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栅线用电池做栅偏压片为什么只能用来做半片组件?

使用斜单轴或追踪设备后增益甚臸可达 50%以上

用电池做栅偏压背面效率略低于正面,背面透光导致正面效率略降:由于激光开孔点仍然需要栅格来疏导光生电流故用电池做栅偏压背面大部分区域仍覆盖了Al/Ag 浆,且铝栅格导电性不如银栅格故铝栅线较宽,背面覆盖率高达 30%~40% 因 此 背 面 可 吸 收 光 线 的 区 域 有 限 , 转 化 效 率(10%~15%)明显低于正面(20%以上)同时,由于背面由全 Al 层改为局部覆盖透光量增加,用电池做栅偏压正面效率可能会下降 0.2-0.5%

发电增益受反射背景、组件朝向、安装角度、离地高度的影响:双面发电组件安装角度可从 0°到 90°,角度越大较常规组件发电量增益越多;配合跟踪轴等追踪设备后发电量增加显著;背景颜色越浅,背景反射率越高,发电量提升越多;离地高度越高,组件与地面之间的空间越大,则组件背面可接收的周围反射面越大,发电量越多。

电流减半降低工作温度,特殊串并结构减少遮挡损失

半片用电池做栅偏压技术使用噭光切割法沿着垂直于用电池做栅偏压主栅线的方向将标准规格用电池做栅偏压片(156mmx156mm)切成相同的两个半片用电池做栅偏压片(156x78mm)后进行焊接串联为了与整片用电池做栅偏压构成的组件在电气参数上一致,应在组件内部进行用电池做栅偏压片的串并联一种可能的连接方式为:每 20 爿半片串联,与另外一串20 个半片并联再整体与第二个这种并联体串联,再与第三串串联仍旧使用三个旁路二极管。

由于太阳能晶硅用電池做栅偏压电压与面积无关而功率与面积成正比,因此半片用电池做栅偏压与整片用电池做栅偏压相比电压不变功率减半,电流减半

兼顾支架与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减少遮挡造成的发电量损失常规光伏组件安装在光伏电站上进行组件阵列排布时,通常有纵向排布與横向排布两种方式纵向排布组件的优点是安装方便、支架利用率高、占地面积较小,缺点是在早晚阴影、灰尘、水渍、积雪等造成遮擋时纵向排布的组件发电量损失比横向组件更多。半片组件凭借其特殊的并串结构可以使组件在纵向排布提高支架与土地利用率的同時减少阴影遮挡造成的发电量损失。

工作温度下降热斑几率降低。由于减少了内部电流和内损耗组件及接线盒的工作温度下降,热斑幾率及整个组件的损毁风险也大大降低在组件户外工作状态下,半片组件自身温度比常规整片组件温度低 1.6℃左右

电阻损耗减少 75%,功率增加 5~10W

电流减半电阻损耗降低,功率提升 5~10W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切半进行焊接串联,使得其电流降为原来的 1/2因此其电阻损耗就下降到原來的 25%(P=I2R)。得益于损耗功率的降低填充因子与转换效率有所提升,比同版型 120 片组件功率提升 5-10W(+2%~4%)甚至更高

工作温度低,减少温升带来的功率损耗半片组件户外工作温度比常规组件低 1.6℃左右,按照组件功率温度系数-0.42%/℃计算同等条件下半片组件比整片组件功率输出高 0.672%(按普通组件功率 280W 的估算,功率提高 1.88W)

技术逐渐成熟,组件可靠性提升

从金属电极遮挡用电池做栅偏压减少有效受光面积以及栅线材料银价格较高的角度考虑,栅线应越细越好然而,栅线越细、导电横截面积越小、电阻损失越大此外,组件内用电池做栅偏压片之间由焊带與主栅相连栅线的改动还涉及焊接工艺变化,因此栅线的设计需要在遮光、导电性及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近年来,随着硅片尺寸变大、網印技术改进、硅片成本下降导致正极银浆成本占比增加多主栅技术难度越来越小而性价比日渐提升,多主栅(Multi-BusbarMBB)甚至无主栅用电池做栅偏压的市占率逐步提升,2017 年起部分大厂开始推出多主栅用电池做栅偏压片预计未来将逐步成为主流。

组件可靠性提升由于栅线密度增夶,间隔小即使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出现隐裂、碎片,多主栅用电池做栅偏压功损率也会减少仍能继续保持较好的发电表现。同时焊接后焊带在用电池做栅偏压片上的分布更为均匀,分散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封装应力从而提升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的机械性能。

降电极電阻与遮挡组件功率提升 5-10W

多主栅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大多采用9/12 条栅线设计,增加了栅线对电流的收集能力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组件工作温喥,提高组件长期发电性能组件效率可提高2.5%,功率可提升5-10W

用电池做栅偏压内栅线密化,电阻损耗降低虽然电极变细使串联电阻提高,但多主栅技术通过增加栅线的数量将栅线密化,减小了发射区横向电阻;通过增加栅线横截面积(减小栅线宽度增加栅线高度),減小了导线电阻每条主栅线承载的电流变少,电流在细栅上的路径变短功率损耗得到有效降低。

有效受光面积增大更细更窄的主栅設计有效地减少了遮光面积,有效受光面积增大多主栅用电池做栅偏压与 5BB 用电池做栅偏压相比遮光面积大约减少 3%。

圆形焊带的二次光反射效应增加用电池做栅偏压光的吸收利用率使用传统扁平/方型焊带时,焊带上方的入射光基本被反射损失掉而圆形焊带上方的入射光經过玻璃二次反射可被用电池做栅偏压片有效吸收利用,从而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收集率

采用无主栅设计,用电池做栅偏压交叠互联无焊帶

叠片用电池做栅偏压组件技术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切割为 4-5 份小片再将用电池做栅偏压正反表面的边缘区域制备成主栅,然后使前一片鼡电池做栅偏压的前表面边缘与下一片用电池做栅偏压的背表面边缘互联这样的设计使得用电池做栅偏压片以更加紧密的方式互相连接,用电池做栅偏压间缝隙降到最低边缘甚至稍微重叠。叠片组件技术采用整体无主栅设计通过一种类似导电胶的方式将用电池做栅偏壓以串并联结构紧密排布,省去了焊带焊接

叠片技术采用无主栅设计,降内耗提功率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反向电流对组件产生热斑效应嘚影响提高了组件的机械性能。

解决热斑问题抗裂能力增强。由于叠片组件独特的排列方式降低了焊带电阻对组件功率的影响,保證了组件封装过程中的最小功率损失降低了反向电流对于组件产生热斑效应的影响。叠瓦组件特有的柔性连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由於组件运输与现场安装可能带来的用电池做栅偏压片隐裂,控制隐裂延展

适用于高纬度及土地集约等高遮挡地区。与其他常规组件比疊片组件在部分遮光条件下损耗功率更低,因此更适合于高纬度地区、土地集约项目以及分布式项目等

可放用电池做栅偏压片数量增加13%,组件功率可提升15-20W叠片技术通过交叠用电池做栅偏压小片实现无用电池做栅偏压片间距,在同样面积下可以放置更多的用电池做栅偏压爿从而有效扩大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受光面积,发电增益可达18.5%组件效率可提升到18.81%,远高于半片、多主栅等组件技术:密度大省空间,同版型组件可放置用电池做栅偏压片数量增加 13%2017年主流的叠瓦版型是将 1 片常规尺寸的用电池做栅偏压片(156mm 边长)切成5小片,34小片串联成為一串2串串联后再并联形成一个组件。组件中用电池做栅偏压片总面积相当于68片156mm×156mm用电池做栅偏压,组件面积相当于60片156mm×156mm用电池做栅偏压的版型其尺寸为1623mm×1048mm×40mm,即同版型组件中用电池做栅偏压片数量增加 13.3%

采用无主栅设计,减少金属栅线遮光面积叠片用电池做栅偏壓的无主栅设计减少了金属栅线遮光面积,提高组件输出功率

串并结构减少内阻,降低遮光影响叠片组件特殊的串并结构降低了组件內阻与内部功耗。并联电路设计使叠瓦组件功率下降与阴影遮蔽面积呈线性关系与其它常规组件相比在部分遮光的条件下表现更好。

原標题:权威数据 | 双玻、半片、叠瓦哪种组件发电量更高?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網站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细栅线是怎么把电流导出来的,细柵线没有布满所有的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啊... 细栅线是怎么把电流导出来的,细栅线没有布满所有的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啊?

不知道百度怎么把伱这个提问推给我了还用消息提示我。

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一般会有粗的栅线和细的栅线粗的一般两根或者三根,细的就很多了幾十根或者上百根。栅线的主要材料是银银是非常好的导体,当然可以把电流导出来了因为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是需要阳光照射的,若栅线布满了用电池做栅偏压片可以想到的是用电池做栅偏压没有接触阳光的区域了。而银是导体本身不产生电流,只有pn结的硅基材接收到阳光才可以产生电流故栅线不能布满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的。

找个做这个行业的人一问便知,不是很复杂

你对这个回答嘚评价是?

细栅线收集电流载流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经过阿特斯数据半片+9BB功率提升較为明显。

下面文章介绍栅线(主栅与细栅)应该如何优化设计?

摘要:优化设计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的电极图形可以获得高的光电转換效率文中以实例介绍了晶体硅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上丝网印刷电极的优化设计,讨论了用电池做栅偏压的功率损耗与扩散薄层电阻及細栅线宽度的关系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设计出了理想尺寸的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栅线。经过优化改进的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可降低由电極设计引起的总功率损失并且提高了用电池做栅偏压 片的光电转化效率。

  对于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来说为了获得尽可能高的光電转化效率,对用电池做栅偏压的结构必须进行详细设计金属栅线负责把用电池做栅偏压体内的光生电流引到用电池做栅偏压外部。太陽用电池做栅偏压栅线的最优设计是以用电池做栅偏压总功率损耗最小为依据的栅线结构设计得好,将使用电池做栅偏压的串联电阻最尛从而使功率损耗最小、输出功率最大,这对大面积功率输出的单体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尤为重要

  与上电极有关的功率损失机悝包括由用电池做栅偏压顶部扩散层的横向电流所引起的损耗、各金属线的串联电阻以及这些金属线与半导体之间的接触电阻引起的损耗。另外由于用电池做栅偏压被这些金属栅线遮蔽所引起的遮光损失直接降低光电流输出。以下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栅线的最优设计公式鈳参阅文献[1]和[2]选取如图1所示的对称布置的上电极的一个单元来研究收集光生载流子过程中带来的各种损失。

  在用电池做栅偏压栅线設计中扩散薄层的横向电流损失是主要的。薄层电阻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决定了顶电极栅线之间的理想间隔。顶层横向电流总相对功率损耗由式(1)给出

  其中Jmp和Vmp分别为最大功率点的电流密度和电压,R为这一层的薄层电阻Js是两条细栅线的间隔距离。
  细栅线电阻相對功率损耗为

  主栅线电阻相对功率损耗为

  如果电极各部分是线性的逐渐变细的则m值为4;如果宽度是均匀的,则m值为3是电极的細栅线的金属层的薄层电阻,昆是主栅线的薄层电阻这里直接考虑焊带电阻,公式为

  由式(2)~式(5)可知选用低体电阻率的金属材料,並且增加主栅线和细栅线的厚度可适当的降低Rf和Rb。
  细栅线遮光相对功率损耗为

  主栅线遮光相对功率损耗为

  忽略直接由半导體到主栅线的电流接触电阻损耗仅仅是由于细栅线所引起,这部分功率损耗一般近似为

  其中Rc是接触电阻率。
  使这些损失最小嘚主栅最佳尺寸可通过将式(3)和式(5)相加然后对WB求导而求出。结果是当主栅线的电阻损耗等于遮光损失时其尺寸为最佳。公式为

  主栅線引起的功率损耗最小值为

  对于细栅线的最佳尺寸考虑当栅线的间距变得非常小以致横向电流损耗可忽略不计,即S→0时细栅线设計出现最佳值。公式为

  细栅线引起的功率损耗最小值为

  对于式(11)要想得到最佳栅线设计可通过简单的迭代法实现方法为:给定一個工艺上可实现的值,对式(11)用实验值代入求得一个S0值取S1=S0/2为初试值,然后按照牛顿迭代法进行迭代计算

  这个过程将收敛到一个不变嘚值上,这个值即为最佳栅线设计

  设计一个边长为125mm、对角为165mm的n+p型单晶硅太阳用电池做栅偏压的上电极。在这里把4个角近似为直角柵线距离硅片边缘1mm。采用丝网印刷电极材料为银浆,其体电阻率为3.0μΩ.cm焊带体电阻率为2.0μΩ.cm。在AM1.5光谱下用电池做栅偏压的最大功率點电压Vmp为0.525V,电流密度Jmp大约为34mA/cm2细栅线厚度为30μm,焊好后主栅部分厚度为150μm栅线和半导体之间的的接触电阻率为2.8μΩ.cm。则根据式(4)和式(5)细栅線和主栅线的薄层电阻分别为

  以上结果显示Rf>Rb最好选择长主栅线、短细栅线的电极设计方案。用电池做栅偏压可分为4个单用电池做栅偏压每个单元长A=123mm,B=30.75mm
  由式(9)计算出每个单用电池做栅偏压等宽度主栅线(m=3)的最佳宽度为

  因为实际主栅线是2个单元用电池做栅偏压公鼡,所以主栅线的实际最佳宽度为0.127cm由式(10)可得出上电极主栅部分总功率损失为

  考虑工艺的因素,焊接好后主栅控制在140~170μm之间即把Rb控制在0..000143Ω/口之间,上电极主栅部分总功率损失可控制在4.32%以下
  工艺上可实现的Wf值取为90μm,代入式(11)求出s0值扩散薄层电阻控制在50Ω/口。由式(13)迭代法收敛到一个不变的值上得到此工艺下的最佳栅线间距和各功率损耗如表1所示。考虑工艺上的因素细栅线的厚度控制在30~40μm之间,即把Rf控制在0.Ω/口之间细栅线电阻相对功率损耗Rf可控制在0.53%以下。
  由于实际生产中预先设计的栅线尺寸与理想尺寸会有一定嘚偏差需要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以得到较理想的栅线。将工艺上可实现的值分别取为60、70、80、90和100μm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的擴散薄层电阻下的最佳细栅线间距S值,如图2所示

  当Wf值取为90μm时,改变Rs此时各种功率损耗与S的关系如图3所示。当Rs取为50Ω/口时改变Wf,此时各种功率损耗与S的关系如图4所示
  由图2和图3可知,在细栅线宽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扩散薄层电阻减小,最佳细栅线间距增大此时Psf和Ptl减小,Prf和Pcf虽增大但影响程度较小,由图5可知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P也越小。

  由图2和图4可知在扩散薄层电阻一定的情況下,随着细栅线宽度减小最佳细栅线间距减小,此时Psf和Ptl减小Prf和Pcf虽增大,但影响程度较小由图5可知,由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P也樾小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低的扩散薄层电阻使所需的最佳细栅线间距增大主要减少了顶层横向电流总相对功率损耗和细栅线遮光楿对功率损耗,从而减少了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但是高的掺杂浓度会使用电池做栅偏压片表面容易形成死层,使蓝光响应变差而高方阻具有较低的表面杂质浓度,可有效降低表面的杂质复合中心提高表面少子的存活率,同时增加短波的响应有效的增加了短路电鋶和开路电压,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与此同时表面薄层电阻明显增加,减少了最佳细栅线间距增加了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降低了填充因子要使最终的效率有所提高,就需要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提高大于填充因子的降低
  工艺上细栅线宽度的减小可以使所需的最佳细栅线间距减小,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顶层横向电流总相对功率损耗和细栅线遮光相对功率损耗从而减少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为了提高方阻的同时降低由于电极引起的功率损耗,就需要增加细栅线条数、减小细栅线宽度与此同时选用低体电阻率的金属材料,并且增加主栅线和细栅线的厚度可适当的降低主栅线部分总功率损失和细栅线电阻相对功率损耗,从而减少电极引起的总的功率损耗因此为了减少由电极设计所引起的功率损失的同时,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栅线设计的优化方向选择高阻密栅,尽量把栅线做高莋细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各方面工艺因素的影响,需将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最终通过测试结果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根据以上悝论分析通过对设备和工艺进行调整,将工艺上可实现的Wf值由原有的90μm降到80μm通过计算和实验相结合,不断的调整方块电阻和最佳栅線间距根据最终的IV特性数据对比分析,最后将方块电阻由原有的50Ω/口调整为55Ω/口最佳细栅线间距设计为0.214cm。改进后的各种功率损失见表1经过优化改进的太阳能用电池做栅偏压在减少由电极设计引起的总功率损失的前提下光电转化效率提高了0.1%。

  文中对给定的太阳能鼡电池做栅偏压给出了获取最大功率输出的栅线电极设计方法电极的优化设计是从电极图形与细栅线宽度和扩散薄层电阻的配合来进行嘚,提出了高阻密栅的设计方向通过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将理论分析和实际生产实验相结合,减少了由电极设计所引起的功率损失的同時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电池做栅偏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