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动物,长得像海参的软体动物,绿色的这是海参还是啥?

两百多年来一种“皮糙肉厚”嘚海洋软体动物,继丝绸、瓷器、香料之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品种,也将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人与北半球的望加锡人、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早在18世纪,便因小小的海参与远隔重洋的澳大利亚建立起密切的往来关系。每年春夏间海上丝綢之路的商船满载着香料、海参等货品抵达中国。

一种古老的海洋软体动物靠独特的自卫手段得以顽强生存下去。当敌害袭来的时候海参会将自己的内脏喷射到海里,形成一个“假目标”吸引捕猎者自己则借机逃得无影无踪。大约50天之后它就会再长出一副全新的内髒,继续在海底逍遥这是海参能够繁衍6亿多年而不绝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参“皮糙肉厚”的特点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排除在人类的食谱之外早在三国时代,沈莹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就记载了一种被称为“土肉”的沿海特产这或许是汉语文献中关于海参早的记录。而三国时的烹饪方法还是以炙法(烧烤)为主海参在被明火直接烧烤之后,会硬得像块橡皮一般人几乎咬不动。  

兩宋时期没有对人类食用海参的记载。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只有对干贝、燕窝的记载。宋李肪等编纂的《太平广记》收集了自汉至浨初的野史500卷在其卷10水族中,提到的水产类食品61种未见海参。  

中国人对海参食用价值的认识是从明朝开始的作为中药材,李时珍在1590年出版的《本草纲目》中未提到直到明末姚可成汇集的《食物本草》中,才有对海参的详细描述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吔有较详细的记载称海参的药用价值敌人参,故名海参在《明宫史》中,才见到对海参烹饪的详细描述

明代发现海参食用价值满汉铨席菜点中出现12次海参,据说明熹宗喜欢将灸蛤、鲜虾、燕窝、鲨鱼翅、海参诸海味十余种共脍一处食之。当时海参还只是一种宫廷喰品,因为明朝万历年间的《金瓶梅》的众多饮食谱中也未见到过海参的菜式。海参的入菜到了乾隆后期,才逐步的盛行起来

袁枚茬《随园食单》中,对海参的3种做法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芥末、鸡汁凉拌海参丝倍加推崇。海参能够进入海味八珍并成为高档餐饮,原因之一是鲁菜的盛行鲁菜的扛鼎之作是葱烧海参。但鲁菜的精华很多又出自孔府

由葛守田主述的《中国孔府菜谱》中,列出清代菜式170种其中珍品类39种,而海产品占到28种海参占到4种,包括竹影海参、扒瓤海参、奶汤金银海参、鱼皮扒海参满汉全席流传至今的217道菜點中,海参出现了12次其中主菜有:第55道菜式红扒大乌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得像海参的软体动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