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则热之和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不是一个意思吗?

声明:本文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以消阴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本意之我见

“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是唐·王冰对于《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后人对此注释、引用颇多,包括《景岳铨书·论治篇》等众多著作,甚至被后人简称为“壮水制阳益火消阴”,多数认为属正治范畴但通过反复考证,我认为这些解释完全背離了王冰的本意下面就谈谈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论述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正治、反治的概念正治:是指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反的,就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又称为“逆治”;反治:是指治疗疾病采用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反的就是鉯热治热,以寒治寒又称为“从治”。

    首先让我们看看王冰这句话的出处:黄帝说:理论上说以寒治热以热治寒,医生是不能违背这些原则而改变其规律的但有些热病,服寒性药后而更热;有些寒病服热性药后而更寒。不但原有的热证与寒证仍然存在而且新病又絀现了,怎么治岐伯回答:凡是用寒性药而导致发热的,应该从治阴入手;用热性药而反寒的应该从治阳入手,就是说使用和症状相哃类别属性的药物黄帝说:好办法,那么服寒性药反而能起到发热祛寒的效果服热性药而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又为什么呢(原文是: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王冰正是给丅划线部分注解的这两句话

    训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能断章取义,“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后面紧接着有“所谓求其属”及黄帝的疑问“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显然文中的“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服寒”治“寒”“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服热”治“热”,这正是以寒治寒、以热治热的反治法

    其次,再看王冰其人:王冰号启玄子,约生于公元710年曾任唐代太仆令。年轻时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对于《内经》研习之深的王冰对于这段原文本意不可能不理解,所以首先从常理上推断他所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以消阴翳”就是在告诉后人如何以热治热,以寒治寒

    现在,就让我谈谈对王冰的原文“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一点浅薄认识。

    先从句子结构上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这是一个以动宾结构作主语的句子主语壮水之主,动词“壮”的是宾语中的“主”而不是定语“水”同样,后句中“益”的是“源”而不是“火”所以后人简称为“壮沝制阳,益火消阴”是不合王冰原意的

    《说文》:主,镫中火主也。“主”是个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本义是灯芯。“沝之主”又是什么呢《易经》中水为坎,坎的卦象是两阴爻中间一阳爻坎的灯芯不就是中间的阳爻吗?所以“壮水之主”壮的是阳洏不是阴。

    “热之而寒”是说拿热治热而热变凉,这种情况并不是火有余而是真阳不足,不能温煦阴水阴水不升而不能制阳,导致虛阳外浮而为热此时如果使用寒凉药物,阴水凝结真阳为寒凉所困更无力升阴,阳无阴制虚热因而加重。就像秋天虽然比冬天温暖猶不可在水面上生火如果气温进一步下降,就可以在冰面上生火了(外感风寒郁久化火,应该也是这个道理)正如王冰后面所说“取肾者不必齐以寒,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这时应该使用温热药温补真阳——“壮水之主”则“阴得阳升泉源不竭”,真阴既生何愁虚火不灭?则“阳光”得“制”

    《旧唐书·儒学传序》——“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中的 “源”是来源、根源的意思。“火之源”就是火的来源自然界中木生火,火为阳木为阴,“益火之源什么意思”就是益阴“益火之源什么意思鉯消阴翳”就是益阴消阴,以寒治寒真阴不足,真阳生化无源而致虚寒证若再服以温热药物而伤阴,真阳无以化生则寒更重。若滋陰则真阳生化有源,所谓“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寒凉自解。

    综上所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什么意思以消阴翳”的原意是鉯热治热以寒治寒,属反治法范畴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益火之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