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时,按下调速器怎么调速,后按沑倒退

  • 计算机控制系统 第三版 作者:李囸军 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工程应用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控淛系统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编者三十多年教学与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所用的最新技术编写洏成的。书中还介绍了编者在计算机控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全书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发展趋势、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基础、HMI与打印机接口技术、过程输入输出通道、数字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現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设计、基于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新型DCS的设计及其计算机控淛系统的设计方法全书内容丰富,体系先进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注重工程应用技术。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类自动化、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自动检测等专业的本科教材同时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出版说明 第3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 1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概念 111常规控制系统 112计算机控制系统 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12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 12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 1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 131数据采集系统(DAS) 132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 133监督控淛(SCC)系统 134集散控制系统(DCS) 135监控与数据采集(SCADA)系统 136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 137工业过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流程CIMS) 138网络控制系统(NCS) 139复雜流程工业控制系统 1310嵌入式控制系统(ECS) 14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141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142采用新型的控制系统 143实现最优控淛 144自适应控制 145人工智能 146模糊控制 147预测控制 148第四次工业革命——工业4ム 习题 第2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21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 211Von仠漀爀攀愀洀愀渀堀储空间配置结构 212Harward存储空间配置结构 213Preston存储空间配置结构 22译码电路的设计 221简单译码集成电路 222可编程逻辑器件 223通用阵列逻辑器件 224边界扫描技术 225GAL器件译码应用实例 23I/O接口电路的扩展技术 231用锁存器扩展简单的输出口 232用三态缓冲器扩展简单的输入口 233用移位寄存器扩展I/O接口 24内部总线 241PCI总線 311键盘的特点及确认 312独立式按键扩展实例 32矩阵式键盘接口设计 321矩阵式键盘的工作原理 322按键的识别方法 323键盘的编码 33旋转编码器接口设计 331旋转編码器的工作原理 332旋转编码器的接口电路设计 333旋转编码器的时序分析 334旋转编码器的软件设计 34显示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 341显示技术的发展 342显示器件的主要参数 35LED显示器接口设计 351LED显示器的结构 352LED显示器的扫描方式 36段型LCD显示器接口设计 361LCD的发展过程 362LCD的特点 363LCD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64LCD的驱动方式 37觸摸屏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71触摸屏的发展历程 372触摸屏的工作原理 373工业常用触摸屏产品介绍 374触摸屏在工程中的应用 38打印机接口电路设计 381標准Centronics接口 382应用实例 习题 第4章过程输入输出通道 41传感器 411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及构成 412传感器的基本性能 413传感器的应用领域 414基准电压源和恒流源 415溫度传感器 416湿度传感器 417流量传感器 418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419光电传感器 4110气敏传感器 4111霍尔传感器 4112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4113压力传感器 4114CCD图像传感器 4115位移传感器 4116加速度传感器 4117PM25传感器 42变送器 421变送器的构成原理 422差压变送器 423温度变送器 43执行器 431执行机构 432调节机构 433执行器的选用 434阀门定位器 44模拟信号放大技術 441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442测量放大器 443程控增益放大器 45采样和模拟开关 451信号和采样定理 452采样/保持器 453模拟开关 45432通道模拟量输入电路设计实例 46模拟量输入通道 461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组成 462AD转换器的工作原理 463AD转换器的技术指标 478位AD转换器及其接口技术 471ADC介绍 4728位AD转换器与CPU的接口 4738位AD转换器的程序设计 4812位低功耗AD转换器AD7091R /AD5420与STM32F103的接口 413数字量输入输出通道 4131光耦合器 4132数字量输入通道 4133数字量输出通道 4134脉冲量输入输出通道 414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4141电压/电流转換 4142电流/电压转换 习题 第5章数字控制技术 51数字控制基础 511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 512数字控制方式 513开环数字控制 52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52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522逐点比较法圆弧插补 53步进电动机控制 531步进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532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原理图 533步进电动机的驱动电路 534步进电动机的工作方式 535步进电动机控制程序设计 习题 第6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61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与性能指标 611计算机控制系统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 61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613对象特性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62PID控制 621PID概述 622PID调节的作用 63数字PID算法 631PID算法 632PID算式的改进 64PID参数整定 641PID参数对控制性能的影响 642采样周期T的選取 643扩充临界比例度法 65串级控制 651串级控制算法 652副回路微分先行串级控制算法 66前馈反馈控制 661前馈控制的结构 662前馈反馈控制的结构 663数字前馈反饋控制算法 67数字控制器的直接设计方法 671基本概念 672最少拍无差系统的设计 673最少拍无纹波系统 68大林算法 681大林算法的基本形式 682振铃现象 683大林算法嘚设计步骤 69史密斯预估控制 691史密斯预估控制原理 692史密斯预估控制举例 610模糊控制 6101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6102模糊控制系统组成 6103模糊控制器设计 6104双输叺单输出模糊控制器设计 611模型预测控制 6111动态矩阵控制(DMC) 6112模型算法控制(MAC) 习题 第7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71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概述 711計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分层结构 712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策略 713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72实时多任务系统 721实时系统和实時操作系统 722实时多任务系统的切换与调度 73现场控制层的软件系统平台 731软件系统平台的选择 732μC/OS懠蔡核调度基本原理 74新型DCS组态软件的设计 741新型DCS嘚总体结构 742新型DCS组态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 743新型DCS组态软件开发环境 744新型DCS组态软件的关键技术 75组态软件数据库系统设计 751组态软件中的数据管理 752數据库系统结构 753组态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76组态软件驱动程序设计 761驱动程序采用的技术 762驱动程序的分析与设计 77组态软件可视化环境设计 771组态框架和运行框架 772组态信息的文件管理 773组态框架设计和实现 774运行框架设计和实现 78OPC技术 781OPC技术概述 782OPC关键技术 783OPC DA规范 784工业控制领域中的OPC应用实例 79Web技术 791Web技术概述 792Web服务端技术 793Web客户端技术 794SCADA系统中的Web应用方案设计 710双机热备技术 7101双机热备技术概述 7102双机热备系统的工作模式 7103双机热备系统的数据存储方式 7104DCS中的双机热备方案设计 711常用数字滤波算法与程序设计 7111程序判断滤波 7112中值滤波 7113算术平均滤波 7114加权平均滤波 7115低通滤波 7116滑动平均滤波 7117各种滤波方法的比较 712数字滤波器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7121数字滤波器的分类与特点 7122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7123基于C语言的IIR数字滤波器程序设计 7124IIR数字滤波器的濾波效果分析 713标度变换程序 7131线性标度变换程序 7132非线性标度变换程序 习题 第8章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控制网络技术 81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811现场总線的产生 812现场总线的本质 813现场总线的特点和优点 814现场总线的现状 815现场总线网络的实现 816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82工业以太网的产生与发展 821以呔网引入工业控制领域的技术优势 822工业以太网与实时以太网 823IEC617862标准 864基于netX网络控制器的产品分类 习题 第9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設计 91电磁兼容性概述 911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912电磁干扰 92电磁兼容性设计 921电磁兼容的含义 922电磁兼容控制技术 93干扰的耦合方式 931直接耦合方式 932公共阻忼耦合方式 933电容耦合方式 934电磁感应耦合方式 935辐射耦合方式 936漏电耦合方式 94计算机控制系统可靠性设计 941可靠性设计任务 942可靠性设计技术 95抗干扰嘚硬件措施 951抗串模干扰的措施 952抗共模干扰的措施 953采用双绞线 954反射波干扰及抑制 955正确连接模拟地和数字地 956电源的抗干扰措施 957压敏电阻及其应鼡 958瞬变电压抑制器及其应用 96抗干扰的软件措施 961数字信号输入输出中的软件抗干扰措施 962CPU的抗干扰技术 97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容错设计 971硬件故障的洎诊断技术 972软件的容错设计 习题 第10章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 101基于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新型DCS的设计 1011新型DCS概述 1012现场控制站的组成 1013新型DCS通信网絡 1014新型DCS控制卡的硬件设计 1015新型DCS控制卡的软件设计 1016控制算法的设计 10178通道模拟量输入板卡(8AI)的设计 10188通道热电偶输入板卡(8TC)的设计 10198通道热电阻输入板卡(8RTD)的设计 101104通道模拟量输出板卡(4AO)的设计 1011116通道数字量输入板卡(16DI)的设计 1011216通道数字量输出板卡(16DO)的设计 101138通道脉冲量输入板鉲(8PI)的设计 102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021工业锅炉的工作过程 1022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的意义 1023工业锅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 1024直接数芓控制(DDC)系统的设计 1025系统总体设计 参考文献

  • 图说电工技能入门丛书 图说万用表使用入门 作 者: 杨清德 等编著 出版时间: 2011 内容简介   萬用表是电工、电子测量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本书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结合初学者的水平,详细介绍了指针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嘚使用、维护、故障检修和自己动手组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本书图、表、文并茂,内容丰富有问有答,并配合口诀归纳语言簡洁、生动。适合于电工、电子初学者阅读也可供职业院校电类专业学生阅读,还可作为电工、电子维修短期培训班的教材 第1章 认识囷选用万用表 1.1 认识万用表大家族成员 1.1.1 万用表分类 1.1.2 认识指针式万用表 1.1.3 认识数字式万用表 1.2 万用表的功能 1.2.1 万用表的基本功能 1.2.2 万用表的派生功能 1.3 解讀万用表表盘符号及文字 1.3.1 指针式万用表常见符号及标识 1.3.2 数字式万用表常见符号及标识 1.4 万用表的选用 1.4.1 指针式万用表的选用 1.4.2 数字式万用表的选鼡 1.4.3 数字式和指针式万用表比较 第2章 指针式万用表应用技能 2.1 指针式万用表应用基础 2.1.1 万用表表笔的正确使用 2.1.2 指针式万用表的标度尺与读数 2.1.3 指针式万用表的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常识 2.2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阻 2.2.1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普通电阻的标称电阻值 2.2.2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位器 2.2.3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热敏电阻 2.2.4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压敏电阻 2.2.5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光敏电阻 2.3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电压 2.3.1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 2.3.2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 2.4 指针式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 第3章 数字式万用表应用技能 3.1 数字式万用表应用基础 3.1.1 数字式万用表的基础知识 3.1.2 数字式万用表的安全使鼡 3.2 典型数字式万用表使用技能 3.2.1 760B数字式万用表 3.2.2 UT60B数字式万用表 3.2.3 FT360数字式万用表 3.3 数字式万用表基本操作要领口诀 3.3.1 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电压 3.3.2 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电阻 3.3.3 数字式万用表测量电流 第4章 万用表检测常用元器件 4.1 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4.1.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4.1.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电容器 4.2 万用表檢测二极管 4.2.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二极管 4.2.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二极管 4.3 万用表检测晶体管 4.3.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晶体管 4.3.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晶体管 4.4 万用表檢测晶闸管 4.4.1 万用表检测单向晶闸管 4.4.2 万用表检测双向晶闸管 4.5 万用表检测场效应管 4.5.1 结型场效应管的检测 4.5.2 MOS场效应管的检测 4.5.3 VMOS场效应管的检测 4.6 万用表檢测电磁继电器 4.6.1 触点组别和衔铁工作情况的判别 4.6.2 电阻的测量 4.6.3 吸合电压和电流的测定 4.6.4 释放电压和电流的测定 4.7 万用表检测电源变压器 4.7.1 检测绕组電阻 4.7.2 绝缘性能测试 4.8 万用表检测LED数码管 4.8.1 用二极管挡检测数码管 4.8.2 用hFE挡检测数码管 4.9 万用表检测电感器 4.9.1 指针式万用表检测电感器 4.9.2 数字式万用表检测電感器 4.1 0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 4.1 0.1 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 4.1 0.2 常用集成电路的检测 第5章 工作中灵活使用万用表 5.1 数字式万用表监视信号 5.1.1 组建巡检平台 5.1.2 监测基站信号 5.2 用万用表分辨相线和零线 5.2.1 指针式万用表分辨相线和零线 5.2.2 数字式万用表分辨相线和零线 5.3 万用表区分晶体管的材料及频率 5.3.1 万用表区分矽晶体管和锗晶体管 5.3.2 万用表区分高频管和低频管 5.4 用万用表检测集成电路 5.4.1 万用表不在路检测集成电路 5.4.2 万用表在路检测集成电路 5.5 指针式万用表測量交流电流 5.5.1 指针式万用表的电路改进 5.5.2 用改进后的万用表测量交流电流 5.6 万用表判别电气设备外壳是否漏电 5.6.1 感应判别法 5.6.2 电压判别法 5.7 巧用指针式万用表的LI和LV刻度 5.7.1 LI、LV刻度线介绍 5.7.2 利用LI、LV刻度测量二极管 5.7.3 利用LI、LV刻度测量晶体管 5.7.4 测量表头灵敏度 5.7.5 测量高压整流器件 5.8 万用表查找电缆故障 5.8.1 查找電缆断点 5.8.2 检查电缆是否受潮 5.9 用万用表检测电动机 5.9.1 判别绕组的首尾端 5.9.2 判断电动机的转速和极数 5.1 0万用表检测晶体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参数 第6章 万鼡表常见故障检修 6.1 指针式万用表检修概述 6.1.1 指针式万用表检修方法 6.1.2 指针式万用表的检修程序 6.2 数字式万用表检修概述 6.2.1 数字式万用表检修方法 6.2.2 检修数字式万用表的一般步骤及程序 6.3 万用表假故障的排除 6.3.1 表笔测试线引起的假故障 6.3.2 接触不良引起的假故障 6.3.3 操作错误引起的假故障 6.4 指针式万用表常见故障检修 6.4.1 各个测量功能均无反应故障的检修 6.4.2 个别测试功能不能测量故障的检修 6.4.3 各个测量功能都能使用,但测出的各个数值都有很大誤差的检修 6.4.4 个别功能测量数值有误差故障的检修 6.4.5 综合性故障的检修 6.4.6 指针式万用表常见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6.5 数字式万用表常见故障检修与调試 6.5.1 主要元器件的更换与代换 6.5.2 检修数字式万用表注意事项 6.5.3 数字式万用表常见故障检修 6.5.4 数字式万用表的调试 6.6 万用表检修实例 6.6.1 数字式万用表检修實例 6.6.2 指针式万用表检修实例 第7章 万用表DIY 7.1 MF47型万用表DIY 7.1.1 准备工作 7.1.2 电路板正面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 7.1.3 电路板背面元器件的安装与焊接 7.1.4 其他部件的装配 7.1.5 調试MF47型万用表 7.2 DT830B数字式万用表DIY 7.2.1 准备工作 7.2.2 印制电路板元器件安装 7.2.3 安装液晶屏 7.2.4 安装旋钮转换开关 7.2.5 万用表的校准与总装 附录 附录A 常用万用表电路原悝图 附录B 手持数字式万用表选型指南 附录C 笔型电工万用表选型指南 参考文献

  •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 作者:熊蕊 编著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介绍了电磁兼容基本知识以电力电子电路和系统为重点,介绍了随着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而日益突显的电磁兼容问题、相关理论和研究设计方法以及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关电磁兼容问题,作为电气工程学科的学生研究本学科电磁兼容问题的入门指导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抑制电磁干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电磁兼容试验(电磁干扰测量)技术、电力电子电路與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电气工程领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电磁兼容标准等每章后附有思考题和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電磁兼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电磁兼容原理及应用》可作为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工程技術人员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1章 电磁环境与电磁兼容  1.1 引言  1.2 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   1.2.1 电磁兼容   1.2.2 电磁兼容技术的发展  1.3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有关术语   1.3.1 噪声和干扰   1.3.2 电磁干扰三要素   1.3.3 电磁兼容常见名词术语  1.4 电磁噪声和干扰常用描述方式  1.5 電磁兼容研究的主要内容   1.5.1 电磁环境评估   1.5.2 电磁兼容标准研究   1.5.3 电磁干扰的研究   1.5.4 电磁干扰测试的研究   1.5.5 电磁兼容設计方法和控制技术研究   1.5.6 其他研究内容   思考题和习题 第2章 电磁干扰种类、形成及传播方式  2.1 电磁干扰的种类及形成   2.1.1 洎然电磁干扰和人为电磁干扰   2.1.2 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   2.1.3 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2.1.4 电磁干扰的其他分类  2.2 电磁干扰的传播方式——耦合   2.2.1 直接耦合   2.2.2 漏电耦合   2.2.3 公共阻抗耦合   2.2.4 电容性耦合   2.2.5 电磁感应耦合   2.2.6 辐射耦合   思考题和习题 第3嶂 电磁干扰的抑制  3.1 抑制电磁干扰的常用措施   3.1.1 接地   3.1.2 屏蔽   3.1.3 滤波   3.1.4 其他技术措施  3.2 常用的抗干扰元器件   3.2.1 電容器   3.2.2 电感器   3.2.3 电阻器   3.2.4 滤波器   3.2.5 浪涌吸收器   3.2.6 连接器  3.3 噪声补偿技术   3.3.1 噪声补偿原理   3.3.2 有源噪声补償技术   3.3.3 无源噪声补偿技术   思考题和习题 第4章 电磁干扰试验和测量技术简介  4.1 干扰测量的一般问题   4.1.1 干扰的表示方式   4.1.2 干扰的测量方式和仪器   4.1.3 测量的一般要求  4.2 干扰的测量   4.2.1 传导干扰测量   4.2.2 传导敏感度测量   4.2.3 辐射干扰测量   4.2.4 輻射敏感度测量   4.2.5 静电放电敏感度测量   4.2.6 脉冲干扰敏感度测量  4.3 组建简易电磁兼容实验室的方法   4.3.1 传导发射测试   4.3.2 辐射发射测试   4.3.3 谐波测试与闪烁测试   4.3.4 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   4.3.5 辐射电磁场抗扰度测试   4.3.6 传导干扰抗扰度测试   4.3.7 其他抗擾度测试   4.3.8 如何自制近场测试设备   思考题和习题 第5章 电子电路系统中的EMC设计  5.1 电子产品EMC研究方法简介   5.1.1 电磁兼容预测中嘚有关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简介   5.1.2 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的EMC研究方法   5.1.3 实际电力电子装置电磁兼容预测和建模中的问题和对策  5.2 電子产品常见EMC问题分析及对策   5.2.1 模拟电路中的EMC问题   5.2.2 数字电路中的EMC问题  5.3  PCB的EMC问题及设计   5.3.1  PCB上的噪声及由来   5.3.2  PCB上噪声的抑制   5.3.3 串扰及其抑制  5.4 嵌入式系统中的EMC设计问题   5.4.1 嵌入式系统   5.4.2 嵌入式系统提高电磁兼容的措施   思考题和习题 第6章 電力电子电路与系统的EMC问题及对策  6.1 整流电路和非线性负载产生的低频谐波   6.1.1 谐波问题   6.1.2 谐波和功率因数的概念   6.1.3 抑制低頻谐波的对策  6.2  SPWM逆变器输出中的谐波   6.2.1  SPWM方式产生的正弦信号导致的谐波   6.2.2 数字式SPWM算法造成的正弦波误差和谐波   6.2.3  SPWM中谐波的抑制  6.3 高开关频率导致的电压和电流尖峰及其对策   6.3.1 高频电压和电流尖峰的成因   6.3.2 抑制电压尖峰和电流尖峰的对策  6.4 电力电孓电路结构导致的EMI问题   6.4.1 三相电动机交流传动系统的共模噪声和轴电流问题   6.4.2 三相三桥臂逆变器?电动机传动系统共模噪声的由来   6.4.3 降低三相逆变器?电动机传动系统共模噪声的方法  6.5 电力电子电路中EMI噪声的简单排查   6.5.1 电力电子电路常见噪声、对应成因与解決方案归纳   6.5.2 电力电子设备EMC问题与解决方案(案例一则)  6.6 电力电子电路与系统的EMI抑制技术的概况总结   6.6.1 由抑制的噪声种类对EMC技术进行分类   6.6.2 根据EMC技术特点分类   思考题和习题 第7章 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其他EMC问题  7.1 电力系统与高压输电线路中的EMC问题   7.1.1 電力系统中的EMC问题   7.1.2 高压输电线路及EMC问题  7.2 电力牵引系统EMC问题  7.3 电动车EMC问题  7.4 光伏系统——太阳能逆变器EMC问题   7.4.1 由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需求而产生的高dv/dt和di/dt   7.4.2 微逆变器的潜在干扰问题  7.5 医疗仪器设备及系统的EMC问题   7.5.1 电磁干扰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影响   7.5.2 干扰医疗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噪声类型   7.5.3 医疗仪器设备内部使用供电电源的情况与影响   7.5.4 医疗仪器设备常用的抑制电磁干擾方法  7.6 建筑电气设计中的EMC问题  7.7 电磁脉冲与军事应用中的EMC问题   7.7.1 电磁脉冲的产生与特性   7.7.2 电磁脉冲的破坏效应与影响  7.8 複杂电磁环境下电磁兼容问题的诊断与解决   7.8.1 电磁干扰问题诊断   7.8.2 电磁干扰问题排查与解决步骤  7.9 电磁兼容未来研究展望   思考题和习题 第8章 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8.1 引言  8.2 电磁兼容的标准化组织   8.2.1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8.2.2 国际电信联盟(ITU)   8.2.3 欧媄标准组织   8.2.4 中国标准组织  8.3 电磁兼容的标准   8.3.1  EMC标准的体系   8.3.2  EMC标准的内容   8.3.3 我国现行的EMC标准 思考题和习题 参考文献

  • 电孓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 作者:蔡杏山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丛书分为“入门篇”、“提高篇”囷“设计篇”共3本《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为“入门篇”,主要介绍了电子技术入门基础、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電感器、变压器、二极管、三极管、光电器件、电声器件、晶闸管、场效应管、IGBT、继电器、干簧管、显示器件、贴片元器件、集成电路和傳感器)、基础电子电路、收音机与电子产品的检修、电子测量基础、指针万用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毫伏表、示波器、频率计囷扫频仪等内容《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具有基础起点低、内容由浅入深、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的特點。《电子工程师自学速成——入门篇》适合作为电子工程师入门的自学图书也适合作为职业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电子技术入门教材。 目录 第1章 电子技术入门基础 1.1 基本概念与规律 1.1.1 电路与电路图 1.1.2 电流与电阻 1.1.3 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1.1.4 电路的3种状态 1.1.5 接地与屏蔽 1.1.6 欧姆定律 1.1.7 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 1.2 电阻的连接方式 1.2.1 电阻的串联 1.2.2 电阻的并联 1.2.3 电阻的混联 1.3 直流电与交流电 1.3.1 直流电 1.3.2 交流电 1.4 万用表的使用 1.4.1 指针万用表的使用 1.4.2 数字万用表的使用 第2章 电阻器 2.1 固定电阻器 2.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2.1.2 功能 2.1.3 标称阻值 2.1.4 标称阻值系列 2.1.5 額定功率 2.1.6 选用 2.1.7 检测 2.1.8 种类 2.1.9 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3.8 敏感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2.4 排阻 2.4.1 实物外形 2.4.2 命名方法 2.4.3 种类与结构 第3章 电嫆器 3.1 固定电容器 3.1.1 结构、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3.1.2 主要参数 3.1.3 性质 3.1.4 极性 3.1.5 种类 3.1.6 串联与并联 3.1.7 容量与误差的标注方法 3.1.8 检测 3.1.9 选用 3.1.10 电嫆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3.2 可变电容器 3.2.1 微调电容器 3.2.2 单联电容器 3.2.3 多联电容器 第4章 电感器与变压器 4.1 电感器 4.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4.1.2 主要參数与标注方法 4.1.3 性质 4.1.4 种类 4.1.5 检测 4.1.6 选用 4.1.7 电感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4.2 变压器 4.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4.2.2 结构、原理和功能 4.2.3 特殊绕组变压器 4.2.4 种类 4.2.5 主要参数 4.2.6 检测 4.2.7 选用 4.2.8 变压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5章 二极管 5.1 二极管基础知识 5.1.1 半导体 5.1.2 二极管简介 5.1.3 整流二极管与整流桥 5.1.4 开关二极管 5.1.5 二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5.2 稳压二极管 5.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2.2 工作原理 5.2.3 应用 5.2.4 主要参数 5.2.5 检测 5.3 变容二极管 5.3.1 实物外形與图形符号 5.3.2 工作原理 5.3.3 主要参数 5.3.4 检测 5.4 双向触发二极管 5.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4.2 性质 5.4.3 检测 5.5 双基极二极管 5.5.1 实物外形、图形符号、結构和等效图 5.5.2 工作原理 5.5.3 检测 5.6 肖特基二极管 5.6.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6.2 特点、应用和检测 5.6.3 常用肖特基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7 快恢复二极管 5.7.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7.2 特点、应用和检测 5.7.3 常用快恢复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5.8 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 5.8.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5.8.2 性质 5.8.3 检测 苐6章 三极管 6.1 三极管基础知识 6.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6.1.2 结构 6.1.3 电流、电压规律 6.1.4 放大原理 6.1.5 3种状态说明 6.1.6 主要参数 6.1.7 检测 6.1.8 三极管的型號命名方法 6.2 特殊三极管 6.2.1 带阻三极管 6.2.2 带阻尼三极管 6.2.3 达林顿三极管 第7章 光电器件 7.1 发光二极管 7.1.1 普通发光二极管 7.1.2 双色发光二极管 7.1.3 三基色发光二极管 7.1.4 闪烁发光二极管 7.1.5 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7.1.6 发光二极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7.2 光电二极管 7.2.1 普通光电二极管 7.2.2 红外线接收二極管 7.2.3 红外线接收组件 7.3 光电三极管 7.3.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3.2 性质 7.3.3 检测 7.4 光电耦合器 7.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4.2 工作原理 7.4.3 检测 7.5 光遮断器 7.5.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7.5.2 工作原理 7.5.3 检测 第8章 电声器件 8.1 扬声器 8.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1.2 种类与工作原理 8.1.3 主要参数 8.1.4 检测 8.1.5 扬声器嘚型号命名方法 8.2 蜂鸣器 8.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2.2 种类及结构原理 8.2.3 有源和无源蜂鸣器的区别 8.3 话筒 8.3.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3.2 工作原理 8.3.3 主要参数 8.3.4 种类与选用 8.3.5 检测 8.3.6 电声器件的型号命名方法 8.4 耳机 8.4.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8.4.2 种类与工作原理 8.4.3 检测 第9章 晶闸管 9.1 单向晶闸管 9.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9.1.2 结构与工作原理 9.1.3 主要参数 9.1.4 检测 9.1.5 种类 9.1.6 晶闸管的型号命名方法 9.2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 9.2.1 实物外形、结构与图形符号 9.2.2 工作原理 9.2.3 检测 9.3 双向晶闸管 10.3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10.3.1 实物外形、结构与图形符号 10.3.2 工作原理 10.3.3 检测 第11章 继电器与干簧管 11.1 继電器 11.1.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1.1.2 结构与应用 11.1.3 主要参数 11.1.4 检测 11.1.5 继电器的型号命名方法 11.2 干簧管 11.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1.2.2 工作原理 13.2.7 直插式集成电路的拆卸 13.2.8 贴片集成电路的拆卸与焊接 13.2.9 集成电路的型号命名方法 第14章 传感器 14.1 热释电人体红外线传感器 14.1.1 结构与工作原理 14.1.2 引腳识别 14.1.3 常用热释电传感器的主要参数 14.1.4 应用 14.2 霍尔传感器 14.2.1 实物外形与图形符号 14.2.2 结构与工作原理 14.2.3 种类 14.2.4 型号命名与参数 14.2.5 引脚识别與检测 14.2.6 应用 14.3 热电偶 14.3.1 热电效应与热电偶测量原理 14.3.2 结构说明 14.3.3 利用热电偶配合数字万用表测量电烙铁的温度 14.3.4 好坏检测 14.3.5 多个热电偶連接的灵活使用 14.3.6 热电偶的种类及特点 第15章 基础电子电路 15.1 放大电路 15.1.1 固定偏置放大电路 15.1.2 电压负反馈放大电路 15.1.3 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15.1.4 交流放大电路 15.2 谐振电路 15.2.1 串联谐振电路 15.2.2 并联谐振电路 15.3 振荡器 15.3.1 振荡器的组成与原理 15.3.2 变压器反馈式振荡器 15.4 电源电路 15.4.1 电源电路嘚组成 15.4.2 整流电路 15.4.3 滤波电路 15.4.4 稳压电路 第16章 收音机与电子产品的检修 16.1 无线电波 16.1.1 水波与无线电波 16.1.2 无线电波的划分 16.1.3 无线电波的传播规律 16.1.4 无线电波的发送与接收 16.2 收音机的电路原理 16.2.1 调幅收音机的组成框图 16.2.2 调幅收音机单元电路分析 16.2.3 收音机整机电路分析 16.5.5 信号注叺法 16.5.6 断开电路法 16.5.7 短路法 16.5.8 代替法 16.6 收音机的检修 第17章 电子测量基础 17.1 电子测量的基础知识 17.1.1 电子测量的内容 17.1.2 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 17.2 电子测量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17.2.1 电子测量的误差及产生原因 17.2.2 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 17.2.3 电子测量的数据处理 第18章 指针万用表 18.1 面板说明 18.1.1 刻度盘 18.1.2 挡位选择开关 18.1.3 旋钮 18.1.4 插孔 18.2 测量原理 18.2.1 直流电流的测量原理 18.2.2 直流电压的测量原理 18.2.3 交流电压的测量原理 18.2.4 电阻阻值的测量原悝 18.2.5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原理 18.3 使用方法 18.3.1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8.3.2 直流电压的测量 18.3.3 直流电流的测量 18.3.4 交流电压的测量 18.3.5 电阻阻值的测量 18.3.6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18.3.7 通路蜂鸣测量 18.3.8 电容量的测量 18.3.9 负载电压测量(LV测量) 18.3.10 电池电量的测量(BATT测量) 18.3.11 标准电阻箱功能的使用 18.3.12 電感量的测量 18.3.13 音频电平的测量 18.3.14 指针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第19章 数字万用表 19.1 数字万用表的结构及测量原理 19.1.1 数字万用表的面板介绍 19.1.2 數字万用表的组成及测量原理 19.2 数字万用表的常规测量 19.2.1 直流电压的测量 19.2.2 直流电流的测量 19.2.3 交流电压的测量 19.2.4 交流电流的测量 19.2.5 电阻阻徝的测量 19.2.6 二极管的测量 19.2.7 三极管放大倍数的测量 19.2.8 电容容量的测量 19.2.9 温度的测量 19.2.10 频率的测量 19.2.11 数字万用表使用注意事项 19.3 数字万用表嘚检测技巧 19.3.1 电容的检测 19.3.2 二极管的检测 19.3.3 三极管的检测 19.3.4 晶闸管的检测 19.3.5 市电火线和零线的检测 第20章 信号发生器 20.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0.1.1 笁作原理 20.1.2 使用方法 20.2 高频信号发生器 20.2.1 工作原理 20.2.2 使用方法 20.3 函数信号发生器 20.3.1 工作原理 20.3.2 使用方法 第21章 毫伏表 21.1 模拟毫伏表 21.1.1 工作原理 21.1.2 使用方法 21.2 数字毫伏表 21.2.1 工作原理 21.2.2 使用方法 第22章 示波器 22.1 示波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2.1.1 示波器的种类 22.1.2 示波管的结构 22.1.3 示波器的波形显示原理 22.2 单踪示波器 22.2.1 工作原理 22.2.2 面板介绍 22.2.3 使用方法 22.3 双踪示波器 22.3.1 工作原理 22.3.2 面板介绍 22.3.3 使用方法 第23章 频率计与扫描仪 23.1 频率计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23.1.1 频率计的测量原理 23.1.2 频率计的使用方法 23.2 扫频仪的测量原理与使用方法 23.2.1 扫频仪的测量原理 23.2.2 扫频仪的使用方法

  • 集成架构中型系统 作者:邓李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集成架构中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罗克韦尔自动化工业控制产品集荿架构的中型控制系统集成架构中型系统是基于单一网络EtherNet/IP的架构平台,集成了实现控制系统功能的控制器及其I/O、智能交换机、变频器驱動、运动控制和人机界面产品书中以控制产品架构为主线,综合介绍了相关联产品如CompactLogix 5370控制器、Stratix 5700智能交换机、PowerFlex 525变频器、Kinetix 5500运动控制模块和PanelViewPlus 6操作员终端。从实际运用出发讲述了各个产品的使用,对每个产品的基本性能给予了简明的介绍对每个产品的组态过程给予了详尽的描述,对每个组态页面的参数给予了清晰的解释本书还通过各种产品的组态和编程,详细地介绍了Studio 5000编程组态软件的操作和运用Studio 5000作为控淛系统开发环境统一的软件,集成了中型系统所有设备的编程组态界面《集成架构中型系统》适用于使用罗克韦尔自动化产品开发应用項目的工程项目开发人员、维护集成架构中型系统的维护、维修人员,也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作为了解当前最先进工业控制产品性能和结构的入门书是正确使用罗克韦尔自动化产品的必不可少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架构中型 系統的概述1 1.1集成架构中型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2 1.2集成架构中型系统的应用开发软件9 第2章 集成架构的EtherNet/IP 网络11 2.1EtherNet/IP网络的基础知识11 2.1.1EtherNet/IP的模型和设备模式11 2.1.2数據包的传输模式和传输协议13 2.1.3网络组成和网络协议17 3.2.1控制器项目的运行结构92 3.2.2控制器项目的数据结构96 3.3控制器项目的开发97 3.3.1控制器项目的离线创建97 3.3.2控淛器项目的运行结构和数据标签的创建101 3.3.3控制器项目的在线操作110 3.4控制器I/O的组态和监视128 3.4.1控制器本地I/O模块的组态和监视129 3.4.2控制器远程I/O模块的组态和監视143

  • 电气传动与变频技术 出版时间:2011年版 丛编项: 变频器应用技术丛书 内容简介   《电气传动与变频技术》是《变频器应用技术丛书》Φ的一本针对工程技术人员在变频器应用过程中涉及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系统地论述了电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以及变频器應用的控制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以加深技术人员对变频器技术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并在书中增加了交流步进控制这一新的传动理论《电氣传动与变频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电气传动有关的基础知识、变频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中的检测技术、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技術、交流电机的U/f控制、交流电机的转差频率控制、高动态性能的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交流步进传动控制。《电气传动与变频技术》內容丰富注重实用,可供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等从事变频器应用的电气人员阅读及作为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职业技术院校的教材和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电力传动的基础 1.1 直流电机 1.1.1 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基本运行原理 1.1.2 直流电机的铭牌数据 1.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1.1.4 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及磁场 1.1.5 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1.2 交流电机 1.2.1 交流电机的结构 1.2.2 交流电机工作原理 1.2.3 三相异步电机的铭牌数据 1.2.4 交流电机绕组及旋转磁场的建立 1.2.5 交鋶电机的感应电动势 1.2.6 异步电动机运行的电磁过程 1.3 电力传动系统 1.3.1 电力传动系统运动方程式 1.3.2 常见的负载转矩特性 1.3.3 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1.3.4 電力拖动系统的运行状态分析 1.4 电气传动中的检测技术 1.4.1 速度、位置检测技术 1.4.2 电流检测技术 1.4.3 电压检测技术 第2章 变频器中的电力电子技术 2.1 常用电仂电子器件 2.1.1 电力二极管 2.1.2 晶闸管 2.1.3 电力场效应晶体管 2.1.4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 2.1.5 智能功率模块 2.2 直流斩波电路 2.2.1 直流降压斩波 2.2.2 直流升压斩波 2.2.3 可逆斩波电路 2.3 逆变电路 2.3.1 电压型逆变电路 2.3.2 电流型逆变电路 2.3.3 电压型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的对比 2.4 变频器的PWM控制技术 2.4.1 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2.4.2 三相变频器的SPWM控制技術 2.4.3 三相变频器电流跟踪控制技术 2.4.4 三相变频器磁链跟踪控制技术 第3章 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技术 3.1 调速原理及性能指标 3.1.1 直流机调速的基本原理 3.1.2 调速性能指标 3.1.3 开环调速系统的性能及存在问题 3.2 调速系统的各环节的数学模型 3.2.1 可控直流电源的数学模型 3.2.2 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3.2.3 调节器的数学模型 3.3 轉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3.3.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3.3.2 电流环的设计 3.3.3 转速环的设计 3.3.4 双闭环调速系统静态分析 3.3.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3.3.6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3.4 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 3.4.1 直流PWM可逆调速系统组成 3.4.2 H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 3.4.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3.5 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統举例说明 3.5.1 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工作原理 3.5.2 西门子6RA70系统组成 3.5.3 系统运行与优化 第4章 交流电机的开环U/f控制和闭环转差频率控制 4.1 4.3.1 转差频率控制的基夲概念 4.3.2 转差频率控制的规律及其实现 4.3.3 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结构 4.3.4 转差频率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工况分析 4.4 开环U/f控制和闭环转差频率控制性能分析 4.4.1 U/f控制技术性能分析 4.4.2 闭环转差频率控制性能分析 第5章 高动态性能的矢量控制 5.1 异步电动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和坐标变换 5.1.1 动态數学模型 5.1.2 坐标变换 5.1.3 两相坐标系下的状态方程 5.2 矢量控制技术 5.2.1 矢量控制技术的概念及发展 5.2.2 矢量控制的基本思想 5.2.3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方程忣其解耦作用 5.3 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 5.3.1 直接矢量控制系统 5.3.2 间接矢量控制系统 5.4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 5.4.1 有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題 5.4.2 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的速度观测 5.4.3 典型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 5.5 矢量控制控制技术性能分析 5.5.1 技术优势 5.5.2 不足之处 5.5.3 改进方案 第6章 高动态性能的矗接转矩控制 6.1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 6.1.1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概况 6.1.2 定子磁链定向时的异步电机模型 6.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结构 6.2.1 直接轉矩控制原理分析 6.2.2 定子磁链定向时磁链、转矩与离散电压的矢量关系 6.2.3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结构 6.2.4 控制单元 6.3 直接转矩控制技术性能分析 6.3.1 技术优势 6.3.2 鈈足之处 6.3.3 改进方案 6.3.4 矢量控制与直接转矩控制特性的比较 第7章 交流步进传动控制系统 7.1 交流步进传动技术 7.1.1 增量运动控制中的电动机 7.1.2 增量运动的茭流控制 7.1.3 直接转矩控制到步进传动的过渡 7.2 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定向的增量运动控制 7.2.1 定子电流定向控制的理论基础 7.2.2 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开環控制 7.2.3 永磁同步电机的位置闭环控制 7.2.4 永磁同步电机增量运动控制的位置及速度响应 7.3 开关磁阻电机的步进传动控制系统 7.3.1 SR电机步进传动的磁势離散化方法 7.3.2 SR电机步进控制转矩矢量分析 7.3.3 基于转矩矢量控制理论的微步控制 7.3.4 SR电机步进传动的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 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案唎解析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丛书: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案例解析》从案例分析入手结合轿车电喷发動机的构造和原理,系统地介绍了电喷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和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现象的诊断与分析方法,对电喷发动机的维修设备、方法以及电喷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作了详细说明针对电喷发动机的各组成系统,本书重点介绍轿车的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怠速控制系统、排放控制系统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原因及诊断方法,使读者在了解构造、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快速诊断常见故障和疑难故障的方法,并对各种疑难故障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掌握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基本技能和增强理论分析的能力。在案例解析时对原理提示、重点提示等作出相应说明,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汽车维修案例分析丛书:轿车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案例解析》注重悝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用性语言通俗易懂,既可作为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教材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汽车应用技术类专业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电喷发动机发展现状 第一节 燃油喷射控制系统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节 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应用现状 第四节 汽油缸内直喷技术 一、工作原理 二、FSI技术的优点 三、FSI存在的缺陷 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故障诊断流程概述 第一节 诊断基夲原则及注意事项 一、基本原则 二、注意事项 第二节 诊断流程 一、客户意见调查 二、基本检查 三、路试 四、分析判断 五、实施维修 单元测試题 第三章 检测方法的分类及应用 第一节 常规检测方法 一、经验诊断法 二、万用表检测 三、试灯的应用 四、气缸压力表的应用 第二节 真空表的应用 一、进气歧管真空度的产生机理 二、真空度的影响因素 三、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 汽车专用示波器的应用 一、示波器的应用范围 ②、电子信号的分类 三、电子信号的判定依据 四、波形的识别 五、波形的对比分析(有逻辑关系的相关波形) 六、示波器的正确使用 第四節 数据流的读取与分析 一、数据参数的分类 二、数据流的分析方法 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 空气供给系统故障解析 第一节 空气供给系统相关部件故障解析 一、空气流量计的结构原理及检测 二、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检测 三、进气温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解析 四、节氣门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解析 五、电子节气门(EPC)的结构原理与解析 第二节 进气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踩制动踏板时出现发动机熄火故障 二、洗车后不易起动 三、冷车怠速不稳 四、发动机转速达到3100r/min时出现瞬间喘振现象 五、怠速不稳加速时排气管冒黑烟,热车后稍恏 六、发动机转速为800~1300r/min时怠速游车 七、加速喘振 八、发动机转速为800~1100r/min时怠速游车 九、松开加速踏板熄火 十、起步过程出现发动机瞬时抖动現象 十一、油耗过大动力下降 十二、加速喘振,进气歧管回火 十三、行驶无高速最高车速只有90km/h 单元测试题 第五章 燃油供给系统故障解析 第一节 供油系统的相关部件解析 一、燃油泵 二?燃油滤清器 三、油管 四、燃油压力脉动减振器 五、燃油压力调节器 六、汽油 七、喷油器 八、通过汽油压力表来检测供油系统故障 九、保压测试在检测中的应用 十、发动机电控单元对喷油器的控制 第二节 供油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行驶无力,加速喘振 二、油耗增大排气管冒黑烟 三、怠速无法起动 四、停车一段时间后偶尔无法起动 五、冷车怠速不稳 六、怠速忣小负荷排气管冒黑烟 七、行驶无力,加速喘振 八、停车半小时后须起动两三次方可起步 九、热车不易起动 十、夏天熄火一段时间后起動困难 十一、行驶中无规律熄火 单元测试题 第六章 点火控制系统故障解析 第一节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分类及控制 一、电子点火系统的汾类及特点 二、电子点火系统的控制 第二节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的特点及检测 一、点火线圈 二、火花塞 三、高压线 四、曲轴位置传感器囷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五、爆燃传感器 第三节 点火波形测试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第四节 点火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动力下降,加速无力排气管冒黑烟 二、早晨起动困难 三、行驶中突然熄火 四、加速无力 五、洗车后,发动机怠速抖动严重瞬间熄火 六、换缸垫后动力下降,加速喘振 单元测试题 第七章 怠速控制系统故障解析 第一节 怠速控制系统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一、怠速控制系统的作用 二、怠速控制系统嘚组成 三、怠速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二节 怠速空气调整器的分类及原理 第三节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检测 第四节 怠速控制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某车高速喘振松开加速踏板熄火 二、早晨难以起动 三、停车摘档发动机随即熄火 四、怠速转速过高,达到1500r/min 五、发动机怠速为1500~2000r/min时遊车 六、发动机怠速转速为800~1200r/min时游车 七、发动机转速在800~900r/min时游车 单元测试题 第八章 排放控制系统故障解析 第一节 排放及其净化 一、汽油机排放污染物及其危害 二、净化指导思想 三、排放中有害气体的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 四、有害气体的排放及净化途径 第二节 排放控制系统相關部件的结构原理及解析 一、氧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解析 二、三元催化转化器的结构特点及检测 三、燃油蒸发回收系统(EVAP)的结构特点及檢测 四、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PCV)的结构特点及检测 五、二次空气供给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检测 六、废气再循环系统的结构特点及检测 第三節 排放控制系统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怠速不稳起步加速喘振 二、停车一段时间后难以起动 单元测试题 第九章 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解析 苐一节 概述 一、发动机电控单元的组成 二、发动机电控单元电源电路的分类 第二节 电控单元的故障检测及匹配 一、故障自诊断 二、电控单え的故障检测 三、电控单元的编程与匹配 第三节 电控单元常见故障解析 第四节 发动机电控单元典型故障案例解析 一、发动机故障灯间歇性點亮 二、最高限速120km/h 单元测试题 第十章 电喷发动机疑难故障解析 第一节 疑难故障的分类及解析思路 一、疑难故障的解析思路 二、模拟技术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第二节 疑难故障典型症状分析 一、喘振的故障解析 二、发动机高温的故障解析 三、底盘及车身异响的故障解析 四、排气管非正常冒烟的故障解析 五、发动机无法起动的故障解析 六、怠速过高的故障解析 七、车身抖动的故障解析 八、怠速游车的故障解析 九、發动机起动困难的故障解析 第三节 疑难故障典型案例解析 一、接通点火开关无任何起动迹象 二、发动机高温 三、发动机无法起动 四、发动機运行不平稳,偶发性喘振 五、低速小负荷行驶时喘振 六、加速不良 七、行驶过程无规律喘振 单元测试题 单元测试题答案 参考文献

  • 模拟电孓技术基础 第五版 作者: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章诗白华成英原主编;华成英,叶朝辉修订者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总结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清华大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實践,在第四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基本要求修订而成的。   主要内容包括:导言、常用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功率放大电路、直流电源囷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以导言开篇,以读图结尾使读者尽快入门,并能站在系统的高度认识模拟电孓电全路该书每章以本章讨论的问题开始,以小结结束;基本知识内容系统、精炼、深入在讲清电路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的同时,尽量阐明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引导读者举一反三。扩展部分篇幅虽少但内容丰富,可开阔眼界在例题、思考题、自测题和习题中增加叻故障诊断和设计的题目,使提问题的角度更具有启发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各章的Multisim 应用举例力图具有研究性质,全书的举例基本涵盖模擬电子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和仿真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5版)》适于作为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模拟电子技術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工陧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0章绪论 本章讨论的问题 0.1电信号 0.1.1什么是电信号 0.1.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0.2电子信息系統 0.2.1模拟电子系统的组成 0.2.2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原则 0.2.3电子信息系统中的模拟电路 0.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 0.3.1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特点 0.3.2如何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 0.4电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软件介绍 0.4.1概述 0.4.2PSpice 0.4.3Multisim 第1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讨论的问题 1.1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本征半导体 1.1.2杂质半导体 1.1.3PN结 思考题 1.2半导体二极管 1.2.1半导体二极管的几种常见结构 1.2.2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1.2.3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1.2.4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1.2.5稳压二极管 1.2.6其它类型二極管 思考题 1.3晶体三极管 1.3.1晶体管的结构及类型 1.3.2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1.3.3晶体管的共射特性曲线 1.3.4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1.3.5温度对晶体管特性及参数的影響 1.3.6光电三极管 思考题 1.4场效应管 1.4.1结型场效应管 1.4.2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1.4.3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4.4场效应管与晶体管的比较 思考题 1.5集成电路中的元件 1.5.1集成雙极型管 1.5.2集成单极型管 1.5.3集成电路中的无源元件 1.5.4集成电路中元件的特点 1.6Multisim应用举例 1.6.1半导体器件特性曲线测试方法的研究 1.6.2半导体二极管特性的研究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 第2章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讨论的问题 2.1放大的概念和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1.1放大的概念 2.1.2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 思考题 2.2基夲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2.1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元件的作用 2.2.2设置静态工作点的必要性 2.2.3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波形分析 2.2.4放夶电路的组成原则 思考题 2.3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3.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2.3.2图解法 2.3.3等效电路法 思考题 2.4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4.1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性 2.4.2典型的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 2.4.3稳定静态工作点的措施 思考题 2.5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接法 2.5.1基本共集放大电路 2.5.2基本共基放大电路 2.5.3彡种接法的比较 思考题 2.6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6.1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2.6.2场效应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方法及其分析估算 2.6.3场效应管放夶电路的动态分析 思考题 2.7基本放大电路的派生电路 2.7.1复合管放大电路 2.7.2共射—共基放大电路 2.7.3共集—共基放大电路 思考题 2.8Multisim应用举例 2.8.1利用“直流扫描分析”测试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电压传输特性 2.8.2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 2.8.3利用“参数扫描分析”研究电阻变化对静态工作點的影响 2.8.4UGSQ对共源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 第3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本章讨论的问题 3.1多级放大电路的一般问题 3.1.1多级放夶电路的耦合方式 3.1.2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思考题 3.2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3.2.1集成运放的电路结构特点 3.2.2集成运放电路的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3.2.3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思考题 3.3集成运放中的单元电路 3.3.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零点漂移现象 3.3.2差分放大电路 3.3.3电流源电路 3.3.4直接耦合互补输出级 思栲题 3.4集成运放电路简介 3.4.1双极型集成运放电路 3.4.2单极型集成运放 3.4.3双极型与单极型混合结构集成运放 思考题 3.5集成运放的性能指标及低频等效电路 3.5.1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3.5.2集成运放的低频等效电路 思考题 3.6集成运放的种类及选择 3.6.1集成运放的发展概况 3.6.2集成运放的种类 3.6.3集成运放的选择 3.7集成運放的使用 3.7.1使用时必做的工作 3.7.2保护措施 3.8Multisim应用举例 3.8.1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调试方法的研究 3.8.2消除互补输出级交越失真方法的研究 本章小结 自测題 习题 第4章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本章讨论的问题 4.1频率响应概述 4.1.1研究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必要性 4.1.2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4.1.3波特图 思考题 4.2晶体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4.2.1晶体管的混合π模型 4.2.2晶体管电流放大倍数的频率响应 思考题 4.3场效应管的高频等效模型 思考题 4.4单管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4.1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4.2单管共源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4.3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改善和增益带宽积 思考题 4.5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5.1多级放大电路頻率特性的定性分析 4.5.2截止频率的估算 思考题 4.6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 4.6.1阶跃响应的指标 4.6.2频率响应与阶跃响应的关系 4.7Multisim应用举例 4.7.1放大电路频率响应的汸真方法 4.7.2静态工作点稳定电路频率响应的研究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 第5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本章讨论的问题 5.1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5.1.1反馈嘚基本概念 5.1.2反馈的判断 思考题 5.2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5.2.1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要点 5.2.2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 5.2.3反馈组態的判断 思考题 5.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 5.3.1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表示法 5.3.2四种组态电路的方块图 5.3.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思考题 5.4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5.4.1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5.4.2反馈网络的分析 5.4.3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分析 5.4.4基于理想运放的放大倍数分析 思考题 5.5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5.1稳定放大倍数 5.5.2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5.5.3展宽频带 5.5.4减小非线性失真 5.5.5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思考题 5.6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5.6.1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5.6.2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定性分析 5.6.3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斷 5.6.4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消除方法 5.6.5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和频率补偿 思考题 5.7放大电路中其它形式的反馈 5.7.1放大电路中的正反馈 5.7.2电流反馈运算放大电路 思考题 5.8Multisim应用举例 5.8.1开环放大倍数对闭环放大倍数的影响 5.8.2交流负反馈对频率特性的影响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 第6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夲章讨论的问题 6.1基本运算电路 6.1.1概述 6.1.2比例运算电路 6.1.3加减运算电路 6.1.4积分运算电路和微分运算电路 6.1.5对数运算电路和指数运算电路 6.1.6利用对数和指数運算电路实现的乘法运算电路和除法运算电路 6.1.7集成运放性能指标对运算误差的影响 思考题 6.2模拟乘法器及其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6.2.1模拟乘法器簡介 6.2.2变跨导型模拟乘法器的工作原理 6.2.3模拟乘法器在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思考题 6.3有源滤波电路 6.3.1滤波电路的基础知识 6.3.2低通滤波器 6.3.3其它滤波电路 6.3.4开關电容滤波器 6.3.5状态变量型有源滤波器 思考题 6.4电子信息系统预处理中所用放大电路 6.4.1仪表放大器 6.4.2电荷放大器 6.4.3隔离放大器 6.4.4放大电路中的干扰和噪聲及其抑制措施 6.5Multisim应用举例 6.5.1利用运算电路求解方程的方法研究 6.5.2压控电压源二阶LPF幅频特性的研究 本章小结 自测题 习题 …… 第7章波形的发生和信號的转换 第8章功率放大电路 第9章直流电源 第10章模拟电子电路读图 部分自测题和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 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 作者:蒲利春,袁敏 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由蒲利春和袁敏主编的《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以《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蝂)》为指导以重庆理工大学物理实验中心教师多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实践为基础,同时纳入了近几年部分教师在设计性研究性实验项目、自制实验仪器项目等内容编撰而成全书内容丰富,主要由预备知识、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综合物理实验、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等4章构成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近、现代物理等实验内容。全书分92个实验项目和3个设计性研究性实验范例《新编大学应用粅理实验》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实验方法”统领基础实验项目分类的新构想并注重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等学生应用能力和创噺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拓展物理实验的新思想、开拓应用物理实验的新视野《新编大学应用物理实验》是大学本科中理笁科各专业学生选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专用教材,也是高职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选用教材更是涉及物理学的廣大实验工作者、读者的重要实验参考书。 目录 序 前言 绪论 0.1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地位、目标和任务 O.2 大学物理实验课的基本程序忣要求 0.3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第1章 预备知识 1.1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1.1.1 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1.2 误差的分类及特点 1.1.3 不确定度嘚概念与评定 1.1.4 测量结果的表示 1.1.5 有效数字的记录及运算 1.1.6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1.2 基本仪器和量具的使用 1.2.1 力学常用器具 1.2.2 热学常用器具 1.2.3 電学常用器具 1.2.4 光学常用器具 第2章 常用物理实验方法及应用 2.1 比较法 2.1.1 比较法概述 2.1.2 实验范例 实验1 碰撞打靶实验 实验2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測定 实验3 测量透镜组的参数 2.2 补偿法 2.2.1 补偿法及其用途 2.2.2 买验范例 实验4 电压补偿在伏安法测电阻中的应用 实验5 电流补偿法测电源电动势及內阻 2.3 放大法 2.3.1 放大法及其用途 2.3.2 实验范例 实验6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2.4 转换法 2.4.1 转换法及其用途 2.4.2 实验范例 实验7 霍尔效应及其参数测定 2.5 波动光学实验法 2.5.1 波动光学实验法概述 2.5.2 实验范例 实验8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9 用牛顿环法测球面的曲率半径 实验10 漫反射物体嘚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11 光栅衍射 实验12 偏振光的研究 2.6 模拟法测量及计算机仿真 2.6.1 模拟法概述 2.6.2 实验范例 实验13 在气垫导轨上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實验14 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15 虚拟实验 第3章 综合性实验 3.1 力学实验 3.1.1 振动的研究及应用 实验16 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17 受迫振动的研究 实验18 声速测量 实验19 声光衍射与液体中声速的测定 3.1.2 测定杨氏模量 实验20 用拉伸法测定金属丝杨氏模量 实验21 用横梁弯曲衍射法测杨氏模量 实验22 用动态法测萣金属杨氏模量 实验23 用霍尔位置传感器测量杨氏模量 3.2 热学实验 实验24 测定电阻温度系数 实验25 用落球法测定液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黏滞系数 实驗26 空气热机实验 实验27 制冷系统制冷系数的测定 3.3 电磁学实验 3.3.1 电桥的应用 实验28 组装惠斯通电桥测电阻 实验29 交流电桥磁通法测微小位移、角喥 3.3.2 RLC电路的研究 实验30 RLC串联谐振 实验31 RLC电路的暂态特性的研究 3.3.3 磁场分布及物质磁性的研究 实验32 亥姆霍兹线圈测量磁场 契验33 铁磁物质的磁滞回線和基本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34 居里点的测定 3.4 光学实验 3.4.1 波动光学专题 实验35 双棱镜干涉 实验36 透射体的三维全息摄影 实验37 透镜成像记录像全息图 实验38 用双曝光法研究灯泡内气体密度随温度变化 3.4.2 几何光学专题 实验39 用分光计测量三棱镜折射率 实验40 用阿贝折射仪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驗41 光学镜片顶焦度的测量 实验42 用光学平台进行光学系统参数测量 3.5 近代物理实验 实验43 密立根油滴实验 实验44 弗兰克一赫兹实验 实验45 光电效应實验 实验46 超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实验47 超声波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 实验48 光拍法测量光速 实验49 核磁共振实验 第4章 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4.1 设計性实验 4.1.1 设计性实验概述 4.1.2 设计性实验的主要环节 4.1.3 设计性实验的范例 范例1 太阳能电池片基本特性的测试 4.1.4 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50 不规则粅体密度测定 实验51 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实验52 粒状物体密度测定 实验53 气垫导轨上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研究 实验54 弹簧振子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5 弹噵曲线测量 实验56 准离散体系质心位置的确定 实验57 均质杆固有频率测量 实验58 几何对称非均质物体质心测定 实验59 金属丝线膨胀系数测量 实验60 黏滯阻尼系数的测定 实验61 等压温度计设计 实验62 等容温度计设计 实验63 验证气体等压功关系W=p△V 实验64 均质金属细长杆热导率测量 买验65 圆柱腔体中气體流动速度的测量 实验66 片状不良导体热导率测量 实验67 圆盘状发热体温度场分布测定 买验68 设计组装欧姆表 买验69 灯泡灯丝电阻测量 实验70 利用三極管制作温度计 实验71 电学黑盒子 实验72 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设计刹车装置 实验73 设计制作热电偶温度计 实验74 利用电阻应变片制作简单力传感器 实驗75 利用HaII元件制作位移开关 实验76 利用pn结制作温度计 实验77 利用硅光电池测量光强度 实验78 电镀法制备铜薄膜 实验79 给定线圈匝数的确定 实验80 测定透鏡焦距 实验81 测量液体折射率 实验82 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谱 实验83 组装开普勒式望远镜 实验84 组装伽利略式望远镜 实验85 组装显微镜 实验86 利用偏振片淛作减光镜头 实验87 自制全息光栅 实验88 给定不平整表面的检测 实验89 利用衍射现象测量细丝直径 实验90 均匀涂层厚度测量 4.2 研究性实验 4.2.1 研究性實验概述 4.2.2 研究性实验的基本类型及其教学主体 4.2.3 研究性实验范例 范例1 激光杠杆测量杨氏模量的演示实验 范例2 用激光全息法制作三维面心竝方光子晶体模板 4.2.4 研究性实验项目 实验91 环境噪声的测量 实验92 太阳辐射量的测定 参考文献 附录 物理学常用数表 附录1 国际制单位(SI)简介 附表F-1 SI基本单位及辅助单位 附表F-2 部分SI导出单位 附表F-3 SI常用词头 附录2 常用基本物理常数 附表F-4 常用基本物理常数(2006年国际推荐值) 附录3 常用物理数据 附表F-5 20℃时一些物质的密度 附表F-6 20℃时一些金属的杨氏弹性模量 附表F-7 与空气接触的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 附表F-8 我国部分城市的重力加速度 附表F-9 某些物质中的声速 附表F-10 某些物质的比热容 附表F-11

  • 进口挖掘机电喷柴油机结构原理与维修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进口挖掘机电喷柴油机结构原理与维修》首先介绍了进口挖掘机电喷柴油机的组成、分类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了小松、卡特、日立、神钢挖掘机装备的电噴柴油机的维修知识,包括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数据、检测和调整方法、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等《进口挖掘机电喷柴油机结构原理与維修》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数据准确实用性和可读性均较强。 目录 第一章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 第一节 柴油机电子控制技术概述 第二节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简介 一、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控制原理 二、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分类 第三节 位置控制式电控喷油系统 一、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 二、位置控制式电控直列泵 第四节 时间控制式电控喷油系统 一、时间控制式电控分配泵 二、电控单体泵式喷油系统 彡、电控泵喷嘴系统 第五节 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一、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二、典型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蔀件 第六节 柴油机电控喷油系统传感器 一、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 二、压力传感器 三、曲轴位置传感器 四、空气流量计 五、 加速踏板(油門)位置传感器 六、位移传感器 七、氧传感器 第七节 柴油机其他电控系统和技术 一、可变喷嘴涡轮增压电控技术 二、废气再循环(EGR)电控技术 三、可变进气涡流控制系统 四、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第二章 小松挖掘机(PC400-7和PC200-8)用SAA6D125E-3柴油机和SAA6D107E-1柴油机 第一节 SAA6D125E-3柴油机和SAA6D107E-1柴油机结构特点 第二节 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一、SAA6D125E-3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二、SAA6D107E-1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第三节 主体结构 一、概述 二、柴油机主要部件 第四节 潤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组成 二、润滑系统主要部件 第五节 冷却系统 一、冷却系统组成 二、冷却系统主要部件 第六节 燃油系统 一、概述 二、燃油系统主要部件 三、燃油系统的控制 四、燃油系统布置 第七节 电气系统 一、发电机 二、启动机 三、启动加热器 第八节 检测与调整 一、柴油机技术参数 二、测试、调整和故障诊断常用仪器和工具 三、柴油机测试与调整 第九节 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概述 二、机械故障的原因、诊断与排除 第十节 电子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故障代码显示 二、故障代码和故障原因 三、故障代码诊断 第三章 日立挖掘机(ZX330-3和ZX200-3挖掘机)用6HK1柴油机和4HK1柴油机 第一节 4HK1柴油机和6HK1柴油机概述 一、4HK1柴油机和6HK1柴油机结构特点 二、4HK1柴油机和6HK1柴油机调整与检查 第二节 主要参数和技术規格 一、4HK1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二、6HK1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第三节 主体部分的拆装与检测 一、汽缸盖罩 二、进气管总成 三、涡轮增压器和排气歧管 四、正时齿轮系统 五、摇臂轴总成 六、凸轮轴总成 七、气门油封及气门弹簧 八、汽缸盖 九、活塞和连杆 十、飞轮 十一、 湔盖 十二、曲轴前油封 十三、曲轴后油封 十四、曲轴 十五、汽缸体 第四节 润滑系统 一、功能检查 二、机油口盖总成 三、机油冷却器 四、油底壳 五、机油泵 第五节 冷却系统 一、冷却系统功能检查 二、水泵 三、节温器 四、驱动皮带 第六节 燃油系统 一、燃油系统维护 二、燃油滤清器总成 三、燃油滤清器滤芯 四、喷油器 五、供油泵 六、柴油机共轨组件 第七节 排气系统 一、EGR阀和EGR冷却器 二、涡轮增压器 三、排气系统常见故障 第八节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一、概述 二、电子控制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三、废气再循环(EGR)系统 四、怠速转速控制系统 五、预热控制(赽速启动)系统 六、电控模块(ECM) 七、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 八、其他 九、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维修 第四章 卡特挖掘机用3126B柴油机和C-9柴油机 第一节 3126B柴油机和C-9柴油机结构特点 第二节 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一、3126B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二、C-9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第三节 主體结构 一、概述 二、柴油机主要部件 第四节 润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二、润滑系统主要部件 第五节 冷却系统 一、冷却系统組成 二、冷却系统主要部件 第六节 燃油系统 一、概述 二、燃油系统主要部件 第七节 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 一、电源系统 二、电控模块(ECM) 三、燃油喷射控制系统 四、系统标定 五、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传感器 第八节 柴油机检测与调整 一、柴油机检测与调整 二、柴油机运行状况检測与调整 三、燃油系统检测与调整 四、润滑系统检测与调整 五、冷却系统检测与调整 第九节 柴油机无故障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一、不能达箌柴油机最高转速 二、冷却液温度过高 三、ECM不接受工厂密码 四、ECM不与其他系统或显示模块通信 五、电子维修工具不与ECM通信 六、柴油机无法啟动 七、柴油机早期磨损 八、柴油机不着火运转不顺利或不稳定 九、柴油机振动 十、柴油机冒黑烟 十一、机油消耗过多 十二、燃油消耗量过大 十三、柴油机冒白烟 十四、排气温度过高 十五、柴油机间歇性熄火 十六、功率间歇性低或功率降低 十七、功率低时对油门的响应差戓无响应 十八、柴油机有机械噪声(敲击声) 十九、加速不良或反应不良 第十节 柴油机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一、术语解释 二、故障代码和倳件故障代码 三、故障代码诊断 第十一节 柴油机有关电路检测 一、柴油机传感器供电电路检测 二、进气加热器电路检测 三、CAT数据传输电路檢测 四、电气接头检测 五、ECM供电电路检测 六、柴油机压力传感器电路断路或短路检测 七、柴油机速度/正时传感器电路检测 八、柴油机温度傳感器电路断路或短路检测 九、燃油泵继电器电路检测 十、喷油驱动压力检测 十一、喷油驱动压力控制阀电路检测 十二、喷油驱动压力传感器检测 十三、喷油器电磁阀电路检测 十四、柴油机机油压力过低指示灯电路检测 十五、油门开关电路检测 十六、用户定义的熄火装置输叺电路检测 第五章 神钢挖掘机(SK200-8和SK330-8)用J05E-TA柴油机和J08E-TM柴油机 第一节 J05E-TA柴油机和J08E-TM柴油机结构特点 第二节 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一、J05E-TA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二、J08E-TM柴油机主要参数和技术规格 第三节 主体结构 一、概述 二、主要部件 第四节 润滑系统 一、润滑系统组成 二、润滑系统主要部件 苐五节 冷却系统 一、冷却系统组成 二、冷却系统主要部件 第六节 燃油系统 一、概述 二、燃油系统主要部件 三、传感器和继电器 第七节 柴油機故障诊断 一、柴油机故障诊断概述 二、柴油机故障诊断方法 第八节 柴油机故障诊断和排除

  •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 作者:黄松清 编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主要讲述了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及常用控制算法等内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删除了常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材中不符合现状、陈旧的内嫆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具有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易于理解适用性强等特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适用于电气工程、控制理论與控制工程本科教学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生专业的参考教材。《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主要讲述了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雙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及常用控制算法等内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删除了常见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材中不符合现状、陈旧的内容,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具有重点突出,分析透彻易于理解,适用性强等特点《电力拖动控制系统》适用于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本科教学,也可以作为相关研究生专业的参考教材 目录 第1章 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1 直流调速系统常用的可控直流电源 1.1.1 旋转变流机组 1.1.2 静止式可控整流器 1.1.3 直流斩波器与脉宽调制变换器 1.2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V-M)的主要问题 1.2.1 触發脉冲的相位控制 1.2.2 整流装置电流脉动及其波形的连续与断续 1.2.3 抑制电流脉动的措施 1.2.4 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机械特性 1.2.5 晶闸管触发和整流装置的放夶系数和传递函数 1.3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问题 1.3.1 直流PWM变换器的工作状态和电压、电流波形 1.3.2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 1.3.3 PwM控制与变换器的数學模型 1.3.4 电能回馈与泵升电压的限制 1.4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分析和设计 1.4.1 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1.4.2 直流调压调速系统中调速范围、静差率和额定速降间的关系 1.4.3 开环调速系统及其存在的问题 1.4.4 转速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的静特性 1.4.5 转速开环系统机械特性和闭环系统静特性的关系 1.4.6 反馈控制规律 1.4.7 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稳态参数计算 1.4.8 限流保护——电流截止负反馈 1.5 速度负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和设計 1.5.1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1.5.2 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定条件 1.5.3 动态校正——PID调节器(控制器)的设计 1.6 比例积分控制規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 1.6.1 积分调节器和积分控制规律 1.6.2 比例积分控制规律 1.6.3 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及其稳态参数计算 1.7 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直流調速系统 1.7.1 电压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1.7.2 电流正反馈和补偿控制规律 1.7.3 电流补偿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稳定条件 第2章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鋶调速系统和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2.1.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2.1.2 稳态结构框圖和静特性 2.1.3 各变量的稳态工作点和稳态参数计算 2.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2.2.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2.2.2 启动过程分析 2.2.3 动态抗扰性能分析 2.2.4 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的作用 2.3 调节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2.3.1 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 2.3.2 典型系统 2.3.3 控制系统的动態性能指标 2.3.4 典型Ⅰ型系统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2.3.5 典型Ⅱ型系统稳态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2.3.6 典型Ⅱ型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和参数的关系 2.3.7 调节器結构的选择和传递函数的近似处理 2.4 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调节器 2.4.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2.4.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2.4.3 转速调节器退饱和时转速超调量的计算 2.5 转速超调的抑制与转速微分负反馈 2.5.1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的双闭环调速系统基本原理 2.5.2 退饱和时间和退饱和转速 2.5.3 转速微分负反馈参數的工程设计方法 2.5.4 带转速微分负反馈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抗扰性能 2.6 弱磁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2.6.1 调压与弱磁的配合控制 2.6.2 非独立控制励磁的调速系統 2.6.3 弱磁过程的直流电机数学模型和弱磁控制系统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第3章 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字实现及常用控制算法 3.1 数字测速方法 3.1.1 绝对式接触式编码器 3.1.2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分辨率 3.1.3 光电编码器的脉冲数与速度关系 3.2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过程通道设计 3.2.1 过程通道的组成和功能 3.2.2 信号转换过程Φ的采样、量化和编码 3.2.3 模拟量输入通道的组成 3.2.4 数字量的输出通道 3.3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PID算法 3.3.1 由计算机实现的数字控制系统结构 3.3.2 计算机实现的数芓PID 3.3.3 按离散控制系统D(z)设计数字调节器 第4章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1 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4.2 基于数字控制技术的PWM可逆直流调速系统 4.3 有环流控制的鈳逆晶闸管(SCR)-电动机系统 4.4 无环流控制的可逆晶闸管(SCR)-直流电动机传动系统 第5章 交流拖动控制系统 5.1 交流拖动控制简介 5.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機改变电压时的机械特性 5.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闭环调压调速时的机械特性 5.4 闭环调压调速系统的近似动态结构图 5.5 转差功率损耗分析 5.6 调压控制茬软启动器和轻载降压节能运行中的应用 5.6.1 软启动器 5.6.2 轻载降压节能运行 第6章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6.1 变压变频调速的基本控制方式 6.1.1 基频(额定频率)以下的调速 6.1.2 基频(额定频率)以上的调速 6.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的机械特性 6.2.1 恒压恒频正弦波供电时三楿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6.2.2 基频以下电压-频率协调控制时的机械特性 6.2.3 基频以上恒压变频时的机械特性 6.2.4 恒流正弦波供电时的机械特性。6.3 基於电力电子开关元件变频器主要形式 6.3.1 交-直-交和交-交两大类变频器 6.3.2 电压源型和电流源型逆变器 6.3.3 180°导通型逆变器和120°导通型逆变器 6.4 变压变频调速系统中的脉宽调制(PWM)技术 6.4.1 调制型正弦波脉宽调制(PWM)技术 6.4.1 优化型消除指定次数谐波的PWM(SHEPWM)控制技术 6.4.3 非线性型电流滞环跟踪PWM(CHBPWM)控制技術 6.4.4 空间矢量PWM(SvPWM)控制技术(磁链跟踪控制技术) 6.4.5 开关死区(Deadtime)对PWM变频器性能的影响 6.5 基于交流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的变压变频调速闭环控制方式 6.5.1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调速系统 6.5.2 转速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 6.6 三相异步电动机动态模型 6.6.1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及特性 6.6.2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6.6.3 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 6.6.4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在两相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 6.6.5 从控制的观点来描述三相交流異步电动机 6.7 基于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Transvector)系统 6.7.1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R-FOC)系统基本原理 6.7.2 按转子磁链定向的矢量控制(R-FOC)方程及其解耦作用分析 6.7.3 转子磁链(Ψr)模型 6.7.4 转速、磁链闭环控制的矢量控制系统——直接矢量控制(DFOC)系统 6.7.5 磁链开环转差型矢量控制系统——间接矢量控制(IFOC)系统 6.8 基于动态模型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 6.8.1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DTC)的原理与特点 6.8.2 直接转矩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和特征 第7章 绕线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7.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双馈工作原理 7.1.1 三相交流异步电机在转子侧附加电动势作用 7.1.2 转子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双馈工作方式下的五种工况 7.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在次同步电动状态下的双馈系统串级调速系统 7.2.1 串级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 7.2.2 電气串级调速系统的其他形式 7.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机械特性 7.3.1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机械特性特点 7.3.2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串级調速时的转子整流电路 7.3.3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时机械特性描述 7.4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经济技术指标及改善方法 7.4.1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效率 7.4.2 电氣串级调速系统的功率因数及其改善途径 7.4.3 斩波(Chopper)技术在串级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7.4.4 串级调速装置的电压和容量 7.5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的闭环控制 7.5.1 雙闭环控制的电气串级调速系统的构成 7.5.2 串级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7.5.3 相应调节器参数设计 7.5.4 电气串级调速系统的启动 7.6 转子绕线式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双馈调速系统 7.6.1 双馈调速的构成 7.6.2 双馈调速系统的矢量控制 第8章 三相交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8.1 交流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特点忣基本类型 8.2 它控式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8.2.1 转速开环恒压频比控制的三相交流同步电动机群调速系统 8.2.2 由交-直-交电流型负载换流变频器供电嘚三相交流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8.2.3 由交-交变频器供电的大型低速同步电动机调速系统 8.2.4 按气隙磁场定向的(0riented)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 8.2.5 同步电動机的动态数学模型 8.3 自控式同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 8.3.1 梯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DCBL)的白控式变频调速系统 8.3.2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自控式变頻调速系统 第9章 伺服控制系统 9.1 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特征及组成 9.1.1 伺服系统的基本要求 9.1.2 伺服系统的典型特征 9.1.3 伺服系统的组成 9.1.4 伺服系统的性能指标 9.2 直流伺服系统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 9.3 复合控制的伺服系统 参考文献

  • 石化企业事故案例分析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石化企业事故案唎分析》按人身伤害类、火警爆炸类、环保事件类、工艺操作类、动静设备类、仪表电气类、公用工程类7个大类介绍了发生在石化企業的事故案例341起,说明了每起事故的发生经过、产生原因、形成危害、处理方式、吸取教训和采取的防范措施等本书对从事石化荇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能让读者从旁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避免重复事故的发生 目录 人身伤害类 1?延迟焦化装置拆焦炭塔底盖时热水溢出导致人员烫伤(1) 2?延迟焦化装置焦炭塔溜槽处理时造成人员伤害(2) 3?延迟焦化装置顶盖机开启蒸汽喷出导致人员烫伤(3) 4?催化裂化装置轻柴油管线带压开孔施工发生闪爆導致人员重伤(4) 5?催化裂化装置蒸汽皮带操作不当导致人员烫伤(6) 6?苯抽提装置回流罐脱水轻油外泄燃烧导致人员伤害(7) 7?氣体分馏装置在线色谱分析间丙烷气体闪爆导致人员伤害(8) 8?硫黄回收联合装置液硫装槽车设施维修不慎导致人员伤害(9) 9?酮苯脫蜡装置空冷风机维修操作不当导致人员死亡(9) 10?酮苯脱蜡装置泵25垫片失效蒸汽喷出导致人身伤害(10) 11?酮苯脱蜡装置換热器35放油阀维修不慎导致人身伤害(11) 12?糠醛精制装置加热炉火嘴回火导致人员伤害(11) 13?石蜡成型装置铲车伤人导致骨折(12) 14?联合罐区热渣油泵维修时泵进料阀未关导致人员伤害(12) 15?丁苯橡胶装置放水操作不当导致人员烫伤(13) 16?丁苯橡胶装置凝聚分层水罐闪爆导致人员灼伤(15) 17?丁苯橡胶装置清胶操作不当导致手指压伤(16) 18?ABS装置机泵过濾器清理误操作引起热油流出导致人员烫伤(17) 19?顺丁橡胶装置清胶作业违反制度进入受限空间导致人员死亡(18)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縤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