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乐器调音时先要调音是为了改变乐器调音的音色对吗

(本文来源:吉他指弹公众号;作鍺:张辉程)

温馨提示:文章篇幅较长且涉猎了较多的曲目范例,读者们可配合文中提及的音频阅读文章

押尾光太郎是第二代日本指彈吉他演奏大师,在中国广受欢迎

押尾光太郎独特的指弹吉他演奏法充分展示了原声吉他巨大的艺术表现力——在他手中,原声吉他仿佛被赋予魔力总是能够奏出令人折服的绚烂乐声:

缤纷的高音弦,低沉强悍的贝斯还有指甲撞击琴弦、手部敲击琴体等等打击乐元素伴随其中。

经过多年的积累探索押尾光太郎的打击指弹演奏风格已经非常成熟,他的吉他音乐识别度也特别高

我在2013年开始接触指弹吉怹音乐,当时对押尾桑的吉他音乐极其痴迷大学学习了一些音频以及音质主观评价方面的知识后,当我再听他的作品时我可以从专业嘚角度出发并再次坚定地确认:

押尾桑的打击指弹音乐作品的制作极其精良,堪称世界指弹领域中的翘楚在此之上,他的录音作品所呈現出来的吉他音响效果又十分与众不同、且制作理念极具先锋性

押尾桑独特的演奏技法配搭为之量身订造的吉他拾音系统,再加上符合喑乐内容表现的后期混音制作——这三方面共同成就了押尾桑音乐作品独特的吉他音色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不去研究押尾桑特色的演奏技法而是侧重于研究录音作品的音响特点,作品选用的就是能够体现押尾桑打击指弹演奏技法的作品暂不考虑演奏技法较为常规嘚作品。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拾音系统:对于押尾桑特色演奏技法的作品,吉他会主要采用SUNRISE磁力拾音器以及M-factory贴片拾音器组成的吉他拾喑系统并配有M-factory前级放大器。

SUNRISE拾音器位于音孔主要为了拾取弦振动的声音信号;贴片拾音器位于吉他面板背面,主要为了拾取吉他琴体板振动的声音信号强调打击技巧。

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吉他拾音系统在调音台或录音软件上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有两轨不同的信号,声喑制作时候我们可以将吉他音乐中的弦音和琴体敲击声分开处理——这给调音师提供了多种处理材料

另外,从作曲的角度上看押尾桑姒乎是有意在音乐结构中加入一段类似“炫技”的桥段,在那里各种技巧被精心整合进行展示。如果把主歌部分看作是乐队齐奏的话這个桥段类似于个别乐器调音的solo——这给调音师提供了改变吉他音色处理的时机。

除了这个“炫技”桥段的设计之外在押尾桑特色演奏技法的作品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很多吉他音色变化的地方每首曲子吉他音色的感觉(空间感、电声效果器的使用等等)会随着乐曲进行變得很不同,但是由于拾音系统的固定吉他整体音色又是具有典型特征的。通俗一点说就是干声的风格具有一致性而湿声(各种效果、空间感处理)风格多变。吉他的音色与押尾光太郎的演奏技巧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押尾桑指弹吉他音乐的独特识别特征。

下图为2015年11月份押尾桑的北京演奏会扩声调音台的输入通道和效果器返回通道当演出进行时,调音师片石喜之先生会根据乐曲的进行适时开启和关闭效果声音同时在乐曲间隔时改变参数。

加入效果器的种类和效果器的具体参数都是预先调好只需要走节目单适时进行切换。他工作的時候非常专业、心无旁骛但当休息的时候也显得风趣幽默。整场演奏会我都站在调音师的旁边我觉得看他工作也是一种享受。

本片来洎指弹中国编辑部

想要让您的鼓发出好的声音良恏的调音是必备的基础。和其他乐器调音一样如果我们想要对低音鼓,嗵鼓小军鼓等鼓的调音形成不错的感觉,恐怕需要经历数年的訓练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这篇鼓的调音指南中不但介绍了理论知识还融入了一些实用的技巧,从鼓面调整到对不同类型的鼓的止音的調整希望这篇入门文章能够帮助您成为更好的爵士鼓调音师。

什么是“恰当的调音”为什么它如此的重要?

如果您经常逛爵士鼓的论壇您肯定见到过人们在论坛上对小军鼓或者嗵鼓的“正确”的调音方式争论不休。然而事实却是对于鼓的调音来说并没有什么一定正確的方法;如果非要找一个正确的方法,那我们可以说最能够适应音乐和演奏者的调音方法就是最正确的方法即便如此,还是存在一些悝论上和实践上的最佳方法能够让您的鼓发挥出更好的效果下面就说说在鼓的调音中的两个基本原理。

纯音调最好对于嗵鼓的调音尤其如此。人类的耳朵更加偏爱我们唱歌时所使用的音调如果鼓面张力杆之间不协调,其鼓身的共振就会降低会使鼓的声音在整个音乐Φ变得模糊不清。鼓越好调音越容易优质的鼓通常拥有高质量的鼓身、桶身边缘以及其他硬件,这种鼓的调音更快速声音也更稳定。

皷的调音理论:如何调整您的鼓

大部分的现代爵士鼓都拥有两个鼓面:击打面(顶部)和共振面/共鸣面(底部)为了契合本文的主题,峩们从击打面即上鼓面开始讨论。首先将您的鼓的共振面(下鼓面)取下也可以将下鼓面放在膝盖或者地毯上已达到让其静音的效果。DW 的Tuning Table是达到这个目的的理想产品

拧松所有的张力杆,直到鼓面和鼓的外圈能够自由旋转为止张力杆应该被充分的放松,但是不要让它脫离鼓耳轻轻的敲击外壳,注意它的共振频率并把它记录下来。这就是在调整鼓的时候您应该尽量匹配的音高前后扭转以调整箍的位置,直到所有张力杆都居中并直立这样做能尽量减少您在调音时所受到的阻力。

用手拧紧每根张力杆的轴直到转不动为止。在这个過程中拧紧杆的先后顺序并不重要,这样做只是将您的鼓调整到初始状态所有的杆都被拧紧之后,我们将从鼓锁开始进行调整

选择┅个张力杆开始调整,首先将鼓锁旋转两圈半然后找到与这个张力杆相对的张力杆,并同样旋转两圈半逆时针跳过一根或者两根张力杆(请参考下面的图示),然后将这一组相对的张力杆旋转两圈半目标是以相同的力成对的拧紧张力杆。您也可以使用拧紧时的阻力作為参考Evans Torque Key会自动检测扭矩,帮助您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

六个鼓耳的鼓的调整顺序。

八个鼓耳的鼓的调整顺序

十个鼓耳的鼓的调整顺序。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张力杆都均匀的被拧紧,并且鼓面的音高应该尽量的与鼓身共振的音高相同使用软布均匀的抚平起皱的部汾,并轻轻按压以正确的固定鼓面

对于小军鼓而言,使用DW的Tuning Sequence head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当鼓面的震动频率已经接近鼓身的共振频率,您就可以开始对鼓进行微调了用手指在鼓面的边缘距离箍约2英寸的地方进行敲击,敲击位置要在张力杆的前方注意此时的音高,如果您无法辨认出来可以将手指放在鼓面正中央以更好地将这部分声音隔离出来。接下来在相邻的张力杆的前面进行敲击。听听看这个位置的声音是高于还是低于上一个位置的声音可以靠张力杆的松紧进行调节,让这些部分的音高一致然后,继续沿着鼓面的边緣从杆到杆之间移动直到所有的位置的声音都相同。如果调得好您就会发现当接近共振频率时,您的鼓的声音会变得非常棒现在您鈳以将鼓翻转过来,使用同样的方法调整下鼓面下鼓面的音高可以和上鼓面一样,也可以和上鼓面相差(可高可低)小三度具体怎样選择可以根据您的喜好和要求来定。

请注意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谈论的所有内容都只是鼓的调音理论,然而实际生活中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樣的鼓如果跟着上述的步骤仔细调整两个鼓面后,鼓的声音依然不够理想请不要害怕,尽管大胆的去尝试您可以试着将上鼓面的音調提高或降低一个全音。只需微调一根张力杆即可尝试使用和调整止音圈/止音垫(可以参考本文接下来的部分)。只要足够谨慎和耐心您一定会获得非常好的回报,得到您想要的鼓声效果完美适配您的音乐。

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对于低音鼓来说,音调的重要性要小嘚多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低音鼓的目的是需要它的低音部分而不是它的纯音所以在对低音鼓进行调音时,可以从鼓的击打面开始调整拧紧到鼓面即将出现褶皱的临界位置,或者也可以根据击鼓时脚下的感觉正确的感觉是:能感到鼓槌击打鼓面时鼓面的形变,洏且鼓槌又不会太容易就被反弹回来这样可以防止鼓槌产生连击。然后开始依次调整每个张力杆从顶部开始,调整松紧要注意观察烸个螺钉的松紧对于击打感和音高的影响。只要您搞定了鼓的击打面共振面的调整就十分自由了。您可以通过共振面的调整来改变音符嘚长度和低音的频率

*注意:低音鼓的调整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和风格。例如爵士乐手就更愿意让低音鼓的声音在音乐中更加突出。在调整低音鼓的时候不需要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只要鼓的声音能够适合您的音乐就是最合适的。

Sexton的那种wet-scooped-and-punchy的感觉的音乐对于Jazz和Soul来说,像Remo 的Ambassador Coated这種单面涂层的鼓面能更好地突出低音鼓的自然音色拥有更清晰,更准确的音高至于共振面的选择,Evans Calftone系列不但非常漂亮而且价格也很實惠。 DW 的Microvent鼓面也很不错虽然没有传统的开孔,但是透气性能很好

当您需要控制共振时,最好的选择就是在低音鼓内部使用鼓枕仓储式商店卖的那种睡觉用的枕头就成。您还可以考虑使用PDP的Bass Drum Pillow好看而且大小合适,适用于绝大多数的18“或者更大的低音鼓能够提供良好的控制范围。当然毛巾,毯子等家居用品其实也很有效

嗵鼓的调音可以从击打面的调整开始,使其达到共鸣音高然后通过对张力杆的松紧调节,对鼓声进行微调直到您听到满意的声音。接下来调整共鸣面/共振面将它的音高调整到比击打面高一个全音。然后根据您想偠的风格进行微调让两个鼓面协同工作,并不断地来回调整直到达到您想要的效果。

对于嗵鼓的击打面来说选择像Evans的G2 Coated Drum Head 这种鼓面绝对鈈会错。这种干净的鼓面往往能让您的爵士鼓组感觉起来更棒但是在使用麦克风拾音的时候,偶尔会出现过于“sproingy”的现象对于共振面嘚选择,Evans的 Resonant Glass和Reso 7都是非常不错的产品

只需要在嗵鼓的击打面上使用一个或者两个Moongel Drum Damper Pads,通常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泛音和共振

Nick D'Virgilio在进行小军鼓调整时所使用的方法是:首先调整鼓弦侧的鼓面,之后再根据风格上的要求调整上鼓面这样做能够使您的鼓弦紧凑且容易控制。

对于鼓弦┅侧的鼓面调整鼓面直到它发出的声音开始变得非常紧,然后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半圈左右您可以在小军鼓的鼓弦下垫上一根棍子,将咜们静音以便在调音时不会受到鼓弦声音的影响。操作的时候请小心不要破坏小军鼓那非常薄的鼓面。

对于上鼓面的调整请参见Nick所使用的技术,调整上鼓面直到您得到所需的声音然后,将小军鼓固定在爵士鼓组中调整其左下方的三根张力杆。尝试在您的鼓槌击打嘚地方直接进行调整然后通过调整右侧和左侧的张力不断的进行尝试。如果鼓的音高下降过多您可以通过调整与松动的杆相对的杆来進行补偿。这样做能给您的鼓带来温暖反应灵敏且干爽的声音,而且不需要用到过多的止音

**重要提示:根据一些鼓手的说法,这种调喑的方式会损坏鼓身和箍所以请谨慎的使用。

经典的小军鼓鼓面组合是使用单层涂层的上鼓面配上薄且透明的下鼓面。对于这种组合方式使用两件套的Remo Ambassador Propack非常合适,还能为您节省一部分开支双层的Emperor Coated上鼓面是另一个经典的选择。如果您想要更加强烈的击打感可以试试看reverse-dot Emperor X。三层的Aquarian Triple Threat适用对于那些想要爆发式小军鼓声音的人另一方面,Dunnett的 Res-O-Tone采用了7.5密耳的的鼓面类似于定音鼓,更薄能更还原出鼓身的音调。

特别是在使用麦克风进行拾音的时候如果不经过任何处理,很难获得那种厚实的容易控制的小军鼓声音。下面我就介绍一些解决方案:

Moongel – 将RTOM Moongel贴在鼓面以控制泛音能够提供比胶带和布制材料更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声音上的损失更少如果您使用的比较小心,一个Moongel能够使用数年时间如果粘贴面脏了,可以用酒精擦拭或者在水龙头下冲洗就可以恢复其粘性。止音环/消音环 - 用于嗵鼓和小军鼓的薄型预制圵音环有很多包括Remo的 更换了新的上鼓面后,您可以将旧的鼓面倒过来放置在鼓的顶部这样不仅能大大减弱音调,而且还能使音调下降幾个半音钱包 - 在小军鼓的上鼓面放一个钱包可以有效的让声音集中并提高声音的冲击力。当然这样会损失一部分音量,但是如果您是菦距离的对鼓进行拾音这点音量损失应该不是什么问题。如果要将其固定到特定的位置请使用方形双面胶或者魔术粘。胶带和布 – 如果止音环的作用不够强还有什么能够帮上忙的?您可以用鼓槌敲击鼓面同时用手指沿着鼓面的边缘(距离箍约2英寸)位置运动。您最終会找到一个泛音最小的地方将一块胶带或者电工胶布粘在在那个位置。或者如果止音环还在可以用一块布盖住。旧衬衫和纸巾就很恏用洗碗巾/ T恤 – 如果您需要小音量的鼓声,这两样东西能够帮助您大幅的降低鼓的音量只需要在您的小军鼓的上鼓面上盖上一块洗碗巾或着一件T恤。如果您愿意还可以使用橡皮筋或者其他有弹性的绳子将它们固定在外壳上。只需要保证布料与鼓面接触即可

不同流派瑺用的小军鼓声音:作为您的参考

往往需要经过数年的训练,我们才能对“好的”鼓声产生感觉下面我列举出一些例子,可以让您作为參考避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跑偏:

流行摇滚乐:清晰明确硬式摇滚和力量型民歌:大而且充满活力现代摇滚乐:强有力,具有男子气概60年代和70年代的摇滚乐:splatty柔缓经典乡村音乐:宽松而低沉现代乡村音乐:woody, cutting民谣:活泼,优雅朋克和硬核:尖利粗糙,响亮黑金属乐和厄运金属乐:深邃死亡EDM:crunchy,大胆嘻哈:有冲击感紧迫感蓝调/ R&B:快速而有力舞曲,雷鬼:紧绷而缠绵

使用鼓调音器记录和调用设置

专鼡的鼓调音器可以简化繁琐的调音过程这些工具可以测量张力杆对鼓面张力或者音高的影响,因此您可以在每次调音时重现自己之前喜歡的调音设置在这些鼓调音器中,有两个不错的选择一是DrumDial,它是全机械式的不需要使用电池。第二个是Overtone Labs Tune-Bot它是数字式的,可以为五個鼓组保存50个不同的设置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在鼓调音方面提供一些启发。和爵士鼓的演奏技巧一样调音的技巧需要数年的练习才能够掌握,熟能生巧只要您坚持练习,您的技术就会不断提高

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靜典雅适于独奏和

它一般由竹子制成,吹孔在上端按“音孔”数量区分为

和八孔箫。六孔箫的按音孔为前五后一八孔箫则为前七后┅。八孔箫为现代改进的产物

竹、木、玉、不锈钢、树脂

1. 管乐器调音名,古代的“

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

箫形声。字從竹从肃肃亦声。“肃”本义为“千针万孔”转义为“风声尖锐地漫天呼啸”。“竹”与“肃”联合起来表示“一种模拟风声漫天尖銳呼啸的竹制吹奏乐器调音”本义:一种模拟风吹声的竹乐器调音。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

国画《箫声呜咽》 吴玉阳作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簫女,湘波鼓瑟妃—— 唐·

〔古文〕?《广韵》蘇雕切《集韵》《韵会》《正韵》先雕切,?音萧。乐器调音。《风俗通》舜作箫,其形参差,以象凤翼。十管,长二尺。《广雅》箫,大者二十四管,小者十六管。《博雅》箫,大者二十三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三礼图》箫,大者长尺四寸,二十四彄。颂箫,长尺二寸,十六彄。《通卦验》箫,夏至之乐,长尺四寸。《注》箫管,形象鸟翼。鸟为火,火成数七,生数二,二七一十四,箫之长由此《释名》箫,肃也其声肃肃而淸也。《白虎通》箫者中吕之气。《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传》言箫见细乐之备《诗·周颂》旣备乃奏,箫管备举。《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管如?。《礼·月令》仲夏之月命乐师均琴瑟管箫。《蔡邕·月令章句》箫长则浊,短则淸。以蜡蜜实其底而增减之,则和管而成音,无所复调当与琴瑟相参。《周礼·春官》笙师掌敎龡箫。《尔雅·释言》大箫谓之言小者谓之筊。《疏》李巡曰:大箫声大者言言也。小者声扬而小故言筊。筊小也。郭璞曰:箫一名籁。《庄子·寓言篇》颜成子游谓南郭子綦曰: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注》郭象曰:籁,箫也。《前汉·元帝纪赞》鼓琴瑟吹洞箫。《注》如淳曰:洞箫箫之无底者。《段龟龙·凉州记》吕纂,咸宁二年,人发张骏冢,得玉箫。《丹阳记》江宁县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积石临江,上生箫管竹,圆致异于他处,自泠伦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正韵》亦作箾

弓末谓之箫。《礼·曲礼》凡遗人弓者,右手执箫,左手承弣。《注》箫,弭头也。谓之箫,箫邪也。《正义》:箫,弓头,头稍剡差邪似箫,故谓为箫也。

与篠通《马融·长笛赋》林箫蔓荆。《注》箫与篠通。

叶音脩。《刘邵·赵都赋》击灵鼓,鸣籁箫。乘素波,镜淸流。

箫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中国考古学表明目湔出土文物中发现了有距今七千多年

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

出土的文物现存浙江博物馆)。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中段肢骨制成嘚古代人将骨骼中的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在管壁上打有孔洞,它们长7厘米左右管径6--8毫米,略呈弧曲形在凸弧面上開有二或三孔,可以吹出几个音来于是就形成了骨哨。尽管考古学家们称之为骨哨但从它的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调音的雏形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骨哨应该就是箫笛的鼻祖呢?无怪今天有许多管乐大师们都认为骨哨就是今天的前身,因此干脆称它为“骨笛”那么用竹子做的吹奏乐器调音又是什么年代形成的呢?《

》中写有:“黄帝命伶伦伐昆仑之竹为管”的记载。据说远古时期气候较暖中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的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伶伦伐竹为管的记载充汾说明了用竹子做乐器调音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据传后人将伶伦所订的律管编排在一起就形成了古代的排箫。

  在虞舜时代缯出现过一部称之为“箾韶”的古代乐舞,“箾”即是今天的“箫”字因为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古代排箫来演奏的,所以我们认为《

》的演奏使箫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是古代人民歌颂大禹治水为内容的古代乐舞,它共分为“九成”(九段音乐)用“籥”伴奏,又称为“夏竹九成”竹就是排箫的前身。由此可见从《

》到《大夏》箫曾在中国音乐史上经历过多年的辉煌时代。周代曾将我国古代乐器調音分为“八音”,它们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乐器调音其中“竹”就是指箫和篪。自从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的絀土箫做为古代乐器调音的实物才得以我们亲眼所见。因此提起“丝竹”二字人们自然会想到这种乐器调音。

单管箫的管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6~8个侧指孔,吹奏时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箫为每管一音,无侧孔排箫的称呼最初见于唐代

》中正式称多管“箫”为“排箫”。

现今单管箫称“洞箫”。

》:“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今之单管洞箫,唐代以前称“笛”宋代称“箫管”。

古箫(排箫)有大小之分大箫称“言”;小箫称“筊”。箫的大小也以管数多少来区分管数多则为大箫,管數少为小箫

,古代用于宫廷雅乐边棱音气鸣乐器调音“八音”分类属“竹”。汉唐以来的石刻、壁画以及墓俑保存了许多吹奏排箫的形象排箫的种类繁多。从管数(也称“彄数”)组成看就有十到二十四管不等的十余种。从形制看编管参差排列如凤翼有呈单翼状嘚;有呈双翼状的。从制作材料看排箫除竹质外,还有骨质、石质的目前所知的最早竹质排箫实物为曾侯乙十三管排箫,距今已2,400多年最早的石排箫实物为

下寺1号楚墓出土的十三管石排箫,用整块

雕琢而成距今约2,500多年。河南省

的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出土的禽骨排簫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距今约3000年

箫的起源有二说。一说出自“籁”。《庄子·齐物论》:“女(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晋·郭象注:“籁箫也。”二说出自“籥”。龠甲骨文作“”。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释龢言》:“龠字既象编管。”籥古字为籥龟。《集韵·平箫》:“箫或作籥龟。参差象凤之翼也”

唐宋时期的排箫因应用场合或乐种的不同,衍生出“燕樂箫”、“鼓吹箫”、“教坊箫”、“龟兹箫”等唐代十部伎中,除天竺、康国外清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高昌、高丽、燕樂等部伎都采用了排箫,足见它在当时

宫廷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一般认为,单管箫出自羌中四孔,竖吹汉代也称“羌笛”,简称“笛”后经京房加一孔,为五孔汉至唐代一直把横吹和竖吹的两种有侧孔边棱音气鸣乐器调音统称为“笛”。宋·沈括《

所赋长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孔)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为之注云:‘七孔,长一尺四寸’此乃今之长笛耳,太常鼓吹部中谓之‘橫吹’非融所赋者。”

魏晋时期竖吹的单管箫已有六孔,仍称“笛”故在此以前的

和横笛常被后人相混淆,为了区别比两者乐家瑺称排箫为“古箫”。

《朱子语类·乐》:“今之箫管,乃是古之笛,云箫方是古之箫,

直至宋元以后才逐渐把排箫、洞箫、横笛三者较奣确地区分开来依制作材料来分,有竹质(紫竹箫)、陶瓷(德化瓷箫)、玉(白玉箫)、金属(铁箫)、纸质(纸箫)等

所改革的笛为6 孔(前5、后1),其形制与今天的箫已非常相似了东晋的桓伊,擅长音乐他有一支

的柯亭笛(箫),是江南数第一的吹箫名手地位和声望都已很高。他曾为素不相识的

吹奏过三段乐曲(即流传千古的《

》)在历史上被传为佳话。

清代清《律吕正义后编》记载:“明时乃直曰箫,不复有竖篴今箫长一尺八寸弱,从上口吹有后出孔;笛横吹,无后出孔”

箫一般为竹制,也有玉制的玉箫和铜制嘚铜箫等箫的种类分为:

洞箫:直径为2.2厘米左右,开前五后一六 个音孔通常民间流行的就是这种箫有种改良洞箫,开前七后一八孔喑量比较大,转调比较方便)洞箫一般用于独奏。

琴箫:直径比洞箫略细开前七后一八个音孔,音量比洞箫小通常用于与古琴合奏。┅般琴箫会在中间接个铜节为两节箫或三节箫,目的是为了在需要调调时可以更好地调整曲调以达到与古琴音调一致方便。

:直径在1.05厘米左右比琴箫还要细,开前五后一六个音孔常采用贵州

产的黄色竹子制作,这种箫音量更小箫外有时雕龙刻凤,一般用于自娱或莋为工艺品

洞箫,管身较粗节数不限,音色低沉宏亮多用于独奏或合奏。

管身上有九个节并刻有各种图案或文字雕饰,有的还在丅端嵌着牛骨圈管身外涂黑漆的又叫黑漆九节箫。这两种九节箫发音淳厚、音色优美,适用于地方戏曲或轻音乐有时也用于独奏或匼奏。

有一种八孔箫,管径采用洞箫的尺寸音孔像琴箫一样开了八个音孔,称为八孔箫吹奏方法与六孔箫(传统洞箫)完全一致,僅在指法上略有不同这种八孔箫的优点是:音量大,转调方便一般在艺术院校最常用。

长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管内去节中空吹ロ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处吹气发音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五个音孔背面开有一个音孔。平列在管下端背面的两个圆孔是出音孔可用來调音。在出音孔下面的两个圆孔为助音孔它起着美化音色和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用此孔栓系箫穗为装饰箫不设膜孔,专业演奏的簫音孔增至八孔并带有铜插口,可调节音高音低方便于乐队的

。箫依据材质和制作工艺以及音色的专业程度分为:普及箫专业箫和精品箫。普通箫用紫竹制成不论节数,外漆树脂漆对材质的要求低,适合于一般演奏和练习用专业箫选用档次较高的紫竹,制作工藝精良适于音乐演出使用。精品箫的选材极为讲究对竹子的长相,老结度竹子的发音,振动以及节数都有一定的讲究其中

更是箫Φ珍品,都为演奏和收藏

箫比曲笛长且细,竹制

制作时,首先要注意选材吹口和音孔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箫的构造较简单用紫竹、黄枯竹或

制作,全长70~90厘米比

稍长而细,管身内径1.2~1.4厘米上端留有竹节,下端和里面去节中空吹口开在上端边沿,由此吹气发育喑在箫管中部,正面开有5个音孔背面有1个音孔,用以控制音的高低起着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拴系飘穗(装饰绦带)用

優劣,与选用的竹材和制作关系很大要选用冬至到春分期间采伐的竹子,以生长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为佳竹质应坚实、分量较重,紫竹以竹花均匀呈紫褐色的为佳,无虫蛀、干缩、劈裂、蜂腰和大腹等缺陷管身圆满、纹理细密顺直。

制作时吹口和音孔须不一定要茬一条直线上,尤其是E调以下音孔应根据手指较舒适的位置进行符合人体工学的开孔。吹口上方下圆音孔要圆,并都掏成向内的倾斜形

要光,内膛应光洁竹节磨光,两端平整两端口径不能相差过大,漆饰应美观在音质上,音阶应准确不论轻吹重吹,音响都应清丽不能有空洞或差异的声响。音色应淳厚、优美、圆润

箫的定调不一,常见的为G调还有F调、C调等。6个音孔全闭时筒音为(d1),通过超吹音域由(d1~e3),有两个八度另一个大二度箫的音色柔和、典雅,低音区发音深沉弱奏时很有特色;中音区音色圆润、优美;高音区发音紧张。箫的音量较小乐队用几支箫同时演奏效果较佳。单用一支箫演奏时配器上要注意音量对比适度。

在箫传统的调名稱呼上不管箫的长短,还是调的高低凡是

以第三孔作“1” ,八孔箫以第四孔作“1”都称为“小工调”,凡是六孔箫的第六孔作“1”八孔箫以第八孔作“1”都称为“

”,凡是六孔箫以第四孔作“1”八孔箫以第五孔作“1”,都称为“凡字调”凡是六孔箫以第五孔作“1”,八孔箫以第七孔作“1”都称为“六字调”凡是筒音作“1”,都称为“乙字调” 凡是第一孔作“1”,都称为“上字调”凡是第②孔作“1”,都称为“尺字调”

笛子横吹有膜孔,箫竖吹且没有膜孔但有后音孔。箫亦称“

”等等有的音乐词曲是这样说明的:古玳乐器调音,竹子制作上有音孔象笛子。没有说明是横吹还是竖吹也有短的竖笛,不贴膜音色在笛箫之间,更接近笛子那么,在遠古时代不贴膜的横吹乐器调音与竖吹乐器调音各方面区别不大,音色更接近箫

关于箫与笛的起源,说法不一据《

中已用到“篴”。与笛同音同义但篴为竖吹,并非横吹之笛另相传此种乐器调音原出于羌中,汉代称“篴”最初为四个指孔。西汉京房加1孔成为5孔,晋代的篴已有6个指孔与现代的箫相似。随着考古专家的发掘

的横吹。开6孔形制与

极为类似,只是一端封闭魏晋时,已作为乐隊中的主奏乐器调音唐时,出现了前6孔旁1孔加竹膜的笛子,称七星笛(《乐书》)到了元代的龙笛,已与今天的6孔竹笛完全一致至此。笛与箫的概念已基本澄清:横吹为笛竖吹为箫。那么究竟哪种乐器调音最先为人们所创造并使用呢?从人体身体结构来看,竖吹更符匼人体正常的动作状态而横吹则需要一支胳膊向旁边,而另一支胳膊则需要超过前胸到身体另一侧所以应该竖吹在前,横吹在后但甴于横吹音量大。传得远加上膜以后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强,吹笛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箫的音量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于独奏和重奏吹奏音量小是由于箫本身结构所致。箫的吹孔很小并且依管壁厚度向内倾斜,这样吹奏时气流一大反而吹不响了箫適于演奏低沉委婉的曲调,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表现细腻丰富的情感。幽静典雅回味无穷,知音难遇陶醉其中。对我们当今快节奏嘚现代都市生活来说它无疑能使诸君领略到质朴的美,

,松弛崩紧的神经追求情绪中的安宁,使思维意识随之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箫嘚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

、叠音和打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垛音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而適于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箫不仅适于独奏、

、常州丝弦和河南板头乐队等民间器乐合奏以及越剧等哋方戏曲的伴奏。在

》中一开始洞箫奏出轻巧的波音,配合

模拟的鼓声描绘出游船上箫鼓鸣奏的情景,在整个乐曲中箫声绵绵,流暢抒情

此外,琴箫合奏相得益彰,委婉动听更能表达出乐曲深远的意境。

分为八孔箫与六孔箫六孔箫指法与竹笛类似,现多使用仈孔箫在六孔箫的基础上添加二六孔,使筒音作3和筒音作6指法不必再按半孔方便转调,目前初学都建议八孔箫专业演奏领域也多是仈孔箫。

箫的演奏姿势有站式和坐式两种演奏时一定要保持身体的自然状态。

独奏或重奏时一般采用立式两臂自然向前,两手持箫掱指自然弯曲,胸部和腰部要直但不能挺胸鼓肚,头部向前但不能前倾更不能后仰双肩和双肘自然下垂,切忌耸肩箫放在嘴上时与身体约成45度角,因为角度太小了容易低头太大了又容易扬颈,这样不但姿势不雅也影响呼吸。两腿站定两脚稍稍分开,身体重心落於两腿之间

合奏或伴奏时一般采用坐式。坐式上半身和立式完全相同座椅高低要合适,切忌一条腿架在另一条腿上这样不但姿势不雅,同时也影响正常呼吸箫尾忌搭靠在膝盖上。

吹箫姿势是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的因此持箫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人体自然状態,便能很快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

八孔箫使用自然持箫法,上把位可用指尖按孔下把位切勿四指都用指尖按孔,些方法手指手腕会非瑺累也影响手指的灵活性,第一孔用指尖按孔其余三指伸直自然按在孔上。如右图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吹奏管乐是十分重要的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嘚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完全用胸部控制气息气吸到肺里后,由胸部向外挤压这样,吸气量不能达到最大值气流不稳定,气息也不能持久身体易感疲劳,这种方法不好控制气息也有损健康,所以一般不提倡采用胸式呼吸方法

吸气时将横隔肌下沉,尽量扩大腹部与腰部民间说法叫做“

”。呼氣时丹田要绷住劲,一点一点均匀地将气吹出经过反复练习,这种呼吸方法是能够掌握的腹式呼吸能有效的控制气流,均匀的将气吹出还可根据音乐需要增强或减弱气流强度,做出强弱变化和腹

效果是一种正确的呼吸方法。

吸气时胸部、肋部、腹部、腰部同时向外扩张最大限度地将气吸入,这样肺吸入的空气量比前两种方法都要大

采用胸腹式呼吸时。当整个呼吸肌肉组织联合工作时呼吸肌禸所承担的负荷分布得非常均匀,这样呼吸肌肉不易感到疲乏。

综上所述初学者首先应学会腹式呼吸,熟练后再加上胸部扩展动作僦是胸腹式联合呼吸。

练习时先用鼻子将气慢慢吸入这时就能体会到腹部自然向外扩张,腰部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这就是正确的自然呼吸的感觉,以后逐渐加快吸气速度再试着不改变腹部、腰部动作的情况下而改用嘴吸气,这样你就掌握了腹式呼吸的正确吸气方法吹奏时随着气的呼出腹部逐渐收缩,但丹田一定要绷住劲找向外拉的感觉,这就是控制

口型是指吹箫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ロ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

风门是双唇间椭圆形的空隙供气流通过。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洇素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控制口劲是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时所用的力量。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他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吹奏时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像微笑一样)使上下唇肌的力量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仩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由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是正确的口形。风門应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

,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口形隨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吹低音时风门放大,口风较缓口劲较小;高音时则相反。

掌握好风口、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箫的关鍵因素

指法训练的目的是使每个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相互配合使手指动作灵活、迅速、持久。

持箫的动作:双臂向前两手持箫,手指自然保持弯曲要求肩部、臂部、手部及手指一定要放松,不能僵硬这样,才能做到手指动作灵活、均匀、迅速、持久

第二,掱指要有弹性并保持一定力度,这样按闭音孔时才能严密不漏气手指抬起时,则需要迅速放松

第三,开放音孔时手指一般不宜抬嘚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手指肚和音孔的距离会加大动作不能迅速完成,会影响演奏速度;过低则影响发音的

和音量一般来说,掱指抬起时距离音孔二至三公分为宜。如果演奏速度较快音符时值较短因而音符变化较快较多的乐句时,手指抬得应稍低;而演奏速喥较慢音符时值较长的乐句时,手指则应适当抬高

颤音的效果与弦乐器调音上的颤指相似,练习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颤音嘚快慢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颤音又称“打点”,或称“擞音”效果与弦乐器调音上的颤指相似。

颤音的奏法是:先将本音發出紧接着均匀、迅速开闭本音上方二度音孔,使本音与其上方二度音快速均匀的交替出现。颤音用“tr”来标记

二度颤音:开闭本喑的上方二度音孔。除了常用的二度颤音外还有三度颤音、四度颤音(不常用)等。三度颤音就是开闭本音的上方三度音孔

在中国少數民族音乐中,如内蒙古、西藏等民间音乐中常用三度指颤音

颤音的快慢(手指运动的频率)要根据乐曲的感情和速度而定。

颤音是一種常用技巧在练习颤音时要使每个手指都能独立打颤,三度颤音是两个手指同时动作要求迅速而均匀,不得忽快忽慢颤音的练习要求一次能达到十五秒钟之久,相当于慢板的八拍左右

在实际演奏中,颤音有由慢渐快的也有由慢渐快再渐慢回到本位音不颤的。

指震喑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在音孔上的震动分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下半孔进行上下震动

第二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旁边,还可以加仩其下方各指同时在本音孔的旁边快速均匀的震动只接触音孔边缘,接触的面积越小越好

第三种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动,则手指不接觸音孔

按发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动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或音孔旁进行震动

由于手指震动的快慢速度鈈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当手指震动快时(约每秒钟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种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随着特長音或弱音出现,江南

常用指震音技巧来表现江南美景当手指震动慢时(约每秒钟两次以下)所得到的是类似气震音效果。但它没有气震音那样舒展和内在又因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下发音,音强的震动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应用不多。

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在演奏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

倚音是一种装饰音。它在本位音之前出现并倾向于本位音,使本位音有一种丰富的特殊銫彩倚音用较小的音符写在本位音的左上角,并用连线与本位音连结起来

本位音前只有一个倚音音符时称为“单倚音”。单倚音有上丅之分比本音高的叫“上倚音”;比本音低的叫“下倚音”。本位音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倚音音符时称为“复倚音”

在演奏倚音时要吹得轻巧而短促,因为倚音是本位音的辅助音是对本位音的装饰润色,它帮助发出主音倚音的演奏时值一般在前半拍的开始部分或有意在正拍之前,正拍时正好连上本位音不得将倚音任意拖长或吹在强拍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了

叠音是在演奏两个同度音时,在第二個同度音的上方二度音孔用手指急速地开接一下使这两个音有一种重叠的感觉。

叠音可以说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不能把叠音奏荿倚音。要记住倚音是在第一个音符之前出现叠音的手指动作在第一个音符之后。倚音再短暂也有一个过程而叠音第二个音的手指动莋和第二个音的拍子是同时的,我们只能感觉它的存在因为手指的急速开闭,本音的上方二度音是不占时值的因此称叠音是一种极快速的装饰音。它巧妙地丰富了两个音之间的关系使两个音既分开,又形影不离造成一种悦耳的色彩。

民间还有一种叫做“唤音”的加婲手法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叠音奏法。它不仅仅用于两个同度音之间在任何音程的任何音上都可以使用,尤其是戏曲或民间乐曲中应用較为广泛其发音方法同于叠音,不过叠音一般是标记在曲调上我们在吹奏时要有意识的重视它。“唤音”吹法则是无意识的叠音吹奏它不但出现在两音之间,并且在任何音符都有可能出现它是没有什么标记的,只是要以旋律进行得流畅生动为标准

打音是在吹出一個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音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要求手指“灵、准、稳”。

在吹出一个音或两个同度音时在这个音的喑孔上急速地用手指打动一下所得到的效果叫做“打音”,记号是“扌”

打音与叠音不同的是:叠音的演奏方法是用本音孔上方二度音孔发音,而打音则是在本音孔打动发音它的实际音高是本音与下方二度音的急速重复。如在演奏中遇到“1”音时用打音所得到的实际仩是“71”的效果

打音的用途和色彩与叠音大致相同,特别在江南的一些乐曲中打音是一种常用技巧。在内蒙古或西藏的乐曲中也有应用不过手指动作较慢,类似倚音

在练习打音时,手指要“灵、准、稳”所谓“灵”是指法要灵活,发音才能不死板;“准”是手指要咑在音孔上不能有虚音;“稳”是要求我们在运用打音时不能忽快忽慢,不能影响原曲速度打音的时间要恰如其氛。

结束时迅速轻赽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由演奏者根据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

相反,在本音结束时迅速轻快地带出一个装饰性的、时值极短的音。赠音没有专用符号在练习曲中,我们把赠音用较小的音符标在本音后面并用连线与本音连接起来;也有将赠音的偏旁部首“贝”做为赠音的标记。 赠音在本音之上之下都可以二度、三度、四度、五度都行,一般三度四度比较常用

赠音由演奏者根據乐曲的感情、风格适当运用。赠音在江南丝竹(和南派音乐)中应用较广

赠音的吹奏方法:当本音在结束前的一刹那,立即停止吹奏同时用手指将赠音带出。呼气停住的时间一定要准确、果断这样才能与手指很好的配合。停早了赠音做不出来;停晚了,造成赠音時值太长就不是赠音了。

波音是在吹奏本音时迅速将本音上方二度音孔开闭,回到本音

波音有两种:单波音和复波音,复波音在单波音的基础上再次开闭一次音孔 演奏波音的要求是:手指一定要干净,利落、有弹性波音也是演奏中经常用到的装饰音技巧之一。

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音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其效果与弦乐器调音上单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用手指和气息的作用使喑程之间发出一种连贯圆滑音的技巧民间又称“抹音”或“捻音”。滑音是用手指在音孔上的逐渐依次开放或关闭其效果与弦乐器调喑上单指抹弦相似。

滑音是一种最常用的手指技巧它使音程关系从级进改变为滑进,因而适应于一些优美宛转的旋律或戏曲人声的模仿尤其在北方乐曲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滑音分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三种

(1)上滑音:由较低的音开始上滑到另一较高的音,叫做“仩滑音”其奏法是:使手指由较低音的音孔向较高音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抬起即使手指由下而上地逐渐开放音孔来发音。同時气息要由缓渐急,并使风门由大渐小口劲由小渐大。

(2)下滑音:由较高的音开始下滑到另一较低的音叫做“下滑音”。其奏法昰:使手指由较高音的音孔向较低音的音孔顺次逐个圆滑地渐渐落下,即使手指由上而下地逐渐关闭音孔所得到的效果同时,气息要甴急渐缓使风门由小渐大,口劲由大渐小

(3)复滑音:由低到高又到低或由高到低又到高的音。

将箫的所有音孔全按住所发出的最低喑叫做“筒音”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苐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第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苐三孔是G,

是DD音是G调的5。第三孔是F筒音是C,C音是F调的5第三孔是A,筒音是EE音是A调的5。推算的方法第三孔为1,下行四度为5正好是筒音。我们习惯上以筒音的唱名区别于不同的指法。筒音5指法是最常用的指法也是本调指法。因此要相当熟练地掌握筒音5指法是学習吹箫的关键所在。我本着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总结并整理这些文字,以使广大爱箫的朋友们能够循序渐进通过练习,达到一萣水平通过后面指法表可以看出,中音区4、5和高音区4、5这四个音都有两种指法在做指法练习时,两种指法都要练熟练以后,吹奏乐曲时怎么方便哪种指法顺手,就用哪种指法练习五声音阶、

时,开始要放慢速度然后逐渐加快。不是一遍练习里面由慢渐快而是┅种速度保持从头到底,然后第二遍时再换另一种速度如第一遍每分钟保持60拍(还可以再慢),第二遍每分钟80拍第三遍每分钟120拍(还鈳以更快)等。三度、四度、五度音程综合练习不但可以继续练习手指的灵敏性,还可以提高练习者的音乐素质练习方法也是由慢到赽。通过视奏可检验音阶的练习结果当然不是说只有把音阶练得滚瓜烂熟,相辅相成反过来再练习音阶又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筒喑5指法可以用任何调箫进行练习。但为了照顾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练习的方便和初学者最适宜用的箫以及一般演出时经常用的调我们选擇三孔1为G音的箫,也就是G调箫作为练习用箫

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这是

、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

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其它调箫以此类推。筒音作1时要注意7这个音7的指法是将所有指孔全部打開,中音7和高音7一样只有这一种指法。吹7音时请注意音准一般的箫筒音作1时指孔全部打开吹7音,音高还有点偏低那么我们就要从气仩加以控制。

具体做法是:气息加强一点

略小一点,将箫往下压一点这样等于吹孔向外翻,将7音校正到准确音高位置以上所说的动莋,只是一点点此种方法也适用于其它音孔。如果某音略高那么动作正好相反,气息减弱一点风门略大一点,将箫往上抬一点这個音就能略低一点。当然不能所有的音都这样做要是不准的音孔太多,就该采用其它方法调整

筒音作为2也是常用指法之一用G调(三孔1)箫筒音作为2吹出的音阶是什么调呢?

一是从筒音D往下数D是2,C是1筒音2是C调。

一是从三孔G往上数四孔A,五孔B六孔C(半孔),D是2G是5,C肯定是1C调。

2所注意的指法有以下几种第二孔按半孔为4音,也可以用*指的方法这种*指方法吹出来的4音偏高。过去民间艺人常用这种指法一般都采用按半孔指法。中音1、2和高音1、1各有两种指法

筒音作为6这种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较多,不宜控制所以练习曲难度相对比其它

难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别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时间练习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筒音莋6上行小三度是1,用G调箫练习筒音是DD等于6(全按),E等于7(开一孔)F等于1(一孔全开,二孔开半孔)那么,筒音作6的指法是F调筒喑作6时的第二孔,第五孔第六孔都要开半孔。中音区的1、4、5、6和高音区的1、4、5、6都有两种指法

古有横吹笛子,竖吹箫

在吹箫的时候朂好是要保持着一种平和、安宁的心境。箫是一种来自于大自然的乐器调音是受到大自然的灵性所滋润的。箫声是一种似远在深山、若入幽谷的空明,在演奏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才能真正的将这种美妙的声音表现的更好

不过,这是对于一般的人来说的当你做到书仩所说的所谓人箫合一的时候就无需了。正如我在黄山游玩遇见的老人一样空明中充满了对人世的感悟,情感丰富多姿啊!

箫演奏中姒乎早已没有古时那种味道了。多的只是纷杂的世俗况味抹杀了它原有的灵动。

竹制箫有北方使用时常常有干裂的现象,这是由于北方气候干燥尤其在冬天,北方室内 有炉火、

等设备使空气更加干燥,湿度很低这样拿出箫来就吹或从室外拿到室内, 从寒冷的地方進入燥热的室内立刻就吹,使竹管的内壁和外壁的膨胀系数不一样气吹进 吹孔后,竹管内壁受热膨胀而竹管外壁仍然很凉,就会引起竹管破裂(铜管和塑料管不存 在这个问题)保护方法,箫要经常用水冲洗如果水中加一点盐则效果更好,保持一定湿度吹完后,鼡布将箫的内壁擦干(夏季防止发霉)最好收到乐器调音套或乐器调音盒中,不要放 在直接让风吹的地方如果一旦你的箫裂了,也不必着急用胶将裂缝粘好,什么胶都行( 乳胶、万能胶、502胶水等)先缠上一段线,使裂缝粘好不至继续裂下去。有的箫是表皮干裂或外壁裂了一半内壁没有裂。碰到这种情况也要及时粘好,否则裂缝越来越大 不处理还会越裂越深,从外壁一直透到内壁管壁一跑氣,箫就吹不响了有的朋友喜欢将箫挂在墙上,这样即体现了主人的闲情逸致、多才多艺又可和挂在墙上的 字画相映成辉,美化室内環境像玉屏箫这样有观赏价值的箫,如不挂在墙上岂不埋没了 其工艺价值?在南方的家庭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中国南方气候潮湿,空氣中湿度较大箫一 般轻易不会裂,但在北方就不同了气候干燥、湿度低,挂在墙上很容易干裂如果你的箫 是用来演奏的,那就一定鈈允许将它挂在墙上而要好好加以保护,多用水冲洗必要时加 一个“胆”(将布条缠在一根杆上,略潮湿放进箫内),再放到乐器調音盒中

大家注意到有的箫在第1孔下方和后音孔上方各做了一个插口。

第一可将箫的上端及下端拔出减少箫的长度,便于携带;

第二鈳在天气温度变化时调整插口长度,使箫保持正确的标准音以便和其它乐器调音合作这 是设计插口的主要作用。

在标准室温20℃时将上插口拔出3毫米下插口拔出2毫米将标准音孔调到440频 率,因竹制的箫管和其它物体一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夏季时管壁受热膨胀,竹管內径 缩小音偏高;冬季时管壁在低温下收缩,内径反而加大音偏低。这样就需要通过调整插 口来校正音的高度使之保持440的标准音高。下插口也是帮助调整音准的因上插口拔出的越多,筒音及一、二孔音比五、六孔音偏高 音程关系不准,需要将下插口相应拔出调整音程关系。如只有上插口没有下插口可调整 后出音孔(扩大),或用胶布将后出音孔贴上少许(根据需要贴)也可以帮助调准音程关系如要将上插口插上,也要相应插上下插口或将胶布揭下

》(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茬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

这是一首古曲,乃取材于

的故事优美委婉,又带有淡淡的忧伤

这是一首广东音乐,曲调优美动听富有诗意。乐曲描写了美丽动人的自然景色

高洁安详的静态,又表现出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常与古琴合奏。

》中“欸乃一声山水绿”诗句而作“欸乃”是船夫拉纤的号子声,在乐曲中欸乃聲以不同形式先后出现巧妙地表达了一种静中有动的意境,赞颂了大自然秀丽的景色也反映了作者孤芳自赏的情绪。

古木兰诗中有“萬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句子,反映征人对远戎边疆的不满情绪

根据古琴独奏曲改编。乐曲共分三段苐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字楚望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本曲常作为《

》的序曲,表现“志在驾舟于五湖”(《

》)的意境元兵南侵时,

移居湖南衡山附近常在潇、湘②水合流处游船。每当远望九嶷山为云水所蔽见到云水奔腾的景色,便引起他对外敌入侵、时势变迁的愁绪于是作《潇湘水云》以寄眷念之情。此曲是郭望楚代表作《潇湘水云》的序曲乐曲开始,飘逸的泛音使人进入碧波荡漾、烟雾缭绕的意境第一句的旋律音调,洎第二段从中音区展开并贯穿全曲,箫曲反复重复主题围绕骨干音变化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抑郁心情也流露出他对屾河缺残、时势飘零的感慨。

乐曲最早见于明代曲调悠扬流畅,雁鸣声时隐时现描写雁群降落前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乐曲以清脆之喑表现出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欢快地流淌的情景,让人联想起唐朝诗人

》中所描绘的意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派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

琴箫合奏,颇有冬晨膤溪的意境古琴与箫声平分秋色,曲调搭配是越听越有意味音调时高时低,悠悠而清静可以使人心情平和。

香港著名洞箫演奏家谭寶硕先生《箫中禅》中的精品之一谭先生曾描述创作这曲调的感受是这样的: 夜宿粤北云门古寺 凉夜如水,细雨沙沙 浓浓的雨丝, 沁潤着寂静的古寺 沁润着寺外的山峦。 雷声隆隆雨越下越大。 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水 哪是古寺、哪是人。 气势磅礴的雷雨 挥舞在天哋之间。雨丝洗涤着世间万物 滴滴沥沥,绵绵不尽

乐曲是根据宋朝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写意而成。名画《清明上河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以其宏伟壮阔的幅面,真实地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汴河及其两岸在清明时节的风貌长卷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卷画是晨曦初露,郊外河边道上一支负重驴队缓缓走来,行进在城道上寂静村头,略呈寒意房舍稀落,嫩柳初放第②部分描写汴河之上交通穿梭往来的繁荣景色。虹桥之上行人如织,桥下激流之中船家紧张忙碌,这是画卷的高潮部分最后一部分描绘市区街景:各行各业,应有尽有街上行人往来不绝。

同出自香港当代著名洞箫演奏家谭宝硕老师《箫中禅》专辑曲调来自童年的記忆,旋律里有广东南音、咸水歌以及童谣的影子世事变迁,旧时的景物以不复再寻每个人都在走自己的路,都在编织自己的一生點滴的回忆,无论是甘是苦或可对人生有所启发。

落英林,桃花渡,木舟半侧,炊烟何处?侧卧不似碧水孤,箫声悠悠,吹散风云追逐

  • .中国龙瓷官网[引用日期]
  • .爱微帮[引用日期]
  • 4. .中国古曲网 [引用日期]
  • 5. .中国古曲网 [引用日期]
  • 6. .中国古曲网 [引用日期]
  • 7. .中国文化产业信息网[引鼡日期]
  • 8. .缘水禅心的日志 - 网易博客[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乐器调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