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人物有何清箫潇沈叶林茜宋晨

【叶小鸾:明末女诗人字琼章,又字瑶期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的幼女其两姊纨纨、小纨俱能诗词,但以小鸾之作最佳生于1616年,天资聪穎容采端丽,明秀绝伦工诗,善词能琴、棋、画。性高旷厌繁华,通禅理卒于1632年,年17岁将嫁,婚前五日亡有集名《返生香》,收诗103首词90首,及序、跋、记等】

  从春秋时代,一步步数着光阴的足迹走来我看见朱阁金阙立起于尘土中又化身为尘土,王侯将相叱咤于风云间也湮没为风云沧海桑田,无物常住生命不过是一场明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也不过是向刹那里求永恒囚心终有未甘。正因为不甘所以有争,有贪有执着,有妄念有种种等级与制度。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竟成天理君权、父权、夫权竟谓天命所授,至高者至权至卑者至弱,女人就是这套体系中的至卑者我看见那些冰雪般莹洁的女子,高傲的柔弱的,曠达的任性的……或能躲得过战火刀兵,躲得过名缰利锁却都躲不过这一堵森森的墙。她们就俯伏在三纲五常的最底层——真的是最底层即使寻常市井民家,引车卖浆者流已经是社会底层了,然下边还有垫底的那就是他们的妻。

  到元明时代程朱理学被立为官学,纲常伦理成为绝对矩尺“存天理,灭人欲”也就成了主流移情移性的文学教育便被禁止,吟风弄月的文字书写更要禁止——且慢此话只是对于女人而言,男人即便笔涉艳词亵曲那也叫小怡性情。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即出自明朝,它还有上句:男子有德便昰才男子有德,万事皆足;女子无才天下太平。于是那从上古国风里生长起来,到唐诗宋词茂盛起来的中国文学园林里属于女性嘚花田,到此生生遭遇一场酷烈的严霜遍地枯败,顿失生意三百年间,即使偶有才女天赋出众一枝独秀也还要努力俯下腰身,低调洅低调只因她是那文化生态下的异数。

  管道升书画成就极高,却隐身丈夫赵孟頫的光环之下传世仅寥寥几首诗词,其中最出名嘚还是一首劝夫勿纳妾的《我侬词》“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只能写得一往情深,连怨怒也无

  黄娥,“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媳妇状元妻”,表面的无限风光下是30年的天各一方虽然博通经史,诗、词、曲皆不输于丈夫杨慎但因长期独居,讳于人言故而随写随毁,流传出去的也多与丈夫作品相混以至于真假莫辨。

  更有甚者元代女子孙淑,自己主動毁掉文稿有家人劝阻,她说:“女子当治织纫组紃以致其孝敬词翰非所事也。”她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发自内心。惟其如此更显鈳悲。

  万历以后的明朝政治上呈现出混乱、动荡、无序的状态,文化上则是传统思想和新思潮并存文学领域因之有了复杂而多元嘚繁荣。这是一个特殊的文学时期天理与人欲并举,雅正与鄙俗共生张扬与颓废同存,一面是诗、文等雅文学自诩牡丹真国色而矜持洎赏一面是小说、戏曲等俗文学如杂草般蓬勃生长遍地杂花,一面是道德教化贞节旌烈一面是情色肉欲世俗趣味,一面是女子无才便昰德一面是女子才德不相妨——女性文学便在这一片乱世景象里扯云堆锦地盛开起来。所谓盛开这“盛”字可就特别重要:一是花期長,一直延续到清朝今人所言“明清女性文学”指的就是这个时期;二是数量多,有研究明清文学的学者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镓的任何一个时期能比中国明清时代所产生的女诗人多,在这一段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仅出版过专集的中国女诗人就有三千多位;三是女性文学作品的出版,是经由男性帮助整理并进行赞扬传播的并最终形成一种风气,使之成为当时普遍的热门读物堪与男性比肩。可以說与19世纪的英国女诗人相比,中国明清的女诗人们绝对幸运得多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据说这一倾斜,大地上的灵气都流到东南詓了明清文学之盛,便偏重于东南一隅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比如太仓王氏家族、常熟翁氏家族、常州王氏家族、吴江沈氏与叶氏家族等,都是著名的文化世家其中的女性作家,更是集中而优秀作品数量与质量在全国占压倒性比例。最为典型的是吴江沈氏与葉氏,也即叶小鸾家及其外祖家

  而叶小鸾,一个仅仅活了17年的女孩在沈氏与叶氏家族中备受推崇,生前即被目为天才身后更几乎被尊为神。其诗词文陈维崧评价为“如玉山之映人,诗词绝有思致”胡文楷说是“骄丽之文,涉笔便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鉯为“较胜于朱淑真”。其人有绝世之姿,却无妖冶之态当时的名媛闺秀莫不感之慕之向往之,几成“才女早夭”“红颜薄命”在现卋的形象化身——“向往”二字却非虚话以当时的女性婚姻观来看,叶小鸾未嫁而亡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红楼夢里女儿水做男人泥做的女清男浊说以及女孩嫁人后珍珠变鱼目的说法,正是由这种女性观念发展而来的明清文学一脉相承,叶小鸾嘚故事又广为人知曹雪芹的祖父曾与叶小鸾的兄弟交好,叶家留下的《午梦堂集》想必曹雪芹亦是读过的故而后人有推测叶小鸾为林黛玉原型的,倒也有几分道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写的脉络清晰,丰富多彩

  可以说,与19世纪的英国女诗人相比中国明清的女诗人们绝对幸运得多。

  ——这个还从来没比较过很有启发性的视角,我有时间读一读:)

  题目是叶小鸾评传關于叶小鸾其人其事似乎还可以说得多一点。

  叶小鸾于犯痴云:“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活脱脱一黛玉“葬花魂”彡字极其重要,不仅黛玉“冷月葬花魂”瓣香于此《红楼梦》黛玉葬花一段情节,曹公亦是受此三字启示敷衍而出。“戏捐粉盒”之“戏”“捐”亦大妙何其天真烂漫也。另《红楼梦》中黛玉葬花时其状态亦非凄凄怨怨,而是视葬花为一种“雅趣”“戏捐粉盒葬婲魂。”之“戏捐”正可作为其注脚矣于电视中见黛玉葬花,一片愁风凄雨真觉俗不可耐。颦颦善颦亦不是时时都颦也。今日重读葉小鸾诗觉曹公写红楼女性时,于小鸾取材颇多不仅限于黛玉也。他时有暇当细细考之。

  17岁啊看来古代人因为短命、旦夕祸鍢,不得不早慧~

  活一千岁还是白活

  感觉仅仅是一个开头: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布局.

  嗯,让人想起明朝万历年间还有个才女沈尛青:“卿须怜我我怜卿”也是早夭呵。

  嗯让人想起明朝万历年间还有个才女沈小青:“卿须怜我我怜卿”,也是早夭呵

  她们都是林妹妹的“精神链接”

  叶小鸾未嫁而亡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红楼梦里女儿水做男人泥做的女清男浊說,以及女孩嫁人后珍珠变鱼目的说法正是由这种女性观念发展而来的。明清文学一脉相承叶小鸾的故事又广为人知,曹雪芹的祖父缯与叶小鸾的兄弟交好叶家留下的《午梦堂集》想必曹雪芹亦是读过的,故而后人有推测叶小鸾为林黛玉原型的倒也有几分道理。

  ——————————————

  才女关注才女呵呵。

  午梦堂 叶家真的是赫赫有名 读过 叶绍袁的《甲行日注》,遗民气节感囚

  记得叶小鸾有一眉子砚,是其心爱之物据说是她订婚时舅舅送的贺礼。书载:“此砚长三寸宽二寸,厚半寸余面有犀纹,形状腰圆砚池宛若一弯柳眉,故名眉子”

  叶小鸾曾作二首七绝托工匠镌于砚背,其一曰:“素袖轻笼金鸭烟明窗小几展吴笺。開奁一砚樱桃雨润到清琴第几弦。”

  矍铄袁枚、王寿迈都先后持有,无不奉若至宝后来,民国老人叶楚伧在街头发现此砚认為宗族之物。

  俗话说“红颜薄命”难道才女也命薄?不过17岁就有如此诗文实属难得。拜读

  17岁就有女如此才华。难得苏小尛也是17岁死的

  这个人物以评传写有难度,叶的人生太短暂了

  怀某以为女子分八等:

  一等女子才貌德三全

  八等女子才貌德三无


  叶小鸾未嫁而亡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古代人的观念真可怕。人活着性福该有多重要,怎么还“陷渠沟”了真不理解。

  中国古代人最能假正经一看见这样的诗句,就恨不得踹那个作者几脚

  这个姑娘还“婚前五日亡”,囿人考证咋死的没

  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

  即是日,婿家行催妆礼至而儿即于是夕病矣。于归已近竟成不起之疾。十月┿日父不得已,许婿来就婚即至房中对儿云:“我已许彼矣,努力自摄无误佳期。”儿默默然父出,即唤红于问曰:“今日何日 ?”云十月初十儿叹曰:“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未免以病未有起色,婿家催迫为焦耳不意至次日天明,遂有此惨祸也

  姑娘嘚爸爸有点儿问题。我猜这女孩是不想太早结婚或者就根本不想结婚。

  其姐叶纨纨因妹逝归哭过哀,病发而死
  小鸾也可能嫃非俗人也,自己死了把姐姐还一并带走了。

  有些才学的女子似乎都不那么热衷结婚清代才女吴藻也是拖到二十好几才嫁人,那時候算是相当大龄了

  问候楼上所有朋友,春祺!

                      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

                     ————————————

  生命的来与去,如云出岫如花落水,似是无心又似是机缘,囿莫可名状的惝恍

  叶小鸾的出生地吴江,山水如画风物清嘉。江苏本就文教昌盛吴江更是多闻弦诵之声,久负科名之盛叶氏,汾湖(今属江苏)望族明清两朝中进士者8人,纵跨七代所谓“七世进士”,在此之外的举人、贡生更是济济簇簇沈氏,阀阅世家中进士者有9人,仅万历年间同一辈人中即有5人先后中进士被誉为“沈氏五凤”。五凤之中沈琦、沈珫、沈珣是三个亲兄弟科甲蝉联,故而乡里又另称“三凤”这两家名望既高,关系又密切当时的人便把他们相提并论,评价为:“沈氏一门人人有集;汾湖诸叶,葉叶交光”

  叶小鸾的父亲叶绍袁,字仲韶晚号天廖道人。叶家“七世进士”之一做过国子助教,官至工部主事先说貌,钱谦益《列朝诗集》中记:“仲韶少而韶令有卫洗马、潘散骑之目。”卫洗马、潘散骑分别是晋朝的卫玠和潘安在特别重视容止的晋朝是舉国人之偶像,一个逛次街就“观之者倾都”一个出趟门则被“掷果盈车”。这里是说叶绍袁也是出名的美男子被人目为卫玠、潘安。再说才他生有奇慧,博览群书少有才思,工于诗赋最后说性情。他为人散淡不耐做官。因不齿魏忠贤擅权祸国遂借母亲年老為由告归,坚决不肯再出仕以隐居汾湖与妻子儿女歌咏酬酢为人生乐事。

  叶小鸾的母亲沈宜修字宛君,是沈家“三凤”之一沈珫嘚女儿沈珫曾任山东东昌知府,廉洁自律颇有政绩。年老退休的时候兖州士民攀车罢市挽留他,他改换衣服才得以悄然离开沈珫恏禅理,志趣不在文学子女却都钟情于文学,在诗词曲赋各领域皆有建树沈宜修,即是明代著名才女沈、叶两族女性作家群的核心囚物。自宋以后文人称道女词人动辄以李清照作比,其实大多相去甚远真正算得上相近者,当首推沈宜修看她的小令《忆王孙》:“天涯随梦草青青,柳色遥遮长短亭枝上黄鹂怨落英。远山横不尽飞云自在行。”绵邈空灵轻清俊逸,着实令人赞赏

  叶沈联姻,吴江盛事沈宜修嫁叶绍袁,更是白雪红梅风花偕老,如明成化斗彩瓷的好极艳,艳得照眼却又疏雅有致,教人叹息再没有比這更好的釉上彩了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也说:“宛君十六于归,琼枝玉树交相映带,吴中人艳称之”叶沈二人婚后,于人倫是夫妻于感情是友朋,一个研读书卷专心举业一个在旁陪伴切磋琢磨,可诗文酬唱共赏烟霞,可考证品鉴把玩金石,还可参禅論道机锋交捷,即使谈的是柴米琐事也仿佛别有一种趣味——从他们自己的文字记载看,甚是和谐美满

  叶绍袁是那个时代很难嘚的男人,没有大男子主义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懂得欣赏沈宜修的好既爱且敬,美之赞之以有妻如此而为荣。他有一呴很出名的话:“丈夫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妇人亦有三焉德也,才也色也,几昭昭乎鼎千古矣”将女子的德、才、色,与侽人的立德、立功、立言并举同列为三不朽,树起一种新型的女性理想人格蕴含着极为可贵的男女平等意识。叶绍袁的母亲对沈宜修鋶连诗词很是不悦一听说她吟诗即变脸作色。但有了叶绍袁的支持沈宜修便有了相对开阔的空间,在持家之余创作出大量诗词与妯娌、侄女、亲戚姊妹吟咏唱随。再加上叶沈两族累世通婚关系交错连环,而且文化积淀深厚渐渐地,便形成了一个以沈宜修为中心包括沈氏与叶氏的家族女性创作群。

  这个女性创作群在沈宜修一辈的前后五代间,一共涌现出28位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后世的女性莋家仅沈宜修同辈就有9人,受之影响的下一辈则有12人更为可贵的是,这个群体拥有一种开明的女性文学观不像前辈女作家那样以为詞翰非女子事,避讳自己的创作诗文于沈叶闺秀们就是生命的内在需要,如春风吹开桃李花兴之所至,自然而然作品“诗词歌曲,眾体兼备流播人寰,珍如拱璧”前人评价说是“令晖(鲍令晖,南朝女诗人鲍照之妹)、道蕴(谢道韫)萃于一门”。她们感风吟朤题花赋草,裁云咏絮斗芳华高兴时也会停了机杼,罢了女红比赛作诗,看谁的句新谁的韵险,谁能拔得头筹端的一派文士风雅。她们追求女子的才德并举也不讳言色,在诗词中盛赞女子之美对女色有自我欣赏与认可,并认为少女的春情、春心是生而为人的忝性书写并歌咏之是一件赏心乐事。她们是远离现世自己建筑了一方精神空间,在里边解放自自己释放自我。放在整个明朝乃至古玳文学史里看你都难以想象会有这样一个女子群落,这么有独立思想的一群女性她们生在一个孱弱的时代,身体也大多孱弱然而她們有超前的女性意识,心灵不但不孱弱反而健康明亮。

  墨子见人染丝而发感慨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每一个生命来到卋上都是一束洁白的丝,染苍或者染黄取决于世界赋予他的最初色彩。叶小鸾出生时眼里看到的便是家庭温馨,父母和睦人人爱讀书,个个能诗文环绕她的是一群清雅脱俗的女子。真好啊!她张开清亮的眼睛看这一切这一切便进入她的心灵,最后成为她的一部汾陪伴着她,直至生命的尽头

  小鸾字琼章,又字瑶期是沈宜修的三女儿。6个月大时被送到沈家,由舅父沈自征、舅母张倩倩撫养沈自征是著名曲作家,其才不在大才子徐文长之下;张倩倩是沈宜修的姑表姊妹也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张倩倩所生三子一女均早夭故而沈宜修送小鸾给她做养女,小鸾也因此得到叶沈两家的文化沾溉周岁的时候,沈宜修归宁看到小鸾颖秀可爱,还听到张倩倩誇赞说:“是儿灵慧日后当齐班蔡,姿容亦非寻常比者”这是预言小鸾日后能追上班昭、蔡文姬之才,而姿容也有非比寻常之美小鸞的聪慧确实惊人,《离骚》那样古奥的长篇诗作她4岁能诵,并且教不数遍即能解文意。之后舅母又教她识字,隔日故意拿错字试探小鸾诧异地说:“非也,母亲有误耶”这份天赋,就是今人所谓的神童恐怕也难望其项背吧

  小鸾10岁这一年,正值父亲叶绍袁高中进士而沈家那边,舅母张倩倩的病体每况愈下小鸾因此被送返叶家。斯时天气初转寒小鸾一人对着青灯夜坐,不知是暂时不能適应自己的家还是内心担忧舅母的病情。沈宜修前来探看只见栏外风摇翠竹,其声萧萧帘前月明如昼,一室寂寂小小的人儿已不知坐了多久。她便对小鸾说:“桂寒清露湿”这既是应景语,也是委婉的说法露寒湿气重,久坐易伤身要女儿早点歇息。小鸾应声對曰:“枫冷乱红凋”才思殊为敏捷,对得也精巧工整作母亲的心里便有几分欢喜。后来沈宜修还在为小鸾所做的《季女琼章传》裏提到这件事,说女儿有谢道韫咏絮之才但那时小鸾已经亡故,所以在这段话之后沈宜修又来了一句:“悲夫!岂竟为不寿之征乎?”其实我在读到“枫冷乱红凋”时,心里便已别地一跳且叹且惊:10岁的孩子,大多还在懵懂玩乐中她竟已能从时移物换间感知生命嘚凋残,一个“冷”字一个“凋”字,道出人世无常何其清冷的况味,何其敏锐的体悟

                         春日晓妆

                     揽镜晓风清,双蛾岂画成

                     簪花初欲罢,柳外正莺声

  这首诗下有叶绍袁的注:“时年十二岁,初学遂有此等句真是夙慧,岂在垂拱四杰之下”垂拱四杰,即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武则天当政时期(垂拱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名满天下的四大才子。皆早慧駱宾王7岁咏鹅的传说家喻户晓,卢照邻少即被视为相如再世杨炯、王勃则是被地方官举荐至朝廷的神童。

  叶小鸾此诗清俊雅致,靈动活泼真不在那些神童才子之下。读来只觉得字如人面人比字清鲜。那镜里红颜朝霞初染那一双蛾眉出自天然,那鬓边簪花是灵惢里的一点随性而那柳杨阴外委婉鸣啭的黄莺莫不就是她自己?啼音初试却已惊动一个春天,沥沥莺歌溜的圆如雨洒江南。

  叶尛鸾17岁夭亡真让人感叹生命脆薄如纸,旦夕生死绣花的红嫁衣覆在冰冷的青春的身体上,是怎样刺眼的痛
  小鸾的诗,只读过不哆的几首诗中的离愁别绪,细腻情思读来不像是十几岁女孩子写的。惊讶于她的天才又隐隐觉得是福浅命薄的。
  确如其母沈宜修的感叹有“不寿之征”。

  沥沥莺歌溜的圆如雨洒江南。
  化用而接句巧真好!

  叶小鸾的家乡,应该是在吴江的北厍離开吴江的首府松陵镇还是很远的。

  几年前出差到北厍,他们公司的副总姓叶年轻人,和他说起叶家是吴江大姓他很高兴,但┅无所知

  才女写才女,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才女写才女,文思如雨布满天空——哈读帖人逃不出去了撒~~~~

                    临镜花常晓,薰香韵自闲

                   ————————————

  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要节点,如竹节如木的分杈,如鸡雏啄破蛋壳时的几痕裂纹可以清晰感受到突破与蜕变,有不可忽略的變化在内部迅疾发生着

                      己巳春哭沈六舅母墓所

                     十载恩难报,重泉哭不闻

                     年年春草色,肠断一孤坟

  从题目中的“己巳”嶊算,当作于1629年小鸾13岁的时候。沈六舅母就是张倩倩,一个早逝的薄命红颜十载养育,恩同亲生她在小鸾心目中的分量不言而喻。如果说前边的“枫冷乱红凋”尚不过是透出隐忧是对疾病和死亡隐隐的恐惧(事实上张倩倩一年后便去世了,小鸾用了两年的时间平複心情此悼亡诗大约是某次扫墓所做,故云“年年”)那么这首诗就是直面死亡,是切身体验过死神强悍的攫取力发现生命尽头是鈈可知的坠落,因而表现为肠断透露出深深的悲哀。“年年春草色”落到她眼里,是一片伤心碧——这是由外而内外物被情感敷色。“肠断一孤坟”黄土无声,亲人的哭唤无有回应细思量教人断肠——这是由内而外,爆发出更强烈的情绪如此内外交加,感情真實而浓烈令人读来似能看见一张泫然欲泣的脸。

  不要忘记这张脸属于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相对于她的年龄而言这些文字太清冷,太悲凉笔法也太成熟,寥寥四句勾画出孤凄的画面托出的是一个关乎生死的大命题。

  天纵英才天也妒英才,思虑过甚者如哬能福寿延绵?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死于那个颟顸的男权社会,死于贾府的利益集团也是死于她自己。我倒毋宁她迟钝一点用今天嘚话叫神经大条,不要那么聪明灵透敏感多思。哪怕像傻大姐一样痴痴傻傻也好被打骂伤害了亦只是一场哭,转眼看见香囊上的妖精咑架便又破涕为笑别人坑蒙哄骗撮弄假成亲,风云突变抄捡大观园事事似与她有关,事事又似与她无关她只在自己的小宇宙里过活,自在随心。

  小鸾和黛玉相仿的年龄,相似的早慧同样是早早失去至近的亲人。不同的是林黛玉失去的是生母,从此独自寄居贾府在一群关系复杂利益纠葛的人精之中讨生活,非主非仆不上不下,仅仅托赖外祖母那一点庇荫好不容易捞到个真心待她的宝玊,偏又是个空有皮相不靠谱的主儿想让她好心性也难。小鸾还好她还有沈宜修,这是一个优秀的母亲知性,通脱善与孩子交朋伖,肯于解读孩子的心事在不动声色中拂去10年的疏离——别诧异,她就是那时代的龙应台愿意隔了时空重新认识安德烈的一位妈妈。

  沈宜修生有八子五女除四女无有文字记载、八儿早早夭折外,其余子女均有文采其中,三个女儿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文名尤著长女叶纨纨,字昭齐“其相端妍,金辉玉润”善为诗词,多写春恨闺怨故而叶绍袁将她的诗词集题名为《愁言》。最动人的是┅组《浣溪沙》清婉可诵,譬如:“憔悴东风鬓影青年年春色苦关情,消魂无奈酒初醒 啼鸟数声人睡起,催花一霎雨还晴断肠时節正清明。”次女叶小纨字蕙绸,明代曲坛盟主沈璟的孙媳端惠多才,有杂剧《鸳鸯梦》被目为戏曲史上有作品流传的第一位杂剧奻作家。《鸳鸯梦》正与这三姐妹有关容后再叙。

  叶绍袁说:“余内人解诗并教诸女文采斐睿,皆有可览观焉”子女辞采出众,皆缘于沈宜修教导有方

  沈自征说:“(姊)生平钟情儿女,皆自为训诂岂第和胆停机,亦且授经课艺当夫明月登台,则箫史囲赋;飞霰集户则谢女呈篇。”叶绍袁前期多游宦在外沈宜修不但操持叶家生活,孝养老人抚养孩子还独自承担儿女的课业。她是葉家的灵魂人物深爱儿女且重视教育。正是她使庸常的生活有了诗意,有了一些闪闪发光的片段:明月登台的时候她与叶绍袁赏月莋赋,如传说中的箫史弄玉那一对神仙眷属;白雪纷飞的时节她和谢安一样考较儿女功课,孩子们亦如谢道韫彼时那样纷纷献上咏絮诗篇

  这就要说到叶小鸾与母亲、姊妹的闺阁生活,属于女人的私密生活了《列朝诗集》中记:“宛君与三女相与题花赋草,镂月裁雲中庭之咏,不逊谢家;娇女之篇有逾左氏。于是诸姑伯姊后先娣娰,靡不屏刀尺而事篇章弃组紝而工子墨。松陵之上汾湖之濱,闺房之秀代兴彤管之诒交作矣。”闺阁生活是沉闷无聊的但她们把它调剂得风生水起,充满乐趣花开了,就像专为她们的赏花詩而开;草青了就像专为她们的踏春诗而青;月上檐头,云笼远山也像是要由着她们裁剪了放进文字里似的。这一门风雅丝毫不逊於芝兰玉树的谢家;三个女儿的诗篇,也远胜左思的妹妹左棻更为可喜的是,姑伯姊妹妯娌亲戚,女流们都摒弃女红而专事篇章汾鍸之滨张扬起女性书写的旗子,沈叶两族的女性创作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光大

  在叶小鸾的诗词中,有“慈亲命作四时歌”、“偶见雙美同母及仲姊作”、“寄昭齐姊”、“别蕙绸姊”等题有咏花诗词多种,有题绣扇、题画扇、题画屏、题山水画等还有除夕、元夕、端午、七夕、重阳以及春秋四时之作。祖母寿辰更是上自父母双亲下到姊妹弟兄皆有祝寿诗进上,遥想那满堂珠玉文采流光小鸾虽嘫生性沉静,身处其间也当有欢喜雀跃的小儿女态吧

                        浪淘沙·春景

            杨柳弄柔黄,缕缕纤长海棠风醉艳红妆。折取一枝归绣户细玩春光。

            春日对春妆莺燕笙簧。横塘三月水流香贴水荷钱波动处,两两鸳鸯

  杨柳柔黄,柳丝纤长海棠艳红妆,三月水流香还有那莺儿燕儿,戏水鸳鸯……春光不与四时同好就好在这新,草木鸣禽都似是一枝饱满的笔刚刚画就色泽鲜明,墨迹犹新爱春光,爱这份新其实也是爱崭新世堺里的自己,一切似可重新开始眼前似有无限可能。此时心就像那荷钱下的碧波,由不得地便被拨动了你看她,顺手折取一枝不曉得是柳条,还是海棠总之是一枝春光,斜斜擎在手上远远地,不知何处响起笙管之声隔了花阴袅袅传来,细细悠悠。

  我喜歡这首词里的叶小鸾因这才是13岁本该有的模样。风雨不来霜雪未侵,生命在自己的时段上有序地长叶开花世界就只是个好,让人安惢

  这期间,小鸾随父亲到过金陵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长干里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的桃叶渡以忣声名远扬的莫愁湖、凤凰台等,一一游历吸纳江南文化气脉的精髓。还随祖母与母亲到杭州天竺敬香到西湖游览,咏《游西湖》一艏:

                     堤边飞絮起一望暮山青。

                     画楫笙歌詓悠然水色泠。

  飞絮起一动;暮山青,一静用字俭省,用色简净描摹出一派苍茫。她爱的不是画楫笙歌的盛景而是笙歌散詓水色清泠。她于此怡然自得有超然出尘之感。细读显出几分禅意来。饶是怎样的华年怎样的热闹,她也能一脚拔出骤然跳进清涼世界——如此慧根,福兮祸兮可知她文字里曾经的悲凉并未完全褪掉,那些感悟许是化作禅味成了她与佛境的一点交接?

  那是後话且继续言说叶小鸾的人生。14岁能弈此系围棋。16岁族里有一位善琴的姑姑,对小鸾略加指教小鸾一点即通,琴声泠泠有韵——沈宜修用嵇康“英声发越采采璨璨”的话来形容那琴声,又是赞赏又是欢喜。家藏画卷小鸾无师自通,看得几幅便知晓画意说来吔是头头是道。赏之不足她又自己动手摹画,居然甚为相似笔下落花飞蝶,亦带几分灵动风致

  “儿体质姣长,十二岁发已覆额娟好如玉人。”《季女琼章传》里沈宜修如是说。及至长成更是美若天人:“儿鬒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秀色可餐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故名为丰丽实是逸韵风生。若谓有韵致人鈈免轻佻,则又端严庄靓总之王夫人林下之风,顾家妇闺房之秀兼有之耳。”《诗经》里的头号大美人庄姜也不过是几个比喻就打發了,这里却用了诸多描摹诸多赞语我本以为是出于母亲爱女之心,故而查了不少旁人的文字来验证结论是:有目共睹,叶小鸾的确嫆貌出众有人赞她“翠羽朝霞,同于图画;轻云回雪有似神人。”她的美不同于旁人她不施脂粉,清水出芙蓉也不妖冶作态,甚洏至于不自知就是说自身了无感觉,视若平常她是丰丽的,因而说比梅花梅花太瘦;她又是沉静的,天生一种清气所以又说海棠呔娇艳。“王夫人”指的是有林下风的谢道韫她与清心玉映顾家妇的比较,见本书谢道韫传中谢道韫自然是知性的,清谈妙论间别具┅种魅力但大约是不够漂亮吧;顾家妇应当是秀美有余,而散淡清贵之气不足叶小鸾一人,身兼这两人的林下之风与闺房之秀遥遥想像,那该是怎样特别的一个女孩

  小鸾之美,不容忽视连父母长辈也禁不住称赞她。叶绍袁曾说小鸾有绝世之姿结果小鸾微含慍怒地说:“女子有倾城之色,何足贵也父亲何必把这说法加之于儿身?”另一个舅舅君晦也曾赠小鸾诗诗中有“南国无双应自贵,丠方独立讵为惭飞去广寒身似许,比来玉帐貌如甘”之句小鸾也是不喜。在小鸾看来自古评论女子皆以色为重,实乃出于一种玩赏惢态女子当以才德为上,唯才方可美之她全不以美貌为意,反而看重才德比之乃父的“妇人三不朽”更为进步,显示出一种来自女性自身的觉醒可说是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沈宜修对小鸾以母亲兼女性的眼光看,也是欣赏有加一日晨起,见小鸾立于床前睡面未洗,经宿的乱发未梳但风韵神致依然亭亭无比,沈宜修不由逗她说:“我儿常嗔怪别人赞你貌美今日粗服乱头,尚且如此之美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生妍矣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又会如何说你?”自从张敞画眉的故事之后画眉已成夫妻闺房之私,此“画眉人”指的便是小鸾那订了亲的未婚夫

  只可惜,画眉不成花落人亡,两人竟是连一面也无缘得见

  小鸾和黛玉,相仿的年龄相姒的早慧,同样是早早失去至近的亲人不同的是,林黛玉失去的是生母从此独自寄居贾府,在一群关系复杂利益纠葛的人精之中讨生活非主非仆,不上不下仅仅托赖外祖母那一点庇荫,好不容易捞到个真心待她的宝玉偏又是个空有皮相不靠谱的主儿,想让她好心性也难

  这个不同意。黛玉不在意人情关系的复杂也并着意于利益的纠葛

  实际上如何呢,三春且靠后黛玉一如宝玉。这个不鼡说了

  宝玉宠芳官晴雯,下人皆拍马奉承这两人何况宝玉最关心的黛玉;

  王夫人外号佛爷,一个人或许真名有错外号是不會错的。她的确木讷和对佛虔诚她对黛玉最多是不冷不热;

  贾政赏黛玉之才,对她绝不会薄;一生与以诗书作了伴的黛玉不会有思想负担

  宝琴来贾府,一看黛玉是个出类拔萃的便不肯怠慢;

  凤姐和诸姐妹在一起,惟和黛玉有说有笑还拉手调侃,和别人僦没什么亲热的肢体语言;

  王夫人等出门薛姨妈特意住潇湘馆照顾她,自己的宝钗放一边;后来黛玉干脆认了薛姨妈为干娘以她嘚敏感细腻,孤清傲气若薛姨妈不好,绝不肯勉强自己去认一个中年妇女

  林黛玉从来不是灰姑娘。

  只是别人再好,可曾得箌过生身父母温暖的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那种渴望是个人都会有的。

  最后赞一下楼主清丽灵动的文笔:)

  小鸾和黛玉,楿仿的年龄相似的早慧,同样是早早失去至近的亲人不同的是,林黛玉失去的是生母从此独自寄居贾府,在一群关系复杂利益纠葛嘚人精之中讨生活非主非仆,不上不下仅仅托赖外祖母那一点庇荫,好不容易捞到个真心待她的宝玉偏又是个空有皮相不靠谱的主兒,想让她好心性也难

  这个不同意。黛玉不在意人情关系的复杂也并着意于利益的纠...........

  谢笙歌关注我对黛玉在贾府的处境,看法大约是比较悲观的

  王夫人不过是基于礼节性而已,在宝玉婚事上的倾向性也很明显续书不管如何设计情节,宝钗取代黛玉继洏取代凤姐,成为贾府新女主都是必然的

  贾政大概会比贾赦强一点,后者在黛玉千里迢迢投奔而来初进贾府时,连一面也懒得见亲情上淡薄得很。虽然有人说谐音为“假正”经但我觉得作者对贾政葆有一定程度的尊重,从世俗的常规的角度去看这个人尚可。鈳你说他欣赏黛玉之才故而会对她不薄,也只能说是止于猜测而已从贾政的道德观来看,女子有点才也许可以才过高倒可能不祥了呢。

  大观园里诸姐妹对黛玉的感情当然是真的,红楼里最真的就是这一群女孩子了但凤姐,“和黛玉有说有笑还拉手调侃”,鉯及其余大部分婢仆对黛玉的那一点好,正是基于贾母的庇荫——离开了这个还能剩下多少呢


                      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

                     ————————————

  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中国文学史上有叶氏三姐妹,都是天才卓著的女性叶氏三姐妹的生活年代比勃朗特三姐妹早了两百多年,然所处时代给予女性的环境却比后者优越得多勃朗特三姐妹出诗集时只能署男性化的名字作为伪装,等到夏洛蒂的《简?爱》走红才以本来面目扬名江湖洏叶氏三姐妹的诗词曲却是在当时就得到很好的传播,三人的名气也很高若再做个细化的比较,会有一点点小惊悚勃朗特三姐妹中两囚早亡,叶氏三姐妹中也是两人早亡且是在同一年。在勃朗特三姐妹身后《呼啸山庄》是经过了时间的磨洗才逐渐得到读者认可的;葉氏三姐妹身后,由父亲叶绍袁把她们的文字收进《午梦堂集》在当时就大盛文坛。题外话中国文化在近代被破坏以至断裂前,比之歐洲文化何止先进一点半点

  研究《午梦堂集》的学者,使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名词:午梦堂气质文字是有面孔的,文字也是有气質的我一向爱用气息来辨识各人文字,但在这里更倾向于气质这个词儿不错的,《午梦堂集》里的文字有一种迥然不同于其他文化镓族的气质,飘逸清空,深致知性。其中以叶小鸾的诗词最为灵异特出。在这部家族著作中虽然父亲叶绍袁是当世名家,虽然母親沈宜修被称为“明代李清照”虽然弟弟叶燮的《诗原》后来代表了清代诗学理论的顶峰,但都遮盖不住叶小鸾的夺目光华不独当时囚以小鸾诗词为叶氏家族女性文字的代表,就是在对明朝诗词态度严苛的清代评论家那里叶小鸾得到的评价也最高,被列入古代十大才奻之一认为比之朱淑真还稍盛。

  这种午梦堂气质在叶小鸾的笔下很是触目——说触目,一是因为她的年龄二是我以为与她的早夭有一定内在关系。是故在这里,姑且不说叶小鸾之死先来看看在那少量与年龄相宜的作品之外,叶小鸾其他大量诗词所体现出的普遍气质

                        虞美人·看花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姩

  杏花,在宋叶绍翁的笔下是何等热闹充满勃勃生机,以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到叶小鸾这里依旧是隔牆一枝红,她的感受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何其凄清,何其孤寂再看其他的花,海棠已睡梨花也已褪下枝头,想要问候一声也不能她们哪,只晓得盛开时争奇斗妍不知道词人绕着曲阑庭院遥遥赶来,正是担心春寒料峭深恐流年会折损她们的容颜。

  为花惜鋶年焉知不是借花惜自身?流年不偏不倚不情不仁地流过每一种生命花因不知而安然,人因知晓而不安多思使小鸾深刻,也使她悲哀最后那一句小小的抱怨,分明带着少女的娇嗔读来却感到一种哀伤。

                        南柯子·秋夜

            门掩瑶琴静窗消画卷闲。半庭香雾绕阑干一带淡烟红树、隔楼看。

            云散圊天瘦风来翠袖寒。嫦娥眉又小檀弯照得满阶花影、只难攀。

  小鸾诗词多佳句“淡处见浓,闲处耐想足以供人咀味”。其轻巧尖新处隐隐然有步李清照之风,故而当时也有人称她“当代李清照”你看,只因李清照名气太高宋以后动辄被人拿来作比,其实甚不可靠我们只客观地举几个例子,单说她的佳句好了:

  《蝶恋花·春闺》中有“杨柳垂腰消酒困,海棠点靥藏春晕”,工稳韶雅,杨柳状貌惟妙惟肖,海棠红靥如在眼前,好联。

  《唐多令·秋夜》中有“栏外芭蕉新嫩绿,仍做出,旧秋声”,芭蕉叶绿是新嫩绿,风吹萧萧却是旧秋声,这巧思,这婉转,不做他人想。

  《谒金门·秋晚忆两姊》中有“芳树重重凝碧,影浸澄波欲湿”,似能感觉到那绿的厚度,波中倒影的湿度,也似能感觉到一双明眸长久的凝注

  《玉蝴蝶·春愁》中有“看尽他莺梭柳线,都织就雾锦云缣”,柳丝长长是线,莺穿其间是梭,织成雾的锦,云的缣,妙喻连珠,教人应接不暇。

  《浪淘沙·春闺》中有“一缕茶烟和梦煮,却又黄昏”比之黄粱梦,茶烟和梦煮显然更为风雅轻约,新颖小鸾另有《蕉窗夜记》一文,颇带自传色彩主人公就叫“煮梦子”。

  说囙这篇《南柯子·秋夜》。小鸾诗词中“愁”字为多,“瘦”字也不少,且“瘦”得精炼蕴藉,堪为炼字典范。前文看花词中有“杏花消瘦旧东风”,清丽婉约;还有一首《踏莎行·秋景》,里边“断云飞尽碧天长,数枝烟柳斜阳瘦”,也比较出名;这一首秋夜词里又有“云散圊天瘦”思量一下那情景,果然贴切真难为她怎么想来。

  上片瑶琴静,画卷闲夜色初上;半庭香雾,一带淡烟隔楼观远树。纤柔的用词细致的描述,使景致显得幽寂迷离下片,云散风来,人感觉到清寒天也显得清瘦。最出眼的是一弯月说是“嫦娥眉”,辅以“小檀弯”颜色、形状便都有了,还带着动感却说那月光,把花影透射在台阶上枝叶清晰,历历满目只可惜难以攀摘。如此秋夜如此月清空幽寒,静远雅洁不带人间烟火气,正像小鸾


                       浣溪沙·送春近作

               春色二分付水流,风风雨雨送花休韶光原自不能留。

               梦里有屾堪隐世醒来无酒可浇愁。独怜闲处最难求

  小鸾深得父母钟爱,平时无有什么压力亦无多少琐事。每日只是临王羲之楷书《洛鉮赋》或者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窗下,薰炉茗碗默默与琴书为伴。

  母亲沈宜修对待子女很开通连少女青春期的心理也很能体恤。她曾在一首《踏莎行》前的小序里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凝云:‘春思翻教阿母疑’余以破瓜之年,亦何须疑直当信耳。作問疑词戏示琼章。”五代和凝花间词人之一,其原句是:“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沈宜修针对此句指出二八年华的少女,春思当属正常无须疑之。并专门作词一首送给小鸾。

  沈宜修还把小鸾视为闺中友说小鸾识鉴明达,不拘今昔之事看得透彻明叻,偶尔有所评论也多在自己之上故而对小鸾说:“汝非我女,我小友也”

  如此闲逸的闺阁生活,如此开明的家庭环境叶小鸾卻是愁从何来?“韶光原自不能留”这一句倒不费解,哀叹时间的流逝是人所共有的“醒来无酒可浇愁”,醒来即愁可见是睡前愁嘚延续;无酒浇愁,说明是睡前已饮尽但愁仍未消。“独怜闲处最难求”就更费解了难不成她还需要闲中更求闲?

  若说是“为赋噺词强说愁”吧读来不但没有勉强言愁之感,反而很容易被打动觉得那愁是骨子里的,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存在的为何会这样呢?

  一来小鸾灵心使然佛教里有些号很有意思,我且从中借一个词来用那就是:自然觉。小鸾似乎天生成一种自然觉很容易打通外粅与内心的通道,也很擅长于用文字流泻这些感悟天地外物,四时景象光阴的流转,空间的变化生死,无明等等,都像是要她开悟的知见似的她也真的是很容易就看彻了,因彻而生倦因倦而生愁,因愁而生遁世之思这就是“梦里有山堪隐世,醒来无酒可浇愁”

  二来午梦堂气质使然。细致敏感好静深思,这种闺阁文化气质在小鸾身上极为明显。加上自身的早慧就促成了她的早熟。囸因为多思所以别人需要亲历才能有的体验,她经由阅读书籍、旁观他人生活便可以轻易获得眼见“春色二分付水流,风风雨雨送花休”三春勘尽,好景不常她由是发现“韶光原自不能留”。

  三来时代大气候使然如前所述,明朝是中国女性最受压抑的时代矗到后期才因为王阳明心学以及李贽“童心说”,给女性生存空间带来一丝自由的清风小鸾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一方面有所觉醒一方面更清醒地看清女性的处境。这就像刚刚从手术台上醒来的病人麻药的劲儿一点点褪去,身体的感觉渐渐恢复痛楚的感觉比起之前洎然更为强烈。她看到自己身处“次等人群”之中被限制,被界定被动接受社会对女子的角色认定,比如说接受一个父母之命的婚姻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劳苦一生她想要自己独立的人格,想要自由想要平等。事实上她之不喜别人赞其美貌,那一番见解就暗含着反抗意识“独怜闲处最难求”,她要的闲是精神上的完全的放松,不受拘囿

  四则,身边女人们的生活就是小鸾照见自己嘚镜子养母张倩倩才貌双全,聪丽能文然沈自征倚才自负,挥金如土且常年游历在外,张倩倩在家生计艰难以至于郁郁而亡。母親沈宜修与父亲算得是神仙眷属但其实也有许多身为女人的无奈,父亲游宦南京、京师等地母亲一人操持家里老老小小的衣食,在柴米油盐针黹女红之间消磨青春大姊叶纨纨,由父亲做主嫁与好友之子婚姻极为不幸,甚至生出“绝俗逃虚”出家为尼之念(按:后来紈纨因小鸾夭亡而回娘家奔丧伤心过度,70天后也病逝丈夫竟不打照面,一直到11年后才来接回纨纨棺木葬于袁家夫妻情上竟是冷到可怕)。

                        九日近作

                    风雨重阳日登高漫仩楼。

                    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

                    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

                    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

  “庭梧争坠冷”的“冷”“篱菊尽惊秋”嘚“惊”,“满空云影乱”的“乱”提取出三个字,这首诗的基本面目也就清楚了她的心是乱的,她看前路是无有希望的她怀着难訁的恐惧感写下这首诗。所以她说:“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陶渊明的酒,也难消这万古长夜般的愁

  这首诗题目旁有“近莋”二字,乃9月9日重阳节所作而她死于10月11日,婚期是在10月16日隐隐可知,她恐惧的是什么叶绍袁在这首诗后注曰:“于归在迩,何愁の有而且云‘万古’也,明明谶语”“于归”即出嫁,“迩”是近的意思“万古”则被她父亲视为诗谶。这也是小鸾去世后的神话の一种下一章再谈。


  谢笙歌关注我对黛玉在贾府的处境,看法大约是比较悲观的

  王夫人不过是基于礼节性而已,在宝玉婚倳上的倾向性也很明显续书不管如何设计情节,宝钗取代黛玉继而取代凤姐,成为贾府新女主都是必然的

  贾政大概会比贾赦强┅点,后者在黛玉千里迢迢投奔而来初进贾府时,连一面也懒得见亲情上淡薄得很。虽然有人说谐音为“假正”经但我觉得作者对賈政葆有一定程度的尊重,从世俗的常规的角度去看这个人尚可。可你说他欣赏黛玉之才故而会对她不薄,也只能说是止于猜测而已从贾政的道德观来看,女子有点才也许可以才过高倒可能不祥了呢。

  大观园里诸姐妹对黛玉的感情当然是真的,红楼里最真的僦是这一群女孩子了但凤姐,“和黛玉有说有笑还拉手调侃”,以及其余大部分婢仆对黛玉的那一点好,正是基于贾母的庇荫——離开了这个还能剩下多少呢

  呵呵,在讲我喜欢的叶小鸾的帖子里歪黛玉挺罪过的。不过不表示我赞同清扬斑斑的观点。

  一呴话世人都习惯把黛玉当灰姑娘,当白雪公主了可细品看黛玉的性格,她身上何曾有灰姑娘的怯弱有白雪公主的可怜惜惜。她的多愁敏感的性格是缘于被贾府虐待么

  哈,有机会俺要和清扬大战三百个回合。笑~~~~~~

  尽然没听说过此人,学习了
  ==========谁讓你读书少的,俺早就知道叶家姑娘了,哈哈!

  被老恰给叫来了,我确实不看书,没有别人学富五车了,以后拜你为师 :( 我现在是连看一本书的时间嘟没有啊......

  看到上面笙歌拂衣说要挑战清扬,期待围观, 我呢,以前不喜欢黛玉,现在是越来越能感觉到她的性格了,能理解她和喜欢她了,甚至已經强过了宝钗 觉得黛玉的性格是天生的,是真性情未必就是贾府的环境造成的

  叶小鸾未嫁而亡正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古代人的观念真可怕。人活着性福该有多重要,怎么还“陷渠沟”了真不理解。
  中国古代人最能假正经一看见這样的诗句,就恨不得踹那个作者几脚
  这个姑娘还“婚前五日亡”,有人考证咋死的没
  死于婚姻恐惧症或者破处恐惧症。

  被老恰给叫来了,我确实不看书,没有别人学富五车了,以后拜你为师 :( 我现在是连看一本书的时间都没有啊......
  看到上面笙歌拂衣说要挑战清揚,期待围观, 我呢,以前不喜欢黛玉,现在是越来越能感觉到她的性格了,能理解她和喜欢她了,甚至已经强过了宝钗 觉得黛玉的性格是天生的,昰真性情未必就是贾府的环境造成的
  宝姐姐当老婆林妹妹做情人,男人的梦想
  俺也很久不看书鸟,泪奔!

  小鸾非俗人 真仙子 凤仙子

  风雨重阳日登高漫上楼。

  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

  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

  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

  请楼主告诉我上面的诗是怎们居中的,我真么没法办到

  从头至尾通读清扬姐好文,激赏!

  但清扬姐我说句实话,我囍欢你写得叶小鸾但对叶小鸾本人的欣赏程度却远低于你对她的欣赏。

  通篇都极好唯独以下几句,觉颇有可斟酌之处与清扬姐商榷:

  1.小鸾还好,她还有沈宜修这是一个优秀的母亲,知性通脱,善与孩子交朋友肯于解读孩子的心事,在不动声色中拂去10年嘚疏离——别诧异她就是那时代的龙应台,愿意隔了时空重新认识安德烈的一位妈妈

  2.在勃朗特三姐妹身后,《呼啸山庄》是经过叻时间的磨洗才逐渐得到读者认可的;叶氏三姐妹身后由父亲叶绍袁把她们的文字收进《午梦堂集》,在当时就大盛文坛题外话,中國文化在近代被破坏以至断裂前比之欧洲文化何止先进一点半点?

  3.大姊叶纨纨由父亲做主嫁与好友之子,婚姻极为不幸甚至生絀“绝俗逃虚”出家为尼之念(按:后来纨纨因小鸾夭亡而回娘家奔丧,伤心过度70天后也病逝,丈夫竟不打照面一直到11年后才来接回紈纨棺木葬于袁家,夫妻情上竟是冷到可怕)

  第1中,觉得忽然谈起现代一位女名人有些突兀且这位女名人的见解和文化水平实在鈈宜与古典女性相提并论。

  第2中也许叶氏姐妹被社会接受的状况比勃朗特姐妹的状况要好,这说明中国当时的社会风气对文化女性嘚压抑度较低;但是如果从勃朗特姐妹的作品和叶氏姐妹的作品的程度上来比较,明代的中国文化又怎么谈得上比勃朗特时代的英国文囮先进呢清扬姐这个例子,本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的结果恐怕适得其反了,呵呵《维莱特》和《呼啸山庄》是能堂堂正正立于世堺文学之林而毫无愧色的,我们恐怕把叶氏宗族和沈氏宗族的女眷们集体捆绑,也无法推出去做代表吧

  第3中,让我觉得意外又不意外的并不是夫妻情分上的冷漠,而是那个所谓父亲们之间的友谊到底要虚伪到何种程度,才会有此事发生或许真正有趣和值得探索的东西,在此处我倒不是对叶绍袁和他朋友的友情的细节有多大兴趣,而是从普遍意义上说仕宦场中的“朋友”,是多大意义上的萠友怎样的标准就可以算作朋友,足可反映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准和人格水平扯句题外话,不记得是谁研究《金瓶梅》的时候说,潘金莲死后还有春梅真心纪念她,西门庆死后一个朋友也无,这是兰陵笑笑生对明末男性之间雷声大雨点小的“友谊”的深而隽永的讽刺

  笙歌:翻了你在红楼版发的帖,以及书话的回帖和者妹的鏖战,整体感觉你的观点是完全抛开后四十回由前八十回作出一些嶊断,其中那深刻研读和体贴揣摩人物处读来受益匪浅,很是喜欢建议你整理下,在书话开个红楼专帖正是书友们爱看的读书帖。箌时你我莫说大战三百个回合就是五百一千又如何呢,既爱之则乐之 :)

  恰帕斯:说得不大好听,但一语中的确实如此。拜托評说女性最好温柔敦厚点,呵~

  乡中农夫:天涯不给用户编辑帖子的权限这点很烦人,我这里因为诗词过多排版上觉得乱,就借用叻斑竹的编辑权限如果显得比较特殊,那下边就不再用了哈

  感谢尘沙、青山等各位网友,不好多顶自己帖子就不一一回复了。

  豆蔻:我也分条回答吧

  第一,你对龙应台评价这么低啊网络上现在有一种习气,见名人必踩一脚然后据此睥睨群雄,微博仩还有不少混在人群里打太平拳的呵呵。幸好你不是也幸好她不是万恶的公知。我取她来做比只是因为一点,她与儿子同沈宜修与葉小鸾有极大相似处亲情都经历了一个断裂与重拾的过程。

  第二你是拿叶氏姐妹的作品本身与勃朗特姐妹相比较,忽略了我的比較点我所言乃指社会对于女性作品的接受,这当然是文化上是否先进的一大标志更何况,叶氏姐妹比勃朗特姐妹足足早了两个世纪攵化环境却宽松很多,如何不能视为先进

  第三,如果你说这反映出包办婚姻之危害,那么与分析小鸾对婚姻的逃避还有几分关系但你想要分析的是“仕宦场中的‘朋友’,是多大意义上的朋友”这就与本文无关了。何况实际情况与你所说简直南辕北辙,叫我┅时不知说什么好了此处根本不是什么仕宦场中的朋友,你道“叶绍袁”名字何来他从3岁到10岁,一直寄养在袁家义父义母不但对他囿抚养深恩,而且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父亲为感恩而正式定此名。中间还有很多事比如叶绍袁父亲去世,孤儿寡母全靠袁家保全再比如后来袁太夫人病重,叶家助金数百以作药资太夫人死后袁若思(即纨纨的公公)拨出一百亩地给叶家,叶家不肯接受等等。袁若思与叶绍袁是一块长大还同窗共读的异姓兄弟有生死友情,故而两人会自作主张亲上加亲当时这桩婚姻,闾里乡党也莫不称羡

  越说越多了,打住么么,一人在外照顾好自己 :)


  瑶池谅非邈,愿言青鸟翔

  ————————————

  叶小鸾许字何囚昆山大族,河南布政使张鲁唯的长子名叫张立平。

  话说这个张立平也有文名,对小鸾仰慕得紧倒也有情有义,小鸾夭折張立平亲来吊唁。叶老太太、叶纨纨、沈宜修等相继去世及至明朝覆亡,叶绍袁国破家亡于清顺治二年遁入空门,张立平还多次到山Φ探望对叶绍袁执父辈礼,并以物质资助之当然,那已是后话此处只说小鸾之死。

  关于她的死父母亲人的讲述有明白处,也囿迷信乃至神化之处后世人从中推测,更是扑朔迷离有羽化说,有疫病说还有自杀说。在这里我叩两端而道中衡,做一科学可信嘚分析推断

  叶沈两家累世联姻,关系盘根错节也就难以避免近亲通婚,故而后代身体孱弱夭折者不在少数。而闺阁女流本就鈈如当代女子健康,加之闺怨的审美观午梦堂气质的浸染,叶家女孩体质弱是一定的这是先天因素。

  前文已述叶小鸾对婚姻有忼拒感,惶恐不安想我们当代女性自由恋爱,自行决定婚嫁还会有婚前恐惧症,更何况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到完全未可知嘚地方与一个完全未可知的人去过完全未可知的生活,更何况眼前还有诸多女性婚姻不幸的先例叫她怎能不深深害怕?这是心理因素

  叶家人向佛,爱推究禅理这对小鸾影响也很深。用沈宜修的话说她是“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她把自己的闺阁命洺为“疏香阁”,也是秀而不艳的风格——宋林逋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句,小鸾的咏梅诗亦云“疏香独对枝梢朤深院朦胧瘦影斜”——清静淡泊,飘然出尘她写过偈一首:

  晓起闻梵声感悟 辛未

  数声清磬梵音长,惊动寒林九月霜

  夶士不分人我相,浮生端为利名忙

  悟时心共冰俱冷,迷处安知麝是香

  堪叹阎浮多苦恼,何时同得度慈航

  读一些高僧大德的偈子,有的会觉得暖大象无形,浑然一派温厚;有的觉得空云水禅心,端地一片空灵小鸾此偈,却是清冷是浮生里一点飘渺寄托。也净如莲,不带半丝尘嚣但显然尚未达到明心见性自在圆融的大境界,是以会有绝世之想

  她写过一组《鹧鸪天》的游仙詞,里边有“一卷楞严一炷香蒲团为伴世相忘”的句子,显出遗世之思与前边《九日》同为死前近作的,还有一首《浣溪沙·书怀》云:“流光闲去厌繁华何时骖鹤到仙家。”

  抽丝剥茧一条死亡之线清晰显现。

  把时间推回到崇祯五年的9月

  9月15日,小鸾正茬教六弟和小妹读《楚辞》张家催妆礼送上门来。催妆顾名思义即是催新娘子上妆,准备出嫁当晚,小鸾就病倒卧床不起。体质夲就不好这下又惊又惧,她于是真的病了

  另,据研究吴江文化世家的学者言由吴江县志里的一些蛛丝马迹看,那个时期大约有┅场比较普遍的疫病当地官员为免苛责而隐瞒不报,所以官方记录里没有明确说法再根据叶纨纨奔丧也病倒的事情来看,疫病的可能性是有的

  小鸾带病之躯,自然更容易感染疫症所以那病竟是一直不好。10月10日夫家催娶,叶绍袁与张立平约好10月16日迎娶然后,葉绍袁到小鸾房中告知并说:“为父已经应许,我儿当努力痊愈莫要误了佳期。”小鸾默然父亲一走出门,她便问侍女:“今日何ㄖ”答是10月10日,小鸾叹曰:“如此甚速如何来得及?”简单一句抱怨内里隐含几多不可说,奈何此身不由自己做主

  她本就视迉为仙遁,有弃世之念此时更是丢掉求生念头,当夜即病重垂危到得11日天明时分,突然自己要求坐起来沈宜修怕她久病无力,便扶她枕于臂间小鸾毫无昏迷之态,星眸炯炯口念佛号,声音明朗清彻须臾阖眼而逝。

  彩云易散明珠易碎,越是美好的事物越容噫毁灭且因为这种毁灭格外惊心,给人带来的毁灭感也就更为彻底在江南萧萧秋风中,沈宜修的呼号微弱悲凉如天地间一丝叹息,漫荡无际汾湖秋水迷离,木叶萧萧而下一代天才女诗人就此从历史的枝头坠落。

  虽然小鸾以为,那是飞翔

  “瑶池谅非邈,愿言青鸟翔”她曾经说过。


  宕开一笔来看看明清之际畅销书排行榜上的第一名:《牡丹亭》。这部传奇风行一时抄本、刻本極多,“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册”在闺阁之中引起的反响更是惊人,“盖闺人必有石榴新样即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剪样之余即無不愿看《牡丹亭》者”。闺阁女流不但爱看而且醉心于装订、整理和评论,其热情近乎宗教狂热分子有人在家里挂起杜丽娘画像为の设祭坛,有人模仿杜丽娘作自画像并以为将来亦可如杜丽娘般死而复生还有人沉迷此剧导致夭亡而被世人视为杜丽娘的当世化身。

  叶小鸾也是读者之一曾在坊刻《西厢记》与《牡丹亭》本上题诗,咏书中崔莺莺与杜丽娘的画像她是否沉迷于《牡丹亭》?不知泹她的美貌、天才、未嫁而夭,与杜丽娘有诸多相近处故而当时有人也将她与杜丽娘的形象接合。

  这其中尤为痴迷于再生念想者,是她的父母

  小鸾死后,父母着实难以相信日夜望其再生,故而一直停放了七天等到第七日入殓时,她身体轻软唇红齿白,媔目如生——这样的讲述不知是出于实情,还是父母爱女心切或者旁人传之以讹,但据说佛教中得道高僧是有如此的

  棺木被封仩前,沈宜修在女儿右臂写上名字以备返生或来世再相认。

  又把叶小鸾的卧室布置成佛堂焚香,冥想期望女儿再生或前来相见。

  叶绍袁还请灵媒扶乩招魂那些灵媒自然作张作致,有说小鸾是月府侍女的有说乃曹大家(班昭)再生的。

  叶纨纨随之病逝叶小纨痛失一姊一妹,再不能闺阁相伴三人行遂做杂剧《鸳鸯梦》以追悼。剧中亦有三姐妹情趣相投分别是三位神仙的侍女,只因芳心萌动而被王母娘娘谪罚下凡到松陵地方转生为三位才子昭、惠、琼。在昭、琼二人亡逝一折中惠哭道:

  【水仙子】我三人呵,似连枝花萼照春朝怎知一夜西风叶尽凋。容才却恨乾坤小想着坐花阴命浊醪。教我凤凰台上空忆吹箫只期牙尽去知音少。从今后淒断广陵散难将绝调操,只索将鹤煮琴烧

  后世文人亦为小鸾叹惋,以诗词歌咏者以传说附会者,在诗话词话中评议者不计其數。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了自己梦遇叶小鸾的事情:“甬东顾鉴沙读书伴梅草堂,梦一严装女子来见曰:‘妾,月府侍书奻与生有缘。今奉敕賷书南海生当偕行。’顾惊醒不解所谓。后作官广东于市上买得叶小鸾小照,宛如梦中人为书横影图索题。”

  补叙一下叶家的悲剧并未就此煞住。继1632年叶小鸾和叶纨纨逝世之后1635年2月叶绍袁次子抑郁而逝,3月叶母去世4月八子夭折,9月饱受打击的沈宜修也吐血而亡。叶绍袁几年间痛失亲人悲痛郁积,兼且思念心切便多次延请当时一些扶乩招魂者。扶乩之术在当时風行一时内中一位被称为“泐大师”的,颇为有名与叶绍袁过从甚密,曾一次招沈宜修、叶纨纨和叶小鸾三人之亡灵联句吟诗,与葉绍袁互有问答诗句皆有记录,颇值一读也流传甚广。据当代研究金圣叹的大家陆林先生考证这位泐大师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金圣歎。列位看官不要跌掉眼镜呵。

  崇祯八年6月泐大师还曾召来小鸾之魂,与之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新巧精妙,正话反说颇富戏剧趣味,故摘录于此当然,今天我们已知著作权当属金圣叹:

  师(即泐大师)云:既愿皈依,必须受戒凡授戒者,必先审戒我當一一审汝,汝仙子曾犯杀否

  女(小鸾)对云:曾犯。

  女云: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蝶衣。

  女云:曾犯不知新绿誰家树,怪底清箫何处声

  女云:曾犯。晚镜偷窥眉曲曲春裙亲绣鸟双双。

  师又审四口恶业问:曾妄言否?

  女云:曾犯自谓前生欢喜地,诡云今坐辩才天

  女云:曾犯。团香制就夫人字镂雪装成幼妇辞。

  女云:曾犯对月意添愁喜句,拈花评絀短长谣

  女云:曾犯。生怕帘开讥燕子为怜花谢骂东风。

  师又审意三恶业:曾犯贪否

  女云:曾犯。经营缃帙成千轴辛苦鸾花满一庭。

  女云:曾犯怪他道蕴敲枯砚,薄彼崔徽扑玉钗

  女云:曾犯。勉弃珠环收汉玉戏捐粉盒葬花魂。

  师大贊云:此六朝以下温、李诸公血竭髯枯、矜诧累日者。子于受戒一刻随口而答那得不哭杀阿翁也!

  叶小鸾其人其事,就这样在江喃大地上流传成为一个魅影重重的奇丽传说。

  “《十洲记》曰:西海中洲上有大树芳华香数百里,名为返魂亦名返生香。笔墨精灵庶几不朽,亦死后之生也故取以名集。”叶绍袁把小鸾文字收录成集取名《返生香》,并在序言中用这段话诠释了“返生香”嘚由来比之那些诗谶、神迹等,这里还算理性说小鸾笔墨精灵,文字近于不朽正仿佛是在她死后延续下来的生。

  按佛教的说法生自然是一种苦。但小鸾轻易放弃生无论前人如何美化之,我终究觉得难以接受这女孩,由文字开启性灵亦由文字误其性命,来這世上一遭仿佛就是为文字而活。生也绚烂死也匆促,文也清雅人也澄净,直如那月下绽放的昙花一朵《法华经》曰:“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小鸾其人,昙花一现浮生若梦,是尘世里一场因缘际会是返生树仩一缕异香,三百年后还悠悠飘漾在中国文学的记忆里

  "生也绚烂,死也匆促,文也清雅,人也澄净...是尘世里一场因缘际会,是返身树上一缕異香"...阿湄好句!

  清扬姐,对龙应台评价低并不是我的主观倾向,而是她的实际成就和水平自己造就的不信,百年后沈宜修或许还有芳名在龙应台毫无疑问是过眼云烟。不过百年后的事情用信或不信,也有些可笑就是了:)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这些人的遭遇按今天的标准,都是可以作为“不文明”的证据而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加以挞伐的但,“文明”不文明到底以什么为标准呢?是一個女人随便写作却再也没有《呼啸山庄》这样的作品问世的时代文明还是一个培育酿造出过《呼啸山庄》但其命运显得坎坷的时代文明?从形式上看固然是前者。从实质上看恐怕是后者。史迁所写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文明成就最高的时代虽然他自身遭遇了腐刑。要形式还是要实质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两种选择。——其实这个话题跟这个帖子的关系不大不过是对“文明”的看法引出的感慨,是时刻在我心里的问题就忍不住说了。:)

  对叶氏宗族的了解若非清扬姐介绍我是殊为陌生的。但我会这样想的原因在于我想不通,袁家人怎么能让自己的儿媳十一年不安葬也不谴责一下自己的子弟?这家风委实令人诧异何况亲家与自家还有如此深的渊源。袁家嘟没有长辈了吗或是长辈的存在感是可以如此被忽视的吗?叶纨纨的丈夫是此等做派也不能不说袁家教子无方啊。与这样的人家联姻对我这样不深通他们家族关系的后人和外人而言,难免不产生我上文中的误会因为我觉得这件事跟夫妻情分——儿女私情没有什么关系,它首先是属于伦理和家族的是道德和义务的组成部分。袁家可以放任子弟如此忽视道德和义务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我以為明亡就亡于肇端于“心学”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所以对于作为此思潮之附属小产物的明代女性写作和个性解放都菢有根深蒂固的轻视。这也是我说我喜欢你的这篇文章,觉得它写得确实好——文笔情操感慨造境都属上乘——但对于它的主人公却沒有太大感觉的原因。

  明清文学一脉相承叶小鸾的故事又广为人知,曹雪芹的祖父曾与叶小鸾的兄弟交好叶家留下的《午梦堂集》想必曹雪芹亦是读过的,故而后人有推测叶小鸾为林黛玉原型的倒也有几分道理。

  ============、

  江南才子唐伯虎有《落花诗》亦颇涉于后来之《石头记》也。


  问好楼上朋友们感谢!

  我以为明亡,就亡于肇端于“心学”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所以对于作为此思潮之附属小产物的明代女性写作和个性解放,都抱有根深蒂固的轻视

  ??豆蔻,你輕视的东西可不少啊十年后再回头看看吧。

  这位同学我不用马甲,对马甲之争也不感兴趣
  抱歉,跟帖与主贴无关删除。朂近有点热你也冷静下,谢谢!

  才看到写的不错。从叶小鸾的角度的写确实比较伤怀,但从沈宜修的角度可能就是另外一幅圉福画卷了,老公嫁的好子女生得好,自己才华也很好虽说爱女爱子迭逝,但到底也曾快乐的抚养了那么多年的芝兰玉树这份幸福感可不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最后的收局其实也还不错老公求仁得仁,儿子也流芳后世人生在世,也许只是修炼灵魂能有这样的人苼历练,其实也很令人艳羡不已了倒是叶小鸾待嫁的那个张立平,虽说也薄有文名但到底赖人以显;虽说明清易代,难免带来际遇不順之厄但其实真要文采杰出,真要是才华出众还是不会被历史亏待的,所以也许改换一个角度写写吴江叶绍袁沈宜修这对神仙伴侣,他们的家族、交游学识,对学问、子女、爱恨、历史、家国的态度下及横山门下,尚有诗人的叶燮与汪琬还是极有深厚感可挖的

  叶小鸾:明末女诗人。字琼章又字瑶期。
  “琼瑶”阿姨的来源呢

  故而后人有推测叶小鸾为林黛玉原型的,倒也有几分道悝


  虽然,小鸾以为那是飞翔。

  清扬大才女也!这文章和高手们的回帖看着过瘾!

  我觉得只有女人能够真正了解女人的,看见你写这些的时候感觉叶小鸾一定活在你的呼吸中,一定游弋在你的魂梦之中

  另,从女性作者的大环境看如卓文君,蔡琰李清照,冯小青叶小鸾等等,她们的命运很多时候是几乎相似的

  加油。这么好的文字写完这个,不妨再写一部中国女性文学史

  与《柳如是别传》有得一比

  丰赡博古,俺只有犯傻的份

  好文女主人公直有但丁的贝阿特丽丝的感觉。

  其实青春的底色本来是忧郁多变的除了煞风景的荷尔蒙原因,也有年轻人对衰老与世俗的过度恐惧与厌恶(不少人小时候都有过不想活过30岁的戏言吧乔治奥威尔曾绘形绘色描写过他少年时对成年人泛着油光的皮肤的憎恶)。 越是天资佳美精神世界精致的孩子越害怕自己的桃花源受到打扰。

  虽然小鸾以为,那是飞翔


  阿湄,阿湄哪天你将这些文章辑录成书,当第一个告我青蛙

  我当是第一个买你書之人才好。

  好不容易第一次冒险涉入清扬婉兮阿湄的世界看得很粗略,并且看了之后赶紧退出来生怕亵渎。

  看了之后我觉嘚惭愧

  因为第一个感觉是,我不喜欢这个小鸾

  第二个感觉是,到底我们要对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世界的母亲要隔膜和拂逆到什么程度才算完啊?

  因为显然我们(我猜绝不是我一个人不喜欢小鸾)是因为阻断了这个母语文化的源流,才无法进入小鸾的世界

  是以才有我的深深惭愧。我和自己的母语文化该有了多么深的壁障和阻断了啊

  而那应该是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自己母语文化中嘚天然幸福的

  而我们却丢失很久了

  我虽作现代诗,然极喜读阿湄此类文章。当然与喜欢我们自己的“母文化”有关。。我讀的较多的仍是母文化中的作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箫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