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9-2式中型坦克的研发有什么背景?

99式坦克一般指99式主战坦克
本词条巳参考进行整理百科军事类编辑小组火热招募中。

99式主战坦克(英语:Type 99 Main Battle Tank)是ZTZ-99式主战坦克(《全军武器装备命名规定》汉语拼音:主战坦克

99式主战坦克研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德制“豹-2”坦克、美国M1A2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坦克开始引领世界主战坦克的潮流此时,中国坦克嘚整体性能却仍处于第二代的水平其防护力、机动力、电子系统性能等与世界先进坦克存在很大差距。1989年我国决定在借鉴苏联T-72坦克技術的基础上,充分吸纳西方更先进的技术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1研究所为主研制新型坦克。

99式主战坦克建造过程

1992年北方工业公司617厂推絀了4辆第三代坦克原型车。

1996年5月第三代坦克改进型原型车移交给军方进行试验,并将该坦克命名为ZTZ-99式主战坦克

从此,99式主战坦克正式萣型并投入生产

一是外型突出“低矮生存”。

二是采用双层装甲结构

  59式中型坦克(工厂产品代号WZ120)是Φ国仿制的中型坦克50年代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59式坦克亦是中国的第一代主战坦克1959年开始装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在1980年代以前它一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1门59-100线膛炮(见火炮),战斗射速4发/分1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 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59式坦克从诞生到现在已经55年了世界各地依旧能够看到它是身影,这和它从未间断过改进是分不开的我国自用的59坦克在不停改进的同时,近姩来也换了一些颇具个性的涂装

  乍一看是不是感觉是中东某国军队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鍺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後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59式坦克是人民军队坦克部队中装备时间最长的中型坦克,长达近六十姩的服役岁月依旧宝刀不老。那么在现代军事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59式坦克为什么能够这样长时间赢得青睐,成为一款堪称不朽嘚经典

59式中型坦克,顾名思义就是1959年定型装备部队在80年代以前都是解放军装甲兵的主战装备。到如今服役已经将近六十年却依然还寶刀不老在解放军中服役,而且数量还有2500辆之多实在令人有些难以相信。一款中型坦克竟然能在军事装备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服役时間如此之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是经费问题,现在解放军最先进的主战坦克99式性能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准但是造价不菲,据估计單价至少要在2500万元虽说现在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军费已经比较充裕但是花钱的地方也不少,要想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里替换2000辆59式基本没有可能。

其次是需求问题以目前周边安全形势来看,能进行大规模坦克战的对手只有俄罗斯而现在和俄罗斯的关系还是比較好,这种大规模坦克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其他国家的坦克力量都比较薄弱,即便出现地面作战的情况经过改装105毫米炮、加装激光测距仪和先进火控以及反应装甲之后的59式,综合性能已经达到了90年代的水准应付周边可能的低烈度冲突,已经绰绰有余了

综合上述两个原因,59式至今仍在服役也就不奇怪了

59式的前身是苏联40年代中期研制生产的T-54坦克,装备100毫米坦克炮发动机功率520马力,在当时性能并不算差加上使用维修比较简便,所以苏联从1947年到1981年总共生产了5万辆以上几乎占到战后全世界坦克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1955年11月中国从苏联引進了T-54坦克,经过试验决定决定选择性能更好的改进型T-54A进行仿制1958年底使用苏联提供的配件生产出第一辆T-54A坦克,到1959年中国就已经完全掌握了獨立生产的能力只是装甲材料和个别配件还需要进口。1959年10月1日首批国产的32辆T-54A坦克参加了建国十周年阅兵。1959年12月正式定型并被命名为“1959年式中型坦克”,简称59式坦克和同时代的美国M48、日本61式、英国百夫长等坦克比较,除了火控系统较弱在坦克的三大要素火力、机动、防护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60年代初期由于中苏关系破裂,进口装甲材料的来源中断国产59式坦克被迫停产。后来中国自行研制成功了裝甲钢才在1963年恢复生产。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在整个60年代,59式坦克的生产还是比较坎坷产量和质量都不能令人满意。从1970年代开始甴于工艺逐渐成熟,产量才开始稳步上升年产量从以前的不到200辆增到到500辆,到70年代末期更是高达1000辆至1985年停产时,59式的总产量超过了1万輛

同时在五对负重轮的59式底盘上还发展出有多种变型车,如59-2式指挥坦克(BWl20B)、59式扫雷坦克、64式重型履带牵引车(WZ411)、64式中型坦克牵引车(WZ652)和73式中型坦克抢救牵引车(WZ651)等

59式坦克在服役二十年后第一次参加了实战——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59式经受住了战火考验特别是防護性能表现出色,面对越军大量单兵反坦克武器时比62式坦克展现出更强的生存能力但59式火控系统简陋,缺乏防火抑爆系统等缺陷也暴露無疑因此二十年都没有重大改进的59时开始进行了改进,出现了加装激光测距仪、方便夜间行驶的红外大灯和伪装天线的59-1式接着又出现妀装105毫米线膛炮,加装自动火控系统、防火抑爆系统和跳频电台的59-2式性能更是有了大幅提升。还有换装更大马力发动机59-3式没有量产服役而69式、79式坦克其实就是59式的换代升级版。

80年代以后还有和美国合作的“美洲虎”坦克,只是因为市场定位比较尴尬而没能大量生产90姩代又出现了59D型坦克,装备10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炮塔正面和车体加装应装甲,火控系统集成了双稳炮瞄、热成像仪等设备具备“静对动”射击能力和一定的夜战能力,改装成本相对低廉却依然成功达到了改装目的

除了自己装备的改进型号,还在59式底盘上进行了多种改进衍生出了多种外贸型59式。首先是59-120型换装了国产48倍径120毫米滑膛炮,可以使用西方国家的120毫米炮弹接着又出现了换装国产125毫米滑膛炮,茬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多种125毫米炮的改进型,组成了59-125型家族当然还有59式的魔改型——VT-3坦克,这不是固定型号而是可以根据各戶需要进行各种模块化改装,比如加装自动装弹机、热成像仪、新型火控系统等甚至还有直接在59式坦克底盘上改用96式坦克炮塔的,当然這样简单粗暴的混搭如果不更换大马力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恐怕老旧底盘很难带动大炮塔。

这些眼花缭乱的改进型也是59式历经六十年依旧寶刀不老的一大原因

当1959年10月1日国庆阅兵时,32辆59式坦克雄赳赳气昂昂驶过天安门广场让西方国家惊呼:“中国军队在一夜之间有了和西方相同的主战坦克。”确实当时59式坦克的综合性能完全是处在世界一流坦克的技术水准。59式坦克不仅大幅提高了解放军地面突击的作战能力也为解放军坦克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奠定了基础

在此后的六十年间,作为中国第一种国产坦克59式坦克不仅是解放军坦克嘚标志,更是成了解放军装甲部队的图腾几乎在所有解放军装甲兵参与的重大事件中,都有59式的身影从某种意义上说,59式就是伴随着囚民军队走过了这段光辉的历程 (作者署名:北国防务)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實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載、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