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大文博学院院的“研山奇石”是真的米芾《研山铭》记载的研山石吗?

灵璧石“研山”参考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到《研山铭》我们不能不提及“灵璧研山”千百年来,一块名为“研山”的奇石令历代赏石爱石者为之痴迷,在中国赏石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这块“灵璧研山”的收藏者有三位,且都有极高的知名度他们是李煜、米芾和赵佶。

我们的故事要从南唐后主李煜说起据《铁围山丛谈》记:

南唐后主李煜有奇石“灵璧研山”(指中有墨池的灵璧石)经长愈尺,前耸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高者名華峰。参差错落者为方坛依次日岩、玉笋等。各峰均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左右则因两岸陂陀中凿为砚

李煜十分珍爱此石,在兵临城下江山易手之时,仍返回皇宫宁愿当俘虏也要带上“灵璧研山”再逃命,城破李煜最终被俘,自此研山石不知所踪

《喃村辍耕录》中的研山图

那么,这等宝贝又是如何到了米芾手里的呢

据传说此“灵璧研山”在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新婚之夜,其夫人李氏將传家之宝赠送给米芾了为什么米夫人有此宝贝呢?据说李氏是李煜后世之孙在相赠“灵璧研山”时约法三章“不得将此转送于他人”。米夫人之所以将此“灵璧研山”送予米芾原因有三:其一因米芾爱石如命;其二因米芾是书画家,对“灵璧研山”可赏可用;其三灵璧石是恒古不变之物,象征夫妻恩爱永恒

米芾一生爱石、藏石、赏石,世人皆知因此被人称为“石痴”,更留下了“米芾拜石”嘚传奇佳话米芾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旧藏灵璧石“研山”后十分喜爱。《实为志林》记载他“抱眠三日”狂喜之极,留下了传世珍品《研山铭》

《研山铭》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此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丞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元代最负盛名的書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人慨叹,竟流落日本钤印有:内府书印(三次)、宣和、双龙圆印,贾似道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二十多方。日本前首相犬养毅题引首“鸢飞鱼跃木堂老人毅”,全卷共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三十九个行书大字:

在运笔上刚劲强健,具奔腾之势筋雄骨毅,变化无穷结字上,自由放达倾侧之中含稳重,因而端庄之中婀娜多姿刚劲奔腾、沉顿雄快,乃米书成熟之作为米芾书法中之精品。

羡煞襄阳一枝笔玲珑仈面写秋深。

“研山”是一块山形砚台在研山奇石图的各部位,用隶书标明:

华盖峰、月严、方坛、翠峦、玉笋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尝神游於其间、龙池、遇天欲雨则津润、滴水小许在池内、经旬不竭

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行书题跋:

右研山铭,先臣米芾真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题跋:

鸟迹雀形字意极古,变态万状笔底有神,黄华老人王庭筠

研山铭为李后主旧物,米老岼生好石获此一奇而铭,以传之宜其书迹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极宗仰米书而微嫌其不淡然。米书之妙在得势如天马行空,不可控勒故独能雄视千古,正不必徒从淡求之落此卷则朴拙踈瘦,岂其得意时心手两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见之当别说矣。乾隆戊子┿一月昌平陈浩题。

研山铭骄骄沉雄,米老本色如是如是。亦园周於礼题

《研山铭》是中国书法顶级宗师的代表作。米芾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是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家。五千年来此等人物屈指可数,也就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柳公权、怀素、米芾、赵孟兆页等寥寥十数人其中,米芾又以笔法“八面出锋”极尽变化最难写又最能抒发个性,卓然独树一帜苏轼就曾由衷推崇米芾当与书圣王羲之“并行”。而米芾仅存在世的几幅作品中《研山铭》被认为最具代表性,号称堪与“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并提是“天下第一难书”。

书法论坛官方微店三十万书友的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文博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