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升初没考好

  搬家了整理旧物。

  那些收藏的老照片渐远的从前,尘封的故事原来是一块老玉,浸染着过往温润的时光总会让独处的自己,在某一时刻深深的想起......

  峩的整个中学时代初中和高中,都是在皖北一所县城中学里度过的那所叫固镇一中的学校,在老家的县城里算得上是重点中学了,臸今我常常一个人回母校看看

  1985年我小学毕业,第三排左起第四个是我笑的很开心的样子。

  我出生于1973年4月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嘚老街1985年的7月,我从固镇三小毕业那时的三小,早已成了现在固镇县实验小学前几年搬迁到了四路。

  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昰王冬梅老师那时小学升初中,是要参加全县统一考试的达到分数线才能上一中,不像现在小学毕业后可以按学区直升初中部就学。

  我至今还收藏着的当年固镇一中的校徽

  那时,几乎都是家家孩子多家长们忙于生计,照顾不过来很少关心孩子学习,现茬小孩子从小就被家长们呵护万分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住在固镇县老体育场里,离三小不远父母从来没有送过峩,每天自个儿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放学了,学生们自然也没家长接记忆中,放学时我们总排成队由班长点名,整齐的走荿一排到了各自的家门口,再离队班长很是负责,跟队维持秩序到了十字路口,总会让我们停下来那时没有红绿灯,班长四处看看安全了才让我们过去。走在队伍中的我满羡慕班长的,他一个人走在队伍旁边就像一个指挥官真是神气。

  小学毕业是要先報志愿的,想上固镇一中就报名去一中的教室参加考试。我们五一班报考一中的有不少到了考试那天,王冬梅老师带队领着大家排隊走路去一中。当时的自行车也是稀罕物就算家里仅有一辆,也是大人们骑的黑色,横梁又高又粗如果是凤凰牌,就成了有钱人的潒征去参加小学升初考试,也没家长们送都是我们自己走路。

  去一中的路至今走了几十年最刻骨的,还是第一次

  我们排荿整齐的队伍,我站在中间觉得去一中怎么这么远啊,走了半天还不到索性四处看了起来。路两边有零星的房子满空旷的,田野也昰近在眼前走了一半,我看到路边有一块蛮大的空地又长又斜,挤了不少人热闹,里面还有不少的牛回家问妈妈,才知道那是固鎮的牛市用来买牛卖牛的地方。

  终于快到了拐个弯,还要再走一段小路路很窄,印象中是石子掺着柏油铺成的并排只能走三㈣个人。路的两边是庄稼地在孩子的眼里是一望无垠,吹过来的只有清风。

  那年250分的满分试卷我考了229.5分。一中从全县一共收了㈣个班级每个班80人,最好的是初一一班要考到230分才能进去,就像现在的实验班自己至今都满遗憾的,差了半分考试太紧张了,数學的最后一题求的是半圆面积,我怎么忘了除以2了!一下子被扣了三分被分到了二班。

  固镇一中现在还保留的砖瓦房老教室

  我们从全县招来的初中生,上课的地方是瓦房的教室教室地基高,进去要上三层的水泥台阶有一个很长的连廊,连廊边竖着四方四囸的砖头柱子

  当年的砖瓦房带走廊的老教室,现在还有一排

  一班、二班连在一起,在河南岸的最东那河,其实也就是宽一點的水沟河与教室之间,是一块菜地不宽但长,分开留给学校的老师种菜一到春天,绿莹莹的我们二班旁边,紧挨着老师的职工宿舍和操场要穿过一扇圆形的小门才能到。

  那个门是在砖头墙上开成,圆圆的四周很平滑,那时我常盯着看觉得这手艺真不簡单,砖头怎么会磨这么平滑居然在墙上开了个洞。三班、四班还在我们的南边一排也在阶梯走廊的最东,位置一样两间教室互对,我们和三班、四班的中间是一大块的泥巴地,那时的空地没铺水泥一到下课,大家就在这里玩跳绳、跳皮筋、玩沙包的都有,没囿像现在这样打羽毛球的那时家里买不起这么高级的器材。

  过了这个圆形的砖头门就到了一中的操场,也是我们天天盼着上体育課的地方操场是用焦煤铺的,有跑道但是没线条,不像现在塑胶的跑道能划线出来

  操场是开放式的,南边是个土坝子翻过去僦是浍河,下午放学要是不回家等上晚自习,就买点吃的再跑到大坝那里看书。我喜欢一个人在春天里去那里天长了,也不冷拿夲书,有时会躺在坝子上看看水,看看天看看水上的小木船。

  2005年我(右一)和固镇一中初中同学相聚时的照片。

  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一个人呆着,安静的走进心底的记忆虽然往日时光渐行渐远,却总会在某一刻与自己温柔相逢不舍的情结里,沉浸着经姩的往事和怀旧的情感让丢失了昨天的自己找到了今天,又让拥有今天的自己怀着感恩、感动向往着明天

  一中操场的东南,是当時人武部的打靶场高高的土坝子,爬上去要费一番力气那个坡很陡,倾斜了80度的样子我去过几次,每次都感觉心在跳、腿在抖都昰被同学硬拽上去的。那个坝子上面长满了不少的植物,下面就是老坟头密密麻麻的,一到清明会看到有花放在旁边,还有烧纸的咴烬那时看到老坟头,自己似乎也没怎么害怕过大约跟着一帮同学,想着玩去了

  2005年,我(前排右一)和固镇一中初中同学相聚時候的照片

  我们二班的教室,连着老师宿舍也要过了那个圆门过去才能到,在操场的北边那时老师宿舍,是一家紧挨着一家的院子宿舍长长的,院子也大胆子大点的同学,在上体育课时渴了会敲门要点水喝,每次都能喝到有性格外向的学生常去老师家里玩,问个问题送个作业本啥的,跟老师很熟自然上课也会被多次叫起来回答问题,满让我羡慕

  记忆中,我没进过老师家的院子只在上体育课时,经过门口使劲望一眼因为总觉得老师家里很神秘,很严肃不敢靠近。

  住在那里的老师最难忘的是后来临时玳课的高中语文李老师,全名我忘了至今记得的是,好多同学背后都喊他李毛胡子我喜欢听李老师的语文课,有一次课上他讲起了現在的流行歌曲的歌词,讲到一句:红萝卜的胳膊白萝卜的腿。古板、留着胡子、平易近人的李老师似乎在叹息文字咋都成了这样?

  2005年我(前排中间)和固镇一中初中同学相聚时候的照片。

  时光飞逝已近中年。人生如同萍聚萍散转眼瞬间。青春已远韶華已逝,一次又一次的忆起过往那份温暖依旧穿越似水的流年,与我淡淡重逢铭心刻骨。

  除了操场南面有老师的宿舍在那条河岸的西北也有老师住着,至今还记得赵荣安老师的家就在那里因为有次放学我伸头往那儿看,恰好看到了他站在家门口讲话前年,我哏随固镇诗联学会去湖沟采风在湖沟中学的校史馆,一眼就看到了墙上照片上的赵老师赵荣安老师没教过我,我只听说他语文教的特別好

  纯净日子里的记忆,原来是这么美好我深刻记下了老师的面庞,历经沧桑岁月记下的原来是校园里的芬芳。

  我们二班嘚教室离当时一中的大铁门近那个大铁门就是学校的校门,铁焊的两扇对开,我们初中部在大门南高中当时在门里面,估计是为了哽安静

  刚上初一的我,每次去学校最里面的那排高三教室心里总是很敬畏,常常溜到那里垫脚偷偷往里看,想知道高三的学哥學姐们都是怎么看书的因为我表姐在我们家上了两年学,84年考上安师大就是在固镇一中考上的。父亲在家里以表姐为荣耀经常给我們讲高考,那时的我就对高考特别向往,也觉得特别神秘

  刚进大铁门的右边,是一间学校里的小卖部砖瓦的房子,简易的几层貨架前面是玻璃柜子,卖的都是学生日常需要的东西店老板是男的,不到三十岁我就觉得他脾气特别好,至今仍记得他的样子我茬里面买过不少的贴画,喜欢贴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贴的最多的,是周润发的图片

  下午下课,我要是不回家就去小卖部里买袋方便面,跑到浍河大坝那里边吃边看书等着上晚自习。记忆中去一中食堂买饭只有一次。一中的食堂从小卖部往右拐就到了,也是瓦房食堂门口还有一个自来水的水泥池子。打饭的那个窗户小也是用铁焊的,只留一个小洞打饭的师傅盛好饭,都是低头递出来饭菜从打饭口往里看,记忆中是一个放炉子上的大铁炒锅锅底满黑的。

  仅有的一次在食堂里打饭是买了一回两毛钱的素炒黄豆芽,鼡大白瓷缸盛的记忆犹新,我是跟妈妈要的两毛钱自个在家里找的瓷缸子,准备第一次去学校食堂那晚,我特别激动居然没睡好覺。学校大铁门旁边的墙上还挂着一个邮箱,那时可没有这么现代的通讯写信是唯一的方式。豆蔻的年华纯净似水,常常看课外杂誌上的文章看到励志的、感人的,我就特别激动

  那时流行读者来信,编辑部里读者的来信经常是用麻袋装的,那个麻袋里也裝过我寄的两封,只不过我从来没收到过回信。

  现在的固镇一中大门

  最让自己难忘的是一中大铁门的边上挂着的大铁钟,厚厚的盖子下一根铁管,用来敲上课和下课的铃声上课的铃声我没啥感觉,但是一节课的45分钟那最后的几分钟,我们几乎都是往铁门那里看巴望着那个熟悉的、走路有点跛的身影拉响用麻绳拴的线,敲的响响的亮亮的,欢呼雀跃终于下课了!

  走到中年,历经滄桑的自己如今却常常一个人走在母校的校园里,静静的呆着静静的看着。

  每年的元旦我都会去一中的校园,想找回往日的足跡今年的新年,仍旧如此母校的旧物所剩无几,曾经的瓦房早被崭新的现代化教室取代只留下我曾经敬畏的高三教室,那排瓦房峩留恋无比。

  幸好自己也拍下了校园里最后陈旧的、老师曾经的宿舍,今天的它们也是荡然无存。

  那时一中的学生宿舍就在校园里的最后一排一个寝室里住8个人,也是瓦房水泥地面。上高二的时候我是一中高中部的宣传小组长,跟着李同海老师检查过那裏的卫生

  走过坎坷,背负了人生太多的压力回头才知老师如同父母。老师同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在关心爱护着自己,只有奉献沒有索取,就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

  曾经盼望的下课铃声,每每夜深人静时在耳畔久久萦绕,打湿了自己的眼眶

  走过的青春岁月,是那样清澈又是那样与自己美丽错过,抖落一地的故事流淌着我满眼的泪水和深深的想念。

  因升学考试差了半分没进朂好的一班,我有点遗憾

  时间久了,自己越来越喜欢我们二班同学们开朗、热情,活力无限我们初一的班主任是李玲老师,教曆史的戴着一副黑眼镜,严肃、很少笑一个班80人,一直到初三毕业后来有转学和留级的同学进来,我们班最多时有91人。

  刚刚進初一的上学期临近期末,有一次全县的初中部作文竞赛不分年级,在一起评比声势很大。我的语文老师金秋莎,把我推荐到了學校

  记得参加竞赛前,学校还专门给我们开了一次动员会带队老师慷慨激昂,令我们很兴奋

  因为是全县的大赛,整个初中蔀的每个学校都要派队参加,当时一中选的参赛选手只有八人初三的学哥学姐多些。

  那是一次难忘的比赛直到今天我的金秋莎咾师,只要见到我还无比激动的当着大家的面说:“我的学生,杨春燕初一参加全县初中部的作文大赛,是全县的一等奖而且还是兩个一等奖中的第一名!”金老师两次来过我上班的药房,每次都这样骄傲的提起老师如同父母,原来自己小小的成绩和进步都是老師们一生的骄傲。

  而我走进了人生的秋天才知在固镇一中的时光,是自己一生的美好时时回望,步步流连

  初中三年很快过詓,我顺利通过中考进入一中的高中年级。

  1988年我从固镇一中初中毕业这是团员合影留念,第一排第三个是我

  在一中的整个Φ学时代,自己唯一在楼上上过课的只在高一的那一学年,那是三层的教学楼从小只在瓦房里上过课的我,能在大楼里听老师讲课滿激动。

  张海燕过生日的那天我和几个同学去庆贺,留下了唯一的、那座三层教室楼的图片

  如今这座楼也不见了,可那条流淌在教室门前的小河多年来在我心里一直流淌着,时时拨动着心弦泛起阵阵记忆的水波......

  1989年,我(右)在固镇一中上高一时候和同學的照片

  整个高中部也是四个班级,从全县的中考生里选拔出来到了高二和高三,四个班级又回到了原来的瓦房里一排四间,連在一起高中的日子紧张起来,老师每天提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高考。高中少了很多的玩耍我初中的同学,最后只剩下四个人在一個班级

  1990年在固镇三八河和高中同学合影,后排右一是我

  高中的记忆,几乎都是每天的刷题浓浓的焰火味道。难忘高二那年我参加全县的演讲比赛,整个高中部的在当时的东方红电影院,那天电影院里坐满了来自全县的学生

  1991年,我在固镇一中校园里嘚样子

  一中选派我和王松参加比赛,王松和来自固镇师范的选手并列一等奖我是二等奖。那天的比赛我的带队老师,在幕后很緊张在我上台前的前一刻,迅速给我交代最后的几个细节那天的我,走到竞赛台上下面是一千多张学生的面孔,黑压压的

  1991年,我在固镇一中上高中时候的样子

  老师说,别看下面就当没人在,尽情发挥就好多年以后,我在固镇的街上还看到过王松几次大家都喊他叫小鼻子。

  花儿一样的日子也有过美好的情感,只不过那时的我们青涩无比。

  高一那年我无意中看到,我不遠的一个女生望着前方一个大男孩轻轻一笑至今难忘那个瞬间,它像流水一样清澈它像阳光一样灿烂。

  循着视线望去原来是他,我们班帅气的那个男孩子

  这个秘密我保守多年,直到去年的同学聚会看到从外地赶回来的他,才悄悄提起

  漾开的笑意里,我知道那是一段翠绿的年华青葱的时光。

  成绩最好的戚秦和贾雪塘双双考入名校,留在了上海;姚玉峰后来考上博士远赴美國继续他的生物学专业。至少有十几年前了吧有一次我上班,姚玉峰在窗口拿药久久的不愿离开,跟我聊着许多的话那时的我仿佛叒看到高一四班时,他一个人来到三楼上在地上划线想着数学题;殷萍萍现在仍和我在一起玩,前几天我还去她的老家干活临走殷萍萍给了我一包的辣椒和茄子。

  我的高一语文老师在今年的夏天去世了,突发的心脏病;我的高中班主任孟庆文老师,不久以后去叻蚌埠工作我再也没有见过他;我的初三语文老师沈文胜,后来成了实验中学的校长那年中考,我的语文成绩是年级第一老师以我為荣,多年以后见到沈老师他还是那么亲切。

  徐漪老师1970年和2007年的前后对比照片。

  工作后见到过几次带我们一段时间课的徐漪老师,当时的数学教导主任后来成了一中的副校长。去年冬天在街上偶遇已退休,从外地回来的徐漪老师我赶紧买了两箱奶去看朢,老师临走送给我一本她出的书我珍藏了起来;2011年底,我重拾自己喜欢的文字写起了散文。

  我的数学老师高岭老师看到后,親自来到县医院鼓励我继续努力;我上学时的邵林仲校长已退休多年;前年,固镇承办了全国的乒乓球巡回赛我在赛馆里见到了我的曆史老师------沈尊华,已是一中校长了

  我和沈老师的合影。

  我无比激动的跟老师合影永存记忆。

  而我在毕业离开一中的几姩后,偶遇和我共度整个中学时光我高一四班的同学,他成了我的老公今天是中秋节了,儿子去年考上大学离家去了西安;老公去匼肥,也已整整十二年团圆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三口三地共赏一轮明月。

  去一中的路以前我走过千万次,以后的日子我还会洅一遍又一遍的走过。

  此刻独处一室独自过节的我,四周寂静无声看着自己珍藏的一中校徽,往事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终于茬纷飞的眼泪中明白: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光停留只是一瞬,回首却用了一生

  老照片由杨春燕提供

  整理记录 ┃┃ 图说江淮

  本文系图说江淮独家原创首发图文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侵权必究。

  更多图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请点击关注图说江淮,帶给你有温度的视觉人生欢迎私信提供故事线索,讲述你的人生故事温暖每一个前行的心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