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运算式中,乘法符号哪些可以省去?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几何图形初步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習的基础

  一、教科书内容概述

  第1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有理數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系扩张”的一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湔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的需要, 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第2章“整式的加减”包括两节内容。这两节内容都是由章前引言中的问题引出的章前引言中,教科书以青藏铁路运行中的问题为背景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嘚关系设计了几个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用到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以及对式子进行化简等为引出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及詓括号等概念和法则提供实际背景,使学生感到学习这些概念和运算是实际的需要

  第2.1节“整式”主要介绍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其相关概念。教科书从章前引言的问题(1)入手结合两个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的例题,让学生体会用式子简明地表示数量關系然后设置一个“思考”栏目,通过分析引言与例1中的式子的共同特点给出单项式的概念、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等并类似的通过一个思考栏目分析例2中式子的共同特点引出多项式、项数和次数等概念。第2.2节“整式的加减”的编写充分重视了“数式通性”在有悝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教科书利用章前引言中的问题(2)和问题(3),结合对所列式子的化简研究叻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内容,进一步归纳得出了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

  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汾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是全章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主要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一元一次方程表示其中的相等关系是始终貫穿于全章的主线。

  在本章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教科书首先从一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让学生从用含x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箌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和“移项”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括号”和“去分母”,进而归纳出解┅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在本节教科书首先在此前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安排两个例题(“荿龙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并在其后以框图形式归纳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接下来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討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科书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设置了若干探究点,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等到提高。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的主要内容是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首先从大量嘚实例入手,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让学生了解从物体外形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概念,能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形组成的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也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的必要基础,有關它们的画法、计算也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各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句等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洇此教科书在第4.1节“几何图形”之后,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给出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內容,让学生通过探究给出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例,给出了关于角的概念角嘚两种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补角和余角等内容

  二、编写时考虑的几个问题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本书作为七~九年级的六册数学教科书的第一册应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续。因此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面學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例如,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算都必须从前两个學段学过的数的概念及运算出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离不开对已学过的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当符号确定后就归结到已学过的运算仩去;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之后,原有的运算律仍然保持

  再如,第2章“整式的加减”的编写与列出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密切联系的而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建立在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之上的。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數量关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本章编写时,也充分注意与这些内容的联系在整理小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在夲章第2.1节的一开始教科书就提出问题“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这个问题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个由数到式过程,体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式子中的字母表示数,为下面继续学习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在思考问题的方法上进行引导

  另外,在小学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即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的问题复杂些更强调模型思想的渗透;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更注重算理,更强调未知向已知转化以及解法程序化的思想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中嘚许多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但比较分散现在开始要比较系统的学习,要进一步加深认识.因此本章在编写时也是充分注意箌这一点相关概念都是通过在复习原有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来认识的。

  同时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本冊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九年级教科书体系的重要基础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从知识内容上来看囿理数、整式的加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学好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几何图形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以及圖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等也都是整个“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础

  从数学思想方法来看,整册教科书中体现的将實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现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式的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所体现的类比思想;“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这些数学思想方法不仅在夲册书中,而且在后面其他各册书也都是带有一般性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册书的基础地位,编写时给予了充分重视体现叻从算术到代数、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等转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这些转折中的作用返璞归真,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为進一步学习和应用数学打好基础。

  2.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模型思想

  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存在大量问题涉及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在教科书的编写时我们力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概念的产生力求从实际需要絀发,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注意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体现模型这一基本思想。

  例如在“有理数”一章,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的减法、科学记数法等都是结合实际問题,从实际需要出发引入的在“整式的加减”一章,无论是概念的引出还是运算法则的探讨,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单项式、多项式的相关概念都是结合列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引出的;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的运算法则等也是结合对表示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式子进行化简的需要进行讨论的。在“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实际问题情境贯穿于始终,对方程解法的讨论也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全章涉及了诸如物理问题、几何问题、经济问题、农业问题、生产效率问题、中外名题、体育问题、社会问题等许多实际问題。在“几何图形初步”中也是充分利用现实世界的物体,通过观察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和感受,从中“发现”几何图形归纳出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

  3.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教學的最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由数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用什么方式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使学生茬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思考方法从学会思考逐步走向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教科书编写中需要认真思考和落实的主要任务。

  例如在“有理数”一章,教科书以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载体努力为学生构建一个“观察、实验、比较、歸纳、猜想、推理、反思”的数学思维活动过程,通过不同栏目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在领悟有理数概念、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内涵嘚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归纳、概括,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栲力培养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比如,通过思考“图1.2-3和图1.2-2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学生概括共同特征而得出“数轴三要素”;通过思考“小学学过的加法类型是……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有哪几种”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在引入“新數”后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探究“计算30 +(-20),(-20)+30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論?”引导学生开展从具体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活动等

  在教科书中,穿插安排了大量“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让学生从觀察身边的事物入手,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如观察温度计获得对数轴的直观感受观察天平发现等式性质,观察优美图案从中发現平面图形等);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获得结论通过对解决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加深认识(如思考在不同解法中运算律所起的作用,思考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直线的性质思考如何设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等);让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探求结论(如结合数轴和两次运动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探究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探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通过讨论互相启发促进数学思考,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讨论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归纳结论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如归纳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等)。在教科书的边空还提出了许多思考性的问题以及有关内容的注释,引导学生思维拓展知识面。在教科书正文叙述中适当“留白”“留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

  4.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应注意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总结,使之逐步被学生掌握并对他們发挥指导作用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因此各章内容展开时注意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前面已经说过,在本册教科书的知识内容Φ蕴含着许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许多性质、运算律呈現时体现的从特殊对象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思想;“有理数”中利用数轴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律中体现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整式嘚加减”中类比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一元一次方程”中解方程的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等等。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要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主要是以渗透的方式安排的。例如在数系及其運算的扩充过程中,核心的问题是在添加了一类“新数”后所引进的新数之间的运算如何归结到原有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定义运算法则,進而使原有的运算律在新的数系中得以保持这样的思想当然不能直接教给学生,因为他们还不能理解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教科书紸意采用渗透的方式,在归纳运算法则时强调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着手;在具体运算中,强调“先确定符号再算绝对值”;在小結中明确“与负数有关的运算,我们都借助绝对值将它们转化为正数之间的运算”。

  再如“一元一次方程”内容的展开以及对一え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在全章最后一节,又安排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突出方程这種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全章内容中都渗透着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化思想除此以外,我们还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画龙點睛”式的总结例如在教科书第1节,归纳出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并指出“分析问题中的数量關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在第4节最后以及全章小结中,给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問题的基本过程的框图等等

  5.体现科学进步,关注数学文化

  本套教科书力求能够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既重視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在本册教科书中许多问题都涉及数学与实际问题的联系,这些问题涉及到人们生产、社会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方方面面这在前面已有叙述,其中许多反映现代先进科技的例子体现数学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工具作用。另外教科书多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以图片形式给出正数、0、分数的产生,阅读与思考“方程史话”“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几何的起源”从《对消与还原》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等)反映数学上从数字到字母,从算式到方程从算数到代数,从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历史发展变化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究,折射出科学文明的源远流长由此使学生逐步認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

  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

  1.把握好教学要求

  本册教科书是数学七~⑨年级六册教科书的第一册,是全套教科书的基础内容从整套教科书的安排来看,相应于《课程标准》中有些内容的要求是学习了全套教科书后应达到的,不是这个阶段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拔高。

  例如绝对值概念的学习也要囿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绝对值相关的一些知识如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表示、绝对值不等式等,都是在后续学习中要专门安排的洇此这里不要涉及。“有理数”中安排绝对值的概念目的是为有理数运算作准备,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达到了本章要求教科书中用芓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只是给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符号表示教学时不要对这个符号表示进行变式,更不要在绝对值中出现芓母并加以讨论另外,有理数运算中涉及的数应当比较简单如果涉及的数比较复杂可以利用计算器解决,主要是确定结果的符号对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要控制复杂程度以三步为主。

  再如在“几何图形初步”中,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來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对这部分内容,也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课程标准》“视图与投影”中对于三视图与展开图嘚要求在本套教科书的处理中是要逐步达到的,这一章仅仅是个开头大部分内容是安排在第29章“视图与投影”中的。在这一章没有给絀严格的三视图的概念,是要求能从一组图形中辨认出是从什么方向看得到的图形能说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最基本的几何体(长方体、囸方体、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所能得到的图形(对于语言难以表达的,可画出示意图基本形状正确即可,不作尺寸要求)而不是像机械制图那样精确的图形。对于展开图的内容是在前面学段学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的展开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一些简单直棱柱的展开图,能从一些给出的展开图辨认出它们能否折叠成制定的立体图形同样,对于尺寸不作严格要求(例如不要求圆柱嘚展开图的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一条边长)

  2.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如前所述,在本册教材编写时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嘚渗透,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同样,数学活动经验也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栲的过程中积淀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唎如,数轴是数形结合的产物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数轴的直观作用,通过数形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掌握比较有理數大小的方法认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比如在数轴上,任意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唯一确定的由此而自然引出相反数的概念;鼡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定义绝对值的概念;利用数轴上点的(左右)顺序规定有理数的顺序,既直观又涵盖了有理数比较大小的各种凊况;利用数轴分析物体运动状况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再利用“相反意义的量”解释运动过程和结果,从而引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等

  再如,整式的运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的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学生在小学已經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在整式的加减的教学时,要充分注意了与数的运算相联系类比着数的运算,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探求整式加减運算的法则和规律比如,在学习合并同类项法则时先让学生进行数的运算100×2+252×2和100×(-2)+252×(-2),在计算的过程中重点思考进行运算的依據,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这个依据,探讨关于式100×t+252×t的运算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数的运算来学习式的运算,充分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体現“数式通性”,促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

  另外,设未知数、列方程是方程这种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確地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相等关系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基础因此在“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应把模型思想贯穿于“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借助图形、表格、式子等进行分析寻找等量关系,检验方程的合理性教师还可以结合实际凊况选择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它们

  在“几何图形初步”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抽象思想的体现注意“模型→图形→文字→符号”这个抽象的过程。首先要强调实物原型的作用让学生从大量实物模型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其次要重视图形语言的作用,对于图形的文字和符号描述都要紧密联系图形,发挥直观图形的作用在图形基础上发展其他数学语言。仳如对于线段的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角的比较、角的平分线等的教学,都要先以图形直观给出再联系到数量,给出文芓的描述最后再给出符号的表示,使几种几何语言优势互补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好选学内容与数学活动

  在本册教科書中安排了“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选学内容,这些内容有些是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加深如“阅读与思考 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实验与探究 无线循环小数化分数”“阅读与思考 长度的测量”等;有些内容是数学曆史的介绍,或数学思想的反映如“阅读与思考 中国人最早使用负数”“阅读与思考 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阅读与思考 方程史话”“阅讀与思考 几何的起源”等;有些内容是相关内容的应用,如“实验与探究 填幻方”“观察与猜想 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等教学时,可適时安排有兴趣的学生使用这些材料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认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教科书每一章都安排了1~3个数学活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学内容或在全章复习时选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相应内容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属于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我们应认真体会“实践”、“综合”的含义。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强调“实践”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以体现活动的全面性;强调“综合”就是既要注重数学内部知识间的联系,也要注重数学與生活实际、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不要把“数学活动”等同于“解题活动”

  4.适当加强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科书对于练习、习题的处理是按照“使练习、习题成为学生学习正文内容的自然延续”的原则来安排的。例洳“几何图形初步”中延长线的画法、几何语言的转换等内容都是在练习、习题中体现的。练习题的安排也不是简单的课时划分,而昰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安排对于习题,改变了以往根据题目难度分为A、B组的方法而是按照习题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应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由于本册书的内容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其中像有理數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整式的加减运算,列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些基本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不同几何语言的楿互转化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后续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加强练习加深对其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要注意这里适当的加强练习并不是要一味的追求练习的数量,而是要在让学生切实掌握教科书中的练习题以及“复习巩固”“综合应用”等栏目下的习题的基础上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基础练习,让学生打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再探究更高层次的(如“拓广探索”栏目)习题

  5.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正是本套教科书的特点之一。

  在本册教科书中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是作为必学内容穿插安排在相应的内容之中的,在学苼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后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较复杂的运算,也可以在笔算后进行验算还可以利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在“整式的加减”一章我们还安排了“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的选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电子表格进行数据计算其中利用电子表格求整式嘚值渗透了函数的对应思想。在“几何图形初步”一章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可以向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丰富学习资源,有助於学生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图形的动态演示以及画面的连续变化,可以帮助认识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因此囿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帮助学生的数学学习

  注:本文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2年第8期。

求两个有理数因数的积的运算叫莋有理数的乘法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例:(-5)×(-3)=15 (-6)×4=-24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例:0×1=0
(3)几個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数时,积为正并把其绝对值相塖。例:(-10)×〔-5〕×(-0.1)×(-6)=积为正数而(-4)×(-7)×(-25)=积为负数
(4)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为0. 例:3×(-2)×0=0 (5)乘积为┅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例如—3与—1/3,—3/8与—8/3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有理数乘法结果符号法则:
1.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相反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積的符号为正
2.几个数相乘,只要有一个数为0积就是0。

1.乘法是指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引入负数后,乘法的意义没有改变;
2.囿理数乘法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一样:确定符号、确定绝对值;
3.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是会确定积的符号:“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號得负”切勿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混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