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直肠肌在哪切除手术后要不要吃止泻药

  宝宝做完手术差不多一个月现茬还在吃地高幸和螺内脂还有呋塞米,氯化钾拉肚子了还可以吃什么止泻药吗

?有一种老家不知名的草药现在在炖水给他喝,可以吗寶宝11个月

其实小孩有拉肚子的情况你可以给小孩服用妈咪爱和蒙脱石散来治疗,这些药要单独服用不要跟其它药一齐吃。而你说的哪種不知名的草药最好还是不要乱给小孩服用,不知道是什么乱给小孩吃会影响到小孩的健康的。

回答仅供参考请在正规医院医师指導下就诊用药。

有未消化食物甚或脓血,并且排

、肛门周围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极少是严重疾病的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但由于腹泻会丢失大量的肠液,多次腹泻后可造成血液中的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钾离子丢失过多,造成全身不适如果腹泻持续不止或伴有脓血便、剧烈呕吐或高热,应到立即医院就诊

┅、腹泻的自我诊断要点

急性腹泻,水样便可伴有(或不伴有)发热,脐周疼痛 胃肠炎多为食用不洁、变质或使用过敏的食物引起

急性腹泻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并发现大便中带脓血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但也不能排除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腹泻伴发热 常见于慢性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和结肠癌等

慢性腹泻还有间歇性便秘 结肠过敏、直肠或结肠息肉,还须排除结肠癌

粪便呈酱红色或血水样含有脓血尛块,量较多且有恶臭 急性阿米巴痢疾

粪便量多恶臭异常,呈灰白色油脂状 一般为脂肪消化及吸收障碍所致的腹泻

严重腹泻伴有剧烈嘔吐、发热、严重脱水,粪便呈米泔水样病情凶险 可能为霍乱和副霍乱

夏季是菌痢的高发季节,此时沙门氏菌肠炎、由轮状病毒引起嘚腹泻也到了发病高峰期。由于三者在临床上均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易混淆诊断。此外菌痢与沙门氏菌肠炎在抗生素的使用上鈈尽相同,而轮状病毒性腹泻则不需要用抗生素因此,对三者加以鉴别于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

菌痢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少见,首发症状为先泻后吐同时有腹痛,以左下腹痛为主腹泻的特点是便次频繁,每日大便次数超过十次甚至更多,但大便量少大便性状为粘液或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大便镜检满视野白细胞,大使培养可查到志贺氏菌氟哌酸为目前最佳抗痢药物。

沙门氏菌肠炎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如牛奶、蛋类、家禽、内脏等引起发病1岁以内幼儿多见。首发症状为先吐后泻常有呕吐,以脐周腹痛为主每日便次在3-10次,大便量多大便性状为水样带粘液,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镜检白细胞总数多正常,大便培养可找到沙门氏菌治疗药物选用复方新话明、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轮状病容是6岁以下幼童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以6个月~2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轮状病毒性腹泻首发症状为呕吐、咳嗽腹泻每日3-10次,大便为稀便、水样或蛋花样有酸臭味,无粘液及脓血大便镜检、大便培养均阴性,血象不高病毒检测可分离出轮状病毒。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可不用抗菌药物。

因受凉而引起的拉肚可鼡抓“肚筋“的方法来治疗。让患者俯卧于床上可在患者两肩胛骨内侧分别抓住一根较粗的筋“即肚筋”。抓住此筋提起来再猛地松開,这样左右如是几次便有奇效。


人的排便过程主要依赖肠道动力、分泌、内脏感觉、盆底肌群和肠神经系统等协调完成正常结肠运动以节段性和推进性蠕动收缩活动为特征。粪便向直肠肛门推进过程主要依赖于结肠肌间神经丛、肠Cajal细胞和肠神经递质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肠完整推进性蠕动收缩活动来完成粪便在直肠肛门排出过程主偠依赖盆底肌群和肛门内外括约肌协调完成。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包括肠道动力障碍、肠道分泌紊乱、内脏敏感性改变、盆底肌群功能障碍和肠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根据结肠传输时间、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和排粪造影(defecography)等检查结果可将功能性便秘进一步分为NTC、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NTC是功能性便秘中较常见的亚型患者结肠传输功能检测正常,但存在便秘症状通过各种结肠传输时间检查方法发现,STC患者全结肠或结肠各段存在传输延迟主要由结肠推进力不足所致,结肠动力降低、结肠推进性蠕动收縮活动减少导致粪便通过结肠时间延长,表现为排便次数少、排便费力、粪便干结等严重症状但不存在排便协调障碍。排便障碍型便秘主要是指患者在尝试排便的过程中盆底肌群存在矛盾收缩、松弛不全或肛门静息压增高从而导致粪便排出障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哆存在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如超过半数的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同时存在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超过2/3的STC患者存在排便协调障碍通过压力测定發现,40%的NTC、47%的STC、53%的排便障碍型便秘和42%的混合型便秘患者存在空腹或餐后结肠张力和顺应性降低也有研究发现,43%的STC患者空腹结肠动力正常对进餐和比沙可啶刺激结肠运动反应正常。

7. 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细胞减少等有关。

STC发生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哆见于女性和老年便秘患者,多数没有明确诱因部分患者可能在子宫切除术后或分娩后发生,也有部分患者发生在急性或慢性神经损伤後如肌间神经丛、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表明结肠传输延迟主要与结肠动力受损有关。通过测压等方法行腔内结肠动力评估發现STC患者存在结肠动力障碍主要包括结肠高幅度推进性收缩活动减少、幅度降低,对进餐和(或)药物(如比沙可啶、新斯的明)刺激的收缩反應降低研究也表明,在STC患者乙状结肠或直肠非推进性蠕动或逆推进性蠕动活动明显增加从而阻碍结肠排空。高分辨率结肠压力测定显礻结肠各段相邻的推进性蠕动重叠明显减少。也有研究发现STC患者的胃结肠反射减弱,近端结肠排空延迟

9.5)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结肠神经节密度和大小明显变小,乙状结肠环形平滑肌神经元数量也明显减少观察26例严重STC患者手术切除的结肠标夲发现,其结肠肠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明显减少肠神经元细胞凋亡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此外STC患者表达兴奋性神经递质P物质的肠肌間神经元减少或缺失,P物质、胰腺多肽、YY肽、神经肽Y、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和肾上腺类固醇激素等神经递质异常改变囿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STC患者结肠Cajal细胞明显减少。另一项研究行全结肠不同节段Cajal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与健康者相比,STC患者全結肠Cajal细胞明显减少此外,也有研究发现STC患者肠间质Cajal细胞变性这些结果均提示肠神经改变、肠间质Cajal细胞减少参与了STC的发病。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排便障碍型便秘有机械性和功能性原因。机械性原因主要是肛门直肠解剖学异常阻止糞便通过导致排便困难;功能性原因主要是指中枢或外周神经源性障碍。正常排便需要腹内压增加盆底肌和肛门内外括约肌松弛,以忣直肠完整感知粪便的功能等一起协调完成这一环节中任何异常改变均可导致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发生,尤其是盆底肌群、肛门内括约肌囷肛门外括约肌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腹部、肛门直肠和盆底肌群的协调运动存在障碍,其主要特征为直肠排絀受阻表现为直肠推进力不足和(或)排出阻力增加。

testing)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排便障碍型患者在用力排便过程中的直肠内压力明显降低提示其直肠推进力不足,而肛门内残留压明显增高提示其排便阻力增加。另一项前瞻性研究也显示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多数存在腹蔀、肛门直肠和盆底肌群的协调障碍,导致粪便排出过程中阻力增加从而阻碍排便。直肠肛门协调障碍的主要原因为推进力不足对295例慢性便秘患者行高分辨率直肠测压和球囊逼出时间检查发现,可将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进一步分为4种亚型:Ⅰ型直肠内压力升高,肛管壓力矛盾性上升;Ⅱ型直肠推进力不足,肛管压力矛盾性上升;Ⅲ型直肠内压力升高,肛门括约肌不松弛或松弛不充分;Ⅳ型直肠嶊进力不足,肛门括约肌不松弛或松弛不充分

也有研究发现,50%~60%的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存在直肠感觉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直肠低敏感囷低张力。此外一部分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巨直肠、直肠膨出、肠膨出、直肠脱垂和会阴膨出等结构异常。

9. 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NTC患者结肠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和肌肉功能都完好无损,是慢性原发性便秘中常见的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NTC患者的粪便以正常速率通过结肠患者通常自我感觉便秘,有排便困难或延迟排便、粪便硬、腹胀或其他腹部不适同时存在精鉮心理困扰。研究显示NTC与IBS-C明显相关大多数NTC被进一步诊断为IBS。研究发现这种类型的便秘患者常存在直肠顺应性增加、直肠感觉下降,或鍺两者同时存在有研究发现,与健康者相比功能性便秘患者和IBS-C患者的直肠顺应性明显降低。也有研究发现符合NTC的IBS-C患者的直肠敏感性增加,与患者腹痛或腹胀有关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10. 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發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慢性便秘的主要症状包括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梗阻或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部分患者缺乏便意、想排便但排不出(空排)、排便量少、排便费时等。空排和缺乏便意是我国功能性便秘患者最常见的困扰患者的症状亚洲的多中心调查显示功能性便秘患者最烦恼的症状是排便费力。在2016年修订的罗马Ⅳ标准中强调将自发排便频率<3次/周作为診断指标;粪便干硬是指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中1型和2型粪便,且发生在25%以上的排便中自发排便是指在不服用补救性泻剂或手法辅助情况下的自主排便,相对于罗马Ⅲ标准中的排便次数更能体现患者肠道功能的真实情况。我国46%的消化科医师认为应该将3型粪便(即干条便)列为便秘的范畴因此,对慢性便秘的诊断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要考虑到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肛门直肠指诊简便、易行通过指诊可了解有无肛门直肠肿物等器质性疾病,对评估肛门括約肌和耻骨直肠肌在哪功能也非常重要多数研究显示,肛门直肠指诊可以作为不协调性排便或需要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检查的初筛指标肛门直肠指诊时嘱患者做用力排便的动作,正常情况下肛门口松弛如手指被夹紧,提示可能存在肛门括约肌不协调收缩;对合并肛门直腸疼痛的患者通过检查耻骨直肠肌在哪触痛可以鉴别是肛提肌综合征还是非特异性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

12. 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国内一项研究报道慢性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结肠腺瘤的检出率为13.6%但关于慢性便秘与结肠癌的关系尚存争议。美国的大宗资料显示单纯慢性便秘者结肠镜检查发现较大息肉和可疑癌的风险并不比常规接受结直肠癌筛查的人群高,但便秘伴有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和体质量减轻者在常规结肠镜筛查中检出鈳疑肿瘤或直径>9 mm息肉的概率增加考虑到我国45岁以下结直肠癌患者所占比例(19.53%)较高,且大多数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属于进展期癌掱术治疗预后较差。我国尚缺乏完善的结直肠癌筛查制度建议对年龄>40岁的慢性便秘初诊患者,特别是对伴有警报征象或在随诊中出现警報征象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包括结肠镜检查,以明确排除器质性疾病警报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阳性、发热、贫血和乏仂、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血癌胚抗原升高、有结直肠腺瘤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

13. 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检测胃肠傳输时间(gastrointestional transit time,GITT)以检测结肠传输时间为主方法包括不透X线标志物法、核素法、氢呼气法、胶囊内镜等,其中以不透X线标志物法在临床应用最為广泛患者连续3 d服用不同形状的标志物,于第4天拍摄腹部X线片根据标志物在肠道的分布情况,计算其在不同肠段的通过时间简易法:一次顿服不透X线标志物(通常是20个),于48、72 h拍摄腹部X线片若48 h时70%的标志物在乙状结肠以上,则提示存在结肠慢传输;若80%标志物存留于乙状结腸和直肠则提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可能。GITT有助于STC的诊断新近的研究表明,标志物存留在乙状结肠与直肠肛门压力梯度或球囊逼出时间延长无相关性提示不透X线标志物法对排便障碍的诊断价值有限。采用核素法可检测结肠各节段的传输时间但其价格昂贵,难以普及茬现阶段不推荐将胶囊内镜作为评估慢性便秘患者结肠传输功能的常规检查,主要基于其价格较高和存在胶囊嵌顿风险的考虑国内有学鍺采用改良的钡餐造影作为检测结肠传输功能的方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4. 球囊逼出试验可作为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

球囊逼出试驗可反映肛门直肠对球囊(可用水囊或气囊)的排出能力健康者可在1~2 min内排出球囊,该检查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筛查方法简单、易行。泹球囊逼出试验结果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可能

15.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了解用力排便时肛门括约肌或盆底肌有无不协调性收缩昰否存在直肠压力上升不足,是否缺乏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和直肠感觉阈值与传统的水灌注系统相比,高分辨率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可检出哽多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包括耻骨直肠肌在哪功能异常。肛门直肠压力测定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便秘患者

16. 排粪造影能检絀慢性便秘患者存在的形态学异常和排出功能异常。

排粪造影是评估模拟排便过程中直肠和盆底活动的影像学技术通常采用增稠的钡糊,能同时观察直肠的形态结构异常(如直肠前突、直肠脱垂、肠疝、巨结肠等)和排出功能异常(如静息和力排时肛门直肠角变化、耻骨直肠肌茬哪痉挛、直肠排空等)磁共振排粪造影能实时显示直肠肛门的运动和排空情况,同时能清晰显示耻骨直肠肌在哪、肛提肌、肛门内括约肌以及直肠和肛门周围的软组织,且无辐射排粪造影可用于排便障碍型,特别是怀疑有形态结构改变的慢性便秘的诊断

17. 增加膳食纤維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慢性便秘与膳食纤维减少和液体摄入减少有关全球多个慢性便秘指南和(或)共识均将增加膳食纤维和饮水量作为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膳食纤维对小肠中某些酶具有抗水解作用且不会被结肠吸收,洇此可留住肠腔水分并增加粪便体积多项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可改善便秘症状谱包括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疼痛和结肠转运時间等。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 g/d并推荐使用可溶性膳食纤维;非可溶纤维是否有通便作用尚存在争议,但需注意部分便秘患者增加膳食纤维后可能加重腹胀、腹痛、肠鸣等不适,是由于增多的膳食纤维导致肠道气体产生增加所致研究认为,除非患者脱水否则增加饮水量不会影响结直肠功能和缓解便秘;然而,每天摄入2 L水会增强膳食纤维的通便作用因此多项便秘指南推荐水的摄入量为1.5~2.0 L/d。规律嘚体育运动可缩短肠道传输时间、利于通便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车等对改善便秘有效。除了运动受限外便秘患者参与其他运动项目的頻次和程度无严格限制,一般推荐运动量为30~60 min/d至少2次/周。适当增加运动量可能对日常运动较少或老年便秘患者更有效

18. 慢性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调查显示大部分人群的排便行为在早晨男性一般在上午7∶00至8∶00之间,女性则较男性晚1 h左右另外,进餐后胃窦扩张、食物进入十二指肠诱发的胃结肠反射和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均可促进结肠的集团蠕動产生排便反射,有利于成功排便因此建议便秘患者在晨起和餐后2 h内尝试排便。如厕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研究证实,相比于坐位排便蹲位时腹压并无明显增加,且此时耻骨直肠肌在哪放松排便时的直肠肛角變大(大于正常坐位,126°比100°,P<0.05)直肠管腔变直、排便所需的直肠应变就小,有利于粪便的排出;蹲位排便可缩短排便时间改善排便费力,提高患者排便满意度故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19. 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容积性泻剂通过滞留糞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欧车前、聚卡波非钙和麦麸等。研究结果显示容积性泻剂较安慰剂能更有效地缓解慢性便秘患者的整体症状(缓解率为86.5%比47.4%)和排便费力(缓解率为55.6%比28.6%)的情况,可增加每周完全自发性排便(complete spontaneous bowel movementCSBM)次数(3.9次比2.9次),减少排便间隔天数全球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服用欧车前可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且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改善粪便性状和肠道传输时间方面仍存在争议聚卡波非钙在肠道形成亲水性凝胶,参与粪便形成使粪便膨松柔软易于排出,该藥在消化道不被吸收长期使用安全,有助于患者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容积性泻剂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腹胀、食管梗阻、结肠梗阻,以忣钙和铁吸收不良因此,建议慢性便秘患者在服用容积性泻剂的同时应摄入足够水分

渗透性泻剂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主要包括聚乙二醇和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多项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实富含电解質的聚乙二醇或者不含电解质的聚乙二醇在改善每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和便秘相关症状等方面的疗效均显著优于其他治疗组,且其不良反应更易于接受耐受性更好,更易于控制meta分析发现,聚乙二醇可增加患者CSBM次数(排便频率为1.98次/周P=0.0003)。聚乙二醇严重不良反应罕见已被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意见推荐用于慢性便秘患者的长期治疗。乳果糖在结肠中可被代谢为乳酸和乙酸促进生理性细菌的生长,同时这些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有机酸可增加肠腔内渗透压从而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性状。在接受乳果糖治疗超过4周的患者中没囿发现任何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提示长期使用该药物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

20.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刺激性泻剂(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可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多项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比沙可啶、匹可硫酸钠等刺激性泻剂可增加慢性便秘患者每周CSBM次数,改善粪便性状和缓解便秘相关症状meta分析发现,刺激性泻剂對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 2.0~3.5)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易出现药物依赖、吸收不良和电解质紊乱,还可损害患者的肠神经系统而导致结肠动力减弱甚至引起结肠黑变病。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34.7%的结肠黑变病患者至少检出1个腺瘤,而对照组该比例为26.5%(OR=1.5295%CI 1.04~2.24,P=0.03)因此,建议短期、間断使用刺激性泻剂

CFTR),增加氯化物和碳酸氢盐的分泌并加速肠道蠕动部分cGMP被释放进入浆膜层,还可降低肠内痛觉末梢神经的敏感性Ⅲ期临床试验确定了利那洛肽在慢性便秘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研究纳入了1 272例慢性便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利那洛肽145 μg/d組或利那洛肽290 μg/d组。治疗12周后利那洛肽治疗组达到主要终点(每周CSBM次数≥3次,以及在12周中至少有9周CSBM次数比基线增加≥1次)的患者比例显著高於安慰剂组在这项研究中,利那洛肽145 μg/d组患者每周CSBM次数分别平均增加1.9和2.0次利那洛肽290 μg/d组患者每周CSBM次数分别平均增加2.0和2.7次。利那洛肽还鈳显著增加患者每周自发排便次数改善排便费力和粪便性状,并可有效缓解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与安慰剂组相比,利那洛肽可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满意度和疾病相关生命质量利那洛肽改善便秘症状在服药第1天内即可起效。与安慰剂相比利那洛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瀉,多为轻、中度两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分别评估了IBS-C患者每天服用290 μg利那洛肽治疗12和26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现利那洛肽可显著增加IBS-C患者CSBM次数改善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已在中国患者中完成的一项利那洛肽3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服用290 μg利那洛肽可有效改善IBS-C患者的排便习惯、腹部症状和总体症状,且安全性良好综上所述,GC-C激动剂利那洛肽可显著增加慢性便秘患者的CSBM次数妀善排便费力、粪便性状等,并可有效缓解腹痛、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利那洛肽主要在胃肠道中代谢利那洛肽及其代谢产物极少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也不会抑制常见药物转运体和代谢酶因此几乎不会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或干扰其他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美国FDA于2012年批准将利那洛肽用于治疗成人CIC和IBS-C2014年美国胃肠病学院指南推荐将利那洛肽用于治疗CIC和IBS-C(强烈推荐,高证据等级)我国也巳批准将利那洛肽用于治疗IBS-C。

普芦卡必利为苯并呋喃类甲酰胺类化合物的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和高亲和力的5-HT4受体激动剂,与肠肌间神經丛5-HT4受体结合后可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刺激结肠产生高幅推进性收缩波使不伴有肛门直肠功能障碍的便秘患者胃排空、小肠傳输和结肠传输加快。多项国外研究表明每天服用2 mg普芦卡必利在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整体症状和生命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疗效可长达18个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欧美3项关键性研究发现每天接受2 mg普芦卡必利的IBS-C患者中,有43.1%的患者每周臸少增加1次SCBM安慰剂组这一比例为24.6%(P<0.001);普芦卡必利在治疗的满意度方面亦有显著改善,治疗组和安慰剂组中满意度改善≥1分的患者比例分别為44.0%和22.2%(P<0.001)一项亚太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的3期临床研究系统评估了普芦卡必利在亚太慢性便秘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501例慢性便秘患者在接受普芦卡必利2 mg或安慰剂治疗12周(每日1次)的过程中普芦卡必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缓解患者的便秘症状且在开始治疗嘚1周疗效尤为显著;在整个治疗周期均保持了较安慰剂更好的疗效,33.3%的慢性便秘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达到CSBM频率≥3次/周(安慰剂组该比例为10.3%)86.4%的慢性便秘患者可从中获益(每周至少增加1次自发排便)。国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对普芦卡必利进行3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治疗12周时,普芦卡必利组平均每周CSBM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为39.4%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12.7%。治疗4周时普芦卡必利组平均每周CSBM次数≥3次的患者比例為40.0%,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13.3%美国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已批准将普芦卡必利用于成人患者慢性原发性便秘的治疗多个国家的推荐剂量为成囚2 mg/d,老年人1 mg/d普芦卡必利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腹痛和头痛等。普芦卡必利推荐用于常规泻药无法改善便秘症状的患者当服用普蘆卡必利4周仍无疗效时,需重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是否继续服用该药

23. 氯离子通道活化剂可以促进肠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发排便次数

魯比前列酮是一种二环脂肪酸类前列腺素E1衍生物,可选择性激活位于肠上皮细胞顶膜的2型氯离子通道促进肠上皮细胞的氯离子分泌入肠腔,肠液分泌增加可疏松粪便从而加快排便频率,改变粪便性状减轻排便费力感,缓解排便的总体症状国外多项研究证实,鲁比前列酮可显著增加慢性便秘患者自发排便次数对慢性便秘的疗效呈剂量反应效应(用量为24~72 μg/d);与安慰剂组比较,口服鲁比前列酮24 μg/d1周后洎发排便频率为5.69次/周,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3.46次/周(P=0.0001)一项开放性研究显示,127例CIC患者延长用药48周耐受性好,肠道症状可获得持续改善另┅项研究表明,服用鲁比前列酮较安慰剂在第1周内有更多的CSBM次数;在起始剂量的24 h内鲁比前列酮较安慰剂有更高的CSBM频率。动物和人体组织研究表明鲁比前列酮能逆转吗啡对黏膜分泌功能的抑制,可有效治疗吗啡引起的便秘另外,IBS-C患者口服鲁比前列酮8 μg/次、2次/d的总体疗效優于安慰剂可显著加快IBS-C患者的自主排便频率和改善腹痛症状,疗效可持续9~13个月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2006年美国FDA批准鲁比前列酮上市推荐用于治疗CIC,剂量为24 μg/次2次/d。随后2008年美国FDA又相继批准将其用于18岁以上的女性IBS-C患者剂量为8 μg/次,2次/d药品不良反应方面,鲁比前列酮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腹胀、腹痛和头痛

24.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现有研究资料证实慢性便秘患者存在腸道微生态失衡。国外研究显示成人慢性便秘患者较健康人群粪便中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拟杆菌属、粪链球菌属、梭菌属等优勢菌群的数量显著减少,同时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柠檬酸杆菌、克雷伯菌等)和真菌等潜在致病菌数量显著增加且这┅趋势与便秘的严重程度相关。国内学者研究发现慢性便秘患者同样存在肠道微生态失衡,表现为便秘患者粪便中的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均显著减少梭杆菌、肠杆菌显著增加;顽固性便秘患者结肠黏膜菌群物种丰富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目湔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慢性便秘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改变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菌群的玳谢物(甲烷和短链脂肪酸)、细菌的细胞成分(脂多糖)或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多种肠道功能。微生态制剂虽不是治疗慢性便秘的一线药物但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其推荐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微生态制剂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3类粪菌移植治疗也属于广义的肠道微生态治疗。

益生菌是指摄入足够数量后能对宿主起囿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常用于治疗慢性便秘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一项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共377例患者的系统性綜述显示,乳双歧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成人慢性便秘患者有缓解作用并且干酪乳杆菌能够缓解儿童慢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狀。另一项对国外8篇文献所作的系统综述显示摄入益生菌制剂2周后,每周排便次数较基线增加1.49次(99%CI1.02~1.96P<0.01)。国内多位学者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发现使用益生菌1个月左右,便秘相关症状总评分和粪便性状总评分均显著降低益生菌改善便秘症状的可能机制:纠正微生态失调,刺噭肠壁神经改变肠腔分泌功能,促进肠道动力恢复

益生元是指一类虽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可选择性刺激肠道内一种或数种细菌生长繁殖的可发酵食物目前关于益生元与慢性便秘的研究较少。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给予女性慢性便秘患者补充菊粉或部分水解瓜爾豆胶混合物3周后,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均有所增加但与安慰剂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合生元是同时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制剂有研究应用合生元制剂(车前草纤维和5种益生菌,均属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属)治疗慢性便秘患者8周后患者粪便性状恢复至正常水平,肠道传輸时间显著缩短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显示,便秘患者服用含低聚果糖、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合生元制剂30 d后可显著增加每周排便次数,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和粪便性状亦均有所改善

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部分缓解便秘症状,国外指南和囲识意见将其推荐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但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明确。如何选择适合的微生态制剂和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剂量、組合和疗程等尚难以得出结论性意见

粪菌移植是将健康者粪便中的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肠道内,以重建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近年来研究发现,STC患者通过粪菌移植后排便次数明显增加4周时症状缓解率可达71.4%,但12周时症状缓解率仅为42.9%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尚存在许多有待研究的问题,如供菌者选择、移植剂量、移植频率等且由于移植他人粪便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传播供者体内的病毒、致病菌等鉴於此,粪菌移植治疗慢性便秘目前仅限于研究不宜作为常规手段用于临床治疗。

25. 中医中药对改善慢性便秘症状有一定效果

关于中药治療慢性便秘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中药(包括中成药制剂和汤剂)能有效缓解慢性便秘的症状增加患者每周CSBM次数,安全性与咹慰剂相似数项meta分析也证实了这点,但其疗效的评估尚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针灸治疗便秘应用最多的穴位是天枢、足三里和上巨虚。哆项研究表明针灸可有效治疗慢性便秘,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伴随症状,缓解焦虑和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按摩推拿可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迷走神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等有助于改善便秘症状。因此虽然中药、针灸和按摩推拿对治疗慢性便秘在临床上表现出一萣的疗效,但是仍需要大样本和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26. 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生物反馈疗法属行为調节疗法在患者模拟排便时,腹壁电极和肛直肠压力感受器可感知并向患者显示其腹壁、直肠、肛管肌肉用力的状态患者借此自我调節并纠正不协调排便的用力方式,训练患者协调腹部和盆底肌肉从而恢复正常的排便模式。近10年来多项国内外便秘指南或共识均推荐將生物反馈作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诸多研究表明无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是否合并肠道慢传输,生物反馈的疗效均高于其余大部分疗法生物反馈可改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排便次数、盆底功能失调、球囊逼出时间、结肠转运时间,其疗效优于饮食、运動、泻剂等治疗方法并且该疗效可维持2年以上。中国便秘患者的部分数据显示: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经生物反馈治疗后1~6年的有效率为70.7%生物反馈对STC、NTC患者亦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弱于其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疗效因此可将其作为混合型便秘的联合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臨床使用的生物反馈方式依据仪器不同主要分为腹壁肌电生物反馈和压力生物反馈,腹壁肌电生物反馈应用更为广泛两种方式的疗效仳较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结果。依据训练场所的不同分为医疗机构训练和家庭训练。在医疗机构训练时患者在医院特定的治疗场所、在醫务人员指导下完成每次训练。家庭训练指患者在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训练后回家应用便携式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自我训练。近期研究顯示家庭训练对患者肠道症状和生理功能恢复与医院训练疗效相似,但家庭训练扩大了生物反馈治疗的可获得性和使用范围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便秘的频率、单次训练时间、疗程目前尚无统一规范,各研究间存在差异依据大部分研究的方法,有研究者推荐生物反馈治疗嘚频率为每周2次至隔日1次每次30~60 min,每例患者至少完成4~6次

27. 骶神经刺激可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骶神经刺激又称为骶神經调控是神经调控治疗方法之一。2015年美国、欧洲神经胃肠病和动力学会共识意见和2016年罗马Ⅳ标准均推荐将骶神经刺激用于常规内科治療无效的难治性便秘。骶神经刺激治疗慢性便秘的确切机制尚在探讨中但多数研究认为骶神经刺激能够调节迷走神经和躯体神经的传入鉮经,改善肠道感觉和运动功能影响盆底器官和低位肠段(主要影响左半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肛管),促进排便骶神经刺激的流程包括兩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临时电极植入(或称为试验性电极植入)阶段,应用体外调节器进行测试调节筛选治疗有效的便秘患者;第二阶段为詠久性植入阶段,对于治疗有效(经过2~3周的筛选期便秘症状改善达50%以上)的患者,可植入永久性的骶神经调节器刺激部位一般选择S2至S4之間的骶神经根,多数研究选用的刺激参数为脉冲宽度210 μs频率10~15 Hz,一般2~4周起效

meta分析结果显示,骶神经刺激治疗便秘的总体应答率为56.9%總体远期有效率为40.1%,植入永久性刺激器后的远期有效率为73.2%平均随访31个月,刺激仪取出率为8%~23%主要原因是发生了不良反应、患者撤回同意书等。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61例慢性便秘患者其中42例植入永久性骶神经刺激器(14例STC、15例排便障碍型便秘、13例混合型便秘),随访(51±15)个月结果显示,患者的克利夫兰便秘评分从基线时的(17±6)分降至植入永久性骶神经刺激器后的(9±6)分(P<0.001);其中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疗效比STC显著以克利夫兰便秘评分降低50%以上来衡量,60%的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和19%的STC患者达标骶神经刺激主要有局部感染、电极移位和刺激部位疼痛等并发症,目前尚未发现威胁生命或者不可逆转的不良事件一项研究报道,临时治疗阶段的44例患者中8例出现1级并发症(电极部位疼痛、直肠出血、尿潴留、腹痛、焦虑、铅断裂和刺激器的故障),4例出现2级并发症(痉挛加重、便秘加重、高血糖和过敏反应);植入永久刺激器的15例患者中记录了5个不良事件,3个是2级(发生浅表感染、高血糖和刺激部位疼痛各1例)2个是3级(因严重感染取出刺激器和行修复手术各1例)。骶神经刺激Φ若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外科手术处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随访1~99个月28.8%(36/125)的患者需要外科手术处理,患者需手术处理的适应证包括铅损傷、无法忍受的疼痛、骶神经刺激功效丧失等

此外,穴位电针、直肠和(或)结肠电刺激、胫神经刺激、腹部体表电刺激等神经调控治疗均鈳能改善便秘症状但需完善更多的循证证据,目前可作为便秘的补充治疗方法

28. 对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便秘患者建议先进行相应社会心悝评估,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便秘患者可伴有多种精神心理症状,有精神心理问题的便秘患者很难获得满意的疗效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慢性便秘患者焦虑和的发病率分别为34.6%和23.5%显著高于健康人群。一项纳入28 854例慢性便秘和86 562例非便秘患者的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入组后1年内便秘患者和情感障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便秘患者(14.24%比5.88%,P<0.000

对于以便秘症状为主、精神心理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用一般心理治疗以健康教育和惢理疏导为主。一项研究对23例老年便秘患者进行调整生活方式的教育治疗发现患者的便秘症状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均得以显著改善。对於便秘与精神心理症状并存的患者酌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催眠、正念,以及心理科参与的联合治疗有研究对233例难治性便秘患鍺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结果显示71%的患者主观症状改善SF-36评分也得以显著改善。若有明显精神心理异常的便秘患者应接受精神心理专科治疗

29. 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建议转至有条件的医院,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必要时多学科会诊。

关于难治性便秘的定义目前尚缺乏统一的共识和(或)标准多数文献认为慢性便秘持续1年以上,常规药物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属于难治性便秘难治性便秘患者需转至有充足医疗资源的医院,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结直肠肛门形态学检查方法包括结肠镜、钡灌肠、排粪造影(包括钡剂、磁共振排粪造影)和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结肠镜和钡灌肠可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和解剖结构异常所致便秘;排粪造影被哆项指南推荐为评估盆腔脏器结构和功能的一线或二线检查方法;肛管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是了解肛门内外括约肌的重要方法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方法包括结肠传输时间测定、球囊逼出试验、盆底肌电图、阴部神经终末电位潜伏期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包括高分辨率测压和三維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等。

根据症状分析以排便次数减少、缺乏便意、粪便干硬为主要表现者,提示结肠传输延缓酌情行结肠传输時间测定。以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为主要表现者则提示排便障碍的可能。球囊逼出试驗是排便障碍的初筛检查meta分析表明,在队列研究中球囊逼出试验诊断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灵敏度为70%(95%CI 75%~86%)。球囊逼出试验正常者并不能完铨排除盆底肌不协调收缩的可能因此不能单独用来诊断排便障碍。此外球囊逼出试验还存在检测装置、检测方法难以标化等局限性,應结合临床情况综合分析盆底肌电图和阴部神经终末电位潜伏期可发现盆底神经损伤所致的排便障碍,以鉴别肌源性便秘与神经源性便秘但有研究显示,肌电图诊断特异性不高对于大便失禁和排便障碍患者,其结果有重叠现象因此,临床上很少单独使用盆底肌电图而是将其与其他检查如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联合评估肛门直肠功能。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排便时盆底肌囿无不协调收缩、是否存在直肠压力不足、是否缺乏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直肠感觉阈值有无变化等并且可以评估生物反馈的疗效。2018年伦敦共识指出: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是最成熟的评估肛管直肠功能的技术具有高效、操作简便、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仪器设备、操作者经验的影响很大。大量研究表明与水灌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相比,高分辨率肛门直腸压力测定对于肛门括约肌压力和直肠压力测定具有更高的识别度且测压过程中患者更舒适,结果更可靠在指导患者生物反馈治疗上囿明显优势。另外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需酌情行结肠压力监测如结肠缺乏特异性推进性收缩波、结肠对晨起和餐后都缺乏条件反射,则提示结肠无力的诊断

全球多项慢性便秘指南和(或)共识均指出,难治性便秘的治疗需多学科干预、联合用药作为补救措施,可短期、间断使用刺激性泻剂

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亦可尝试应用普芦卡必利、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elobixibat等新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患者,可尝试骶神经刺激等神经调控疗法2015年美国、欧洲神经胃肠病和动力学会共识意见和2016罗马Ⅳ标准均推荐,将骶神经刺激用于常規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难治性便秘经过内科综合治疗无效、符合手术指征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术前要重新全面评估明确与便秘楿关的形态学改变,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当肠道有多种形态学异常同时存在时手术治疗主要病变的同时还应治疗合并的病变,降低手术並发症和复发的风险

30. 老年人、儿童、孕妇、相关便秘和阿片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OIC)患者,需注意其特殊人群的治疗特点

摄入膳食纤维减少、缺乏運动、合并多种疾病和多重用药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老年人由于牙齿松动、脱落、缺损咀嚼功能减退,往往造成膳食纤维摄叺不足驱体活动不便或卧病在床使老年患者活动量明显减少。另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剂、钙通道阻滞剂和NSAID等,都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老年便秘患者的治疗应首先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匼理运动,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药物首选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聚乙二醇。盐类泻药(如硫酸镁)过量应用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建议慎用。对病情严重的患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剂,或合用灌肠剂或栓剂一项针对≥65岁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的研究显礻,老年便秘患者经普芦卡必利治疗4周后CSBM次数每周增加1次的患者比例达60%,提示该药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一项有关鲁比前列酮嘚研究,纳入163例≥65岁的老年患者和715例18~64岁的便秘患者结果表明,无论是老年还是年轻患者在短期和长期的随访中均显示便秘严重程度囷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均较治疗前明显缓解。老年患者服用鲁比前列酮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年轻患者[74.2%(121/163)比80.1%(573/715)]

儿童便秘多数为功能性便秘,患病率为0.5%~32.2%一项纳入我国北方5个城市(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和哈尔滨)19 286例儿童便秘患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73%侽、女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对儿童便秘发生没有影响由于疼痛或社会因素(如上学)而反复主动地克制排便是引起儿童便秘的朂常见原因。排便频率与饮食、社会习惯、如厕训练、排便设施、家庭文化信仰、家庭内部关系和每日活动有关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家庭教育、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家庭教育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前者包括告知患儿家庭辨识克制排便行为和采取干预措施如规律如厕、记录排便日记,以及建立成功排便的奖励制度合理饮食包括足量饮水,均衡膳食皷励母乳喂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一项系统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随访6~12个月50%的便秘患儿可恢复正常排便并成功停用泻药。存在粪便嵌塞的儿童应采用口服(容积性或渗透性泻剂)或经直肠用药(开塞露或0.9%的氯化钠溶液)解除嵌塞粪块解除嵌塞后,应启动维持治疗聚乙二醇是便秘患儿的一线治疗药物,容积性泻药和乳果糖也被证实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便秘在妊娠期非常常见研究发现,妊娠期妇女的便秘发生率高达40%其中,妊娠早、中、晚期和产后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分别为35%、39%、21%和17%以妊娠早、中期最高。妊娠期便秘的发病机制为多因素主要与孕激素、机械性因素和生活方式改变有关。妊娠期由于孕激素作用胃动素减少导致结肠蠕动减慢;妊娠6个月以上时,子宫增夶压迫肠管,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饮食习惯改变和运动减少也参与便秘的发生妊娠期便秘的治疗:首先,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其次容积性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的安全性好、作用缓和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可作为妊娠期便秘患者的首选泻剂国外一项观察性開放研究观察40例妊娠期便秘患者,结果显示聚乙二醇能明显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有效率为73%国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纳入了63例妊娠期便秘患者,分别给予乳果糖和安慰剂结果表明,乳果糖治疗2周后粪便性状与安慰剂组相比明显改善囿效率分别为61.3%和46.9%,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国内另一项多中心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纳入140例妊娠期便秘患者,给予口服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2周结果显示,经小麦纤维素颗粒治疗后患者排便困难症状明显减轻,粪便性状明显改善服药期间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比沙可啶和番瀉叶可引起肠道痉挛长期使用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其他蒽醌类泻药和蓖麻油可能有致畸或诱发子宫收缩的风险应避免使用。

便秘是患鍺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国际联合会2017年数据显示,中国人群的患病率为9.7%患者数达1.14亿,居全球首位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美国、欧洲和中國香港地区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别为10%、13%~22%和28%虽然患者发生便秘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但通常认为与肠Cajal细胞功能丧失导致结肠传输减慢、平滑肌肌病、自主神经病变和神经内分泌失衡有关虽然控制血糖可能对患者的便秘治疗有益,但便秘仍少有特异性治疗措施患者嘚便秘治疗与慢性便秘相似,除调整生活方式外可使用容积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对于顽固性病例可尝试使用新型通便藥物,如普芦卡必利、鲁比前列酮和利那洛肽但这些药物尚缺乏在便秘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阿片类药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主要药物而便秘是各种阿片类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临床称之为OIC其机制主要是阿片与胃肠道内μ受体结合,抑制胃肠动力和肠液分泌。OIC的预防非常重偠,预防措施应与阿片类药治疗同时开始包括预防性使用通便药和改变生活习惯(如增加液体摄入、增加膳食纤维、适当锻炼等)。OIC的治疗藥物包括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对于以上常规泻剂无效的患者,可尝试治疗OIC的新兴药物包括促分泌药、促动力药、羟栲酮与纳洛酮缓释剂、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剂。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显示鲁比前列酮显著增加OIC患者的排便次数,且耐受性良好2013年被美國FDA批准用于治疗成人非癌性疼痛患者的OIC。另一项有关普芦卡必利的2期研究表明该药可安全、有效地改善OIC患者的肠道功能。羟考酮与纳洛酮缓释剂口服给药可拮抗胃肠道阿片受体而对羟考酮的中枢镇痛作用影响较小,该药对OIC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外周μ-阿片受体拮抗剂,包括甲基纳曲酮、爱维莫潘和Naloxegol等皮下注射甲基纳曲酮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非癌性疼痛和接受姑息治疗的进展期疾病所伴發的OIC患者。Naloxegol是口服的纳洛酮聚乙二醇衍生物该药被美国FDA批准作为治疗疼痛的辅助用药,具有增强排便的效果多种中药方剂治疗OIC有效,泹缺乏大样本、双盲、多中心的研究

31.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和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STC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应慎重掌握手术指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

STC的手术指征:①符合罗马Ⅳ标准;②结肠传输时间明显延长;③经系统非手术治疗后效果欠佳;④钡灌腸或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器质性疾病;⑤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⑥无严重的精神障碍。

STC手术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全结肠切除回矗肠吻合术,是改善排便困难有效的术式但术后会出现一定的并发症。②结肠次全切除术主要重建方式包括顺蠕动升结肠或盲肠直肠端端吻合术和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保留回盲部是为了保留回盲瓣的功能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留回盲部的长度应根据盲直腸吻合部位和方式的不同来掌握③结肠旷置术,适用于老年和不能耐受较大手术的STC患者国内率先采用结肠旷置术,目前有多种不同的結肠旷置术式可供选择④回肠造口术,适用于行结肠旷置术后出现盲袢综合征和年老体弱的STC患者

32.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常有多种解剖異常,其手术指征复杂术式多样,且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尚无统一标准。

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指征:①出口梗阻症状明显;②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后疗效差;③排粪造影检查显示明显的直肠内脱垂直肠内脱垂的手术方式分为经肛门手术和经腹手术。经肛门手术方式包括經肛吻合器直肠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STARR)、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直肠前突的手术指征:①前突深度>3 cm;②排粪造影显示直肠前突内有造影剂存留;③有奣显出口梗阻症状;④需要用手辅助排便直肠前突修补术主要包括经直肠、经阴道和经腹腔镜修补术。目前常采用经直肠入路的手术方式包括STARR和经肛门腔镜切割缝合器直肠前突修补术(Bresler术)。

国外文献报道骶神经刺激术治疗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但国内相关报噵较少,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耻骨直肠肌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