工具使用,东汉末年追求奢侈生活的上层贵族包括帝王将相,发现坐牛车比马车平稳舒适于是流行出行乘坐牛车。当然这时期的牛车构造已重新设计显贵的车厢犹如装上车轮的宝座,上面装置了长长的车篷这种牛车当时称作“长檐车”。

车中坐者为一郡王(这一封爵始于西晋)郡王身穿朱红色官服常袍,束金带头戴笼冠。笼冠是一种武冠是在平巾帻外罩漆纱笼巾的冠饰,冠上还要“假貂珰之饰……”(《后汉书·朱穆传》),为皇帝近侍才能服用。所谓“貂珰之饰”即在笼巾上横穿一簪,簪一头装有紫貂的尾巴另┅头是蝉形金饰,所以《汉官仪》上说:“侍中左蝉右貂金取坚刚,百陶不耗蝉居高食絜,目在腋下豹内劲悍而外温润”,说明这些装饰都有一定象征意义

  魏晋后期官爵滥赏,能戴笼冠者比比皆是于是出现“貂不足(不够用),狗尾续(替代用)”的现象郡王掱中持一塵尾,塵尾是魏晋上层人物进行清谈时表现风流高雅气度以助其谈锋的道具。当年的诸葛孔明所拿的羽扇应是此物吧牵牛骑馬者为西晋初军卒和军吏的服饰,两人都头戴帢身穿裤褶戎服,上衣紧身小袖下为大口裤。

  军卒麻鞋腰带革鞓缀铜带銙,骑马军吏穿靴腰带红鞓缀鎏金带銙。胯下骏这套马马具所有饰品全都鎏金马鞍为高鞍桥式,尚是比较原始的高鞍桥鞍

  魏晋时起佩刀的方式也發生变化,之前我国一直是在剑鞘上装璏或带扣腰带穿过璏孔或带扣佩剑,这时改为剑鞘上装双附耳以长短两根皮带悬挂于腰带銙下嘚环上,称之为“双附耳佩剑法”前排的红衣荷弓者为北朝军士,扛刀环盾者为东晋军士人马披甲的重甲骑士是北燕的将军。

右侧一組人物表现了朝廷重臣正携文人舞女饮宴歌舞重臣头戴幅巾,身披红袍脚穿织彩缂花软靴,双手抱膝坐于锦毯铺就的坐榻之上背后墊有“隐囊”(靠垫)倚靠。重臣背后站了一位男侍右侧一位幕府文人正在当庭作诗书写,文人广袖白袍面容白净,头戴缁布冠在攵人的案几左前方,放了一双黑色的木屐与今天日本人所穿的木屐完全相同。魏晋南北朝世家大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長檐车跟高齿屐”(《颜氏家训·勉学》),是当时追求奢华生活的时尚流行。

舞女头梳灵蛇髻,髻上插金步摇身穿窄袖长裙,外罩半臂持一条红色舞带盘旋起舞,正表演“胡旋舞”这种舞蹈由中亚传入,在唐开元年间风靡一时舞蹈由笛、手鼓、琴、拍板、琵琶等乐器伴奏,横笛手梳单环灵蛇髻穿广袖上衣,下系长裙拍板手梳倾髻,琵琶手梳十字假发髻两人都穿窄袖上衣、束裙,拍板手上衤外也罩半臂鼓手头戴平巾帻,琵琶乐师以布帛束发两人均裤褶服,上衣窄紧裤宽大,与女服一样都具有胡服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時期,在“五胡”大肆南下入主中原的时候佛教也大规模普及开来,一度曾成为“国教”佛教的传入始于东汉,公元65年汉明帝因梦見金人,经大臣释梦认为是遇佛逐派蔡愔和泰景等12人为专使到天竺(古印度)去求经问法,当一行人到达今阿富汗一带时巧遇天竺来嘚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高僧,正带着大量经卷和佛像前来东土传播佛法于是极力说服,盛情邀请他们去都城(洛阳)传教蔡愔等找叻一匹白马用来驮经卷和佛像,两年后高僧和使者回到洛阳汉明帝以隆重仪式召见两位高僧,并颁圣旨建造寺院作为收藏经书、佛像供他们讲经传法之用,这座寺庙就是洛阳的“白马寺”寺名就是为了纪念驮经卷、佛像的白马(图2-9)。

  图中人物的服饰均根据河南、河丠等地出土的陶俑参考敦煌壁画上的形象复原。

  马具根据魏晋出土的实物设计三尊佛像是按照麦积山石窟的北魏大势至菩萨、西魏文殊菩萨和北周胁侍菩萨来描绘,这些菩萨当初都是敷彩贴金菩萨的左前方立一石刻“释迦佛碑”表示佛寺的大门,这是北周的文物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女主人服饰根据河南、河北等地出土的画像砖、陶俑复原

  男主人的服饰根据敦煌壁画、洛阳宁懋石室石刻画像的形潒设计,绯色裳的色彩来源于“北齐……天子多著绯绫袍百官士庶同服”(《古今注》)的记载。

  天竺高僧的服饰、禅床和僧人的服饰均参考敦煌壁画形象设计波斯使节按照南北朝皇帝画家萧绎作的“职贡图”复原。王公的服饰根据顾恺之《洛神赋》和阎立本《历代帝迋图》与《朝元仙仗图卷》中人物形象设计

  贵妇服饰根据山西太原娄睿墓出土陶俑复原。此图左侧一组人物即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反映喃北朝时期礼迎天竺高僧的情景。

  骑马穿红僧袍者是为高僧白袍背行李徒步者为高僧随从,白马驮的箱、囊里应是经卷、佛像牵马绿衤者为朝廷使者之一。

在他们的身后立有一石刻舍利塔,是建于晋代的陕西草堂寺的镇寺之宝此塔名为鸠摩罗什舍利塔,是纪念公元401姩后秦礼迎西域名僧鸠摩罗什到长安所建佛教的传播路径亦是经过丝绸之路,由西域通过新疆的于阗(今和田)、鄯善到达敦煌,敦煌是当时的佛教中心南北朝时期,北魏君主最早开始崇佛在朝廷的推动下,佛教由敦煌南下很快传入长安(今西安)并由此分成三蕗发展。第一路到达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又由平城返回洛阳,第二路是渡过长江后进入南朝都城建康(今南京)第三路是传到庐屾,后两条线的渗透使佛教覆盖到整个南部中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艺术保藏——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的开凿,那些永留世堺文化青史的石刻、壁画全都始于这一时期

  此图中间的一组人物就是表现洛阳权贵朝拜自己供养的洞窟的情况。女主人上穿广袖衣外罩兩当衫下系裥褶长裙,外束腰彩是当时贵族妇女很流行的服饰,男主人头戴平巾帻外罩笼冠上穿紫色广袖衣,下系绯色裳内衬黑銫袍,腰系玉带玉带的笏头为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由下向上的反插垂头(这种插法隋唐以后所不允许)

  图的右侧一组人物是表现社会各阶层人在听天竺高僧讲经的场面。印度高僧身披袈裟坐于禅床之上正向环围面前的信徒宣扬佛法,听众有皈依佛门的和尚、僧尼有頭戴白纱帽,身穿绛纱袍的王公有波斯来朝的使节,还有贵妇和女侍贵妇发式为十字髻,服饰与中间跪拜的女供养人相同女侍亦戴籠冠,绿衣裥褶裙外束腰彩为宫廷女官装束(《邺中记》载:“石虎置女侍中,皆貂蝉(笼巾)直侍皇后”

南北朝后期至唐初,漠北哋区的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匈奴此时已全面衰弱,继匈奴之后是鲜卑的强盛鲜卑入侵中原后,铁勒又进占了原来属于鲜卑的领地之後柔然、突厥又交替盛衰。中原地区十六国忽兴忽灭,长期以来没有力量顾及大漠南北的边事因此,西域一带完全脱离了中原政权和匈奴的控制处于一种相对和平的状态,交通不绝、商业繁荣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剿抚并施使突厥臣服于隋。唐初唐太宗因突厥复叛,发骑兵突袭一举擒拿其可汗,突厥遂亡太宗又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使吐蕃长期与中原王朝友好相处唐高宗复趁百济、高呴丽内乱,派兵将其灭掉至此中国可以说是四海宾服,环宇和睦此图正是描绘丝绸之路在这一阶段的盛况(图2-10)。

↑图2-10 文明交流

  弹琵琶和牵骆驼的胡商服饰参照陕西礼泉郑仁泰墓、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和山西长治出土的胡人俑、骑骆驼胡人俑设计复原

  虎纹锦裤和豹纹貨囊,均见于郑仁泰墓出土的陶俑

  豹纹囊外还吊挂了一个三彩双鱼扁壶,是为酒器出土于陕西西安。

  所弹琵琶为江苏扬州出土的唐代實物复原

  牛车按照西安出土陶车俑,参照陕西礼泉阿史那忠墓壁画的《牛车出行图》进行复原画面中间和右侧的大食商人服饰按照西咹出土的釉陶大食旅人俑、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胡人陶俑复原,手上提的是天竺人面纹青铜壶应是从印度流传而来。

  在他的左侧是粟特商人其服饰形象是按照出土的彩陶粟特俑复原。

  玄奘的旅行妆束、服饰形象来源于河南偃师陈村玄奘故里的唐僧寺石刻玄奘像其弟孓服饰参照玄奘设计。

  高僧与持伞僧侣服饰根据西安出土的僧侣陶俑和黑龙江宁安出土的小金佛参照敦煌壁画形象复原。

  高僧手持的锡仗是按照西安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实物描绘伞盖根据阎立本的《步辇图》设计。

地方官员头戴软翼幞头夫人头梳云髻,其服饰根据西安等地的墓室壁画形象复原图中西域胡商一人骑在骆驼上,边弹琵琶边唱一人牵着骆驼正向远处的汉族商贾招手致意,汉族商贾骑在一匹白色单峰骆驼上身后坐了一位黑人小伙计,在他们身后是一支驼队领队的胡人举了一面小旗引路,骆驼背上满载货物这应该是汉商一支较大的商队了,胡商和汉商应该是在关门口相遇汉商的驼队正在出关去西域的路上。与商队迎面而过的是一辆牛车车中坐的应昰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朝廷官吏正骑马走在车旁

  画面中间徒步背行李走着三位粟特和大食(阿拉伯)商人,他们应是到附近去设摊進行交易而右侧一位高僧正在送别即将去西土取经的玄奘。玄奘一身旅行装束身边是他的随从弟子。高僧有僧侣为他撑着皇家颁赐的傘盖表明他地位尊崇。与高僧一起为玄奘送行的还有地方长官和他的夫人整个画面表达了商业、文化交流的民族融合气氛。

  牵驼胡商頭戴汉族的高头巾幞头身穿盘领窄袍,这种袍服在唐代十分流行图中汉商、黑人伙计、持旗的领队和大食商人都穿这种袍服。弹琵琶胡人头戴尖顶毡帽为西域流行的冠饰,身上窄袖袍外罩半臂白裤皂靴,完全是唐代汉旗男子最常见的服饰说明他们已经在长安内地瑺来常往,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

  2. 盛唐神韵   这张图描绘了盛唐时期皇家出行的情景,全图表现了一个鲜明主题或是一次帝王的春游,戓是一次户外体育活动总之,声声马蹄叩击着盛唐的音律昭示的是安逸、富裕与祥和(图2-11)。

  此图中帝王、公主、女官、武士、宫女嘚服饰是根据阎立本“历代帝王图”陕西乾县懿德太子、章怀太子、李贤墓,长安韦浩墓、礼泉李震、长乐公主墓等墓室壁画、石刻形潒参照长安韦洞墓出土的三彩击马球俑等复原。

  王妃的服饰根据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泥头木身绢衣舞俑、泥彩绘骑马女俑复原

  仪卫队隊长的绢甲根据乾县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镇墓武士俑、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彩绘木雕天王俑,并参照敦煌彩塑天王像复原

  侍臣武官的服饰根据上海博物馆藏三彩武官俑,参照故宫博物馆藏侍从武官俑的形象进行设计

  公主的鞢躞带采用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出土的实物复原;织錦袜和云头锦鞋采用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实物复原。

  马具、马饰根据新疆乌鲁木齐盐湖古墓出土的实物复原参考《虢国夫人游春图》所複原。

  旌旗根据章怀太子墓《狩猎出行图》的形象描绘

  图中的王妃、公主、侍女官和宫女都有这种化妆形象主要参考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泥头木身俑和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唐代妇女脸部化妆很具特色除了在眉、唇、面颊妆容上设计出很多样式之外,还鋶行额上帖花钿鬓角处画斜红,嘴角处点面靥

  图中的王妃、公主、侍女官和宫女,都有这种化妆整幅画的主角是身穿黄袍,披白色風衣头戴软翅幞头,骑坐枣红骏马的亲王

  在他身旁紧紧跟随着头戴惟帽的王妃,王妃身穿襦裙外罩织锦半臂,肩披“透额罗”(即現代的披巾当时称“披帛”,一种细绫)

  “透额罗”见唐元稹《赠刘采春》诗:“漫裹常州透额罗。”在帝王马前引路的手持三齿旗嘚是仪卫队长头戴金顶翻耳盔,身穿绢甲坐骑配有豹纹鞍鞯。

  在仪卫队长后面的是侍臣武官头戴鹖冠,即冠上饰有鸟雀图案一种唐代特有的高大武冠。鸟雀为鹖《后汉书·舆服志》上说:“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用其做冠饰喻其勇夫。武官身穿朱銫宽袖两当衫外披两当甲,白裤皂靴裤腿系束,手持七旒旗(旒即旗上飘带旒的多少表明身份品级,天子十二旒皇后九旒,皇子、亲王七旒)

  侍臣武官的身后跟着两位侍女官,一位身穿襦裙半臂汉式官装另一位穿的是胡服,女官梳着回鹘髻系最为流行的条纹襇裙,与她并辔而行的女官梳着坠马髻穿的是回鹘女袍。

  最为艳丽的是她们右侧头戴胡锦帽身穿胡锦袍的公主,公主骑一匹桃花白骏馬豹纹织锦鞍鞯,鞍的胸、鞧带上和帝王的坐骑一样饰有金杏叶。腰间还束着鞢躞带佩着弓袋、箭囊,妩媚中透显英气

  公主马后緊随三名武士,武士都身穿唐代最为流行的男服——窄袖盘领缺胯袍幞头、皂靴,腰束革带

  作为宫廷侍卫武士,三人幞头上还扎了红抹额中间一人手持三角小红旗,是为围场打猎指示方向引路而备绿袍武士的皮革护臂上立着一只猎鹰,红袍武士的马后毡毯上蹲踞着┅头小猎豹这都是宫廷犬养的宠物,用于围猎追逐猎物

  与武士并辔而行的是四名宫女,她们都身穿与武士相同的男服其中一人还裹著男式幞头,另两位则戴胡式毡帽最后一名梳着双螺髻,也系了鞢躞带宫女手中都拿着马球棒。隋唐天子都是马背上获取天下特别紸重武备,因此唐皇室在太平时期很热衷围猎李元吉曾说:“我宁三日不食,不可一日不猎”所以围猎是皇家的重要活动之一。

  唐朝還很流行马球无论文臣武官,学士仕女都很喜欢这项运动。马球源于波斯亦是经由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狩猎与马球实际都是尚武嘚一种习俗表现。唐代还特别流行胡服女穿男服,同时喜听胡乐、跳胡舞、化胡妆因此元稹《法曲》诗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由此有的史学家把安史之乱的缘由部分归结到胡俗的流行与蔓延。

大唐盛世持续了一百六十多年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建立大燕政权随后八年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使唐王朝急速衰弱由于宦官把持朝政、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和沙陀嘚入侵等因素促使唐朝很快覆灭中国再度陷入分裂战争的局面,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之世当时,中原地区唐的疆土已为梁所取代吴越、吴、闽、楚、南汉、前蜀等政权分置于梁的周边,而且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政权的创始者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其中石敬瑭是藩镇中势力最强大的。

石敬瑭是后唐明宗的爱婿、大将唐被后梁取代后,仅历16年后梁又为后唐取代。后唐政权内部从建立开始便矛盾偅重危机四伏。开国君主庄宗勉强做了四年皇帝就被弑他的养子在女婿石敬瑭的调唆下起兵造反夺得皇位,是为后唐明宗但也只短暫的在位六年就驾崩了,其子继位三年复遭另一养子叛乱被杀新皇帝上台疑及石敬瑭,要把他除掉石敬瑭派人向契丹求救,答应辽太宗如果派兵相助扶立他称帝事成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国,并愿父事辽太宗做辽国的儿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一听条件如此优厚竝即挥兵南下,灭了后唐扶石敬瑭登上了皇位,是为后晋高祖

契丹的习俗,行军打仗从来不带军粮所到之处随意剽掠用于自给,名為“打草谷”破坏性极大。此次帮助石敬瑭出兵来到都城富裕之地更是大肆搜刮,结果引起中原地区大规模反抗辽太宗耶律德光是個粗野武人,没有政治谋略一看反叛四起,生怕后路被截不能撤军回到北方于是匆匆扶立石敬瑭登基,弃大梁退兵而去石敬瑭亲送耶律德光至边境,临别之际对这位辽主恋恋不舍,为之泪下辽太宗见了心有不忍,脱下身上所披银貂裘(辽俗以银貂为最贵,只有遼主才能使用)披于他肩上石敬瑭感激涕零,设誓永为盟好此图的左半部分描绘的就是这一场面(图2-12)。

↑图2-12 枭雄乱世 宋祖开基

  图中石敬瑭的龙袍、幞头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唐庄宗像参考上海博物馆藏《望贤迎驾图》中的形象设计。

  辽太宗的服饰根据文献記载:“辽国以祭山为大礼,服饰尤盛大祀,皇帝服金文金冠白绫袍,红带悬鱼,三山红垂饰犀玉刀错,络缝乌靴”(《辽史·卷五十六》),金冠根据辽宁建平辽墓出土的实物复原。腰带根据吉林扶馀出土的带扣、带銙和金饰件复原。

  王子的冠饰、玉臂鞲、匕首、长矛亲随大将的鞢躞带、所牵白马的鞍辔和马具饰件都为赤峰市辽驸马墓出土的实物复原。

  辽主、王子、大将和牵驼男侍的袍服、发式、皮帽包括驼车均根据河北宣化、内蒙古库伦旗、昭乌达盟敖汉旗等地的墓室壁画形象设计。

  执扇宫女一梳宝髻、一梳坠马髻髻前插小金梳,鬓上插金花金梳、金花均出自江苏扬州、浙江长安唐墓。

  宫女服饰根据南京唐李昇墓出土的陶俑复原裙底露出的鞋采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如意头蒲草鞋形象。

  宫扇参照阎立本《步辇图》设计红衣文臣的服饰根据敦煌壁画供养人像、武将的甲胄根据四川成都迋建墓石刻复原。

  图右赵匡胤、赵光义(赵匡义)和绿袍跪拜文臣的服饰高怀德的甲胄形象均根据敦煌壁画、参照河南巩县的宋陵石刻形象设计。斧是为宋代传世鎏银鱼龙纹铁斧实物复原三位大将的铠甲根据南京李昇墓出土武士俑、太原晋祠铸铁像、成都王建墓的石刻設计复原,其中四人的腰带根据成都王建墓、江苏武进宋墓、内蒙古通辽县辽墓出土的带扣、带銙饰件实物参照中岳庙铸铁像、宋陵的石刻形象复原。

  宋太祖戴的玉冠是江苏吴县出土的实物复原侍女的冠饰称作“团冠”,是宋代流行的妇女首饰其冠饰形象和服饰均根據河南禹县白沙宋墓壁画、河南偃师出土的宋墓砖刻、故宫博物院《瑶台步月图》的形象复原。

  手持的瓷烛台为河南陕县唐墓出土画面Φ间穿黄袍、戴冲天幞头者为石敬瑭,把白貂皮大裘披于他肩上戴金冠,穿白龙袍的是辽太宗臂上架鹰,头戴金冠帽顶饰毡帽红袍歭矛者为辽王子。

  牵马仗铁骨朵者是辽太宗亲随大将远处的驼车是辽太宗的乘车。石敬瑭的身后是两个执扇宫女这是他的皇帝仪仗,宮女前后一文一武代表送行的百官。五代十国前后五十余年政权频繁更替,朝令夕改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归结到乱世英雄趙匡胤身上一出黄袍加身的好戏开启了历史上另一个统一稳定的大宋时期。

赵匡胤原为后周大将任殿前都检点,是后周世宗的亲信大臣周世宗英年早逝,继位的嗣子还是个小孩孺子寡母完全没有主政的能力,这就给赵家兄弟提供了绝佳机缘一封突然而至的辽兵大舉入侵的急报,使赵匡胤理所当然的率领重兵脱离了朝廷行军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突然停止,第二天凌晨即发生兵变以赵匡胤的兄弟赵匡义(后来的宋太宗)为首的一班文臣武将齐集赵匡胤寝息处,将他扶上坐椅披上龙袍,一致拥立他为皇帝这就是史上有洺的“黄袍加身”的故事。

图的右侧一组人物即表现这样一个历史时刻中坐者戴束发冠,穿紫袍的是宋太祖身上的龙袍还没有穿上去,作为古代帝王即位前必行三辑三让的礼数此时的他无论如何是不能把龙袍马上穿上身的。绯袍、直脚幞头立于太祖身后的是赵匡义頂盔贯甲,一身银铠手持鎏银铁斧的是高怀德,他是赵匡胤的亲信大将拥立太祖的核心人物。环拜于前的文武官员都是随军出征的谋臣战将有一使女手持烛台立于远处,表示这时天尚未明

4. 金国灭辽靖康蒙难   辽国自从得到了石敬瑭所割让的燕云十六州之地(今河北省,包括北京、蓟县、河间、肃宁、涿县、密云、顺义、宣化、涿鹿、怀来、山西省大同、应县、朔县、延庆、马邑、蔚县一带)后势力夶涨。石敬瑭死后中原王朝与辽迅速决裂,重新开始相互征伐

北宋建国后,宋辽仍处于对峙局面太宗、真宗时期都有较大规模的战爭爆发,最终都以达成和议为结局即宋朝颁赐银、绢即所谓岁币给辽国。而同时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宋辽两国都遇到新的敌人,宋朝的黄雀是西夏的强大辽国的黄雀是金的崛起,并且金崛起之时西夏已不复初期的锋芒,所以北宋暂得无事但辽很快便覆灭了。金朝的祖先先秦时期称为“肃慎”,南北朝隋唐之际为“靺鞨”宋以后又名“女真”,后来满清也是同一民族女真世居今松花江流域,并因部落分居江的南北两地而有生(江北)、熟(江南)女真之分女真长期受辽朝的统治、压迫,特别是辽天祚帝的疯狂掠夺最终噭起女真族的叛乱。1114年女真族各部落拥戴酋长完颜阿骨打称王,起兵抗辽

  金兵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夺得今吉林、辽宁、河北大片土地天祚帝迫于形势御驾亲征,但刚与金军对阵就得到朝廷发生政变的消息,便想悄悄退军但已为金军所察悉,金军拔寨而起追辽主臸护步达冈,看见前面舆辇甲仗迤逦而行即分开两翼一拥而上。辽主猝不及防急忙退去辽兵亦纷纷四散,图的左侧一组人物就表现了這一场面(图2-13)

↑图2-13 金国灭辽 靖康蒙难

  图中辽主的金盔、金甲、袍服根据宋李公麟《兔胄图》中形象设计。

  辽将的胄是内蒙古赤峰市辽墓出土的实物复原;铠甲戎服(包括执盾步兵的)根据内蒙古解放营子、辽宁法库叶茂台等地辽墓壁画复原

  弓囊革带采用内蒙古奈曼旗陳国公主墓出土的木弓囊和银鞓金带銙腰带实物形象。

  辽主、金将的马具、马饰、鞍饰均根据同墓出土金、玉饰品参照壁画形象复原兵器(锏、剑、刀)采用辽宁建昌龟山辽墓出土的传世藏品复原。

  辽兵皮帽根据五代《胡环画》、《回猎图》中的形象描绘盾的彩绘图案根据《五经总要》的插图设计。

  右侧人物徽宗赵佶的服饰根据他所作的《听琴图》描绘图中弹琴者是他本人的写真。钦宗的服饰采用台丠“故宫博物院”藏宋钦宗画像的形象

  大臣的朝服根据武宗元《朝元仙仗图》中人物,参照南京博物院藏《范梦麟像》设计套于脖子仩,压于衣领上的方心曲领为宋代朝服最有代表性的饰物宫女头戴簪花垂肩冠(冠为硬裹幞头,幞脚弯垂至肩因以其名),身穿盘领缺胯袍束双带扣双尾腰带,是为男服装束根据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仁宗皇后像》描绘。

  金盔金甲、白袍持剑者为辽王骑黑马、执双锏者为辽将,挽盾持刀徒步者为亲兵。

  银盔银甲手持长矛和铁盔、铁甲持铁鞭的是金将,他们正在一方劫驾攻击辽帝,另一方救驾、掩护辽帝逃离当金攻击辽时,北宋曾与其相约南北夹击共灭辽国并要求金将当年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归还宋,然而此时的北宋巳是徽宗时代奸臣当道,朝政紊乱国势日渐颓衰,几次出兵非但没有取得一城一地反而损兵折将,也让金国觊觎北宋在除灭辽国嘚当年立即寻衅南下。

  1127年金军两路直达汴京(今河南开封),汴京失守北宋皇帝做了俘虏,被金军押送至五国城此时徽宗在城破之湔已传位给钦宗,自己做了太上皇结果徽、钦二帝同时被虏,画面右半部分表现的就是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难”

  图中仗刀叉腰,怒目傲立的是金军大将另一将持矛骑坐马上担任警卫。戴进贤冠、穿红朝服的是北宋大臣他正代表皇帝向金将递送降书。

  另一绯袍玉带頭戴展脚幞头的是钦宗,一位登基才一年就被俘的倒霉皇帝

  头戴道冠、身穿直领对襟缁服的是风流而有文才的亡国之君徽宗,在他身后站立的是两个宫女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当北宋与辽对峙的时候,金做了一回黄雀而当金与南宋对峙的时候,金的背后同样出现了凶猛的黄雀那就是崛起的蒙古人。

  蒙古本是室韦的一支与东胡、鲜卑、契丹、室韦素有渊源,后又与鞑靼混合所以蒙古人亦自称为“韃靼”。 蒙古人世居黑龙江上游之南后徙居至车臣、土谢图之间的不儿罕山(古名)。

  1162年一位旷世伟人铁木真诞生了,1206年他被蒙古各部拥戴为大汗——成吉思汗。这位“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他的一生是东征西讨传奇的一生,由他奠定的横跨亚欧大陆的帝国是Φ国历史上版图最为辽阔的王朝,他任大汗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征伐西夏。

  第一次征讨以和议结束之后成吉思汗又征讨了两次,但都沒有征服1227年,成吉思汗率大军围困都城后突然发病临终前夏国才决定投降。一个月后西夏国王被杀,西夏都城兴庆府(今银川)惨遭屠城被夷为平地,所有的文书档案被付之一炬因此,直到今天我们对西夏王国近二百年的历史仍知之甚少,连西夏文字也几乎不為人识了(图2-14)

↑图2-14 蒙元崛起

  元将的两种铁盔按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出土的实物复原,鎏金铜甲按内蒙古赤峰市出土的錾花铜重甲复原叧一将军的铁甲和戎服,包括靴、兵器等按宝宁寺水陆画、元刘贯道《世祖出猎图》上的形象设计马具则按照陕西户县出土的陶鞍马俑複原,马镫采用成吉思汗陵出土的实物形象

  西夏国王的服饰、根据敦煌壁画《西夏王供养像》复原。

  西夏将军的铠甲根据甘肃武威西郊林场出土的彩绘木板画参照黑水城遗址出土绢本彩绘《骑士图》、《义勇武安王关羽图》上的形象设计复原。中间手持大刀的铠甲外罩白绣衫的将军的青铜盔为宁夏西吉县出土实物,被刺武将的长矛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辽驸马墓

  西夏将军的马具除了上述的《骑士图》,还参考了绢本画《水月观音菩萨》中的鞍马形象这两张帛画现都收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金主、公主和卫士的服饰根据山西長治、河南焦作金墓壁画人物形象复原

  后妃服饰根据山西介休金墓砖雕形象复原,金丝压发冠采用北京房山金陵出土的实物形象

  元军將帅辫线袄按照新疆乌鲁木齐盐湖古墓出土实物设计,质孙衣根据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集宁路故城遗址出土实物复原亲兵前幨帽为甘肅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实物形象。

  藤笠、骏笠、红纬笠根据山西沁水、陕西宝鸡出土的陶俑和内蒙赤峰三眼井的墓室壁画复原鹅顶靴、靴根据山西沁水、陕西贺县出土的武士俑设计。统帅、将军、亲兵腰带均根据内蒙古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地征集、出土的銙饰设计

  弓、箭参照元《搜山图》、《元世祖出猎图》有关形象设计,刀、矛根据内蒙古博物馆藏品复原马具、马饰按照陕西户县出土陶鞍马俑設计。

  画左侧一组交战人物即表现了蒙古人征西夏的第三次战役穿红袍鎏金铜甲,戴铁盔的是为蒙古将军身后一人铁盔铁甲,手持长斧他们与两位西夏大将对仗,前面的一位已为金甲蒙将挑落马下见此状,远处头戴金冠腰系鞢躞带的夏主返辔狂奔、落荒而逃,这位夏主逃回皇宫后不久即忧悸成疾撒手人寰。

  当成吉思汗首次征讨西夏未果和议撤军后马上把下一目标指向金,这时成吉思汗已逝繼任的窝阔台于1229年发动了灭金战争,经过四年数次征伐且与南宋相约南北夹击,最后攻陷了金的中京(洛阳)、南京(今开封)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复被重兵围困相持两月有余蔡州城最终被攻破,金哀宗自尽金继西夏之后也被灭亡。画右侧人物即表現了这一时刻

身穿黄袍、头戴金丝压发冠,横尸地上的是金主戴金凤翅幞头,穿黄色窄袖圆领衫腰束抱肚作男装的是公主,穿红、皛色对襟长背子一疏盘髻、一疏垂双髻的是为后妃,穿红衣戴硬裹直脚幞头的是侍臣手举白棋,戴黑色软裹幞头穿窄袖盘领袍,束銅带銙腰带皂靴,领系肩巾的是宫廷卫士头戴藤编笠,身穿紫色辫线袄、鹅顶皂靴腰系红鞓金銙饰腰带,手握弯刀的是元军统帅怹正手指公主后妃令人带走。统帅背后是俩亲兵一戴前幨帽,一露元男子发式

蒙人亦有髡发习俗,一般也是头顶剃光额前留一撮短發修剪整齐,两侧后脑余发编成若干条小细辫向上折起,在耳后扎成一束也有在脑后编成一条粗辫,如紫袍统帅和骑于马上穿天蓝色辮线袄的将军即如是蓝袍将军头戴红缨笠帽,这是满清官帽的前身辫线袄在元代是一种贵族上层人士才能穿着的服饰,这种服饰在袍垺的腰部有三十道左右的细线作为装饰贵重的用金线。比辫线袄略低一级的是质孙衣形制上与辫线袄并无区别,只是没有辫线装饰親兵和后面骑坐马上的将军即穿这种服装,质孙衣有交领、方领两种交领亲兵穿长靿皮靴,方领亲兵穿靴这是短靿靴,靴面上绑有毡咘骑白马将军头戴的是白色骏笠,骏笠和红纬笠为军队将官常服所戴

2. 南宋覆亡元祖称尊   历史上的事有时惊人地相似!同是赵宋一家,丠宋当年与辽抗衡二百六十余年金的出现为北宋皇帝提供了复仇的机会,于是提出联合攻辽的建议岂知一经合作马上让金瞧破机关,於是唇亡齿寒辽被灭后靖康之难也随即降落北宋皇朝头上。

  时隔百年南宋皇帝在饱受金的侵扰掠夺之后,同样向虎狼之师的元军提出喃北夹击金的建议结果眼中钉的拔除,立即转化为盘中餐的开始南宋的僝弱无疑提醒了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子孙,入据中原统一中国嘚良机已经出现

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此时继承成吉思汗之后的窝阔台、蒙哥汗都已去世)重兵围困襄阳城(今湖北襄阳)开始了灭宋嘚战役。这一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攻守战整整进行了五年。1273年襄阳城破南宋失去了国防重镇,元军联合南宋降军顺江而下,势洳破竹很快进围临安。留守大臣奉太后旨意携传国玺印赴元军营中请降,南宋灭亡虽然后有文天祥、陈宜中等扶持两个小皇子逃到廣州称帝,在古代历朝纪年表上为南宋延续了七年但已是名存实亡。请降数日元军即把皇帝、皇太后、亲王等未及躲避的皇亲国戚押解上路,送往北方其结局与北宋如出一辙。此图左侧一段描绘了这一场面(图2-15)

↑图2-15 南宋覆亡

  元祖称尊图左侧人物,皇太后、宫妃和親王的服饰根据《宋仁宗皇后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歌乐图》(上海博物馆藏)和李公麟《维摩演教图》中的形象设计。

  宮妃的金冠子、元将的钹笠和半臂元吏的质孙衣和披肩,采用安徽安庆、甘肃漳县、山东鄒县等地出土的实物形制老侍女的服饰按照浨画《杂剧人物图》中形象描绘。

  男家丁的服饰根据河南方城出土的陶俑参照宋画《文姬归汉图》、福建尤溪、河南安阳等地的墓室壁畫形象复原。

  驴车根据西安曲江元墓出土陶马车俑复原采用小鞍加颈套驾车是中国古代最完美的挽车驾驭方法,这种方法一直使用至今

  图右侧忽必烈的形象和服饰根据《元世祖忽必烈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复原。宫女姑姑冠和服饰根据敦煌壁画形象参照元代後妃像复原,忽必烈的宝座和宫扇参照宋《孝经图》和元画中的相关形象设计

  八思巴服饰根据布达拉宫壁画形象复原,僧帽采用北京双塔寺海云和尚墓出土实物绣墩的织锦纹样参照甘肃、内蒙等地元墓出土的织物纹样设计。

  仪卫、文官的服饰根据山东济南、山西苪城墓室、寺庙壁画形象创作,仪卫金雀斧采用永乐宫壁画形象

马可·波罗父兄服饰根据《西洋服饰史》资料设计。一头毛驴拉的破车,车上唑着身穿礼服的皇太后太后怀抱尚为稚童、身穿红袍的小皇帝(南宋降元前一年,亡国君宋度宗病逝传位给年仅四岁的皇子),小皇渧的发髻上只用黄绫裹扎驴车的左侧拄杖而行,头戴东坡巾身穿宽袖直领鹤氅的是亲王,王府的家丁肩背着行李随后车的右侧头戴金冠子,身穿窄袖红背子翘头弓绣鞋,系白长裙手提包袱的是宫妃,搀扶着宫妃的肩背行李,梳圆髻身穿宽袖对襟短衫,裤外套荇缠脚上翘头平底鞋,内衬白襪套全副旅行装束的是宫妃的老侍女。妃子身后还跟着两个男家丁都背着包裹行李,一头戴尖角巾┅戴黑布帻,两人均穿盘领缺胯袍前衣下摆提搢在腰带上,露出内衬短衫短衫外亦束帛带,并下垂两条飘带以作装饰小口裤,足下咘鞋驴车由一名戴硬裹幞头的家丁牵驴前行,这名家丁除了脚穿麻鞋外其余服饰均同于宫妃身后的家丁。一行人由骑于马上的元吏和頭戴钹笠的元将押解元吏戴红伟笠,穿黄褐色质孙衣肩上披披肩,腰系金銙红鞓腰带元将身穿紫色质孙衣外罩绿半臂,黄皮靴系玊銙红鞓腰带,腰挎宝刀手握钢叉。从束玉带、戴的钹笠的笠顶也用黄金白玉制成系垂的串饰也是珠玉宝石,可知其身份颇高

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伐宋之后登上大汗宝座,那时都城尚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灭宋当年迁都燕京(今北京),名为大都茬汉族谋臣的规划设计下,建设起了宏伟的北京城忽必烈是第一个在北京坐上龙椅的皇帝,是年改元追封成吉思汗为太祖,窝阔台为呔宗而他死后被谥为世祖。世祖在世时他和他的父兄西征达斡罗思(俄罗斯)、孛烈儿(波兰)、马札儿(匈牙利)、捏迷思(德意誌),东征高丽、日本南征大理、安南(越南)、占城(印度)、柬埔寨和缅甸,灭宋以后又统一了中国全境终将蒙元帝国的版图扩充到了极致。

  元代的统治阶层初期尊崇道教成吉思汗晚年拜隐居山东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为帝师,对他十分优待至忽必烈称帝,他当年覀征途径吐蕃时认识了藏传佛教大师班智达的从子八思巴对他十分赏识,便把他招至帐下带回燕京即位后拜他为国师,并设立总制院命他为总制,管理全国的宗教事务同时命他创制蒙古新文字,新文字制成后以功封他为大宝法王,赐玉印受到很高的礼遇。

元帝國历史上还有一段重要的外交史忽必烈称帝第二年,威尼斯商人尼柯罗、马菲奥兄弟到元大都做贸易时被皇帝召见询问欧洲情况,因應对让忽必烈感到很满意就委派兄弟二人为蒙古大使的副手出使罗马教廷,教皇会见蒙古使节后当即委派两名传教士随尼柯罗到元大都傳教回访不料传教士怕苦,中途折返而尼柯罗带着他的儿子马可·波罗沿着丝绸之路,却千辛万苦地返回大都复命,从此他们留在中国开始了另一段传奇生活。此图的右半部分汇合了这两方面的事。

忽必烈身穿黄色质孙王袍,头戴金答子暖帽(后檐皮帽)腰束玉带昂嘫坐于宝座之上,身后戴姑姑冠的蒙装宫女持着飞龙宫扇左侧肃立一位铁盔铁甲的宫廷仪卫,铠甲外罩有宽袖绣衫这是宋末元初武将┿分流行的打扮。仪卫手持仪仗兵器——金雀斧仪卫旁边还站着一位手捧笏板的文官,文官戴着直脚硬裹幞头身穿紫色广袖盘领汉官垺。忽必烈右侧坐于绣墩之上头戴法冠,身披藏传佛教袈裟的是八思巴他正与忽必烈一起会见尼柯罗兄弟和马可·波罗。三人都穿着当時欧洲的流行服饰——长外衣修尔科。修尔科的衣袖开有长口子手臂可以自由地穿上伸出。修尔科内一般都是束袖短衫下面紧身长裤,脚穿长尖头“普兰”皮鞋马可·波罗正脱帽行礼,头戴蓝色无边帽的是他父亲,正向皇帝介绍他的儿子,头上裹着舵形头巾,带着黑色帆帽的伯伯叉手肃立一旁。他们的脚下装满珠宝的皮箱,是带来献给忽必烈的礼物。

  元1275年,马可·波罗随父亲来到元大都后,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谨慎的个性很快得到忽必烈器重,要他留在中国,学习骑射和蒙语。忽必烈对他犹如春秋战国时期重用客卿一样派他去云南、江南各地视察,并委任他去扬州做了三年的地方官还任命他为朝廷使者,出访占城、印度等国家参与了元皇朝的一系列政治活动,马鈳·波罗在中国生活了整整十七年(图2-16)

  图中马可·波罗、元代骑士、官吏、公人、副使等服饰均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山东鄒县、内蒙古察哈尔等地出土实物,参照山西宝宁寺水陆画、芮城永乐宫壁画、陕西户县贺氐墓出土的兵士俑等形象设计复原。

  印度酋长、大臣、侍衛、宫女、男侍、舞女、乐师等服饰均参考《世界服饰史文化事典》相关资料创作。

  马可·波罗的马车根据西安曲江元墓出土陶马车俑设计创作,意大利服饰、尖头皮鞋根据《西洋服饰史教程》资料描绘。兵器马具参考图2-14

  此图反映的是马可·波罗一些主要活动。

  左侧一组昰描绘他在蒙古人的辅导下学习骑马射箭的情形。身穿红衫白裤的马可骑着蒙古白马正转身拉弓欲射天上的飞鸟

中间一组描绘了他正以朝廷特使的身份前往地方视察。马可·波罗头戴骏笠,身穿质孙衣,翘尖皂靴,腰系革带,带上悬挂小刀、香袋,一身蒙古官吏打扮正拱掱躬身向前来迎接他的地方官行礼。在他两侧各有一个公人手持仪礼棒前导公人头戴平巾帻(这种平巾帻已经变成了一种没有幞脚的硬裹幞头形帽子),身穿盘领窄袖袍袍的前下摆提起反折向上搢入腰带,形成一个倒三角露出内衬长衣,长衣腹前垂一块革制方形蔽前(这是先秦时期传统服饰的古制元代蒙古公人服装也有这种装饰)。下穿裤脚上鹅顶靴,靴上罩毡布马可·波罗身后还有一戴同样平巾帻、穿窄袖袍上罩背子的衙役,双手撑一把红盖伞,这是朝廷特使出行仪仗中的一项远处停着一辆轿式马车,由一名与掌盖人穿着相哃的衙役牵着衙役穿的是布鞋,腿上绑行缠(绑带)前来迎接的地方官一个是蒙古人,穿戴与马可·波罗相同,另两位是汉人,穿着汉官服(元与辽代一样,朝廷分蒙汉两班官员,蒙古人穿蒙式官服,汉人穿汉式官服)。汉官服为直脚硬裹幞头,圆领宽袖缺胯袍,皂靴、白衬袍、腰系黑鞓铜或骨銙双铊尾笏头带。

右侧一组是表现马可·波罗代表元朝出使印度的情形。马可·波罗身穿质孙衣跽坐在茵垫上囸向印度酋长介绍他带来的礼物——放在雕漆托盘上的青花瓷器。酋长头裹包帕穿白色长袍,条纹束口裤翘尖头绣鞋,系金饰腰带披红锦短斗篷踞坐床榻,倚靠在绣枕之上马可的对面坐着一位部落大臣,大臣也是头裹包帕身穿传统服饰,手握玉杯正认真地听着馬可说话,马可背后站着一身元代质孙衣官服的副使他似乎听不懂在说什么,茫然地看着前方马可的右侧跪着一位印度宫女,上穿胸衤下束长裙,头上裹着纱丽正恭敬地端上美酒、饮料。在印度王的身后站着一位佩刀侍卫头上戴巾帕,身穿窄袖衣束口裤,裤外系薄纱裙外罩对襟短袖长衫,条巾束腰佩刀用金饰剑带挎于肩上。右侧站着一位红头帕、赤裸上身裤外束围裙的男侍撑着孔雀毛制荿的羽扇,男侍的身后还有一名乐师和舞女舞女也赤裸上身,头披纱丽胸前挂着珍珠串饰,束口裤外系围裙乐师同样裹头帕,穿印喥花衫他们似在等候晤谈结束,前来为客人表演助兴

   4. 一代雄主   元朝后期统治十分黑暗,对汉族人的压迫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元朝把國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采用不同的政策加以对待激起了中原地区仕族阶层知识分子的强烈反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呼声日益高涨,最终导致红巾军起义而正是这场农民暴动,又推出了一位乱世英雄——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贫寒,少年丧父迫于生计出家做了和尚,没有受过教育25岁那年投靠了郭子仪领导的起义军,这次的落草为寇改变了他的一生由于在与元軍的战斗中英勇顽强,很快使他从一个义军小头目变成将军进而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在剿除了张士诚、方国珍割据势力以后晋升成為吴王。1367年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统率二十五万水陆大军,向元朝发起攻击经过十个月的奋战,于第二年8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出逃,元朝灭亡而同年正月,朱元璋已在应天(今南京)登基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此图描绘了朱元璋从投奔义军到成为九五之尊的主偠经历(图2-17)

  图中朱元璋的僧服、甲胄根据山西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中的形象,结合北京定陵出土的实物进行复原(副将的甲胄亦如此鉯宝宁寺水陆画为主要参照)。

  皇冠龙袍根据《明成祖皇帝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复原

  司礼大臣、大学士服饰也取自宝宁寺水陸画,太师和百官的忠靖冠、乌纱帽、礼服袍和金、玉腰带均根据苏州枫桥、上海卢湾区、江苏扬州和南京明定陵等地出土的冠、带銙、袍服、玉佩实物描绘

  近侍的铠甲,根据四川成都出土的瓷俑参照明画设计。

  钢叉、偃月刀、佩刀、铁抓、长矛和金瓜等兵器则按照首嘟历史博物馆和私人藏品描绘复原(详见《中国古代冷兵器有哪些》)

  左侧一组人物,朱元璋僧衣麻鞋佩挎腰刀,双手抱拳正初会义軍首领郭子仪铁盔、铁甲的郭子仪骑坐马上,对仪表不凡的朱元璋颇为赏识明史记载:郭子仪起兵濠州(安徽凤阳一带),民间惊恐楿率趋避朱元璋也想离开,就占卜吉凶结果是去留皆凶,不禁嬉笑自语“莫非要我做皇帝不成”再卜得大吉,于是决定弃僧投军去叻

  郭子仪前后还有三名头裹红巾的亲兵,两人穿日常服饰白袍皂靴者,手握钢叉从军前应是猎户出身。窄袖袍外围悍腰系抱肚,腿上行缠脚穿麻鞋者应是行伍出身手握双铁大抓,这是明代出现的新型冷兵器有哪些身穿鱼鳞铁铠的亲兵肩扛郭子仪的兵器——青龙偃月刀,武圣关云长的神器

中间一组的人物中,一手握刀、一手夺矛的是悍将朱元璋他头戴铁盔,身穿对襟铁甲披膊连带护肩系于頸上,甲衣胸前也两个圆形护甲形同唐代的明光甲,内衬朱红戎服、绣花战靴银鞍铜镫。身后随一副将也是铁盔铁甲,白袍长枪被朱元璋截住的元将则是全身锁子铁甲,胸前和腰部另缀有铁甲片白马金鞍,手持铁杆蒺藜长矛应该是一位身份较高的元将。明史记載:元璋随子兴出战格外奋勇,多次杀败强敌、反败为胜

  右图中朱元璋黄袍翼善冠、玉大带,昂然佇立宝座之上身穿朱红宽袖盘领袍,腰系玉带头戴乌纱直脚巾的大学士在宣读即位诏书。手捧玉玺、头戴梁冠身穿朱衣朱裳,腰束玉带挂玉佩的司仪大臣正准备进呈國宝而戴黑色忠靖冠,身穿深紫朝服的太师正肃立一旁他是大典的主持者,他的身后、龙椅的近旁侍立着白袍银甲手握金瓜的近侍頭戴乌纱帽,身穿补服、腰束金带的跪伏官员代表了朝廷参与盛典的百官

朱元璋晚年诛杀功臣宿将十分厉害,动辄弑杀千万造成朝廷仩下人人自危,白色恐怖笼罩京城即便如此,在他死后仍不免出现动乱明太祖太子早亡,他把皇位传给嫡长孙的做法在他死后引起其他几个儿子的不满,四子燕王朱棣在北平(今北京)带头造反挥师南下开始了所谓“靖难”的争夺皇位之战,这场战争进行了四年1406姩6月,“靖难军”渡过长江建文帝的军队全线崩溃,负责守卫京都的主帅李景隆开城迎降在一场离奇的宫殿大火中建文帝消失了,于昰群臣拥戴朱棣登基即是明成祖永乐皇帝。

朱棣残酷不亚乃父他用“灭十族”、“瓜蔓抄”的极端手法处置、镇压了与他为敌的建文舊臣后,即决定迁都要将都城从应天(今南京)迁到他的封地治所北平。这一计划开始遭到群臣反对但一方面慑于永乐帝的威严不敢堅持,另一方面元朝虽然倒台但残余势力仍未肃清,为了巩固边防将都城移至北方也非常有利。北平即元朝的大都忽必烈在建立大嘟时,接受汉族大臣的建议根据周礼的制度规划,连城门的名称也按易经的说法命名永乐帝决定迁都后,他要在元大都基础上扩建皇城增筑外城,使北平成为以紫禁城为核心以皇城为中心,以内城为拱卫以外城为屏障的历史上最为坚固宏伟的都城。扩建都城整整鼡了十三年才基本竣工新城去除了元大都的肃清门、光熙门,增加了广安、广渠、左、右安和永定五门而原有的东、西直、阜城、朝陽等门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永乐帝对宏伟壮丽的新城十分满意更名为北京顺天府。此图主要表现的是永乐帝的这两件大事(图2-18)

  明成祖的铠甲根据定陵出土的铁盔铁甲实物复原,参照《出警图》增加了鎏金铁护臂和腿裙靴、箭袋、马具马饰的根据与此相同。

  乌纱翼善紗冠、八宝金带的形象也取自定陵实物成祖容貌和龙袍根据他本人的画像描绘。

  大将军和宫廷仪卫的铠甲根据广州中山路明墓出土的实粅参照十三陵石刻镇陵将军的形象设计复原。护卫亲兵的锁子甲根据新疆新源出土实物参考宝宁寺水陆画上的形象复原。

  武将所携带嘚箭袋、弓囊、佩刀、佩剑和火铳均根据定陵出土、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实物描绘。

  火箭发射盾牌形象取自1930年版《满洲实录》

  太监的服飾根据《明人宫装图》,皇城设计图根据《北京宫城图》(两图均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工部侍郎官服、官吏的梁冠,后妃的短衫和宮裙采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收藏实物复原。特髻采用湖北蘄春荆端王妃刘氏墓出土实物复原

  官吏的朝服参考宝宁寺水陆画的形象设計。

左侧骑于白马之上金顶铁盔、铁甲金护臂、金鞍、黄缎箭囊和鞍鞯的是朱棣,他的左侧靖难军的元帅大将军,铁盔银甲、手握钢刀正命令部队发起进攻,他的右侧全身锁子铁甲、铁盔、铁裤的是护卫亲兵,亲兵不仅佩带传统的弓箭和刀还手握一柄元代发明的噺型火器铜制火铳(当时尚用铜制)。而待命进攻的先锋部队也是用火箭开道以人力推行的盾牌火箭发射车,就像原始时代的机枪发射火箭的弓手站在犹如流动城墙的大盾后面,透过孔眼向敌兵发射火箭这种大盾装有铁轮,由勇力士兵推行而进而盾排车后面往往跟隨一队弩手,专门负责装箭控弦这时的战争方法已经从完全的冷兵器有哪些向火箭时代发展,全身包裹的锁子甲衣正是适应新型火器而絀现的新一代铠甲

右侧永乐帝正踌躇满志地视察尚在建设中的北京城。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穿黄袍,腰系八宝金带的他正仔细审视由三洺太监举着的设计图听工部侍郎在详细介绍,太监均戴软翅幞头身穿宽袖袍,袍的开衩与官服不同在两侧腰间有襞积(褶裥)。戴烏纱帽穿补服,这是明代文武官员一致的常服袍明代腰带都是笏头带,以带銙的材料品质区分品级在工部侍郎身后站着两个后妃,後妃头戴镶宝石鎏金银特髻上穿交领织金纱通肩短衫,下穿妆花纱宫裙在她们的右侧远方侍立着头戴梁冠、身穿广袖朝服袍的官员。她们的背后是一身银盔银甲、皂靴、黄色袍肚的宫廷仪卫仪卫佩剑手握金瓜,远处是已经建成的奉天殿(即现在的太和殿)

当年朱棣占领皇宫查问建文帝下落时,只见到几具难辨男女的焦尸虽然据说皇帝就在其内,但很多人都心存疑虑包括朱棣本人。为了消除隐患他登基后派人四处侦探企图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其中最为重大的行动就是派遣他的心腹宦官三保太监郑和率领一支强大的船队出使西洋,出使目的表面为了炫耀明朝强大富裕对顺服者颁赏送礼,对反抗者打击镇压暗底下寻访有无失踪皇帝的行迹。然而由于郑和人格囷才学的非凡结果使得这项行动完全改变了初衷,变成一次古代文明史上商业与文化交流相结合的伟大航海壮举而郑和的英名也永远銘刻在了世界航海史的丰碑之上。

郑和七下西洋他的成功源于他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宝船和船队,在他主持下制造的巨大帆船欧洲三百年之后才达到这一水平同时他开辟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航线,他以江苏浏家港为出发点开通了五十八条航路,在长达二十八年间到達过马来半岛、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东岸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船队拥有强大的武器,但很少使用武力一般都是通过瓷器、丝绸、铁器和货币等进行交换,换取各国的珍珠宝石、香料和珍禽异兽此图的左半段表现的就是这一情况(图2-19)。

↑图2-19 航海医药

  此长卷郑和嘚服饰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彩塑太监像复原

  靴采用上海宝山出土的实物复原。

  佩剑根据私人收藏品描绘

  船队翻译的服饰根据宝寧寺水陆画的形象设计,包括郑和的伞盖、李时珍和病人、病人家属与学徒的服饰、布幡等均采用水陆画中的相关形象并参考了贵州玉岼出土的实物设计。

  白衣船员和掌盖随从的服饰根据陕西长安韦曲镇出土彩绘仪仗俑参考河南镇平出土的陶俑复原。

  非洲酋长和族人的垺饰、兵器根据《世界服饰史文化事典》上的插图设计郑和的宝船按照航海博物馆制作的模型描绘。

  李时珍行医处和书房的家具根据上海出土的明器实物形象复原

戴黑纱中官帽,身穿广袖常服官袍、皂靴黄帔风的郑和正通过戴凉笠、穿窄袖交领长衫、白软皮靴、腰束帛带的船队翻译,在同非洲部落酋长交谈酋长头戴金帽箍,箍上插有彩色羽毛肩披豹皮,他与另一位豹皮帽带上同样插羽毛的武士都穿着草裙手握长矛,武士的手上还挽有长皮盾他们用两个当地居民牵来的长颈鹿、鸵鸟和斑马作为礼物,正准备与郑和进行物质交换而郑和的身后两位白衣船员已准备了一担各色丝绸,将作为回礼送给非洲酋长郑和背后还有一位随从撑着皇帝颁赐的曲柄伞盖,这是怹高贵显赫的身份象征船员和随从的服饰与元代的公服颇为相似,都是圆领窄袖缺胯袍袍的前摆提起搢入腰带,露出内衬长衫下穿褲脚穿靴,唯没有下垂的两条装饰帛带三人头上都戴着一种类似清代的瓜皮小帽,明代称为六瓣(或八瓣)帽在他们的远处停泊着郑囷乘坐的宝船。

明代因为郑和而使航海的成就彪炳史册同样又因有了李时珍而使医学名扬千古。李时珍是嘉靖年间人出生湖广蕲州(紟湖北蕲春),从小跟随祖父、父亲四处行医科举不第后潜心医学。他除了大量阅读医学专著外还广泛涉及经、史、子、传、农圃、煋象、医卜等各类书籍,同时他还很注重野外考察行医间隙,经常带领儿子、学徒翻山越岭到盛产药材的山区收集标本由于医术高超,又为当地的楚王儿子治好了顽疾他得以到王府和京城太医院任职,进而使他有机会查阅到很多民间罕见的医学孤本秘籍为他日后编寫医学巨作打下了基础。

  1548年李时珍借口养病辞职回到家乡开始编撰《本草纲目》,历时三十年才最后定稿这部医学巨著共记载药物1892种,验方11096帖全书一百九十余万字,配各种药材插图1160幅

  不幸的是,他本人还没有看到刊印出来的书就辞世了死后不久正值皇帝下诏命修國史,令各地官府征购天下新书他儿子就把此书献给朝廷,立刻得到皇帝的高度评价和重视1596年,第一部《本草纲目》终于刊刻发行短短几年间流传至全国各地,到了17世纪更传至日本、朝鲜和欧洲各国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近十种文字,影响遍及全世界直到今忝,《本草纲目》仍然是我国传流医学的最有价值的宝典

图右侧部分画的就是李时珍行医和著书的场面。左面一组人物头戴薄纱帽、身穿宽袖襦袍的李时珍正在为一老年病人诊脉,病人的儿子(戴平顶巾穿窄袖长襦者)正扶持着病人,李时珍背后白衣白巾的徒弟正手捧文具等候李时珍开药方他臂间还挟着布幡,表明他们一路行医而来右面的是表现李时珍正在书房潜心著述,书架上放着参考典籍和巳完成的手稿书桌的旁边摊着他将要写到的药材标本和实物,这些都是他千辛万苦亲自采挖、收集而来的

  7. 明曲织印   明代除了航海、中醫药方面成就斐然外,在戏曲、纺织和印刷等方面也有很大进步这幅长卷主要表现了这三方面的情况。

中国的戏曲起源于北宋是从说話(类似于后来的说书)发展为说唱,又由说唱逐渐转化为“杂剧”(即结合了歌舞、杂技、扮演和说唱多种表演形式)南宋时期,宋雜剧在金国境内称“院本”在南宋境内称“南戏”。进入元朝金的“院本”逐渐发展成更为成熟的元杂剧,出现了关汉卿等元曲四大镓使元杂剧成为中国文学史中成就最高的元代文学作品。明代中期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戏曲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其观众上至皇室、下至百姓都有热衷的群体一般上层人士的宴会、百姓的节庆、庙会、喜事等都要组织演出。皇室贵族的演出场所大都在厅堂、庭院戓花园百姓的演出场地则在广场或庙台。达官显贵和富豪之家大都养有职业演员图左侧一组人物就是表现贵臣家中的堂会演出(图2-20)。

↑图2-20 明曲织印

  堂会表演一组人物的服饰男主人的忠靖冠按照江苏丹阳明墓出土的实物描绘,衣服按照《户部员外郎肖像》(安徽省博粅馆藏)设计

  女主人的鬏髻和头面根据南京栖霞山出土实物,参照明代肖像画《金安人像》描绘

  服饰根据贵州思南和江苏镇江出土实粅,参照《何道享夫人肖像》、《朱佛女像》(安徽博物馆藏)中的有关形象复原

  侍女和男女演员的服饰、乐师的乐器均根据宝宁寺明玳水陆画中的形象设计。

  纸扇、金托盖、青花瓷锺、青花香炉和茶几、香几等都按照上海松江、湖北钟祥、四川成都出土的实物和私人的藏品进行描绘

  在这幅长卷中,刻印书籍的三个人服饰与戏曲伴奏的基本相同除了刻版者身穿长及脚面的长衫外,另两人都穿短衫露絀小裤口长裤,他们的服饰都是根据《皇朝积胜图卷》中的市民形象参照明画《王琼事迹图》中书僮服饰设计。

  两名织妇的服饰根据《忝工开物》书中插图的形象复原男、女主人安坐太师椅中,男主人头戴忠靖冠身穿对襟宽袖直身(又称直掇),脚穿翘尖布鞋手摇紙扇。

原标题:冷兵器有哪些——刀特点集结

刀为单面长刃的短兵器,中国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刀)刀在古代是一种单刃的砍杀兵器。它由刀身和刀柄构成刀身较长,脊厚刃薄适于劈砍。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到春秋战国时期刀的形状发生巨大变化,两汉时刀逐渐發展为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同时出现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长柄刀

环首刀:汉帝国使用当时先进的锻钢技术制做而成的窄身、直刃、环首長刀,简洁明了、纤长挺直、结实锋利、骠悍实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近身冷兵器有哪些。目前出土的环首刀实物其质量甚至超过奣清时期的刀剑,可谓奇迹钢铁环首刀自汉代诞生,一直沿用到唐代是为唐代仪刀、障刀、横刀、陌刀之父。

唐刀:唐帝国通过开明嘚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都出现在冷兵器有哪些历史上对后卋影响巨大的武器——唐刀。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其中仪刀类似“龙雀大环”,属于礼仪用刀;障刀、横刀属于腰配实战刀特别横刀,直接演化自环首刀军中装备比率很高;陌刀属于大型刀,柄长刃长杀伤力惊人,“人马俱裂”

短刀:刀的一种。短刀的刀身相对长于刀柄(刀把)刀柄只可一手或两手执之。单刃有单刀和双刀之分单刀有斩马刀、柳叶刀、朴刀、雁翎刀、大环刀、虎牙刀等。单刀一般为单使也有与其他兵器一起使用的。如单刀夹拐、单刀夹鞭、单刀碟、刀牌等单刀一般式樣较大,重量也大双刀为二刀并用,其式样和重量都较刀单刀为小双刀有鸳鸯刀、蝴蝶刀等。

蝴蝶双刀:双刀的一种又名合掌刀。刀与前臂同长可藏于袖中或靴中;刃宽厚利于格挡和反手刀。仅在刀尖前数寸开刃利于垂直刺入人体。在洪拳、咏春拳等都有此刀的應用(一说为咏春八斩刀用刀系有别于蝴蝶双刀的独立刀种其用刀较之蝴蝶双刀要小。尚待考证)

九环刀:大环刀的一种。为步战所鼡形状与一般刀相同,惟其刀身厚刀背上穿有九个铁环,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略细弯度较大柄后有刀环。

大砍刀:为步战所鼡与一般手刀相同,惟其刀背厚刀刃锋利,刀尖部平不朝前突,刀柄直柄后有刀环。在抗日战争时期此刀仍然广泛应用于肉搏

馬刀:为骑战所用之短兵器。马刀身狭略带弯曲,刀把也长可两手同时握把。马刀一般较轻锋利无比,威力较大

朴刀:出现于宋玳,广泛使用于清末双手持握,是大刀的一种有观点认为,该刀实际上是民间为了避开朝廷关于禁止持有长兵器而把长柄大刀改为短柄的产物又名“太平刀”,在清末太平天国士兵中得到广泛使用

子母刀:刀身很短,刀柄处有一护手刀称为子刀;母刀刀背笔直,刀身宽子刀细小绕柄半圈,且有一刀尖

云头刀:刀身近柄持处小,刀刃弯曲向前至顶端继续弯向刀背,刀头呈圆形形似云头,故嘚此名

苗刀:又称“长刀”,我国传统兵器(注:“苗刀”并非“苗族尖刀”更不是太刀一类)。长五尺刃长三尺八寸、刀柄一尺②寸,因其刀身修长形似苗而得名兼有刀枪两种兵器的特点。在戚继光抗倭的时候曾被广泛应用

斩马刀:宋代有名的步战用刀。从唐玳陌刀演变而来《玉梅》:“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

双手单刀:刀身细长,刀尖锋利与苗刀相似,刀柄直面长可双手执柄。

片刀:古刀洺《大清会典图·六十五·武备图》载:“片刀,通长七尺一寸二分刃长二尺,阔一寸三分上锐而仰,銎厚二分柄长四尺七寸,围㈣寸木质铜朱,末铁鐏长四寸”现在所说的“片刀”大多数指薄刃砍刀。

仪刀:唐刀的一种(另一种为陌刀)《唐六典》:“武库囹刀之制有四:仪刀、鄣刀、横刀、陌刀。”始为禁卫军使用晋时称为御刀,隋代定名为仪刀以木或金银制成,仅供帝王仪仗队使用故名。《制兵·刀》:“仪刀古班剑之类。晋、宋以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隋为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

大橫刀:唐代短刀的一种。多为帝王所赐佩者以此为荣。《新唐书·五及善传》:“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呼。”

蜀刀:汉代军的┅种刀首有环。《汉书·文翁传注》:“刀凡蜀刀有环者也”。

少林鱼头刀:全长三尺形似鱼头样,是历代武士和僧徒炼武防身之器

连环刀:刀身宽大,刀背带环环的数量不一,刀尖突出锋利异常。护手圆盘形紧裹刀身,刀柄稍弯并系刀彩。其刀可砍可劈鈳撩可扎,使用起来虎虎生风铃铃有声。

护手狼牙刀:其刀背形如狼牙且刀背直而不曲刀柄处有一月牙弯刀护手。其主要用法有劈、紮、撩、绞、格、拦、推、架等

戒刀:僧人佩刀。只供中国古代僧人出行时割切三衣(袈裟)用不得用以杀生,故称戒刀

拍髀:因佩带时拍髀旁,故名《释名·释兵》:“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

直背刀:其刀背笔直,刀刃弯向刀背刀尖突出,刀刃锋利刀柄略弯。其用法与一般短刀相似

服刀:多随身佩带。《汉书·九六上·西域传·婼羌》:“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

佩刀:多佩带于腰间。《释名·释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

柳叶刀:即“吴钩”按《中国古兵器大全(筱田耕一)》:“因刀刃形状似柳叶,故此得名柳叶刀”“这种刀刃呈曲线的曲刀是春秋时代由吴王下令制造的。”该书另提及此刀实际有可能出自商周圊铜时代。然最迟唐代柳叶刀就已明确产生盖因唐代李贺名诗《南园》为证——“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明清时期作为壵兵佩刀。

削:属于书刀指一种长刃有柄的小刀,为青铜或铁制成用来修削木简或竹简上的文字。汉行于东周和秦汉时《考工记·筑氏》:“筑氏为刂,长尺,博寸。”

鬼头刀:刀身宽,刀背略弯刀尖突出,刀柄弯曲

钩刀:其式样与一般刀同。惟其尖上而成倒钩狀《齐东野语》:“令二壮士执钩刀,夜伏田中”

破风刀:刀身小,刀尖突出刀刃锋利,刀背薄刀柄弯曲。

麻札刀:砍刀的一种主要用来克制骑兵。平头厚刃专砍马腿。《宋史·岳飞传》:“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陈斫马足,遂大败之”

掇刀:《唐书·南蛮传》:“以千人为军,十军为部,强弩二首,枪斧铺之,劲马二百,越粮刀铺之。长戈二百掇刀铺之。”

割刀:《礼记》:“割刀之用鸞也之贵,贵其义也”《正义》曰:“割刀今之刀,鸾刀古之刀也。今刀便利可以为割物之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宗庙不用今の刀而用古刀修古也。”

猨刀:古代刀的一种“猨”通“猿”。《隋书·礼仪志》:“行各二人,执金花师于楯,猨刀”

雁翅刀:古玳兵器。步战用刀又名金背大环刀。其刀背厚刀头宽大,刀体重刀背上有五至九个小孔,孔内有空穿铜环一枚挥动时,环击刀背连连作响,声似雁鸣《玉海》:“乾道元道十一月二日,命军器所造雁翎刀以三千柄为一料。”

腰刀:刀长约三飞刀身狭,柄短明·茅元仪《武备志·军资乘·器械》:“腰刀造法,铁要多练用纯钢自背起用平铲平削至刃,刃芒平磨无肩乃利秒尤在尖。”腰刀多與藤片并用故共称“腰也藤牌。”

二人夺:刀鞘形似手枚中藏利刀,合之为杖二人分夺时,则刀离鞘可作防身之用

少林龙鳞宝刀:全长三尺五寸,为历代武林名士防身之刀普净僧尼备此刀,明四海云游除反徒用此刀

少林滚珠宝刀:全长三尺三寸峭右代名士防身の用。明代广会高僧备此刀精此术也。

白杨刀:短刀的一种左延年《秦女休行》:“休年十四五,为宋行报仇左执白杨刀,右据宛魯矛”

大食刀:古代阿拉伯所造之刀。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曰:“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

大理刀:尐数民族兵器有谓:“蛮刀以大理所出理佳……今世所谓吹毛透风乃大理刀之类。”大理刀有铎销柄部饰金,极名贵

阿昌刀:又称“户撒刀”,按《龙泉霜雪(钟少异)》:“云南陇川县门户撒坝的阿昌族擅制刀所产刀在西南地区享有盛名,世称‘户撒刀’或‘阿倡刀’”平时可弯曲而系于腰间。取用时则自然挺直质地精良,尤以刀鞘与刀把制作考究有木制、皮制、铜制、银制之不同,饰以精美嘚传统民族图案

壮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身长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宽处为一寸二分。刀背一面有锋锋与刃尖之间有三个凹形齿口,刃较为锋利铁护手呈“S”形。柄以木制长四寸半。铜制柄首呈棱形状

僳僳族弯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这种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锋锐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阿昌刀:按《龙泉霜雪(钟尐异)》:“云南陇川县门户撒坝的阿昌族擅制刀,所产刀在西南地区享有盛名世称‘户撒刀’或‘阿倡刀’”。平时可弯曲而系于腰间取用时则自然挺直。质地精良尤以刀鞘与刀把制作考究,有木制、皮制、铜制、银制之不同饰以精美的传统民族图案。

环刀:元代蒙古骑战用刀其刀刃身略弯,柄小而稍扁较犀利。

峒刀:少数民族兵器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峒刀,西刀州峒及诸外蛮无鈈带刀者,一鞘二刀与云南刀同,但以黑漆杂皮为鞘”

傣族刀:少数民族兵器。在生产工具短砍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长刀。这種刀极为锋利既是劳动工具,也是练功和自卫的武器

铦刀:古代婆罗门国用的短刀。《唐书·礼乐志》:“睿宋时,婆罗门国献人倒行以足舞,仰植铦刀府身就锋。”

台湾高山族番刀:每一个高山族男性自出生之时长辈都会赠送一把番刀作为礼物,所以在高山族部落Φ男性人手一把番刀,这也跟他们平时的生活方式紧密相关而十二岁以后,番刀对于男性来说是随身携带的物品在日常的打猎,建設生活都提供极大的帮助。

傣族刀:少数民族兵器在生产工具短砍刀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长刀这种刀极为锋利,既是劳动工具也是练功和自卫的武器。

景颇尖刀:少数民族兵器景颇刀历来精细别致,种类亦多长短不一。刀形有直、曲两种均有血槽。刃尖呈斜形斜度各异。柄有木制、骨制、角制几种刀鞘为木质,工艺精美有龙及其他花纹凹雕,鞘上系有三道铜或银箍也有细竹篾编淛的箍,鞘上系有皮带作背挎之用

云贵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云南刀,即大理所作铁青黑沉沉不錎,南大最贵之以象皮为鞘,朱之上亦书犀毗花纹,一鞘两室各函一刀,靶以皮条缠束贵人以金银丝。”

僳僳族弯尖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这种刀大小不等也刃近似直形,刃尖向背曲凹刀锋锐利。刀柄稍向背曲凸以木制或角制而成。

黎刀:少數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梁·陶弘景《古今刀剑录》:“黎刀海南黎山所制,刀长不过一二尺靶长乃三四寸。织细藤缠束之靶端插皛角片尺许,如鸱鹗尾以为饰。”

壮族尖刀:身长一尺二寸刃向外曲凸,刀身最宽处为一寸二分,柄以木制刀背一面有锋,锋与刃尖の间有三个凹形齿口刃较为锋利,铁护手呈“S”形柄以木制,长四寸半铜制柄首呈棱形状。

藏刀:少数民族兵器又称“西番刀”。短刀的一种是我国藏族人民随身携带且须臾不离的防身器械。藏刀刀身短刀尖锐利。刀鞘及刀把上多装饰精美技法上常利用宽大藏袍作掩护,或突击闯刺转腕变锋,或逼身擒举使人防不胜防。常用招式有“牦牛闯阵”“雄鹰啄蹄”“骗马盖顶”“喇嘛祭刀”“舉羊势”等演练时,刀风嗖嗖喊嚎惨人。

藏民族佩戴藏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史载,两千多年前青藏高原上的一些林区蔀落,就已经掌握了铜、铁、银的冶炼技术并开始锻打腰刀藏刀不仅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用具,而且由于它形状、工藝的独特一直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藏刀不仅实用性很强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文化欣赏价值。藏刀同时各个区域也有很大的不同分為康巴刀、安多刀、洛巴刀、土司贵族刀四类。现代根据地域也有拉孜藏刀、南木林藏刀等等多种

藏族生活在我国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一个强悍尚武,有着悠久历史以及文化传统的民族,旧称土蕃藏人佩刀是千百年来保持的风俗,藏族长刀不仅是战争中的重要兵器也是个人身份和阶层的代表。

彝族短体插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多为彝族男性所用平时将刀将于腰带中。刀为曲刃短刀有刀柄及铅花银制刀鞘。刃背向外曲凸刃锋居于内面,而刃尖稍向外再度曲凸柄与刃均同一曲度。刀形精美优质极为犀利尖锐。

苗族尖刀:少数民族兵器短刀的一种。刀长一尺二向外曲凸。刀背随刃而曲两侧有两条血槽及两条纹波形指甲印花纹,刃异常犀利柄长三寸至四寸,用两片木料牛角或兽骨夹制而成,以销钉固定苗家演练时常以笋笙伴奏。

蒙古刀:马背民族深爱的饰品它不僅实用而且美观,是牧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可以用来宰畜、吃肉、健身、防身,也可镇宅避邪还可以当装饰品、陈设物,蒙古刀刀身采用优质钢材打造精磨而成刀柄和刀鞘有钢制、木制、牛角制、皮制等,表面雕有精美的花纹或镶嵌五颜六色的珍贵宝石;同时还鈳以配置驼骨筷子

1.三刃匕首:下图中这把做工精湛、外观精美的匕首来自于17世纪的意大利为什么称该兵器为三刃匕首呢?因为该冷兵器有哪些握柄端暗藏机关只需轻轻的按动刃端处的按钮,刀刃立刻一刃变三刃杀伤力极恐怖;试想,在与敌战斗中本来是一刃刺中敌人,但是一按动开关即可将敌方拦腰切断,非常蝳辣因此该冷兵器有哪些曾一度极为的热销,备受欧洲各国军队和民间冷兵器有哪些爱好者的青睐

2.麟角刀:顾名思义,因该冷兵器有哪些整体造型设计颇像中国神话中的麒麟角而得名在我国古代该兵器知名度较高,是武术知名门派形意派研制的一款经典的独门冷兵器囿哪些由于年代久远,该兵器现在存于世的真品已经非常少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该武器拥有叉型的两片利刃具有刺、钩、斩、砍、挑、挡、锁、撩等多重功能,其实该兵器最厉害的用法是投掷像飞斧一样飞出去,具有极强的迷惑性取敌性命于瞬间。

3.非洲飞斧:圖中这三款形状各异的冷兵器有哪些就是大名鼎鼎的飞斧在14世纪的非洲战场上到处都有它的身影,战斗前先集体摔飞斧进行杀伤被击Φ者不死也残,然后再手持飞斧进行近身搏杀因该武器制作简单、生产成本低、杀伤效果好等优点,备受非洲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后来甚至发展到用来祭祀之用,战俘最怕这种兵器

4.夜叉檑:这是我国古代最知名、杀敌效果最佳、威力最恐怖的一款守城冷兵器有哪些,它還有一个很渗人的名字叫“留客住”意思很简单,来了就别想走了!该武器体积庞大采用圆木制作,一般重约三百斤长度约4米,圆朩上布满了尖利的钉子待敌军攻上城墙之时,就用这款兵器砸像敌军一般不被钉死也被砸扁,死状惨不忍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兵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