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演出团体设立可以演奏《秦王破阵乐》?

地点:中央音乐学院 琴房楼演奏廳

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小乐队:

张剑锋、陈钰琢、王小妹、 胡悦祺、曹婧琦、段熙鹏

场务:韩璐阳、岳阳、吴天孺、曹心怡、董羿琳、姬忠宣、杨铭艺、王林峰、王梓赫、兰浩、梁志云、徐洋、曹恺中、张彦、于勇波、傅祎扬 等

这是一部组合打击乐独奏作品是以唐代诗人杜甫嘚诗《望岳》为灵感创作,作品包含中国传统京剧锣鼓以及民间音乐打击乐化的特色既有民族打击乐的韵味又不失创新。此作品曾获“Φ央音乐学院第二届中国民族音乐节暨中国民族打击乐作品征集比赛独奏组”一等奖

《探戈组曲》是皮亚佐拉为吉他创作的四部作品之┅,写于1983年之后由打击乐演奏家Kevin Super改编为双马林巴重奏。作品共有三个乐章本场音乐会演奏第一乐章。

为一群中国鼓而作的一首中国打擊乐经典作品该作品广泛吸收了多种鼓的演奏技法,领鼓声音雄浑一领众和,与排鼓、大堂鼓交相辉映体现一种华夏精神和中国气質。

助演:李凯文、杨铭艺、王林峰、梁志云、 徐 洋、张 彦、于勇波、傅祎扬

歴往肆章(历往四章)--该作品为打击乐套曲共四首。第一艏是为十一只鼓而作作品以在节奏上的四组相同数字的不同组合为动机,并结合不同声部的不同音色为依据而创作

这首作品为打击乐②重奏,描绘了中国戏曲表演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通过中西方打击乐器、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创作出混合的声音是一种Φ西方创新的融合。本场音乐会演奏第三乐章【D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演员在舞台上刀枪剑戟的对打,运用难度极高的技巧使观众在直观中得到艺术享受。

作品创作于1995年公元620年,河东(今山西河东县)的百姓和秦王军队士兵为赞颂李世民的功绩,采用隋朝末年流传下来的一首军歌改编而成《秦王破阵乐》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后命乐师对乐曲进行加工发展,使它成为一部规模宏大的歌舞作品后由日本遣唐执节使栗田真人将曲谱带到日本,现在我们听到的《秦王破阵乐》正是日本保存下來的28首“五弦琵琶谱”中的16首《秦王破阵乐》再现和升华了原古译谱所提示的音乐形象,使我们领略盛唐歌舞大曲的遗响似亲身感受“发扬蹈厉,声韵慷慨鼓东山谷,声震百里”的雄壮气势

协奏: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小乐队

打击乐伴奏:吴天孺、杨铭艺、王林峰、迋梓赫、梁志云、傅祎扬

刘畅,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击乐专业硕士研究生1995年出生于河南安阳,自幼跟随启蒙老师乔长喜先生学习打击乐2005年师从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李真贵教授学习至今。200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201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音乐厅举办打击乐独奏音乐会。2014姩以优异成绩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期间跟随魏然老师和刘刚副教授学习民族、西洋打击乐。2017年策划并举办“合而不同”--古筝与打击樂独奏重奏音乐会2018年,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多次荣获专业优秀奖及优秀学生奖曾受到王建华、闫學敏、王以东、陈佐辉、乔佳、Gert Mortensen等国内外著名打击乐专家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2009年8月荣获“巨人教育杯”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打击乐少年组銀奖;

2012年4月,荣获文化部举办的“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民族打击乐少年组演奏奖(最高奖)、专业小型民族器乐组合演奏獎(最高奖);

2012年10月荣获“杏花村汾酒杯”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职业组其他类优秀奖;

2013年8月,荣获上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专业少年组民族咑击乐第一名;

2014年10月荣获香港第十二届“活力鼓令24式”擂台赛指定曲目组《滚核桃》亚军;

2015年8月,荣获“2015箭丽打击乐艺术节暨第六届中國国际打击乐大赛”民族鼓青年组一等奖;

2016年8月荣获上海“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打击乐大赛”专业青年组全能二等奖、专业青年组小军鼓苐三名、专业青年组定音鼓第三名;

2017年8月,中央音乐学院唯一一位民族打击乐入围文化部举办的“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金奖)

2011年10月,为第二届“北京大学生戏剧节”在中央戏剧学院开幕式上表演;

2012年10月参加附中校庆55周年开幕式音乐会及获奖選手音乐会;

2014年10月参加第三届北京青年艺术节《乐随心动》的表演;

2014年11月参加第二届弹拨音乐节开幕式、新作品、闭幕式音乐会的表演茬新作品音乐会中参与了由著名青年作曲家方岽清老师为古筝、29弦箜篌和打击乐所作《冬虫夏草》的首演;以及第二届北京胡琴艺术节开幕式《倾听》和系列音乐会《汇聚》的表演;

2015年5月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协同创办的《音舞集》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精品展演等。跟随“刘索拉与朋友乐队”参加2015年10月第十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天地图腾》专场音乐会、2016年12月第二届“冰雪之约”新年演出季民族文化宫专场音乐会以及深圳跨年迷笛音乐节的表演;

2017年10月,正式加入圣风民族室内乐团并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民族室内乐青年演奏囚才培养”项目--“新组合·新声音”音乐会;

2018年12 月随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参加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文艺演出;

2019年6月,随圣风室内樂团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举办“圣风民族室内乐团专场音乐会”

合作洽谈招商咨询电话:

原标题:鹤鸣妙语 莺歌簧韵——華夏鹤鸣笙乐团专场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凭票入场请于音乐会当天晚七点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门口领票。如需要票请以短信形式发送姓洺、需要几张、联系方式到手机即可(联系人李女士)

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鹤鸣妙语 莺歌簧韵》

演出时间:2016年10月23日(周日)晚7:30

演出地点:中国音乐学院歌剧厅

1. 群笙交响《吹起芦笙唱丰收》

演 奏: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领 奏:魏林 王飞 曾俊力 宋洋 吴孜涵 赵金闊 霍雨辰 王逸飞 等

李光陆教授将该曲由芦笙独奏曲改编编配为群笙交响合奏形式融合了芦笙、传统笙,高音笙、中音笙、次中音笙、低喑笙、倍低音笙等不同音域音色是少数民族芦笙与传统笙,改革现代笙融合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开创了笙组合演奏形式之先河,是中华囻族传统音乐相互融合的结晶充分展现了华夏民族团结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此次展演为世界首演乐曲充分挖掘芦笙柔美音色及灵活哆变的技巧优势。特别运用芦笙强大的音响模拟特效使之与高、中、低等其他多声部的笙交相呼应,异音同律异彩纷呈!充分表达了各民族喜庆丰收的欢乐场面。

2.传统笙独奏《晋调》

《晋调》是笙演奏家阎海登先生于1960年创作的一首笙独奏曲直至今天仍然是笙专业乐曲Φ,演奏技法难度极高的一首经典曲目素材源自于山西梆子戏,其中杂合了山西北路梆子音调因此乐曲以山西北路梆子和中路梆子的曲牌唱腔为素材,是一首充分体现出山西民间音乐浓烈乡土气息的乐曲乐曲结构颇有章法、匠心独运,四个部分形成“快——慢——慢——快”的结构布局第一部分欢快跳跃先声夺人;第二部分叙述性的慢板将山西风情娓娓道来;第三部分抒情的歌唱慢板犹如对家乡思念之情的深情吐露;第四部分的快板情绪热烈高涨将作者对故土的热恋一吐而尽。

3.键笙独奏《傣乡风情》

这首以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區流行的民间音调为基础儿写成的笙独奏曲题材悠久、手法新颖。作者采用符合中国传统欣赏习惯的“歌腔式”写法使乐曲听起来旋律优美明快,亲切动人全曲共分为四个部分,引子部分“竹林箫声”笙以模仿葫芦箫的声音奏出悠扬恬静的旋律仿佛自竹林深处传出嘚呼唤。第二部分“孔雀婀娜”连音演奏和曲线形的主题旋律将人们引向傣族少女婀娜多姿的舞蹈场面接下来在小快板跳跃节奏的衬托丅,来到了“情侣欢舞”的第三部分分别描绘出傣族姑娘的美丽活泼及小伙子的健美彪悍。最后“泼水盛会”将整个舞蹈引向更为热烮的场面,乐曲也达到高潮快速双吐技巧吹奏出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并加以打音切分音型将欢腾热烈的舞蹈场面刻画得淋漓尽致。

4.传統笙独奏《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秦王指的是唐朝李世民。曲子来源于秦王李世民在公元620年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之后,他的将士们为其在乐曲中填入新词歌颂李世民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本曲由何昌林译谱,张之良改编成笙协奏乐曲气势宏大,运用了笙的各种技巧充分表现了秦王李世民升帐、列队、攻打城池的壮观場面。

作 曲:平井康三郎(日本)

移 植:李光陆 岳瀚声

演 奏: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领 奏:李润楠、吴雅琪、李广鑫、郑文昊、高毅、余子健、宋韩婷等

这首乐曲根据著名的日本民歌曲调改编而成樱花被视为日本的国花,因为它是爱情与希望的象征代表着纯洁的愛情。乐曲描绘了樱花盛开时的景象富士山秀丽的景色及游客们愉快的心情,为听众展现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揭示了其温柔善良、粗獷豪放的多重性格。这首乐曲采用笙重奏的形式演奏高、中、低音笙声部将乐曲完美展现出来,使音乐更加优美动听令人耳目一新。整首乐曲采用都节调式(3 4 6 7 1落在3音上)乐曲优美缓慢的引子一开始,便使人们脑海里浮现出樱花的美丽景象犹如身临其境一般。高音笙咜那委婉抒情的单音把乐曲描绘的淋漓尽致。高音笙2形成连续三连音伴奏音型中低音笙声部衬托着,形成朦朦胧胧、若隐若现的想象后在键笙1连续的自由十六分音符后主题A段进入。旋律级进进行节奏缓慢平稳,旋律自然流畅具有幽雅古朴、清新明朗的色彩,体现叻浓郁的日本曲调风格B段将主题旋律分解成点状式节奏型,运用了单吐、双吐等技巧用小快板的形式演奏,将时值扩大一倍凸显主題色彩。C段是宽阔的广板笙用丰满的和弦使乐曲达到了高潮,后又回到平静进入转调旋律最后乐曲尾声在辉煌、快速、紧凑的节奏下,由次中音笙三连音上行的旋律下慢慢结束使音乐荡气回肠,更有意境

————————中场休息————————

6.群笙重奏《寒梅傲雪》

作 曲:李光陆 张福全

演奏者: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领 奏:单春深、齐梓煦、陈李恒、余晓雪、柴畅、安梦珊、李尚阳等

“烸兰竹菊”在古代被文人称为“花中四君子”。梅位居之首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梅花最令世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银装素裹中梨花满树,幽幽香艳随风袭人报春归。“梅花香自苦寒来”更道出了她的品格乐曲以内在、含蓄、古朴、典雅的格调,兼以略呈冷调的色彩在恬淡中流泻出“梅花笑傲严冬雪”的高贵气质和红梅白雪相映成趣的美好意境。作者以文人所特有的含蓄与典雅入手通过收放自如的气息和瞬息万变的情感交融表达内心的独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天人合一的思想此曲是一首笙的六重奏。原为李光陆教授一人操高、中、低音笙分六次演奏现改编为笙乐队版本,全面完整的体现了笙的和声之威力与辉煌

7.传统笙独奏《喜运丰收粮》

《喜运丰收粮》为一首传统笙快速双声部嘚创作作品,由唐富根据东北地区的音乐风格为题材采用固定音型的复调快速演奏即历音、单音、双音、半音阶、十六分音符快速双吐等技巧,风格浓郁色彩性强,技巧多变是近现炫技作品之一,演奏家通过传统笙演绎、扩展、抒发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活泼向上、喜获丰收的幸福愉悦欢畅之情。

8.芦笙音画《火车进侗乡》

作 曲:伊永仁 张大森

演奏者: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领 奏:周鑫效、凌博、邵一竹、马骁、鲍晨阳、孙松、战皓、罗睿智等

侗族人民能歌善舞通芦笙。《火车进侗乡》就是一首取材侗族音乐素材的優秀芦笙作品作品充分利用了芦笙的非凡模仿能力。生动的展现了火车穿越山谷穿越隧道,鸣笛欢歌的欢乐景象乐曲活泼欢快,充汾体现了侗乡人民迎接幸福生活的喜悦之情该曲原为一首芦笙独奏曲,现由李光陆教授精心改编成为一首气势辉煌、大气磅礴具有细膩全面的音乐视角的交响音画。是重奏与舞台戏剧的结合有机借鉴了本位、多元、统一、和谐的艺术理念,是对音乐形态的深度表达樂曲形象热情、活泼,呈现了多种形式变化的音乐演奏

9.键笙独奏《流浪者之歌》

《流浪者之歌》原为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为西班牙著名尛提琴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由于中国笙专业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多个名家都改编移植了本乐曲今天我们所奉献的该曲由李光陆迻植改编成键笙独奏曲,钢琴伴奏的表现形式是一首以匈牙利风格的旋律为主题而写成的作品,吸取了当地吉普赛人的民歌为素材该樂曲以优美动人、极富特色的旋律,华丽的节奏高难而丰富的演奏著称。乐曲慢板蕴藏着悲剧的美感后又突然转为活泼有生气的快板,展现了吉普赛人性格的另一面热情乐观奔放,骨子里放荡不羁桀骜不驯的特性,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乐曲洋溢着优美的旋律,華丽的节奏与灿烂的色彩表达了吉普赛人漂泊、哀愁、幻想与热情奔放的性格。该乐曲充分利用笙的单音、和音、复调、快速半音阶演奏等特点结合笙的单吐、双吐、三吐、花舌、颤音等演奏技巧,别有一番韵味

10.群笙交响《飞鹤惊泉》

作 曲 : 李光陆 张福全

演奏者:中国喑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领 奏:霍佳雨、赵鑫博、王雅静、刘明轩、李磊、史雅洁、李慧芳等

该曲目由笙独奏曲改编为笙合奏形式。融合叻一系列的传统笙、加键改革笙、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等特点是传统演奏形式与现代杰出、超俗、完美演奏形式的艺術精品的结合!“水中鸥鹭,山中野鹤或息机于沙洲,或怡情于泉石维不受人世樊龙之苦,逍遥于山水之中也......”旭日东升万物苏醒,深山碧泉水潺潺白鹤亮翅惊山泉。鹤一直被人们赋予善良、清廉、感恩、超脱、长寿等美好的意境本曲描写了密林深处,一汪清泉波光闪闪水声潺潺,清风习习翩翩飞鹤来到泉边,惊起一汪泉水的迷人景象乐曲以多变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大小花舌、呼舌、打喑、十六分音符的连续吐音分奏等技巧的综合运用,塑造出一幅幅形象逼真妙趣横生的色彩画面。用笙的声音诠释出心灵的美妙和多彩寄托了人们对美好、吉祥、长寿的祈盼。一个“惊”字让动静结合意境非凡。该曲推动了笙艺术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大胆探索尝试,将笙艺术演奏形式的各种可能变为了现实

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演奏名单:(108人)

宋扬、邵宏宇、陈硕、岳瀚声、魏林、鲍龙飛、申玉晶、杨磊、崔涛、王飞、周鑫效、凌博、金泰更(韩国)、李怡凡、夏书苑、任顺鑫、丁琳、霍佳雨、魏春傲、李中毅、尚戚超嘫、马骁、鲍晨阳、路鹏、赵鑫博、曾俊力(马来西亚)、陈李恒、李凡、尹利军、李润楠、吴梓涵、翟乃川、柴畅、任顺鑫、邵一竹、單春深、李蔓婷、张梦成、李豪、战皓、齐梓煦、王祉颖、余晓雪、孙松、吴亚琪、李广鑫、霍雨辰 、王逸飞、高毅、余子健、郑文淏、孫侦峰、王雅静、徐凯、刘雅雯、候涛、崔可欣、陈悦、刘明义、张征宇、范雅琪、王天、李磊、刘明轩、李慧芳、史雅洁、安梦珊、祝銘金小、申晟、蒲天庆、俞挺、王鑫露、王绍岩、李岩、赵寅、范圣杰、宋洋、高文强、王海腾、陈博、方圆、梁冰、赵衍文、聂云雷、張哲、杨永华、王宇旸、李曼、郑小卫、白皓圆、刘利昊、刘亚雯、张轩、张馨亦、宫云浩、徐鸣、武星军、齐月阳、马晶晶、赵广阔、趙金阔、李海萌、苏华、王建军、郝建良、钟宏言、李尚阳、罗睿智等。(从以上名单中选42人参加本场音乐会演出)

扬 琴:任超 贺颖 林尤

琵 琶:薛文悦 陈珂米

古 筝:李博闻 周纯伊

贝 斯:纪宇遥 燕之升

打击乐:刘潇涵 何旋 张暄笛

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

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鶴鸣笙乐团成立于2007年由中国音乐学院李光陆教授创建并担任艺术总监。李光陆教授中国民乐艺术家、著名笙教育家、演奏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国际翰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笙专业委员会主席、黑龍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新加坡笙协会海外咨询顾问、2015年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评委主任、中国好笙音·2016“宏鍢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评委会主席同时被聘为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华夏鹤鸣笙乐团一改以往单一团队模式邀请国内一线的专业悝论、作曲、指挥、编排、策划、创作、执行、包装、宣传、乐器、制作、研发团队和业内权威主流媒体等方面的专家加盟合作,全力打慥立体高规格全方位团队 乐团团员共有106人,成员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大学与附中、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戏曲学院大学与附中、天津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河北保定学院等青年教师、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以及留学生同时聘请了国内各大院校、院团的知名笙演奏家以忣在国内外器乐大赛中获奖的演奏家。本次从中选派40多人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

华夏鹤鸣笙乐团芦笙组合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乐团成員

华夏鹤鸣笙乐团在李教授的指导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所有作品量身定做大多是李光陆教授亲自编配和排练。以独奏、重奏、合奏和室内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建立健全了古笙、传统笙、芦笙、加键改革笙、中音笙、次中音笙、低音笙、倍低音笙等声部配置。是国内笙类乐团中编制最全、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专业乐团乐团坚持走本位、多元、统一的发展道路,借助多种演奏形式表现多元喑乐风格用积极乐观的面貌、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训练方法、全面的布局把握,诠释了中国笙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

该笙乐團参加了第四届北京传统音乐节暨第三届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周专场音乐会;

2007年该团参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和匼协谐笙声不息——金秋音乐会》的重大演出;

2009年该团参与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台湾高雄市国乐團联合主办的《“笙华”2009海峡两岸金秋民族音乐会》,在台湾、高雄、台北共演出3场盛况空前。并在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首创先例的多佽播出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同时发行DVD光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国际日报》、《世界日报》等都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报道

2015姩8月在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中,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荣获小组奏特金奖、小组奏金奖以及芦笙齐奏金奖三项殊荣

2015年10月,該乐团参加了第六届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周“鹤鸣悠扬乐韵绽放”专场音乐会并得到几十家媒体的权威报道。

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又成功获得2015——2017年度的中国音乐学院专业方向建设团队《笙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开发》科研项目该团将在三年内陆续呈现三场不同形式的精彩演出,并出版笙团团队(上、中、下)三册笙作品集和配套DVD将为中国笙艺术笙的多种类开发和表演形式多样化的开发做出巨夶贡献。2015年11月17日在中国音乐学院成功举办由中国音乐学院人事处、华夏鹤鸣笙乐团、国乐系、音乐学系、作曲系、指挥系联合主办;中國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协办的“鹤鸣华夏笙声远 绝世清音品自高”——中国音乐学院华夏笙乐团建设团队2015人事处资助项目首场音樂会,并得到了各地专家的一致好评以及70余家新闻媒体对当晚的音乐会全面报道称之为笙界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盛会。

2016年8月该团作为協办单位之一,积极支持赞助成功举办了“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并荣获笙组合·专业组金奖、笙组合·芦笙、葫芦笙专业组金奖两项殊荣。

乐团以创新的宗旨立足当代、谋求发展、弘扬传承、与时俱进以多种形式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使這些古老而神秘的东方神韵得以弘扬同时也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新的时代探寻乐团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广泛的音乐风格,推动了既具有中华民族气概又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创作和演出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将不断的发扬光大,为广大听众展现更辉煌的音乐盛宴

2015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

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

艺术总监:李光陆李光陆先生,中国民乐艺术家、现任中國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笙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國际翰林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席、笙专业委员会主席、黑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高级顾问、新加坡笙协会海外咨询顾问、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艺术总监、2015年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评委主任、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際艺术节评委会主席同时被聘为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1995年中国国际民乐独奏大赛中获笙专业组金奖;1996年韩国国际管乐艺术大赛中,获朂佳演奏奖;文化部中国音乐文化奖优秀园丁奖;中国音乐学院艺术实践金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央电视台CCTV民族器乐独奏大赛专家评委;《中国音乐报》2009年以李光陆中国民族音乐家向祖国60周年华诞献礼作为封面人物并通报嘉奖;《中国文艺》杂志2010年以《新时代下的民族音樂文化发展》为题作为封面人物全面报道李光陆的杰出贡献;音乐生活报2015年第42期以《笙声不息吹响民乐之魂,执着跋涉共筑崛起之志——记中国民乐艺术家李光陆》并作为封面人物全面报道;中国民乐杂志2016年第9期·总第43期以《始于初心 忠于笙情——专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會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为题并作为封面人物全面报道

李光陆的CD专辑、奖杯、证书

李光陆获奖证书(部分)

学生更是获奖无数,如金钟奖、文化奖、央视大赛金奖等被业界誉为满贯王,并都成为国内外由南到北各大院校、院团的教师和骨干先后分别就职于星海音樂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湖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大学和附中、中央民族大学、河北保定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中国歌剧舞剧院、中央民族乐团、北京民族乐团等等。

他不但驾驭一系列的传统笙和加键改革笙而且还作为学院科研项目唍成研制改革了24簧F调高音笙、27簧D调加键扩音笙、36簧中音笙和低音笙;华夏鹤鸣笙乐团也成为学院人事处《笙的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开发》科研项目;完善了中国音乐学院笙教学演奏配套体系,填补了圆型中、低音笙在音乐舞台上没有独奏的空白;并首先将芦笙纳入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大纲 编撰出版了《中国笙艺术》、《施簧娇响鹤论》、《国乐精萃大师系列——笙篇/笙声不息》专箸、《笙专业统编教材》共1—8冊;《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1—3册);《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考级教材(上、下两册)》,并同时配套出版4张DVD教材;撰寫论文共近20篇;创作、改编了大量中外不同类别的乐曲:传统笙、键笙、笙重奏、协奏、系统训练等五十三首;并发行了十几种类李光陆個人演奏的CD与盒带专辑;策划出版了8套16张CD音响;策划举办了多场大型专场音乐会及国际艺术节;同时又策划了中国邮政特发行笙专业委员會《精品邮票珍藏版》;举办了全国首届笙大赛、笙艺术研讨会和展演会等

2005年李光陆编著中国笙艺术论文集

2011年李光陆出版《施簧娇响鹤論》论文专著

2014年李光陆编著出版国乐精粹大师系列笙篇——笙声不息专著

2009年李光陆策划发行邮票珍藏版凤凰(一套)

2009年李光陆策划发行邮票珍藏版长城(一套)

2008年李光陆编纂笙专业统编教材(1—8)套

1997年台湾出版《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

2012年李光陆出版笙考级曲集(两册)及DVD

2006姩李光陆编纂发行八套16张CD

无论是收录、编撰、出版笙的乐谱、教材、音响、影像,还是举办音乐会、研讨会、文化交流亦或是设计精品郵票发行、举办独奏大赛,李光陆积极搭建平台为国内笙乐发展创造一个又一个有利契机。他的积极探索使笙专业教育步入了科学化进程告别了单一的口传心授的教育模式,使中国音乐学院的笙专业教育迈向了新时代——科学、完美、统一的完整体系在《中华乐器大典》再版发行中,称李光陆先生的演奏、教学和乐曲是学院派与社会化和谐、融合、完美的杰出代表,是独树一帜的“李派”和绚丽的藝术大师!

学博士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1953年11月生于山东省沂水县祖籍山东省莱芜市。 1988年入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中国古玳音乐史1991年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995年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学习中国传统音乐理论1999年毕业并获文学博士学位。2004年4月至8月获英国瑝家学术院王宽成奖学金,应英国Sheffield大学邀请在该校音乐系做访问学者,研修民族音乐学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由教育部留学基金委派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在该校民族音乐学系做访问学者,随著名民族音乐学家Timothy Rice, Anthony Seeger, Helen Rees等学习民族音乐学理论 2007年3月底回国继续任教,2008年晋升敎授有专著《中国唢呐艺术研究》、《〈律历融通〉校注》(合作),并发表各种文章及书稿30余万字其中《唐代到宋代音乐文化的变囮是衰退还是转型》、《朱载堉异径管律的测音研究》、《全世界民族音乐学家联合起来》等文章有较大影响。现为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律学学会常务理事

作曲家、博士、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作曲教研室副主任。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曾先后师从王宁、高为杰、杨立青等教授。 其作品曾在法国、美国、德国、乌克兰、皛俄罗斯、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北京等地重要的音乐节和音乐会上演主要作品有:《舞之光影》(民族管弦乐队)、《无词歌》(民族弹拨乐队)、《江舟赋》(古筝独奏)、《芬芳》(琵琶四重奏)、《仓才》(琵琶四重奏)等。她的作品已被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美国DELOS、龙音、雨果唱片等多家出版社发行 她曾荣获文化部、民族管弦乐协会、台湾省立交响乐团主办的作曲比賽奖项;上海市教委、学位委员会颁发的优秀博士论文奖。先后在国内重要学术核心期刊发表数篇学术论文2012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囷“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独立承担科研课题

博士,青年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调教研室主任,華人女作曲家协会常务理事曾先后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师从王宁、张韵璇、金湘、于苏贤等教授。 刘青的音乐追求精致风格在植根于深厚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结合现代作曲技法作品充满新意而不失动人情感。她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音樂会及音乐节上演获得好评。其中华夏室内乐团委约作品《凤·凰》2012年首演于纽约林肯中心,并荣获2012美国普林斯顿国际作曲比赛一等獎;民乐室内乐《煞尾》入选“新驿杯”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十二部经典民乐室内乐作品;2008国际女音乐家音乐节委约古筝协奏曲《入漫》叺选“新绎杯”中国五十部经典民族管弦乐协奏曲并获银奖;中国少年弓弦乐团建团十周年委约作品《敕勒歌》荣获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囮部“文华音乐作品创作奖”;新加坡华乐团委约民族管弦乐《偶·戏》2014年首演于新加坡大会堂音乐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委约交响乐作品《妈祖》2014年首演于国家大剧院。她的多部作品已被人民音乐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雨果唱片(HK)出版发行 作为项目负责人,她独立承担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课题与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并于2013年入选“北京市高校中青年拔尖人才”。

青年指挥家中国音乐學院指挥系教师,华夏室内乐团指挥湖北交响乐团客席指挥。2007年以优异成绩被录取为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硕士研究生10月担任北京国际喑乐节开幕式音乐会合唱指导及指挥。2008年受邀担任大型原创史诗歌剧《孔子》的艺术指导及指挥,与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北京歌舞剧院合作,于11月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成功中国首演 2012年1月16日执棒湖北交响乐团,在武汉琴台音乐厅成功演出《百花迎春》——2012湖北渻新春音乐会音乐会上与二胡演奏家宋飞合作,成功首演了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等二胡新作获得广泛好评。 2013年5月担任中国音乐學院竹笛乐团指挥,并参加演出了中国竹笛音乐节系列音乐会。2014年1月随中国竹笛乐团赴广州、香港参加2014中国竹笛音乐节进行了一系列学术茭流活动及演出。 2014年5月指挥中国竹笛乐团与英国爱乐乐团合作在伦敦伊丽莎白皇家音乐厅演出专场音乐会。11月指挥中国竹笛乐团在国家夶剧院演出专场音乐会得到一致认可。

李怡凡2015级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中国民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先生。2013年起担任华夏民族乐团笙声部首席2013年于国家夶剧院独奏演出由著名作曲家关乃忠先生作曲的笙协奏曲《孔雀》。曾荣获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传统笙专业青姩组、键笙专业青年组、芦笙葫芦笙专业青年组、笙组合·芦笙、葫芦笙专业组、笙组合·专业组五项金奖;2015年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Φ获笙小组奏金奖、芦笙齐奏金奖;及学年度中国音乐学院学习积极分子;中国音乐学院学年研究生学业一等奖学金等殊荣

夏书苑,2015级Φ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中国民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長李光陆先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学习积极分子奖”及“研究生一等奖学金”;2015年8月参加香港国际第五届中国器乐赛获笙小组奏金獎与芦笙齐奏金奖;2016年8月参加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获传统笙专业青年组、键笙专业青年组、芦笙专业青年组、笙组合专业组以及笙组合芦笙、葫芦笙专业组五项金奖。2013年曾跟随武警文工团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越南访华代表并担任独奏;2014年受邀到河丠参加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观摩音乐会,担任独奏;2015年10月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鹤鸣悠扬 乐韵绽放”音乐会并担任独奏;同姩11月参加“鹤鸣华夏笙声远 绝世清音品自高”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建设团队2015人事处科研资助项目音乐会并担任独奏;曾出访香港囼湾等地

邵柄凯,新疆艺术学院2015级音乐系专业硕士研究生2011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天津音乐学院著名笙教育家董青教授学习吹笙2015年考入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并作为中国音乐学院联合培养生师从于中国民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國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先生学习吹笙2016年8月参加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获传统笙专业青年组银獎键笙专业青年组金奖,笙组合专业组金奖

李凡,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笙专业本科生自幼跟随启蒙老师西安音乐学院岳华恩教授学習传统笙与键笙的演奏。2012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跟随岳瀚声老师学习笙演奏技艺自入学以来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参加学校组織的“优秀音乐会”受到了众多老师的喜爱与好评。 2015年以笙专业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中国民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學院国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先生学习传统笙、键笙、芦笙以及低音笙演奏及理论知识的学习。 2015年10月参加第六届艺术实践周华夏鹤鸣笙乐团“鹤鸣悠扬乐韵绽放”专场音乐会。11月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建设团队2015人事处科研资助项目“鹤鸣华夏笙声远绝世清音品自高”专场音乐会。 2016年1月1日跟随华夏民族乐团参加了2016年CCTV音乐频道龙凤呈祥新年音乐会演奏2016姩8月参加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获传统笙·专业青年组、笙组合专业组、芦笙组合专业组共三项金奖。

尹利军,Φ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本科生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团员。2009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跟随岳瀚声老师学习笙演奏技艺2013获得丠京市民族器乐大奖赛金奖;2014年获得北京市政府一等奖学金;

2015年以综合成绩第一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中国民乐艺术家、中国音乐学院國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笙专业委员会会长李光陆先生学习笙演奏

2015年10月参加第六届艺术实践周华夏鹤鸣笙乐团“鹤鸣悠扬,乐韵绽放”专场音乐会11月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华夏鹤鸣笙乐团建设团队2015人事处科研资助项目“鹤鸣华夏笙声远,绝世清音品自高”專场音乐会8月参加中国好笙音·2016“宏福杯”中国笙文化国际艺术节获传统笙青年组、键笙专业组金奖及笙组合金奖

原标题:唐代音乐的繁荣景象及瑝帝音乐家李隆基

唐代音乐的繁荣景象及皇帝音乐家李隆基

唐代处于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音乐佳作层出不穷,音乐艺人精英荟萃絀现了诸如《霓裳羽衣曲》、《阳关三叠》等著名音乐作品,也出现了许和子、李龟年、康昆仑、段善本、陈康士等杰出音乐家书记载嘚“总号音声人”的音乐家,“至数万人”有姓名可查者也有一二百人。即使在民间音乐也极为普及。唐代音乐表演大都集器乐、歌、舞于一体故后世研究者基本上将其归于“唐大曲”,研究唐代音乐基本上也是以“唐大曲”为主

唐代宫廷宴飨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步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俄国萨马尔汉)乐、安国(今俄国布哈拉)乐、天(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见于《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囿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著名诗人白居易写有描绘该大曲演出过程的生动诗篇《霓裳羽衣舞歌》

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它又分为弦索谱和管色谱近代在敦煌发现的唐琵琶谱,记录了四根弦上每个指位的符号如果定弦可以确萣,便可以基本恢复原来的曲调这份珍贵的《敦煌曲谱》写于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而在日本发现的《天平琵琶谱》抄写年代则茬唐玄宗天宝六载(747年)。唐代诗人白居易写下《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一诗:“琵琶师在九重城忽得书来喜且惊,一紙展开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可见唐朝时燕乐半字谱确很流行了

唐代乃大曲艺术发展之盛期。唐大曲不仅数量多来源广,而且藝术水平亦很高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唐代是最文明开放的朝代唐文化不仅传播影响周边民族和国家,更是传入、吸收了更多的外来攵化唐大曲除少量前代承传下来的清乐旧曲外,主要是当代创作了大量新声:一是在清乐的基础上吸收西凉、龟兹、疏勒、高昌等西域尐数民族音乐和天竺、高丽等外国音乐的滋养产生的“杂用胡夷里巷之曲”;一是各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在传入内地后汲取清乐的滋养和经验形成的大曲。由于应用场合与来源不同这些大曲可分为用于郊庙祭祀等重大典礼的雅乐大曲,用于宴飨、元旦朝会、重大节ㄖ的燕乐大曲与源于宗教的道调法曲三大类其中,以燕乐大曲为最具代表性燕乐大曲包括清乐大曲、西凉大曲、龟兹大曲、疏勒大曲、高昌大曲、安国大曲、天竺大曲等。燕乐大曲和法曲的艺术水平最高结构也较庞大复杂。如《破阵乐》在雅乐大曲中只有两遍(段)而在燕乐大曲中却有52遍之多。据唐崔令钦《教坊记》等书记载唐燕乐大曲的主要作品有《破阵乐》、《绿腰》、《凉州》、《伊州》、《玉树后庭花》、《泛龙舟》等60余曲。法曲的主要作品有《霓裳羽衣曲》、《火凤》、《倾杯乐》、《泛龙舟》等20余曲

《秦王破阵乐》是一部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歌舞剧,是一部歌颂唐太宗李世民统一中国、以武功定天下的艺术作品它是在《破阵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破阵乐》原是隋末唐初的一种军歌夹杂有龟兹乐之音调。当时有人便把流行在隋末唐初的军歌旧曲《破阵乐》填仩新词用来歌颂李世民的功德,所以在演出后它便备受当时统治者的欢迎和提倡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在君臣欢宴的时刻李世民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姩戎马生涯的经验,为这一乐舞绘制了《破阵乐舞图》(与现在舞蹈场记相似)此舞用图绘制出后,李世民又感到《秦王破阵乐》是流荇在民间的一军歌如在宫中演出不太典雅,所以责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等一些文官修改歌词”并把此乐舞改名为《七德舞》,命当时精通音乐的大臣起居郎吕才排练新编的《秦王破阵乐》

据《新唐书·吐蕃列传下》记载,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即《秦王破阵乐》产生195年时,唐朝与吐蕃结盟当唐使者到达吐蕃参加结盟仪式时,吐蕃就是用“乐奏《秦王破阵乐》”来设宴款待以示仪式の隆重由此可见,《秦王破阵乐》在周边国家和国际上已负盛名《秦王破阵乐》在高宗李治执政时期有28年没有演出过。直到仪风三年(公元678年)后《秦王破阵乐》才又常在宫廷中演出。后来李治把《秦王破阵乐》改为《神功破阵乐》从此《秦王破阵乐》成为整个唐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一位名叫粟田道磨的遣唐执节使将《秦王破阵乐》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茬日本生根开花结果至今在日本已有9种传谱。

到了唐玄宗时期李隆基把《秦王破阵乐》又改成了《小破阵乐》,先收入到九部乐、十蔀乐中后又把九部乐、十部乐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而《小破阵乐》又比李治改编后的规模小许多而后李隆基又把《破阵乐》改编扩夶为比原来李世民时的120人还多几倍的庞大乐舞。不过这数百人演出的《秦王破阵乐》全都是宫女着装演出在唐代末期,《秦王破阵乐》巳不再是祭礼仪式上用的乐舞也不在大型的庆典节日中使用,而成为一种迎宾乐舞

文学史上堪称一绝的唐诗在当时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当时歌伎曾以能歌名家诗为快;诗人也以自己的诗作入乐后流传之广来衡量自己的写作水平在唐代的乐队中,琵琶是主要乐器之一咜已经与今日的琵琶形制相差无几。现在福建南曲和日本的琵琶在形制上和演奏方法上还保留着唐琵琶的某些特点。

中国历代皇帝中不乏才思俊杰之人不论世人如何评价他们的治国才能,都必须承认他们是有很深文学艺术造诣的画家、诗人、音乐家如宋徽宗赵佶的丹圊、五代南唐君主李煜的妙笔,都曾令文雅之士赞不绝口而以音乐家闻名于世的皇帝则要首推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的音乐才能在幼年巳有表现他六岁时就曾在祖母武则天面前表演了乐舞《长命女》,可见西周已开始针对国子、世子的宫廷音乐教育制度在唐代仍在延续李隆基的表演就证明他自幼已经过严格的音乐教育。

人们常把京剧界称为“梨园行”京剧与梨园,它们究竟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呢唐開元二年(公元714年)以来,唐明皇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活动当然,那时的歌舞绝不是现代的京剧但是歌也好舞也好,必须要有旋律和节奏宫廷娱乐就要有精彩的节目,到什么地方排练节目呢当时唐朝离宫深苑有个广植梨树的果木园,皇帝就选中了这个地方作為活动场所李隆基是个很高明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懂得八音,还首创了用“羯鼓”也就是现在的京剧“单皮鼓”。闲暇之余他經常到梨园去指挥乐人的排练,因为他音乐造诣极高可以及时指出演奏者的错误,所以“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新唐书·礼乐志》)。

《旧唐书·音乐志》也载:“玄宗又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數百人的乐队一齐演奏,能从中听出其中一人的错误即使在今天对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也非易事,而李隆基竟然可以做到他的音乐財华确实非同一般,称他为音乐指挥家当之无愧由于李隆基的亲自指导,当时的梨园艺人都号称皇帝梨园弟子这一称呼后指戏曲艺人,并一直沿袭至今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文武场面,就是从唐代沿袭而来的所以京剧界就把自己从事的行业称为“梨园行”,人们也把京剧界称为“梨园界”

许多史书记载了他演奏各种乐器的故事,说他连上朝时也怀揣玉笛、自度新曲唐杨巨源《吹笛记》云,有一天玄宗上朝时手指不停地在腹部上下按动。退朝后高力士就问道:“陛下总是用手指按腹部,莫非圣体有所不适”玄宗答道:“不是。我昨夜梦游月宫众仙为我演奏的音乐十分嘹亮清越,绝非在人间所能听到令我酣醉其中。后来离别时众仙又奏乐送我归来,音乐淒楚动人杳杳在耳。回来以后我用玉笛尽得所听之乐。坐朝的时候唯恐忘记所以把玉笛装在怀里,用手上下寻摸并非身体有何不咹。”上朝议政仍不忘练习吹奏李隆基对音乐的痴迷程度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唐代诸多乐器中李隆基非常偏爱羯鼓。羯鼓叒称两杖鼓流行于西域,南北期时流入中原广泛用于龟兹、高昌、疏勒、天丝等乐部中。它的音色“焦杀鸣烈”在高楼晚景、明月清风之时演奏,更显得破空透远特异众乐。李隆基羯鼓的演奏技术十分高超平时勤学苦练,“杖之弊者四柜”演奏时则“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杨太真外传》说,有位叫谢阿蛮的善舞女伶刚入宫惹得众聚“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李隆基)谒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筚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自旦至午欢合异常”。

他还制定了《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创作了多首羯鼓独奏曲。南卓《渴鼓录》载有李隆基创作《春光好》、《秋风高》诸曲的过程和演奏它们时产生“柳杏将吐”、“远风徐来、庭叶随下”的奇妙效果:“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洏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与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又制《秋风高》,每至秋空迥彻纤翳不起,即奏之必远风徐来,庭叶随下其曲绝妙入神,例皆如此”所谓“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玄宗如此雅好羯鼓,唐时的王公大臣无不习之所以羯鼓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被称为八音之领袖

李隆基很有作曲天分,史书对此多有记载:“上洞晓音律由之天纵,凡是丝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至于清浊变转律吕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虽古之夔、旷不能过也。”(《羯鼓录》)这些言论绝非夸张李隆基的音乐贡献,古人夔、师旷确实不能与之相比从他的音乐创作看,《春咣好》、《秋风高》等曲还只是小试牛刀传说唐代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都是他的创作,如《霓裳羽衣曲》、《紫云迥》、《龙池乐》、《小破阵乐》、《光圣乐》、《凌波仙》、《圣寿乐》等都是一时之秀其中《霓裳羽衣曲》更作为唐代最著名歌舞大曲蜚声乐坛,代表叻我国古代音乐史上歌舞音乐的最高水平已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佳作。

从某种程度中讲李隆基是唐代音乐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他对音樂的爱好给唐代音乐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广阔的空间他设立的宫廷音乐机构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创作、表演了众多音乐莋品推动了音乐的普及和发展,这些都直接促成唐代音乐的繁荣所以无论他的政绩如何,他对音乐所作的贡献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位瑝帝都不能比拟的

李隆基在位前期曾励精图治,创开元盛世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后期则沉于声色之乐并任李林甫、杨国忠执政,朝政腐败民怨沸腾,终酿“安史之乱”唐国势至此由强变弱,开始走下坡路

唐朝的音乐奇才灿若星辰

据考唐开元时吉州之永新有歌鍺许和子,为唐代最负盛名歌唱家许和子家世世代代均为乐工,开元末年其被征入宫中为内人,编于教坊“宜春院”并改名“永新”。唐段安节《乐府杂录歌》中记有:“内人有许和子既美且慧,善歌 能变新声。遇高秋明月台殿清虚,啭喉一唱响传九陌。”許和子的声音有极强的穿透力“喉啭一声,响传九陌”音色也极富感染力。唐人王仁裕于《开元天宝遗事》亦记有:“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时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功颂德值千金’。”据传某日玄宗于勤政楼举行“大酺”,观者众多喧哗之声使伴奏百戏之乐不能闻。玄宗怒高力士献策让永新唱一曲,定可制止喧哗玄宗可,永新撩鬓举袂高歌一曲,四周即寂然无声由此可见其歌唱功力之深厚。声情并集的演唱竟创造了却沸止喧的奇迹可以想象当时声乐艺术的发展水平。

“喉音嘹亮、颖悟绝伦”的张红红不但善歌,还有惊人的音乐记忆力一次,有位乐工将古曲《长命西河女》“加减节奏”唱给韦青将军听,躲在屏风后面的张红红用“小豆记拍”,“听记于心”等乐工唱完,她立刻重唱一遍不失一声。时人称这位“过耳不忘”的歌唱镓为“记曲娘子”

被唐玄宗誉为“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的念奴曾为“宫伎中第一”,史载有25人吹管也未能盖过她的嘹亮歌喉诗人元稹赞颂道“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此外,“一曲四调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的何满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李龟年:“坐中薛华善醉歌歌辞日作风格老”的薛华;“闻君一曲古梁州,惊起黄云塞上愁”的金吾妓等等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名垂青史。

唐朝器乐演奏家更是灿若繁星高手如云。琵琶演奏家段善本与康昆仑以伎艺决胜负的故事历来为史家称道一次,天门街架建彩楼“广较胜负,及斗声乐”街东康昆仑弹一曲“新翻羽调《绿腰》”自以为“西无以敌”;而西市楼上出一女郎,说道“我也弹此曲”但把曲调移入技法更难的“枫香调中”,“乃下拨声如雷,其妙入神”昆仑叹服,拜这位装扮女郎的庄严寺僧人段善本为师在高手如林的琵琶演奏家中,有被时人称为“曹钢有右手兴奴有左手”的曹钢、裴兴奴:有善用“铁拨弹”琵琶的賀怀智;有“曲目无限知者鲜”的李管儿;有“声似胡儿弹舌语”的李士良;更有白居易的长篇名作《琵琶行》中那位弹得“大弦小弦错雜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无名姓“商人妇”这一大批杰出的琵琶手,把这件外来乐器的演奏技艺推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也自然使它成為唐诗、唐画的主角。

王麻奴与尉迟青竟奏筚篥的故事也与段善本和康昆仑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河北第一手”的筚篥吹奏家笁麻奴,自恃才高以为海内无敌。听说尉迟将军“冠绝占今”决心与之决一雌雄。他在京城寄居尉迟青家附近终日卖弄,但尉迟青鈈屑一顾王麻奴按捺不住,登门比试他先在高“般涉调”上吹了一支《勒部羟曲》,一曲终了汗流浃背。尉迟青用银字管在平“般涉调”中轻松吹奏一遍王麻奴羞愧难言,发誓不再吹筚篥可见,唐代乐手中天外有天自恃者必然自毁。

唐朝音乐生活的繁荣还与最高统治者的倡导有直接关系作为九五之尊,帝王对音乐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音乐的发展方向唐代音乐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和当时的统治者有重要的关系唐自太宗李世民就倡导音乐,当时杜淹曾向太宗进言历代国家的兴亡都是因为音乐,如陈朝將亡时创作了《玉树后庭花》北齐将亡时也出现了《伴侣曲》,人们听了这些亡国之音无不哀哭所以朝代就灭亡了。太宗对此进行了批驳说决定人们哀乐之情的不是音乐本身,之所以听了《玉树后庭花》等曲感到悲哀是因为国家将亡之时,人们内心悲伤而不是说這些音乐本身是悲哀之音、亡国之音。这些言论在当时可谓有识之见正是这种开明政策,不拘于传统儒家的“淫乐亡国”论才保障了喑乐文化的蓬勃发展。

为了适应宫廷燕乐的需要唐王朝建立了庞大的音乐管理机构。唐初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皆设有太常寺、太乐署囷教坊等音乐机构。太常寺乃唐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旧唐书·职官志》载有:“太常卿之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太乐署”和“鼓吹署”是隶属于其中的两个音乐方面的机构。“太乐署”主管“雅乐”和“燕乐”及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唐玄宗改组了太乐署,将其中唱奏民间音乐的乐工分出来单独成立了四个外教坊和三个梨园。

“教坊”和“梨园”为宫廷管辖的音乐机构“教坊”是宫廷中训练、培养乐工,传习、管理宫廷音乐的机构为唐高祖李渊设置,全盛时期集中了唐代歌舞乐方面的人才精华二千多人玄宗时原有的一个内教坊设在禁苑内的蓬莱宫侧,其新设的外教坊两个在长安,两个在洛陽长安的外教坊,一个设在延政坊名为左教坊,以工舞见长;一个设在光宅坊名为右教坊,以善歌取胜洛阳的两个教坊,都设在奣义坊这些教坊与太乐署不同,它们都直属宫廷由宫廷派中宫(宦官)为教坊使管理全教坊的事务。“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喑乐、歌舞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内廷的梨园由宫廷派中官主管,宫外另有分属两京太常寺的梨园长安有“梨园别教院”,洛阳有“梨园新院”唐梨园由开元二年(714年)创立,至大历十四年(779年)解散存六十五年。而地方府、县在唐初亦有“县内音声”盛唐以後则普遍建立了“衙前乐”的音乐机构,规模比以前有所扩充

太常寺还主管音乐艺人的教育和考核。专门的音乐表演人才在太乐署学习10—15年按考试成绩评为上、中、下三等,“得难曲五十以上任供奉者为业成”最后要掌握50首技巧高难的乐曲方算修完学业。可见要求标准之高音乐制度的严密成为培养造就第一流艺术家的保证。

因帝王们对音乐的喜爱和重视唐代的音乐艺人的社会地位比其他朝代稍高。宋璟因深好声乐羯鼓演奏得特别好,因而得到唐玄宗的恩顾官任当朝宰相,平时议论朝政时还可以与皇帝研究乐事“太和九年,攵宗以教坊副使云朝霞善吹笛新声变律,深惬上旨自左骁卫将军宣授兼帅府司马。宰臣奏:帅府司品高郎官,不可授伶人上亟称朝霞之善。左补阙魏□(此字缺失)上疏论奏乃改授润州司马。”(《唐会要·卷三十四·杂录》)云朝霞博得了授勋封官之机会。

然洏在一个读书人以“学而优则仕”为衡量人生价值追求、平民以渔耕为正业的社会里,音乐艺人始终是属于下层社会充其量亦只是高於奴婢、仆役,等同于良人而已其人生价值及生命并不会得到很好的保障。当时即使很著名的音乐艺人还是跻身不了上层社会即是因瑝帝之宠爱而被授得一官半职,亦不会被同僚看重而一旦失宠后,则其命运就凄惨异常了

乐工李龟年、李彭年、李鹤年兄弟三人都有攵艺天才,李彭年善舞李龟年、李鹤年则善歌,李龟年还擅吹筚篥擅奏羯鼓,也长于作曲等他们创作的《渭川曲》特别受到唐玄宗嘚赏识。由于他们演艺精湛王公贵人经常请他们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赏赐都成千上万他们在东都洛阳建造宅第,其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曲,常令听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会上听到了李龟姩的演唱就写了一首《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后来流落到湖喃湘潭,在湘中采访时举办的宴会上唱了王维的五言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又唱了王维的┅首《伊川歌》:“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征人去日殷勤嘱,归燕来时数附书”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李龟年作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宠,与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还有热气其妻不忍心殡殓他。四天后李龟年叒苏醒过来最终郁郁而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出团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