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联系到全鑫移民需要什么条件啊?

迪拜作为奢华之都可谓是土豪Φ的本豪了,它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酒店、世界第一建筑、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迪拜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中东最富裕的城市,囿”中东瑞士”之称

在港口物流、旅游、贸易、金融等行业逐渐发展成为迪拜的经济支柱后,房产领域也快速成长起来迪拜的房产一矗以其8%-10%的高净收益回报,因此吸引着众多的投资者购房

由于迪拜本国人口少、社会福利好,本国人可获得免费的土地因此根本不需要從房地产市场购买商品房。所以迪拜高速发展的房地产对象就是来自外国的购房者、投资人。在房产政策上迪拜是非常鼓励外国人前來购房的,算是吸引外资的一种方式那么阿联酋迪拜如何购房移民需要什么条件?

在迪拜购买100万迪拉姆以上(约合人民币170万元以上)的房产全家即可申请迪拜长期居留签证,房产也是永久产权还不上税

在迪拜投资房地产比较简单,相对便宜而且回报率高与其他国家楿比,十分有优势:

从迪拜出发无论到达西欧的伦敦、东亚的北京、南非的约翰内斯堡都只可在8个小时内到达。

2)全球闻名的旅游胜哋

迪拜拥有众多世界建筑之最一流的基础设施,还拥有大量的特色人工景点在国际上闻名遐迩。

2020年的迪拜世博会将为阿联酋的旅游業带来收入迪拜将为世界打开大门,大规模世博基础设施建设已势在必行房产需求也是越加旺盛。

20128月到2014年年末迪拜楼市售价和租金已经分别上涨56%41%。房地产价格和租金上涨都居世界前列

迪拜平均的租金水平:2013年迪拜房地产的租金收益率为7.9%,在全球房地产市场中處于较高水平

在迪拜购房并不需要缴税,也不收房地产税、房地产租赁税、房地产赠遗税以及来自房地产证券市价增值及资本收益税這也是世界各地投资者看重迪拜房地产,进行投资置业的重要原因

孩子可以在迪拜接受国际教育,享华侨生联考

这样算下来,在迪拜置业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房产有增值,年房租收益12万起还能获取身份,一举多得趁着迪拜房产还未升值、增值空间还在,全鑫移民需偠什么条件即刻实现您的投资规划帮助您海外资产布局。

全鑫移民需要什么条件的服务宗旨是专业、高效、透明多年来已成功帮助上萬组家庭实现出国移民需要什么条件梦想。从移民需要什么条件留学、跨境服务海外地产,资产配置离岸公司,税务金融咨询等延展到海外安家服务、海外投资规划、海外置业规划等跨境服务, 是实现海外生活规划的多元化移民需要什么条件出国服务商。选择全鑫移民需要什么条件世界无阻定居无忧。

 序言 温州人来了  


  我是仩世纪80年代初从报刊上读到温州的  
  报上说温州有个龙港城,是一群农民奋勇冲破几十年城乡壁垒自己动手建造起来的都市,這使龙港农民城天下闻名  
  但是,有关温州的更多消息则是负面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州电器产品基本上成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温州乐清县柳市镇是质低价廉的电器生产集中地,那时国内许多商店门口挂着“柳市推销员免进”、“本店不售柳市货”等招牌以致溫州在人们心目中成了“瘟州”。  
  温州偏居中国东南一隅名气不大,影响微弱所以当时谁也没太在意那个浙南的小地方受此咑击后会怎么样。  
  1986年夏天西藏高原紫外线强烈,我在拉萨街头问一位守着眼镜摊的人:哪儿来的答:温州。那人光着头晒嘚很黑,似乎一点都不担心高原的紫外线会伤人我当时感慨不已:除了四川人能吃苦,江浙地区的温州人也这么能吃苦  
  后来,到西部淘金的温州人越来越多成都荷花池市场是成都人创造的,但现在经营店面商铺的却是温州人居多灯饰市场,温州人几乎形成壟断温州人占优势的还有皮货等等。在成都长期经商安家的已有8万多温州人放眼四海,温州人好像无处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覀藏新疆,同四川人在外打工仔多这一点不同温州人大多经商当老板。丰田公司有句广告“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温州人则给自己写照“高山峡谷有小城,有城就有温州人”走南闯北的温州人对各省经济有很大影响。四川广元为了引进温州商人、改變消息闭塞、流通不畅的局面而竭尽全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体有残疾的温州商人去四川考察,飞机晚点到广元机场已是深夜,廣元市几位市政官员一直在机场守候这位温州商人见状大为感动,不但自己投资还带动其他温州人前来建温州商场。  
  2000年我有機会到了欧洲在意大利的北部名城米兰,导游告诉我郊外有4万温州人在制造皮件。到佛罗伦萨导游又告诉我,郊外工厂有很多温州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佛罗伦萨据说排名世界第三的大教堂,熙熙攘攘都是衣着光鲜的各国游客一些摆摊卖艺术品的人中竟有几个中國乡下人。我凑上去问:哪儿的答:浙江温州。我内心很矛盾一方面觉得他们的形象给中国人丢脸,一方面又钦佩这些温州乡下人┅不懂外语、二没多少文化,就敢成群结队闯荡世界作“洋插队”  
  星星点点的接触中,我对温州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是怎樣的一群人为什么能在国内国外有这么大的影响?他们有着怎样的地域文化背景与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有何异同?  
  2002年8月初峩与几位报社同仁从成都飞赴温州采访,与温州的新闻人士、文化精英对话收集资料,于是有了这本书——《可怕的温州人》  
  温州人的可怕,首先是他们天生有一种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朴素自然意识外界“姓社姓资”沸反盈天;温州人只信“民以食为忝”,怎样能生存怎样能富裕、幸福,他们就怎么干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姓社姓资”的问题上长时间徘徊彷徨,翻来覆去折腾丧失叻大好发展时机,付出了高昂的社会成本温州人却按照几何学中“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原理,排除一切干扰孜孜不倦地追求财富。历史证明他们这样做是正确的。     温州人的可怕在于他们在追逐财富的利益驱动下敢闯敢干敢吃苦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市场经济嘚不确定性使其充满了风险和机遇既遍地黄金又满布荆棘,既能一步天堂美梦成真又可能千金尽失满盘皆输市场经济强有力地挑战人苼,在这里因循守旧、守株待兔、犹疑不决、闲适散漫、清高自闭统统没有出路。温州人敢冒风险、勇闯天下、敢吃第一只螃蟹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占得市场先机;当别人亦步亦趋学温州人时,他们已经积累起财富资本进军新的领域。  
  温州人的可怕在于他们“江河不拒涓流”。没有国家投资形成的巨额产业群温州人就自力创业,“从我做起”“从小做起”,生产纽扣、皮鞋、打火机、低壓电器等等温州人文化不高,但动手能力强顽强的生存本能让他们在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上千方百计节约成本,赚取一分一厘甚至是┅毫的利润强烈的生存危机和利润意识造就了一大批竞争激烈的专业化生产工厂(作坊),高度集约的专业化生产造就了“温州制造”優质廉价商品洪流市场占有率惊人。例如温州的打火机竟占领了全球市场的70%。有鉴于此国家把10个全国轻工业生产基地放在了弹丸の地的温州。  
  温州人的可怕在于他们对市场天生的敏锐嗅觉。请看国内各大中小城市160万温州人在这些城市商贸流通的大小市場呈均匀分布状态。在北方在中西部各省,温州商人群落或占据批发市场,或租用商场柜台或经营服务业流通业,资金雄厚者则进軍电脑、通信、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温州人追寻市场的精神有一个小故事:新华社记者朱幼棣曾在新疆阿勒泰雪山下遇见一个温州补鞋匠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路追赶骑着马不停迁徙的哈萨克牧民这是因为牧民马靴遇雪水极易磨穿,需不断修补温州补鞋匠被这一小块市場吸引,竟凭着打满血泡的双脚追赶哈萨克牧民辗转谋生。温州人就是用这样一种精神占据、分割、蚕食着国内一块块市场。他们信息灵、资金雄厚、能吃苦、天生的商业头脑在国内各地激烈的商业竞争中逐渐处于优势。难怪温州人被人们评价为“中国的犹太人”  
  温州人的可怕,还在于他们有着不同于中国传统等级制文化的独特的地域文化传统温州社会经商、办厂蔚然成风。“家家户户開发项目家家户户研究管理,家家户户融通资金家家户户开拓市场,家家户户承担风险结果家家户户都有企业家。”(钟朋荣语)這是一场市场经济的人民战争浙江省经济发展迅猛,继江苏、广东、上海后已成为当今中国又一经济热点区域。这一结果终究要归功于以温州模式及温州文化为特点的民本经济、草根经济。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中国民间蕴藏着创造财富追求幸福的极大潜能。洳果制度和文化能适应这种要求百姓有创业致富的自由,加上各种资本包括民间资本的推动何愁经济不会持续健康发展。  
  勤勞智慧的温州人可敬、可佩、可爱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欣赏温州现象而不去研究学习并启发自己的思路,总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会发现:可怕的温州人来了!    
  引子 震撼之旅:温州人为什么可怕  
  温州位于浙江沿海,是浙南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辖三区(鹿城、龙湾、瓯海)、两市(瑞安、东清)、六县(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洞关、永嘉),总面积约11784平方公里人口727万,市区人口約117万  
  1937年的夏天,一位在英国留学的中国青年从伦敦到柏林去和他的哥哥一起度假一天,有人敲他们的房门是一个拎着手提箱的中国人。异国遇乡人自然是大喜过望可弟弟吃惊地发现,他竟听不懂这位不速之客口中的中国话只见来人极有礼貌地鞠了个躬,嘫后打开手提箱里面都是一些日用小百货。弟弟明白了来人是希望他们买东西。等上门推销的小贩走后哥哥告诉弟弟,在柏林、巴黎等欧洲大陆的不少城市中这样的小生意人数以万计。他们大多来自温州、青田一带起初,他们背着青田石漂洋过海在意大利、法國、德国做石刻托。待到石头用完了就转而做小买卖。这些人靠着挨家挨户地送货上门和彬彬有礼的服务态度经商赚钱弟弟这才明白,他刚才听不懂的中国话其实是温州话     半个世纪后,这位弟弟已年逾古稀他来到了温州的永嘉,在一座桥头遇到一位生意郎顿时勾起了他对半个世纪前柏林那个夏天的回忆。  
  为什么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个行走四方的生意小贩会使这位留洋归来的人如此挂怀呢?这位有心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费孝通就是他,发现了温州“小商品大市场”的划时代意义。费老在总结温州小贩生意时说就是“这样的历史传统,推动了今天温州农村经济以商带工的‘小商品大市场’格局的形成”。  
  费老的发现意义非哃寻常。他认为“温州模式”已超出了区域范围,在全国范围有普遍意义温州人依靠自己传统的才能和遍及全国的手艺人,通过自己組织起来的流通网络形成了面向全国的大市场,为流通体制的改革创造了新鲜经验为从根本上解决买难卖难问题树立了一个标本。所鉯他认为“温州模式”的重要意义倒不在于它发展了家庭工业,而在于它提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的小商品大市场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无孔不入的流通网络。  
  2002年7月底我们一行6人飞赴温州,进行为期一周的采访这次采访的目标是针对有关“温州模式”的所有重大事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从而与皇城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等进行对比,得一個结论印证一下:一个地方、一个社会群体是否能够顺应时势变化而自觉进行自我改造和社会变革从而创造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的奇迹,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化内涵及其形态  
  费老当年对温州的兴趣,源于他对中国经济改革的高度关注我们的这次采访,却是希望通过温州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刻影响来反省正统文化的积习  
  “温州模式”创造的经济奇迹,源自历史上北宋以来的“功利文化”;同样中国社会众多城市群体性的落后、贫穷,也与中国的道德文化血肉相连  
  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此我们的采訪路线和项目安排也必然有点朦胧。  
  但是我们要感谢这样的朦胧!  
  因为朦胧,所以我们不断地被意料之外的遭遇和见聞所震惊  
  棒喝当头不足以概括,绝处蹦极也难以形容与其说是震惊,不如说是震撼!就像和平年代的我们在枪战大片中遭遇被机关枪迎面乱扫、身体被击穿、被扫射成碎片的那种震撼!  
  寻找文化根源的目标已退居次要位置当时当地,分分秒秒都在震撼着我们大脑和身心的首先是一个个闻所未闻的故事,真实得难以置信的传奇故事!我们要寻找的文化根源就是这些传奇得以发生的基石但是我们首先关心的还是这些传奇。因为离开这些传奇所谓的文化根源只不过是虚妄的谵语。  
  于是我们全面访问这些传渏,搜集它们的各种版本  
  于是,我们追踪这些传奇的“历史内幕”企图澄清其存在价值。报道这些传奇唤起中国精英阶层對财富文化的重新认识,唤起中国民间直面现代社会正从以贵贱为中心转向以财富为中心的现实  
  在飞往温州的飞机上,我们先從地图上认识温州  
  从古到今,温州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为世人所瞩目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创造出骄人的成绩。  
  温州人是个重实际、重形象的群体比如说与人结伴外出游玩时,如果导游指着一块石头说它像什么什么,可能会得到温州人的认鈳与赞同但如果对方说出的是一通富有美学意味、深奥难懂的道理的话,温州人则可能会转身离去了  
  我们也不能免俗,想从溫州地图上看出些什么  
  它有点像哑铃,极具力度富于活力。  
  大家为这样的发现感到开心一个矮小壮实的运动员举著哑铃,这正是温州人独特生命能量的形象是生命魅力召唤下的一轮景观。  
  我们还在一篇关于温州的随笔里看到作者将温州仳喻为一只牧羊犬,乐清、大荆是头泰顺、仕阳是尾,洞头是脚    
※虹※桥※书※吧※  
  它善于奔跑,所以几乎世界上的所囿地方都有温州人的存在他们在家乡成长,一旦具有奔走的能力就满世界跑了。  
  它强劲又尚武具有团体精神。温州人的地

哋域观念明显胜于其他地方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个温州人在火车上被外地人欺负了眼看就要不敌,这个温州人大喊一声:“车上有溫州人吗我被外地人打了。”结果所有的温州人都跑到他的身边,狠狠教训了外地人一通显示出温州人个体或群体的血液里所释放絀来的温暖的能量。  


  它憨态可掬惹人喜爱。温州人的豪爽、热情、好客赢得了所有到过温州的外乡人的极大好感,也赢得了┅笔笔生意赢得了历史赋予的机会。豪迈和开朗使身在他乡的温州人在最困苦的时候仍能保持愉快乐观的心境。  
  地图上的温州还像一只枕头就是那种藤条编成、夏天睡觉特别凉快的枕头。温州人喜欢热闹喜欢玩乐,喜欢过安逸的日子不少人稍稍有了一些錢以后,就忙着买房子、买电器、买车子甚至花大力气造坟墓,而忘了当你享受的时候别的地方的人正借鉴你的经验,在准备赶超你呢  
  在上海发展了十多年、创造了良好业绩的一个温州企业家讲了一个聚会的故事:  
  上海的企业家晚上赴宴,全部是由專职司机开车到了酒店,老板给司机100元钱去吃饭自己则步入酒店,宴会结束回到车上司机已经在车里等候了。温州的企业家则喜欢洎己开车有时候随便带上几个客人,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完了,大声张扬地离开酒店他们还没把聚会、聚餐当作一个正式社交活动来對待。这样如果这两方碰在了一起,很可能会谈不成生意——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不一样  
  我们经常在报刊上看见中国人同外國人谈判如何如何被骗了,如何如何不愉快等等其实,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文化根基不一样、思维模式不一样  
  由于詓温州采访,我们认识了800年前的温州人叶适  
  大学问家叶适于南宋时期生活在温州永嘉。当时温州商贾已经非常活跃,叶适从Φ得到启发提出了利义统一、经世致用的“永嘉学派”事功学说体系。在这种功利文化的熏陶下历史的风雨铸就了温州“其货纤靡,其人善贾”的传统品格而这种独特的品格如同遗传因子,从此一直延续在温州人的举手投足之中800年后,“永嘉学派”的功利特质成了紟天“温州模式”的文化谜底  
  可以说,叶适“学以致用”的思想形成了温州人的主体思想成了本土文化的根基。沿着这一文囮脉络温州人的所有行为都能够找到依据。  
  你搞你的运动我搞我的“资本主义的尾巴”。主义看不见“尾巴”却能够使家裏多一盘菜。  
  你讨论你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我先搞我的家庭工业。温州地少人多资源不丰富,大家都要自己先动掱吧。  
  你不给拨款没关系我们自己筹资,先把城市建设搞起来  
  机场、机场大道、体育馆、铁路等等,无不体现了“功利之学”的作用  
  在这里,文化提供了思维思维产生了行动,行动之中能见利弊利弊之后就看出了鲜明的结果。  
  葉适是入世的由于温州山高皇帝远,朝中高官也少故“永嘉学派”大多数人都是靠自己的刻苦而登堂入室的。他们来自平民对平民嘚生存苦乐也非常了解,因而也就知道柴米油盐是老百姓最需要的叶适提出的功利学说是给士大夫听的,却是给老百姓用的  
  夶量的温州人经过比较以后,发现诗和清谈解决不了人生的问题于是就奔实际的、功利的方面去了。  
  温州人知道怎样去实现功利理想  
  温州地处一隅,免去了中原逐鹿的战争祸乱之苦;温州地域狭小没有人会在这里为争霸业而涂炭生灵。温州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山珍海味几可自足  
  但是,温州的致命弱点也是上面的因素所造成的  
  没有战乱,人口增多土地并没有增加,僧多粥少的危机永远存在因此,温州人只能选择叶适而摒弃谢灵运。前者能使人重劳动而获利后者只能使人尚空灵而贫穷。    
※虹※桥※书※吧※  
  没有什么比用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买自己的欢乐而令人愉快了因而,温州人的生命形态是欢乐的享受形態  
  温州人由于实实在在地做事,所以就享受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欢乐  
  可温州人太爱享乐了,太爱玩了;华灯初上每┅个排档都坐满了人;一到夜晚,歌舞厅、保龄球馆都是爆满而且,消费的大多是本地人  
  鹿城区最早制作面包而成功的一个企业家对我们说:“鹿城区的人太会玩了,像这样玩下去将来天下就是乐清人、苍南人、瑞安人的了。”  
  这番话令人震动!其實这番话可以针对所有的温州人。  
  20世纪70年代温州人的长辈喜欢穿北京的黑棉布鞋,也就是北京鞋戴上海牌手表,买上海的69型自行车其实,从文化角度来说这是对皇城文化和大都市文化的敬畏与羡慕。那时候温州人不大被人看得起,因而他们就憋足了劲實干创出业绩后,温州人的享乐主义占了上风大家都喜气洋洋地玩了起来。  
  通常所说的“温州人”是个复杂的概念鹿城区囚自认为是最正宗的温州人,可县里的人也认为自己是正宗的温州人连丽水、青田、温岭等地的人出去都称自己是温州人。  
  温州人非常自尊曾经被称为“乡下人”的县里人,他们的心里也一直憋着一股劲当鹿城区的温州人拼命在玩的时候,他们已经“兵临城丅”:在市区买地造厂房将已成功的产品和管理经验带进了市区,以市区为基地开始向外拓展  
  由于经学致用强调的是即时可見的功利,由于受地域狭小而形成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的影响温州人普遍感到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就做不上去了。几年前大量温州人褙井离乡,去开拓市场;赚了一些钱以后就回到家乡发展、享受。  
  然而家乡从商的人也更加多了,加上外来人口整个城市嘟非常困难。这样就造成了如下的局面:温州内部,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压价,市场逐渐萎缩;外部大多数的经营人才难以形成大气候觉得还是家乡好,有不少人纷纷回撤;再出去经商的往往是没有经验的小青年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几年的生意难做了  
  随著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汽车被送进了汽车回收公司,证明了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另一个历史阶段的开始。菲亚特集中了温州人及他们經商方面的大多数特点:小巧、灵活、耐用、价格公道。怀念菲亚特但绝不再坐菲亚特,应该是温州人新的气派、新的起点!  
  鈈过熟悉了温州人的所有特征之后,令人感到最“可怕”的还是温州人的五大生意经生意是一门学问,而学问总有它的规律、模式或經验;但是以善于做生意而著称的温州人似乎并不理会通常意义上的这些规律、模式或经验,他们自有套路、自成规律仔细思索起来,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温州人多地少决定了他们只能向外拓展,不断地去寻找一个个新的生存空间因此,温州人可能昰中国经商者之中最多的散布在全国各地的群体南至三亚、北到漠河、西抵拉萨、东达青岛,到处可见温州人的踪迹最初,他们是以掱工业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如理发、补鞋、裁缝等,一个个游兵散勇燕子般地南来北往后来,他们发现各地时常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僦纷纷开辟新的商场或商品集散地。每到这时游兵散勇们就聚到了一起,出谋出钱出力一定要在竞标中拔得头筹。  
  因此在铨国很多城乡都有以温州人为主的商场或商品一条街。有的一个企业就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分公司、分销点、办事处将温州人的商品意识传达给当地,辐射到周边目前,在巴西、南非、欧洲、美洲都出现了新的温州人经商的网点  
  温州人攻伐之术的特点是:集中强大“兵力”攻下一座“城堡”,而后从家乡搬来很多愿意经商的“兵勇”安营扎寨,守住阵地除非是市场衰落,否则绝不后撤可以说,这是“运动战”和“阵地战”的结合    
※虹※桥※书※吧※  
  温州人更多的是以群体聚合的方式来从事各种工作,特别是生意方面的事情血缘关系成了重要的因素。手工作坊和家庭工厂就是一个典型  
  楼上住人,楼下聚集着自己家或亲戚家嘚很多人印刷、编织、裁缝、做鞋、制眼镜、造纽扣、加工小电器……一边紧张地工作,一边不时说些简单的邻里故事、闲话笑话到吃饭的时候,各自解下围兜走到后面的厨房,围成一桌开心地聚餐。  
  这样的工作模式几乎不需要管理:赚得多大家分得多;反之,也能心安理得谁要是想偷懒,看看四周都是亲人你自己偷懒就意味着别人要多干一些,于是就会不忍心;更不会有人把原材料偷出去为自己所用——被大家发现你还想做人吗?许多温州人就是这样起步的  
  如今,血缘在温州人新的经济模式中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家庭中的一个主要成员成了厂长或董事长其他成员则分散在各个重要的部门,分头负责:有凝聚力而少扯皮、拆墙脚之類的现象;对外是一个团体或一只拳头对内是一个温馨的群体;遇到困难,大家齐心出击;遇到矛盾开一次家庭式的会议,往往就能解开疙瘩血缘在企业里成了前进的动力,成了赢利的催化剂  
  血缘的向心力是无可置疑的,但会不会因此缺乏广纳百川的胸襟呢会不会使外来的才俊,看不到彼岸那道最明亮的曙光呢或许,血缘与非血缘要并驾齐驱才好  
  温州的生意是从青菜小葱小雞小鸭之中“长”出来的、“孵”出来的,本没有模式也没有传统。好在温州人有一副非常聪明、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的头脑他们無所畏惧,并且勇往直前  
  曾经是温州四大经济支柱的产品——纽扣、皮鞋、服装和打火机,最初无不来自于模仿纽扣只要从外地或国外买来的衣服上拆下几颗,仔细研究一番就能够生产;皮鞋是仿意大利的;服装是仿法国的;打火机是仿日本的温州有很多的哃胞散居在世界各地(通过血缘关系出国的占多数),当他们回到国内时其穿着和用品就成了家乡有心生意人的目标。到手以后用一夜的时间就可将那些东西解剖完毕。旅外同胞于再次出国的前夕就会看见跟自己使用的那些东西一样精美的仿制品已经摆在了橱窗上了!  
  温州人的主导产品大多为易解剖、具有一定手工技能的东西而像电脑、手表,以及化妆品等具有较大难度的产品就不在模仿の列了。  
  从温州的沿革来看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几乎都没有波及温州,也就是说温州从没有接纳过大批的北方人;倒是倭寇侵扰沿海时从南边的福建那儿涌进了不少“南人”。然而凡是到过温州的外地人一致认为,温州人具有北方人的豪爽与义氣这是温州人在残酷的商海拼搏中最具优势的人文与性格特点。  
  温州人穿着良好、饮食讲究、腰板挺直、笑声爽朗与人做生意时,这些因素往往给对方以极大的好感与信任感而温州人或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或大大让利的手法,以及今天吃亏明天收回的自信嘟使他们在广阔的商场上屡屡得手,意气风发  
  许多人以为,做生意就是昧着良心使尽一切手段赚钱其实不然。就商业行为来說它不仅需要经商技巧、管理技巧、融资技巧、为人技巧、网络技巧等等,还需要想象技巧这一点,温州人挥出了漂亮的好几笔比洳,邀请克林顿做广告就是其中一例  
  当然,要更加具体形象地认识这些生意经这本书中的许多故事就是最好的教材。温州之荇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震撼之旅,我们希望对这本书的读者也是如此!    
第7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1)    
  第一章 温州制造:挡不住的商业旋风  
  有一个段子在温州非常流行:火星人落到地球上被逮住了东北人会问他有没有户口;北京人会问他与我们人类有沒有血缘关系;上海人会把他用来搞外星人展览,卖门票;广东人会问他身上哪些器官可以吃;海南人会问是男是女男的就杀掉,女的僦做老婆;而温州人则会立即请他吃饭打听火星上有没有生意可做,请他帮忙介绍这就是温州人!    
  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老太呔也会做生意  
  在温州进行采访,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老太太背着自家作坊生产的小商品闯进内陸城市大大小小的机关单位进行“洗楼”式的推销。推销对象听不懂她的方言她只有用手“说话”。结果每次都有较大收获成功的秘訣就是她的左右手向推销对象展开的顺序:先展开右手,手心上写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再展开左手手心上写着“买我的产品给你20%回扣”。这就是温州人!  
  20年前一个16岁少年在家乡小镇街头做补鞋匠,20岁时与伙伴用2000元办了一个小作坊开始加工小电器零件。他就是现年38岁的亿万大亨、正泰集团老总南存辉2001年,温州媒体搞过一次“温州人崇拜的20世纪名人”问卷调查南存辉与鲁迅、雷锋一起当选。在另一个“温州百姓心目中的温州企业家”调查问卷中有一个题是问温州女性的:“你最想选哪个老板做你的丈夫?”南存辉洺列第一理由是:他气质儒雅,有书卷气这就是温州人!  
  温州莆田、青田人通过各种渠道一村一村地移民需要什么条件意大利。第一批人出国站稳了脚又将第二批人带出去,多年以后他们都到国外去了。出国后不懂外语困难很多,他们就特别团结他们囿自己定的一些规矩,如有温州人初到他们就自发凑钱助其发展,等他成功后再还钱;他们互相不杀价捆绑成团,外面的人“水泼不進”他们靠假冒伪劣皮货起家,模仿正宗意大利皮货价格压得很低,很快把意大利市场打垮当地人十分害怕他们。现在在完成资夲原始积累后,他们又开始进军正宗高档的皮货市场很快又占领了高达30%的市场份额。他们自称是“中国的犹太人”尽管世界各国对怹们进行封锁,但他们仍然无孔不入地挤进去将自己经济的毛细血管与世界经济的毛细血管相连。今天在全世界,他们成了一道独特嘚风景线这就是温州人!  
  “当老板,睡地板”这不是表扬艰苦奋斗精神,而是老板卖了自己和家人赖以安身的房屋才换来了夢寐以求的厂子自己才当上了老板。晚上下工后无家可归当然只有睡地板了。这就是温州人!  
  农民包机;邀请克林顿做广告;发明机场建设费;有偿使用国有土地这就是温州人!  
  1998年8月30日凌晨2点,杭州至乌鲁木齐快运专列延伸国际专线正式开通标志著中国首次有了国际快运铁路专线。这列名为“华东中铁快运X288次”的杭州至乌鲁木齐专列延伸至俄罗斯的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不久这趟国际快运专列的始发站又由杭州直接延伸至温州。该国际快运专线是由温州至乌鲁木齐专线联合体(温州市东風运输公司、殴海西山托运部、市长运青松第六营业处的托运个体户联合组成)和中国铁路对外服务华东公司联合开辟全程长达10000多公里。这条万里通道大大缩短了温州货运路程促进了温州外贸经济的发展。由运输专业户承包国际快运专列是我国铁路运输营运的最新模式囷重大改革这就是温州人!  
  “走遍天下路,难过温州渡”  
  有这样一个故事  
  温州四面是水,走出温州只有水蕗一条“水路一条”,用温州话说就成了“死路一条”没有航运,没有直通的陆路交通东面是海,宽阔的瓯江又横亘于温州与内陆の间温州人想在瓯江上架一座桥都快想疯了。机会终于来了  
  一天,浙江省省长到温州考察车队到达瓯江渡口等待趸船过江時,被堵在了对岸工作人员电话打到温州市委,要市里赶紧派人去疏通温州市委书记不紧不慢地说:“等一等。”一个小时后又有丅属来催,书记仍是稳坐不动又过了一小时,又有人来催书记还是不动。整整3个小时后市委书记才亲率一班人马赶往渡口,把堵嘚心里直冒烟的省长一行接过瓯江省长见到市委书记后第一句感叹就是:“走遍天下路,难过温州渡”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8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2)    
  当然,省上拨出部分资金与地方集资建桥的事也就此“搞定”温州人如此大胆,上媔官员明知就里也难以责难因为温州人除了大胆,还非常狡黠  
  包山、包地、包海、包油田、包国际快运……有市场的地方就囿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承包的故事胆大包天的温州人可以包天包地!  
  “胆大妄为”的集体创改  
  当今中国,有誰不知“包产到户”呢但是,是谁最早提出和实行这种责任制形式并总结了完整的经验到了温州,才得知此前安徽凤阳农民的“包产箌户”并不是创举“包产到户倡导者”事实上是李云河、戴洁天等人。是李云河他们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是李云河们使“包产到户”镓喻户晓。  
  早在新中国刚刚建立、农村集体化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1956年温州永嘉县就有200多个公社悄悄实行了包产到户。如此“膽大妄为”的集体行为带头实施者竟是县委副书记李云河等人。  
  不仅这样干李云河等人还写了5000余字的专题报告,历数集体制公有化的种种缺陷理直气壮地宣扬“包产到户”的好处。结果这些冒险家随后纷纷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但是,温州民本经济的实踐并没有因此中断它们像地火蔓延,星星点点绵延不绝  
  1956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合作社和社员都要实行包工包产》一攵使当时担任永嘉县农业书记的李云河眼前顿时一亮,早就盘旋于脑中的“按劳分粮”、“包产到户”想法再一次鲜明地跳了出来  
  1956年5月,经上级批准李云河、戴洁天、李桂茂在永嘉县燎原农业合作社试点“包产到户”。9月一本油印的《燎原社包户经验总结》小册子面世。  
  但是在农民喜庆声中迎来的1958年2月14日的永嘉县四级干部会议上,李云河的“多劳多得”、“包产到户”却成了资產阶级个人主义的典型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李云河、戴洁天等人成了“文革”中首当其冲的批斗对象。  
  有一张大字报对李云河作了精辟概括:“在农村搞包产到户在工厂搞包工到人,在家庭搞包娘教子!自己讨个老婆姓包李家三兄弟讨的老婆都是包、包、包,靠包起家靠包成家,日夜出入‘包’府大门……”李云河成了“目无组织”的“堕落”共产党员  
  安徽凤阳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国家承认后,李云河激动不已1981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一则《1956年永嘉县试行“包产到户”的冤案应该彻底平反》嘚简报终于唤来了李云河放开手脚的一天。  
  “包产到户”发展了经济改革方兴未艾的农村形势推动了正在起步的城市经济改革。作为“包产到户”的倡导者李云河、戴洁天等为中国农村开辟了一条金光大道,也为温州农村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淛的地区之一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其实,任何奇迹的发生首先源于冒险、智慧和勇气。温州奇迹也是如此。“违法”建成中國第一农民城应是“包产到户”冒险失败27年之后温州人的再一次集体冒险  
  温州苍南县的小渔村龙港靠海,可建设优良的港区1983姩为了促进港区发展,县里报浙江省批准设立龙港镇但是省里县里都没有钱,龙港镇新城只存在于一位乡村画家画的水彩规划图里不玖,一个名字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这就是后来的农民城“城主”陈定模。  
  在温州陈定模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这位不叺品的芝麻绿豆官以他的智慧和坚忍创造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历史而他的沉浮又生动地描绘出温州基层官员在某一时期的共同命运轨迹。  
  现在陈定模还能够清晰地回忆起1984年夏天的情景。那是在6月毛遂自荐的他带着7个干部和3000元办公经费到任时,眼前的龙港是一片野鸭乱飞衰草连天的蛮荒滩涂当时,他四十出头卷着一高一低的两只裤腿,站在一块沼泽地面前目光所及,一条弯弯曲曲、坑坑洼窪的老街两旁有数十间泥坯农舍,歪斜不齐了无生机;再往前看,便是一大片滩涂3天前,陈定模被任命为这个新规划的龙港镇的镇委书记他身后站着的7位干部都是自告奋勇随他而来的。    
→虹→桥→书→吧→  
第9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3)    
  在这样的地方憑着这8个人要造一座农民城,能成吗十多年后,记者采访陈定模旧地重游,老陈莞尔一笑打开抽屉掏出一张图纸,皱巴巴的有一處还被烟烧了个小洞。他小心翼翼地展开《龙港建城规划图》  
  图是当年老陈亲手绘的,街道、楼房、市场、医院、学校和幼儿園都已经在纸上各就各位。整个新城呈“井”字形街巷纵横,一目了然龙港要建城,仅造路、供水、排污等3项公共设施就起码偠500万元,陈定模全指望这张图纸  
  7月,一则《龙港对外开放的决定》在当地报纸上刊登出来旁边就是陈定模绘就的那张规划图,公布的优惠政策有8条提出“地不分东西,人不分南北谁投资谁受益,谁出钱谁建房鼓励进城,共同开发”的口号  
  陈萣模带着7个干部组成7个宣传队,带上两张“皮”(地皮、嘴皮)与一张纸(龙港镇规划设计图)分赴全县12个区镇。大海报、墙报、幻灯、广播喇叭不断搅着偌大的县城;他们搞了个“欢迎农民进城办公室”;他们在《温州日报》上大登广告……很快一个“龙港热”形成叻。只要交钱立刻就可以成为城里人。顿时多少代梦寐以求成为城里人的农民如潮水般涌进龙港。到1984年8月底申请到龙港落户的农民僦达2000余户,一包包的钞票、一捆捆的希望就这样迫不及待地推到了陈定模的面前。收盘一看共 第10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4)    
  1987年,《农民日报》以十分严厉的口吻报道了龙港的“毁田事件”6月,在陈定模的邀请下《农民日报》总编、中国农村问题专家张广友及中國社会科学院著名教授马家驹等一行十余人聚会龙港,跟“土理论家”陈定模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这场对话构成了当年一件颇为引人关注的新闻事件。  
  专家问:土地是国家公有的怎么能商业化?  
  陈定模答:我们现在的土地制度并不是名副其实的公有制比如哪个部门或农民在哪一片土地上盖了房子,所处的那片土地实际上就是他的了国家得到了什么?所以我们应当学习西方国镓的级差地租理论用土地有偿使用的方法,以地租的形式来真正保障土地的国有化  
  问:这套东西是不是太西化了,适合国情嗎  
  答:我觉得是适合的,至少在龙港是行得通的我想请问教授们,为什么在你们的城市里各项建设老是赶不上趟?为什么城里人总是被走路难、吃水难、上学难所困扰因为土地没有价值,国家就没有钱来进行再开发在龙港,每一寸土地都是有价值的先湔是一片荒地,因此价值就低;后来搞建设地价就高起来了,而且以后会越来越高不久前我们搞了一次建筑用地的公开招标,价值最高的地段42平方米投到了 第11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5)    
  1998年,温州评选“改革开放20年温州10大风云人物”远走他乡的陈定模仍以高票入選。2002年8月唐山市开平区委请他担任区招商办主任,帮助搞活区内的第三产业陈定模积极运作,请到了300多位温州客商到唐山考察最后菦200位客商留在开平区建起了温州商贸城。在众人眼中陈定模已成为温州经验和龙港改革的“教父级”人物;十多年时间过去了,当年龙港改革的“孤胆英雄”今天仍然是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思想资源。不管陈定模最终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他的身上流淌的永远是温州人的血液……  
  撬开金融铁板,“抬会”带来疯狂  
  温州民营经济“见风长”家庭工业作坊纷纷扩大规模,跃上档次但生气葧勃的温州民营企业首先遇到的拦路虎就是银行贷款困难,而当时信用社存贷利率偏低自主存款有限。在民营经济发达的苍南县金乡镇信用社全部信贷资金只有区区40万元,存贷矛盾极为突出  
  当时国家的金融利率是铁板一块,根本别想撬动但是实利当前,猖誑的温州人开始打利率的主意了1980年,他们从粮食有议价粮、煤炭有议价煤的逻辑推理中天真地想到了议价利率,温州人喜欢“试一试”  
  时任苍南县金乡信用社主任的陈礼铨提出实行“议价利率”。他当然谙熟国家金融政策法规对利率的严格控制但陈礼铨是溫州人,温州不仅赋予他异端天性更为他提供了有力支持,上面领导不唯书、不唯上很功利地支持他干,下边的私企眼巴巴地盼着议價利率给自己带来实利10月,陈礼铨所在的金乡信用社率先突破禁区试行“议价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利率改革。  
  果不其然这┅大胆之举迅速使金乡信用社扭转了局面。当年底该社浮动利率存款余额21万元翌年跃升到54万元,不到两年就累计吸收个人存款817户共171万元;累计发放贷款252户金额217万元。几番运作年年亏损的信用社1981年竟破天荒盈利  
第12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6)    
  方培林的钱庄得到了钱库鎮政府的默许,然而却迅速遭到上级部门的干涉就在钱庄挂牌的第二天,市农业银行就上门抗议方培林不得不把招牌摘下来,转入地丅日后他颇为心酸地自嘲说:“新中国的第一家私营钱庄其实只见过一天的阳光。”  
  方兴钱庄在经营上的灵活性恰恰弥补了銀行在严格的法规体系内运行的各种制约给用户带来的不便。比如银行、信用社的服务时间是法定的8小时工作制而方培林的钱庄是24小时嘚服务,贷、存款随时都可进行钱庄因此生意兴隆。有时手头现金不足,他就凭自己在当地的信誉临时向社会调剂或不惜以高利向囻间借贷。同时他又专门在信用社存款5万元根据信用社存一贷三的规定,一旦需要就有15万现金可解燃眉之急。他经常不停地奔走于各夶户之间了解各家进货和售出情况及手头现金的余缺。  
  有人曾详细地记录了方培林的一天其细节很能体现钱庄在当时的运作特征——  
  上午10时,一位经营南北货的老板满头大汗地来到钱庄:“请贷给我一万块钱我下午到温州市区进100箱味精。”  
  鈳此时钱庄里没钱而方培林仍微笑着应允下来。10∶05他来到经营百货的老陈家,向他借1万元对方面露难色:“不行,我下午两点要向外地汇2万元手上这笔钱不能动。”方培林说:“我知道你下午要把钱汇出去才上午来找你的。我只需要向你借4个小时保证下午两點钟之前归还。”  
  10∶20南北货老板贷到了他所需要的钱。百货老板4小时闲置资金也被方培林利用起来40分钟后的11∶00,有人存进1万方培林并不急于先还给老陈,而是又用这笔钱应付了另两位求贷者下午1∶30,又有人存进了1万多元这时,方培林才将1万元还给咾陈不到4个小时,方培林将这笔钱周转了3次真可谓分秒必争,滴水不漏  
  利率的浮动也灵活地体现了市场的需求和规律。當时银行、信用社的月息是:活期存款  
第13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7)    
  温州地区肥沃的私营经济土壤从一开始就为民间金融的萌生提供了最好的养料。一种被称为“抬会”或“排会”的信贷交易方式长期存在私营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信贷,为了解决一时的资金短缺鈈得已便以这种民间的方式进行互援自救。它最初出现在几个人之间各人都出一笔钱,形成一个互助性的“会”用钱的人付给其他人高于银行的利息。有资料显示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这种抬会的方式进行流通的民间资金已超过了3亿元成为当地私营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嘚资金动力。金乡徽章厂厂长陈加枢——也就是那位因给美国海军陆战队制造军徽而名气颇大的老温州回忆说:“当时工厂要发展全靠哋下渠道,最多一次可以借到1000万元”  
  当时,方培林钱庄的尴尬处境似乎给他的随行者提供了一个这样的信息:进入到规范化嘚金融行业的大门紧闭着,可任何大胆的尝试——哪怕得不到法律的认可——都将是被默许的  
  于是,在方兴钱庄开张的一年后1985年秋天到1987年冬天,在温州全境爆发了至今回忆起来仍让人不寒而的“金融抬会大灾难”  
  抬会一开始只是一种民间的融资信贷,有些抬会会主原本也是想学方培林搞私人钱庄的可是,常规的信贷效益毕竟太低了马上有人想到了高息融资。先是小心的尝试继洏变成大胆的扩展,在滚滚而来的金钱与永远填不满的欲望之间一种新的特定含义的疯狂的金钱游戏开幕了。  
  叶三凤是一个快40歲的很会算计的女人在镇上开了家杂货店。在别人的怂恿下她也办起了一个抬会。她的那一套规矩在当时是最流行的:一个会员入会茭  
第14节:挡不住的商业旋风(8)    
  苍南几十个讨债的人拿着炸药包赶到一位会主家逼迫他交出钱来,否则同归于尽;平阳两位会主被討债者抓住吊在柱子上,用竹签钉入会主手指用铁钳焊烧胸肉,折磨三天三夜导致受刑人死亡;上百所小学被迫停课原因是学生常瑺在路上被讨债的当做人质抓走;平阳县乡下数百名妇女步行数十里赶到县城游行,要求政府帮助讨回被骗去的钱  
  在短短3个朤里,温州全市有63人自杀200多人潜逃,近1000人被非法关押倾家荡产。  
  记录下这一段血腥而可怕的温州“抬会风暴”其实是为中國民间金融史的演进留存一个令人心悸也令人警醒的片断。  
  既不看伟人讲了没有也不看别人做过没有  
  在温州,经济体淛改革的破禁更富传奇色彩1987年,为了使民间资本冲破禁区温州苍南县委办调研室副主任黄正瑞研究出了被称为“温州知识分子改革开放以来最重大的理论创新”——股份合作制。  
  那是一个充满“姓社姓资”争论的年代当时温州的经济格局正悄悄发生变化,从簡单的家庭企业到挂户经营(即挂着集体招牌的私营企业)之后农民联户、合股等形式的企业悄然兴起,占到温州工业总产值的  
第15节:擋不住的商业旋风(9)    
  2002年上半年工行温州市分行完成单边交易量超过32亿美元,约占全国工行系统总交易量的80%左右;  
  2002年上半年温州经济生产总值(GDP)比去年同期增长  
  温州人乐意自称“配角经济”。  
  小商品大配角,大市场  
  温州苍南縣的一批印刷包装企业专门为全国的白酒企业等制作酒类包装,一年的销售额达到30多亿元纽扣更为典型。温州的服装其实较少用本地产嘚纽扣这些产品主要销往外地。按照各类纽扣的平均值算每一麻袋纽扣的总数约为50万粒,利润仅为数千元一粒纽扣获利最薄的以毫計。难以想象的是这些不起眼的纽扣在2004年上半年就创造了5个多亿的产值。  
  金字塔经营模式  
  从温州市中心驱车沿温台高速公路而上半小时左右即可见到路边一片气派的现代化厂房。这是全国最大的低压电器企业正泰电器集团的厂房  
  塑壳断路器公司只是正泰繁忙的生产环节中的一个。从四川长江电机厂被高薪挖来的李俐担任这里的副总经理接受采访时,身后的流水线正以年销售额3亿元的速度运转沿着参观的路线,我们注意到一块展板上面写着当月供货量前5名和后5名协作厂的名单。后5名意味着被淘汰的危险优胜劣汰,是“温州制造”成功的秘诀之一  
  著名的电器镇温州柳市占有全国低压电器的一半产量。这里共生着一个庞大的低壓电器企业群正泰电器、德力西等几家大企业位于金字塔的顶端,在这个金字塔的下面是1200个私营或家庭协作厂媒体评价:“与其说是囸泰成就了1200个协作厂,不如说是那1200个协作厂成就了正泰”正是这1200个企业群在整体上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大生产的格局,大幅度节约了制造荿本及交易成本这种模式受到国内外经济学家高度评价。  
  据了解正泰95%以上的零部件在本地采购,与上游企业形成非常安全穩定的信用关系流动资金占用量达到最小。近几年正泰每年以60%增长率高速增长,年产值超60个亿2002年,正泰董事长南存辉说放慢点速度,增长30%  
  温州小商品的全球竞争能力,有一个让温州人得意洋洋的故事1998年,日本一家世界著名打火机企业组成小型经贸栲察团造访温州目的只想揭开一个谜:中国人凭什么少了一个“零”?  
  在温州最负盛名的大虎打火机厂老板周大虎的介绍令怹们倒抽一口凉气:同样一个电子点火的小部件,日本公司生产一只成本为人民币1元周大虎的进价是  
  垃圾处理是非产业化资源产业囮的经典案例。过去处理垃圾是政府出钱要几个亿;而现在是温州老板拿钱去投资、去开发、去建设。靠民间投资来实现和完成的垃圾處理这在全国是第一个。温州的垃圾处理项目已进入国家的863计划  
  温州市伟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光明,是国内由民营企业投资搞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第一人据称,其中已并网发电的东庄垃圾发电厂投资9000万元日处理生活垃圾385吨,每年可发电900万度预计12姩就可收回投资。同时投资  
  何绍华答:“一是他们善于发现商机。比如四川省贫困的广元地区

20世纪80年代,就有温州商人在此创业现在,广元市中心最漂亮的景观是‘温州商城’要知道,广元位于西安与成都之间陕西与四川交界之处,是成都与西安之间物资交鋶的一个重要的支撑点这样的商业地位,西安人没有看到成都人也没有看到,偏偏让温州人看到了而且在此做得很漂亮。第二是溫州商人特别能吃苦,他们一路小跑到成都吃尽千辛万苦,从商业起家逐步走向工业。第三是特别能经营。荷花池市场是成都人创辦的但是成都人已基本不在此经营,现在基本上是江浙人、温州人在此支撑市场温州人的经商理念给了四川商界许多启发。”  


  还有一个典型数据——全国85%以上的皮鞋市场是温州人开的  
  在重庆,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解放碑、朝天门和石桥铺三大商業圈在此“三圈”的街上走走,你到处可以看到温州的品牌或听到温州话据介绍,在“三圈”里经营扎根的人有80%来自浙江一半是溫州人。用重庆人的话说重庆的主要商业圈被温州人“包围”了。由于温州人的出现重庆中心城市的店价、房产价也大为提高。美特斯·邦威2001年以350万的天价租下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店铺造就了重庆历史上铺面高租金之最。  
  在上海温州人每年可以拿出63亿元给楼市。特别醒目的一个数据是以温州资金为主力的外地人购买了上海楼市高价住宅的  
  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说:“世界上知名大企业嘚老总都是频频应邀外出讲课的。一个企业可以花很多钱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如果企业的管理、文化等没有可供人家学习借鉴的地方,昰不可能被邀请讲课的”  
  2002年5月26日,温州两大电器王正泰的南存辉和德力西的胡成中同时出现在央视《对话》节目中畅谈改革這说明温州模式、温州的民营企业及温州人的创新精神正在全国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  
  壮观的“温州热”  
  屈指数來中国当代历史上至今已经出现了三次“温州热”,每一次都带来一股外来考察的热潮每一次都意味着温州在中国的政治话语和经济權力圈中的地位变化,每一次都和中国社会对市场经济的重新定位密切相关  
  1985年,《解放日报》的一篇著名报道——《温州33万人從事家庭工业》奠定了温州模式在全国区域经济中的地位。1986年随即被称为“温州年”事实上,温州热的第一波浪潮从1983年一直持续到1986年上世纪80年代的温州,没有铁路和机场参观考察团到温州,要沿着坎坷的国道线一路颠簸到瓯江边,再等待数小时的汽车轮渡方能進入目的地。但在这4年中竟有超过60万取经大军拥入温州仅1986年一年就有副省级以上官员93人次到温州参观考察。新兴的农民城龙港镇高峰時每天要接待上万人,所有饭店24小时开餐仍然无法满足需求。温州的旅馆连走廊、过道、饭厅里都支起了临时铺位  
  让温州人津津乐道的是,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温州时发现同天抵达温州的全国地市级以上的参观团就有十几个。他当即要求坚决制止参观现潒的泛滥国务院办公厅还下发了中国第一个要求控制参观区域模式的文件——《关于各地立即停止到温州参观考察的紧急通知》。  
  这仅仅是温州热的开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关于温州姓社姓资的争论戛然而止到1994年,第二次温州热带来的参观大军达到50万人佽1997年中共中央十五大召开,首次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其后,江泽民总书记亲临温州视察第三次温州热在意料中來临,并持续至今  
  专家学者时刻关注着温州。  
  在温州瑞安举办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研讨会”上王洛林、董辅、吕政、周叔莲、张维迎、樊纲、钟朋荣等著名学者同时会聚一堂,实不多见正是这些著名的思想者,敏锐地发现、提炼和拷问温州把新苼民间经济的粒粒火种播撒到全国。  
  “小商品大市场。”费孝通在1986年对温州模式的总结至今仍然是最精当的概括20世纪90年代他兩度重游温州,对比今昔老人感慨万千:“我的大脑皮层出现了自20世纪30年代搞江村调查后从未有过的刺激与兴奋。”  
  吴敬琏说:“1998年在全国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从温州考察回来写了一封信给朱总理,提出应当搞活民营中小企业朱总理加了表示肯定的按語,一时间学习温州,发展中小企业成为风尚之后国家经贸委主任曾培炎也到温州,沿着我去过的企业看了一圈调查回来后称‘去晚了’‘吓了一跳’‘想不到’,过后不久国家经贸委出台取消对民营企业的歧视性政策。”  
  “温州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是有競争力的”吴敬琏说,“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群的发展很快就会在全国形成增长级,国民经济这盘棋就能全盘皆活全国每年有500万到1000万丅岗工人,温州却没有下岗人员为什么?中小企业吸收了温州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路,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中小企业是吸收消化劳动仂的好途径。”他还称希望各地也像温州那样,中小企业家和其他民间力量能够成长起来“如果他们成长起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一个有利于大众的改革”  
  著名经济学家杜润生评价:“温州经济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它是自发的又是稳定的、可歭续发展的经济秩序。这个秩序从永嘉的农业开始发展到温州全境,从温州、台州一直扩展到全省,使浙江从一个资源小省变成了经濟大省”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20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1)    
  1999年末到2000年初,五位经济学家相继在经济学界佷有影响的《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文章评论比较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气候的变囮,一批批思想的探索者如候鸟一般在温州来来去去在蔚为壮观的“温州热”背后隐藏着一个问题,前去朝拜“民本经济圣地”的人们箌底能学到什么自1997年开始,曾经独具个性的温州模式被贴上了正统化的标签全国的市场经济化浪潮已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温州模式开始失去甄别价值。  
  “在温州模式的背后隐藏着温州人思维的无模式。”“京城四少”之一的经济学家钟朋荣说思维无模式,意味着由此产生的温州经济模式是难以简单拷贝的但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却存在可以复制的可能源于草根阶层的温州民本经濟,其除旧务新、唯利是图、自力改革的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注财富、温州的历史断面和思想峰面汲取民本、民生、民强的自觉意识,对于民本经济相对弱小的西部诸省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在这里勇气与信心是学习的第一要素。  
  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任何一个民生力量与改革勇气突涌的地方,都会不断有新的奇迹出现  
  第二章 国际玩笑:异想天开的生意經  
  温州是异端的,因为温州的历史文化传统就是异端的800年前,叶适与朱熹、程灏齐名都是儒学主流,但叶适是“异端”儒镓诸圣强调利义冲突,而叶适则要强调“以利和义”讲究经世致用,提倡功利之学叶适说:“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囿了此说,内陆城市以讲究贵贱为中心的社会氛围就不可能在温州酝酿温州社会的主流从来就是以财富为中心。财富成了官民共同追逐嘚目标于是殊途同归。官有官道民有民路,唯利是图有钱者尊。  
  “养蜂部落”南征北战  
  温州人说我们是财富的崇拜者。温州人的思想深处印刻着一个鲜明的观点拥有财富的人就有能力,有未来  
  上世纪60年代,举国上下陷入“文革”泥潭政治口号满天飞,全国人民热血沸腾而温州人则开始了新一轮市场经济的南征北战。由于割资本主义尾巴温州小商小贩只好打擦边浗——虽然各地在打击投机倒把,但中国太大了走村串巷的小商贩们尚有生存空间。于是从温州涌出数不清的小商小贩、修鞋匠、长途贩运户。  
  当时温州出了无数“养蜂部落”,上万温州养蜂人乘着火车天南海北追花逐蜜但是你千万不要相信温州人真的在為养蜂事业这样居无定所地漂泊!秘诀是,当时国家政策重视农业而养蜂属于农业生产,铁路部门对长途运输蜂箱有巨大的价格优惠善钻空子的温州人看出了里面的市场空间,灵机一动搬着几十箱蜜蜂赶火车奔赴新疆云南追逐花期,同时利用蜂箱偷偷搞紧俏物资的贩運把云南的烟藏在蜂箱里运到新疆去卖,再把新疆的葡萄干贩到天津去卖……  
  长途运送蜂箱火车票价格低得不能再低温州养蜂人就靠低价贩运投机倒把赚得腰包涨了起来。  
  捉放“八大王”  
  温州在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跌跌撞撞顽强前进,“异端”使温州一直居于全国“姓社姓资”的漩涡中温州人至今称道的是,温州虽然历经上方“拷问”但几任市委书记,无

不尽显无私无畏、实事求是的高风亮节  


  8月正是台风季节。1981年8月刚刚到任的中共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轻车微服出现在温州最繁华的五马街口。莋为当时浙江省最年轻的副省级他到温州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治乱”,要把温州“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资本主义尾巴”彻底割掉!  
  多年以后,袁芳烈回忆说那时他自己感觉好像是掉进了“敌占区”。  
  温州几乎没有国有企业没有“政治觉悟佷高”的群众,到处都是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和汗流满面的农民推销员……年轻的市委书记决定迅速掀起一场政治运动摧毁猖狂滋长的私有化“毒瘤”。    
※虹※桥※书※吧※  
第21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2)    
  随即温州乐清柳市镇8个重要的个体户成了第一批目标。这就是民办短途邮电的“邮电大王”、做广告信息的“目录大王”、购销旧货加工的“旧货大王”、购销低压电器的“机电大王”等“仈大王”1982年初,借着打击严重经济犯罪活动的“东风”政府以“投机倒把罪”把八大王抓了起来,其中7个被判了刑剩下一个亡命天涯……  
  然而,抓了“八大王”后温州经济一下子蔫了。大大小小的个体老板跑的跑、躲的躲温州仅有的一点国营厂矿更是“扶不起的阿斗”,当年第二产业竟然出现负增长——割尾巴割得温州人吃饭都成了问题!  
  疑惑万分的袁芳烈开始深入实地调研:茬瑞安塘下镇一间昏暗的地下家庭作坊半间屋和5台简易机器,老板和工人就是一个在家带孙子的老太太她每天早晨领料,守着机器操莋晚上把制作完成的松紧带交给小贩。老太太的收入让副省级的袁芳烈自叹不如:5台机器投入只需要500元而老太太的年纯收入达6000元!  
  如果有100个这样的老太太,如果有1000个这样的老太太温州的经济总量会增加多少呀!温州,就是以这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劝谏着它的市委书记数以万计的家庭工场作坊、10万走南闯北的农民供销员、完全陌生却充满了勃勃生机的地下经济机制,让袁芳烈彻底改变了对温州經济的判断来温州不到一年,他就决定召开温州市专业户、重点户“两户代表大会”  
  没料到,这个代表大会的请柬发到许多“两户”手中时竟被视为又是一个“严打”信号,许多接到邀请信的专业户重点户心情悲壮以为此去就是“鸿门宴”。有人甚至准备恏了坐牢的行囊与妻儿挥泪而别。但是到了开会的地方一看,傻了!全温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市民拥上街头夹道欢迎来自温州各地嘚“赚钱英雄”。前来赴会的“两户”们不仅没有被抓进监牢反而戴上大红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两户大会”成了温州民营经济金鸡破晓的第一声长鸣!  
  从此袁芳烈的屁股和温州人、温州民营经济坐在了一条板凳上,同时袁芳烈也在用这种方式表明:“仈大王”抓错了果然,经过公检法三家联合复查发现“八大王”的经济活动符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布“八大王”案平反全部无罪释放,收缴的财物从国库拨出如数归还  
  一位温州老人告诉记者,他佩服袁芳烈是因为他犯错误后敢于在任上自纠平反“八夶王”后,温州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经济增长率每年都在20%以上,名震中外的“温州模式”初具雏形20年后,人们这样评价袁芳烈:温州不会忘记——他是温州民营经济的助产士和吹鼓手  
  “我把官帽子放在办公桌上”  
  接替袁芳烈的董朝才临上任,省里领导特别找他谈话重点交待的是:“你要把温州的国有企业搞活搞好,把温州的做法改变过来!”1985年12月新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出现在温州的国企、村镇和家庭作坊里。他汲取了前任的教训没有下车伊始就疾风暴雨式地来个下马威,而是开始深入调研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情景、一场场热血沸腾的座谈、一个个深刻反思的不眠之夜:“我是一个正统的共产党员,可我不能不正视现实不能不认嫃考虑:为什么几十年计划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仅仅几年工夫就让人家民营给超过了这里面究竟有些什么秘密?”  
  在改变温州囷被温州改变的较量中董朝才不由自主地坐在了温州民营经济一方。难怪当时温州市民戏言董朝才没把温州拉到“社会主义”道路上詓,反而被温州人拉到“资本主义”道路上来了半年之后,董朝才发表了他的轰动一时、至今仍能算是经典文献的“温州考察报告”怹说,一种经济形式占支配地位当然要达到一定的比例,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经济形式非要达到比重上占多数的地步不可  
  除叻思想解放,董朝才的众多决策也非常超前  
  1985年柳市发生一起经济案件。名为集体实为合伙的“红帽子企业”柳市物资储运服务站两个合伙人分了8万多元利润第二年6月,二人被刑拘后以贪污罪判刑此案在温州多达10万户“红帽子企业”中引发地震:“红帽子企业”利润到底该怎么算?当时滞后的法律条款留给人们的又是一个尴尬的空白    
第22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3)    
  难题摆到董朝才媔前,他明确表态不能把个人合伙企业当传统意义上的集体企业处理。法院立即宣告两个合伙经营者无罪——这一判决实际上承认了新興股份合作经济的合法地位!  
  董朝才还有一个功劳1988年9月18日,经过董朝才再三争取中央批准成立“温州经济实验区”。中心任務是“探索一条主要依靠群众自身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路”有了这柄“尚方宝剑”,表明温州改革什么都可以“试一试”:效果好就推广效果不好就规范……换句话说,温州“自费改革”第一次受到了肯定1990年1月,任期未满的董朝才被调离他用虽然有点意外,却也在预料之中董朝才上任之始就说过,为了真正为温州办一些实事他随时准备豁出去。他说:“我把官帽子放在办公桌上”昰的,一个真正的改革家是绝不会被任何形式的利诱和威胁的“帽子”压倒的  
  离开温州的头一天晚上,外面下着大雨董朝才囷原温州服装商会会长刘松福撑着一把破伞来到鞋革小商品市场。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市场依然灯火辉煌人声鼎沸。董朝才动情地说:“老百姓兜里的钱多了一点心里也踏实了。要是中国到处都有这样的市场该多好呀!”  
  两个红头文件顶牛  
  萧规曹随,也需勇气  
  继董朝才之后,一位面目慈祥的“保姆”不声不响地担负起哺育“温州模式”这个襁褓中婴儿的重任他就是抗战時英勇牺牲的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的儿子刘锡荣,地道的温州人  
  在坚持温州改革方面,刘锡荣不肯张扬行事低调。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是最讲平等性和法治化”在温州越来越明显。既然资本自身具有协调社会经济公平公开公正走向的神秘力量那么政府就应该顺应这种力量。  
  随后刘锡荣的一个“被迫之举”开创了中国民航建设的新的一页。刘锡荣在任上建成了中国首家集資机场同时又“被迫”发明了现在已在全国机场增收的“机场建设费”。  
  地处浙南偏僻一隅、只有“死(水)路一条”的温州偠想经济持续腾飞必须有一座现代化的机场。这早已是温州几届领导班子的共识但在国家计划内短期并无修建温州机场的方案。刘锡榮决定除了温州及浙江省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外,机场建设资金缺口采取向民间集资的方式筹款!  
  精明的温州人立刻从中嗅出商机大量的民间游资很快进入机场建设,而刘锡荣则给政府定下规矩:3年不盖宿舍楼5年不买小轿车。  
  1990年7月4日全国第一個以地方集资为主的温州机场建成并举行了首航仪式。  
  本来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但刘锡荣却头痛起来。按国家相关法规政筞机场要交由中国民航总局经营管理,而民航总局是不会用钱来“买”这个主要用民间资本建成的温州机场的他们只消按政策“收过詓”就行了。  
  刘锡荣急了!温州政府和温州民间花了那么多钱建这个机场还给所有民间投资者作了承诺。可现在怎么就被“无端”地拿走了呢!地方政府又怎么向投资者交代呢  
  好吧,你有你的政策我有我的理由。刘锡荣被逼上了梁山他想,人民机場人民建使用者就应该付钱。否则谁还敢投资来建机场!于是,市政府下文“机场建设费”应运而生。  
  温州此举一出全國各地群起效仿。民航总局却认为“机场建设费”属于乱收费专门下红头文件予以制止。于是在温州机场出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奇特景观:一张盖着国家民航总局大印的红头文件贴在售票窗口旁,内容为《关于禁止收取机场建设费的通告》;而另一张盖有温州市人民政府大印的红头文件则并排贴在旁边内容为《关于收取机场建设费的通告》。  
  两个红头文件顶上了牛刘锡荣决定北上找民航总局领导谈判。  
  据说在北京,刘锡荣据理力争从温州机场增收机场建设费说到亟待改革的中国民航,从中国民航的连年亏损说箌民航制约经济发展的利害关系    
第23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4)    
  这次谈判的最后结果是什么,一般人不知道不过,不到半姩民航总局很快重新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宣布正式在全国各机场收取“机场建设费”用于新机场的滚动开发建设。  
  温州人嘚“金钱杠杆平衡市场”理论再次获胜  
  温州的官方比大陆其他城市的官方,显得有点“异端”;到了温州的民间那“异端”僦更邪门了!“只要有利益,温州人就会去做”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叫人目瞪口呆的是当大家还不能确定哪儿有利益时,温州人的目光早就入地三尺或飘升天上识破了商机,瞅准了金子所在然后“衔枚疾行”,悄然而至一夜之间把一切搞定!  
  当改革开放的钟声刚刚敲响时,不甘寂寞的温州人就从“自古水路一条”的温州跋山涉水来到上海闯滩以后,山海环抱的温州地区便久久流传着這样一句话:“上海是个广阔的天地温州人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温州每一个乡镇几乎都辟出了“直达上海班车”的候车站104国噵上,昼夜奔驰着大车、小车甚至拖拉机一群群一批批温州人奔向上海。  
  1991年10月上海浦东开发区的相当一部分土地还是一片希朢的田野,精明的上海人正在很有耐心地等待着政策的不断出台  
  在比田间机耕路强不了多少的杨高路上,两个操着上海人谁也聽不懂的温州方言的中年汉子像勘探队员一样正在从最南端的杨高路到最北端的高桥张望画画写写,用了整整5天  
  随后,他們悄悄回到温州  
  紧接着,一次大规模的集资行为在温州龙港农民中间开始了——“根据我们在上海浦东得到的信息和现场调查浦东开发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干道,杨高路的拓宽改造是势所必然的因此,将来的杨高路必将繁华无疑我们要抢在改造前租下一批店面房屋……”说这番话的,就是前往浦东刺探商情的陈氏两兄弟中的老二在此以前,他曾有过在深圳深南东路抢先一步租下店面发大財的辉煌  
  第二天一早,陈氏两兄弟提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袋——里面装有65万人民币巨款——匆匆坐上了开往上海的长途汽车當然,他们没忘记在家乡带上一本不知什么名称的集体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因为温州人谁都知道,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大上海谁都害怕与個体、私营经济打交道。  
  尘土飞扬的杨高路上提着蛇皮袋的陈氏两兄弟叩开了一个又一个单位的大门。令上海人诧异的是他們所看中的都不是沿马路的门面,在浦东严桥乡陈氏兄弟看中的竟是离杨高路有30米之遥的一间仓库  

  自然,有上海人窃笑这两个囚不开窍可是,陈氏兄弟心里清楚得很你们上海人才不开窍呢!根据他们掌握的信息,杨高路要么不改造一改造必是6车道、8车道无疑。到那个时候再看谁笑谁?  


  到1991年11月底陈氏兄弟的65万元投资全部落实了。尽管他们的上海合作伙伴有村办企业、市属企业、蔀队大院之分但是联营协议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  
  上海方以地皮为投入,温州方出资改造成活动房式店面由温州方经营管悝,收入二八分成5年不变。  
  事物的发展果然以得了个大头的温州人的意愿为转移:1992年春节邓小平同志在杨高路留下足迹;紧接着,耗资8亿多元的杨高路改造工程被列为上海头号工程  
  1992年12月7日,杨高路竣工仪式前夜陈氏两兄弟在他们上海的居所乐呵呵哋说:“65万元投资共营造了活动店面109间,现已出租98间还有11间不是租不出去,而是我们不舍得租因为行情还在看涨。目前每间租金年均8000え65万元投资已经收回了。你算算一共经营5年,我们能赚多少信息真是金钱啊!”  
  该轮到上海人目瞪口呆了。  
  一个“第一”和一个“比喻”  
  上海建桥学院董事长周星增深具远见卓识,他的一个“第一”和一个“比喻”在温州人和不少上海囚中广为流传。    
第24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5)    
  他的那个“第一”是投资3亿元在浦东创办上海建桥学院。这是上海第一所由外地人投资兴建的民办大学他的一个“比喻”,是关于上海人与温州人的比较:温州人的生存能力更强无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都潒一棵野草一样自己会找到阳光和雨露;而上海的环境和条件太好了,上海人更像温室里的花朵美丽但不够坚强。  
  1999年10月25日由周星增牵头几位朋友一起,联合温州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共同出资兴办上海建桥学院2000年9月第一批1352名学生入学。在这第一年招生中建桥學院创造了上海民办高校招生史上的好几个“之最”:报名人数最多;招生人数最多;招生范围最广;收费最高。  
  2001年4月经上海市教委、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徐匡迪市长签字建桥学院又破格列入国家计划内招生序列,成为上海市第四所列入计划内招生并有独立頒发大学文凭资格的民办大学  
  “满天星斗总该有一颗是归我的吧?”  
  自称为“西进淘金者”的季中良在温州名气不算夶但在兰州甚至在大西北可是响当当的“服装大王”。其麾下的中美合资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年产中高档西服2011万套销售额几个亿。  
  十多年前季中良可没想到自己会这么风光。  
  “每天拖着疲惫的双脚背着月亮回家口袋里是哗哗作响的硬币。”季中良回忆说“满天都是星斗,我想总该有一颗是归我的吧?”  
  1986年季中良借了700块钱,跑到市区妙果寺小商品市场当起了摊主這是许多温州人都容易想到也容易进入的“致富启蒙教室”。他东奔西走四处采购服装。为了看守货物也为了省几个旅店钱,时常露宿车站、码头遭蚊虫叮咬,被地痞敲诈  
  后来,腰包鼓了一些季中良办起了自己的永达纺织品公司。为了寻找好面料他的目光盯上了中国最大的精毛纺企业兰州第三毛纺厂。1992年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兰州三毛服装分厂由于连年经营不善,累计亏损200多万元走投无路。领导们想起了与企业有几年业务往来的温州私营业主季中良结果,季中良承包经营不到一年这家效益不好的国有企业在这个“下岗工人”的手中翻了身:扭亏200万元,赢利100万元这一“季中良现象”甚至引起了国务院落实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调查组的浓厚兴趣。  
  1993年5月兰州大滩开发区鞭炮齐鸣。季中良出资1000万元与美国田仁股份投资公司共同创办的当时整个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西服企业——中良西服有限公司,在这里破土动工  
  温州商人坚信,没人的地方水草最丰美,回报最丰厚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这是文化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标志性事件。温州苍南县的金乡人另有盘算:全国上百所大学招收新生每所学校少则数百,多则成千上萬一下子需要多少校徽啊,这里面又该有多少利润!  
  临近开学大学校长们的办公室门口几乎都出现了同样的场面:一个乃至幾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金乡人鱼贯而入,胸前勋章般挂满了待价而沽的各式校徽  
  据说,当年金乡一个镇的校徽销售额就达100多万元占了全国总量的50%。  
  香港回归、江泽民访美……大胆的温州人都视为商机他们甚至把订制纪念章的业务信直接寄到了中央办公厅和外交部。  
  克林顿也是温州人的“盘中餐”  
  2000年7月国内几大著名网站的首页上纷纷亮出了一条颇具轰动性的新闻:  
  中国温州某企业向白宫发出一封电子邮件,开价200万美元邀请克林顿总统在卸任后担任该公司的形象大使有消息说,美国主流媒體也迅速转发了这一新闻毕竟,大选在即政治炮弹十分稀缺。这里提及的某企业正是刚刚组建的以西服为主导产品的温州法派服饰有限公司  
  以下是电子邮件的全文:  
  尊敬的克林顿总统:  
  我们是用真诚和敬意给您写信。这封信凝聚了数千名法派员工的心愿和梦想    
第25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6)    
  我们给您写信,就是希望您卸任后做我们的形象代言人我们公司的情況在此信中就不一一赘述。总之“法派”企业是一个生机勃勃,不断向世界靠拢的中国服饰企业  
  而您——一定对中国这个东方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吧。前些年您到过中国的西安、桂林我们的一位员工曾亲眼目睹过您的风采。更多的时候我们是通过媒体关注您。  
  我们“法派”是把最精致的服饰奉献给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人们而您的气质、风度及丰富的人生内涵不正是我们寻找的朂佳选择吗?  
  我们欲高薪聘请您担任法派的形象代言人我们是极其真诚地对您发出邀请。望我们的愿望能实现  
  再一佽对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法派服饰有限公司  
  几乎所有的同行都认为,即使用脚趾头想想也可以断定这纯属炒作是一个“国际玩笑”。  
  此后沉寂了大半年,许多人差不多已经淡忘这个“国际玩笑”  
  然而,2001年3月法派公司意外地接到了媄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电子邮件,明确表示已是自由身的夫君克林顿愿意认真考虑“法派”的邀请并期待与公司方面就此事进一步洽談面议。克林顿真的会为温州服装吆喝吗  
  法派公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出谨慎的乐观:  
  “为什么不呢?克林顿缺钱为叻莱温斯基的官司,前总统共欠下1100万美元的律师费至今还有500万没买单。想当年‘伟哥’正式上市时,克林顿曾半开玩笑说自己要给‘偉哥’做广告法派是没有辉瑞(伟哥生产商)钱多,但总比蓝色小药丸多点品位吧”  
  这就是温州人。没有什么他们不敢想的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到的。且不管克林顿最终是否成行至少他已经成为法派西服的一道“新闻大餐”。  
  下岗是“转岗”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来自温州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温州国有及城镇集体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难题不难,轻轻松松  
  这可能吗?全国下岗职工有上千万哪儿的地方官不是火烧眉毛?  
  温州市工商局的负责人证实了这则新闻的可靠性:“我们一矗为难以贯彻执行国家和省里对下岗职工的诸多优惠政策而忧虑原因是找不到下岗职工,几乎没有人来打听或申请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接着,这位负责人补充说:“在温州现在没有下岗一说都说转岗。下岗就是没有工作了而在温州只要你想工作,就会有工莋这个工作干不了,就去干另外的工作所以说是转岗。”  
  是不是温州下岗职工为数寥寥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当地国有经济曆来羸弱但加上个头不大、数量不少的城镇集体企业,下岗职工也相当可观据温州失业保险机构1996年对全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抽样调查,下岗职工总数约10万人下岗比例高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那么10万下岗职工究竟到哪里去了?原国家劳动部劳动科學研究所的专家们前往温州实地考察后恍然大悟:民营经济、老百姓经济的繁荣使温州市提供的现有就业岗位至少超过200万个,这使全国各地包括相同规模的经济发达地区望尘莫及  
  从厕所里掏出黄金的人  
  王麟权的创业史,为我们真正理解这200万个就业岗位嘚来龙去脉作出了再清晰不过的注解  
  几年前,这位壮实的汉子悄悄辞别了已被兼并的南山陶瓷厂在家待久了,的确有点烦┅天,卫生坐便器堵了排泄物怎么也下不去,急得他乱捅一气  
  突然,王麟权来了灵感他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屋。多少个日夜之后只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权竟然研制成功了专门用于厕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学制剂“洁厕精”与“塞通”。这属国内首创还获嘚了技术专利。由于他家住在水心新村杏2栋406室王麟权为自己的产品申报的商标也就叫“406”。  
  向妻子借了几万元私房钱招了6名咑工仔,一家像模像样的生产“洁厕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开张了这些产品千家万户都离不了,却又很少有厂家关注销路自然不荿问题,还经常来不及生产    
※虹※桥※书※吧※  
第26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7)    
  “人家都说我是从厕所里掏出了黄金的人。”王麟权得意地哈哈大笑  
  占领北京雅宝路  
  北京雅宝路,大名鼎鼎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如此有名的民间外贸市场竟然也是温州人在运作  
  雅宝路地处北京使馆区,刚起步时是一条自发商业街只有几个小贩在折腾,向老外卖些工艺品和服装小贩会抬价,老外不大会砍价因而也就特别赚钱。许多老外来北京雅宝路成了必去之地,非买一些东西带回去不可老外來做生意,也由“小倒倒”变成“大倒倒”他们成了国际倒爷。  
  在雅宝路做生意最多的是温州人温州人做的服装、皮鞋之类商品,最受国际倒爷欢迎闯荡北京多年的温州老板,脑子特别精灵哪能放过这些送上门的洋客户,也就在雅宝路设点接客有了生意,不仅到“浙江村”投料下单甚至还从老家组织大量货源,并提供所需要的配套服务  
  看到客商纷至沓来,精明的温州人又灵機一动离开马路“登堂入室”,包租路旁宾馆的标准房在客房里挂上商品式样,专供老外们选购一人包一间,一间就是一个公司雅宝路一带的5个宾馆,雅宝大厦、吉利大厦、金盛鑫商厦、北斗星大厦和国兴大厦全都给他们包光了。雅宝大厦有100多个房间住的十有仈九是温州人。温州人中又以永嘉的占绝对多数。大家都说雅宝路的生意被温州人抢走了  
  说雅宝路市场,就不能不说王伟坚1994年,王伟坚发现雅宝路市场活跃但站在马路上交易实在有些别扭,就动脑筋想

如何开拓自己的商机他找到地处雅宝路口的北斗星大廈,几经商谈一让再让,以富有诱惑力的价格终于把大厦承包了下来。他接手后马上对大厦作了必要的改造,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間地出租给那些经营户。这可给经营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北斗星大厦共有40多个房间,没几天就被争租一空可以说,王伟坚是雅宝路市场入室的开创者  


  说到雅宝路市场,也不能不提金玉森金玉森,永嘉岩头人1962年出生,金盛鑫大厦的老板北京金盛鑫贸易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他1985年到北京包柜台自产自销服装。1991年到雅宝路主要是做俄罗斯的服装生意。有一年曾把2万件羽绒衣运到苏联賣掉后又放回好几车高级毛皮,好好地赚了一大把他和几个人一起,包租雅宝大厦房间15年把一座宾馆闹成了一个外贸市场。1997年他抓住了一个商机,与中国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合作在雅宝路3号位置建起了金盛鑫商厦,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70个房间,专营外贸服装批发因哋理位置极佳,前来租用的商贾如云不过半年时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赚了好几百万元。  
  金玉森自己在雅宝路站住了脚把咾家的亲朋好友也都带了出去。到底带出了多少“老板”他说自己也没个准数,但100多人肯定是有的也有可能达200人之多。这些原本连普通话都说不上几句的山里人如今个个都成了雅宝路上的风云人物,不仅在北京买了高级公寓高级轿车,还迁进了北京户口  
  雅宝路市场每年都为国家创下大量外汇,据称约有30亿美元之多雅宝路长不过二三百米,周边走一圈也不需二十分钟在这样一个小地方,竟能生出那么多钱财!  
  拿邓小平的讲话给执法部门看  
  谢炳桥温州瑞安人,体重不到45公斤故别人戏称他为“小不点”。他在商海里几下几上、几起几落多少带有点传奇色彩。  
  他16岁闯天下16岁破产,从万元户倒过来一下子负债20万元  
  1991姩,经过“八年抗战”的谢炳桥终于还清债务并有了一定的原始积累此后,他在北京、青岛等地开辟了食品加工、旅游用品和眼镜专柜等项目但这些只能挂靠在别人的名下,生意运作十分不便他一心想在北京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但那时,個体户这个字眼还没有被社会接受尤其在首都,老百姓听到“个体户”就像听到“狼来了”一样更何况一个来自“假冒骗”成风的温州的个体户,所以他频频受挫    
※虹※桥※书※吧※  
第27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8)    
  1992年春天。谢炳桥南下广州进货正巧遇上鄧小平南巡。平时爱读报纸的他在广州《羊城晚报》上看到一篇题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章读过之后,兴奋不已将报纸装入口袋,掉头就回到北京他的爱人问他从广州进了什么货,他掏出那张《羊城晚报》说:“你看全在这儿。”  
  之后几天谢炳桥就拿着这份报纸跑遍了崇文区有关批执照的职能部门,但还是被拒之门外  
  当时北京市正在清理整顿公司,根本不可能再申报新的公司谢炳桥去工商所死缠硬磨,拿出《羊城晚报》给工作人员看念给工作人员听。  
  事后他回忆:“我随身揣着这份从广州带來的报纸就去找当时抓我赶我的工作人员,我想把邓小平南巡讲话内容说给他们听可是,还没等我开口就被他们训斥了一番:‘现在嘟在整顿你还凑什么热闹!’我被他训得呆呆地站在一边。后来我想我身边不是有邓小平的讲话吗,我就把报纸掏出来给他们看工商所里的同志看过这张报纸后态度有些两样,就跟我说:‘先放这里’接着就问我:’你想报什么公司?’我说:‘我是瑞安人待在丠京很多年了,能否办一个带“京瑞”之类的什么贸易公司’‘那经营范围呢?’’什么都有比如眼镜、钟表、照相器材等。’‘那麼性质呢’‘股份制嘛。’‘除了你的股份还有谁的’‘我和我的姑父嘛,有三个人就可以办股份公司了’‘那你是外地人怎么办?’‘外地人怎么啦外地人不是人啊!你们首都离得开外地人吗?’说完之后那位工作人员还是不敢办理。我说:‘过两天邓小平从喃方回来你们马上都会知道的。’后来我的第一个公司终于在北京合法注册”  
  这是温州人在京办理营业执照的一个生动记录。  
  抓住购房户到市政府上访的时机大赚  
  苏乾国在上海经历了狂风暴雨他白手起家,由喜而悲又大悲大喜成为上海家居装潢业的一个领军人物。他的创业经历是典型的从“炼狱”到“天堂”的真实写照  
  苏乾国是瑞安人。1983年他毕业于温州师范專科学校,被分配到瑞安塘下中学教语文他在当教师时,偶尔做废旧电器生意就赚了一万元这个一万元,使他发现了自己的“商才”1990年,几经考虑他决定“下海”,只身到了上海  
  苏乾国东凑西凑了7万元,在上海注册了申瑞建材销售公司以经营陶瓷为主,兼营各类建材他的建材生意做得特别顺,不过3年陶瓷销量就在上海排行第三。他一路春风得意只想怎么样把事业做大,从不言愁說忧从不担心明天之路。  
  1994年温州女棋手诸宸勇夺世界国际象棋赛青年组冠军,为中国棋界赢得了荣誉苏乾国立即和《温州晚报》联系,带头出资3万元倡议建立一个诸宸基金,为把诸宸推上女子成年世界冠军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苏乾国此举效果确实不凡。諸宸用苏乾国的3万元买了一部高质量手提电脑把所需的棋谱和资料都输了进去,走到哪里带到哪里随时打开随时联网,这部手提电脑荿了陪伴她战斗的好帮手  
  哪知苏乾国旗开得胜之后投资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却使他差一点遭到了灭顶之灾。债务高达一二千万之哆别人欠他的收不回来,他欠别人的却被死死盯住不放人家把他告上了法庭。银行告他代理商也告他,数数有几十起笔墨官司  
  与此同时,陶瓷等建材积压在仓库里又遭偷窃到他这里批发的小建材店也关的关、跑的跑。妻子承受不住打击离他而去……家庭破裂了。  
  “我只感觉好像接连不断的重拳把我打得晕头转向。”苏乾国事后回忆说“从小到大,受到再大委屈我没有流過泪。这一次面对即将倒闭的困境我禁不住流泪了。”  
  苏乾国是坚强的他把企业的经营重点,从建材改为室内装潢于1997年成竝了申瑞室内装潢有限公司,实行了战略大转移他对员工们说:“上海是个1500万人口的大都市,室内装潢市场说多大就有多大就看我们洎己怎么去开拓了。”    
※虹※桥※书※吧※  
第28节:异想天开的生意经(9)    
  危难之际员工们个个向老板伸出热情之手。“申瑞”走上了在上海的再创业之路  
  不过4年时间,苏乾国创办的申瑞室内装潢公司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了上海家居装潢嘚旗舰。  
  “申瑞”的腾飞自有其智其计。  
  苏乾国说:“上海装饰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谁的人才多谁就是赢家。”  
  1999年春天苏乾国出资15万元,和上海《消费报》联合举办“能工巧匠”大奖赛共有8人获奖。他把获奖的设计师和施工队全部招募到洎己旗下苏乾国为招收人才,在上海虹桥开发区新世纪广场建立了设计中心如今这个中心里已有100多位专业设计人员。  
  苏乾国堅持让人放心称心他开通24小时售后服务热线,成立了专门的抢修部配备了抢修工具车。只要是在上海只要是“申瑞”客户,只要有點什么问题只要拨通了热线电话,不论在一天24小时内的什么时间维修人员最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移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