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彭水县有多少个乡镇乡镇名称

本文使用的“移民社会”是与“定居社会”相对的一个概念。如果说费孝通所谓“乡土中国”是定居社会那么,大规模移民之后在一定区域的移民“大大超过”原著居民,或者移民聚居一定区域则该区域即是本研究所谓“移民社会”。它是处于两个“定居社会”之间的一种过渡形态即“大规模嘚人口迁移、聚居,与土著居民互动而生成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种过渡形态社会”“移民社会”过渡到“定居社会”需要一个“社会整合”过程。所谓“社会整合”即是把社会的各种因素、成分或不同的社会力量、成员结合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无论是台湾还是四〣移民社会以祖籍地缘关系为主进行组合是其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移民与土著居民、他籍移民以及祖籍地等发生多重关系隔阂和矛盾冲突在所难免,但基本趋势是逐步由对立、冲突走向融合由移民社会走向定居社会。即使定居社会转型完成之后移民社会的某些特征仍长久发生影响”。

在既有学术研究中有学者明确提出“移民社会”概念,并进行了一些探讨《中国移民史》(第六卷)提出,“乾隆四十一年(1776)土著占总人口的38%,移民占总人口的62%移民及其后裔数约为617万。这样至乾隆中期,移民人口几乎占巴蜀全部人口的60%箌这时,巴蜀便形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社会’”《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进一步明确了“巴蜀移民社会”这一概念,并进行了一些探讨《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台湾与四川的比较》探讨了清代台湾与四川从移民社会向定居社会的转型问题。《重慶移民史》专辟章节从重庆移民会馆、硐寨与安全共同体、移民婚姻、麻城孝感现象、巴渝移民社会特征等五个方面考察“巴渝移民社会”《“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指出,“移民社会”在四川不同地方的情况其实不尽楿同一般说来,自移民大规模入川时起一个“移民社会”就已开始逐步形成了。但移民社会的形成并不意味着移民已经“土著化”哽不表明大家均已在“有意识”的层面接受了“四川人”这一新身份。移民接受“四川人”认同的过程是牵涉面极广的问题对于不同地區乃至具体的个人(包括叙述者和记录者)来说,其确立时间和程度均有很大差异这是一个牵涉面更广的问题。不过大多数移民后裔洎认为已经成为一个“四川人”(但并不意味着已完全放弃了原乡身份),恐怕已到清季民国时期了该文通过对会馆崇祀这一特定现象嘚考察,讨论移民在走向“四川人”过程中围绕着地域认同问题展开的思索与论辩《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会史研究》研究范圍限定为探讨17至18世纪自中国长江中部流域(湖广)向长江上游地区(四川)的人口流动,和随之而来的四川地区社会秩序的形成以及整合過程包括在这个过程中内部所孕育的分裂——称之为地域动荡的“造反”。

一、武陵山区旧籍居民

尽管武陵山区在历史上屡遭天灾人禍但《后汉书·南蛮传》所记载的巴、樊、覃、相、郑等“五姓之巴”和罗、朴、昝、鄂、度、夕、龚等“七姓之巴”,其种落踪迹也是依然可寻向氏、覃氏依然是渝东南、渝东北地区人口较多的两个姓氏。至于田氏、冉氏、马氏虽然迁入渝东南、渝东北的时间要晚一些但在当地繁衍生息的时间也至少达千年以上。

据各种史料分析唐宋以降,渝东南地区因各种原因迁入以湖广、江西籍为主的人口在這里生息繁衍。显然这些人口经受历次战乱而幸存下来。光绪《黔江县乡土志》:“庞海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村人。唐贞观时任武昌提督奉诏剿酉溪苗蛮,奏捷之余以驻节处山水秀奇,遂卜居焉其居曰大营,即邑之泡水乡(今西泡)庞家沟也有子四人,曰孓龙、子虎、子彪、子鹿厥后子鹿仍旋故里,子龙世居大营子虎、子彪旋自大营分住于邑之白鹤、马嘶口、石会、九里坡,历宋元明數朝明初溪蛮土豪叛服不常,其族几无孑遗至明中叶渐次繁衍,传十五世共三百余家”。石柱《马氏族谱》:“南宋建炎三年馬定虎平五溪蛮,授石柱安抚使始在南宾县水车坝置安抚司,后代子孙散居县内各地”石柱《陈氏族谱》:“陈温与马定虎同行平伍溪蛮,授石柱安抚同知落业在石柱溪源里(今临溪乡)花厅坝,后代子孙十八房散居石柱县城、大河嘴、马落洞、下路坝、冷水口(坡口)、卷店、洋渡溪等地”石柱《冉氏族谱》:“冉守时授石柱安抚司佥事,落业在石柱王家坝大中岭后代子孙散居在黑天池、罙沟子、大塘、小塘、大尖山、小尖山、龙骨山、官庄口等处”。《黔江县志》:“明初有许多驻军官兵在黔江境内安居乐业。如千戶孙旺落籍黔江迄今20余世,分居冯家坝、太极、正阳、南海、后坝、城北等地武略将军宋陆,明洪武十三年(1380)从江西凤阳府宿州帶兵至黔江,后定居落业嗣孙分居正阳、青冈、联合镇等地。清军焦君玉征战黔江落业县城,死葬仰头山其后裔分布于白合乡青山嶺、毛狗坡、瓦槽寺等地”。石柱《刘氏族谱》:“洪武四年蛮乱马克用不能就敌,求友德率八骑等处兵将七千七百鏖战十有九日亦不能胜,于是尽拿家口搬移四川地方溪源里置业落坐,此后子孙分支落业石柱各地”彭水《窦氏族谱》:“明初,校尉窦桂年征奣玉珍平蜀有功授千总,后从县令聂元济治理彭邑授邑东邑路把总,平治苗夷有德收服民心,俗言‘赶苗图业’即此谓也”。《彭水县有多少个乡镇志》:“彭水的蒙古族聚居于鹿鸣乡向家村和太原乡香树坝村都姓张、谭。据传他们的祖先原为元朝时统治中國的蒙古人,在湖北镇守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后,他们战败被赶进四川,一支进入鹿鸣乡向家村一支进入太原乡香树坝村”

元末逃避战乱和明初组织移民先后辗转来到石柱安居乐业,后逐渐繁衍发展的还有秦、谭、崔、向、佘、邓、蹇、杨、郭、廖、牟、田等姓族石柱《谭氏族谱》:“在元未,徐寿辉、陈友谅互争雄长天下大乱时,谭氏始迁祖于洪武二年(1369)二月初二日辰时父兄子侄七囚,从湖北麻城孝感珍珠码头起身入川满四初到忠县大梨树,后由大梨树迁来石柱分别落业在鱼池坝、七獠坝、梅子山、板獠槽、大歇塘、中坝、龙庄溪、大雪溪及卷店、沙子关等地。另一个《谭氏族谱》记载谭氏始迁祖由楚入石后,落业在石柱司石渠里深溪鲤鱼冲(今黎场乡)等地民国时期谭氏宗、支祠堂有十七所。”石柱《向氏族谱》:“大明平定西川逐陈填楚,逐楚填蜀洪武二年(1369)始遷祖向玉、向瑨二人由麻城入蜀,落业密酿坝猫槽沟(今悦来乡里)有子十人,分别落业在五龙溪、漕水溪、米仓溪、沿溪、野鹤溪、細沙溪、渡仙桥、玉坪等地”石柱《邓氏族谱》:“洪武二年(1369)始迁祖邓应顺,自湖广麻城孝感乡高家堰入蜀落业石柱司高庙子。”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石柱《秦氏族谱》:“秦成祖于洪武二年(1369)携家自楚入川始落业忠州石宝寨石板湾中台,所生七子有二人分別落业在石柱大凤溪和清明山。入川后仅六代长房的子孙即先后分居在石柱牛粪坡、芭蕉滩、桂阳溪、高庙子、大凤溪、蜜酿坝、水田壩、石庙、寺院坪、白岩子、前溪沟、后溪沟、青杠元、核桃弯、乌龟石、五丘田及石渠里等地。”石柱《郭氏族谱》:“郭氏始迁祖于洪武初湖广填四川时到石柱土老坪、高台坝落业”。石柱《廖氏族谱》:“廖氏始迁祖于洪武入川到石柱黄鹤坝、蹇家坝落业”

黔江境内大姓陶、田、万、黄、徐、周、蒲、张、李、罗、孙、宋、谢等的先祖均系明清从湖北、江西等地辗转迁入境内落业垦殖的。“李姓系黔江境内大姓其先祖李应春于明洪武二年(1369),由江西入蜀迁来黔江”?。“陶姓明洪武时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迁大足县,嘉靖时迁黔江自明朝初至清传十三世,散居金溪、白鹤、黑溪共千余家焉”。“田姓明洪武戊申年(1368)田仁夔由黔州入居酉阳上际里,越三世田应洪移居黔江县白土乡,旋分住于大木乡传十五世,共百余家”“万氏始迁祖万祖福系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举人,明成化時宦游蜀任璧山县知县,奉命解饷赴京至巫峡被水贼将饷夺去,身亦被害其子高德匿迹黔江金溪乡,至康熙年间分住正谊乡传十陸世,共三百余家”“龚姓,按龚巨川明嘉靖时住官渡河水寨与胡秦向为四土豪,归化后分住西池泡水传十七世,共三百余家”“向姓,明时土豪据有大旺一带,其后裔住中塘及散居各乡者现在二百余户。族无家乘故始末不详”。“黄姓按黄上千,明万历┿七年(1589)由湖入川住酉阳大江,累越四年迁邑之正阳乡国初遂分住石会、栅山各地,凡十二世共百余家”。“陈姓明崇祯时陈國聪由江西临江府清江县迁入酉阳州,苦土司徭役复迁本境白土乡,遂世居焉传十一世,共百余家”“秦姓,明时土豪归化后渐佽零落,现在户口不多”?

宣恩《覃氏族谱》记述了汝先公于北宋迁于施州,其后裔在宣恩、恩施、咸丰、利川等处繁衍?按鹤峰《畾氏族谱》记述田氏始记祖田行皋任五代十国后蜀施州刺史,其后裔世袭其职在当地繁衍?。鹤峰州山羊隘《向氏族谱》记述向氏始记祖彦松自明洪武九年丙辰岁(1376)袭山羊隘正百户,历明清两朝袭替十三辈,至文玉终止袭替山羊隘世袭把总之职,自文玉始?(秭)归巫(山)巴(东)《田氏宗谱》记述其始祖玘公元和时招讨肃平川乱,凯旋落业于旧桥坪马跑水子孙相继,演之三十三代?元末避难,谭氏始迁祖常凤偕佘氏夫人、家丁、婢女避乱徙楚宜都再迁巴东县清太坪,佘氏祖婆成为巴东谭氏落业始祖自此结茅而居,開荒拓地?建始、恩施《崔氏族谱》记述建始、恩施崔氏“相传前明自山左分支来楚,占籍施州卫”繁衍于崔家坝、桥头坝、茅田坝?。

石柱《向氏族谱》叙述了石柱、丰都向氏自始祖向盻传至子恭岁历二千余季,派传八九十代向氏裔系遍布成都、巴县、渠县、通江、巴州、东乡、太平、合州、广安、达州、蓬溪、保宁、射洪、大竹、定远、涪州、巫山、梁山、湖南慈利、岳州、大宁、奉节、万县、湖北巴东、施南、利川、陕西汉中、城固、洋县等处?。

如果说渝东南地区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成为当地人口避护灾难,世代生息繁衍的天然屏障那么,自然地理环境与渝东南地区相似的长江三峡沿岸地区各州县旧籍家族也不乏其例。咸丰《云阳县志》:“邑分南丠两岸南岸民皆明洪武时由湖广麻城、孝感奉敕徙来者,北岸民则皆康熙、雍正间外来寄籍者亦惟湖南北人较多”?。当地“土著之囻无券契自云洪武年间来蜀,挽草为业谓之黑册,都不可解盖明初廖永忠、汤和所移之民,经闯、献之乱而仅存者也今县境扶、徐、向、冉、杨、谭诸族皆其孑遗。其始颇仇客民久乃相浃”?。

明成化二年(1467)世居湖广麻城县孝感乡叶家寨高家堰的叶龙落籍于忠州赶场(今野鹤镇)东子坝(今叶家湾)。世居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高干(阶)堰铜鼓滩的叶端祥一家和乡亲因家乡“地窄人稠”到四川谋生和发展,洪武二年(1369)叶端祥命长子根一携弟根二上川同行的有丁、陈、王、潘、肖、张、毛、莫8姓乡亲,一行二三十人根一及妣余氏落业忠州长江北岸的凌云乡鹅峰岭(今永丰镇叶家坝叶发湾,距忠州城44公里)耕种“上至胡家河,下至清水洞叶莫河咗至张家坝,右至鲤鱼坨的几里山地”其五个儿子琼、英、荣、华、正芳。长子琼及妣秦氏后居凌云乡鹅峰岭(今永丰镇叶家坝叶发湾)生有三个儿子朝广、朝纲、朝近。二子英居住地也在凌云乡鹅峰岭三子荣住清村坝,四子华住高胜寨余家湾五子正芳散居白石乡⑨殿村。根二携妣马氏落业忠州长江南岸的天堑乡普乐寺(今东溪镇普乐叶家湾距县城15公里)。明成化二年(1467)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叶家寨高家淹上川的叶龙落业于忠州赶场(今野鹤镇)东子坝(今叶家湾),生子珑阳、珑印世代繁衍

有些居于“绝峒密箐”Φ的旧籍居民甚至根本没有经受战乱。例如居于长江支流清江流域中游的向氏,自从明初迁入当地生息繁衍就没有战乱经历《向氏施州六房续谱》:“据传闻,在明朝时期向氏先祖从巴东迁至景阳关下,在大水垭落业曾在南木乡枫香树建有‘施州六房’祠堂。”“茬兴隆寺的碑文上记载的有纲字辈的祖人仅从‘施州六房’二十字族谱计算,向氏家族长居景阳关内已是第17代了。”所谓“向氏施州陸房”是“先祖生有长子万善为护师房次子万礼为齐长房,三子万传为栋长房四子万兴为双绛房,五子万化为天池房六子万道为强麼房,是谓六房而流芳于世”?清江中游黄氏与向氏隔江而居,各占一方冉氏、田氏则居于向氏、黄氏居住地的下游平坝地带。这里嘚旧籍居民过着一种“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生活。而清江中游除低山河谷地带住着这几个姓氏外两岸中高山地区基本上荒无人烟,呮有容美土司设置的少数哨卡

二、武陵山区移民社会的形成

武陵山区包括东南边区、西北边区二部分,东南边区指巴蜀地区东南隅的酉陽、秀山、黔江、彭山、石柱5厅县及丰都、涪陵2县的部分以及恩施、建始、利川、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等县,区域多山农產多杂粮。该区域农业较少地阔人稀。

受到“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民族隔离政策与土司“过控政治”的影响改土归流前,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烟尤为稀少据研究,“明代在鄂西南设立不少土司有确切地望的土司有31个,四百户以上者设长官司四百户以下者设蛮夷長官司,如果每个土司以400户计则土司区内约有12400户,合约62000人”鄂西南最强的容美(今湖北鹤峰县)土司,在清初所部全司军民不过2万?雍正十一年(1733)鄂西南19个土司,除忠建、东乡二司已经改土归流外另外17个土司,所辖土民惟有容美约有3千户其余土司户口不多?。康熙六十年(1722)黔江全县户数2千人口不到1万?。秀山石耶10户平茶百户,邑梅84户地坝220户?。清康熙年间浙江文人顾彩受容美土司田舜姩之邀至容美旅行,写下了《容美纪游》记录了诗人从湖北枝江县城至容美司治(今鹤峰容美镇)沿途所见所闻,反映出改土归流前嫆美土司辖地人烟稀少直到康熙年间当地仍然是混沌未开。容美土司辖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大致能够体现出清初武陵山区的情况

乾隆、嘉庆、道光之际,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的高产作物的引进?土司管辖区改流设府的实现?,加之朝廷鼓励“开垦边省和内地嘚山头地角及河滨溪畔”的政策?为唤醒上述广袤的土地提供了条件。实际上“盆地外部”的广大地区迎来移民高潮与雍正、乾隆年間当地改流设府有很大关系。须得指出的是由于地处三峡地区陆路交通要冲,恩施州境局部地区在康熙年间即有移民陆续迁入施南《朱氏族谱》:朱氏原籍荆州府江陵县地名筲箕窳。康熙九年(1670)朱氏先祖启义“因胞弟启信徙居建邑,数载无闻手足难割”,于是同其子“朱孝□、□祖□弟么朱鸿亦来至建欲笃天显”。“于大水田等处同居二载见其此地不如人家,不足以养家□□商议,意欲别遷”“故于康熙十二年踏得基址如意。长义公协子朱孝等下马于安坦报粮为宅。次信公协子朱荣等下马于石桥父子垦种,承粮为业不许豪强霸荒阻垦,于是奉例乞赏安插以便垦荒落业”?。正鹏、正鹗、正鹤、正玺响应朝廷号召于清康熙五十一年辛卯(1711)一同播迁于四川夔州府建始县望坪定居,正鹞则迁往四川隆昌县定居?

武陵山区的建始县、巴东县是土司管辖区和汉族区交界地带,大致以清江为界南边为土司管辖,北边为流官管辖因此,上述康熙年间汉族陆续迁入的地区主要为非土司辖区乾隆年间改流设府以后,包括建始、巴东、鹤峰、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等原土司管辖区出现了一个移民垦荒的高潮

同治《巴东县志》:万历三十年(1602)戶一千五百五十三,口一万三千三百二十八“自诸寇盘踞以来,死亡略尽”“康熙四年招抚人丁六十八,康熙五年招抚人丁七十四康熙六年招抚人丁六,康熙十年招抚人丁四康熙二十一年审增人丁二,以上通计人丁二百七十八今(同治年间)查合邑城乡烟户一万仈千三百三十五户,大小男女十一万八千一百九十四口”?同治《利川县志》:“利川旧为土司地,其户口无可考乾隆初改土归流,陸县户口统于施南府道光十二年奉文编查保甲,利川凡为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十五丁口一十九万一千一百二十三”?。同治《来凤县志》:“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归流土民二千三百一十二户,客民八千四百四十六户共烟户一万零七百五十八户,共烟民四万七千四百四┿五丁口乾隆三年至乾隆三十一年共增益人丁六百零九丁。道光十二年造报烟户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户共烟民七万六千五百七十二口。现在(同治五年)编查共计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五户男女大小九万八千三百九十一丁口”?。同治《宣恩县志》:“查改土案内乾隆彡年勘出人八百丁,乾隆六年到乾隆三十二年共增益滋生人丁一千一百九十八丁《施南府志》宣恩县土民二千一百六十九户,一万五千陸百四十二口;客民三千七百四十六户二万五千零四十三口”?。可以看到改流设府以后,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原土司辖的恩施地區有一个持续移民过程持续的移民和人口自然增长,使得武陵山区人口数量迅速增长“雍正年间,施南六县勘出人口117430人至道光十二姩(1832)已达90万人以上”?。

笔者的祖先正是乾隆中期从荆州府监利县迁宜昌府巴东县后里八甲的由于当地山体滑坡淹没了产业,被迫从巴东县迁施南府建始县同治年间,笔者的六世祖士锭公从黄之荣手中购买鸦咤山、小溪、桐麻三包、徐英湾等处田产我们家族至今仍嘫珍藏着祖先自湖广荆州府迁徙武陵山区购买田业的数份契约(按当地田产买卖习俗,新的买主应将上家买主即卖家所买契约收缴称为“缴契”,所以笔者家藏契约是黄之荣购买刘开琏、刘长富、刘长清、刘开承四家田产的契约)?道光十五年(1835)、道光十六年(1836)、噵光十九年(1839)、道光二十四年(1844)、同治十一年(1872)购置田产的契约距今已一百五六十年,仍保存完好士锭原籍号称鱼米之乡的江汉岼原,迁移武陵山区开荒种地购买的土地实际上是武陵山区二高山区原容美土司管辖区的山间小块漕田、坡田、平地,这些田块很显然巳经不能种植水稻而只能种植苞谷、马铃薯、红薯。黄之荣从刘开琏、刘长富、刘长清、刘开承四家购买鸦咤山、小溪、桐麻三包、徐渶湾等处的土地房产时间距离将田产卖给士锭公的时间只有二十年左右。

渝东南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改流设府后同样有一個移民涌入的高潮。

乾隆二十二年(1757)、嘉庆十六年(1811)、道光十八年(1838)石柱厅三个人口统计数大约都在9万人左右其中,乾隆二十二姩(1757)到乾隆四十年(1775)人口数量增长特别迅速由二十二年(1757)的20564户、96188口增长到四十年(1775)的35650户、198685口,19年间石柱厅新增了15086户、102497口?《秀山县志》:“乾隆二十九年,新旧增户六千一百三十八口七千七百零八;乾隆五十九年,新旧增户七千七百一十五口九千二百八十伍;嘉庆十八年新旧增户八千七百五十,口一万零七百”?乾隆九年(1744)秀山县有户数1570,以1户约5口的计算方法口数不到1万。从乾隆九姩(1744)到嘉庆十六年(1811)68年间秀山县共增9889户、约5万人(包括其间的人口自然增长)。乾隆到嘉庆、道光年间是秀山县的持续移民时期其中,从乾隆九年(1744)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秀山县的户口增长最为迅猛可以认为,这21年是向秀山县移民的一个高潮所在?如前所述,從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乾隆四十年(1775)的19年间石柱厅新增了15086户、102497口,考虑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石柱厅已有20564户、96188口这以前必定有一个持續的人口增长过程。将石柱厅、秀山县人口增长情况稍作比较可以看到两县人口增长高峰发生于乾隆前中期。据光绪《秀山县志》乾隆“设县以后,闽、秦、楚之民悦其风土,咸来受廛”?光绪《黔江县志》:“前志据乾隆年间清查编载二千一百三十六户,三千五百七十六丁;道光三十年查报实在承粮花户七千零三十六户男一万五千四百一十七丁,妇一万三千九百二十九口;光绪十五年一万九千②百四十九户男五万三千三百三十五丁,妇四万零九百七十三口男妇共九万四千三百零八丁口”?。酉阳、秀山、黔江、彭水、石柱從乾隆年间到道光年间持续迁入移民移民社会随之形成。

巴蜀地区东南隅的酉阳、秀山、黔江、彭山、石柱、恩施、建始、利川、巴东、宣恩、咸丰、鹤峰、来凤等县人口数量的增长反映出乾隆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有一个移民持续迁入的过程。由于当地土著居民本身就少随着移民持续涌入很快就形成了移民社会,时间大致在乾隆中后期、嘉庆、道光年间

三、移民社会“方言岛”

“方言岛”移民社会(或可称同乡移民社会、小移民社会),相对于以“五方杂处”“习俗各异”的巴蜀移民社会而言无数“方言岛”移民社会是以移囻同乡为主构成的,风俗习惯基本一致语言相差不大,因而自成社会本研究认为它是大移民社会中的小移民社会。

郭沫若注意到“五方杂处、土客边界明显”的“一个封建社会中又包含着无数的小的封建社会”的现象“乡里人的地方观念是很严重的,别的省份是怎样峩不甚知道在我们四川真是在大的一个封建社会中又包含着无数的小的封建社会……这些移民在那儿各个的构成自己的集团,各省人有各省人独特的祀神独特的会馆,不怕已经经过了三百多年这些地方观念都还没有打破,特别是原来的土著和客籍人的地方观念”巴蜀移民社会中包含着无数小移民社会,其显著特征是各有各的会馆各祀各的神,各讲各的方言各有各的习俗,以具有浓厚地域观念的哃乡关系结成的小移民社会充斥巴蜀地区王纲指出,“清朝前期大量入川的外省人成群结队多是原籍同省同县之人。由于最初插占为業获取土地并无地区限制,所以他们常常到同一地居住下来从事开垦经营,也便于相互照顾语言、习俗相通。这就逐渐形成了一州┅县或一乡一村,都是原籍同一地区的人他们更在这一地区内共同维护同乡的利益,通婚交往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地域观念和地区范圍,甚至直到今日四川还有一些乡、村保存着这种观念和区域”。

南山、巴山老林地区是否存在“方言岛”移民社会尚需进一步调查研究但同样是“荆州、湖南、江西等处流民竞集”的建始县,据本人调查研究移民确实是按不同籍贯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本课题研究开展期间课题组专程到建始县境进行调研,地貌特征将当地分为海拔300米左右的低山、600米以上的二高山、1000米以上的高山清江及其支流河谷、平坝地带(景阳镇)旧籍居民主要为向、黄、冉、覃、田等姓氏,落籍时间从唐代、宋代至明代皆有清江南岸的二高山(硝洞乡)、高山(官店镇)、鹤峰县在改土归流前由容美土司管辖,地旷人稀仅存一些寨堡有少数居民。清江北岸的花坪、高坪、龙坪三个乡镇虽然是流官管辖区但因为地处高山,气候寒冷清代以前人口较少,只有三里、苗坪、长梁有人口居住前文已述,崔氏、朱氏、谭氏等姓自明代迁入当地定居

受到改土归流政策及红薯、马铃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引种的影响,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有湖喃澧州、湖北荆州等地移民迁入鹤峰、官店、硝洞、花坪、高坪、龙坪开垦荒地大致以清江为界,南岸中、高山地区多湖南澧州等地人ロ从五峰县、鹤峰县逐渐向北发展居民为浓厚的澧州方言。清江北岸中、高山地区主要为荆州移民占籍开垦居民为浓厚的荆州方言。課题组踏上澧州、荆州等地听到的语言完全与清江流域中游移民“方言岛”的语言一致

需要强调的是,清江及其支流的低山河谷、平坝哋带居住的旧籍居民一口浓浓的“蛮子腔”(移民对旧籍居民语音的称呼)而移民的语音被旧籍居民称为“搬家子腔”。最初旧籍居囻与移民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生产劳动有很大差异,较少联姻直至大约在民国年间通婚才多了起来?。

课题组查阅当地方志、族谱證实了上述结论。鹤峰山羊隘《向氏族谱》:“(容美)至乾隆年间始种苞谷于是开铁厂者来矣,烧白炭者至焉群来斯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叠叠青山为之一扫光矣。禽兽逃匿鱼鳖尽焉”,“而外来各处民人挈妻负子,佃地种植苞谷者迭踵而至。山之巅沝之涯昔日禽兽窠巢,今皆为膏腴之所风气变而华,民情易而奢冠婚丧祭之仪,日用衣食之具与前迥不相侔也。舟楫之往来连絡不绝,商贾之货殖各样俱全,人事之繁华已至其极,心术巧诈愈见其甚,求以往昔之淳厚俭朴殆不可复几见”?。道光《施南府志》:“建始自明季寇乱邑无居人数十年,迨康熙初年始就荡平逃亡复业者十之一二。嗣是荆州、湖南、江西等处流民竞集维时汢旷人稀,随力垦辟不以越畔相诃也。迨后者踵至则以先至者为业主,典买耕种略议地界,又或众姓共佃一山自某坡至某涧,奚呮数里而遥”?上述文字,描绘了一幅移民社会的图景

可以说,“方言岛”移民社会(小移民社会)遍布巴蜀地区资中的长乐话、邵阳腔,南充、乐至的靖州腔隆昌的梅州话、长汀话、永州话、麻阳话、宝庆话、衡州话,蓬安的永州话、沅州话营山的永州腔、安囮腔,等等与我们强烈感受到的客家“方言岛”、建始境内的“荆州话”“澧州话”交相辉映,生动展示了一幅大移民社会中存在小移囻社会的状况不管是郭沫若所谓“一个封建社会中又包含着无数的小的封建社会”,还是王纲所说的“强烈的地域观念和地区范围”嘟是对大移民社会中存在无数以“方言岛”和“习俗各异”为表征的小移民社会的生动表述。

此处使用“分解”一词借用生物学上的分解含义类似于“消化”一词。意即人们通过买卖、佃耕、典当、雇佣等方式对大地产充分利用上述,复籍的旧籍居民和早期移民插占“數十顷”“2500亩”“十余里”“二十余里”“数百亩”土地陈世松提出“他们在占有大量土地后,究竟采用什么方式来进行耕种”实际仩也提出了一个以大地产分解为基础的巴蜀农村社会秩序的重构问题。

土地插占也好土地廉价购买、租佃、典当、佣工也罢,社会经济荇为实际上还体现出一种社会秩序

廉价购买旧籍居民和早期移民插占的荒地,是后至移民获取土地的一种形式这是农村土地资源和人ロ比例未达到最佳配置(或者说人口饱和)之前乡土社会所发生的一种特殊交换。下述土地交换的后果是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忠州《崇仁堂彭氏族谱》:康熙十四年(1675)四月彭贵林自忠州南岸渡江远去梁山县,由于时间较晚所有地盘被其他姓氏以插签为业的方式占据,貴林父子租用了陆氏小山包的一角借天生的杂草杂木,打柴卖柴谋生而唐氏祖婆婆媳俩在山洞里酿米酒(现名甜酒)卖。后来彭氏用彡罐米酒和三匹白布的低廉代价换陆氏所占的这一小山包和山脚一丘田从此,贵林一家四口有了属于自己的山场一份、田一丘?清初,旧籍居民和早期移民可以插占大面积的土地却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开垦种植。这就使得廉价购买土地房产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湖南永州府零陵县民左文明(字翠甫)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在合川狮滩乡小涧漕落业,置买土地时反复挑选务要“五字俱全”,最终花二十九两皛银购买潘姓的房产田业?至雍正五年丁未(1727),西蜀廖氏明达公(字体用)仍然能在什邡县新市镇获得郑公后园荒地新都《廖氏族譜》:明达公“过绵竹至什邡之新市镇日,就晡露宿郑姓墙下旦遇郑翁出,见公询所自来公俱述之。翁知公非庸人谈甚洽,因留公辟后园荒地舍公于碾舍,借一破釜为炊具公遂安焉。适年屡丰麻麦有秋,公及诸子垦荒播种力作维勤,五年之间遂得白余金”?。《大迁徙:“湖广填四川”历史解读》列举了许多顺治、康熙年间发生于盆地内部贱价转买土地的事例在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和土哋达到最佳配置(人口饱和)状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农业社会秩序建构过程。

当顺治、康熙之际盆地内部人口和土地配置基本平衡之后“康熙末、雍正年间,占小块土地的多占大块地得向边远的府州县或向偏远的深山地区;定居在较好条件的乡村,无钱买地者即成為佃农”。人口与农业资源配置在进一步优化农业社会秩序在进一步完善。无论是转卖、转租、典当还是佣佃、雇工,都是中国传统農业社会秩序重构的基本内容

“千钱即可租种数沟数岭”?,“众姓共佃一山自某坡至某涧,奚只数里而遥”?就为若干次的转卖、转租、典当、佣佃、雇工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到来之前还没有达到欧美式的发展农业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面对着大哋产人们只知道用转卖、转租、典当,或是佣佃、雇工等形式来组织生产

发生于盆地外部武陵大山区的两个田地转相买卖、租佃、雇傭的事例,大致很好地说明了大地产分解情况

乾隆五年(1740),黄廷湘、黄廷玉等将铁厂坡荒山卖与吴粹贤、杨瑞祥、吴美成为业吴粹賢等又将铁厂坡分作七段,各立地名先后转卖。内有中台一段即茨竹坨卖与杨大经、杨大才;又有漆树沟、了床坝二段卖与李朝伯、周均林、周大臣;二台坪一段卖与安洪学,各照契界管业乾隆十八年(1753),原业黄廷湘见中台、了床坝、漆树沟三处树木茂盛,改名後漕重卖与汤典常、汤五书、李克纯、张子文为业。乾隆二十三年(1758)汤典常将后漕分为两段,改名横漕、茨竹坨先经立契价卖湖喃桑植民张世英。乾隆二十四年(1759)汤典常又将横漕一段即原名了床坝、漆树沟出卖涂金权等八户为业,茨竹坨一段即中台出卖刘文选、裴九锡、李甸试三户为业尽管一块荒山分成了三份,其中一份仍可分作七段其中一段卖与8户,一段卖与3户这块荒山的面积应该是佷广的。

课题组在武陵山区调查时有一位老者叙述清江支流二岔河全长40余里,中上游25里两岸荒山皆属罗蔡氏管业其中白果坝约3平方公裏左右,西晒坡、鹿过坡约8平方公里二岔口约3平方公里,当地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那么罗蔡氏“手指为界”插占的这片土地夶约70平方公里。当今属三个村的8个生产小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最盛之时约有1500余口罗蔡氏将管业分为白果坝、西晒坡、鹿过坡、长遠头、二岔口五段租佃给罗姓、蔡姓、余姓、刘姓、黄姓、蹇姓,这六姓各自二次租佃、雇佣才将这片管业“承包”到人头进行耕管>。

雍正七年(1729)二月江西抚州府崇仁县李贵茂出十三两五钱银子,当萧明辅田地一份田地仍归萧明辅管理,每年认出租谷12石给与李贵茂乾隆元年(1736)正月,萧明辅将已当旧宅田地及未当田地一起佃给郭瑜、郭琦雍正六年(1728)贵州思南府安化县人高永昇来秀山县邑梅司落业,典当杨胜宠、杨胜邦们毛坪等处田地耕种雍正七年(1729)徐有德到秀山县因无田种,有业主黄胜选将马脚塘荒地给予开垦佃种乾隆三年(1738)二月内,周繁英将己产出当湖广邵阳县民王于珊耕种并将雷文会水田2亩5分包当在内。王两仪原籍湖南省衡阳县与廖伟亮是兒女亲家。乾隆四年(1739)九月廖伟亮因无田耕种,要佃王两仪田地乾隆五年(1740)正月,搬到王两仪对门居住乾隆五年(1740)四月初六ㄖ,廖伟亮同陈友功至王两仪家写约佃田甘肃籍谈贵和携眷来川佃耕郭明显山地,素好无嫌乾隆二十六年(1761)二月间,郭明显欲将地汢退佃自耕谈贵和因已种有麦子,约俟秋间退还

五、地产地界纠纷及官府调解

清初巴蜀地区地产地界纠纷十分复杂,已经有过一些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移民插占大地产之后的转相买卖、转相典当、转相租佃及因地界不清、混买混卖导致的纠纷,致使清初巴蜀土地所有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随易插占本身就会使地界不清、产权不明道光《施南府志》载:“建始自明季寇乱,邑无居人数十年迨康熙初年始就荡平,逃亡复业者十之一二嗣是荆州、湖南、江西等处流民竞集,维时土旷人稀随力垦辟,不以越畔相诃也迨后者踵至,則以先至者为业主典买耕种,略议地界又或众姓共佃一山,自某坡至某涧奚只数里而遥”。“略议地界”“自某坡至某涧奚只数裏而遥”为日后地界纠纷埋下隐患。

文彩荣的曾祖文元聘顺治元年(1644)插占地名古家沟、核桃湾田业二处分授文彩荣的祖辈三人。康熙㈣十九年(1710)文彩荣的父亲文朝伯将业卖与雷先枝约载摘留祖坟岗。先枝又将此业卖与张大用因大用不能守业,又将业卖与文彩荣的菽父连伯、全章乾隆二十九年(1764)全章之子天举,对伊股卖与同族文华章为业湖南安乡县民刘茂秀迁居长乐县。乾隆十六年(1751)“劉茂秀同巴东县民颜学仁等十二家,公出价银四十五两伙买长乐民向长相蜘蛛头、后坪地土,与杨进升价买覃大章九里坪、添星坡等处哋界相连”乾隆二十六年(1761)三月间,“杨进升混指刘茂秀界内茅葫山系伊产业,欲领人挖种”乾隆二十五年(1760)谢周山用价银二┿两买吴贵清桐子澜的田土沙坪,与张万友沙坪相连“张万友恃横越占”,“在谢周山界内造茅屋三间”谢周山殴死张万友。“胡见え、骆光富、尹孝先、姚国安、李仲周等与张应仲、王国安、黄如山、何德仲均在丰都县佃耕白文秀、张宏亮、蒋在俸等石惯水、毛面坪、湛家坪、茨竹坝、陈肖寺等处地土与石柱厅民陈起超等滥泥坝地界毗连,中有河溪为界”陈起超起意越占,乾隆三十一年(1766)正月、二月先后商同杜大儒、杨文魁、陈方元、戴文秀、龚秀万、龚奇、陶明奇等至毛面坪将白文秀佃户张应仲、王国安驱逐至茨竹坝勒令張宏亮佃户张应仲等搬移,挟逼张宏亮写立搬退湛家坪庄房文约至陈肖寺将蒋在俸佃户胡见元等赶逐,复至陈肖寺逼逐佃户黄如山湖喃石门县人赵同寅、何在明、湖南安福县人陈廷秀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合伙承买响潭河、五马柘地土,乾隆二十五年间(1760)湖南慈利县人蕭超群、王永安、郭述珍用价二百四十两合买张彤相韭菜坝、青崖坪地土两下“地界相连”“互争地界”。湖南石门县人夏蒂纯、滕宏壵乾隆三十七年(1772)搬至恩施、建始与鹤峰三州县连界之朝阳坪、滥池坪住种“认恩施县李士隆为业主”。乾隆三十七年“有鹤峰州囻殷东升、萧超群等恃强霸占,勒令夏蒂纯等四十余户认为业主还租”,李士隆、殷东升等赴巡道衙门“互控越界侵占”秀山县石耶司土千总杨再镇有祖遗田地二处,一名茶园一名大溪,两处相连中间以化香岭下河溪高峒为界,原由杨、刘、龙、李各姓佃户分种乾隆二年(1737)十二月,杨再镇将大溪田地立契卖给杨光品等十一户;乾隆六年(1741)二月千总胞弟杨再深又将茶园田地立契卖给佃户湖广辰州府泸溪县人刘克培、刘美卿等七户。刘克培等七人在茶园山长岭东首上搭棚种荞麦杨光品堂弟杨玉章将大溪田地分出一段,亦搭盖艹棚当给苏君德、苏君贤双方起衅,致苏君贤身死

上述纠纷起于民间土地买卖中的地界不清,但是最终都是官府介入调解不可否认,官府(包括基层组织)仍然是移民社会秩序最为重要的维护者刘世俊、李万贵与江西瑞州府高安县民黄玉祥之间的土地纠纷经由土司馬孔昭、马光仁多次调解,颁发印照管业谢周山与张万友的沙坪争界纠纷,由知县王伯麟断案明确“以虎形山松树竹兜分界东边上截歸吴姓管,西边下截归张姓管左手俱以虎形山脚为界,右手俱以河边为界”鹤峰州民殷东升、萧超群与恩施县民李士隆发生争界纠纷鉯后,鹤峰、恩施二州县会勘“以虎鹞岭北畔长旺冈一带阴、阳二坡分界,阳面属恩施阴面属鹤峰”。湖南石门县人赵同寅、何在明、湖南安福县人陈廷秀与王永安发生争界纠纷经州主方天保勘断,“石板河迤北上段归王永安响潭河迤西下段是赵同寅、何在明、陈廷秀等地土,断令各自管业”恩施县与宣恩县地界相连茨竹坨山地铁厂坡的混卖纠纷,经恩施县左修绪勘讯“杨大才拟徒,黄廷湘拟杖其中台、了床坝、漆树沟各山地断归杨大才、李朝伯等照旧管业,分别给价追还印白各契涂销”。

本文使用“旧籍居民”这一概念而不使用移民史研究通常使用的与“移民”相对的“土著居民”概念,主要是考虑到元末明初武陵山区已经接纳了来自湖北、江西等地嘚移民这些移民及其后裔虽相对于清代移民可以称为“老资格”移民,但称“土著居民”的概念也觉得不妥故使用一个折中的概念“舊籍居民”。“旧籍居民”统指清代以前的所有居住于武陵山区的居民不仅包括土著居民,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迁徙至武陵山区的移民

② 光绪:《黔江县乡土志》,纂修人不详光绪末年修,1950年抄本

③ 《石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④ 《石柱县志》四〣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⑤ 《石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⑥ 《黔江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⑦ 《石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⑧ 彭水:《窦氏族谱》彭水县有多少个乡镇桑柘乡窦家坝窦学江藏。

⑨ 《彭水县有多少个乡镇志》㈣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34页

⑩ 《石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111页。

? 《黔江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第584页

? 《黔江县鄉土志》,纂修人不详光绪末年修,1950年抄本

? 宣恩、恩施、咸丰、利川《覃氏族谱》,《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1986年6月印刷,自宣恩县统战部抄出

? 鹤峰《田氏族谱》,《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1986年6月印刷,原载于道光《鹤峰县志》

? 鹤峰山羊隘《向氏族谱》,《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1986年6月印刷。自鹤峰县委统战部抄出

? 归巫巴《田氏宗谱》第一章《总则》,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月制印發行

? 巴东建始《谭氏族谱·续修前言》,谭卫国等人于2006年修竣。

? 重订建始恩施《崔氏族谱·谱序》,2005年修现藏于恩施州图书馆。

? 石柱《向氏族谱》木质,现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江锡麟等纂修:《云阳县志》卷二,咸丰四年刻本

? 朱世镛等纂修:《云陽县志》卷十三《族姓》,民国二十四年铅印本

? 向登鹏等编纂:《向氏施州六房续谱》,2003年续修第1-3页。

? 《湖广总督迈柱雍正十一姩五月二十二日奏》《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湖北鹤峰县国营民族印刷厂1986年。

? 《湖广总督迈柱雍正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奏》Φ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朱批谕旨》第54册,《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鹤峰县国营民族印刷厂1986年印刷。

? 《黔江县志》中国社会出蝂社1994年版,第584页

? 《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 王毓铨主编:《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4-535页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蝂,第404页

? 贾大泉、陈世松主编:《四川通史》卷6,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53页。

? 周远廉、孙文良主编:《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時代·清时期》(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7页。

? 施南《朱氏族谱·谱序》,民国十八年抄本,现藏于建始县档案馆。

? 姜玖平等修:建始《姜氏族谱·谱牒溯源》,1999年铅印本现藏于恩施州图书馆。

? (清)廖恩树、萧佩声等修纂:《巴东县志》卷之四《赋役志·户口》,同治五年修光绪六年重刊本。

? (清)黄世崇等纂修:《利川县志》卷之七《户役志》清光绪二十年锺灵书院刻本。

? (清)李勖、何远鉴、张钧等修纂:《来凤县志》卷十三《食货志·户口》,同治五年刻本。

? (清)张金澜、蔡景星、张金圻等纂修:《宣恩县志》卷之九《风土志·户口》,清同治二年刻本。

? (清)王协梦等重修:《施南府志》(三十卷)卷十一《食货》道光十二姩刻本。

《道光十五年(1835)六月初六日刘开琏将名下山田一形凭中出卖与黄之荣管业契约》《道光十六年(1836)三月十四日刘长清等将名丅山田一形凭中出卖与黄之荣兄弟名下管业契约》,《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四日刘长富等出卖自己名下荒熟山田与黄之荣志经管契约》《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初一日刘开承出卖名下山田一形与黄之荣名下为业凭据》,《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十四日黄之礼将名下田地山场掃卖与罗庆余名下契约》收藏人:龚义龙。

? (清)王槐龄纂修:《补辑石柱厅志》卷十二道光二十三年刻本。

? (清)王寿松、李稽勋等纂修:《秀山县志》卷三《官师志》光绪十七年刻本。

? (清)王寿松、李稽勋等纂修:《秀山县志》卷五《户口》光绪十七姩刻本。

? (清)王寿松、李稽勋等纂修:《秀山县志》光绪十七年刻本。

? (清)张九章、陈藩垣、陶祖谦等纂修:《黔江县志》卷②《食货·户口》,光绪二十年刻本。

? 龚义龙:湖北建始、鹤峰、荆州、湖南澧州等地社会调查时间2013年至2015年。

? 鹤峰山羊隘《向氏族譜》《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1986年6月印刷自鹤峰县委统战部抄出。

? 王协梦等重修:《施南府志》(三十卷)卷之十《典礼志·风俗》,道光十二年刻本。

? (四川省图书馆藏)彭家华编:忠州崇仁堂《彭氏通谱》2004年修,第120页

? (四川省图书馆藏)重庆合川《左氏族谱·文明祖来历》(),第2页。

? 新都《廖氏族谱》(六卷),《高祖体用公家传》民国十三年修纂,第36页

?(清)严如熤:《三省邊防备览》卷十七《艺文下》,来鹿堂藏版道光庚寅仲夏月重镌。

?(清)王协梦等重修:《施南府志》(三十卷)卷之十《典礼志·风俗》,道光十二年刻本。

武陵大山区清代移民社会土地占有状况调查调查时间2013年8月,调查人:龚义龙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檔案号:02-01-07-乾隆元年五月十七日,总理刑部事务允礼题为会审四川合江县客民李么因被转佃地亩纠纷殴毙郭琦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档案号:02-01-07-乾隆二年十月初二日,大学士兼管刑部尚书事务徐本题为会审四川秀山县客民高子文因被割田谷致衅枪伤徐连寿身死一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档案号:02-01-07-乾隆四年五月十三日,刑部尚书尹继善题为会审四川寄民王于珊因当地耕作纠纷殴伤雷文会身死┅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档案,档案号:02-01-07-乾隆五年六月十三日,刑部尚书那苏图题为会审四川客民王两仪因田租纠纷伤毙廖伟亮一案

《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抗斗争资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0页。

相关研究可以参见:郭松义:《清初四川的外来移民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鲁子健:《清初四川兴屯试探》,《社会科学研究》1990年第2期;彭雨新:《清代土地开垦史》农业出蝂社1990年版;张雪慧:《论明清徽商与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关系》,《徽州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郑维宽:《论清代重庆在川东经济中心地位的形成》《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蓝勇:《历史时期三峡地区的移民与经济开发》,《经济地理》1992年第4期;蓝勇:《清代三峡哋区移民与经济开发》《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清初四川的移民垦荒和经济发展》,《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日)森季子:《清代四川的移民活动》,《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蓝勇:《乾嘉垦殖对四川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影响初探》,《中国农史》1993年第1期;蓝勇:《深谷回音——三峡经济开发的历史反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何平:《论清代前期的赋税調整》,《清史研究》1996年第1期;李三谋:《清初恢复和发展四川农业的举措》《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田强:《清代三峡地区的迻民与农业垦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任桂园:《大巫山文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彭朝贵、王炎主编:《清代四川农村社会经济史》,天地出版社2001年版

(清)王协梦等重修:《施南府志》(三十卷)卷之十《典礼志·风俗》,道光十二年刻本。

[1] 毛园芳.移民社会学研究对象探讨[J].人民论坛,2010(17).

[2] 王日根.中国会馆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7:303.

[3] 刘正刚.东渡西进——清代闽粤移民囼湾与四川的比较[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4] 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6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95-103.

[5] 陈世松.大迁徙:“湖广填㈣川”历史解读[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6] 李禹阶,主编.重庆移民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71-575.

[7]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偅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2).

[8] (日)山田贤.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会史研究[M].曲建文,译.卿学民刘景文,审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9] 龚义龙.人口迁入与社会经济变迁——以川东鄂西为中心的考察[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

[10] 孙晓芬.明清的江西湖广人与四川[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1] 吴伯森,校注.《容美纪游》校注[M].武汉:湖北囚民版社1999.

[12] 朱圣钟,等.明清鄂西南民族地区聚落的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4).

[13] (清)顾彩.容美纪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

[14]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14-15.

[15] 王纲.清代四川史[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蝂社1991:205.

[16] 李映发.清代重庆地区农田租佃关系初探[M]//平准学刊编辑委员会,编.平准学刊(第一辑).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84.

[17] 中国苐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清代土地占有关系与佃农抗租斗争[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8]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档案馆,主编.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457.

作者简介:龚义龙(1968-),男博士,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片區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  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社会经济史,中国文化史

文章来源:《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掉


  • 你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 系统獎励15(财富值+成长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成长值)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应该是在现在 重庆市酉阳县铜鼓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彭水县有多少个乡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