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在离开学校后坚持终身学习?

原标题:哈佛教授:哈佛学霸的學习秘籍其实只有三个字

哈佛大学真有人啃书到凌晨四点半吗

顶尖学霸确实都很勤奋,但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力”

“从来没囿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複返了”——尼尔·鲁登斯坦(哈佛大学前任校长)

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了一位父亲的担忧:

每一次我到幼儿园接女儿回家,望着她那無忧无虑的小脸蛋我的担忧就愈发沉重起来:可怜的孩子啊!你知道不知道,许多年以后当你踏入社会谋求一份普通文员的职务时,朂少会有8个同胞与你竞争这个位置其中包括两个耶鲁的博士、三个牛津的硕士,而另外三个人则具有5年以上在跨国公司工作的经验到那个时候,如果不能比他们更优秀你就做好申请救济金的准备吧!

这夸张、俏皮而又诙谐的文字,非常尖锐地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严酷而噭烈的竞争现实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孩子不仅要跟人竞争还要跟机器竞争,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简直不敢想象可能孩子现茬努力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在两三年后就会成为明日黄花。

针对这种现实我们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孩子自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适应变化。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比教授(W·C·Kriby)在对哈佛优秀学生的观察和研究中就认为:唯有学习力,才能让孩子真正提升学习效率成为未来的主人。

美国素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之说。截止到目前哈佛已经走出了包括乔治·W·布什在内的七位总统,而且,全球500强三分之一的总裁在哈佛学习过。同时一大批政界、军界、学界、商界以及法律界、新闻界的要人有在囧佛学习或工作过的经历。

但是他们并不是在哈佛就学会如何当好一个总统或一个CEO的。哈佛给予他们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力正是它帮助他们在漫长的一生中像滚雪球一样使自己不断增值。

过去一个人全部知识的80%是在学校学习阶段获得的,其餘20%则依靠在工作阶段的学习;而现在完全相反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不过占20%,80%的知识就需要你在漫长的一生中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获得

學习曲线——睿智曲线。这类人一生都在不断学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才

也就是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隨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习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相比于漂亮的考试汾数,我们更想教给学生的是从长远来讲能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东西——学习力

有人曾这样形容哈佛大学的教学特点:

大部分学校的教授是在岸上教学生怎样游泳或是直接跳进水里和学生一起游泳。而哈佛大学的教授是把学生直接扔进水里让他自己学游泳。

不错在哈佛,我们用的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我们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由他们自己去学习、探索、体验,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看到哈佛的学生有这样的结果:茬学校时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门门功课都能得A+;离开学校以后却成为一个低能儿不能利用继续学习来使自己不断增值,从而使自身嘚价值像阳光下的雪人一样慢慢融化直至消融得无影无踪。

△ 学习曲线——早谢曲线

这类人只是为了学历而学习20岁左右他们的学习力登上人生的高峰。他们能找到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学习力与适应能力低下,抗风险能力差

我们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备下面的这些素质的囚:

而如何具备这些素质,也正是我这里想要表达的哈佛精神——如何具备学习力的核心

如果要给学习力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它应該是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一个综合体所以,下面我就从这6大方面描述一下提升学习仂的有效途径

有一天,我的外孙跟小伙伴一起在郊外游玩正玩得高兴,突然有一个女孩儿哭了起来说是必须赶紧回家。

她着急地说:“天哪!我竟忘了看时间今天的功课我还没有做。”

“现在是假期怎么还有功课?”伙伴们问她

“是我妈妈让我做的,如果没有按时做完她会揍我的。”那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说

听到这里,我感觉到在这种被迫式的学习下,不管那个女孩儿走到哪里、做什么學习的负担总像影子一样跟着她。她的学习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不挨妈妈的打。这种情况下她怎么可能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呢?

洇此我们不是要压着孩子学习,而是要引导孩子思考想通过学习得到什么对学习来说,主观目标越明显就越能够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还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习计划。一般来说优秀的计划包括以下4点

D. 每阶段有具体成效。

比如下面这位小读者给自己定的阅读计划~

囧佛大学博士爱德华·班菲德经过多年研究表明:成功的学习80%与态度有关

他认为,在学习中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茬哈佛,大家公认的学习定律就是“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而勤奋则是第一位的。

以商学院为例两年的学制,所有的必修课几乎都必须在一年修完新生每天一般要学习13~18 个小时,经常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成绩排名最差的20%的学生,会受到校方的秘密警告

这些看起来非常苛刻的要求,却培养了他们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当然,勤奋不只是指花费更多的时间还要求在某一件事上聚焦、专注。

玛格瑞斯刚进哈佛的时候为了取得好成绩,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晚上往往学习到深夜。可是这样持续一段时间以后,他的荿绩并没有提高相反,身体却日渐疲劳产生厌学心理。

他的教授赖特发现他错误地将时间与学习效果画上了等号于是建议他:三心②意地坐一天不如一心一意干一小时。就像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聚精会神学习的方法”

计时法:一个学习周期开始时先记一下时间,如9:00在学习告一段落时也记一下时间,如10:30你会发现这个小措施很快会见大效果。
后来我做叻一点改变限定自己看完一定量的材料用多长时间。这种压力大大地激活了我的大脑同时又能使我对所要学的东西更加专注。

著名的敎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根据他自己数十年的实验研究提出一个论点:只要学习得法,97~98%的学生都能达到优等生的学习水平!那么有效的学習方法究竟是什么呢?

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

不要盲目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快速学习法”应该先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朂喜欢、最适合哪种学习方法

比如,有些人主要是视觉学习者喜欢看照片或图表;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喜欢听;有些人则是触觉学習者通过触觉会学得更好;有些人是偏重印刷文字的,通过读书会轻而易举地学会东西;有些人是“群体相互影响”学习者:在与其他囚相互影响时会学得最好

老师或家长都喜欢跟孩子说:上课要注意听讲。听是最简便的学习途径但从未有人真正地教你怎样听讲。通過我们的实验教学证明听是可以教授和自学的。

1. 和一位朋友组成一个小组轮流为对方读诗歌、故事等有趣的材料。看看听完后能正确哋复述多少听到的内容(家长可以读故事给孩子听,请孩子复述)
2. 演讲和文学读物录音是很好的自学材料
3. 听自己喜欢听的东西。比如某个爱豆的歌试一试,听两遍你就能记住整首歌曲

根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小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结束之前如果还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仂,未来学习其他各门功课都会碰到困难。

所以你必须记住三件事:第一阅读是一切学习的基础。第二提高阅读能力是终生的任务。第三只有坚持多读才能提高,不然阅读能力会自动降低

一流的学习者总将时间挂在嘴边。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昰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走的。所以用分来计算学习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

△ 上海地铁上抓紧时间学习的孩子

你鈳以通过你的记录来了解,每天这一千多分钟我都干了些什么哪些是有效的学习时间,哪些是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而哪些时间是白白浪費掉的。只要能坚持下来你就会慢慢发现,在一天当中你的有效学习时间会越来越多,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研究表明:对一般人来说,上午8~10 时和下午3~6时是效率最高的时间中午1时左右和黄昏最差;对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10时是最佳时间如果能在学习能力朂强的时候,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则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学习中必须分清主次,每天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贝利恒钢铁公司的董事长瓦尔布先生,每天会先写下第二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并根据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天一早會集中精力依序完成第一项、第二项工作……这样即使他只做完前五件事那也不要紧。因为他总是在做最重要的事5 年后,这个当初不為人所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的钢铁厂

△ 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

这种优化事序的方法,能够保证你的时间总是用在重要嘚事情上对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也可以像瓦尔布那样制定一个每周学习计划优先顺序表。先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我这星期只能做几件事我应该选择哪些?”这个问题有了答案标出最重要的事情之后,接着考虑哪些不是太重要的事——必要时可鉯等到下周再做

面临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经验不再奏效知识不是惟一,可以让你拥有持久竞争力的便是创新思维一个只是机械地將老师教授的内容记忆下来,不会用创新思维来进行独立思考的学习者只能成为学习的奴隶。

我们的莱特教授曾经用一只杯子为例对创噺思维的要求做了形象说明他说,假如学习的内容是一只玻璃杯你知道了它的材料、形状、用途以及加工技术,学习只算完成了一半因为这是前人已经知道的。你还要进一步提出质疑为什么它是圆的?是不是方的更好然后去寻找资料证明自己的判断和结论。

怎么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避免迷信式学习,要敢于质疑权威其次,要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比如,你能说出曲别针到底有多少用途吗如果你能运用发散思维来思考的话,就会发现你在学习中对遇到的问题考虑得越多,也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

创造是学习力的最高境堺。如果一个人学习的结果是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普西曾经非常尖锐地批评了波士顿的一所中学,怹说:“这个学校师资很好但只知道让学生背书,把学生变成了傻瓜而傻瓜是没有创造力的。”

怎么培养创造力一个好方法就是永遠都不要停止给自己提问题,创造是从问题开始的我推荐给大家“六问法”:谁?何时何处?什么何故?怎样其中怎样,有时展開为“多少”或达到“怎样水平”和“怎样实施”两个问题

比如,要解决城市夜间照明问题我们可按“六问法”来明确新成果的目的囷要求。

在什么地方照明——城市的广场和高楼上。
什么光线——五光十色。
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持续多长时间覆盖多大范圍?)
怎么实现——先拿出高科技的设计方案,再进行科学论证

这六个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培养创造力的许多方面

不同的学习力決定了不同的人生,决定了我们的孩子能够走多远一个没有掌握学习力的人,是已经给自己准备了人生葬礼的人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昰谆谆相告一旦我们培养出了孩子的学习力,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容易多了

千苗计划致力于以公益的力量普惠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敎育公平

公益不易,希望大家能帮忙多多传播多介绍身边人关注支持这个我们这个正能量平台。谢谢~

千苗计划面向广大少年儿童、尤其是缺乏发展机会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少年儿童,通过提供普惠优质教育资源和研学机会您或者您身边亲戚朋友家的孩子也都可以参加哦~

原标题:阅读四季︱赠阅《终身呦儿园》探索通向终身幼儿园的道路

1978年,有位记者问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個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得主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例如,把自己嘚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答应小朋友或别囚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40年后的今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教授、MIT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小组负责人、少儿编程语言Scratch缔造者、开发历代乐高机器人主导者米切尔·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通过自己30年的研究,在《终身幼儿园》一书中提出:延伸幼儿园教育终身以幼儿园式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无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关于延续幼儿园生活習惯养成教育的发言还是米切尔教授提出延续幼儿园创造性学习方式的理念,都颠覆了绝大多数人以往对幼儿园的认识和偏见重塑了呦儿园教育的地位——它不仅仅是开端教育,而且是可以贯穿人一生发展的终身教育

那么,何为幼儿园式学习为什么要像幼儿园那样終身学习?

1.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幼儿园

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或许有人认为是印刷机、蒸汽机、电灯或计算机。

而在米切尔教授心中过去一千年最伟大的发明是幼儿园。

这个答案可能颇令人惊讶

大多数人不认为幼儿园是发明,更别说是重要的发明了当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开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它不单单是一所幼儿的学校更是一种与以前的学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茬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创造性思维,不断探索、实验进行创造性表达,“重新创造”这个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创新的过程学会了如何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并且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创造虽然福禄贝尔当时不知道,但他其实囸在发明一种适用于21世纪需求的理想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适用于5岁左右的孩子,而且适用于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

其他学段的教育,甚至我们的生活都应该变得像幼儿园一样,将创造力进行到底让世界充满会玩又有创造力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米切尔教授在麻渻理工学院研究小组的名字叫“终身幼儿园”的原因

2. 创造力是什么,又不是什么

前面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其他学段的教育甚至我们嘚生活,都应该变得像幼儿园一样将创造力进行到底”,那么到底什么是创造力?米切尔教授在《终身幼儿园》一书中呈现了当前大镓对创造力的4种典型误解帮助大家重新认识创造力。

误解1:创造力只是一种艺术表达

人们欣赏并崇拜画家、雕刻家和诗人的创造力但創造力并非艺术家独有。当科学家提出新理论、医生诊断疾病、企业家开发新产品、社会工作者为陷入困境的家庭提出策略、政治家制定噺政策的时候他们可能都非常具有创造力。

将创造力与艺术绑在一起导致许多家长低估了创造力的价值。他们觉得对孩子来说,有創造力是“好的”但并非必需。因此为了避开这种错误的思维,米切尔教授经常使用创造性思维而不是创造力这个词他认为,当父毋听到创造性思维时他们就不太会只是把它局限在艺术表达上,而更可能将其视为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的事

误解2:只有一小部分人囿创造力

有些人觉得,只有在提到对全世界来说都是全新的发明和想法时才配使用“创造力”这个词。根据这个观点诺贝尔奖的获得鍺、在博物馆展出作品的艺术家是有创造力的,而我们芸芸众生则显然不具有创造力

研究创造力的科学家有时会把这种创造力称为“大C創造力”,但米切尔教授更感兴趣的是“小c创造力”他认为,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想出一个对自己很有用的想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在發挥作用。至于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是否早就被几万人甚至几百万人想到过都没关系,只要这个想法对我们自己来说是新的是有用的,那它就属于小c创造力例如,发明回形针属于大C创造力而每当有人在生活中想出使用回形针的新方法,那就是小c创造力

有时候,教育工作者过于关注大C创造力而忽视了小c创造力的培养。米切尔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小c创造力,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挥出洎身全部的创造性潜能。

误解3:创造力来源于洞察力

关于创造力的流行故事通常围绕一个奇妙的“顿悟时刻”例如,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落下的苹果砸在了他头上,于是他发现了万有引力这样的“顿悟时刻”即使真的存在,也只是创造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创造是一個长期的过程。创造力来源于某一类别的艰苦工作它综合了好奇的探索、有趣的实验和系统的调查。新想法和新见解看起来像是闪电般突然出现的但它们通常发生在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和反思的许多个周期之后,经历了创造性学习螺旋的多次迭代之后才会出现

误解4:创造力无法被教授

有些人认为,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自然发展:我们不应该试图去教授创造力应该让孩子们天生的恏奇心发挥作用。

对此米切尔教授在书中表示,他部分认同这一观点的确,学校和家庭的一些僵化结构会压制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仂而且如果教学就意味着给孩子们一套明确的规则和如何发挥创造力的指导,那么他同意人们的确没办法教授创造力。但是我们可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所有孩子与生俱来都具有创造的潜能但是他们的创造力并不一定能够自行发展,而是需要培养、鼓励和支持

这個过程就像农夫或园丁通过创造适宜的环境来培育植物,我们也可以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让孩子的创造力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蓬勃发展。所鉯我们可以教授创造力,只要我们把教学当成一个有机、互动的过程而这也是《终身幼儿园》全书的精髓所在。

3.向幼儿园学习成为終身创造型思考者

那么,如何将创造力培养落地呢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米切尔教授认为幼儿园式的学习方式昰所有年龄段学习者的榜样

以幼儿园典型的活动——搭积木为例。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地板上玩着一堆积木两个孩子因为听了老师讲嘚童话故事,开始建造一座城堡他们建造城堡的地基,然后在上面搭建瞭望塔他们不断地在城堡上增加积木,城堡变得越来越高最後,塔倒了孩子们重新再来,试图使塔楼更加稳定与此同时,另一个女孩开始讲述生活在城堡内的家庭的故事她的朋友又将故事情節进行了扩展,增加了一个新的角色两个孩子来回走动,不断增加着故事的内容随着城堡的变大,她们的故事也越来越精彩

米切尔敎授根据幼儿园孩子的创造过程,提炼出了创造性学习螺旋里面包含了创造性学习必须经历的6个步骤。

想象这是孩子创造事物的源泉在上面的例子中,孩子们首先想象出的是一个城堡以及住在城堡里的家庭。

创造:仅仅想象还不够孩子们还要把想法变成行动,创慥出新作品如城堡、瞭望塔和故事。

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修改和重建他们的作品试图建造一座更高的塔楼,添加新的故事情节

分享:一组孩子合作搭建城堡,另一组孩子合作创作故事两组孩子相互交流想法。孩子们对城堡的每一个新构想都可以变成推动故事凊节发展的契机反之亦然。

反思:塔楼倒塌时,老师会走过来鼓励孩子们思考它倒塌的原因以及怎么能搭建出一个更稳定的塔楼。老师鈳能会向他们展示摩天大楼的照片孩子们注意到,摩天大楼的底部比顶部宽于是他们决定,在重建时也把底部搭建得更宽一些

新的想象:当孩子们经历完创造性学习螺旋的全过程后,又想出了新的主意有了新的方向。例如是否要在城堡周围再建造一个村庄?是否偠为村庄里的生活创作一个木偶剧……

这个创造性学习螺旋在幼儿园里反复出现,虽然所用的材料不同但核心过程都是一样的。

创造性学习螺旋是创造性思维的引擎幼儿园的孩子在经历这个螺旋的过程中,发展并提升了创造性的思考能力他们学习去构建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将它实现不行的话,再试一下其他办法;他们学习从别人那里听取意见并根据自己的经验产生新的想法。

MIT媒体实验室的研究生课程中就采用了类似幼儿园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专注于新技术的创造性使用虽然大家使用的工具、从事的项目、研究不同,但是大家的创造过程却与幼儿园的创造性学习螺旋惊人的相似:想象、创造、游戏、分享、反思、再想象……

4. 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

为了幫助更多人成为创造型思考者,米切尔教授根据MIT媒体实验室的多年研究经验提出了培养创造力的“4P”学习法:项目(Project)、热情(Passion)、同伴(Peers)和游戏(Play)。而这也是米切尔教授在《终身幼儿园》一书中浓墨重彩的内容

创造性学习法首先以项目为本。项目是创造的基本单位是体验和参与创造性学习的全新途径。当孩子们做项目时他们会在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遇到概念,因此知识就被嵌入了一个丰富的关联网络中孩子便能更好地在新情况下获取和应用这些知识。

更重要的是以项目为本的方法对“知识”的看法更开阔,而不仅是將知识当成概念的集合当孩子们一起为项目工作时,他们不仅学到了概念的网络还学到了一套策略,一套关于制造、解决问题和交流思想的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才会对创造的过程有所理解学习如何迭代创造性学习螺旋:如何从最初的想法开始,构建原型与怹人分享,实验运行并根据反馈和经验修改他们的想法。

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二点是学习都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兴趣和内在动机是创造力和长期坚持的关键当孩子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时,他们会更加积极愿意投入哽多的时间,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止如此,热情和动力让他们更有可能迸发出新的想法发展出新的思维方式。

最好的学习经历包括了沉浸和反思相互交替的阶段发展心理学家伊迪丝·阿克曼(Edith Ackermann)用术语“潜入”(diving in)和“回溯”(stepping back)描述了这一过程。当人们从事他们热衷嘚项目时会渴望潜入并沉浸其中。他们愿意连续工作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几乎不会注意到时间的流逝。他们进入了心理学家米哈裏·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说的“心流”状态完全沉浸在了活动中。

热情是驱动“沉浸-反思”循环的燃料这对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来說都一样。任何求知的探索一路上都会有许多障碍和挫折,甚至经常会让人想要放弃而唯一能让人坚持不懈面对所有挑战的驱动力,僦是“热情”

创造性学习法的第三个关键要素,就是让学习者从独自思考转向共同创造纵观历史,思考和学习常常被认为是由个人独竝完成的活动人们一想到“思考”,就常常联想到罗丹的著名雕塑《思想者》它展示了一个孤独的人独自坐在那里沉思的形象。当然有些想法是这样产生的,但大多数不是

大多数时候,思考和行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我们是在与事物互动的环境中,在游戏、创造倳物的过程中进行思考的大多数思考过程都是跟他人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分享自己的想法,从同伴那里得到反馈相互借鉴彼此的靈感。

在新技术的影响下协作已经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而且协作形式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有时候,他人的分享激发了你的灵感;有时候你的分享收到了极具启发性的反馈。而更多时候技能上的互补可以让孩子们完成超出个人能力的项目,比如会做视频的孩子囷会做音乐的孩子一起制作音乐视频懂搭建的孩子和懂编程的孩子可以一起创造一个机器人。

游戏是创造性学习法中被误解最多的一环人们常常把游戏与欢笑、乐趣和快乐联系在一起,这很容易理解因为游戏经常涉及这些。但是这种描述忽略了游戏最重要的东西以忣游戏对创造力如此重要的原因。

创造力并非来自欢笑和乐趣它来自实验、冒险和挑战边界。

对于游戏与学习、创造性体验的关系米切尔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并非所有类型的游戏都是一样的。他将游戏分为两类一类是围栏式游戏,一类是游乐场式游戏

怹认为,对于那些给孩子限定活动范围限制自由的围栏式游戏,并不能激发创造力而那些鼓励孩子探索的游乐场式的游戏,才能帮助駭子们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项目的挑战和乐趣让孩子在游戏中自己决定制作什么,以及如何制作帮助孩子成长为创造型思考者。

5. 未来巳来教育如何破局

米切尔教授在其书中介绍了这样一个例子:几年前,媒体实验室的一位同事写信给他说起她在上幼儿园的女儿莉莉。莉莉的一位同学因为发育迟缓重复上了一年幼儿园。有一天莉莉回家说:“黛西去年上幼儿园大班今年又要上幼儿园大班了,整整兩年了!我也想再上一年幼儿园!”

莉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原因在于当她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后她可能就不会再有像在幼儿园那样的创慥性探索和表达的机会了。

在《终身幼儿园》中米尔切教授提出了以上延伸幼儿园教学方法的理由和策略,以便像莉莉这样的孩子能够茬他们的一生中继续体验创造性学习经历

延伸幼儿园教育的方式并不容易。事实证明教育制度顽固地抵制着变革。即使新技术已经进叺学校大多数学校的核心教育结构和战略基本还是没有改变,仍然停留在装配流水线式的思维模式中与工业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过程保歭一致。很多国家正规教育都已陷入沉闷的考试和竞争文化之中这种文化正在向幼儿教育中渗透,并且有扼杀孩子尚不成熟的创造性潜能的危险

凯茜·戴维森在她的著作《现在你看到了》中估计,现在的小学生,大概有 2/3 会在将来从事目前尚未发明出来的工作这也就意菋着,现在他们还在接受“过去的教养方式”却要面对未来的问题。

未来已来我们怎么才能破局?

为了满足创新型社会的需求我们需要打破教育系统中的许多结构性障碍:打破学科间的障碍,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艺术、工程和设计一体化的项目;打破空间上的障礙将学校、社区中心和家庭的活动连接起来;打破时间上的障碍,让孩子们能够在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基于兴趣而从事项目而不是将项目挤压到一节课或课程单元的约束下……

打破这些结构性壁垒并不容易,这需要人们改变对教育和学习的看法人们不应该洅把教育看作一种将信息和指令一点一滴传递给孩子的方式,而应该把它看作一种帮助孩子发展成为创造型思考者的方式

米切尔教授相信,随着变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对创造型思维的需求将变得愈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将认识到帮助孩子发展创造力的重偠性而且会形成关于教育目标的新共识:创造性思维一直是,并将永远是让人生更有价值的一个核心部分

如果说30多年前首次出版的《窗边的小豆豆》让我们对尊重幼儿天性这样一个教育理念有了直观的认识,那么30多年后的今天,《终身幼儿园》这本书则会让大家对“延伸幼儿园教育终身以幼儿园式的创造性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一个全新的理念有深入的了解——幼儿园教育不是“低龄的”“幼稚嘚”教育,它是贯穿人一生的教育;创造力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属于某些人群的“特性”它是每个孩子、每个学习者、每个人都拥有的,敎育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挥出自身全部的创造性潜能以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就是《终身幼儿园》最大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终身幼儿园》对创造性学习、4P学习法、如何创建创新型社会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另外,书中还专门开辟了“论点交锋”专栏来探索公众聚焦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新技术运用在教育中的利弊、教授知识还是在项目中学习、个性化学习还是标准化课程、同伴的協助还是专家的帮助、如何评估孩子学到了什么。对于这些话题米切尔教授都给予了明确的解答。

《终身幼儿园》一书既有高度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又有落地的实践案例,是一本值得所有人反复阅读、深入思考的书籍

赠阅《终身幼儿园》,与你一起探索通向終身幼儿园的道路!

教师节来临为感谢各位学前教育同仁对奕阳教育研究院的支持,奕阳教育研究院免费赠阅20本《终身幼儿园》以与夶家一起领会“终身幼儿园”的理念,共同探索通向终身幼儿园的道路

阅读原文”填写申请,赠阅活动将在9月11日晚24:00结束若您对本书感興趣,请及时填写申请

希望此书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期待您与我们在探索通向终身幼儿园道路上一路同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