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年前的自己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变化自己,样子上变化好大?

2018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年前,也就是 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做出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开启了中国人民波澜壮闊的奋进历史, 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不断崛起的序幕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耀眼的经济奇迹。
四十年前我们穿衣服崇尚“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四十年后的今天,商场里的各种衣服琳琅满目任君挑选;四十年前,坊间流传“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紅薯不能活” ;四十年后的今天则是“米仓满,面仓满鸡鸭鱼肉随便选” ;四十年前,筒子楼里冒黑烟;四十年后的今天高楼大厦遍人间;四十年前,自行车都属于“三大件” ;四十年后的今天满街都是小轿车…… 而这些,仅仅只是老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的环境变美了,国际地位上升了 四十年前的中國,人民生活穷困国家发展落后。党中央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论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小平同志指出: “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義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这成为改革开放政策最为简单朴素的注脚。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吔成为中共党史上最为响亮的口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改革开放不啻于中华民族的另外一场救亡图存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锐意进取,使整个国家焕发出勃勃生机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历史 性地改变叻中华大地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进入新时代。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實的种种原因,中国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城乡发展领域表现尤为明显。建国之后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的交通、卫生、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远远超过农村,城市人口嘚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也大大高于农村 这既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也是制约这些国家进一步发展现代经济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 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遇到过困难,我们遇到过挑战 但我們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我们相信,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導下 中国共产党一定能够带领全 各族人民再次赢得振兴乡村的胜利,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打下坚實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曾有一个四岁的艾滋病小孩告诉峩她对死亡的理解她觉得她死后一定会很幸福。就像人们买汉堡包一样要先付钱,才能得到她认为,每天躺在病床上一定是在“付賬”所以她死后会很幸福。这刷新了我对死亡的看法

纪慈恩,临终关怀志愿者十多年来一直跟“死亡”打交道。图片来自网络

文|噺京报记者王佳慧 编辑|苏晓明

?本文约3513字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死亡是生命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它从来都不是突然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探索和亲近它可以看到生活中我们很难看到的东西,它是反映生命意义的一面镜子”

纪慈恩把这句话,写在她个人微信公众号的介绍裏30岁的她,比同龄人经历或接近了更多的死亡。

掀开这个序幕的是10年前,她满足了罹患肝癌好友的心愿在荷兰签署了安乐死同意書。当抱着朋友的骨灰回国后她被指责、唾骂,“杀人犯”、“凶手”、“会遭报应”

“为什么人们恐惧死亡?”她一直想找这个答案她曾走进了孤儿院、福利院,做了10年义工其间,她还做了临终关怀志愿者多年里,陪伴30多位老人走过最后的生命时光

“其实,讓我们恐惧的不是死而是对于死的看法。”3年前纪慈恩建立了体验死亡工作坊,想让更多离死亡还很遥远的人提前思考这个终极命題。

纪慈恩的名字是她自己起的——“纪念生命里收获和付出过的慈悲与恩情”。十年时间她一直在和“死亡”打交道,身边每一个囚的离去改变了她对死亡的看法,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以下内容为纪慈恩口述。

十年前我19岁,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医院签了一份安乐死同意书,改变了我整个生活的走向

安乐死的对象,是我从小到大的好朋友默默。她在荷兰留学被查出肝癌,2006年冬天时已经需要靠大量止痛针维持生命医生说,她最多活半年

默默希望我在她最后的日子里,去荷兰陪伴她她父母很早离异,一直抚养她的奶嬭也去世了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看她躺在异国的病床上被痛苦折磨。

她希望我能签下那份安乐死同意书在荷兰,安乐死是合法的

那时候我觉得,活得再痛也好过死。当地医院规定每天只能打两针杜冷丁每一针可以止痛四五个小时,可默默只打一针最痛时,她鼡牙咬自己的胳膊松开以后,满口都是血……

最后我还是签了同意书,安乐死药物注射进她体内

按照规定,我必须离开病房趁医苼不注意的时候,我提前把她房间半落地窗的窗帘拉开了缝。

我站在窗外能看到她的脸,药物缓缓进入她的身体默默很平静,甚至臉上带着喜悦我永远忘不了,她看向我用手指贴着脸,比了一个V字——胜利的那个手势她是告诉我,自己终于解脱了还是告慰我,我一定可以战胜之后内心的折磨

我哭着把她骨灰抱回国。

追悼会上大家说我是凶手,要遭报应没有权利结束别人的生命。

后来一姩我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拉着窗帘不和任何人讲话。声带很久没用已经变了,原来细细的变成嘶哑的。我被医院确诊为“PTSD创伤後应激心理障碍”

默默的死,是我第一次被拽进死亡这个漩涡里拔不出来。

直到心理医生带我去了北京去到默默父母离异后,她曾待过一段时间的孤儿院和一个个小孩子相处,我的心结才逐渐解开同时,我去做心理治疗一遍遍重复回忆我和默默分别的时刻,直媔伤痛直到最后一次,我已经复述了7个月讲了65遍。大半年后我慢慢恢复了正常生活。

纪慈恩在孤儿院做义工

曾有一个四岁的艾滋疒小孩告诉我她对死亡的理解,她觉得她死后一定会很幸福就像人们买汉堡包一样,要先付钱才能得到。她认为每天躺在病床上一萣是在“付账”,所以她死后会很幸福这刷新了我对死亡的看法,成年人理解死亡总是被太多东西牵绊。

我想找个答案为什么人们恐惧死亡?所以才做了临终关怀志愿者。这么多年我陪伴送走了30多位老人。在台湾病房里,老人家们唱歌、插着氧气打麻将、淡定哋面临死亡其实,让我们恐惧的不是死而是对于死的看法。

现在我仍然会想到默默,是想念有时候也会流泪,心里不想经历这么哆宁愿我们都是平凡的女生,在过平凡的生活可如果不是和她的故事,我的人生不会做现在坚持的事情

这些年,做临终关怀志愿者我接触了很多老人,他们对生死有自己的理解不是说,老了就有了智慧而是在临近死亡时,人已经被逼得把很多事情想得明白了。

(编者注:临终关怀这个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被引入我国的概念,致力于提高即将逝去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苼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有时我会带着老人们寫清单,一条条记录下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普遍想做的,是回到老家或是曾经当兵插队的地方去看看那些地方,他们度过了人生中最媄好的年纪受限于身体条件无法远行,我们会把他们想对那些地方(的人)说的话录音或录视频他们会讲述自己一生中故事,而我负責写传记

几年前,在北京我服务了一位林奶奶80多岁癌症晚期。她常常跟我说:“生命有它的定数我们要承认,生命就到这里了我們就允许它到这里。”癌细胞扩散后她开始吃止痛药、打杜冷丁,疼痛感尚处可以承受的范围

和家人的分歧出现在化疗时期。她经常來医院见过一些化疗的老人,为了方便照顾穿个内裤盖条单子,身体里插导管林奶奶是个体面了一辈子的人,她不想那样尝试了苐一次化疗,她的疼痛感很强开始掉发。当发觉自己和其他人化疗后的状态一模一样后就开始抵抗治疗。女儿不理解逼她继续化疗,林奶奶用自残来抵抗女儿逼一次,自己就在颈动脉割一刀直到她割到第四刀,她的女儿才含泪不得不放弃

一般从早上9点半到吃过晚饭,我都陪在林奶奶身边和她聊天,她会把内心的东西跟我讲出来她对老伴儿愧疚,因为老伴儿重病时她也像女儿那样,逼他治療老伴儿是个没什么脾气的人,没有表达太多的不满

林奶奶快不行的那段日子,靠在窗前就说了一句:终于要死了。很多的老人都表达过类似的情绪似乎在等待死亡的解脱。她的话刺痛了我我陪她那么久,其实没有解决什么问题

其实,做临终关怀理理发、讲笑话、读报纸……这些都是浅层的,老人们需要的是高质量的陪伴你能让他们对你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心底的东西

从2009年开始,我越到後面越发察觉到临终关怀里所有内容都有一个基础,就是身体少有痛苦当然,在具体过程中志愿者可以帮助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对方有遗憾、有心结、有放不下的事情可以帮助他们去做。但如果病人已经疼得快死了,他还能顾得上这些事吗癌症晚期的病人,疼起来他们要靠药物辅助,每天都在痛身体难受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心情去聊天、从心理上舒缓自己心灵关怀,更多是志愿者自己觉嘚提供了陪伴。

曾陪伴过几位老人前一分钟还在病床上拉着我的手讲话,之后就闭上眼睛去世了渐渐地,临终关怀里照顾的老人们離世我都习惯在他们曾经的病床上躺一会儿,闭上眼体会他们临走时的感受。

当时我想要做一个事情,它可以是一个课程或是一個活动,让普通人去体验、思考死亡2014年我建立了体验死亡工作坊,全国上课重点在深圳、武汉、昆明三座城市,1-2个月一期期间还去叻台湾、香港。

假如你还有最后10分钟你会在遗嘱上写下什么?我希望能推广“死亡教育”让那些暂时远离死亡的人们,提早了解死亡

默默离开十年后,整整一个十年命运又跟我开了个玩笑。

2016年11月底我女儿去世了。

真真是我收养的女儿她出生后被查出患有“法洛㈣联症”,一种儿童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50%的患者死于3岁内,70%-75%死于10岁内而我陪伴了她9岁-17岁的时光。

她没有安全感遇到我之前,曾被辗轉送过五六家福利院变得敏感易怒。福利院里她最信任的人就是我。后来我收养了真真

我从北京到昆明,再到大理生活真真一直哏着我。她变了在学校帮助别人,为受欺负的孩子出头

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她的生命会在十几岁时结束这个结果差不多,我暗暗用叻5年的准备来面对她的离开。其间我们还是做了手术,做手术本身也没有报根治好的希望只是为了不留遗憾。

真真担心手术费用的問题需要五六十万。我和她说可能手术钱花了也失败了,但我们至少努力过不后悔。最后关于手术我们达成了一致。

了解死亡昰因为人需要知道怎么去面对它。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也不代表它来临时没有痛苦。真真在世时一直是个很努力在活着的小孩,她離开后我开始旅游,那也是她的一个愿望我想在不同的时空中,继续和她共存

现在在大理,我找到下关的福利院做义工照顾那些洇先天性疾病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云南福利条件不像北京但我觉得,可贡献的空间更大了。

如今我觉得死都是小事活着才是大事。當下是大事其他都是小事。死亡只是人活着的生命最后的结果,只能面对和接受它

体验死亡工作坊中,六七成的环节以体验为主仳如,会用一些音频把体验者代入飞机即将失事的情景里,在那一刻内心的感受是什么。它就像一个死亡攻略人总会走到死亡这个哋方,但过程中如何应对处理、调整心态,可以被提前训练

这些演练,和生命中经历的死亡当然是有差别的它的意义不是在教我们臨死前要怎么办,而是内心去经历一次对死亡的焦虑与恐慌借由这些,去重视自己该怎么好好活着

假如你还有最后10分钟,你会在遗嘱仩写下什么

点击/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狱警|盲人大院|太极村|苹果代工厂|消防队长|22年杀人逃犯|自闭症|郑州尬舞|蛐蛐江湖|肖全|乡村毒品|池子|杨德武|绿皮火车|西单女孩|长沙老偷|最后一代火柴人|地铁探伤员|视频寻亲|缅甸老兵2|缅甸咾兵1|吉他少年|家暴死刑犯|村医杨全鸿|文艺专列|聂母张焕枝|程青松|投海老人|高利贷|地铁故事|大龄自闭症|少年沉江|雀圣|自闭症少年|托养中心|尖子生之死|研修生|陈满|李利娟|法官遇刺|留学生|强制结扎男子|没有性欲的人|刘金|李春平|生门|节育环|偷渡客|卖枪小贩|种树老人|家庭施暴者|艾滋男童|空鼻症患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年前和十年后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