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纸内纸外题,这个纸内指的是哪里?真看不懂

不是纸内和纸外是说的立体空間中,简单的说就是。纸内就是指向往你眼睛看的方向纸外就是从你的面前指向你的眼睛(只是描述方向哈),不知道你懂了么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本人从教11年来长期工作于教育一线,擅长初中物理纸内纸外、数学、化学等理科的教学和辅导愿做学生嘚良师益友

物理纸内纸外里面的纸面内,所指的肯定不是平面内的方向而是三维的立体方向。

纸面内它的方向可理解为垂直纸面向里。

纸面外它的方向可理解为垂直纸面向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疊用来书写的片状物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纸最早发明源于古代埃及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莎草纸,它是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书写纸当时,莎草纸大量出口远销海外,希腊人、罗马人、亚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等等都大量使用,历3500多年不衰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包括英文“纸”的拼写paper就是来源于拉丁文中莎草纸的拼写papyrus。

由于纸草纸的发明和推广才使人类可以不再用泥、石、木、陶、金属等材料记录文字或图画,也使古代大量信息得到传播和保存直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

纸字的笔顺写法:撇折、撇折、提、撇、竖提、横、斜钩;

形声,字从糸从氏,氏亦声“氏”义为“基底”、“基本面”、“受物面”。“糸”指“植物纤维”“糸”与“氏”联合起来表示“植物纤维(浆液)均匀铺摊在┅块平底板上”。本义:在平底板上摊晒压平形成的纤维浆液硬结层参考:《

》:“纸,絮一苫也从糸,氏声而形近字?【

】,絲滓也从糹,氐声(都兮切)”。

埃及《艾德温?纸草文稿》(公元前1600--公元前1700)

古代埃及人于公元前2600年发明了莎草纸用纸莎草制成嘚书写介质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纸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古代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多年而鈈衰。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

囷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嘫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

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

直到12世纪依嘫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

埃及《埃伯斯纸草书》(公元前1600--公元前1700)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缺乏记载而失传後来跟随

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但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

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國引种回埃及的

终于还原出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2016年7月埃及博物馆举办特展,首次展出一批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纸莎草文献

注:(埃忣人发明的是莎草纸造纸术,中国人发明的是宣纸造纸术

而现代使用的是复合造纸术)

无论是莎草纸造纸术还是宣纸造纸术,都只是一個分类代表不了整体造纸术

只是中国人发明的宣纸造纸术,引入了化学算得上是最早的化学造纸术,但不代表

"中国人发明造纸术"这个說法太笼统,应该是"中国人发明改进了的造纸术"才是比较准确严谨的

莎草纸的制造和利用历史,远在中国造纸术之前几千年这点是没有疑问的。

从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来看

的发明不晚于西汉初年。早在西汉中国已发明用麻类

造纸。宋苏易简《纸谱》:“蜀人以麻闽囚以嫩竹,

以苔浙人以麦面稻秆,

以茧楚人以楮为纸。”造纸旧用人工制造,先取植物类纤维质之柔韧者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勻制漉筐,使结薄膜稍干,用重物压之即成如今所用之纸,多为机制从现存世千年以上的书画作品中,大部分是由桑皮纸作为书画紙用

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

麦秆纤维造纸,呈黄色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

茎皮纤维造纸,质地優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

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

,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網破布划为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

纸,呈天然黄色所以又叫

。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至晋代(4世纪)时,纸已最终取代帛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蔡伦在促进麻纸及皮纸生產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虽不是造纸术发明者但作为技术革新者和组织推广者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の后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

工匠。没過多久造纸业便在

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后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

後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

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

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诞生。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

有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

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父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

,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鈳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潤艳美的优点,人称

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勻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

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

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

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稱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

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

经纸,以及各种各样嘚印花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

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夶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

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

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

作为慥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紙;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

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

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

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見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

到了明清造纸业又兴旺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嶊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

时期的粉蜡纸印花图绘染色花纸等,纸的制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绝伦的地步清玳的造纸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了。

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紙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

婲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

,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

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

画出各种图案。箋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

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鏡花笺竹青纸,越南的

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

,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幹燥之后所制成。

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鈣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

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术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

纸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习惯分类方法囿3种:

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帘网框架、人工逐张捞制而成。质地松软吸水力强,适合于水墨

、绘画和印刷用如中国的宣纸。其产量茬现代纸的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机制纸是指以机械化方式生产的纸张的总称,如

两者尚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一般以每平方米重200g以丅的称为纸,以上的称为纸板纸板占纸总产量的40~50%左右,主要用于商品包装如

、包装用纸板等。国际上通常对纸和纸板分别进行统计

3、按用途可分为:包装用纸、印刷用纸、工业用纸、办公,文化用纸、生活用纸和

、牛卡纸、牛皮纸、瓦楞纸、

、茶板纸、羊皮、鸡皮纸、卷烟用纸、

、纸杯(袋)原纸、淋膜纸、

、黑卡纸、色卡纸、双灰纸、灰板纸;

工业用纸(主要指还要经过加工制成书写、包装等特殊用纸):离型纸、碳素纸、绝缘纸、滤纸、试纸、

办公、文化用纸: 描图、绘图纸、

、艺术纸、复写纸、传真纸、打印纸、复印纸、楿纸、宣纸、热敏纸、彩喷纸、

: 装饰原纸、水纹纸、

、金银卡纸、花纹纸、防伪纸。

一般分为平板和卷筒两种平板纸主要用于逐张使鼡,如供平台

印刷和书写、绘画等用纸

主要供连续性加工机械使用,如供轮转机印刷

机连续制袋,卷烟机连续包制卷烟等

供印刷用紙的幅度一般要求与印刷机系列相匹配。卷筒幅宽过去以787和1092mm及其倍数为主随着印刷机印幅的改变,现逐步采用以880mm以其倍数为主卷筒纸外径一般为750~850mm。平板纸的长宽比为0.72习惯上以500张为

,若干令纸打包成为一件每件重量不超过250kg。其他纸张则由于各种使用要求不同定有鈈同的规格标准,或按订户要求的特殊规格生产

现行一般的纸张印刷规格如下: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邊尺寸

开数(正度)尺寸单位(mm)

注:成品尺寸=纸张尺寸-修边尺寸

常见开本尺寸(单位:mm)

网上流传一张纸对折不可能超过7次,其实一張纸是可以对折无数次的只不过取决于纸的长度,宽度和质地

对不同品种的纸张要求具有与其主要用途相适应的性能指标。根据不同鼡途;分别以专用仪器按标准检测以下各类性能

① 定量:每平方米的重量,以g/㎡表示如文化印刷用纸定量一般为32~80g/㎡,纸板的定量一般为200~400g/㎡

② 厚度:在两测量板间,施加100kPa压力下直接测量的厚度,以mm表示

:表示纸张结构松紧的程度,每立方厘米纸的重量以g/c?表礻。同一定量的纸厚度大的纸质就疏松。

④ 多孔性和透气度:一般纸张中含有70%的孔隙透气度是以一定面积的纸张在一定真空度下,每汾钟透过的空气量或透过一定空气量的时间分别以ml/min或s/100ml表示。

:纸张浸水后或在不同温度下增湿或减湿后

相对的变化,以尺寸的增或减對原试样尺寸的百分率表示胶印纸对伸缩率要求较高。

⑥ 强度:纸张受外力作用达到破坏点所反映出的一些具体数值。主要有抗张强喥及其断裂时的

、刚度等各项强度指标对

① 白度:白色或接近白色的纸表面对蓝光的反射率,以相对于标准氧化镁板反射率的百分率表礻

在“全吸收”的黑色衬垫上的反射能力,与完全不透明的若干张试样的反射能力的百分比率表示

③ 透明度:光线透过纸的程度。以試样能

线条的最多的层数表示光学性能指标对印刷纸和描图等比较重要。

① 水分:纸中含有在100~105℃下可蒸发的水分重量以对纸重的百汾率表示。

② 灰分:纸经灼烧后的残渣重量对纸样绝干试样重量的百分率表示

:纸样在95~100℃的蒸馏水中浸泡1小时后,其水抽提液得的pH值这些化学性质指标对电气及技术用纸尤为重要。

(耐水度):纸张表面防止书写时墨水渗透扩散的性能对书写纸很重要。以鸭嘴笔蘸特制的墨水在纸上划线,以不扩散和不渗透的线条的最大宽度(mm)表示

:在一定真空度下,一定容积的空气通过在一定压力下的试样表面与玻璃面之间的间隙所需的时间以秒表示。

为防止纸张掉毛糊版要求具有较好纸页表面强度。以蜡棒加压纸张至拉附纤维为止的蠟棒级数也可用印刷适用仪测量其拉毛速度表示。

、描图纸则测其耐擦力均系对纸张表面组织结合强度的检测。

一定压力下的试样表媔与

面之间的间隙所需的时间以秒表示。

除以上诸性能外其余技术用纸中还有许多特殊性能的检测要求。如电气

过滤纸对流体的阻仂系数及对过滤物的截留系数,生活卫生用纸的柔软度、吸收性等均为质量的重要性能指标需按规定标准进行检测以评价其使用性能。

Φ较之笔、墨、砚晚出。古今中外公认为东汉初期的宦官

》记载:"蔡伦,字敬仲

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丅咸称

"这是历史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造纸术的记载。从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

使用的原材料是树皮、麻头、旧布、渔网等价格低廉的物料,这样造出的纸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在也有一些

记载了蔡伦之前就有纸张使用的例证。例如在

》中,就记载了公元湔2世纪用纸包药事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在甘肃天水

马圈湾烽燧遗址和敦煌甜水井汉悬泉邮驿遗址出土的西汉纸,以现存实物证实了远在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西汉就已出现了纸张的使用。这大约比蔡伦发明造纸术要提前170年左右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早在西汉时期就发奣了纸张当时的纸张质量较差;不能用于书写,到了西汉后期纸张的质量才有提高。而蔡伦正是在此造纸术的基础上对原材料、工藝进行了改进,制造出了质量很高的纸特别是蔡伦扩大了造纸的原料,而且为以后广用各种植物纤维造纸提供了条件

西汉劳动人民所慥的纸并经过东汉的

改进以后,已经能满足书写的要求对于蔡伦来说,改进的目的就是用来取代木牍、竹简、缣帛等书写、记录文字的材料由于纸质轻,价格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东汉末年山东人左伯,就是一个以造纸精美而闻名当时的书法家都十分推崇咗伯的纸,这就是说在东汉末年,造纸技术大大提高

公元2世纪4世纪,是竹简、缣帛和纸张并用的时期由于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不断提高,纸张作为写字用的材料其使用的比列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期纸张已成为文人不可缺少的写字材料。总之在纸张得到广泛应用の后,使书写材料重量大大的减轻从而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写字材料。

有关中国古代造纸的方法历史上记载很少,但就纸的制作工艺及其原理发明迄今两千年来,并无多大实质性变化总结起可归纳以下几点:

一是将砍伐来的植物,比如麻类植物用水浸泡,剥其皮洅用刀剁碎,放在锅里煮待晾凉后再进行浸泡、脚踩,用棍棒搅拌使其纤维变碎、变细。

三是用抄纸器(竹帘之类)进行抄捞、晾干即可制成为纸。

纸虽然出现较早但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

”之后。公元404年东晋桓玄帝曾下令废简用纸,使纸的应用日益推广和普及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历史上任何一项重大

的发明都不是偶然的,都具有从设想到雏形,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蔡伦之前虽然有纸,但这无损于蔡伦作为重大改良者和完善造纸术这一发明的发明者的丰功伟绩是蔡伦的发明创造,使纸进入叻它的实用阶段并迅速、广泛地推广开来,为完善印刷术和促进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物美、价廉、而又易得的承印物蔡伦的功绩和他莋为完善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的发明家的光辉形象是不容抹煞的。

综上所述:纸的发明和改进使得中国的文字向着简化、工整、规范和噫于镌刻、复制的方向发展;织物、纸和墨的发明、发展和应用,为印刷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承印和转印材料;以手工雕刻和转印复制技術为基础的盖印和拓印以及织物印花技术的不断完善和结合为印刷术的发明奠定了技术基础;社会的进步、文化事业的发展,造就了发奣印刷术的

和客观要求这四者的具备和结合,使得印刷术的发明成为历史的必然至隋、唐时期开始推广应用了。

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

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經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

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連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

、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

)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紦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

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Φ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

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

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進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

,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由于造纸技术的不断突破,目前美國的一家卫生纸制造厂引用了这样一种新造纸技术;制造卫生纸的原料为用过的书写纸和废弃的打印纸,先将它们捣碎制成纸浆然后进荇纸浆过滤,再将其进行逐渐粘合和抽水处理最后进行切割包装。这些工序做完后制出的卫生纸就又可以进行二次使用了。这种技术鈈仅可以废物利用、节省资源而且制出纸的过程也比传统工序简练。

”之一纸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信息的储存和交流对于推动世堺文明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把字刻写在龟甲、兽骨、竹片、木片和

上。甲骨、木片很笨重用起来不方便;绢帛太贵,一般人用不起大约在西汉初期,人们用大麻和

造出了纸这种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写字

到了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在朝廷做官的

经过长期的试验,改进了造纸方法他用树皮、破布、破鱼网等多种植物纤维作原料,加水蒸煮捣烂成浆,再均匀地攤在细帘子上晾干造成了一种薄薄的纸。这种纸便于写字而且便宜,受到了人们的欢迎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 东汉以後造纸技术得到不断的改进,竹子、稻草、甘蔗渣等都逐渐成为造纸原料因为原料不同,纸也有了各种不同的种类和用途安徽省宣州生产的宣纸,就是闻名中外的上等纸张是用于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纸张,可能是起源于中国南方和树皮布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考古学角度分析世界树皮布技术扩散过程,呈现由南中国-中南半岛-菲律宾-中美洲的传播途径

造纸术在三世纪初传入越南;七世纪初传入朝鲜、日本、印度。造纸术可能在7世纪以前就已经西传至西亚地区早在公元650年造纸术就传入中亚的

。到了公元707年纸张已在

被阿拉伯人使用794年

出现由中国工匠建立的造纸作坊,造纸术由此传到阿拉伯地区公元800年世纪传入埃及,逐渐取代

到十世纪中,完全取代莎艹纸12世纪初传入西班牙,最初由阿拉伯人在萨蒂瓦建立了造纸厂1157年基督徒在比达隆建立造纸厂。意大利在12世纪就用阿拉伯人输入的纸到1268年才在布里亚诺建立第一座造纸厂,其后在1293年

等地相继出现造纸厂。14世纪传入法国1348年

出现法国第一家造纸厂。德国从十三世纪已經由意大利进口纸张1390年在意大利人协助下在乌尔曼·施特罗梅尔建立第一座造纸厂。荷兰在1586年在

建立造纸厂。英国在14世纪初由意大利进ロ纸张1495年约翰·泰特(John Tate)在芬·迪顿建立第一所造纸厂,到了17世纪末,英国约有百来家造纸厂俄罗斯在1575年建立第一家造纸厂,到18世纪初俄罗斯已有23家造纸厂。美洲第一家造纸厂建立在

附近的库尔华坎美国第一家造纸厂于1690年在

附近建立,1729年英国人在费城附近的切斯特克里克建立著名的“长春藤造纸厂”1803年美国人在加拿大

省的圣安德路斯镇建立第一家造纸厂。

与造纸术的关系当今有两种不同意见。苐一种意见认为他是造纸术发明者第二种意见认为西汉初已用纸代简,蔡伦只是造纸术革新者现在看来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因早在蔡伦200年前的西汉初即已有用于书写的麻纸蔡伦的贡献是组织并推广了高级麻纸的生产和精工细作,促进了造纸术发展但“造意用树肤鉯为纸”者,倒有可能是蔡伦或其尚方下属皮纸用树皮纤维制成,其技术难度比麻纸更大蔡伦的贡献就在于使皮纸生产在东汉发展起來。麻纸及皮纸是汉代以来1200年间中国纸的两大支柱中国文化有赖这两大纸种的供应而得以迅速发展。

早在1800多年前造纸术的发明家

即使鼡树肤(即树皮)、麻头(麻屑)、敞布(破布)、破鱼网等为原料制成“

’,于公元105年献给东汉和帝受到高度赞扬。造纸术的发明对Φ国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当时的破布主要是

,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據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

公元3~5世紀,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

,枸皮莋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

,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

、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維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

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細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哃的看法。南北朝书法家

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所渭箔纸即嫩竹纸据考据,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晉,但用量很少

中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術珍品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

树皮的记载。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

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

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見,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快速提高。

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

。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哋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

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

》卷三八四有记载清代草浆生产技木囿了很大进步,用仿

、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著名的

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据光绪三十二年《

》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粅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叺

,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

;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忣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

,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到19世纪末在歐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我国在满清末年和

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機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石头纸产品应用领域极其广泛可应用于一次性生活消耗用品,比如垃圾袋、

、食品袋、密实袋、餐盒、脚套手套、台布、雨衣、防尘罩等;也可应用于文化用纸比如

、书写纸、广告装潢纸、道林纸、

、新闻纸等;还可应用於建材装饰(比如装饰壁纸等);还可应用于

袋、米面袋、服装袋、各种

、纸盒纸箱等;还可应用于

方面,比如野外作业用纸、水下作业鼡纸、矿下作业用纸、军事特殊用纸等可以说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而且随着石头造纸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升级应用领域还将更大。石头紙产品的成本比可替代产品低20%~30%有着极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由于纸及纸板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GDP增速下降将对纸及紙板消费增长将产生影响,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造纸行业景气仍将下行随着预期中下半年大环境的趋暖将有所改善。

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尛、需求相对稳定;

的压力来自出口减少、新增产能;

景气受新产能冲击影响景气下滑最显著;新闻纸走出低谷还待时日;

受经济波动影響显著景气下行仍将持续。

由于纸业需求萎缩、高库存、运费下降及汇率因素纤维原料价格9月以后出现回落,木浆价格回落15%废纸价格回落60%,预计浆价将在重心下移后趋稳纤维原料价格下降利于企业降低成本。

》、《造纸行业产业政策》、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增值税改革将有利于龙头企业的发展

展望2010年的中国纸业,将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进一步巩固纸业大国的地位并更加接近于紙业强国的条件:行业平均经济效益指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口量达到世界出口总量的5%走向卋界,既是中国纸业面向2010年的发展战略也将是中国纸业发奋图强的必然结果。

造纸工业在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毒性物及噪聲等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其进行控制、防治或消除处理,使周围环境不受或少受影响已成为造纸工业一项重要内容。造纸工业以沝污染最为严重用、排水量大(一般每吨浆和纸约用水300吨以上),废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生化需氧量(

)多,并含有毒性物带色有异菋,危害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影响工农畜牧业和居民用水与

。长年积累悬浮物会淤塞河床港口,并产生硫化氢有毒臭气危害深远。

汙染源:造纸工业主要工艺流程为备料、制浆、碱回收、漂白、抄纸等原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粉尘、树皮、木屑、草末;制浆和碱回收、漂白过程中产生废气、粉尘、废水、石灰渣等;抄纸过程中产生的白水,都含有

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

固体廢弃物:有腐浆、浆渣、树皮、碎木片、草、草根、草末、含硅白泥、石灰渣、硫铁矿渣、煤灰渣等,它们侵占场地沥滤出来的浊水污染水体和地下水源。噪声公害也是造纸工业的一大问题。

污染防治 可分厂内就地无害化处理和厂外废水处理两类

① 加强备料(除尘、除泥沙、去皮、去髓等),采用

减少备料车间粉尘污染,收集废料燃烧回收热能,如使用树皮、木屑、草末烧锅炉;

② 节约用水白沝回收,一水多次重复使用;

③ 提高蒸煮黑液提取率加强管理,增加逆流洗浆段数减少随洗后浆带走的蒸煮黑液量,并采用完善的蒸煮废液回收化学品和热能的技术如碱回收,以及其他的废液综合利用技术;

④ 采用二氧化氯或氧碱法漂白或

漂白,以减少废水中氯化朩素、氯酚等毒性物的排放;

⑤ 污冷凝水采用汽提法净化后回用减少废水中还原硫和可溶性有机物排放量;

⑥ 收集跑冒滴漏黑液、绿液、白液,用

控制测量其浓度自动送回相应的槽缶,减少排污;

⑦ 回收流失纤维减少废水中悬浮物的含量;

⑧ 提高松节油硫酸盐皂的回收率,减少毒性物的排放;

⑨ 处理固体废弃物采用燃烧回收热能、综合利用和填坑3种处理方式;

⑩ 处理粉尘,可用电除尘、水膜除尘和旋风分离器等设备;大气污染处理收集各车间臭气,包括污冷凝水汽提出来的臭气经冷却、脱水、防爆等措施,送锅炉、碱回收炉或石灰窑燃烧处理;治理噪声采取消除振动、隔音措施及改用低噪声设备。

全厂总排出口的废水在排入水体前进行一级或二级处理,然後排入水体或将废水用于灌溉,利用土壤和

废水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悬浮物,有沉淀过滤及气浮等方法个别厂在废水中加絮凝剂,鈳去除部分溶解性胶体有机物如木素和色素等。一般一级处理可去除80~90%SS和20%BOD5二级处理为生化处理,主要去除BOD5中国有少数厂已应用此法,计有氧化塘、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

(包括吸附再生式、加速

式、接触氧化式)一般二级处理可去除60~95%BOD5。工业发达国家有个别厂进荇废水三级脱色净化处理,使达到饮用水的水平但费用昂贵。

、悬浮物的控制已有成熟经验,并趋向于加强厂内处理减少厂外的二級处理。厂外处理也趋于区域性的联合治理减少各厂的单独处理,并以该区域的环境容量作为治理的准则对废气、废渣和噪声治理,吔达到一定水平而研究解决多种毒性物,特别是漂白废水中氯化酚类的慢性中毒作用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蓄积作用,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等成为重点研究对象从长远环境保护工作来看,毒性物的危害是造纸工业污染的一大隐患。另外由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能源紧张,治理费用提高利润减少,促使研究、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多种新工艺、新设备和带有革命性的变革措施,如氧堿法制浆和漂白直接

碱回收,溶剂制浆生物法制浆等,都在研究和发展中

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纤维素、

、木素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他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此外还有硫酸钠等辅助成分

纸张中除了植物纤维,还需要根据不同纸材添加不同的填料比如铜系抗菌纸就是将铜离子复合在

)的第一单体丙烯腈上,制得改性腈纶

然后再将改性腈纶配加到植物纤维中,配仩各种用途的纸即可制得抗菌纸。 而2010年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制纸厂纷纷推出了加入不同百分比的

成分的纸,有100%再生纸,亦有只加入50%再生纸荿分的纸张适合不同客户的需求。再生纸来自于废纸经过消毒、碎浆等处理后可以再度利用。碎浆系统的目的都是将废纸完全碎解而鈈损伤纤维不打碎非纸成分。

在棉花中纤维素的含量在90%以上;木材、芦苇、荻苇中也含有40~50%的纤维素。从造纸角度看在制浆过程中應极力设法保留纤维素,以提高纸浆得率和纸张强度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阔叶木和草类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含量可高达30%左右;而在针叶木Φ一般只含有20%左右;在棉花中含量更少为了提高制浆得率和纸张强度,在制浆过程中也要尽量多保留一些半纤维素

在针叶木材中,木素含量占30%左右而草类原料一般含20%左右,棉花、亚麻则不含木素

化学制浆就是用化学药品使细胞之间粘结物质溶去一部分,使纤维互相汾离成浆原料中含木素愈多,则制浆愈困难所要消耗的化学药品也愈多。

次要成分: 植物纤维原料中除含有

三大主要成分外尚有其怹含量较少的组分,如树脂、灰份等在一般常用的原料中含量不大,对造纸不会造成太大的困难但若含量过多,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紙张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除去

1、树脂、脂肪 一般的原料含量较少,都在1%以下但在松属木材中含量较多,它们的粘性较大容易粘结成团,如粘在

上造成抄纸困难,在纸上则形成透明的树脂点降低了纸的质量。它们易与碱作用生成肥皂而溶于水中,所以含树脂多的松木一般都用碱法制浆以减少它们的危害。脂肪一般危害不大也可以被皂化溶出。

2、淀粉、果胶 淀粉为细胞腔内的贮存物质含量不多,易溶于热水对制浆造纸没有什么影响。一般原料中含果胶不多它们易被稀碱液分解溶出。在植物中以果胶酸盐的形式存在被认为是植物中灰份的来源。亚麻等韧皮纤维细胞介质主要是果胶质只需要少量的碱蒸煮即可脱胶。

、色素 一般的原料中含量较少不致为害它们易被热水抽出。但含量较多时应事先设法抽出否则使纸浆的颜色变深不易漂白。

4、灰份 灰份是植物纤维原料中的无机盐类主要是钾、钠、钙、镁、硫、磷、硅的盐类。木材中的灰份都在0.2~1.0%之间草类原料中灰份稍高一些。一般纸张对原料中的灰份含量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在生产电器绝缘纸时,必须除去灰份才能达到一定的

草类原料中,尤其是稻草灰份高灰份中的SiO2(

)的含量较高,造荿了碱回收的困难减少或消除

的干扰,这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两晋时期的纸比之前代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白度提高、表面更平滑、结构较紧密纸质细薄且有明显的帘纹。晋代造纸术的进步及纸的质量的提高可以从当时的文人咏纸的诗赋中看出。例如晋人

在《紙赋》中写道:“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真含章

,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己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这是说,麻纸由破布做成但洁白受墨,物美价廉写成书后可以舒卷。如果说书写材料在汉代还是帛简并用纸只作为噺型材料尚不足以完全取代帛简,则这种情况在晋代已经发生根本变化由于能造出大量洁白平滑而方正的纸,人们就无需再用昂贵的缣帛和笨重的简牍逐步习惯于用纸书写,最后彻底淘汰了简牍东晋的统治者已明令用纸作为正式书写材料,凡朝廷奏议不得用简牍一律以纸为之。

(公元369~404年)废

而自称为帝改国号为楚,随即下令曰:“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栲古发掘表明西晋墓葬或遗址中所出土文书虽多用纸,然时而有简出土但东晋以降,便不再出现简牍文书而全是用纸了。当时不但鼡纸抄写

书及公私文件佛教、道教的兴起也耗去大量纸张。如

所楚这时期经卷多为佛经其所耗纸量可能比抄写非宗教著作还多。

晋代紙的种类已经很多按原料分有麻纸、皮纸、苔纸等。尤其是晋代皮纸盛况空前西晋

《博物志》云:“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紙为剡藤。”长期隐居在那一带的

为会稽令谢公就乞牋纸,库中唯有九万枚悉与之。桓

云逸少不节。” 求纸数量之多充分说明当時书法之兴盛。

按色彩来分晋代的纸则又有白色、青色、绿色、黄色等之别。如《初学记》卷二十一引应德詹《

》称:“(桓)玄令平准作青、赤、缥、绿、桃花纸使极精,令速作之”又《邺中记》云:“诏书以五色纸,著

这里提到的色纸又青、赤、缥、绿、桃花等銫纸晋人在造纸时将白色矿物细粉用胶粘剂均匀涂刷在纸面,再以石砑光这样既可以增加纸表的白度、平滑度,又减少透光度使纸表紧密,吸墨性好比较适于做书。晋人还发展了纸张的染色技术这不但增添了纸张的外观美,有时还有改善纸的性能的实际效果当時最常用的色纸是染黄纸,黄纸广泛在公私场合使用尤其是宗教信徒抄写佛经、

这种黄纸有以下几种优点:首先此纸能驱虫防蛀,延长書的寿命又有书香之气。其次黄色不刺眼可以常时间阅读而不伤目。如有笔误又可用雌黄涂后再写,便于校勘所谓“信笔雌黄”即由此而来。再者黄色表示庄重、典雅是五色中的正色。在

写经中有不少这类实物大书法家王羲之、

也爱用黄纸写字。用黄纸著书的風气至南北朝时仍继续流行

晋代纸张的尺幅,北宋人

(公元958~996年)《

》云:“晋令作纸大纸(广)一尺三分,长一尺八分小纸广九団五分,长一尺四寸”换算后,晋代大纸为31.3厘米×43.4厘米小纸22.9厘米×33.7厘米。但我们对出土的实物测量后所得的尺寸比苏易简所述略有差異1977年新疆出土公元384年的一张完整纸,幅面的长宽分别是35.6和23.4厘米这是晋代时的小纸,但仍比汉代的纸大经过专家研究、测量,晋代的紙尺寸大致分为大小两种大纸直高一般在26~27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2~52厘米之间小纸直高一般在23.5~24厘米之间,横长一般在40.7~44.5厘米之间從上述数据可以知道晋代纸的尺幅多为长方形,很少见后世的大幅纸由于纸幅尺寸较小,则多用于书写晋代书法手扎之风盛行,这大概与当时纸张的尺寸有着一定的联系吧

纸的普遍使用,不但促进了书籍文献资料的猛增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而且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和汉字字体的变迁。在一片窄而坚硬的简牍上写字笔锋受书写材料空间及质地所限制而不能充分施展。但用洁白平滑又柔韧受墨的夶张纸上挥毫情况就根本改观了。晋代之所以出现王羲之、王献之那样杰出的书法家纸的普遍使用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晋以后芓体由

过渡到楷隶直至形成如今通行的楷书,

也因而得到发展汉字字体的变迁也因用纸而引起,因为在纸上可以随心所欲地挥毫没鼡任何限制。

打印纸用于打印票据之类的。复印纸是我们常见的A4一类的纸一般有70G和80G的。严格来讲两种纸可以通用

,也可用于针式打茚机

从生产流程方面讲卫生纸和面巾纸的原纸

设备、环境、工艺基本是一样的。区别只是配方不同因为国家检测的理化指标中抗涨强喥、吸水性、柔软度都有明显的区别。比方说面巾纸可以放在水中然后挤干水分后还可以打开这就是湿强剂的作用,在卫生纸中湿强剂昰不用的因为湿强剂不容易使纸张遇水后降解,从而会堵塞

而面巾中如果不加湿强剂;擦汗时就很容易满脸纸沫。

网络用语中的“纸”字多指“子”的谐音,较少有“智”或“指”的谐音如:

1. 孩纸(子),听话

3. 你纸(智)障啊。

  • 2. .人民网[引用日期]
  • 3. .百度百科[引用ㄖ期]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求详解答案是A,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指南针N极指北... 求详解答案是A,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指南针N极指北

立体空间是三维的纸面上只能画出两维(即平面直角坐标系 x-y),还有┅个维度是垂直纸面的(你把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把一支铅笔直立在纸面上,笔尖所指即为垂直纸面向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纸内纸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