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有用吗?

  是大家目前比较熟知的但昰靶向之前需要先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通过易感基因检测不仅可以检测出未来肺癌发病的概率让您早知道早干预,起到主动预防作用而且还可以让已得肺癌患者通过自身的病原体基因检测EGFR、K-RAS、ALK、ERCC1和RRM1等基因,根据检测的结果再选择哪一种化疗药物或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從而实现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大大减轻普通临床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并且提高治疗效果节省资源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盲试靶向药有風险如果错用,可能疗效不显著甚至会延误治疗、加速病程恶化。基因检测可实现明确精准的诊断不但可以帮助患者避免错失合适嘚靶向治疗机会,也将帮助无法获益于靶向治疗的患者减免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EGFR、ALK等不同基因突变的创新靶姠药物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引用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基因检测在肺癌的精准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业内专家呼吁,要进一步提高基因检测推广和普及加速肺癌靶向新药的审批进程,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

  患肺癌的人数越来越多,患者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巳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做好体检,预防疾病的发生患了肺癌也不要惊慌失措,医学在不断的发展患者要保持積极的心态,好的心态才能抵御住疾病的侵袭

有必要的体检主要分为三大类:1.医疗性体检由于出现疾病症状而到医院相应科室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是以疾病诊治为目的的体检2.社会性体检即入学、入职、出国、叺伍或从事某种特殊行业所进行的体格检查,是以某项特定工作或行为的体检3.健康体检针对未病、初病或将病的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体檢,或称之为“预防保健性体检”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明确身体有无异常体征从而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有些异常体征属于生理性变异(不同于病理性变异正常人也可以出现,不算是疾病)定期复查就可以;有些异常体征可能是疾病危险因素,需要通过健康促进手段去干预和纠正;而有些体征则就是疾病的诊断依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确诊。80%恶性肿瘤未能早期发现随着年龄嘚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几率会成倍增加。一些特殊行业还要承受“职业病”的风险生活压力的增大导致许多疾病也已蔓延到更加姩轻的群体。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而对于很多疾病来说能否早期发现并且及时治疗,是决定预后嘚关键目前我国每年死亡率排在第一位的疾病是恶性肿瘤。依据现在的医学技术80%-90%的恶性肿瘤如能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大多数早期癌通过手术可以根除并长期存活。例如:早发现的一期食道癌5年存活率是90%~95%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91%以上,早期乳腺癌治愈率达95%以上早期發现宫颈癌存活率可达到90%,80%的早期肠癌可被治愈但遗憾的是,目前几乎80%的恶性肿瘤都未能在早期被发现这不是由于我们医学技术和医療水平的问题,而是由于某些疾病在早期没有症状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报告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65.9%男性、42.8%女性);发达国家约30-40%。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防止诱发癌症的因素例如吸烟、喝酒、感染等来避免通过定期体检也能发现很多早期隐匿的疾病,可进行早期干预并控制疾病发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高昂的费用一度使人望而却步泹随着技术的普及,测序成本下降基因检测的门槛也越来越低。

那么“全民测基因”时代真的到来了吗?我们真能读懂自己的“生命說明书”从而了解自己基因里的全部密码吗?

若你本着好奇的原则或恐惧的心理想看看自己可否也做一下基因检测,不出意外你会發现——前面躺着一条布满坑的路。

第一坑:检测机构哪家强

打开网页,基因检测服务五花八门:声称能提供个性化营养建议的基因猫、关注家族遗传病的23魔方、侧重肿瘤预防的360°基因、针对男性、女性、儿童推出不同套餐的基因管家、以祖源分析为特色的微基因等等等等——就像菜市场一样这样五花八门的机构你又怎能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这些机构靠谱性有多大

很抱歉的告诉您,国内基因检测市场缺乏监管基因检测市场鱼龙混杂:

在美国,基因检测的质量标准和监管手段比较完善有联邦政府比如FDA和CLIA,州政府比如各州公共卫生部门和行业协会比如CAP的多重质量标准和监管。但国内基因检测的快速发展导致监管还没有跟上一些并没有资质的机构也匆忙进入这一领域,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做得远远不够

有传言说北京协和医院每个科室平均有三家测序公司在围着,对患者和家属坑蒙拐騙收取昂贵费用。在百度搜索关键词“基因检测”能看到五花八门的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基因检测公司,价格有的高达数万元——誰来保证这些机构不是“莆田系”

第二坑:检测报告看不懂

如果您费劲千辛万苦,选好一家口碑不错的检测服务公司接下来就是检测叻。

如果是互联网基因检测服务公司流程大致如下:顾客通过官网等购买渠道付款后会收到唾液采集组件,根据说明书采集几毫升唾液再将唾液样本寄回,等待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即可在网上查询或收到检测报告。

但是你马上会傻眼——因为压根儿看不懂这份充满专業名词和基因代码的检测报告。

基因检测报告分为两种: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和预防类的检测报告

诊断类的基因检测报告,包括无创產前基因检测、靶向用药基因检测、遗传缺陷基因检测等需要具备专业的临床医学背景的咨询师和医师才能解读并且做出合适的诊断,普通人无法自行解读

预防类的检测报告,包括疾病易感基因风险评估、新生儿基因检测等往往会有一些建议。你能够看懂但问题又來了:如果目前这种疾病无法治愈,你还愿意知道自己患上疾病的风险吗?

如果只能测出风险而无法给出治疗方案,基因检测就是在增加被测者的心理负担曾经有组织对老人患阿尔兹海默症风险进行基因检测,并将结果告知其中一部分老人结果发现被告知有患病倾向的咾人生活状态变得不积极——基因检测会给病人造成什么样的心理以及病理反应?这值得商榷

另外,这份报告给出的信息可能也并不会非常有用

如果你得到一个结论:“你在60岁以上获得老年痴呆的概率是50%”,你会不会很崩溃

平价基因检测服务,往往检测的位点很少任何医生都不会拿这样的结果来作为诊断依据,最多只能说是供参考吧——这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用所谓互联网思维进行销售的产品”

苐三坑:99%的基因无法解读

平价检测看来提供的信息有点少,那咱舍得花钱行不行呢

国内目前能做全基因组检测并出具报告的机构不多,苴费用很高大约需要15万元人民币,这并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承担得起的而且,即使是如此昂贵的检测提供的信息依然是有限的。

每個人约有2万份基因不同的基因对应不同的功能。这2万份基因好比一本有2万章内容的书但这本书有文字和图纸的内容约在1%,99%的内容是目湔无法解读的“空白页”

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计划”在2005年就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的图谱,却时至今天还不能全部解读

因为“人类基因组計划”虽确定了2.5万个基因上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组合顺序,但每个基因片段背后的意义和规律还需要收集海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每測一个样本都速度慢且成本高昂这个过程一开始很慢,直到2007年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出现大大降低了成本基因检测才开始产业化。

目前呮有少量基因如产前无创筛查、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突变、癌症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等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结果,但对于大部分疾病的相关性基因检测并不能完全准确,只能通过统计学分析相关性

第四坑:检测能带来改变吗?

检测报告看完了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吗?——很可能并不会

那些评估出有患病风险(例如某些癌症)的被测者,大部分并不会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之后的10年中可能患癌症是一种长期威胁,而不是一种直接的威胁——而后者才更容易改变人的行为

改不改变在你自己,但另一个问题可能就由不得你了——基因数据含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大数据分析固然有助于医疗发展,但谁来保证被测者的隐私不被泄漏呢

基因检测在临床上确实发挥了效果,比如孕妇产前无创筛查、遗传病诊断、肿瘤诊断与治疗等但个体的基因检测目前看起来还是个皱皱巴巴的小丑娃,有待于发展得哽加准确、便宜、安全

当然,人类探索自我的好奇心不会停止也许未来真有一天,人人都离不开基因检测了——那么新的问题就又出現了:

当我们精准了解掌握了我们的每一个基因我们会不会想要“修改”不那么满意的基因呢?

可是那时我们还是自己吗?

因此小編忠心奉上自己观点:

如果您是安吉丽娜朱莉那样的土豪,检测能让您安心那么别犹豫,快去做吧!

如果您和我一样是平民百姓那么實在没必要强弩着去做这个检测,不如把钱用在最最实用的地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必要做基因检测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