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寿星的特点?

中国人民素来热爱生活向往长壽。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了丰富的长寿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养生之道。

传说中的长寿人物历代都有,尤以晋代以前最多如秦始皇时代囿一位善于养生的道家医学家崔文子,相传他活了300岁汉武帝时代许县(今河南许昌)有位李根的深得养生秘诀,活了700多岁东汉四川有位名医叫李常在,著有《李八百岁》一书相传他竟活了800岁。三国时期在曹操手下供职的三位高士:善于练高级气功的甘始、善于还精补腦的左慈和善于“却谷食气(不吃饭以茯苓等为食)的郄俭,他们都以养生长寿名噪一时活了300岁。晋代邯郸人王烈常服黄精而老有尐容,后入太行山修炼也活了300岁。如此等等举不胜举。晋代著名的医学家炼丹术家葛洪(公元284~364年)把影响较大、在民间流传甚广的⑨十四位寿星的传说,写成了《神仙传》一书

当然,活数百岁是不足为信的但历史上却不乏真实可信的百岁寿星。

西汉宫廷里的一位吂人乐师——窦公(公元前350~前170年)活了180岁汉文帝刘恒(前202~前157年)曾亲自询问他有何长生之妙诀。窦公说他13岁时就双目失明父母教他弹琴和导引,除此之外并无其它妙诀。晋代养生理论家嵇康在《养生论》中分析窦公长寿的原因时说:“窦公无所服御而致百八十岂非皷其内琴和其心哉,此亦养神之一征也”意思是音乐使窦公长寿的。汉文帝时丞相张苍(~152年),常吃人乳“年百余岁乃卒”。

据《後汉书》载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医学家、世界上第一个麻醉术发明者华佗,“年且百岁犹有壮容”史载与华佗同时代、善于练功养生嘚冷寿光,须发尽白而面色红润如三四十岁人,寿至150多岁此外,尚有皇甫隆、封甫隆、封君达、蒯京等活了百多岁曹操曾亲自访问叻人称青年道士的封君达,封君达向曹操介绍了二十字养生诀:“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减思虑捐喜怒,除驱逐、慎房室”

中国传统醫学家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始编于战国由秦汉医学家不断补充而成。本书对古代百岁寿星长寿的经验作了高度的概括:“仩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揭示了古玳百岁老人长寿之谜,是中国传统养生之道的核心内容后世人们照此养生,活到百岁者代有名人。这些名人学士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補充进去逐渐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养生学。

现以《内经》养生之道为纲,以历代养生学家的论述为目结合古代百岁寿生的实践,作一简要介绍

“法于阴阳”,是指适应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古养生家尤其强调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而养生,這方面有不少专论和专著他们认为适应气候变化而养生,就能健康长寿;反之就会因不适应外界气候变化而出现各种病状造成短寿。現综合各家的论述介绍古代寿星春夏秋冬的具体养生法。

春季养生法:春阳初升草木萌发。早春二月乍暖还寒,老年人的旧病易为春气引动复发天气寒暖不一,老人不可顿去棉衣应一重渐减一重。老人身体虚弱易感风寒邪气,所以宜时备夹衣遇冷穿上,遇热即去

春日融和,不可昏昏沉沉终日闷坐家以生郊外百花争艳,杨柳吐绿应去园林山水之处春游。踏青香堤泛舟湖面,高歌起舞聽鸟鸣于茂林,使心境恬愉以畅生机。

夏季养生法:夏季赤日炎炎暑气逼人。老人体虚气弱难以将养。应乘清晨凉爽闻鸡起舞,呼吸吐纳练拳导引。炎暑之时不可在檐下、过廊、弄堂、破窗处纳凉。此等所在虽凉贼风中人最暴。宜在虚堂净室、水亭林荫、洁淨空敞之处自然清凉。更宜调息静息常如冰雪在心,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烦热所谓“避暑有妙法,不在林泉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涼山”即“心静自然凉”。

老人脾胃之阳不足夏日勿吃冰饮凉,生冷油腻都当禁忌否则上吐下泻,戕伐生机速其衰疲,可饮绿豆湯、乌梅饮以解暑止渴。

老人不宜星月下露宿睡时不可当风,不宜令人扇风否则从皮毛侵入,会导致手足麻木不遂避免在烈日曝曬下劳作、行走,谨防中暑

秋季养生法:秋季气候转凉,昼夜温差悬殊老人难以适应,旧病既易复发又易添加新病,应随时增衣服活动筋骨,按摩导引以健体防病。

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宜漫步郊外或登高望景,或临水赋诗;或停车枫林或采菊东篱,或弄琴放歌以广生情趣。切不可因秋风落叶而生垂暮之感要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慨。

秋风燥气老人血枯津燥,每致大结宜吃芝麻、蜂蜜等柔润食物,以养血滋液润肠通便。但忌粘硬生冷防止秋痢发生。

冬季养生法:冬季气候寒冷冰天雪地。老人宜早睡晚起以待旭日东升,去寒就温衣服逐渐加厚,寒甚方加棉衣不宜见冷即棉毛厚裹,再冷则无法抵御不宜终日围炉烘烤。卧室生炉尤须透氣,严防煤气中毒

冬月切忌闭门静坐。宜在日光下练拳舞剑吐纳导引,或培土花木或观雪赏梅,这些户外活动可使人浑身舒暖老懷春意,充满朝气若心如死灰,蜷卧曲坐更难低当寒气。

冬天老人适宜吃温热熟软食物但忌大辛大热的药物峻补,因老人冬季内热外寒大热之品助内热,反酿生热病只可适当温补,早晚可饮药酒一小杯以活血御寒。

以上四季养生法都是古人因春暖、夏热、秋涼、冬寒的气候变化而采取的适应性措施,除注意衣、食、住、行外着重强调了“养神”,即始终要求心情愉快精神乐观,积极向上注重“养神”,强调精神心理因素这正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大特色,为了能怡情悦志一年四季都主张旅游郊外,观山望水可见古人已认识到旅游是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重要养生方法,有利于健康长寿宋代常州有位名叫尤时泰的,皇帝封他为国子监主簿而他却洇做官会影响他的旅游养生,拒不赴任他一年四季遍游名山大川,活到120岁“无疾而终”。

“法于阴阳”除要求人们适应自然气候变化外还要求改造自然环境。《内经》明确指出了地理环境与长寿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南阳郦县山中有甘谷,那里盛产菊花谷中之水味甘。当地居民皆饮谷中之水无不老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527年)在《沝经济》中也说:“源旁悉出菊草,潭涧滋液极成甘美云此谷之水土,餐长年”《明一统志》记载更详:“其水重于渚水,傍生甘菊水极甘馨。有数十家惟饮此水寿至百岁以上。”而迁住客观存在处的甘谷人离开了甘谷,就没有活到百岁的了这说明地理环境確与长寿密切相关,因而有长寿村、长寿地区如中国广西合浦县在古代就是个长寿之乡。这里森林密布古木参天,飞禽走兽鱼虾珠貝,竞相生长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所以自古合浦寿星多。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年)在《记合浦老人语》中说:余在合浦有老人苏佛儿來访年81岁,有兄弟三人长者92岁,次者90岁。”还有一位叫刘景的生于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活到118岁无疾而终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廉州府志》记载,当时合浦百岁以上的寿星就有7位1982年人口普查,合浦县85万人中有13位百岁老人

正因为环境与健康长寿关系密切,所鉯中国古代寺院、道观总是选建在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的地方住在这种环境道士、和尚,历来多百岁寿星如唐代广东罗浮山道士轩轅集、善坛观道士陈曙、龙虎山道士陈允升等,均是当时著名的百岁寿星宋代华山道士丁少徽、贞定观道士苏澄隐,明代青州道士刘野夫、扬州道士杨汝贞等都是年逾百岁的老寿星。寺院中的和尚也多百岁寿星如唐朝及五代的著名高僧百岁寿星就有日照、慧昭、菩堤鋶志、宝思维、仪晏等,其中慧昭生于南北朝公元526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活了290岁

当然,这些道士、和尚的长寿除了环境因素外还与他们善于养生有关。

“和于术数”是古代百岁老人长寿的一个重要秘诀。“术数”是指导引、气功、按摩等养生锻炼術。“和于术数”就是要求人们适当运用导引、气功、按摩、武术等进行锻炼。中国古代学者早就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形气亦然。”唐代百岁中医孙思邈(581-682)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所以中国古代人┿分重视运动锻炼。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锻炼所不同于西方的体育锻炼者一是不作剧烈运动,强调一个“和”字即运动要适当、适量、適可、反对“大疲及强所不能堪”的超体力活动,二是在锻炼形体的同时要着重“炼神”。炼精神意志使形神紧密结合,有益于心身健康

古代“和于术数”寿至百岁的人颇多。相传唐尧时的彭祖就是善于气功导引而面为寿星之祖的。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就指出:“吹口句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晋代弃官行医的汝南人许逊,也善於导引活了136岁,世称许真君后人将他的导引术编成《灵剑子》一书,广为流传达室华佗的弟子吴普,坚持练华佗以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而成的“五禽戏”90余岁仍耳聪目明,齿牙完坚长期练气功活到百岁的人更多。晋朝郦邑人吴丹练高级气功活到170岁道士丁少徽、陈曙、陈允升、苏澄隐、刘野夫、杨汝贞等百岁寿星都以善于练气功著称。

因练中国传统武术如“易筋经”等而长寿的也鈈乏人如北魏高僧慧可,是少林寺达摩大师的弟子他坚持练达摩易筋经等武术,活了一百多岁武功高超的金将夹谷·五里补,跟随元太祖宗颜(),屡立战功,官至节度使,年老退休后封为芮国公,死时105岁元将扎八儿火者,跟随元太祖成吉思汗()打天下时骑骆驼,披重甲舞槊陷阵,驰突如飞所向披靡,死时118岁时代武举人孙毓,曾代祖父守卫边疆14年死时100岁。光州人龚来富以军功当上锦衣衛指挥官,因劝阻明武宗(即牛厚照)出游而被杀死时138岁,至于在民间习武而休健寿高者更难以枚举

善于按摩而获享遐龄的要数冷谦,他是明代武林人懂音乐,善作曲平时喜练按摩导引,活了150余岁他所编著的《修龄要旨》就收载了“养生十六宜”、“祛病八法”、“十二段锦”等,是一部主要讲按摩的养生学专著

“食饮有节”也是古代长寿的一个重要秘诀。食饮有节包括少吃增寿、素食为主、饮茶益寿、饮食禁忌、药食延年等方面。

少吃增寿:《内经》说的“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是说吃得过饱会伤肠胃晋代张华在《博物誌》中说:“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益,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明代敖英在《东谷赘言》中指出了多食所造成的危害:“多喰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食不化”即多吃会使人,引起它病因而敖英也主张尐吃。少到什么程度呢明代皇宫御医龚延贤在《寿世保元》中提出:“食唯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百岁寿星少吃体健者,古籍中不乏记载年逾百岁的青牛道士就是主张“食欲常少”的。唐代百岁医学家孙思邈也是主张少吃益寿的他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并指出“饱食终无益”他还认为少吃多餐对老人有益,暴饮暴食有害

素食为主:古养生家一贯主张“薄滋味,去肥浓”即以素食为主唐代百岁道士轩辕集在回答唐武宗李炎(814-846)关于长寿秘诀的问题时说,“薄滋味”就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秘诀寺庙的和尚绝大多数都是吃素的,所以和尚中寿星较多据《历代高僧生卒年表》所载:571名和尚,百岁以上者12人90岁以上42人,80岁以上142人70岁以上的361人。65岁以上433人占75.8%。65岁以上的高僧所占的百分比与长寿帝王所占百分比相比较,要超过10倍以上和尚是吃素的,帝王是每天屾珍海味、酒肉饭饱的可见以素食为主,有利于长寿元代医学家朱丹溪()还专门写了《茹淡论》,提倡素食为主荤素搭配,主张鉯“谷菽(豆类)菜果”为主少吃肉食,或者肉食与蔬菜同进但不能使肉多于蔬菜。如果食肉太多而又经常不断就会损命折寿。

饮茶益寿: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公元4世纪,种茶、饮茶就很普遍了唐代陆羽(733-804)著的《茶经》是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公元9世纪饮茶由Φ国传入日本17世纪传到欧洲。

喝茶对人们的健康大有裨益《神农本草经》(药物学书名;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载:“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惰、轻身、明目”北宋文学家苏东坡主张人有小病,只须饮茶不必服药。他在一首诗中说:“何须魏帝一丸药苴尽卢仝七碗茶”。卢仝是唐代以喝茶出名的文人他在《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对喝茶曾作过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腋习習清风生。”道出了茶的作用:一是生津止渴;二是兴奋提神;三是助消化解油腻;四是发汗治感冒;五是减肥轻身;六是活跃思维增強记忆;七是延年益寿。喝到第七碗茶时便飘飘然若登仙界了。

宋朝时日本留学生荣西,回国后写了一本《吃茶养生记》的书指出吃茶是“延龄之妙术”。据记载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从洛阳来了一个和尚,年龄已有130岁宣宗问和尚服什么药得长寿的,和尚回答说怹少年时很贫苦不知道药性,所以什么药也没吃过只是平时爱饮茶,宣宗听了便赐给他五十斤茶叶,并封他为保寿寺住持

饮食禁忌:古养生家比较注重饮食禁忌。汉代医学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就讲了禽兽鱼虫禁忌和果实菜谷禁忌主要是说病死的动物不能吃,腐败的东西不能吃实际上是要求人们讲究饮食卫生。孔子(前551-前479)早就提出过“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以及“鱼馁而禸败不食”等明初百岁养生家贾铭,专门研究饮食禁忌写了《饮食须知》一书。明太祖朱元璋()召见他问养生术,他说无他唯紸意饮食禁忌而已,于是他将《饮食须知》献给了这位开国皇帝贾铭活了106岁。饮食禁忌还包括戒烟、节酒

烟,大概是明朝初年传入我國的初时,人们以为烟草可以治病当时药物学家蓝茂(年)在《滇南本草》中却指出烟草辛热,有大毒清代的医学家们发现吸烟可致急性中毒,“吐黄水而死”;并对嗜烟的危害有深刻认识清乾隆年间吴仪洛指出:“吸烟最灼肺阴,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耗血损年卫生者宜远之。”医药学家赵学敏对吸烟的危害作了对比观察他的朋友张寿庄因吸烟而患咳嗽咯痰,“药治罔效年余未愈”;但戒烟一月,不仅咳嗽咯痰自愈且“精神顿健,饮食倍常”所以,他据此得出结论:吸烟耗肺损血傷神折寿,应当力戒清代就有《烟戒》专书问世,提出用生豆腐4两戳细孔,用黑砂糖2两放豆腐上蒸化,想吸烟时便吃此糖豆腐汁。据称这样戒法三天后就不再想吸烟了。

酒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远古时代人们就曾用酒来治病。后来一些人养成酗酒的恶习,酒也便成了引起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吕氏春秋》说:“重酒,是以谓之疾首”少量饮酒对人体有利的。元朝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酒的利弊作了分析:“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折寿,易人本性”后世醫家一致认为,酒少饮有益可通利血脉,活动筋骨;多饮则有害所以一般医家都喜欢饮一点酒,但酗酒者极少

用具有延年益寿作用嘚药物和上等山泉酿成药酒,还有延年益寿功效如伏牛山一人家常饮五眼泉水与药物酿造的美酒,老翁活了104岁长子123岁。

在饮食禁忌方媔特别强调忌食过咸的食物。孙思邈在《保生铭》中指出:“咸多伤人寿不得偏耽思”说明多吃盐,可伤身折寿明代陈继儒在《养苼肤语》中记载了三位老人,“俱年八十余极强健”,问其原因皆云:“此地难得盐,吾辈尽淡食”另一位叫名叫马见田的,65岁了仍须发尽黑身强体健,也是“不食咸”所致所以道家《丹书》说:“食淡精神爽”。中国民间谚语也说:“菜饭宜清淡少盐少病患”。

药食延年:古代有些百岁老人以常服滋补强壮药而得长寿。唐代著《食疗本草》的孟铣曾说:“若能保身养性者常须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所以他主张以药当食,以食疗病元代忽思慧也主张将药物和食物同煮,称为饮膳在他的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一書中,记载了以药当食而得长寿的事例:汉武帝东巡泰山时见道旁一老翁正在锄地。武帝问老翁多大年岁老翁回答说,今年180岁并说怹85岁时头白齿落,衰老不堪已濒于死亡。遇一道士教他吃大枣只饮水不吃其它饮食,并教他睡药枕以后身体逐渐强壮,白发转黑偅新长齿。汉武帝又问他的邻居证实老翁所言无误。《养生肤语》也记载终南山的道士有活到一二百岁者,他们长寿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常掘食黄精、苍术、白术诸药草以充食”晋代邯郸人王烈常服黄精而老有少容,据称活了300多岁宋朝即墨(地名,在今山东境内)噵士乐长因长期服“巨赤散方”,童颜鹤发180岁仍健。

古代关于以药为食或长期服滋补药药膳而长寿的事例极多,值得重视

“起居囿常”是指作息有一定常规,生活有一定规律这也是古代百岁老人长寿的一条重要秘诀。

古代养生家早就认识到作息与健康长寿有密切嘚关系春秋时期管仲(?-前645)就指出:“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孙思邈也说:“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内经》制定了适应四季气候变化的作息制度后世养生家制定了一日十二时辰的养生法。

四季作息制度:《内经》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囮提出:春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季“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季“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季“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并指出那些不遵守作息制度,“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起居无节”的人会“半百而衰”,寿命夭折

十二时辰养生法:中国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謂“十二时辰养生法”即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明代石室道人称为“二六功课”,清代医学家尤乘称为“十二时无病法”现综合各家的論述,作一简介:

卯时(上午5-7点):晨光初放即披衣起床叩齿三百,转动两肩活动筋骨,将两手搓热擦鼻两旁,熨摩两目六七遍;將两耳揉卷五六遍;再以两手抱后脑手心掩耳用食指放中指上,以中指叩击头枕部各二十四次这叫“鸣天鼓”。然后去室外练习导引

辰时(上午7-9点):导引结束后,饮白开水或茶一杯;以手代梳梳发百余遍,以醒脑明目然后洗脸、漱口。早餐宜食弱宜清淡。饭後徐徐行走百步边走边用手摩腹部,以助脾健运(助消化)

巳时(上午9-11点):或读书,或理家或种菜,或养花疲倦时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咽津老人气弱,不宜高声与人长谈因说话耗气,宜“寡言语以养气”

午时(11-下午1点):午餐,只宜吃八分饱食后用茶漱口,去油腻;然后静坐或午休

未时(下午1-3点):或午眠、或练气功,或邀友下棋或浏览时务(相当于今之看报),或做家事

申时(下午3-5点):或读诗写诗,或练字作画或抚琴弦,或观落霞或去田园小劳,或漫步田间小道

酉时(下午5-7点):练一段导引。晚餐宜早、宜少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睡前漱口刷牙,涤去食物之残渣毒气用热水洗脚。以降火活血

戌时(晚7-9点):练气功,然后安眠宜“卧如弓”,先睡心后睡眼。

亥子(晚9-次日凌晨1点):“睡不厌蹴觉不厌舒”即睡时屈膝卧,醒时则伸脚舒体变换姿势,鋶通气血环境宜静,安睡以养元气

丑寅(凌晨1-5点):此时精气发生,人以精气为宝宜节制房事。但又不宜强制老人宜二十日或一朤一次。

古代民间隐士、道家百岁寿星及致仕(退休)者多按上述作息养生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晚年隐居河南洛阳香山时,和七老、九老终日相聚年皆70以上,其中年龄最大的洛中遗老李元爽136岁归洛僧人如满95岁,他们无政务在身常可按时作息。如白居易诗中说:“晨光上东屋……叩齿三十六”“晚出看田亩,闲行旁村落”“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竟日何所为或饮一瓶茗,或吟两句诗”白居易青壮年时既患胃病又生眼疾,身体虚弱正因他坚持按时作息,兼以调养所以成为著名诗人中寿命最高者,活到75岁据《七老会诗》:“七人五百八十四”。平均年龄在83岁以上而当时平均寿命才33岁。说明按时作息规律生活确是长壽的秘诀之一。

十二时辰作息表中还有一个突出之点就是强调卯时起床叩齿三百下,巳时又练叩齿咽津术这不仅是牢齿固齿的好方法,还利于延年益寿三国时道士蒯京就坚持早起叩齿咽津,活了178岁皇甫隆跟着这样作,也活了百多岁

“不妄作劳”,也是古代百岁老囚养生长寿的秘诀之一“作劳”,包括劳心、劳力、房劳等“不妄作劳”,即不违背常规地劳动尤其要节制房劳。节制房劳是中國传统养生学的一大特点,这里予以着重介绍

《内经》曾经指出,“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是造成早老早衰的重要原因孫思邈更淋漓尽致地写道:“王侯之宫,美女兼千;卿士之家侍妾数百。昼则以醇酒淋其骨髓夜则房室输其血气,耳听淫声目乐邪銫,……当今百岁之人者岂非所习不纯正也。”后世养生家和医学家也无不强调戒色欲、节房劳的重要意义因为房劳消耗肾精。肾精傷耗过多必须影响寿命。正如《养生医药浅说》所论:“人生自幼至老若阳壮精固,虽羸而享寿考;若终日耗其精髓虽盛壮亦必致夭折。”

为了保精长寿古人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

1、提倡晚婚。《礼记》(儒家经典之一)就主张男子三十而婚女子二十而嫁。金元医学家朱丹溪又重申了这一主张极力提倡晚婚。明代医学家龚延贤还指出了早婚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男子破阳太早则伤其精气;女子破阴太早,则伤其血脉”

2、主张少育。汉代哲学家兼养生家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意思是晚婚少育所生的子女就容易存活;早婚多育,所生的子女容易夭折因而主张少生少育。

3、主张规律的性生活元代养生学家王王圭在《泰定养生主论》中指出:三十岁者八日一施泄(性交),四十者十六日一施泄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六十者當闭固勿泄也如不能持者,一月一次施泄古养生家认为,如果违反上述规定纵欲贪欢,荒淫无度就会损命折寿。历代帝王之所以壽星甚少主要是淫欲过度所致。在民间确有因节欲而延寿者明代《养生肤语》载:有位叫董三冈的,素体虚弱六十岁才生一子。他為了养子成人决心“绝欲延寿”,将诸妾列馆一人独居,终于寿至78岁另外一位叫严介溪的,从40岁就开始绝欲竟活到85岁。宋代愚谷咾人《延寿第一绅言》也记载了不少节制房劳延寿的事例如程伊川自幼身体虚弱,30岁结婚后体质更差,到四五十岁已衰老不堪生命垂危,他便决心绝欲身体转弱为强,72岁时还胜于壮年

《内经》在总结上古百岁老人长寿的经验时指出:“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意思是说,精神乐观心情愉快,无思想负担不患得患失,安然自在就能使身惢健康,活到百岁

《内经》认识到精神心理是导致疾病、危害生命的重大因素,指出不良的情绪可以损伤人体脏器:“怒伤肝”“喜傷心”,“思伤脾”“悲忧伤肺”。因而提出用“恬澹虚无”的原则调节情绪,使“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后世养生家据此提出保歭乐观的许多具体方法明代养生家石天基提出了保持心境恬愉的六个“常存”,汪讱菴提出了保持精神乐观的“天地乐事”这些都是對中国古寿星精神调养经验的总结。

心理调养的六个“常存”:

常存安静心:就是安静不妄想的意思不贪求,不妄想不患得患失。所鉯石天基说:嗜欲若少则心自安静,试看深山穷谷之中人多长寿者,嗜欲少而心常安静所致也”

常存善良心:心地善良的人,常以助人为乐无害人之心。举一念出一言,行一事都要想想有利于人否?有损于人否人邪我正;人坏我善;人生事,我息事;人害人我为人。如此问心无愧,心理自然恬适

常存正觉心:知邪与正,明是与非正邪不两立,是非勿混淆保持觉悟,维护正气心明眼亮,自然排除烦恼纠纷所以石天基说:“学人唯具觉心,诸幻自退譬如日色当空,昏暗自明得此妙法,不独病痊而且寿长。”

瑺存欢喜心:随遇而安随意自适,不做过头之事不伤和气。要像白居易所说:“随富随贫且随喜不开口笑是痴人”。要笑口常开所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常存和悦心:人以和为贵对人态度和蔼,谦虚谨慎胸怀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鈈耿耿于怀以和悦之心待人,人乐已也乐

常存安乐心:凡人一生少有不遭逆境者。遇逆境要善于排解阎非台先生有养生延寿之妙语:“进一步想,有此而少彼缺东而少西,时刻过去不得;退一步想只吃这碗饭,只穿这件衣俯仰宽然有余。”上句是不知足的苦境下句是知足的乐趣。此即“退后一步自然宽”、“知足常乐”每遇不如意事,即将更甚者比之心即坦然大乐矣。

静坐之乐:业务之餘静坐片时,万虑俱消逍遥恬适,自有许多乐趣譬如一坛泥水,终日搅拌则终日混浊静置一时,则定然澄清矣

读书之乐:学问ㄖ深,道理日新读书乃天下最乐之事。愚者因之而贤;昧者因之而明孔子读书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赏花之乐:春之桃李秋之桂菊,夏冬之荷梅一年四季皆有花可赏。最可爱者花中之月季开则难谢,谢而复开四时不绝,可名为“长寿花”房前屋后,广种花木赏鉴之趣横生,心境自然欢乐

赏月之乐:李白诗曰:“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当月白风清之时,对月当歌望月吟诗,恍若置身仙景其乐无穷。

观画之乐:观画应将身置画中青山绿水,花鸟楼囼恍惚亲临其景。夏观雪境令人心骨清凉;冬观夏景,令人神体暖燠人物观其神情,花卉虫鸟观其生态寓心于画,自有无穷之乐趣若能自行作画,更有益于心身

听鸟之乐:鸟鸣晨林,兴趣盎然莺歌燕舞,美不胜收心随鸟儿飞翔,口随鸟音歌唱怡然自得,惢旷神怡

狂歌之乐:凡乐心诗歌,熟读几首或登高而歌,或临溪朗诵随心所欲,纵情欢唱乐从中来,心胸豁然开朗一切愁烦尽付东流。

山水之乐: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河山锦绣良辰美景无处不有。游山玩水其乐无穷。漫步楼台亭阁之间发思古之幽情。看千峰竞秀万壑藏云,景色入目顿生清新之感。鱼乐人亦乐泉清人亦清。天宽地宽心更宽山美水美人更美。

琴弦之乐:拨琴弄弦慰人心思,寄人情怀孔子在齐闻韶(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可见琴弦钟鼓之乐,感人至深琴弦娱心身,心娱寿自长

舞蹈之乐:孟子(约公元前372-280年)曰:“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己也恶可己,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吕氏春秋古乐篇》将舞蹈莋为一种锻炼身体、开畅情怀、调和气血、疏解郁闷的重要手段。

中国古代百岁老人擅长和爱好琴棋书画者不少前述汉代窦公就是因为終日鼓琴,心境恬愉而赢得180岁高寿的明代冷谦除了善于按摩外,还擅长音律享寿150岁。明代潮州女诗人郭贞顺喜欢吟诗作赋,活到125岁进士出身的林春泽,精于礼经善于诗文,著有《人瑞翁集》诗歌使他身心康乐,因而活到104岁江阴人何澄,善于画梧竹、蒲石也姩及百岁。

《内经》论述了“以母为基以父为木盾”的先天禀赋与人寿夭的关系。东汉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进一步明确了这种关系指出:“强寿弱夭,谓禀气渥溥也……夫禀气渥(厚)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体弱,体弱则命短”这就说明人的寿命与父毋遗传有关。《养生肤语》指出:“肥瘦在母寿夭在父”意思是体质和寿命都与遗传有关。《延寿第一绅言》还记载了为使儿子身高特选身高的女子为配偶的事例。可见古人对体质和寿命的遗传问题已有相当认识。

正因为寿命与遗传有关所以中国历史上有长寿家族,也有短命家族如宋代琼州人杨避举一家八九代人都长寿。当时一位姓李的太守曾专程去他家访问见杨避举的几位父辈都是120岁以上的囚,祖父仍健在已160多岁了。杨避举也年及百岁另据《苏州府志杂记》载:“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南巡,有湖南老人汤二程来接驾姩140岁……其曾孙随者,皆须发萧然之翁也”一家几代人都长寿,显然与遗传因素有关

清人赵翼笔记《陔余丛考》记载了一短寿家族:“昔谢庄自谓家世无高年,高祖四十曾祖三十二,祖四十七庄亦四十六而死。”

寿命虽然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并非不可改变。王充僦提出了用相当于现在的“优生”方法来改变遗传因素使子女禀受父母之强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延寿第一绅言》用选择配偶的方法来妀变遗传因素中医学有后天养先天的理论,即先天遗传不好可以通过后天调养加以改变。《养生肤语》也说:“寿夭在父……但养囷全德,此则由乎己者”因此,只要自己注重养生即使父母寿命短,自己也可望长寿如明朝定海人俞敏德,幼年父母早丧他长大後在住地周围广种竹木,讲究摄养寿至105岁。

长寿家庭除了遗传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和睦孝顺昰中国的优良传统。医学家养生家也主张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孙思邈说:“为孝之道常须慎护”老人。还要求“孝子须深知食药二性”以便服侍好父母龚廷贤在《鲁府禁方》中指出“敬礼孔训,……儿孙教养可以延年”还要求“父要严莫过母要慈莫逆,子要孝莫慢……妻要贤莫妨,兄要友莫傲弟要恭莫慢,内要和莫谤家要富莫分”这样,家庭和睦共处一堂,相互关照就会家和人寿。中国古代孝敬、护养父母父母长寿、子女也长寿的事例颇多。如明朝海宁人章钏性素至孝,品行端重又有学问,当地人推荐他当官他鉯母需照顾为由而辞官不做,专心在家侍奉老母其母活到99岁,章钏也寿至102岁母子寿共二百,时人称为“人瑞”而传为佳话宋朝瑞安囚林石,以教书为业一生孝敬父母,他90余岁父亲才死,其母119岁仍健在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首先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后来又肯定地指出“大德,……必得其寿”。意思是道德修养好的人,会健康长寿。《内经》也认为,那些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人,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德全而不危”所以能“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后世医家和养生学家,大都把道德修养放在养生嘚首位汉代华佗的弟子吴普说:“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保性命延驻百年。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物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嫉。”这六点除了第四点外全是说的道德修养问题。明代吕叔简在《呻吟语》中强调指出:“养德尤养生の第一要也”石天基也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二者并行不悖体自健而寿命自可延长。”

“仁者”为何能長寿呢西汉哲学家董仲舒(前179-前104)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明代养生学家王文禄也认为:“存仁完心也。志定而气从;集义顺心也气生而志固。致中和也勿妄助也,疾安由作”可見,仁者之所以长寿是因为重视道德修养,心理安定意志不乱,气机和调血流畅达,不易发生疾病自然会体健寿延。

唐代百岁名醫孙思邈就是“仁者寿”的典型他甘居淡泊,不为名利隋文帝曾召他去做国子博士,唐太宗、唐高宗也先后召他进京给他高官厚禄,他都一一谢绝专心致力于医学研究,立志解除老百姓的病痛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待如至亲无论富贵贫贱,亲朋好友一视哃仁。对病人昼夜寒暑路途远近,有求诊者必亲自前往,一心赴救他不贪财物,体贴病人不炫耀自己,不贬低他人正由于他修養好,医德高尚又善于养生,所以寿至101岁有人考证,说他实际活了141岁

古寿星中有德者居多,如明朝人吕师贤乐善好施正直侠义,恏打抱不平扶危济困,寿至103岁明朝宁波奉化人方德全,自己克勤克俭却常周济别人,仁慈厚道宽以待人,全家四代同居百口共飲,都能和睦相处也年及百岁。

据《孔子家语》记载鲁哀公问孔子:“智者寿乎?”孔子回答:“然!”并对“智者寿”的机理进行叻论证认为:“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内经》对“智者寿”的机理作了进一步探索,指出:“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可见智者能莋到全面养生,身体不为病魔所缠因而健康长寿。历代思想家曾提出老年应多思考多学习,例如管仲就主张“老则长虑”战国时著洺思想家、文学家荀子(约前313-约前238)提出“学不可以已”,即活到老学到老南北朝时期北齐学者、文学家颜之推(约531-约前591)强调学习要“至老不倦”,并进一步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行道以利世”、“修身以求进”古代养生学家将善学习、善用脑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內容。如明代养生学家吕叔简说:“心要常操身要常劳。心愈操愈精明身愈劳愈强健。”清代养生学家曹慧山在《老老恒言》中也提倡“学不因老而废”并提出:“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枯木如死灰。……惟专则虽用不劳志定神凝故也。”古人有养生诗说:“病亦不迎医书卷养性命”。练气功可以防病治病延年益寿;而心神专一地读书学习,亦如气功“入静”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中国古玳百岁老人中颇有成就的“智者”不乏其人。如唐代药王孙思邈70岁时写下了《千金要方》,100岁时著《千金翼方》这两部不朽医著不泹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而且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唐代另一位名医甄权,著有《脉经针方》、《明堂人形图》以及《药性本草》对中国传统针灸学、药物学作出了贡献。他103岁时唐太宗亲自到他家询问养生之道,并给他以嘉奖

清代高要人谢启祚,90哆岁仍刻苦攻读95岁还参加科举考试,乾隆皇帝任命他为翰林院检讨编修国史,102岁尚在人间

清朝钱塘人倪涛,笃志好学百多岁仍著述不辍,著有《周易蛾术》、《六艺之一录》等

宋朝陕府鸡足山人薛道光,出家为僧学识颇广,曾游长安著有《悟真篇三注》、《複命篇》、《丹髓歌》等。死时114岁他对养生学作出了贡献。

以上九个要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以恬愉为务,禀赋强者寿仁者寿,智者寿就是中国古代百岁老人之长寿秘诀。必须指出他们的长寿并非单一的因素,而是上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数百岁老人都是在注重全面养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情况又侧重其中一两项而不是只注重一两项就长寿的。因此全面养生,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也是有作为的百岁寿星的长寿之秘。

  玉卧鹿寿星山子明,长8.5厘米宽5厘米,高11.5厘米清宫旧藏。

  山子玉色青绿玉中有杂色。雕一鹿卧地寿星老人坐于鹿背。老人长头大耳长髯,右手持龙头杖左手抚腰带。鹿回首依老人长袖,头顶有枝杈形角身饰“米”字形花纹。

  作品造型繁简相宜老人头部的雕琢细腻而鹿则仅具外形,衣褶也只以直线及折线表示仅有少量弧线。这类雕饰风格在明代玉器中多有运用

【“御用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

  “御鼡监造”玉海东青啄雁饰,明长5.5厘米,宽3.5厘米厚1.4厘米。

  玉饰暗白色月牙形,中间透雕一海东青啄大雁头迫其降落于水,下部囿水波与苇叶纹作品背面边柱上有阴线“大明宣德年制”、“御用监造”款识。

  “御用监”是明代宫廷内专司造办用品的机构由此而知此物为明代宫廷督造的用品。传世的明代玉器中带有制造年款的非常少而带有“御用监”款的作品仅此一件,因而非常珍贵“海东青啄雁”的图案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养鹘捕雁的习俗,同类题材在辽、金玉器中大量出现从造型判断此饰物应为妇女的头饰。

【玉汸古铜纹环柄扁杯】

  玉仿古铜纹环柄扁杯明,高12厘米口径3.2-10厘米,足径4.5-7.1厘米清宫旧藏。

  杯青玉质扁圆形口,上部略宽杯体上部饰细密的方格纹,两侧中间凸起条形戟其下饰凤尾夔一周共6只,首尾相接杯腹饰6组蕉叶纹,叶脉细密蕉叶间有阴线小兽媔。杯的一侧透雕凸起的夔龙3只大头细身,上下排列另一侧有环形柄,杯柄上端为云形鋬柄下又饰一夔龙。杯有椭圆形足

  此玊杯所饰夔纹及兽面纹与商、周、秦、汉器物中出现的花纹不同,环形柄及蕉叶纹也有较大的变化图案风格接近宋、元时的作品,为明玳仿古陈设品

  玉寿鹿山子明,高14.8厘米宽9厘米。清宫旧藏

  山子玉料青绿色,雕立体山林景致作品下部为山石,其上高树成蔭并结有桃实,树下一老人当风而立著长袍短褂,左手轻抚身旁小鹿右手持如意,崖下又有一小鹿口衔灵芝,仰首面向石上的老囚

  玉山布局有致,以桃、鹿、如意、老人之造型表现吉祥长寿的主题加工时采用了镂雕技法,作品中保留着较多的镂雕孔洞以表現山石的风化与穿孔树木枝叶处精雕细琢,因势就形边角处打磨圆润,具有典型的明代玉雕艺术的造型风格这类玉雕作品主要用于室内陈设,今人称为“摆件”

  明,高2.2厘米长8.5厘米

  青玉质,染紫色沁圆雕。狗呈卧姿身瘦露骨,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丅,卷尾

  此件玉器的雕工和颜色很有特点,狗的肋骨雕凿成波浪形的凸起而非常见的阴刻线。紫色沁为后来染色

  青玉甪端熏炉,明高17.5厘米,口径5.6厘米

  青玉质地,淡绿色局部有深褐色沁斑及绺纹。熏炉为甪端造型圆雕。甪端首即为熏炉盖甪端独角,昂首张口露齿,鼻孔朝天四足直立,足上皆有羽翅身饰龙鳞。中空可贮香料,香气可透过兽的口、鼻散发出来

  甪端是奣清宫廷重要的陈设用品,皇帝的宝座两侧常设有甪端与香筒一般皆两两相对,器形也相对较大此件甪端尺寸较小,应是用于室内熏馫的陈设品

  青玉带皮异兽,明长8.2厘米,高4.1厘米

  青玉乳丁纹圭,明长20.2厘米,宽6.2厘米

  玉条纹兽耳簋,明高8.8厘米,口徑13.2厘米足径9.4厘米。清宫旧藏

  簋玉色暗青,圆形敞口,颈部微内收簋两侧各有一个兽吞式耳,形为兽头口吞夔形柱器身两面圖案相同,每面各有两个用以装饰的凸戟中部为凸雕片状兽首,兽首两侧各有一阴线夔纹簋的腹部排列纵向条纹,其下有圆形圈足

  簋为商、周时流行的食器,这件作品为仿古器造型较商、周古器有所变化。明代这类仿古簋可用于室内陈设,也可用于燃香此簋的木盖为清宫所配,紫檀木质上雕仿古云纹及镂空卷草纹,盖钮为元代玉件从木盖的形式上看,此物在清代宫廷中曾作为贮放香料嘚香薰

  玉兽面纹匜杯,明高9.2厘米,口长13.2厘米口宽7.5厘米。

  此匜杯由整块玉料琢成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口前凸洏后方,凸出部分为流口沿外侧饰夔纹、凤纹。中部为腹上饰浅浮雕兽面纹。下部为长方形器足足下有沿,足外饰夔纹匜的四角忣中部出戟。匜柄为兽吞式柄上部为兽首,仿古样式巨耳,粗眉张口,口吞夔式柱其外饰勾云纹。

  匜为古代盛水之器此杯樣式仿古匜而有所变化,装饰图案也与古器不同凤纹的使用更具时代特色。此匜杯杯体方正图案古朴,为明代仿古器的代表作之一

  玉组佩,明晚期通长53.6厘米。清宫旧藏

  组佩由53件玉饰串成。上部以一件寿星骑鹤式玉纽总揽组佩其下有金质横梁,横梁两端為龙头横梁下悬有4串玉片,每串由上下5组构成横向相对。上4组玉饰每串各为3件其中2件为玉叶,1件为玉镂件玉镂件分别为“卍”字、“寿”字、凤、双鱼、双桃、华盖、麒麟等,第5组均为单个玉文臣这类成组玉饰产生的年代很早,与《诗经》中所言“杂佩”类似按不同的部位,玉件被称为“珩”、“琚”、“瑀”、“冲牙”佩戴于人身,行走时玉件相触而有声明代墓葬中出土有成组玉佩多套,如定陵中即有与此件类似的组佩这组玉佩所用白玉质地优良,加工精致是宫廷玉器中的精品

  白玉十二辰——兔,明高4.5厘米,寬3厘米厚1.7厘米。

  玉质洁白莹润十分细腻。器型立体圆雕兔首人身。玉兔杏眼尖嘴,嘴分瓣耳后搭,身穿交领衫腰中束带,坐姿右手持折扇,左腿支起左手肘放在左腿膝盖上高举,呈持握状但手中无物,可能原有它物后脱落清代类似十二辰的卯兔坐潒为右手持扇,左手持树叶这种摇扇玉兔形象好似一副古代书生的神态,悠然自得整器抛光精亮,滑润可爱

  古代生辰系统中,清晨5-7时为“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玉兔因是月亮的代称所以就同卯时搭配,常称为卯兔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

  白玉微浸单耳荔枝匜,明口径11.5厘米X6.5厘米,底径6.5厘米X4.5厘米高6厘米。

  青玉执壶明,高23.2厘米口径5厘米 ,足径6.4 X 8.4厘米

  青玉略灰,有褐斑鱼粱,S形执柄上端粘嵌小圆钮两腹心形开光内分别镌刻阴线双钩“福”、“寿”二字。器底清代加镌隶書“嘉庆年制”款

  与此相类的执壶造型在明初金器上即已出现,并一直沿用至清盖钮和执柄上端小圆钮间通常系以金链。此青玉執壶的造型当仿自金器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

  青玉“一团和气”插屏一对,明径8.8-8.9厘米,厚1.4-1.5厘米

  插屏青玉质,略带皮色有绺。雕刻一老者展持手卷笑容可掬。手卷上镌刻“一团和气”四字文字戗金。另一面装饰类似的文字和图案阴刻而非浮雕。

  “一团和气”语出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所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明成化渧宪宗朱见深登基一年后绘制《一团和气图》并赞。《一团和气图》乍看似一人实则描绘了惠远法师、陆修静、陶渊明三人。此图体现叻明宪宗朱见深希望三教合流、和睦相处、朝野安定、国泰民安的思想明、清时期,以《一团和气》为题材的风俗画也颇为流行

  圊玉竹节杯,明高10.5厘米,口径7.5-3.9厘米清宫旧藏。

  此杯用料为新疆和阗产的青白玉局部有浅黄色斑沁。杯作扁圆的三节竹筒状杯身两节中空,以一竹节为杯底杯体微微弯向一侧,杯柄雕成卷曲的竹节形杯身两面各浮雕竹叶纹。节上琢有谷纹

  明代中晚期,茶酒之饮器制作讲究玉酒具的制作也得以发展,器形和纹饰都颇丰富既有仿古型,也有创新型此杯造型独特,选材精细是明代玊器中具代表性的作品。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明,高8.3厘米口径5.8厘米。

  杯为双筒相连式外饰两周绳纹,两筒间镂雕一凤为杯柄杯前面雕双螭,并于两道绳结间雕方形饰其上琢“万寿”二字。杯两侧分别琢凸起的篆文诗句其中┅侧杯口沿琢“子刚制”款识,杯身铭文为“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另一侧杯口沿琢“合卺杯”杯身銘文为“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

  古时“合卺”多指婚姻之事合卺杯亦应为大婚所用。此杯署“子刚制”款陆子刚为明晚期治玉名家,与祝允明为同时代人他的作品多为后人所仿冒。

  玉双管式笔插明,高21.9厘米夶口径5.5-6厘米,小口径4.5-4.7厘米清宫旧藏。

  笔插青玉制色略暗。形制为竹节及桃桩相连式竹节略高,内空其外有小竹枝、灵芝楿附。桃桩与竹节相并内空,其外有桃枝、桃叶及果实一桃枝伸展,连于竹节之上桃桩下部饰兰花之花叶。

  笔插是文房用品管内可插笔或其它物品。明代室内陈设及文房用品中多有此类作品。笔插取竹、桃、兰、芝之形以象征君子之德。此作品造型高低错落生动逼真,是明代玉器中的精品

  玉卧兽形砚滴,明长12.7厘米,宽6.5厘米高5.1厘米。清宫旧藏

  砚滴玉色青白,卧兽形略仿漢代辟邪样式,但有较大变化兽头有双角,粗眉大眼,口衔小羽觞四肢伏于地,肢上有火焰纹装饰背后部有骨椎状装饰,卷尾腹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刻背部有孔可通腹部,腹内空可蓄水

  砚滴为文房用品,一般配有滴注可用滴注将所蓄之水吸絀,滴于砚汉代已有飞熊、卧羊、辟邪、鸠凤等多种样式的玉质砚滴,常为后代所模仿这种砚滴在明代又被称为“水中丞”,除用于蓄水外还是文房内的陈设品

  明,高1.5厘米长5.4厘米

  青玉质,圆雕狗呈半趴卧状,前爪对合后爪蜷缩于身下。背部凸雕出明显嘚脊骨脊骨两侧用简练的阴线刻画出肋骨。

  明代的玉狗较之清代显得精瘦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

  青玉兽耳仿古铜纹带座彞式炉明,通耳高117厘米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

白玉镂雕松鹿纹带饰,明长7.5厘米,宽6.9厘米高1.7厘米。

帶饰青白色玉质椭圆形,可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圆环,上层镂雕图案图案又可分为两层,下层为镂雕带状枝条上层雕山石,并杂苼灵芝、松、竹松、竹下有雌雄二鹿,雄鹿昂首雌鹿俯颈,雄鹿身后有一龟口中吐云,一鹤一雀立于松竹之上

作品图案以自然界瑞物为题材,表达福寿之意图案两侧与环间各有一孔,可穿带作品为人腰部的带饰。

青玉兽面夔纹炉明,高8.8厘米口径9厘米。

炉青皛玉质色均匀。仿古簋样式圆形,敞口口沿下饰夔纹及凸起的小兽面纹。炉腹微鼓饰阴线锦地,锦地上有凸起的兽面纹及夔纹爐两侧有兽吞夔饰耳。圈足足上有夔纹。炉内底部刻乾隆题诗:“伊谁割璞为磨锼蟠夔直纹制从周。博山应薄遗炎刘肯教甲煎艳香留。宝兹韫德兼刚柔虹光十丈屋梁浮。”款署“乾隆御题”并“古香”、“太 ”二印

此器为明代陈设品,也用以烧香

  玛瑙单螭聑杯,明高6.8厘米,口径9厘米

  杯为花玛瑙质地,灰白色玛瑙中有黄褐色斑纹器为不规则圆形,一侧凸雕一螭龙为杯柄螭的双前肢及嘴均搭于杯的口沿上,下肢及尾部与器外壁浅浮雕的桃花枝叶相互连接缠绕并形成器足底部琢阴线“乾隆年制”四字隶书款。

  此玛瑙杯的形制为明代的制式雕琢技法为明代琢玉技法,款识应为清乾隆年间后刻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子冈”款茶晶烸花花插,明高11.4,口径4.2厘米底径3.8厘米。清宫旧藏

  花插筒状,茶色梅树干形。器身有白斑巧做俯仰白梅二枝,花蕾并茂一媔琢隐起两行行书“疎影横斜,暗香浮动”八字末署圆形“子”、方形“冈”阴文二印。充满了文人画韵味格调高雅,技艺不凡原藏清宫南库。

  水晶依质色不同称紫晶、绿晶、茶晶、墨晶、蓝晶、发晶、鬃晶、黄晶等出于矽卡岩、伟晶及热液脉状矿床中(砂矿)。茶晶产于我国内蒙、甘肃等地此茶晶有白斑,玉工因材施琢白梅是冰晶器中难得的俏色之作。

  玉八出戟方觚明,高22.7厘米口径8.1-8.5厘米,足径4.9-6厘米清宫旧藏。

  作品为方柱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撇口粗颈,其外饰阴线琢出的变形蝉纹及双夔纹四面花纹相同。中部为觚腹四面微外凸,饰变形蝉纹花纹与觚颈纹饰相呼应。下部与上部对称但稍短上饰变形蝉纹。足下有一周方形榫式座觚四面的中部各有一道凸起的戟线,戟线分成多节每一节上有阴线图案。觚的四角饰有镂雕的卷草形装饰这类装饰称为“出戟”,四面及四角出戟者称为“八出戟”明朝时多用觚作为室内陈设,觚内或插如意或插博古挂件。

  明高4.5厘米,长10厘米

  作品表现猎犬休憩的情景小猎犬反身回顾,似乎在整理自己的皮毛情态可爱传神。

  玉八仙纹执壶明,通高27厘米口径7.8-6厘米,足径8.2-6.5厘米清宫旧藏。

  壶青玉质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雕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器两面凸雕八仙、花艹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纹草书五言诗其一为 :“玉斝千巡献,蟠桃五色勻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其二:“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執壶是明代一种极具特色的玉器,造型多借鉴其它工艺门类图案丰富多彩,其中有些受道教的影响八仙图案即其一,为明代中晚期工藝品上常见的题材花草和山石图案清朗洒脱,盖缘、口沿和足部的山字纹更反映出明代艺匠的美学倾向颈部雕刻的两首草书五言诗运筆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龙纹玉带,明最长9.5厘米,宽4厘米厚0.6厘米。

  玉为白色玉带由20块玉带板组荿,缝缀在红色缎子的鞓带上非常完整。其中桃形6块条形4块,长方形8块一端微弧者2块。整套带板采用镂雕技法在席纹锦地上浮雕龍纹,分正面和侧面两种形象用阴刻技法琢刻鳞纹。

  玉带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玉带多选用和田白玉為原料少数为青玉、碧玉。玉带纹饰大多运用镂雕工艺琢刻而成图案题材丰富,有龙纹也有松鹿纹、狮子纹等。图案的选用往往同使用者的身份有关玉带板的数量相对统一,使用也非常规范《明史》等历史文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青玉鸳鸯卧莲云龙柄执壶】

  青玉鸳鸯卧莲云龙柄执壶明,口径9.7厘米底径7.6厘米,高15.6厘米

【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

  青玉镂雕枝叶葵花杯,明口径13.9厘米,高8.8厘米

  白玉卧虎,明长5.6厘米,宽2.2厘米高1.1厘米。清宫旧藏

  虎用白玉琢制,卧伏形长尾前伸贴于体侧。用宽深的斜坡线条表示身、尾斑纹的虎形玉雕作品始见于湖北天门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历商、周而不衰,汉、元时期偶见于虎钮印章其后至明、清均甚为稀少。考古出土的虎形玉雕均较薄小多用作佩饰。

【青玉万寿耳乳钉纹杯】

青玉万寿耳乳钉纹杯明,高4.4厘米口径8厘米。

杯玉色圊白均匀。圆形直口,圈足杯外饰乳钉纹,一面为77粒另一面为79粒。杯两侧有镂雕耳耳下部雕“卍”字符号,耳上部为平扳其仩琢有凸起的“寿”字 。杯耳的造型含万寿之意

此玉杯为明代的茶酒具。乳钉杯在明代非常流行多成套使用。

  玉兽纽夔龙纹樽奣,通高11.2厘米口径6.2厘米。清宫旧藏

  樽玉料青白,略显黄色圆柱状,一侧为环形杯柄柄上部有扳。樽深腹平底,其下3足樽身外壁饰夔龙纹及谷纹,下部近3足处分别饰兽面纹盖隆顶,盖面上等距立雕3个兽形钮似羊,盖面中部饰涡纹

  樽为古代酒器,在漢代较流行常见有铜、漆、玉质作品。此件作品与汉代玉樽相似花纹略有变化,工艺不如汉代作品精致清宫旧藏中存有明代仿古玉樽多件,北京地区考古发掘中也发现有陆子冈款的代表作品陆子冈是明代治玉大家,可见此类作品在明代玉器中的地位

  玉九螭璧,明直径20.4厘米,孔径5.8厘米厚2厘米。清宫旧藏

  玉璧为暗青色,有黄斑圆形,一面饰谷纹一面浮雕9条螭纹。璧中央孔中1条螭纹為龙首、兽身一前爪握火珠。璧正面凸雕5条螭纹皆小头独角,团团围住中孔之螭璧边缘处有3条螭,后肢与尾在璧的背面

  古人認为螭是龙的一种。宋、元以后多以螭龙纹装饰玉璧。此作品以玉璧表示天际的广阔以九螭表示皇族的兴旺,应是明代宫廷用品

  玉谷纹圭,明高21.3厘米,宽6.3厘米厚0.9厘米。清宫旧藏

  玉圭表面有旧色,厚片状顶部有凸起的圭角。两面饰纹相同为5列凸起的穀纹。圭下部呈方形插入饰填金纹饰的紫檀木座中。木座顶部雕海水江崖其下刻阴线夔龙纹,座四面共饰12组图案为古代的“十二章”。插圭处的凹槽内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

  此种谷圭在明代墓葬中发现多件,为贵族妇女身上的装饰玉圭的木座为清代宫廷所制。

  玉螭纹笔明,通长23.7厘米管径1.6厘米,帽径2厘米清宫旧藏。

  笔管青玉制直管,无斗顶部封堵玉片。笔管端部饰阴線回纹中部饰凸雕的蟠螭。笔帽亦为青玉制直管式,较笔管略粗可套接于笔管上,笔帽两端饰阴线回纹中部亦雕一螭。

  一般毛笔应由笔管、笔毫、笔帽三部分组成一些笔因毫较多,需另配笔斗以固定笔毫谓之斗笔。此笔因年代久远笔毫已失。

加载中请稍候......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寿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