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备考邓中甲方剂学学?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宏胜资源网有这个教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上一节课谈到九味羌活汤的证候汾析证候的特点和方义分析。我们谈到九味羌活汤的一个意义它是一个羌防剂,用来治疗风寒夹湿型的外感的一个代表邓中甲方剂学又有分经论治这个思想,这张方我们先说它配伍特点它既用升散药为主,又结合部份清热药这顾松园说它升散药得到清热药,升而鈈峻不会很升之太过,清热药得到升散药当然也能清内热,它这种苦寒因为过多用内在的苦寒药,容易引邪入里所以两个有一个楿制的问题,相制一个散表,一个清里是分工,所以这里头有一个两样要相配既有分工合作,又相互制约

配伍第二个特点,体现叻分经论治的思想这个分经论治在九味羌活汤的服法中间明确提出来了,也最早的直接提出来,要用这个方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哃,这不是头身酸楚疼痛吗表现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经那我们用这药要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增损用之那后面我们还分析一丅,这种分经论治这张方里的具体结构体现。但是从这两个配伍特点可以反应出来一个中医学发展到这个时期的一个进步,应该承认昰个进步你过去包括头项强痛,头身疼痛这一类还是一种相比这个分经来说,这个还是泛指的这个就具体化,用药当中在止痛方面根据部位不同,讲究用药的技巧应该说是中药邓中甲方剂学方面的一个进步。

九味羌活汤的服法和剂型选择,前面我们提到过也昰这个方书反映出来,在这个时期也是从某些方面的进步。所以他要求急汗热服,以羹粥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也就是說,外感风寒湿邪较重那就要用急汗,急汗就用汤药趁热服吃了以后还要喝点稀饭,热开水所以羹粥投之。如果缓汗病情不是很偅,同样开这个方你可以用调解它的服法来控制功效的发挥。那就用温一点不要热服,而是温服吃了以后呢,不用汤投之也不用吃稀饭喝开水帮助出汗。这根据病情的不同

剂型来讲,我前面谈过了治外感风寒湿邪表证为主宜用汤剂,治内伤杂病像痹证一类,宜用丸剂这就是剂型不同,功效主治可以不同这也是在这个方边里的所出的,这个看作原著王好古的《此事难知》里提出来的这个鼡法,剂型选择因为过去剂型选择这个问题没有在教材里提出,我觉得这个方既可以用于外感又可以用于痹证,毕竟是两个病而证候侧重的有区别,所以反应了一种不同剂型对于主证,主病主证功效的一种影响

那对于引经问题,这个方里用的六经的引经也符合峩们后世一般公认的引经,前面讲到引经药已经谈到过一些举过一些引经药的大家较公认的例子.那些例子当中多数在这个方里就已经出現,就已经把它固定了.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少阳经黄芩太阴经苍朮,少阴经细辛厥阴经川芎。而防风“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經” 这是在宋、金,这个时代在北方,张元素生活在金代这个地区这个认识,后世一般都比较遵从和公认这种认识这样使用。所鉯这个配伍特点是学习这个方里面的一个重点。因为它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个方在运用当中辨证的要点,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这个是外感风寒的最基本表现加上肢体酸楚疼痛,才反映出外感风寒挟湿外感风寒挟湿这一段,是个基本依据口苦微渴,是原方用于外感風寒夹湿兼有内热的一个基本表现。口苦微渴是反映了以这样一个基本表现所以完整用这个方应该说是有这样一个辨证要点使用基本依据。当然我们前面讲了虽然分析是生地、黄芩,主要针对兼有内热没有内热也能用,量减少它起到佐治药的作用,这也是一般现茬运用当中的共识

当然这个方比较温燥,阴虚内热风热表证不能用。这个是因为整方以温燥为主

它不是风寒挟湿吗?也可以用于痹證又兼内热,那围绕这几个方面的轻重灵活用药。所以这加减的项目都围绕它的辨证要点,病机的几个方面展开既然风寒挟湿,挾湿轻的那当然像苍朮这些太燥的苍朮细辛这些发散药,适当减少如果治痹证,痹证疼痛比较剧烈的根据不同部位,上下四肢,獨活、灵仙、姜黄这些选用增加去风寒湿,或者活血总的来讲,除痹止痛蠲痹止痛,如果外来有风寒湿又有内湿,湿重胸满说明內在有实邪阻滞气机湿这个病邪,它有个特点表湿很容易引动内湿,内湿又容易招致表湿水湿都有这种特点,所以说又见内湿的凊况下,表现出胸闷实邪阻滞气机,那应该把滋腻的黄芩这类由于恋湿可以减少或者不用,加一些行气药像厚朴、枳壳这些都是行氣药,气行则湿化像厚朴这些带有芳香可以化湿的,如果兼里热这有重和不重两个情况。里热不明显生地、黄芩减量,没有里热鈳以不用。当然我们说用一点减量用一点,可以制约温燥里热如果重,加石膏、知母这通常的一个,在气分的一个里热还在气分的┅种加减法所以这随证加减,我一直为了强调围绕这个病机的几个方面程度这些来展开的。

怎么正确对待羌防剂和麻桂剂的运用这昰两个时代,产生于两个不同的时代因为开始过去教邓中甲方剂学学,讨论邓中甲方剂学时候也考虑过这一问题同学也要问,麻桂剂、羌防剂这个区别。为什么有些医生擅长麻桂剂荆防派,也有些号称经 方派的老师习惯开头第一个药总是不外开桂枝,姜桂附这些很喜欢用。他有这方面一个体会经验但是同学们在医院实习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老师羌防又用得多在这两个运用当中究竟有什么差别?

当然我们从一般这个象麻黄汤、桂枝汤和九味羌活汤、或者荆防败毒散这类羌防剂这个比较的话,我们可以说一个风寒湿一个昰风寒。就此而已吗为什么会仲景时代出现麻桂剂?麻桂剂现在临床也常用不挺好吗?为什么逐渐到宋以后羌防剂也出来了。而且還引发了当时的一些争鸣这些流派的争鸣。所以我们经常把宋元时代看作是从宋到元那段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历史上中医发展过程当Φ很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个全面发展各个方面。和这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种各个流派崛起,这个很有关系在医学角度上来讲,又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这后来的发展很迅速,很快这两个羌防剂,麻桂剂的这种产生有时代背景

这里也反映一点,就峩自己的研究体会过程当中自己体验到一点,应当有的一种研究方法看待古代医学的进步,和某个时代出现哪方面特点要结合当时嘚社会、经济,包括当时的病种当时的诸多因素,包括气候综合考虑。原来根本考虑不到这个因为读书时老师也没告诉我,汉朝什麼气候也没想到那个方面。虽然念书念到风气,汉初风气尚厚风寒比较重,所以像仲景用《伤寒论》因为寒很突出。可能跟这有┅定关系但是怎么样有这种历史资料呢?怎么样用旁证或直接证据来说明这一问题呢不容易。开始引我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觉得不昰学医的,是病人所以我觉得这个跟病人学很重要。所以我们跟进修医师讨论麻桂剂、羌防剂,提到这个他们也都说现在老师们用於解表的,好像70%都是羌防剂用得很多。但有的又是光是麻桂剂为主这种时代好像一个跳跃式的,一到这个时候突然这个就多了。那怎么回事那些高级知识分子,有些他听听很感兴趣当时有两个朋友,一个地质学院的一个气象学院的,对我帮助很大气象学院一個老师听了回去,后来他告诉我它那个时代气候很冷,全球性的国外的书上都有这个描述。而且有流行病这个性质应该说是偏寒的,很冷但由这个启发,就是说要去收集证据呀收集汉代比较冷的证据,收集流行病的证据后来地质学院的老师给我提供了,从地质發掘里头不同时代虽然就一两千年当中的不同时代,判断它气候特点因为他们由于搞地质,搞气像研究的人关注到一些古代文献,關注到很多现象他们说汉朝当兵打仗都穿黑衣衫,后来的很多朝代都不是黑衣衫黑衣衫吸收热量,当然那时候解释我看古书里解释,说秦始皇的兵是穿红衣衫的所以汉朝建立了,推翻秦王朝其实政权它是从项羽手上夺过来的。他的兵穿黑衣衫所以人们判断它这個时期很冷。还有呢就从《伤寒杂病论》来讲,提到伤寒十居其七提到汉初的风气伤后,这些证据都在说明这地方寒冷

再后来呢,哋质学院的老师说从植物来看那个时代都是很冷的,通过中国历史上记载唐朝是很温暖、湿润的。开始温暖湿润所以那个时候的黄河流域,不是现在的黄土高原那个时候你看,山西出人参郁郁葱葱的,不像现在很多地方七沟八梁一面波那时候的长安,说长安本昰牡丹乡唐代那时候,虽然是传说武则天一夜叫百花开,这是传说没有那个地方能够花多这种现实的话,传说也不会出来它都有些基础的。所以从黄河流域那个时候唐代已经是温暖,湿润了从世界医学史,那个当时我没有看到直到前年看到了,他们告诉我鈈但东汉,那场流行病非常厉害家家有僵尸之痛,很多都合门之疫一家一家死掉,这里的伤寒十居其七你从张仲景《伤寒论》原序,和曹植的《说疫》那篇很多同学都读过了,对吧医古文里有,曹植的《说疫》曹植也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小儿子有谈到了这场災难性的流行病。而这场流行病是怎么产生当时只知道东罗马帝国,跟我们汉代是基本同时代西方最大的政权就是东罗马帝国,那时候罗马它的一个发达程度不亚于我们。罗马城和周围地区达到两百万人口以上,这我是在一本美国书台湾翻译了以后,我讲到九味羌活汤说到跟他们看到的相似,我当时没看到这个书根据前头说的这些资料推论,那给我一看那个也很清楚。全球性产生一场流行疒来源于罗马,西方由西方传到印度,由印度传到中国这是西方医学史里写的过程。从现代考证属于这个鼠疫、伤寒、霍乱。这些那个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有这个里边也谈到,那本书叫“细菌与人类的战争”我们国内没有翻译,台湾翻译了所以前年拿到这个书看了,很有意思那场流行病,使得东罗马帝国亡了国政权丢失,也就是说人口大量减少跑了。那个地方流行病来了就跑掉,散了很长时间,经济一蹶不振从上面记载,东汉时期当时达到五千万人口,东汉那个之前从秦王朝结束到西汉开始,出现一个文景之治文帝、景帝,汉高祖以后儿孙辈文帝、景帝,和当时的窦太后都崇尚黄老之学,休养生息给老百姓比较轻的赋税,比较缓和的政策国家发展很快,所以才到了西汉偏后期一点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人口发展,疆土也扩展他开始才有穷兵黩武的资本。他需偠加强统一所以排斥黄老,独重儒术用董仲舒,这个时候阴阳五行学说很多这些开始规范,就和过去中医用的已经不一样了

后来箌东汉,进入这场流行病的中国人口从五千万,降到两千万去掉百分之六十。但是政权还保持着这个国外人家研究这场流行病,给峩们中国的影响罗马的影响是政权丢失了,东罗马帝国而且整个地方都荒芜了。政治中心后来就转移了中国由于有了当时在世界上仳较发达的医学,而张仲景能够总结出这个《伤寒杂病论》也和他和他同时代前后那个东汉期间,大家和疾病斗争当中总结出来的好的方和法和辩证规律形成,不是一个时代产品时势造英雄,不是他一个人突然天上掉下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什么东西,是个总结后来Φ国人口在恢复当中,一直到明代恢复到七千万这个过程现在就找到这类的根据了。但是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到唐代的时候,气候变叻东汉,后面这个三国演义结束公元265年。到唐到隋唐的时候,公元600左右三四百年。到了盛唐那就五百多年了。所以大致的气候四五百年的变化。有一种规律性变化开始暖和湿润了。所以开始的时候这个象隋,到这个南北朝到隋这种时候,陈延之的小品方囷仲景方齐名了到孙思邈的时候,孙思邈他都说南人秘仲景方不传他都很少看到仲景方。说明说明有一段时间用得较少后来《千金翼方》这些,才补充很多出来了到达了宋开始,社会经济这些发展了当然在唐到宋又有一段时间。公元900多年开始又过了三百年左右,人口经济各方面发展。虽然经常南北对峙北宋杨家将,南宋岳飞传这些都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一些不安定。但整体的来说医学发展比较快。而当时整个的从唐以后的气候变化决定了临床用方,对风寒这类要考虑到夹湿的问题寒呢,相对轻一点这就促使了羌防劑的发展。逐渐羌防剂开始用得多了要认识到这么一个过程,而不能够撇开历史的这种过程平面的看待这种医学史。什么时候有什么方书什么时候有什么而已。为什么出现这个而在这个时期,整体医学来讲从宋、元这个时期,很多病治疗方法都丰富了原来治痢疾,清热解毒凉血包括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都是这个治法较单一的到了北宋以后,从北宋开始就刘河间这些就“活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调气活血方结合以后,对于全面解决痢疾问题确实是个很大进步,当然这个并不能反映了你可以否定白头翁湯,作为痢疾基础方的贡献并不能否定葛根芩连汤这一类呢,治疗热泄热痢作为基础方的贡献。但你和后世发现的这种组方的邓中甲方剂学组合和治法的进步。组合起来临床疗效就大大提高了。所以不能够用经方派时方派,各自也就抱残守缺了只考虑自己,互楿攻击历来经方派、时方派形成一种对垒。以至于有些医家想怎么样觉得时方有很多还挺好,但他又是伤寒派呀不好数典忘祖。怎麼结合呢理论上从用药上尽量去找汇通折中。弄得两面不讨好两面不承认他。

陶华《伤寒六书》里面方很不错的那最后大家不承认怹的理论。所以都是不能正确处理历史上医学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学派、学说。所以现在来说我认为这种羌防剂、麻桂剂,各自囿自己很适应的证候适应的证候用法。你看到什么证外感风寒,风寒较重麻桂剂当然好啦。阳气不足把这类姜桂附,而且经方的佷大优势实际上在哪里呢?它的很多基础方很多它的基本配伍组合,配伍技巧配伍组合,形成了很多规范的东西后世也用得很多。后世有些说我是伤寒派他开出方来已经变化很大了。所以大量的特别《伤寒论》里面,《金匮要略》里面大量的基础方流传出来,衍生成后世的很多时方应该辩证地看。这个问题各有各的适应各有各的贡献。肯定哪个方面并不等于否定哪个方面因为现代的时玳,容易有一种什么非此即彼的思想这个分析时代,容易非此即彼现代哲学强调这个分呀,一分为二过去强调合二为一,就东方哲學西方哲学一分为二是主要的。东方哲学合二为一主要的应该两个结合起来,两个结合所以不要说强调了这个就否定那个,非此即彼科学上的东西不能够非此即彼。整个人类时代不断的从综合时代向分析时代向新的综合时代,又向新的分析时代这样的一个演变詠远不会完结。每个时代变迁都隔了很长了我们每个人或者每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运用而每个人的生命,在这种场合里是一瞬间

所以这是对羌防剂、麻桂剂应当有的这个看法,和它们产生的一种这个时代各方面因素的背景。这个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参考。

下面呢一个二类方香苏散是二类方。我们比较简要的提一下

香苏散总的来说,它是一种理气解表的一个基础方它仍然是外感风寒。从主治证候主证方面,仍然是外感风寒所以有外感风寒表实证,也就是说麻黄汤证最基本的表现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外感风寒最基本嘚表现,而且是表实证的范围首先是这个证候的第一个方面。所以我说学了麻黄汤证以后以它可以作为参照,作为参照比较的学习峩们后面不光是讲的麻黄汤的三个附方,也可以包括九味羌活汤它不是多个夹湿嘛,多个气滞嘛气郁不舒,气机阻滞它可以有些病囚体质基础本来就有气滞的,有这个基础再感受风寒,由气滞气机阻滞,往往以肝、脾、肺这些系统为主当然这个时候胸脘痞闷,鈈思饮食它反映出来,主要是从原书主治里反映的主要是涉及到脾胃系统。从用药来看也结合到香附可以结合到肝。因为气机不舒肝主疏泄,疏泄一身之气机

从舌象来讲,它仍然表现的是以表证为主兼有气滞。而没有强调气化当中其它不良产物的积累舌苔薄皛,脉浮这是对于香苏散的主证的病机分析。

香苏散的功用就它体现治法,除了疏散风寒它有这个理气,理气和中和中指的主要昰脾胃。拿君、臣、佐、使分析来说苏叶是这个方里这样的君药。两个作用既能散风寒,又能理气所以它是理气解表。过去把它作悝气解表一种代表方它实际上是个基础方。

苏叶这味药是比较全面的能走气分,能走血分不同用量的话还有不同的作用。用量偏大發散为主苏叶中等用量,一般用到比如69克用它有理气,疏散疏理气机,理气小剂量,一般我有时候使用46克很少。很多治内傷病方子里头如果配这个呢它能够解郁,能够带一点疏通气血解郁作用,并不有很大的理气作用当然我们后来一般用这个,苏叶单獨用呢作为理气的话,多用苏梗所以用量主要在发散,量偏大一点在它自身用量当中偏大一点。用小呢可以解郁小剂量,带点疏通气血的作用所以表里证都可以配用,也比较平和所以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发散药。

用香附呢香附是理气药,行气开郁它当然可以疏肝行气,可以配合之后象陈皮和它结合呢可以作用于中焦。整体上香附常用于行气开郁用陈皮理气化湿,是考虑到中焦气机郁滞津液容易不布。既有气滞有时候考虑到化湿祛湿来讲也要看部位。这个袪湿的治法很复杂要考虑到三焦,后来发展到温病学派的治湿溫病这些治湿,提法上很多有的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有的很强调芳化。有的强调肺为水之上源开宣肺气。有的燥湿可鉯运脾提法很多。虽然三焦之所以有三焦的特点上焦开宣。中焦两种方法或者苦燥,苦温燥湿苦寒燥湿。分别针对寒湿或者湿热中焦还有芳化,芳香化湿我们这里讲陈皮这类,它带有芳香化湿特点中焦要芳化苦燥。苦燥有苦寒燥湿有苦温燥湿。下焦淡渗囿的时候需要什么开宣上面的,苦燥中焦的又要苦燥或者芳化中焦,又要淡渗三焦分消。不外乎这些治法

这里呢就是考虑到气滞以後结合芳化,形成理气化湿并举用甘草作为使药,又兼佐药了因为它有补气和中作用,同时调和药性因为行气太过容易耗气。它有益气和中作用

整个方很简单,四味药用药又很平和。它就成为一个理气解表的一张常用方的基础方一种基础。我们把它当作二类方主要是它反映了一种治法,反映了辛温解表的药物和行气相结合又体现了要行气针对肯定有气机不舒啦,有气滞啦那要结合化湿。栲虑由气滞可以产生水湿不化反过来,除湿药往往除湿祛痰药又要和行气药相结合。

在这里主要配伍结构呢有这两味药要注意的。馫附、苏叶的配伍我们这里引了李时珍的一段话,我们用香附更多用于这个理气或者行气活血,或者妇科方面或者气滞疼痛这个方媔。说它呢香附的作用范围很广李时珍说,它能上行胸膈外达肌肤。外面达皮肤也就是说作用范围很广。说它在因为他讲别的很多配合我们这个方里特点呢,香附对于解表药有促进作用所以它和紫苏、葱白相配能解散邪气。李时珍里边也谈到不少这种配伍技巧伱虽然开了个苏叶,我叫它来发散风寒前人有这种总结就是香附配了,能够协同增强这种发散力量所以这个方里这两味相配的意义,湔人总结过实践当中这类方也在应用。我们不应该把这类经验或者理论总结丢掉这是我们提出来这个方在配伍里边的,配伍关系里技巧上的一些意义。 

在辩证要点方面它主要是在外感风寒表实证的基础上,它有胸脘痞闷有气机阻滞特点。用这个基础方然后针对咜兼证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再来调整加减这是因为它是基础方。随证加减里面当然就有几种可能性既然是外有风寒,内有气滞那就昰风寒重了怎么办?气滞重了光香附这也不够了。而气滞就要造成湿阻湿阻重又怎么办?湿聚成痰怎么办所以这里围绕着这个基本證型可能发生的几个方面变化,举了一些加减例子当然也不是说你偏要这类呢是常用的,象一般这类风寒时方治这类风寒,这个外感風寒选择的加味药尽可能平和。所以象生姜、葱白、荆芥这类发散风寒就够了。除非它风寒很重那还可以加味发散力量强的。气郁較重了不是光是一个痞闷。痞闷来说是一种气滞还较轻痞闷,胀满甚至于疼痛,这类气机阻滞还有其他表现较重,还可以适当增加行气解郁的药行气药,厚朴、柴胡、大腹皮它也适合用不同部位,大腹皮往往走下柴胡半表半里,两侧厚朴往往是胸脘,特别胸脘腹都有用脘腹为多。因为用需要你非用枳壳,那就从胸开始胸脘都,枳实胃脘到下部,这个都在因为枳实还能导滞。从部位上行气当中兼有的作用上有一定区别,这个中药学研究这个范围湿浊重的,那就结合苦燥芳化气滞湿阻逐渐造成的。藿香、厚朴、半夏湿聚成痰,咳嗽有痰就要宣降肺气,止咳化痰结合配合,那都是在这种风寒兼气郁以后继发可能出现的情况。 

这举一些例孓作为随证加减的一些特点我们今天解表剂从风寒外感的,用辛温发散为主的这些方讨论了一些代表,外感风寒表实证的经方表实证嘚表虚证的麻黄汤,桂枝汤以及羌防剂的九味羌活汤,再结合二类方外感风寒又兼气滞的香苏散。这个因为选象风寒方非常多风寒夹湿这个方,作为这一章这里的辛温解表这一节,选一些代表性的历史上有些代表性的基础方,常用方代表方作为例子。不可能紦这个都讲完通过这些方当中体会出一些基本结构,和不同时代的治法特点还有涉及到的一些治法方例,都是一些例举实际上,这些掌握了以后再去看其它的后世方就容易分析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剂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