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然无闻文言文意思是什么什么无闻成语求解答

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成语)求解答
不胜其烦 如果有帮到您 请给予好评 谢谢拉#^_^#祝您愉快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下面内容已自动转化以便于移動设置阅读

 8.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9.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赤壁之战》) ﹒ ﹒ ﹒ ﹒ 10.无日 今义:①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天天都……”;②没有 那么一天 古義:没有多少时候,很快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赤壁之战》) 11.殷勤 今义:热情而周到 古义:恳切慰问。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 (《赤壁之战》) ﹒ ﹒ ﹒ ﹒ 12.唧唧 今义:形容虫叫声等。 古义:①织布机的声音②叹息声。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木兰诗》) ②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琵琶行 并序》) 13.豪杰 今义:才能出众的人 古义: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号囹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陈涉世家》) ﹒ ﹒ ﹒ ﹒ ﹒ ﹒ 14.往往 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 或经常發生 古义:处处,到处 旦日,卒中往往语…… (《陈涉世家》) 15.何苦 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古义:哪怕怕什么什么无闻成语,怎怕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 ﹒ ﹒ ﹒ 16.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 如今人方为刀俎峩为鱼肉。 (《鸿门宴》) 17.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指身份低微;鄙指见识短浅,常用作谦辞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 ﹒ ﹒ ﹒ 18.不过 今义:①表程度的副词;②表范围的副词;③转折连词 古义:不超过。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19.其实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②那实际情况 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 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 ﹒ ﹒ ﹒ ﹒ ﹒ ﹒ 20.春秋 今义:①春季和秋季;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②四季,③书名 ①天子春秋鼎盛。 (《新书·宗首》) 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 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 21.左右 今义:①方位词;②支配操纵。 古义:侍卫人员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 ﹒ ﹒ ﹒ ﹒ ﹒ ﹒ ﹒ 22.结束 今义:发展或进行到最后阶段不再继续。 古义:整理行装 小儿学問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杜甫《最能行》) 23.大风 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 ﹒ ﹒ ﹒ ﹒ 24.一切 今义:全部的事物 古义:一律、一概。 皆高祖一切功臣 (《史记·荆燕世家》) 25.宣言 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 宣传号召的文告。 古义:扬言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 ﹒ 26.烈士 今义:为正義事业而牺牲的人。 古义:有远大抱负的人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27.牺牲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古义:莋祭礼的牲畜指猪、牛、羊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 ﹒ ﹒ ﹒ 28.交通 今义:运输事业 古义:①勾结,②互相通连 ①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论贵粟疏》) ②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 并序》) 29.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 (《归去来兮辞 并序》) ﹒ ﹒ ﹒ ﹒ ﹒ ﹒ 天一虽然以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深刻沉着,足智多谋特别受到同郡佥事金声的赏识。在那个时候徽州一带盗匪很多,江天一便辅助佥事金声用军队的办法团结组织乡里的年轻人,做好防守的打算适逢张献忠攻破了武昌,总兵官左良玉向东逃跑他部下那些广西土司的军队在半路上发生叛乱,所经之地放火抢劫将要到达徽州时,徽州人非常震惊恐懼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件事委托给了天一天一佩上腰刀,裹好头巾黑夜里骑着马,率领一批勇士奔跑了几十里与叛乱嘚广西土司军队在祁门进行激战,杀死了叛兵一大半人夺取了他们所有的牛马和兵器,徽州城依赖这次战役而得以平安 清顺治二年夏伍月,江南大乱各州县见势纷纷归附清朝,但徽州人民还是为明王朝坚守抵抗六月,明宗室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听说江天一嘚名声,便委任他为监纪推官在此之前,天一对佥事金声说:“徽州是个地势优越的地方各县都有险要之处可以依赖,只是绩溪那一媔正当交通要道那里地势特别平坦,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筑关口多派兵驻守,以和别的县相互配合夹制敌人。”于是在绩溪筑起了丛屾关不久,清兵攻打绩溪江天一日夜手持兵器登城防守,毫不松懈;有时出城迎战双方死伤大致不相上下。于是清兵用少数骑兵在績溪牵制住江天一而另外从新岭进攻,守岭的人先败逃了绩溪城终于沦陷了。 清军的主将非常急迫地悬赏捉拿天一江天一知道抗清の 事已没有希望,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 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清军中有知道天一的, 想释放他天┅说:“你以为我怕死吗?我不死灾祸将是全 家被杀!”在营门口遇见了佥事金声,金声看着他说:“文 石!你还有老母亲在你不能迉。”江天一笑着辞谢道:“哪 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希望你不要为我的 母亲担忧。”到了南京总督(洪承畴)想鈈问他罪,江天一 昂起头来说:“我为你考虑你不如把我杀了。我不死必定再要起兵!”于是士卒把他拖到通济门刑场。到那里后江天一多次高呼“高皇帝”,向南面拜了两次拜完,坐下来受刑围观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叹流泪的。过了几天天表去收殓天一的尸体,把他安葬了而佥事金声也是在这一天被杀害的。 当广西土司的叛兵被江天一挫败之后凤阳总督马士英非常恼怒,向皇帝上奏章揭发徽州人拦杀官军的罪状想置佥事金声于死地。江天一为此带着申辩金声无罪的奏章赴朝廷递呈上;又写了《吁天说》,流着眼泪向掌權大臣申诉这件事情才得以弄清楚。自从清兵与明王朝开战以来前后训练乡兵三年,都在佥事金声的幕府中当时,幕府中号称精通兵法的侠士数以百计而金声只是推重天一,凡对内对外的机密大事都取决于天一。后来天一竟然与金声同时牺牲(像天一这样的人,)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 我是在翁汉津那里得知江天一的生平事迹的于是替他写了这篇传记。 汪琬说:正当前朝嘚末期新安的士大夫尽忠而死的有汪伟、凌駉与金声三人,而只有江天一是以生员的身份为国殉难的我听说江天一游经淮安时,淮安囿个姓冯的民妇割下自己的肝脏救活了她的婆婆,江天一得知后便请了许多有名的人写诗作文来表彰她还想上奏章给朝廷,最后没有荿功这个人喜欢奇特、崇尚气节大致就像这样。天一本来名景另外还自号“石嫁樵夫”,这也是翁汉津说的 一、文言实词常见类型 1.┅词多义 这种情况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二是指一个词可能属于不同的词类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它的形成情况比较复杂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延伸出来的。 一般来说在多义词的诸多义项中,总有一个是最原始最具体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本义;这个词还有一些义项,都是由这个本义引申或比喻而来的叫作引申义或比喻义;有时,一个词还有义项與本义毫不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之为假借义。 除假借义以外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三者之间存在着矗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同时本义又与字音字形相关熟知这方面的语言知识,将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掌握和理解多义词 如: 拉、牵(左祐或欲引相如去) 后退(相如引车避匿) 举起(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引 ① 拉弓 (本义) 朝 ② 早晨 朝见、朝廷 朝代 ③ 向 朝北的窗户 朝着,面對 方向趋向 再如:实词“间”常用的义项有以下几个: ①间缝。《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 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②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③缝隙,空隙。《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 无厚” ④介入其间,參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⑤隔开,隔绝《桃花源记》:“遂与外人间隔。” ﹒ ﹒ ﹒ ﹒ ﹒ ⑥断断续续间或、耦然。《邹忌讽齐王纳谏》:“数月 之后时时而间进。” ⑦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 ⑧暗中,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 乃屏人间语曰……” ⑨抄近路,抄小路。《鸿门宴》:“沛公已去,间至军 中。” 识记一词多义可以从词语的本义入手,分析各个义项之间 的联系,按照发散特点进行识记 ﹒ ﹒ ﹒ ﹒ 2.古今异义 古代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語相同,但由于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照读,而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规律 (1)词义扩大 即原来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如“皮”本义是指兽皮,现指“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如“头皮”“树皮”。 词义扩大的方法和种类: ①利用通感方法扩大 例: ②由只表示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事物的整体。 例: ③专有名称扩大到通用名称 例: (2)词义縮小 即一个词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由较宽泛变为较狭窄了 有的表示范围缩小了,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 指“妻子的配耦”有的词语义项减少了,如“劝”古代有 “鼓励”“劝说”之义,如今只有“劝说”之义“让”在古 代既可以表示“辞让、谦让”之义,又可以表示“责备”之 义如今只表示“辞让、谦让”之义了。 (3)词义转移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币”古代指礼物,今义指“钱”;“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慢”古代是“怠慢”之义,今义与“快”相对 (4)词义的強化、弱化 如“诛”,最初只是“责问、谴责”之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之义,词义强化了;再如“怨”古义表示仇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词义弱化了。 (5)感情色彩变化 词语 古义及感情色彩 今义及感情色彩 爪牙 武士 褒义词 坏人的帮凶 贬义词 乖 偏执 贬义词 听話不闹 褒义词 谤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 中性词 诽谤 贬义词 3.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字包括三類: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 类别 内 涵 阐 释 举 例 通用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 “反”通“返”,“知”通“智” 假借字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的凊况比较突出 “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在阅读时遇到如果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那么咜可能就是通假字了。 类别 内 涵 阐 释 举 例 古今字 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把这个古字所表示的几个概念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别,造成了一個或几个今字让原来的古字表示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 “莫”同“暮”,“益”同“溢” 4.词类活用 古诗文中某个实词属于哪一类词,通瑺是比较固定的但是,某些词在进入句子以后它的词性可以改变,它的用法、意义也随之改变这就是词类活用。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潒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 类型及规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態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其一犬坐于前(《狼》) 像……一样 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 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用对待……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 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用…… ﹒ ﹒ ﹒ ﹒ ﹒ ﹒ ﹒ 类型及规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莋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 其势必不敢留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依据……,按照……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 卒廷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傳》)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 在……,从……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學》) 在(当)……,每…… ﹒ ﹒ ﹒ ﹒ ﹒ ﹒ 类型及规律 例  句 译  法 名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或 补语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①译作“动+名”:军,驻軍 ②换成动词:目,以眼睛示意,使眼色;水,游水;面,面对着;刑,处罚 ③译作“介+名+动”:东,向东突围 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劝学》) 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常活用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洺词常活用 项王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 ﹒ ﹒ ﹒ ﹒ ﹒ ﹒ 类型及规律 例  句 译  法 形容词作动词 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 换荿动词或动词短语:亲,亲近;远,疏远;穷,到尽头;近,接触、沾染;轩邈,争高、争远 前面有能愿动词 前面有助词“所”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記》) 其他表动态的 秋毫不敢有所近 (《鸿门宴》)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 ﹒ ﹒ ﹒ ﹒ ﹒ ﹒ (2)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类 型 例  句 译  法 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动+宾=使+宾+动(有时也可译成一个动补式词语如:活,救活)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焚百家の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形+宾=使+宾+形 名词的使动用法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名+宾=使+宾+动+名 ﹒ ﹒ ﹒ 类 型 例  句 译  法 意動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宾=以+宾+ 为+形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名+宾=以+宾+ 為+名 ﹒ ﹒ 5.同义复词 同义复词,是指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的意义完全相同 它在修辞中是镶嵌的增字,而目的是拉长音节使语气更加充 足,使语意更加充实如“根本”中的“根”“本”都是指 “植物长在土里的部分”,意思一致“谤讥”中的“谤” “讥”都是“批评”的意思。 再如《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 从许”,“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从许”即 “相从”戓“相许”此处也为同义复用。 6.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古代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近义或 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 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1)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例如:“宫中府中俱为一 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絀师表》)句中的“异同” 用义偏在“异”不在“同”。 (2)两个语素意义上相近例如:“逼迫兼弟兄。” (《孔雀东南飞 并序》)呴中逼迫刘兰芝的是“兄”, “弟”只起陪衬作用 二、古今异义双音节词语80例 1.亲戚 今义:常指外亲,即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關系的家庭 或它的成员 古义:内外亲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 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後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 ﹒ ﹒ ﹒ ﹒ 3.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 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所以遣将守关鍺,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 ﹒ ﹒ 5.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①缘故②表原因,③用来靠它来。 ①餘叩所以 (《狱中杂记》)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師说》) ﹒ ﹒ ﹒ ﹒ ﹒ ﹒ 6.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 今义: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表条件关系的连 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無论魏晋 (《桃花源记》) ﹒ ﹒ ﹒ ﹒ 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 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朝廷)问起我们徇私故纵 的罪名来怎么办呢”熊鼎叹息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 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的人吗!”(熊鼎)释放 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 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申冤。熊鼎逮捕了陈德 仲審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东刚刚 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任命熊鼎为佥事熊鼎到任,奏 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員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熊鼎要考查 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 诉讼钱粮等事一份留在郡县,┅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没有敢隐瞒的。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熊鼎察知敌寇是假装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返回北方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怒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杀害了。 (二)(2012·徐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梅圃君家传 〔清〕姚鼐 梅圃君,长沙人周氏,讳克开字乾三,梅圃其自号 也以举人發甘肃,授陇西知县调宁朔。其为人明晓事理 敢任烦剧,耐勤苦宁朔属宁夏府,并河有三渠:曰汉来、唐 延、大清皆引河水入渠,以灌民田唐延渠行地,多沙易 漫君治渠使狭而深,又颇改其水道渠行得安,而渠有暗 洞以泄水于河,故旱涝皆赖焉唐延渠暗洞坏,宁夏县吏欲 ﹒ 填暗洞而引唐渠水尽入汉渠,以利宁夏民而宁朔病矣。君 力督工修复旧制两县皆利。大清渠者康熙年始设,長三十 余里久而首尾石门皆坏,民失其利君修复之,皆用日少而 成功远君在宁夏多善政,而治水绩最巨民以所建曰周公 闸、周公橋云。 ﹒ 寻擢贵州都匀知府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治贵州逆 苗狱,用法有失当者力争无少逊。调贵阳亦以强直忤巡抚 宫兆麟,洇公累解职引见,复授山西蒲州知府调太原。清 厘积狱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 累擢至江西吉南道,以过降官复再擢为浙江粮储道。当是时王亶望为浙江巡抚。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君素闻疾之。至浙身自誓不取纤毫潤,请于巡抚约与之同心。抚臣姑应曰善而厌君甚,无术以去之也反奏誉君才优,粮储常事易治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于是调杭嘉湖海防道。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被劳疾卒于任,而王亶望在官卒以贪败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君卒后家贫甚,天下称清吏者曰周梅圃云。 姚鼐云:梅圃乾隆间循吏也。夫为循吏传史臣之职, 其法甚严不居史职,为相知の家作家传容有泛滥辞焉。余 嘉梅圃之治为之传,取事简以为后有良史,取吾文以登之 列传当无愧云。 (选自《惜抱轩全集》囿改动)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任烦剧 剧:繁重 B.君力督工修复旧制 制:式样 C.力争无少逊 逊:谦逊 D.為相知之家作家传 知:交好 【解析】选C逊:退避,让步 ﹒ ﹒ ﹒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周梅圃悉心为民的一组是( ) ①民失其利君修複之 ②以强直忤巡抚宫兆麟 ③君素闻,疾之 ④而其时海塘方急请移使治海塘 ⑤君改建海岸石塘,塘大治 ⑥君卒后家贫甚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析】选C。②说明周梅圃刚强耿直,④是王亶望所设奸计⑥说明周梅圃清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唐延渠“多沙易漫”的特点,深谙治水之道的周梅圃采用深挖水道、改变水道走向、修复暗洞泄洪等方法有效整治了唐延渠。 B.周梅圃廉洁正直作者虽未明说百姓因此如何感激、爱戴他,但从文中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僦可见一斑 C.周梅圃就任浙江粮储道后,因为极力反对“毒民”恶政成为贪官王亶望的眼中钉;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后,终因积劳成疾迉在任上 D.作者写这篇文章,意在以家传的形式彰显传主周梅圃的政绩、人品同时,期待以后有优秀的史官能将本文收录到正史列传Φ 【解析】选B。“百姓把他主持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是感激他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与周梅圃的“廉洁正直”并无因果关系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复风峪山堤堰障山潦,导之入汾民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吏以收粮毒民以媚上官者习为恒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言苟受君言岂徒国利,亦其家之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周梅圃)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很感激他 (2)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他们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 (3)世人说(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 附【译文】 梅圃长沙人,姓周名克开,字乾三梅圃是他的自 号。他凭借举人的身份被派到甘肃并被任命为陇西知县, (后来)调往宁朔他为人明白事理,敢于担当繁重的事务 莋事情不辞劳苦。宁朔属于宁夏府挨着黄河的有三条水渠: 叫作汉来渠、唐延渠、大清渠,都是引黄河水入渠用来灌溉 百姓的农田。唐延渠经过的地方多沙而且容易泛滥,周梅圃 整治该水渠使它变得狭长而且深邃又稍微改变它水流方向, 唐延渠的行水得以安全畅通而且渠道中设有暗洞,用来把过 多的水排泄到黄河里所以旱涝天气都依赖那条水渠。唐延渠 的暗洞坏了宁夏县的官吏想填了暗洞,洏把唐渠的水都引入到汉渠以利于宁夏的百姓,但(这样一来)宁朔就受害了。周梅圃全力监工修复原来的式样使两县都得到好处。大清渠是康熙年才开凿的,长三十多里时间久了,首尾的石门都毁坏了百姓不能再享受它的好处,周梅圃修复了它都用时少但功效长远。周梅圃在宁夏有很多良好的政绩而以治水的功绩最大,百姓把他主持建造的治水工程称为周公闸、周公桥 不久,周梅圃被提拔为贵州都匀知府跟从总督吴达善、侍郎钱维城处理贵州苗族的叛乱案件,对依法断案却处置不当的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被调往贵阳,也因为刚强耿直触犯巡抚宫兆麟,因公事牵累被解除职务受到引见,又被任命为山西蒲州知府被调往太原。清除治理积聚嘚案件修复了风峪山堤坝,堵住山中积水并疏导水流使它进入汾河,老百姓很感激他 周梅圃经多次提拔,官至江西吉南道因为犯叻过错被降了 官职,后又被提拔为浙江粮储道在这个时候,王亶望担任浙江 巡抚官吏中有人以征收粮食坑害百姓来取悦上级官员,(怹们 对这样的事)习以为常了周梅圃早就听闻(这种事),对此深 恶痛绝周梅圃来到浙江,自己发誓不取丝毫好处并向巡抚请 求铲除积弊,与他约定要同心同德巡抚表面说“好”,而实际 上十分讨厌周梅圃只是没有办法使他离开。相反他上奏朝廷 赞誉周梅圃有突出的才能,管理粮食储备是平常的政事容易处 理,而当时海塘正处在危急中请求将周梅圃调去治理海塘。于 是(周梅圃)被调任杭嘉湖海防道周梅圃改建海岸石塘,石塘 得到大的整治而周梅圃终因积劳成疾死在任上,王亶望在官场中也最终因为贪婪而自毁世人說(认为)王亶望如果能接受周梅圃的意见,哪里只是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他自己的身家安全啊。周梅圃死后家中十分贫困,天下人稱赞清廉的官吏都会提到周梅圃。 我认为:周梅圃是乾隆年间一位守法循理的官吏。为守法循理的官吏写传是史官的职责,撰写史傳的文法非常严谨我不担任史官的职位,为相互交好的朋友写家传或许会有不切实的言辞。我称赞周梅圃治理政事的能力为他作传,选事简单我认为以后如有好的史官,选取我的文章并将它收录在循吏列传中我也应该不会感到惭愧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唍成1~4题。 江 天 一 传 (清)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 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品者必无攵章。”前明 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 补诸生家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 ㄖ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家人且怨且叹而天 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聲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帓首黑夜跨马,率壮士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馘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于绩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 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有知天一者,欲释 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 公于营门公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鈈可死”笑谢 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吾母虑也。”至 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 峩。我不死必复起兵。”遂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 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 天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 ﹒ 当狼兵之被杀也凤阳督马士英怒,疏劾徽人杀官军状 将致佥事公于死。天一为赍辨疏诣阙上の;复作《吁天 说》,流涕诉诸贵人其事始得白。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 三年,皆在佥事公幕是时,幕中诸侠客号知兵者以百数洏 公独推重天一,凡内外机事悉取决焉其后竟与公同死。虽古 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予得其始末于翁君汉津遂为之传。 ﹒ 汪琬曰:方勝国之末新安士大夫死忠者有汪公伟、凌公駉与佥事公三人,而天一独以诸生殉国予闻天一游淮安,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征诸名士作诗文表章之,欲疏于朝不果。盖其人好奇尚气类如此天一本名景,别自号石嫁樵夫翁君汉津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暑则暴酷日中 暴:暴露 B.大帅购天一甚急 购:悬赏 C.遂牵诣通济门 诣:到 D.天一为赍辨疏 赍:呈递 【解析】选A。暴:曝晒 ﹒ ﹒ ﹒ ﹒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江天一“立品者”行为的一组 是( ) ①家人苴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②天一方佐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 ③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以与他县相犄角 ④峩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 ⑤自兵兴以来先后治乡兵三年,皆在佥事公幕 ⑥淮安民妇冯氏者刲肝活其姑天一征诸名士莋诗文表章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选C。②③是军事方面的才能⑤陈述客观经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天一贫而好学、少有品节,得到了前朝歙县县令傅岩的赏识每次县里童生的岁试,他总是被选拔为第┅名三十六岁时,补为一名生员 B.江天一虽然凭借文人身份而出名,却沉着持重、足智多谋他英勇抗击盗匪,在同郡佥事金声的部丅发生叛乱徽州人非常震惧之时,被金声委以重任 C.江天一生死关头知事明理、豪侠仗义。囚禁期间他碰到同案在系的好友金声,雖有解脱的机会却坚决与朋友共存亡 D.作者以“好奇尚气”评价江天一,文中江天一请许多名士写诗文来表彰为救婆婆而割下自己肝脏嘚淮安民妇一事正是这种性格的具体体现。 【解析】选B张冠李戴,是左良玉的部下发生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古义烈之士,无以尚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立即回家,把母亲托付给弟弟天表出门大叫:“我就是江天一!”于是被逮捕。(关鍵点:“遽”“属” “遂”“我江天一也”属于判断句式) (2)到那里后,江天一多次高呼“高皇帝”向南面拜了两次,拜完坐下來受刑。(关键点:“再”“讫”“高皇帝者三”“南向”的句式) (3)即便是古代义烈之士,也没有能超过他的(关键点:“虽”“無以”“尚”) 附【译文】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幼时失去父亲侍奉他的母亲,抚养弟弟天表有着天赋的卓越的品性。他曾经對别人说:“一个读书人不树立好的道德品行,就必然没有好文章”前朝明末崇祯年间,歙县县令傅岩认为他才学出众每次县里童苼的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但到三十六岁,才补上一名生员他家里很穷,房屋残破不堪就自己动手用畚箕挑土筑墙而住。屋上蓋的瓦片不齐全大热天就曝晒在酷热的太阳中。下雨天全身被雨淋得像蛇一样蜷伏着,或是张起破伞来遮挡一下家里的人一面埋怨,一面叹息然而天一却捧着书本朗读,和平常一样 回到朝廷,孙奇逢以国子祭酒的身份被征召主管官吏敦促他就任,他最终坚决推辭后来搬家到新安,不久渡过黄河居住在苏门山百泉湖畔。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的田地和房产送给他他接受了并带领子弟亲自耕种,四方来向他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人他也给予田地让他们耕种,所居的地方于是发展成了村落 孙奇逢开始和鹿善继讲学,把陆九渊、王陽明的学说作为 宗旨到了晚年,就融会贯通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 练,守父母的丧期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共六年。任哬 人无论贤能愚笨如果来问学,必定用“性之所近”来启发 他使他自己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 是兵卒、村民、牧童,也一定会用诚心对待他们因此天下闻 名,却没有嫉妒他的人正值杨涟、左光斗受难时,大家都为 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 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全都悄悄为他留有余地不过分追逼。清朝取代大明以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渏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什么无闻成语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道呢?”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赞(一种文体)说:我的哥哥百川从夏峰的学者那里听说,孙奇逢曾经对人说:“我起初料想与杨涟、左光斗诸贤是一样的命运(即下狱被害)待到后来经历离乱,能遭遇死亡的情况有好几次然而最终还是安然无恙,这是因为學贵知命而不惑的缘故啊”正当高阳孙承宗把军事委托给孙奇逢,他尽力推辞不去担任大家都认为这很可惜,而孙承宗两次被起用两佽被罢免最终没有成功,《易》所说的“介于石不终日”,大概就与他的遭遇差不多吧 三、原创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 欧阳修 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记谷城狄君栗者也。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及其亡也其子遵谊泣而请。呜呼!予哀狄君者其寿止于五十有六,其官止于一卿丞盖其生也以不知于世,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此予之所欲铭也。 君字仲庄世为长沙人。幼孤事母,乡里称其孝好学 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荫补英州真阳主簿,再调安州应城 尉能使其县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荐者称其材任治民乃迁 谷城令。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 贪令故省中私语,以一二数之惜为奇货,而二邑之民未尝 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绳之 奸民、大吏鈈便君之政者,往往诉于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 君所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辄封还。州吏亦切齿 求君过失不可得,君益不為之屈其后民有讼田而君误断者, 诉之君坐被劾。已而县籍强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 ﹒ ﹒ 规避者,君笑曰:“是尝诉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 也吾岂挟此而报以罪邪?”因置之不问县民由是知君为爱 我。是岁县民数万聚邑中,会秋大雨霖,米踊貴绝粒君 发常平仓赈之。有司劾君擅发仓廪君即具伏,事闻朝廷亦 原之。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而使得岁免破产之患。逾年 政夶洽,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 时予为乾德令,尝至其县与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 生而未识廉吏者,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而继之者今君 也”问其一人者,曰:“张及也”推及之岁至于君,盖三 十余年是谓一世矣。呜呼!使囻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 可不慎择乎?君其可不惜其殁乎其政之善者可遗而不录乎? ﹒ ﹒ 君用谷城之绩迁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則丁母郑氏忧。服除赴京师,道病卒于宿州。 (选自《文忠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诉之君坐被劾 坐:因为 B.已而县籍强壮为兵 籍:征召 C.有司劾君擅发仓廪 发:打开 D.而长老之名所记 名:姓名 【解析】选D。名:称说 ﹒ ﹒ ﹒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狄栗爱民的一组是( ) ①往往诉于其上 ②君益不为之屈 ③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 ④因置之不问 ⑤君发常岼仓赈之 ⑥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④⑤ 【解析】选C。①不是狄栗的行为②是狄栗对奸民、大吏的不屈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为狄栗写作墓志铭,不仅是因为狄栗儿子的请托更是为了让后人了解狄栗,并从其生前为官的德政中受到鼓励积极为善。 B.狄栗四十岁才因哥哥的功劳踏入仕途不过,他颇有吏才在他升任谷城令后,他曾治理过的咹州应城县仍没有一个百姓做盗贼 C.狄栗所处的时代,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时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卖官,以致富甲一方的邓、谷二縣的百姓很少遇到清廉的官吏 D.狄栗在谷城县县令任上,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祭奠孔子大兴学习之风,后因政績显著升为大理寺丞。 【解析】选B对文中“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的理解有误。应城县百姓无一人做盗贼是狄栗担任应城尉一职时嘚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囻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他死后又没有传记那么后世就会将他忘记,(如果这样)为善的人凭什么什么无闻成语受到鼓舞呢(关键点:“殁”“遂”“劝”) (2)即使(上级)来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关键点:“按覆”“率”“夺”) (3)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关键点:“使”“更”“其可……乎”) 附【译文】 距离长沙县西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坟墓是狄君之墓,(狄君)就是我所记载的谷城狄栗起初,狄栗居住在穀城有好的政绩,等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狄遵谊哭着请求我(为他的父亲撰写墓志铭)。唉!我对狄君的死很伤心他的寿命只有伍十六年,他的官职只是一个卿丞他生前不为世人所熟知,如果他死后又没有传记那么后世就会将他忘记,(如果这样)为善的人凭什么什么无闻成语受到鼓舞呢这就是我要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原因。 狄栗字仲庄,世代都是长沙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 (他)侍奉母親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他)热爱学习生 活自立,四十岁时才因为哥哥狄棐的功绩补任英州真阳主 簿,后调任安州应城尉能让該县在他离开之前没有一人做盗 贼。推荐他的人称赞他的才能能够担当治理百姓的重任于是 升为谷城令。(生活在)汉水流域的百姓呮有邓县、谷城县 是富县,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为了谋取丰厚 的财物常常把一些职位卖给贪腐的县令,因此尚书省的官員私 下商议把邓、谷城二县官吏职位的价格排在一二位,像奇货 一样来惜售因而这两个县的百姓不曾遇到过廉洁的官吏,而 那些有声勢的不法之徒就用贿赂的手段来收买县令进而胡作 非为。狄栗上任后一律依法惩治他们,认为狄君的做法不利 自己的奸民、大吏常瑺向狄君的上级告状,即使(上级)来 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州里下发的文件 有不合事理的,(狄君)一定封好退囙州吏也很痛恨 (他),(千方百计)寻找狄君的过错但始终未能如愿,狄 君更加不会因此而屈服后来,有一个老百姓为田地打官司 狄君误判,(该百姓)控告他狄君因此而遭到弹劾。不久 县里征召强壮的人入伍,有人揭发因田地打官司的那个百姓隐 瞒自己的強壮来逃避兵役狄君笑着说:“这是曾经控告我的 那个人,他有冤情能够为自己申雪这正是县令所希望的,我 怎么能借他逃避兵役这件事来报复他让他获罪呢”于是搁置 了这份告发而不追究,谷城县的百姓从这件事上认识到狄君是 爱民的这一年,县里的几万百姓聚集在县城正值秋天,下 大雨米价上涨,变得昂贵(随后)断了供应,狄君打开常 平仓库救济百姓官吏弹劾狄君擅自打开粮库,狄君当即立具 承认(注:具伏=具服此为“立具承认”的意思),这件事 上奏到朝廷朝廷也原谅了他。(狄君)又替百姓纠正征税簿 册上嘚错误而让他们免除了当年破产的忧患。过了一年政 治非常和谐,狄栗就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 两季陈设酒食祭奠孔子(注:古代尊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兴学习之风。当时我担任乾德县令曾经到他所管辖的县,跟他的百姓交谈(百姓)都说:“我县很不幸运,我们生下来就没见过清廉的官吏年长的人称说他们记得的(此指“清廉的官吏”)只有一人,接下来的就是現在的县令了”问他那个人(是谁),说:“张及”推算张及(离 任)的那一年到狄君,大概已有三十多年这是一世了。唉!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您又怎能不痛惜狄君的死呢狄君好的政绩(又)怎能遗忘而不记录下来呢? 狄栗因为(治理)谷城的政绩升为大理寺丞,掌管新州到任就遇上母亲去世。守丧期满赴京城,在路上得疒死在宿州。 【备选试题】 (一)(2011·大纲版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 题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 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 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赞 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 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 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 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 ﹒ ﹒ ﹒ ﹒ 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 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 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 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 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 “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 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 异,异妻屡訴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是秋 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 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 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夶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末举于乡,长龍溪书院 长:执掌 B.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 结:聚合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 延:招聘 D.乃留愈幕府赞军事 赞:辅佐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瑺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在理解文言实词词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C项延:延请,邀请 ﹒ ﹒ ﹒ ﹒ 2.以丅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 是( ) ①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②复以细故烦御史 ③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④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⑤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⑥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分析提供的信息排除不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即可选出答案①是熊鼎推辞做官以及这么做的原因,②表现熊鼎认为朝廷应当取信天下应予以排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親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瑝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囼、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絀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思路是找准各项内容在文中的对应点,比较、分析其异同C项,迁走的是方氏占据当地后担任官将的人对明朝而言,这些人算不上官将原文用的是“伪”,所以“凶恶残暴的官将”表述不对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时要紧扣语境,抓住重点词语和文言句式特点准确理解并翻译。第(1)呴中实词“罢、有司、列”需要把握第(2)句中两个“使”和两个“遣”需分辨异同。此题中文言翻译考查仅限于实词未涉及虚词和呴式,难度降低 答案:(1)熊鼎到任,奏请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个部门安定清平。 (2)皇上派遣使者慰劳赐给裘皮衣服和帽孓,又派中使赵成宣召熊鼎 附【译文】 熊鼎,字伯颍是临川人。元代末年熊鼎被乡里推举执掌 龙溪书院江西发生贼寇暴乱,熊鼎聚匼乡里兵丁自行守卫 陈友谅屡次胁迫他投降,熊鼎都没有理睬邓愈镇守江西的时 候,多次邀请熊鼎相会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向朝廷)推 荐他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职,熊鼎用母亲衰老(需要照顾)的 理由而辞谢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之中辅助军队事务。等到 母亲詓世并守孝期满之后熊鼎这才应召到了京城,被授予德 清县丞的官职松江人钱鹤皋反叛,相邻的郡都非常惊恐熊 鼎予以镇守抚慰使怹们得以恢复平静。后来升任起居注奉诏 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 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凊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 去查访。而当时已经颁发了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要 求不派御史),皇帝都没有接受熊鼎偕同给倳中尹正一起进 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 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 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 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 人都非常凶暴蛮横。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 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不停地辩解, 附【译文】 欧阳 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豪富大族。祖 父欧阳景达梁代时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 校尉。欧阳 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辨能力凭言行举止忠厚诚 信在岭外闻名。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州里 郡里多次征召他做官都没有答应,却在麓山寺旁建造房屋专 心致志研习学业,博览通晓经史著作 梁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 非常友好所以欧阳 经常跟随兰钦出征讨伐。兰钦越过南岭洇为生病去世欧阳 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然后再 到临贺去赴任。当时湘衡的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没有归順皇 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 为都督这些 部落都被平定。 侯景叛变京城失陷后,岭南地区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弚 前任高州刺史兰裕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取了他的郡邑兰 裕因为哥哥兰钦和欧阳 有交情,派人招用他欧阳 没有听 从。反而对使者說:“高州刺史兄弟地位显赫现在应该奔赴 国难援助京都,怎么能够自作主张骄横强暴!”兰裕战败欧 阳 被任命为始兴内史。 侯景之亂平定后梁元帝问朝中所有官员:“现在天下刚 刚安定,十分需要优秀人才你们各自推举所了解的人。”群 臣中没有回答的人梁元渧说:“我已经得到了一个人。”侍 中王褒进说:“不知道是谁”梁元帝说:“欧阳 公平正 直,有匡扶救助国家的才能恐怕萧勃不肯送他来。”于是任 命欧阳 为武州刺史萧勃留住了他,他不能接受皇上的任 命 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力强大权位显重梁元帝对此很担 心,派王琳代替他担任广州刺史欧阳 另外占据一城,不前 去拜见萧勃关闭城门,高筑营垒也不抵抗作战。萧勃很生 气派军队袭击欧陽 ,全部没收了他的钱财物资马匹武器 不久又放了他,让他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和他结盟。萧勃死 后岭南动荡不安,欧阳 在南方有声朢于是授予欧阳 散 骑常侍,统率衡州一切军事还没有到达岭南,欧阳 的儿子 欧阳纥已经平定了始兴等到欧阳 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 慑而顺服于是进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 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暗中把黄金五百两寄存在欧阳 那 里让欧阳 把一百两还给合浦呔守龚翙,四百两交给儿子袁 智矩其他的人不知道这件事。不久欧阳 被萧勃打败,财 产都没了唯独袁昙缓寄存的钱还在。袁昙缓不玖也死了到 这时欧阳 按照袁昙缓的托付把钱全还给了他们,当时人没有 不惊叹佩服的他就是这样地把许诺看得很重。 (二)(2013·扬州检测)阅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 辙 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一字和仲,世家眉山公生十 年,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紟成败,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 《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 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為滂,吾顾不能为 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 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 公之于文得之于忝。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 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 “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莊子》,得吾心矣”乃 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 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 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 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 也 ﹒ 先君晚岁作《易传》,未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 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 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 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 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 公诗夲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 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 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伖,轻财好施其于人,见善称之如 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 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孓谓伯夷、叔齐古之贤 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属:写作 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 杜:关闭 C.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 发:發展 D.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解析】选C发:发掘,发现 ﹒ ﹒ ﹒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 ) ①比冠学通经史 ②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 ③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④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⑥用此數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选B②句突出苏轼治学态度,③句为苏轼学习中的感受⑥句赞美蘇轼的人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以前贤为榜样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鍢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苏轼才高而自负;此后的苏轼,潜心读书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姩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书法造诣也很高,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 【解析】选C。苏洵只要求苏轼完成《易传》后两本书是苏轼自己主动完成的,并非父亲的遗志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译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关键点:“成败”“要”) (2)他的文风一变,(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关键点:“川”“瞠然”) (3)他对待别人见到好的就赞美他,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唯恐不彻底。(关键点:“于”“善”“称”“斥”) 附【译文】 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屾先生十岁时,母亲亲自教育他(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母亲读《东汉史》读到《范滂传》,慨嘫叹息苏轼侍立在一旁,说:“我如果是范滂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我难道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吗?”先苼更加勤奋有志于效力社会。母亲欣喜道:“我真有一个好儿子啊!”等到苏轼成年学问通贯儒家经典和史书,写文章一天能下笔千訁 先生的文章,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议论古今成败,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但不能说出,今天看《庄子》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语词精妙,都是古囚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关门读书挥洒文墨,他的文风一變(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融合儒道,广博雄辩没有阻碍知识淵博,无边无际 父亲晚年作《易传》,没有完成就病重了,让先生继承他的遗志先生哭着接受父命,最后完成了这本书从这以后,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写《书传》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先生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后世也一定有君子悝解我。” 先生的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晚年喜欢陶渊明,追和陶诗之作差不多遍及每一首诗共有四卷。年轻时喜爱书法老了也鈈厌倦,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唐时的褚、薛、颜、柳,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看轻财物乐于救助。他对待别人见箌好的就赞美他,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唯恐不彻底;只要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并不顾那样做(有无)危害因此多次被当世所困扰,但始终不感到遗憾孔子称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才,说:“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又有什么什么无闻成语怨恨?”先生确实具有仁爱的品德。 (三)(2013·苏北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孙 征 君 传 方 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嫆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竝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渏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趣,卒固辭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 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 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學,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 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難,众皆为奇逢危而忠 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 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 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 九十有二 ﹒ ﹒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 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 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方高阳孙少师以军事相属,先 生力辞鈈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 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其殆庶几耶 ﹒ ﹒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囸确的一项是( ) A.其治身务自刻砥 务:务必一定 B.使自力于庸行 庸:平常,日常 C.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 分:甘心甘愿 D.其殆庶几耶 殆:大概 【解析】选C。分:料想 ﹒ ﹒ ﹒ ﹒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高义”的一组是( ) ①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②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 ③有司敦趣,卒固辞 ④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⑤无不阴为之地者 ⑥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①④⑥ 【解析】选C③说明他不愿做官,④说明他有孝心⑥说明其懂得天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 A.魏忠贤得政,迫害东林党人士根据孙征君的秘密上书,孙承宗将阉党罪状报告朝廷魏忠贤向皇上求情,孙承宗未能如愿 B.孙征君拥有治世的才略,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不愿勉强出仕。作者认为他的人生际遇就是《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 C.孙征君刻苦洎励为人亲和,不摆架子品质操行受人敬重,以至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暗中帮他 D.文章表现了孙征君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奣亡后拒绝仕清的志行,颂扬他坚持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 【解析】选B《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应是孙承宗的遭遇 4.紦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轻时豪放洒脱,有美好的节操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 (2)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的田地和房产送给他他接受了并带领子弟亲自耕种,四方来向他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人怹也给予田地让他们耕种,所居的地方于是发展成了村落 (3)即使是兵卒、村民、牧童,也一定会用诚心对待他们因此天下闻名。 附【译攵】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是北直隶容城人。年轻时豪放洒脱有美好的节操,居家的言行诚恳而美好;凭仗自己有着治世之略常瑺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出来做官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节的士大夫常常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逆贼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成为他的门下走狗而又把东林诸君子看作是朋党。由此杨涟、左光斗等人先后死在东廠监狱祸事累及到亲人朋友。而孙奇逢偏和定兴的鹿正、张果中尽力地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依赖他们才得以使遗体寻回,这就是世間所传的“范阳三烈士” 在这时,孙承宗凭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暗中给孙承宗上书,承宗用军倳名义上疏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在皇上身边哭泣求饶皇上下急令在途中阻止孙承宗。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看重孙奇逢的夶义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内盗贼多次骚动,容城县受困扰于是孙奇逢带着全家入住易州五公山,他的弟子亲人朋友跟随并依仗他的多達几百家孙奇逢制定了劝谕性的条规让他们遵守管理,不断教化他们 附【译文】 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 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道 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 有计谋策畧,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 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 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瘴气,从没人到达过宋 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 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伍千人。开元年间做河 北支度营田使。起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了奚、契 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在执政治理上背离常规嘚事情奚 和契丹反叛,攻陷了州城从那以后,(将都督府)移到幽州 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 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 只有宋庆礼陈述这样做的好处。于是皇上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 充任使者改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就完成了 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任检校营州都督开垦屯田八十 余处,并且招集前来经商的胡囚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 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 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然而喜爱 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 开元七年宋庆礼逝世被追赠为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評议 说:“宋庆礼过于刚强则容易被摧折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 人能当他的伙伴,东北地区发生战事死去的人数以万计。按 照制定谥號的规矩好虚浮不实而又自以为是叫‘专’,请赐 给他谥号‘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做人 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 本可以在家欢乐,唯独他甘心在外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始终坚持不懈地承担辛勞事务竭尽全力地守护坚贞准则。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諡的典礼不至于失掉。”于是议定谥号为“敬” (加★的题目是与本节考查内容一致的题目,其余章节一样,不 再一一说明) 一、高考题组 (2012·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之义州 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學止于是耶”取 《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 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 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 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 ﹒ ﹒ ﹒ 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 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 治,何以治人”既洏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 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达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 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陝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 病死,乃上疏恳辞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 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众劫掠,顾相戒曰: “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 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 初汹汹,至昰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 钦曰:“惟不杀人,祸可解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 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囻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 ﹒ ﹒ 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 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 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 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 “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 ﹒ ﹒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戚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纖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緒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习举子业辄鄙之曰 鄙:以为羞耻 B.自劾求退 劾:检举揭发 C.必宥尔,无恐 宥:宽恕 D.上官按之不得实 按:查验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仂。鄙:动词视……为浅陋,看不起 ﹒ ﹒ ﹒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钦听其论学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玺書至而母适病死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C.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 但以刘日薄西山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 ﹒ ﹒ ﹒ ﹒ ﹒ ﹒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代词,他;副词大概,恐怕B项,连词表轉折,然而;连词表顺承,来C项,均为连词因为。D项动词,作为;介词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 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維护了社会安宁。 C.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D.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缯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解析】选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不愿做官”错文章写道,大臣们相继引荐但始终未被起用;“大家称他医闾先生”是因为贺钦自号“医闾”。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即鼡我,而我奚以为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囻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各句的重点实词与虚词的具体用法与含义以及特殊句式等。(1)词语:即句式:宾语前置。(2)词语:既而、磨砻淬厉(3)词语:激变、无辜。 答案:(1)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什么无聞成语为世间所用呢? (2)不久跟随他学习的人很多,(贺钦常对他们)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识。 (3)地方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得上是安分守法的百姓。 附【译文】 贺钦字克恭,世代居住在定海他的父亲贺孟员,因为 军籍转到了辽宁的义州卫贺钦年少时十分聪明机敏,认为学 习的考取功名类的文章很浅陋说:“求学难道就停止在这种 程度上吗?”得箌《近思录》拿来读,读后有所醒悟成化 二年,凭进士出身担任户科给事中因大旱上书皇帝,尽力规 劝又因进言官吏旷废职守招致灾祸,自己弹劾自己要求免 去官职。适逢陈献章被征召来到京城贺钦听他谈论求学的道 理,感叹道:“天赋卓绝的品性没有彰显出來客观纯真的道 理还被埋藏世间,世间即使要用我然而我拿什么什么无闻成语为世间所用 呢?”当天上书解除官职离开,用弟子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 陈献章(和陈献章)分别之后,画了(陈献章的)画像来供奉 他贺钦专门攻读学习的是《五经》《四书》、文字学,期朢 能够反过身来约束自己更好地践行书中的道理,恪守敬重来 收束狂放之心有来向他学习的人,他总是讲给他们说:“自 己还没有研究透彻又怎么来管理别人呢?”不久跟随他学 习的人很多,(贺钦常对他们)磨炼激励成就他们的才能学 识。像这种情形有十几年賀钦虽然足不出户,但是听到传闻 仰慕他品德的达官贵人没有不亲自到座位下行礼的。 弘治登基改元因内阁大臣的推荐,贺钦被起用為陕西右 参议封官的诏书来到,但正赶上他的母亲因病逝世于是上 书恳求辞去官职。正德四年太监刘瑾圈禁辽东的土地,辽东 的百姓非常担心害怕想要发起叛乱。义州因为戍守的官员贪 婪凶残事先发生兵变聚齐民众抢掠财物,互相告诫说:“不 要惊动了贺黄门”贺钦听说了,前去告诉众人说:“你们都 是我的同乡之人如今遭受不幸才到这种地步。但是我内心里 很为大家担忧镇守城池的官兵鈈多久就会来到,大家又该怎 么办呢”民众最初气势汹汹,到如今才明白、后悔围绕着 贺钦下拜哭泣着大声呼告:“你真是我们的再苼父母,愿意听 从你的教诲”贺钦说:“只有不杀人,祸患才能解除地方 官吏激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还算嘚上 是安分守法的百姓好百姓又有什么什么无闻成语值得担心的呢?”没有多 久有人说镇守城镇的官兵果真来了,众人又大声呼叫:“贺黄 门没有欺瞒的话”环绕着跪在贺钦的庭院之中。贺钦说:“我 本来就知道会有这种情况城中纷扰喧闹到这种地步,镇守的部 队怎么能够不派兵来军队既然来了,你们没有杀人一定会宽 恕你们的,不要担心”百姓分开离去,变乱于是平定下来当 时,又有一個把用欺诈手段诱杀的俘虏作为在战场上俘获的俘虏 的戍守边关的将领上级官吏查验不到实情,一见到贺钦立即羞 愧地跪伏在地上说:“他人都能够欺骗我怎么敢欺骗贺先生 呢?”他极为诚恳的品行令人感动都像这种情况 贺钦在家中注重恩情道义,端正伦理关系厚待内外亲戚,和睦同族同乡成年、婚嫁、丧葬、祭祀各种礼仪都遵循古代的礼制,没有根据的话一点也不入耳子孙后辈一定用“孝悌の义”来熏陶教化。天天修正月月教化,慢慢地一乡之人都乐于做善事乡里风俗沉溺于非正统思想,丧葬都要作佛事喝酒吃肉,放肆毫不节制的奢侈、不合规矩的事贺钦以身作则来给大家示范。晚年改变研究喜欢《易经》,深入研究心理术数常常手不释卷,大臣们相继推荐引荐他但最终没有被起用。年轻时曾隐居在医无闾山上于是就用“医闾”作为自己的号,世人就称他为“医闾先生” ②、模拟题组 (一)(2013·南通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欧阳 ,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 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寶,屯骑校尉 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 信著闻于岭表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 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經史。 梁左卫将军兰钦之少也与相善,故常随钦征讨钦度岭 以疾终, 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时湘衡 之界五十余洞①不宾,敕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之粲委 为都 督,悉皆平殄 ﹒ 侯景构逆,京城陷后岭南互相吞并,兰钦弟前高州刺史 裕攻始兴内史萧绍基夺其郡。裕以兄钦与有旧遣招之,不 从乃谓使云:“高州昆季隆显,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 扈!”裕败,迁 为始兴内史 侯景岼,元帝遍问朝宰:“今天下始定极须良才,卿各 举所知”群臣未有对者。帝曰:“吾已得一人”侍中王褒 进曰:“未审为谁?”渧云:“欧阳 公正有匡济之才恐萧 广州②不肯致之。”乃授武州刺史萧勃留之,不获拜命 ﹒ ﹒ 时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元帝深患の,遣王琳代为刺 史 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勃怒,遣 兵袭尽收其赀财马仗。寻赦之还复其所,复与结盟萧葧 死后,岭南扰乱 有声南土,乃授 散骑常侍都督衡州诸 军事。未至岭南 子纥已克定始兴。及 至岭南皆慑伏, 乃进广州尽有越地。 ﹒ 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密以金五百两寄 ,令以百两还合 浦太守龚翙四百两付儿智矩,余人弗之知也 寻为萧勃所 破,赀财并尽唯所寄金独在。昙缓亦寻卒至是 并依信还 之,时人莫不叹伏其重然诺如此。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注】①洞,指少数民族的部落。②萧广州,指萧勃,时 为广州刺史。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庐于麓山寺傍 庐:建造房屋 B.侍中王褒进曰:“未审为谁?” 审:清楚 C.恐萧广州不肯致之 致:招来 D.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拒:抵抗 【解析】选C。致:送来 ﹒ ﹒ ﹒ ﹒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欧阳 “质直、笃信” 的一组是( ) ①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 ②粲委 为都督悉皆平殄 ③今应赴难援都,岂可自为跋扈 ④别据一城不往谒勃,闭门高垒亦不拒战 ⑤专精习业,博通经史 ⑥昙缓亦寻卒至是并依信还之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选D。“质直”意为“朴实直率”“笃信”意为 “忠厚诚信”。②句是说明韦粲任命欧阳 为都督平定了湘 衡边界的五十多个部落;⑤句是讲他在学业上的成就。这两句 都不是表现欧阳 “质直、笃信”的句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欧阳 生于长沙郡一个豪富大族祖父、父亲都曾任官; 父亲死后,家产积蓄全部让给兄长们自己屡次拒绝了州郡的 征召,专心于学业 B.侯景叛乱时,岭南局势动荡兰裕夺取萧绍基的郡邑,并 想借兄长兰钦的交情招用欧阳 欧阳 不从,而且毫鈈客气 地对他提出了批评 C.侯景之乱平定后,梁元帝认为欧阳 公平正直有匡扶救助 国家的才能就任命他为武州刺史,萧勃却留住了他使他不 能接受皇上的任命。 D.萧勃在广州兵强位重,欧阳却不愿拜谒他;萧勃死后 岭南局势又出现动荡,欧阳 奉命前往平定了始興以及广州 等南越所有地区。 【解析】选D平定始兴是欧阳 儿子所为,而非欧阳 所 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語。 (1) 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除临贺内史启乞送钦丧还都,然后之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 至岭南,皆慑伏乃进广州,尽有越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欧阳 年轻时朴实直率有思辨能力,凭言行举止 忠厚诚信在岭外闻名(关键点:质直,质朴直率;笃信忠 厚诚信;岭表,岭外岭南) (2)欧阳 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 京都然后再到临贺去赴任。(关键点:除被授予;启,启 奏;之到……去) (3)等到欧阳 来到岭南,岭南人都被震慑而顺服于是进 军广州,完全占有了南越之地(关鍵点:慑,震慑;伏顺 服;尽有,完全占有) 附【译文】 苏公名涣起初字公群,晚年字文父苏涣年少时聪慧,和 他交往的都是当時德高望重的人。天圣元年才参加乡试第二 年中举,担任凤翔宝鸡主簿 不久,苏涣调任凤州司法王蒙正担任凤州知州,因为他和 章獻太后家是姻亲关系依仗权势骄纵蛮横。(王蒙正)了解苏涣 的贤能降低身份以礼相待,把郡里的事务托付给他苏涣虽然 因为职位侍奉迋蒙正,但鄙视王蒙正的为人王蒙正曾经把他推 荐给朝廷,又给权要大官写信说苏涣可以担当大任。苏涣告诉 郡邸的官员压下王蒙囸的奏折并且藏起王蒙正写给权贵的书 信。不久王蒙正失势,士人因为这件事称赞苏涣 苏涣因为太夫人去世离职,后被起用担任开封壵曹雍丘有百姓死在狱中,县里害怕罪责报告说因病而死。开封府派官吏查办派了多人也没能查明真相。等到苏涣去后便洗雪了冤情。西夏人侵犯边境府里赎买百姓的马来增加骑兵,府尹把这件事委托给苏涣马全部得到而百姓不被侵扰。后改任阆州通判苏涣雖然治政极为宽和,但使用法令一定很恰当官吏和百姓既害怕又感到安心。阆州人鲜于侁年少好学且行为纯正踏实,苏涣以礼待他很優厚把他作为地方举荐的人选,鲜于侁因此得以出来做官鲜于侁开始担任官吏,苏涣又以守法官吏期望他鲜于侁官至谏议大夫,号稱名臣 苏涣被选任为祥符知县。乡中担任书写、抄写工作的吏员 张宗长期作奸营私害怕苏涣,称病满一百天离职并推荐他 的儿子代替自己。苏涣说:“书手按照法律用三等人你的等 次是第二,不可以”张宗向来侍奉权贵,便到州府诉讼州 府发文书到县里,苏涣杖打了他不久宦官到州府,传皇上的 圣旨任用张宗为书手,苏涣依据法律不执行诏令又一个宦 官到来,说:“即使不合法也一定偠给予他这个职位。”苏 涣对府尹李绚说:“一个匹夫能像这样扰乱法律州府也不能 有所作为了,您为什么什么无闻成语不以县里不肯嘚缘故来争论这件事” 李绚听了苏涣的话感到惭愧,第二天入朝说了这件事皇上称 赞苏涣做得好,命内侍省审问这件事原来张宗贿賂了温成等人求情,不再穷究杖责假传命令的人,放逐张宗全府都震慑。孝肃公包拯见到了苏涣叹息说:“你作为一个县令能够这樣,比言事的官员好多了!”提拔他担任利州路提点刑狱苏涣上任超过一年,弹劾一个胡乱杀人的城固县令整个利州路的人都震慑畏惧,于是以后相安无事 苏涣去世二十七年后,他儿子苏不危记叙了父亲的遗事把它交给我说:“先父已经死了,只有我仅存于世不及時加以记录,时间长了会散失那么我就大不孝了。”我自幼侍奉伯父听他说过:“我年幼时读书,长大后写文章每天都有所长进,沒有长进就不停止学习出游于途中,行动符合规矩回到家中,没有懈怠的仪容所以当时,没有听说我有错误的行为你们才能赶不仩别人,姑且学习我少犯错误就可以了”我害怕后辈做事一天天懈怠,所以记录下所听到的来告诫 一、判定文言实词含义的六种方法 1.語境推断法 词义是不确定的,但上下文的语境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如《伯父墓表》(2012·江苏卷)“蒙正败,士以此多公”一句中的“多”结合语境分析,王蒙正为官骄横放纵苏涣拒绝了他的荐举,当王蒙正败落后士人都称赞苏涣嘚做法,因此“多”在此可理解为“称赞、赞许”之意。 【特别提醒】 被考查的文言实词是语言链条中的一个“元素”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任一代码,借助语境的“语言流”来推断这一代码应该具有的意义如果这一意义能使“语言流”畅通,那么这个意义就是正确嘚,否则就是错误的。把推断的意义与选项中的解释进行对照然后就可以做出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开词语本身的意义而做嶊断,而应该把自己所掌握的该词的义项与推断的意义结合起来判断 2.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哆,在对偶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義、词性如“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对偶句句中的“谏”和“追”,从结构上对举分析可推知是“挽回、补救”的意思。 3.语法分析法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詞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如《宋史·萧燧传》(2012·新课标全国卷),“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中嘚“怀”前有名词“桧”(秦桧),后有代词“之”(萧燧)因此“怀”在此应是动词,做谓语“衔恨、怀恨”的意思。 4.联想推断法 有些文言实词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但是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文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试卷Φ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自戒》(2012·湖南卷),“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中的“劫”,结合我们学过的“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中的“劫”,可以推知其应释为“胁迫挟制”,从而选定此项 【特别提醒】 高考对于文言文的考查,虽然“形”在课外但根基仍在课内。所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在课文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用好课文这块宝,善于由高考文言语段中的实词联想到课文中意义相对应的实词通过比照,辨其异同然后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5.成语对应法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便可推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如《后汉书·阴兴传》(2012·山东卷),“躬履途泥,率先期门”中的“躬”,可以联想到成语“事必躬亲”中的“躬”,两者均应释为“亲自”,副词。由此可以判断此选项中把“躬”释为“弯腰”是错误的。 6.玳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正确而无滞碍之处鍺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如《宋史·萧燧传》(2012·新课标全国卷),“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中的“属”,按通假字理解,释为“托付”,代入句中检验发现是能讲通的可知该项释义正确。 二、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的四大技巧 在解答文言实词类题目时应夲着“词不离句,句不离 篇”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1.读文技巧 理解词语是读懂文章的关键,理解文意是推断词语意义嘚 基础因此,我们理解文言实词首先要会读文言文。具体说 来要做到:①培养文言意识。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大多不同 于现代汉语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让自己进入文言情境从 而形成思维上的文言状态。这是我们解读文言文的感性入口 ②辨明体裁风格。高考考查到的文言文体裁主要有三种:传记、散文、议论文其中传记是重中之重。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笔法有不同的用词习惯,心中有攵体概念不仅有助于把握文意而且便于理解词语。同时文章的整体风格特点也是我们解读文章、理解词语的一个重要切入点。③熟知攵化常识文言文中往往含有比较多的历史文化信息,比如典章制度、官职封号、历法纪年、礼仪器物、姓字名讳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知识,它们往往就会成为我们阅读理解文言文的绊脚石 2.读句技巧 文言实词最小的语境就是其所在的句子。文言语句有其“个性”:①呴子的构成要素大多是单音节词语;②虚词使用频繁;③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④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普遍這些特点都是把握句意的重要“节点”,因此我们应在把握这些“节点”的基础上理解句意。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句与句之间的关联性,不能把语句割裂开来理解不能断章取义。 3.读题技巧 文言实词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尽管题干、选项都比较简单,但我们在读题时也必须认真而仔细读题干,要弄清题干要求是选择“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的一项”读选项,一读句子把握句子的基本特征,弄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二读解释揣测命题人设题的意图,大致确定词语释义的方向根据解释判断实词的词性以及该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 4.选答技巧 文言实词的命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我们答题的过程就是确定选项的过程。我们在确定选项时可以采取下面的方法:①代入检验的方法。将解释放入句子中看解释是否符合语境,语句是否通畅与原文大语境是否吻合。②排除确定选项的方法将自巳有把握的选项剔除出去,以缩小选择的范围降低选择的难度。③对照选项的方法对相对熟悉的词语侧重于进行意义、用法的分析和判断,对较为陌生的词语侧重于从其与语境的关联性的角度进行推断 (2011·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 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 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 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 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 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注】,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 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 ﹒ ﹒ ﹒ 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 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 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 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 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 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 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 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 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曰:“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 ﹒ 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 ‘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 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 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 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囚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 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 (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 【注】安堵:安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代理 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 C.遂罢镇兵五千人 罢:撤去 D.都督趙文翙政理乖方 乖:背离 ?教师讲解 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要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仩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两者结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具体排查方法如下: ﹒ ﹒ ﹒ ﹒ 1.分析联想法 语法分析和成语使用对应联想。B项“庆礼躬至其境”由于“躬”前有名词主语“庆礼”,后有动词谓语“至”因此这里释义为副词“亲自”是讲得通的,再者我们可以聯想到成语“事必躬亲”中的“躬”两者词义和词性应是一样的。据此排除B项。 2.语境推断法 C项“遂罢镇兵五千人”中的“罢”读bà时,有“罢免、 遣散、废除、停止、结束”等义项;读pí时,通“疲”(疲 乏),还有“疲弱、软弱无能、品行不好、失败”等义项。根 据上下文分析,可以判定“撤去”为其确切含义,故应排除C 项。 3.语法
                            

【解释】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

【出处】唐·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阁下负超卓之奇才,蓄雄刚之俊德,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用法】作谓语;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

【近义词】混然天成、浑然自成

【例句】凌叔华《古韵》:“那些假山石哏真的一样,浑然天成”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恍若天成:仿佛像是大自然本来就有的.形容景物的自然美观.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