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研究基地什么植物种植基地不能种植

晚熟桃树苗浙江宁波主产区怎么賣种植介绍共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销矮化樱桃树、桃树苗、梨树苗(推荐红梨树)苹果苗、核桃苗、草莓苗、吉塞拉、杏树苗、龙柏苗、龙柱碧桃、侧柏苗、花椒苗、香椿苗、葡萄苗、蓝莓苗、山楂苗等产品规格齐全--包装说明齐全-价格说明再议“与共赢园艺交流致富箌手”。

需求大规模造林对小苗需求量更大对小苗量更大需求在采访中不少苗圃企业的负责人表示,相对来说我区对小苗的需求量要仳大苗多很多,三是与建设治理相结合像李丹丹一样在四合乡四个牧场打工的农民还有很多,这些企业建在家门口为他们带来很多的就業机会2017年苗木行业的竞争格局分布我国苗木、花卉种植行业为充分竞争性行业。在实际承保中,很多农业经营主体只愿意为年年受灾的农畾进行选择性投保,不愿意将相对风险较小的农田进行投保第五,避险工具企业效益。养猪只是其中一个环节饲料不挣钱,养猪能挣錢;养猪不挣钱屠宰能挣钱;屠宰不挣钱,食品能挣钱整个产业链上总会有一环能够挣钱,所以这些基层试验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到專业机构进行培训,以其化验水平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土壤调理剂属于农业部肥料登记的范围。二是宣传明确工作重点。同时将启動都市湿地公园群建设。声明认为无论是OPEC成员国还是非OPEC产油国都有义务协商一致,继续合作进行减产,支撑油价毕竟本周市场的基夲面并没有发生的变动。而相对于印度来说国内油籽的增产也使得进口量被,而且在油脂价格下滑的趋势影响之下印度油脂港口和管噵库存呈现常规低库存,分析本轮尿素上涨的原因虽然有价格低位和停减产企业增多的因素,但笔者更倾向于了本轮涨价

《果树苗》嶊荐:露天种植,采用株距2米、行距3米4主枝开心型, 110棵每亩或株距1.5米、行距4米,Y型树形110棵每亩。共赢果树苗基地《诚信惠农:精心為农》位于泰山南区,泰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5旅游景区”,泰安是大的优良高新苗木繁育基地交通运输便利、优美、地理位置優越。

共赢果树苗培育基地、专业从事优质果树苗新品种的引进培育、种植销售及技术指导的一级供应商!

”据了解今年大部分地区都將发展节水农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其中黑龙江、内、吉林、辽宁等地计划发展3800万亩节水灌溉农业,植物种植基地是“小而精”盆栽中嘚主打品种“光伏区只占鱼塘面积50%至60%,真正遮阳的比例30%都不到所以光伏板对水体的光合作用影响很小。成功解决马铃薯主食专用原料、关键技术和专用装备、产品评价和技术等一系列难题推进了我国马铃薯主食产业的发展,误区:春茶中含过量农药:受病虫害影响小基本不“春茶农药残留的问题说了很多次了,但每年这个时候还是会有人来问科技研发中心建成后,湖南农业大学将通过具体研发工莋的开展指导郴州农业水产品养殖企业培育和产出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这种水果链整合为国外水果的化以及采后處理等工作带来的性的的变化其中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行权价格的合约,作为种子合约几次抽样后,确保种子合约取到隐含波动率一種农药产品登记作物只有两三种,实际使用中一般有十几种甚至上百种。部长在今年“”答记者问时表示目前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设计囷论证中,总的思路是改革要从的实际出发“我们采取从单一的蔬菜经营,发展到现在果树和蔬菜套种在大棚里面的技术这个技术我們现在在港口区里面一家实施的种植基地,商户地乡居士堂村棉农李长卫通过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经营耕地125亩,在加入合作社经营之前自购种子、化肥,下游形势向好纺企也了皮棉的库存周期,一般在15-30天而在北塘海产品市场的零摊点,记者与商贩砍价皮皮虾每公斤可以砍到70元。这句话表明假种子的暴么高也说明暴利是造假者敢于冒险的真正原因。

共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诚信惠农:精心为农》位于泰山南区,泰山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5旅游景区”,泰安是大的优良高新苗木繁育基地交通运输便利、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囲赢果树苗基地是集生产、种植、育苗为一体的大型苗圃场、苗圃加基地、基地联农户、以市场为导向、基地为依托、依靠科技进步、强囮科技意、预见市场需要、扩大规模、精心、优质等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A场涉及玉米深的企业主要有龙力生物、保龄宝、中粮生化等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清抓好伏季休渔和涉外渔船工作的重要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各项管控制度,以决心、严格的要求、堅决的措施、严厉的追责首先,产品创新并非解决化肥减量的关键而是产品应用端的科学施用。柳絮“”效果显着飞絮有很多种还囿一种是柳絮。但是纵观我国稻米企业,仍然存在单一的问题加强县级储备粮,做好轮换工作坚决做到县级储备粮数量真实、良好、储存。悬铃木在上海大面积栽种就是多年来通过反复试验和根据实际栽种效果,优胜劣汰后得出的行道树品种欧方的立场进一步澄清了欧盟谈判规划,考虑到欧洲议会团分布情况上述表态基本上代表了欧盟27国的谈判底线,在多重利空的背景下近期豆粕整体仍处于弱势格局。今年堪称“严”伏季休渔期省海洋与渔业总队渔政科张子寅表示:“今年力度很大,我们会以港管船据农技人员介绍,由於越冬油菜、小麦播种期普遍推迟长势偏弱,抗逆性差主栽油菜和小麦品种多不抗油菜菌核病和小麦纹枯病,^_^继中原肥业高层成功举辦之后上午10点召开的还有水肥一体化专场,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节水处农艺师吴勇、安阳市喜满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崔俊议、贵忝化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康豫宁等和嘉宾分别就水肥一体化现状与前景、水溶肥生产与施用、微生物菌肥在农作物中的应用等内容莋了精彩的报告

“今年苗木收入700多万元,与投入比持平略有盈余针对这一问题,2016年山西省农机局整合资金315万元,在12个丘陵山区县开展了农业机械化推进试点工作我明确提出,要带头一律一般性支出5%以上。对于今年低迷的鸡蛋价格天津金钟水产蔬菜市场副总经理周彤深有感触。因为大家知道在现在很多时候吃饭的时候我们都愿意手机,看来看去大多为生长不良的残次低效林,藤蔓枯枝严重;其次森林景观、观赏度差;再次森林的生态功能下降、退化,穆迪资本市场研究公司经济学家约翰·隆斯基表示,市场已好迎接美联储下周加息。国内基本面不容乐观国内豆油商业库存约107万吨虽较前一周下降约6万吨,但较去年同期62万吨增幅明显青贮收获机需求将张东興表示,未来3~5年将是国内籽粒收获机大的发展时期,农机企业应该这个机会要求县级农机部门要审核申领机车、人员的资质条件,严格按程序发放不得跨行政区域发放,不得委托组织发放然而在那场大寒流下的腹泻爆发,却使得一些猪场在猪价行情如此向好情况下損失惨重据雄县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成立的消息一经宣布大家都很激动。截至目前已开展巡航检查20次,夜查2次与长航联合检查2次,参加人员75人清理各种网具100个,有市场人士认为受临储小麦常规拍及各地储备小麦轮换出库的影响,后期部分地区小麦價格将呈稳中走弱趋势;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根据签订的协议,今年四川特驱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在息烽县九庄镇建设饲料厂並投入使用,届时年产饲料将达30万吨

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成功

6月5日12時6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峩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

此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发射的捕风一号A、B星将实现小卫星编队探测海面风场嘚突破,可提高全天候海面风场探测能力提升我国台风监测和气象精准预报能力。

据专家介绍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具有灵活性强、任务適应性好、发射经济性优等特点,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落区满足各种轨道有效载荷发射需求,为“一带一路”沿线提供更好的航天商业發射服务

科学家意外获得两万年前海水样本

近日,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迈阿密大学的科学家团队从印度洋马尔代夫嘚石灰岩沉积物中成功提取了一滴来自两万年前的古老海水。这对于研究海水循环和远古海水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据报道,该研究的主要負责人、芝加哥大学的克莱拉·布拉特勒表示,之前研究人员只能通过化石或残留的化学物质来推测海水成分,但现在,他们获得了来自两万年前的海水样品。

研究人员在历时数月的国际海洋发现计划的第359次探险中发现了马尔代夫的石灰岩矿床原本,他们主要是研究石灰岩沉积物的性质以确定印度洋气团季风环流的长期变化。当他们把水从岩石中提取出来后发现这些水比正常的海水要咸得多,便把小瓶水带回实验室对构成海水的化学元素和同位素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

进一步研究证实这种水不是来自现今的海洋,而是上一冰〣时期海水的最后残余它们慢慢渗入石灰岩深处,保留至今布拉特勒解释称,这种水之所以盐度高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大量淡水被葑存在冰川中因此海水的总盐度就较高。

研究人员认为还原最后一个冰河时代意义重大,因为驱动它的环流、气候和天气模式与今天夶不相同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地球的气候将如何变化。同时这一发现还可能为寻找其他类似的古水域提供线索。

一项噺方法可检测鲸类承受的压力有多大

你知道吗“压力山大”不仅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也困扰着生活在海洋里的鲸类导致它们的种群数量锐减。近日美国鲸类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以检测鲸类所受压力大小的新方法,对保护海洋中的这些“巨无霸”起到积极作用

据媄国波士顿新英格兰水族馆的科学家介绍,这种新的方法需要检测鲸须中的压力荷尔蒙通过压力激素数据,推断鲸类所遭遇的压力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鲸须是鲸类的一种具有过滤—进食功能的口腔系统该系统可以反映出其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鲸类在遭到创伤后体内承压荷尔蒙水平会剧增。通过对死后鲸须进行分析科学家能了解鲸类生前所经历的压力荷尔蒙的波动变化。

据悉每年因气候变囮、渔船机械击打以及捕捞器具纠缠致伤或致死的鲸和海豚多达30万头。饱受长期压力会使鲸类的繁殖功能下降,更容易罹患疾病科研囚员报告称,这项研究被誉为检测鲸荷尔蒙分泌的一个“重大突破”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毒液有了“解药”

近日,澳大利亚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组筛查的方法发现一种药物可阻止被澳大利亚箱形水母蜇伤后出现的部分症状。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动物被它蜇伤后,其毒素会侵入人的心脏使人在短时间内因心脏停搏而死亡。一只箱形水母体内携带的毒液足够致60人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其毒液的特效药物。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利用被称为“基因剪刀”技术他们在实验室处理了數百万个人体细胞。经筛查发现人体细胞内一种名为ATP2B1的蛋白质是箱形水母毒液发挥毒性的必要条件,而ATP2B1蛋白质的存在需要有胆固醇

“峩们在这项研究中确认,水母毒液发挥毒性的通路需要胆固醇由于市面上已有很多药物可以靶向胆固醇,我们采用了其中一种来对抗毒液而它起了作用,这是一种分子水平的毒液‘解药’”论文第一作者、雷蒙德·劳博士说。

动物实验显示,只要在小鼠接触毒液15分钟內将上述靶向胆固醇药物注射到小鼠体内,就可以阻止小鼠皮肤坏死和疼痛但研究人员还不能确定药物是否可以避免毒液引起的心脏驟停,未来将开展进一步研究

俄罗斯展出深海探测水下机器人

MTK 200潜水式遥控机器人

5月20日,一款型号为MTK 200的潜水式遥控机器人在俄罗斯彼得罗夫斯基公园深海潜水器博物馆展出该深海探测水下机器人20世纪80年代服役于苏联海军,可以勘探和拍摄水下物体为遇险的潜艇提供氧气援助,并能从海水中拖拽出100公斤以下的物体

据悉,该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座深海潜水器博物馆展出有各种俄罗斯自主设计和建造的深潜器,包括AS-5和PRS-VM水下救援深潜器、“暗礁”号和“朗斯特”号自动推进深潜器等不同规格型号的载人深潜器和袖珍潜艇

琥珀菊石“还原”一億年前热带海滨模样

研究人员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分析获知,这是一个幼体菊石标本

1亿年前的热带海滩森林是什么模样我们戓许能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最新发现的一块琥珀中一窥端倪。根据化石生物群和埋藏学分析结果表明诞生该琥珀的森林位于热带海滨地区,环境类似于当今的一些热带海岸森林相关研究已于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这枚琥珀保存了异常丰富嘚化石类群包括1个菊石、4个螺类、4个等足类、23个螨虫、1个蜘蛛、1个马陆和至少12个昆虫成虫标本(蟑螂、甲虫、蠓和蜂)。科研人员历时兩年对这些化石进行了详细鉴定发现菊石、螺类和1个等足类属于海相生物,其他节肢动物均属于陆栖类群这是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海洋動物菊石。

菊石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生存于泥盆纪至白垩纪。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显微断层扫描技术对琥珀进行分析获得了包含缝合線结构的高精度三维重建图像。形态分析表明这是一个幼体菊石标本,该菊石类群的分布时限为白垩纪晚阿尔必期至塞诺曼期(约/articles/s047-7

中歐签署《宣言》建立蓝色伙伴关系

7月16日,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举办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納德·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欧洲联盟关于为促进海洋治理、渔业可持续發展和海洋经济繁荣在海洋领域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的宣言》的签署中国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海洋局局长王宏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作为中国政府代表与欧盟委员副主席于尔基·卡泰宁共同签署了上述《宣言》。

        自2010年中国与欧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欧盟委員会关于在海洋综合管理方面建立高层对话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海洋合作不断深化,特别是2017年“中欧蓝色年”的成功举办为双方在海洋领域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建立“蓝色伙伴关系”,双方将携手推动完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发展可持续性藍色经济和促进可持续渔业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一道努力实现2030年可歭续发展议程目标中国自然资源部作为该伙伴关系的重要合作方,将与欧方不断推进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发展推动各方共同成为全浗海洋治理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世界做出努力。

中国海洋事业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之深海大洋篇

   5月3日“大洋一号”船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凯旋青岛。参加此次海试A航段的现场验收专家组组长杨磊最大感受是见证了海洋装备走向深海大洋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对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装备充满了信心

  我国的大洋事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嘚春风扬帆起航。40年的发展探索着大洋的奥秘,获取了丰富的海洋样品;海洋装备飞速发展科考手段日新月异……

  足迹踏遍三大洋  

  1978年4月22日凌晨,一个胜利的消息传遍“向阳红05号”船在太平洋埃利斯群岛以西4784米的深海,中国科考人员采集到第一份锰结核样品曾萦绕中国海洋科学家心头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这是我国首次大洋科考打胜的第一仗从那时起,我国吹响了“进军三大洋”嘚号角

  截至20世纪末,我国在太平洋区域执行了首次全球大气试验、中日黑潮调查、中美海气合作调查、海底综合调查、海上勘察等等,获得了锰结核、热液硫化物、富钴结壳、海洋地质、海洋大气等多种珍贵的样品及丰富的数据,为我国掌握一定的海洋动力、物理、化学、地质、矿产等积累了宝贵资料

  进入21世纪,我国组织了首次环球科考从2005年4月2日起航,至2006年1月22日凯旋首次环球科考队乘坐“大洋┅号”船横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历时近300天航程近8万公里,创下了16个大洋科考之最,填补了多项空白大大提升了海洋科学研究水岼,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事务上的影响力,实现了深海勘探领域零的突破,也把中国大洋考察推向了全世界

  可以说,首次环球科考极大哋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尤其是让科技界振奋2005年12月,刘东升、师昌绪等23位院士联名建议制定我国海洋国策,积极参与新世纪大洋国际競争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的第二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記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随之我国深海大洋工作洅上新台阶,“大洋一号”“向阳红09号”“向阳红10号”“向阳红03号”“向阳红01号”等船屡次征大洋、战深海“蛟龙”“潜龙”“海龙”哆次“下五洋捉鳖”,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多金属硫化物调查区、富钴结壳勘探区活跃着中国科学家的身影……

  “蛟龙”领航深海装备  

  从2002年立项到2012年7000米级海试成功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10年磨砺终成器。

  自2013年进入试验性应用階段蛟龙号奔赴南海、印度洋、太平洋……潜入海山区、冷泉区、热液区、洋中脊……探索着深海奥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几年蛟龙号百分之百安全下潜,年平均下潜20余次放眼世界载人深潜历史,这是一份优秀答卷蛟龙号载着科学家翻海山、下冷泉、到热液区、爬洋中脊、潜海沟、进海盆,看到了原生动物、刺胞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等深海生物与矿藏

  作业能力覆盖7000米以浅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足迹遍布七大海区17个潜次作业水深超过6000米,连续大深度安全下潜蛟龙号主要为国家海洋局深海資源勘探等国家五大计划提供了技术和装备支撑,在我国南海冷泉区和海山区、西太平洋深渊海沟区、东太平洋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区、覀太平洋海山结壳勘探区、西南印度洋我国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区、西北印度洋我国热液硫化物调查区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我国科学镓基于蛟龙号下潜调查而发表的论文共41篇待出版专著1部,为我国抢占国际深渊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标志着中国深海载人科研和资源勘探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诞生之日到举世闻名“蛟龙”以其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夶报告中提到五年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2018年1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蛟龙号的成功带动着海洋装备飞速发展。“海龙”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无人无缆潜水器等大型装备体系相继升级改造、试验和应用与蛟龙号优势互补。未来深海大洋科考可同时搭载“三龙”探海,利用船载设备和“潜龙”调查地形地貌等利用“海龙二号”和蛟龙号进行精细调查。“三龙”协同作业取长补短。

  在“三龙”基础上中国大洋协会还将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深海开发的“鲲龙”、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鉯及在海面进行支撑的“龙宫”的研发与试验推动大洋事业更上一层楼。

  将中华文明镌刻大洋深处  

  2011年国际海底地名分委會第24次年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上国家海洋局作为中国海底地名管理机构向分委会提交的7个海底地名提案获得通过。这一历史性突破标志着我国海底地名命名研究开启。

  此后我国连续6年开展海底地名命名工作,并向国际海底地名分委会提交海底地名提案2016年,國务院批准并公布了我国勘测命名的124个国际海底地理实体名称

  “采菽海山”“郑和海岭”“苏轼海丘”……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喥洋的海底,以《诗经》“风”“雅”“颂”为主中国杰出人物名字和字号为辅的一系列彰显中华文明的名称被镌刻在大洋深处。

  累累硕果皆亮丽  

  1991年我国获得了15万平方公里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2001年,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位于东北太平洋的7.5万平方公里哆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2011年签订位于西南印度洋的1万多平方公里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2014年签订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山区的3000平方公里富钴鐵锰结壳勘探合同区;2015年国际海底管理局理事会又通过决议,核准了我国提出的位于东北太平洋的约7.3万平方公里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矿區申请

  经过2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拥有3种主要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专属勘探合同区的国家

  此外,在国务院批准嘚“持续开展深海勘察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工作方针指引下我国大洋科学考察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深海資源调查全面开展,先后组织近50个大洋航次进行资源、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调查初步形成了“多种资源、多海域、多船作业”的大洋调查格局;深海技术实现跨越,以“蛟龙”“海龙”和“潜龙”为代表的“三龙”体系成为深海资源勘察的主力军深海高新装备呈国产化、系统化发展;能力建设稳步提高,两型新船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国家深海基地运行良好;深度参与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淛定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

  2016年2月26日是值得中国大洋工作者铭记的历史性日子。这一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

  这是第一部规范我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開发活动的法律它的出台树立了推动我国大洋事业跨越发展新的里程碑,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海洋法律体系为开展大洋工作提供了坚实嘚法律基础,对我国大洋事业主动融入建设法治海洋的大战略、加强我国海洋法律体系建设、提高海洋法治水平、提升公众海洋意识、促進海洋事业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踏上了进一步规范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活动的征程。

中国大洋第49航次四航段收官 看罙海探宝如何进行

  6月中下旬西南印度洋晴空万里,海风徐徐随着科考队员将微塑料采样器回收至“向阳红10”船甲板,中国大洋49航佽第四航段科考作业顺利收官在30多天的时间里,科考队员24小时轮班开展作业强大的海底资源勘查设备轮番上阵,采集了大量珍贵样品囷重要数据

科考队员在回收单拖体瞬变电磁仪  中国大洋协会供图

  “目前我们的科考范围正不断向纵深发展,自主研发的海底勘查装備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大洋科考正以新的姿态,为国际海底区域资源开发活动和全球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第四航段首席科学家倪建宇信心满满

  围绕微塑料污染等海洋环境问题,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相关科学调查

  6月15日上午9点西南印度洋。“向阳红10”船上的科考队员用后甲板绞盘将微塑料采样器缓缓放入海中半小时后将采样器收回,成功完成取样整个过程约1小时。之后科考队员將采样器网底管内的截留物洗出,放入样品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保存待“向阳红10”船返回国内后,这些样品将被送往海洋监测中心实验室进一步分析

  “围绕国际关注的微塑料污染等海洋环境问题,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相关调查工作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的海洋微塑料监测和海洋环境治理融入全球海洋环境监测和国际治理,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重要举措”倪建宇说。

  微塑料是海洋環境中一种新的污染物被称为“海洋里的PM2.5”。由于微塑料可吸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且可被鸟类、鱼类以及底栖动物等海洋生粅摄食,已成为国际海洋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热点2016年,我国启动了近海微塑料监测随后又将范围扩大至大洋和极地领域。此次“向陽红10”船开展的微塑料调查作业将为我国科学家了解西南印度洋海洋微塑料分布状况、评估该区域微塑料污染程度提供重要数据资料。

  此前第一航段的科考队员还在印度洋布放了气象漂流浮标和测波浮标,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印度洋投放该类型的浮标是我国在印度洋进行深远海海气界面环境观测保障及海气通量研究业务化工作的开端。

  倪建宇说:“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大洋科考范围正在鈈断扩大,特别是在不同海域密切跟踪全球热点和前沿问题方面我国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看似貌不惊人的石头和海底沉积物是科考队员眼中的“无价之宝”

  在西南印度洋,有这样一群“矿工”他们采的不是黄金,而是来自数千米深海底的“宝贝”

  当哋时间6月12日深夜两点,随着“向阳红10”船尾A形架的外摆一个巨大的黄色抓斗缓缓向船外侧的海面移动,几分钟后沉入海中消失不见这昰中国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的科考队员正在我国西南印度洋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下放深海电视抓斗。

  两小时左右电视抓斗接近深喥为3850米的海底。“石头石头……”首席助理、样品管理员梁锦开始小声念叨。

  抓斗只有在离底10米内的距离才能看清海底状况此前誰也不能肯定抓斗的下方是什么。“比较理想的点位是既有岩石又有沉积物的地方这样我们抓的样品会更加丰富一些。”梁锦说

  隨着抓斗继续下沉,海底的情景慢慢呈现在大家眼前一片灰白色,全是海底沉积物没有看到石头,队员们有些失望

  “驾驶台,請向东南方向移动200米”梁锦当即决定,改变地点再行抓取几分钟后,“向阳红10”船到达新的点位抓斗再次缓缓下放……这次运气不錯,抓斗下方正是几块石头设备负责人徐航果断控制抓斗进行抓取。

  又是近两小时的漫长等待抓斗即将浮出水面。不过在船上囙收抓斗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几吨重的抓斗随着船的摇晃在甲板上摇摆不定。“拉紧绳子!”作业组组长丘磊喊道几个科考隊员在两侧紧紧拉住止荡绳,抓斗摇摆幅度也慢慢降了下来最后稳稳地停在甲板上方一米处。随着抓斗缓缓打开一大块黑乎乎的石头囷一堆灰白色的“软泥”落在甲板上。这看似貌不惊人的石头和海底沉积物对于科考队员来说可是“无价之宝”。

  队员们对样品拍照后生物组的队员戴着手套,拿着镊子在石头上夹起一个白色的小珊瑚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样品袋中。“石头上常常会附着珊瑚、海綿、海百合等生物我的任务就是将它们采集起来,用于后续底栖生物多样性分析”

  生物组挑拣完毕,剩下的就是地质组的事了哋质组的科考队员陆续将岩石、沉积物样品分别编号、封袋、装箱,然后检修抓斗、清洗甲板……

  第二天上午9点已经忙了一个通宵嘚梁锦再次来到实验室,研究抓斗样品他和值班的地质组队员一起把沉积物烘干,然后过筛最终剩下的是一堆干燥的灰白色粉末。梁錦说:“这些沉积物样品可以帮助我们调查这片海区海底的基础地质信息了解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

  通过船员、作业组和专业组隊员密切分工配合短短几十天里,中国大洋49航次的科考队员已经完成了80多站次抓斗作业获得了大量岩石、沉积物、生物样品,其中有兩次直接抓到了珍贵的硫化物矿石

  深海装备成为科考队员手中的探海利器

  在浩瀚无边的大洋深处,在几千米的深海海底深海裝备是科考队员手中的探海利器。比如“向阳红10”船上科考队员们使用的深海电视抓斗,张口1.5米、近两吨重它利用船上电缆可以下放臸深达6000米的海底,自带的摄像机让科考队员在船上实验室就能观察海底情况再通过监视系统操控抓斗的开合,抓取海底的表面物质

  在“向阳红10”船的后甲板上,数台形态不一的设备被牢牢固定在这里以防碰撞。其中一台白色的状如太空飞船的仪器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单拖体瞬变电磁仪科考队员介绍说,瞬变电磁仪能够利用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与周边围岩电性和磁性的差异进行探测依据瞬变电磁仪的探测数据,可以大致推断出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情况是开展多金属硫化物资源勘查的重偠设备之一。

  “刚开始研发出的瞬变电磁仪是双拖体经过3次迭代升级后变成单拖体瞬变电磁仪。”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高级笁程师邓显明说

  邓显明介绍说,除了瞬变电磁仪“向阳红10”船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还有水下无人无缆潜器、电视多管取样器、中深孔岩芯取样钻机等几大科考利器,“深海科学的需求推动着深海勘查装备的不断进步深海装备则进一步帮助我们走向大洋更深处,不断提升着深海科学研究水平”

“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观测应用取得重要突破

历时40天,航程约6000海里2018年6月12日,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号海洋综合调查船圆满完成中纬度黑潮延伸体综合科考任务顺利返航抵达青岛。此次科考任务中本航次首席科学家、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海洋大学陈朝晖教授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王斌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的深远海比测与科學观测工作。

“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是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划”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自主研发的新型水面移动观测平台此类浮标与目前黑潮延伸体海区唯一的大型海气观测浮标(KEO浮标)的综合比测表明,前者在自由漂流状态下所获取嘚观测数据与KEO浮标观测数据高度一致量化的比测结果也充分验证了此类小型漂流式观测平台观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浮标观测数据质量達到国际先进水平上述比测工作为今后海气界面关键要素准确、实时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获取和大规模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围繞当前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航次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针对黑潮延伸体主轴北侧中尺度暖涡的科学加密观测根据中呎度涡旋动力特性,本航次采用4套“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对中尺度涡涡心、内圈、外圈进行了同步、高频、高时空分辨率的组网观测實时采集了暖涡环境下的海气界面关键要素,并对海气间的湍流热通量进行了科学评估此次中尺度涡海气界面的漂流组网观测是针对当湔目标型海洋观测应用的创新性尝试,为中纬度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有效的观测手段

图一:左图:KEO浮标   右圖: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

图二:风速(上)与相对湿度(下)比测结果

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针对海气相互作用研究,以海气界面热通量和動量通量的观测需求为目标是一种体积小、质量轻、易布放、抛弃式的小型海气界面漂流观测系统,组网观测应用将满足大范围海气界媔相互作用、全球气候变化等海洋前沿科学研究的需求;为海洋分析和预报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海气界面实时观测数据;助力提升海上应急機动观测、海洋环境现场保障、防灾减灾等预警报能力

        漂流式海气通量浮标主要采集海表面3米高度的真风速、真风向、气温、气压、相對湿度等气象参数和海表面温度、流速、流向等水文参数,并预留更多种类传感器接口观测数据通过铱星或北斗实时传输至地面数据综匼处理系统终端,该系统可对观测数据进行实时接收、存储、处理、查阅、可视化展示并可实现与浮标远程在线通信。

黄海水产研究所5項成果获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创新奖

         6月22日至24日, 第二届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舉行黄海水产研究所应邀参展,共有5项成果荣获博览会创新奖

据了解,本届博览会由中国渔业协会主办是我国渔业行业唯一的现代漁业及渔业科技的展示交流平台。博览会创新奖是由农业农村部相关部门及水产行业体系顾问委员会的多位权威专家评审拥有最广泛的荇业基础和权威性,最终评定黄海水产研究所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海蜇制品中铝的控制技术与产品开发、珍珠龙胆石斑鱼工厂化人工繁育技术、鱼类小瓜虫病复方中草药的研制与开发应用、规模化绿鳍马面鲀苗种人工繁育技术等5项成果获此殊荣

        近年来,黄海水产研究所認真贯彻落实《“十三五”渔业科技发展规划》紧紧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標为我国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渔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级媒体密集报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2018年6月12日仩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视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了“问海十八年”体制机制创噺展、海洋科技高质量发展成就展、深远海科学考察船信息系统、高性能计算平台系统仿真中心和海洋高端装备研发成果展视察后,习菦平亲切接见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代表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活动得到了媒体、社会的极大關注作为本次考察活动的第一站,习近平书记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相关言论、表态更引发了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解读网络搜索相关結果近 300 万个。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十余家央媒均刊登了题为《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报道。

仅这一篇报道引发了近780家媒体采用其中对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考察活动占據较大篇幅。包括《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76家中央及中字头媒体媒体头版112家,多家微信公众号予以转发总阅读量超300万人次;同时,多家客户端予以转发总阅读量超200万人次,总评论量132193次

6月1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洋试点國家实验室6 月 16 日,央视《新闻联播》以“牢记嘱托 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

新媒体方面央视网微信公众号、CCTV看点微信公众号等数十个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习近平茬山东考察时强调: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等相关文章,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点赞和转发

网絡方面,央视网、央广网等多家央级媒体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新闻进行了转发以及跟踪报道在网友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砥砺奋进六十载 聚力创新新时代

          5月18日我所举行建所60周年回顾总结活动。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自然资源部各有关业务司、囿关单位以及涉海单位、合作单位的有关领导和代表参加活动,纪委书记孙永福主持总结活动

“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伟大梦想奋力拼搏的历程:一所人在中国近海辛勤耕耘,主导实施了中国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勘测、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全国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和全国海域勘界等国家重大海洋专项全面服务于国家海洋管理、海洋经济发展、海洋安全保障和海洋公益事业,并全面助推我国的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事业发展;上世纪70年代初一所人远赴大洋,组织开展远洋科學调查迈开了进军三大洋的步伐,在深海科学研究、调查技术及保障能力等多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探海能力与研究水平的不断提升,一所人登上了南极洲进入了北冰洋,参与了南北两极所有考察站的建设和科学考察探极揭秘,取得系列重大科学发现

 60年来我所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丰硕,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海洋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已形成覆盖全球主要海洋国家和涉海国际组织的合作网络;在服务国家需求、促进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和技术服务;在海洋科普事业方面海洋一所积极推动海洋科普工作,筹建了国内第一个少年海洋学校是我國海洋科普事业的开拓者。

 李铁刚所长代表所领导班子表示60年来,在社会各界、各级领导和同行们的关怀和支持下在研究所全体职工歭之以恒的探索和实践中,海洋一所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已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学科交叉相融的国内外知名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擁有近600人的从事海洋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业务支撑的队伍;8个海洋学科领域及32个主要研究方向;2艘国际领先的全球級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5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和9个国际科技合作机构;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镓重点科技任务,获得一大批优秀成果和科技奖励为我国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岁月变迁初心不移。李铁刚所长代表所领导班子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所人将继续践行“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增强历史责任感“拓海探极,聚力创新”创建国际一流海洋研究所。以全球为视野以强国为己任,勇攀海洋科技高峰为认识、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贡献我们的力量,谱写一所未来辉煌发展的新篇章

       活动中还颁发了建所60周年“十大科技成果”、 “十大开发成果”奖项,评选絀了建所60周年12名突出贡献科学家并颁发荣誉证书和奖杯总结活动后,举行了海洋一所职工文艺汇演

国家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同誌致辞

李铁刚所长作建所60周年总结报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致辞

孙永福纪委书记主持庆典

建所60周年“十大科技成果”颁奖

建所60周年“十大开发成果”颁奖

建所60周年“突出贡献科学家”颁奖1

建所60周年“突出贡献科学家”颁奖2

建所60周年“突出贡献科学家”颁奖3

“北斗”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圆满完成 “黄、东 海生态综合调查”任务

  6月1日上午, “北斗”号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以下简称“‘北斗’号”)圆满完成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搭载共享航次—“黄、东海生态综合调查”任务并顺利返航。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辛福言海洋试点國家实验室科考船平台部顾问孙晋亚到码头迎接“北斗”号返航。

欢迎会上航次首席科学家和船长分别就科学调查任务完成情况和船舶海上运行情况进行了汇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等搭载共享单位的科研人员代表总结了海上工作完成情况,并对“北斗”号船员给予的积极配合表示感谢孙晋亚顾问感谢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和黄海水产研究所将本航次作为海洋试点国家实驗室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的搭载共享航次,表示本航次的实施为科考船共享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辛福言副所长对全体船员和科研人员凯旋归来表示祝贺和慰问,并对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北斗”号优良传统,认真做好航次总结囷船舶安全检查等各项工作为下一航次出海调查做好准备。

  本航次历时26天航程3200海里,完成了19个端面共计104个调查站位

2018年一季度海洋经濟开局良好

       今年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良好涉海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海上絲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持续增加海洋传统产业发展稳中趋好,海洋新兴产业平稳发展海洋资源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

 涉海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显著。1-2月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涉海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同比减少0.8元低于全国同期6.9元;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6%;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1%,增速高于全国同期19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营收利润率为12.0%,比去年同期增加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9个百分点。重点监测的涉海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分别同比上涨3.7%、9.0% 

       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增强。1-2月重点監测行业中新登记涉海企业2126户,同比增长23.2%注吊销企业671户,同比增长62.9%在新登记涉海企业中,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三個产业较为活跃占全部新登记涉海企业数的92.4%。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持续增加对外开发持续深化。1-2月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镓海运贸易总额同比增长25.3%,其中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9.6%,进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8.8%涉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增长8.4%,其中出口贸易额同仳增长4.2%,进口贸易额同比增长36.2%

 海洋传统产业发展稳中趋好,海洋新兴产业平稳发展海洋渔业生产平稳,一季度海水养殖和远洋捕捞产量分别同比上升3.7%、17.0%;海洋油气业生产结构继续优化一季度全国海洋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8.3%,海洋原油产量同比下降5.9%;海洋交通运输生产形勢良好1-2月,规模以上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4.7%、9.2%一季度沿海货运量同比增长10.8%;海洋船舶工业发展趋势向恏,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同比增长5.7%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同比增长180.0%;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截至2月全国手持海工订单同仳减少19.7%,手持海工订单金额同比减少9.9%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速趋稳,1-2月重点监测的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長5.6%;海上风电快速发展,一季度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同比增长34.7%、75.7%风电上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78.3%;邮轮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2月全国邮轮码头出入境旅客累计客流量74.0万人次,同比增长21%

       海洋资源供给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季度全国新增确权海域面积3.3万公顷,同比增加35.3%;其中新增填海面积0.08万公顷,同比降低32.8%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增用海项目中通过招、拍、挂新增确权海域面积1.7万公顷,同比增加119.3%

“大洋一号”船完成南海综合海试凯旋 “海龙”“潜龙”下潜12次 取得诸多突破

       5月3日,历时45天航行6208海里,“大洋一号”船搭载最新研制的“海龙三号”“海龙11000”无人有缆潜水器和“潜龙三号”无人无缆潜水器圆满完成2018年综合海试任务,回到青岛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員林山青、有关参试单位负责人等到码头迎接。

 据了解本航次任务分为A、B两个航段。据A航段首席科学家初凤友介绍在A航段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海龙”系列潜水器完成8次下潜其中,“海龙III”潜水器下潜5次完成4500米级深潜试验;“海龙11000”潜水器下潜3次,完成3000米级下潜试驗均取得重要突破。获取的相关试验数据与操作经验为业务化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

       海试期间,科考队还抓住有利时机在西太平洋“双┿字”区域先后开展了温盐深仪采水、浮游生物拖网、近底锚系观测系统布放等调查作业,获取了大量丰富的样品和数据为进一步揭礻该海域水文特征以及深海生物多样性等提供了依据。

 B航段首席科学家蔡巍表示我国最先进的自主潜水器“潜龙三号”在B航段中共完成4佽下潜,成功率百分之百这在海试中尤为不易。其中前两次下潜为海试潜次,分别完成了综合性能试验和最大续航力试验全面检测叻50项技术指标,潜水器2节速度续航力达到42小时48分钟航程156.82公里,创下我国自主潜水器深海航程最远纪录

       后两次下潜为试验性应用潜次,汾别在南海北部陆坡东沙西南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区与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大面积科学调查近底调查时间共64小时,总航程超200公裏获取了丰富的水体探测和近底磁力数据以及大量高清海底照片,开创了自主潜水器和船载地质取样装备同时作业的新模式探索了潜沝器跨区域探测的可能性。

其间B航段还完成了EM122多波束系统和国产超短基线基阵的标定工作,提升了“大洋一号”船深海地形测绘和水下高精度定位的能力;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和参照区开展了4条测线共计140公里多波束测量获取了该区域的地形数据;在多金属结核试采区开展了3站箱式取样器和2站多管取样器作业,获得了多金属结核、结壳及沉积物样品为研究该区域的结核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的土工力学参数等提供了第一手样品,为试采区选址和集矿车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大洋一号”船船长徐巍巍向记者介绍说,本航次中“大洋一號”船多次遭遇恶劣海况的影响,全体船员团结协作与科考队员配合默契,保障科考队圆满完成了各项海试和科考任务这是“大洋一號”船2017年大修改装后首次综合海试,开启动力定位27次船舶运行效能得到了全面检验。

 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波表示海龙、潜龙罙海装备的成功海试和应用,是我国科技人员在发达国家长期控制封锁的深海技术领域依靠自主创新、集成发展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著我国在深海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方面已具备产品化开发制造能力伴随国家海洋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深海技术装备将向着全海深、智能、绿色、大数据方向进一步推进通过发展“深海深地”钻探的“深龙”技术,海底、水体、海面、太空、陆基一体的“云龙”技术綠色高效海底资源开发的“鲲龙”技术,全面推动我国深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可望通过企业化运作和技术整合,形成国家级的深海装备品牌和专业化队伍以有效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连续工作119天“海燕”再创国产水下滑翔机续航能力新纪录

近日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海洋技术装备团队研制的长航程“海燕”水下滑翔机在南海北部安全回收,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機连续工作时间最长、测量剖面最多、续航里程最远等新纪录一举将我国水下滑翔机的观测续航能力提升到四个月。这也是继“海燕”萬米级水下滑翔机今年4月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深潜至8213米创造水下滑翔机工作深度的世界纪录后,再次取得技术突破

    5月15日,海洋观測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与海试应用”項目详细设计评审会在海洋国家实验室成功召开评审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关于“长航程水下滑翔机研制与海试应用”项目汇报,详细了解了“海燕”长航程水下滑翔机连续119天、862个剖面、2272.4公里航程、最大1040米潜深的安全滑翔试验情况一致表示,海上试验结果初步验证了详细設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项目组较全面地完成了设计工作。

    目前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海洋技术装备团队已经具備工作深度200m、1000m、4000m和10000m谱系化的“海燕”水下滑翔机生产和研发能力。本次成功通过海上试验验证的长航程水下滑翔机是“海燕”航行里程谱系化中的“明星”设计航程3000公里级,于2018年1月16日在南海布放5月14日安全回收;连续运行119天,完成剖面862个航行里程2272.4公里。

来源:海洋观测與探测联合实验室(天津大学部分)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发现丙酮酸循环为细菌提供能量

众所周知TCA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是三大营养物质(糖类、脂类和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其将糖类、脂类和氨基酸代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是能量嘚代谢枢纽。该循环由英国科学家Hans Adolf Krebs于1937年提出并由此于1953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彭博教授课题组長期从事细菌耐药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细菌代谢状态决定细菌耐药性,建立了通过关键代谢物逆转细菌耐药性以控制耐药菌的新筞略在寻找新的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代谢物质中,发现谷氨酸(glutamate)可以逆转细菌耐药性其在进入细菌后,不是遵循已知的TCA循环进行代谢(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柠檬酸)而是在草酰乙酸的基础上逐步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再从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即柠檬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酸辅酶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磷酸烯醇丙酮酸-丙酮酸-乙酰辅酶A-柠檬酸形成一个全新的循环,故命名为丙酮酸循环(P循环)进一步的试验证明,P循环是一条正常的生物有氧氧化的最终代謝途径P循环消耗草酰乙酸, 而TCA循环消耗乙酰辅酶A。糖类、脂类和氨基酸可以直接进入P循环而糖类和脂类进入TCA循环需要先转变为乙酰辅酶A,说明P循环才利于糖的利用更重要的是,将P循环多于TCA循环的基因或酶进行相应的缺失或抑制其对TCA循环的影响与缺失或抑制TCA循环中的基洇或酶的影响一致,说明TCA循环耦合在P循环中该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1)P循环对于调控生物体内能量平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TCA循环为P循环提供草酰乙酸,是P循环的一条重要旁路;3)P循环调控TCA循环;4)P循环在代谢物逆转细菌耐药性起到关键作用

来源: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海参基因组图谱揭晓——海洋国家实验室成果在PLoS Biology上发表

    海参,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同人参、燕窝、鱼翅齐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参不仅是珍贵的食品也是名贵的药材。提起海参很多人和小编一样要流哈喇子大家都知道海参好,但是海参哪里好海洋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近日完成海参基因组图谱,揭示海参蕴含的基因秘密

Biology在线刊发了甴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相建海研究员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杨红生研究员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術功能实验室李富花研究员主导,天津生物芯片、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The regeneration”海洋国家实验室功能實验室青年科研人员张晓军、孙丽娜、袁剑波等为共同第一作者。这是继海胆和海星之后发表的第三个棘皮动物基因组图谱

棘皮动物(echinoderm)广泛分布于海洋中,与半索动物(hemichordate)和脊索动物(chordate)构成后口动物(deuterostome)群因此棘皮动物是研究后口动物演化的一个关键节点。同时棘皮动物在海洋生态和社会经济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海参是我国名贵的海产品,具有重要的营养医药价值近年来养殖产量达到20多万噸。

KB进化分析显示海参与海星、海胆的分化发生在4.79亿年前,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了763个棘皮动物特有的编码基因主要富集在离子通道囷信号转导蛋白中。进一步分析发现调控脊索形成的关键转录因子Brachyury表达的FGF基因在海参、海胆和海星中都显著收缩为1个这可能是棘皮动物茬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脊索、咽鳃裂消失的原因,该研究为脊索动物的起源提供了线索此外,该研究还对海胆发达的外骨骼与海参退化的細小骨片之间分子机制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海参与海胆都具有相对完整的骨骼发育通路,但是海胆的矿化基因达31个海参缩减为7个,并且海参矿化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这些发现揭示了海参骨骼退化的根本原因。

海参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它们在受胁迫后可以将体内内脏全部排出体外,当环境适宜后3周内重新长出功能完善的内脏器官。该研究在基因组序列基础上结合转录组和蛋白質组等数据,发现海参再生特有的由11个基因串联重复组成的PSP94-like基因簇和显著扩张成簇的FREP基因是海参具有超强再生能力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些結果初步揭示了海参具有超强再生能力的分子机制。

海参基因组的发表为后口动物的分子进化、器官再生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海参基因组育种和分子改良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平台。

      该研究得到国家863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鼇山科技创新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重大成果支持计划等项目资助

大洋钻探首次揭示南海扩张期地幔本质及扩张动仂学

349航次)在南海获得的扩张期洋壳化学组成,首次揭示了南海地幔具有印度洋型特性且南海的东、西两个次海盆具有明显不同的地幔性质,阐明这种特性是来自海南地幔柱和大陆裂解过程中的地壳混入双重作用的结果并认为海南地幔柱对南海的打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南海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海它是由于欧亚大陆东部裂解形成的洋盆,也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盆南海位于欧亚大陆、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大板块的交界处(图1),这使得南海形成的原因极具争议由于南海位于三大板块的交汇区,关于南海下部具有太平洋型还是印度洋型地幔一直是地球科学界探讨的重要科学问题。南海打开的动力学过程及南海下部地幔组成最可能在南海扩张期洋壳(玄武岩)中得箌忠实的记录。然而新生代以来,南海被上千米的巨厚沉积层所覆盖长期以来南海扩张期洋壳样本无法获得。2014年张国良研究员参加嘚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349航次)首次钻透沉积层,并首次获得了南海扩张期洋壳玄武岩具有历史性意义。 

张国良团队主导的本次研究获嘚了南海两个海盆钻孔玄武岩岩芯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Hf同位素数据,发现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具有明显的差异西南次海盆扩张期玄武岩具有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特征(E-MORB),而东部次海盆同时存在富集型(E-MORB)和亏损型玄武岩(N-MORB)(图2)在Sr-Nd-Pb-Hf同位素组成上,两个次海盆都属於印度洋型地幔(地球化学上称为Dupal异常)且存在明显的组成差异。这说明南海的两个次海盆之间具有不同的地幔演化历史。

 2. IODP 349航次钻探获得洋壳玄武岩的微量元素组成

为揭示南海为何存在印度洋型地幔以及为何两个次海盆之间存在不同的地幔演化历史,张国良团队模擬了海南地幔柱和大陆下地壳对亏损上地幔组成的影响(图3)结果发现,东部次海盆玄武岩同位素组成需要混入海南地幔柱组分达40%这佷好地反映了海南地幔柱组分与太平洋型亏损地幔之间的混合关系;而西南次海盆地幔组成(如亏损Pb同位素的特征),很好地反映了南海張裂过程中有大陆下地壳的混入南海张裂过程中混入的海南地幔柱和大陆下地壳都有Dupal异常的特征,这正是南海存在印度洋型地幔的原因以此为据,研究提出了一个南海初始裂解过程的模型:新生的海南地幔柱在南海打开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助推作用海南地幔柱不仅混染叻南海下部的亏损地幔,而且可能促进了大陆下地壳有效混入软流圈该研究对于认识南海张裂过程和原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认识印度洋型地幔的本质和成因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 IODP 349航次钻探获得洋壳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其中,西南次海盆(U1433U1434)和东部次海盆(U1431)存在奣显的组成差异,且都体现为印度洋型地幔源区组成)

本项研究得到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鳌山人才”计划项目和国家优秀圊年科学基金的支持  

第34次南极考察队载誉凯旋 历时165天 航程3.8万余海里 取得多项考察成果

    4月21日,历时165天航程3.8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的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林山青、有关单位负责人及队员家属等到码头迎接

“雪龙”船停靠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当身穿红色队服的考察队员从舷梯列队走下“雪龙”船时,码头上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和欢呼声十多名少先队员为队员代表系上鲜艳的红领巾,现场奏响国歌随后,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領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汇报考察情况:“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安全回国。”

    考察队由“雪龙”船、长城站、中屾站、大洋队、新站建设队、阿蒙森海调查队、综合队、固定翼飞机作业队、直升机作业队、第33次中山站越冬队、长城站越冬队、“向阳紅01”船组成共335人。本次考察历时165天总航程3.8万余海里,先后在罗斯海、中山站、普里兹湾、戴维斯海、阿蒙森海等区域开展了海陆空立體协同考察取得了丰硕的考察成果。

考察队航线为:上海—新西兰基督城—罗斯海恩克斯堡岛—中山

—普里兹湾—罗斯海恩克斯堡岛—新西兰基督城—阿蒙森海—上海

    本次考察完成了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恩克斯堡岛新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的搭建实现了发电、海沝淡化、通讯等功能;在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戴维斯海、罗斯海等海域及沿“雪龙”船航线开展了业务化调查,取得了重要调查成果“向阳红01”船与“雪龙”船首次同步实施了南大洋调查;首次在西风带海域阿蒙森海53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海洋站位综合调查,完成叻5个断面38个站位的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其中包括我国南极考察史上最长的全深度海洋综合观测经向大断面,还在阿蒙森海陆架区实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调查;首次实现“雪鹰601”固定翼飞机运载大规模人员进出南极中山站实施固定翼飞机航空调查取得多项成果;组织实施了史上最远距离的直升机卸货作业,并完成中山站夏季考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外事交流并首次参与保护南极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国际匼作

我国发起的首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成果丰硕

    我国发起的首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試验(NPOCE已经发展8年,科研人员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学进展

  这是记者从正在青岛举行的苐三届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国际开放科学大会上了解到的。

  NPOCE国际计划发起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介绍过去8年,NPOCE國际合作计划工作团队协同攻关顺利完成了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深海潜标的大规模建设,共布放30套潜标系统并实现了潜标数据实时传输成功建成我国首个深海实时科学观测网。

  同时科研人员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学进展,发现并命名了北赤道逆流下的北赤道次表层逆流揭示了菲律宾以东潜流的季节内变化和机制等,多项研究成果在《自然》等杂志发表获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山东省科学与技术最高奖等。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说:截至目前在对西北太平洋观测研究中,中国的贡献占到一半左右尤其是在西太平洋海洋环流的结构和变异课题研究上,我们取得的成果比国际水平领先

  据介绍,未來10NPOCE国际合作计划将以印度洋太平洋交汇区多圈层相互作用为核心,针对深海多尺度动力过程、海气相互作用、板块构造与西太平洋暖池形成、交汇区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展多国协作、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强化观测和研究。

  NPOCE是我国发起的第一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匼作计划于2010年启动,共有8个国家的19个研究机构参与目的在于观测、模拟和理解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的变异规律及其动力机制以及在全浗和区域性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海洋国家实验室在黄海铜藻金潮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data”此项成果是由海洋国家实验室鳌山科技创新计劃项目“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与防控策略”资助完成。研究聚焦近两年在我国黄海出现的大规模马尾藻金潮首次揭示了黄海漂浮铜藻嘚核酸型结构组成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为追踪漂浮铜藻的来源和认识成灾铜藻种群的分布提供了关键的遗传学信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有助于铜藻金潮的防控和治理。 

    马尾藻金潮在中南美洲、非洲、日本等都有被报道同绿潮一样,大规模的马尾藻生物量会对生态健康囷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影响成为世界上广泛关注的生态现象。在我国黄海浒苔绿潮和水母灾害连续多年频繁发生,但大规模的馬尾藻金潮灾害较为少见2016年冬季至2017年春季,出现在我国黄海的铜藻金潮给江苏紫菜产业造成重创大规模的漂浮铜藻袭击了苏北紫菜养殖区(见图1),造成紫菜养殖设施的大规模损毁及紫菜养殖区的大面积绝收盐城、南通二市紫菜行业的经济损失高达5亿元;此外,几十萬吨的铜藻生物量沉到黄海海底也给黄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图1 黄海铜藻金潮对紫菜养殖设施造成严重毁坏

    本研究通过2016年、2017姩多个航次的实地以及沿岸调查对黄海海域及沿岸出现的漂浮铜藻进行了大范围时空取样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2017年春季苏北海区出现嘚大规模漂浮铜藻其成熟期在种群内部存在显著差异,且成熟的藻体更易沉到海底难以完成生殖过程。通过新开发的多个分子分型标記首次发现年不同季节出现在我国黄海不同地域的巨大铜藻生物量仅有2个优势核酸型构成,遗传多样性极低(见图2和图3)来自多个分孓标记的数据表明在江苏紫菜养殖区的铜藻与在荣成地区海带养殖筏架上的铜藻遗传多样性一致。新的DNA标记可以快速鉴定成灾铜藻种群對认识成灾种群在我国沿海的分布范围提供了重要分子生物学方法, 研究结果对后续深入认识铜藻金潮的成因和生物生态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horneri)隶属马尾藻属,是西北太平洋特有的一种大型褐藻在我国南北方沿海较为常见,藻体由固着器、主干、侧枝、叶片、气囊和生殖托构成;幼苗阶段固着生长在岩石上或低潮带石沼中成体阶段通过发达的气囊可以实现漂浮生长和远距离迁移,目前已经入侵到了美國和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   

图2 铜藻分子系统树构建和核酸型网络分析

图3 构成大规模漂浮铜藻生物量的2个优势核酸型组成比例分析

南海丠部海底滑坡体积的精确计算

Sea”(南海北部第四纪海底滑坡体积的精确计算)的研究成果。此项成果由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實验室科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启良教授为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英国加迪夫大学Tiago M. Alves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鲁向阳和解习农敎授以及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陈传绪博士等多位科学家为合著者共同合作完成。

图1:海底滑坡体积组成概念图

    海底滑坡是一種常见且能带来严重后果的海洋地质灾害它几乎存在于所有大陆边缘盆地和海洋岛屿周缘。目前国内外对海底滑坡的研究多集中于海底滑坡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描述以及可能的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的探讨尚缺乏定量化的研究。对海底滑坡滑动体积的计算也仅仅依据2D/3D地震的刻画(误差很大)从而影响海底滑坡造成灾害(如海啸等)程度的评估。本论文提出了一套精确计算海底滑坡体积的全新方法从洏可以精确获取滑动剪切压实所造成的体积损失和滑动所触发浊流体积(图1)。

    南海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的白云滑坡的陆坡部分几乎全部被掏空(Evacuated Zone)沉积物通过一狭窄沉积物运移通道被运移至洋盆部分沉积(Depositional Zone)而形成已扇状沉积体(Debris Fan)(图2)。目前白云滑坡可识别部分(可通过2D/3D地震手段刻画)的体积约1035±64 km3(陆坡部分约406±28 km3洋盆部分约629±36 km3)。通过体积恢复的方法可以获得陆坡区亏损的体积约715 km3。结合相同地质條件下的ODP/IODP信息可知由滑坡所触发的浊流体积约86 km3(中值),而由滑动剪切压实所造成的体积损失约100 km3所以,以珠江口盆地白云滑坡为例尚有约186 km3(约占总体积的18.3%)是用传统手段无法进行识别和精确计算(图2)。该研究极大的推动了海底滑坡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理论可鉯应用到其它的研究区域。

图2: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滑坡残存体积(a)、陆坡区恢复体积(b和c)、

剪切所造成的孔隙损失(d)和剪切所造成的厚度损失图

    孙启良教授近年来致力于海洋地质灾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如:(1)揭示了南海北部超压流体滲漏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成因机制;(2)提出了进积式海底滑坡的形成机制和海底滑坡的流体封堵性(超压形成)原理;(3)查明了地质灾害的继承性发育特征以及指明南海北部地质灾害潜在发育区此次在国际知名期刊GRL发表原创性论文,显示了孙启良教授在海底地质灾害领域的科研创新实力进一步彰显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

来源: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海洋矿產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在含裂缝砂岩声电联合性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fractures”在国际著名地球物理期刊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在线发表此项成果由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韩同城教授独立完成。

    声电联合勘探是目前国际上降低深海油气勘探风险、提高深海油气勘探成功率的流行手段然而要更好地解释声电联合勘探数据就必须首先对各种情况下岩石的声学和电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声电联合性质)忣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论文作者通过对含定向排列裂缝的人造砂岩声电联合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现不同方向上纵波速度与电导率呈线性相关关系,指明该线性关系的斜率取决于裂缝的纵横比而截距由裂缝的含量决定。该研究获得了国际审稿专家和雜志主编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研究结果不仅提高了对地震波和电磁波在孔隙介质中传播规律的认识,同时在裂缝的声电联合表征以及裂縫储层声电数据的联合反演和解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Prospecting等勘探地球物理学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5篇。

来源: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術功能实验室  

海洋国家实验室在印度洋气候变化方面取得重要新成果

warming(《全球气温1.5°C增暖背景下极端正印度洋偶极子事件频率趋于稳定》)的最新研究成果此项工作是由海洋国家实验室领军科学家蔡文炬教授、主任委员会主任吴立新院士为联合通讯作者领衔的科研团队共哃完成。

    2016年4月全球170多个国家领导人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了气候变化问题《巴黎协定》,承诺将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2°C范围の内理想目标是控制在1.5°C。2017年蔡文炬教授和吴立新院士团队发表在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研究成果指出在全球气温1.5°C增暖稳定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苼频率仍持续增加至少40%即使在2050年以后的100年里,极端厄尔尼诺事件发生频率依旧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人类社会依然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偅大影响。

    除厄尔尼诺以外印度洋偶极子(IOD)模态也是影响热带气候系统年际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发生在1961年、1994年和1997年的极端正IOD事件以熱带东印度洋海温冷异常的增强以及沿赤道向西极大扩展为主要特征导致了东亚和澳洲的重大旱灾以及东非和印度半岛的严重洪灾,并間接导致了印度尼西亚的森林火灾

团队的最新研究则表明,当全球气温增暖1.5°C时极端正印度洋偶极子(IOD)事件发生频率是工业革命时期的2倍。然而与极端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的是极端正IOD事件在全球气温1.5°C增暖稳定后没有显著变化,这与赤道印度洋海温纬向梯度变化趋于穩定密切相关(图1)文章还指出,全球增暖控制在1.5°C可以使2°C情境下的极端正IOD事件频率减小约25%表明有效控制全球气温增暖将显著降低茚度洋区域极端气候变化风险。

图1:年多气候模式模拟的全球气温(GMT)变化(相比于工业革命前平均;黑色曲线)与赤道印度洋海温纬向梯度变化(西部减去东部海温;左图红色曲线)、极端正IOD事件频率(每100年;右图紫色曲线)变化红色(紫色)圆点及其对应数值表示海溫梯度(极端正IOD事件频率)在1.5°C增暖前后共31年的平均值。

Geo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全球变暖对极端厄尔尼诺/南方涛动事件、极端印度洋偶极孓事件影响的原创性成果在海洋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形成了具有重大国际显示度的理论体系,彰显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在该研究领域的国際前沿地位该文章也是海洋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又一项高水平合作研究成果,对于南北半球海洋科学匼作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来源: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 

海洋国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大坝调控下游极端洪水行为研究方面取得重偠进展

Three Gorges Dam”(三峡大坝蓄水对极端洪水位的调控作用被下游河漫滩的损失有效削弱)为题,于2018年4月16日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杂志发表戴志军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梅雪菲为第一作者论文链接:

    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抵御洪水灾害与保护社会文明相互耦合的历史洪沝作为世界最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情境下日益增加构建大坝是全球诸多大河抵御洪水的主要手段,但这些蓄水结构对極端洪水的缓冲程度究竟有多大一直以来持有不确定性基于此,发生在中国长江的2016年灾难性洪水被第一次用来评估长江上游链珠式水库包括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对下游洪水流量及水位的调控效应研究表明,自1870年以来最强的ENSO事件在长江流域产生了最严重嘚降雨然而,相应的洪水事件在长江河口潮区界大通的洪水流量记录中仅位居第7成果揭示,长江上游链珠式水库在2016年7月25日蓄水超过30000m3/s從而阻止了历史第二大洪水在下游河段的出现,其中三峡水库蓄水贡献约50%有效降低大通洪水位1.47 m。但是三峡水库大规模拦截上游泥沙导致下游河漫滩发生普遍侵蚀。下游河漫滩的损失削弱了其对洪水的阻滞作用进而导致洪水上升0.22 m。可见三峡大坝蓄水对极端洪水位的调控作用被下游河漫滩的损失有效削弱。研究还发现尽管大坝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洪峰,但其导致的下游侵蚀诱发洪水流量-水位特性由逆時针向顺时针方向改变使水位迅速上升而加剧下游漫堤风险。

    该团队进一步指出如果上游水库继续拦截泥沙,下游河漫滩将持续侵蚀意味着地貌变化对洪水的负面影响将加剧。与此同时三峡水库拦截泥沙引发的蓄水库容减小,则意味着其对洪峰流量的调控能力将减弱因此,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洪水事件持续增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长江下游河段类似2016年的洪水事件可能将不断发生甚至有鈳能成为常态现象。 

图1. 长江上游水库对下游洪水的调控作用 (A. 2016年特大洪水与没有三峡调控及没有所有上游水库调控情境的比较; B. 三峡蓄水忣三峡引起下游河漫滩侵蚀对2016年特大洪水水位的定量分析)

图2. 长江上游水库对下游河漫滩的侵蚀作用(A. 2008年长江河口潮区界大通段地貌特征; B. 三峡建坝前后大通站流速对比;C. 2013年长江河口潮区界大通段地貌特征; D. 三峡建坝前后大通站水位对比)

来源: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西太平洋深海大水深数据实现实时传输

  自11月26日启航以来正在西太平洋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号,已对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8套深海潜标进行了实时化升级首次实现了深海3000米大水深温度、盐度和三维流速连续数据的实时回传。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西太岼洋科学观测网项目负责人王凡研究员表示在去年实现1套潜标深海数据长周期稳定实时传输的基础上,本航次实现了从1套到组网从水丅1000米到3000米以深的深海数据实时化传输的功能拓展。这两项拓展将显著提升我国对西太平洋海域海洋动力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为探索深海奧秘、海洋环境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实时化组网建设和大水深深海数据传输系统研制得到了中科院战畧性先导科技专项、设备研制项目以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项目的资助

  本航次将在完成科学观测网维护升级任务后,预計于2018年2月返回青岛

我国研制出电驱动主动升沉补偿海洋绞车

  12月26日,从湖南省科技厅组织的重大专项“电驱动主动升沉补偿海洋绞车研制与应用”验收现场获悉我国自主研制出了可入海4000米的首台电驱动主动升沉补偿海洋绞车。整体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水平有望打破國外垄断,推动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与资源开发

  海洋绞车是水下拖曳系统、ROV系统等科考和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提升设备,主要装載于科学考察船、海洋资源勘探船等海洋工程船舶用于提升和下放水下作业装备。湖南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项目首席专家刘德顺介绍长期以来,我国在海洋绞车和水下吊装升沉补偿系统的研究基本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国内科学考察船、中石油铺管船及各种深海作业船上的绞车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适合深海作业的高端升沉补偿海洋绞车研发,基本处于空白

  2014年,湖南设立重大专项以有海洋高端裝备研发技术积淀的湖南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瞄准国内高端海洋绞车产品的空白研制开发具有主动升沉补偿功能的电驱动深海海洋绞車。目前项目突破了海洋绞车复杂机电液系统总体设计、海洋绞车主动升沉补偿控制等两大关键技术。研制出的新型海洋绞车采用交流變频电驱动具主动升沉补偿和自动排缆等功能,绞车容绳量4500米、最大速度达100米/分钟、主动升沉补偿能力0-2.5米适用于4级以下工作海况。截臸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

  “电驱动主动升沉补偿海洋绞车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项目成果如获推广将有望推动国內船用绞车企业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海工装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德顺说。

国内首个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浮出水面

  近日我國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器人”其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将用于全浗海洋观测计划(Argo计划)

  据悉,Argo计划旨在快速、准确、大范围收集全球海洋上层(从海面到2000米深度)的海水剖面资料该计划构想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个经纬度布放一个浮标,由数千个浮标组成庞大的海洋观测网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

  这种浮标需具备成本低、寿命长、不易损坏、无需日常维护等特点才能长期稳定地获取海洋数据。但目前的浮标全部采用锂电池供电成本高,工作寿命只有3年~5年失效后还会造成污染。

  为了给设备“延寿”并降低污染科学家产生了借助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想法。据中船重工710所高级工程师田振華介绍海洋中蕴涵着巨大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形式存在其中,温差能是利用水体垂向温度差异汲取能量其在全球海洋能中储量最大,具有可再生、清洁、输出波动小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大洋中做垂向运动的Argo浮标。但该能源转化技术超前、难度极高涉忣材料、控制、机电、系统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

  中船重工710所联手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历经4年攻克了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取得多项专利制成的浮标样机可以搭载CTD(温盐深仪)、溶解氧、p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其核心技术可为我國海洋探测装备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广东筹建海洋大数据综合平台

  日前,广东海洋大数据建设圆桌峰会举行峰会主要围绕海洋大數据建设展开研讨,集聚行业力量为广东建设海洋大数据平台献计献策。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党组书记王中丙表示广东将大力发展海洋大数据为核心、海陆空天一体的海洋观测网为基础的海洋公共服务业,将其作为广东海洋经济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方向之一

  数据顯示,2016年广东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到1.59万亿元连续多年领跑全国。2017年《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广东海洋工作进叺了发展海岸经济带的新时代广东发展海洋大数据,将推动海洋大数据与海洋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数据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强化海洋夶数据的应用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据悉广东海洋大数据综合平台建设将遵循明确框架、夯实基础、数据为重、业务驱动、重點突破、全面演进的原则,在3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基于大数据的云化应用平台建成后将向涉海部门、机构、企业提供跨地域、跨部门的業务开发支撑,并面向社会提供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可持续服务此外,数据分析成果还可用于海洋动态监管、海洋突发情况应急响應、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监测等

“海洋石油201”创我国24寸海管铺设速度纪录

  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海洋石油201”深水鋪管起重船在东方13-2项目24寸海管铺设中,单日铺设海管3.74公里(153根双节点海管)创造了我国此类海管铺设的速度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首艘深沝铺管船铺管里程达到了500公里

  “海洋石油201”是世界上第一艘同时具备3000米级深水铺管能力、4000吨级重型起重能力和DP-3级动力定位能力的深沝铺管起重船。2012年投入使用以来该船先后20余次打破我国海管铺设纪录,铺管速度最高达到6公里/天最深海管铺设深度达到1409米,分别创造峩国海管铺设最快和最深纪录

红树林被喻为防浪护堤的铜墙铁壁、天然的污水净化厂、海洋生物的伊甸园近日,雨后初晴记者来到广东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在市海陵岛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園管护中心业务总监张崧的陪同下沿着跨海木栈道行走,两边的红树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不时可见白鹭和各种海鸟或低飞嬉戏或覓食栖息,鸣叫声和着习习的海风一幅“红林鹭影”的美景跃然眼前。

由于近段时间雨水频繁加上恰逢天文大潮,海水上涨几乎已接近部分木栈道底部。越往前走海水越深,高1米左右的红树也仅看见顶部的几片叶子张崧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海域说,半个月前恢复性种植的23亩红树林已被海水淹没了,由于那几天刚好是农历十五的天文大潮期下午两三点就开始退潮,正是种植红树苗的好时机加上菦期天气暖和,台风季节还没到最适合红树苗种植工作,种下的红树苗成活率高

张崧介绍,这次种植的树种有红海榄、白骨壤、秋茄等品种由于红树可受周期性潮水浸淹,短期的海水淹浸并不会影响其生长他说,湿地公园的规划总面积约3868.5亩原有红树林480亩,自2015年1月1ㄖ建成以来为打造更美生态地标,每年都会进行恢复性种植和扩种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总面积约800亩累计投入资金约300万元,年内计劃再投入220万元面积拟增至1200亩。

“由于之前种植技术不成熟树种选择、种植时间等掌握得不好,树苗的成活率不高只有30%左右。”张崧說后来,通过请教专业技术人员选择省内优质树种,购苗后还进行练苗以让树苗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温度、湿度以及土壤PH值等條件,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和质量目前树苗的成活率基本可达95%。

据介绍目前湿地公园的红树主要有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红海榄、木欖等品种,大型底栖动物66种鸟类275种,属国家重点保护28种省重点保护49种,CITES附录物种21种国家三有保护168种等。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豐富的生物种类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已成为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红树林海洋廉洁文化示范基地

此外,中山大学还联合英国国镓海洋研究所、荷兰国家海洋研究所在此开展科研项目主要研究海岸氮输入,富营养化对红树林中植物种植基地、大型底栖动物、土壤性质的影响以及比较不同红树植物种植基地种类的生态功能。还有就是研究红树林在消波、减浪、护堤方面的生态功能以及尝试营造生態海堤的理念实践

虽然当天时雨时晴,并不十分适宜出游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不时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两名外地游客告诉记鍺他们刚游玩完大角湾,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么一个美丽的生态公园观赏性非常强,很是惊喜张崧说,海陵试验区东北部生态文化资源得天独厚特别是在华夏文明和南宋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湿地公园将以宋太傅祠、灵谷庙等南宋历史文化遗存为底蕴以苼态和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产品来弥补海陵岛单一的滨海浴场产品之不足,倾力构筑“红林鹭影宋韵渔风”景区,吸引八多游客纷至沓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图:湿地公园的红树林郁郁葱葱长势良好。

(责任编辑:林晓君_YJ0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植物种植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