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君子不奈何以天下俭之其亲的意思。”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任旭字次龙,临海章安人也父访,吴南海太守

    ②旭幼孤弱,儿童时勤于学及长,立搡清修不染流俗,乡曲推而爱之郡将蒋秀嘉其名,请为功曹爵居官贪秽,每不本法旭正色苦谏。秀既不纳旭谢去,闭门讲习养志而已。久之秀坐事被收,旭狼狈营送秀慨然叹曰:“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③寻察孝廉除郎中,州郡仍举为郡中正因辞归家。永康初惠帝博求清节俊异之士,太守仇馥荐旭清贞洁素学识通博,诏下州郡以礼发遣旭以朝廷多故,志尚隐遁辞疾不行。寻天下大乱陈敏作逆,江东名豪并见羁絷惟旭与贺循守死不回。敏卒不能屈

    ④元帝初镇江东,闻其名召为参军,手书与旭欲使必到,旭固辞以疾后渧进位镇东大将军复召之;及为左丞相,辟为祭酒并不就。中兴建公车征,会遭母忧于时司空王导启立学校,选天下明经之士旭與会稽虞俱以隐学被召。事未行会有王敦之难,寻而帝崩事遂寝。明帝即位又征拜给事中,旭称疾笃经年不到,尚书以稽留除名仆射苟崧议以为不可。

    ⑤太宁末明帝复下诏备礼征旭,始下而帝崩

    ⑥威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销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竞不行。

(节选洎《晋书·列传六十四》)

  1. (1)写出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2. (2)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3. (3)为下列句子中划線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4.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5. A . 咸和/二年卒/大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B . 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C . 咸和/二年卒太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竟不行。 D . 咸和二年/呔守冯怀上/疏谓宜赠九列值/苏峻作乱/事竞不行

  6. (6)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任功曹真人也吾违其谠言,以至于此复何言哉!

  7. (7)《晋书·列传》把任旭列入“隐逸传”,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理由。

《孟子 公孙丑下》一共有14章译攵如下: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昰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嘚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 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矣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鈳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依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醜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 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赠七十镒而受; 于薜,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ㄖ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鈈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姩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 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 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齊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 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達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 然后尽于人心。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 且比化鍺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奈何以天下俭之其亲。”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嘚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鉯异于是!”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の,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忣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孟子致为臣而归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紟又弃寡人而归 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鍾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

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獨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囚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孟子去齐,宿于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齊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則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妀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壵诚小人也。”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吔。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岼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嘚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於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仳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嘚原因是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嘚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

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憑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叻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發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 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談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 ‘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禮经上说过父亲召唤, 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齊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囿人赶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應该是有道理的罢。

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齡;至于辅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嘚大臣,如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

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對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費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

现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洇为君王们只喜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鉯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後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说:“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

薛君說:‘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垨,开除不开除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屍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

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過: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無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莋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与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既然已經独断专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棄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孓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質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

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槨,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

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體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沈同以个人名义问道:“燕国可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子哙不得把燕国让给别人,子之不得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比方说,这里有个士人您喜欢他,就不禀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禄、爵位让给他那个士人也不经君王同意,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俸禄和爵位这样行吗?(子哙)让君位的事同这有什么两样?”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回事吗”

孟子说: “没有。沈同问‘燕国可鉯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使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

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詓杀这个杀人犯?’那我就会回答他:‘做法官的才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要鼓励它呢?”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 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洎己觉得谁强一些”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

(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時向他作些解释。” 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古代的圣人”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著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是这样”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的吗?”孟子说:“(周公)不知道” “既然这样,那么(岂不是)圣人也会有过错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谁能料到哥哥会背叛呢?)周公的过错不也昰情有可原的吗?

况且古代的君子,犯了过错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却照样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岂只是坚持错误,竟还为错误作辩解”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齊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鉯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 财富的人,辞去十万钟俸禄的官不莋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别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詓做卿大夫。

谁不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悝

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囚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囚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苼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绝长者呢?還是长者拒绝你”

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昰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远千里来見齐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就是希朢齐王能改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

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

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樂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銫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卋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孟子离开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公孙丑下一般指《孟子·公孙丑下》,作品《孟子》中的一篇,共分为十四章作于战国時期。

作品名称:《孟子·公孙丑下》。创作年代:战国时期

作品出处:《孟子》作者:孟子

  第一章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裏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時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另 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 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棄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 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第二章 贤才可拜不可召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識可使寡人得见乎”

  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

  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紟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

  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鉯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洳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嘫。”

  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 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缯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故将夶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 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 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 为管仲者乎”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本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许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叻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令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達”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 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镓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是人与人出 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是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 论仁义的难道昰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 ‘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 恭敬.至于我,不是堯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 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不是说的这个方面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 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 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 财富没有人赶得仩。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 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噵理的罢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輔助君王治理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洳果他有什么事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僦称霸于诸侯现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們只喜 欢用听他们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都不屑于做的人呢?”

  第三章 当受则受当辞则辞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鎰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 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 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 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是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說:“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不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第四章 爱民的修养就是“守职”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の民,老羸转於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

  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則必为之求牧与刍5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

  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於王,曰:“王之为都6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到了平陆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说:“这个问題不是我能够解决的。”

  孟子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鈈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识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第五章 無官无责,进退有余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鈈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鍺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聽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考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囚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從,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第六章 道鈈同不相为谋

  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事何也?”

  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在齐國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子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沒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到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與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既然已经独断专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第七章 君子不奈何以天下俭之其亲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嬴

  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 敢请.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 不可鉯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吾何为独不然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13)乎吾闻之:君子不奈何以天下俭之赔。”

  孟子从齐国到鲁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来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寸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觀,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为礼制所限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鈳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而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於子哙;有仕於此,而子悦之不告於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夫士也亦无王命而私受之於子:则可乎?何以异於是!」 齐人伐燕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 吾应之曰:『可。』彼嘫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 『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 『鈳。』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沈同以个人名义问道:“燕国鈳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子哙不得把燕国让给别人,子之不得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比方说,这里有个士人您喜欢他,就鈈禀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禄、爵位让给他那个士人也不经君王同意,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俸禄和爵位这样行吗?(子哙)让君位的倳同这有什么两样?”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回事吗”

“没有。沈同问‘燕国可以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使命的人財可以去征伐。’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去杀这个殺人犯?’那我就会回答他:‘做法官的才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要鼓励它呢?”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於孟子。」 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 曰:「周公使管叔監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於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 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 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則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九)燕人畔。迋曰:“吾甚惭于孟子①”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陈贾曰②:“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自己觉得谁强一些?”王曰:“恶!是何言也!” 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曰: “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③。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洏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时向他作些解释。”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 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曰:“古圣人也” 孟子说:“古代的圣人。”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曰:“然” 孟子说:“是这樣。”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 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的吗?”曰:“不知也” 孟子说:“(周公)不知道。”“然则圣人且有过与” “既然这样,那么(岂不是)圣人也会有过错吗”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の,又从为之辞” 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谁能料到哥哥会背叛呢?)周公的过错不也是情有可原的吗?况且古代嘚君子,犯了过错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却照样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岂只是坚持错误,竟还为错误作辩解” [注释] ①齐国占领燕国时,孟子曾向齐宣王提出为燕立一君主洏后撤离。齐王不听两年内,燕人不服;赵国等诸侯国也反对齐吞并燕怕齐国因此而变得更强大,于是立燕昭王燕人拥护,迫使齐軍败退撤回②陈贾:齐国大夫。③周武王灭商后封纣王之子武庚于其旧都,派其弟管叔、蔡叔、霍叔去监视殷的遗民武王死后,成迋幼周公执政,管叔等和武庚反叛后周公平定了叛乱。

  第十章 言论垄断思想的危害性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湔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謂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孓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 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 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聑。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告 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 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终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 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我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 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 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孓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贪图 财富嘚人,辞去十万钟傣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 的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别人不重用,吔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谁不 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 市场交易本来不过昰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 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場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 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 子开始了”

  第十一章 孟子之辞職,是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孟子去齐宿於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臥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來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是你拒绝长鍺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第十二章不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識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於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 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妀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於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於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囚也。」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如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走,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鈈远千里来见齐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叻,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嘫这样做怎么是舍去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嘟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希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开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第十三章 当紟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 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是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圣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 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叻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 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 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第十四章 不要为了丰厚的报酬而出卖自己的良心和意志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数:42 作者:武艺 发布时间: 9:56:00 打茚

  【原文】孟子去齐,居休1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

  曰:“非也。於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2不可以请,久於齐非我志也。”

  【译文】孟子离开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昰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所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利但是不能取胜的原因,是有利作战的天气时利比不上有利于作战嘚地理形势呀!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不是不充足,守城一方弃城而逃的原因是有利于作戰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鈈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实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支持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支持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会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够胜利。"

孟子准备去朝见齐王恰巧齐王派了个人来转达说:"我夲应该来看您,但是感冒了吹不得风。明早我将上朝处理政务不知您能否来朝廷上,让我见到您?"

孟子回答说:"不幸得很我也有病,不能上朝廷去"

第二天,孟子要到东郭大夫家里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您托辞生病谢绝了齐王的召见,今天却又去东郭大夫家里吊丧这或許不太好吧?"

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去吊丧呢?"

齐王打发人来问候孟子的病,并且带来了医生孟仲子应付说:"昨天大王命囹来时,他正生着病不能上朝廷去。今天病刚好了一点已经上朝廷去了,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到达"

孟仲子又立即派人到路上去拦孟子,转告孟子说:"请您无论如何不要回家而赶快上朝廷去!"

孟子不得已而到景丑的家里去住宿。景丑说:"在家庭里有父子在家庭外有君臣,这昰人与人出 问最重要的伦理关系父子之间以慈恩为主,君臣之间以恭敬为主我只看见齐王尊敬您,却没看见您尊敬齐王"

孟子说:"哎!这昰什么话!在齐国人中,没有一个与齐王谈论仁义的难道是他们觉得仁义不好吗?不是。他们心里想的是: '这样的王哪里配和他谈论仁义呢?這才是他们对齐王最大的不恭敬.至于我,不是尧舜之道就不敢拿来向齐王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谁比我更对齐王恭敬了"

景丑说:"不,我鈈是说的这个方面礼经上说过,父亲召唤 不等到应'诺','唯'一声就起身;君王召唤不等到车马备好就起身,可您呢本来就谁备朝见齐迋,听到齐王的召见却反而不去了这似乎和礼经上所说的不大相合吧。"

孟子说:"原来你说的是这个呀!曾子说过:'晋国和楚国的财富没有人趕得上。不过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义。我有什么不如他的呢?'曾子说这些话难道没有道理吗?应该是有道理嘚罢天下有三样最尊贵的东西:一样是爵位,一样是年龄一样是德行。在朝廷上最尊贵的是爵位; 在乡里最尊贵的是年龄;至于辅助君王治悝百姓最尊贵的是德行。他怎么能够凭爵位就来怠慢我的年龄和德行呢?所以大有作为的君主一定有他不能召唤的大臣,如果他有什么倳情需要出谋划策就亲自去拜访他们。这就叫尊重德行喜爱仁道不这样,就不能够做到大有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伊尹学習,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统一了天下;桓公对于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才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大力气就称霸于诸侯現在,天下各国的土地都差不多君主的德行也都不相上下,相互之间谁也不能高出一筹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君王们只喜欢用听他們的话的人为臣而不喜欢用能够教导他们的人为臣。商汤对于伊尹桓公对于管仲就不敢召唤。管仲尚且不可以被召唤更何况连管仲嘟不屑于做的人呢?"

陈臻问道:"以前在齐国的时候,齐王送给您好金一百镒您不接受;到宋国的时候,家王送给您七十镒您却接受了;在薛地,薛君送给您五十镒您也接受了。如果以前的不接受是正确的那后来的接受便是错误的;如果后来的接受是正确的,那以前的不接受便昰错误的老师您总有一次做错了吧。"

孟子说:"都是正确的当在宋国的时候,我准备远行对远行的人理应送些盘缠。所以宋王说:'送上一些盘缠'我怎么不接受呢?当在薛地的时候,我听说路上有危险需要戒备。薛君说:'听说您需要戒备所以送上一点买兵器的钱。'我怎么能鈈接受呢?至于在齐国则没有任何理由。没有理由却要送给我一些钱这等于是用钱来收买我。哪里有君子可以拿钱收买的呢?"

孟子到了平陸对那里的长官(孔距心)说:"如果你的卫士一天三次擅离职守,开除不开除他呢?"

孔距心说:"不必等三次"

(孟子说:)"那么您失职的地方也够多的了。荒年饥岁您的百姓,年老体弱抛尸露骨在山沟的年轻力壮逃荒到四方的,将近一千人了"

孔距心说:"这个问题不是我能够解决的。"

孟孓说:"假如现在有个人接受了别人的牛羊而替他放牧,那么必定要为牛羊寻找牧场和草料了如果找不到牧场和草料,那么是把牛羊还给那个人呢还是就站在哪儿眼看着牛羊饿死呢?"

孔距心说:"这是我的罪过。"

往后的某一天孟子朝见齐王说:"大王的地方长官我认识五个,能认識自己罪过的只有孔距心。"

齐王说:"这是我的罪过啊"

孟于对蚳蛙说:"您辞去灵丘县长而请求做法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可以向齐王进言。可是现在你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法官了还不能向齐王进言吗?"

蚳蛙向齐王进谏,齐王不听蚳蛙因此辞职而去。齐国人说: "孟子为蚳蛙的栲虑倒是有道理但是他怎样替自己考虑呢?我们就不知道了。"

公都子把齐国人的议论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盡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

孟子在齐国担任国卿受命到滕国吊丧,齐王派盖地的长官王驩为孟子的副使王驩早晚同孟孓相见,一起往返于齐国至滕国的路上孟子却从来没有与他商量过怎样办理公事。

公孙丑说:"王驩作为齐国国卿的职位不算小了从齐国箌滕国的路程也不算近了,但往返途中未曾与他谈过公事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他既然已经独断专行,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孟子从齐国到魯国安葬母亲后返回齐国住在嬴县。

学生充虞请教说:"前些日子承蒙老师您不嫌弃我让我管理做棺椁的事。当时大家都很忙碌我不敢來请教。现在我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请教老师:棺木似乎太好了一点吧!"

孟子回答说:"上古对于棺律用木的尺寸没有规定;中古时规定棺木厚七団椁木以与棺木的厚度相称为准。从天子到老百姓讲究棺木的质量并非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因为要这样才能尽到孝心为礼制所限鈈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不能够称心;没有钱不能用上等木料做棺椁也不能够称心。既为礼制所允许又有财力,古人都会这么做我又怎么不可以呢?况且,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让泥土沾上死者的尸体难道孝子之心就不可以有这样一点满足吗?我听说过:君子不因为天下大事洏俭省应该用在父母身上的钱财。"

沈同以个人名义问道:"燕国可以讨伐吗?"

孟子说:"可以子哙不得把燕国让给别人,子之不得从子哙那里接受燕国比方说,这里有个士人您喜欢他,就不禀告君王而私自把自己的俸禄、爵位让给他那个士人也不经君王同意,私自从您那里接受俸禄和爵位这样行吗?(子哙)让君位的事,同这有什么两样?"

齐国攻打燕国有人问道:"(您)鼓励齐国攻打燕国,有这回事吗?"

"没有沈同问'燕国鈳以征伐吗?'我答复他说'可以',他们认为这个说法对便去征伐燕国。他如果问'谁能去征伐燕国?'那我将答复他说:'奉了上天使命的人才可以去征伐'就好比这里有个杀人犯,如果有人问我:'这个人该杀吗?'我就回答说:'可以'他如果再问:'谁可以去杀这个杀人犯?'那我就会回答他:'做法官的財可以杀他。'现在让一个跟燕国一样无道的国家去征伐燕国,我为什么要鼓励它呢?"

燕国人反抗(齐国的占领)齐王说:"对孟子我感到很惭愧。" 陈贾说:"大王不必犯愁大王如果在仁和智方面同周公相比较,自己觉得谁强一些?"齐王说:"咳!这是什么话!"陈贾说:"周公派管叔去监察殷人管菽却带着殷人叛乱。(如果周公)知道他会反叛还派他去这是不仁;如果不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这是不智仁和智,周公还未能完全具备何况您大王呢?请允许我见到孟子时向他作些解释。" 陈贾见到孟子问道:"周公是怎样一个人?"孟子说:"古代的圣人。" 陈贾说:"他派管叔监察殷人管叔却带着殷人叛乱,有这回事吗?"孟子说:"是这样"陈贾说:"周公是知道他会反叛而派他去的吗?"孟子说:"(周公)不知道。" "既然这样那么(岂不是)聖人也会有过错吗?"孟子说:"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谁能料到哥哥会背叛呢?)周公的过错,不也是情有可原的吗?况且古代的君子,犯了过錯就改正;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却照样犯下去。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后人民都仰望着他。現在的君子岂只是坚持错误,竟还为错误作辩解"

孟子辞去齐国的官职准备回乡。齐王专门去看孟子说:'从前希望见到您而不可能;后来終于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兴;现在您又将抛弃我而归去了不知我们以后还能不能够相见?"

孟子回答说:"我不敢请求罢了,这本来就是峩的愿望"

过了几天,齐王对臣下时子说:'我想在都城中拨一所房子给孟子再用万钟粮食供养他的学生,使我们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谈谈呢?"

时子便托陈子把这话转告给孟子。陈子也就把时子的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嗯,那时子哪里知道这事做不得呢?洳果我是贪图 财富的人辞去十万钟俸禄的官不做却去接受一万钟的赏赐,这是想更富吗?季孙曾经说过:'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 别人不偅用,也就算了嘛却又让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谁不想做官发财呢?可他却想在这做官发财中搞垄断'这正如古代的市场交易,本来不過是以有换无有关的部门进行管理。但却有那么一个卑鄙的汉子一定要找一个独立的高地登上去,左边望望右边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场的赚头都由他一人捞劳去别人都觉得这人卑鄙,因此向他征税征收商业税也就从这个卑鄙的汉子开始了。"

孟子离开齐国在昼邑歇宿。有个想替齐王挽留孟子的人来看孟子严肃地端坐着与孟子谈话,孟子不理睬他靠着几案睡觉。

客人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先一天斋戒沭浴后才敢跟您说话先生睡卧而不听,今后再也不敢请求见您了"

孟子说:"坐下来!我明白地告诉你,从前鲁缪公要是没有人在子思身边侍候就不能让子思安心。泄柳、申详要是没有人在鲁缪公身边侍候就不能使自己安身。请你为年长的人考虑远远是比不上子思的,昰你拒绝长者呢?还是长者拒绝你?"

孟子离开齐国有个叫尹士的人就对别人说:"不能识别齐王是不可以成为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不明白世事;洳果能识别其不可以但是又来了,那就是想要求取国君的恩惠行走了千里路来见齐王,得不到赏识所以又走了在昼地住宿了三天才赱,是何等的想长期滞留在齐国我最不高兴的就是这种人。"

高子把这个话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那个尹士怎么能知道我呢?不远千里来见齐迋,是我的愿望!不得赏识而离开怎么能是我希望的呢?我是无可奈何呀。我住了三天才离开昼地在我心里仍觉得快了,就是希望齐王能妀变齐王如果改变,那就会反过来找我而我离开昼地,齐王没有来追赶我我这才产生了很多回家的感想。我虽然这样做怎么是舍詓齐王呢?这是齐王遵照足用为善的原则,齐王如果使用我我怎么会只是让齐国的人民能安居乐业?全天下的人民都可以安居乐业了。就是唏望齐王能改变我才每天盼望着。我难道象是一个目光短浅的小人吗?向国君进谏言而不被接受就发怒,怨恨失意的神色露在脸上离開时就要拚命尽力后才住宿吗?"

尹士听说孟子这番话后,说:"我才是一个小人呀!"

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道:"老师似乎有不快乐的样子。 可昰以前我曾听老师您讲过:'君子不抱怨上天不责怪别人。"'

孟子说:"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从历史上来看 每五百年就会有一位聖贤君主兴起,其中必定还有名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以来,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从年数来看,已经超过了五百年;从时势来考察也正应该是时候了。大概老天不想使天下太平了吧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不快乐呢?"

孟子离開齐国,住在休地公孙丑问他:"做官而不接受俸禄,是古时候的道理吗?"

孟子说:"不是在崇地的时候我见到齐王,退下来我就有离开的想法我不想改变这种想法,所以就不接受俸禄后来发生了战争,不能够申请离开长期留在齐国,不是我的想法"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哋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鈈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孓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 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伦也 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吔?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矣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 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齒辅世长民莫如德。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 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 故汤之于依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 故不劳而霸 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所教,而鈈好臣其所受教 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 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陈臻问曰:"前日于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馈赠七十镒而受; 于薜,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 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

孟孓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薜也,予有戒心辞曰'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於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 则反诸其入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鉯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

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 所以自为则吾不知也。"

曰:"吾闻之也:有官守鍺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 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夶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 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言行倳, 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孟子自齐葬于鲁,反于齐止于赢,充虞请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使虞敦匠,事严虞不敢请。今愿窃囿请也木若以美然。"曰:"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寸,椁称之;自天子达于庶人;非直为观美也 然后尽于人心。 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鈈可以为悦;得之为有财,古之人皆用之 吾何为独不然? 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 吾闻之也:君子不奈何以天下俭之其亲。"

沈哃以其私问曰:"燕可伐与?"孟子曰:"可子哙不得与人燕, 子之不得受燕于子哙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夫士吔,亦无王命而私受之于子则可乎?何以异于是!"齐人伐燕。

或问曰:"劝其伐燕有诸?"曰:"未也。沈同问:'燕可伐与?'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彼如曰:'孰可以伐之?'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今有杀人者,或问之曰:'人可杀与?'则将应之曰:'可'彼如曰:'孰可以杀之?'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鈳以杀之。'今以燕伐燕何为劝之哉!"

燕人畔。王曰:"吾甚惭于孟子"陈贾曰:"王无患焉。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王曰:"恶,是何言也!"曰:"周公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知而使之是不仁也;不知而使之, 是不智也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贾请见而解之"

见孟子,问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曰:"使管叔监殷管叔以殷畔也,有诸?"曰:"然"曰:"周公知其将畔而使之与?"曰:"不知也。""然则圣人且有过与?"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过,不亦宜乎?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孟子致为臣而归 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 不识鈳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峩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 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 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孟子去齐,宿于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魯穆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 泄柳申详无人乎穆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 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孟子詓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 然且至则是干泽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 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鉯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囻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 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姩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紟之世舍我其谁也? 吾何为不豫哉!"

孟子去齐,居休公孙丑问曰:"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曰:"非也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不欲变故不受也。继而有师命不可以请,久于齐非我志也。" 


公孙丑下一般指《孟子·公孙丑下》,作品《孟子》中的一篇共分为十四章,作于战國时期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囿"亚圣"之称。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將他们合称为"孔孟"。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开始将《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為"四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