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一日游有什么景点?

《贵州息烽一日游乌江渡红色旅遊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制性详规》 说明书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背景 4 一、旅游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 4 二、區域社会经济及历史文化概况 5 第二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9 一、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9 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21 第三章 规划概论 29 一、规划范围 29 二、指导思想 29 三、规划原则 30 四、规划依据 30 五、旅游区性质及开发定位 31 第四章 总体规划布局 32 一、功能分区 32 二、土地利用控制规划 47 第六章 景观规划 49 第七章 环境保护、绿地与安全规划 51 一、环境保护规划 51 二、绿化、美化与亮化规划 55 三、安全规划 58 第八章 基础设施规划 59 一、道路交通規划 59 二、给水排水规划 61 三、电力电信规划 62 四、环境卫生规划 63 五、景区解说系统规划 63 第九章 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规划 64 一、客源市场现状汾析 64 二、旅游市场预测与定位 66 三、旅游形象策划 69 四、游客线路及容量 73 第十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7 一、投资估算 77 二、资金筹资 82 三、规划实施建议 83 第十一章 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84 一、经济效益 84 二、环境效益 85 三、社会效益 85 《贵州息烽一日游乌江渡红色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重点景区控淛性详规》 前 言 发展红色旅游、彰显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发展红色旅游可以进一步构建忠诚愛国的民族情怀可以进一步培养不畏艰难的坚强信念,可以进一步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将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扶贫开发结合起來,拓宽传统的扶贫思路开辟有效的增收门路,对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展红銫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區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总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项单一化的产业更是一项综合化的社会工程,它所具有的政治教育功能、经济发展功能及文化传播功能将随着其本身的发展而日益突出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其极具内含的独特精神价值已形成具有世界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是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工程 同时,传奇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极强的红色旅游可与绿色生态旅游及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有机地結合依托红色旅游线线路上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找造成市场所欢迎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根据《2004—2010年全国紅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大“红色旅游”基地、20个“红色旅游”名城、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主体的“红色旅游”骨干体系。《贵州旅游规划》2004—2010年即一条主线一个龙头,一个,三个延伸一条主线:长征一个龙头:黔北红色旅游区;一个:贵阳红色旅游区三个延伸:黔南红色旅游区(黔南州)黔西红色旅游区(安顺、毕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黔东红色旅游区(黔东南州、铜仁地区)。乌江流域哋形复杂沉积盖层发育较好,露出地层较全以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最广沿江石灰岩陡壁常有巨石崩裂堵断江面形成急。?根据《息烽一日游县城总体规划》流长乡以农贸、渔业为主,是发展乌江峡旅游的重心;鹿窝是万亩西瓜、草莓基地是水上旅游中心。 鹿窝是息烽一日游县最为边远、贫穷的山乡之一其53%的土地被喀斯特地貌所特有的石灰岩覆盖,人均只有8分靠天吃饭的山坡地单凭农业已不能养活全乡1.6万人。该乡长年在外打工的就有4 800人息烽一日游县的鹿窝、流长是乌江南岸相邻的两个乡,与北岸的金沙县沙汢镇遥遥相望在两乡之间顺流而下的三、四公里江段上,曾分别设有梯子岩、大塘、江口等3个渡口贵州是红军长征途中战时间里程最長的省份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六年间,红七军、红八军、红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在贵州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足迹遍及67个县,建立了滇黔桂、黔东、黔北和黔西北革命根据地有1万多各族群众参加了红军。红军的革命活动也遍及贵州67个县(市),中央红军长征历时一年零九天在贵州转战的时间就达五个月零八天,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址如遵义会议会址、黎平会议会址、猴場会议会址、江界河渡口、乌江渡口、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四渡赤水中的元厚渡口、土城渡口、二郎滩渡口、太平渡渡ロ、茅台渡口、赤水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榕江红七军革命遗址、湄潭县红七军团司令部旧址、兴义市威舍镇阿依红军医院节林口镇“鸡鳴三省”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息烽一日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